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空白

研究生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结果也肯定是有喜有忧的。不过很多人发现,就算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还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于是有一些学生,在好不容易考研上岸之后,却放弃继续读研或者是中途研究生退学。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网友一:本科就读于一普通一本学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一985大学,学了一个冷门的工科专业,现在是硕士二年级。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干完导师的杂活之后根本不想学习(主要是不想干本行了),但是又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目标,所以最近两个月都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心里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知道应该认准一个方向,然后一直走下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状态有时候很痛苦。网友二:研究生的生活很累、很痛苦,但也很充实,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进入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感觉学习环境完全变了,每天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完成到时要求的项目。每天都会感觉时间很紧,并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霸。所以能从中学到很多在本科阶段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还学到了周围同学一些很好的学习品质。网友三:研究生期间,周围学习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忙的同学整天都看不到踪影,不忙的学生则特别悠闲。生活节奏总体和本科生活不一样。读研时期的课总体会比本科少,但是花费的精力会更大,再加上研究生时间比本科短,所以会感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有时候会有一种焦急感。网友三:本科后跟随考研大军的脚步后准备考研,幸运的是一次就上岸了。不过虽然是考上了研究生,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在读研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在整个读研期间,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研究生学历之外,就是收获了这一点。研究生圈子非常狭窄,相识的人就那么十几个。虽然在读研期间一直在忙碌,但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学术。所以进了实验室就像等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如果是那些不喜欢学术科研的人,在考研之前最好还是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中途放弃读研的人,就是一开始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发现,在读研后生活更加痛苦。现在读研也是一件双面的事情,有的人能通过读研后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在读研后只是浪费了三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以上就是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接舆

本科院校不好,考了个好研究生,读研后都感觉怎么样了?

大家都知道高考对我们来说本来就不容易,竞争很大,考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有不少同学都因为高考失误选择了一个很一般的本科院校,但是这些学生肯定不会甘心自己就上个这么普通的院校,他们肯定会下定决心去考研的,不光是为了以后能发展的更好,也希望能有个名校的学历。很多人都想知道现在这些学生上了研究生以后都怎么样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有这样经历的学长学姐是读研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位网友说他就是因为当初高考失误才考了个很一般的本科,后来考研考上了一个实力一般的211大学。他说当时备战考研时算不上是很努力的那种,而且要考的研究生院校并不是那么难考。当考上研究生以后发现学习有自信心了,以前和和别人谈起本科院校总觉得有点自卑,但是现在上了研究生以后以前那样的自卑变少了。读研以后学习氛围很浓厚,渐渐地变得爱学习了。研究生阶段学到了很多专业技能,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长进,现在研究生毕业了,找了一个挺不错的工作,待遇也挺不错。他觉得当初考研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另一位有同样本科经历的学长考研考了一个更好的研究生院校,从一个普通本科考研考到一个985院校确实不容易,备战考研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好不容易考上理想的研究生院校。现在上了研究生以后才真正地感受到名校和普通本科就是不一样,感觉自己那一年的努力确实很值得。读研阶段学到了太多有用的东西,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更深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多的机会向那些教授请教和讨论。现在研究生已经毕业了,去了一家实力很强的国企公司,工作做得也很不错,得到了很多上级领导的认可。这两位学长的经历都很励志,虽然说本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院校,但是已经没用再来的机会了。如果没有高考的失误导致自己上了了一个普通的本科大学,那么可能也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和意志去考研。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当下的处境,努力奋斗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

