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闻传播学考研备考指南,来看看你都知道吗?剑王子

新闻传播学考研备考指南,来看看你都知道吗?

新闻传播学是考研的热门学科之一,虽然2021考研的同学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但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深入的了解新闻传播学的考研情况,为此小编搜集整理了新闻传播学考研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新传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一、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况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别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二级学科,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传播学,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二、新传考研考试科目1.新闻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2.传播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713传播历史与理论816传播实务(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三、新传考研备考专业课书籍该怎样看?首先,建议大家先看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框架,然后泛读整本书的内容。然后,在了解了一本书的大体内容之后,大家就要开始精读重点书目了。精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读书:1.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作者在写作一本书时,都会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说的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会影响到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因此,了解一本书成书的时代背景,是你读一本书的第一步。2. 作者的写作过程;在什么环境下写作,与哪些人的思想有交集,他当时在跟什么人交往,有哪些认识等等。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你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作者创作的过程,从而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3.看完要归纳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这是一种能力。比如说,你跟别人说你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别人就会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代表了你无法输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4.看每本书都是要带着问题读的;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种品质。你之所以读一本书,肯定是对这本书有所期待。而你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这种“答题式”的阅读方式,会让你对书本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可以提高你检索信息的能力。四、新闻传播学就业1.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期刊等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也是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的首选。2.新媒体策划: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广告公司等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也是刚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最热衷进入的行业。3.行业编辑:如网络编辑、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等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素养的编辑、记者,有些人群虽然从事的是新闻事业编辑职业,也许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但他们同样需要具备简单新闻传播知识,上述行业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备考指南,通过这些,各位2021考研的同学可以对新闻传播学有一个较好的了解。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冴子

19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6个月复习规划

作为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新闻传播学以较低的报考门槛、广泛的就业范围受到广大考生青睐,一度成为报考人数最多的几个专业之一。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新传考研竞争力相对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经历到专业课的复习中。在复习之初,考生首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划。规定自己在每个时间段内要做哪些工作,每个阶段要浏览哪些专业书,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使整个复习变得有条不紊。今天,中公考研的老师特此整理了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复习规划与技巧,2019届考生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考。具体规划如下:6月-8月 基础阶段 在复习之初,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报考院校,确立考试范围与参考书目。书目确定后,同学们要通读两遍,尤其要认真研读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方面的部分,主要包括市面上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主要教材,如《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引论》等等。除此之外,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还要进行新闻采编练习。阅读完毕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本,构建自己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本框架。在这个阶段,记忆不是第一位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产生一定的感悟与思考。9月-11月强化阶段这个时期可以开始阅读一些提高性的书目,例如新闻传播前沿知识及国外译著。通过提高性的学习,我们可以将之前构建的框架夯实,并往里面填一些理论。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死读书是不够的,对于新传考研的学子来讲,不能光看,还要练要写。毕竟我们要考取的是对写作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试卷中经常会要求考生设计采访方案、撰写评论、撰写消息等实务部分的内容。如果可以搜集到院校真题,考生还可以从真题入手,逐渐练习,进行真枪实弹的演练。12月-考前冲刺阶段12月份是提升考试成绩提升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月份,专业课复习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以考纲为基础,对涉及的知识点反复背诵,争取做到滚瓜烂熟。第二,关注近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搞清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还要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归纳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主体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并尝试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分析。第三,在之前练习的基础上,把握答题时间与答题节奏,训练自己在考试时间内完整做出一整套题。关于新闻传播学考研初试的复习规划,老师给出了以上建议,同学们可以斟酌个人情况加以调整。祝愿大家复习顺利,考上满意的院校。作者:周晴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僧叡

2019年新闻传播类考研复习必读——时间篇

对于考研这个大project,从想法到查询信息,再到确定院校和专业,一切尘埃落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到底时间上该如何规划呢?小郭老师答题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大一、大二夯实基础阶段。假如,你从大一就已经决定开始考新传的研究生,那么你有大概三年半的时间去准备,比大三才决定考研的同学时间上充裕许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两个方面你需要去关注。一个是专业课,一个是外语。大一、大二的时间用来专业能力的积累。在这两年的时间,上课要认真听讲,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你以后考研的科目,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外新闻史、新闻写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形成你新闻思维的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是建立你对新闻传播领域认识的初步框架。有同学会认为,我既然决定考研,那么我只看参考书好了,不用听课。有这种想法的同学真的把考研简单的认为是一种考试。考研,不仅仅是考试,更考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及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对学科最基本和全面的认识,谈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呢?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笔记。小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在听课时根本不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学的课堂不同与高中,大学课堂更加强调自主学习,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会因为课时的关系,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会讲一章的内容,甚至会更多。往往你在上课时听懂的问题,时间久了未必会记得,那么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你去回忆内容,这也为你日后复习打下基础。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课下的知识扩展也是必须的。小郭老师发现,现在的同学是“一个手机走遍天下”,对于“读书”这样的“规定动作”很少去主动出击。甚至有同学大学四年没有买过一本书。小郭老师这里呼吁,一定要多读书,还要多读好书。对于新传的考研学子来说,不仅仅要读本专业相关的书,尤其是新闻传播类的经典著作一定要读,其他像如经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和新传领域相关的学科也要去涉猎,因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一个“杂家”。多读书的好处就是能够拓宽你的视野和思路,往往在写新闻评论的时候能够学以致用。除了专业课,英语也不能够落下。如果你高考的英语分数不是很高,那么要利用大一、大二两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毕竟考研的难度是要大过四六级的。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虽然考试可以讲技巧,但是技巧是在有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有的同学高考的英语分数还可以,那么进入大学后,一定不能放弃英语的日常学习,小郭老师曾经试过在考入研究生后三个月没有学习英语,结果在六级考试时差点儿没过(要知道小郭老师本科是英语专业,专八已过),所以,语言的学习一定要常学常用。在大一、大二阶段可以将四六级作为学习目标,以此来督促自己进行英语的学习。因为四六级的难度是成比例上升的,这样在以后接触考研英语时,就不至于难度的突然加大而感到措手不及。未完待续哦。。。

