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版)归完版

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版)

综 述深化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稳步发展2018年,新闻出版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要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挺拔主业、优化结构,着力融合创新、提质增效,实现了稳步发展。新闻出版产业规模平稳增长。2018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较2017年增长3.1%;拥有资产总额23414.2亿元,增长5.6%;所有者权益11807.2亿元,增长4.4%。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增长6.6%,在新闻出版8个产业类别中增速第一。主题出版图书印数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出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类图书2497万册(张),较2017年增加1370万册(张),增长1.2倍,在22类图书中增速居首位。年度印数超过100万册的主题图书达35种,增长1.1倍,占年度印数100万册及以上一般图书的38.9%,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7种主题图书进入印数前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年度印数超过32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超过600万册,《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超过980万册;《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年度印数继续超过100万册,《共产党宣言》年度印数首次超过100万册。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27.8万册,增长3.1倍,相当于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的18.6倍。主题图书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彰显。主流报刊发行量不断扩大。《人民日报》平均期印数突破350万份,连续蝉联综合类报纸第一;《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报纸平均期印数继续超过100万份,《参考消息》稳居综合类报纸第二;《光明日报》平均期印数首次超过100万份,进入综合类报纸前10;《经济日报》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分别首次跻身综合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平均期印数前10。《求是》平均期印数继续增加,位居期刊前3位,《中国纪检监察》首次进入期刊平均期印数前10。《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平均期印数超过450万册,继续名列期刊第一。主流报刊舆论强势得到巩固,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图书出版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新版图书品种下降,总印数与单品种平均印数均有较大增加。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4.7万种,较2017年降低3.1%;总印数25.2亿册(张),增长10.7%。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出版重印图书27.2万种,增长5.7%;总印数57.7亿册(张),增长7.2%。90种一般图书年度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增加32种;其中新版图书48种,增加26种,重印图书42种,增加6种。课本品种、总印数所占比重进一步降低。科学技术类书籍品种增速(5.3%)继续高于其他类别书籍,总印数增速(8.4%)大幅提升。图书出版单品种效益提升。原创图书出版进一步增温。2018年,24种原创文学、少儿图书年度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7年增长33.3%;其中新版图书12种。67种原创少儿图书年度印数达到或超过50万册,增长39.6%,占年度印数50万册及以上少儿图书品种的73.6%,提高13.6个百分点。原创新版图书中,《梦回万里卫黄保华》《时代大决战——贵州毕节精准扶贫纪实》《中国长岗坡》《山本》《苦难英雄任正非》《见识》《智能商业》《历史的温度2》《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听什么歌都在像唱自己》等一批作品年度印数均超过10万册,《你坏》《笑猫日记又见小可怜》当年突破百万册。原创重印图书中,《红岩》《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长销不衰;“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等少儿读物后劲十足。报刊出版降幅普遍收窄。报纸出版总印数较2017年降低7.0%;总印张降低13.8%,收窄1.3个百分点;定价总金额降低1.4%,收窄0.9个百分点。全国性报纸总印数近5年来首次回升,占比继续提高;综合类与专业类报纸总印数降幅保持稳定,读者对象类报纸降幅显著收窄4.0个百分点。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8.0%;总印张降低7.3%,收窄2.8个百分点;定价总金额降低2.7%,收窄1.0个百分点。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印数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占比继续提升。百亿出版传媒集团继续扩容。2018年,共有21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增加3家;其中,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集团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100亿元。全国119家出版传媒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3.7亿元,较2017年减少45.9亿元,降低1.3%;拥有资产总额7544.6亿元,增加521.6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319.5亿元,增加14.1亿元,增长4.6%。其中,108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77.9%,拥有资产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90.8%,利润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0.7%。部分集团聚焦主业,降低风险性业务,缩减大宗贸易,发行集团整体收入近年来首次下滑。出版传媒集团收入利润率有所提高。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主业经营突出。2018年,37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501.4亿元,较2017年同口径增加57.4亿元,增长4.0%。新媒体公司和发行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报业公司同口径收入止跌回升。出版公司、发行公司主业收入持续增长,出版公司编印发主业收入整体占比72.3%,提高3.0个百分点。各公司持续探索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之路,成效明显。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图书出版增速显著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继续增长,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提速,营收增速在8个产业类别中名列第一。期刊出版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增长,报纸出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再次下滑。印刷复制营业收入继续增长,利润总额减少。出版物发行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出现下滑。图书版权输出增加,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收较2017年增长3.1%经济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较2017年增长3.1%;利润总额1296.1亿元,降低3.6%;拥有资产总额23414.2亿元,增长5.6%;所有者权益(净资产)11807.2亿元,增长4.4%。图书出版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4.7万种,较2017年降低3.1%;重印图书27.2万种,增长5.7%;总印数100.1亿册(张),增长8.3%;总印张882.5亿印张,增长9.2%;定价总金额2002.9亿元,增长15.7%。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937.3亿元,增长6.6%;利润总额141.3亿元,增长2.8%。期刊出版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139种,较2017年增长0.1%;总印数22.9亿册,降低8.0%;总印张126.8亿印张,降低7.3%;定价总金额217.9亿元,降低2.7%。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9.4亿元,增长1.5%;利润总额26.8亿元,降低2.0%。报纸出版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71种,较2017年降低0.7%;总印数337.3亿份,降低7.0%;总印张927.9亿印张,降低13.8%;定价总金额393.5亿元,降低1.4%。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6.0亿元,降低0.4%;利润总额33.0亿元,降低12.2%。音像制品出版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11063种,较2017年降低18.4%;出版数量24124.1万盒(张),降低5.7%。音像制品出版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增长6.1%;利润总额3.7亿元,增长3.9%。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8403种,较2017年降低9.1%;出版数量25884.2万张,降低8.0%。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增长1.7%;利润总额2.8亿元,增长3.3%。印刷复制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印刷物资供销和复制)实现营业收入13727.6亿元,增长4.3%;利润总额835.2亿元,降低1.7%。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7.2万处,较2017年增长5.4%。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3116.3亿元,降低2.0%;利润总额250.7亿元,降低11.5%。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含游戏)1701.4万册(份、盒、张),较2017年降低21.9%;10092.6万美元,降低6.3%。全国累计进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含游戏)4096.9万册(份、盒、张),增长25.3%;74222.1万美元,增长11.5%。进出口总额84314.7万美元(其中,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进出口总额80157.3万美元,增长10.2%)。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5.7亿元,增长0.3%;利润总额2.5亿元,增长14.4%。版权贸易总量规模2018年,全国共输出版权12778项,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11830项,包括图书10873项,音像制品214项,电子出版物743项;图书版权输出较2017年增长1.9%。共引进版权16829项,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项,包括图书16071项,音像制品317项,电子出版物214项;引进版权总量降低7.1%,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降低8.0%。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图书出版营收较2017年增长3.3%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8个新闻出版产业类别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其排名结果与2017年相比保持不变。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图书出版分居前3位,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7781.1亿元,较2017年增长3.3%,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95.2%,提高0.2个百分点。各产业类别增长情况以各产业类别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衡量,前3位降序依次为图书出版、音像制品出版和印刷复制。与2017年相比,图书出版、音像制品出版、期刊出版和报纸出版营收增速排名上升,电子出版物出版和出版物发行排名下降,印刷复制、出版物进出口报纸不变。产品结构主题出版持续走强新书印数大幅回升主题出版、主流报刊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单品种年度印数和平均期印数排名前10位的图书、期刊、报纸中,主题图书、主流报刊占据多数;列入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大幅增长,继续高于全部图书平均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超过32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超过600万册,《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超过980万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类图书总印数较2017年增长1.2倍,《共产党宣言》年度印数首次超过100万册。《人民日报》平均期印数持续增长,突破350万份,继续稳居综合类报纸第一;《光明日报》平均期印数突破100万份;《经济日报》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分别首次跻身综合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平均期印数前10。《求是》平均期印数继续增加,保持期刊前3位;《中国纪检监察》进入期刊平均期印数排名前10位。新版图书品种继续减少,印数大幅回升;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继续较快增长,在品种上继续超过新版图书。90种一般图书年度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较2017年增加32种。其中,新版图书48种,增加26种,重印图书42种,增加6种;文学类图书10种,增加3种;少儿图书28种,增加10种;红色经典4种,增加1种。人文社科类书籍品种、总印数和单品种平均印数继续增加,品种和总印数所占比重继续提高;科学技术类书籍品种增速继续高于其他类别图书,总印数增速大幅提升;课本品种、总印数所占比重进一步降低。少儿图书总印数和单品种平均印数保持增长,但新版品种略有减少、印数增加,重印品种增加、印数减少。报刊出版总印数、总印张与定价总金额继续降低,降幅整体收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总印数降幅缩小,所占比重继续提高;文学艺术类期刊继续大幅下滑,比重持续降低;文化教育类期刊降幅明显加大。全国性报纸总印数首次回升,在全国报纸总印数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降幅仍然较大,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综合类与专业类报纸降幅保持稳定,读者对象类报纸降幅明显缩小;专业类和读者对象类报纸比重有所提高。整体结构201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465.3亿册(份、盒、张),较2017年降低4.1%。其中,出版图书100.1亿册(张),增长8.3%,占全部数量的21.5%;期刊22.9亿册,降低8.0%,占4.9%;报纸337.3亿份,降低7.0%,占72.5%;音像制品2.4亿盒(张),降低5.7%,占0.5%;电子出版物2.6亿张,降低8.0%,占0.6%。图书结构新版与重印图书2018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4.7万种,较2017年降低3.1%;重印图书27.2万种,增长5.7%。重印图书在品种上连续两年超过新版图书,且差值继续扩大。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5.2亿册(张),增长10.7%;占图书总印数的25.2%,提高0.6个百分点;重印图书57.7亿册(张),增长7.2%;占57.7%,减少0.6个百分点;租型图书17.2亿册(张),增长8.6%;占17.2%,与上年基本持平。重印图书总印数为新版图书的2.3倍。2018年,全国新版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10186册(张),增加1272册(张);重印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21218册(张),增加286册(张)。书籍与课本图书主要包括书籍、课本和图片3类。2018年,全国出版新版书籍22.6万种,较2017年降低2.3%,占新版图书品种的91.4%,提高0.8个百分点;新版课本2.1万种,降低11.4%,占8.5%,降低0.8个百分点;新版图片102种,降低35.0%,占0.04%。重印书籍21.0万种,增长8.1%,占重印图书品种的77.2%,提高1.7个百分点;重印课本6.2万种,降低1.6%,占22.7%,降低1.7个百分点;重印图片235种,增长91.1%,占0.1%。全国出版书籍65.1亿册(张),增长9.0%,占图书总印数的65.1%;课本34.8亿册(张),增长6.9%,占34.9%;图片211万册(张),降低15.9%。2018年全国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14917册(张),增加893册(张);课本单品种平均印数42012册(张),增加4409册(张)。书籍书籍按照内容划分为社科人文、科学技术和综合三大类。2018年,全国出版社科人文类书籍36.3万种,较2017年增长2.0%,占书籍品种总数的83.2%;科学技术类书籍7.0万种,增长5.3%,占15.9%;综合类书籍0.4万种,降低2.6%,占0.9%。全国出版社科人文类书籍61.9亿册(张),增长9.1%,占书籍总印数的95.2%;科学技术类书籍2.9亿册(张),增长8.4%,占4.4%;综合类书籍0.3亿册(张),降低7.1%,占0.4%。2018年全国社科人文类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17067册(张),增加1109册(张);科学技术类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4108册(张),增加122册(张);综合类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7080册(张),减少300册(张)。课本课本划分为大专及以上课本、中专技校课本、中学课本、小学课本、业余教育课本、扫盲课本和教学用书7类。2018年,全国出版中学课本5715种,较2017年降低5.0%,占课本品种数的6.9%;小学课本5058种,降低8.5%,占6.2%。中小学课本合计10773种,占课本品种数的13.1%,图书品种数的2.1%,减少0.1个百分点。全国出版中学课本15.8亿册(张),增长4.3%,占课本总印数的45.5%;小学课本14.8亿册(张),增长11.4%,占42.6%。中小学课本合计30.6亿册(张),占课本总印数的88.1%,图书总印数的30.7%,减少0.2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中学课本单品种平均印数277146册(张),增加24739册(张);小学课本单品种平均印数293258册(张),增加52542册(张)。主题出版重点图书2018年,全国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党的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精神十二讲》、《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版》、《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等入选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图书183种,涉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交通运输等诸多类别;其中新版图书174种。全国出版“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5086.5万册,单品种平均印数277948册,远高于全部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年度印数超过32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超过600万册,《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超过980万册。少儿图书2018年,全国出版新版少儿图书2.3万种,较2017年略有减少;重印少儿图书2.1万种,增加1798种,增长9.2%。全国出版少儿图书8.9亿册(张),增加6852万册(张),增长8.4%。其中,新版图书4.1亿册(张),增加7922万册(张),增长23.8%;重印图书4.8亿册(张),减少1070万册(张),降低2.2%。2018年,全国少儿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20105册(张),增加782册(张)。其中,新版图书18055册(张),增加3503册(张);重印图书22289册(张),减少2589册(张)。年度印数百万册及以上书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90种一般图书年度单品种累计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其中,主题图书35种,占年度印数100万册及以上一般图书的38.9%,提高9.6个百分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超过32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超过600万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小字本)》达到330万册,《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超过980万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种版本总计近2000万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种版本总计超过1700万册。《红岩》《红星照耀中国》《平凡的世界》等10种文学类图书,《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曹文轩纯美小说青铜葵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狼王梦》、《笑猫日记又见小可怜》、“不一样的卡梅拉”、“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等28种少儿图书年度印数均达到或超过100万册,分别较2017年增加3种和10种。在2018年单品种年度印数排名前10位的一般图书中,主题图书占7种。前10位图书总印数合计8665.4万册,较2017年减少1996.9万册,降低18.7%。《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中小学学生用书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均超过100万册,进入中小学学生用书印数前10。期刊结构内容结构期刊按照内容划分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和综合5类。2018年,全国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11.5亿册,较2017年降低4.2%,占期刊总印数的50.0%,提高2.0个百分点;文化教育类期刊5.3亿册,降低9.2%,占23.3%,减少0.3个百分点;文学艺术类期刊1.7亿册,降低20.7%,占7.2%,减少1.2个百分点;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3.0亿册,降低10.6%,占13.0%,减少0.4个百分点;综合类期刊1.5亿册,降低10.4%,占6.5%,减少0.2个百分点。文学艺术类期刊印数继续大幅下滑,文化教育类期刊降幅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平均期印数百万册及以上期刊2018年,共有《求是》《中国纪检监察》《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初中)》《读者》等10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7年减少1种(《家庭医生》)。其中,《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平均期印数超过450万册。与2017年相比,《中国纪检监察》进入前10,《家庭医生》退出前10;《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小学生时代》排名上升,《特别关注》排名下降;《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扩充为《时事(初中)》和《时事(高中)》两种,《时事(初中)》排名第六;每种平均期印数185.8万册,增加4.7万册,增长2.6%。报纸结构层级结构报纸根据地域层级划分为全国性报纸、省级报纸、地市级报纸和县级报纸4类。2018年,共出版全国性报纸78.3亿份,较2017年增长0.2%,占报纸总印数的23.2%,提高1.7个百分点;省级报纸152.0亿份,降低8.8%,占45.1%,减少0.9个百分点;地市级报纸105.9亿份,降低9.4%,占31.4%,减少0.8个百分点;县级报纸1.0亿份,增长28.7%,占0.3%,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性报纸总印数近5年首次上升,在全国报纸总印数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仍保持较大降幅,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内容结构报纸根据内容划分为综合、专业、生活服务、读者对象和文摘五大类。2018年,全国出版综合类报纸210.4亿份,较2017年降低8.2%,占报纸总印数的62.4%,减少0.8个百分点;专业类报纸100.0亿份,降低3.3%,占29.7%,提高1.1个百分点;生活服务类报纸8.0亿份,降低18.0%,占2.4%,减少0.3个百分点;读者对象类报纸15.5亿份,降低2.9%,占4.6%,提高0.2个百分点;文摘类报纸3.4亿份,降低22.2%,占1.0%,减少0.2个百分点。读者对象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降幅较小,所占比重提高;综合类、生活服务类和文摘类报纸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生活服务类和文摘类报纸降幅加大。平均期印数百万份及以上报纸2018年,共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22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份,较2017年减少2种;其中综合类7种,减少2种(《扬子晚报》《广州日报社区版》);专业类报纸13种(其中教学辅导类11种),读者对象类报纸2种,均与上年持平。与2017年相比,《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跻身前10,《广州日报社区版》《扬子晚报》退出前10;《环球时报》《半岛都市报》《南方日报》排名上升,《都市快报》排名下降;每种平均期印数138.1万份,减少10.7万份,降低7.2%。与2017年相比,《中国纪检监察报》跻身前10,《快乐老人报》退出前10;《学生周报》排名上升,《教育周报》《英语测试报》排名下降;每种平均期印数446.6万份,增加3.3万份,增长0.8%。地区结构东部地区保持领先中西部地区增长态势良好东部地区保持规模优势,继续占据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7位;营业收入增长贡献排名前10位地区中,东部地区占6席;增长贡献率超过10%的前4位地区,全部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排名前10位地区中,中西部地区占5席,较2017年增加1席。东部地区占前7位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7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业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广东、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河北、四川、福建和安徽依次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前7位均属于东部地区。与2017年相比,前10位地区保持不变,但名次有所改变;前10位中江苏、四川和福建排名上升,浙江和安徽排名下降。前10位地区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4085.3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5.4%,较2017年减少0.1个百分点;拥有资产总额共计16799.2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71.7%,减少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共计947.1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3.1%,提高2.7个百分点。4省市贡献率超10%增长速度以各地区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同口径增长速度衡量,前10位降序依次为河南、云南、江苏、浙江、贵州、四川、北京、湖北、福建和天津。其中,东部地区5席,中部地区2席,西部地区3席。与2017年相比,中部地区增加1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量不变。