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几死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显著提高,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却也越来越大,因此催生了一个专业叫做“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专业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从而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内心阴霾。下边,付老师就详细讲解一下关于这个专业的有关情况。1、专业介绍在考研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硕士,让学习者通过掌握心理学的方法,在各个方面给被教育对象以积极的心理影响,从而使其心理得到积极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乐观的性格、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不断促进被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考试内容初试通常会考四门科目,分别是英语、政治、教育综合、专业课二(每个学校都不一样)。3、就业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一般是学校内的心理健康老师,或辅导员。4、考试难度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地位,每年报考的人数都不会很多,对于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同学来说,考上的几率很大。5、学校介绍必尚考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发现,目前,全国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非全日制)的共有34所院校,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下边,必尚考研就一些典型性的、值得推荐的学校作简单的介绍。【1】南京师范大学该校位于江苏南京,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4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扬州大学该校位于江苏扬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6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安徽师范大学该校位于安徽芜湖,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健康教育。【4】济南大学该校位于山东济南,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心理学。【5】山西大学该校位于山西太原,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3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心理学。【6】渤海大学该校位于辽宁锦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5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健康教育。【7】重庆师范大学该校位于重庆,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8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8】广州大学该校位于广东广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2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教育心理学。【9】湖北大学该校位于湖北武汉,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2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学综合。【10】深圳大学该校位于深圳,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2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教育心理学综合。想备考22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学,可以私信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

明姑娘

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956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验分享

【写在前面】一方面这几天有不少小伙伴私信我求经验,另一方面也算对自己过去这一年多进行一个总结吧,于是敲下了这篇所谓的经验贴。先交代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一名毕业多年的师范定向生,已经在体制内待了多年,日子也算安稳舒适。而就在一年多前决定考研以来,我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圈,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目标是湖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初试分数392、排名第4,复试后综合排名第3。目前状态全日制拟录取。下面主要分享的是初试备考经验,大家可以根据关键词挑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拿去哦。【考研经验贴的正确打开方式】考研不是闭门造车,自己在备考时也看了一些经验贴,踩了一些雷也获得了一些不错的方法,所以真心给大家一些建议:1、经验贴不是看故事更不是喝鸡汤,小心上瘾;2、经验贴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全盘照搬,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参考他人复习进度,把握好时间节点,精选教辅资料和学习方法,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只看不实践!【101政治】Tips:1、政治真的不能拖到暑假后进行!尤其是政治小白。2、选择题是得分关键!而至于选择题的提分方法我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因为自己选择题真的很弱。3、大题一定要多写,写满!由于自己对选择题没有把握,所以大题真是不敢放松、一直写到考试结束前的一分钟,没有留白,最后的政治分数也是靠大题才追上的。课程:个人喜欢听徐涛老师的课,他让我很享受政治备考的过程,包括跟他的公众号,动力十足。资料:暑假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徐涛的优题库,后期做了肖8肖4、腿姐的4套卷。大题背诵主要是跟的徐涛的公众号、以及考前半个月背了肖四。【204英语二】1、单词:单词真的很!重!要!单词没背住就别指望高分了。而且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的过程。我是拿零碎时间比如课间、上厕所、开会的时候在手机上记单词,推荐扇贝app,大纲词汇在7月前大概刷了4轮,考研词组刷了一两轮,7月开始单词主要是通过真题去背记的,直接在真题中划出不认识的单词,题做完后对照翻译找出意思,每次做新题前会复习上一次划的单词。2、阅读是拿分的关键!实际上我把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上了,其实阅读提高了,其他方面也会随之提高的。虽然我考英语二,但我六月份先刷了英语一近十年的阅读题。推荐张剑的小黄书,真的非常详细。一篇阅读我一般做三次:第一次做时、看不懂的地方也不查阅、逼着自己选出答案,控时不超过18分钟、做完后先不去对照答案;开始做第二次,将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意思、分析长难句、看懂句子后,再去做一次题,把答案写在第一次答案旁。之后对照答案、你会发现有些题目明明看懂了但还是做不对,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为什么做错、体会出题人的思路;而第三次我一般是隔一个月后再做一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然也是为了不忘记一些词汇。如果想看课程的话,李旭老师的历年真题讲解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唐迟老师的课会有比较多技巧、适合基础打牢后的拔高。3、作文:早点背大小作文各背10篇、不要什么都拖到十二月做!背得滚瓜烂熟、注意挑选涵盖常考话题。我背的是道长的五星范文,以及考前公众号的押题作文。另外我还写了英文字帖,整整齐齐也是很重要的。4、完型:完型不要放弃,耐心做完真题,一定会有长进!做过了的完型真题不要不管了,试着读读看、不看选项、自己回忆空格处是什么单词,慢慢的你就能体会到出题的规律。5、翻译:我用的是唐静的翻译书、主要以英语二真题为主、英语一的挑选部分练习了,总体英语二的翻译还是较简单,在训练了阅读的基础上再去做翻译会轻松许多。6、关于真题:英语除了真题外我没有用其他题目。首先是用了英语一的阅读练手了一段时间,而对于英语二的十年真题、从暑假起每一套我都是拿出三小时来模拟完成的,然后再花一周时间细细研究每一篇文章每一个题目。【333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我学得非常认真,中教外教教原教心四本书都看旧看破了。暑假前自己整理了一遍框架,之后通过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框架。于是七月中旬开始拿着书背,大约到八月底、啃完了这最艰难的第一轮背书。之后花20天背第二轮,15天第三轮,12天第四轮,10天第五轮,到考前时几乎一天可以背一本书、五天背完了一轮。总计可能背了七八轮。背书其实在理解了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即可,但333要拿高分其实论述题才是重点。所以9月份以来,我搜集了很多相关的材料还有热点等每天会抽空看、拓展一些知识面。另外买了各校333的真题汇编,重点看大题,先自己想思路、再看参考答案,一般不会写下来、因为太费时间了,久而久之、自己答题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了。模考:有必要!333的答题卷12页,起初我很担心自己写不完,十月份我就用真题模考了一次、事实证明真的写不完!一方面是思考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自己写字的速度不够快。后来经过几次模考训练以及真题见了越来越多的真题,自己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十二月初模考时居然写满了18页纸!(因为听说考试是可以加答题纸的)不过在我考试时出现了一个插曲,我所在考场的监考老师居然不允许我加纸,所以最后的论述题答得不充分,排版也很挤。导致自己考完试还频频梦见那天不被允许加纸的场景,不过庆幸地是,虽然今年333分数普遍偏低,但自己最终的分数也算理想。【956心理测量】第一次拿到心理测量参考书的我是很头疼的,备考了的同学都知道,这门考试会有40分的计算题,起初我是有被它吓到的。但是总体而言知识点并不多,大纲规定的三本参考书目的重合点也很多。备考初期主要是看教材,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就先跳过。大概看了两三遍,参照一下真题,发现真题考的内容大部分都不偏,心理有底之后,就进行了一项大工程。结合三本参考书目还有一些机构的资料,我自己按照大纲目录,敲了一整本笔记,后期把笔记背了大概十遍。但是因为956的真题有限,自己一直担心会考偏,计算题和分析题的分值又太重,容不得一题的失误,所以我又花了很多时间去啃一些很长和复杂的公式;另外也不放心的背了很多量表的细节。虽然最终确实没考到这些难点,但只有学到这个程度我才有底气吧。【工作和考研如何兼顾】如果说我考研路上最大的难处,那就是在职吧。刚开始备考时我正好教八年级,一周十二节英语课,其实还好,但我偏偏是班主任,这就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班上的事宜。考研后期,虽未担任班主任了、却教九年级、除了平常课务外每周还需要上四节早课。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总体我其实一直处于一个很慌的状态,担心时间不够用、担心考不过应届生、担心自己会两头做不好。如果你也是在职考生,你应该能体会我所说的。如何应对?1、需要一个足够的动力,在疲惫的时候你能因为它而坚持下去。如果只是一时兴起,那我劝你还是安心工作,考研或许不适合你。2、提高工作的效率,绝不把工作带回家。下班后的时间要用来专心学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学习时间。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我的做法:开车时听音频;洗澡时听音频;吃饭时也会听音频;上厕所时记单词;外出有空时记单词;监考时可以回忆一整本书的框架。4、推迟满足感。学累了当然可以适当放松,其实考研期间我也会玩,但如果你属于玩了后很难收回心的人,我建议你每次都试着把玩耍往后推。5、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因为自己经常学不完会熬夜,第二天又要六点多起床上班赶早课,咖啡量也越加越多,所以会头疼、加上久坐还会腰痛,怕家人担心也不敢说,满足感都寄托在吃的上面因此体重飙升。初试前几天感冒了,以至于考试都一直在喝止咳药,再严重一些真的会影响答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我为负面例子,注意身体,特别是考试前不要生病。6、倾诉。如果考研时身边能有支持你的朋友和亲人,以及能找到直系的学姐或者知心的学姐,是最好不过了,在这里推荐康康学姐,即使不报班,康康学姐也会有问必答,给你及时的辅导和安慰。在你真的感觉到累时,向他们倾诉,你总是能充满电的。【tips】1、资料的获取我除了买书外、很多是在淘宝和闲鱼等地买pdf版、然后在ipad上看,推荐MarginNote电子阅读器,用它套索涂鸦做脑图还有学习卡片都很方便,另外可以配合anki备忘录复习,缺点就是要付费。2、规定任务,完成任务,定时总结与再规划,并且要接受学习的不完美,这很重要。我每月都有写学习任务,每做完一个就打勾,12月前还有记录每日学习时长的习惯,这些小小仪式感都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开心。3、卸载一些对学习没有帮助的娱乐应用。反正我经常一刷就停不下来,所以就只能卸载,另外专心学习的时候最好把手机放远一些,别被喜欢的东西耽误自己。【写在最后】多少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我都被村上的一句话所支撑着,分享给大家,“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会为之作证”,别担心,不在这个节点,也会在下个节点。

