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马蹄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01心理的基本结构(一)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到事物的属性、属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3、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构成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0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二)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和功能性(三)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有机体的系统(四)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第二节:心理学研究方法1描述研究(一)自然观察法(二)调查法: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分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三)个案研究法:由医疗中问诊方式发展而来2相关研究测量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研究方法。3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的控制或创造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4其他研究方法1、测验法2、自我报告法3、内容分析法、4、语义分析法5、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测验法:借助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要注意信度(数据可靠程度)和效度(有效程度)。第三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01生理心理学1、脑功能的定位2、心理免疫学3、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02行为主义的研究03精神分析的研究弗洛伊德0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做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认知神经科学是当代心理学的发展的重要趋势05五、人本主义心理心的研究着重人格方面研究

谈玄

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由于对脑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手段常常是制约心理学研究进展和研究深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科学家在对人脑奥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对探索秘密的工具的开发也充满了兴趣。1.传统的研究方法在18世纪,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但脑是如何工作的?行为的脑机制究竟是什么?这一直是最吸引科学家的课题之一,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脑的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解剖法科学家了解了脑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彼此间的联系。通过对动物或病人脑组织的局部切除法科学家了解到被切除部分脑的作用。通过一个细小的电极来毁损病人脑的特定区域或激活脑的特定区域(电极刺激法)可以观察到该特定区域的机能。通过采用一根顶端极其微小的、内含盐分和导电液体的玻璃管(微电极记录法),人类还探测到了单个神经元的电位活动,从而了解了行为的起源。2.脑成像技术虽然上述方法使研究者们了解了不少脑的秘密,但这些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是局部的、有限的,人类一直梦想能有一种无损伤技术让我们观察到人在从事下棋、作文或解题等任务时整个大脑活动的全貌。如今,由于脑功能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计算机辅助脑成像技术的产生,使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以下介绍1种主要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计算机辅助x射线技术。传统的x射线检查最多只能产生一幅大脑阴影的图像,但ct可以由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来自脑特定断层层面多个方向的x射线形成一幅图像,大大提高大脑图像的分辨率。利用ct能显示出脑创伤后遗症、脑瘤和损伤等大脑病变的位置,可以较好地诊断一个人行为变化在脑水平上的病因。

