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类考研调剂考生的好消息!这所大学全面接收调剂生!平待

医学类考研调剂考生的好消息!这所大学全面接收调剂生!

近日,徐州医科大学发布了2020年考研调剂需求,专业很多,需求很大!废话不说了,先上干货!徐州医科大学接收考研调剂专业那么,徐州医科大学究竟怎么样呢?有哪些特色优势学科?徐州医科大学概况徐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学校有27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是其王牌专业;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是其优势学科(这一点,读研的同学要特别注意)。结论调剂徐州医科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康

这4所医学院校录取难度不大,同时行业内口碑好,适合考生报考

大家好,我是小松。2020年疫情的到来,让医学这个领域回归到大众视野中。不少同学从小就想当医生,而想当医生,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大学学习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并且,要成为一名医生是十分辛苦的,不仅学习的时间很长,而且难度也很大。想要在好一点的三甲医院成为一名医生,需要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14年。仅仅是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而许多医学顶尖高校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院校,医学专业投档线非常高,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并不是每个人想考就能考上的。其实,除了这些院校,我国各地都有很多实力不俗的医学院校,这些医学院校各有特色,在行业内口碑好,同样值得考生报考。今天,小松就为大家介绍4所相对容易考上的医学院校。这几所院校的知名度并不高,适合考上报考。一、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重庆医科大学的特色是儿科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儿科学系之一。除了儿科学,还有神经学和传染学这两个方向也是不错。学校在国内,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的认可度非常高。虽然实力和影响力都不及川大华西,但是重庆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当地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重庆医科大学二、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于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口腔医学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实力也是很强劲的。温州医科大学虽然在国内的排名虽然不算高,但综合就业率还是可以的。温州医科大学的眼视光医学专业是该校的顶尖专业,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现如今,学生群体的近视程度非常高,对于眼科手术的需求,工作前景很被看好。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错,在当地的口碑好,适合考生报考。温州医科大学三、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建立于1934年,在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徐州医科大学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口腔医学等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徐州医科大学的科研实力也非常强,在当地知名度高,适合考生报考。徐州医科大学的麻醉学专业非常的有名,麻醉学专业是徐州医科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徐医麻醉人敢为人先创建了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同时开始研究生教育。除了麻醉学以外,徐州医科大学的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都是国家特色专业,虽然徐州医科大学只是一所普通二本,但因为在行业内的认可度较高,毕业生的就业不用担心。徐州医科大学四、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于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拥有3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二级学科。山东中医药大学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目前我国医学发展渐渐往中西结合靠拢,所以学习中医还是有所发展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看了这4所医学院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点赞留言分享收藏,我是小松,我们明天再见。

动起来

这所二本医科大学,实力雄厚不输211,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非常高

这所二本医科大学,实力雄厚不输211,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在大多数家长心中,铁饭碗是一种职业,如国家、机构、教师和医生,老师和医生也深受考生近年来的欢迎。俗话说,劝人学医,打破天晴,他们都觉得医生很有压力,必须负起责任,承担很多责任,但仍然有很多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学医。主要原因是医生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和尊重。医学专业在最近几年一直很热门,虽然学医之路确实很难,本科就要5年,再加上读研两三年,要付出比其他专业几倍的努力和汗水。但是学医好处也很多,一是人们都会生病,学医不愁找工作;二是学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家人的健康。所以近几年学医的学生特别的多。今天小编就要和大家说一说这所二本医科大学,堪比211高校的二本医科大学。它就是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简称"徐医"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以前叫徐州医学院。2016年的时候更名为了徐州医科大学,是一所特殊鲜明的高等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这样看来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徐医大还是受到了江苏省和徐州市的重点建设。徐医大实力雄厚,虽然是个二本院校,但是学校设有20个院系。共有63个硕士点,30个博士点,还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非常雄厚的,3000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占40%,高学历教师众多,学校实力真的是强。但是由于徐州经济实力普通赫尔更名不久的原因,徐医大常常被人们忽视。关于徐州医科大学,小伙伴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