就官一列

考研分享:新闻传播学如何考研?这3名博士手把手教你!

2020考研倒计时的钟已经敲响,你是否对考研一无所知?你是否有一颗考研的心,却无从下手?你是否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考研消息却还是找不到方向?今天这篇文章给新闻传播专业的你!新闻传播学考研如何上岸?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三位数博士为你量身打造了一份考研择校建议及复习策略,请查收。贵州大学三位文学传媒学院的博士来到我校,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新闻传播学考研方法策略的讲座!副院长唐娟告诉同学们贵州大学今年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比以往扩招了很多,学硕扩招到13人,专硕扩招到20人,同学们考研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张波副教授用自身经历为同学们介绍考研的必要性和准备事项必要性第一,从客观方面来看,研究生扩招稳步推进,现在本科生很普遍,文凭缩水了,你是否需要考研?第二,从主观方面来看,自己是否对科研感兴趣,是选择研究方向的学硕还是实践性更强的专硕?第三,读不读研究生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影响,能不能晋升职务,工资待遇都会有差别,文凭就像一个梯队,它和你的工资挂钩,你越往上工资也就越高。提前准备事项1、拉力因素。研究生的学费比本科高很多,除此以外考研前期你报的培训班也是一大笔开销,这就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自身的年龄也是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年龄考研合不合适,你还经得住考研的漫长时间吗?2考研时机。应届学生考研会更有冲劲,所以把握住大四考研这个机会。3考研方向。考研方向最好是本专业的,这样难度就会小一些。4择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校,尽量选择211院校,但不要有名校情节,把目标定得过大。5就业。找到本地与外地的就业情况,它有报录比列,综合考量选择该去哪里。考研准备事项1、考研目标明确还是模糊2、做一个自律的人,抛弃散漫,走出舒适圈!3、考研路上有没有同行的队友?有就互相监督,没有就自己学习。寝室学习效率低,最好去图书馆,教室,自修室。4、做好考研的知识的准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要会,前沿的知识要掌握。可以从知网,图书馆,期刊找到这些知识。(偷偷说一句,我们贵院的知网是免费的哦!)张媛副教授详细的介绍了考研的方法。1、学术方面,开始分方向招生,考试内容不一样且不能调动。2、专业课程十分重要,考研总分500分,专业课就占300分。专业课程是拉分的利器,专业课程更容易提分,导师更注重专业课的成绩。公共课程建议上辅导班。3、怎样复习。指定参考书看透,专业课授课笔记做好。可以在学校论坛寻找十年的真题,跨校找到本科老师的笔记和出题老师。4、分解细化,按步骤进行。大一,大二多阅读经典著作和期刊文献,扎实理论基础。大三有的放矢,结合自身的兴趣,学科基础,就业意向确定报考专业和院校。大四就全面冲刺学习。5、大四一年备战考研怎样规划时间?上半年准备学科专业知识最后两个月复习政治英语考研人加油!祝大四同学考研顺利!来源:贵阳学院 文|程月本期编辑|陈甜审校|肖万宁

考研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要怎么准备?该注意什么?

考研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要怎么准备?该注意什么?新闻传播界大牛陈力丹老师说:人大新闻考研批试卷的时候,老师是想拼命给你分,而不是一味挑毛病去扣你的分,但你要让老师有给你分数的理由。考人大新闻类的研究生,要有三方面的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了解学术前沿。而且相较学硕来说,新闻与传播专硕需要更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比较丰富的媒体实习经历。1.人大新闻学院整体水平非常高,所以考取的难度不小,若下定决心报考,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中国人民大学不仅入选一流大学,其新闻传播学也实力强劲。在双一流建设中,只有两所学校的新闻传播学进入一流学科名单,人大就是其中之一,足见人大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实力。且汇聚了陈力丹等专业大牛,想考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可不少。所以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考人大,那也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辛苦和努力,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可以。2.考人大新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学术前沿+丰富的媒体实习经历翻看人大新闻考研的历年真题不难发现,大概的题型就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消息写作、新闻策划、评论写作等。人大的新闻学院对学生的理论功底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对学校考研的参考书目一定要熟记,打好理论功底,确保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丢分。而且人大的老师曾经说过,老师批试卷的时候是想拼命给你分的,而不是到处找错误去扣你的分,但是你要让老师有给你分数的理由,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就算到时候名词解释题目一下子想不起来,也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老师证明你对这道题目是有所掌握的。如何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多看老师的论文。新闻传播界的大牛有很多,比如程曼丽、陈力丹、喻国明等,多下载一些老师写的论文,一方面可以了解学术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这个思路既有老师如何将某个现象和问题回归到理论当中去解决,也有一些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在里面,多学习他们的思路,为你回答分值较高的论述题大有帮助。新闻与传播是专业硕士,比学术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如果你想在面试中博得老师的青睐,趁着有时间多去媒体实习肯定是没有错的。

