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复试经验+考试题目是为耆艾

「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复试经验+考试题目

一、专业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于1983年,2001年设立博士点。主要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的幼教研究人员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30多年来,该学科积极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经验,主动对接国家、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注重学科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中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二、复试内容(重点)复试报到时间:4月1日下午14-16点,复试时间为4月2日上午笔试下午面试(中文+英文),4月3日下午13点30出拟录取名单,张贴在公告栏。今年学硕面试一共25个人,专硕为10个人,学硕加专硕一共还有30个名额。笔试过程:4月2日上午进行了30分钟的心里测试,然后9点到11点开始笔试(120分),题目如下:第一部分:儿童心理学(3选2)(1)跟“钓鱼”这个游戏有关的一道题,具体忘记了,没选这道题。(2)根据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从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4个方面中各选2个方面说明幼儿发展特点,并各举一例。(3)根据皮亚杰理论,联系实际说明中班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第二部分:学前教育学(3题都要做)(1)说明对师幼关系特点的认识和建立正确师幼关系的方法。(2)说说对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认识和该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3)家长认为幼儿园应教授识字、拼音、算数,你是如何看待该观点的?PS:考试的时候是先发儿童心理学,再发学前教育学,各一个小时,做完一门收一门,所以要注意控制时间。面试过程:(英语60分,专业课150分),4月2日下午13点开始13点抽签,手气不好,抽了倒数第二个面试,一直等到6点多,各位老师们也辛苦了……面试题目:(1)英文自我介绍,我基本上有停顿地说了一遍。(2)英文说本科毕业论文,我运气好,老师只让我说题目就行了,有些不太走运的童鞋被要求用英文说主要内容……(3)中文问我在学习本科专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就根据自己的兼职经验,说了一下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难处。(4)大头来了,抽签题,这题可是基本上让所有的童鞋苦了脸,所有的抽签题都是一张全英文的图,老师会给2-3分钟时间让你看图,然后用中文将该图描述出来,并针对该图提出问题,然后再解答。听小伙伴们的反映,貌似有曲线图、饼图、雷达图……这道题真的很考验临场反应能力和审题能力。我抽到的是一张反映受教育程度高低和投资回报比之间关系的曲线图,这张图反映的是投资回报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反而降低这样一个信息,我就此对该现象进行了质疑并且进行了解释。(5)中文问我本科论文的主要内容,童鞋们一定要注意讲的时候说清楚主题、研究方法、维度、内容、发现的问题和最终提出的建议。注意逻辑。(6)最后问我如果调剂到专硕是否愿意,我就说愿意。然后就OVER了。除了以上题目,根据小伙伴们的反映,还有用英文说自己看过的教育名著、说说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PS:感觉这次的复试灵活性很高,而且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老师们一般都不会问学前教育的专业问题,反而更多问的是本科专业相关的问题。但如果本科就是学前的童鞋们要注意了,老师会问很多专业问题,所以本专业的童鞋们要好好准备一些相关的专业内容。4月3日下午出成绩忐忑不安,总觉的自己发挥的不够好,不过还好我还是考上了。各位正在准备复试或者明年复试的小伙伴们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准备复试期间一定要把学校制定的复试书看完,并整理逻辑框架和重点,导师论文多看看,今年对英文方面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出了道中英文结合的专业题。面试的时候注意礼貌,保持微笑和自信,千万不要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否则老师抓不住你话中的重点。最后,希望各位志愿考学前教育的童鞋们加油哈!请点击输入图片

