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00后女生考研失败,已在海岛失踪9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鲁迅

00后女生考研失败,已在海岛失踪9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近日,一条揪心的寻人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其中提到,“有没有(浙江)温州市南麂岛或者温州附近的朋友,在3月8号或者3月9号见到这个女生?2000年8月30日(阴历)生人,身高158,不胖不瘦,近视戴金边眼镜,没穿棉服,没带手机”。最近老能看到这种令人情绪低落的消息,有时就想啊,是现在的人太脆弱还是网络太发达扩大了这种令人悲伤的情感!考研确实很重要!毕业找工作确实也有压力!但最重要的是要爱自己啊!自己都没有了,考研何用?工作何用?我觉得这都是外因,正常情况下,人是可以抵抗这些压力的!上文提到的女孩,可能是有心理疾病,首先她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在单亲家庭,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可能比较敏感,一般敏感的人容易多愁善感,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既然是病,就应当重视,而恰恰是这一块,她的家人忽略了,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存在盲区,我从小学到大学是没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的,我们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很少学有一门关注自己心理的课程,这算不算是一种缺憾?无法清醒地认知自己,就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主体对客观现实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完成一个情绪表现一般分为三步:感官感知→生理唤醒→外部行为。灵长类的情绪是所有生物中最复杂的。正常情况下遇到问题会分析问题,进而采取正确的策略。当心理出现异常的时候,特别是一个事情出现问题,他可能会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不大,如果没有适当的自我引导和外界引导就容易导致反复自我否定,最后会发展为自残甚至是自杀,因此要把情绪管理这个事情放在和学习一样的高度来对待。如何实施这个教育呢?我觉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两手抓,并且要早下手。对家庭教育来说,情绪教育越早越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自己要了解一些关于情绪的基本知识,所有的外部行为都来源于生理唤醒,所以情绪管理的首要在于管理生理唤醒,换句话说就是要管理认知,别人说我不对,我自己是否有错?错了该如何纠正?没有错的话该如何反馈?碰到反馈无效该如何进一步处理?别人表扬我,我是否值得表扬?周围的人做错了,我该如何应对?学校教育也要从小就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不用讲一些大道理,可以讲一些实实在在的故事,比如大禹治水13年才成,这些即是小故事,又可以传播中国古文明,还可以起到引导孩子正向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作用!海岛失联女孩还在搜索中,不敢有太多的猜想,希望她只是倦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其他一切安好!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考研心愿墙活动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学长学姐考研加油,相信你们”,近日,一句句带着美好祝愿或鼓舞人心的留言出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前的考研心愿墙上,为这寒冬增添了一抹鲜活的亮色。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到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推出心愿墙供考研学子们留言,并发放《如何应对考前焦虑》手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小行动”助力“大梦想”,心愿墙一经推出,便有路过的学生驻足留言。不到一天时间,墙上便被各种暖心的留言填充完毕。课间时,学生们围在心愿墙前读祝福、写心愿,现场参与同学众多,气氛和谐温暖。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体现了学院的人文关怀。舒缓了考研学子紧张的情绪,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来源: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合成人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研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我国未来科研的主要力量,应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扶正祛邪”,重视个体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开发,可有效应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发展。而且,国家“十四五”规划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远景目标和新时代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也都决定了急需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一方面,选取信度效度良好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和心理健康问题测评,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分析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分类分级标准,针对心理健康的不同类别和程度给出不同的教育建议;筛选出有问题倾向和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定期监测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建立宿舍—院系—学校三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科学的危机干预方法进行通报、干预、转介,促使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另外,开设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共分为六大维度、20项内容。培养、开发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可根据各年级特点和学生不同水平分层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创造力、收获幸福生活。在必修课设计方面,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学分纳入研究生学业考核体系。举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沙龙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帮助研究生提升情绪调控和心理复原能力。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渗透,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习任务或者研究项目中;实施“做中学”,鼓励学生通过在创新研究方案、合作形式、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获得满意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建立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支持体系,发挥家校社协同共育作用。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导师切实履行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建立导师与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家长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建立高质量的师生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及时向导师反馈研究生心理测评结果和心理咨询情况,并结合研究生新入学、学习和科研、毕业就业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突出问题给出专业的教育建议。尤其是针对有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制定个别化教育干预方案,定期监测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跟院系和导师沟通反馈结果。必须看到,朋辈心理互助在三级支持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不可替代。若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研究生院、院系和实验室三个层级的研究生朋辈互助制度,并定期进行朋辈辅导员选拔、培训和考核。在研究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及时向院系心理辅导员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所长)

