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又一批高校考研报名失败名单,涉及多所985院校考生,及时修改!蛇谓风曰

又一批高校考研报名失败名单,涉及多所985院校考生,及时修改!

目前考研正式报名仍在进行之中,与此同时,又有一波高校公布了报名失败名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01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2021年硕士生网报信息错误提醒(截至2020年10月11日报名数据)》。错误一:北京交通大学“非全日制”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有些考生网报时就业方式选择了11非定向就业,请及时更正为12定向就业。错误二: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报考专业或学习方式不正确,请及时修改为我校可招收该专项计划的专业及学习方式。错误三:以高职高专或本科结业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生(不含125100工商管理、125601工程管理专业),同等学力考生未在报考前征得报考学院同意,原则上不允许报考。错误四:报考法律(法学),毕业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请考生修改报考专业。错误五: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本科就读学校不在北京,选择报考点为北京交通大学(考点代码1104),不符合报考点条件,请考生重新选择报考点。错误六:对于非应届、非北京户籍且选择北京交通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单独考试除外),如在北京市工作,请提前准备2020年7月以后至少连续三个月缴费正常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要求在“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申请并打印,个人权益记录流水号及校验码清晰可见并在有效期内可查询真伪。02北京工业大学不符合北京工业大学报考点要求的考生将不能在我校报考点进行网上确认。2020考研报名选择北京工业大学报考点的要求,参考以下:03东南大学注意: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网报信息误填、错填,导致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录取以及入学后不能进行学籍注册的,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04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0月23日,学校公布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报考点(4433)考生报名存疑信息及不符合本报考点要求名单。相关考生可于10月31日前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照修改或完成学历认证。错误主要包含:(1)学籍学历校验存疑信息问题(2)不符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报考点(4433)报考点要求的问题应届生的问题是:若不在广州实习,需选择高校所在地报考往届生的问题:若工作单位不在广州、清远,请选择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报考05安徽师范大学该校截止到9月27日进行了第一次审核,在正式报名截止前(10月下旬)和结束后(11月初)还将进行两轮次审核,请尚未报名或有信息需要修改的考生及时关注!(1)部分考生教育部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应届生&往届生若网报资格审查未通过,需要按要求提供材料,注意看官网通知。)(2)报考资格审查结果提示为“待审核”与“审核不通过”的考生,请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提醒:请不满足我校或相关专业报考条件的,在报名期间及时改报他校或我校其他专业,否则我校将不发准考证。由于篇幅过长,小编就先为大家分享以上5所高校关于考研报名不符合的情况,其他高校小编会在后面为大家简单的列出来,如果报考了相关院校,一定要去官网查看自己有没有出错,并在10月31日前修改或重新报名哦~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10月14日发布《2021年硕士生网报信息错误提醒(更新中)》;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10月9日发布《关于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报名中不符合我校有关报考规定和要求的信息提示》;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10月14日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符合我校报考要求的考生名单》;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10月12日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符合华东师范大学MPA报考条件的考生名单》;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10月15日公布《关于重申我校2021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类别的通知》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0月13日发布《2021年温州大学研招报名学籍(学历)检验未通过情况及不符合报名条件说明》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0月13日发布《关于报考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生报考资格审核结果(第一批)的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0月15日发布《2021研考报名信息审核提示(2020年10月15日)》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9月30日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报审核结果(预报名阶段)》南开大学研究生学院10月15日发布《关于2021年硕士报考类别“定向”“非定向”的说明》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10月15日发布《关于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填写错误的提示说明》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学院10月15日发布《关于我校2021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类别的通知》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在发布报考单位公告时提到不符合报名要求,将无法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并附报名失败名单;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10月13日发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报陕西科技大学考点错误名单公告及错误类型说明-更新10月14日14:30》兰州大学研究生院10月13日发布《兰州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温馨提示与错误信息通报》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10月9日发布《关于提醒部分新疆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考生修改错误信息的公告》。总结:根据以上学校发布的错误信息公告,一般报名错误集中在①学籍学历校验方面;②“非全日制”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有些考生网报时就业方式选择错误,选成了非定向就业;③毕业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④报考点选择错误;⑤往届生社保规定时间内的缴费记录信息等。后4条需要大家仔细阅读各院校报考要求,进行修改,接下来说一说学籍学历校验的问题,这点每年都会出现校验不通过的情况,大家注意哦!学历(学籍)校验涉及到的信息有:身份证号、姓名、毕业年月、学历证书编号、毕业学校名称、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最后学历,一定要仔细审查保证所有信息跟实际证件完全一致才行。尤其是往届生,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毕业时间,一定要跟证书上面的保持一致。仔细审查修改后重新提交即可。如果审查修改后重新提交还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可以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根据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相应核验材料,具体时间和要求请咨询招生单位。 附:2021考研报名信息填写有误怎么办?1. 信息填写有误是否可以修改?可以,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您不要轻易取消,谨慎操作。2. 已报名,如何修改姓名、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登录“账号管理”修改实名注册的姓名、手机号码,再退出并重新登录进入研招网统考网报系统中,点击“实名注册信息与本条报名信息不一致,查看详情”,进行修改。3. 网报过程中,发现考生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移动电话有误如何修改?网报信息中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移动电话是从实名注册信息中获取的,如需修改,请返实名注册模块进行修改,修改后需退出系统,关闭浏览器重新登录,并将实名注册信息同步到网报系统方可生效。注意姓名的生僻字要用拼音代替,不要用问号。4. 网上支付成功后还是否可以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可在报名阶段,修改除“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报考关键信息及报考点不可修改项以外的其他信息。5. 报名系统关闭后,如何查看或修改报名信息?报名系统已关闭,报名信息不提供查看或修改。 如您是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等联系方式变更,请联系招生单位反馈。6.修改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需注意?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登录原报名账号(无需重复注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7.在填报时,招生单位、报考点或考试方式选择错误怎么办?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报考点等要慎重选择,一旦生成报名号后则不可以修改。如报名成功后,发现确实需要修改,报名期间,请使用已成功报名的账号登录(无需重复注册),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确认最后填报的有效报名信息即可。8.修改信息提示“报考点***不接收报名信息中的部分条件,请修改或重新报名”,为何不能修改?该情况说明您已经生成报名号,由于报考点设置,当前报名信息不符合现阶段报考点要求。如有疑问,请咨询报考点。如无需修改信息,关闭页面即可。9.是否一定要打印报名信息校对表?报考点或招生单位要求打印就必须打印,建议打印或保存。若无打印条件,一定要记住报名号或将该页面信息保存。10.提交信息后跳回首页是怎么回事?可能是页面停留时间过长,或者网络不稳定导致。建议提前了解2021年统考考生需准备的网报信息,并更换上网环境。

德又下衰

乌鲁木齐市大学名录,你知道哪些?

乌鲁木齐市大学名录,你知道哪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乌鲁木齐共有26所大学,其中一本、二本、三本大学共12所,专科学校14所,以下是乌鲁木齐所有大学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新疆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8年,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 八字校训。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新疆大学是“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及成员。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创建的本科高校。新疆农业大学是国家林业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新疆医科大学“伊犁医士学校”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新疆自治区共建高校。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农垦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创立于1978年12月,其前身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新疆教师培训部。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之一。1993年教育部授权该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授权招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共同承担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省人民政府干部学校新疆财经大学,是新疆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学校坐落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北京路上,南、北两个校区总面积近62万平方米。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唯一一所艺术类院校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地域性强、特色鲜明、艺术门类齐全。是全国六所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学院一直坚持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服务于新疆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战略定位,已逐步成为新疆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使者和“天山脚下”艺术家摇篮。新疆工程学院公立理科类院校新疆工程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工科类本科院校。始建于 1958 年,建校之初为新疆煤矿学校,历经新疆煤矿学院、乌鲁木齐煤矿学校、新疆煤炭专科学校,1994 年更名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警察学院新疆唯一一所警官本科院校新疆警察学院是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形势下,为适应新疆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要,于201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公安政法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建于1950年4月的新疆省人民公安学校。作者:莫昕桦

夕鹤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高校保研情况,整体保研率较低,名额少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地处偏远,教育资源也比较薄弱,今天为大家盘点这几个地区的高校保研情况。内蒙古大学根据内蒙古大学教务处《关于对拟推荐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进行公示的公告》:419名拟推荐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单,保研率为10.32%。内蒙古工业大学据教务处《关于推荐2021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安排的通知 》:学校2021年推免生名额为185名,其中特殊学术专长学生27名、卓越计划单增名额4名、民族班及整建制预科班单列名额7名,保研率3.23%。内蒙古科技大学根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开展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21届保研名额共120人,保研率2.10%。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暂未公示。宁夏大学根据宁夏大学研究生院《2021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选名单公示》:普通名单264人,支教团14人,合计278人,保研率5.91%。宁夏医科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暂未公示。新疆大学新疆大学2021年推免研究生名单共计450人,保研率为8.89%。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暂未公示。数据来源于博雅数据库(图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其然

勇攀高峰的“药”博士——记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晓黎

她是新疆第一位药剂学博士和新疆药剂学科带头人,她把提高新疆药品研发水平视为己任,主持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打破了国外企业70余年的垄断局面。她就是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晓黎。2000年,应新疆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邀请,高晓黎开始承担药品研发课题,从大学讲堂走入牧民的马圈,用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意志,坚持不懈、忘我工作的热情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之路。2009年,结合雌激素系列的5个药品在国内上市,出口25个国家和地区,为新源县农牧民增收7000万元。不断攀登 技术研发获突破孕马结合雌激素和人体雌激素最为接近,是化学合成的雌激素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在新疆,马资源得天独厚,这让高晓黎充满信心。2003年冬天,高晓黎带着科研团队在新源县开展中试研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遇到的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高晓黎说:“我们找新疆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还有国内的许多科研单位共同进行科研攻关。”为达到与国外结合雌激素药品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高晓黎和研发团队通过100多个配方的筛选实验才达到要求。“越难,就越能激发我去攻克它。挑战性越强我就越有兴趣。”高晓黎翻阅跨学科书籍,学习畜牧业知识、妇科知识、内分泌知识,将各类难题分阶段逐一解决。正是这种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结合雌激素药品的技术研发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2004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结合雌激素在我国10个城市的19家医院进行临床观察,证明了与国外原研结合雌激素的治疗等效。“那个寒假,我20天跑了10座城市,内心既焦虑又欣喜,常常晚上无法入睡。”高晓黎说。最终,国产结合雌激素疗效显著,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上市,在国内临床广泛应用,后又陆续通过了欧盟、南美、中亚等近20个国家的生产质量体系认证。变废为宝 让牧民感受科学的力量为使结合雌激素原料药的质量可控,科学养马非常关键。高晓黎和科研团队深入牧区,培训牧民,做孕马养殖和采集技术推广。合格的孕马尿按均价每公斤5元收购,比牛奶还贵,很多牧民通过养殖孕马走上致富路。同时,也拉动了当地马产业的发展。高晓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匹孕马,一个生产季的孕马尿可以卖到2000元,牧民一般饲养10匹以上的母马,仅马尿这一项,每年可挣2万元。再加上马奶、马肉、小马驹等,一个养殖户的年收入将成倍增加。忠于理想 用科技之光照亮学子心田从教35年来,既不能耽误学生的每一堂课,又要做科研、推动研究成果落地,高晓黎千方百计想办法挤时间,始终坚守一方讲台。高晓黎先后为各种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药学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她负责的药剂学科已发展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自治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晓黎注重课堂教学与科研、生产实际与教学相结合,组织开放式教学。她常在授课过程中介绍药剂科研思维与方法。通过对科研实验室的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前沿动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药剂学科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她牵头组建了自治区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中心,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这种围绕制剂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受到学生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高晓黎说:“教学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教师只要多一分远见、多一分责任,就可以实现教学与科研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对教师而言,一切教改和科研都需要落实到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上。”高晓黎一直拼搏在药学事业上,在追求卓越的努力中,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和初心,彰显出一名党员的本色,为党旗添彩,为党的事业增色。叶晓敏(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观光客

最新:教育部公示33所独立学院转设,其中12所转“公办”!收藏

【了解更多志愿填报信息,请点击关注】独立学院转设是2020年一个热点话题,很多正在独立学院学习的同学,都时时关注着自己母校转设信息,是转公办、还是民办?转设后的新校名是什么?就在今天(12月24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时公示了33所独立学院转设名单,其中有12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为公办本科高校。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2所转为公办的独立学院。1.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转设为:山西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是以“211”重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为母体举办的学院,学校2001年建立,2003年教育部首批公布的独立学院。2014年学院孝义校区宣布正式启用,孝义校区启用后,学院正式开启了“2+2”的办学模式,即大一、大二在孝义校区,大三、大四在太原理工大学老校区。2.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转设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是由河北科技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成,两所学校都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3.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是由位于河北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和位于河北邢台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合并转设而成。4.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是是由位于河北廊坊的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和位于河北承德的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5.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转设为:湖州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始建于1999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500.8亩,校舍面积近25.1万平方米,现有本科专业35个,涵盖经、文、理、工、农、管、艺等多个学科门类。护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等都是学校的重点优势专业。6.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2000年建立,校园占地面积901.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5.5万平方米。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4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000余人。7.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转设为:赣东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是一所公办民助高校。学院2002年依托东华理工大学创办。现设有人文与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应用工程系,拥有本科专业25个,在校学生7094人。8.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南昌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位于江西省会南昌,是2001年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的独立学院。现拥有湾里和抚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86.35亩,在校生近8000人,专任教师509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等21个本科专业。9.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转设为: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于2003年5月建立,拥有克拉玛依和乌鲁木齐2个校区。学院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检验与检疫等11个专业。10.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新疆政法学院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位于新疆五家渠市,是2002年依托211工程石河子大学创办。学校转设为新疆政法学院,并将同时更名,届时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署名也将随之改变。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学校是2002年5月,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现占地总面积1101亩,建筑总面积30.65万平方米,在校生近1万人,其中研究生269人,留学生312人。1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文理兼备的全日制独立本科院校。学院于2003年3月成立,现有石大主校区和师专两校区,占地1561.6亩,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开设29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教育、管理、艺术、医学等8大学科门类;在校本专科生9787人。以下是教育部公示的33所转设独立学院名单:这些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学校创办,也都是全日制民办本科独立院校,转设后,无论公办、民办,都将脱离母体学校,成为独立的院校。而这12所转为公办本科的独立学院,2021年招生学费也会随之降低,更将在办学师资经费方面得到政府全力支持,学校发展前景看好,未来可期!中低分考生值得选择报考。更多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信息,会持续更新,大家可点击“关注”,到主页查看更多内容。想考“公务员”,这6个专业最“抢手”!高低分、文理科都适合这两所学校,考上这些“专业”就是“铁饭碗”!普通家庭更适合!“普通家庭”孩子好机会!考上即“铁饭碗”,分配就是“干部”!两所高校,考上基本“铁饭碗”!一所直接是“干部”!录取分不高