汝独不欲

「申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章: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定性分析◆◆一、研究资料的质量审核◆◆是研究结果整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审查、核实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的真伪,去伪存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以保证结果的质量。(一)研究审核的内容1、研究总体来看,检查研究目的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2、对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的审核(二)质量审核的方法1、计量审核: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算资料有无错误或矛盾的地方,包括计量关系是否正确,计量单位是否一致。2、逻辑审核:检查研究数据、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三)数据资料的剔除与补充对于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找到原因,尽量纠正。◆◆二、研究资料的编码◆◆(一)编码的含义与方法编码: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成码值的过程。心理学2种:1、数码2、代码(二)编码系统及其设计编码系统包括编码指导手册和编码表(三)编码注意事项◆◆三、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含义与特点定义: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得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学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特点:(1)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2)侧重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3)倾向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4)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1、比较与分类比较: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从而寻找心理行为的普遍性及特殊本质。分类: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2、归纳与演绎归纳:从大量资料中概括或推论出某一类事物、现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演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逻辑方法3、分析与综合分析: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成简单的部分,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综合:根据分析的结果,在已经认识到的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将事物各方面的本质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已知对象的全面、完整的认识。4、抽象与具体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要但是其中的本质合规律,必须借助于抽象方法。第二节: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的含义和地位◆◆(一)统计分析的含义和功能含义:定量分析常成为统计分析。功能:(1)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2)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3)可以培训科学、严谨的思维的方法(二)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地位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分析,才能揭示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应该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二、描述性统计◆◆(一)集中趋势的度量1、算术平均数(M)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有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单位数目而成。2、中数Md中位数、终点数 ,指数据的次数分部处于50%位置上的数值。常用于偏态分部和有极端数据的分布中表示集中趋势。3、众数Mo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除此外,集中数量如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二)离散趋势的度量1、方差和标准差度量数据变异即离散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2、标准分数标准分数(Z分数)是以标准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它可用于团体成员间的比较。3、全距又称两级差,吧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距就是全距。(三)相关关系的度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相关分析。相关分为三种,即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研究中用相关系数r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数值值介于-1.00和+1.00之间。符号代表相关方向,绝对值代表相关的程度最常见的相关为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三、推论统计◆◆(一)总体参数的估计1、点估计点估计就是在总体参数未知数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2、区间估计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这个置信区待在一定的置信度(显著性水平)下建立的。总体参数落在这个区间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等于置信度。(二)假设检验1、假设经验的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中,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对样本总体进行的初步了解而对研究结果做出的假设叫做研究假设Hι。而与之相对应的假设成为虚无假设Hο(零假设)。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虚无假设Hο和研究假设H1(2)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3)规定显著性水平α,并根据检验的类型查出临界值(4)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5)比较临界值与统计值并进行决策:临界值大于统计值,则接受Hο,拒绝Hι;反之,则拒绝Hι,接受Hο。2、常用检验方法(1)Z检验:常用与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或大样本的平均数的显著性和差异性显著性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和二裂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两个相关系数分别有两组被试得到的相关系数差异性检验等。(2)t检验:常用于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的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相关关系数由一组被试去的相关系数差异性检验,正态分布的显著性检验等情况。(3)χ2检验:常用于计算数据的检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等情况。(4)F检验:常用于独立样本的方差的显著性检验。◆◆四、复杂统计分析方法◆◆(一)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数据中的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使用方差的条件:(1)总体正太分布(2)变异是可加的(3)各处理内(即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1、协方差分析(共变数分析)(1)适用资料排除共变因素对研究所选择观测结果的影响的统计方法。所适用的材料为每一个研究的观测变量都有一个共变量结果(X),如前测、智力、年龄等。(2)特点(3)类型单因素共变数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共变数分析多因素共变量分析2、多元方差分析(二)多元回归分析基本思路:根据多次观测值计算出回归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多元线性回归一般问题(1)概念及适用资料(2)多元测定系数的形式(3)多元测定系数的意义(4)预测区间2、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1)含义(2)方法 (三)聚类分析1、定义与原理定义:又称分类分析,集群分析,是研究分类聚集的方法。它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按观测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别。现代三大统计方法之一。适用资料:要求事先知道测试对象的类型,各种测试资料或每一测试对象的多项目观测数据,一般情况下,这些数据是等距的测量数据。测试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基本类型样品聚类指标聚类2、特点与应用(1)特点(2)应用:主要对样品或测试对象进行分类。(四)判别分析主要用于解决用于解决根据观测数据对所研究的进行分类和预测的问题,也用于在某种方法或原则已经将部分对象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观测数据属于已知类别的哪一类。1、定义与原理概念:以已掌握的不同类别的样品为标准,结合所观测的不同样本的若干项不同的观测指标数据,建立一个或多个线性组合,称为判别函数,将尚待判断的事物加以判别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适用资料与类型已知所需判别的类型以及关于各类型的多项测试的有关测试数据,据此建立判别模型,然后对未知的测试对象或指标进行类型判别。2、解释与应用(五)因素分析1、定义与原理(1)定义概念:从为数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出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又称因素)去替代已有的一些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b.意义:c.因素负荷d.公共因素方差e.特征值与贡献率(2)原理(3)因素的选择2、计算步骤、解释与应用3、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的分析(六)其他常见多元素统计分析方法1、路径分析2、主成分分析◆◆五、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一)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2、变量的性质3、数据的分布特征(二)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三)统计方法的选择程序◆◆六、计算机通统计分析◆◆(一)计算机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1、数据的组织2、数据的录入3、统计分析4、结果输出(二)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包1、SPSS2、SAS这一章很多内容都自行删减了,因为看不懂