黑木

你能想到徐州医科大学,更名才5年,就具有硕士推免权,值得报考

在我国很多大学是医科大学,也是目前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的一类院校,很多校名为医科大学的院校,录取分均在一本线上,且如临床医学等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极高。今天就介绍一所在2016年才更名为医科大学的院校——徐州医科大学。一,学校历史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成立;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1985年,学校首次招收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相继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大连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二,优势专业学校目前有28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学校的临床医学、生物学专业,具有本硕博一条龙的服务。推荐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生物学。三,录取分数下面是2017到2019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江苏省三年的分专业录取分数四,报考建议1,学校虽然更名为医科大学时间不长,只有5年的时间,但作为一所老牌的医科院校,实力还是不俗的,值得报考。2,学校目前有21所附属医院,三甲6所以上。3,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ESI排名全球前1%。4,学校目前有四个校区。5,学校有硕士推免权。6,鉴于临床医学等医学类专业,地域性比较强,请在报考前考虑就业地域。7,医学类专业对于身体有一定的要求,熟悉学校的体检要求。8,临床医学等专业对于选科有一定要求,各省不一样,要熟悉自己省的要求,对于选科尽量做到提前了解,如湖北考生会要求物化生。我是高考志愿老马,关注我,获得更多的高考填报知识。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提出你的问题,我用文章和视频解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孙盛

这位53岁的徐州大爷火了!22年前在矿大旁听,如今考上研究生,他的目标是……

王家成 53岁,农民1997年起在矿大旁听,2003年参加高考,外语专业,后肄业,曾在江苏师范大学学习,现在在矿大数学系旁听研究生课程,主要跟张玉峰老师学习。就想上大学……“我是97年来矿大的,那时候在农村没有读完高中,但是就是有一股劲,就是想上大学……”——王家成王家成出生在徐州睢宁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读书读到高中,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挺高的文化水平了,但是王家成的心里并不满足。在徐州打零工的时候,王家成经常会路过矿大文昌校区,他被矿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从此开始了矿大蹭课的生涯。他说:“矿大的老师们都很好,很包容我,不仅让我蹭课还帮我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为了不错过每一堂专业课,王大爷认真的抄写了各门科目的课表,合理安排时间,课上课下也认真复习预习。2003年高考政策放开,考生年龄不受限制,已经38岁的王家成大爷终于可以参加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了。他最终被一家专科院校录取,后来又在专升本的考试中,考入了矿大英语系。人生学无止境……因为生活上的困难,在矿大英语系上了三年学的王家成,拿了肄业证。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王家成无法放弃读书的愿望,这一次,他将目标锁定在数学上,希望能考上数学系的研究生。行动派的王家成一刻也没有闲着,先是找来了考研的相关资料,然后开始了在江苏师范大学和矿大两地蹭课,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王家成的数学笔记由于种种原因,在2016年研究生考试中,王家成没有被报考的研究生院校录取,王大爷的研究生梦想一度面临破灭的境地。幸运的是,王家成和同为太极拳爱好者的矿大数学系教授张玉峰认识了。听完王家成曲折的求学经历,张老师也十分佩服他,便破格同意他进入矿大数学系学习,并担任他的导师,如今在矿大读研的王大爷还在偏微分方程方向进行着研究。他的目标是南大博士王家成对学习的热情和勤奋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孩子们。他的女儿本科就读于徐州医学院,受父亲这个好榜样的影响,勤奋认真地学习,研究生成功保送到同济大学,在选择专业问题上依据他的建议下选了化学,硕士专业主修麻醉学,现在已经在同济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留在学校工作,成绩斐然。他的儿子现在铜山新区清华中学读初二,成绩位居前列,王家成经常辅导儿子的学习,为他解决疑问和难题。王家成大爷学习的脚步从未停下,他的愿望是考取南京大学的博士生,也在不断地努力着。矿大学生这样说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编辑/许波 责编/朱宸昕主编/王飞 尚健飞 互联网总监/孟宝祥都看到这儿了,点下小花再走呗~