祈雨

2018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公布,特等奖2项!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审议,共遴选出拟授奖成果452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2项,拟授一等奖成果50项,拟授二等奖成果400项.具体奖项如下:特等奖(2项)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谢和平,步宏,张红伟,李中锋,冉桂琼,周琳,杨军,冉蓉,胡娜,夏建钢四川大学2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吴砥,杨浩,曹阳,胡慧洁,郑伦楚华中师范大学一等奖(50项)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1入耳入脑入心 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许宁生,焦扬,陈锡喜,沙军,赵宪忠,褚君浩,姜智彬,刘淑慧,顾铮先,曹文泽,李梁,张黎声,李江,李国娟,吴强,桂永浩,顾钰民,宗爱东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2砥砺求索35年——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卢家楣,刘伟,贺雯,王俊山,陈宁上海师范大学3国家试点学院APLIC教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朱旭东,石中英,李家永,王晨,黄欣北京师范大学4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晓虹,王晓红,涂凌波,曾祥敏,赵希婧,冷爽中国传媒大学5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语言学培养模式陈保亚,汪锋,董秀芳,叶文曦,李娟北京大学6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王守仁,杨金才,刘云虹,何宁,张俊翔,陈民,王奕红,崔昌竻南京大学7面向国家战略的数字化与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何人可,季铁,谭浩,袁翔,肖狄虎湖南大学8中国根、复旦魂——打造重实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吴晓明,秦绍德,蔡达峰,焦扬,孙向晨,王德峰,彭裕文,汪源源,周鲁卫,童兵,徐雷,徐瑾,李钧,徐珂,刘丽华复旦大学9基于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周武,刘正,胡惠君,戴雨享,汪正虹,李文,韩熙,彭倩中国美术学院10“悦读经典计划”——重塑大学阅读文化的育人路径新实践周宪,徐兴无,陈谦平,张辰宇,蔡颖蔚,郑昱,洪修平,于天禾,周晓虹,王守仁南京大学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建设洪银兴,葛扬,安同良,沈坤荣,范从来南京大学12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王轶,杨东,高圣平,王旭,时延安,杜焕芳,石佳友,姚欢庆,徐阳光中国人民大学13“四型人才”导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黄进,于志刚,卢春龙,田士永,孙园植,吴宏耀,刘坤轮中国政法大学14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上海财经大学15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 MPAcc人才培养模式支晓强,王化成,周华,戴德明,徐经长,赵西卜,宋建波,孙茂竹,耿建新中国人民大学16迈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钟登华,王树新,王静康,余建星,张凤宝,白海力,巩金龙,王世斌,杨秋波,曾周末,Jay Siegel,袁婷,刘坤,郭帅,车熙天津大学17化学专业大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贾叙东,朱成建,陈露洪,侯文华,郭子建,李育佳,张剑荣,葛欣南京大学18依托优势学科 构建与实践工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高存法,邓宗白,唐静静,沈星,史治宇,陈建平,张丽,严刚,金栋平,刘先斌,史志伟,蒋彦龙,顾蕴松,孔垂谦,王中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电子科技大学20大类招生、平台培养、特色发展—— 大电类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李少远,张峰,高怡祯,张焰,杨明,邹卫文,黄林鹏,周越,王祉月上海交通大学21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王静康,冯亚青,张凤宝,于建国,李伯耿,陈建峰,山红红,梁斌,潘艳秋,王玉军,陈砺,管国锋,庄志军,张玉苍,张金利,郝长江,夏淑倩,赵双良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海南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化工教育协会22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丁汉,何岭松,尹周平,吴波,吴昌林,陶波,丁雨葵,凌玲,徐江,张俐华中科技大学23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陆国栋,费少梅,顾大强,王进,刘衍聪,孙毅,蒋丹,陶冶,王枫红,刘振宇浙江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24学做融创 通合一体——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改革与实践王建国,韩冬青,鲍莉,孙世界,陈薇,朱雷,张彤,李向锋,夏兵,张嵩,傅秀章东南大学25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教师领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李贺军,张军,王永欣,李文亚,李克智,耿林,杨延清,李付国,王锦程,董文强,李金山,苏彦庆,陈忠伟,闫久春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6面向国家急需,构建“三位一体”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郝跃,张进成,郑雪峰,庄奕琪,张玉明,冯晓丽,侯晓慧,赵树凯,程珺,蔡觉平,张士红,柴常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7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罗军舟,李伟,耿新,杨全胜,汪芸,舒华忠,程光,徐立臻,姜龙玉,李雯,吕倩东南大学28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研究和推广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桂小林,傅育熙,王东,黄传河,温莉芳,秦磊华,朱敏,李士宁,胡成全,吴功宜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9优化知识体系,打造优质资源,创建《数字移动通信》精品课程王金龙,蔡跃明,陈瑾,龚玉萍,宋绯,崔丽,杨文东陆军工程大学30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与完善程伯基,柯杨,王维民,谢阿娜,蔡景一,鲁映青,杨棉华,汪青,杨立斌,厉岩,曲波北京大学31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陈晓阳,姜峰,张永亮,郭燕锋,刘向东,邓诣群,李吉跃,苏雄武华南农业大学32夯实医教协同,综合性大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陈国强,郭晓奎,胡翊群,钮晓音,邵莉,唐华,梅文瀚,洪梅,胡伟国,郑青,郁松,陈洪,周栋,苏懿,缪青上海交通大学33服务健康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姚文兵,樊陈琳,徐晓媛,于锋,葛卫红,孙小丽,席晓宇,何聿娴中国药科大学34全方位多途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卓越医学人才李立明,王云峰,张勤,管远志,马春雨,潘慧,马超,高小惠,杨萍北京协和医学院35“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房敏,严隽陶,曹仁发,沈国权,龚利,赵毅,孙武权,张琴明,李征宇,张昊上海中医药大学36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孙康宁,梁延德,傅水根,于化东,张景德,罗阳,林建平,朱华炳,童幸生,刘会霞,韩建海,邢忠文,付铁,朱瑞富,张远明,李爱民,毕见强,杨莲红,韦相贵,黄根哲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汉大学,江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昌吉学院,钦州学院37基于“问题链教学”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冯秀军,陈文娟,谢玉进,黄刚,郭红梅,韩美兰,王雪梅,柳建营,李志军,韩小谦中央财经大学38课程与时俱进,重大项目引领,着力品行养成,构建创新型研究生一流培养平台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刚,李增耀,唐桂华,赵小明,刘志刚西安交通大学39创建战训一体技战融合特色的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新兴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吴军,杨任农,田军,王瑛,张宝华,丁键,张涛空军工程大学40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清华大学41探索理论,更新理念,厘革路径,贯穿PACE要素的三元课堂模式创新与实践李贵安,衣新发,宋永成,何聚厚,龙宝新,郑海荣,乜勇,李铁绳,王文博,李正德,耿晓丹陕西师范大学42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张伯礼,匡海学,郭宏伟,胡鸿毅,王键,王省良,吴勉华,余曙光,闫永红,刘红宁,范永升,石岩,李灿东,王平,高树中,宋柏林,牛阳,吕志平,安冬青,王占波,吴范武,卞华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南阳理工学院43“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的创建杨斌,史宗恺,孙宏斌,邴浩,李双寿,付志勇,余潇潇,顾学雍,杨建新,邓焱清华大学44研究型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20年实践严建华,吴晓波,尹金荣,魏江,邬小撑,邱利民,林伟连,陈凯旋,金一平,徐小洲,高峰,郭斌,寿涌毅,刘向东,郭继强,江全元,周文文,邵明国,张林,朱佐想,吴维东,任聪静,王璐莎浙江大学45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陈骏,邵进,高新房,王栋,李灿,董婷,李成,葛俊杰,胡凯,孙建军,杜骏飞,王维嘉南京大学46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 推进八个转变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蔡敬民,储常连,余国江,刘建中,陈秀,王晓峰,吴克,刘红,谢海涛,詹向红,许徐,夏琍,吕刚,檀明,俞志敏,董强,王庆龙,贾峰,缪群道,朱涛,葛春梅,汪文忠,陈江华,杨学春,胡晓军,华建兵,牛欣,江芳,侯继红,宋玉军,孙建安,伍德勤,胡艳萍合肥学院47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纪志成,张秋菊,唐英年,卢立新,化春键,武美萍,王利强,蒋毅,王生洪,王艳,李可,陈海卫,吴静静,金同康,陈国庆江南大学,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48面向国防重大需求 “五维一体”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王海燕,张卫红,李勇,李春科,晁小荣,郭喜平,李玉龙,林欢欢,李圣,谢发勤,侯俊西北工业大学49融合产业学科优势,基于“一课三化”举措,推进光电专业创新人才的群体培养张新亮,杨晓非,江建军,刘劲松,刘继文,柯昌剑,李元杰,聂明局,曹丹华,王英,邓前松,鲁平,吴裕斌,崔晟,杨振宇,李玲华中科技大学50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 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徐晓飞,战德臣,陈越,蒋建伟,嵩天,王杨,冯祖洪,张龙,傅育熙,何钦铭,赵柱,韩飞,杨波,翁恺,苏小红,初佃辉,张策,李晗静,吴明晖,崔立真,梁永全,张广渊,王成端,董吉文,鲁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西学院,临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二等奖(400项)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1“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吕立杰,陈旭远,解书,马云鹏,唐丽芳,于伟东北师范大学2“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全方位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刘波,马新东,赵青,刘静民,胡凯清华大学3地方师大师范生多元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杜伟,任立刚,杨洋,黄砾卉,李松林,黄伟,卢永平,蒋伯瀚,官米佳,王珂,毕剑,李志全,黄燕,曹艺,张红四川师范大学4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与实践——基于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师方案”彭小奇,刘志敏,蒋蓉,陈梦稀,佘向军,肖湘愚,童小娇,侯蓉,江正云,蔡海军,王建平,杨家福,邓素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5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南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史国生,严海平,邹国忠,宋燕,夏菁,沈鹤军,袁野,孙飙,吴晓红,于翠兰南京体育学院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蒋永文,马力,陈新,匡锦,王鉴,李天凤,罗明东,章新,浦虹,解永刚,段利华,王全,王石华,杨明宏,马丽娟,董大校,赵周,李玲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大学,红河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7以人格养成为引领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曹莉,韩春利,李思民,周芳,陈家起,李峰,杜高山,周跃辉,王加新,郑亚淼,李士建,朱磊,刘翔,王凯,解毅飞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8基于大教学观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融通育人模式实证研究郭健,王培光,刘卫萍,张秋山,单耀军,王英龙,梁巍河北大学9浙派名师引领下“三维六环”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童富勇,孙德芳,叶哲铭,肖正德,王强杭州师范大学10创建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引领西部教师发展马知恩,王小力,鲍崇高,张健,雷利利,赵欣,李远康,左莹莹,董喆,张明,李宏荣,吉康敏,朱继洲,胡奈赛西安交通大学11德业双修: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与创新童世骏,周傲英,雷启立,唐玉光,周彬,吴薇,吴成领,丁旵明,艾东升,谭红岩,苟健,吴平颐,陆蓉蓉,杨艳红,林德龙华东师范大学12面向未来的“三维度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研究郑国民,王洛忠,李艳玲,魏锐,张弛,杜春光,马东瑶,王蔷,曹一鸣,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13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高夯,魏民,李广平,郑长龙,袁孝亭,李淑文,徐笑梅东北师范大学14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三维六域”教师教育类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丁锦宏,邓宏宝,许映建,王珏,张志泉,李祖祥,张建平,王灿明,姜永杰,徐志刚,吴东照南通大学15“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周泽扬,申仁洪,龚燕,杨如安,刘建银,魏勇刚,张明志,李文平,林长春,刘眉重庆师范大学16尚师德 强能力 重融合 善反思——学前教育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顾荣芳,虞永平,郭良菁,邱学青,张俊,王海英,张永英,杜悦艳,刘晶波南京师范大学17三教统整,三课并进,三助扎根——教育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朱德全,林克松,张辉蓉,徐小容,王牧华,唐智松,朱桂琴,李姗泽,彭泽平,罗生全,李欢西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18基于全人发展理念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陈英和,王大华,彭华茂,伍新春,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19泛在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梁存良,陈广文,徐久成,李帅军,宋晔,朱珂,罗红艳,李海龙,张瑾,邓敏杰,王天意,王春丽河南师范大学20“3+3+3”学教交替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袁宗金,周红,华希颖,徐虹,李煜,蔡红梅,杭梅,周燕,孙幼红,王晓萍南京晓庄学院21“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杨力,姜智彬,王会花,金慧,王雪梅,姜锋,李岩松,王静,潘煜,赵鸣歧,查明建,衣永刚,邓惟佳上海外国语大学22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刘宏,孙玉华,彭文钊,任雪梅,安利红,王钢大连外国语大学23外语专业国际体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宁琦,程朝翔,赵华敏,黄燎宇,王丹,郑清文,崔桂红北京大学24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生态型培养体系构建胡百精,周勇,张辉锋,王润泽,刘海龙,许向东,高贵武,王菲,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25分类发展,全程育人,多元评价——外语学科研究生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彭青龙,陶庆,王同顺,郭鸿杰,都岚岚,朱一凡,田艳,吴诗玉,张鸿刚,吴保华上海交通大学26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赵振宇,张昆,顾建明,何志武,刘义昆,牛静华中科技大学27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人才培养“六结合”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林如鹏,支庭荣,刘涛,张晋升,邓绍根,杨先顺,范以锦,刘红兵暨南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基于创新驱动的文科实验教学供给侧改革与实践杨亦鸣,朱祖德,余光武,满在江,顾介鑫,杨通银,刘涛,王仁法,耿立波,于亮,刘俊飞,张珊珊,钱进,刘永宁,潘震江苏师范大学29基于经典细读与方法引导的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李浩,段建军,张文利,李芳民,成明明,田苗,杨新平,杨遇青,邱晓,赵阳阳西北大学30构建多层面、多维度、多媒介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开放式教育教学体系郭英德,康震,李小龙,李山,谢琰北京师范大学31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新科,霍松林,刘锋焘,高益荣,刘生良,傅绍良,吴言生,赵望秦,霍有明,曹胜高,高一农,柏俊才,杨晓斌,程世和陕西师范大学32青春同创,人文化成:中文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度转换李建中,高文强,李立,萧红,王怀民,萧映,肖圣中,叶李武汉大学33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王初明,姜琳,王启,王凤兰,王敏,许琪,伍志伟,洪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4翻译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贺莺,王军哲,曹怀军,张旭,李向东,祖赟,崔启亮,石丁,李程,王晓东西安外国语大学,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35“语言+地区研究”——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孙晓萌,米良,傅聪聪,李亚兰,汪波,李小元北京外国语大学36PPE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姚新中,陈彦斌,闫瑾,罗安宪,徐尚昆,张时坤,于泽,曹司彬中国人民大学37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索高松,裴坚,金顶兵,董志勇,董礼,王海欣,方新贵,李晓明北京大学38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 “科学与人类文明”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盛正卯,蔡天新,王彦广,叶高翔浙江大学39全面发展、主动成长——南开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龚克,朱光磊,杨克欣,刘立松,杨光明,蒋雅文,白云龙,何璟炜,王成辉,季纳新,杨岚南开大学40中山大学博雅模式:以经典为中心的通专结合之路甘阳,王承教,李霖,董波,肖文明,吴海,刘海川,陈慧,胡劲茵,黄俊松,吴宁,童庆生,陈少明中山大学41十年坚守:创新中华经典学习与汉字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党怀兴,李贵安,刘生良,曹胜高,郭迎春,石洛祥,王文博,朱晓彧,余志海,张向侠,张小东陕西师范大学42打造跨校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构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马骁,杨丹,曾道荣,何云庵,杨海洋,曹顺庆,吴能表,蒋宁,陈秋生,习勇生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43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张伟刚,宋峰,刘铁根,马秀荣,江俊峰,严铁毅,高艺,王恺,尚佳彬,王斌辉,刘佳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44立足世界史一流学科,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培育史学英才周巩固,朱寰,韩东育,梁茂信,张强,刘景岚,王邵励东北师范大学4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刘安志,陈曦,潘迎春,魏斌,谢国荣,杨国安,蒋焰,熊芳芳武汉大学46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徐怡涛,杭侃,孙华,王书林,张剑葳北京大学47哲学专业基础理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罗跃军,王秋,张继军,王国有,关健英,蒋红雨黑龙江大学48培养有情怀的剧作家——艺术院校编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陆军,叶长海,孙惠柱,姚扣根,黄溪,刘艳卉,孙祖平,赵韫颖,刘庆,徐煜上海戏剧学院49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俞丽拿,廖昌永,吴强,李坚,徐惟聆,方琼,陈春园,唐哲,唐俊乔,郁音嘉上海音乐学院50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刘伟冬,李彤,章文浩,樊波,于友善,张放,金丹,朱智伟南京艺术学院51构建艺术与工科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多维协同培育国际化时尚设计人才李俊,周洪雷,王朝晖,于晓坤,姚卫新,肖平,夏雅琴,李敏,陈彬,汪芳,彭波,吴翔,张向辉,崔玉梅东华大学52革新机制、深耕文化、拔尖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高镀,黄奕华,惠彤,张晓梅,李卿北京舞蹈学院53综合性大学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吕效平,李兴阳,陈恬,高子文,杨柳南京大学54中国电影史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拓展周星,张燕,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55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 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巴图,舒桐,年金鹏,李亚莉,徐小刚中国戏曲学院56跨校联合、校企协同,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涂清云,甄巍,贾秀清,李剑平,胡正荣,孙立军,夏敏,许一新,倪洁,周雯,高薇华,张丽,李岩,战京娟,李亮,王昊,许成伟,王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57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张凌浩,辛向阳,魏洁,刘宁,邓嵘,廖曦,杨茂川,过宏雷,赵昆伦,鲍懿喜,曹鸣,杜守帅,胡伟峰江南大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58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油画艺术教学的中国路径探索 庞茂琨,李强,王朝刚,张杰,宁佳,朱海,马文婷,熊莉钧,刘晓曦四川美术学院59“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丽萍,宁钢,冯浩,邹晓松,康修机,陈云霞,张纯,汪和平,吴晟,李慧颖景德镇陶瓷大学60五位一体、贯通融合的复合型美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郭线庐,贺丹,李云集,王彬羽,李四军,闫伟,廖宗蓉,韩晓剑,李路葵,万晶晶,李巍,谢瑶,王中乐,吴靖,张乐西安美术学院61循证科学为本的跨学科全球实地体验式教与学陈英凝香港中文大学62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创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段志光,解军,郑金平,邓蕊,张持晨,王志中,程景民,贺培凤,刘志伟,孙俊狮,骞宪忠,郜亮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63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崔玉花,韩英姬,朴京花,向开明,金英花,李智渊,金育红延边大学64清华MBA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钱颖一,高建,钱小军,郦金梁,张进清华大学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林岗,张宇,谢富胜,邱海平,陈享光,赵峰,刘明远,张晨,齐昊中国人民大学66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上海财经大学67计量经济学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洪永淼,方颖,陈海强,蔡宗武,郑挺国,韩晓祎,范青亮,钟锃光厦门大学68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年实践与研究林木西,王璐,张桂文,孙丽娟,曹艳秋,周健辽宁大学69以“三提升双对接”为抓手,构建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体系黄先海,潘士远,陆菁,顾国达,方红生,张荣祥,朱柏铭,郑春燕,范良辉,黄勇浙江大学70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赵忠秀,洪俊杰,蒋先玲,许亦平,曹小勇,余心玎,石静霞,李小萌,张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1深度变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乐云,马国丰,李永奎,何清华,胡毅,阮青松,郑弦,刘明强,施骞,凌建明,吴铭,万静远同济大学72经管专业C-MAPs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苏敬勤,叶鑫,洪勇,郑皓,朱方伟,宋金波,吕一博,李新然,郭文臣,王淑娟,李慧,杨春薇大连理工大学73治国理政人才“三问三法”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肖滨,陈那波,张书维,朱琳,马骏,何艳玲,倪星,陈天祥,郭忠华中山大学74整合资源与技术的会计学专业创新型仿真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方红星,王景升,张娆,耿云江,甄红线,常丽,付伟东北财经大学75高素质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开田,胡晓明,何玉,吴艾莉,管亚梅,姚学峰,孙月琴,姚文韵,李连军,段伟伟,吴价宝南京财经大学,淮海工学院76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刘思峰,韩伯棠,方志耕,赵先,党耀国,徐海燕,谢乃明,菅利荣,钟华,吴和成,袁潮清,米传民,胡明礼,侯福均,关叶青,王建才,楚岩枫,陶良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77“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刘耀林,胡石元,唐旭,焦利民,何建华,詹长根,刘艳芳,应申武汉大学78“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赵林度,王海燕,李四杰,何勇,薛巍立,韩瑞珠,孙胜楠,赖明辉东南大学79基于“分层组合、工管融合、多元结合”的三创型智慧商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王勋,琚春华,傅培华,蒋长兵,项益鸣,杨柏林,厉小军,谢波,王慧燕,伍蓓,邵俊,谢满德,吴功兴,徐锋浙江工商大学80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朱晶,林光华,应瑞瑶,何军,徐志刚,卢忠菊南京农业大学81基于工商管理大平台的旅游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刘静艳,王帆,傅慧,屈海林,赵新元,吴晨光,叶浩彬,谢礼珊中山大学82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电子科技大学83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任宏,骆汉宾,刘贵文,丁烈云,徐波,顾湘,姬淑艳,毛超,张巍,杨宇,孙峻,曾德珩,华建民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84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理实一体,构筑财会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王竹泉,綦好东,孙建强,曹玉珊,温素彬,张月玲,孙莹,杜媛,王贞洁,王苑琢,程六兵,杜瑞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85西部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成功计划”十二年探索与实践包国宪,何文盛,王学军,苗绪亮,沈正虎,吴建祖,王西文,孙立国,沙勇忠,李艳霞,王康周,陈强兰州大学86“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陈旭,张志恒,朱谱熠,程平,邱杰,毛华扬,黄娇丹,吴花平重庆理工大学87“三并重、四融合”,依托国家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法治人才叶青,唐波,王月明,洪冬英,刘宪权,吴弘,李伟芳,丁绍宽,韩强,黄武双华东政法大学88“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创设与实践顾晓英,顾骏,聂永有,刘寅斌,肖俊杰,罗均,张新鹏,忻平,李友梅,狄其安,叶志明,王海松,王国中,许斌,许春明上海大学89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改革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方长平,蒲俜,周荣,李巍,左希迎中国人民大学90“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刘坤轮,田士永,许身健,刘晓兵,尹超中国政法大学91新时代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付子堂,刘俊,石经海,张志辽,张伟莉,常烨,王黎,章晓明,梁小平西南政法大学9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项焱,肖永平,冯果,何荣功,冯洁菡,张善斌,李新天,罗国强武汉大学93卓越为公:政治学一流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志敏,陈周旺,郑磊,郑长忠,扶松茂,沈逸,李辉,张骥,方明复旦大学94从法律诊所到法律医院——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高晋康,鲁篱,王伦刚,樊俊飞,汪蕾,王卓宇,兰荣杰,陶维东,雷芸,牟海英,印通,何霞,吴越,雷建昌,黄礼登西南财经大学95跨学科卓越财经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汤火箭,李永强,张桥云,寇纲,郭建军,甘犁,陈昊,冉茂瑜,徐琳,余会西南财经大学96“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潘镇,李金生,白俊红,刘阳,顾建平南京师范大学97地方高校法律人才SPI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房绍坤,宋振武,张平华,范李瑛,郭明瑞,金福海,宋红松,王圣礼烟台大学98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李川勇,王慧田,宋峰,余华,孙骞,陈靖,陈宗强,刘丽飒,刘松芬南开大学99注重基础 强化实践 以国际化视野构建矿物岩石学434教学新体系赖绍聪,刘养杰,刘林玉,陈丹玲,康磊西北大学100集成学科优势,构建一流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祝世宁,吴小山,王思慧,王炜,李建新,鞠艳,应学农,胡小鹏南京大学101理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逸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敏,姚正安,张雁,姚道新,巢晖,李志兵,赵福利,王其如,杨东华,陈慧,李玉芝中山大学102以海内外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汤国安,龙毅,张书亮,莫少群,闾国年,Axing ZHU,汪涛,Josef STROBL,赵志军,孙在宏南京师范大学103“不忘初心三十载”—电波传播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郭立新,吴振森,魏兵,李平舟,林波,张民,李江挺,郭宏福,韩香娥,金阳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4全球视野下建设海洋实践教育系统,培育海洋科学高素质人才陈敏,郑爱榕,朱红梅,王德祥,张宇,刘瑞华,曾隆隆,陈明茹厦门大学105秭归地球科学科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综合改革赖旭龙,喻建新,张先进,余宏明,周建伟,王建胜,殷坤龙,杨伦,吕占峰,冯庆来,彭松柏,侯林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06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郑南峰,田中群,孙世刚,江云宝,夏海平,朱亚先,王野,任斌厦门大学107新时期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毛宗万,童叶翔,陈小明,巢晖,陈六平,乔正平,闫素君,汪波,李攻科,卢锡洪,李高仁,姜隆,刘鹏中山大学108博伊特勒书院——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周大旺,韩家淮,李勤喜,左正宏,王勤,张伟,陈雪芬厦门大学109基于“一体两翼”的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廖文波,张雁,项辉,余世孝,王英勇,彭少麟,庞虹,周婷,石祥刚,贾凤龙,刘蔚秋,黄建荣,凡强,陆勇军,张以顺中山大学110生物科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臧建业,洪泂,沈显生,白永胜,刘海燕,周丛照,赵忠,邸智勇,滕脉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1“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万坚,张文华,涂海洋,邓阳,郭能,张礼知,吴正舜,李永健,温丽丽,龚静鸣,原弘,张爱东,肖文精,杨光富,徐芬,刘长林华中师范大学112“从珞珈山到神农架”——创建立体化的生物学野外实践课程体系汪小凡,王建波,谢志雄,杜巍,吴中华武汉大学113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学文化十讲”的建设与实施顾沛,李军,向兵,兰莹莹,董敏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14为培养一流数学专业人才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楼红卫,应坚刚,姚一隽,王志强,杨翎复旦大学115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公共课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蒋晓芸,吴臻,秦静,张天德,刘保东,胡发胜,黄宗媛,王洪英,王玮,黄淑祥山东大学116打造精品资源,构建多元化、个性化数学人才培养模式林亚南,谭绍滨,谭忠,钱建国,邱春晖,金贤安,张剑文厦门大学117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杨义川,郑志勇,巩馥洲,李翠萍,孙玉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18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步进阶”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朱长江,郭艾,王全迪,陈文革,张梅,杨立洪华南理工大学119基于科教协同的“华罗庚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卢玉峰,李崇君,巩馥洲,李嘉禹,雷逢春,刘西民,张立卫,张宏伟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0能源动力类“535”创新人才全方位 多层次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刘伟,罗小兵,杨昆,舒水明,陈刚,姚洪,陈汉平,成晓北,冯晓东,许国良,叶晓明,王晓墨,黄晓明,邬田华,龙妍,吴晶华中科技大学121基于工程创新研究的能源动力类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钟文琪,肖睿,朱小良,王明春,周克毅,归柯庭,张小松,吕锡武,华永明,陈九法,司风琪,李舒宏东南大学12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多方位全过程培养能源领域一流创新人才高翔,薄拯,俞自涛,方惠英,吴学成,王咨元,陈玲红,金滔,成少安,王树荣,赵传贤,严建华,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浙江大学123“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谢广元,彭耀丽,赵跃民,匡亚莉,邓建军,陶有俊,陈增强,李延锋,叶璀玲,沙杰,夏文成,孟献梁,张双全中国矿业大学124“卓越引领,产教协同,本研互融”的能源动力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与实践王谦,袁寿其,施卫东,李伟,康灿,王军锋,刘栋,吉恒松江苏大学125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何利民,罗小明,李自力,李玉星,曹学文,黄善波,张树文,刘刚,李传宪,李扬,寇杰,吕宇玲,张足斌,梁法春,刘建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26集一流队伍、建一流基地、创一流环境, 培养一流力学人才王铁军,李跃明,吴莹,殷民,张亚红,申胜平,胡淑玲,陈玲莉,陈振茂,徐志敏,刘书静,侯德门,田征西安交通大学127军民融合、校企协同,培养具有献身精神的兵器类专业人才何勇,袁军堂,谈乐斌,张相炎,杨国来,汪惠芬,王栋,姚文进,姚建勇,李向东,孔德仁,万莹,宋卓然,何卓菲,赵灵南京理工大学128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房建成,刘刚,全伟,袁珩,胡朝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9建“三优一高”教学资源,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造就工程力学创新人才杨海霞,武清玺,雷冬,殷德顺,邵国建,陈文,李煜,赵引,王向东,张淑君,邓爱民河海大学130中科大本科力学拔尖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与实践吴恒安,伍小平,朱雨建,倪向贵,赵凯,何陵辉,何世平,尹协振,李永池,陈海波,杨基明,陆夕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1基于国家级“名师、名课、名团队” 