增长贡献以各地区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衡量其对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增长贡献,前10位降序依次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河南、山东、四川、福建、湖北和上海。其中,东部地区7席,中部地区2席,西部地区1席。江苏、浙江、广东和北京4省市的贡献率均超过10%。与2017年相比,东部地区增加1席,中部地区减少1席,西部地区数量不变;贡献率超过10%省份减少2席。单位数量及就业人员单位数量略有增加民营企业占比提高新闻出版单位数量略有增加,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基本稳定,在全行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在印刷复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各项指标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继续降低,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单位数量与构成2018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23.2万家,较2017年增长0.2%。其中,法人单位14.4万家,基本持平,占单位总数的62.1%,减少0.1个百分点;非法人单位0.9万家,增长0.9%,占3.8%,基本持平;个体经营户7.9万家,增长0.3%,占34.2%,提高0.1个百分点。企业法人情况整体规模2018年,全行业共有企业法人单位14.1万家,较2017年增长0.1%,占全行业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不包括个体经营户)总数的92.6%。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7896.4亿元,增长3.1%,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96.0%,提高0.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21740.6亿元,增长5.5%,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93.2%,提高0.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230.3亿元,降低3.7%,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5.4%,提高0.4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数量结构在141295家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全资企业13789家,较2017年降低5.5%,占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9.8%,减少0.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120663家,增长1.2%,占85.4%,提高1.0个百分点。印刷复制企业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国有全资企业营业收入占行业营业收入的3.8%,较2017年减少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90.3%,提高0.9个百分点。国有全资企业资产总额占行业资产总额3.7%,减少0.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90.2%,提高0.8个百分点。国有全资企业利润总额占行业利润总额的2.7%,减少0.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91.4%,提高0.9个百分点。出版物发行企业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国有全资企业营业收入占行业营业收入的24.2%,较2017年减少3.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72.4%,提高3.6个百分点。国有全资企业资产总额占行业资产总额的31.6%,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65.4%,减少1.9个百分点。国有全资企业利润总额占行业利润总额31.9%,提高3.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65.0%,减少3.6个百分点。就业人员状况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就业人数为390.3万人,较2017年降低3.8%;其中男性204.8万人,女性185.5万人,分别占全行业就业人数的52.5%和47.5%,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印刷复制业就业人数297.6万人,降低4.2%;出版物发行业56.3万人,降低1.3%;报纸出版业19.3万人,降低6.1%;期刊出版业9.5万人,降低5.5%;图书出版业6.7万人,降低0.2%。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继续扩大“百亿”阵营有所增加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利润总额继续增长,行业占比继续提高。共有21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较2017年增加3家;其中,6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3家集团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图书出版集团收入稳定,资产和利润增长较快;报刊出版集团收入继续增长,利润受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继续降低;发行集团受缩减大宗贸易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近年来首次下滑,资产规模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印刷集团收入继续增长,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利润因营业外支出增加大幅下滑。119家集团利润总额继续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近年来首次下滑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经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出版传媒集团126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40家、报刊出版集团47家、发行集团28家、印刷集团11家。2018年,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利润总额继续增长,受缩减大宗贸易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近年来首次下滑。纳入统计的119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发行和印刷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3.7亿元,较2017年减少45.9亿元,降低1.3%;拥有资产总额7544.6亿元,增加521.6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319.5亿元,增加14.1亿元,增长4.6%。其中,108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55.5亿元,较2017年减少48.4亿元,降低1.4%,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77.9%,降低1.8个百分点;拥有资产总额7400.7亿元,增加497.8亿元,增长7.2%,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90.8%,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19.3亿元,增加17.9亿元,增长5.9%,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0.7%,提高8.7个百分点。图书出版集团收入稳中有增,“百亿”阵营再添新军2018年,图书出版集团资产规模、利润总额增长较快,收入稳中有增。33家图书出版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90.7亿元,较2017年增加14.5亿元,增长0.7%;拥有资产总额3929.8亿元,增加236.0亿元,增长6.4%;实现利润总额195.7亿元,增加16.8亿元,增长9.4%。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5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100亿元,组成“三百亿”集团阵营。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组成“双百亿”阵营。另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5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选取集团合并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书出版集团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前10位降序依次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2017年相比,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前10,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出前10;前10位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下降。报刊出版集团收入有所增长,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18年,报刊出版集团资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收入有所增长,所有者权益与利润总额大幅下降。47家报刊出版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7亿元,较2017年增加13.1亿元,增长3.3%;拥有资产总额1674.5亿元,增加2.1亿元,增长0.1%;实现利润总额21.1亿元,减少8.8亿元,降低29.4%。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传媒集团3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采取同样评价方法,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名依次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与2017年相比,深圳报业集团和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前10,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退出前10;前10位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排名上升,上海报业集团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排名下降。发行集团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收入近年来首次下滑2018年,发行集团资产规模与利润总额快速增长,收入受缩减大宗贸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首次下滑。28家发行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0.1亿元,较2017年减少76.0亿元,降低6.7%;拥有资产总额1796.4亿元,增加259.8亿元,增长16.9%;实现利润总额102.5亿元,增加10.0亿元,增长10.8%。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4家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较2017年增加2家。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采用同样评价方法,发行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位依次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与2017年相比,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前10,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退出前10;前10位中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排名下降。印刷集团资产规模显著壮大,利润总额大幅下滑2018年,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新增子公司及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影响,印刷集团资产规模显著壮大,利润总额大幅下滑。11家印刷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亿元,较2017年增加2.5亿元,增长4.6%;拥有资产总额143.9亿元,增加23.7亿元,增长19.8%;实现利润总额0.2亿元,减少3.9亿元,降低95.8%。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采用同样评价方法,对10家印刷集团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依次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新闻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正泰彩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与2017年相比,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和辽宁新闻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下降。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融合创新升级加速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口径稳步增长,新媒体公司、发行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报业公司收入同口径止跌回升。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和新媒体公司主业收入增加,占比进一步提高。报业公司、新媒体公司和发行公司主要受计提减值准备影响,利润大幅下降。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股市市值大幅缩水。各公司努力探索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之路,多方开拓新业务领域,取得新进展。总体情况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共计42家。其中,出版公司14家,报业公司5家,发行公司8家,印刷公司10家,新媒体公司5家;在中国内地上市38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4家。与2017年相比,减少1家,即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规模出版传媒公司股市市值继续减少。以2018年12月28日收盘价计算,41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流通市值共计2149.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减少672.7亿元,降低23.8%。其中,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7家出版传媒公司流通市值共计2124.8亿元,减少664.2亿元,降低23.8%;总市值共计2797.2亿元,减少1220.5亿元,降低30.4%。2018年,出版传媒公司收入有所增长,资产有所减少,利润大幅下降。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7家出版传媒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501.4亿元,较2017年增加48.7亿元,增长3.4%;拥有资产总额共计2688.8亿元,减少36.9亿元,降低1.4%;实现利润总额共计71.5亿元,减少123.1亿元,降低63.3%。出版公司2018年,收入稳中有增,资产和利润继续增长,总市值有所减少。13家出版公司总市值共计1299.8亿元,较2017年减少360.1亿元,降低21.7%;实现营业收入共计864.5亿元,增加1.7亿元,增长0.2%;拥有资产总额共计1441.2亿元,增加88.1亿元,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共计101.8亿元,增加5.5亿元,增长5.8%。凤凰传媒、中文传媒和长江传媒3家公司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超过100亿元,另有中南传媒、山东出版、中原传媒和中国出版4家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与2017年相比数量不变。报业公司2018年,数量减少1家,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全面下滑,收入降幅明显趋缓,利润亏损。3家报业公司总市值共计142.5亿元,较2017年减少233.8亿元,降低62.1%;实现营业收入共计63.3亿元,减少6.9亿元,降低9.8%;拥有资产总额共计205.6亿元,减少70.3亿元,降低25.5%;亏损46.5亿元,利润总额减少55.7亿元,降低609.7%。华闻传媒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发行公司2018年,收入增长较快,资产有所增长,利润、市值大幅下降。7家发行公司总市值共计465.7亿元,较2017年减少142.7亿元,降低23.5%;实现营业收入共计243.4亿元,增加22.9亿元,增长10.4%;拥有资产总额共计388.7亿元,增加11.7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共计16.1亿元,减少12.4亿元,降低43.4%。新华文轩、皖新传媒等2家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印刷公司2018年,资产、收入增加,利润、市值减少。9家印刷公司总市值共计429.0亿元,较2017年同口径减少108.5亿元,降低20.2%;实现营业收入共计227.7亿元,增加20.6亿元,增长9.9%;拥有资产总额共计364.4亿元,增加6.2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共计23.3亿元,减少0.2亿元,降低1.0%。紫江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新媒体公司2018年,收入继续增长,利润出现亏损,资产、市值有所减少。5家新媒体公司总市值共计460.3亿元,较2017年减少375.4亿元,降低44.9%;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02.5亿元,增加10.3亿元,增长11.2%;拥有资产总额共计288.9亿元,减少72.6亿元,降低20.1%;亏损23.2亿元,利润减少60.4亿元,降低162.4%。浙数文化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昆仑万维资产总额降至不足100亿元。经济效益2018年,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7家出版传媒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整体为3.5%,较2017年减少7.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当期一年期存缴基准利率(1.50%),但低于贷款基准利率(4.35%)。各类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发行公司、新媒体公司和报业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前10位的出版传媒公司,降序依次为昆仑万维、东港股份、山东出版、新经典、城市传媒、掌阅科技、广弘控股、南方传媒、永新股份和中文传媒。其中,出版公司4家、发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2家、新媒体公司2家。出版公司和发行公司各增加1家。出版公司出版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高出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水平7.6个百分点;较2017年减少0.4个百分点。13家出版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山东出版、城市传媒、南方传媒、中文传媒、中国科传、长江传媒、凤凰传媒、中原传媒、中南传媒、中国出版、出版传媒、时代出版和读者传媒。报业公司报业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2%,低于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水平37.7个百分点;较2017年减少37.9个百分点。3家报业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华媒控股、粤传媒和华闻传媒。发行公司发行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高出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水平1.7个百分点;较2017年减少4.7个百分点。7家发行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新经典、广弘控股、新华文轩、皖新传媒、世纪天鸿、新华传媒和天舟文化。印刷公司印刷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高出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水平5.7个百分点;较2017年同口径减少1.0个百分点。9家印刷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东港股份、永新股份、劲嘉股份、紫江企业、盛通股份、珠海中富、陕西金叶、鸿博股份和界龙实业。新媒体公司新媒体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低于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水平12.6个百分点;较2017年减少23.1个百分点。5家新媒体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昆仑万维、掌阅科技、浙数文化、掌趣科技和中文在线。业务经营出版公司主题出版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各出版公司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主题,策划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主题图书。中国出版推出《天开海岳》《国家相册》《春天的画卷》《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那些你一定知道的事》等图书,承担中宣部“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华传奇人物故事汇”等重点出版项目;凤凰传媒立项主题读物精品40种,累计达101种,全年完成48种;中南传媒“强军新方略丛书”等3种出版物入选中宣部“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长江传媒推出《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等重点图书;中原传媒策划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史》、“共和国大科学家故事丛书”等一批主题出版物。收入与收益率基本稳定,利润有所增长。13家出版公司整体收入水平略有提高。8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其中城市传媒、出版传媒、中原传媒、中国科传和中国出版5家公司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另外5家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减少,其中中文传媒减少17.9亿元,长江传媒减少8.7亿元。11家公司利润增长,其中长江传媒增长19.1%,增速最高;中文传媒收入虽有下降,但因出版、发行和贸易等板块毛利率提高,利润不降反增。出版公司整体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2017年基本持平,高出出版传媒公司整体水平。出版业务收入稳中有升,编印发主业占比进一步提高。13家出版公司出版业务整体增长6.1%。11家公司出版业务收入增长,其中出版传媒、城市传媒、长江传媒、山东出版、中原传媒、南方传媒和中国出版7家公司实现两位数增长,出版传媒增长25.2%,长江传媒和时代出版等公司虽然总收入减少,但出版业务逆势上扬。出版、发行、印刷业务收入整体增长5.4%,12家公司编印发主业增长,主业收入对公司业绩的支撑和影响愈发明显。13家公司编印发主业收入占比整体为72.3%,提高3.0个百分点;10家公司占比均在70%以上,其中城市传媒、凤凰传媒、中国科传和读者传媒4家公司超过90%;8家公司编印发主业占比有所提高。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出版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出版大数据内容知识挖掘与分析平台成功构建近300万知识单元,商务工具书云平台推出近20种权威字典APP,集聚用户1196万。中国科传完成“中科云教育平台”“爱一课移动端互动教学平台”“状元共享课堂”等多个数字教育云服务平台,“科学文库”囊括4万余种电子书。凤凰传媒上线“凤凰易教”“凤凰享学”等网络产品,用户数达100多万。读者传媒微信平台新增用户110万,增长32%,用户数达460万。时代出版新业态业务营业收入增长60.9%,毛利率提高13.3个百分点;中文传媒新业态业务毛利率60.2%。报业公司新兴业务拉动收入增长,投资损失造成巨额亏损。华闻传媒因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增加3.6亿元,带动报业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长3.0%。3家公司利润均以超过20%的降幅下滑,其中华闻传媒因确认投资损失,净利润降低12.7倍,亏损近50亿元,导致报业公司整体亏损,整体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由正转负(-34.2%),同口径减少38.6个百分点。力主传统主业挖潜,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华媒控股大力推进“党员订党报”工作,报刊发行收入增加7890.4万元,增长41.6%;积极搭建“报网端屏楼”全媒体矩阵,旗下杭州新闻“两微一端”本地直接用户超1500万。华闻传媒策划“唐长安城建城1400年”等活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粤传媒以“产媒融合”为目标,积极探索媒体转型升级。报刊发行与广告业务在3家报业公司收入中所占比重均超过60%,居于核心地位。多方开拓业务范围,相关收入增长较快。华闻传媒收购深圳市麦游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和车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毛利率40.2%;以视频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内容服务收入增加2.1亿元,增长69.0%。华媒控股拓展泛文化产权交易板块,全年实现产权交易成交额2.7亿元,增速超30%,教育类业务收入增加4865.7万元,增长22.9%。粤传媒推出“西关博雅”合作办学、“读者专享游”和“精英小记者”等项目。发行公司营业收入保持较好增长,净利润大幅下滑。7家发行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增长10.4%,其中天舟文化、皖新传媒和新华文轩3家实现两位数增长,天舟文化增长20.3%。4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家公司净利润减少,其中天舟文化主要因商誉计提减值损失12.9亿元,导致净利润降低8.9倍,亏损10.9亿元,带动发行公司净利润整体降低45.6%,整体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减少4.7个百分点。发行出版主业普遍增长,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加速。7家发行公司主业整体增长6.9%。其中广弘控股增长15.5%,增速最快,主业收入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新华文轩形成以文轩网综合旗舰店为基础的销售网络。新华传媒与虹桥火车站合作开设“微书城”,塑造实体书店多元化的新形象。皖新传媒“阅+”共享书店在安徽、上海、北京等地开设53家。新经典旗下Page One北京坊店正式运营,举办多种创意活动。不断拓展新领域,其他业务发展较快。7家发行公司其他业务收入整体增长20.1%。新华文轩文化产业基金群实现基金管理规模约15亿元。皖新传媒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增长1.6倍。天舟文化游戏业务增长37.2%。世纪天鸿教育信息化业务增长59.0%。印刷公司主业占比有所提高,经营业绩分化。9家印刷公司全部实现营业收入增长,整体增长9.9%;各公司印刷包装主业占比均超过60%,增长10.3%。各公司经营业绩差异明显。其中盛通股份营业收入增长31.4%,净利润增长35.6%。劲嘉股份营业收入增长14.6%,净利润增长21.2%。永新股份营业收入增长16.1%,净利润增长9.1%。界龙实业、陕西金叶和珠海中富3家公司虽收入有所增长,但利润巨幅下滑,带动印刷公司整体净利润降低2.1%。推动“绿色化”发展,持续深化自主创新。紫江企业全年投入环保治理改造费用2951.2万元,基本完成“一厂一方案”环保改造;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1项。永新股份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项。鸿博股份在绿色印刷认证和环保投入方面持续投入。劲嘉股份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65项。东港股份研发非税电子票据、票E送、区块链电子票证等产品。新媒体公司全部5家新媒体公司营业收入和主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整体分别增长11.2%和14.7%。4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掌阅科技阅读平台月活跃用户数量约1.2亿人,实现版权分发及衍生收入共1.4亿元,增长2.7倍。中文在线数字阅读收入和数字版权分销业务收入增长。昆仑万维巩固海外市场份额。来源: 社科院网站

