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授点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当小学老师有前途吗?陶潜

教授点评:小学教育专业怎么样,当小学老师有前途吗?

(教授点评200多个热门专业,近期陆续发出,欢迎点击上面关注我们)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教授点评专业目标是培养从事小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就业率相对较高若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留在大城市的难度较大专业综述就业上看,小学教育专业是:毕业生规模较大,社会需求较大就业率排第14名,比较高;就业满意度排第36,在平均水平;毕业薪酬水平排第142名,非常低;工作3年后工资涨幅排第38名,非常低;毕业后去向最多的行业是中小学教育机构、教育辅助服务业、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毕业后去向最多的岗位是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小学等特殊教育教师小学教育专业适合的学生:高中语文学得好,英语、数学还行性格上偏向安定,偏爱系统性、条理性、规则性较强的活动基本介绍专业代码:040107所属学科类别:教育学→教育学类修学年限:4年主要专业方向 –理科;美术;文科;音乐;全科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语文教育;数学与科学;中文与社会主要学习课程 –生命物质与科学,教育心里学,心理学,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品德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数学教育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现代教育技术,人文科学,中外文学名著,中国历史文学。培养目标与学习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小学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小学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小学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基本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略相似,学前教育:从婴儿出生到六七岁儿童的教育。小学教育:涉及小学生的教育小学教育主要培养教师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怎样和小孩子相处。就业形势深造情况对应考研专业: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深造率(含考研和出国): 深造率非常低(排名在后1/4)适合哪类学生:课程方面文理比例:54:46与高中课程相关度:非常相关:语文、数学比较相关:英语适合哪类学生:性别与性格男女比例: 9:91适合的性格:常规型:常规就是服从纪律、没有特点。积极的方面是他们喜欢稳定有序的工作环境,喜欢规范明确、秩序井然的工作环境,偏爱系统性、条理性、规则性比较强的活动,愿意尊重既定政策,能够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消极的一面是,他们很容易因为墨守成规而缺乏创造力,缺少另辟蹊径的愿望和勇气。因此,这类人更适合在既定框架、环境内带有重复性的工作。虽然女生多一点,但是男生比较吃香。并且最好性格外向,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化妆间

学前教育就业方向及工资待遇怎么样呢?

现如今,在教育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我们能够注意到,幼儿教师资源紧缺,就业前景广阔。因此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考生们也对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工资待遇比较感兴趣,那么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方向1、儿童教育工作者:能从事与儿童教育事业有关的工作。能胜任儿童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2、儿童教育产业经营者:能从事儿童教育产业的开发、组织和运作的工作,如幼儿园经营、儿童教育指导、儿童问题咨询、儿童教育师资培训、儿童玩教具开发、儿童传媒编创、儿童教育网络建设等工作。二,学前教育专业工资待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普遍都是能够进入城镇地区的幼儿园工作,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够进入大城市幼儿园,月薪水平都在6000元以上,薪资待遇不低。

深渊

《学前教育研究》2018年总目录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前教育研究」,仅供教育科研学习,原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往期精彩文章回顾1.2018年《比较教育研究》总目录2.《教育研究》2018年总目录3.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总目录4.《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总目录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呗!