而庶几乎

那些拼命考上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1.随着大学的扩招,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都变得更加普遍,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开始比较关注第一学历,“十个证书比不过一个985学历”的现象在现实之中时有发生。本科毕业时,你面对各大企业招聘人员的一次次微笑婉拒。于是决定拼搏一把,最终考上了某名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然而,当有一天你再次要找工作时,有人问你:“知道什么叫第一学历吗?”第一学历是普通二本仿佛成为你身上的一个标签,就算你脱一层皮也无法摆脱的烙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问:“当年拼尽全力努力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2.“后来怎么样?网友一:本科省内二本,考研到上海Top2的985(笔试第一名)。考上985后,我去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学校,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也无形中影响了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也属于那类人。研二参加了一年的国外项目,已经回国。现在准备毕业去工作。在找工作中,我发现研究生985确实给我排除了90%的障碍,包括之前投实习的时候,都给我开绿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公司单位也会因为本科不好而有所迟疑。不过优秀的公司单位还是会给年轻人机会,你如果有优秀的经历或者能力,也会被青睐。我想说的是,直到现在,我仍然羡慕那些本科就是985甚至在国外名校读书的人,4年本科是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最重要的时间。在学校做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会议活动,可以感受到他们之前4年所接受的资源已经把我们甩了很远。举个例子,我们研究生班上大概有4个本科985的学生,在大家基本都是找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时候,一个女生选择去国际组织(她研二的时候就去非洲做了类似贫困儿童基金的事情,自己募资),另一个女生不知道签了哪里,但是最近是去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关于女权运动的会议。人生很长,我们有机会去走得更远,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我放弃。网友二:本科大学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医学院,曾经一直以为,像我这种从小镇来的年轻人,能回到家乡所在的市区市医院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后来我觉得人生不该这样随便。2013年我考研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然后2015转成硕博连读。2017年的时候我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答题的时候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讨会上等待发言。我很理解很多二本院校出身的同学的不安,感觉很像6年前那个在一个二本院校中不安的自己,一直碌碌无为却又无法真正放下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我想说的就是,每个人可能都会有那么一瞬间的顿悟,请珍惜这种感觉。那一瞬间给你向上奋斗的力量是一种恩赐,用半年一年的时间去彻底地执行它。等考研这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生后面的路就像一次又一次地回放当年,每一次都记得住那个斗志然后咬牙冲过。网友三:考了三次,执着于华科是因为高考失利导致本科是个普通的二本。读研之后我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因为这之前我爸已经给我计划让我留在我们县城,然后买房子找对象,一辈子就这样过了。考研打破了老爸对我人生的规划,我走出了新的道路。14年暑假我报了学校的日语班,学习了除了英语之外的另外一门语言。读研期间我在学院对外办公室当了一年助管,加上补助,我就再也没有跟家里要过钱。研二的时候导师给我们安排到公司实习,帮导师做项目。由于一直在研会担任学生工作,然后参与了导师的国家项目,加上我本身成绩还可以,我在研二拿到了国家一等奖学金2万元。研二下学期我在一个留学生创业园实习了半年,研三的九月份校招开始,经过笔试面试等考验,我拿到了武汉一个证券公司的offer。目前已经成功毕业答辩,等待入职。公司待遇还不错,第一年大概有16万。在读研之前我只在本省内活动,读研期间我去过凤凰、青岛、成都、都江堰、厦门、金门还有宁波等地,所有的费用都是自己挣的,考研期间便经济独立了。2017年我要毕业了,回顾一下自己读研的历程,发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些话,说得多了,也就成了真理。是不是本科没考上985、211就注定没有出路了?首先,学历歧视确实存在。想想也能理解,用人同样要招人,面对一堆985、211的毕业生,为啥非得选一个非985、211的呢?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想错了。很多人忽视了自身不够努力这个主要因素,将问题归结到自己第一学历不够上。很多普通学校的本科学生在考虑要不要考研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我第一学历不够高,害怕考研有歧视,又害怕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比不上那些985、211出身的研究生。但为什么一定要跟别人比呢?你努力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过去的自己比。现在的舆论,把第一学历炒得很热,产生了一些比较坏的影响,似乎高考就能“一考定终身”,如果高考没考好,读了个普通本科,即便以后再努力,读了名校的硕士甚至博士,都没什么用。我想说,不是这样的。普通本科而读了名校研究生,那是大有好处的,后面的努力和成长是很有用的,不要被误导。如果非要说有差距,比较名校本科+研究生的同学而言,是可能会有一些差距,就业可能会处于劣势而已。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至少应该努力,去改变我们希望改变的际遇。这个世界的乐趣就在于:无论你是谁,你都有无限种可能,或好或坏,都取决于你自己。

败酱

硕士研究生的待遇怎么样?