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朱传喜,黄先玖,吴照奇,陈春芳,曹廷彬,尹建东南昌大学132金融统计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田立新,刘国祥,陈金如,严从华,朱全新,梁志彬,杜其奎,姚奕,赵静亚,米辉,杜秀丽南京师范大学133测绘行业领军人才“四维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李建成,许才军,郭际明,闫利,姚宜斌,宁津生,邹进贵,王中全,花向红,黄声享,张小红,詹总谦武汉大学134专业交融与优势集成的大机械“3融4为”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王天友,王树新,舒歌群,曹树谦,宋轶民,高文志,刘岳,夏振炎,张冠伟,项忠霞,汪健生,黄田,亢一澜,赵军,陈金龙,贺一新天津大学135面向制造强国的建设战略,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吴静怡,奚立峰,陈璐,郭为忠,王丽伟,盛鑫军,赵亦希,叶强,王彤,章俊良,张执南,姚振强,顾希垚,吴艳琼,徐凯上海交通大学136基于信息/物理系统融合创新的“三三制”机械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杨兆军,周晓勤,赵宏伟,周淑红,张富,寇尊权,谷艳华吉林大学137工程创新能力导向的机械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贾振元,崔岩,孙晶,刘新,孙伟,王永青,张伟,刘莹,边悦玲,王殿龙,王大志大连理工大学138团队铸重器,实践育英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机电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杨华勇,邹俊,徐兵,傅新,谢海波,龚国芳,阮晓东,周华,欧阳小平,刘伟庭,胡亮,祝毅,杨赓,张斌,张军辉,吉晨浙江大学139深化内涵,创新路径,多方协同:机械工程领军潜质人才培养“一五三”新模式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李兵,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西安交通大学140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跨界协同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王时龙,杜静,宁先雄,江桂云,汤宝平,李良军,丁一,秦伟,刘英,郭钢,金鑫,刘静,罗远新,杨帆重庆大学141“上天入海、四维融合”,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余隋怀,陈登凯,苟秉宸,于明玖,初建杰,卢凌舍,王淑侠,吴通西北工业大学142国际化引领建筑与环境领域“二三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周绪红,李百战,刘猛,蒲清平,姚润明,李正良,刘红,张智,喻伟,高微,Andrew Baldwin,Alan Short,Stuart Green,陈金华,丁勇,李楠,赵楠重庆大学143基于文化与技术整合的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及传承特型人才培养体系常青,周俭,本杰明·穆栋,戴仕炳,张鹏,邵甬,韩锋,卢永毅,张松,陆地,李浈,王红军,朱晓明,卢文胜,梅青,鲁晨海,钱锋,朱宇晖,刘刚,汤众同济大学144面向西部的绿色建筑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刘加平,杨柳,雷振东,李志民,叶飞,李昊,李钰,张倩,王芳,何文芳,宋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45构建国际实质等效水利类专业认证体系,引领中国特色水利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陈元芳,姜弘道,黄介生,陈建康,李国芳,马震岳,胡明,陈达,李贵宝,聂相田,王瑞骏,任立良,张展羽,任黎,鲁扬,杨涛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利学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教育协会146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与实践孙一民,苏平,肖毅强,王璐,李敏稚,周剑云,林广思,赵渺希华南理工大学147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设计类课程集群多元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邵郁,孙澄,薛名辉,吕飞,张姗姗,董宇,赵晓龙,郭海博,马辉,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148“一轴·双驱·三联动”——德才兼备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童小东,吴刚,邱洪兴,陆金钰,李启明,周臻,张培伟,尹凌峰,王燕华,缪志伟,陈韵,舒赣平,傅大放,刘静,王景全东南大学149“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贯通融合”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龚晓南,陈云敏,董石麟,罗尧治,王奎华,胡安峰,詹良通,吕朝锋,林伟岸,杨仲轩,姜秀英,应宏伟,唐晓武,朱斌,余世策,丁元新,邹道勤,谢新宇,谢康和浙江大学150聚焦海洋强国战略,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行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杨益新,宋保维,王惠刚,潘光,杜向党,张效民,胡海豹,崔荣鑫,姜军,卓颉,张立川,曹永辉,史文涛,蒲传新,李道江西北工业大学151创建“一体两辅双驱”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一流工科人才苏玉民,余建星,韩端锋,段文洋,骆寒冰,杜尊峰,耿敬,欧阳卫平,崔振平,张阿漫,潘峰,李云波,谷钰,黄胜,潘晓睿,孙玉山,闫宏生,康庄,余杨,李敬花,杨树耕,苏智,黄焱,郭春雨,成雷鸣,孙丽萍,闫雪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152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康绍忠,李云开,王福军,杨培岭,杜太生,黄冠华,霍再林,肖若富中国农业大学153高峰建岭,打造铁道工程国际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服务高铁“走出去”战略易思蓉,杜彦良,王平,刘国祥,高明,赵人达,罗霄,华宝玉,陈嵘,吴刚,周先礼,杨荣山,张铎,江久文,曾勇西南交通大学154多维度全过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朱美芳,马敬红,吴文华,王燕萍,韩克清,张青红,戴蓉,张清华,龚静华,丁怡东华大学155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李述汤,王穗东,刘阳,刘庄,廖良生,孙旭辉,程振平,秦炜炜,John Mcleod,Igor Bello,David Seath苏州大学156深度产教融合的材料类“工程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程晓农,杨娟,袁志钟,邵红红,赵玉涛,刘强,严学华,雷玉成江苏大学157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董丽杰,谢峻林,赵春霞,官建国,周红,文进,梅启林,刘韩星,周静,苏葵,赵广辉,冯小平,田仕,麦立强,张扬,付承菊武汉理工大学158化工大类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钟秦,王泽山,解立峰,刘大斌,贾红兵,王娟,张舒乐,郝艳霞,姚薇南京理工大学159以学生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梁志武,王玉枝,蒋健晖,谭蔚泓,郭栋才,李文生,宦双燕,罗伟平,任艳群,尹双凤,夏新年,卢彦兵,熊远钦湖南大学160地理信息类专业3332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杨昆,李满春,谢忠,潘玉君,陈振杰,冷天玖,王加胜,吴亮,朱彦辉,匡锦,孟超,罗毅,杨扬,洪亮,彭双云,王保云,陈占龙,赵波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61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唐辉明,王亮清,熊承仁,胡新丽,章广成,吴琼,李长冬,葛云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62构建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宋爱国,祝雪芬,王立辉,祝学云,陈熙源,张力东南大学163面向行业,强化创新—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程卫民,刘伟韬,辛嵩,刘音,周刚,黄冬梅,刘震,聂文,倪冠华,曹庆贵,陈连军,王刚,王海亮,吴立荣,赵文彬,陈静山东科技大学164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马文会,张立峰,黄帮福,林艳,张新房,张小辉,张利波,翟大成,华一新,李坚,包桂蓉,王飞,王华,张英杰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165基于“提高解决复杂地质问题能力”的地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范文,杨兴科,李同录,焦建刚,彭建兵,李永军,卢全中,李荣西,刘建朝,祝艳波长安大学166以ABET认证为契机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辛忠,郭旭虹,乐清华,司忠业,赫崇衡,许志美,徐益升,徐菊美,于建国,钱旭红华东理工大学167主动适应多元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培养特色鲜明的材料类高层次人才孙军,王红洁,张立学,丁向东,单智伟,高义民,李长久,邢建东西安交通大学168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生“四维-双平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吴小林,曾溅辉,张广清,张永学,王贵文,岳大力,雍太军,宁正福,金衍,安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69双向互动国际化及校企深度协同的机械学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张波,朱学军,张帅,蒋小霞,张佃平,杨术明,尚欣,王冠,胡春生,张树玲宁夏大学170需求引领,学科协同,跨界融合——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聂宏,江驹,左敦稳,陈国平,王严,周佼佼,楼佩煌,沈星,徐正扬,郑祥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71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电子科技大学172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陈文智,高小鹏,施青松,王总辉,张莉,姜晓红,季江民,王雷,陈建海,施敏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73科教融合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马华东,罗红,孙岩,张海涛,刘亮,赵东,段鹏瑞,傅慧源,李文生北京邮电大学174校企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郑江滨,樊晓桠,李辉,刘志强,马春燕,蔡康英,郑炜,周玲西北工业大学175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杨志强,龚沛曾,李湘梅,肖杨,高枚,朱君波,丛培盛,孙丽君,耿芳,袁科萍,邹红艳,王睿智,王颖同济大学176面向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高克宁,赵长宽,李金双,柳秀梅,徐彬,李封,高岩,刘小锋,于戈,鲍玉斌东北大学177逻辑思维与工具实践并重的跨领域可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何积丰,姜宁康,王长波,赵慧,朱惠彪,曹桂涛,全红艳,张民,郭建,毛宏燕,李恒超华东师范大学178OBE理念引领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贯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魏哓辉,胡成全,郭东伟,卢革宇,王健,陈娟,何丽莉吉林大学179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刘卫东,向勇,李山山,张悠慧,王生原清华大学180中日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罗钟铉,大久保英嗣,樊鑫,江贺,李凤岐,平林晃,林林,李豪杰,孔维强,刘玉琴,王卓大连理工大学181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类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王万良,范菁,江颉,戴光麟,王卫红,朱李楠,陈蓉蓉浙江工业大学182适应现代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孙伟锋,汤勇明,仲雪飞,徐申,吴建辉,李智群,孙立涛,时龙兴,王志功,张在琛,凌明东南大学183以能力为核心,“三强递进式”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郭宝龙,李建东,石光明,赵韩强,杨敏,黎娜,辛红,毛立强,王林雪,李亚汉,朱伟,张宇鹏,云广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84“双全”理念牵引 “5C”举措驱动 深化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刘陈,郭宇锋,张玲华,刘芫健,程勇,肖建,陈鹤鸣,王伟南京邮电大学185“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电子科技大学186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张晓林,张有光,王祖林,王俊,刘荣科,陈杰,徐华平,杨昕欣,张玉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87虚实融合 校企协同 自主研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成效王光义,陈龙,孙玲玲,刘春英,程知群,胡维华,张钰,刘国华,黄继业,刘顺兰,包健,姜周曙,章坚武,张珣,刘公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88“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耿国华,董卫军,李剑利,彭进业,李康,张志勇,屈健,张蕾,刘晓宁,冯筠,赵武,王小凤西北大学189构建自动化专业多元培养体系,着力培育理工融合拔尖人才张承慧,段彬,李珂,李岩,陈阿莲,高瑞,陈桂友,姚福安,秦静,刘甜甜,刘锦波,李可,柴锦山东大学190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班级平台,创建研究型大学电气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李红斌,康勇,程时杰,尹项根,张蓉,杨德先,叶齐政,尹仕,于克训,王学东,何俊佳,潘垣,颜秋容,文劲宇,罗珺,熊永前,杨勇华中科技大学191重创新要素,强全链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吴晓蓓,王海梅,吴益飞,李银伢,李胜,郭健,戚国庆,谢蓉华,郭毓,陈庆伟南京理工大学192明确目标,创新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电气工程领军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罗先觉,别朝红,杨旭,荣命哲,刘进军,李盛涛,王兆安,张保会,杨爽,方丽西安交通大学193“五步递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张广明,薄翠梅,李丽娟,王轶卿,黄锁明,路遥,王晓荣,李俊南京工业大学194多层次构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贺克斌,余刚,左剑恶,吴烨,胡洪营,杜鹏飞,刘建国,刘毅,陆韻,岳东北,刘书明,李金惠,王灿,赵明,席劲瑛,孙傅清华大学195创建大学生“系统性实践”模式,培育航天创新人才周军,刘莹莹,于晓洲,牟蕾,郭建国,黄河,李春科,刘光辉,白博,李朋,张佼龙,谭雁英,刘睿,薛国粮,卢晓东西北工业大学196产出导向、产学联合,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星臣,陈后金,聂磊,刘志明,魏旺强,高亮,李清勇,王喜莲,衣立新北京交通大学197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的公路交通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沙爱民,申爱琴,蒋玮,张洪亮,张驰,陈红,马骉,胡力群,马峰,陈华鑫,秦雯长安大学198“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堵国成,夏文水,尹健,王周平,饶志明,刘元法,陈献忠,常明,孙付保,陈卫,周哲敏,杨瑞金江南大学199以食品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朱蓓薇,周大勇,董秀萍,林松毅,杜明,刘贵伟,牟光庆,侯红漫,辛丘岩,启航,吴海涛,刘兆芳大连工业大学200全员覆盖、全面重构、全程协同的纺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高卫东,王鸿博,潘志娟,谢春萍,徐阳,蒋高明,梁惠娥,黄锋林,眭建华,潘如如,冯岑,周云龙,丛洪莲,倪阳生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1-3-5链式递进”食品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谢明勇,刘成梅,胡晓波,张国文,谭杰,聂少平,阮征,刘伟,熊涛,阮榕生南昌大学202面向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一强化三突出五融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刘江南,黄新波,万明,王进富,赵小惠,郭嫣,吕钊,王进美,刘静西安工程大学203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轻工类专业“32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马建中,王学川,弓太生,鲍艳,蒲永平,张辉,张素风,吕斌,强涛涛,陈李斌,吴鲁阳陕西科技大学204以国际专业认证为引领,多元协同培养林业工程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周宏平,周晓燕,茹煜,刘英,王飞,梅长彤,杨平,徐勇,徐信武,郑梅生,李建华,孙青云,马晨波,张慧春,周定国,陈慕华南京林业大学205聚焦作战保障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一体化海洋测绘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李树军,徐卫明,张立华,李改肖,李天伟,金绍华,朱穆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6网络空间安全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王清贤,康绯,周天阳,颜学雄,雷明,尹美娟,费金龙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7以能力为导向、依托群体化协作平台,培养联合作战保障信息类人才的创新实践唐玉华,张春元,毛晓光,毛新军,刘晓元,王勇军,沈立,李暾,蔡志平国防科技大学208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多民族软件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于炯,田生伟,帕力旦.