准备考研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难不难?

想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就要先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这所高校以及本校新闻与传播学这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985工程院校,但是在我国人文社科类专业方面的实力出类拔萃,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科相关学科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在相关学科领域内独树一帜(在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内也是如此)。新闻与传播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类专业,顾名思义,新闻与传播学是研究当下新闻活动、传播活动以及以及各类新闻信息的一类专业。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记者工作,但其实此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可能更多,比如传统媒体行业、新兴媒体行业以及公告业等等。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获得本学科领域内的最好成绩(A+),与之获得同一学科评估结果的大学为中国传媒大学,可以看得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内有着非常顶尖的实力。说到这里,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想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到底有多难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对比,2019年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复试线为345分,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复试线为390分,相比之下,难不难考可想而知。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如果想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就需要提前了解相关专业往年的招录情况、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在本专业领域内的招生简章。大家都知道,很多高校会在每年考研报名之前将本校各个专业的考研目录和招生要求等考研信息进行公布,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考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是考研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每年考研初试之后,公布的复试线可能会随着当年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等的变化而产生较大差距,但无论如何,自身实力足够强、复习备考足够扎实的同学,一定会在考研中拿到非常理想的成绩。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给大家对考研备考的一些策略进行过分享,在此不再赘述。大家除了要了解报考院校的相关招研信息之外,还需要努力的复习备考,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在人文社科领域内有着顶尖实力的大学并非易事,但如果能考上,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也是非常巨大。我是大学视野,如上就是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一些见解,如果大家有更多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与我一起交流学习。

刘先生

新闻传播学考研_保守党必选的院校推荐~

一、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新闻学9人,传播学8人,新闻与传播(专硕)70人(含非全日制10人)推荐理由:虽然是985名校,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硕招生人数基本都很稳定,专硕招生人数基本处于扩招趋势,尤其是去年,扩招了将近50人。新传的分数线每年都在涨,但是相比之下,中央民族大学的分数线涨幅比较小,也比较稳定。虽然是985学校,但并非自划线院校,所以过了国家线基本都有学上。真题分析:总体而言,中央民族大学的考题都很基础,涉及的热点内容不会很偏,学硕新闻学和传播学各占一半的比例,专硕考察内容多为营销、公关、广电等内容。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共计招收37人。推荐理由:中南财大学硕的招生人数基本在10人左右,专硕基本在30-40人,专硕很少有推免,人数相对稳定。2020年中南财大分数线为377分,低于2019年分数线,但是和近五年总体趋势是相一致的,不过分数线较高,也能看出来老师给分的慷慨,对于新传学生而言也算一件好事,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调剂机会。真题分析:中南财大真题考察比较正规,出题角度比较正,难度较小,对实务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备考时,同学们要注意实务!三、安徽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学硕招收50人(含2个推免名额),专硕招收40人。推荐理由:安徽大学历年的专硕和学硕招生人数相对比较多,除去2019年学硕推免人数较多之外,近五年的招生人数都比较稳定。安徽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和国家线持平,相对而言分数比较低,而且安大复试成绩不考虑公共课成绩,所以如果你英语和政治基础比较弱,安大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真题分析:安大学硕和专硕考察的内容基本一致,题型相对比较固定,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实务考察基本都是新闻传播的主流题型,对热点把握比较及时。四、吉林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新闻学12人(含推免2人),传播学8人(含推免1人),新闻与传播40人(含推免6人)。推荐理由:吉大总体而言招生人数都比较多,而且会出现扩招的情况(比如2017/2018两个年度)。除了特殊年份,最低录取分数线基本都是高于复试分数线的,但是分数基本稳定在370分左右,所以如果你想报考吉林大学,一定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初试成绩。真题分析:吉林大学的新闻学比较注重新闻学基础和实务,传播学在近几年中广告学比重不断加大;而且专硕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内容,所以值得好好练习!五、辽宁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新闻学12人(含推免2人),传播学8人(含推免1人),新闻与传播40人(含推免2人)。推荐理由:近几年辽大的招生人数都比较稳定,虽然招生简章人数比较固定,但是专硕实际录取人数连续几年都大于招生简章人数,一直处于扩招趋势。辽宁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基本持平,也就是说,你只要通过初试,大概率会通过复试。真题分析:辽宁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察的内容基本一致,题型也是较为传统的题型,比较在意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但是专硕比较灵活,可能会涉及比较多热点内容。六、东华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学硕5人,专硕16人推荐理由:从人数来看,东华大学的招生人数并不算多,但是这其实是东华大学新传专业招生的第二年,所以相对而言,报考人数也比较少,反而录取几率会比较大。东华大学虽然是211,但是从两年招生分数线可以看到,分数线很良心,基本上过了国家线就能进复试。真题分析:东华大学比较注重基础,可能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但是基本都是理论考点,思辨题比较少,所以备考时应该注重基础理论!东华大学不考新闻史,也是一大优点哦!推荐书籍专业课:基础知识可以自己学,但是实务尽可能的找机构或者学姐进行辅导,一定要多练!英语:巨微4轮全程班专门针对基础薄弱考生,逐字逐句讲解帮你夯实基础,内容详细。政治:徐涛强化班讲课风趣幽默,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点化解成简单的例子,清楚明了。