其觉者乎

2020年学前教育心理学“必过”秘籍

一、1.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2.桑代克的试误说(尝试错误说,尝试错误论)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猫的迷笼实验”,(饿猫出笼)提出了学习理论的“试误说”。 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他将自己的结论运用在学生学习上,提出了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三条学习规律。3.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这是著名的共同要素说。二、巴普洛夫 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三、华生1913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阐明了他的行为主义观点,这篇论文一般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成立的宣言。四、加里培林01观点:加里培林提出了较有影响力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①活动的定向阶段,即教师向学生提供活动样本、指出程序及关键点以使学生对活动形成表象。②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这个阶段的关键点在于“展开”和“概括”两个过程。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是指不直接依赖于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活动的阶段。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即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五、威特金01人物介绍及著作:威特金(1916~1979),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和感觉,后来研究认知风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了在场独立一场依存方面的个体差异。代表作有《心理差异》等。02理论:①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分类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六、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认知领域①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智慧技能又可以分为五个小类: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高级规则学习。②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③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动作技能领域④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情感领域⑤态度态度指影响个体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七、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一直是考察重点,同时由于其抽象的表述,也是广大考生难以理解的考点。在此,特将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采用故事:道德故事两难法(汉斯偷药)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故事两难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在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二、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反对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2.遵守法规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三、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是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良心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总之,要区分六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进而判断属于哪个水平。巧记:丞相寻遵社普(重拳反腐的形势下,中央各级大员出来巡视遵守规矩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普遍现象)八、1.1907在罗马贫民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2.蒙台梭利被称为“幼儿教育改革家”。3.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的重点是触觉。4.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5.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九、维果斯基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十、布鲁姆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十一、班杜拉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重要的因素。十二、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在道德研究领域,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两人的理论至今还是难以逾越的经典。两个人都用故事法来研究道德,一个用对偶故事法,一个用两难故事法。两人都通过研究儿童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来界定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通过把儿童道德分为无律、他律、自律三个阶段;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十三、布鲁纳 vs 奥苏贝尔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之间的观点也是针尖对麦芒。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学科之间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说,掌握学科的认知结构是没错,但是,不应该是发现法,发现法的效率太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应该采用接受学习,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掌握知识效率更高。十四、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学者斯金纳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①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根据此心理学论,在教育上主张程序性教学。十五、布鲁纳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对其我们需要把握两点:①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在尝试、检验、探索过程当中学习时的内在动机、学习过程和直觉思维。十五、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①获得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联系,出现新的意义建构;②保持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将随时间的延长而被遗忘;③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表象和图式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模式识别学习是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通常要经过概括化和分化两种心理机制;动作步骤学习是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的学习,主要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十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是否容易传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和“隐性知识”(缄默知识)的知识形态。十七、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运动、体操、田径等。操作技能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心智技能又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和抽象性(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十八、学习动机。“叶多”0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按照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按照学习动机在活动中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02 动机和学习之间呈现倒u十九、学习策略迈克卡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①复述策略 如重复、抄写、划线、做记录等②精加工策略 如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想象、口述、总结、类比、答疑等③组织策略 如归类、纲要、表格等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 如设置目标、浏览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等②监控策略 如对资料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速度和时间、集中注意等③调节策略 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习、使用应试策略等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 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②环境管理策略 如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等③努力管理策略 如激发内在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④学业求助策略 如寻找老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二十、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提出三种同化模式和学习分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将概括程度较低或包容范围较窄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较高或包容较广的适当命题或概念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①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再学习圆时,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纳入原有概念中。②相关类属学习,是指当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产生的学习。例如,学生已有“挂国旗是爱国行动”的命题,现在学习“保护能源是爱国行动”这一命题。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新概念或命题具有广泛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将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如先知道松树、柳树等具体概念,然后学习“树”的概念。并列结合学习又称组合学习,新旧知识既无上位关系,又无下位关系,这时发生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如先学松树概念,再学柳树概念。二十一、奥苏贝尔提出了组织学习的策略即“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常用于接受学习。