马缨丹

不到十年,已至少有10所医学院升格为大学,还有2所正在申报

从“学院”升格为“大学”代表着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基本每年都会有一批“学院”升格为“大学”,在这些升格的院校中属医科类院校最多,从2012年算起,到目前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至少有10所医学院成功升格为大学,还有两所正在申报更名为大学。第一、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前身是昆明医学院,于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省级科技奖特等奖6项、一等奖13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5项,位居全省第三,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跻身全国100强,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昆明医科大学第二、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年3月)学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内蒙古医学院,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同年11月,学校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第三、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6月的广州医学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广州医学院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虽然不是双一流院校,但在全国还是比较知名的,学校的呼吸疾病实验室是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在SARS和新型冠状肺炎这些重大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广州医科大学共有3个学科参评:药学C、护理学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广州医科大学第四、温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前身是温州医学院,学校同样创建于1958年6月,同样于2013年4月更名为大学,并入选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早在温州医学院时期,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已经相当不错了,当年温州医学院教授研制的“对数视力表”被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在2019ESI综合排名中,温州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4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位。而且在2019年新增的两院院士名单中,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学校由此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第五、西南医科大学(2015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泸州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中西医结合5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五年蝉联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泸州医学院先后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两度更名,并最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第六、贵州医科大学(2015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200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6月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后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对口帮扶下,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4个学科参评:基础医学和药学被评为C+,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被评为C。贵州医科大学第七、广东医科大学(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位于湛江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校曾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其主要优势学科是临床医学,现有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第八、锦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位于辽宁锦州,学校历经锦州医学院、辽宁医学院等时期,于2016年3月由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1978年学校承担的“稻田皮炎的病因和防治研究”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贡献奖;1980年学校在“地甲病”和“地克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由此学校成为全国“地甲病”和“地克病”研究中心。第九、徐州医科大学(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该校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2013年学校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学校由徐州医学院升格为医科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3个学科被评为C+。徐州医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在麻醉学领域拥有不凡成就,因此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徐州医科大学第十、遵义医科大学(2018年12月)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连医学院为支援三线建设南迁至遵义,并改名为遵义医学院,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先后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年被认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近些年学校建设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2012年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成为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药学获得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2018年12月教育部同意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第十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其他医科院校不同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是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而来,经教育部评审批复,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这一点和北京协和有点类似。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3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防治工作,另外还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正在申报的两所医学院校第一、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学科评估中,学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进入C类,近些年来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0%以上,因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于 2015 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此外学校还有 2 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19年11月4日,经专家考察和评议,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并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第二、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被誉为“闪耀桂北的医学明珠”,学校目前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2014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生物技术、药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C类,并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2019年9月,广西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猎与杀

20考生学医:读二本的临床或麻醉等专业值得吗?二本学医没毛病

20高考报志愿,学医的小伙伴们都要抱着很大的勇气去填报医学专业,因为在没有学之前,很多考生就被学长们灌输,学医累、学医苦,没有博士毕业基本无望进入三甲,更有甚者,坚决不主张考生们学医,性价比太低,导致学医的考生们报考前都是捏着一把汗,不过还有考生对于医学和热爱,即便是读二本的临床、麻醉医学,也要学医,二本学医可行吗?学医的分数线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即使现在二本的医科大学,录分依然是高出一本好几十分,尤其是二本的临床、麻醉、口腔等热门医学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别以后基本上都可以考取医师资格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所以竞争就比较激烈了。学医的关键是要像打怪升级一样,不断地提升学历才行,不管什么医学院,如果仅仅本科毕业很难找到比较好的医院,更别说进入县级及其市级的二甲或者三甲医院,本科进乡镇医院还差不多,所以二本学医,只要你继续读研读博,一样没毛病。要想考入像川北医学院、西安医学院等这些二本院校的好专业,没有一本的实力是考不上的,如果平时成绩一般般,肯定是考不上好的医科类院校,只能考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医科院校学临床或麻醉等专业,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实际上大家想错了,如果你高考成绩好选择名牌大学的医科专业更好,如果真的不太好,又比较喜欢当医生,报个二本的医科院校也行,医科必竟和理工类有差别,数理化的教程和实际应用相对要少很多,进入临床后基本用不上。只要努力拼一下,在考研时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北大医院心内科主任是徐州医学院毕业的,烧伤达人阿宝是泰山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不也考入北京大学了吗,现在不都成为专业领域中的顶级专家了吗,把心态调整过来,一定要通过努力达到自信。学医选好专业很关键,临床医学未来可以干临床也可以去影像,但反过来就不行,所以选好专业再去选学校,但是记住一点,你如果是未来打算当医生,那至少要上研,所以本科学校没有专业重要,但是你未来不当医生,那学校比专业重要,至于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在校就是打通人脉,为未来从事和医学相关工作打基础,哪些企业非常重视你的校友人脉。能考上二本医学院的好专业,将来能拿到医师资格证当医生的专业,都是好专业,具体来说,每个省的医科大学比如: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学校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录取分数都在211学校水平以上,虽然都不是211,但是却是行业里面深受认可的,在本省就业绝对不成问题。总的来说,选二本医学院校学医,底线是底线是公立统招本科五年制,因为现在当医生的长征路,学历教育本科才是起点,博士读完最好。茫茫学医路神似全程马拉松,起步差点不要紧,还有漫长的时间去调整、去拼搏。另外,刚开始的时候,不建议过早定具体专业 ,所以直接考虑临床医学。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今徒不然

