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四时得节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

图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授刘良(右二)带领研究团队完成首例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和病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程 敏摄(新华社发)图②: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凡调试微纳卫星实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何 山摄图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城上村,江西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孙玥(右)指导农民在冷水田育秧。赵春亮摄(人民视觉)图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研究过程中,一批高校研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从哪里来?研究生教育是“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从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等。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回想起19年前的面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胡又凡记忆犹新。那时的她,是一位天文系本科生。“我的本科专业与电子学关联不大,会不会影响直博申请?”心中正在忐忑,只听彭练矛教授微笑着说:“欢迎你来北京大学。”这是一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中胡又凡科研潜力的彭练矛教授,刚刚开始碳纳米管的研究。“我和一些同学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彭老师就将很多老师请来授课,还带我们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不多久,我们就能独当一面,成长得特别快。”胡又凡说。如今的胡又凡,已成为碳纳米领域的中坚力量,主持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尽我所能育人才,栽下梧桐留人才”培养的青年才俊还有很多:“80后”许海涛,碳纳米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头人;“85后”魏楠,计算碳管颜色的开拓者;“90后”邱晨光,主攻碳基芯片集成化工艺研究……研究生教育究竟有多重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列举了一组数字: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他们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发展;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洪大用强调,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还需完善,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对分级管理和分类评价有影响,一些单位内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说。深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突出“严”字“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这个‘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2015级直博生郭宇韬家在四川,汶川地震时,他所在的教学楼被“撕”开一道裂痕,裂痕旁就是他的教室,报考大学选专业时,他选择了土木工程。“我国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如果采用新型结构,在伶仃航道的疏浚量可减少500余万方,但设计面临困难,原方案准备照搬日本的。我的导师聂建国院士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应当有自主创新,指导我进行其中受力机理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工程,节省钢材近2万吨。”郭宇韬说。这些年来,他一直不忘导师的谆谆教诲:“做研究不问文章数量,只问科研价值、工程价值、社会价值,只问研究是否有创新和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研”字,首先要突出“严”字。根据《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同时,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或理论研究。”杨斌分析认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意见》明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关键改革举措。《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固本培元”之举。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路、价值塑造的引路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将把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课程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试点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突出“研”字,质量为要。“质量提升和管理行动”,强化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检查结果与资源投入形成联动,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同时,研究生教育还将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营造更好的支撑环境。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新冠病毒不仅攻击呼吸系统,还会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今年2月,在导师黎培员教授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消化内科2018级硕士研究生方丹据此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让患者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方丹自豪地说。“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并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洪大用介绍,研究生教育将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按照高校自主调、国家引导调、市场调节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王志轩,是如何做到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交叉领域的碰撞,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导师叶乐这样解释。2016年刚入学的王志轩,先学微电子器件,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习,并深入到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和北大信研院的资深工程师切磋交流。“北京大学建立起跨学科、校企协同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在科研上‘捅破天’、在产业上‘脚踏地’,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交叉学科,常常蕴藏着无限可能。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开展“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同时,还将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行动”,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航天级图像压缩芯片应用于探月工程,解决了5G通信核心微波器件关键问题,研发出我国首个信息安全领域国际标准WAPI……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些项目成员中60%是研究生,80%的高水平成果出自研究生。这5年授位的16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中,论文选题来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占76%。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成为重中之重。洪大用介绍,我国将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同时,开展“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以及服务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上,取得创新性特色性成果。“研究生教育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教育水平,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洪大用表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共同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记者 张烁)