墨箓

「申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设计

01第一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一、研究课题的选择(一)课题选择的原则1、需要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二)课题选择的策略1、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2、从理论观点中选择课题3、从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4、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5、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课题。(三)研究假设的提出两个特点: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一定推测性好地研究假设5标准:(1)有一定科学依据(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的关系作出推测(3)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4)可以被检验(5)简单明了(四)研究课题的论证(1)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2)研究的主要内容(3)以往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动向以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突破(4)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以及成果形式(5)研究的基本条件(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预算)与研究的可能性二、研究文献的查阅(一)研究文献的搜集1、搜集文献的原则2、研究文献搜集的渠道3、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二)研究文献的阅读与综述1、研究文献的原则2、研究文献的综述02第二节:研究的设计一、研究设计的内容与标准(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5)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二)研究设计的标准1、研究的信度研究所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判断方法:重复法、相似法和独立评判法2、研究的效度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构思效度: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内部效度: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既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于如何适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外部效度: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细分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适用于被试所有自的总体的程度)和生态效度(研究结果适用其他研究条件和情境的程度)二、研究取样的设计(一)取样的意义、原则与程序1、取样的意义1)有效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2)节省研究的人力、时间和费用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深度2、取样的原则遵循代表性原则和随机性原则 3、取样的程序1)规定研究的总体2)确定样本的容量3)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4)统计推论(二)取样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抽取,具体方式有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2、系统随机取样法先总体编上序号,然后间隔取样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讲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然后根据类型单位与总体单位进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数量,最后随机从各类样本抽取样本4、整体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里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5、多段随机取样法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为若干子群,作为取样的第二级单位,如此类推。(三)取样误差的计算与样本大小的确定1、取样误差的计算取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取样误差越小,则根据根据样本研究结果对总体做出的推论就越为精确。取样误差计算公式:Sχ=S/√ ̄n Sχ为取样误差,S为样本的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2、样本大小的确定取决于1)研究的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方法等三、研究变量的确定与操作定义的设计(一)研究变量的选择与确定1、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2、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在研究中随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3、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无关变量存在的5个方面1)被试方面,如参与研究的动机、焦虑水平等2)主试方面,如年龄、。性别、外表等3)研究设计方面,如测量仪器、程序安排不当等4)研究实施环境方面,如各种意外事件5)数据处理方面,如分类不合理等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1)消除法即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未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采用“双盲程序”。2)恒定法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3)平衡法即对某些不能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和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方法4)统计法用统计的校正或调整这些将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排除(二)研究指标的设计用来测量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三)研究变量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1、操作定义及其特征、作用1)抽象定义: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2)操作定义: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最大特征:可观测性作用:1)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便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提高研究的统一规范性4)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便于研究的评论、结果的检验和重复。2、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给变量或指标下定义2)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一种方法3)静态特生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