读研的扬州女孩身患重病:“我想战胜病魔,给爸妈养老”

许磊晶。受访者供图“我还想着工作后给父母养老,报答养育之恩,却患上了这种病……”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三年级的许磊晶是扬州高邮人,优秀的她本有着美好的前途。然而,今年4月底,许磊晶被确诊为“天疱疮病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性红斑狼疮、鲍曼不动杆菌血症”,目前正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昨日,许磊晶的母亲向记者说起女儿的病,泣不成声。家境贫寒品学兼优,当年考入扬中地招班记者了解到,许磊晶家住高邮市新北门大街,是家中的独女。父母均无固定收入,靠外出打零工过日子。许磊晶理解父母疲于生计含辛茹苦,从小就乖巧懂事。小学时,许磊晶就读于高邮市新巷口小学,她学习认真,从不攀比,和同学相处友善。之后,许磊晶一家被政府纳入贫困户的范畴。8岁时,许磊晶不幸被诊断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父母带着她先后辗转苏北医院、北京市皮肤医院等多家医院治疗,虽然控制住病情,但是家中经济状况越来越差。从小,许磊晶就养成了坚韧隐忍、不甘人后的性格。她立志要当医生,初中更加勤奋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中考,许磊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扬州中学地招班。许磊晶的高中同学告诉记者,那时候并不清楚她的病情,只记得那时的她冻疮严重,脸颊总是红红的,冬天双手更是红肿,粗大的指节让人看着特别心疼。高中期间,许磊晶从未因身体不适而对学习怠惰,勤奋努力,最终高考被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录取。在徐州医学院,她担任校级、院级学生会干部,每年都荣获大学生记者节作文竞赛一等奖。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生在读,本想毕业返回家乡回报父母本科毕业后,通过考研,2018年,许磊晶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科研型硕士生,现在读研三,筹备完毕业论文就能成为一名医生了。许磊晶的研究生同学告诉记者,许磊晶很优秀,有着在大城市拼搏的实力和光明的前途,但她早就和身边同学讲过,毕业后一定要回老家高邮工作,赡养年迈的父母。命运弄人。在临近毕业最后一年的4月底,许磊晶高烧到40摄氏度一直不退。先后辗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严重药物过敏,出现全身皮肤水肿、溃烂、感染。尽管病情凶险,许磊晶还是坚毅顽强地对抗着病魔,躺在病床上的她依旧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目前家庭无收入来源,亟待社会帮助记者了解到,由于病情复杂,治疗费用高,许磊晶的家庭早已无法承受。经许磊晶的热心同学统计,到目前为止,许磊晶花费的总医疗费用已高达119.4万元。这对于本就贫苦的许磊晶一家是天文数字。许磊晶的父母告诉记者,自她发病以来,家里积蓄已消耗殆尽,家庭无房产及车辆、店铺之类的固定资产,住房是廉租房。“许磊晶才25岁,还有太多世间的美好没有领略。”许磊晶的高中同学小徐告诉记者,为了帮她渡过这次难关,高中同学们发起新的一轮社会募捐。如果您想帮助这个女孩,请联系她的妈妈居鹤淦,电话:15052599605。记者 刘冠霖