狠爱你

哪些报刊印数超百万?新闻出版业情况如何?来看2019年产业分析报告

综述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继续增长。2019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896.1亿元①,较2018年增长1.1%;拥有资产总额24106.9亿元,增长3.0%;所有者权益(净资产)12156.2亿元,增长3.0%。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增长5.6%,增速在新闻出版8个产业类别中名列前茅。△图片来源:资料(① 另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调查汇总数据,2019 年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超过9800 亿元。因该数据非政府统计数据,故不纳入全国总量。)图书结构调整走向深入。2019 年,新版图书品种、总印数减少,重印图书品种、总印数继续增加,新版和重印单品种平均印数继续增加。主流报刊印数继续增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均继续增加。《人民日报》继续稳居综合类报纸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第一名,《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在综合类报纸中排名上升。《求是》《中国纪检监察》《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初中)》《半月谈》平均期印数在超过100 万册基础上继续增加,总印数合计增加1160.5 万册。《人民日报》《求是》改扩版,总印数分别增加1965.5 万份、213.1 万册。主流报刊继续发挥舆论阵地引领作用。报刊总印数降幅收窄。2019 年,全国出版报纸317.6 亿份,较2018 年降低5.8%,降幅收窄1.1 个百分点;定价总金额392.4 亿元,降低0.3%,收窄1.0 个百分点;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6.1 亿元,与2018 年基本持平。全国出版期刊21.9 亿册,降低4.5%,收窄3.5个百分点;定价总金额219.8 亿元,增长0.9%。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9.8 亿元,增长0.2%。出版传媒集团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2019年,全国117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发行和印刷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2.8亿元,增长1.1%;拥有资产总额8093.0亿元,增长7.3%;实现利润总额351.3亿元,增长10.0%。106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75.8%,资产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91.9%,利润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3.0%,提高2.3个百分点。8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三百亿”阵营增加2家,集团旗舰作用进一步凸显。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整体经济指标全面增长。2019年,38家在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总市值共计3185.1亿元,较2018年增加387.8亿元,增长13.9%;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559.2亿元,增加57.8亿元,增长3.9%;拥有资产总额共计2891.8亿元,增加203.0亿元,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共计189.8亿元,增加118.4亿元,增长165.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高6.2个百分点。出版公司编印发收入占比整体达到77.5%,提高5.2个百分点,主业地位更趋稳固。产业结构分析2019 年,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继续增长,经济规模平稳提升。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增速在8 个产业类别中名列前茅,利润总额增长提速。报刊出版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利润总额增长明显。电子出版物出版营业收入增速位居第一。印刷营业收入增速减缓,利润总额下降。出版物发行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由降转升。出版物进口、出口金额均在增加,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图书版权输出增加,版权贸易逆差继续缩小。报纸出版总量规模2019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51 种,较2018 年降低1.1%;总印数317.6 亿份,降低5.8%;总印张796.5 亿印张,降低14.2%;定价总金额392.4 亿元,降低0.3%。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6.1 亿元,基本持平;利润总额38.2 亿元,增长15.8%。△图片来源:资料产品结构分析主题图书、主流报刊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单品种年度印数和平均期印数排名前10 位的图书、期刊、综合性报纸中,主题图书、主流报刊占据多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持续增长,《人民日报》平均期印数突破350 万份,总印数增加1965.5 万份,继续稳居综合类报纸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第一。《求是》《中国纪检监察》《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初中)》《半月谈》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继续增加,在平均期印数前10 期刊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报刊出版总印数、总印张继续降低,降幅整体收窄;定价总金额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各类期刊总印数降幅均有所收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总印数降幅最小,所占比重继续提高;文学艺术类期刊降幅最大,比重持续降低。全国性报纸和县级报纸总印数再次减少,生活服务类报纸降幅有所加大,其余各级、各类报纸降幅均有所收窄。全国性报纸和专业类报纸、读者对象类报纸总印数在全国报纸总印数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省级报纸、地市级报纸和综合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文摘类报纸所占比重继续下降。报纸结构1.层级结构报纸根据地域层级划分为全国性报纸、省级报纸、地市级报纸和县级报纸4类。2019年,共出版全国性报纸77.6亿份,较2018年降低0.9%,占报纸总印数的24.4%,提高1.2个百分点;省级报纸141.0亿份,降低7.3%,占 44.4%,减少0.7个百分点;地市级报纸98.1亿份,降低7.5%,占30.9%,减少0.5个百分点;县级报纸1.0亿份,降低2.9%,占0.3%,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性报纸和县级报纸总印数由增转降,但全国性报纸降幅最小,所占比重继续提高;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总印数及其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图片来源:资料2.内容结构报纸根据内容划分为综合、专业、生活服务、读者对象和文摘5类。2019 年,全国出版综合类报纸195.0亿份,较2018年降低7.3%,占报纸总印数的61.4%,减少1.0个百分点;专业类报纸98.7亿份,降低 1.3%,占31.1%,提高1.4个百分点;生活服务类报纸5.9亿份,降低 25.6%,占1.9%,减少0.5个百分点;读者对象类报纸15.2亿份,降低 2.1%,占4.8%,提高0.2个百分点;文摘类报纸2.8亿份,降低16.2%,占0.9%,减少0.1个百分点。除生活服务类报纸降幅有所加大外,其他 4类报纸降幅均有所收窄;专业类报纸和读者对象类报纸降幅较小,所占比重提高;综合类、生活服务类和文摘类报纸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图片来源:资料3.平均期印数百万份及以上报纸2019年,共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20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份,较2018年又减少2种;其中综合类5种,减少2种(《半岛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专业类报纸13种(其中教学辅导类11种),读者对象类报纸2种,均与上一年持平。与2018年相比,《钱江晚报》跻身前10,《南方都市报》退出前10;《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经济日报》《都市快报》排名上升,《半岛都市报》排名下降;每种平均期印数131.6万份,减少6.5万份,降低4.7%。报刊出版集团分析1.经济规模2019年,报刊出版集团资产与收入增长提速,利润总额大幅增加。45家报刊出版集团(较2018年减少辽宁党刊集团和天津日报社2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3.9亿元,较2018年增加19.2亿元,增长4.8%;拥有资产总额1746.3亿元,增加71.8亿元,增长4.3%;实现利润总额40.3 亿元,增加19.2亿元,增长90.7%。△图片来源:资料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传媒集团3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2.总体经济规模排名采取同样评价方法,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名依次为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2018年相比,前10位报刊出版集团保持不变但名次有所改变;上海报业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排名下降。△图片来源:资料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分析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新增1家,各项经济指标整体全面增长,市值与利润止跌回升,实现扭亏为盈,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增加,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出版公司稳步增长,编印发主业地位更趋巩固。报业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上扬,并实现扭亏为盈。发行公司和印刷公司利润止跌回升,大幅增长。新媒体公司利润实现扭亏为盈,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报业公司1.经济规模2019 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止跌回升,利润扭亏为盈。3家报业公司总市值共计182.8亿元,较2018年增加40.4亿元,增长28.4%;实现营业收入共计64.2亿元,增加0.9亿元,增长1.4%;拥有资产总额共计 209.9亿元,增加4.3亿元,增长2.1%;实现利润总额共计6.8亿元,增加53.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与2018 年情况相同,华闻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 亿元。报业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2%,低于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5个百分点;较2018年增加38.4个百分点。3家报业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华闻集团、华媒控股和粤传媒。△图片来源:资料2.业务经营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019 年,3 家报业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共实现营业收入64.2 亿元,较2018 年增加0.9 亿元,增长1.4%;净利润5.1 亿元,增加52.3 亿元,增长110.7%,实现扭亏为盈。3 家报业公司均实现盈利。报刊及广告业务仍为核心。3家报业公司主业收入较2018年略有增加,华闻集团和华媒控股的报刊发行及广告业务占比均在60%以上。华闻集团传播与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6%,华媒控股报刊发行业务收入增长显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以及毛利率同步提高。粤传媒报刊业务毛利率提高3.1个百分点,达到45.9%。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深入推进。华媒控股积极打造原创内容精品,加强全媒体策划报道,旗下杭报传媒拓展视频业务,开拓“学习强国”视频业务和抖音代运营市场;杭州网继续深耕政务新媒体服务,积极拓展舆情大数据业务;积极承办国家级重点会展项目,大力培育自有会展IP,设计推出集团会展 LOGO。华闻集团构建IP矩阵,推出“华商商学院”“观潮会客厅”“第一讲解员”等自有 IP;旗下华商网坚守内容影响力,打造出以“陕光灯”为代表的新媒体品牌;掌视亿通发展势头良好。粤传媒积极布局新媒体业务,推动融媒产业发展,旗下广粤文化2019年转型项目收入同比增长86.0%,大洋网借助融媒体服务和技术服务能力,孵化新项目“大洋研学”。新媒体公司1.经济规模2019 年,新媒体公司收入继续增加,总市值和资产止跌回升,利润实现扭亏为盈。5 家新媒体公司总市值共计579.4 亿元,较2018年增加119.2 亿元,增长25.9%;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07.2 亿元,增加4.7 亿元,增长4.6%;拥有资产总额共计311.5 亿元,增加22.6亿元,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共计21.8 亿元,增加45.0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浙数文化和昆仑万维资产总额均超过100 亿元,较2018 年增加1 家。新媒体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低于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 个百分点;较2018 年增加18.1 个百分点。5 家新媒体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序依次为昆仑万维、掌阅科技、浙数文化、掌趣科技和中文在线。2.业务经营整体利润实现扭亏为盈。5 家新媒体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增长4.5%,净利润增加43.8 亿元,整体实现减亏并增盈82.9%。4 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浙数文化营业收入增长47.2%,净利润增长20.5%,71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掌阅科技版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 亿元,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7.9%。中文在线减亏60.2%。主业占据核心地位。5 家新媒体公司主业收入整体增长4.9%,主业收入占比整体为97.1%,较2018 年度提高0.3 个百分点。浙数文化大力探索游戏业务,主业收入增长55.8%。昆仑万维大幅提高游戏内广告变现水平,网络广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8%。掌阅科技数字阅读平台用户数量、人均阅读时长等指标均持续上涨,2019 年阅读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1.4 亿,主业毛利率提升8.5 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持续拓展。昆仑万维手游《龙之谷M》上线南美、非洲等新市场;掌趣科技《奇迹MU:觉醒》上线东南亚地区,进入下载、畅销前5 名,游戏《拳皇98 终极之战OL》《奇迹:觉醒》和《魔法门之英雄无敌:战争纪元》等在海外地区发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文在线旗下阅读平台Chapters 持续推出聚焦欧美女性的畅销作品,目前注册用户数超1500 万。报纸出版情况一、报纸出版总量2019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 1851 种,平均期印数 17303.34 万份,每种平均期印数 9.35 万份,总印数 317.59 亿份,总印张 796.51 亿印 张,定价总金额 392.39 亿元。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 1.07%,平均期 印数降低 1.60%,总印数降低 5.83%,总印张降低 14.16%,定价总金 额降低 0.27%。二、各级报纸出版情况1.全国性和省级报纸960种,平均期印数13598.78万份,总印数 218.54亿份,总印张534.15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51.86%,总印数68.81%,总印张 67.06%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 1.74%,平均期印数增长0.27%,总印数降低5.10%,总印张降低14.61%。其中:全国性报纸213种,平均期印数2835.35 万份,总印数77.56 亿份,总印张203.90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11.51%,总印数24.42%, 总印张25.60%。与上年相比,种数持平,平均期印数降低3.17%,总印数降低0.89%,总印张降低 6.88%。省级报纸747种,平均期印数10763.43万份,总印数140.97亿份,总印张330.25 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40.36%,总印数44.39%,总印张41.46%。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2.23%,平均期印数增长1.22%,总印数降低7.27%,总印张降低18.78%。2.地、市级报纸872种,平均期印数3670.30万份,总印数98.05亿份,总印张260.48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47.11%,总印数30.87%, 总印张32.70%。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0.34%,平均期印数降低7.96%, 总印数降低7.45%,总印张降低13.35%。3.县级报纸19种,平均期印数34.26万份,总印数1.00亿份,总印张1.88 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1.03%,总印数0.31%,总印张0.24%。与上年相比,种数持平,平均期印数降低2.70%,总印数降低2.88%,总印张增长8.08%。三、各类报纸出版情况1.综合类报纸857种,平均期印数5934.78万份,总印数194.95亿份,总印张596.58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46.30%,总印数61.38%,总印张74.90%。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1.06%,平均期印数降低6.27%,总印数降低7.33%,总印张降低15.89%。2.专业类报纸667种,平均期印数9300.21万份,总印数98.67亿份,总印张157.60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36.03%,总印数31.07%,总印张19.79%。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3.33%,平均期印数增长4.74%,总印数降低1.34%,总印张降低6.09%。3.生活服务类报纸203种,平均期印数667.12万份,总印数5.92亿份,总印张17.71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10.97%,总印数1.86%,总印张2.22%。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2.40%,平均期印数降低26.98%,总印数降低25.61%,总印张降低26.92%。4.读者对象类报纸102种,平均期印数1189.48万份,总印数15.21亿份,总印张20.95 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5.51%,总印数4.79%,总印张2.63%。与上年相比,种数降低0.97%,平均期印数降低 1.66%,总印数降低2.10%,总印张降低4.79%。5.文摘类报纸22种,平均期印数211.75万份,总印数2.84亿份,总印张3.67亿印张;占报纸总品种1.19%,总印数0.90%,总印张0.46%。与上年相比,种数持平,平均期印数降低15.71%,总印数降低16.22%,总印张降低19.13%。

凤鸣关

《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知识付费行业风口红利越来越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本报讯 (记者王坤宁)1月7日,第十三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报告分析了知识服务平台、图书电商平台、阅读推广平台、数字教育平台、出版品牌平台等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报告显示,知识服务外延不断扩大,包括在线课程、在线阅读、音频节目、信息服务等,用户规模继续扩大。同时,2019年知识付费行业风力衰减,风口红利越来越少,用户购买课程后打开率下降,完课率下降,复购率下降。再加上线上课程严重同质化,一些急功近利快速开发的产品,远远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另外,知识付费产品也越来越看中各个平台入口,比如小鹅通、荔枝微课、千聊、抖音直播等第三方知识分发服务平台为知识付费导流导用户,保持着知识IP的热度。传统出版行业也在利用各个平台搭建自己的传播渠道。传统出版行业的知识服务越来越互联网化,传统行业内容高质量、服务细分领域精准,再加上技术开发成本低的小程序等,为传统行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新一轮机会。同时,报告还指出,2019年是图书电商平台加速竞争、内部重构的一年,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表现形式,将商品的体验感传递给消费者的一种场景式的内容电商悄然生长壮大。如今日头条,在与淘宝联盟、京东深度合作,抖音可以直接链接淘宝店铺的同时,也布局自己的电商产品放心购、值点APP等。用户获取知识、内容、信息不再仅仅是从网络上购买一本书,而是需要更多的场景化服务,比如如何阅读这本书、如何更方便阅读这本书、如何从更多角度理解这本书。报告认为,2019年,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推动了整个图书市场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2019年,出版机构积极入驻今日头条、抖音、趣头条,有的还开发了小程序产品,拓宽传播渠道,延伸服务功能,加强产品运营。在微信和抖音号传播方面,民营文化公司比国有出版机构表现突出,期刊品牌的融媒体传播效果明显。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知识付费与数字阅读”“互联网产品与营销”两个分论坛。

死也

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

01:01【简介】1月7日,“第十三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会上发布了《201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今年的报告分为《2019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综述》和《2019年阅读行业新媒体发展报告》两部分。记者:刘春晖编辑:刘春晖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漂疽疥臃

《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2019年中国传媒市场规模达2.26万亿元

2020年8月28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央视市场研究(CTR)、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会联合主办的“2020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暨第11届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致欢迎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长发表致辞,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发布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总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大变局下的互联网、5G时代传媒产业发展机遇、媒体融合、网络空间、未来媒体等专业领域议题发表演讲和展开对话。柳斌杰院长指出16年来在专家学者和主办单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传媒蓝皮书》已经做成了学界、业界的一个品牌,刻下了中国传媒发展的年轮,是国内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国际了解中国的窗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柳斌杰院长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增速放缓,报刊市场下降速度减缓,互联网相关产业继续保持增长优势。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发布了《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2019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媒产业虽保持了增长态势,总产值达到22625.4亿元,但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为7.95%,是近十多年最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发布《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2012~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与年增长率不同媒介形态的行业发展特征各异。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报刊收入持续下滑,而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等保持增长优势。技术赋能下,网络广告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将分配到更多的数字营销预算。崔保国教授指出2020年中国传媒领域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传媒各领域都呈现“视频化”和“直播化”趋势;电商将成为重要的变现手段,各领域将加速与电商的融合;短视频行业将持续引领风口,平台竞争加剧;受生产和消费端的双向驱动,知识付费产品将快速扩张;媒体变现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广告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将增加对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投入。同时,崔保国教授指出新闻、传媒要做好根本上的改变,一是从理念上的改变,我们对于新闻传媒要有新的理解;二是要有现代化的治理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我们要有坚守,不忘初心,不忘社会责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传媒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报刊传统发行渠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一些报刊采取部分时间段内的休刊措施。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报纸名存实亡的局面。疫情后的整体市场、消费环境将会加快传统媒体退场的历史进程。广播、电视尽管依旧占据着一定的传播份额,但在新闻资讯类信息传播当中,它们的作用也在明显下降。传统媒体作为一种日常使用媒介的存在感难以恢复。电影业更是遭遇“寒冬”,2020年上半年票房几乎为零,诸多影视企业难逃亏损现状。自2020年初至4月份,我国大致有3000余家影院类企业注销或者吊销。虽然自2020年7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电影院陆续恢复开放,但全年的电影行业数据将有一个巨大的波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传媒业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高光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内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同比增长5.9%。疫情催生的“宅娱乐”“宅消费”,让智能化、数字化业务相关企业逆境中突出重围。“5G+人工智能+区块链”将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新基础建设,传媒产业发展将在这一新情景中展开。2019年全球传媒产业发展基本稳定,但2020年的全球传媒产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具体指标将会有很大的波动。2019年,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产业数据,全球娱乐及传媒产业总产值达到2.2万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3%。综合来看,全球传媒产业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数字化。喻国明教授指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将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新基础建设,传媒产业发展将在这一新情景中展开。在全球范围内,传统报业持续受到新兴媒介产业的压力,收入不断萎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杭敏教授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传媒产业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新兴数字传媒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传媒产品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和探索的步伐;人工智能算法使得传媒产品可以精准匹配内容与受众,推动传媒产品愈趋个性化;全球数据消费的激增,各类数据安全隐私问题将社交媒体巨头推至风口浪尖;在未来的几年中,媒体融合仍将是全球传媒及娱乐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发布会上,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认为随着媒介技术、形态的不断变迁,中国媒体融合进程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呈现全线推进、多点突围的态势。2019年中国媒体融合有五个高光亮点,即国家队加速入场短视频战场、重要的创新行动和举措是广电系的MCN热潮,5G、AI等新技术深度赋能媒体融合演进, 媒体融合的存量改革得到强力推进, 媒体+政务+服务的模式成为媒体融合改革中营收的重要增长点。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副总经理肖建兵认为智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受众视频消费时间触顶,网络视频收看分流电视受众,“锐意变革”成为了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词。对于中国电视媒体和传媒机构而言,在建设未来主流新型媒体过程中有四点值得思考:如何借助新技术和新商业,如何以优质内容引领社会价值,如何以贴身服务吸引用户使用,而不是过去仅仅叫“观众”的思路,还有如何以新的算法重新评估融合传播的价值。《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简介《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16年,见证了中国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与起伏跌宕,已成为广受学界和业界颇受欢迎的研究分析当代中国传媒产业的重要参考资料和权威工具书。“锐意变革”成为了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词。2020年中国传媒各行业仍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随着5G通讯技术的落地,以及新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慧电视视听业态的发展,正在进行融媒体转型及在人工智能领域谋篇布局的中国传媒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全球视野紧密跟踪传媒发展前沿,用扎实数据系统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在内容上涉及中国传媒领域近20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报告,同时涉及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内的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本研究报告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全球传媒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传媒年度热点,剖析网络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传媒投资趋势。报告汲取世界各国传媒产业发展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正在发生的变革提供前瞻性参考观点。