莫足以归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构建了由四项一级指标和六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指数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特点。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各省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关键词: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发展指数;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56.6%,“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地区之间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差距除学前教育机会外还表现在学前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等方面。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评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1)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起始水平和效果,为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尝试构建了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评价。一、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初步探索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一)国内外教育发展指标的研究目前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虽然还没有关于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评价的专门研究,但对于教育综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已开展。这些研究对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从国际相关研究来看,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公布的年度教育统计报告中,都设计了不同的教育统计指标来反映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而且,有些研究还通过测算教育发展指数来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指数是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赋予各项指标以不同的权重,经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dBan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报告。UNESCO每年都要发布《全球教育统计摘要》[1],从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七大类提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级正规教育的数百个教育统计指标的数据。另外还设计了由初等教育净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小学五年级保留率和教育性别平等四个指标构成的教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WordBank每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教育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投入、教育参与、教育效率、教育完成率和成果、教育公平等五大类。[2]WordBank南亚局设计了由教育投入、教育公平和教育产出三个二级指标和十一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教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OECD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与过渡、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等四大类。[3]UNDP每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的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成人识字率和综合毛入学率。[4]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进行了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的研究。如袁振国认为,生均经费、师资力量、物质资源和学生辍学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发展均衡指标。[5]吴玉鸣和李建霞从教育资源、质量、投入、规模、效率和产出六个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6]杨东平提出了包括义务教育均衡、高中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教育存量公平四个一级指标的教育公平测度指标体系。[7]范秀荣和何必从教育存量、教育增量、教育投入和教育贡献四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教育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8]袁桂林提出了包括学生、教职工、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四个二级指标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9]特别是王善迈和袁连生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投入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计算分析。[10]这些研究为构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提供了借鉴。(二)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是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教育统计指标和教育发展指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参考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统计数据进行构建的。第一,分析我国国家政策文件中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在当前学前一年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各地区已普遍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发展目标的现实状况下,可将“学前三年入园率”作为学前教育机会的指标。《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些均在本研究设计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时得到反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除进一步强调上述方面外,还特别提出要“合理确定师生比”、“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的比例”,要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也均在设计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时得到充分反映。第二,参考教育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在其中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的“发展水平”中共有六项指标:(1)“毛入园率”明显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城镇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广覆盖程度明显提高;(3)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明显提高;(4)取得幼儿教育资格证的教师数占幼儿教师总数的比例明显提高;(5)保教质量明显提高;(6)社会对当地提供的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上述六项指标除第六项外,均被本研究所包含。第三,借鉴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的框架体系。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本共识是在统计数据充足状况下的地区教育发展理想指数为:教育发展指数=×(教育机会指数+教育成果指数+教育质量指数+教育公平指数)。本研究借鉴《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中构建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指数的目标性、全面性、简洁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等原则,综合分析了理想模式和可操作的现实模式,构建了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第四,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统计的基础十分薄弱,本研究充分考虑了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相关统计数据。如在我国教育统计体系中对幼儿园分类按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四分法,没有单独的“公办园”这一指标,但有“民办园”指标,因此,在计算时可以用幼儿园总数减去民办园数得到公办园数。再如城乡差异指标,因无法获得各省份城市和农村分别的入园率,只能用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比例作为替代性指标。(三)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指数的计算方法经过上述研究和思考,最终确定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共有四个: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公平。在每个一级指标下有1~2个二级指标。学前教育机会。入园率是反映学前教育机会最直接的指标,由于学前一年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统计口径差异较大,所以仅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作为唯一重要指标,反映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学前教育投入。由于当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学前教育经费中最关键、最重要和最敏感的指标,因此将其作为教育投入的重要评量指标之一。举办公办园是政府直接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典型方式,也直观具体地反映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直接投入与供给。本研究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公办园比例这两个指标反映学前教育投入水平。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质量的内涵很丰富,评量也十分复杂,可以从教育结构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儿童发展水平等方面来评量。基于客观、简洁和可得的原则,本研究选择了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结构性指标来反映学前教育质量,并用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作为教师学历结构的代表性指标。学前教育公平。尽管《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学前教育公平的路还很漫长,但学前教育的公平被称为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意义重大而深远。解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根据可得的数据,本研究将城乡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比例的差异作为考量学前教育公平的指标。