不为社者

用心教育|2020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班

87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辅导课程:87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南师大自主命题科目,满分150分。授课教师:南师大在读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优秀研究生学姐亲自授课。参考书目:《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授课对象:凡2019年12月参加南师大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方向为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学。

考槃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几年国际科研工作关注的热点。过去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呈轻微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更好。但是近两三年来的国际研究揭示,近40%的博士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我国未来科研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陈祉妍带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撰写的专题报告《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被收录进今年三月出版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研究生群体的抑郁、焦虑水平令人担忧此次调研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为样本,调查问卷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与导师关系问卷、研究生压力源等问卷。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女性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高于男生是各个人群的普遍现象,总体来说,女性对于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更加敏感,所以调研结果经常会显示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陈祉妍解释说。调研发现,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2%。调研还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9%。导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郁、焦虑水平,学业压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大学生到研究生,需要经历一个心态转换的过程。在大学期间,学习一门课程,只要认真学习,充分掌握,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但是在研究生期间,面对的课题是有探索性的,特别是博士生,论文要求有创新性,这不一定是光靠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还有很多理科领域的博士,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之前所有的努力就会白费,就要换一个研究方向重新开始。由于科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有研究生会很有心理压力,而博士生的心理压力相对更大。”除学业负担重之外,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陈祉妍告诉记者,此次调查显示,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这其实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叠加。”陈祉妍说,“尤其是博士生,在毕业阶段,一方面要担心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要求很严格,能否顺利通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论文没有达到标准,学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辩;另一方面要担心就业问题,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所以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也是叠加的。”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了研究生群体过长的工作时间,而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研究认为,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风险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61.95小时,从分布比例上看,约7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8个小时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10个小时或以上。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是研究生群体的普遍现象陈祉妍告诉记者,抑郁、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显著相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出,在我国即使是高学历群体,也存在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的问题。对研究生群体而言,要提升情绪觉察、分心术、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技能,这对于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十分必要。陈祉妍解释说,情绪觉察是指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或有情绪波动的能力。“有时候人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很迟钝,比如说有的人明明很不满,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满,只是表现得比较暴躁;有的人情绪很低落,已经达到抑郁症的临床界限,但他只是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学习和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累,却觉察不出自己有负面情绪。情绪觉察是情绪调控的基础,要先发现自己有情绪波动,然后才能够进行情绪调控。”陈祉妍说。陈祉妍介绍,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控,最常用的技能是分心术。“一件事情如果越想越烦,就去做点儿别的事情,让自己分心。不要在烦闷的事情上钻牛角尖,让自己陷入痛苦。”认知重评是心理学家最为推荐的一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就算让自己分心,烦心事也还在那里。如果对这件事认识没有提高,再想起来还是会烦躁。”陈祉妍说,“认知重评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产生了调整,对一件事能够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比如说原来认为非常糟糕的事情,调整想法后看到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情绪调控最科学的方法之一。”人际支持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很自然用到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有些人一有烦恼就会跟别人倾诉,请人帮忙支招儿,有些人会跟朋友喝酒吃饭,这些都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但也有些人会憋在心里,缺乏向人倾诉或找人陪伴的渠道,这些人缓解情绪就很困难。陈祉妍指出,在寻求人际支持方面,研究生群体有着特殊之处。对一般人群而言,最强的人际支持往往是亲人和朋友,但是对研究生来说,最强大的支持来自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陈祉妍在调查中发现,导师跟学生沟通的频率越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一周一次的沟通频率比较满意。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少,跟学生的关系就会相对更紧密。当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时,学生从导师那里得到的指导和交流就会少很多。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通过此次调研,陈祉妍感到,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在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务群体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宣传和支持都是不够的,比如有的学校会组织本科生在入学之后去参观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学生对中心有一定认识,多一点亲切感,需要求助的时候更容易来这里求助,但是这项工作常常不一定覆盖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陈祉妍进一步指出,本科生往往在公选课可以选修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不固定地开设,也是自愿选修。但其实心理健康课是有必要普及到每个人的。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此外,陈祉妍认为对导师也需要做更多的支持和培训。她介绍说,中国科学院越来越重视对导师心理健康培训,近十多年来,对新导师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陈祉妍希望,未来还能进一步增加对导师的培训课时,对导师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让导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动向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导师能够意识到,及时让专业人员介入。另外,导师还需要了解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生,给他们适当的支持,更好地引导和帮助研究生。这些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高校甚至高等教育相关部门制定更明确的制度和流程,也要配备一定的经费和人员。(记者 夏瑾)

绿衣

考研是唯一的升级之路吗?