鬼网吧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有声书市场蓬勃发展。2019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市场规模达63.6亿元,持续三年增速高于30%,预计2020年有声书市场将达94.7%。2019年中国有声书用户数量为4.78亿,同比上升19.0%。有声书收听场景多样,推动国民阅读率提高,其他媒介对有声书亦有推动作用。65.1%的受访用户接受有声书以插入广告的形式代替付费形式的商业模式,免费模式前景利好。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6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行业规模: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连续三年增速超30%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连续三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高于30%。数据显示,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已由2016年的23.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3.6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达到95亿元左右。中国有声书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行业环境:中国有声书行业外部环境良好,有利于行业发展中国有声书行业政策利好,国家加强网络文学出版队伍建设,鼓励全民阅读,打击网络侵权;资本看好有声书行业,对行业企业进行投资;国民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习惯,阅读率及付费意愿都有所提高;5G和AI的发展,将为有声书带来革新,拓宽听书场景,优化听书体验。行业情况:各企业布局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有声书行业中本质是基于IP的内容产业和基于音频播讲者的人才产业的有机结合。各版权方通过融资、并购、购买版权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布局市场。各大平台发力营销,开拓新用户,培养用户听书习惯,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有声书行业定义与分类2020中国有声书行业政策环境:政策导向利好2020中国有声书行业经济环境:发展迅速,受资本青睐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超过9800亿元,同比2018年幅度约为17.65%,占GDP比重约为0.99%,相比2018年增加了6个基点。在传统媒体数字化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的同时,有声书行业也日益得到资本的青睐,行业主要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FM和懒人听书等相继得到数轮高额融资。2020中国有声书行业社会环境:国民阅读率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1.7亿元,创作规模达2590.1万部,3452部网络文学翻译成外文出版,IP新改编数量9656部。作者数量达到1936万人, 90后年轻作者占比达44.6%,新人渐成主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提升了0.3%,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3.1%。2020中国有声书行业技术环境:AI与5G的运用疫情影响:有声书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期间,有声书企业平台积极响应“抗疫”,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由于用户居家线上娱乐需求提升,行业市场规模得到激发,平台营收增长显著。有声书行业规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市场规模为23.7亿元,历经三年高速发展,在2019年达到63.6亿元,持续增速高于30%。因疫情原因,线上消费持续增强,预计2020年有声书行业发展将进一步增速,行业规模将达到95亿元左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有声书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尚未接近成熟期,且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有声书行业用户规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声书用户数量为3.85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5.62亿人,同比去年上升19.0%,预计未来用户数量接近6.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基于疫情影响,行业需求得到激发,行业发展提速,有声书行业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有声书行业用户年龄段划分数据显示,在中国有声书行业用户群体中,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2%)提高了8.5%。其中0-8周岁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6.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声音具有陪伴属性,有声书在亲子教育、幼儿陪伴场景中潜力巨大,儿童有声书市场前景开阔,是当前行业需要填补的一大方向,这也证明了场景预设对于有声书行业的重要程度。有声书行业产业链分析在产业链构成要素中,企业可承担一种或多种角色。近年来,各出版社和文学网站相继布局有声市场,或成立有声部,或招募有声录制团队,成为内容制作方之一。例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北京悦库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全权负责北京电台全品类版权运营业务;中文在线拥有专业音频开发机构鸿达以太,将海量文学作品录制成有声书,投放到各大音频平台上。此外,渠道传播方也在积极培养主播,从版权方获得授权后交付主播录制。喜马拉雅FM 的“万人十亿新声计划”就是对音频内容创业者的扶持孵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有声书在IP衍生布局中作用独特,变现周期短,效率高,将是各大版权方扩大IP影响及价值的有效渠道。有声书行业价值链分析早期版权方只是将复制权、改编权等出售给平台,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平台招募主播进行录制、改编,按时计算佣金,并对订阅、打赏等进行分成。随着有声书行业规模的扩大,版权方也开始涉足有声书制作,或与平台共同开发,如阅文听书;或自身拥有录制团队,如中文在线,其旗下的北京鸿达以太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为中文在线录制优质有声内容。虽然布局有声读物领域的企业日趋增多,但市场竞争短期内仍将集中在头部在线音频平台与垂直听书平台,优质内容与版权是各平台争夺的重点。行业竞争情况:巨头布局,抢占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有声书行业中本质是基于IP的内容产业和基于音频播讲者的人才产业的有机结合,二者与听众发生关联,并通过技术上的个性化推送,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通过融资、并购、购买版权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各大资本纷纷针对IP内容和有声书平台,布局市场。行业壁垒男性更爱好有声书,用户多为青壮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有声书用户中,男性比例相比女性高出13.2%。在年龄分布上,有声书用户呈现出分散化特征,且呈纺锤体分布;其中31-40岁用户是收听有声书的主力,比例达34.9%,其次是26-30岁的用户。有声书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将近7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相比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更偏好有声书,北上广深居民收听有声书的比例达到31.8%。此外,在学历分布上,大学本科学历的用户超过一半,大学专科学历的用户超过25%,其余学历占比较小。用户听书目的多样,非阅读学习目的占比超过一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不同听书目的的有声书用户分布均匀,其中目的为“学习获取知识内容”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25.4%,而以“调整情绪、安抚心灵”、“轻松娱乐”和“打发时间”为目的的用户总和达到59.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知识付费有效刺激了行业发展,但娱乐应用仍然是有声书首要场景。用户听书目的多样,悬疑探案类最受欢迎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有五成的用户最爱收听悬疑探案类有声书。喜爱收听武侠玄幻类的用户也达到了38.1%。而以男性读者为主的武侠玄幻类小说相比以女性读者为主的言情小说要更受欢迎。整体来看,中国有声书用户喜爱收听的多是类型小说,其中现实主题题材的有声书更受欢迎。有声书是居民的重要阅读媒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一年阅读4-7本书与一年阅读8-11本书的用户比例各占比三成,与一年收听4-7本书和一年收听8-11本书的用户群体比例高度近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年均阅读数量和年均听书数量的分布特征相似,说明了有声书是居民在阅读时的重要媒介。有声书是重要阅读媒介,推动居民阅读数量提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受访用户最优先选择的阅读媒介中,电子书以其便利性高居首位,占比41.8%,有声书紧追其后,达到32.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用户在具有主观阅读意愿时会优先选择电子书,但有声书在用户放松娱乐、打发时间的同时也有令用户被动阅读的功能,有声书对居民阅读数量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其他媒介对有声书具有驱动效应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问及“看完某本书或某部影视剧之后,您有多大意愿去收听它的有声书?”时,39.7%的受访用户表示“比较愿意”,28.6%的用户表示“非常愿意”,持积极意愿的用户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纸质书和影视剧对有声书具有驱动效应,有声书能够作为其互补产品,具有互补效应。纸质书和影视剧的大火也会带动有声书销量。因此,在纸质书、在线小说、影视剧等更新时,同步上传有声书能提高IP的影响度。理性消费,付费金额与预算一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的用户不愿意对有声书进行付费,他们希望能够免费听书;而付费预算在10-20元的用户占比最高,达到31.2%。实际付费分布比例与付费预算大体重合,付费金额在10-20元的用户将近四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实际付费金额与付费预算大体相符,属于理性消费。用户消费意愿逐步养成,后续内容质量可能成为用户的关键激发因素。中文在线:多样化内容+专业音频制作,双轮驱动打造精品中文在线重视引进传统文学,除大量网文资源外,中文在线还拥有文哲经典、社科教育等多种资源,数字内容资源460万+,类型覆盖全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文在线丰富的内容采购渠道保证了IP的输入,可抵御单一类型IP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多样化的内容能覆盖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阅读目的的阅读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数量和粘性。中文在线通过旗下鸿达以太科技公司,以“双轮驱动”打造有声精品:一方面充分挖掘精品内容,以内容驱动;另一方面培养和扶持优秀主播,从数百位长期合作的主播中挑选“独家主播”,进行资源倾斜,演绎有声精品。中文在线:多方合作,高效促进有声书价值转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除了内容资源外,音频主播的专业能力和受欢迎程度,也是企业获得行业话语权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文在线在主播培养、有声书制作与销售上具有行业经验及先发优势。通过与各方合作,版权互授,中文在线获得更多的产品传播渠道,促进有声书价值高效转化。在夯实文学内容优势的基础上,中文在线与各方联合发掘和培养优质主播,保证优质作品源源不断地产出,形成以优质内容驱动的主播生态体系。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技术为有声书行业赋能 场景设计提高用户黏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字化将持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未来的人工智能与5G技术将给有声书行业带来极大的革新,带动有声书市场的持续增长。AI语音将成为我们定制化的虚拟主播,5G互联技术将带来场景上的拓宽,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将为平台构建用户画像和了解用户阅读偏好提供更多支撑,语音功能的交互音频格式将为用户提供崭新的体验,智能终端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陪伴体验。有声书将陪伴用户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有声书行业利润薄弱 商业模式需进一步探索目前有声书行业的利润薄弱,版权支出占有声读物制作成本支出的比重日益增高,2019年各头部音频平台净利润普遍不尽人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折射了当前行业未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目前,有声书的盈利渠道主要有广告投放、内容付费和音频平台拓展线下衍生品三种。随着有声书行业的发展,企业应积极探寻更加合适的商业模式,采用多元化盈利模式,逐步摆脱当前盈利少甚至无盈利的状态,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在有声书用户增量减缓的情况下,如何发力营销,组合免费、付费、订阅、会员、打赏等模式,提高用户付费率和付费金额,寻求新的营收增长动能,是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声书行业前景开阔 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近年来,有声书市场火热,除各大音频平台之外,阅读应用、视频网站甚至是传统出版行业也都尝试进入有声书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有声书用户更偏好轻松娱乐类的内容,网络文学或类型小说将是其中的热门产品,而掌握了大量优质IP的网络文学平台将在有声书行业中占据巨大优势。可以预见,未来有声书行业规模将持续上涨,渗透率逐年提高,基于IP构建了完整生态链的版权方将不断扩大自身在有声书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未来有声书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打通行业授权渠道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有声书版权方容易受到侵权,抄袭者可以通过复制有声书内容快速传播,且只要对有声书内容进行修改,举证侵权难度就会随之加大。因此,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对有声书行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由于有声书版权链条较长,在IP使用、改编方面与信息网络传播方面都需要获得授权,有声书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版权方、内容制作方、传播渠道方应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及维度,通过相互授权、共同运营等方式,打通行业授权渠道。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查看高清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艾媒报告中心官网。

法与理

2021年中国出版物印刷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期刊市场萎缩而图书稳定增长

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印刷行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的作用突出。其中,出版物中的图书印刷需求与国民教育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行业的进一步普及将带动印刷市场稳定增长。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版印刷产业生态环境巨变,报纸期刊市场不断萎缩,图书市场稳步增长,出版印刷行业受下游影响较大;区域内区域特征明显,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地核心区域布局逐渐完善;出版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书刊印刷企业承印能力不断提升,销售收入有所增加但利润下降,商业和经济环境艰难,企业竞争趋于激烈;此外,绿色印刷成为主要发展趋势,行业转型升级建设紧迫,产业链发展需要健康平衡。整体来看,国内的出版物印刷行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行业供给分析2015-2019年,我国出版印刷企业数量呈波动变化走势。2019年国内出版印刷企业数量为9014个,同比增长1.0%。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预计出版印刷企业数量下降至8924个。注:截止到2021年3月,国家统计局暂未公布2020年数据,以上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值,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2015-2019年,我国出版印刷企业装订产量呈波动变化走势。2019年国内出版印刷企业装订产量为34738.7万令,同比增长4.1%。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预计出版印刷装订产量下降至34391万令。注:截止到2021年3月,国家统计局暂未公布2020年数据,以上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值,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0年10月发布的《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06.0亿册(张),增长5.9%;出版期刊21.9亿册,同比降低4.5%;出版报纸317.6亿份,同比降低5.8%。近年来,出版社印刷中的整体图书市场品种增多,其中重印图书和出租型图书品种增加明显。这与政府狠抓图书质量、抓选题息息相关。而期刊印刷持续下降,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等现状,迫使行业企业进一步去人工化,提高机械化程度,以减少人工操作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加快数字化印刷建设进程。注:截止到2021年3月,行业暂未公布2020年数据。行业经营规模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2019年国内出版物印刷行业营业收入为1715.2亿元,同比增长0.21%。2020年在全国新冠疫情及隔离政策的影响下,图书、期刊等出版物销售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基于此预计国内出版物印刷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约为1698亿元。注:截止到2021年3月,行业暂未公布2020年数据,以上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值,届时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行业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出版物印刷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面临提高产业集中度、保证质量的新要求。出版物印刷品占整个印刷市场的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细分领域表现不同。教材印刷在很长时间内仍是主力,尤其是义务制教育和学龄前儿童教材的印刷,但其质量要求会更高,但期刊印刷受到互联网市场的冲击较为严重并将持续。出版物印刷仍然是印刷行业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会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比如学术型、研究型书籍。(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创可贴