独处

「一读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结束

本书作者来自百科终于到了导论的最后一部分,每天写这么一篇读后感还是挺麻烦的,尤其还要切题……不过,好处还是很多的,锻炼写作不跑题是其一,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是其二,其三就是尝试实践。毕竟社会心理学涉及的“心理学技巧”太多,多了解一些,如果能帮助我们学会利用“大众心理”是最好情况,哪怕没有结果,提防成为被研究者也不错(玩笑语)。上一篇说过,由于本节涉及的研究方法很难描述,所以在简略的总结要点之后,我只会提几个社会心理学实验或调查。社会心理学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假设—理论—证伪/预测社会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注意):1.推测的原因与研究结果究竟是相关因素还是因果关系;2.调查研究工作的多样性与可操控性;2.1 样本的普遍性与代表性2.2 调查问题的顺序影响2.3 调查答案设计的隐含技巧2.4 调查措辞的敏感性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实验:1.每次改变一个或两个因素,观察对结果的影响;2.通过随机分配,平衡对照组中额外因素的干扰;3.实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实验到现实生活:接受现实复杂环境的验证,社会心理学毕竟以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好了,接下来说一些热闹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平时我们免不了看到几篇各式各样的“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实验”以及“神奇的心理学分析或应用”,今天就为大家“抄”几篇书中的案例。不过书中案例只是为了结合我们现在经历过的“事件”做分析,并不会全文照搬……不能在文中加链接真是不方便。想必我们都做过一些测试吧,如性格、星座、属相、天干地支之类,哪怕你跟我一样是个“顽固又自负的人”,也应该会认同其中的一些话说的很对。再例如,我们同学聚会或者网络聊天,谈到某某老师喜欢拖堂或者刁难学生时,总会有几个人附和,甚至所有人都会想起被TA“为难”的经历。在本书中的案例:雷诺和埃斯蒂斯就个人生活史访谈了100位健康、成功的成年男性,结果发现,这些受访者的童年都充满了“创伤性事件”,与某些人关系紧张,父母做出了糟糕的决定,这些因素通常被用来解释精神问题……难道成功人士就必须具备某些特质或特殊经历?答案自然不是。在这个案例的前面还有两个案例,研究者们通过巧妙的实验发现,当普通人认定交谈者有某项特质(内向或外向)后,总会试图提问内向或外向类的话题(并非直接询问内向或外向),结果自然满足了期望,“内向者”表现的内向,外向者则表现了“开朗阳光”。那么现实的具体案例呢?或许你参与过、听到过,曾经风行一时的“Metoo运动”,进入中国时在微博以及各种论坛都曾有人站出来,这本不错,但到后来,哪怕是国外,都开始出现“吹毛求疵”情况,哪怕是难免的肢体碰撞,哪怕是目光……有些支持者说对于女性地位的争取“矫枉必须过正”,本人甚至同意“矫枉过正”,但即使是“编造故事”也比极端化的“性别(单方面)隔离诉求”好得多。类似的观点,在某乎可以直接搜到“父母皆祸害”——或许他们父母最大的过错是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吧。再提最后一个案例吧。有些国人不喜欢黑人,甚至到了嘲笑美国“黑命贵”的地步,虽然因为我国的一些因素,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但对美国一些事件的态度,就属于偏颇了。根据美国克雷格·黑尼的报告,在实际的重大案件中,数据显示黑人被告通常量刑过重,或者作为受害者受害的程度被低估,或者两者都存在。对1992年与1993年的八万宗判决案件分析发现,具有相同犯罪严重性和犯案历史时,美国联邦法官(黑人占5%)对黑人判的刑期比白人的长10%。而谋杀白人的黑人被判死刑的概率要高于谋杀黑人的白人(注: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间的法律并不完全相同,只是有些州废除了死刑)。对这个案例,我可以提两个近些年的事件。今年的9月6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位白人女警晚上下班回家,结果走错楼层,进入了一位黑人男子的房间,却误以为对方是入侵者,将其开枪击毙……首先要确定几点,这位黑人男子是个受到高等教育在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工作且虔诚信仰“上帝”的精英,人家只是去给敲自家门的人开个门,就被送去见上帝了……这位女警面临的可能是过失杀人指控。另一个事件是2014年11月20日,以为华裔警官与搭档在一栋楼里巡逻,在八楼的漆黑环境下开枪,子弹反弹击中一位黑人男子的心脏……2016年2月11日的判决是过失杀人罪(二级谋杀罪)与渎职罪名成立,4月10日降为“刑事疏忽杀人罪”,免于坐牢。至于是否有美国华裔游行的作用,要相信美国法制嘛。作者David Myers 的网站 ……可以百度之