就当今而言,考研已经成了众多大学生毕业的首选了,今天小编不介绍其他的,就说说在研期间的待遇、奖学金等,对大家是否选择读研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助吧!老生常谈,从待遇说起说到考研,很多人问完考试相关的内容,最想问的就是研究生的待遇怎么样?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研究生的待遇。首先,是国家助学金,这个是每个研究生都有的,每个月多少就要看你所处的地域了,如果是在北京的高校,那么一个月是700元,地方的高校则是一个月600元,每年发十个月,一般是八月和二月没有助学金。其次的话,就是学生劳务;学生劳务的来源基本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从导师项目发的劳务,这笔钱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学校、老师,一般是在800元以内,但有些好的专业、好的学校会比较多,据说中科院在2000+,小编一个做深度学习的朋友,一个月劳务三千(北京某双非高校);一个方面是学校的助管、助教、助研,这些岗位需要在学校申请,基本是招助管为主,一般是800元/月;另一方面就是参加学校的一些项目、活动,比如某某会议招志愿者呀、监考老师呀等等,这个大约是100-200/天。说到学生劳务,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一个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劳务超过8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这个规定让小编也很难受,每个月虽然就是扣几十、一两百,但是也心疼。不过有的学校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的学校则是按照奖学金或者其他的形式下放,这样就可以免除这笔税费。学业奖学金不同学校的奖学金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且奖学金的额度也不一致。小编简单介绍一下通用的两个奖学金,首先是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基本是普惠性的,最次的都能拿个三等奖学金,不同学校设定的额度不一样,有的是12000、10000、8000,有的是10000、6000、3000,也有的是10000、8000、6000,不同学校差异较大,就不在这里细说了。还有一个奖学金比较牛逼,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是20000/年,由教育部颁发,盖的是教育部的大章,如果在学生期间能拿一次,学生期间就无憾了,但一般一个学院就是两三个每年,小编还没有拿过,希望研友们加油。剩下的就是一些学校特色的奖学金了,什么校友奖学金呀、企业奖学金呀就不一一叙述了。整体来说,除开兼职等收入,光靠国家助学金以及老师的劳务,基本的都能有1000+左右每月,然后如果比较优秀的话奖学金可以够自己每年的学费。在小编看来,研究生的待遇还是比较勉强,清贫二字来形容,如果花销稍微大点儿就得依靠家里的支援了,但如果只是吃饭等花销是完全足够的文中仅为小编的个人经验,欢迎大家补充和建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务必联系删除)

叔兴

那些拼尽全力,考上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第一学历,一直是许多求职者心中的痛,因为现在就业压力大,普通本科生们在校学的全是理论知识,无经验。拼理论知识又比不过那些985和211类名校出身的大学生,所以在求职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话“对不起,我们希望员工的学历是985或211”,“我们招聘的最低标准是研究生毕业”又或者是“我们很在意第一学历”诸如此类,其实给了现在许多普通二本大学在校同学一剂猛药,于是有不少同学都奋发图强,最终考上了研究生,他们把第一学历变成了“硕士研究生”,后来我们看到他们这样说。甲说:在没有考研之前,我害怕独处总是和室友打游戏,可在大三那年我才幡然醒悟,我开始担心毕业担心就业,后来经过一位学姐的指点,我走上了考研这条“不归路”。我开始早出晚归,他们还在睡觉时我就见证了太阳的升起过程。当他们拿着手机,半夜11点还在疯狂打游戏的时候,我已经刷完了十五个专业题,准备睡觉了。于是后来,有了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我,有了月薪20000的我。乙说:我就是他们口中那个毕业于二本院校的大学生,大学的前三年,我天天和室友讨论各种古装剧又或是穿着打扮,直到第四年因为家人的督促,我开始准备考研,但是那个时候自控力并不强所以落败了,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小型单位,月薪3000。原本,想磨炼几年升做管理,结果新来的同事毕业于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立马成为了我的顶头上司。所以,我辞职了。是的,为此我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我半年没有收入,不敢和父母讲靠着朋友接济,我考上了一所985大学的研究生,不过还是父母给交的学费,但好在,现在月薪是25000了。其实,看完这些我们应该不免感概,当年那些我们满不在意的事,后来现实总会给我们当头一棒,所以,在校生们不管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二本的都好好珍惜,想清楚日后的路要怎么走。