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公平同等重要,因此赋予这四项指标同等的权重,即分别为四分之一。因此,每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指数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其中: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投入指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公办园比例);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师幼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城乡差异指数。二、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地方自主权较大,因此地方差异也比较大。但各个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如何,以往仅凭经验判断,或依据入园率、财政投入等单一指标进行描述。本研究通过构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的评估体系并进行发展指数的计算,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趋势,并比较各省份和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一)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六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见,在入园率、师幼比、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城乡差异以及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均呈现逐年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但是公办园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二)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依据2010年数据,本研究对我国大陆30个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西藏缺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城乡差异指标,不对其进行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可见,我国30个省份学前教育发展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新疆、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山西、广东、内蒙古、吉林、陕西、重庆、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宁夏、四川、广西、江西、安徽、青海、贵州、甘肃、海南和云南。各地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为0.562。按发展指数大小可以将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为四组:学前教育发达地区(0.750以上)3个,即上海、北京和天津;学前教育比较发达地区(0.625~0.749)8个,即江苏、浙江、新疆、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山西;学前教育发展一般地区(0.500~0.624)12个,即广东、内蒙古、吉林、陕西、重庆、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宁夏、四川、广西;学前教育欠发达地区(0.499以下)7个,即江西、安徽、青海、贵州、甘肃、海南、云南。我们将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与教育发展指数进行比较,从两者排名的一致性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省份学前教育与整个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将30个省份划分为三种类型:比较协调(排名相差0~2位)、一般协调(排名相差3~5位)和不协调(排名相差6位以上)。教育发展比较协调的省份有13个,即上海、北京、福建、天津、江苏、辽宁、陕西、湖南、云南、浙江、甘肃、四川和山东(辽宁、湖南、云南、浙江、福建、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略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教育发展协调性一般的省份有10个,即河北、江西、安徽、黑龙江、广西、贵州、海南、山西、重庆和湖北(江西、黑龙江、海南、重庆的学前教育水平明显地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省份有7个,即吉林、广东、宁夏、内蒙古、河南、青海和新疆(内蒙古、吉林、宁夏、青海学前教育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将各省份六项发展指数排名进行比较得到的平均级差值可以反映该省份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性。据此,可以将各省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分为三种不同的均衡类型。良好均衡型的省份有7个,其级差值在3.99以下,分别为:天津(1.83)、湖北(2.50)、上海(3.33)、北京(3.33)、山西(3.33)、河南(3.67)、安徽(3.83),这些省份的六项指标排名相差不大。一般均衡型的省份有14个,其级差值在4.00~6.99之间,分别为:江苏(4.17)、海南(4.50)、广西(4.67)、黑龙江(4.67)、内蒙古(5.17)、陕西(5.17)、四川(5.17)、吉林(5.50)、贵州(5.67)、河北(6.00)、辽宁(6.00)、山东(6.17)、湖南(6.17)、宁夏(6.50),这些省份的各项指标排名有明显的差别。不均衡型的省份有9个,其级差值在7.00以上,分别为:江西和云南(7.33)、浙江(7.50)、重庆(8.00)、青海(8.33)、广东(8.67)、福建(8.83)新疆(9.83)、甘肃(10.50),这些省份各项指标差异都比较大。(三)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特点分析(1)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从六项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入园率和师幼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和公办园比例明显呈凹陷;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最为突出;而专科以上教师比例东、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从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总体状况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而海南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地区最低。从六项发展指数分别来看,11个省份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各省份城乡差异最小,而财政投入和公办园比例的差异最大。财政投入比例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12.9倍;公办园比率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7.5倍。此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50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45个百分点;师幼比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见表2)中部地区8个省份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接近,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际差异不大。相对而言,山西和吉林发展较好,江西和安徽发展较弱。从六项指标看,公办园比例相差较大,而其他各项相差不大。公办园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61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11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29个百分点;财政投入比例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师幼比最大的省份是最小省份的约1.7倍;城乡差异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1.2倍。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际差异也比较大。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在全国平均线以下。从六项具体指标来看,各省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为突出,城乡差异最大和最小的省份排名相差22位。西部地区的入园率都较低,各省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34个百分点;公办园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57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26个百分点;财政性投入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9.3倍;师幼比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见表4)总之,东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各省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差异不大。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之间差异很大。因此,要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四)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的特别说明本次对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特别需要说明如下三点。第一,本研究仅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尝试和学术观点,旨在为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的地方性差异提供一种新思路和角度。全方位考察地方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效还需要增加更全面、深入和细致的指标。特别是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各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本研究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水平”这一结果性的指标。第二,受可获得数据的限制,综合发展水平的内涵有限。我国学前教育统计基础特别薄弱,可获得的能够作为评估指标的数据十分有限。如学前教育投入应该考虑到生均财政性投入等多方面指标,幼儿园教育质量应该从物质环境、教育过程、幼儿发展等多方面考察,但因数据受限,只能考察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指标。教育公平的评估除城乡差异外,还应该考虑各级地方政府对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等因素,但因为数据来源有限或统计口径不一致而无法将其计算在内。第三,研究的评估指标是探索性的,尚需不断完善。本研究使用的指标体系是在现有数据情况下的可行性指标体系,其指标尤其是二级指标还比较单薄。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比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引起各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推进《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各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贯彻落实。另外,本研究所依据的各项数据均为2010年的数据,描述的只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的基础水平,相信通过各地区的努力,近几年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也会随着学前教育统计数据的丰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百姓淫乱