伴雨行

高校研究生的“生存压力”与“心理健康”,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培养出一个985或者211的研究生,是何等不容易,更是何等光宗耀祖。可是,最近几则高校研究生出事的新闻,却给这样的普通家庭和全社会,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学教育课!就在最近,大连理工大学,国内这所在东北地区名字响当当的985高校,就发生了一起研究生三年级的毕业生,因科研无望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导致其选择在自己的化学实验室结束生命,并在微博留下了一份长达上万字的遗书。在这份遗书被公开之后,让社会看到了一个当代普通研究生科研的艰辛历程。一个堂堂985的研究生,却要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宝贵的生命,不禁让高校、家庭和全社会为之反思,反思到底是谁的错,才导致这一场悲剧的发生。不管是以前的研究生,还是现在的研究生,也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学术和科研压力、毕业压力、找工作压力,只不过这些压力的大小和轻重在不同的人眼里各不一样罢了。国内的研究生有压力,国外的研究生也有压力,笔者最近就不断收到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方的硕士研究生发来咨询能否跟笔者读博的邮件,不过很可惜,笔者今年没有名额,只能安慰他们另寻高明了。可见外国研究生,也同样面临需要四处寻找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存在不小的压力。研究生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压力: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不允许失败和失误,一旦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瞬间失去自信和重新振作的勇气;另外一方面,是中国家长从小就给予的“全家厚望”和“全家希望”,像“都读到研究生了,别人能毕业,怎么就你毕业不了?肯定是你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做科研”这样的评价,都是来自最亲近的家人、导师或者社会,以至于研究生遇到真正的困难,生活上的或者科研上的,都不敢轻易和父母、导师倾诉,只能憋在自己内心深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和抑郁倾向,进而或许就会走向极端。最近网上因为参加脱口秀节目而突然走红的李雪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没有走红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李雪琴就是一个土里土气、还很丑的博主,她所拍的短视频也被网友称为“都是一些下三滥的低俗玩意”。当走红之后,有人在网上扒出,李雪琴原来是当年某个省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成绩第一名的高材生,网友们就开始酸了: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应该成为国之栋梁,怎么能干这种下三滥的工作。李雪琴面对网友的质疑,只是微微一笑,回复说:“北大的怎么了?北大毕业的就不能是普通人吗?北大就不能养废物吗?”她这样说当然是非常谦虚,听得懂的人自然懂,笔者看过她写的搞笑内涵段子,其实非常有才而且并不像网友之前所评论的那样下三滥,仔细品味其中文字,会发现其实她写的段子都是非常高级的,很有北大毕业生的文化水平。但她的内心,就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大人,做一个北大的“废物”毕业生,这是因为她曾经也有过类似抑郁的经历,这才让她更清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做一个北大“废物”,不图名不图利,也能活下去。不管什么年代,无论在哪里都会有过得很艰难的人,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北大毕业的,都是普通人,连北大毕业的都过得这么艰难,更何况是普通人。李雪琴自拍照但我们的社会,研究生的导师,研究生的家长亲人,在观念上需要作出改变,不能对研究生期望太高,给太多无形的压力,反而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想当科学家的研究生也可以是人才。毕竟,有几个研究生的家长是将军的?培养一个个健康的,正直的,有爱心的,有责任心的研究生,比将来作出多大贡献或都成为多有名的科学家,应该是更重要的。希望本文关于高校研究生的“生存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观点,能够引起全社会关注。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有用吗?给你一份实用的报考指南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报考指南随著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学,报考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人数也在增加,很多同学都想通过报考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历,那么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有什么用处呢?是否真的值得参加?本专业研究生应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的科研、科研部门、管理和教学工作。心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都是名校,授课老师都是知名老师,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学生可以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发展。可以提升学历学位在职研究生心理学专业是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通过同等学力报考。考试难度小,可以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申请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可以获得研究生文凭和硕士学位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的报考方式。但不管选择哪种报考方式,所获得的证书对于晋升、出国留学等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积累人脉报考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拓宽他们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的职业发展得更好。为什么心理学专业成为在职研究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多,有大学心理学教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心理诊断等。许多学校都有心理学专业,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考生可以提前了解并制定相关标准。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报名热门,报考人数多,很多职场人士都想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也有不少想要攻读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人担心,这会耽误自己的工作,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上课方式一:周末班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周末班是常见的面授教学方式,主要在周末学习,讲师面对面讲授。学生在其他工作日仍然可以正常上班。所以学生选择这门课上课不会影响工作,可以边学习边工作,但是时间会比较紧。上课方式二:假期集中班如果是在职读研,也可以选择集中上课,申请人需要面授。他们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一次性授课时间相对较长,教学效率较高。上课方式三:网络课堂不用到学校学习,可以选择网络课堂,其上课方式为远程教学,授课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授课,学员有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远程学习研究生课程知识,下载教学视频可供日后复习。从上述的教学方法来看,无论学生以哪种方式学习,都不会对工作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还是有用的,值得报考。 

指环王

那些决定考研的人,都是为了什么?