罗西塔

考研人整天在图书馆学习,为何大多都失败?真相和学习能力无关

文/九叔教育指南(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这些年考研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因此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参加考试的人员素质要求更高,也就需要备考人付出更多努力。2020年马上要进入尾声了,同时很多人也即将迎来一个重要时刻——研究生考试!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比往年更多,不少学生为此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目的就是成功通过考试,顺利上岸。很多学生在备考期间都会在图书馆呆着,认真复习相关专业知识,国内不少图书馆都能看见考研人备战的身影,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内弥漫着浓厚的紧张的备考氛围。不过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考研人整天在图书馆学习,却大多数最后考试都失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第一点:考研选择的专业难度更大很多考研人报考专业的时候都会选择跨专业,这类人考研的难度要更大,因此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些学生考研的时候出了研究学习报考专业的知识,还要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同样的时间内要比其他人的任务更重,自然学起来会很吃力,成绩不会很高。第二点:部分考研人在图书馆并不是真的在“学习”其实在图书馆的学生并不一定都在真的“学习”!有些考研人虽然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早出晚归,整天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不过这类人往往心思不在学习上,只是看起来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自然考试的时候就会被刷下去。第三点:同一专业的竞争太激烈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竞争压力也就变大了,不少考试失败的人都是因为报考同一专业的人数太多,竞争太激烈!在众多报名研究生考试的人里面,有不少成绩很优异的人,这些人除了基本知识掌握很扎实,而且还有更多其他技能,比如英语水平超过了四六级取得更高级别的证书,这些“实力派”自然能够成功上岸,所以不少学生即使学习很努力也比不过别人,只能沦为“陪跑者”。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就多用功,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有时候专业学校的选择很重要,不要一直追求“名校光环”,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合适的专业学校,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机率成功通过考试。今日互动话题: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考研成功的人有什么好的经验想要传授给下届考生呢?欢迎留言讨论。往期精彩江西新余市这所学院将扩建校区,耗资10亿,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海南引进一所“国际顶尖”学院,计划办学规模达4000人,未来可期广西医学教育迎来“大发展”,新学校可容纳2万人,已通过备案好消息!唐山迎来“超一流”高校,花费20亿,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

春风镇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深聚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核心阅读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从哪里来?研究生教育是“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从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等。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回想起19年前的面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胡又凡记忆犹新。那时的她,是一位天文系本科生。“我的本科专业与电子学关联不大,会不会影响直博申请?”心中正在忐忑,只听彭练矛教授微笑着说:“欢迎你来北京大学。” 这是一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中胡又凡科研潜力的彭练矛教授,刚刚开始碳纳米管的研究。“我和一些同学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彭老师就将很多老师请来授课,还带我们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不多久,我们就能独当一面,成长得特别快。”胡又凡说。 如今的胡又凡,已成为碳纳米领域的中坚力量,主持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尽我所能育人才,栽下梧桐留人才”培养的青年才俊还有很多:“80后”许海涛,碳纳米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头人;“85后”魏楠,计算碳管颜色的开拓者;“90后”邱晨光,主攻碳基芯片集成化工艺研究…… 研究生教育究竟有多重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列举了一组数字: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他们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发展;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 “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洪大用强调,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 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还需完善,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对分级管理和分类评价有影响,一些单位内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 “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说。 深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突出“严”字 “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这个‘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说。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2015级直博生郭宇韬家在四川,汶川地震时,他所在的教学楼被“撕”开一道裂痕,裂痕旁就是他的教室,报考大学选专业时,他选择了土木工程。 “我国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如果采用新型结构,在伶仃航道的疏浚量可减少500余万方,但设计面临困难,原方案准备照搬日本的。我的导师聂建国院士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应当有自主创新,指导我进行其中受力机理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工程,节省钢材近2万吨。”郭宇韬说。这些年来,他一直不忘导师的谆谆教诲:“做研究不问文章数量,只问科研价值、工程价值、社会价值,只问研究是否有创新和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研”字,首先要突出“严”字。根据《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同时,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或理论研究。”杨斌分析认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意见》明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关键改革举措。《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固本培元”之举。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路、价值塑造的引路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将把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课程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试点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突出“研”字,质量为要。“质量提升和管理行动”,强化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检查结果与资源投入形成联动,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 同时,研究生教育还将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营造更好的支撑环境。 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新冠病毒不仅攻击呼吸系统,还会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今年2月,在导师黎培员教授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消化内科2018级硕士研究生方丹据此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让患者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方丹自豪地说。 “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并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洪大用介绍,研究生教育将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按照高校自主调、国家引导调、市场调节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王志轩,是如何做到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交叉领域的碰撞,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导师叶乐这样解释。 2016年刚入学的王志轩,先学微电子器件,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习,并深入到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和北大信研院的资深工程师切磋交流。“北京大学建立起跨学科、校企协同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在科研上‘捅破天’、在产业上‘脚踏地’,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 交叉学科,常常蕴藏着无限可能。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开展“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同时,还将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行动”,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航天级图像压缩芯片应用于探月工程,解决了5G通信核心微波器件关键问题,研发出我国首个信息安全领域国际标准WAPI……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些项目成员中60%是研究生,80%的高水平成果出自研究生。这5年授位的16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中,论文选题来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占76%。 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成为重中之重。 洪大用介绍,我国将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同时,开展“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以及服务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上,取得创新性特色性成果。 “研究生教育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教育水平,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洪大用表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共同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图片说明: 图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授刘良(右二)带领研究团队完成首例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和病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程 敏摄(新华社发) 图②: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凡调试微纳卫星实验设备。 新华社记者 何 山摄 图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城上村,江西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孙玥(右)指导农民在冷水田育秧。 赵春亮摄(人民视觉) 图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研究过程中,一批高校研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数日不见

