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农大:“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维克多

西农大:“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

新华社西安1月9日电(记者姚友明)寒冬腊月时节,正在陕西省镇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挂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习林杰,心里美滋滋的。他不仅依靠所学知识帮助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镇巴县建立了腊肉全产业链标准与追溯体系,而且还在2019年10月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介绍该体系时,邂逅了爱情。“这个体系能帮助提高腊肉产品的整体质量和附加值,提升镇巴腊肉的品牌效应,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习林杰说,任期已满,但他并不想离开,他还想见证当地腊肉产品上市。和习林杰一样,本批“研究生助力团”的团长韩硕也将在10日结束本届派驻任期。在过去的5个月中,看到镇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当地农业土特产品的包装款式单一、陈旧,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韩硕就与同学们协商,一起结合当地特点,重新设计了包括腊肉、香菇、木耳、树花菜等28类产品的包装图案。考虑到镇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族居住区,韩硕在为一家腊肉企业设计的包装盒上,设计了一个苗族姑娘背着装有两筐腊肉背篓的卡通形象,这个设计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在镇巴县杨家河镇,有一个肉牛养殖场,来自西农大动物医学院兽医专业的二年级硕士生韩晓芳驻镇工作期间,及时提醒场主注意饲料保存工作。“吃霉变饲料对牛的肝损伤特别大,出肉量会减少,会让养牛的贫困户蒙受损失。”韩晓芳说。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研究生助力团”的团员甄琦理发现很多镇巴县乡镇小学的学生均为留守儿童,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团员们在镇巴县14个乡镇发起了17次科普大讲堂活动。韩硕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当地2000余人次的小学生已经了解了磁悬浮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知识,完成了人生中与科学的美好“初遇”。从2018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先后派驻三批 “研究生助力团”、42位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到镇巴县挂职,累计组织研究生走访调研38个贫困村、278户贫困户和29家涉农企业,开辟农业科技示范田百余亩,举办面向成人的科技培训讲座30余场,直接培养当地乡土实用技术人才125名。在2019年5月宣布脱贫摘帽的陕西省合阳县,该校通过“研究生助力团”“书记帮镇助力团”和“专家教授助力团”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达2300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办副主任王增信说,“研究生助力团”活动让县、校形成合力,有利于为地方培养出了一支“永久牌”技术队伍,为贫困县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之翼”。“学生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施所能、展才华,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他说。(完)

然乎

西农大:“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1)

新华社照片,西安,2020年1月9日西农大:“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1月8日,韩硕在镇巴县“研究生助力团”电商工作室展示自己及同学们为镇巴农产品设计的产品包装。(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