网络时代是学习者的天堂。只要你愿意,总有适合你的学习内容。去年,我终于放下了对考研的念念不忘,开启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我是9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虽然网上也有文章说过,那个年代的中专生绝对抵得上现在的211、985本科毕业生,但现实中,没有哪所大学会给我补发一个毕业证。我的专科毕业证和本科毕业证都是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步入中年的父亲,为了女儿能留在上海读书而奋发图强,努力考研。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想考研,也是在30几岁的时候。那年,女儿上幼儿园,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迷茫中有个同事建议我考研,我上网查了很对资料,最后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本科的自学考试,学习学位英语时的状态与文章中的这位父亲很像,就是死啃。之后英语就一直是横在我想去考研路上的绊脚石,盼望着哪天某个专业的研究生不需要考英语了,我第一个报考,可惜一直还没有等到。我没有考研,学习之路却从此展开,自学考试取得毕业证后,我又考了国家二级咨询师,之后就一直在心理成长这条路上策马崩腾。前一段时间看着各心理注册系统的学历要求,我又动了考研的念头。在咨询考研培训机构的时候,培训机构老师的一个问题让我彻底放下了要考研的念头。机构老师问我是不是想转行或者晋升?这个问题让我了解到,考研是取得学历的必要途径,而不是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放下了对考研的念念不忘,我大踏步走上网络学习的康庄大道,报了好几个网络学习班,理财的、写作的、绘画心理的,等等。网络时代是学习者的天堂,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提升自己的途径。多元文化下,你可以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学习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考研绝不是唯一的升级之路。

委蛇

深圳大学2021年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报名条件

腾学考研教研组为同学们提供2021年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内容,欢迎持续关注。一、报考条件(一)报名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相关规定。(二)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5.我校所有招生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人员报考。6.我校部分专业(领域)对考生的工作年限、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等有限制性要求,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7.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取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复试前提交相应的书面证明。注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二、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录取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按类别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学制2-3年,学习方式分两种,分别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校全日制专业均为脱产学习方式。三、非全日制的专业(领域)我校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均为专业学位,分别是: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金融、会计、汉语国际教育、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非全日制硕士(双证)招生信息》。四、报名(一)网上报名报考2021年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报名流程考生登录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推荐免试生报名流程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3.报考点选择(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2)在深圳市参加初试且报考深圳大学的考生,报考点须选择深圳大学(考点代码:4427)。4.注意事项(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须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2)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二)现场确认所有统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及程序请考生自行查阅所选报考点公告。深圳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相关信息将于确认前公布在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五、准考证打印考生可于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六、初试初试由教育部组织在全国实行统一考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一)初试时间: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8:30—14:30)进行。(二)初试地点由考生本人选定的报考点负责安排,详见《准考证》或咨询所选报考点。深圳大学考点的考试地点安排以《准考证》为准。(三)初试科目和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初试科目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复试参考书目》。(四)初试成绩发布初试成绩可登录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七、复试复试由我校各招生学院(部)负责具体实施。(一)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50%,一般不高于200%。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各专业招生计划和上线情况,确定我校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分数线,并公布在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二)复试时,我校各招生学院(部)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三)复试包括专业课、英语、面试等,具体以复试前公布的相关信息为准。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具体的复试内容和复试方式由学院根据教指委相关文件精神和专业特点制定。(四)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期间必须在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五)有关复试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及其他具体要求详见我校于复试前公布的《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须知》八、调剂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低于复试人数的专业方可接收调剂生参加复试,具体见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及调剂办法。调剂基本条件:根据我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生工作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不可向全日制专业调剂。其他调剂基本条件说明如下:①符合本章程中规定的调入专业报考条件。②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考生的《国家初试成绩基本要求》。③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④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⑤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九、录取原则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严肃招生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良好信誉和国家研究生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公信力。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政审情况及体检结果,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录取:①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和宁缺毋滥。②总成绩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按总成绩结合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总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总成绩相同,则按复试总分、面试总分、初试业务课总分、初试外国语、初试业务课一、初试业务课二科目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③调剂生与一志愿考生一起复试,共同排名。具体规定可参阅我校于复试前公布的《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须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审查结果不合格者。(二)复试总成绩低于复试满分60%者。(三)不按时提交复试报到材料或报到材料弄虚作假者。(四)未到我校指定医院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五)已接受其他学校待录取者。(六)未按规定时间调入人事档案或者提交定向就业合同者。(七)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者(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外)。(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9月1日前)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者。十、录取类别及就业全日制脱产学习专业只招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非全日制学习研究生须选择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研究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学期间不转工资、户籍关系及人事档案,无“全国毕业研究生报到证”。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须将人事档案调入我校。毕业后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十一、学费和奖助学金(一)学费根据国家政策,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以非全日制方式学习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具体如下(均不含教材费、海外与本土学习行动等费用):法律(法学):90000;工商管理(MBA):198000元;公共管理:99000元;金融:学费共计人民币78,000元;会计:学费共计人民币99,000元;汉语国际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60,000元;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费共计人民币54,000元;心理健康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72,000元。(二)住宿费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800-1500元/人/年。非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三)奖助学金深圳大学依托地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待遇水平,吸引优质生源,鼓励学生专心学业。(1)国家助学金8000元/年;特设新生奖学金,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2)在评选国家奖学金、发放国家助学金、设置学业奖学金的基础上,提高了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的奖励力度,新增荔研优学奖学金;(3)为了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精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创新、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科研平台等资源优势,造就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学校特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研究生可申报研究生创新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4)设有“鹏城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等一批社会(企业)奖学金;(5)增加了研究生“三助”岗位数量,提高了岗位待遇;(6)学校通过立项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鼓励导师提供科研津贴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从而获得资助;(7)部分学院还设立1-2万不等的优秀推免生学院奖学金。按照我校奖助政策体系,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一年获得的奖助学金均不少于8000元,表现优异的将不少于6万元,如累计学校现有国家助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等,一年所获奖助学金可超过10万元。奖助学金的具体情况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2021级)》。(四)助学贷款与特困补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可协助经济困难的硕士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对于特殊困难学生,学校设有特殊困难补助。十二、毕业证与学位证被我校正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注明学习方式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二〇二〇年八月四日注:以上信息来源于院校官网(部分删减)

