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前TVB花旦徐子珊离巢后攻读心理学硕士,毕业后或多拍剧暂不回TVB侍统

前TVB花旦徐子珊离巢后攻读心理学硕士,毕业后或多拍剧暂不回TVB

每一年从新年到农历新年期间的档期,都被TVB视为炮灰档,所谓炮灰档指的就是这个时间段的收视一般都不会太好,因为大家不是忙着去旅游,就是筹备新年(农历新年),这会导致观看剧集的人数骤减,所以TVB则会安排一些不是太看好的剧集在这个时间段播出,2019年所谓的炮灰档则是由《守护神之保险调查》打头阵。说真,《守护神之保险调查》并不算是没有影响力的剧集,反而这部剧的很容还很强大,苗侨伟、黄宗泽、徐子珊、刘心悠这个班底算得没得说了,而这部剧之所以会被安排在炮灰档播出,原因很简答,因为这并不是TVB正统的自制剧集,而是邵氏兄弟与爱奇艺合拍的作品,重点是这部剧集早于TVB已经在内地平台播出,所以在内容上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亮点可言,故此被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播出也很轻合理。参与《守护神之保险调查》演出的主要演员大多都是出身自TVB,大家都不会陌生,其中徐子珊是比较受到关注的一位,毕竟这是徐子珊在2015年离开TVB之后首度有剧集在TVB播出。徐子珊在2015年拍摄了《以和为贵》之后就没有再续约TVB,有意转行做珠宝设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要离开娱乐圈,2016年的时候她就高调宣布加盟王祖蓝的公司,要往内地发展。不过这几年徐子珊并没有拍摄太多的影视剧,先后在内地拍摄了《特务》、《京港爱情故事》两部电视剧,如果再算上《守护神之保险调查》三年来也就三部剧,平均一年一部,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很难在荧幕上看到她的身影,这就不意外这一次她以半工半读的形式拍摄的《守护神之保险调查》还是比较令人期待的,事实上剧集播出之后反响尚可,尤其是她与黄宗泽在同一部剧中的出现成功地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徐子珊与黄宗泽上一次合作应该是2011年TVB的《潜行狙击》,之后两人虽然都在TVB,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在同一部剧中交手,而此次在《守护神之保险调查》中,其实两人也没有太多的对手戏,但是或许因为他们两个都先后离开了TVB,也或是因为当年在《潜行狙击》中的合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再看到他们在同一部剧中出现,即便没有合作,也还是能制造话题。对此,徐子珊颇为意外,直言想不到大家都那么怀旧,至于在未来还会不会与黄宗泽在同一部剧中真正演对手戏,徐子珊则是表示要留下悬念,顺其自然。徐子珊在《守护神之保险调查》中的演出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不过也有消息指出,原来她在剧中的这个角色首选演员并不是她,而是陈静,徐子珊后来顶上是因为剧组认为陈静不适合这个角色才决定换人,换言之,徐子珊就是执二摊,对此,徐子珊没有正面回应,则是表示,她的确在接拍这部剧之前看过相关的报道,但自己是不是取代陈静就不是很清楚,而她会接拍这部剧也是因为刚好时间能够配合,其他方面并没有多考虑,完全不介意是不是取代陈静。这三年来,徐子珊非常低产,但是她也没有闲着,不拍戏的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业上,自2017年开始,徐子珊就开始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由于学业工作难以同时兼顾,她选择以学业为主,故此放弃了很多拍戏的机会。而来到2019年,她两年的硕士课程也接近尾声,如今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等到毕业之后或将会全面复出,不过就暂时不会回TVB。事实上,她也表态现今也有在洽谈几部剧的拍摄,不过尚未有定论,目前则是先要把学业完成。既然如此,那就期待徐子珊顺利毕业之后带来更多优秀的电视作品,最好是有TVB的剧集那就更完美了。PS: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残片

2020心理学考研院校考情分析南开大学

天津地区心理学考研院校推荐南开大学,院校隶属于教育部直属,可以满足你的名校情结,211,985,自主划线院校。本文会对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专业从招生情况,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录取情况进行分析。1.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040201 基础心理学01人格心理学02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史03认知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1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02健康与临床心理学0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学04市场营销与广告心理学05社会心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710心理学专业基础2.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045400应用心理(1)全日制(2)非全日制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3.学费学制学制: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年,应用心理专硕2年学费: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0.8万元/年,应用心理(全日制应届,自2019级新生起)1万元/年,应用心理(全日制非应届)1.5万元/年,应用心理(非全日制)3.4万元/年4.报考条件专业学位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同等学力:a.获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证书或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达到425分以上。b.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当于报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5.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如下图,心理学考研学硕710参考书目和有一小块考研专硕347参考书目6.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2017年-2019年分数线2019年,学硕心理学:55 55 170 325,专硕应用心理:55 55 180 3252018年,学硕心理学:60 60 180 335,专硕应用心理:50 50 170 3152017年,学硕心理学:55 60 180 330,专硕应用心理:50 50 180 3207.复试录取情况以上就是文都比邻整理的南开大学心理学考研的考情分析,学生们可以参考。