吐尔逊,姜宏,钱育蓉新疆大学209计算机及藏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高定国,尼玛扎西,仁青诺布,普次仁,索南尖措,高红梅,格桑多吉,马伟珍西藏大学210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王涛,傅泽田,高万林,林万龙,周志强,宋正河,刘庆昌,刘尚民,金帷,陈昕,张漫,史银雪中国农业大学211“本研衔接、寓教于研”培养作物科学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董维春,丁艳锋,王源超,朱艳,高学文,黄骥,洪德林,洪晓月,叶永浩,刘晓光,张炜,李俊龙,张阿英,陈杰,戴廷波,吴益东南京农业大学212立足前沿 接轨国际 强化实践--生物生产机器人课程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应义斌,崔笛,叶尊忠,张光新,徐惠荣,Naoshi Kondo,周春琳,蒋焕煜,俞永华,朱秋国,泮进明,Kuan-Chong Ting,熊蓉,傅迎春,平建峰,林涛,王一娴浙江大学213基于茶产业链人才需求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兰思仁,黄炎和,林金科,雷国铨,高水练,范水生,吴祖建,江汉森,鲁静,林佳庆福建农林大学214分段式、三师制、联动化园林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雄,杨晓东,刘燕,张敬,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215开放课堂时空,优化育人生态——高等农业院校“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马瑞燕,何云峰,陈晶晶,贾栋,张丽,刁红亮,张志伟,张天宝,周稳稳,王苑馨,李霜,刘艳红山西农业大学216基于学科与专业融合的园艺本科一流人才培养李天来,冯辉,李贺,叶雪凌,李海燕,刘月学,王春夏,李晓明沈阳农业大学217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内驱外推、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体系李斌,翟雪峰,李明泽,安勇,李德才东北林业大学218现代兽医一流本科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刘秀梵,焦新安,刘宗平,王志强,彭大新,邢华扬州大学219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三创” 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陈焕春,程国富,蒋思文,周锐,赵俊龙,张成健,肖金华,胡丽华华中农业大学220新时代动物科技类“五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黄路生,曾志将,曹华斌,张继河,肖石军,黎敏,郭如良,席艳辉,朱晓东,何后军,杨斌,陈从英,陆伟,游金明,高雪萍,吴华东,李海峰江西农业大学221基于差异化发展的农科类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王恬,胡锋,缪培仁,李俊龙,刘亮,陈婵娟,吴震,胡燕,宋菲,李伟,陆玲南京农业大学222德育为先,实践为重,特色为本的森林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谢寿安,唐明,李孟楼,陈辉,韩崇选,余仲东,贺虹,郭新荣,汪爱兰,王娟娟,杨士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23基于健康中国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汪玲,桂永浩,何纳,吴海鸣,金力,葛均波,袁正宏,陆昉,包江波,何珂复旦大学224创建“六轮齐驱,四能并举”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培养八年制卓越医学人才陈建国,厉岩,王芳,季湘年,晏汉姣,鲁友明,李和,刘争,吴雄文,胡豫,王建枝,沈关心,冯作化,秦选斌,舒涛,章敏,文历阳华中科技大学225全球视野下创新医学教育理念,推动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闻德亮,曲波,赵阳,赵玉虹,欧凤荣,田伟,张阳,田蕾,李鸿鹤,丁宁中国医科大学226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王庭槐,王淑珍,戴冽,蒋小云,穆攀伟中山大学227基于学科牵动战略的新型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管又飞,尹剑,肖晶,杨宏爱,刘薇薇,孔英,孔祥金,朱亮,孙国超,尚东,王绍武,邹原,赵明杰,张俊,韩记红,汪南平大连医科大学228医学拔尖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刘静,何庆南,夏昆,罗自强,胡维新,陈汉春,殷朝阳,秦晓群,曾海涛,常实,任国峰,李善妮,黎志宏,黄进华,袁运长,张国刚,胡长平,吴坤陆中南大学229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 地方综合大学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蒋星红,龚政,陈卫昌,黄瑞,胡春洪苏州大学230激发学习动力 全面创新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罗建红,夏强,俞方,韩魏,黄河,张咸宁,王一红,石淑文,江路华,吕寒冰,刘有恃,徐凌霄,沈华浩,方向明,陈周闻,陈智,徐骁,陈淑洁,夏良,王青青浙江大学231适应新形势 创建器官系统整合式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周晋,薄红,郭劲松,郭庆峰,张东华,刘宏宇,刘晓民,李国忠,董靖竹,魏云巍,崔莹,刘述川,胥娇哈尔滨医科大学232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转为“5+3”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付丽,雷丽萍,路学一,付斌,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233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武宇明,魏林,张海林,张敏,许彦芳,马春玲,胡玉燕,羡晓辉,马慧娟河北医科大学234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喻田,张红,苟大明,秦榜勇,王海英,梁小丽,张超,朱昭琼,冉启华,李科遵义医学院235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25年谷晓红,翟双庆,闫永红,孙红梅,焦楠,杨承芝,刘文娜,丁治国,张立平,宋京晶北京中医药大学236区域特色高素质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王省良,许能贵,梁沛华,曾元儿,冼绍祥,陈达灿,史亚飞,李兆燕,龙泳伶,方熙茹广州中医药大学237医教协同,“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黄桂成,汪悦,徐俊良,韩旭,文庠,唐德才,高锦飚,金桂兰,刘跃光,张晓甦,顾国龙南京中医药大学238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张大伟,李建生,彭新,高天旭,许国防,常征辉,马丽亚,雷洋河南中医药大学239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创新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唐农,罗伟生,戴铭,庞宇舟,唐梅文,王春玲,莫雪妮,区锏,林辰,罗婕,韦维,黄贵华广西中医药大学240中医研究生“院校+分层师承”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闫咏梅,周永学,邢玉瑞,张慧,卫昊,陈震霖,杨景锋,王亚丽,辛静,董盛陕西中医药大学241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武继彪,王世军,刘更生,朱姝,任健,王琳,郭栋,王花欣,张文玉,王媛,刘喆,王瑾,高杰,曲夷,王欣山东中医药大学242中药学三类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彭成,傅超美,邓赟,裴瑾,王世宇,吕光华,任波,陈鸿平,何瑶,赵萱成都中医药大学243“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孙平华,高昊,丁克,李霆,林静,周海波,蔡绍晖,于沛暨南大学244 “国际化示范学院”先行先试,建设本土一流国际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Jay Siegel,赵康,冯翠玲,张玲,杜云飞,Robert Borris,Kenneth Woycechowsky,Kim Baldridge,陈海霞,王征,樊爱萍,Thomas Bader,Chang Chung天津大学245“一主线、双贯通、七结合”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郭宏伟,张浩,蒋希成,闫忠红,殷越,姜德友,杨炳友,陈晶,孟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46教与学“同频共振”理念下中医药院校“两线五面”教学改革与实践杜建强,朱卫丰,简晖,万红娇,钟凌云,叶青,肖笑飞,王素珍,彭琳,熊思思,周翔,路玲江西中医药大学247创立眼视光医学专业,创新实践推广三十年瞿佳,吕帆,王勤美,陈浩,周翔天,诸葛晶,张建,袁一民,陈燕燕,赵云娥,沈丽君,刘晓玲,木霄挺,陈洁,胡亮,吴文灿,陈蔚,俞阿勇温州医科大学248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严斌,王林,李谨,江宏兵,陆晓庆,王东苗,褚凤清,张玉超,徐艳,刘来奎,陈亚明,胡建,周薇娜,袁华南京医科大学249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邬堂春,刘烈刚,杨克敌,姚平,张均岳,梁渊,魏晟,王芯,赵金辉,严薇荣华中科技大学250创新能力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张志愿,沈国芳,冯希平,郑家伟,张建中,朱亚琴,周曾同,张陈平,张富强,李江,蒋欣泉,张丽莉,曹霞,孙韫,张伟上海交通大学251依托学科优势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于春水,张雪君,潘玉梅,吕旻,庞学明,李莉,梁猛,罗楠,郭明霞,李林枫,丛光天津医科大学252在国家“一带一路”框架下,创建中俄医学教育合作新模式杨宝峰,孙殿军,曹德品,毕晓明,杨立斌,许超千,马华,刘凤玉,张明宇,杨丹,张勇,白云龙,张凤民哈尔滨医科大学253全程化递进式护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姜小鹰,李红,胡蓉芳,林婷,肖惠敏,胡荣,宋继红,庄嘉元福建医科大学254适应新形势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黄国伟,张欣,谢娟,刘欢,丁宁,姜凡晓,徐蓓,杨旭天津医科大学255善用科技、改革课堂——培养优秀物理治疗专才的创新与实践魏佩菁香港理工大学256“四位一体”建构全员全程进阶式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郑家茂,雷威,邱文教,朱明,熊宏齐,沈孝兵,吴涓,陈峻,邓蕾,潘晓卉东南大学257“一带一路”视域下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曹国永,董海荣,戴胜华,和敬涵,张秋生,李建勇,冯其波,刘彦青,朱晓宁,赵冠远,李浥东,宋瑞北京交通大学258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郭涛,李建东,傅丰林,苏涛,谢琨,孙肖子,周端,胡晓娟,左愿远,刘涛,陈彦辉,周佳社,李勇朝,孔难难,王小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59基于“4I”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王迎军,邱学青,李正,项聪,孙一民,扶雄华南理工大学260基于“全方位育人”的研究生导师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郑强,吕淼华,叶恭银,徐国斌,单珏慧,马君雅,徐敏娜,张馨月,王立忠,王家平,葛盈辉,张荣祥浙江大学261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靳诺,吴付来,郝立新,陈崎,王易,王向明,张晓萌,张智中国人民大学262高校思政课“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王宏波,燕连福,苏玉波,卢黎歌,陆卫明,刘儒,陈建兵,周远,郑冬芳,李永胜,杨华,宋永平,马金玲,宋希斌,韩锐,樊晓燕西安交通大学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多维”综合改革与协同育人创新黄蓉生,白显良,邹绍清,李强,吴艳东,王文余,潘洵,崔健,陈亮,唐斌,胡建军,钱奇,朱军,侯愚千西南大学,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教育基地,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至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6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李佑新,李雅兴,李益顺,唐正芒,黄显中,刘建平湘潭大学265以文化人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微一体”模式创新与实践程京武,魏传光,田明,陈联俊,吴昱暨南大学266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袁久红,郭广银,许苏明,叶海涛,盛凌振,刘魁,孙志海,刘波,袁健红,翁寒冰,高照明,涂亚峰,孙莉玲,陆挺,廖小琴东南大学267确定问题域 提升亲和力 追求实效性 构建“川流不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徐川,何畏,王岩,王晖,双传学,孔令华,赵玲,侍旭,陈红桂,杨波,昂海松,刘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68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树荫,熊晓琳,张润枝,赵朝峰,周良书,徐斌,马振清,温静,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269立足两个前沿,坚守树人根本——中山大学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四十年的构建陈春声,黎孟枫,李辉,陈敏,沈成飞,莫华,石德金,胡雪莲中山大学270乡村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薛家宝,戴斌荣,乔晖,曹健,汤克明,林峰,李尧盐城师范学院271基于阿里巴巴商学院等新型学院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十年探索与实践杜卫,何俊,王利琳,沈忠华,季诚钧,章鹏飞,章剑林,谢琪,詹国华,范小春杭州师范大学272“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逻辑生成系统耦合模式创新浦玉忠,徐守坤,薛健飞,张宏如,赵斌,李忠玉,李萍,温波,闫海波,周晓东,李伟明,张菊香,秦义常州大学273“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丁忠明,张庆亮,夏万军,夏光兰,方鸣,经庭如,崔志坤,宋马林,周加来,程刚,陈阿兴,张焕明,翟胜宝,储德银,李刚,时大银安徽财经大学274创建IEEE试点班,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培养国际一流创新人才毛军发,王新兵,俞勇,杨一帆,李劲湘,程帆,高晓沨,John Hopcroft,马艺馨,翟广涛,臧斌宇,颜国正,苏剑波上海交通大学275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伍江,李风亭,黄一如,廖振良,王颖,王信,诸大建,徐竟成,邓慧萍,叶建红,李振宇,叶为民,钱昕,单烨,贾倩同济大学276具有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余建星,单小麟,于泓,罗震,纪颖,骆寒冰,李擎炜,刘坤,车熙,王玮,时子庆,王文杰,张子健,陈维,刘玥天津大学277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陈以一,赵宪忠,张伟平,黄宏伟,杨坪,陈素文,陈清军,阮欣,钱建固,单伽锃,武贵同济大学278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郑晓静,夏永林,石光明,李波,李瑾,秦明,刘建伟,刘丰雷,李云松,刘宏伟,马建峰,傅超,辛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79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刘友女,冯志敏,叶飞帆,汪浩瀚,单佳平,胡赤弟,姜文达,王春琳,蒋刚毅,金一波,屠春飞,杨厦宁波大学280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朱汉清,杨亚军,朱延华,管爱花,王涛,王管淮阴师范学院281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袁振国,汪海萍,韩春红,黄瑾,沈晔,代蕊华,沈玉顺,杨光富,白雪源,周彬华东师范大学282“三联五共”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温辉,金继承,滑广军,唐未兵,钟云飞,蒋海云,彭建平,袁志庆,谭伟,周柏林湖南工业大学283地方农业院校“双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陈光,沈成君,林琳,赵明家,王志学,张赛男,安泽会吉林农业大学284创建高水平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张玉洲,徐国胜,雷云涛,李杰,刘春英,闫虎民,谭积明,刘卫华,王飞,郑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85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实施“1341”实践育人综合改革 申书兴,李存东,孙维连,尉京红,武艳艳,周燕,樊云飞,陈景堂,李明,李玉灵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地方高校“三维四段五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与系统实施丁任重,杜伟,任立刚,杨洋,毛苏英,张建成,倪喆,庄开明,彭亮,罗亮星,毕剑,杨晓艳,伍琴,游雪,钟晨四川师范大学287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HEART 培养模式的探索陈茂怀,林常敏,杨苗,曾旸,范冠华,郑少燕,边军辉,杨棉华,黄展勤,陈海滨,许龙水,曹伟华汕头大学288基于供给侧理念的工程硕士三元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徐晨,汪永成,曹广忠,明仲,陈昊,钱恭斌,朱安民深圳大学289以“UPT”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温向明,王文博,纪越峰,孙洪祥,胡冬华,刘春惠,冯春燕,张雷,安杰北京邮电大学290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云阁,李德芳,李辽宁,贺尧夫,陈广锐,俞花美,何泌章,范明水,季笃武海南大学291以质量为核心的博士生培养“四三三”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吕建,吴俊,朱俊杰,卞清,陈谦,吴晓曼,杭祝洪,仇鹏飞南京大学292基于全国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教育课程共享创新与实践钟秉林,包华影,杨宗凯,张为群,刘革平,张昭理,韩震,陈光巨,陈时见,李向农,黄文峰,刘益春,赵彬,涂清云,刘建清,刘义兵,祝智庭,张弛,刘林,王坤庆,张学斌,王恩科,于伟,许晓艺,夏澜,周竹荣,瞿堃,陈传忠,洪早清,张家浩,李彩强,张颖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93面向国家战略,引领学生发展——“工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廖文和,黄爱华,高蓓蕾,杜伟,车文荃,王浩平,鞠晨鸣南京理工大学294深化国家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李家俊,曾周末,杨秋波,蔡怀宇,王海龙,段发阶,陈晓冬,明东,张贵忠,郁道银,汪曣,杜青,徐斌,李一昂,张宇,李清,倪杨,郭玲,王梓天津大学295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与实践王军政,肖文英,栗苹,唐胜景,杨东晓,黄明福,程杞元,何洪文,崔嵬,李明磊北京理工大学296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科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渐进式改革与实践梁樑,陈翌庆,张宝,黄景荣,王章豹,许明杨,于宝证,王峰,南国君,朱华炳,汤汇道合肥工业大学297人才培养为本 本科教育是根---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周叶中,黄明东,张绍东,陈学敏,李晓锋,漆玲玲,肖安东,董甲庆武汉大学298实施“二三四五”课改工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任军,杨恒山,于洪涛,陈永春,梁怀宇,宋海涛,施德路内蒙古民族大学299建设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质量保障新模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山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山大学300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丁雪梅,沈毅,王淑娟,赵希文,刘宏伟,熊汉文,丁刚,许志武,杨海,苏明明,王丽丹,关玉晶,吴春燕,杨华靖,程彦宇哈尔滨工业大学301首创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 打造采评督帮“四精模式”新课堂郑庆华,田锋,锁志海,张萍,徐墨,鲍崇高,刘俊,张俊斌,周远,李德成西安交通大学302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厦大IQA模式”研究与实践邬大光,计国君,谢作栩,别敦荣,薛成龙,吴凡,黄艳萍厦门大学303以学生为本的弹性学分制管理十五年改革与实践蒋先玲,赵忠秀,仇鸿伟,周博,洪俊杰,王永贵,石静霞,王丽娟,原馨,王志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04复旦大学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十年探索丁光宏,郑方贤,徐宏波,王阳,朱晓超,宋可即,游畅,何鑫,黄晓平,陈昶安复旦大学305构建基于“标准”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刘炯天,宋毛平,姜建设,祁秀香,赵燕,胡涛,魏海深,王珂郑州大学306火箭军红蓝指挥对抗教学训练模式创新与实践陈昌明,黄伟,刁光明,王志军,张海丰,倪标,范金锁,孙庆华,盛立昊火箭军指挥学院307“全要素、嵌入式、融合型”军地高校联合培养新型军事飞行人才的探索实践付国强,史宗恺,刘英久,曹爽,孙德翔,赵秀敏,张志强,王剑锋空军航空大学,清华大学308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际认可工程师学历教育的构建与实践严肇基,谢丹婵,劳里卡斯里特, 柯韦澳门理工学院309适应新形势下全军中高级干部战略能力培养的战略学新体系构建与运用肖天亮,楼耀亮,亢武超,蔡仁照,李国亭国防大学310装甲机械化部队初级指挥人才培养转型改革与实践徐航,李胜利,刘建敏,刘德刚,黄应清,李晓强,赵建勋,赵智勇,王军陆军装甲兵学院311军队院校“养成—集中—综合”军事基础教育训练模式创建与实践汪江华,崔卫兵,范智,贾磊,李跃泽,孟进蓬,唐彬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312“六位一体”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徐伟勤,李鸣,朱兴动,滕克难,洪庆根,曲亮生,黄志勇,杨贵硕,苏伟海军航空大学313基于备战打仗的军事案例教学实践运用柏林,宋健,胡恩勇,姚焕明,闫克明,郑金忠,魏峰,王喜平空军勤务学院314围绕实战 面向未来 