蜚闻记

教资考试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高分秘笈——1《纲要》

「学得小课堂」教资考试单选题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高分秘笈——1《纲要》1《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小幼)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体如下:①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②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③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而言:(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4)健全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3、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坚持德育为先。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 (2)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3)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4、学前教育——发展任务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3)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5、义务教育——发展任务 (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①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进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③ 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①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②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③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①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②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③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④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⑤ 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⑥ 提高教师义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 数;⑦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⑧ 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6、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①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②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学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③ 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2)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①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② 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③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④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⑤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⑥ 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7、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 (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①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②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③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①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② 落实绩效工资; ③ 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④ 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⑤ 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⑥ 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⑦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⑧ 推进依法治教。

普通人

自考学前教育本科段解析

一.专业介绍学前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二.专业科目在四川的本科段学前教育自考中,分为应用型自学考试(小自考)和社会型自学考试(大自考),两种形式所对应的专业科目相同,考试时间有所差异。1.小自考专业设置: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业代码:W040106专业层次:本科段主考院校:西华师范大学 乐山师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大学 西昌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 西华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 成都文理学院专业科目:考试时间:统考科目每年4月和10月,每次最多考4门;校考科目每年7月和12月,每次最多考6门。统考和校考原则上不可串考。2.大自考专业设置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业代码:H040106专业层次:本科段主考院校:四川师范大学专业科目:考试时间:每年4月和10月,每次最多考4门。三.专业难度1.小自考难度解析统考科目分析在7门统考科目中,抛开英语(二)这个可以申请免考的科目,剩下的6门,4分学分的3门,是相对来说,难度稍低的科目,而剩下的3门,2门6分科目,一门5分科目,根据编号顺序,排出难度顺序。学分不仅仅表示该科目在本专业中的重要程度,也是一种难易程度的体现。由易到难,排列如下: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英语(二)。校考科目分析在11门校考科目中,公共科目为2门,专业科目7门,实践科目1门。而公共科目远低于专业科目,作为校考优先考试科目。由易到难,排列如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幼儿园班级管理<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PS:根据学分要求,除去公共科目,实践科目,从剩下的7门专业课中选择15分的学分科目完成,即可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申请免考英语(二)的考生,需要加考不低于14分的科目,结合科目学分,不难算出,需要将所有的校考科目考完。2.大自考难度解析必考科目分析在9门必考科目中,抛开英语(二)这个可以申请免考的科目,剩下的8门科目包含2门公共科目,属于难度较低,容易通过的科目,建议优先完成。其余6门专业科目,则根据学分排列难易程度完成。由易到难,排列如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心理学<英语(二)选考科目分析选考科目为8门,只需选择不低于15学分的科目完成,即可满足毕业条件。由易到难,排列如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幼儿园班级管理<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史PS:申请免考英语(二)的考生,选考科目则为必考科目,所有的科目都需要完成,才能满足申请毕业的学分,因此,参照上述排列顺序,依次完成考试,能有效地完成通关。3.综合实践科目难度简析综合实践科目,作为学前教育本科段特有科目,需要在完成所有的考试科目后,同毕业论文一起申请,并按照主考院校给出的考核要求,进行实践科目考核。一般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评价报告:考生根据考核要求针对一个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完成评价报告。分析报告:考生根据考核要求提交一份教育观察与记录分析报告。综合实践:考生参加一次教研工作讲座培训,写一份研究报告以及教研活动实录,最后提交时间单位相关证明材料。教学活动计划:考生根据考核要求写一份教学活动计划,亲自实施教育活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整体来讲,评价报告和分析报告最为简单,综合实践和教学活动计划较难,主要体现在复杂性,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PS:尽量了解每种方式,并且熟记一份写作文案,有利于考核中合理借鉴,有效通关。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或私信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祝各位参加自考的学员,沉迷学海,无法自拔,人人如龙,早日通关。