“你为什么要考研?”对于这一问题,答案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是改变命运的跳板?是追寻自己的热爱?抑或只是盲目跟风?对于考研,不同的考生心中有不同的目的和原因,这也与每个人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信念密不可分。01读研只能获得看得见的学历和摸不着的未来张鑫本科就读于河南省的一所普通一本院校,专业是行政管理。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三跨”的他选择了报考法学,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法学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同时复习资料比较少,准备起来不复杂,竞争也相对公平。另一方面,张鑫身边的学长学姐中,很多人也都选择了这个专业。他认为自己选择法学也有盲目跟风的心理。本科阶段,张鑫的综测在班里能排到二十名左右,这在他们120个人的班级里算是比较靠前,但是他对自己的本科专业并不太感兴趣。虽然大部分老师都算比较尽责,但是大学四年,他感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并没有提升很多。“我觉得自己属于夹在中间的那一群人,不上不下,既不是在大学里纯玩儿混日子,但也说不上优秀。”这是张鑫对自己的评价。除去学习,张鑫参加了学院的篮球队,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篮球之中。他认为自己在大学里过得蛮充实的,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也有后悔的地方,由于参加的学生活动比较少,影响了他获得保研的资格。对于考研,张鑫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是因为身边大部分同学都在考研,张鑫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并且,他也可以通过研究生的三年,想一想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寻找更好的机会,到时候再去选择职业。第一年,张鑫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喜欢的女生保研到了上海,所以张鑫也想跟着去。当然,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他也想去开阔一下视野。并且与上海其他名校相比,上交的分数线低一些,学费也不高。在准备一战的过程中,张鑫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在那年9月之前,张鑫对复习都没有什么规划,复习进度也并不稳定。但当9月得知自己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后,张鑫的压力突然开始增大,他开始玩命地学。由于复习时间紧张,张鑫认为常规复习方法见效太慢,于是就选择开始疯狂背诵专业书,只留出很少的时间去复习政治和英语。最后三四个月,张鑫每天要求自己学习14个小时。无论有多困,他每晚都会学到一两点,并且在第二天七点就起床,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背书的过程中喜欢来回走动,那段时间,他每天的步数都达到3万步左右,经常在朋友中排第一。(考研生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复习。图片来自微博@央视新闻)一战复习期间,张鑫并没有特别大的压力,虽然偶尔也想过放弃,但是很少出现情绪崩溃的状况,最常见的只是学累了想休息。“第一年开始备考的时间比较晚,所以算是孤注一掷。当时觉得自己学多少都是赚了,考不上也无所谓,大不了再来一年。”第一年的考试成绩公布后,张鑫离录取分数线还差了一点。当时他并没有感到特别难受,只是对未来思考了很久。是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工作?但再次开学见到身边考上研的同学时,张鑫感到自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斗志又被重新激起。“在我们学校,对毕业生最大的肯定就是他考上名校的研究生,风光无限,大家都会认为他大学没白上。”由于无法接受失败,不服气的张鑫选择了二战,希望再次证明自己。这次,张鑫选择了浙江大学的法学专业。虽然明知二战的压力更大,但是他并没有妥协,还是想挑战一下名校。(有“考研神校”之称的曲阜师范大学,拥有非常高的考研率。大部分同学在刚入校时就以考研为目标。图片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公众号)张鑫在毕业后选择先通过校招进入了一家知名公司做销售。在其位于天津的某家工厂里,张鑫边培训边复习。这次工作让张鑫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去车间干活,有时还要值夜班,真的是又困又累。和工作相比,上学的那种疲惫真的不算什么,毕竟工作要面临经济、家庭等各种方面的压力,同时还要牵涉到很多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但是他只在那里待了一个多月就离职了,然后专心准备二战。虽然第二年比第一年有基础,但是张鑫明显感到第二年压力比第一年大很多,更容易胡思乱想了,效率也不如第一年高。“因为已经考过一次,所以对于每天的学习,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明明可以做到更好,一旦进度不满意,我就会否定自己。”张鑫在第二年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崩溃,尤其是在晚上失眠的时候。张鑫经常躺在床上直到四五点,但是又不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所以这时就会特别焦虑。就考试来说,张鑫认为考察的范围其实都在书上。如果考题答不上来,那很可能是没有复习到位。所以,张鑫始终认为考研最关键的是努力,到最后大家比的就是谁更能吃苦。张鑫也想过如果自己二战没能成功上岸会怎样。如果这次还没考上,他想通过调剂来继续自己的学业,只要有学校录取他都会接受。但是他目前也在准备即将到来的省考,希望能考上公务员,这样自己也能多一个选择。但是现在,张鑫却认为考研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看到身边研究生毕业出来的学长学姐在找工作方面也和自己存在相同的困境,甚至也在报考公务员,张鑫觉得他们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命运上根本的改变。只不过是用三年换来了一个逃避直面社会的借口罢了。“我发现,学习能力强,真的不等于工作能力强。世界上不只有考研这条路可以走,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可以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考研并不是捷径,如果没能力,光凭文凭照样没用。”张鑫这样反思道。张鑫现在认为,读研究生只能获取一个看得见的学历,但是未来依然是摸不着的。而如果直接工作,除了获得实实在在的薪酬,并且还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虽然这是看不见的,但毕竟在成长。这也是他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体会。02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犹豫太多童波本科就读于北京某新传专业非常强势的学校,但是她今年却选择报考南京大学的社会学。选择这一专业完全是以兴趣为导向。在本科时期,童波经常接触社会学的知识。她对于通过深层理论去解读社会现象很感兴趣,对背后的规律也有非常强的好奇心。童波表示自己想通过读研去做一些相关的研究。考研报考南大,是因为她认为南大在社科领域属于老牌院校,在这一专业领域中非常强。另外,读研期间换一个城市也是童波的重要想法。(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教学楼。图片来自南京大学公众号)选择考研,童波说很重要的原因是家人的支持。“父亲要求我考研,在我还没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就把考研列为我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童波也表示,目前学历通货膨胀,拥有研究生的文凭也能够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加持。另外,因为本科专业过于重视实务,童波也想在研究生阶段多读一些理论。童波在本科阶段就过得比较自在,她在大学中更多地凭借兴趣来进行选择。童波参加过校电视台和天文协会等社团,还经常在学院组织的读书会里进行分享。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她也有所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我就会非常认真地听,不感兴趣的课程我也会划水。我觉得这种状态非常好。”童波在整个考研复习阶段中一直稳扎稳打,每天保持八到九个小时的学习,在这之中并没有感到特别多的焦虑。