猎与杀

学位论文的本质与目的

学位论文的本质与目的在研究学位论文质量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学位论文的本质与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一、学位论文的本质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独立完成的总结性作业,是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撰写和提交的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能和独立地进行科研能力的一个主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可以衡量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从学位论文的产生以及学位获取的条件分析,可以认为:学位论文的本质在于其研究性。(一)从学位论文的产生看其研究性学位论文产生于19世纪,而在此之前,学位的获得并没有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13世纪的巴黎大学,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是先在文学(又称“艺术”)院修习4~6年的“七种自由艺术”,合格者可进入医学、神学或法学院,分别再修习5~6年、8~14年和10~13年。在此期间参加一系列的口试、演讲和辩论,经过相关评议会或本学科全体教师同意,即可获得博士学位。19世纪,德国大学中开始建立起大量研究所,教师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还承担了培养科学研究者的任务。博士生在研究所中跟随导师以科研助手的身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接受教育。博士生要获得学位,需要完成一篇对科学发展有所贡献的学术论文,经过答辩或口试,获得学位。至此,学位论文开始出现了。因此,学位论文的产生,是与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学位论文就是“研究”的代名词。在《教育大辞典》中,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定义是:“硕士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单位要求提交的研究论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定义是:“博士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所提交的研究论文,是学位授予单位评审、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最主要或全部根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学位论文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学位论文可以被更详尽地定义为是一项对学术思想有所丰富的重要研究。这项工作可以根据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科学范例来进行,也可以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去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一篇学位论文就是一个学者的研究产品,通常要写成一本书。”②可见,学位论文属于研究论文,研究性是学位论文的本质属性。(二)从学位的获取方式看学位论文的研究性研究生学位的获得并不一定以学位论文作为必要条件。美国的硕士学位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攻读一至两年研究生课程而授予的高级学位,它通常是作为学士与博士之间的中间学位。对于硕士学位是否要求提交,在看法上并不一致,有的要求课程和论文并重,而有的认为硕士阶段基础较差,做不出有创造性的论文,不如不做论文,而需加强基础,多学些课程。在实践中,各学院之间,甚至同学院的系与系之间也执行不一,但一般趋势是取消学位论文。通常硕士学位培养计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论文硕士,另一类是课程硕士。论文硕士需呈交学位论文,而课程硕士可以不要求提交学位论文,只要比论文硕士多修6个学分,并完成一个以上的“科研项目”,据此写出调查报告即可。另有一种哲学硕士学位,授予那些已完成博士学位所要求的课程计划但未写论文和答辩的博士学位候选人。对于博士学位申请者申请学位,在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按规定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学位论文。如英国达勒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条例规定,音乐系的学生可以提交重要作品或一份主要作品(如一个歌剧)来代替学位论文,作品须表现出在创意和对现有音乐技巧处理上的协调性和独创性,并值得公演。在美国,一些专业性强的学位,如工商管理、心理学博士等,可以用实习报告代替学位论文;一些实践性强的博士学位,允许用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工作来代替学位论文。CGS1997报告指出,在所调查的大学中,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佐治亚大学、依利诺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北卡罗来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允许博士学位论文用已发表的一组论文或其他形式代替;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佐治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博士(D.M.A)学位可以通过公开演奏交响乐、现场指挥或者公开表演等形式获取而不必提交学位论文。对于一些学位申请者来说,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学术研究没有多大的联系,因此对于这些学位申请者,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提交学位论文。这事实上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学位论文应当是学位申请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证明,学位论文的研究性应当是学位论文的本质属性。对于学位的获取需要以学位论文作为必要条件的,必然也对学位论文在研究方面加以明确规定。在我国,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国内各大学在学位论文评审表中,都对论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过程是否符合研究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国外对学位论文的评审,也对论文在研究方面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详见本书附表九)。二、学位论文的目的国外有学者认为:学位论文反映了作者的能力———所接受的训练、被培养的技术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位论文也反映了导师的工作———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出版后将提高指导教师的声望与在学术界的地位,而一篇质量不高的学位论文将使导师的指导能力受到影响;学位论文还具有非正式的(infor-mal)、感情的(emotional)和历史的(historical)一面,它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人员与学者的学术经历联系在一起;学位论文还将影响到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的发展。美国研究生院协会认为,博士学位论文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1)它代表一个训练的经历,通过训练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显示出候选人在本领域独自地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2)它代表着“对知识作出独创性的贡献”②。进行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两个方面:一、从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结果来说,它是对学位申请者已经具备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二、从学位论文的科研与写作过程来说,通过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一)学位论文是申请者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学位是指授权机构对在学术上具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学者所授予的一种称号。作为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位论文,它本身应当能够表明申请者已经达到学位授予的要求和标准。这样的要求和标准一般是由学位条例进行明确规定的,如我国在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与第六条对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学术水平上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于博士学位申请者,要求“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学术水平上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国外,一般学位授予单位都对学位申请者应当达到的学术水平作出具体规定,如英国达勒姆大学对哲学博士学位申请者所应具备的条件的规定是:“必须从事研究生院委员会批准的研究”,“研究与结果须圆满地体现在一篇学位论文上,并须进行口试和其他考试”,“学位论文必须明确、简洁、表达良好、有条不紊。论文应对知识作出独创性的贡献。”学位论文作为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只有在满足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后,才能被授予相应的学位。“作论文的原因是为了展示你具备从事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当能够反映出学位申请者的能力以及学术水平。因此,将学位论文作为进行学位申请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位论文这种形式来判定申请者的能力和水平。CGS1997报告指出,博士学位论文应当:(1)表现学生分析、解释和综合信息的能力;(2)显示出学生掌握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知识,或者至少对论文赖以建立的前人的学术成果表示承认;(3)描述研究所用的方法和程序;(4)根据一定的顺序和按逻辑方式得出结论;(5)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意义进行充分和连贯的论证的能力。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CGS1997报告指出,“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研究当然地(certainly)和自然地(naturally)存在着不同,但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延伸的(extend)和连贯的(coherent)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显示出博士候选人的复杂的知识与掌握的相关领域的方法的(methodo-logical)、历史的(historical)、主题的(topical)、实证的(empirical)、理论的(theo-retical)问题”。学位论文是否“是一篇延伸的和连贯的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是否表现出了学生“分析、解释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是否展示了学生“对问题的意义进行充分和连贯的论证的能力”,是判断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通过这种标准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手段。(二)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的一种方式对于学位论文来说,它的作用除了是作为一种文献(document)对申请者的能力进行鉴别外,还在于它作为一种过程(process)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学术能力的训练。1960年,美国研究生教育专家柏瑞森(BernardBerelson)在其著写的《美国研究生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到底更应该是一种训练工具还是更应该对知识作出创新性的贡献”这一问题。他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他就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柏瑞森同时对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教学人员以及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被调查者中有56%的研究生院院长、45%的教学人员和40%的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认为博士学位应当首先是作为训练的工具,其次才是对知识作出创新性的贡献。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的研究生院院长认为应当将重点放在研究生的训练过程而不是对结果的要求上,但对这一观点表示支持的教学人员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却未达到半数。1984年,美国研究生院协会将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作用归结为三方面:(1)学位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或学术工作,能丰富人类知识宝库;(2)它是一种教育体验,可表明学位申请人熟悉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或掌握工具的技能;(3)它可表明学生有能力针对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有用的结论。美国一所研究生院也曾于20世纪90年代专门就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作过一次大型的调查,调查结果为,选择博士学位论文是为了“展示研究能力”的占46%,是为了“训练研究能力”的占31%,是为了“对知识作出贡献”的占25%。也就是说,博士学位论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展示研究能力与训练研究能力。“展示研究能力”的意思是指其研究能力已经在研究训练中获得了,而接受研究训练的意思则是指博士学位论文只是开始研究的第一步或者至少是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经历的一部分。以上调查结论说明,主张将学位论文作为一种训练工具,通过学位论文这种形式对研究生进行研究能力训练的观点已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尽管传统的‘产品’观,即博士论文是否对研究领域的知识有显著贡献仍然是一些学者衡量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现代的‘过程’观,即将博士生在科研过程、方法、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训练作为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剧场前