操之则栗

西农研究生坚守深山助脱贫:想留下来再干半年

西农研究生坚守深山助脱贫“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团长,在结束了半年的挂职服务后,硕士研究生韩硕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他将留在陕西省镇巴县,和17名90后博硕士研究生一起,为当地的乡亲们继续服务。位于大巴山深处的镇巴县,被誉为陕西“南大门”。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也是革命老区县。2019年8月,作为学校第三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韩硕等17名青年学生来到镇巴县。韩硕被安排在镇巴科技进步促进中心,挂职副主任。半年时间里,韩硕在当地走访调研56次、走访贫困户30余家,为当地产业发展联系对接学校专家,带头帮助当地企业重新设计了腊肉、香菇、木耳、树花菜等农产品包装28件。还组织助力团成员开展科普大讲堂17场,让全县14个乡镇的1700多名中小学生大开眼界。“之所以选择继续干下去,一是为了我没有完成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二是为了这里的孩子们。”韩硕说,镇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着城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依靠这个优势,我们可以做田园综合体”。在导师支持下,韩硕将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镇巴县鲁家坝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这项研究自去年着手,有望再用半年时间就可完成。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青山,韩硕说,“我一定要把最好的毕业论文写在镇巴”。争取到的这个“半年时间”,在韩硕看来很紧张——除了继续做好去年的各项工作,新谋划的一些创新举措也将实施。“我还想重新规划科普大讲堂,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把课件做好,然后在各自挂职的镇里去展演。”韩硕告诉记者,最近一期的科普大讲堂的主题是“海洋”,“我们要给大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大海”。在这个助力团里,将要留下的还有一名女生——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田,她在挂职的长岭镇主要负责社会扶贫网及电商扶贫等工作。上一个任期,马田实地考察了长岭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及11个村电商服务站,对电商服务站分类施策进行了整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我想继续留一期,是因为政府工作的连续性,还有论文调研的需要。”马田的毕业论文,主要以镇巴这样的深度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做金融扶贫的效益评价,并探究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进程中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基层,能更好地以农户的视角去认识金融扶贫带来的效益,同时也方便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兴趣倍增的马田,还想进一步锻炼自己。“感到很有幸,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中。”半年里,这个来自甘肃农村的女生走访调研的贫困户达90余人次。自2018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向陕西省合阳县、镇巴县派出研究生助力团到基层顶岗实践锻炼。至今,派驻这两个贫困县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已有136名,他们在当地发挥了“科技参谋”“专业服务”和“校地联络”的作用。记者了解到,研究生助力团与该校组织的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以及为当地培养的优秀人才先锋队,被称为具有西农特色的“三团一队”。这一定点扶贫新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验好典型”,被推选为“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9年年底,镇巴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第四批研究生助力团到岗后,将和其他团队一起为镇巴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再加一把力”。目前,16名新成员已经领到任务,像韩硕、马田一样,他们的足迹将遍布镇巴的崇山峻岭与梯田农舍。【来源:正北方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此中德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我的2020 ⑦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新年伊始,“微言教育”特别推出“我的2020——伟大祖国全面小康”主题专栏,展示内容既有广大师生传递爱国热情的多样表达,也有教育人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所见所闻和感人故事,还将晒出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大数据、好成果……精彩内容不要错过。今天,一起来读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的扶贫故事↓↓↓寒冬腊月时节,正在陕西省镇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挂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习林杰,心里美滋滋的。他不仅依靠所学知识帮助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镇巴县建立了腊肉全产业链标准与追溯体系,而且还在2019年10月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介绍该体系时,邂逅了爱情。“这个体系能帮助提高腊肉产品的整体质量和附加值,提升镇巴腊肉的品牌效应,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习林杰说,任期已满,但他并不想离开,他还想见证当地腊肉产品上市。1月8日,习林杰在镇巴腊肉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腊肉检测实验和习林杰一样,本批“研究生助力团”的团长韩硕也将在10日结束本届派驻任期。在过去的5个月中,看到镇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当地农业土特产品的包装款式单一、陈旧,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韩硕就与同学们协商,一起结合当地特点,重新设计了包括腊肉、香菇、木耳、树花菜等28类产品的包装图案。1月8日,韩硕在镇巴县“研究生助力团”电商工作室展示自己及同学们为镇巴农产品设计的产品包装考虑到镇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族居住区,韩硕在为一家腊肉企业设计的包装盒上,设计了一个苗族姑娘背着装有两筐腊肉背篓的卡通形象,这个设计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在镇巴县杨家河镇,有一个肉牛养殖场,来自西农大动物医学院兽医专业的二年级硕士生韩晓芳驻镇工作期间,及时提醒场主注意饲料保存工作。韩晓芳在杨家河镇与贫困户交流“吃霉变饲料对牛的肝损伤特别大,出肉量会减少,会让养牛的贫困户蒙受损失。”韩晓芳说。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研究生助力团”的团员甄琦理发现很多镇巴县乡镇小学的学生均为留守儿童,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团员们在镇巴县14个乡镇发起了17次科普大讲堂活动。韩硕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当地2000余人次的小学生已经了解了磁悬浮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知识,完成了人生中与科学的美好“初遇”。甄琦理在赤南镇带领孩子们宣誓从2018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先后派驻三批 “研究生助力团”、42位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到镇巴县挂职,累计组织研究生走访调研38个贫困村、278户贫困户和29家涉农企业,开辟农业科技示范田百余亩,举办面向成人的科技培训讲座30余场,直接培养当地乡土实用技术人才125名。在2019年5月宣布脱贫摘帽的陕西省合阳县,该校通过“研究生助力团”“书记帮镇助力团”和“专家教授助力团”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达2300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办副主任王增信说,“研究生助力团”活动让县、校形成合力,有利于为地方培养出一支“永久牌”技术队伍,为贫困县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学生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施所能、展才华,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他说。作者 |姚友明来源 |新华社图片 | 新华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微我的2020——伟大祖国全面小康①新年首发!听人民大学、北航全球师生校友歌唱祖国 | 我的2020②全球校友祝福祖国!厦大、南航师生唱响新年心声 | 我的2020③南京农大:科技帮扶为贵州麻江端上“金饭碗” | 我的2020④中国药科大学: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为“巴山药乡”开出扶贫良方 | 我的2020⑤电子科技大学:3大法宝,打通消费扶贫供销链丨我的2020⑥《人民日报》:高校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 | 我的2020