道德于此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各专业考研备考指南

众所周知,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每年报考人数的增长,让考研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考研应该准备哪些资料。一、考试科目专业: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6高等教育学专业课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专业: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学范畴,不属于教育学)③611教育学原理④895教育管理学专业:1204Z3职业发展教育(管理学范畴,不属于教育学)③61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045101教育管理(专硕)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专业: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硕)④881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专业: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专硕)③333教育综合④863中国古代史专业:045113学科教学(美术)(专硕)④879美术专业基础1.《教育学基础》(第3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重点参考书目)3.《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重点参考书目)4.《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重点参考书目)5.《教育研究方法》,陈向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④879美术专业基础(大纲未指定)无指定参考书目2.《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重点参考书目)3.《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重点参考书目)4.《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重点参考书目)④869音乐教育学(大纲未指定2022大纲)《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尹爱青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西方音乐史教程》,李秀军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社《中外音乐欣赏》,朱敬修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参考书目关于参考书目重要性小编在这里就不过多的做讲解了,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为了帮大家节省时间,小编整理了各个专业所指定的参考教材。推荐参考书目:635体育学专业基础(一)(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心理学)推荐参考书目:《教育学》(2016年6月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点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2007年7月第一版),叶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学基础》(2014年12月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管理学》,陈孝彬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三版)。《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2012年5月版,王献玲等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2013年2月版,刘志军等著,郑州大学出版社。③333教育综合(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④881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未指定)《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主编。④863中国古代史(大纲未指定2022大纲)《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三、历年真题我们可以根据历年真题,找到报考学校的命题规律、题型考点、分值分布、难易程度、重点章节、重要知识点等,从而使我们的复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历年真题:895教育管理学真题、611教育学原理真题61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真题、333教育综合真题、881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863中国古代史真题、879美术专业基础真题、《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通过真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哪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哪些知识点是易考点,命题人的出题思路等等。有利于让我们针对性的去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系统地、有效地展开复习!通过做真题,可以预测考试范围并锻炼我们的做题节奏,提高我们的应试心态,能够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考试!四、考研笔记由于考研书目比较多,考研笔记也是我们研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记是一个不断补充的过程,它不是一遍就可以完成的。通过不断的整合,可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知识系统,也是为最终答题做准备。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22考研重难点梳理、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 、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教育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22考研红宝书重难点解析、外国教育史教程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 、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教育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22考研红宝书重难点解析、外国教育史教程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 、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教育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22考研红宝书重难点解析、外国教育史教程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古代史老师上课讲义、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 、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教育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22考研红宝书重难点解析、外国教育史教程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 、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教育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22考研红宝书重难点解析、外国教育史教程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新编教育管理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教育管理学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新编教育管理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新编教育管理复习重难点笔记梳理、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教育学原理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那么考研笔记在我们考研的路上有什么作用呢?第一:梳理复习思路。第二:,帮助我们把不理解并且需要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从而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重点知识。第三:可以使我们的复习资料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薄。节省我们的复习时间。五、题库和课后习题做题是考研复习的重要过程,只有不断的做题,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查漏补缺。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开拓思路。只有做的题多了,我们的思路才会逐步开拓,不至于一做题,就感觉到无从下手。做题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简单的说就是熟能生巧。做的题多了,我们的正确率也会跟着提高。做题能够让我们的大脑一直处在在线状态,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就是这个道理。做的题多了,有助于我们把握好做题的节奏,不至于在考试的过程中钻牛角尖,因小失大!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22考研精编题库、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精编题库、叶澜《教育学原理》2022考研精编章节题库、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精编题库、新编教育管理学2022考研精编题库、新编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笔记考研精编题库、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新编教育管理学2022考研精编题库、教育管理学2022 考研精编题库、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精编题库、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十二校联合《心理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精编题库、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精编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考研精编题库、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中国古代史2022 考研精编题库、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精编题库、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精编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考研精编题库、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考研精编题库、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精编题库、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精编题库、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精编题库、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考研精编题库、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精编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考研精编题库、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精编题库、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考研精编题库课后习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课后习题也是各级各类试题的发源地。因为课后习题是专门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了课后习题哦。