传媒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发布

6月19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报告对新闻从业环境、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对外交流合作等作出了详细说明。以下是报告全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17年)目录前言新闻从业环境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对外交流合作前 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自2014年起,每年联合编写《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反映中国新闻事业的新情况、新发展。报告编写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所有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编写工作付出辛劳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报告编辑出版期间,我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考虑到本报告主要反映中国新闻事业2017年有关发展情况,因此文中相关机构名称仍使用原有表述。敬请读者理解!报告编写组 2018年6月 新闻从业环境一、政策引领新闻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闻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中共十九大对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发展新闻事业确立了新的航标。2017年我国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和传媒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定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的举措,大力支持新闻产业发展。据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体上仍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力,201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2018年突破2万亿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智慧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评估”和“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等系列推动工作,指导和规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媒体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2017年明确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等,责令有关网站对违规视听节目深入整改,着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业氛围。印发《关于规范报刊单位及其所办新媒体采编管理的通知》,要求报刊单位及其所办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统一网上网下管理标准,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格审核内容、规范新闻标题制作、完善网络活动管理等6方面严格管理。国家网信办修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制定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正式施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国多个省份把媒体融合发展列为本省广播影视“十三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政策、资金等环节给予倾斜。河北、山东、深圳等地方政府通过相关改革方案,加大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财政支持。四川、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专门制定出台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或实施方案。浙江省连续两年把媒体融合列入重大突破改革项目,并在2017年对省市县媒体融合的改革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广东省自2016年起,先后成立三支百亿元规模的媒体产业基金,为广东省及下属各市有前途有潜力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项目注入新动能。二、技术推动媒体创新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推动媒体加快创新变革步伐。一是移动主导。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平台渠道的更新越来越快,移动终端、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规模的97.5%。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在2017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网络新闻用户达到6.47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3.8%,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20亿。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网络新闻应用已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国内国际动态、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等信息的重要平台。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图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图3 网络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二是可视传播。过去五年内,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超过50%,有关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在线视频量将增长14倍,70%的手机流量将消耗在视频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保持增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65 亿,较 2016 年底的增长率为 3.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 5.25 亿,增长率达到 5.1%。很多媒体集中力量发展视频业务,把视频置于重要战略地位,提高全媒体可视化产品生产能力。新华社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进行了40场高清直播、时长近3000分钟,场均点击量达到数百万次。十九大开幕当天,重点视听节目网站转播十九大开幕实况的节目总播放量达2.18亿次,总访问人数1.25亿。2017年中央电视台全年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发起移动视频直播2717场,累计用户收看次数超出27.98亿次。通过央视网PC端和移动端,中央电视台丰富视频资源全年用户收看次数达38.84亿次。图4 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三是平台聚合。网络新闻信息领域,平台化驱动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专业新闻媒体与自媒体成为主要的内容生产者,聚合平台则负责信息分发和传播。网络新闻应用呈现出资讯聚合平台化、跨界竞争激烈化和技术核心化三方面趋势。当前,不少媒体机构都在构建集聚用户资源的传播平台,依托用户资源扩大影响力、拓展盈利模式,努力从内容供应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媒体融合云,将十几家跟媒体技术相关、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公司的能力做成技术工具,汇集在融合云上开放给全行业使用,以此为底层支撑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支撑类、应用系统类服务等。新华社启动移动化在线新闻生产平台“现场云”,截至2017年底,为2300多家媒体机构用户免费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全媒体采编发功能,持续推出现场报道24000多场,实现采编人员即采即拍即传、即收即审即发,有效提升报道时效。中央电视台打造“央视新闻移动网”,共享各类资源,助推电视媒体稿源拓展、版权保护、媒资运营、品牌推广。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已吸引入驻矩阵号244家,成为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入驻地方台矩阵号重要的融媒体工作平台。四是智能驱动。人工智能正在对新闻生产、分发、反馈各环节产生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平台正在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人民日报新媒体大胆尝试语音识别、人机对话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设置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小端”就两会常识等内容进行实时互动。新华社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首位机器人记者“爱思”崭露头角。2017年12月26日,新华社发布我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并通过“媒体大脑”生成了中国第一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意味着人工智能与媒体间的融合更加深入、全面。中央电视台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新开发新闻一体化生产平台,在采集阶段,记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APP回传直播信号,还可以自由接入无人飞行器、OSMO等各种信号源,为移动直播的内容创新性和画面丰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制作阶段,实现新闻的自动分类、关键词提取、新闻标签挖掘、相似新闻分析等功能。编辑根据智能化分析的结果对新闻素材进行审核、选用,并完成信息架构、内容、页面搭建的制作,支持面向电视端、移动端、社交平台的多渠道发布。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三、人才支撑媒体核心优势媒体做大做强需要人才、资金、资产、技术、品牌等多方面资源,而各方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归根结底需要人才,人才是媒体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优势资源。1.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7年5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要求既充分发挥事业体制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又善于运用灵活用人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探索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民日报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积极探索推动各类人才全面融合互通,鼓励事业编制干部到社属媒体工作,有重点地选调社属媒体人才到本报采编岗位工作,有序推动各类专业人才交流。新华社积极探索建立事业体制稳定性与市场机制灵活性有机结合的新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多种方式为部分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机制补充分社采集力量。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阶梯制度,与现行职称评聘体系互为补充,分13个业务阶梯,并设立“首席编辑”“首席记者”;实施拔尖人才培训计划,创新人力资源使用机制,推动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专业人才上升通道和成长空间更加广阔。中央电视台大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与采编播管人员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人事劳动关系,提高员工待遇,增加员工归属感,全台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迸发。2.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记协等每年为新闻业务骨干提供多种业务培训,指导并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新闻记者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中国记协号召全国记协系统开展撰写一篇署名文章、开展一遍队伍轮训、刊发一组体会文章、组织一次学习交流等活动,组织地方记协和专业记协负责人培训班、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审核委员培训、第4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手、评委培训等,会同中国行业报协会举办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和企业报负责人培训班、30人以下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400多人次。人民日报社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分门分类开展全员培训,有针对性地实施“请进来讲,带出去学”的培训方案。2017年,组织举办社内各类培训17期,累计培训干部超过1400人次,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集中培训干部超过500人次。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在职人员中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10人入选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有20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新华社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组织编辑人员政策培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有针对性组织采编人员专业培训,加强全媒体技能培训,通过轮训、“以老带新”、骨干人员提高培训等不同方式,全面提高记者编辑全媒体采编业务能力,培训专业化、系统化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新华社举办全社性培训班50期,政治理论类培训17期,围绕加强新闻采集能力、编辑策划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培训21期(涉及媒体融合培训17期)等,参训人数4000余人次。深入推广实施“青年导师制”,全社共有973名青年参加导师制,参与辅导工作的导师共725人,为青年人才培养规范化、规模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电视台开展媒体融合专题培训,针对全体员工、业务骨干、新媒体运营人员等不同人群,启动分层分类的新媒体生产培训,推动员工能力从电视生产能力向全媒体生产能力转变,相继为新闻中心、体育频道、科教频道等一线部门举办“两会报道新媒体专项培训”“新闻融媒体技能培训”“媒体融合能力提升培训”等专题培训13期,参加人员1420人次。3.建立多元人才激励机制。人民日报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规定,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2017年分三次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为内设机构符合条件的在编在岗职工兑现公务交通补贴;调整劳务派遣、分社行政助理、驻台人员、残疾职工等人员工资;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制定养老预扣清算方案,正式开始收缴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认真核定报社绩效工资总量,同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特点,探索稿酬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新华社突出“以奋斗者为本、以贡献者为本”理念,创新专业人才管理使用,突出正向激励。建立荣誉制度,让优秀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通过“社长总编辑奖”“创新工作奖励”“集体和个人记功表彰”“十佳编辑十佳记者十佳员工”等荣誉表彰,授予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具有崇高精神风范的个人和集体。完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奖励政策,落实全员考核、坚持业绩导向,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根据实际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采编队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第二期“十佳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台年度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以橱窗展板、台内刊物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年度优秀节目评选和年度品牌栏目评估工作,对获奖节目及栏目的一线节目制作人员进行全台表彰和奖励,以促进节目创新、激发创作热情、凝聚团队力量。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媒体融合依然是2017年中国媒体发展的主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内容与平台、渠道、技术、管理一体化发展,正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深度融合迈进。一、报刊、通讯社近年来,随着报纸期刊单位对数字出版转型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的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转型升级思路日益清晰,转型升级路径渐趋明确,并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主流媒体阵地大大拓展,数字化新内容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优势互补、互为助力、此长彼长的态势日益凸显。1.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纳通过采编流程再造,搭建“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发展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报纸出版单位所采纳,已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广西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社、辽宁日报社等纷纷建立起“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理念和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单打独干的状况,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的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的生产。2.直播、音频、短视频和融媒产品成为创新重点传统媒体顺应新时代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变化,突破传统的文字形式,提供导向正确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频和短视频产品,赋予内容产品时代新定义,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方式。譬如,新华社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打造“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新模式,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出面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坚持内容创新,以时政类微视频为支点,把主旋律与微传播相结合,推出一批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将“看”与“听”结合,打造“小耳朵听吧”语音广播故事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一系列语音节目。3.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大数据、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也紧跟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层面的提升,使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形成独特优势。例如,新华社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无人机拍摄,在2017年两会期间,推出首款AR新闻报道产品《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和她姐妹们的人生逆袭》,在贵州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时,人大代表蔡群将现场的蜡染刺绣扫入平板电脑的视频报道中,苗绣的制作工序、苗寨风情、创业故事、扶贫建言与现场的蜡染刺绣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封面新闻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同时,封面新闻“因人而异”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作技术不断完善,向AI+媒体的前沿领域持续进军。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已成媒体标配,各大报纸期刊媒体普遍用微信公号构建新传播矩阵,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4.利用媒体品牌影响力实现本地化服务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逐渐深入,传统报刊媒体特别是地市报、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期刊的“信息+服务”垂直化战略开始表现日益亮眼。以用户为中心,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本地用户,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开始布局垂直服务性的开放式平台,深度垂直服务区域用户。譬如,北京青年报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北青社区传媒,致力于打造北京社区O2O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除了为用户推送本地化、社区化的新闻和资讯外,还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本地生活化服务项目,拥有覆盖北京近60个生活圈的OK家社区APP;130家扎根社区服务居民、解决最后100米物流的社区驿站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则于2016年3月推出羊城派客户端,该产品定位是为本土老百姓提供基于生活资讯、邻里社交等方面的智能化本地服务,成为区域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平台。二、广播电视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加快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加大融媒体融平台、新闻客户端、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建设和科技项目攻关,加强融媒体内容创作生产,大力推出融媒体产品。行业融合传播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显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智慧融媒体建设明显提速,中国广播云平台、“央视新闻”、“中华”系列客户端、芒果TV等新媒体品牌已呈现出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在广播电视领域不断涌现,成为带动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1.“国家队”持续发力引领深度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电“国家队”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融合传播能力迅速提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移动互联网(车载)集成播控平台已汇聚400余套直播频率节目及超过百万时长的版权音频节目。截至2017年11月底,广播云采编系统再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61家广播电台、2300多名编辑记者行业协作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共采共编。此外,媒资系统内容建设初见成效,年均入库播出节目约3.8万小时、各类音频素材9.2万余条,已成为国内广电行业中数量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音频数据库。中央电视台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的模式逐渐成形。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突破3.5亿, 央视网多终端月度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人,“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1亿,“央视财经”新媒体总粉丝和订阅户突破6532万,“央视体育”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突破750万。大小屏互动直播、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等在央视已实现常态化。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坚持移动优先、重在社交,拓展新兴媒体对外传播渠道,已逐步形成内外一体、协调联动、差异互补的海外融合传播格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依托“中华云”建设媒体融合新型生产制作系统,历经两期项目建设,2017年已初步完成融媒体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中华媒体云、中华云融合传输覆盖网、中华云终端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的完整架构。以客户端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为引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延伸打造中英、中俄、中意、中老、中柬、中塞等“中华”和“China”系列的多语种特色化客户端,实现多语言阅读、收听和收视。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台新媒体用户数超过3亿,多媒体阅听量日均接近3200万。2. “地方队”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省级和市县级媒体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级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台、集团发展战略中,整合原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涵盖东方卫视频道、百视通IPTV、手机电视、BesTV互联网电视平台、“看看新闻Knews”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的视频聚合和分发机制。湖南广播电视台以“芒果云”体系为依托,2017年实现湖南卫视和芒果TV媒资、内容、技术、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一云多屏、多屏合一”的平台入口和特色内容优势,台网彼此借力构建现代新型传播矩阵。目前芒果TV位居网络视频行业第四位,2017年预计盈利4-5亿元,正走出一条传统广电媒体独特、有效、可持续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湖北“长江云”平台定位于省域生态级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整合,打破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限,联合各级政府的政务资源,打造具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117家省市县媒体纳入集群,共享“长江云”平台的“中央厨房”,汇聚各类媒体产品8112个。广东推出全国首家以广电主播为核心内容的直播平台“荔枝直播”,探索广电主播的“高格网红”之路;推出仅一年的移动端新闻资讯聚合产品“触电新闻”,截至2017年12月底已有1.6万个“触电号”入住,下载量超过1500万,日活用户170万,逐渐形成了以广电媒体为主的平台型新闻聚合生态。江苏广播电视台的“荔枝云”平台、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融媒体中心等,在推动传统广电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构建现代、立体的新闻传播体系等方面也卓有成效。3. 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一是“央媒搭台、大家唱戏”。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上线平台型产品“央视新闻移动网”,通过构建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推动各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深度融合。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直播4094场,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在应用商店新闻类排名由320名上升至38名。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广电系统专业优势的集聚,形成了主题主线报道的“国字号联合舰队”。二是省级广电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湖北省内市、县上百家媒体机构(含地方广电、报社、网站)联合,依托“长江云”移动新闻采编体系和云稿库,组建覆盖全省各级上千名记者的“云上联合报道团队”,逐渐形成全省主流媒体“抱成团,结成片,连成网”的新局面。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聚合带领全省20多个地市台在共享文稿库、版权保护、媒资运营等领域携手共进、融合发展。三是以市县为主体的地方广电跨区域联合发展。如山东“轻快”手机台以基于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H5)技术为依托,为基层广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截止2017年底,“轻快”的合作台已覆盖25个省份206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和全国600多家党政企业单位, 有效推动了基层广电以低成本实现融合发展及移动互联转型。4.有线网络积极实施“智慧广电”和“宽带广电”战略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宽带网络建设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2.03亿户,较2016年底增长0.63%;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0.76%,较2016年底增长2.5%;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59亿户,双向网渗透用户超过7900万户,有线宽带用户超过3100万户,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超过8500万户。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示范试点、有线无线融合网络试验扎实推进。截至2017年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已与河北、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重庆、新疆等八省(区、市)签订整合协议,网络整合成效明显。互联互通平台“云服务、广电宽带网和融合智能终端”技术架构渐成体系,“平台IT化、传输IP化”策略初步落地,基本做到了可管理、能运营。京沪100G等智能光传输网络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工作,涉及站点超150个,线路总长超2万公里;宽带广电网络升级覆盖6个核心节点和10个骨干节点,总端口容量达到11.56T;广电云平台在北京、西安等的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并已提供现网服务;融合服务平台已具备300万用户服务能力;BOSS系统现已具备1000万用户数据处理能力,为广电融媒体化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省网络积极介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如湖北广电网络与市县合作,打造“智慧仙桃”、“智慧保康”等城市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贵州通过“广电云”与各级政府、公安系统、民政系统等深度合作,全面进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广东广电与电视台、报业、终端厂商、新兴科技公司等广泛开展合作,深度布局智能家庭。5.“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广播电视新媒体报道实现全面融媒体传播,涌现出一批“现象级”原创融媒体产品。中央电视台实施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打造一批“V观”系列微视频。全网推送的原创时政微视频《初心》,总阅读量达12.36亿,创下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被称为时政报道的“走心精品”。在全国“两会”、五一劳动节、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主动探索多屏互动直播、融媒体传播新方式,实现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常态化。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亿,其中电视端185亿次、新媒体端62亿次,新媒体端发起移动直播133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构建起“原声+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China”系列多媒体平台,打造中外文融合联动报道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华(China)系列移动客户端产品下载量已超过500万,国际在线和中华网61个文种网站日均浏览量1322万,形成全台共享、多点发布“新媒体+”报道新格局。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移动直播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不到一年,发起直播4000余场,传播品质不断提升。大型纪录片《还看今朝》播出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系列移动直播十多场,总观看人数近2000万,主持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江苏广播电视台“荔直播”等移动新闻平台聚焦春运、全国两会等推出多场直播。此外,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广播电视的移动直播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手机屏先期发声,电视屏深度跟进,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在基层广电,移动直播已经让很多市县台重归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6.海外融合传播亮点突出一是以融合传播为发展立足点。2017年10月10日,CGTN建成启用融媒中心,可实时共享中央电视台所有电视和新媒体新闻资源,并能汇聚全球两万五千多家网络媒体和七十家权威媒体机构的资讯,全天候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在十九大报道中,CGTN新媒体总发稿量达4119条,总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2.8亿。二是拓展海外社交平台。针对国际传播的特点,坚持“为我所用”,善于借力发展,用好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粉丝数超过9532万,总阅读量超过16亿,优兔平台主账号全球点击量突破3亿次;CGTN脸书总粉丝量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该平台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主页。央视网在海外社交平台运营的“CCTV”和“熊猫频道”系列账号总粉丝量也超过6335万。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语种优势,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43个文种的226个账号,粉丝总量超过1.1亿,海外粉丝数超过5400万。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粉丝数达到8700万,CCTV 系列账号脸书平台贴文阅读量近79亿次,熊猫频道浏览量近29亿人次。三是以融合传播方式打造特色外宣品牌。组建伊始即按融媒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的CGTN,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以新闻为主的特色外宣品牌。根据在全球16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发生中国相关重大国际新闻时,选择收看CCTV/CGTN的受众由2016年的8.1%提升至12.8%,品牌好感度为3.52分(5分制),高于半岛台、欧洲新闻台、法兰西24、TV5、今日俄罗斯、NHK等。仅2017年一年,通过融媒体传播,CGTN在法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金)7国的观众规模平均增幅53.3%,其中英语频道观众规模增幅达73.1%,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知名度与日俱增。此外,中央电视台熊猫频道通过新媒体传播,也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外宣品牌,多平台累计浏览量超47.1亿,部分视频被包括BBC、NBC等50多家境外媒体和网站转发。三、新兴媒体1.新兴媒体加强正能量宣传,传递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2017年,新兴媒体正能量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得到有效弘扬和传播。一是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十九大期间,人民网累计发布十九大相关报道超过1.4万篇,总点击量超过13亿,原创报道被广泛转发,深入解读十九大报道,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新华访谈”7场独家专访第一时间权威解读十九大报告,“新华网评”持续主动发声,近2.5亿人次参与“十九大热力榜”等大型互动征集点赞活动,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旋律。二是社交媒体逐步发挥社会担当。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交媒体平台从随波逐流追逐热点向旗帜鲜明表明态度转变。微信通过公众平台辟谣中心、辟谣小助手等系统工具,拦截谣言文章累计60余万篇,谣言安全教育累计传播量超过2000万,累计科普3.4亿次。微博利用微博故事、群发、正能量微博、视频等核心资源和产品,配合媒体议题设置和特别策划,实现微博平台和媒体报道有机结合,中央电视台系列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在微博推广后,总阅读量突破20亿人次;人民日报微博9月上线“我爱你中国”话题,在微博获得15.8亿人次的阅读量;新华社十九大期间推出《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性融媒体作品,网民累计浏览量均超过5亿。2.新兴媒体反映民众关切,保障网民合法表达权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起网络强烈反响,刷爆各大社交媒体。“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词语入选网络热词,反映出网民对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关切。通过网络论坛、自媒体公众平台以及网络群组交流等途径,公民开展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及公共事务信息交流,充分体现了宪法法律所保障的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进一步强化网民责任感,将网民的内在道德约束转化为外在的法律约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数量。3.网络信息流通安全有序,推动网络健康规范发展2017年,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政务新媒体做好政务公开和政策解读,新媒体成为政府和民众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逐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推动网络空间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动的综合治理转变,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2017年,中国政府通过多部门联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并通过“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上网环境,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周”等培养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键盘侠”和“水军”越来越少,不文明、不理性、不健康、不真实的信息没有了藏身之地。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231564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的具有采访资质的新闻记者证,其中报纸记者84761人,期刊记者6324人,通讯社记者2849人,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136224人,新闻网站记者1406人。新闻记者中,按性别划分,男性119483人,占51.60%;女性112081人,占48.40%。新闻记者按学历划分,专科42130人,占18.19%;本科167104人,占72.16%;硕士20919人,占9.03%;博士780人,占0.34%;其他学历631人,占0.27%。新闻记者中30岁以下的22582人,占9.75%;30至40岁的88936人,占38.41%;40至50岁的79529人,占34.34%;50岁以上40517人,占17.50%。一、加大权益保护力度2017年,中国记协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1.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2017年,中国记协积极指导地方记协、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做好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 2017年援助31名新闻工作者,援助金额达190万,援助人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看望慰问被援助的已故新闻工作者家属,调查了解新闻媒体近年因公伤、病、亡情况,调研新闻界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意见建议,研究修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部分条款,拟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细化援助标准,惠及更多新闻工作者。2.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取得新成果2017年,中国记协进一步加大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一是加强对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工作,参加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参与发起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新闻核心期刊《中国记者》刊发署名文章传播版权保护理念和方法,协调新闻单位、新闻院校、专业记协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二是支持新闻媒体记者依法行使采访权,坚决反对侵害记者采访权的不法行为,指导地方记协做好慰问、参与调查处理等工作,督促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公正处理。三是关心新闻工作者待遇保障,帮助新闻工作者解决社会保险、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四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关注新闻媒体融合发展、转企改制等进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这些工作得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肯定。3. 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政策法律研究走向深入中国记协积极参加有关司法案件报道、新闻作品版权保护、《著作权法》修改等重大课题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参加高校举办的传媒法治、新闻报道改革等研讨会,撰写、发表研究文章;开展记者维权专题研究,为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开办法治讲座,进行普法培训。4. 会员服务实现新突破中国记协目前实行团体会员制,拥有217家会员,其中包括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138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9家全国性专业记协、32家省级记协。2017年,会员服务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中国记协首次建立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与数十家主要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建立了定期联络,指导其加强业务研究、扩大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提升报道水平;同时,中国记协也为会员提供各种具体帮助,如为新闻媒体会员争取大型活动的采访报道名额,为新闻单位内部培训提供师资和采编业务咨询,为地方记协等会员提供组织机构和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参加会员的重要采访、培训、交流活动等等;中国记协还进一步加强对全国性专业记协的指导,开展专门培训,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支持其组织召开年会、换届会、大型集体采访等业务交流活动;此外,为关心普通编辑记者的身心健康和业务成长,中国记协每年都举办两次编辑记者大型采访交流活动,近年来,该活动覆盖的新闻媒体范围日益扩大、受益人数日趋增加、活动内容日益丰富。2017年5月和6月,围绕“庆祝中国记协成立八十年”这一主题,中国记协相继举办重庆行、江西行采访交流活动,来自中央、地方的126家新闻媒体约160名编辑记者聆听专家讲解地方新闻史、采访当地文化遗址和城乡建设成就并进行座谈交流,收获颇丰。该活动也受到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好评。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在治理突出问题、规范职业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围绕新闻行业存在的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新闻敲诈等突出问题,倡导行风建设,开展新闻评议,推动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推动媒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1.发出倡议进行引导。为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于2017年4月12日,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倡议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规范引导的作用。2.加强评议进行指导。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失实报道、低俗庸俗媚俗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评议。在2017年4月召开的媒体履行社会责任专题评议会上,对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和新华网5家中央媒体和新闻网站2016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议。7月,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时出现的报道失实问题,组织部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发生的报道案例,剖析成因危害,探讨治理举措。12月,针对个别媒体炒作明星绯闻、报道低俗庸俗媚俗的问题,组织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围绕报道案例开展评议,引导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3.创新手段发挥合力。为了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的权威性、影响力,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采取同向发力、协同联动的方式,分别于去年7月和12月,联动北京、上海等9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和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就同一议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召开专题评议会。这种协同联动开展评议的方式,对加强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约束力,规范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发挥出积极作用。4.受理举报治理突出问题。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共核查处理新闻领域案件149件,办结率86%。加强对报刊所办新媒体的监督管理,通过舆情监测,主动发现和查处了数起虚假失实报道,涉及一批报刊单位。制作并向新闻单位免费发放《新闻记者警示教育片》,并要求组织观看,教育引导新闻采编人员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接听举报投诉电话,查收投诉举报电子邮件,接待来人来访投诉,筛选梳理举报投诉信息,对举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2017年度累计接受举报投诉53件,进入核查程序6件。根据职能分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新闻媒体等各环节,核查处理举报投诉问题,推进形成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机制。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先后就举报部分媒体有偿新闻、虚假失实报道等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及新闻媒体去函开展核查工作。(二)推动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开展此项工作。第四批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的新闻媒体包括: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5家中央新闻媒体;北京青年报社、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包头日报、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吉林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解放日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浙江卫视、安徽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都市生活频率、江西日报、齐鲁晚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社、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都市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兰州晨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32家地方媒体,以及国家电网报1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媒体详细报告了在正确引导、提供服务、人文关怀、繁荣发展文化、遵守职业规范、合法经营、安全刊播、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内容。经过前面三年的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在推进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进一步完善报告制度。在工作制度方面,中国记协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工作机制中强化了互联网管理部门在激励约束方面的作用。继续采用综合评议机制,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中央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属地媒体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2、进一步做好报告发布。为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认知度,加强社会对媒体的监督,2017年5月26日,中国记协网向社会正式发布38家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各媒体所属网站随后发布本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社会对此反响良好。3、进一步汇聚工作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成果运用,扩大工作影响,2014年以来,中国记协已陆续出版《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卷》。2017年继续出版了《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卷》。