自学考试的学前教育专业好考吗 就业前景好吗

自学考试全部通过,并不意味着毕业证书到手,考试通过只代表你具备了毕业的条件,考完试之后,你还需要做好很多相关的工作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你还需要完成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才能最终申请毕业。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自学考试的学前教育专业好考吗 就业前景好吗”,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自学考试的学前教育专业好考吗 就业前幼儿教育自考考试难不会太难幼儿教育技术专业和别的自考本科专业比照并不是难以的,自考文凭是是非非统招生文凭中最好是的,比成人教育、互联网、远程控制、国家开放大学的都好,自学考试严苛可以立即反映自考学历的工作能力,依靠自己学习培训主导,高等职业教育自考考试学生能够制订考試学习规划,依照教材内容与考试大纲紧密结合方法学习培训,多刷题,在网上也是有很多材料能够效仿。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文化教育发展前景如何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奠基石环节,适度、恰当的幼儿教育对儿童智商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非常大的危害,处在十分关键的影响力。如今幼儿教育愈来愈遭受父母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技术专业朋友们的发展前景当然不容易差。总体来说,幼儿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关键紧紧围绕少年儿童进行。除开能够做幼儿教育课堂教学工作中,还能够在报刊社、出版社出版从业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方案策划或编写工作中,在幼稚园、青少年儿童文化活动中心等场地从业儿童心理指导工作。幼儿教育技术专业分析教育是人们独有的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制造而造成,也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而发展趋势。从古至今,教育发展具备不一样的历史时间特点。殊不知,幼儿教育是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趋势的基本上慢慢产生的一门课程,幼儿教育拥有它自身独有的研究对象,并具备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它的发展趋势经历了萌芽,单独形状其和增长期。文化教育即一切有目地的、有方案、有机构的提高大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危害人的思想道德的主题活动。