光之翼

徐州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1所附属医院、15所临床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简称徐医,建校历史追溯到1934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60年改名为徐州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1979年设立研究生科,还是挂靠在科研处,1985年开始招生研究生,开启研究生教育,1996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9年升级为研究生院;2005年招生留学生,2013年获得博士点,2010获得有硕士生推免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截止目前,硕士,博士生共计20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130人,硕士生导师1268人。2个博士学科授予点徐州医科大学2013年开始招生博士生,专业有临床医学、生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设置28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5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1%。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徐州医科大学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麻醉学学科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2020年2月9日刚刚获批国家药监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1所附属医院、15所临床学院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15所临床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始建于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22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是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医院现有本部、东院、西院三个院区。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近140万人次,出院患者近9万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三分之一左右,开放床位数4500张。

鼻彻为颤

名医之路:在如履薄冰中突破自我

疫情之下,他们无畏前行;荣誉面前,他们潜心行医。一名好的医生背后,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艰苦的付出的过程:十多年的求学路、终身医术磨练、不断科研创新……博学而后为医,多位名医表示,名医成长之路,就是在如履薄冰的医学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重症八仙。从左至右:康焰、管向东、郑瑞强、邱海波、赵蓓蕾、童朝晖、姜利、杜斌。潘松刚摄仁术精进之路——名师出高徒,没有一个医生是独立成长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名医成长之路,离不开名师提携、医术传承。董家鸿院士在雷神山医院。张赫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的心中,恩师黄志强的言传身教对其从医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1977年10月,我国恢复高考,董家鸿考取了徐州医学院,从此,他走上了从医之路。“因为想当科学家”,本科毕业后的董家鸿报考原第三军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他遇到了成就他一生的恩师黄志强。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教授一眼便看中了董家鸿的潜质,“这名学生条件不错”。董家鸿便调剂到外科专业,进入黄志强门下。导师黄志强让董家鸿主攻临床。但“想做科研的愿望”,让他心有不甘。而黄志强惜字如金却字字珠玑,仅说了一句:“我希望你做临床。”当时,年轻的董家鸿并不理解导师的想法,“为什么师兄师姐可以搞科研,我就不行?”黄志强却说,“做研究也要懂临床。”1983年-1985年,董家鸿只好带着一颗做科研的心,进行临床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董家鸿与导师的想法又出现了不同,他想继续考博士,而黄志强却让他当了5年的住院医师。在病房里踏踏实实当了5年医生后,董家鸿晋升了主治医师。此时,黄志强说,现在可以考博士了。1990年,董家鸿成为黄志强的博士研究生。随着董家鸿的成长,他越来越发现导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培养出医学知识系统、临床功底扎实,同时具备科研能力的学术型外科医生。”黄志强对董家鸿的培养也是他医术不断精进的过程,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两个阶段培训分别与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相结合。董家鸿说,博学而后为医,一个卓越的医生要有广博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加上长期临床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经验,是成为名医的必备积累。“我们是用时间打磨愈加精湛的名医。”与董家鸿一样,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专家童朝晖也有同样的经历。“学医需要的时间和经历是难以想象的,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住院医规培3年、专科3年,才能达到一个主治医生的水平。”一个最顺利、最正常的医生必经之路,加起来至少是17年。1983-1988年,童朝晖就读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本科毕业,他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工作;1992-1995年,他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2002年,他留学于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对于童朝晖而言,成为一名普通医生,这一时间跨度足足有20年。“从横向来看,医生要付出的时间也比较多,我们的主业是看病,然后是带学生、教学,最后还要做好科研。”童朝晖也表示,名医成长,“传承”必不可少。