超前培养精算深算高端人才李超,王正明,成礼智,宋松和,屈龙江,黄建华,王红霞,倪谷炎,罗建书国防科技大学315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刘玉鑫,朱守华,张朝晖,穆良柱,董晓华,欧阳颀,谢心澄,陈晓林北京大学316营造环境 多元培养 协同育人— 综合性大学本科育人体系的构建李元元,胡亮,陈岗,金祥雷,王瑞,高淑贞,代磊吉林大学317“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刘华东,蒋有录,冯其红,陈德春,刘欣梅,张乐勇,金玉洁,李晓东,马建山,石永军,康忠健,孙清滢,王新博,郑秋梅,孙燕芳,陈勇,吕宏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18基于工程教育国际实质等效的“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史艳国,姚建涛,赵永生,史小华,赵延治,李艳文,陈子明,张庆玲燕山大学319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行业特色卓越人才的十六年探索与实践刘吉臻,安连锁,柳长安,肖万里,梁光胜,高继周,杨凯华北电力大学320以学为中心的高校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冯晓云,郝莉,朱志武,尹帮旭,张国正,姬晓旭,范怡红,赵舵,冷伟,王克贵,葛兴来,雷鸣,宋爱玲,郭永春,梁慧颖西南交通大学321质量导向的研究生教育“三三二”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赵美蓉,白海力,陈金龙,孙鹤,蔡继红,潘峰,卢铮松,明东,殷红春,赵红星,蔡建爽,张立迁,顾丽娜,王玮,巩乐,郑刚,齐崴天津大学322基于兵棋推演的陆军合同战术教学改革何昌其,张晓杰,胡水,陈志龙,李坚,黄宏强,王勇,吕小刚,陈会群陆军指挥学院323科学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朱世华,郑庆华,杨森,宋红霞,王娟,邱捷,訾艳阳,李福利,张爱民,梅红,王佩东,张昕西安交通大学324“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袁德成,李志义,汪滢,金志浩,于三三,张铁岩,张运华,杨小林,李志瑶,佟玉平,樊立萍,方庆红,付广艳,陈晓东,战洪仁,王国刚,苏晓明,纪秋颖,张新民,李萌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长春大学325构建全程、全方位因材施教的课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史宗恺,过勇,邴浩,孙宏斌,刘宇清华大学326创新驱动,构建知行合一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韩玲,王腾军,白璘,李艳波,惠萌,田永瑞,黄鹤,汪贵平,王会峰,黄观文,赵超英,顾俊凯,武奇生,雷旭,杨耘,王爱萍长安大学327以能力为中心的本科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罗长坤,刘国祥,王云贵,徐迪雄,黄建军,黄国琼,黄继东,孙鹏,柏杨陆军军医大学328高校整合思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林丹明,郑慕强,王雨函,刘祥玲,喻洪,赵无名,陈小红,龙月娥汕头大学329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卫建国,范哲锋,周芬芬,车文明,白文宏,杨晓,李跃飞,艾炬山西师范大学330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11”体系创新及十年实践李志义,陈启元,郑家茂,朱泓,许晓东,洪大用,万小朋,李正,刘志军,刘义伦,邵进,江志斌,陆国栋,唐子龙,吕永康,王兴元,郭庆,杨芳,平力,沈孝兵,谢火木,张佐刚,沈毅,徐雷,李军,尹辉,马丹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工业大学331使命驱动的全链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林忠钦,朱健,徐学敏,吴静怡,付宇卓,赵旭,方曦,林立涛,俞勇,张志刚,曹其新,冷春涛,宋晓冰,杨颉,田夏上海交通大学332“四协同”打造现场工程师摇篮,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夏建国,鲁嘉华,沈勤,易丽,徐阳,方宇,朱蓓,冯洁,金峥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333创新思维导向的“双创型”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杨忠,王跃堂,王全胜,贾良定,郑称德,张正堂,陶向南南京大学334管理类本科“全程多维递进”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与实践徐玖平,李晓峰,米德超,李小平,黄勇,杨永忠,卢毅,左仁淑,胡知能,王涛四川大学335适应辽宁振兴发展的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协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张铁岩,苏晓明,王海军,宋伟东,杨玉海,黄玮,王冬霞,金志浩,程远航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大学336地方高校基于产出导向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方学礼,高云,卢丽,张建勇,应四爱,潘海涵,顾容,汤智浙江工业大学337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融合递进式”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唐绍祥,周青,张义廉,乐传永,王晓东,刘友女,胡铭,周星宇,戚家超,高明辉宁波大学338双轮驱动,齿轮咬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赵艳林,吴志强,曾冬梅,苏一丹,梁微,贾历程,丁宇,耿葵花,陈碧云,周立亚,蒋超,方晓丽,陈正,熊莺,吕小艳,黄丹琳,黄书楼广西大学339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胡华,徐江荣,陈建华,贺武华,刘春英,孟晓俊,陈临强,韩建平,徐毅鹏,陈南松,吴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40全程、深度、共赢——校企合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张士诚,詹亚力,吴胜和,安永生,柳广弟,韩国庆,陈冬霞,张宏,程林松,陈小宏,谢庆宾,张劲,鲜本忠,谷海峰,周晓峰,樊洪海,高秋香,任洁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341移动互联时代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与实践杨智,马超群,汪忠,朱国玮,周忠宝,袁凌,曾德明,颜剑辉,涂阳军湖南大学342基于“生态链+方法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沈火明,唐志红,刘朝晖,李静波,卫飞飞,周贤永,李君,董艳云,康凯宁,李柏林,王青元,苗苗,王亚西西南交通大学343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创建与实践徐向龙,彭璧玉,任荣伟,王满四,王柏华,侯永雄,徐欣萌,罗一帆,钟凤贵,潘文庆,崔惠斌,罗燕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极地国际创新中心344互联网+ 创新创业人才决策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宋福根,张科静,董平军,马彪,晏爱敏,王扶东,魏红芹,黄基诞,曹文斌东华大学345融入风险、激活能力,构建分层递进的商科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孙芳城,饶光明,罗勇,骆东奇,靳俊喜,石世明,张永智,曾晓松,尹元福重庆工商大学346虚实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王卫红,虞晓芬,李正卫,吴向明,陶鹏,汪杰,王志军,卢纯福,姚晓敏,蔡立东,蒋云良,黄林,何星舟,王涌,呼格吉乐,谢洪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湖州师范学院,杭州策望科技有限公司347地方本科高校“双学院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傅江景,郝志峰,古广灵,刘雄平,李先祥,陈晓生,陈国杰,黄淑坚,张国学,卢清华,陈东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348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本科教育“12310”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杨鲜兰,章天金,李经天,廖声武,张海谋,董兵海,王娟,秦明君,李本义,李中伟湖北大学349地方高校“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分类培养”一流本科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马春林,赵长林,惠鸿忠,邵怀领,胡志坚,韩丽华,王桂清,康建军,李红,黄春平,武利展,曾宪禄,由龙涛,崔吉学,张乐方,李鹏聊城大学350地方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陈玉华,尹立孟,方平,黄永德,柯黎明,严青松,姚宗湘,黄春平,王善林,王刚,赵厚锐,张丽萍,杨成刚,胡建平,王杰南昌航空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51省域联动 核心聚力 创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生体的探索与实践阮成武,朱家存,桑青松,葛明贵,周兴国,宋波,李宜江,聂竹明,辛治洋,吴支奎,段兆兵,张更立安徽师范大学352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李琳,成洪波,胡耀华,马宏伟,孙振忠,陈想平,邹琼,袁华强,陈伟,黄彬,黄辉宇东莞理工学院353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转型发展“254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朱士中,顾永安,张根华,钱斌,沈宗根,冀宏,周宏,徐惠钢,李俊峰,陆正林,邱竹常熟理工学院354农科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张永亮,陈少雄,叶晖有,曾璇,曹广祥,陈永晴,李晨光,孙宝丽,陈婷,习欠云,孙加节华南农业大学355校企协同培育“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朱志良,程维,于瑞云,王瑞平,韩春燕,李丹程,于海,姜琳颖,刘洪娟东北大学356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康灿华,王世杰,郭永琪,吴小春,杨光萍,赵北平,刘喆,谢宝国,杜伟岸,杨波,赵春霞,王丽铮武汉理工大学357面向产业需求、多维协同的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陈新,章云,李丽娟,成思源,张育广,杨海东,熊晓明,杨文斌,于兆勤,刘琼辉广东工业大学358产教融合 协同培养 多元发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温和瑞,吴彩斌,潘春荣,林元璋,鄢化彪,王瑞祥,李之锋,杨书新,刘飞飞,邱廷省,张水平,周石其,曾春水,何锦龙,吴阔华,刘静,余文波,周贺鹏,汪小平,周玉斌江西理工大学359地方商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陈晓红,杨虹,刘国权,姜曙光,胡春华,琚春华,杨水根,黄福华,余绍黔,杨刚湖南商学院360西部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刘晓君,高明章,邵必林,马川鑫,黄廷林,郭振宇,高旭阔,张成中,姚继涛,何廷树,赵会朋,周元臻,陈向阳,郑成华,任建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61“三结合、三递进、三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吴松,孙跃东,宇振盛,郝润科,朱坚民,牛翔宇,李臣学,李琴,吴满琳,黄志强,李川,陈雪菁上海理工大学362面向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戴昕,王丽霞,雷国光,刘焕君,李伟东,王岩松,李明柱吉林建筑大学363观念引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 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盛振文,于永明,辛杰,王桂云,别敦荣,宋尚桂,李建,孔伟金,姚圆鑫,朱辉,王翠梅,安波,王希普,张伟民,高鹏霄,丁祥政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364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研究与实践魏德强,周娅,刘建伟,吕汝金,王喜社,叶懋,周芳莉,廖维奇,何国民,王祥,高兴宇,唐亮,赵中华,王金辉,韦绍杰,卢健,黄嫦娥,李新凯,李玉寒,李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65建设系列化学精品开放课程 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姜文凤,王新平,胡涛,吴硕,王旭珍,于丽梅,陶胜洋,王秀云,王新葵,刘迪,于永鲜,刘志广,孟长功,高占先大连理工大学366构建高校生命科学“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模式滕利荣,孟庆繁,刘艳,逯家辉,程瑛琨,王贞佐,王迪吉林大学367理论引领,平台支撑,模式创新,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探索与实践赵彬,胡卫平,党怀兴,李贵安,何聚厚,傅钢善,石洛祥,石云,胡雯洁,王文博,李正德,段海军陕西师范大学368构建“六个融合”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王枫红,陈亮,熊巍,张瑞秋,彭华明,陈锦昌华南理工大学369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精品课程群资源的重构优化与创新应用谢幼如,柯清超,张长海,尹睿,马秀芳,谢锦霞华南师范大学370服务绿水青山,深化产教融合,水利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董增川,张金池,朱跃龙,杨平,姚纬明,刘平雷,王元纲,方国华,周坚,周林,曾丽萍,李枫,张晓琴,陈达,南军锋,杨涛,肖洋,杨勇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371沟通衔接各类教育,创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上海市学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袁雯,王宏,孙耀庭,薛伟,王晓军,郭翠,严宁,周晶晶,唐楚杰,慈龙玉上海开放大学372突出“三合” 体现“三化”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陈后金,戴胜华,刘颖,侯建军,卢燕飞,马庆龙,李正交北京交通大学373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虚拟实验体系与在线实验模式探索李凤霞,陈宇峰,李冬妮,余月,赵三元,李林,计卫星北京理工大学374青藏高原多民族地区医学机能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刘永年,张伟,李建华,吴穹,刘辉琦,曹学锋,王生兰青海大学375信息化背景下物理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张汉壮,倪牟翠,王磊,张涵,崔田,马琰铭,孙敬姝吉林大学376构建三模块五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者+实践者”心理学人才张卫,刘学兰,莫雷,曾祥炎,田丽丽,许思安,郑希付,迟毓凯华南师范大学377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军,邹涛电子科技大学378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李清泉,黎军,王晖,孙忠梅,张凡,周毅,陈晔,吴燕玲,蔡艳嫦,章天金,吴华洋,艾尔肯吾买尔,朱汉祎,费跃农,吴晓凤,薛英忠,姚凯,傅霖,王志强,王晓钧深圳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喀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379我国数字解剖学教学体系创建与推广刘树伟,张绍祥,徐以发,李振平,李振中,谭立文,孟海伟,李七渝,张娜,王莉,汤煜春,吴毅,孙守华,刘真,魏昱,李贵宝,冯蕾,吴凤霞,毕玉顺,李伟涛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解剖学会380校企协同,创新引领,打造“两交叉四融合”菁英班实践育人新模式徐忠锋,管晓宏,王小华,陈立斌,段玉岗,罗新民,吴莹,陈磊,曹猛,高腾西安交通大学381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夏虹,陈泰,陆道纲,彭敏俊,刘正,李体强,高璞珍,矫彩山,田凯,谭思超,李向宾,李金阳,马福秋,崔媛,王海涛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382校企深度融合“紫金模式”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刘羽,陈景河,彭向东,黄培明,黎敦朋,楼晓明,王少怀,库建刚福州大学,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83学研产协同创新 提升农科学生实践能力邓秀新,李崇光,江珩,黄见良,刘震,程运江,吴斌,成协设,施亮,方贻文,梅金先华中农业大学,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384“四三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芳,韩雷,刘铁雄,杨旭东,蒋直平,陈翔,郭学益,陈立章,白毅,李夕兵中南大学385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彭熙伟,廖晓钟,汪湛清,夏元清,冬雷,刘向东,张婷,郑戍华,王军政北京理工大学386创业型大学建设理念引领下创业教育十年探索与实践陈永正,陈兴明,苏凯雄,张友坤,唐振鹏,魏金明,黄少钦,林航福州大学387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服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曾淳,刘波,汪诗林,彭天笑,孟兵,魏迎梅,雷勇军,何焰兰,姚煊道国防科技大学388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成效朱平平,查正根,金谷,冯红艳,刘光明,黄微,盛翔,兰泉,邵伟,郑媛,李婉,高明丽,刘卫,姚奇志,刘红瑜,魏伟,侯中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89创新驱动,开启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新模式吕景林,乐永康,冀敏,魏心源,白翠琴,岑剡,李爱萍复旦大学390创新资源驱动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方文波,彭双阶,刘清堂,何穗,郑高峰,李书刚,代晋军,李正帮,程婷,王中华中师范大学391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互联网+中华经典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屈哨兵,纪德君,聂衍刚,曾大兴,张正,哈迎飞,温小军,和丹丹,廖宏建,龙其林广州大学392课赛结合iCAN+iSTAR任务驱动创新工程实践慕客空间协同育人新模式邢建平,张海霞,王卿璞,陈江,王震亚,马金平,尚俊杰,陈桂友,黄文彬,孟令国,陈言俊,王洪君,朱瑞富,张熙,邢梅萍,范继辉山东大学,北京大学393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高兴亚,喻荣彬,沈洪兵,苏川,华东,谢健,许迪,袁艺标,罗建平,黄华,丁炯,陈伟,李茜,韩春红,黄睿彦,钱文溢,张怀平南京医科大学394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吴德,王继文,陈代文,朱庆,钟邦胜,何桦,李明洲,刘光芒,虞洁,丁雪梅,周小秋,余冰,方正锋,李地艳,王立志四川农业大学395产出导向、产教融合的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赵大兴,张道德,苏旭武,孙金风,钱应平,李奕,赵迪,孙国栋湖北工业大学396“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王少萍,段海滨,李广玉,王兴坚,焦宗夏,吴江,张超,尚耀星,石健,蔡志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97创新引领战略下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徐向民,李正,韦岗,李斌,殷瑞祥华南理工大学398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索道类课程改革与实践周新年,张正雄,郑丽凤,沈嵘枫,冯辉荣,巫志龙,周成军福建农林大学399以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式”基础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张尊听,白云山,杨万民,张宗权,段玉峰,刘志存,彭菊芳,秦健,张玉梅,闫生忠,苏惠敏,强雪陕西师范大学400“团队融合、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打造互联网+基础力学课程群康国政,沈火明,鲁丽,江晓禹,高芳清,杨翊仁,朱志武,阚前华,李映辉,蒋晗,龚晖西南交通大学(来源:教育部)