李四光

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带来了怎样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16年,全国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4413.86万人,比上年增加149.0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其中,民办幼儿园15.42万所,比上年增加7827所;在园儿童2437.66万人,比上年增加135.22万人。在园儿童数量上,民办园在园人数所占比例持续扩大,2005年至2015 年,民办园学生人数占比从30.7%升至55.2%。除去企事业幼儿园10%左右外,教育部门举办的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增速明显较低,占比由2005年的50.6%降至2016年的大体仅有35%左右。在部分省分特别是西部地区,公办幼儿园比例更低。2018年3月,笔者有机会到H省进行调研。据某研究机构提供的情况表明:H省共在册幼儿园15400余所,不在册幼儿园约为2500所。除普惠性幼儿园外,90%以上乡镇幼儿园为民办园。全省公办园仅为400多所。按在册幼儿园计算,公办幼儿园占2.59%;按所有幼儿园计算,公办幼儿园仅占2.23%。全省幼儿教师合格率仅为25%,农村幼儿园教育缺口十分严重。无论是全国,还是各个地方,越来越强的市场化浪潮席卷整个学前教育,而其风险日益明显:风险之一:过度市场化消弱了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治理能力。在H省,我们看到部分县市只有一两所公办幼儿园,只占当地全部园所的百分之二三。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所占比例下降,缺少与民办幼儿园的竞争能力,甚至成为一种边缘力量,很难发挥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由某教育机构召开的全省学前教育论坛,各种企业、投资者、民办幼儿园长成为主体,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这一方面表明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个论坛不支持。但另一方面更表明,在4000多人参加的教育论坛中见不到政府管理者的影子,更为严重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民办幼儿园大型学术活动,无人问津,疏于管理。中国学前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我们的判断是,学前教育发展既有百花齐放,也有杂草丛生。过度市场化使得学前教育参与者众,有企业资本、也有民间资本;有内部动力,也是外部势力,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学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一齐涌入中国学前教育市场。对于幼儿园里给孩子教什么,什么教?许多地方政府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全西方化的学前教育打着国际教育的牌子迷惑了许多中国家长,成为所谓“高品质”幼儿园的代表。作为最基本公共服务的学前教育,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运作,过度市场化将使公共事业成色变浅;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发展事关百年大计,更不能完全交由“资本”来左右——过度市场化的学前教育,将中国儿童发展和国家利益构成潜在而长期的战略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运用两种力量都不是无边界无限制的,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过度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公共事业,必将使政府丧失对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最后甚至失去对学前教育的管理权力。过度市场化既降低了学前教育的公共属性,损害了人民群众应该享受的公共教育,也损害了政府的公共教育责任。风险之二:过度市场化使得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也是儿童发展的公平底线。城乡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的差距十分明显。目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学前教育收费,从偏远农村的每月收费为150-200元,到大城市的10000元以上,城乡儿童从小所获得的教育经费资源差距很大。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拿什么说,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又如何来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不能沦为社会分层的工具,不能让儿童从小就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对社会公平产生动摇和怀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多谋民之利、多解民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必须指出,让所有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家庭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国家的责任,而首先是各级政府的责任。风险之三:过度市场化增加了养育子女的家庭成本,降低了生育愿望。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已经达到38888.39亿元,学前教育经费为2802亿元,占全部经费的7.21%。但是,我们看不到各级政府公共经费占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另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调查数据估算,“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远高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中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1.01%的结果,总量上相当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0%。”部分地区,学前教育非财政性经费会高达70-80%,甚至高达90%。调查表明,只有少部分民办幼儿园能够得到政府经费支持,民办幼儿园成本几乎全部由幼儿家庭负担。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调查表明:“在学前阶段,家庭生均校内支出占生均教育总支出的88.8%,校外支出占11.2%。”其内涵是过重的校内支出抑制了校外支出。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团队研究的成果同时表明:“总体而言,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总消费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1%。”据笔者调查,北京海淀区幼儿园月收费大多在2100元以上,其中凯尔宝宝婴幼园高达13080元/月。学前教育经费比例占教育经费比例过低,政府财政性投入过低是家庭学前教育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让家长承担了过重的学前教育负担,抑制了家庭其他正常的消费,抑制了家庭的生育愿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国一孩数量为724万,比2016年减少249万。城市二胎生育意愿岌岌可危。上海市2018年1月的调查表明,已经生或愿意生二胎的妇女分别仅占4.8%和3.3%。而不愿意和不确定的比例分别高达56.4%和35.4%——多么可怕的数据。其中经济压力太大(35.9%)、缺乏带出孩子的帮手(7.0%)和入园、入学压力大(11.6%)成为影响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养育儿童,既是家庭责任,更是国家责任,而国家不能将主要责任压在家长身上,这既不公平,更缺乏远见,其所消减的是国家未来劳动力的数量,其所消弱的是21世纪中国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最后,我想谈一谈未来民办幼儿园的前景和出路问题。如前所述,我国学前教育在园规模已达4413.86万人,超过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但总体教育经费大大低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首先,必须增加各级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公共投入。要在国家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建立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把未来中央和地方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学前教育,争取到2025年使学前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比例由目前的7%逐步达到15%左右,以实现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经费与家庭教育经费大体2:1——这既可以持续增强我国学前教育总体实力,也可适当减少过重的家庭教育消费。第二,对幼儿园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提升公办幼儿园能力,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未来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有可能出现四种状态:一是一批具有办园实力和教育质量的民办幼儿园通过扩大规模、兼并重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高质量高品质幼儿园;二是在农村地区生长出一批保教质量较高的“乡村麻雀幼儿园”。三是一大批民办幼儿园转成普惠性幼儿园,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发展;四是政府对民办幼儿园采取直接回购模式,成为公办幼儿园——这或许是中国幼儿园发展最可能采取的一种模式。(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高书国,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其入不距