巴西版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17年)目录前言新闻从业环境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对外交流合作前 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自2014年起,每年联合编写《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反映中国新闻事业的新情况、新发展。报告编写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所有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编写工作付出辛劳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报告编辑出版期间,我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考虑到本报告主要反映中国新闻事业2017年有关发展情况,因此文中相关机构名称仍使用原有表述。敬请读者理解!报告编写组2018年6月新闻从业环境一、政策引领新闻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闻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中共十九大对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发展新闻事业确立了新的航标。2017年我国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和传媒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定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的举措,大力支持新闻产业发展。据清华大学《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传媒产业总体上仍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力,201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2018年突破2万亿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智慧广电”战略、“宽带广电”战略和“广电+”行动,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评估”和“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等系列推动工作,指导和规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媒体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2017年明确为“内容品质提高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等,责令有关网站对违规视听节目深入整改,着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业氛围。印发《关于规范报刊单位及其所办新媒体采编管理的通知》,要求报刊单位及其所办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统一网上网下管理标准,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格审核内容、规范新闻标题制作、完善网络活动管理等6方面严格管理。国家网信办修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制定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正式施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国多个省份把媒体融合发展列为本省广播影视“十三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政策、资金等环节给予倾斜。河北、山东、深圳等地方政府通过相关改革方案,加大对电视台媒体融合的财政支持。四川、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专门制定出台了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或实施方案。浙江省连续两年把媒体融合列入重大突破改革项目,并在2017年对省市县媒体融合的改革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广东省自2016年起,先后成立三支百亿元规模的媒体产业基金,为广东省及下属各市有前途有潜力的媒体融合和新媒体项目注入新动能。二、技术推动媒体创新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推动媒体加快创新变革步伐。一是移动主导。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平台渠道的更新越来越快,移动终端、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规模的97.5%。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在2017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网络新闻用户达到6.47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3.8%,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20亿。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网络新闻应用已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国内国际动态、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等信息的重要平台。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图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图3 网络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二是可视传播。过去五年内,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超过50%,有关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在线视频量将增长14倍,70%的手机流量将消耗在视频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保持增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65 亿,较 2016 年底的增长率为 3.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 5.25 亿,增长率达到 5.1%。很多媒体集中力量发展视频业务,把视频置于重要战略地位,提高全媒体可视化产品生产能力。新华社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进行了40场高清直播、时长近3000分钟,场均点击量达到数百万次。十九大开幕当天,重点视听节目网站转播十九大开幕实况的节目总播放量达2.18亿次,总访问人数1.25亿。2017年中央电视台全年通过“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发起移动视频直播2717场,累计用户收看次数超出27.98亿次。通过央视网PC端和移动端,中央电视台丰富视频资源全年用户收看次数达38.84亿次。图4 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三是平台聚合。网络新闻信息领域,平台化驱动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专业新闻媒体与自媒体成为主要的内容生产者,聚合平台则负责信息分发和传播。网络新闻应用呈现出资讯聚合平台化、跨界竞争激烈化和技术核心化三方面趋势。当前,不少媒体机构都在构建集聚用户资源的传播平台,依托用户资源扩大影响力、拓展盈利模式,努力从内容供应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人民日报社推出中国媒体融合云,将十几家跟媒体技术相关、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公司的能力做成技术工具,汇集在融合云上开放给全行业使用,以此为底层支撑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支撑类、应用系统类服务等。新华社启动移动化在线新闻生产平台“现场云”,截至2017年底,为2300多家媒体机构用户免费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全媒体采编发功能,持续推出现场报道24000多场,实现采编人员即采即拍即传、即收即审即发,有效提升报道时效。中央电视台打造“央视新闻移动网”,共享各类资源,助推电视媒体稿源拓展、版权保护、媒资运营、品牌推广。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已吸引入驻矩阵号244家,成为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入驻地方台矩阵号重要的融媒体工作平台。四是智能驱动。人工智能正在对新闻生产、分发、反馈各环节产生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平台正在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人民日报新媒体大胆尝试语音识别、人机对话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设置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小端”就两会常识等内容进行实时互动。新华社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首位机器人记者“爱思”崭露头角。2017年12月26日,新华社发布我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并通过“媒体大脑”生成了中国第一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意味着人工智能与媒体间的融合更加深入、全面。中央电视台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新开发新闻一体化生产平台,在采集阶段,记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APP回传直播信号,还可以自由接入无人飞行器、OSMO等各种信号源,为移动直播的内容创新性和画面丰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制作阶段,实现新闻的自动分类、关键词提取、新闻标签挖掘、相似新闻分析等功能。编辑根据智能化分析的结果对新闻素材进行审核、选用,并完成信息架构、内容、页面搭建的制作,支持面向电视端、移动端、社交平台的多渠道发布。三、人才支撑媒体核心优势媒体做大做强需要人才、资金、资产、技术、品牌等多方面资源,而各方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归根结底需要人才,人才是媒体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优势资源。1.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7年5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要求既充分发挥事业体制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又善于运用灵活用人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探索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民日报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积极探索推动各类人才全面融合互通,鼓励事业编制干部到社属媒体工作,有重点地选调社属媒体人才到本报采编岗位工作,有序推动各类专业人才交流。新华社积极探索建立事业体制稳定性与市场机制灵活性有机结合的新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多种方式为部分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机制补充分社采集力量。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阶梯制度,与现行职称评聘体系互为补充,分13个业务阶梯,并设立“首席编辑”“首席记者”;实施拔尖人才培训计划,创新人力资源使用机制,推动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专业人才上升通道和成长空间更加广阔。中央电视台大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与采编播管人员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人事劳动关系,提高员工待遇,增加员工归属感,全台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迸发。2.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记协等每年为新闻业务骨干提供多种业务培训,指导并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新闻记者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中国记协号召全国记协系统开展撰写一篇署名文章、开展一遍队伍轮训、刊发一组体会文章、组织一次学习交流等活动,组织地方记协和专业记协负责人培训班、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审核委员培训、第4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手、评委培训等,会同中国行业报协会举办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和企业报负责人培训班、30人以下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1400多人次。人民日报社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分门分类开展全员培训,有针对性地实施“请进来讲,带出去学”的培训方案。2017年,组织举办社内各类培训17期,累计培训干部超过1400人次,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集中培训干部超过500人次。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在职人员中有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10人入选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有20人入选国家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新华社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事业转型发展需要,组织编辑人员政策培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有针对性组织采编人员专业培训,加强全媒体技能培训,通过轮训、“以老带新”、骨干人员提高培训等不同方式,全面提高记者编辑全媒体采编业务能力,培训专业化、系统化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新华社举办全社性培训班50期,政治理论类培训17期,围绕加强新闻采集能力、编辑策划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培训21期(涉及媒体融合培训17期)等,参训人数4000余人次。深入推广实施“青年导师制”,全社共有973名青年参加导师制,参与辅导工作的导师共725人,为青年人才培养规范化、规模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电视台开展媒体融合专题培训,针对全体员工、业务骨干、新媒体运营人员等不同人群,启动分层分类的新媒体生产培训,推动员工能力从电视生产能力向全媒体生产能力转变,相继为新闻中心、体育频道、科教频道等一线部门举办“两会报道新媒体专项培训”“新闻融媒体技能培训”“媒体融合能力提升培训”等专题培训13期,参加人员1420人次。3.建立多元人才激励机制。人民日报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规定,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2017年分三次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为内设机构符合条件的在编在岗职工兑现公务交通补贴;调整劳务派遣、分社行政助理、驻台人员、残疾职工等人员工资;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研究制定养老预扣清算方案,正式开始收缴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认真核定报社绩效工资总量,同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特点,探索稿酬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新华社突出“以奋斗者为本、以贡献者为本”理念,创新专业人才管理使用,突出正向激励。建立荣誉制度,让优秀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通过“社长总编辑奖”“创新工作奖励”“集体和个人记功表彰”“十佳编辑十佳记者十佳员工”等荣誉表彰,授予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具有崇高精神风范的个人和集体。完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奖励政策,落实全员考核、坚持业绩导向,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根据实际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采编队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第二期“十佳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台年度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以橱窗展板、台内刊物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年度优秀节目评选和年度品牌栏目评估工作,对获奖节目及栏目的一线节目制作人员进行全台表彰和奖励,以促进节目创新、激发创作热情、凝聚团队力量。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媒体融合依然是2017年中国媒体发展的主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内容与平台、渠道、技术、管理一体化发展,正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深度融合迈进。一、报刊、通讯社近年来,随着报纸期刊单位对数字出版转型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的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转型升级思路日益清晰,转型升级路径渐趋明确,并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主流媒体阵地大大拓展,数字化新内容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优势互补、互为助力、此长彼长的态势日益凸显。1.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纳通过采编流程再造,搭建“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发展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报纸出版单位所采纳,已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广西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社、辽宁日报社等纷纷建立起“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理念和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单打独干的状况,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的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的生产。2.直播、音频、短视频和融媒产品成为创新重点传统媒体顺应新时代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变化,突破传统的文字形式,提供导向正确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频和短视频产品,赋予内容产品时代新定义,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方式。譬如,新华社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打造“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新模式,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出面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坚持内容创新,以时政类微视频为支点,把主旋律与微传播相结合,推出一批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将“看”与“听”结合,打造“小耳朵听吧”语音广播故事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一系列语音节目。3.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大数据、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也紧跟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层面的提升,使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形成独特优势。例如,新华社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无人机拍摄,在2017年两会期间,推出首款AR新闻报道产品《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和她姐妹们的人生逆袭》,在贵州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时,人大代表蔡群将现场的蜡染刺绣扫入平板电脑的视频报道中,苗绣的制作工序、苗寨风情、创业故事、扶贫建言与现场的蜡染刺绣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封面新闻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同时,封面新闻“因人而异”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作技术不断完善,向AI+媒体的前沿领域持续进军。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已成媒体标配,各大报纸期刊媒体普遍用微信公号构建新传播矩阵,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4.利用媒体品牌影响力实现本地化服务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逐渐深入,传统报刊媒体特别是地市报、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期刊的“信息+服务”垂直化战略开始表现日益亮眼。以用户为中心,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本地用户,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开始布局垂直服务性的开放式平台,深度垂直服务区域用户。譬如,北京青年报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北青社区传媒,致力于打造北京社区O2O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除了为用户推送本地化、社区化的新闻和资讯外,还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本地生活化服务项目,拥有覆盖北京近60个生活圈的OK家社区APP;130家扎根社区服务居民、解决最后100米物流的社区驿站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则于2016年3月推出羊城派客户端,该产品定位是为本土老百姓提供基于生活资讯、邻里社交等方面的智能化本地服务,成为区域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平台。二、广播电视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加快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加大融媒体融平台、新闻客户端、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建设和科技项目攻关,加强融媒体内容创作生产,大力推出融媒体产品。行业融合传播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显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智慧融媒体建设明显提速,中国广播云平台、“央视新闻”、“中华”系列客户端、芒果TV等新媒体品牌已呈现出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在广播电视领域不断涌现,成为带动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1.“国家队”持续发力引领深度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电“国家队”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融合传播能力迅速提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移动互联网(车载)集成播控平台已汇聚400余套直播频率节目及超过百万时长的版权音频节目。截至2017年11月底,广播云采编系统再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61家广播电台、2300多名编辑记者行业协作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共采共编。此外,媒资系统内容建设初见成效,年均入库播出节目约3.8万小时、各类音频素材9.2万余条,已成为国内广电行业中数量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音频数据库。中央电视台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的模式逐渐成形。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突破3.5亿, 央视网多终端月度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人,“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1亿,“央视财经”新媒体总粉丝和订阅户突破6532万,“央视体育”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突破750万。大小屏互动直播、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等在央视已实现常态化。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坚持移动优先、重在社交,拓展新兴媒体对外传播渠道,已逐步形成内外一体、协调联动、差异互补的海外融合传播格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依托“中华云”建设媒体融合新型生产制作系统,历经两期项目建设,2017年已初步完成融媒体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中华媒体云、中华云融合传输覆盖网、中华云终端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的完整架构。以客户端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为引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延伸打造中英、中俄、中意、中老、中柬、中塞等“中华”和“China”系列的多语种特色化客户端,实现多语言阅读、收听和收视。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台新媒体用户数超过3亿,多媒体阅听量日均接近3200万。2. “地方队”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省级和市县级媒体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级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台、集团发展战略中,整合原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涵盖东方卫视频道、百视通IPTV、手机电视、BesTV互联网电视平台、“看看新闻Knews”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的视频聚合和分发机制。湖南广播电视台以“芒果云”体系为依托,2017年实现湖南卫视和芒果TV媒资、内容、技术、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一云多屏、多屏合一”的平台入口和特色内容优势,台网彼此借力构建现代新型传播矩阵。目前芒果TV位居网络视频行业第四位,2017年预计盈利4-5亿元,正走出一条传统广电媒体独特、有效、可持续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湖北“长江云”平台定位于省域生态级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整合,打破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限,联合各级政府的政务资源,打造具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117家省市县媒体纳入集群,共享“长江云”平台的“中央厨房”,汇聚各类媒体产品8112个。广东推出全国首家以广电主播为核心内容的直播平台“荔枝直播”,探索广电主播的“高格网红”之路;推出仅一年的移动端新闻资讯聚合产品“触电新闻”,截至2017年12月底已有1.6万个“触电号”入住,下载量超过1500万,日活用户170万,逐渐形成了以广电媒体为主的平台型新闻聚合生态。江苏广播电视台的“荔枝云”平台、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融媒体中心等,在推动传统广电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构建现代、立体的新闻传播体系等方面也卓有成效。3. 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一是“央媒搭台、大家唱戏”。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上线平台型产品“央视新闻移动网”,通过构建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推动各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深度融合。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直播4094场,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在应用商店新闻类排名由320名上升至38名。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广电系统专业优势的集聚,形成了主题主线报道的“国字号联合舰队”。二是省级广电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湖北省内市、县上百家媒体机构(含地方广电、报社、网站)联合,依托“长江云”移动新闻采编体系和云稿库,组建覆盖全省各级上千名记者的“云上联合报道团队”,逐渐形成全省主流媒体“抱成团,结成片,连成网”的新局面。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聚合带领全省20多个地市台在共享文稿库、版权保护、媒资运营等领域携手共进、融合发展。三是以市县为主体的地方广电跨区域联合发展。如山东“轻快”手机台以基于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H5)技术为依托,为基层广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截止2017年底,“轻快”的合作台已覆盖25个省份206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和全国600多家党政企业单位, 有效推动了基层广电以低成本实现融合发展及移动互联转型。4.有线网络积极实施“智慧广电”和“宽带广电”战略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宽带网络建设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2.03亿户,较2016年底增长0.63%;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0.76%,较2016年底增长2.5%;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59亿户,双向网渗透用户超过7900万户,有线宽带用户超过3100万户,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超过8500万户。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示范试点、有线无线融合网络试验扎实推进。截至2017年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已与河北、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重庆、新疆等八省(区、市)签订整合协议,网络整合成效明显。互联互通平台“云服务、广电宽带网和融合智能终端”技术架构渐成体系,“平台IT化、传输IP化”策略初步落地,基本做到了可管理、能运营。京沪100G等智能光传输网络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工作,涉及站点超150个,线路总长超2万公里;宽带广电网络升级覆盖6个核心节点和10个骨干节点,总端口容量达到11.56T;广电云平台在北京、西安等的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并已提供现网服务;融合服务平台已具备300万用户服务能力;BOSS系统现已具备1000万用户数据处理能力,为广电融媒体化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省网络积极介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如湖北广电网络与市县合作,打造“智慧仙桃”、“智慧保康”等城市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贵州通过“广电云”与各级政府、公安系统、民政系统等深度合作,全面进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广东广电与电视台、报业、终端厂商、新兴科技公司等广泛开展合作,深度布局智能家庭。5.“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广播电视新媒体报道实现全面融媒体传播,涌现出一批“现象级”原创融媒体产品。中央电视台实施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打造一批“V观”系列微视频。全网推送的原创时政微视频《初心》,总阅读量达12.36亿,创下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被称为时政报道的“走心精品”。在全国“两会”、五一劳动节、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主动探索多屏互动直播、融媒体传播新方式,实现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常态化。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亿,其中电视端185亿次、新媒体端62亿次,新媒体端发起移动直播133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构建起“原声+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China”系列多媒体平台,打造中外文融合联动报道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华(China)系列移动客户端产品下载量已超过500万,国际在线和中华网61个文种网站日均浏览量1322万,形成全台共享、多点发布“新媒体+”报道新格局。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移动直播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不到一年,发起直播4000余场,传播品质不断提升。大型纪录片《还看今朝》播出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系列移动直播十多场,总观看人数近2000万,主持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江苏广播电视台“荔直播”等移动新闻平台聚焦春运、全国两会等推出多场直播。此外,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广播电视的移动直播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手机屏先期发声,电视屏深度跟进,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在基层广电,移动直播已经让很多市县台重归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6.海外融合传播亮点突出一是以融合传播为发展立足点。2017年10月10日,CGTN建成启用融媒中心,可实时共享中央电视台所有电视和新媒体新闻资源,并能汇聚全球两万五千多家网络媒体和七十家权威媒体机构的资讯,全天候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在十九大报道中,CGTN新媒体总发稿量达4119条,总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2.8亿。二是拓展海外社交平台。针对国际传播的特点,坚持“为我所用”,善于借力发展,用好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粉丝数超过9532万,总阅读量超过16亿,优兔平台主账号全球点击量突破3亿次;CGTN脸书总粉丝量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该平台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主页。央视网在海外社交平台运营的“CCTV”和“熊猫频道”系列账号总粉丝量也超过6335万。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语种优势,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43个文种的226个账号,粉丝总量超过1.1亿,海外粉丝数超过5400万。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粉丝数达到8700万,CCTV 系列账号脸书平台贴文阅读量近79亿次,熊猫频道浏览量近29亿人次。三是以融合传播方式打造特色外宣品牌。组建伊始即按融媒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的CGTN,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以新闻为主的特色外宣品牌。根据在全球16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发生中国相关重大国际新闻时,选择收看CCTV/CGTN的受众由2016年的8.1%提升至12.8%,品牌好感度为3.52分(5分制),高于半岛台、欧洲新闻台、法兰西24、TV5、今日俄罗斯、NHK等。仅2017年一年,通过融媒体传播,CGTN在法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金)7国的观众规模平均增幅53.3%,其中英语频道观众规模增幅达73.1%,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知名度与日俱增。此外,中央电视台熊猫频道通过新媒体传播,也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外宣品牌,多平台累计浏览量超47.1亿,部分视频被包括BBC、NBC等50多家境外媒体和网站转发。三、新兴媒体1.新兴媒体加强正能量宣传,传递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2017年,新兴媒体正能量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得到有效弘扬和传播。一是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十九大期间,人民网累计发布十九大相关报道超过1.4万篇,总点击量超过13亿,原创报道被广泛转发,深入解读十九大报道,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新华访谈”7场独家专访第一时间权威解读十九大报告,“新华网评”持续主动发声,近2.5亿人次参与“十九大热力榜”等大型互动征集点赞活动,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旋律。二是社交媒体逐步发挥社会担当。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交媒体平台从随波逐流追逐热点向旗帜鲜明表明态度转变。微信通过公众平台辟谣中心、辟谣小助手等系统工具,拦截谣言文章累计60余万篇,谣言安全教育累计传播量超过2000万,累计科普3.4亿次。微博利用微博故事、群发、正能量微博、视频等核心资源和产品,配合媒体议题设置和特别策划,实现微博平台和媒体报道有机结合,中央电视台系列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在微博推广后,总阅读量突破20亿人次;人民日报微博9月上线“我爱你中国”话题,在微博获得15.8亿人次的阅读量;新华社十九大期间推出《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性融媒体作品,网民累计浏览量均超过5亿。2.新兴媒体反映民众关切,保障网民合法表达权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起网络强烈反响,刷爆各大社交媒体。“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词语入选网络热词,反映出网民对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关切。通过网络论坛、自媒体公众平台以及网络群组交流等途径,公民开展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及公共事务信息交流,充分体现了宪法法律所保障的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进一步强化网民责任感,将网民的内在道德约束转化为外在的法律约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数量。3.网络信息流通安全有序,推动网络健康规范发展2017年,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政务新媒体做好政务公开和政策解读,新媒体成为政府和民众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逐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推动网络空间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动的综合治理转变,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2017年,中国政府通过多部门联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并通过“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上网环境,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周”等培养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键盘侠”和“水军”越来越少,不文明、不理性、不健康、不真实的信息没有了藏身之地。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评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231564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的具有采访资质的新闻记者证,其中报纸记者84761人,期刊记者6324人,通讯社记者2849人,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记者136224人,新闻网站记者1406人。新闻记者中,按性别划分,男性119483人,占51.60%;女性112081人,占48.40%。新闻记者按学历划分,专科42130人,占18.19%;本科167104人,占72.16%;硕士20919人,占9.03%;博士780人,占0.34%;其他学历631人,占0.27%。新闻记者中30岁以下的22582人,占9.75%;30至40岁的88936人,占38.41%;40至50岁的79529人,占34.34%;50岁以上40517人,占17.50%。一、加大权益保护力度2017年,中国记协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1.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2017年,中国记协积极指导地方记协、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做好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 2017年援助31名新闻工作者,援助金额达190万,援助人数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看望慰问被援助的已故新闻工作者家属,调查了解新闻媒体近年因公伤、病、亡情况,调研新闻界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意见建议,研究修改《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部分条款,拟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细化援助标准,惠及更多新闻工作者。2.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取得新成果2017年,中国记协进一步加大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一是加强对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工作,参加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参与发起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新闻核心期刊《中国记者》刊发署名文章传播版权保护理念和方法,协调新闻单位、新闻院校、专业记协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二是支持新闻媒体记者依法行使采访权,坚决反对侵害记者采访权的不法行为,指导地方记协做好慰问、参与调查处理等工作,督促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公正处理。三是关心新闻工作者待遇保障,帮助新闻工作者解决社会保险、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四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关注新闻媒体融合发展、转企改制等进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这些工作得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肯定。3. 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政策法律研究走向深入中国记协积极参加有关司法案件报道、新闻作品版权保护、《著作权法》修改等重大课题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参加高校举办的传媒法治、新闻报道改革等研讨会,撰写、发表研究文章;开展记者维权专题研究,为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开办法治讲座,进行普法培训。4. 会员服务实现新突破中国记协目前实行团体会员制,拥有217家会员,其中包括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138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9家全国性专业记协、32家省级记协。2017年,会员服务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中国记协首次建立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与数十家主要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建立了定期联络,指导其加强业务研究、扩大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提升报道水平;同时,中国记协也为会员提供各种具体帮助,如为新闻媒体会员争取大型活动的采访报道名额,为新闻单位内部培训提供师资和采编业务咨询,为地方记协等会员提供组织机构和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参加会员的重要采访、培训、交流活动等等;中国记协还进一步加强对全国性专业记协的指导,开展专门培训,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支持其组织召开年会、换届会、大型集体采访等业务交流活动;此外,为关心普通编辑记者的身心健康和业务成长,中国记协每年都举办两次编辑记者大型采访交流活动,近年来,该活动覆盖的新闻媒体范围日益扩大、受益人数日趋增加、活动内容日益丰富。2017年5月和6月,围绕“庆祝中国记协成立八十年”这一主题,中国记协相继举办重庆行、江西行采访交流活动,来自中央、地方的126家新闻媒体约160名编辑记者聆听专家讲解地方新闻史、采访当地文化遗址和城乡建设成就并进行座谈交流,收获颇丰。该活动也受到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广泛欢迎和好评。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在治理突出问题、规范职业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围绕新闻行业存在的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新闻敲诈等突出问题,倡导行风建设,开展新闻评议,推动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推动媒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1.发出倡议进行引导。为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于2017年4月12日,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倡议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规范引导的作用。2.加强评议进行指导。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失实报道、低俗庸俗媚俗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评议。在2017年4月召开的媒体履行社会责任专题评议会上,对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和新华网5家中央媒体和新闻网站2016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议。7月,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时出现的报道失实问题,组织部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发生的报道案例,剖析成因危害,探讨治理举措。12月,针对个别媒体炒作明星绯闻、报道低俗庸俗媚俗的问题,组织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围绕报道案例开展评议,引导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3.创新手段发挥合力。为了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的权威性、影响力,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采取同向发力、协同联动的方式,分别于去年7月和12月,联动北京、上海等9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和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就同一议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召开专题评议会。这种协同联动开展评议的方式,对加强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约束力,规范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发挥出积极作用。4.受理举报治理突出问题。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共核查处理新闻领域案件149件,办结率86%。加强对报刊所办新媒体的监督管理,通过舆情监测,主动发现和查处了数起虚假失实报道,涉及一批报刊单位。制作并向新闻单位免费发放《新闻记者警示教育片》,并要求组织观看,教育引导新闻采编人员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接听举报投诉电话,查收投诉举报电子邮件,接待来人来访投诉,筛选梳理举报投诉信息,对举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2017年度累计接受举报投诉53件,进入核查程序6件。