出乎形哉

研究生群体为何更容易抑郁焦虑?

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会不会更好?答案是,并非如此。高学历人群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的结果发布。调研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而且,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已经抑郁表现倾向都显著高于硕士生。这一结果虽然让公众颇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过去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的结论也是高学历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更糟糕。2018年3月,《自然-生物技术》刊发的《研究生教育中精神健康危机的证据》显示,结果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在研究生群体(硕士/博士)中,焦虑与抑郁两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均在40%左右。可见,研究生群体更容易焦虑、抑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社会背景、不同教育体制下都是如此。学业、科研无疑是影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因素。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学业和科研压力更大,对课题研究的探索性、创新性要求更高。但科研成果的产出,不仅需要对科研的热情和甘坐冷板凳的坚守,也需要天赋,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一些运气,要面对科研的不可控性。再者,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虽然从研究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还不够,可从现实来看,短期内的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读研的目的纯粹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提升学历,既缺乏科研兴趣,也不一定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学业科研压力较大,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高学历固然是求职的资本,但相应的,他们对就业期待也跟着水涨船高,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的压力也更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毕业年级研究生的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调研报告的结论,提醒我们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这一特殊人群。就教育系统内而言,是要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目前,高校对本科生心理教育比较重视,心理健康课覆盖较广,但是对研究生群体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保障。这就使得这部分群体,缺乏有效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而面对更大压力,更容易焦虑的他们恰恰是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的人群。这需要高校加大重视,认识到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的重要性,并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当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构建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提升师生关系是一个有力的抓手。研究显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导师关系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导师关系越差,则研究生的抑郁、焦虑情绪越多。不久前,南方医大一副教授招生信息走红。他在公告中称,“领军”学生叫我“小邹”就行,得到网友的点赞。这也从侧面说明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是提高师生关系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很多导师并非不愿意关心学生,而是时间精力不允许。带一两个学生,还可以实现高频率的沟通交流,但如果带十几个硕博生,就不现实。然而,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硕博生的情况在高校中很常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从更宏观的层面出发,解决研究生扩招与师资的平衡问题。从更高的层面来看,高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学历越高,意味着前期所付出的物质和时间成本越高,其对职业、生活的期待更高,对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要求也会更高。然而,现实与梦想差距不小,在校园中提高学历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更容易陷入心理失衡的境况中。在社交平台上,就有很多人抱怨,虽然拥有了不错的学历,但若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好工作,父母和周边人还是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好工作。高学历群体的焦虑该怎么破?眼下,一方面要引导这些高学历人群降低过高的期待,一方面则要通过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来弥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来源:澎湃新闻