风回路

你的那些读了3年研究生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今年研究生毕业已经16年了。我是在西部一个普通一本院校读完本科继续读研究生的。2001年9月份的时候,当时听无知的什么都不懂,大四上学期一周只有3次课,每天都无所事事的,于是班上几个同学约定,干脆考研。于是大家去买了考研复习资料开始泡图书馆,11月双选会又去找了一份工作。2002年1月考研成功。又在本校读了3年研究生,当时还有一个本科同学小田一起上研究生。2005年研究生毕业时,我留校当老师,本科同学硕士毕业后去某985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去深圳某国企工作。现在16年过去了,研究生同学以及以前的本科同学的人生际遇相差挺大的。(1)我本人一直在西部地区高校工作,2005年工作,2006年破格晋升讲师,200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然后就懈怠了,现在教授一直没有解决。老婆也是同校做行政的同事,有一个孩子有房有车,在西部地区小日子过得还不错。(2)同学小田2008年博士毕业去深圳某国企工作,现在是企业中层领导,有一个孩子。现在他的收入是我的5倍。我们同一年买的房子,我的房子比他大很多,买的时候他的房子比我的贵三倍,现在他的房子比我的贵10倍。现在我的房子价值100万,他的房子价值1000万。研究生毕业时我贪图安逸,小富即安,所以我们的人生际遇完全不同。(3)同样当年的本科同学来说,普遍来说,的确读研究生的同学比没有读研究生的同学就业更好,工作环境更好,收入更好。当然,同样读了研究生,选择不同,追求不同,结果也不同。总之,能多读书就多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诚不我欺也。工作时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大城市虽然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但是机会也更多。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理想越远大,获得的收益也越大。

鬼宝宝

那些没有考上研究生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2021届研究生考试即将落下帷幕,多数学校已经公布了拟录取名单,还剩下调剂的学生们在苦苦挣扎。考试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勤勤恳恳复习一整年结果不如人意,有人临时佛脚却金榜题名;有人裸辞孤注一掷榜上无名,有人一年复年终收获果实;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到考试便已放弃,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积累越发深厚。认真备战考研的学子们小A看着社交圈里的二战的好友们分享自己被录取的截图,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回想自己的学生生涯,虽然学习并不是顶尖的,但她从小就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听大人的话不和坏孩子一起玩耍,也不早恋,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的,直到上了大学。小A成绩中等,考上了北方沿海城市的一所普通大学,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去省外那么远的地方,小A有些胆怯,但她也想一个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大学里的小A以为和小时候一样纯粹,平时上上课成绩中等保证不挂科,周末和三两好友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偶尔窝在被窝里看一看电视剧,寒暑假在家陪陪父母,生活还算惬意,直到到了大三。大三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将来了,是考研还是工作。身边要考研的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了复习备战,而打算工作的同学们简历里都是各种有各样的获奖记录实习经历。