别管我

现代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19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是思辨式的,带有经验描述性质,因此尚不能称之为科学。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由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善于驾驭文字的作家寥寥数笔就能生动地勾勒出笔下人物的特征,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物的描述绝不仅仅限于他的容貌和行为,更重要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在于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刻画。在心理学领域,这便是对人格(personality)的阐述和展示。虽然“人格”这个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给人格下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义却并非易事,即使是心理学家在这个术语的定义上也很难达成共识。最早的对人格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的,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而人格可以被定义为四种类型,并且与体内的这四种体液息息相关:黑色的胆汁产生了忧郁型人格,红色的血液产生了乐观型人格,黄色的胆汁产生了易怒型人格,黏液产生了冷静型人格。尽管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已经被现代医学所否定,但是他关于人格分类的探讨,对于心理学中这一术语的定义仍然是有启发意义的。在现代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其实和语言的使用有着紧密的关系。每当我们试图对人格特征做出描述时,我们总会去寻找一些心中自认为恰如其分的词语。比如,描绘一个人物是否是冷静的、客观的、负责任的,还是相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倾向于使用高度概括而又简洁的方式去描述人格(借助已经发展成熟的语言系统,使用规范化的词汇),而不是使用像“他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好心情”这些间接的、仍然需要进行认知加工理解的语句。这些简洁的词汇描述了种种相同、相似或者相异的人格特质。基于这些观察,人格理论的先驱奥尔波特(Allport)和奥德伯特(Odbert),在1936年对英语词汇进行了艰难而又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按照个人特质、暂时的情绪或者行为,以及智力与才干这四个类别,列出了大约1800个单词,其中大约有5000个“可能存在的用于描绘个体特质的中性词汇”。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特别关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立足于反映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的客观材料,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之上。然而由于条件所限,长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样本规模都十分有限。研究多采用抽样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再把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上,这就使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样本代表性的影响。目前,心理学研究对实验条件的控制通常会营造出不同于真实生活中的行为情境,并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等干扰因素。对于大规模的问卷(questionnaire)和测验研究,传统方法一方面需要用户自陈,数据收集过程比较缓慢,往往需要等待被试反馈足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大量人工计算整理,效率受到很大限制。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所收集的信息要么是回溯性的,容易受到遗忘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差;要么是截取单个或有限的几个时间节点,却得出推广到整个时空的研究结论。利用大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个体和群体外部表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弥补传统研究方法时效性不足的缺点。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当下数据采集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这就有可能针对极大规模的用户开展研究了,进行全时全程的跟踪记录,并实现数据颗粒度的灵活变化,从而使得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基础更加全面和坚实。基于此,我们利用网络大数据开展多个层面的研究。首先是利用情绪关键词的词频变化,考察群体的情绪变化规律;进而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用户网络行为进行心理特征的识别。利用预测模型,使得我们通过分析用户生态化的行为数据开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为可能,这种无侵扰的心理学研究使得结果更具有可推广性。

事思

一张图搞明白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心理现象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出来,比如愤怒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有的教科书也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物质现象,所以会觉得让人难以说清楚,比如人格、性格、情绪、气质、脾气等等都属于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觉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比较模糊,那么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意志。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是伴随认知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显然情绪情感是基于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意志则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相对趋于灵活,易变,缺乏稳定性,比如情绪的善变。人格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比如追求某种人或事物,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聚焦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譬如说: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遗传的影响程度很大,属于心理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表现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外向、内向,性格正如森田正马所说:“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回忆录

「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5」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1」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2」基础心理学 心理现象「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3」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咨询师学了什么4」心理学史以及心理学流派

告解室

心理学入门:6个方面的研究取向 I

心理学入门Introcing Psychology – Intro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正在成长为一颗枝叶繁茂的科学大叔;研究心理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试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风。不同学派在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显著的分歧。它们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作用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学各派别间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新局面,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认知心理学的取向、行为主义的取向、精神分析的取向、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取向、生理心理学的取向、进化心理学的取向。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某些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受到日益猛烈的抨击,而新的心理学思潮相继产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形成了以下6个方面的研究取向:1、认知心理学的取向: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主要探究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强调环境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因素,而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影响到行为的。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主要研究行为,观察学习等,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3、心理分析研究取向: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作力比多活劢的高潮时期;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4、人本主义研究取向:认为人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单独存在的,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5、生理心理学取向: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脑结构、免疫、遗传对人的影响,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6、进化心理学取向: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强调“过去”对心理机制的关键作用。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机制的重要途径;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 ;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无罪

你会怎样研究心理学?——谈谈实验法

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探索,人类已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有关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学科,这些成就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验中获得成功和发展。所以,在对于人类内部世界的研究,也很希望像研究客观世界一样,通过不断的实验来获得成功。在心理学史里有一段著名的语录——“心理学有一段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这个短暂的历史,在心理学史记载中,是以心理学建设第一个实验室为标志的,这种以实验室的建设作为科学的象征,确实给心理学印上了科学的符号,实验室建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人类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其实对于人心理现象的问题,采取实验的方式一直都饱受争议的,感觉在一定的情景下我们可以对动物进行实验,但对于拿人来做实验,听起来就有点难以接受,再仔细思考和探索发现,很多心理现象用实验法可能不是最恰当的方式,比如研究人的梦境,人的心理体验感受等等,这些心理内容很难重复出现,更不要谈对很多干扰因素进行控制和研究,总之,实验法可以说是一种最为严谨的研究方式,但对于复杂的心理现象来讲,单一的采用实验法,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