考研:心理学考研的3大方向,及心理学专业学硕与专硕的具体差别

心理学入门教材《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曾说过一句话:心理学是一门为了提升个体和群体幸福感质量的学科。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心理学如今越来越受欢迎,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我们都希望拥有高质量的幸福感。而今年心理学专业报录比也是非常之高。比如华南师大专硕报录比高达40:1,学硕高达30:1。因此专家预测,心理学专业的学硕,起码达到380分才有望录取。那么,为啥教育学和理学门类下面都有心理学?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心理学的方向中得到的,而这个专业的考研方向是什么?就业方向又是什么?相信很多考研的宝宝不是很清楚,一起来了解了解吧!01一、心理学考研的3大方向。关于心理学考研的大方向,主要有三个:即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1.基础心理学既然是基础心理学,那么研究的就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最基础的,也是不可缺少,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验能力,同时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也需要具备,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脑电、认知和眼动学。一般来说,师范类院校都设有基础心理学这个方向,录取分数会比其他两个方向的专业低一些。而基础心理学并不能算热门专业。主要原因是本专业需要一生来研究与体会,在这个领域,读到硕士,学历也不算高。而且这类型人才的需求不算很多,而一旦进入,待遇比较有保障。就业方向:除了考博,还可以当高校的心理学老师,适合真心喜欢心理学的宝宝。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即又分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个方面。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认知与思维发展、脑功能与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等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向有:学习与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信息技术与教学心理等等。这个方向的心理学是热门专业。因为一方面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多疏导,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比较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工作方向: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咨询机构、相关师范类院校的发展与教育,以及家庭亲子关系导师等等。3.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分为多个研究方向,致力。将心理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人们实践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这个方向的录取分数要求是最高的,因而难度最大。这个方向跨入报考热门。因为其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各省份高校、教育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还有社区管理、各大医院等学,做心理教育、咨询与治疗、思想政治工作等等。02二、心理学专业347和312是什么意思?想要考研心理学的宝宝应该很清楚,本专业考研分有学硕与专硕。学硕又分有统考和自命题,而它们都分别有属于自己的代码。统考的代码就是312。而自命题代码则由各招生院校确定。专硕专业课代码统一为347,且自命题。那么,它们的区别有哪些呢?学硕:①培养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人才。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会侧重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②学习方式是全日制,学习时间一般需要三年。③学硕如果是统考,授予的是教育学学位;如果是自命题,可授予教育学学位或者是理学学位专硕:①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的、且市场上紧缺的人才。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以实际运用为主。②学习方式可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学习。学习时间需要2~3年。③专硕授予的学位为应用心理学位。如今判断报考的院校是否是347?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去院校官网查看《招生简章》。有些学校把考试的大纲也公布了,而有些学校却没有,这种情况就可以去找学长学姐咨询,最好能够找他们要到资料。关于统考312和347的考试科目:347可以查看报考学校官网的《招生简章》。312叫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大纲。03三、写在最后。详情看了以上内容的宝宝们,心理学考研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心理学专业的考研说简单并不简单,说复杂也并不是复杂。考研本来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唯有能够坚持、自律,才能最后成功上岸。但如果你早就定好了目标,一切都会顺利和容易许多。最后,祝今年考研的宝宝们成功上岸。我是小晓样儿,欢迎关注我,欢迎留言、分享和评论。

忘年忘义

研究生刚开学就有不少学生退学?导师:很现实,要做好心理准备!