狗十三

想考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先看看这份大数据解析

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于 10 月 10日正式启动。刚迈入大四的本科生小 G 感觉自己“太难了”!自己心仪的新闻传播学赫然位于“十大考研热门专业”榜单内,考哪所学校?具体哪个专业?如何和科班生、“二战”生竞争?如何在考官眼中成为全场最靓的仔?喜提硕士学位,驰骋传媒界,走上人生巅峰? 小编呕心沥血研读11年考研大数据,纵览 56 所新传院校,包含专业评估上至 A+下至 C+,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所! 报录比:历年“战况”大盘点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越高,竞争越激烈。但专业排名与报录比并非总是正相关,关注心仪院校历年报录比,让“上岸”更稳。我们选取了报考热度较高 18 所新传院校,呈现了 11 年来的报录比,让你一眼看见是谁太”难”了?又是谁”难上加难”?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注:因报录比数据的官方公布程度有差异,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湖大、武大、中大、郑大近年来招收新传专业学生的人数最多,这也意味着给考生留出了更大的竞争名额和空间。 (注:2013 年前专硕报录比数据缺失) 近年来,选择报考学硕还是专硕常让考生们举棋不定,但从数据上来看,近年大多数高校招收的专硕人数更多,浙大、东大尤为明显。 推免:通向华山的另一条路除了考,推免也是迈入心仪学府的另一种途径。 2019 年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新传学硕推免率均为50%,即推免录取数与统考录取人数相等。上图几所学校学硕推免率除四川大学(43.18%)外,均在一半以上。 其中重庆大学新传学硕推免率高达 83.33%,位居榜首。南开大学专硕没有推免,都是统考录取生。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专硕推免率较高,分别为 68.63%和 65%。其余学校都在 50%以上。 总体来看,学硕推免率差异显著。安徽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学硕推免率低于 10%,而其它学校均在40%以上,武汉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比率较高。2018 年南开大学依旧没有推免,推免率为 0%。华东师范大学专硕推免率高达 90.3%,比同年学硕略高。 专业:前言动态一览 get要想在新传考研大军中突破重围,除了关注报录比、推免占比,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也很重要!经统计,学科排名前 50 的新闻院校基本会开设新闻学学硕、传播学学硕,新闻与传播专硕,极个别学校如重庆大学无新闻学、传播学学硕,北京师范大学无新闻学学硕。 (注:为统计方便,此处“艺术学”包括戏剧与影视艺术、设计艺术;“媒介经济学”包括媒介管理、广告与媒介经营) 除了上述 10 种常规专业设置之外,部分院校还有开设一些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开设院校极少,招录的人数较少,部分特色专业与学校自身的性质或其强势学科相关。如南京政治学院的军事新闻与传播、西南政法大学的法治新闻等等。 近年来,大数据的兴起与广泛应用辐射到了新闻领域,2017 年,中山大学首开大数据传播专业,今年清华大学联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设立“数据传播”双硕士学位项目。与此同时,因政策或学校自身学科发展,部分院校的新传类专业也有增减。 (注明:中山大学专硕中的数字媒体方向只招收非全日制考生 30 人)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增设了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体育新闻与奥运传播),未来体育方面的新闻专业人才或成香饽饽。 中外合作:这个配方你知道吗不少大学的硕士项目还有一些“隐藏技能”,那就是中外联合培养项目。除了上面提及的清华大学外,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也多设有联培项目,这些学校多位于沿海城市,合作的学校则涉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给予了同学们更多的选择。 中外合作项目日益增多,体现国际人才的需求在提高。联合培养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聘请来自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授课内容直接使用国外主流教材和国际先进的前沿理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联合培养模式亦注重学科的融合。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南加州部分偏向于管理类于工程类学科方向,而南开大学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项目中英国拉夫堡大学所提供的方向有国际政治传播 方向。 同时,这些项目也强调实践出真知。在重庆大学与科廷大学项目中,网络传播硕士具有支持各种媒体实践项目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选择考研学校并非易事 希望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帮你定好靶心找到心仪的“它”, 无论是考研 er 还是保研 er都要始终坚信,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注: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各学校研究生官网、考研帮、微信公总号等 [责编:胡泽汇]