革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来我家帮忙的大学生特给力!”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村民钦福柏(左一)种有天麻、大黄、木耳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成员不仅经常来帮助筛选、分装收获的中草药和农产品,还为这些产品重新设计包装,帮助他家增加了收入。在实际使用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健改进设计的花椒剪枝机后,镇巴县赤南镇长滩社区村民徐贵林(右一)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个花椒剪枝机是赵健经过反复研究、调试改进完成的,采摘花椒效率比之前提高了6至7倍。8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韩硕(右一)和同伴在上山调研途中与农户齐开秀(左一)交流。两年多来,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几乎跑遍了镇巴县每个村庄,开展入户调研、科技指导培训、助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武子芳(前右一)和同伴正在为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村民讲解利用电商平台推介特色农产品的方法,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是研究生助力团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研究生助力团经常邀请学校相关专家,为当地农户解决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渭玲(左二)在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中药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现场指导农户掌握大黄种植技术。木耳种植大棚里的温湿度、光照度对木耳生长至关重要。过去农户“看天”凭经验照料大棚,现在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健团队研发的农情监测系统,农户用手机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测到大棚里的相关数据,实现科学管理。在研究生助力团的牵线搭桥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余有本在镇巴县三元镇茶和村茶叶产业扶贫示范园为茶农演示夏季茶树维护技巧。当地茶园存在茶树长势不好、产量效益低等问题,专家“手把手”地指导,解决了茶农的实际问题。在镇巴县杨家河镇勤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青云(左)与合作社理事长吴长山做牛的口腔检查。李青云在参加脱贫攻坚普查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助力杨家河镇肉牛养殖产业发展。8月6日,在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团工作站,助力团团长韩硕拿出团队成员针对当地中药材、香菇等特色农副产品精心设计的多个外包装样品,征求村民的意见。镇巴县地处陕西省南端、大巴山腹地,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力低,教育卫生资源匮乏,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但因为原包装存在款式单一、品牌标识不突出等因素,影响销量。为此,助力团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发挥特长,改进包装设计,融入大自然的元素,彰显了当地农产品的生态与绿色。为了充分发挥涉农高校研究生的作用,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研究生知农爱农情怀,搭建校地沟通的桥梁,2018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镇巴县委、县政府共同遴选学校部分在校优秀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赴镇巴县开展工作,目前已选派4批共60名研究生在当地15个镇街和两个涉农部门工作。作为上一届研究生助力团团长的韩硕,在今年年初结束了半年的挂职服务后,毅然决定留下来再干半年。他在走访30余家贫困户、了解其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助力团成员为当地产业发展联系对接学校专家,举办“科普大讲堂”“周末自习室”等活动。“我决定留下来就是想在田园综合体等方面做点儿事情,为镇巴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一份力量。”韩硕说。第四批研究生助力团中的博士研究生赵健,在镇巴县赤南镇顶岗挂职科技副镇长。挂职期间,赵健积极推动当地企业建设天麻加工线,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此外,他还围绕当地香菇、花椒等产业,研发和改进设计了诸如农情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并在当地推广,受到农户的广泛欢迎。而让赤南镇长滩社区村民徐贵林高兴的则是赵健改进设计的花椒剪枝机。徐贵林说,用传统剪子采摘花椒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手工活儿,使用花椒剪枝机不仅省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一名农林院校博士研究生,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利用科技成果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同时,我将继续扎根农村、奉献农业,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赵健表示。助力团研究生们积极发挥“科技参谋”“专业服务”和“校地联络”的作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长。助力团成员、镇巴县盐场镇顶岗挂职科技副镇长梁瑞表示,挂职锻炼让自己的实践能力、组 织协调能力、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镇巴县茶叶、肉牛、中药材、腊肉等产业,建立了6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优化了产业布局,累计辐射带动350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或增收。助力团联合学校专家团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为种植养殖户及产业园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贫困群众和一线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为镇巴县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骨干。(记者 张学军 摄 通讯员 王学锋 周天弘 文)