复习的强度也看状态,童波认为自己并不会将自己逼得很紧,也没有因情绪崩溃而影响自己的复习状态。童波经常会想自己如果考不上会怎么办。但她并不会因此而伤心,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有其他后路,比如直接就业。“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尽早实现经济独立。即使没有考研,我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做。考上研可能也并不是一件好事。”童波特别强调了考研动机的重要性。她认为,如果对于所报考专业非常感兴趣,在复习过程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她对此感到非常满足。在童波看来,如果只为了文凭去考研,那很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童波认为考研这一经历非常宝贵。她觉得,一个人能够沉下心来学到这么多东西,是非常难得的。“考研改善了我的拖延症,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因为毕竟是在为自己喜欢的学科而付出,这种感觉非常好。”童波并不认为考研可以实现阶层跃升,她觉得这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回顾这一段经历,童波说道“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犹豫太多。犹豫就会败北,不要去拖延,只要投入进去,过程其实还是蛮爽的。”03工作并没有那么可怕,学习也同样很累季律本科就读于河南一所二本院校,专业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这次同样是二战,报考的是郑州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季律对于自己本科阶段的生活并不满意,他觉得自己大学四年什么也没学到。他经常翘课、打游戏,或者就在寝室躺着。“我觉得在大学里自己在知识上的增长很少,唯一学到的可能就是为人处世,身边的同学也都和我一样。”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季律很直接地表示,考研就是想取得一个更高的学历,因为他认为学历越高,工作待遇就会越好。逃避社会也是另一原因,季律始终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个人去面对社会的勇气。“我在学校感到很安逸。想到要工作,就会被网上的那些996工作制吓到,我不想去过那样的生活。”(逃避工作也许是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图片来自人民网)季律并不是一个喜欢做规划的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直到7月才开始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复习。由于第一年专业课和英语成绩不理想,所以他调整了复习重心。季律以周为单位进行规划,不会具体细化到每天。复习的强度也主要看心情,如果心情低落复习的效果就会很差。在去年9月份,季律经历了一场情绪崩溃。季律回忆那段时间很久没和人说过话,由于身边没人陪伴,非常孤单压抑。自己一个人在外租房,怠惰消极的情绪也会慢慢滋长。“当时越复习就越着急,越着急复习效果也就越差。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特别负能量。”季律最害怕的就是在做完练习题后对照答案,如果正确率突然下降,他就会非常焦虑,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有一段时间,季律的心思完全不在复习上,经常去网吧上网以逃避负面情绪,甚至曾经连续一周都泡在网吧。对于考研,季律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战考研的前一晚,季律在考场附近的宾馆住,晚上看书也学不进去,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始终在胡思乱想。季律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好好复习,但是走到今天也非常累。当时他已经非常绝望,对“上岸”也不太抱希望。“就像明知道是死路一条,但是我还是要把路走完。这大半年感觉挺对不起父母的,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努力去学。那天晚上一直在犹豫第二天是否要踏进考场,因为这样就不会出成绩,也不会让父母知道。在那一刻我甚至还有轻生的想法,但是最终理智占了上风。因为我知道,即使我没有努力,也不代表我是废人。”那晚季律直到第二天6点才睡着,紧接着就醒来去考场了。进考场后,季律发现里面有很多空座位,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胜利者,因为起码还有勇气坐在这里。考试结束后,季律虽然觉得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但是由于结果还没出来,他始终带着一颗不安的心去发泄。对于考上研究生的生活,季律并没有憧憬过。他只认为这可以带给家人喜悦。“我也不知道研究生具体意味什么,只知道往上考就对了”。季律也想过自己如果考不上会怎么办,他说他大概会继续去考公务员。谈起考研带给他的改变,季律认为自己经历了二战,觉得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直接面对的。“去年9月份的那段经历,让我突然感觉失去了目标和方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去努力了。但是现在走出来后再回头看,我肯定再也不会回到那种状态了。”季律并不后悔自己选择二战,他在考完后选择去地铁当一名安检员,用来打发自己这几个月的空闲时间。季律发现,其实工作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学习同样也很累。04考研就是学会悦纳自我的过程出生于1990年的诗孟,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考研。这一次,诗孟报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是心理健康教育学。诗孟算是大龄考研。他在2009年就参加了高考,由于成绩不理想,只进入了一所民办专科,但后来因为他对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不满意,所以只读了两年就退了学。而从2013年下半年起,家在湖北的诗孟就在北大附近租了房子去旁听心理学课程,并在14年考上了自考专科。诗孟为自己安排得非常紧凑,16年拿到专科学位之后,他又开始准备自考本科,并在19年成功获得本科学位证书。因为当时根据规定,获得自考专科学位后,过两年才能报考研究生,所以诗孟从18年起就开启了自己的考研之路。三战的诗孟,前两次分别想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但不巧的是,这两所院校在他报考当年都调整了报考政策,明确不招收自考专科考生,所以,当时本科还未获得证书的诗孟就被挡在了报名门外,最后只能选择报考信阳师范学院。但这两次考试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第一年考研,诗孟连所在专业的国家线都未能达到。不甘心的诗孟选择了二战,但仍不理想,虽然这次过了国家线,但距报考院校的录取线却仍差不少。诗孟最终选择了调剂,但在复试时又被刷了下来。(根据《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2019年二战及以上的考生占比35.1%。图片来自腾讯网。)2020年,获得成人本科学历的他,由于满足了许多院校的报考条件,于是诗孟今年选择冲刺华中师范大学。他觉得这所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很强,招收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并不算激烈。同时家乡那边人的认可度也比较高,未来找工作也更容易些。诗孟坚持考研的原因是想成为一名心理教师,这是他的理想。由于自己的学历不够好,所以实现这一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考研。而当被问到为何希望从事教育行业时,诗孟表示这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诗孟长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11年退学的诗孟也曾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当时他被抑郁困扰得很厉害,失眠、没食欲、情绪低落,这都让诗孟没办法再坚持工作。诗孟也曾咨询过医生,但是长期吃药的开销及副作用让他不再寻求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家人也不能理解诗孟的情况,并认为这只是诗孟想多了。所以,诗孟最终就选择自己学习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来寻找办法让自己走出抑郁。