“没有一个医生是独立成长的,都需要老医生手把手的教,我们带学生都讲究一定要超过老师,因为等我们老了,还需要他们来给我们看病。”童朝晖笑着说,学生一定要超过老师,这是医学前进的前提,只有这样,中国医疗水平才能一代一代发展、提升。仁心历练之路——成千上万的患者成就医生的成长一个医生一辈子能看多少病人?这个问题让许多医生都难以回答,平时忙于给病人看病,真没算过看过多少病人。而患者与医生是互相成就的过程,“患者寻医问药的同时,也在成就医生。”看过成千上万的病人,仁心自然流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李蔚海摄“作为医生,仁心、仁术两者缺一不可,但仁心一定要放在仁术前边。一个优秀的医生,一位百姓认可的名医,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认为,只有拥有仁心,医者才能去深切的体会患者的痛苦,从而感同身受,去宽慰、安抚患者。拥有仁爱济世的胸怀,医者才会无私奉献。焦雅辉说,“我记得我在学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外科医生,你只是手术做得很漂亮,医术高,但是如果缺乏了医者仁心,也只是一个手术匠而已。”一名医生的成长,少不了成千上万名患者的那一句,“医生,我应该如何治疗?”王拥军,健康时报资料图。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记得,自己写的第一份病历就被主任扔出了窗外。“捡回病历后,我实在看不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等大家都查完房走了,主任跟我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有可能这一行字换来的是一条生命。”这句话是王拥军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让他觉得这个职业离生命这么近。成为神经科医生的第二年,王拥军就遇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病例。一个15岁的少女,三个月前开始四肢无力,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都不知道是什么病。王拥军给这个少女做了个活检,在显微镜下观看,虽然看着不正常,但他完全不能判断。他又到旁边的医学院,用医学院的电子显微镜看,依然看不出名堂。那时候,他知道解放军301医院有位老专家叫黄克维,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权威,下了夜班后,他坐了4个小时火车到北京,把片子带给黄教授看。黄教授让学生复印了厚厚的一大本英文文献给王拥军,看完文献后,王拥军知道了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此前中国从未有过关于这个病的报道,他是首个发现者。找到了病因,经过治疗,三个月之后,那个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从这个病例,王拥军明白了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这也是医生的最大价值。面对患者、疑难杂症,“一心赴救,永不言弃”即是董家鸿从医30余年来真实写照,也是恩师黄志强留给他的人生信条。董家鸿曾遇到过一个病人,她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藏族姑娘索南吉,在青春年华里,长达六年与肝包虫病殊死抗争。最终,肝包虫入侵到索南吉的肝脏、肾脏、肺脏、膈肌、心包等多个器官当地的医生都束手无策。终末期复杂肝包虫病是肝胆外科的手术禁区,“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董家鸿采用世界级难度的离体肝切除术式为索南吉治疗。他带领30余专家,历经19了个小时,最终手术成功,索南吉救活了。在董家鸿看来,要成为“国之名医”,其共同特质是: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疫情大考之路——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每一次大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疫如镜,照见白衣战士的无私和尽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战斗堡垒”。这些白衣战士名字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他们是: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张定宇、“重症八仙”、王贵强、张思兵、陆林、蒋荣猛、金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蒋荣猛,受访者供图。2020年1月9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前往湖北武汉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在武汉指导工作时间最长的专家之一。“我1月9日来武汉的,不是好好地站在你们面前吗?”是蒋荣猛在武汉培训期间的开场白。在武汉,他为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他的工作节奏以分钟计算,每天六七场面授课、跑六七个培训场地,培训了3600多人。从SARS到MERS,从埃博拉到禽流感,从肺鼠疫到新冠肺炎,蒋荣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追着疫情走的“抗疫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他是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医生。2014年11月,他作为第一批中国公共卫生应急队队员在埃博拉肆虐的塞纳利昂工作2个月。2017年4月,蒋荣猛奔赴西藏指导西藏第一例禽流感救治。2017年11月他赴马达加斯加参与鼠疫的防控救治工作。2019年他又驰援南苏丹应对埃博拉等疫情。据统计,他曾奔赴世界各地约230余处参与疫情处置。抗击疫情任务艰巨,生死考验淡然面对,蒋荣猛说:“奔赴疫区,直面烈性传染病,是传染病医生的责任,而能够平安归来是一种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医生而言并不是一场‘时势造英雄’的机遇,而是一场威胁生命、救死扶伤的闭卷大考,也是对中国医生、中国医疗的一次大考。”焦雅辉说,有幸的是,我们医生们是好样的,经受住了大考。“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每一次大考,比如武汉这次的疫情,我们有4万多医务人员、300多支医疗队驰援武汉。”童朝晖说,每一次国家有需要、有危难的时候,医务人员总是站在第一线、从没有让大家失望过。而作为我国著名的呼吸专科医生,医生童朝晖在每一次大考中都冲在一线。2003年童朝晖38岁,是北京最早面对SARS的大夫,也是市卫生局指定的三名主检医师之一。在那段特殊岁月里,童朝晖连续三个月没回家。当时,他刚刚从德国学成回国不久。他回忆说:“当年也是没想那么多,根本不知道SARS是咋回事,不像现在还有点经验,那会儿就是往上冲。”就这样,他承担了北京市SARS主检医师的任务,每天奔波于北京各大医院之间,对临床观察的患者进行筛查分检。