江西工程学院魏艳军:星光不负追梦人

无所事事的人,不会明白成功的喜悦;终日嬉戏的燕雀不会明白鸿鹄的志向。江西工程学院14级电子工程7班的魏艳军同学是专升本、本考研的一名学子,今年,他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以初试第一,复试第27,总成绩第三的好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录取。有人说他是幸运的,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但幸运的天平终究是眷顾努力的人。众所周知,一个专科学生会经历很多本科生没有经历过的一些东西,比如大学的管理方式等,都与专科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刚进入大学校园时,他也曾对大学校园生活感到迷茫,因为身边许多人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在惶惶度日,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好这个大学!平时,除了学好大学课程的同时,他参加了各种社团、竞选学习委员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是这些还不够,他还是感觉少点什么。一次在与学长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考研,他的眼神瞬时一亮,他明白自己的大学生涯终于有了清晰的目标。可是专科不能考研,那就先考上本科,他开始准备专升本,每天两点一线的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两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他终于顺利地考上了本科,并继续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习。“他跟班上其他人都不一样,每天都能看见他在桌子上学习,这在专科班是非常罕见的事。”一位任课老师这样评价他。在准备一系列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考试之中,他心中一直想用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而,他必须坚持下去。2018年是他第一次考研,由于英语差4分没有过线,考研失败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在加上考研的巨大压力,后来他去了新余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了一个月,在这期间他无意中发现,该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江西工程学院毕业的。当时他的班主任再次找到他,并鼓励他,还有6个月就要考试了,加把劲一次通过,别给自己留遗憾。就这样,2019年他又开始了新的考研之路。在这期间,他开始注重对英语的学习,在同学的建议下,买了一本恋练有词,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所有的视频,并反复地背诵,最后还背了一本张剑的黄皮书背诵宝典,这些让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试英语成绩从35分升到了70分,总成绩382分,位居山师电子信息专业初试第一。“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魏艳军同学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专科准备考本的同学们,他说:“我希望专科的同学们,在大学里面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管以后考研不考研都要注重对英语的学习。至少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时间长了对你毕业找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好处。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逢考必过。”(供稿:江西工程学院)

购物车

青岛这所“黑马”大学适合学生捡漏,荣升“双一流”,录取分不高

文/九叔教育指南(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青岛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这里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吸引了很多优秀学生报考。报考大学是每一个高三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事情,不少学生面对厚重的报考指南总是“无从下手”!那么多所大学,筛选起来确实很不容易,因此行就需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要报考学校的类别。不少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会纠结于应该选择名牌大学还是选择一些名气不大却教学水平高的大学。小编认为,其实选择什么学校还是要看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定位!有时候并不一定只有“名校”优秀,那些名气不大的学校也非常值得学生们报考,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青岛的一所“黑马”大学,名气不算高,实力却不容小觑!这所“黑马”大学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可能有不少人对这所学校不太了解,其实这所大学有着多年的建校历史,也是青岛的第一所大学,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多次改名,学校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虽然这些年中国海洋大学发展不错,还成功荣升为“双一流”,不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不算很高,这所“黑马”大学很适合学生们捡漏!这所大学如今的教学实力很不错,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国家级别的特色专业数量就多达12个,还开设了两个国家级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的部分专业还是中外合作办学,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很不错,吸引了不少考生选择报考。中国海洋大学不仅是“双一流”,还是“985”重点高校之一,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聘请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方面很优秀,社会认可度很高。不过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不算很高,比起国内其他名牌大学低了不少,这样实力强大的“黑马”大学可是非常适合学生们捡漏。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低调却实力不俗的大学,因此当地不少考生都会选择报考,毕竟这种大学竞争压力会比名牌大学的要小很多,这所大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很高。小编认为,如果名校考不上,或许大家可以考虑这类型的大学,有时候不一定非要追求“名校光环”!今日互动话题:你认为中国海洋大学的实力如何呢?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哪些适合学生捡漏的大学呢?欢迎留言讨论。往期精彩浙江两所“顶级”中学,含金量超高,毕业生被国外名校“抢着要”考研人整天在图书馆学习,为何大多都失败?真相和学习能力无关江西新余市这所学院将扩建校区,耗资10亿,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海南引进一所“国际顶尖”学院,计划办学规模达4000人,未来可期