根据职能分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新闻媒体等各环节,核查处理举报投诉问题,推进形成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机制。2017年,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先后就举报部分媒体有偿新闻、虚假失实报道等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及新闻媒体去函开展核查工作。(二)推动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2017年,中国记协继续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开展此项工作。第四批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的新闻媒体包括: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5家中央新闻媒体;北京青年报社、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包头日报、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吉林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解放日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浙江卫视、安徽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都市生活频率、江西日报、齐鲁晚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社、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都市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兰州晨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32家地方媒体,以及国家电网报1家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媒体详细报告了在正确引导、提供服务、人文关怀、繁荣发展文化、遵守职业规范、合法经营、安全刊播、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内容。经过前面三年的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在推进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进一步完善报告制度。在工作制度方面,中国记协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工作机制中强化了互联网管理部门在激励约束方面的作用。继续采用综合评议机制,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中央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属地媒体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议。2、进一步做好报告发布。为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认知度,加强社会对媒体的监督,2017年5月26日,中国记协网向社会正式发布38家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各媒体所属网站随后发布本媒体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社会对此反响良好。3、进一步汇聚工作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成果运用,扩大工作影响,2014年以来,中国记协已陆续出版《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卷》《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卷》。2017年继续出版了《媒体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卷》。三、改进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向四做”、采编精品佳作。2017年11月2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50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43件。中国记协根据新闻事业的实践与发展,在吸收新闻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评选工作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增强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公平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新闻界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1.鼓励新媒体、融媒体作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品牌,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2017年评选中,评委会高度重视新媒体、融媒体作品。新华社的融媒体专栏《新华全媒头条》获特别奖,网络专栏《学习进行时》、新媒体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您好,马克思》等5篇作品获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13篇获三等奖,占获奖总数的8%。2.加强对评奖工作的监督。为维护中国新闻奖的良好声誉和权威性,中国新闻奖评选加强各方面监督。2017年增加了签订诚信参评承诺书的规定,每个报送单位、每个参评人必须签订诚信参评承诺书,推动新闻媒体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编辑记者自觉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示流程,要求各单位完整公示拟参加定评的参评作品的全部申报材料,并在申报时提供每件作品公示网页地址备查,接受社会监督。3.规范自荐(他荐)作品报送。2014年,中国记协开放“两奖”自荐(他荐)参评渠道,为优秀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参加“两奖”评选打开了大门,得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增强了评奖工作的凝聚力。中国记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自荐(他荐)参评机制。201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要求自荐(他荐)作品须获得省部级以上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社(台)级新闻奖,且须有两名新闻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士实名推荐。今年共报送自荐作品97件,最终13件作品获奖,占报送作品的13.4%,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7篇。4.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2017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加大了处罚力度,如发现本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获奖作品有抄袭、虚假、失实或与刊播时不一致,《推荐表》等申报材料及刊播信息有造假、虚报、篡改、伪造,以及未按规定程序推荐、评选等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即撤销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对推荐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被通报的推荐单位、报送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该项目评选;对上述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予以通报批评,并禁止其三年内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自荐(他荐)作品参评的,一经发现有违规情况,将通报批评,并且三年内不得参加中国记协任何评奖活动,以维护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权威性。5.加大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研讨班。以“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为主题,以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切入点,总结探讨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经验,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评委和获奖代表,以及来自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围绕新时代如何创作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进行了深入探讨。用先进典型带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凝聚强大正能量。6.积极探索新闻评奖工作的数字化、科学化。为进一步提高评选工作效率,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着手研发中国记协新闻评奖系统。该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覆盖评奖工作全流程的一个工作平台。2017年,该系统的主体功能,如评选信息发布、参评材料上报、初审、公示、审核以及同报送用户的沟通等功能,已经分期分批完成研发并投入应用。通过研发评奖系统,不断提高评奖工作效率,增强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对外交流与合作一、双边交流精彩纷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筹协调和努力推动下,中俄媒体交流年成功举办并圆满落下帷幕。中俄两国媒体围绕政策交流、相互报道、大型活动、合作制作、出版发行、互译互播、媒体产业、新兴媒体、教育培训、少儿媒体等10个领域开展了260余项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应邀出访美国、加拿大、瑞典、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德国、埃及等国,赴俄罗斯参加“中俄媒体论坛”,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塔斯社、今日俄罗斯通讯社、俄罗斯报等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接待外国政要和媒体负责人来报社参观座谈,就加强合作、分享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同见证了人民日报社和塔斯社交换双方全面合作协议,成为两国元首关怀鼓励两国最重要媒体加强交流合作的生动写照。在“2016-2017中俄媒体交流年”框架下,人民日报社荣获优秀组织奖,人民日报社与俄罗斯塔斯社联合主办的“中俄主流媒体边境口岸城市联合采访活动”荣获相互报道类“优秀项目奖”,人民网与俄罗斯卫星网联合开展的“中俄中小企业电子百科全书项目”荣获新兴媒体类“优秀项目奖”。2017年9月,新华社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在北京共同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新华社与伊通社联合摄影展”,展示了精选的70多幅照片,内容涵盖中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2017年,新华社还签订了与德新社图片合作的补充协议;签署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塔吉克斯坦霍瓦尔通讯社、克拉斯传媒集团等合作谅解备忘录协议;与安莎社、安克罗诺斯媒体集团、巴勒斯坦通讯社等就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意向。中央电视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共同见证下与越南电视台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习近平总书记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见证下与哈萨克斯坦广播电视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第三届中俄媒体论坛上与俄罗斯媒体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负责人出访秘鲁、巴西、阿根廷、芬兰、爱沙尼亚、挪威、柬埔寨的等国,推动与相关国家媒体的务实合作;接待重要国外来访团组23批次,包括美联社总裁、法新社社长、哈萨克斯坦广播电视公司董事长等国际知名媒体负责人。中国记协2017年共接待来自38个国家的33个新闻代表团272人次来华访问与采访,共组织24个中国新闻代表团131人次赴37个国家进行新闻交流和访问,2017年,与印尼、秘鲁、尼日利亚、塞内加尔、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有关组织建立交流关系,扩大了国际新闻界“朋友圈”。2017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见证下,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胡孝汉与越南记协常务副主席胡光利在越南首都河内交换《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越南记者协会新闻交流合作协议》文本。这是中国记协历史上第一份列入党际交流项目的对外新闻交流合作文件,也是第一份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见证签署交换的对外新闻交流合作协议文件,意义深远。二、平台建设多措并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共同承办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来自48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450余名代表参加了峰会。本次峰会推动了亚洲各国媒体政策交流,凝聚了促进媒体共同发展共识和合力,展示了我媒体发展成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成功承办第54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ABU)大会及其附属会议。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9个国际组织的近630名中外媒体高层和专业人士围绕大会主题“变革时代的媒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达到了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预期目的。人民日报社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来自全球126个国家的265家媒体、智库和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外方代表参加本届论坛,共达成包括成立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启动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新闻合作中心暨跨境联合采访等在内的六项成果。2017年12月,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简称“澜湄”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举行的首次媒体峰会,共有来自该地区6个国家的30余家主流媒体代表参加。本届峰会主题为“澜湄命运共同体,媒体合作新时代”,嘉宾们就新时代“澜湄”合作的新机制、新动力、新愿景,以及新媒体领域合作交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签署“澜湄合作媒体联合宣言”。新华社于2017年6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和金砖国家媒体联合摄影展。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22家主流媒体39名代表和中央媒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关部委负责人出席了高端论坛。论坛以“深化金砖国家媒体合作 促进国际舆论公平公正”为主题,发布了《金砖国家加强媒体合作行动计划》,举办了首届金砖国家媒体联合摄影展。论坛和摄影展的成功举办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与沿线各国记者组织开展双边新闻交流的基础上,中国记协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新的交流机制,搭建更好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2017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与来自“一带一路”27个国家32位记者组织负责人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共建合作平台的意向、做法和基本模式。各国新闻组织负责人一致通过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倡议,支持中国记协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联盟。三、联合采访务实推进2017年9月,人民日报社邀请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老挝等14国的/24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知名记者,组成亚洲主流媒体考察团,圆满地完成了专业培训、实地采访和论坛交流等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通过交流座谈和实地采访,考察团成员发表了大量一手报道,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营造舆论氛围。为积极报道“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扩大新闻交流效果,中国记协策划组织两批次“一带一路”主题采访交流活动,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和马其顿、塞尔维亚、德国等开展新闻交流、采访“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除中国新闻代表团的成员外,还邀请7名国内一线新闻记者和12名中央媒体驻外记者同行,最大限度扩大采访参与面、增大媒体报道量、增强活动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记者“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宣传队、合作经验推广队、合作项目建设队的作用。两次主题交流采访活动共组织专题采访36场,发稿近百篇,形成较大反响,受到参与媒体采访对象的好评。与一般性的交流活动相比,主题交流采访活动特点更加突出、成效更为显著,成为我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媒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大会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嘉宾与会,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会首次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此外,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还发布了年度成果文件——《乌镇展望》,标志着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共识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链接: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建设助推媒体深度融合2017年,人民日报社积极推进“中央厨房”建设,创新机制体制,重塑新闻生产流程,助力报社向深度融合迈进。截至2017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自主下载量超2.03亿,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处于领先位置;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总数超9700万,保持“中国媒体第一微博”优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近1500万,在微信平台各类公众号中影响力排名第一。10月16日,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正式上线,受到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正成为人民日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搭建平台,完善架构人民日报通过搭建“中央厨房”空间平台、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建立起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融媒体工作室,极大地释放了内容生产力。空间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厅,于2017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人民日报社媒体矩阵策、采、编、发的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这个物理空间除了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还用于解决“人人交互”问题。在“中央厨房”大厅,决策层可以对报社采编资源和力量加以指挥、协调。技术平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技术系统,覆盖线索采集、素材制作、内容加工、投放、效果评估等整个闭环,包括:热点分析和新闻线索挖掘应用、可视化和交互内容生产工具、视频直播管理工具、传播效果评估应用、运营分析与推荐系统应用等。业务平台——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总编调度中心主要功能是统筹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调度采访力量、协调技术支持等。采编联动平台分设全媒体编辑中心、采访中心、技术中心,其中,编辑中心根据总编调度中心布置的任务,策划版面安排、设计页面呈现、联系记者、组约稿件,落实采前会布置的任务;采访中心主要负责落实采访任务,审核记者稿件,并及时向总编调度中心反馈采访中遇到的问题;技术中心根据前方采访需求,及时调度采访设备,为前方记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各编辑中心要求,做好多媒体呈现的个性化方案。2016年10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立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报社各部门采编人员按兴趣组合、项目制施工,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组合,极大激发采编人员积极性,有效释放人民日报社的内容生产力。截至2017年9月,已成立麻辣财经、学习大国、新地平线、半亩方塘、2050、一秒世界、冷观察、一本政经、煮酒话媒、智观天下、碰碰词儿、国策说等40个工作室。推出的文字、音视频、图解、H5等各类融媒体作品1500多件,累计点击量过亿。“中央厨房”作为孵化器,在技术、运营、资金等方面对融媒体工作室给予支持。二、打造体系,服务行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报社各类媒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整个传媒行业搭建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打造新的媒体生态体系,服务于整个新闻传媒行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的“中国媒体融合云”对全行业开放使用,为媒体融合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支撑类、应用系统类服务,以及内容生产孵化服务,打造专注内容生产创新的特色工作室。基于技术平台,“中央厨房”还向服务对象提供市场决策、用户需求挖掘、内容管理共享等相关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用户偏好,实现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协助进行市场决策;使用个性化推荐公共引擎,协助移动端平台和内容生产机构进行内容产品个性化算法推荐,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合作机构媒体可通过“中央厨房”供稿平台,进行内容云管理,与各类媒体进行内容交互。三、创新理念,做强内容2017年,人民日报新媒体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先,不断创新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科学规划产品发展方向,优化产品开发模式,不断丰富完善人民日报客户端功能,提升用户体验。2017年推出客户端四期产品,上线直播频道,抢占主流媒体移动传播制高点。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展,遵循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顺应移动传播社交化、个性化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运用,以优质内容创“爆款”产品。纪念建军90周年期间,策划制作的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以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有温度的互动交流,激发网友爱党爱国爱军热情,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上线10天,累计浏览量突破10亿。人民日报新媒体大胆尝试语音识别、人机对话和云计算等技术。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设置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小端”进行实时互动。2017年2月,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新媒体实验室,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媒体领域。人民日报新媒体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推广放大传播效果。针对年轻网友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探索运用动漫、快闪、歌曲改编等艺术化形式,提升传播效果。2017年两会期间,策划制作的两会版《成都》,一经推出立即火爆朋友圈,引发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网友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总播放量超3700万次。四、坚守使命,强化导向人民日报新媒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在重要时政报道、重大政策解读和重点舆情引导上,推出了一系列影响大、反响好、传播广的深度报道。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金砖峰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中,推出的原创稿件全网独家首发、各媒体平台转载已成为常态。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标杆性产品。十九大开幕当天推出的《重磅!19条干货速读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划重点!习近平报告,这四个新概念很重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这19个新提法你一定要知道》《新时代,你的生活将发生这些变化》等,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平均阅读量超过1000万,累计被2500多家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转载置顶。十九大开幕会直播总观看量超3639万,“你好,十九大”单条微博阅读量超6.6亿、转发量超542万,原创短视频《中国进入新时代》播放超过2.5亿,《中国的红色梦想》播放超过2亿。五、拓展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海外传播持续发力,不断拓展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全天候伴随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脸谱英文账号粉丝数超过4000万,在其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的粉丝总数超过280万。杭州G20会议期间,人民网外文频道推出9个语种的专题报道,在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共发布各类贴文720篇,人民日报脸谱和推特英文账号总阅读量达2786万次。人民日报海外传播加大原创报道和本土化新闻制播力度,密切与当地媒体交流合作,外媒定制推送进一步提升落地率和到达率。截至2017年10月,人民网在日本、美国、英国、韩国、南非、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设立海外站点,海外合作媒体总数达76家。新华社探索出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近年来,新华社牢牢坚持“政治建社、新闻立社、创新兴社”原则,按照中央要求深入推进采编经营“两分开”重大体制性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新闻界的采编经营“混搭”问题,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新闻报道主业上,全面实施精品工程、扎根工程、创新工程、表率工程,推动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高,更好地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责,更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2017年,新华社以十九大报道为统领,深入推进系统化创新,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以融合发展为方向,坚持“一体谋划、移动优先”,通过直播、微视频、动漫、动新闻、数据可视化等多手段交融,网络和“两微一端”等多端口呈现,建立高效顺畅的全媒体报道生产加工发布机制,有力推动了创新的机制化、常态化、规模化,在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有了较大突破,推出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镇版”“刷屏”之作,初步实现业务创新由单个产品向系统化创新的重大转变,探索出具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1.以十九大报道为统领,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推动融媒体产品创新机制化常态化规模化。内容永远是新闻传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作为内容提供者,新华社坚持把内容创新放在首位,着力推进新闻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传统新闻内容的产品化,努力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2017年以来,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为主线,新华社持续推出一系列站位高、分量重、效果好的全媒体报道,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中既有《书写伟大复兴时代画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纪实》等鸿篇巨制、《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等精品力作、“变革中国”系列述评、十九大巡礼特别报道以及创下1000多家采用纪录的开幕社评、系列高端评论,也有会前会中连续推出的《习近平推动解决的六件事》《大道之行》《领航》《党的十九大代表是怎样炼成的?》等融媒体产品,《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报道,通过可读可听可看、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融媒报道,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传播矩阵,成为全国各类媒体十九大报道中的扛鼎之作,为记录十九大这一党的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推出的融媒体报道中,全网浏览过亿次的超过30个,其中十九大会间就有14个,创下主流媒体融媒体报道数量、频次、浏览量之最。经过努力,新华社融媒体新闻生产呈“井喷”之势,点击量过亿的产品接连不断,千万级浏览量的“爆款”产品已成常态,业界人士认为新华社“把融媒体报道推上了一个新境界”。2.聚焦通讯社主业方向,全面推进供稿线路改革,实现网上网下、对内对外全覆盖。供稿业务是通讯社的最核心、最根本的业务。在前两年改革的基础上,新华社立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用户需求,持续深入推进供稿线路改革,从主要满足传统媒体需求向同时满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需求转变,从单向供稿向交互发布模式转变,从单纯提供稿件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构建起涵盖多种产品形态、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现代供稿体系。2017年以来,新华社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提升服务体验,“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的新模式受到用户欢迎。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出面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通讯社发稿线路设置、产品结构持续得到改进。打造以新媒体内容聚合共享为特点的“全媒平台”,为100多家入驻机构用户提供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版权追踪等服务。建立完善英文、法文、阿文、葡文等外文供稿线路总监会运行机制,显著提升外文报道采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3.推进全媒报道平台提质扩容升级,带动全媒报道一体化机制向编辑部和分社拓展延伸。新华社2015年就打造了跨部门、跨媒介、跨平台的全媒报道平台,并以“新华全媒头条”为抓手实现全媒报道机制常态化运行。2017年,新华社通过深化全媒报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信息聚合和媒体融合,将全媒报道平台从产品制作中心升级为报道指挥中心、策划中心、协调中心,在采编流程再造和报道资源整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拳头产品“新华全媒头条”保持常态化发稿,报道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获评第27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全面推行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机制,推动全媒生产加工向各编辑部拓展、向国内外分社延伸,不断丰富全媒体产品供给。通过项目组、融媒体工作室、课题组等多种形式,促进全媒体编辑部建设,推动形成适应互联网生态的“编辑部+”新型采编架构。完善创新举措,设立创新基金,评选扶持“辛识平”等一批创新项目,形成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跨专业团队。组建了以中央新闻全媒化为重点的“中国策工作室”、探索名牌栏目全媒化的“全媒新华视点工作室”、主打中英文国际时事评论的“世界观工作室”、发挥驻外点多面广及现场优势的“全球拍工作室”、撬动社内外音频资源打造品牌音频节目的“新华FM”工作室、主推体育类融媒体产品的“新华体育全媒工作室”等一大批融媒体工作室,推动重点名牌栏目融媒化、常态化生产。4.创新发展“三微三端一平台”,形成覆盖全网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新华社不断拓展壮大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快形成力量布局合理、资源融通共享的立体化融媒体传播矩阵。2017年以来,“三微三端一平台”粉丝数活跃度影响力增长明显。截至2017年11月底,“新华视点”微博通过激活直播、秒拍等功能模块实现新突破,粉丝数接近3000万,全社微博矩阵总粉丝数超1.6亿;“新华社”微信强化内容创新和运营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订阅量已超过1500万,微信矩阵总订阅量超过3000万;微视频产品策划生产实现常态化,日均发稿40余条,微纪录片《习近平在这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上荣登“十优作品奖”榜首。“三端”即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和“现场云”。新华网以创办20周年为契机,不断加强内容建设、全面推进改版升级,以融媒体、多终端、多语种进行立体化传播,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主力军王牌军,构筑起新时代网络宣传的高地和重镇,日均访问人数近6000万,居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首位。新华社客户端常改常新,累计下载量2.7亿,专属智能引擎“语音资讯助手”功能不断改进,智能化程度大大加强,用户活跃度明显提高。全媒体直播态产品“现场新闻”引领新闻业态重大变革,“现场新闻”标准成为全国新闻行业首个融媒体产品标准。作为“现场新闻”在线生产的中央厨房,“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2017年2月上线以来,已吸引2300多家媒体和机构用户入驻,持续推出现场报道24000多场,在第12届中国传媒年会上,“现场新闻”标准化工程及“现场云”媒体聚合平台荣获媒体融合特别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New China”(“新华”)账号在脸谱、推特、优兔、Instagram、连我、VK等六大平台使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6000万,日均互动浏览量超过2500万,粉丝结构呈西方主流化、年轻化、高端化特点,稳居世界主流媒体账号第一方阵前列。5.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支持保障体系。2017年以来,新华社出台一系列举措,在业务管理、人才队伍、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改革优化供稿线路总监会、全媒报道平台总监会等制度,强化首席编辑、首席记者职能,倡导扁平化管理理念,逐渐形成科学、顺畅、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推进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由传统通信技术向现代传播技术转型,技术引领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在机器人写稿、语音互动、人脸识别等智能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终端智能化建设,推动新闻信息产品和终端迭代升级。成立媒体科技公司,搭建起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提供智能采集、人脸核查、智能分发、用户画像、版权追踪、智能语音等服务。着眼全员转型对采编人力布局进行了较大范围、空前力度的调整,初步建立起一支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全面、善用现代传播手段、掌握“跨界叙事”能力的全媒人才队伍。中央电视台努力构建新型传播体系2017年,中央电视台把推动媒体融合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工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央视特色、体现国际水平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目前,中央电视台已初步建成多终端、多语种、全覆盖的“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全球网络视频分发体系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7年12月,“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总数突破3.5亿,用户规模和影响力在主流媒体中居领先地位。央视网多终端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较2016年同期涨幅16%;“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亿;社交平台官方账号粉丝数达到8700万;IPTV业务自营用户数7100万户;互联网电视业务用户数为1.1亿户;手机电视月度收视超过1亿次。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台力量协调推进。一是台分党组精心安排部署。台分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中宣部关于媒体融合工作有关部署精神,多次召开媒体融合专题调度会,研究推进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技术保障、重点项目等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春晚融合传播、时政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重点工作,确保集中全台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完善《中央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规划》,围绕优化融媒体产品布局、打造旗舰平台,梳理台网关系、整合台网资源,打造融合传播渠道、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等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并聚焦融合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深入调研,助力决策,推动落实。三是完善机构设置。整合全台资源,研究建立台融媒体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全台媒体融合工作,整合新闻报道资源,建立共享联动机制,推进融媒体技术平台搭建。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正式上线启用融媒中心,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全球多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行,打造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一体化生产、多渠道分发的融媒体业务集群。推动全台各频道全媒体转型,所有频道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成立了新媒体专门部门,在新闻中心和央视网创新成立微视频工作室。四是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分批分类开展新媒体业务培训,出台创新人才海外培训等配套措施,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大规模充实新媒体岗位人员;探索建立新媒体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五是加大媒体融合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安排台内媒体融合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生产流程优化、融媒体节目生产、“央视新闻移动网”和CGTN新媒体建设、技术平台搭建等工作。积极争取并获得中宣部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央视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央视影音”客户端升级改造等。二、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中央电视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统筹调度台网资源,推动台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是创新实施重大时政报道融媒体协调机制。每当有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报道任务,都由台长直接挂帅,与节目、技术、新媒体等各系统一起,精心谋划、精细设计、精准实施,电视与新媒体同步抵达,时政团队与保障团队无缝衔接,内宣与外宣共同发力,提升报道质量和效果。圆满完成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时政报道任务。二是深化重大宣传融合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围绕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聚焦主题主线宣传,打通内容、频道、台网平台,统一调度新媒体和电视报道力量,结构化编排、模块化集成、逻辑化链接、亮点化聚合。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28亿次,其中电视端185.81亿次、新媒体端62.47亿次,全国累计7.38亿观众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十九大报道,中央电视台总体收视份额达到34.16%;“央视新闻”新媒体各平台直播、微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5亿次。三是建立重点节目融合制播模式。以重点节目为切入点,打通各个部门,把融合传播贯穿融入到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全过程,探索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呈现”的节目融合模式,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2017年春晚融媒体产品“@春晚”多屏互动延伸舞台,独立访问用户1.09亿,点播收视次数10.7亿。融媒体栏目《中国舆论场》不断推动内容、互动、技术升级,推出VR全景航拍、移动直播、“舆论场征集令”等,收视和影响不断攀升,截至11月5日,已播42期节目的平均收视率达1.18%,栏目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391.22万。《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结合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打造新媒体传播焦点,“人机(歼-10)大战”视频点击量突破6000万次、“蛟龙号下潜4800米深海实验”点击量超1500万次,引发网络热议。《挑战不可能》第三季亮点化聚合节目精切视频,国旗护卫队“百步筑梦” 挑战项目成为舆论焦点,单条视频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被网友称为“新时代步伐”。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达42亿次,“25000次0失误升降旗”等4个关键词进入微博热搜榜。《朗读者》全网视频播放总量超3.6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7.2亿次。三、坚持移动优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央电视台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新型媒体旗舰的目标,坚持以“三微一端一平台”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一是建设启用“央视新闻移动网”。2017年2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上线自主研发运营的新闻资讯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支持移动直播、记者视频回传、用户内容上传,可对文稿、图片、视频等多形态内容进行多终端采集、传输、分发,实现大小屏一体化共享,同时吸纳机构账号入驻,形成平台化传播矩阵,打造全国广电系统“国字号联合舰队”。截至2017年底,共吸引入驻矩阵号244家,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直播4094场。十九大期间,央视新闻移动网联合入驻平台的矩阵号,推出“十九大·此时此刻”系列移动直播117场,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展现五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观看人数超过2.55亿。二是精心打造微视频产品。在新闻中心、央视网成立微视频工作室,创新运作模式,坚持小切口、高立意,突出“短小精湛、新颖活泼、主题鲜明”的特点,充分考虑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注重差异化、贴近性、针对性,实现与电视报道优势互补,精心打造“现象级”微视频作品。十九大期间,推出《习近平:价格要听市场的》《习近平:走遍基层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等4条独家V观微视频,全网总点击量超1.5亿。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理政初心的系列微视频《初心》,阅读总量超过12亿次,创全网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三是构建融合传播渠道。积极整合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传媒、央视影音客户端、手机央视网等自有平台,与商业网站、移动直播平台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央视无处不在”。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IPTV平台覆盖全国29个省市、49个平台,6757万家庭用户,超2亿人次,点播收视次数2.5亿,日均点播次数2160万;中国互联网电视平台仅在十九大期间就新增激活用户191万户,达到1355万户。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平台建设,为融合生产提供支撑。积极建设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加快推进“央视专区”建设,利用各地有线互动电视平台、分发资源和网络,直接面向各地有线电视双向用户提供“央视专区”精品节目独播服务,覆盖19个省市的5000万用户。积极探索超高清、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努力把握技术主动权。四、深化对外融合传播,做强用好CGTN。中央电视台坚持打好海外融合传播组合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是按照“电视主打,移动优先”的原则,办好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移动新闻网及客户端,正式启用CGTN融媒体中心,打造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一体化生产、多渠道分发的融媒体业务集群。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客户端下载量超391万,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总粉丝数超9532万。其中,CGTN在全球12大新媒体平台运营23个英语官方主账号,总粉丝数超过7000万,脸书主账号粉丝数为5530万,是全球新闻媒体第一大主账号。西、法、阿、俄语种频道社交媒体集群累计粉丝数超过2592万,其中法语频道脸书粉丝数达到850万,超越了法兰西24,成为全球法语媒体粉丝第一大号。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CGTN各语种新媒体发稿4119条,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2.8亿。二是台网共建新媒体外宣平台。海外传播中心、各外宣频道与央视网紧密协作,积极打造新媒体外宣平台。央视网提供英、西、法、俄、阿、韩6种外语和5种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建有7个海外本土网站和多个海外镜像站点,形成全球化、多语种的视频内容分发体系,覆盖北美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成为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平台。