研究生刚开学就有不少学生选择退学?都说考研难,但读研也不容易,备考的一年辛辛苦苦,考上的三年夜以继日。入学后,却发现和自己理想中的研究生生活相差甚远,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想逃避本科的就业而选择了考研,入学后读研的辛苦让他们不免产生了退缩的想法,如果本身就不爱钻研学术且对于毕业就业还没有较清晰的定位,读研对其而言则会是种负担。其次,产生退学的想法可能也会因为专业、导师等方面的原因,比如专业是被调剂的,导师难相处,课题完成难度大等等。读研到底有多难?未入学之前,你可能对研究生生活很向往,甚至在本科毕业后的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帮导师的忙,对读研充满了激情。但真正入学后你会发现,那时本科毕业的你还是太年轻。研一上学期可能是你最轻松的时候,看文献、上课、做实验、完成导师布置的一些小任务,你会发现文献看不太懂,身边优秀的人很多但自己却很菜,如果说研一上学期还能勉强撑住,从研一下学期到毕业这将是一段漫长的历程。研一下学期,你要开始自己的研究方向了,正式做课题,导师大部分属于放养型,所有的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查文献做实验,要么是文献资料过时,要么是实验数据不对,总之你会各种陷入焦虑,期间还得应付导师安排的杂活。学硕的毕业要求是发表核心期刊至少一篇,毕业论文的要求也不低,开题可能就会被各种修改,短短两年半左右的时间,中英文长篇文献、期末考试、专业证书考试、科研课题、核心期刊、毕业论文……一直不停转,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研究生抑郁的原因之一,如果碰上的导师不好相处,真的是难上加难。导师: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读研确实不容易,但想想自己为了考研所付出的努力,肯定也是不能轻易言弃的,所以同学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有自己的读研规划。未来的方向是就业还是继续从事研究,这一点要早点明确。明确好了即使规划,定好阶段性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往自己最在乎、最重要的目标发力,比如论文、专业技能等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包括科研学术能力,读研更重要的是资源,专业能力固然重要,用心从事科研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积极与身边的同学、导师沟通,交流时注意细节和方式方法,建立自己的人脉圈,这些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一定要独立。研究生阶段要想有所成就,那就不能再像大学那样松懈,而且每个导师带的学生不多,但工作任务不小,导师和学长学姐能帮助你的时间,所以自己一定要独立,不能再有依赖思想,即使本科是为了逃避就业,研究生阶段可万万不能再有这种思想了,毕竟读研真的不容易,毕业后就业也是必须自己一个人面对压力。所以,对于考研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考上了那么请提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坚持三年,你终会与美好的自己相遇。对于今天的话题:研究生刚开学就想退学?读研到底有多难?导师:要调整好心态!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

史囂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最后拿什么证书?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报名学生基本都是想拿到最后的证书,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最后拿什么证书?下面是中国在职研究生网老师的介绍。同学你好,目前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进行招生,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通过必修课考试,修满35学分,院校颁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拿到结业证书的学生就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申硕考试,申硕考试通过后进行论文答辩,拿到硕士学位证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的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是最权威院校之一,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院校,专业优势,隶属于国家教育单位,高于其他院校,与国家教育部同级,含金量比较高。中科院心理所也是国家唯一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经验丰富,授课教师都是有着国外进修经历,在该专业领域内有很深的造诣。也与中国心理学会合办《心理学报》并主办《心理科学进展》发行国内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图书馆资料齐全,藏书约10万余册,是全国心理学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心理所的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费借阅。综上所述,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最后拿结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比较高,在学位网上是可以查到的,有意向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生请咨询在线老师。

大同

读研究生,要懂得珍惜、真诚和感恩!若心态太差,建议不要读研!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潜心记录象牙塔里的点点滴滴。”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关注大学校园】最近在网上看读研相关的文章,看到有评论说,“等研究生毕业了,和导师永远拜拜,再不回来看一眼!”,说实话,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看到研究生这样的想法,真的是感慨万千喟然长叹!如果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研究生说出这样的话,真的会令人委屈失望、伤心不已。读研不是享乐,读研是奋斗的青春!如果是因为导师安排学生参与项目、辛苦做实验、偶尔训斥几句就能导致这样的心态出现,建议还是不要读研的好,免得最后不欢而散!想起曾经,自己读研的往事!记得当年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刚好导师在遥远的外地读博士,无法抽出太多时间来指导,那个年代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连手机都没有,只能是偶尔用固定电话联系。导师每一次的指导都很珍惜,专门用小本子记下来,有时电话挂了后会再认真想半天,只为怕漏记了一句话。因为导师那时只带了我一个研究生,而导师很多时候都在读博的学校,很多事无法及时回来处理,作为课题组主力干将,很多事情自然落到我的身上。除了正常的学习、实验室日常工作之外,有幸参与了导师的几个项目,从参与写申请书、到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开展、到结果分析、到项目结题,都有或多或少的实质性参与。对于那时的自己来说,因为几乎遇到的全部环节都是完全陌生的工作,又没有人可问、没人帮忙,整天都是压力山大,经常是寝食难安!当然也就会发牢骚,吐槽了无数遍。然而,今天看来,那段经历对自己毕业后从事科研能力的锻炼简直太重要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那段经历提升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经常独立思考,也提升了自己创新思维能力和全局观念!自己的抗压能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正是因为有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这些锻炼和基础,后来再读博士时,尽管也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但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强很多。尽管那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摸索前行、尽管见到导师的机会很有限、尽管做项目没有所谓的补贴、尽管偶尔会挨训、尽管至今依然记得做项目失败时的茫然无助和极度焦虑,但从来没有过“毕业就拜拜、再不会看一眼”这样绝情的想法!相反,一直从心里感激导师,因为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导师,我将完全不知道研究生阶段要做什么?实验要做什么?如何开展毕业论文?没有经费去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没有经费去做试样检测,更没有最终的毕业论文,也许什么都没有!感恩导师,让自己在那个今天看来什么都不懂的年代里,顺利地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而这,就足够感恩一生!再想想现在,当导师指导学生!若干年后,自己也成为了导师。经常会想起自己当年读书时候的各种不容易,于是会尽量去替学生考虑,努力帮助学生做好论文选题确定、实验条件保障、实验经费的充足使用、论文的写作等工作,鼓励学生失败了不要气馁,积极向上时刻充满正能量等等。我将“珍惜、真诚、感恩”作为课题组组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来之不容易!能够珍惜茫茫人海中这难得的遇见!珍惜这不知修了几个轮回的师生缘!我努力真诚地对待自己指导的每一位研究生!每当看到他们一丁点的进步,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每当看到他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或是懒惰沉溺故步自封,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万分甚至万分恼火,毫不留情地训斥!任何一个导师都不希望自己的用心良苦尽付东流水!相信绝大多数的导师都真诚地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尽可能优秀!希望他们过得越来越好!但即便如此,导师毕竟也是普通人,不可能完美!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导师毕竟不是父母,不可能做到如父母那样的精心呵护百般满足!这些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但往往这样的理解可能很难)。结语古人说:知书达礼!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更深更精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能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渐渐去远离狭隘、自私偏见、羡慕嫉妒恨等等负能量,不断去追求高层次、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的人生境界!有句歌词说“世界那么大还是遇见你!”,相遇真的不容易!读研究生,要懂得珍惜、真诚和感恩!其实,做人亦如此!【用心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听风】(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删除)