伏胜

江西一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1976年出生的他拟任上饶市长

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中组发〔2000〕18号)的规定,经省委研究同意,现将以下拟任或拟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熊运浪,男,1968年11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市青山湖区委书记,拟任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任海斌,男,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规划师,拟任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管委会主任(试用期一年);孙朝辉,男,197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修水县委书记,拟提名为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柯尊玉,男,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九江市濂溪区委书记,拟任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主任(试用期一年);邹永胜,男,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省公安厅技术侦察总队总队长,拟提名为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人选;高唤虎,男,1966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拟任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试用期一年);杨劲松,男,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芦溪县委书记,拟提名为萍乡市政府副市长人选;何慕良,男,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拟提名为新余市政府副市长人选;舒永忠,男,1969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园区处处长,拟任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试用期一年);陈云,男,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萍乡市委副书记,拟任上饶市委副书记,提名为上饶市政府市长候选人;叶和彬,男,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拟任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志斌,男,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峡江县委书记,拟提名为吉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吴建华,男,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拟任抚州市委常委;谭赣明,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上饶市广丰区委书记,拟提名为抚州市政府副市长人选;陈琰,女,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省委组织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拟任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曹爱珍,女,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大余县委书记,拟任省农业农村厅党委委员、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组长(试用期一年);刘成梅,男,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中德食品工程中心主任、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拟任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刘耀彬,男,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大学党委委员、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拟任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陈震,男,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委员、科技处处长,拟任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卢超,男,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拟任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庆龄,男,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拟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公示时间从2019年12月23日起至2019年12月30日止。对上述公示对象有什么意见,请于2019年12月30日前来信来电向省委组织部举报中心反映。 举报电话:0791—12380手机短信:18170812380举报网站:www.12380jiangxi.gov.cn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卧龙路999号邮政编码:330036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2019年12月23日来源:江西组工微讯校对:肖琳琪编辑:周颖江南都市报问政微平台点击此处文字可查看读者来电、网友爆料点击图片可进入在线爆料平台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里聊聊↓↓↓

亲兄弟

江西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研成果展示

江西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一直以来发展迅速、声誉较佳,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二级学院。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已成为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院之一;是学校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3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5人,博士2人,硕士1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4%,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分布合理,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江西省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CAD、工程测量)、“易居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新余市测量技能大赛等引领人才培养创新,多年来成绩喜人。近三年取得的科研成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科研活动,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科研对教学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近三年,本专业老师共发表教学与科研相关论文65篇,出版教材3部。目前承担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获批专利35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考研风采土木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提供考研动态信息,积极开展考研专题研讨活动。202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录取工作已结束,江西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考研成绩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土木工程学院共有21人收到录取通知,其中有部分学生考取南昌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双一流建设学科及省属重点高校。今年土木工程学院考研录取率又创新高,再续辉煌。2019年土木工程学院考取8人后,2020年作为学院培养的第二届本科生考研录取21人,增幅达150%。其中16级土木工程1班和2班的考研录取率均超过20%,一举打破了学院记录,再次创造了江西工程学院考研成果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和学院教师对考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助力,上到董事长杨名权下到学院每一位老师,都为学生考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备考时“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录取、调剂时的“最后一公里”助跑。学院教师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提供考研动态信息,积极开展考研专题研讨活动。开辟了专门的考研自习室,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做好考研学生的后勤准备工作;假期自愿留校的考研学生,统一调整安排寝室,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考研热情。在复试环节,动员全院教师为报考、录取、调剂提供咨询服务,确保定位准确,精准发力。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情况汇总表联合培养近年来,土木工程学院陆续与国内著名建筑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先后与湖南勘察设计院、四川宏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市科展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华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培养出了很多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受到单位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尤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许多人已成为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供稿:江西工程学院)

浙江两所“顶级”中学,含金量很高,毕业生被国外名校“抢着要”