小A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成绩中等,没什么实践经历,只读了一些名著,看了一些高分电影,见识了沿海城市的风景,不是荒废时间,可是这些,如何填满自己的履历?看着身边的好友们纷纷打算考研,于是小A也买了一堆的复习资料,开始了她的备考。备考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除了平时的课程时间之外,小A都待在自习室里。早上七点起,晚上十点回宿舍休息,一周有半天或者一天被用来休息调节。在自习室的时间小A觉得很难熬,她既不像一些人埋在书本里一整天,也不像另一些人摆出书本就开始玩手机直到吃饭。她学的工科,即使不讨厌,但也谈不上喜欢,可以应付大学里的考试,但要认真钻研对她来说太困难了。在自习室待了几个月,小A感到了深深地挫败感,无论是进度还是质量都远远及不上周边的人,于是她开始左右摇摆,是去找工作还是换别的专业考研还是在本专业上死磕。就这样到了秋招的时候,没有宣讲的时候,小A就在自习室里复习,有招聘的时候,她拿着拼凑的简历去一家一家尝试,然而她的简历总是一次又一次被退回,直到秋招快要结束都还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小A放弃找工作了,才开始全心投入到备考中。可是太晚了,落下了太多,考试的时候小A发现即使是以前自己会的地方也都被遗忘了,考试结果自然不尽人意。20年春,小A刚毕业回家不久,在网上终于找到了一份在自己家乡的企业的工作,单纯的小A以为自己一入职就是正式员工,就没有仔细询问清楚,临到要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劳务派遣,可是等待报到的日子里,其他的招聘都已经结束,而20年已经过半,考研时间也不充裕。小A安慰自己工作之后也算积累经验,就傻乎乎地签了合同。进了公司之后,小A每天整理整理资料打打杂,身边能说上话的人也很少,就时不时和自己以前的同学们聊聊天。她的舍友小C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的研究生,和她说的大多数是自己的新舍友,自己的实验;舍友小E入职了一家北京的公司,朝九晚五,常常和她说起的是自己的新生活;舍友小F一战失败全心备考二战。她们问起小A的工作,都劝她找一个靠谱的公司,签一份正式的合同,小A也想,可是屡次失败让她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加之已经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想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就这样,小A逐渐满足于现状,工资足够每月的支出,下班的时间宅在房间里打打游戏刷刷剧,也挺舒坦。过年回家,亲戚们问起小A的工作,小A只能说自己还在实习,过完年考研成绩陆续公布,小A看着二战的同学们也都陆续上岸,小A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意义何在。回顾自己的经历,小A觉得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总是摇摆不定,导致哪一方面都没有做好。其实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定之后即使开始尝试是失败的,但是只要不放弃,就终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当你真正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连天地万物都会帮你小A下定了决心,要辞职专心备考研究生,不是大学所学的专业,而是自己最初考研就想考的专业,她的父母得知小A的决定之后很支持她的选择,即使跨专业考研的难度更大。小A说想要为自己真正努力一把,即使努力过后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但她也不会觉得后悔,只会庆幸自己敢于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尝试。这是小A的选择,选择辞职备考三跨,祝福她可以在这个经历中收获到自己一直所追寻的。有很多人认为,没有考上研究生就意味着失败,的确失败了,但只是意味着一场考试的失败。其实不论是考没考上研究生,只要是自己认定的选择,成功与否在经历本身面前就没那么重要,人生那么长,怎么知道没有考上研究生就意味着今后的生活就是失败呢,并且就算即使生活暂时困顿,也不能将其都归咎于一场考试之中。等到我们都逐渐老去,在脑海中回望过往的经历,会发现许多事情都没有当时以为的那么重要,更何况只是一场考试呢。