德尔哥

48岁TVB演员北大硕士毕业:寒门出身,他凭什么将一把烂牌打出了王炸?

【搜索下载华舆APP(中新社旗下新媒体平台),关注全球华侨华人,浏览世界各国媒体新闻资讯,无需翻译——华舆在“手”,世界尽在掌握】从寒门子弟,到TVB艺人,再到如今的多重身份,马浚伟可以说是将一把烂牌打出了王炸。中新社·华舆讯 据世界华人周刊报道 7月11日,48岁的男艺人马浚伟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喜讯:北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已经通过,好开心,好激动,我毕业了!▲马浚伟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喜讯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祝贺,但更多的人是发出了感慨:年近半百,事业有成的人,竟然还如此拼,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又有什么资格颓废?这句话总结的相当到位,虽然马浚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在他眼里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他要拥有的是“永不止步的人生”。这是一个人人渴望成功,但却人心浮躁的时代,如果稍微对自己放松一点,都很难有所建树,而马浚伟能够拿到北大硕士学位,靠的就是高于他人的“自律”。入学北大后,马浚伟对自己要求很苛刻,经常早上七点就出现在学院门前。此外,几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他从未有半点拖延,而是早早地开始准备,经常出入附近图书馆查阅资料。正是因为足够“努力”和“自律”,马浚伟才在48岁的年纪,又一次迎来了开挂的人生。提起马浚伟,许多人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一个问号:“他到底是谁?”这也不奇怪,在小鲜肉纵横娱乐圈的时代,一些曝光率低的中年演员,就会给人一种陌生感,但马浚伟绝非无名之辈,早些年他曾是TVB的当红小生。当年,马浚伟刚涉足娱乐圈时,他的身份并不是演员,而是歌手。▲年轻时的马浚伟1993年,马浚伟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以一首《李香兰》夺得冠军,随后签约了群星璀璨的华纳唱片,以歌手的身份正式出道,转年就加入了TVB。90年代的TVB人才济济,为了站稳脚步,马浚伟像多数前辈一样,开启了多栖发展之路。虽然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但因生得白白净净,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马浚伟的影视之路反倒更顺利。真正让马浚伟走进大众视野的,是1998年陈小春版的《鹿鼎记》。▲1998年版《鹿鼎记》剧照在这部剧里,马浚伟饰演小玄子康熙,尽管当时他没有什么拍戏的经验,却肯下功夫,拿到剧本后不断地钻研。最终观众们看到的康熙,是一个温润俊秀、眉眼间透着一股英气,仿佛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贵族气。▲1998年版《鹿鼎记》剧照自从“康熙”一角后,马浚伟的影视之路变得风生水起,在竞争激烈的TVB,他很快闯出了一条路。千禧之年,马浚伟联手佘诗曼、张智霖出演了时装爱情电视剧《澳门街》,在剧中他饰演器宇不凡司徒礼信。▲《澳门街》剧照这部剧当时非常火爆,最终以平均36点、最高46点的成绩刷新香港电视收视记录,马浚伟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不过相较于现代剧,在TVB最辉煌的岁月里,马浚伟多穿越在各大古装剧里,饰演了许多才貌双全的风流才子。他是《洛神》里,才高八斗、一往情深、眉目如画的曹植;▲《洛神》剧照他是《帝女花》里,既痴情可爱,又沧桑悲情的周世显;▲《帝女花》剧照他还是《金牌冰人》里,风流儒雅又不失幽默风趣的全家福。▲《金牌冰人》剧照这些角色,放到现在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但人生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马浚伟的演艺之路也有起有落,演员会经历的瓶颈期、疲惫期等等,他都经历过。唯一不同的是,对生命中的种种变故,有人选择黯然离场,有人却选择和命运抗争到底,马浚伟就属于后者。纵然偶尔不如意,但马浚伟却很励志,抛开演员的身份,他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也为了保持知名度和曝光率,演艺圈的艺人并不愿意将时间投放在演戏之外的事情上。但马浚伟却是个例外,他堪称是“披荆斩棘”的哥哥。在入学北大之前,马浚伟还因为兴趣,专门去学了咖啡师课程,先是完成了国际咖啡调配师的考试,尔后又拿到了SCA咖啡文凭(世界权威的精品咖啡协会)。▲图源:微博@出色堂小马工作室学到最后,竟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将兴趣变成了事业,够飒的。之后马浚伟又报考了北大光华学院的EMBA,其实很多成功人士报名校,只是为了镀金,真正踏实上课的没几个,但马浚伟又一次刷新了大众的认知。读北大的两年,他一边拍戏,一边坚持每个月飞一趟北京,顺利完成了16个模块的全部课程,这份韧劲和坚持,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原以为读完北大,马浚伟的求学之路会画上句号,但他的选择又一次惊呆了大众。北大刚毕业,他就马不停蹄地报考了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两年的课程,而且今年9月就要开学了。48岁的年纪,却开始转行学习,这份魄力瞬间秒杀了无数人,也真正地诠释了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拍戏、上学,这些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若是别人,估计就到此为止了吧,但马浚伟并没有,他还有演员以外的事业。早在2013年,马浚伟就和家人合伙成立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自己亲自担任总监,目前该机构在香港已经有好几家分校了,还出版过一套教辅类图书。这还不算,马浚伟还在运营几家自己创业的公司,其中一家叫出色堂,是专门做演艺剧目的,他自己写剧本、自导自演了好几部话剧。去年马浚伟还跨界当了导演和编剧,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名为《生前死后约》的电影,口碑非常不错。有些人穷其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但马浚伟身上却有很多标签,他是演员、编导、公司老板、专业咖啡师、北大硕士、浸大中医学生……有网友评论说:“一个人竟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无法想象。”其实,年龄、金钱、人脉都不是我们追求梦想的阻力,真正限制住我们的,是自身的惰性和懦弱。诚如马浚伟所说:“做任何事情,主要抱有热情和信念,能达到目标的机会自然加倍!”如果你能如此自律和励志,或许人生的走向也会被改写。作为演员,马浚伟明明可以和其他艺人一样,活得轻松自在一点,但他却把自己的时间塞得满满的,似乎永远不会停下来。当有人问他:“为何做那么多事,是不是发神经?”马浚伟只说:“只是想弥补和追回小时候因家庭、生计而被迫搁浅的梦想。”马浚伟如此说回答并不是他谦虚,而是他的人生起点确实不够绚烂。1971年,马浚伟出生在香港,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非常一般,老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贴补家用,初中刚毕业,马浚伟就开始务工,销售、柜员他都做过。▲年幼时的马浚伟与父母合照别人的少年时代,是在教室和绿茵操场上度过的,而马浚伟的少年时代,却是在底层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奋斗。没有读大学,也是马浚伟人生一大憾事,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进入娱乐圈,而是去读书,想学法律或者医学。”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好在马浚伟并没有认命,他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些缺憾,成名之后,他没有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虚度光阴,而且不停地充盈自己。有句话,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马浚伟就如此,当不用为温饱发愁时,他开始努力去填补曾经的缺口,不停地读书、学习,最终在48岁的年纪,成功从北大毕业。出身草根的马浚伟,比任何人都明白努力的重要性,所以哪怕功成名就,他也一直保持奋斗的姿态。从寒门子弟,到TVB艺人,再到如今的多重身份,马浚伟可以说是将一把烂牌打出了王炸。逆袭人生的背后,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是有自律的加持。身处名利场,马浚伟有一千个理由,过轻松、奢侈的日子,他也有一千个理由,说自己拍戏太忙,无暇分身。但马浚伟没有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只要想做的事情,他都会努力去创造一个圆满的结局,包括疫情期间,他和万千学子一样,守在家里上网课,最终成功拿到了学位。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说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这个世界也正在悄悄奖励那些自律的人,坚持早睡早起,你就会拥有好的精神面貌;坚持运动,你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持续不断地学习,你的人生就会越走越开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生命起点都不同,但自律的人往往结局都相同,就是:他们都会拥有开挂到让人羡慕的未来。(原标题:48岁TVB演员北大硕士毕业:寒门出身,他凭什么将一把烂牌打出了王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别宥