镆铘为下

《优亿2017-2018年度新文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发表首个国内新文娱产业星图

微信搜索“优亿”(id:imcomyoy)回复关键词“新文娱”,获取高清电子版研究报告,及新文娱产业星图&企业名册前言: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娱乐是个体的态度。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与“文化娱乐”难解难分。文娱活动,也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底至2018年初,优亿研究院联合TopDigital、360、AdMaster、Future Arena、One alimama、Video++、爱奇艺、蜂群文化、橘子娱乐、二更、芒果tv、搜狗、问卷网、星广互动、众引传播集团等国内知名公司,共同推出《优亿2017-2018年度新文娱产业研究报告》,揭秘新文娱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行业嬗变与经典案例分享。一、想要了解新文娱消费者特征,你应该知道这些数据。“4G”所向披靡,“5G”锐不可当70.44%的消费者表示会在4G情况下浏览视频。工信部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全国4G用户已达8.9亿。与此同时,国家通信正在强化5G技术,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使用。5G的到来,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加速前进。“影视剧”、“综艺节目”依旧是刷剧“心头好”,“文化节目”呈现逆袭之势。这一年,类似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悄然盛行,实现了口碑、收视齐上升的态势。综艺节目正在转型,给观众带去欢乐的同时,更要满足用户对文化、精神诉求的需要。游戏娱乐趋势上涨,平均每天一局王者荣耀,一款游戏的新鲜度维持1~3个月之间。从《阴阳师》到《王者荣耀》,再到《绝地求生》,游戏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除了常规竞技类网络手游,今年还有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游戏走入大众视野。诸如《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的爆款现象,显示出女性游戏用户的消费实力。UGC内容大爆发。63.34%的用户表示会主动在喜爱的地方分享自己的原创内容。除了图片之外,“短视频”及“直播”成为最大的UGC内容平台。42.31%用户表示在文娱支出上有提高。文娱支出比例最多的内容是视频服务,根据优亿预估,中国网络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可以达到2亿。二、个性消费凸显,驱动传统文娱产业嬗变消费者在触媒方式、内容偏好及消费习惯上发生改变,也催生了文娱产业的嬗变。回顾2017,文娱产业在资本表现、IP产业、视频领域、体育/嘻哈/二次元等小众文化,以及科技上皆有新表现。以资本市场为例,2017年文娱资本市场跌幅放缓,趋于平稳,早期的“来势凶猛”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对资本的跑马圈地并未结束,并且愈加深入产业链底端;海外布局加速,助力中国文娱资本的世界性跳跃。而提及文化娱乐活动,视频娱乐一定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也无例外。直播行业增速变缓,短视频来势汹汹,MCN公司受到业界瞩目。网络自制内容持续爆发,网络综艺受欢迎程度堪比电视台大综艺IP。综艺成为最受欢迎的视频内容,品牌也更舍得“砸钱”。△ 各大平台内容特点三、十多个经典文娱案例全解析,你为谁打CALL?新文娱时代,广告营销变得更具挑战。根据AdMaster调研统计,2018年营销预算将有所上升;在所有的投放渠道中,PC端以视频媒体最受青睐,而这其中以“短视频”为代表;移动端以社会化营销首当其冲。△ 2018年数字营销趋势展望回顾2017 ,展望2018,品牌营销表现出“情绪消费、电商变革、视频进阶、场景沉浸、IP先行”等特点。以“情绪消费”为例,当消费需求已经不再只满足于温饱和品质,情感成为新的消费动因。品牌能否抓住消费者情感认同,无论是幸福、美好、叛逆、痛苦,都有可能演变成一个符号,连接品牌与用户。结合这些特点,优亿研究院对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对应分享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案例,呈现具有可参考与实践性的洞察。被收录的案例包括360、One alimama、Video++、阿里文娱、爱奇艺、百雀羚、二更、京东、海天酱油、芒果tv、搜狗、天猫、网易、星广互动、众引传播集团等十多件经典案例。四、发表国内首个“新文娱产业星图”,600余家国内一线文娱企业全覆盖优亿推出首个“新文娱产业星图”,涵盖整个文娱产业前端、中端及终端公司600余家,并对主营业务及公司性质进行分类,同期收录文娱企业名册,帮助文娱行业的从业者快速建立企业定位、深入了解产业链。结语:新”与“旧”从来都是相对而言,“新文娱”不是横空出世的概念,只是相对更新的形态。正如橘子娱乐创始人兼CEO唐宜青女士在序言中所说:“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我们昨日所追捧的可能恰恰是今日所要逃避的;但是,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今天所努力的一定是明天所引以为豪的!不论是行业“独角兽”、初创者、抑或普通大众,在新文娱中,都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一角”,在每天所生活、所接触、所使用的媒介中,催生着这个产业不断发生着量变、量变、量变、质变。”感谢《优亿2017-2018新文娱产业研究报告》所有合作伙伴,及界面新闻、品途、星周刊、一度天使对本报告的联合发布。《优亿2017-2018年度新文娱》研究合作伙伴概览:(排名不分先后)捷 世纪资本创始合伙人:投不投?判断早期项目的4个准则和1个维度聂卫东 金杜律所合伙人:融资谈判中的套路有多深,投资协议中的可能“陷阱”路杰 北美控股董事总经理:工业4.0如何破局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郑佳 毕马威合伙人:对于融资尽职调查,创始人应该如何“攻防”?金凤春 赛富基金合伙人:创业十有八九靠运气,抓住运气的四大法则徐晨 戈壁创投合伙人 用投资视角解读创新公式陈方明 易津资本创始人 新能源产业升级带来的战略性新机遇刘晓宁 弘信资本管理合伙人消费升级,下一个行业趋势在哪里王岳华 德丰杰龙脉基金合伙人区块链趋势与投资方向陈巍 通力律所合伙人投资协议中的十大核心条款单俊葆 中金智德总经理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运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章苏阳 火山石资本创始人VC眼中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