共谋者

学前教育专升本课程考试难不难

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普及,除了义务教育之外,学前教育也成为了许多家长们在意的重点,那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难不难?考试都需要考哪些科目呢?(一)学前教育专业介绍现在讲究,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丝毫不敢松懈,学前教育需要了解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进行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有:幼儿教师: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单位任幼儿教学工作,并能担任幼儿英语、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研究人员:在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及卫生保健部门等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其他: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咨询服务、产品开发、图书出版等工作。 每所高校的专业课程有所差异,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专业课程有:学前教育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心理学、比较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学习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二)学前教育考试注意事项由于每所高校招生政策有所差异,各高校的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学前教育入学考试有:基础知识测试(语文、英语)专业知识测试(教育心理学试卷)。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有:学前教育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心理学、比较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学习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那么东北师范大学报名注意事项有哪一些呢?报考该高校学员需注意:最短学习期限,从教育部学籍正式注册时间开始算起,且通常春季为3月1日;秋季为9月1日,不含毕业发证时间。最短修业时间为2.5年;若延迟毕业最长修业时间不得超过5年。报考专升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文凭,各类在职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国家公务员,从事企事业工作及其他社会人员也可报名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高校全年组织报名,春秋两季注册,春季注册为3月,秋季注册为9月。高校入学分为考试入学和免试入学,免试入学条件如下:(1)已获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报考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时,可申请免试入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者不可免试)(2)参加最近一次全国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相同专业、层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时,可申请免试入学(需提供相应毕业证书、准考证及成人高考成绩单)其余凡不符合上述免试入学条件的报名者,均须报名参加由东北师范大学统一组织的入学测试,入学测试考试方式为机考。以上是学前教育专升本课程考试难不难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气不调

“在线”+“教育”,何为重点?