大与小

「新闻传播考研经验」跨考二战安大:看了500篇论文,终于成功了

新传新传,薪火相传。当新一批追梦者踏上研途时,上一届学长学姐的高分上岸经验和血泪教训会是必不可少的助力。随着20级同学的拟录取结果陆续出炉,木铎新传一年一度的【状元锦囊】栏目也重新开张啦。我们会邀请到今年各院校高分上岸的学长学姐,为21级准师弟师妹们送上新鲜、详细、热乎的经验贴。今天的分享者是以382分考取安徽大学MJC的麦穗学姐。跟着木铎一路走来,她说,“坚持到底,就有希望!不管你现在面临怎样的选择和困难!”小铎有话:麦穗学姐一路走来一直没有忽略去关注身边其他优秀的同学,这一点在你们也要学习,不管是答题思路还是其他要学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最快的进步。作者 | 麦穗学姐成绩 | 2020安徽大学MJC初试382分,拟录取坚持到底,就有希望!——2020安徽大学MJC考研经验前言:初试分数382,专业课229,总排名11,复试排名没有变化。关于选学校和专业,我本科是安徽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因为家也在安徽,本科在合肥读书,所以读研也想在合肥。而合肥只有那几所学校,我没有想太多,就选了安徽大学。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之所以选择新传,当时最直接的原因是觉得本专业的书太多不好复习,再加上校园记者那段经历让我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然而学习了之后发现新传的书也很多)这两年走来挺坎坷的,特别是二战的那段时间一度怀疑自我,怀疑人生,甚至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但我不是想说考研很难二战很难,我想说的是:坚持到底,就有希望!这句话也是我用了一年的手机屏保和壁纸。这一路走来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和坏的习惯和你分享,内容可能会很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01 关于英语英语最重要的是单词!单词!单词!首先,我先说一下大家都关注的怎么背单词。可能和大多数人背单词的方法不同,我一直没有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去背单词,只是读。第一年6月份开始准备的,我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视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读《恋恋有词》上的单词和例句,每天一单元,循环往复直到初试。然后每天晚上用app复习,软件推荐墨墨。第二年九月份开始准备的,我也只是在app上背单词,我有时候会忘记背单词,千万不要学我,一定要每天都背,即使今天休息单词也不能漏。其次,我说一下阅读部分,这部分也是重要的!得阅读者得天下!自己算一下阅读占英语总分多少,而你平时会错几个,就明明白白了。我是先刷英语一的阅读,但是年份是近年的,然后刷英语二的阅读,阅读中不知道的单词记在一个专门的本本上,每道题都去标一下是什么题型,总结下来,你会发现阅读就考那几种题型,万变不离其宗,你会发现新的世界!最后,就是作文了,作文我是11月份开始背王江涛的20篇作文,全背下来!背2-3遍!12月初花一个星期时间总结自己的万能模版!大小作文都要总结,然后反复背和默写,直到一个单词都不会写错!其他的完形和新题型很简单,完形最后刷一遍,然后把单词填进去读一遍。新题型很简单,找到大致意思就行了。但所有的英语学习都是建立在能认识单词的基础上,此外再加上语感,其实学起来也没有那么痛苦,我是挺喜欢学英语的,第一年考了74分,第二年考了78分。02关于政治按部就班跟着肖秀荣就可以了。重在选择题,我前期都会在小程序上刷政治题,后期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就没刷了,就刷1000题加上最后各个老师的押题卷,最后考了77分。大题目最后我会总结一些万能的答题语料,有一个专门做政治考研的这两年挺火的,内容也确实不错,公众号叫研木研易子。03关于专业课专业课主要分为实务和理论两大块(一)实务 我先是把所有年份的真题收集起来,整理了题型和材料类型。基本上涉及所有题型,所以所有题型都要练一下,材料类型基本上也就是那几种。接着,就是跟着木铎的实务课走的,墨墨学长的评论写作方法挺好的,总结一些方法,最后自己会每天背诵一些评论的语料。消息多看看一些获奖作品,注意细节处理。时间上,基本上每周练习一遍,也就是消息和评论每周都写,策划偶尔写一下。最后会把所有题型总结成一个模版。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学长学姐批改,我另外报了一个批改班。(二)理论 我学习的顺序基本上是:课本—笔记—学校真题—其他学校真题—热点—押题(论文穿插其中)。这一块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之前有整理过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笔记,所以第二年完全没有看书,直接看笔记的。同样是总结真题,把历年真题总结在表格上,会清晰发现重点、次重点,然后开始接下来的复习。最开始报的是木铎期刊课,可以说是我的考研启蒙课了,之前一直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学什么,因为跨考对新闻传播知识完全不知道如何区分重难点。因为这个期刊课,我爱上了看论文!(小铎提示:去年口碑炸裂的木铎期刊班即将上线喔,敬请期待嘿嘿~)所以我看了大概500篇左右的论文,然后总结了我的热点专题,后期也基本上每天背诵自己整理的专题。所以后面报了木铎的半程班,跟着木铎走。一个月的真题训练,再加上后来的真题批改,每天都要写一道真题,写了一打厚厚的纸。最后还有模拟考试,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我第一年就是没有写完,有20分完全空白没写,40分的题在五分钟内匆忙写完。我经常想,如果写完可能就考上了。在群内和小伙伴们每天晚上一起讨论,真的收获很多,当时记得经常抄几个同学的优秀作业,他们也是良师益友。(敲黑板:一定要向优秀的同学看齐!)最后就是押题,我根据学校真题和热点总结了大概20题,猜测可能会考到的,然后完整的用最好的标题和语料写完,考前我一直在翻这些。可能说的有点乱,我最后形成的笔记有这些,然后12月份每天都在看这些笔记。传播学笔记,新闻学笔记,热点专题,好词好句,押题,实务模版。希望大家备考的时候也能形成一份份笔记,最后冲刺阶段才不会慌乱。04关于复试安大复试往年笔试考文史知识,面试分为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这些分数计算比例官网上都有,而且今年因为疫情没有经验可谈,只有一些线上复试的经验。但我一开始都是按照线下复试来准备的,看完文史知识,还总结了文史知识点(然而并没有用到)。口语练习方面,我报了木铎的复试班,一开始跟着木铎的打卡,后来在这里认识口语队友,大概一起互相练习点评两个月左右,从3月几号一直练习到考前结束。总结了一部分复试真题,看看英语和专业课侧重考哪些,英语整理了几十个问题,写出答案每天读,专业课这部分我主要就是看论文,看看初试整理的热点。后期也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腾讯会议模拟面试,每一次都模拟一晚上,也是发现了许多问题,从一开始害怕镜头到习惯,不断调整直到考试那天。所以我也非常感谢口语队友和一起模拟复试的小伙伴!最后,还是想说那句话:坚持到底,就有希望!不管你现在面临怎样的选择和困难!编辑︱麦穗学姐策划 | 阿离学姐主编︱阿离学姐总编︱元元学姐【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而侈于德