文/九叔教育指南(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浙江省对于教育的发展很重视,省内有不少教学水平不错的中学,这些中学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受到很多名牌大学青睐。浙江省这些年的发展很不错,省内有不少优秀城市,这些城市在国内极具盛名,经济发展很不错,因此这个省份内的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省内很注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少名牌大学都坐落在浙江省内。浙江省除了优秀的名牌大学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中学,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中学,才能为更多学生奠定深厚的基础知识,才能让学生们顺利升入心仪的大学。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浙江的其中两所“顶尖”中学,含金量超高,毕业的学生被还被国外名牌大学“抢着要”!其中一所“顶级”中学就是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这所中学有着多年的建校历史,在当地的中学里享有“极高”的声誉,还是省内的一级重点中学,受到省内极高的关注,不少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接受优质的教育。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出过很多优秀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被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北大录取,还有很多学生成功被国外名牌大学“相中”,其中不乏:牛津大学、剑桥等名校。当地不少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升高中进入这里,进了这所学校,上名牌大学那就很容易了!另外一所“顶级”中学是新昌中学新昌中学自建校以来将近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这所中学有着很强悍的教学实力,之前就被认定成为省内重点,还曾被省教委命名为当地的特色高中,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师资力量也更加雄厚。从这所中学毕业了不少名人,涉及众多领域,学校鼓励学生们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拥有86多项发明国家专利,足以可见这所中学培养出的学生有多么优秀了!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一些学生进入了国内知名大学,不少国外名校也会到这里招生,毕竟这里人才济济!在小编眼中,正是因为浙江省很注重教育的发展,所以当地的教学水平很不错,培养出的学生非常优秀,受到很多国外名牌大学的青睐。这两所“顶级”中学,含金量超高,成为当地很多学生理想的目标中学。今日互动话题:不知道的大家对于浙江省的教育水平怎么看?你认为国内还有哪个省份的教学水平不错呢?欢迎留言讨论。往期精彩考研人整天在图书馆学习,为何大多都失败?真相和学习能力无关江西新余市这所学院将扩建校区,耗资10亿,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海南引进一所“国际顶尖”学院,计划办学规模达4000人,未来可期广西医学教育迎来“大发展”,新学校可容纳2万人,已通过备案

愤怒之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

图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授刘良(右二)带领研究团队完成首例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和病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程 敏摄(新华社发)图②: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凡调试微纳卫星实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何 山摄图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城上村,江西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孙玥(右)指导农民在冷水田育秧。赵春亮摄(人民视觉)图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研究过程中,一批高校研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从哪里来?研究生教育是“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从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等。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回想起19年前的面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胡又凡记忆犹新。那时的她,是一位天文系本科生。“我的本科专业与电子学关联不大,会不会影响直博申请?”心中正在忐忑,只听彭练矛教授微笑着说:“欢迎你来北京大学。”这是一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中胡又凡科研潜力的彭练矛教授,刚刚开始碳纳米管的研究。“我和一些同学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彭老师就将很多老师请来授课,还带我们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不多久,我们就能独当一面,成长得特别快。”胡又凡说。如今的胡又凡,已成为碳纳米领域的中坚力量,主持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尽我所能育人才,栽下梧桐留人才”培养的青年才俊还有很多:“80后”许海涛,碳纳米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头人;“85后”魏楠,计算碳管颜色的开拓者;“90后”邱晨光,主攻碳基芯片集成化工艺研究……研究生教育究竟有多重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列举了一组数字: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他们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发展;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洪大用强调,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还需完善,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对分级管理和分类评价有影响,一些单位内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说。深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突出“严”字“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这个‘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2015级直博生郭宇韬家在四川,汶川地震时,他所在的教学楼被“撕”开一道裂痕,裂痕旁就是他的教室,报考大学选专业时,他选择了土木工程。“我国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如果采用新型结构,在伶仃航道的疏浚量可减少500余万方,但设计面临困难,原方案准备照搬日本的。我的导师聂建国院士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应当有自主创新,指导我进行其中受力机理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工程,节省钢材近2万吨。”郭宇韬说。这些年来,他一直不忘导师的谆谆教诲:“做研究不问文章数量,只问科研价值、工程价值、社会价值,只问研究是否有创新和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研”字,首先要突出“严”字。根据《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同时,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或理论研究。”杨斌分析认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意见》明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关键改革举措。《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固本培元”之举。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路、价值塑造的引路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将把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课程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试点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突出“研”字,质量为要。“质量提升和管理行动”,强化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检查结果与资源投入形成联动,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同时,研究生教育还将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营造更好的支撑环境。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新冠病毒不仅攻击呼吸系统,还会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今年2月,在导师黎培员教授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消化内科2018级硕士研究生方丹据此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让患者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方丹自豪地说。“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并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洪大用介绍,研究生教育将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按照高校自主调、国家引导调、市场调节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王志轩,是如何做到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交叉领域的碰撞,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导师叶乐这样解释。2016年刚入学的王志轩,先学微电子器件,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习,并深入到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和北大信研院的资深工程师切磋交流。“北京大学建立起跨学科、校企协同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在科研上‘捅破天’、在产业上‘脚踏地’,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交叉学科,常常蕴藏着无限可能。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开展“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同时,还将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行动”,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航天级图像压缩芯片应用于探月工程,解决了5G通信核心微波器件关键问题,研发出我国首个信息安全领域国际标准WAPI……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些项目成员中60%是研究生,80%的高水平成果出自研究生。这5年授位的16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中,论文选题来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占76%。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成为重中之重。洪大用介绍,我国将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同时,开展“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以及服务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上,取得创新性特色性成果。“研究生教育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教育水平,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洪大用表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共同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本报记者 张烁)