编辑导读:毫无疑问,在线教育是今年最疯狂,也是最受瞩目的行业。巨头先后加码入局,好不热闹。那么,对于在线教育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本文作者从在线教育现状、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产品化三个方面分享总结了他对在线教育的看法,一起来看看~最近观看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系列讲座,后在樊登读书中读到了《未来学校》、《翻转式学习》、《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等书,发觉自己对于在线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在此通过文字整理出来。本文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翻转式学习理念的理解和产品视角,对现有在线教育产品进行思考。一、短视频+直播+教育,由连接端升级引发新火花以“供需连”组合分析在线教育,供应端为课程、内容、老师,连接端为平台、连接技术,需求端为家长、在校学生乃至每一个有学习需要的人。而连接端技术升级(短视频、直播的繁荣)引发了在线教育新火花。1.1 短视频使教育内容创作全民化 ,直播带来新的连接体验短视频时代之前,教育内容的获取方式主要通过文字(测题、资讯、搜索)、音频(讲课、听书)、视频录播等,内容生产者通常为专业教育机构,以生产K12教育、职业教育内容为主。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内容生产门槛得以降低,提供了教育内容快速迭代的可能性,吸引大量“草根”内容创作者进入。与此同时,直播形式使师生互动更为便捷,解决了传统线上教育互动困难的问题,使得线上课程的用户体验感大幅提升。1.2 教育内容下沉,“泛娱乐教育”、“差生教育”等新需求浮出海面目前快手平台的DAU约3亿,抖音官宣破6亿,如此庞大的流量入口使在线教育的供需双方大量聚集,短视频低门槛、碎片化特性使部分教育内容有了“泛娱乐”倾向。在快手上我们看到做菜、健身、解数学题、每日英语等内容均有自己的受众,内容从学前教育覆盖到成人职业,其广度是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无法达到的。另外一点是,与学而思、猿题库等“培优”的教育定位全然不同,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发现“差生”、“低价”的教育需求有大量未被满足,快手平台上谐音记单词、零基础树叶画画等“草根”内容吸引大量关注。事实上优生在二八定律中占少数,差生是绝大多少,这部分人群同样有着学习的意愿,此前由于“聚集难”、“支付意愿低”等原因,他们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是否可以降低课程内容、改造课程结构,以低价换取用户增量,或许是教育下沉带来的增长机会。1.3 短视频对个体赋能,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斜杠青年”短视频降低教育内容创作门槛,帮助个体赋能。快手上一位年仅9岁的小学生网红SAM,通过情景英语教学吸引大量粉丝,并在快手课程中上传了自己阅读儿童绘本的音频,面向幼儿到初中生,售价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各领域KOL也形成了粉丝经济,玩偶圈改妆大神二十天教学课程高达38000元,依然供不应求。短视频流量和内容创作工具赋能,让传统教育机构没能满足的低价、小众学习需求,在斜杠青年们兴起后成为了可能。对于泛娱乐教育内容来说,平台的定位并不一定是自主研发,低价化、娱乐化、多元化的连接平台也有存在必然性,目前快手已实现了从发现内容到线上授课的基本闭环。二、“在线”+“教育”,何为重点?之前提到了连接技术升级带来在线教育改变,在“在线”和“教育”之间,谁是更重要的一?我认为是教育的供应端,也就是教育内容、教学者、教学方式。我们的教育需求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泛娱乐的兴趣类内容,内容获取方式更多样,短视频平台、B站、信息检索等都可以获取;一类是相对严谨的学业职业内容,后者更为标准化,需要一定方法和体系才能提升,也是目前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改造的重点。在K12教育平台中,好未来(原学而思)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市值已超过新东方一百亿美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估值,是由于好未来在线下到线上化的教学模式探索中,通过不断尝试,最终成功跑通双师模式,形成公司的第二发展曲线。好未来本身拥有培优+教研的企业基因,在发展之初专注于四五年级数学的培优教学,“北京优秀学生俱乐部”曾是学而思早期的宣传口号。在线下到线上的教学模式探索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线下小班培优):以小升初奥数培训为契机,专注于固定年级优生培优;教师方面,通过标准化教研打破名师束缚,使普通老师也能保持一定课程交付水准;小班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两次公平的提问机会;随时退费,好口碑带来好传播。第二阶段(线上名师录播):在线教育探索初期,学而思采用名师录播的形式连接更多学生,但由于需求端由优生变为全部学生,普通学生需要督促和互动才能保证学习效果,所以完课率和续费率并不理想。第三阶段(线上直播):为提高师生互动,好未来开始探索直播模式,直播互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热情,但能够面对众多学生网络直播、并且保证教学质量的老师是有限的;录播能覆盖更多学生,直播教师资源有限,两种模式如何平衡,线上化遭遇这一瓶颈。第四阶段(直播+辅导):这一阶段学而思将学习拆分为“学”和“习”,学的部分由名师线上直播,习的部分由辅导员线上或线下小班指导。名师直播能连接更多学生,小班辅导保证学习质量。2018年,双师模式跑通,完课率和续费率超过面授,至此学而思开始对网校饱和式宣传。什么内容满足学生所需?用什么方式传递内容?线上教育产品如何设置授课流程?学而思网校不断迭代的过程,可以归结为线上场景“如何传递好的教育”。三、什么是好的教育?既然教育供应端才是最为重要的一,我们不妨把问题回归到教育本身。什么是好的教育,现有的教育方式会一直不变吗?现代教育有局限性吗?此处对《未来学校》、《翻转式学习》、《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等书中提到的观点进行整理,书籍作者均是教育领域的卓越学者和实践者。3.1 人类教育史回溯现代学校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回溯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老师、教授方式、授课场景一直在改变;教育方式也不只有被动接受一种,主动探索、实践教育同样穿插在教育历史中。