2020新传考研都考了啥?复试初试咋准备?

近日,爱传播发布了2020年新闻传播类百所高校的合集,整体扫过去,20/21级的同学可能都会有点蒙。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帮助即将备考复试和初试的同学,将新闻传播学的命题趋势和考察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分解。前言:本篇文章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分析2020的真题:1、把握新传考研的“热点”,数据说话,告诉你今年的高校都喜欢考什么。这份数据是将2020年百所院校的真题放到数据分析软件里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最核心的考点一一罗列在你面前。2、 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告诉你过去三年考察的变化与不变。笔者将今年的数据和往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3、 系统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入门的小伙伴从侧面认识这个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十大命题趋势分析01学科的融合背景下2门专业课考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学科的融合既反映在学科外部,也反映在学科内部。如果说站在十字路口的传播学科与外部的其他学科交融与对话,已经由来已久。那么学科内部出现大规模融合,主要来源于最近十年新型媒介的冲击。反映到命题中,许多考生会发现,334和440的界限、理论和实务的考察界限愈发模糊,为数不多的区别主要体现了史论和操作题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李良荣老师所说,如今的新闻业是互联网的新闻业,学者们已经突破了“小新闻”的框架和大众传播学的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学术胸怀。02院校之间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相像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像诸如北师大、南大学硕、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真题中,肉眼可见喻国明、胡翼青、陈龙、刘涛等“掌门人”的影子;像诸如清华、南师大、天师大、厦大等院校的真题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既有的考察惯性,这与它们的研究特长有一定关联。但是,从百所高校真题的数据样本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是在选题上逐渐趋同的院校团体,毕竟,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的课题是有限且聚焦的,我们关注的学界和业界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的;其次是那些关键院校的掌门,本身就在主流视野之下引领学科的潮流,因而他们关注和考察的话题,后来也成为了我们的考题。03考察极其关怀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媒介与社会的话题作为近年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大规模的考题是以“媒介是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在设问,媒介与中国城市生活的高度互嵌,已然是当前的社会景观。其次是,大量考题直接和间接的关注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考点便是“舆情治理”,词频统计中“舆论”是仅次于“传播”和“媒介”的关键词。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中国社会最根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解这样的题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此外,还有政务媒体/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等,这也都是当前中国发展与媒体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04主流媒体发展与考察的与时俱进,“两会”作为着眼点与突破口每年的两会作为主流媒体的“阅兵式”,在持续输出考点上,从未让我们失望过。2016年两会输出了VR沉浸报道、2017年输出短视频、2018年输出人工智能与竖视频,2019年两会输出的Vlog(8次)、人工智能(21次)、VR(8次)、5G(13次)累积贡献了50次考频。同时,无论自媒体发展多么迅猛,对于话语权的分化多么明显,最让命题人关心的,始终还是广大的主流媒体。仅“主流媒体”词频就出现了20次,超过“自媒体”的17次,这还不算超过60次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考察。05传播学领域对于大众传播及大众传播理论的反思未曾间断传播学这样一个在美国建立学科,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课本的书写中仍然难以摆脱“美国中心”的立场,但随着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情景下大规模的不适用,在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传统课本理论的反思与抵抗声音。这种抵抗在今年的考察中呈现的特征是:其一,对阐释力更强的传播理论考察比例提升,诸如传统媒介环境学派理论与新兴的媒介化理论(媒介研究的考察已经对效果研究的考察形成压倒性优势)、欧洲源流的批判理论、重返芝加哥学派、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播传递观之外的其它传播观念、符号学与修辞学等,以往相对冷门的考点,都愈发高频的出现在考察中。其二,提升对于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考察比例(两者累积超过80次考察),通过对传播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反思,重新确立对传播学科的系统认识。其三,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考察比例的下滑,在我们统计最高频的十五大传播学基础考点当中,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仅占7席位。当然,议程设置认为佩戴着学科的“理论王冠”,以28次位列单一理论考察频次第一。06媒介技术考察成为大部分问题的出发点即便我们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反思,媒介技术也几乎成为以上这些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总结的宏观结构五大要素的考察频次里面,技术直接相关的考频达到了135次,仅次于政治的159,远超过社会(81次)、经济(65次)、文化(43次)。