考研热门专业—北师大教育学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是国内较早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的高校之一。同时也是“985”、“211”工程建设校,双一流高校。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之一,学科实力强劲。下面将从学校沿革、招生计划、初、复试内容、等几个方面出发为大家进行北师大教育学考研考情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截止目前共有三个校区,在研究生教育上成绩斐然,共拥有25个博后站、145个博士点、185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初复试内容:北师大作为师范类大学,在教育学类下投放了大量的招生计划,主要招生院系部中心主要有1.教育学部2.文学院3.历史学院4.数学科学学院5.物理学系6.化学学院7.生命科学学院8.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9.心理学部10.地理科学学部等。01教育学部专业方向及招生计划、考试内容:共有以下专业方向:040101教育学原理,招生计划共20人,接收推免生共11人。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教育政治学与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人类学、德育原理、家庭教育、少儿组织与教育、援藏计划等研究方向,前五个方向共计招收11人左右。初、复试内容:除援藏计划外,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3教育学基础综合。复试科目: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 外语口试, 综合面试。 援藏计划初试:①112援藏计划思想政治理论 ②230援藏计划英语 ③703教育学基础综合。复试:综合面试。040102课程与教学论,招生计划共28人,接收推免生共16人。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小学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环境与科学教育。学校咨询、援藏计划等方向。学校咨询方向招收8人,推免5人;援藏计划2人,不接收推免。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3教育史,招生计划共11人,其中接收推免生4人。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专业方向。分别接受2人左右推免生。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4比较教育学,招生计划共19人,接收推免生13人。包括教育领导与管理比较、基础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比较、国际教育与国际交流、教育理论与思潮等专业方向。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6学前教育学,招生计划共17人,接收推免生11人。包括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法、援藏计划等专业方向。前四个方向接收推免生15人,援藏计划不接收推免生。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6高等教育学,招生计划共16人,接收推免生共10人。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高等教育比较、高等教育社会学、援藏计划等专业方向。前6个方向接收推免生14人。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7成人教育学,招生计划共3人,接收推免生共2人。包括成人教育学原理、社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专业方向。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招生计划共5人,接收推免生共4人。包括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国际职业教育等专业方向。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09特殊教育学,招生计划共10人,接收推免生共6人。包括发展障碍儿童教育、感官障碍(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儿童教育、早期干预、超常教育、特殊儿童健康教育、融合教育等专业方向。前个方向接收推免生人。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Z1教师教育,招生计划共17人,接收推免生共12人。包括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理论与历史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培训项目开发与评价等专业方向。优先录取有学科背景的考生。初复试内容:同上。0401Z2远程教育,招生计划共7人,接收推免生共5人。包括远程教育基本理论、学习分析与智能化学习支持、远程教育发展战略与质量检测等专业方向。初复试内容:同上。045101教育管理,招生计划共40人,接收推免生共10人。包括等专业方向。前个方向接收推免生人。初复试内容:同上。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部学术型学位招生计划及初复试内容一览。可以发现大部分方向均接受50%以上的推免生,有的专业甚至全部接收推免生,报考时务必及时关注最新招生简章。

固不爱己

未来五年幼教老师的发展如何?未来走向是什么?