诗孟认为这种方法是有效果的。在了解到抑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后,诗孟有意识地去做出一些调整。原本比较孤僻的诗孟,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都显著地改善了诗孟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因为自己承受过抑郁的痛苦,诗孟希望在未来能够回到家乡的学校去担任一名心理健康老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不要让他们再像自己一样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扰。所以,诗孟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在他看来,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加对自己的理解,学会悦纳自我的过程。对于今年能否成功上岸,诗孟表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他也提到,如果万一考不上,他还是要继续考。“读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读,我就没办法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我并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我在这期间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但诗孟的父母并不支持他,甚至经常打击他。诗孟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平常也很少联系。备考的这几年,一大部分的生活开支都是找亲戚借的。但诗孟却表示理解,“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并且我之前的学业也不太顺利,所以他们不太相信我。但我是能理解他们的。”而且诗孟认为,考研只是想提高自己,不是为了证明给父母看。备考的前两年,诗孟在清华校园里租了一间房子,因为他觉得校园里的学习环境比较好,并且生活成本低。诗孟在清华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于是他就在2018年创办了一个清华考研群,目前群规模已经接近200人。(清华校园。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诗孟想通过这个考研群,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他们一起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学习资料,打卡学习。在这个群里面,大部分同学都要冲刺清北,但每年最终能成功考上的平均只有两三个。其中,很多同学今年也同样是三战甚至四战,并且在诗孟认识的人中,很多人也表示即使今年还不能上岸也要继续考,并不会放弃。而谈到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变化,诗孟表示因为自己在清华的这几年,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透过别人对自己的反馈,他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现在变得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了。我明白了自己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且知道怎样应该去改变自己。”另外,诗孟通过不断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去调整自己,现在,他已经从抑郁状态走了出来。诗孟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05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会产生惰性今年研三的于轼,在30岁的时候决定考研,那时她已经工作将近10年了。于轼本科就读于辽宁省某二本院校,新闻类专业。虽然学校提供的机会并不多,但拥有职业理想的于轼在大学期间充分抓住一切可能去提升自己。她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在大三就去了一家电视台实习长达一年。她评价自己在本科过得非常出风头,虽然学校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自己并没有虚度。本科毕业的于轼在2009年参加了工作,进入了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当过记者和主持人。事业稳定的于轼后来选择了结婚,突然之间,她发现自己整个人变得很安逸。每天五点下班的于轼都会待在家中刷剧。她的先生觉得她太闲了,就对于轼半开玩笑的说:“那你就去考研究生吧”。这句话于轼真的当了真。2016年,于轼就开始准备考研,由于第一年完全不知道如何复习,并且很多专业知识都遗忘了太长时间,全凭感觉的她最后并没有如愿考上。(在《令人心动的offer2》中,丁辉也是在工作后决定考研,并且最终成功考入华东政法大学。图片来自《令人心动的offer2》截图)一战失利的她选择了继续。第二年,于轼报了一个考研辅导班,并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挤时间去听课和背诵。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于轼的工作时间被安排在了晚上。她可以在白天抽出6-7个小时来复习。即便出差,于轼也不敢耽误自己的复习进度。她把所有资料书中需要背诵的地方都用手机拍下来,找时间来背诵。回想那段备考的经历,于轼认为将其称之为刻骨铭心都不为过。她在复习过程中比较焦虑。在二战那年的12月份,于轼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哭一场,听着范玮琪《最初的梦想》一边听一边哭,然后再拍张照片,像打卡一样,数着日子过。有一段时间,于轼的先生出差。出门前在冰箱中准备了很多吃的,但于轼根本没有食欲,每天她只能吃下半碗小米粥或者半袋方便面。(在职考研并不容易,在前不久一例北京新冠案例的流调公布后,其所承受的生活压力让人唏嘘。图片来自网络)但是于轼并没有想过自己如果考不上会怎样,她觉得自己还会接着再考。在她看来,考几年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岁数对于轼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我觉得时间一恍惚之间,十多年就过去了,这一年两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出录取结果的那天,于轼正要准备上晚班,当时她突然知道可以查询结果了。但是网页却怎么也刷不开。到了单位后,身为主持人的她也顾不上成绩这回事儿。在休息时间,于轼又偷偷地打开手机查询,突然看到“全日制已录取”的字样映入眼中。那天,她感觉自己在主持中抑制不住地颤抖,想飞奔回家告诉家人这一好消息。那天晚上,她反复打开手机去看录取结果,脸上也绷不住地笑。于轼辞掉了工作去读研。和先生两地分居的她也并没有感到特别苦情。先生安慰于轼,在她不顺心的时候给予了非常多的鼓励。读研的这几年,于轼感到自己变得柔软了,以前经常生气的她现在学会了包容,她认为这或许是和自己的年龄与经历有关。比身边同学大不少的她,她经常感觉在体力、脑力和精力等方面和年轻人有很大的差距。于轼特别害怕听到同学说“那个大姐怎么这个样?都那么大岁数了,咱们还是多理解理解她吧”。也害怕惹别人反感。“我其实希望大家都开心,别给大家添麻烦,能做点什么就做点儿什么,不要成为大家不开心的源泉。”并且,于轼在这段时间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由于长期缺乏变化的工作,于轼感觉她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读研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知识可能还不如本科生。面对这样的差距,于轼表示懊悔也也没用,她对此是服气的,“能做点啥就做点儿啥,只要别像以前天天那么混就行。”(图片来自电影《死亡诗社》)反观工作与读研,于轼明白了,人有经历并不代表有经验,如果不去思考,那么时间只是一个数字,带来不了实质上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有时候我会去想我这将近10年都在干什么。如果时间重来,我不会这么晚才考研究生,工作时间太长了,当你的生活进入一种稳定的状态,真的会产生惰性的。人只有变化才会有成长,不变化的话,时间真的会从指缝中溜走。”毕业之后,于轼并不打算再回家工作了,她想去南方更宜居的城市,并把全家人都接过去,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于轼总结道:“庆幸的是,我考了而且考上了。不幸的是,考得有点儿晚,但尽管有些晚,也还好考上了。即便读研期间没有什么成绩,我也挺满意的。我真的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三年也算是一种修行吧。”