李悝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

核心阅读《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从哪里来?研究生教育是“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从1949年的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在“从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等。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快车道,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回想起19年前的面试,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聘副教授胡又凡记忆犹新。那时的她,是一位天文系本科生。“我的本科专业与电子学关联不大,会不会影响直博申请?”心中正在忐忑,只听彭练矛教授微笑着说:“欢迎你来北京大学。”这是一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看中胡又凡科研潜力的彭练矛教授,刚刚开始碳纳米管的研究。“我和一些同学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彭老师就将很多老师请来授课,还带我们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不多久,我们就能独当一面,成长得特别快。”胡又凡说。如今的胡又凡,已成为碳纳米领域的中坚力量,主持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尽我所能育人才,栽下梧桐留人才”培养的青年才俊还有很多:“80后”许海涛,碳纳米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头人;“85后”魏楠,计算碳管颜色的开拓者;“90后”邱晨光,主攻碳基芯片集成化工艺研究……研究生教育究竟有多重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列举了一组数字: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他们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发展;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能力、学术作风、志向追求,决定了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洪大用强调,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还需完善,对紧缺人才培养不够有力;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对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保障还不到位;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发展,对分级管理和分类评价有影响,一些单位内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洪大用说。深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突出“严”字“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这个‘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2015级直博生郭宇韬家在四川,汶川地震时,他所在的教学楼被“撕”开一道裂痕,裂痕旁就是他的教室,报考大学选专业时,他选择了土木工程。“我国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如果采用新型结构,在伶仃航道的疏浚量可减少500余万方,但设计面临困难,原方案准备照搬日本的。我的导师聂建国院士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应当有自主创新,指导我进行其中受力机理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工程,节省钢材近2万吨。”郭宇韬说。这些年来,他一直不忘导师的谆谆教诲:“做研究不问文章数量,只问科研价值、工程价值、社会价值,只问研究是否有创新和提高,是否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研”字,首先要突出“严”字。根据《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同时,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或理论研究。”杨斌分析认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正是《意见》明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关键改革举措。《意见》要求,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是“固本培元”之举。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路、价值塑造的引路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将把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课程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试点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突出“研”字,质量为要。“质量提升和管理行动”,强化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管理,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完善监督惩戒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检查结果与资源投入形成联动,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同时,研究生教育还将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营造更好的支撑环境。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新冠病毒不仅攻击呼吸系统,还会造成消化系统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今年2月,在导师黎培员教授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消化内科2018级硕士研究生方丹据此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让患者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方丹自豪地说。“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并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洪大用介绍,研究生教育将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按照高校自主调、国家引导调、市场调节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王志轩,是如何做到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交叉领域的碰撞,往往能擦出创新的火花。”导师叶乐这样解释。2016年刚入学的王志轩,先学微电子器件,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习,并深入到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和北大信研院的资深工程师切磋交流。“北京大学建立起跨学科、校企协同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在科研上‘捅破天’、在产业上‘脚踏地’,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交叉学科,常常蕴藏着无限可能。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开展“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同时,还将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行动”,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航天级图像压缩芯片应用于探月工程,解决了5G通信核心微波器件关键问题,研发出我国首个信息安全领域国际标准WAPI……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些项目成员中60%是研究生,80%的高水平成果出自研究生。这5年授位的16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中,论文选题来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占76%。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成为重中之重。洪大用介绍,我国将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同时,开展“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以及服务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上,取得创新性特色性成果。“研究生教育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教育水平,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洪大用表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共同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图片说明:图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授刘良(右二)带领研究团队完成首例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和病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程 敏摄(新华社发)图②: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凡调试微纳卫星实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何 山摄图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城上村,江西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孙玥(右)指导农民在冷水田育秧。赵春亮摄(人民视觉)图④: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研究过程中,一批高校研究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6日 05 版) (责编:周恬、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