这个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厉害了!竟还在招调剂的研究生……

心理学专业的历史首师大心理学专业的前身是教育教研室心理学组。从1955年开始,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和郝德元先生就开始在我校教授心理学并开展科学研究。林传鼎先生(下图左)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筹备委员,也是解放后中国心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一生著作颇丰,是我国心理测量和情绪研究方面的奠基人之一。郝德元先生(下图右)是著名的心理测量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评定的第一批中国心理学家,被授予“早期归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心理学专业的现状而如今,首师大心理学院不仅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最早的博士点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心理学教学实验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还有价值千万级的实验设备!学院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力量雄厚、有合作与奉献精神的师资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5人,实验员2人;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25名。教师队伍中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心理学专业特色实验室建立最早,数量最多——脑电成像实验室1998年的时候心理专业就引进了第一台脑电仪,这可是当时内地高校的第一台脑电仪呢!现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些脑电仪见证了国内记忆脑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眼动仪在心理学的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等。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共有3套眼动仪和一套便携式眼动仪,该实验室的建立者丁锦红教授在眼动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应用最广——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最生动,最前沿——虚拟现实实验 虚拟现实实验室是近些年兴起的运用计算机程序及其他硬件设备,通过影像来为实验的参与者提供一种对现实的模拟条件。这种模拟技术在当前是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非常前沿的手段。这是目前国内心理学界第一个完善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我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了国内首个在线免费“云作业平台”,国内首个初中数学的个性化的“虚拟现实课堂”。生理心理学实验室目前主要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通道记录技术测量大鼠的行为,实验成员需要具备为大鼠进行立体定位手术的能力。该实验室在单细胞记录能力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使用的med操作箱、电信号采集设备、立体定位仪等许多设备均为美国或日本的进口产品,都是该领域最先进的设备。要求最高,最精细——生理心理学实验室 最萌,最成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实验室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行为观察室和全面的儿童早期发展评估系统。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如何跟踪探究萌宝们的成长轨迹,可以了解如何评价萌宝们的家庭养育环境,还可以探索如何为家长制定有心理科学依据、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家庭成长方案。心理学专业四大研究所基础心理学研究所基础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眼动、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虚拟现实(VR)、经颅磁刺激(TMS)等技术,致力于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认知神经机制,特别是人类记忆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成瘾行为的生理基础,视觉认知规律,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情境认知机制,语言认知加工等前沿问题。基础所现有职工11人,其中教授4人,分别为郭春彦教授、丁锦红教授、李新旺教授、张钦教授;副教授5人,分别为于萍副教授、张力副教授、汪亚珉副教授、黄贤军副教授、周蔚副教授;实验员2人。设有人类记忆与视觉认知,生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方向的学术及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教师风采郭春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与认知”北京市点实验室主任,记忆的神经机制方向。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项目,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自然科学基金心理学科评议组评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编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郭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敬业品质和对学生们浓到化不开的深沉的爱,一直令我辈钦佩和敬仰。丁锦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视觉认知与记忆方向。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进展》编委。英国肯特大学荣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丁老师如荷花般谦谦君子,是学院魅力指数最高的老师。他的亲和力与恰到好处的幽默感能让你无论在他的课上还是课下都觉得轻松自如,同时又能吸纳丰富的信息量。李新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学习记忆与药物成瘾机制方向。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会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编委。曾任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编著有《生理心理学》等有影响力著作,获批北京市精品教材。李老师就像一部生理心理学的百科全书,他博学又一丝不苟,严格又体恤通情,在他的感染下,你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张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认知、情绪与认知方向。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主持北京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张老师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探索的空间,她精益求精、求真务实、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于萍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风险决策的神经环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张力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文化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该领域发表过多篇实证性研究文章,其他研究领域还包括环境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汪亚珉副教授,创建首师大心理学院“虚拟现实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应激与认知,情境认知,虚拟现实环境的用户体验,面孔识别识别的认知机制等研究方向。周蔚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阅读中的眼动控制及其神经机制,语言学习和阅读发展,主要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脑成像技术进行研究。黄贤军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言语认知,关注汉语口语词汇的识别机制和言语工程技术中的语音语调规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类项目2项等。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结再认的心理与神经机制:熟悉性与回想的作用(主持人:郭春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胆碱系统对条件-非条件吗啡行为敏感化的影响及这种影响与多巴胺系统的关系(主持人:李新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积极背景刺激影响学习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主持人:张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阅读中眼动控制的脑成像研究(主持人:周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一般项目:汉语口语词汇识别的时间进程(主持人:黄贤军)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以脑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发展观为核心思想,以“高级认知功能”为突破口,重点关注从婴幼儿时期直至青春期的认知发展、成熟过程、社会性的发展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和相关环境影响因素。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转化应用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基于脑发育规律和特点来构建儿童青少年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促进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满足国家须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大需求。脑发育和心理发展研究所目前有固定人员7人,其中教授1人,王争艳教授;副教授4人,分别为王异芳副教授、邢淑芬副教授、郝坚副教授、邢晓沛副教授;讲师2人,分别为卢姗讲师,赵婧讲师。教师风采王争艳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长期研究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尝试用动态追踪的、多方法、多水平(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的探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养育环境问题;建立了2010年婴儿小队列研究和2015年婴儿队列研究两个长期纵向追踪样本。完成和正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项目等15项。王争艳教授在内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婴儿心理学》(2015),主编《人格心理学》获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著有科普著作《妈妈的柔情宝不懂——心理专家矫正好妈妈的10种错误养育行为》。王异芳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正常和佩戴人工耳蜗、助听器儿童情绪健康与阅读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少儿节目制作等。