万家春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女性研究生比男性更焦虑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几年国际科研工作关注的热点。过去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呈轻微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更好。但是近两三年来的国际研究揭示,近40%的博士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我国未来科研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陈祉妍带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撰写的专题报告《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被收录进今年三月出版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研究生群体的抑郁、焦虑水平令人担忧此次调研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为样本,调查问卷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与导师关系问卷、研究生压力源等问卷。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女性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高于男生是各个人群的普遍现象,总体来说,女性对于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更加敏感,所以调研结果经常会显示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陈祉妍解释说。调研发现,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2%。调研还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1%;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9%。导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郁、焦虑水平,学业压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大学生到研究生,需要经历一个心态转换的过程。在大学期间,学习一门课程,只要认真学习,充分掌握,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但是在研究生期间,面对的课题是有探索性的,特别是博士生,论文要求有创新性,这不一定是光靠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还有很多理科领域的博士,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之前所有的努力就会白费,就要换一个研究方向重新开始。由于科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有研究生会很有心理压力,而博士生的心理压力相对更大。”除学业负担重之外,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陈祉妍告诉记者,此次调查显示,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这其实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叠加。”陈祉妍说,“尤其是博士生,在毕业阶段,一方面要担心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要求很严格,能否顺利通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论文没有达到标准,学生就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修改,甚至需要重新答辩;另一方面要担心就业问题,找工作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所以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也是叠加的。”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了研究生群体过长的工作时间,而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研究认为,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风险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61.95小时,从分布比例上看,约7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8个小时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10个小时或以上。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是研究生群体的普遍现象陈祉妍告诉记者,抑郁、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显著相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出,在我国即使是高学历群体,也存在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的问题。对研究生群体而言,要提升情绪觉察、分心术、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技能,这对于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十分必要。陈祉妍解释说,情绪觉察是指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或有情绪波动的能力。“有时候人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很迟钝,比如说有的人明明很不满,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满,只是表现得比较暴躁;有的人情绪很低落,已经达到抑郁症的临床界限,但他只是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学习和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累,却觉察不出自己有负面情绪。情绪觉察是情绪调控的基础,要先发现自己有情绪波动,然后才能够进行情绪调控。”陈祉妍说。陈祉妍介绍,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控,最常用的技能是分心术。“一件事情如果越想越烦,就去做点儿别的事情,让自己分心。不要在烦闷的事情上钻牛角尖,让自己陷入痛苦。”认知重评是心理学家最为推荐的一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就算让自己分心,烦心事也还在那里。如果对这件事认识没有提高,再想起来还是会烦躁。”陈祉妍说,“认知重评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产生了调整,对一件事能够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比如说原来认为非常糟糕的事情,调整想法后看到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情绪调控最科学的方法之一。”人际支持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很自然用到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有些人一有烦恼就会跟别人倾诉,请人帮忙支招儿,有些人会跟朋友喝酒吃饭,这些都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但也有些人会憋在心里,缺乏向人倾诉或找人陪伴的渠道,这些人缓解情绪就很困难。陈祉妍指出,在寻求人际支持方面,研究生群体有着特殊之处。对一般人群而言,最强的人际支持往往是亲人和朋友,但是对研究生来说,最强大的支持来自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陈祉妍在调查中发现,导师跟学生沟通的频率越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一周一次的沟通频率比较满意。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少,跟学生的关系就会相对更紧密。当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时,学生从导师那里得到的指导和交流就会少很多。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通过此次调研,陈祉妍感到,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在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务群体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宣传和支持都是不够的,比如有的学校会组织本科生在入学之后去参观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学生对中心有一定认识,多一点亲切感,需要求助的时候更容易来这里求助,但是这项工作常常不一定覆盖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陈祉妍进一步指出,本科生往往在公选课可以选修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不固定地开设,也是自愿选修。但其实心理健康课是有必要普及到每个人的。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此外,陈祉妍认为对导师也需要做更多的支持和培训。她介绍说,中国科学院越来越重视对导师心理健康培训,近十多年来,对新导师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陈祉妍希望,未来还能进一步增加对导师的培训课时,对导师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让导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动向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导师能够意识到,及时让专业人员介入。另外,导师还需要了解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研究生,给他们适当的支持,更好地引导和帮助研究生。这些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高校甚至高等教育相关部门制定更明确的制度和流程,也要配备一定的经费和人员。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