人见其歧

一个非985、211院校研究生过得怎么样?哪个专业最吃香?

小编是毕业于某所普通一本高校的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幻想着毕业后没有学校的束缚,有着自己的工资,能过着自己想要的像电视上一样舒适的生活,然而并没有。毕业去了一家民营电子行业,从毕业到目前已经工作了三个多月,漫长的实习期扣除五险一金只 能说够花但不能大手大脚的花,买个贵一点的东西都要思量一下,比如说本打算第一个月工资换个3000左右的手机都不能说买就买(手机已经用了3年)。刚毕业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相比而言,身边211/985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却完全不同,985院校本科生的工资与普通一本院校硕士生的水平相差无几,211的硕士研究生高出普通一本院校研究生几K,做着相同的工作差距却这么大,着实让人心里一凉。找工作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特别优秀的企业通常只会到211/985院校组织宣讲,本身就限制住了普通院校的机会,而且相同的一家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做工资等级的划分。这其实是一种常态,也无可厚非,更是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此文仅是根据小编本人亲身经历所写,不代表其他实习期的硕士研究生,勿喷。仅此提醒看到此文的学子好好学习。

而不能惊

那些读研和不读研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近年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报考研究生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有人考研为了进入名校,有人考研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还有人考研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当然,也有人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想通过考研更换专业!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考研是为了避免眼前的就业压力。到底要不要考研,应该如何选择?一起来看看,娜姐那些读研和不读研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学姐一:从小到大辛苦读书就是为了有个好工作,我大学所学专业是会计,毕业的时候,签了一家不错的单位,从实习会计,到如今已经工作三年,注会也考下来了,现在收入每月万元有余。想想当初也是很纠结要不要读研的,想考取的财经大学没有考上,后来调剂了一所普通院校,就没有去,现在看来,决定是对的。所以,如果你目前就读的专业就业不错,工资待遇也很好,那就早点就业。过来人都知道:早点就业能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工作上需要的各类证书也能早点考下来,同时,职称评审也是需要工作经验的。所以早日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早考证书、早评职称是升职加薪的最好方法。如果后期工作单位需要研究生学历,再考研究生也不迟。而且,近年来专业硕士也越来越受欢迎。专业硕士的上课时间大多都在寒暑假,也比较短,并不影响你的工作和收入哦!学长二:高考毕业后,填报专业很迷茫,大学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上大学后也没有机会更换专业。浑浑噩噩在大学过了四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才觉得荒废了大学四年。所以最后果断决定考研,经过努力,选择了一所211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现在研究生毕业已经2年了,真的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后来的努力。所以,选择你喜欢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长久的发展,你的进步速度也会快很多。并且以后工作和生活都会充满乐趣!学姐三:从小,我就非常羡慕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感觉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交流学习,非常趣味。也羡慕老师的寒暑假,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父母,就希望能成为高校教师,。所以,果断选择考研,后来继续深造博士,成为一所高校教师,做调查,写文章,跟老师,学生们谈学术,非常惬意。所以,如果想成为高校教师,考研可是必经之路,当然就业后的幸福指数也会很高!学长四:上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羡慕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就阅读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希望从他们的经历当中学到更多成功的经验。所以大三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做销售锻炼自己。毕业后在一家培训机构销售课程,跟自己的专业也不相关的一份工作,坚持了一年多,如今跟同学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培训机构,也是干的如火如荼。所以,大家真的有创业的想法,就早做准备,找机会锻炼自己,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不一样,你要尽早的去适应社会,组建自己的人脉圈子和关系网。学姐五:大学毕业后,顺应就业大军,一起跑招聘会,也就随便找了一份工作,感觉第一份工作嘛,只要有机会上就行。可是,工作一年多后发现,没有多大的晋升空间,所以,就再换工作,可是感觉都不尽人意,本科毕业生在换工作的时候,找到更好的工作真的不容易,最后果断选择考研,深造自己。工作2年后,再次读研的感觉也不一样,顶着家人的反对声,倔强的坚持了下来,如果毕业已有一年,工作非常欣慰。更证明自己当初选择没错!所以,当你在工作岗位上感觉晋升空间不大,换工作又换不到合适的好工作,那就果断选择读研,深造自己吧!同学们,你们呢?要不要考研?如何选择?看了学长学姐们的经历,您怎么想的?欢迎大家收藏,评论,分享!

居处无常

考上研究生之后怎么样了

我自己现在是在读博士了,研二时申请了硕博连读,并顺利通过考核。继续在这个专业上生根发芽。研究生中,也会有一些颓废、堕落了的学生,跟刚大学一样,不过这个比例会小很多,大部分人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都会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努力。英语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虽然也没有人督促你去学习,但是所接触到的文章基本是英语的(不得不承认人家老外确实做的好),而且经常会有报告,讲座,有很多也都是英语的,听不懂就错过了。还有就是论文,基本得是英语的。也就是说读研阶段,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需要上升一个层次,其中对于英语的结构和逻辑关联的掌握非常关键,科技论文非常讲究这些。参加学术会议,展示自己很重要。你所做的研究领域,大部分人不知道你的工作,如果可以,一定要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发现,这点对于课题组内报告或者和导师报告也是一样的。我目前参加了一项会议,展示了自己的海报,有幸被评为优秀poster。很多研究生都会焦虑,感觉压力大,因为面临很多问题,而且一时完全找不到解决方案。科研中,阅读文献的过程会很痛苦,特别是英文文献,看完一遍,不知道别人做了啥,为什么这么做,其中的12345这些点都没搞懂,然后34567这些呢需要去读其他文献……。实际实验过程会遇到更多问题,比如一些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很多,其中一些变量有不可控(真的会有这样)。做完实验发现这次的数据有点问题,可能需要重新做,或者设备仪器被整的不好用了,然后你辛辛苦苦的结果需要从头再来。这样的一些过程会让你开始否定自己。所以心态很重要啊,调整好心态加油吧其实还有来自身边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如今金钱至上的时代,当你看到以前的一些同学朋友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买车买房,这个时候也会质疑自己选择这条路到底对不对。目前我也有些迷茫,但是我不去操心太多因为下图: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转发、评论、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