邢淑芬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学者,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变迁、家庭环境和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郝坚副教授,研究兴趣为毕生发展中各群体的道德判断、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及其认知、情感和生理机制。邢晓沛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家庭与学前儿童及小学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关系及其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工作。卢珊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尝试用动态追踪、多水平的方式探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养育问题。赵婧讲师,研究兴趣包括阅读习得过程及相关认知神经机制,阅读困难的致病机理及干预,视觉注意与阅读发展的关系,情绪与阅读相关认知技能的关系。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婴儿自我调节能力与多样化养育环境的交互影响:多水平追踪研究(NSFC,31470994),2015-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委托项目:0-3岁儿童最优发展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开发和构建(第一期),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家庭司委托项目:托幼服务机构建设操作手册研发,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东城区婴幼儿情绪与社交能力促进项目,2017-2018,(主持人:王争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扩展家庭和核心家庭与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行为发展研究,2017-2019. (主持人:邢淑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祖辈的侵入式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差别易感性假说的验证, 2016-2018. (主持人:邢淑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视觉快速加工技能与汉语阅读流畅性发展的关系,2016-2018. (主持人:赵婧)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早期语言发展的性别差异:学步儿消极情绪表达及母亲敏感性的影响”; 2015-2018,(主持人:卢珊)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及干预, 2018-2020. (主持人:赵婧)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围绕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规律、机制、保护与培养促进策略,从感知觉、注意、记忆、推理以及情绪与动机等基础认知过程与心理要素入手,综合利用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统计测量等以及其它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和揭示包括创造性在内的学生学习与认知的神经心理学要素、脑认知驱动机制以及影响和促进因素,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脑认知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现有职工8人,其中教授4人,分别为罗劲教授、方平教授、魏萍教授、汪玲教授;副教授3人,分别为师保国副教授、罗峥副教授、王岩副教授;讲师1人,谭藤藤讲师。教师风采罗劲教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等职。1999-2001在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ETL)担任STA Fellow;自200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2011年调入首都师大工作。研究领域为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和脑机制,曾在顿悟的认知神经科学原理方面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综合利用各种行为科学和脑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和阐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和原理。曾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等。方平教授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与统计、情绪与认知,发表心理学核心期刊论文一百二十余篇。魏萍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主要采用行为研究,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考察人类动机与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入选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燕京学者培育计划。在国际心理学刊物NeuroImage,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等杂志以及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参与出版教材《普通心理学》等。汪玲教授教授,研究方向为自我调节、创造性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SCI源期刊、权威核心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师保国副教授(教学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在儿童青少年创造性与社会适应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罗峥副教授,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在儿童青少年情绪发展与学生学习动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王岩副教授,主要致力于积极心理学为背景的心理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认知心理及神经机制方面探讨如何提升人类的乐观和幸福。谭藤藤讲师。目前主要从事创造性顿悟、心智游移、创造性酝酿效应的无意识加工与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造性思维中有效性特征和新颖性特征的脑与认知加工过程的实验分离(主持人:罗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元文化经验对创造性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主持人:师保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机与选择性注意的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主持人:魏萍)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项目,情绪预测偏差与决策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主持人:方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与预警体系研究(主持人:方平)教育部国际司项目,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主持人:方平)积极心理学研究项目基金项目,乐观的认知心理机制(主持人:王岩)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现状研究(主持人:罗峥)北京市教委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调研评估与促进策略研究 (主持人:罗劲)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酝酿效应的脑机制研究(主持人:谭藤藤)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基于“服务首都基础教育”以及“解决社会核心需求”的宗旨,总结心理学在基础教育以及社会需求中的应用规律,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提供心理学的深入的分析和可行的方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科学、工具化与体系化的应用体系。探索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干预促进方案,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提供心理学的科学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基础教育以及企事业机构应用的专业科研研究示范机构,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建设提供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与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目前共有7名教师,崔丽霞教授、肖晶副教授、田宝副教授、吴玄娜副教授、李文道副教授、朱冬青讲师、上官芳芳讲师。教师风采崔丽霞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预防和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亲子沟通等领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系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委员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崔丽霞教授既有国内首个采用解释认知偏差修正对青少年焦虑的矫正效果及神经机制的工具研发以及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也有针对师范生健康教育的学校重点教改研究项目。田宝副教授,研究致力于心理学在社会各类组织中的应用,具体领域有:康复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学、员工帮助计划等应用领域。李文道副教授,现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父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家庭教育。吴玄娜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组织公正在组织管理/公共管理领域的发生及影响机制。肖晶副教授,擅长亲子关系处理、家长教育体系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绪发生机制等相关的研究。朱冬青讲师,研究兴趣包括决策心理学、消费行为、风险认知、风险沟通、社会比较等。上官芳芳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当前研究项目包括婴儿共同注意的发展;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教育干预等。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释认知偏差修正对高焦虑青少年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机制”(主持人:崔丽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机制”(主持人:吴玄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医患沟通障碍的心理过程解析及其对策研究:从信息交换到共同决策” (主持人:朱冬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认知偏差矫正技术在抑郁认知易感者中应用效果的行为与神经机制” (主持人:肖晶)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欢迎报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调剂请投递简历到邮箱cnuxlxy@126.com