现代教育萌生的基础是为了满足社会工业化需要,如何将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大量国民快速改造出拥有基本读写算能力,因此需要标准化、分学科、便于规模推广,制造适应工业分工的个人。在《未来学校》、《翻转式学习》、《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等书中提到现代教育的弊端。模糊了教育的重点,将教与学混为一谈。教学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我们致力于研究老师如何授课更方便,而不是研究学生如何将知识学会。统一教材、重复刷题、考试选拔、划分专业,是为了方便老师规模化授课,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效掌握知识。填鸭式学习,难以激发学习主动性。我们可能小看了主动性对于学习的帮助。有人在印度贫民窟做了一个实验,将电脑镶嵌在墙里面,留下摄像监控就离开了,等到半个月后发现这个街区的孩子都会玩电脑,能够熟练打开网页、文件、游戏,并不需要课堂里机械化地教学。我们回想大学学习的课程,是否微积分、统计学等很多学科知识都很模糊,反而是由于工作需要或是自主学习了解的知识更为深刻,一如我现在整理这篇文章。不考虑个体需要,将不同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中评判。一个课堂中,同样年龄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这一现象并不合理。一部分学生早就学会了,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合适这堂课节奏的学生也不过三分之一。而老师只能掌控班级的整体节奏,为此听不懂的差生被放弃,学会的优生仍然要从最简单的题目做起,将脑力劳动变为体力劳动。当前考试方式存在偏差,60分及格线是一道谎言。考试一定程度上检测了对知识的记忆水平和理解程度,但它并不能反映你在这门功课上的潜力,理解得快并不一定就理解深入;考试也无法告诉你思维过程是不是正确。有的孩子考了七八十分就很高兴了,其实这是有隐患的,这意味着有很多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如同瑞士奶酪一般,表面看着光鲜完整,实际上内部全是漏洞。于是你会发现,高一的数学课落下了,高三的数学课一定会落下,因为知识的根基不牢固。知识之间需要联系,而不应分割。现代教育中我们常把知识割裂开,如同孤岛,比如中学物理背后涉及很多数学知识,我们把它分割为几何、代数、物理、力学,实际上如果能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能更便于我们理解记忆。这一理论在神经学上也得到印证,我们接受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突触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就更高,这些信息链接与其相关的内容交织,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因此知识树、知识地图的方式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现代教育的诞生之初是由于工业化的需要,目前社会变化周期已经越来越快,四年前学习的专业可能在毕业后就业环境就已大不相同;对企业来说,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来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教育培养的应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K12教育应教育的是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数学、物理等学科培养逻辑化思维,哲学培养追寻问题本源的能力,艺术类学科培养创造性……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方式和知识结构都不一样,让学生可以形成完整的人格,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3.2 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并不是恒定的,它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但好的教育理念是相对稳定的。此处我想从更小的点出发,从书中整理一些好的教育方式/理念。(1)学习应是自己的事,是主动的事樊登读书会的创办者樊登提到他的小孩,因为对天文非常感兴趣,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自主学到很多知识,入小学前一测试竟认识了2000多字,小学一年级会教授多少字呢?另一个案例是美国的涩谷学校,这是一个看似有着激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没有班级的概念,由兴趣小组组成,学生通过研究中世纪的铠甲了解历史、艺术,有的小组玩乐高、辩论时政、研究物理,到考大学阶段聚在一起研究怎样才能考上哈佛……这个看似混乱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常春藤名校占到了一大半。这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动性对于学习的影响。我相信这些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一定印象深刻,并且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将学习归为自己的事,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们陷入教育焦虑,给孩子报课、督促写作业,仿佛教育是家长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大部分人都在高考填志愿时才去了解都有哪些学科、学什么,入学后又觉得不适合自己,实际上这个问题从五六岁时就已种下了。(2)精熟教学法这是由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的可汗学院提出的概念,解决的问题是前文提到“60分及格线是一道谎言”,在一个知识点上,学生连续做对10道题通过,一道做不对不通过。可汗认为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前,应确保以前学习的知识充分理解,只有通过、不通过两种情况,不通过的问题学生可以去查录播课、查课本、问老师,将学习知识点变为“闯关制”,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事实上精准的“10道题”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负担,避免重复刷题带来的精力损耗。(3)好的课程具有共性,学习是有趣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国内的教育机构有很多创新授课方式,比如新东方英语、迪斯尼英语。