07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传播流派与传播思想史的问题在传播学的十五个基础考点的统计中,排名第一的是传播学流派,累积出现56次,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将学派的综合统计同单个理论相比有些不科学,但是即便将流派与所有效果理论的考察进行对比,也只是少了20多次。我们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重还会向上浮动。此外,思想史作为认识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对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重新认识今天的传播现象,有着重大意义。而这一层意义,被当前的考生们极大的低估和忽视了,以致于考生一旦面对相对宏大的议题和抽象的传播观念,便立刻束手无策了。08传统业务的理论问题仍然是专硕的核心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MJC的命题高校在实务考察中比我们想象中要克制许多,传统的采、写、编、评的技法和意识仍然是考察的核心,对于考生业务基本功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例如,采访的词频达到了65次,排到了所有词条的第五位(前面是传播、媒介、舆论、网络),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数传统技法和意识。09研究方法覆盖学硕考察并开始向专硕蔓延研究方法考察比重和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部分院校的学硕有考察传统,这并不奇怪,但是不少专硕也开始考察,考察的难度和细致程度也在提升。这也与新闻传播学近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以往广受诟病的研究规范问题,伴随着大量的海归学者、其他社科研究背景的学者涌入新传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进一步辐射到了考卷当中。10热点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汹涌16年前后,你会在院校的命题中,明显感觉到那种技术突进给这个学科的压迫感,很多院校的命题风格,毫无征兆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些在业界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应用也可能出现在考察中。近两年,又会明显感觉到,即便仍然会有考纲变动的情况,但很难出现意料之外的热点了,甚至对我们辅导团队而言,热点都讲的有些超前了。例如,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考2010前后相继起势微博和微信、2015年前后形成影响力的今日头条、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遗产、2017年开始广泛讨论的智媒,5G、区块链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应用尚未成熟,也还未大面积的成为考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考点仍然集中在拉不开差距的名解和简答区,热点则大范围的聚集在拉开分数差距的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答题区,它们或是直接考察,或是需要大量调配热点案例来支撑。这样一看,热点的拓展仍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关键学科领域的命题特征分析01 新闻学——所剩无多传统新闻理论考点已经被传播学、马新观、媒体融合挤压的所剩无多注:这里所说的新闻理论并不包括分布广泛不均的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关键结论:1、2020年考频前三的是舆论学、马新观、新闻生产,2018-2019年则是新闻真实、舆论、伦理与法规。2、舆论的考察对其他传统新闻学理论的考点呈现压倒性优势,而舆论学本身的解题和破题其实并不依赖传统新闻理论,而十分依赖传播学理论和视角。其中,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分别考了25次,几乎赶上议程设置的考频。3、马新观的考察几乎全方位的包裹和覆盖了传统新闻理论,即便考新闻真实,答题中常常涉及的是马恩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考宣传考的是X的宣传观,考新闻事业性质关注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诸如此类。4、马新观的考察直接涉及到:11次的党性原则考察、22次的X及其相关讲话、10次四力、8次四全……这其中还不包括政治家办报、反客里空这样的史论当中的间接考察,舆论学和宣传学的大规模的相关考察。5、新闻真实问题,虽然与过去2年的主导相比有所滑坡,但依旧是堪比“议程设置”的“巨无霸考点”,相关考点直接出现频次是31次,这还不算谣言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治理等间接考点。6、新闻事业、新闻生产的相关问题,一部分与马新观的问题考察融合,一部分与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属于“互联网的新闻业”再难成为一个纯粹的新闻学问题考察了。7、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生产(54次)的创新形式中:机器人新闻7次、建设性新闻5次 算法新闻7次、新闻游戏2次、虚拟现实6次。8、专业主义(16次)的考察看似有所下滑,其实不然,今天对“新闻工作四力”(10次)的要求是一种专业主义,对传播伦理和道德(18次)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主义。02 新闻实务——业界最为珍视,时代稀缺四个关键结论:1、 行业的巨变,并没有动摇考察的初心。传统的四力,仍然是吃(na)饭(fen)的关键。2、 假新闻泛滥的年代,记者的核实流程被高度挤压的年代,新闻采访的基本功成为考察之最。3、 观点过剩与事实稀缺的年代里,调查性记者在行业凋零,解释性报道(9次)、深度报道(8次)、非虚构写作(8次)相继成为考察焦点。4、 当负面情绪和社会焦虑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建设性新闻(4次)这样的考点有望在明年覆盖的更深远。03 传播学考察——宏观层面技术与政治为考察底层逻辑媒介与效果理论依旧为考察核心关键结论:1、媒介研究已经超过效果和受众研究成为绝对的核心。这并不让人意外,学界整体的研究对象中心,已经从“受众”与“内容”为中心,转向了以“媒介为中心”。2、媒介研究考察,主要分布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媒体融合发展、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等几个方面的考察。