事思

2019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你的大学获奖了吗?

日前,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正式公示了“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详细名单如下:快来看看你的大学获奖了吗?1、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A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谢加浩 同济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杨婧 清华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赵子鸣 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胡亦秋 华东师范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金溯宽 东南大学一等奖 刘展宏 复旦大学一等奖 余波 重庆交通大学一等奖 吴生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潘晓容 西安理工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谢金宇 复旦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魏静汝 武汉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陈曦原 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 刘劲滔 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 黄凤琪 上海海洋大学一等奖 陈英皞 中南大学一等奖(华为专项奖) 张晓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一等奖 宋志龙 苏州大学一等奖 王广 东华大学一等奖 陈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二等奖 胡哲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叶晨晨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季玉婷 东南大学二等奖 虞吟雪 武汉大学二等奖 孟德林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华桢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冉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振海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星艺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胡啸林 上海大学二等奖 俞景彦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英杰 北京大学二等奖 韩开鑫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郝康丽 上海大学二等奖 林泽盛 复旦大学二等奖 宋建霖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张方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赵晗 同济大学二等奖 白昱阳 武汉大学二等奖 张志强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正宇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夏文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韦亚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沈倩颖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周文宇 同济大学二等奖 曲林峰 浙江大学二等奖 郑奕飞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孙硕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蒋橹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郭聪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石钊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杨庆玉 燕山大学二等奖 曹加旺 复旦大学二等奖 纪柯柯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洋洋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朱佳君 上海大学二等奖 石锐 北京大学二等奖 杨健 贵州大学二等奖 梁成扬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叶冲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邹剑煌 同济大学二等奖 童品模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蒋宇娜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辛利柯 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书明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唐利鹏 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 许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张哲 华侨大学二等奖 田壮壮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邢文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二等奖 温蕾敏 上海大学二等奖 汪其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旭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尹恒鑫 中南大学二等奖 肖李德 福州大学二等奖 孟迪 同济大学二等奖 裴皓磊 浙江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殊远 同济大学二等奖 黄科举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朱海洋 吉林大学二等奖 孙叶青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杨正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潘飞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潘宇桐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徐维维 中南大学二等奖 杨昊成 南京大学二等奖 胡少宝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王龙龙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于水源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毛孝鑫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倩倩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于德旺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陶丽 同济大学二等奖 钱俊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朱宇斌 同济大学二等奖 段志钊 浙江大学二等奖 陈方雪 安徽师范大学二等奖 葛玲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朱婕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桃宁 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 候少麒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林付梁 郑州大学二等奖 薛乾明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周公延 上海大学二等奖 翁昕钰 北京大学二等奖 王莹莹 华侨大学二等奖 王维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陈志敏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姚玲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邓娟 武汉大学二等奖 郭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何伟涛 武汉大学二等奖 王鹏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杨媛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俊 东北石油大学二等奖 杨云航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黄建华 武汉大学二等奖 雒腾 云南财经大学三等奖 董可可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郝晨曦 东南大学三等奖 何健明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德昌 同济大学三等奖 邵展飞 南昌大学三等奖 陈旭东 上海大学三等奖 郝东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钟能源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源川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袁瑞琛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战炳 同济大学三等奖 庄晟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马新松 武汉大学三等奖 潘广进 上海大学三等奖 白欣怡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博 清华大学三等奖 秦健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银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傅寰宇 东南大学三等奖 屈渝立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良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赵瑞杰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许海伟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晗钰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段新朋 山东大学三等奖 张昊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谢爽 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 赵伟文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浩 东南大学三等奖 施浩杰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开根深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志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世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震 北京科技大学三等奖 夏俊旭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方月玲 郑州大学三等奖 丁伯川 燕山大学三等奖 杨望泓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李紫璇 清华大学三等奖 李娟 东南大学三等奖 於晨阳 宁波大学三等奖 苗家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陈龙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三等奖 陈天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赵惠敏 东南大学三等奖 侯代兵 山东大学三等奖 浦奕星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付鹏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缪烨昊 东南大学三等奖 车碧琛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蔡周吟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舒 中南大学三等奖 蒋晨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晓兰 中国医科大学三等奖 陈熠 厦门大学三等奖 高鑫杰 新疆财经大学三等奖 蔡新源 同济大学三等奖 谢恒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乔亚娟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远哲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哲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孟泰宇 西安石油大学三等奖 王晗 上海大学三等奖 钱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陈翔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李鸿翔 中南大学三等奖 杨瑶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罗宜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春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董文斌 东华大学三等奖 董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邵智祺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祁天浩 同济大学三等奖 孙述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程航洋 东华大学三等奖 肖之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周正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迎兵 东华大学三等奖 曹宝龙 南京工程学院三等奖 郑毅 华中师范大学三等奖 孔伶旭 云南民族大学三等奖 汤振辉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柔佳 河海大学三等奖 罗涛 中南大学三等奖 岳丹阳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牛传林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宏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余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刘菲 湖南大学三等奖 薄钧天 海军航空大学三等奖 杨凌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宫恩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肖亮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余石龙 东华大学三等奖 刘纪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路逸行 山东大学三等奖 朱诗剑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子馨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任长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胡校将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玥 同济大学三等奖 孔镜如 湖南大学三等奖 陈耀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向前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喻术奇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何韩吉 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 卢沁阳 东华大学三等奖 赵志超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唐梓涯 塔里木大学三等奖 陈娴 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等奖 崔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张文文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诗梦 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 刘真民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德强 东南大学三等奖 吴洁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张奕阳 海南大学三等奖 周子宜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旺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碧佳 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陈鹏宇 东南大学三等奖 石凯燕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衎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柳生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伍逸凡 中南大学三等奖 胡京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顾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夏云舒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崔奔雷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宋淑慧 山东交通学院三等奖 吴建杰 同济大学三等奖 贾莉 西北民族大学三等奖 褚帅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杜琛萍 中山大学三等奖 蔡昕均 重庆大学三等奖 艾晓宇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林月达 福州大学三等奖 华素兴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尹富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祁虎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韦子豪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邓良浪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崔义彤 上海大学三等奖 郭文昕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江泽馨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敬金瑞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林翰轩 东南大学三等奖 赖祥威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钟紫城 上海大学三等奖 郑庆河 山东大学三等奖 张双俐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乐佳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熊师 天津大学三等奖 桑雅静 沈阳大学三等奖 巫一舟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文文 长春理工大学三等奖 靳献献 上海大学2、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B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 夏骏鹏 浙江大学一等奖 陈晔 军事科学院一等奖 李洋 华东师范大学一等奖 徐义深 清华大学一等奖 徐瑞麟 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张海涛 航天工程大学一等奖 姜科 中国舰船研究院一等奖 邓致远 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 徐紫愔 上海交通大学一等奖 戴琦 武汉大学一等奖 李超 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 古思丽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等奖 袁美璐 中山大学一等奖 高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一等奖 黄纬国 南京工业大学一等奖 张烜荧 昆明理工大学一等奖 徐晓冰 南京师范大学一等奖 张小千 广西大学二等奖 戴荣时 东南大学二等奖 邱正 南京大学二等奖 林雨辰 清华大学二等奖 董日腾 同济大学二等奖 罗飞 同济大学二等奖 卞越洋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周新杰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段胜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鲍雪 东南大学二等奖 胡亮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张瑜 同济大学二等奖 徐鑫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褚孙豪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高行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冯俊达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天越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杨立原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陈志平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武逸冬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非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徐涛 上海大学二等奖 陈卓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陶雪峰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倩倩 南通大学二等奖 李博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白明 吉林大学二等奖 章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汪进文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黄柏如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吴轩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甘凯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一燃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朱俊豪 上海大学二等奖 王刚 同济大学二等奖 唐璟宇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杨文彬 复旦大学二等奖 高鹏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晶 武汉大学二等奖 刘琛硕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延栋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旭丹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林雄忠 同济大学二等奖 方泳皓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等奖 薛涛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沈超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国医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李京仓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雯惠 东南大学二等奖 汪轲 上海大学二等奖 高端阳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甘甜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杨畅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琛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熊良磊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李晓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舒伟龙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驰驰 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梁嘉成 浙江大学二等奖 安浩 同济大学二等奖 朱昊宇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毛诗涵 东南大学二等奖 蔡爵威 同济大学二等奖 邹银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郑鹏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孙浩然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陶思钰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光仙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侯锐志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高宇 吉林大学二等奖 丁文哲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杨逸琳 上海大学二等奖 宋庆飞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叶颖俊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乃芯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张童瑶 武汉大学二等奖 林钊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周霞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徐一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王博宁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赵俊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刘奎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雷强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郑帅 湖南理工学院二等奖 严庆丰 复旦大学二等奖 徐聪 烟台大学二等奖 魏明明 宁波大学二等奖 汤钰燕 同济大学二等奖 蒋希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姜熠阳 复旦大学二等奖 丁志康 陆军勤务学院二等奖 宋柳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郝诗文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张心宇 中山大学二等奖 柯延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杨皓洁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许可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余朝湖 同济大学二等奖 董至诚 东南大学二等奖 周先斌 东南大学二等奖 徐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沈华东 同济大学二等奖 湛承杰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宋利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张茂奇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桂仁杰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李明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贾玉童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苏航 重庆大学二等奖 韦春博 中山大学二等奖 侯帅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安丽璇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何敏瑶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赵斌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志龙 海军航空大学三等奖 马伟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林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西琦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杨圆圆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余飞宏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翼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威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郭晨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强 东南大学三等奖 谢步堃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赵辉 宁波大学三等奖 黄垚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倪晨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乾宝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许文 天津大学三等奖 徐明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长静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周昂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徐悦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三等奖 韩菲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万伟鹏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杨龙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俊达 东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肖然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金鹏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沈旭东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晓雯 东南大学三等奖 高聪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许梦帆 南京大学三等奖 张健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三等奖 于洋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杰龙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海雯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徐金城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谭纯洁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严家佳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勇 贵州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志飞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智剑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金季豪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邵玉豪 南京大学三等奖 雷旭强 东南大学三等奖 谭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罗景亮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占全喜 同济大学三等奖 邓修齐 同济大学三等奖 曲梦瑶 浙江大学三等奖 王雨琪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何挺 浙江大学三等奖 包苏立夫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付晨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等奖 韩翀 中南大学三等奖 王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李陈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想 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响雷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江旭 武汉工程大学三等奖 李依彤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肖岳平 湖南工程学院三等奖 黄雯怡 中国航空研究院第609研究所三等奖 王宗奇 宁夏大学三等奖 李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郭冰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石成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郑尧坤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罗晨坤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唐菁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陈如意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芮月晨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郭妍妍 东南大学三等奖 贺君 湖南理工学院三等奖 轩富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靳云云 上海大学三等奖 陈泽坤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振 燕山大学三等奖 肖珂 重庆大学三等奖 杜君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鲁冬冬 武汉大学三等奖 李璞皓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孙飞 航天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访寒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李晨嘉 福州大学三等奖 史朝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郑子阳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周添翼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开吉 南京审计大学三等奖 俞晴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吴晓敏 上海大学三等奖 苏成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陆健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进 山东大学三等奖 许效源 上海政法学院三等奖 赵大庆 吉林大学三等奖 李春艳 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 杜晓瑞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春雷 东南大学三等奖 桑益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邢飞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杨广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汪子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陈胜楣 中山大学三等奖 曾毓莉 云南农业大学三等奖 王运宏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三等奖 蔡家琛 天津财经大学三等奖 杨淋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陈宏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泽龙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裴永胜 上海大学三等奖 管旭辰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鑫 重庆大学三等奖 李彤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孟晓海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沈冰燕 常州大学三等奖 陈慧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施庆章 中南大学三等奖 栾天翔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思越 同济大学三等奖 关鹏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灿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程夏林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沈超 复旦大学三等奖 葛韵斐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力芝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恬波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盛超 东南大学三等奖 周浩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吕锡明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蔡露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刘咪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刘雨婷 中南大学三等奖 郑帏 天津工业大学三等奖 罗娅茹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杨子成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孙勇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杨靖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谭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徐伟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娜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朱检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陈思琦 中山大学三等奖 邱曙光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陈赓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潘岑 湖北大学三等奖 周子钧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李子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颖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文渊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陈燕玲 上海大学三等奖 汪圳 上海大学三等奖 马倩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冀鹏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许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卜阳光 中南大学三等奖 林孟涵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郑国涛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张明明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金易江 同济大学三等奖 郇政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李冬冬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胡青松 同济大学三等奖 黄海阳 华侨大学三等奖 宋宜轩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甘少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文晶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钟凯 宁波大学三等奖 陈佳宁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唐博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余可欣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巩雅丽 同济大学三等奖 余瑞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三等奖 周筠 中南大学三等奖 段晓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三等奖 周靖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3、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C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 刘清贺 东南大学一等奖 曹阳 陆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胡鑫雯 南京大学一等奖 程宇豪 上海交通大学一等奖 延晓晖 山东大学一等奖 孙万虎 清华大学一等奖 戴喆 长安大学一等奖 王祥通 四川大学一等奖 石中伟 上海海事大学一等奖 聂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等奖 张博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童立杰 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 刘海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等奖 吴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等奖 邰意纯 上海大学一等奖 赵久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等奖 徐恒辉 桂林理工大学一等奖 张釜恺 陆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贾平法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等奖 陈刘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黄弘勇 同济大学二等奖 