新东方英语的出现让枯燥的英语单词、语法变为有趣、诙谐的课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很有创新意识的,在明星讲师演讲下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与自信。迪斯尼英语是一家针对幼儿的线下教育机构,孩子们扮演卡通角色进行主题英语对话、玩游戏,在玩耍中学习。好的教育内容、老师、授课方式是有共性的,即有趣、游戏化、易接受、知识结构多元,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后,能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其它的一些方法,还包括学生之间应积极互动、重视教学反馈、建立知识树结构等等。事实上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改变是巨大的,教学内容上,教科书早已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混沌大学、樊登读书、知乎、百度等平台都在提供优质多元的知识信息和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上,每一个门类都有着各自创新,比如迪斯尼英语、亲子游泳教育等等。有人提到“在线与教育的融合才刚刚开始”,其实教育内容、理念等也还在持续迭代中。四、好的教育理念如何产品化混沌大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第一性原理:如果前提正确,长期结果一定正确。亚马逊创始人将以下三点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更多的商品选择、更低的价格、更快的物流,以这几个大方向作为公司决策的判断标准。这几个点看似简单,却是可以保持“十年不变”的方向。在线教育中,我认为把好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作为最重要的一,能避免我们在可能错误的方向上走的更远。那么前文提到的好的教育理念,是否可以产品化?4.1 底层思维的转变我认为第一步,是需要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是好的教育,为此,面向家长的教育讲座、音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内容,樊登读书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讲座就给我带来挺大影响,目前播放量为1025万人。在此非常建议K12教育平台将家长教育纳入整个教学流程。在这一步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内容门槛,让家长容易接受。樊登读书是非常好的例子,把相对枯燥的阅读过程变为讲座音频,可以通过微信私域等渠道,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4.2 教育方式的转变成人职业教育通常是主动行为,而目前K12教育更偏于填鸭式,缺乏主动性。在产品的角度如何让现有课程更有趣、游戏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动力?在产品框架上,我们可以引入激励机制,将课程分为学习内容和奖励内容,通过达成目标可以解锁高质量讲座、动画片段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精熟教学法,将重复刷题精简为精准测题,“连续答对10道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真正理解;可以加入数据分析模块,将每个知识点上的表现可视化,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可以建立知识树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学内容的交付环节也可以进行改造,比如课程直播是否可以引入游戏机制?直播中设置限时答题环节,连续通关者的可以提升直播间排名;未通关者可通过连线进行师生互动。通关奖励。完成直播课程后根据最终排名获得积分奖励,用积分加入或创建兴趣小组,解锁高质量讲座等等。K12教育中很大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学习兴趣,我认为一是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将学习变为有趣的过程;二是将问题聚焦于学生如何高效学会知识,比如精熟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用轻松有效地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在线教育产品与其他互联网产品所不同的是,它承载了教育育人的职责。平台遇到的转化率、续费率不高的问题,最终都落实到“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中,如何让学生确切感知到成长和效果。因此我们是否可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反向改造产品结构,而不仅仅按照课程内容、教研备课等模块划分去设计产品,从而获取用户的高留存和付费率提升。写在最后我从在线教育现状、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产品化三个角度整理了我对在线教育的看法。引用战略杠杆的概念,我认为泛娱乐教育中,目前的创新红利是教育内容生产者倍速增长,作为平台方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凝聚内容生产者,并通过完播率、互动率等数据筛选好内容,连接受众用户;在产品功能上,需要向课程生产者提供工具赋能,例如音频、视频编辑等,并在内容创作者使用过程中获得反馈,探索短视频时代可行的课程传播方式。例如文中提到的小学生SAM,用一分钟短视频录制场景英语,在视频中教学三至五个英语单词,就是短视频使用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在K12、职场教育等领域,目前的创新红利是线上学生呈倍速增长,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传递好的教学内容。好未来的教育模式探索中,通过对“学”和“习”进行拆分,将线上名师直播+普通老师小班辅导的双师模式跑通,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思路。但之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广大“差生”是否能适应这一模式,能否通过在线课程获得成绩提升,为此我认为可以引入好的教育理念对产品反向改造,比如精熟教学法、游戏化、激励制度等等,站在学生如何学会的角度对授课细节深入打磨。总之,在线教育产品首先需要满足教育的价值,遵循什么是好的教育,才能实现用户认同。教育内容、方式是一,运营等应该起到辅助作用,以此来获取优势。本文由 @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在于上