一个细节——麦克卢汉是2020年出现频次最多的学者,超过拉扎斯菲尔德(7次)、施拉姆(6次)。3、传播学流派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这在上文的十大趋势中有探讨。4、效果理论2020的年考察频次排名依次是: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论、数字鸿沟与第三人效果;2018-2019年是议程设置、数字鸿沟、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毫无疑问,重合的三个仍然是考察的巨无霸,框架理论容易被忽视,而且这个理论的可以阐释的上限非常高,幸而我们团队在模拟考的命题中单独强调了。5、社会责任论考了17次,甚至超过把关人、数字鸿沟,想必让很多人意外,我也很意外。6、从媒介技术的考察趋势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移动媒体(直播与短视频、5G)“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条线索从10年就开始起势:1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化媒体发展相辅相成‘2014-2016年“互联网+”作为顶层战略推行;2016开始互联网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相继释放影响力,直播与短视频平台也开始起势;2017-2019年智能技术开始全方面的渗透到新闻业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再来是区块链、5G等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叠加。至此,媒介环境的发展线索与命题线索基本成型,最近2年再无大的波动。7、大数据和算法这样的底层技术,仍旧会持续热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5G、VR、物联网在明年或许会有上升势头8、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和政治传播依旧是学科的核心。这不意外,毕竟学科是做总统选举研究起家的。从外部的趋势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的研究遗产延续至今,2020适逢有一个选举年,可以继续拭目以待;从国内的考察来看,对内和对外政治宣传、舆论学、后真相政治、社会动员与抗争等这些都不会被未来的考察放过。9、经济的话题依然是考生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更难的是传统“传媒经济”和“网络经济”运行逻辑的截然不同,逼迫着没有广告学考察要求的考生,必须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营销传播特征,对于MJC来说,必须要清楚社群营销、场景营销、智能营销等的运行逻辑。传媒经济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考生们需要运用关系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逻辑去破题解题。10、对文化话题的考察,也不再少数。需要考生们对关注媒介文化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更为熟悉一些。同时,跨文化的考察也不再是武大、云大的专利,国际传播、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冲突都开始被很多院校的考察提及。04 媒体融合——保持着政策驱动与技术驱动的考察关键结论:1、媒体转型对应的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动和需要重新注解的考点。很多时候考察的注解的更新,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例如,今年考的”全媒体”已经不是前两年的“全媒体”。2、媒体融合的考察中,主要围绕着2条线索进行,一条是技术发展对传媒转型的影响;一条则是2014年以来关于融合发展的文件与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的“县级融媒体”的文件精神和年初的“四全媒体”讲话,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选题的核心。3、 众多转型案例里面,“总台”和“联播”(9次)当属今年最耀眼的考点。4、自媒体(17次)的考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17次考察中有12次都聚焦在自媒体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一点也与政策趋势一致。05 广告公关——趋向实务与业界实践贴合关键结论:1、 营销传播(27次)整体上成为第一大考点,这与近几年业界不断拓展的各类实践创新密不可分。2、 品牌传播(18次)的考频出现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层面推动下的国家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发展有关。3、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活动策划和危机公关应对成为了主流考察对象,可能和今年层出不穷的危机公关事件有关。4、 互联网广告部分,原生广告的考察比较多,这与过去2年的情况一致,原生广告在业界也逐渐成为了各个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需要特别注意一下。5、广告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理论和案例的联系,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实操的时候要思考到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对于理论进行理解时也应搭配相应的案例。07 设问方法:A对B的影响成为最常考的命题方式1、 问影响的题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这其中有超过八成是媒介技术的影响。2、 概念对比作为困扰考生备考始终的命题,其实出现频度并不高(15次),并且绝大多数考察是类似对比“消息”和“评论”、“新闻”与“宣传”这样差异较为明显的基本概念。3、 问看法这种“你答什么都行”的设问方式,还是很流行(26次),人文社科的作答常常就是这么开放,没有很多束缚。4、 可见背景、内涵、意义、特征、成因、影响等要素,一直都是知识点记忆的基础要素。敬请期待,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析2020全国重点院校真题,本篇为整个系列的总论,配套使用,效果更佳。爱传播祝愿21级&20级的各位同学,备考顺利。作者:文冲、璐璐编辑:羽生主编:羽生寒假别浪费欢迎挑战自己碾压对手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