莫若以明

关注备考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

从每年的考研报名开始,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就进入到一种高强度的备考复习状态。在接下来数月的高强度学习中,备考的大学生除了会体验到一般性的身心疲惫,还要承受“考研压力”。考研压力来自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持续处于压力之下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国内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持续上升,但是历年报考人数的增长更快,考研竞争随之加剧。在备考、考试、等待公布成绩和分数线,以及准备复试等一系列不确定性事件中,考生有半年多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关压力与健康的研究表明,持续的高压力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学习或工作绩效降低。在报考和备考过程中,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考生能够获得考试和录取相关的各种参考信息,诸如历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分数线、考录比等。这些参考信息究竟会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为了系统比较考研人数、考录比等信息的变化与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整理了2015—2018年4年之间某医科大学参与研究生复试的考生的相关信息。共统计3612名考生信息,其中男生1677名,平均年龄24.1岁,女生1935名,平均年龄23.6岁。统计的信息包括: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测评结果、考生初试成绩等。我们将考生的健康水平和考试成绩与当年考生可能获得的考录比等参考信息做对比。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招生报名和录取人数的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历年的“考录比”,即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考录比数值越小,表明当年考研的竞争性越低。因为每年招考的全部数据的公布会有近两年的滞后,考录比的数据公布也相应滞后两年。相关性分析显示,UPI总分和抑郁得分与初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考录比呈显著正相关。性别间的比较分析发现,男生和女生的UPI得分、初试成绩等指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两个性别组的得分与样本总体的平均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女生在躯体症状和抑郁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UPI的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考生的UPI总分显示,2015—2017年考生的UPI总分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8年考生的UPI得分又有升高。这表明,考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2015—2017年期间呈上升趋势,2018年相对于2017年则又有所降低。与此同时,2015—2017年期间,考生的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应地,2013—2015年期间,考录比呈下降趋势。作为参考信息的考录比越低,考生体验到的压力感越低,相应地,其考试成绩更好,健康水平更高。这个相关关系印证了压力与健康、压力与成绩的一般模型,即高压力事实上会损害考生的健康,并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高校备考研究生人群的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区别性的关注。与其他本科生相比,备考研究生人群在备考阶段的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所以从备考到参加复试期间,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障碍。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加强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前后两份文件均强调了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对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考察。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时引入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普查。在研究生复试时的心理健康测量结果实际上反映了考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生活情况,是考生在过去数月甚至一到两年备考期间所经历的心理压力的反映。本研究发现,在国家研究生报考政策大环境下,考生会参考历年的报考人数、考录比和招生政策的变化。考生备考过程中的压力感随之发生变化,其心理健康水平和考试成绩都会受到影响。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问题的关注应该从招生、备考阶段就开始。学校或老师应密切关注考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在考生备考期间提供相应的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提供公开透明的考研信息资讯,降低考生的不确定性体验。在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发现性别与压力、健康以及成绩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差异或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女生在躯体症状和抑郁等方面表现出比男生更严重的问题;男生的成绩则表现出与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男生的初试成绩与UPI总分,以及抑郁、精神分裂和神经症状等维度都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女生的成绩则与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相关。有研究者认为,女生对学习中的压力变化更敏感,相较于男生,女生除升学压力外,还受年龄、家庭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男生倾向于将所体验到的压力外化,女生倾向于将压力内化或采取回避措施,因而更易引发抑郁,以及躯体化症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男生的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女生中则不存在这种相关。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男生和女生的压力源不同。男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问题,而女生则更多体验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压力。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对男生和女生分别提供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对男生来说,更多需要的是学习上的辅导和支持;对女生而言,则需要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来调节她们的压力感。我们通过追踪4年之间的数据,展现了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成绩在年度上的变化特征,同时引入考录比这个概念,发现了考录比与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水平还可能受到更多潜在因素的微妙制约,学业成绩和学业压力之间的相关研究应该关注更多不可直接观察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深入考察还需要结合更精确的研究手段,如通过质性研究技术、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介入,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实验手段来进行研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社区心理学的智慧模式研究”(18BSH120)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曼曼 丁芸 郑卫荣 蒋柯精彩推荐: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在扶轮问路的征途上挖掘精神矿藏——史铁生文学创作价值解读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其无有乎