慎守其真

重重压力下的研究生们,该如何走出抑郁的阴霾?

文/彭熠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研究生在实验室内自杀身亡,据了解,死者今年25岁,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的学生,他在自杀前还在微博上留下遗书,众多网友在看完遗书都感到痛心不已。他在遗书中写道,想来世做一只猫,并不是因为猫有九条命,而是因为他渴望慵懒地享受一点自己的时光,不被现实压得无法呼吸,想自由自在地生活。从他的遗书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消极悲观的性格,甚至还略带诙谐和幽默,这样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当一个人在经历过屡次失败、绝望,最后再次面临绝境的时刻,他的崩溃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研究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女性研究生比男性研究生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症。而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在30%左右,存在抑郁、强迫、人格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约占16%~30%,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在一些高校甚至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四年制大学中,有6% 的在读本科生和4%的在读研究生,“真的考虑过要自杀”。而且,他们中有一半的人,从未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过任何人。为什么如此多的硕士生、博士生会被抑郁症所困扰呢?本来考上硕士或者博士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而且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但是,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个人期望值与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个人期望值越高,其所表现的焦虑情绪越大。首先来自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研究生阶段由于一些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数量等,致使学习强度远远大于本科生,很少有休闲的时间。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很多研究生出现焦虑症状。研究生本来是不满以前的生活才读研的,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可毕业之后还要面临就业、薪资等压力,因而产生各种焦虑情绪。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与导师的关系。在焦虑或抑郁研究生群体中,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导师没能给自己足够的支持(指导、积极的情绪影响、职业生涯、被重视),也就是说,研究生跟导师之间的关系与焦虑和抑郁的心境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高校扩招后,研究生数量急剧上升,导师数量却没变化,一个导师少则带七八个学生,多则十几个、二十几个。再好的导师也没有精力去辅导如此多的学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很少有沟通,研究生在学习生涯中经常感受到的是孤军奋战,不但没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反而要面对更激烈的就业竞争、更重的经济负担、更大的学习压力,考研之后的现实并不如所想象的美好,所以让他们深陷焦虑不能自拔,甚至轻生。另外就是情感问题。对于大学生抑郁症来说,情感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许多大学生因为恋爱失败分手而导致心里苦闷抑郁,产生挫败感,最终导致抑郁症。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因为自身所处的层次较高,相应对配偶的要求也比较高,绝大多数单身的研究生希望自己能在学习期间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另一方面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心理定位的对象,所以会导致其产生焦虑。那么作为学生自己来说,怎样才能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呢?第一,要合理地调整自我期待,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研究生个人期望值不能太高,太高而达不到,就容易产生挫败感。第二,不仅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在专注学业的同时,更要学会给自己找些乐趣,养养花、逛逛街、学学手工,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第三,提高个人的情商,学习控制调节情绪。研究生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焦虑等不良心理,必须学会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内因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第四,不要自我封闭,要广泛地寻求社会支持。当研究生陷入焦虑的困境时,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使他们走出困境。所以,当研究生产生焦虑情绪时,要及时去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或求助于家庭、亲朋好友,从而获得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作者系知名心理专家、河南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编辑:赵芳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