低下层

西农研究生坚守深山助脱贫 “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

“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团长,在结束了半年的挂职服务后,硕士研究生韩硕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他将留在陕西省镇巴县,和17名90后博硕士研究生一起,为当地的乡亲们继续服务。位于大巴山深处的镇巴县,被誉为陕西“南大门”。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也是革命老区县。2019年8月,作为学校第三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韩硕等17名青年学生来到镇巴县。韩硕被安排在镇巴科技进步促进中心,挂职副主任。半年时间里,韩硕在当地走访调研56次、走访贫困户30余家,为当地产业发展联系对接学校专家,带头帮助当地企业重新设计了腊肉、香菇、木耳、树花菜等农产品包装28件。还组织助力团成员开展科普大讲堂17场,让全县14个乡镇的1700多名中小学生大开眼界。“之所以选择继续干下去,一是为了我没有完成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二是为了这里的孩子们。”韩硕说,镇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着城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依靠这个优势,我们可以做田园综合体”。在导师支持下,韩硕将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镇巴县鲁家坝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这项研究自去年着手,有望再用半年时间就可完成。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青山,韩硕说,“我一定要把最好的毕业论文写在镇巴”。争取到的这个“半年时间”,在韩硕看来很紧张——除了继续做好去年的各项工作,新谋划的一些创新举措也将实施。“我还想重新规划科普大讲堂,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把课件做好,然后在各自挂职的镇里去展演。”韩硕告诉记者,最近一期的科普大讲堂的主题是“海洋”,“我们要给大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大海”。在这个助力团里,将要留下的还有一名女生——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田,她在挂职的长岭镇主要负责社会扶贫网及电商扶贫等工作。上一个任期,马田实地考察了长岭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及11个村电商服务站,对电商服务站分类施策进行了整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我想继续留一期,是因为政府工作的连续性,还有论文调研的需要。”马田的毕业论文,主要以镇巴这样的深度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做金融扶贫的效益评价,并探究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进程中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基层,能更好地以农户的视角去认识金融扶贫带来的效益,同时也方便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兴趣倍增的马田,还想进一步锻炼自己。“感到很有幸,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中。”半年里,这个来自甘肃农村的女生走访调研的贫困户达90余人次。自2018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向陕西省合阳县、镇巴县派出研究生助力团到基层顶岗实践锻炼。至今,派驻这两个贫困县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已有136名,他们在当地发挥了“科技参谋”“专业服务”和“校地联络”的作用。记者了解到,研究生助力团与该校组织的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以及为当地培养的优秀人才先锋队,被称为具有西农特色的“三团一队”。这一定点扶贫新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验好典型”,被推选为“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9年年底,镇巴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第四批研究生助力团到岗后,将和其他团队一起为镇巴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再加一把力”。目前,16名新成员已经领到任务,像韩硕、马田一样,他们的足迹将遍布镇巴的崇山峻岭与梯田农舍。【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学知

“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西农研究生坚守深山助力脱贫

“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团长,在结束了半年的挂职服务后,硕士研究生韩硕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他将留在陕西省镇巴县,和17名90后博硕士研究生一起,为当地的乡亲们继续服务。韩硕(右二)和当地的同事们一起调研。位于大巴山深处的镇巴县,被誉为陕西“南大门”。解放战争期间,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这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也是革命老区县。2019年8月,作为学校第三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韩硕等17名青年学生来到镇巴县。他被安排在镇巴科技进步促进中心,挂职副主任,半年时间里,韩硕在当地走访调研56次、走访贫困户30余家,为当地产业发展联系对接学校专家,带头帮助当地企业重新设计了腊肉、香菇、木耳、树花菜等农产品包装28件。还组织助力团成员开展科普大讲堂17场,让全县14个乡镇的1700多名中小学生“大开眼界”。“之所以选择继续干下去,一是为了我没有完成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二是为了这里的孩子们。”韩硕说,镇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着城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依靠这个优势,我们可以做田园综合体。”在导师支持下,韩硕将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镇巴县鲁家坝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这项研究自去年着手,有望再用半年时间就可完成。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青山,韩硕说“我一定要把最好的毕业论文写在镇巴。”争取到的这个“半年时间”,在韩硕看来很紧张——除了继续做好去年的各项工作,新谋划的一些创新举措也将实施。“我还想重新规划科普大讲堂,每个月确定一个主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把课件做好,然后在各自挂职的镇里去展演。”韩硕告诉记者,最近一期的科普大讲堂的主题是“海洋”,“我们要给大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大海。”在这个助力团里,将要留下的还有一名女生——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田,她在挂职的长岭镇主要负责社会扶贫网及电商扶贫等工作。上一个任期,马田实地考察了长岭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及11个村电商服务站,对电商服务站分类施策进行了整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马田(中)和当地镇领导一起查看村产业发展情况。“我想继续留一期,是因为政府工作的连续性,还有论文调研的需要。”马田的毕业论文,主要以镇巴这样的深度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做金融扶贫的效益评价,并探究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进程中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基层,能更好地以农户的视角去认识金融扶贫带来的效益,同时也方便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兴趣倍增的马田,还想进一步锻炼自己。“感到很有幸,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中。”半年里,这个来自甘肃省张掖市农村的女生走访调研的贫困户达到了90余人次。自2018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向陕西省合阳县、镇巴县派出“研究生助力团”到基层顶岗实践锻炼。至今,派驻这两个贫困县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已有136名,他们在当地发挥出了“科技参谋”“专业服务”和“校地联络”的作用。记者解到,“研究生助力团”与学校组织的“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和给当地培养的“优秀人才先锋队”,被称为具有西农特色的“三团一队”。这一定点扶贫新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验好典型”,被推选为“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9年底,镇巴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第四批研究生助力团到岗后,将和其他团队一起为镇巴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再加一把力”。目前,16名新成员已经领到任务,像韩硕、马田一样,他们的足迹将遍布镇巴的崇山峻岭与梯田农舍。“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就能帮助镇巴早日实现乡村振兴。”韩硕说。【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画地而趋