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重视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近日,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自杀前写的遗书在微博上引发热议。14日,该校发布公告称,“13日早,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遗书中,这位学生分享着自己的学业压力、对未来的迷茫,言语之间充满了忧伤和绝望。文章末尾,他还祝福家人朋友顺顺利利,国家繁荣昌盛。可见,他还是一位正直善良、内心非常温柔的人。只可惜,他没能战胜自己的消极情绪,选择用结束生命来逃避这一切。正是如花似玉般的年龄,却让自己的人生嘎然而止,不免叫人唏嘘。当然,悲痛之余,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留言区,不少学生朋友表示有相同的体会和感受。“尽力了却触摸不到希望。”“每次都靠一点点理智强行让自己逃避想死的念头。”“光是活着就已经很难了。”更有人直言“我们都是你,却救不了你。”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正经历着类似的痛苦和困境,并已经成为生活常态。这种压力和焦虑的精神状态一旦随着时间累积演变成为心理疾病,就很可能酿成悲剧。有网友支招,要给学生们上好“生命教育”这一课,对生命的尊重入手,塑造正确的生命观。笔者想说,“生命教育”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对于尚未涉事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遇到困难很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集中在情感、学习、就业问题。加之,大学生正处于高度敏感的青春期阶段,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想法多变、心理波动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迄需提上日程,帮助大学生排解压力、应对挫折、做好心理疏导,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干预。作为老师,多一份关怀和帮助,倾听一下年轻人的困难。作为学校,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打开他们的心扉。作为父母,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待和压力。当然,排遣压力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不论是大哭一场还是向朋友倾诉,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遇见压力时,坦然处之,对生活始终保持热爱和自信,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生活很难,只希望负重前行时能保持一颗淡然的心。(东方网)

陈炽

新冠疫情后加强全社会生死教育?教育部答复了!

大多数人都忌讳谈论死亡,但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后,我们似乎再也无法回避死亡这一话题。在2020年5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有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新冠疫情后加强全社会生死教育”。近日,教育部在官网给予公开答复。《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75号(教育类118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育部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全社会的生死教育,注重把生死教育与疫情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全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正确理解和认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和精神力量。教育部采取以下措施,推进相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价值观;建设课程体系,把生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生死教育的实践研究;加强危机干预,建立疫后心理援助服务体系;推进队伍建设,提升生死教育工作水平。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学习吸收委员的建议,开展以下工作:一、推进生死教育相关政策落地落实优化体系构建。将进一步督促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台账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生死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全面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生死教育体系。推动配齐建强。依据2018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继续推动解决各地各高校在队伍配备、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等制约性的短板问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每校至少2名的要求配齐建强,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生死教育课程和内容)的公共必修课的全面开设,健全心理健康和生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评估督导。推进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评估检查,以及心理育人方向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和项目的考核评估,推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由“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二、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及测评系统的全面应用,把“一过性”的新生普查转变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帮扶和相关案例研究。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与重点案例的研讨分析,提高心理干预的实效;征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干预能力提高。加强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建设。编制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指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意识。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风险行为信号的辨识和预警,进一步筑牢防范心理危机的“防火墙”。三、加强队伍建设和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专家智库的运作机制,强化专家智库作用发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促进科学化发展。加强专职队伍建设。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创新发展中心等,面向全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示范培训等,引领各地各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鼓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评估及继续教育,开展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建设及培训,提升队伍业务能力。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学生骨干队伍系统化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在关心帮助学生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推进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构建生死教育合作共同体强化家校协同。推动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家校协同,发挥学校在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指导家长正确教导孩子。加强医校合作。推动各地各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畅通学生转介就医通道,增强医学专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借力社会服务。引进具有相当资质和胜任力的社会专业机构,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死教育,加强沟通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发挥社区及社会机构的协同和支持作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刘绚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提升育人质量