十四五规划建议60条,要点全在这里!

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共60条要点全在这里↓↓↓阅读全文: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一、建议稿起草过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李克强同志、王沪宁同志、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3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4月1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认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建议,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统筹谋划好重要领域的接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我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文件起草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反复进行讨论修改,认真做好建议稿起草工作。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8月10日,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形势判断科学清醒,目标要求高远务实,指导方针旗帜鲜明,任务部署指向明确,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议稿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有利于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实施好。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总结经验,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内容。二是深化形势环境分析,补充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等方面内容。三是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内容。四是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补充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内容。五是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等方面内容。六是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充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七是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实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重要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内容。八是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九是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内容。十是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内容。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这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建议稿起草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建议稿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论述。这里,就其中几点作个简要说明。第一,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第三,关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党中央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第四,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为此,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第五,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基于上述认识,建议稿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第六,关于坚持系统观念。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七,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和宣布时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恢复走在全球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趋好,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可以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如期实现。考虑到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建议稿表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志们!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制定出一份高水平的规划建议。让我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15.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16.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18.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19.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7.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政策。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实施国防领域重大工程。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来源:新华视点微博、新华社客户端

阖户昼瞑

快来看这23个教育与教育学重点,这些分绝不能丢!

哈哈,来啦?恭喜你又捡了个宝哟~记住了今天的干货,真是不知道你又要多拿多少分了!篇幅较长,建议先收藏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11.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12.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3.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性的否定。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14.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 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15.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16.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17.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他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二是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三是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四是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18.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 ;洛克—“白板说”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活的教育学”是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19.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①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②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③他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配套工程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④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⑤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20.杜威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代表。杜威的教育思想:①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②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的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③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④与其教育基本观点相一致,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2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39年前苏联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位置。22.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一、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二、教育理论异彩纷呈,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23.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当代教育学则是一方面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殷礼

学前教育主要学什么,可以教小学吗?

学前教育专业探究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行为表现,研究怎运用生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最良好的发展,协家长和教师为儿童创造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这就是专业基本的研究范畴。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验和实践学习,会形象地了解婴儿出生第一年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会深刻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认生回避或任性执拗等行为,会理解每一名儿童其实都是天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等等,系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会使每一名学习者都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和永远的朝气。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力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到幼儿园见习或者进行教育调查。这一专业到底可不可以教小学呢?小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力要求∶1.掌握小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观察研究小学生的科学方法;3.具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小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主要课程∶教育概论、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教学论、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小学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等。通过对比发现:这两个专业,虽然有相同的课程,但因为专业的设置主干课程主要是学龄前儿童的,如果想教小学还是要去考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

怨女

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意见,重点给你敲好了!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学前教育法律制度,根据宪法、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我部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群里不少校长做学前教育的,贴心帮帮已经把草案中的重点给大家敲好了。本法所称学前教育是指由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违背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设立幼儿园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审批,取得办学许可后,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相应法人登记。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幼儿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作为企业资产上市。幼儿园应当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方面协调发展。幼儿园应当配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玩具、教具和幼儿图画书,不得使用教科书。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由此可见,未来对学前教育的监管会越来越严,特别是在超前教学、商业盈利、规范办学等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