4月,他成为SARS定点医院的病区主任,创下了百余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的战绩。2020年,童朝晖55岁,遇上了与SARS病毒有85%相似度的新型冠状病毒。他说:“医生的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一种使命感,见了病人就要救;第二我们呼吸专业的特点就是这样,面对呼吸系统传染病,我们无形中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也应该挑起重担。”这就是医生面对大考时的家国情怀。面对考验,疫情下的医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亟需关注。“超50%的新冠患者亟需心理疏导。”今年5月上旬,陆林带队奔赴武汉,针对新冠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和救治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缺乏、工作强度倍增,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三次奔赴武汉疫情一线的陆林,为了降低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9月2日,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落户武汉市武昌医院,这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疫后综合征工作室。他说,一个医生一辈子看到病人数量是有限的,但是科普传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们通过科学的传播,让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越来越多。疫情好比“聚光灯”,在“聚光灯”下,中国老百姓看到了医生的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精神。焦雅辉说,一个个“请战”的红手印,一次次不计生死的“逆行”,许多医生“一战成名”,但其实许多医生只是展现了医者一如既往的样子。焦雅辉介绍,比如像钟南山院士,平时,他为了让许多外地来的病人能看上病,八旬高龄的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不是只在疫情的“聚光灯”下,医者的职业精神在平时已展露无遗。科研攻关之路——不怕做冷板凳,甘于日复一日率先、首例、开创……这些关键词总能描绘着一个名医的突出成果,做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攻克了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勇于、敢于攀爬医学领域的一个个科研高峰,也是一个医生成就之路所不可或缺的。“年轻医生,要有成为大医生、学科带头人的梦想和理想。”陆林说,这就要不断总结,尝试一些科研。上世纪90年代初,肝移植在国内还是起步不久的新技术,董家鸿决定先开展“离体肝切除”手术。但是,当时国际上完成的手术还不到10例,国内尚无一例。董家鸿带领团队搭建了简陋动物实验手术室,一次次进行动物实验手术。第一台动物实验手术失败了、第二台动物实验手术失败了……当实验手术进行到第十九台时,终于成功了。1999年,董家鸿把肝移植技术运用到了临床,他也成为我国首批开展临床肝移植的中青年领军人物之一。1999年,董家鸿团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他和黄志强共同领取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胆病的研究成果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葛均波院士。人民日报记者 任飞帆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说,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2005年,葛均波开始研制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他与学生们几乎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全部扑在找材料、搞药物涂层技术上。经过近8年的实验研究,葛均波和他的团队不仅找到了性能良好的聚乳酸类材制,并成功研制出完全可降解的冠脉支架Xinsorb。2014年的一次世界学术大会上,葛均波院士向全世界展示了由中国医生自主研发的Xinsorb支架的人体探索性试验初步结果,Xinsorb率先完成国内最大规模、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与葛均波院士一样,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也有着同样的科研经历。1987年,卞修武将恶性胶质瘤分化与血管生成作为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这个在当时还相当冷门的课题,研究前景并不为大家看好。课题立项之初的5年间,除了老师的指导,卞修武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日复一日在显微镜下看病理切片,卞修武把所有在显微镜下看过的胶质瘤切片里的血管全部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反复琢磨。那几年,晚上入睡前,他满脑子里是胶质瘤“电影”。最终,他的科研团队对5万多例肿瘤标本病理切片进行逐一分析,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的概念和发生假说,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而后,卞修武团队首次提出并证明肿瘤干细胞触发和参与血管新生的“三通路”假说,揭示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始动细胞机制。他们还在世界上率先证明,肿瘤干细胞是抗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靶标。国际权威杂志《神经外科》主编撰文称赞,这是一项完美的研究。卞修武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各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等。“名医的造就与成长殊为不易。”董家鸿院士感叹。“医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职业,而名医的培养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的过程。”焦雅辉说。不断精进的仁术、大爱无疆的仁心、临危受命的大考、艰难曲折的科研攻关……经历一番后,方能成为护佑民众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乃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国之健康重器——国之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