上好学,是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回首2020,从线上教学到返校复学,从招生改革到教师队伍建设,惠州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百姓身边,逐步补齐优质学位不足的短板,努力实现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转变。惠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向着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目标奋勇前进,努力走出惠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流的城市,呼唤一流的教育。如何让更多市民在教育中获得更多幸福感?惠州正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事业,争取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南方日报记者 谢志清关键词1挑战突围140万师生共同为战疫出力2020年开年,疫情之下的各行各业充满挑战。对拥有近140万师生的惠州而言,将疫情挡在校(园)门事关全市疫情防控大局。1月27日,惠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9条”,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全力推进教育系统防控工作。其间,惠州市教育局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对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落实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展开督察督办。惠州市教育系统还成立了由市、县(区)教育局局长等组成的教育系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市、县(区)、学校三级联动和监测体系,防控领导小组24小时随时响应。教育系统全力战疫,心理建设及服务同步跟上,各学校纷纷开通心理咨询在线服务。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还联合推出“惠心热线”电话咨询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免费为因疫情产生心理困扰的师生及家长提供帮助。在全省“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惠州教育系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2月4日起,高三年级全面进入线上教学;2月17日起,中小学开始线上教学;2月24日起,职业教育学校开始线上教学;3月2日起,除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外,全面启动新学期课程线上教学。一校一策,分层制定线上教育方案,惠州全市中小学校使用钉钉、南方+等 70个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5万多名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线上教育,也要确保“不漏一人”。其间,惠州排查全市93.7万名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发现存在困难的学生有10104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接力下,惠州各县区最终实现了线上教育100%覆盖。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下的“空中课堂”对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股史无前例的网课浪潮中,惠州线上教育在探索中前行突围。在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时,各学校也积极“备战”返校。入校晨(午)检、课堂突发情况、出现疑似个案、错峰放学……在一次次“实战”演练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顺利返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这一年,教育系统在战“疫”中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线上教育在挑战中前行。为了开展好线上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付出了巨大努力。史无前例的线上教育,也再次凸显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2020年6月,惠州市家校共育指导组挂牌成立,半年后惠州家校共育平台“惠家教”APP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惠州将普及新时代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新理念,着力构建教育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家长自我成长、家校共育共享的教育生态。关键词2增量提质2020年全市本科上线率58.6%2020年学位依然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惠州全力增加学位供给,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惠州市教育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2017~2020年,新建14所普通高中和12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10所普通高中。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高中学位需求,惠州强化对全市高中学校的统筹。通过扩大班额标准,适度扩大现有公办学校招生规模,推进县(区)公办普通高中全市招生试点,新增一批民办高中,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招生补录等一系列举措,增加高中学位供给。2020年,惠州全市近六成中考考生入读普通高中。经过多年努力,惠州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明显下降:2018年占比为14.76%,2019年降到7.81%,2020年控制在1%左右。为了严控班额,惠州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名义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将每年落实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消除大班额等主要指标纳入年度县(区)党政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解决大班额的背后,惠州不只在做班级人数的减法,更是下决心要优化教学质量。2017年起,惠州在全市小学、初中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针对普通高中学校开展教育加工能力综合评价,即根据普通高中学校的入口成绩和出口成绩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校教育教学的加工力和附加值。惠州市教科院内部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本科上线率达到58.6%,比2017年提升8.46个百分点。全市优先投档线上线率达16.29%,比2017年提高4.73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和优投率双双超额完成“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的任务,更多的惠州学子实现了上大学、上好大学。此外,2020年惠州还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幼儿园804所,在园幼儿约22.6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8%。增加学位供给,更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增加更多优质名校。2020年11月,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正式揭牌。根据安排,惠州市第九中学将委托给惠州市第一中学管理,建设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惠城区将投入1500万元改造升级下埔校区硬件建设,下埔校区和南湖校区之间也将相互交换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未来,惠州一中下埔校区将以打造“初中教学名校”为目标。关键词3改革活力将打造180个中小学名师团队面对2020年的各项严峻挑战,教育改革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这一年,惠州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着力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2020年起,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的新政策在惠州平稳落地。惠州市直和惠城区民办学校首次进行招生摇号,有20所民办中小学校参与。这项政策对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倒逼民办学校特色化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久前,一则“惠城区招聘60名短缺学科教师,带编制试用期年薪19万”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这样大手笔引进教师在以往并不多见,其背后是惠州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实际上,为引进更多优秀教师,2017年起,惠州赴国内知名师范院校直接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改革,为市直公办中小学校招聘了200多名高素质应届毕业生,其中超过50%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20年5月,惠州市第一中学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4名学科骨干教师。这是惠州赋予学校招聘骨干教师自主权的缩影。此外,惠州出台基础教育“头阵计划”,培育更多名师、名教师团队。根据《惠州市基础教育“头阵计划”实施方案》,惠州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市打造180个中小学“1+N”名师团队,打造一支1000名优秀校(园)长、教师、班主任队伍,为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打头阵、做示范、当引领。2020年6月,惠州出台《惠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查实施办法(试行)》,由惠州市教育局负责高中教师的笔试考查,各县(区)教育局负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笔试考查,各学校负责教师的综合测评。通过每三年一轮笔试和测评的方式,督促全市中小学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力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奖金、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因此这是被不少教育界人士视为“动了蛋糕”的改革举措。举例来说,在评先评优上,在笔试和测评中都获A等级的,当年优先推荐评优评先;有一项获C等级的,原则上不能评优评先。在职称晋升上,申请晋升中级以上职称或高一级职级的,笔试和测评都须达到B等级(含)以上。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将教师笔试、测评的结果作为当年年终绩效考核奖金的分配依据之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在惠州“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需求日益强烈,提升质量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临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随着一系列放真权、动真格的举措出台,未来的惠州教师队伍将更具创新与活力。

蔡文姬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护航

近年来,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省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学院院长韦维格外关注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将成为人民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时甚至影响孩子的安全。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韦维提交了《关于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建议要整合学校、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完善经费投入保障监督机制、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等,助力培养素质过硬、人格完善的合格人才。建议提交后,得到了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加快推进“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项目申报工作,并于2020年7月评审出11家高校作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项目,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育人长效机制。贵州师范学院也成功入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学生和社会人士主动来学校示范中心开展心理咨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焦虑、恐慌的心理情绪,起到了良好的疏导作用。”韦维说。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在即,韦维今年又将建议的目标放在了高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她表示,将聚焦如何引领我省高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提供人才支撑方面提出建议。同时,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省会”行动具体任务和工作,建议加大支持贵阳市有条件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培育更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省会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盛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