随着国家对幼教行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那么,备受关注的幼儿教师未来的发展如何,又会有怎样的走向呢?就目前来看,幼儿教师的未来是十分可观的。 其发展走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据了解,目前我国开设大专层次的幼教专业院校数量偏少,每年专科层次幼教专业的毕业生仅占全部幼教毕业生的15.4%,现有幼儿园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而这几年正是急需幼教专业毕业生的时候,这种现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二、学前教育是民生最迫切的需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经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期正是个体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的智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回升,但其发展状况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不仅以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民生重大需求的一个突出环节。三、早期教育人才稀缺近来,国家十分重视早期教育,大力发展早期教育,在未来的十年内,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要想得到长期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来填充这个大缺口,因此,幼儿教师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工作都将出于比较稳定的阶段。作者:晨曦

东方作矣

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学前教育真的好吗?

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学前教育真的好吗?在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身边的一些年轻母亲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落后。所以她们在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那些早教中心进行所谓的早教和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小学小的内容。美名其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可以赢在起跑线上。那么早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真的有效果吗?既然这种现象存在了这么久的时间,那么就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早教?“早教”也称之为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幼儿早教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从一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教的时候不可对其进行大量的学习类的教育,而是在孩子的体能,智能以及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因为有专家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那么再来说说,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学习小学的内容是否真的有效。有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将小学的内容给学了,那么读小学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容易了。但是有研究表明,虽然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将小学的课程学完了,在小学的时候会轻松许多,但是正是由于他们不其他同学都“优秀”,所以就容易膨胀,因而就容易养成偷懒,不爱思考的坏毛病。而那些没有学过的反而会认真的学习,最终在二年级的时候赶超那些“优秀”的同学。而哪些“优秀”的孩子则会因为骄傲而不会认真地学习而被赶超,因而就会心理不平衡还会对他的自尊心产生打击。其实小学的课程都比较简单,就是学习一些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孩子一个健康 的学习以及心理状态。而成绩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我们学校的一年级来说,八九十分的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多。而要是这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一直成绩都比别人好,而到了二年级或更高级的时候,别的孩子的都赶上来了,这个时候他一看,原来我一直都非常优秀,现在你看都成这样了,那么就容易对孩子啊的心理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其实孩子在每个阶段有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父母不要强求太多,而应该在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项目样的教育,而不应该太过心急。

浮躁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怎么样?看看大家怎么说

网友一: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他们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园模仿的榜样,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执着事业心、自尊自信、沟通能力、爱心及同心等基本素质。网友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被大多数人认为只要管好孩子在幼儿园的吃、喝、拉、撒、睡就好了。我以一名师范生来告诉你,那些都是保育员的活。我们学的可不只是这么简单。专业知识也还可以的,不要小瞧了我们这些幼儿园教师哦。我们学习的课程也有很多,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卫生学》等等一些理论书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此外,我们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唱、弹、跳、手工等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却永远也学不完的。平时,我们也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通过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研究教学方法的精神。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突出的成就。网友三:国家是重视基础教育的,只是有的地区缺少公办幼儿园,有的幼儿园都是民办的。就拿我们这当地来说,大多是民办的,有的还没有资质。只是在家里就可以办起来,收的入园费不少,再找来一些学历不是很高的人来当教师,每月给2000左右。这样民办学校的老师就能够赚更多的钱了。如果是公办学校的正式编制的教师,工资当然是和普通教师工资一样的,而且工作三餐都是免费的。我表妹就是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下午4点多下班了,而且还一日三餐免费吃,福利待遇和教师编制的事业单位差不多。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幼儿教师这个行业?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