这是分数最低的985,专业冷门就业难,不要被985名号迷惑

现在考大学的学生都喜欢考985、211高校,其中985尤其受到考生的欢迎,虽然有些985不如211,但社会上985的名声显然更大,如果想考985高校的话,自己的分数不是很高,怎么办才好呢?这是分数最低的985,专业冷门就业难,但是大家不要被985名号迷惑,一起来看看吧。西北农林科学技术大学,顾名思义,是一所偏重农业和林业的高校,现在农学系的大学集体降温,这所大学也不例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了比较冷的门,学生毕业后就业是问题,很多农业学生毕业后都跳槽了,除了专业的冷门,西农的地理位置也不太好,学校不是西安,是距离西安还有近一个小时开车移动的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示范区人口不多。农学部的两个985高校之一,西农比不上中农,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学科评价和高校排名中,西农连和211的南京农业大学相比,渐渐被武汉的农业部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超越,有点尴尬。西农的实力一般,但是专家的就业很普通,但是,学校毕竟是985,目前,在重视这个学校品牌的社会中,西农会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其他利益,对于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西农现在在985所高校中分数最低,考生正好可以捡西农,之后,考研究生的时候,转入受欢迎地区的高校专业,这时,考生可能会得到好的本科“出身”和好的研究生专业和地区,今后的发展前景很明朗,如果本科毕业后准备就业,西农的优势不是很明显,甚至可能因为学生的专业太冷而找不到好工作。其实,如今很多考生都在纠结选热门地区低层次高校还是偏远地区高层次高校,如果有考研打算,那就去偏远地区高层次高校,如果本科毕业打算就业,那就去热门地区吧!以上就是这是分数最低的985,专业冷门就业难,大家不要被985名号迷惑,大家觉得怎么样?欢迎留言。

虽虫能天

西农大:“研究生助力团”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

1月8日,韩硕在镇巴县“研究生助力团”电商工作室展示自己及同学们为镇巴农产品设计的产品包装。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1月8日,习林杰在镇巴腊肉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腊肉检测实验。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

赵盾

西农不配成为985?看看这些招聘公司,老师:低调不代表没实力

不少考生对于农林类高校不大感冒,比如农林的高校,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甚至一些考生对于带有“林业”类高校保持着排斥的态度,填报志愿时,直接忽略这些大学。不少考生还咨询教育明先森“西农这所985高校实力差,为何排进985“”西农就业率怎么样“等问题,今天教育明先森就为大家讲解哈这所高校,供各位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何能进入985?一个是政策缘故,需要向农林类大学倾斜,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建校初期就肩负着建设西北、培育英才、兴学兴农的重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学科实力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国家级(15个) : 生物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就业情况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知,西农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水利、环境、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等领域,近来年就业率在95左右。招聘的公司主要有:中国恒大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大瀚企业、青岛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河南爱上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拓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因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尤其现在国家重视农业,因此学校在项目、经费方面都是充足的,对于想学林穴、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考生来说,这所高校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