崔智超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赵前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高宇康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乔富俐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马哲文 东南大学二等奖 赵安铭 同济大学二等奖 龙洪跃 中南大学二等奖 侯腾飞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永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封雨潇 东南大学二等奖 林凯强 同济大学二等奖 袁新然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黄煜 南京大学二等奖 魏俊旭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梁浩翔 长安大学二等奖 陈树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金银东 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 倪塽塽 上海大学二等奖 咸伟志 重庆大学二等奖 柴翔雨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天舒 南京大学二等奖 赵洋 重庆大学二等奖 刘勇 上海大学二等奖 彭永强 上海大学二等奖 汪锐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皓天 东南大学二等奖 徐洪义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卓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郑立龙 东北石油大学二等奖 戚春保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国玺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朱凯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王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范佳琪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吴著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陈华 吉林大学二等奖 姚一鸣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赵轩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光明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陆帅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唐田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继旺 桂林理工大学二等奖 党志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张晓凯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唐昕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贾强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符栋伟 东南大学二等奖 周天福 福建师范大学二等奖 叶寒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符士磊 复旦大学二等奖 沈启 东华理工大学二等奖 林勇康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吴轩全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冯丽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吉斌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哲铭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袁菁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颢宇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庚奕非 东南大学二等奖 邵毅博 重庆大学二等奖 郭森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秦梦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曹苗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梁仓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马哲燚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韦学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二等奖 杨文卓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钱行健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任李源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贾雯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周仕雪 东南大学二等奖 叶丽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范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雪岩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晴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赵孟男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剑强 南京大学二等奖 秦如意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姚潘涛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滕康 河海大学二等奖 郝一帆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刘珈绮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宇宁 东南大学二等奖 徐子晗 同济大学二等奖 马世超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代君 燕山大学二等奖 曾凡玉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祝鸿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陈卓钰 同济大学二等奖 徐苑 长春大学二等奖 贺禹强 湖南大学二等奖 季晓蕾 南通大学二等奖 刘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等奖 柴梦秋 同济大学二等奖 邱琦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何良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林揽日 桂林理工大学二等奖 姜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等奖 武健康 河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王崇庆 重庆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健 中南大学二等奖 王利锋 青岛理工大学二等奖 楚健 同济大学二等奖 庄园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钰轲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谢恒 河南理工大学二等奖 江立程 西安科技大学二等奖 汤铭锋 桂林理工大学二等奖 董立民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兴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王子潇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郭艺 三峡大学二等奖 郭燕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卞天宇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鄢慧斌 南昌航空大学二等奖 毛磊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佳欣 上海大学二等奖 万方 山东大学二等奖 徐长志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谢乾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张林朋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向林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帆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董慧 燕山大学二等奖 吕凯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允成 复旦大学二等奖 陈宁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孙君校 东南大学二等奖 吴婵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汪辉耀 三峡大学二等奖 李敬常 同济大学二等奖 卢孙泉 桂林理工大学二等奖 司新栋 山东科技大学二等奖 何孝丹 南昌大学二等奖 樊晨光 黑龙江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传正 山东大学(威海)二等奖 靳山岗 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聪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韩啸华 海军航空大学三等奖 吴聪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孟维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倡 山东大学三等奖 胡茂萍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三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闫起 东北大学三等奖 余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毅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田振 黑龙江科技大学三等奖 麻哲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三等奖 张伟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刘聪昳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舒翔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少波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伟磐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况发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秦钰翔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传远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露 上海大学三等奖 周琦宾 西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沈羿超 同济大学三等奖 郭达 兰州大学三等奖 高丹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松华 天津科技大学三等奖 洪鹏辉 云南大学三等奖 王子灿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杨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易聪 东南大学三等奖 吉小为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玉欢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进 山东大学三等奖 冯朝鹏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顾浩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斌斌 东华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单昕昕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许敦坤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铠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杨爽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史一博 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 吴晨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何子贤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卫鹏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汪凌桢 福州大学三等奖 赵瑞芳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汪明昕 吉林大学三等奖 王涛 南京大学三等奖 黄翊彰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牟玥玥 中南大学三等奖 蔡颖婧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黄汉秦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陈彦庆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冯博健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陈珊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熊胜 海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胡凯 三峡大学三等奖 仝梦园 西安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凯 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等奖 尹晓蝶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春来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伟 贵州民族大学三等奖 张展鹏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郭志元 长春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翔 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 高明明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成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谢利娟 北京大学三等奖 杨鸿立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冷悦 湖北师范大学三等奖 曹晓岚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夏鹏 天津科技大学三等奖 周宇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汉超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林颖 新疆大学三等奖 王子曦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三等奖 包春连 上海化工研究院三等奖 沈安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文 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保君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文雯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颜磊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石伟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盛富鹏 江苏大学三等奖 徐壮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徐志恒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崔文彬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余律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翟晨萌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柴华逸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慧敏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庞彤辉 天津大学三等奖 侯志峰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于云飞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高雪森 苏州大学三等奖 刘捷 南京大学三等奖 陈露 沈阳药科大学三等奖 张芸倩 重庆大学三等奖 殷东硕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杜亚洲 中原工学院三等奖 秦彤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钱佳琳 苏州大学三等奖 王一晴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惠尧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张泓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牛广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竟仪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胡昕钰 福州大学三等奖 韦德亮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伟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营营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三等奖 徐吉庆 复旦大学三等奖 李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颖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春晓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韦艳莎 深圳大学三等奖 徐照菁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施建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赵业男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龚佩 同济大学三等奖 彭哲 中南大学三等奖 刘丹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江焰朋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何金洋 上海大学三等奖 覃飞飞 南昌大学三等奖 刘颢妍 中南大学三等奖 胡珅 东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李文雅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钊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芸 云南财经大学三等奖 李腾腾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王林林 吉林大学三等奖 闫泽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曹智军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潘建攻 新疆大学三等奖 李慧 兰州交通大学三等奖 乔寒月 延边大学三等奖 王馨培 吉林财经大学三等奖 熊骏 江汉大学三等奖 邱俊峰 中南大学三等奖 徐婉婷 新疆财经大学三等奖 高文晓 北方民族大学三等奖 王晓娇 北京建筑大学三等奖 田俊康 太原科技大学三等奖 仇小月 沈阳药科大学三等奖 邢思敏 沈阳农业大学三等奖 夏梓桐 长春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超凡 武汉轻工大学三等奖 刘明杰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洪海丰 三峡大学三等奖 谢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陈克朋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张敏 济南大学三等奖 李福章 广西科技大学三等奖 华超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姜鳗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 张思亲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李飞燕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徐皖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佳伟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吴一尘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成刚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兆凡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丁青 上海大学三等奖 顾佳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闫晓波 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材料研究所)三等奖 于利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田博 燕山大学三等奖 肖仕来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单南良 武警工程大学三等奖 路秀伟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唐树灵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杰 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 孙天岳 兰州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晗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一村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麒萱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颜铭 南京大学三等奖 杨云清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梁国鹏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青云 辽宁工业大学三等奖 祝寿慧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戴广民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付晓 海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晨旭 武汉大学三等奖 罗威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方星 南方科技大学三等奖 汪澄 同济大学三等奖 尹井奇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王露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玉琦 武汉大学三等奖 贺丽娟 山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敏玥 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 任秋宇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瑾芳 同济大学三等奖 郝天恒 中南大学三等奖 邓旭 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光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思源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刘畅 吉林大学三等奖 胡栗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南卓江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杰 重庆大学三等奖 陈文锦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三等奖 王悦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林苏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李恩慧 浙江师范大学三等奖 黄晶 暨南大学三等奖 程可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丁飞 南京工程学院三等奖 尤冬梅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毛敏加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束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三等奖 蔡铭智 南京农业大学三等奖 戴思达 吉林大学4、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D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 魏玉 湖北工业大学一等奖 谢荣昌 北京大学一等奖 吴高阳 同济大学一等奖 林露馨 福州大学一等奖 许晓玥 湖南大学一等奖 梅雪峰 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 陈立军 东南大学一等奖 韩宇 上海大学一等奖 黄垭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等奖 赵晓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郭劲言 吉林大学一等奖 杨蕴鹏 三峡大学一等奖 郑喜亮 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 汤浩 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 付琳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一等奖 袁世伟 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 袁航 上海财经大学一等奖 刘世超 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 史学鑫 上海海事大学一等奖 段晓宁 燕山大学一等奖 孙琦钰 华东理工大学一等奖 周琪 北京交通大学一等奖 吴佳媛 西南交通大学一等奖 李恬 宁波大学一等奖 赵伟 西安理工大学一等奖 陈碧玉 广西师范大学一等奖 金鸣 安徽理工大学一等奖 张鹏程 吉林大学一等奖 李灵 长江大学一等奖 时佳丽 宁波大学一等奖 徐宁 福州大学一等奖 庄旭东 广东财经大学一等奖 邓沙丽 南昌航空大学一等奖 张泽政 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 魏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 李书剑 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 陈佳蓓 浙江工商大学一等奖 罗佳 湘潭大学一等奖 李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 张霰月 南通大学一等奖 吴万滴 西南大学一等奖 公维超 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 刘振坤 东北财经大学一等奖 崔卓 西安邮电大学一等奖 袁泽昊 山东科技大学一等奖 郎磊 北京工商大学一等奖 张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 陈思汉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嘉略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宗强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林思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曹帅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淑丽 同济大学二等奖 房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杜天文 东南大学二等奖 郭文宇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田博文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朱轶凡 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 薛晖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吕梦杨 同济大学二等奖 俞云萍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孙嘉青 同济大学二等奖 侯力玮 中南大学二等奖 李政 同济大学二等奖 曾涛 同济大学二等奖 叶青 清华大学二等奖 胡婷 中南大学二等奖 彭淑雯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李思乐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东雨 吉林大学二等奖 王鸿飞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马骐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智鑫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孙呈祥 吉林大学二等奖 陆志杰 同济大学二等奖 邱嘉桦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徐朋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罗枭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唐哲 五邑大学二等奖 陈子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孙亚圣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黄延 南京大学二等奖 凌巍炜 中南大学二等奖 陈艳 福州大学二等奖 刘丰恺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肖添明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谢鹏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许峰 湖南大学二等奖 宛超逸 东南大学二等奖 沈雷 复旦大学二等奖 叶江华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成龙 复旦大学二等奖 赵丹蕾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李成林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何颖贤 同济大学二等奖 周小帆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一豪 同济大学二等奖 乔楠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沙勇明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姜平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徐希庆 东南大学二等奖 吴振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徐宏杰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俊 湖南大学二等奖 卫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吴宇凡 上海大学二等奖 景文秀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荀文婧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蒙锐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谈悦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运淇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朱珂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傅渲铭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章谦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昊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杨思永 湖南大学二等奖 李杰 燕山大学二等奖 张晨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贾婷 福州大学二等奖 鲍森亮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宇航 同济大学二等奖 马玉霖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希 湖南理工学院二等奖 陈天舒 东南大学二等奖 胡榕芳 南昌航空大学二等奖 祝怀男 吉林大学二等奖 刘晓晓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陈静娴 西华大学二等奖 庞旭 东南大学二等奖 廖忠溆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范学宽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瑞 南京大学二等奖 赵皓 同济大学二等奖 冯彦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殷兴鑫 山东大学二等奖 刘旺清 重庆大学二等奖 卢凯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杨金萌 同济大学二等奖 宋月亭 昆明理工大学二等奖 方许锐 同济大学二等奖 贺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谢思瑜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游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吕彬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张林齐 河海大学二等奖 赵鹏 同济大学二等奖 金垚灯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程金婷 宁波大学二等奖 陈禄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郭乃珺 同济大学二等奖 舒沈睿 同济大学二等奖 袁万里 安徽大学二等奖 杨钰博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姚晗 同济大学二等奖 赵迪 同济大学二等奖 唐冬杰 同济大学二等奖 史多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朱瑜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杨晔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杨支羽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于新明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陈木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步兆军 东南大学二等奖 章新越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武丹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汪宜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等奖 陈宏昆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姜海 复旦大学二等奖 张鹏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孔安然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鑫鑫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伟睿 东南大学二等奖 饶佳宝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水晓冉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曾玉竹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思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宫庆硕 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艺羲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羽 同济大学二等奖 程涵 上海大学二等奖 苗迪 东南大学二等奖 赖自成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刚 江苏大学二等奖 肖如吉 东南大学二等奖 任宇翔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连靖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健 河海大学二等奖 宋晓祥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李丹 上海大学二等奖 李强杰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桂维 复旦大学二等奖 裴曼如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付忠祥 武汉大学二等奖 王立威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嘉钰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孟喆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陈重林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缪思琪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胡佳佳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张一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等奖 周敏 东南大学二等奖 曹培睿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宏龙 重庆大学二等奖 李金晓 重庆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育闻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丁雪儿 宁波大学二等奖 王璐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杨晓慧 江西理工大学二等奖 谭礼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朱峰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王佳琪 沈阳工业大学二等奖 樊碧月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魏东栋 东南大学二等奖 丁佳伟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赵敏睿 空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增坤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春阳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范文星 湖南大学二等奖 张胜佳 三峡大学二等奖 李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刘美琪 东南大学二等奖 崔艺馨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鲁开发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森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宇民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田蕾蓉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孔征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江诚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任奕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廖锦霖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毛利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马伟乐 武汉大学二等奖 冯卓钊 厦门大学二等奖 曾永胜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杨霄飞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雪萍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刘娜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杨威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张琰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聂秀颖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菁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蒙蒙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聪聪 华侨大学二等奖 刘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李成成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伟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宋艾遥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陈玉达 吉林大学二等奖 王云 山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艳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戚凯丽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李震宇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丁文 浙江大学二等奖 许秀琴 集美大学二等奖 袁茜茜 澳门科技大学二等奖 邹凯 江苏大学二等奖 王树达 长春工业大学二等奖 顾珉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二等奖 康文豪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杨习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刘印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赵毅峰 南京大学二等奖 钮莉芳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孙梓栗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力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贺凯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周静 江西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俞嘉旭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耿松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徐杨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石贝贝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孙宇祥 南京大学二等奖 王若凡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罗永建 武汉大学二等奖 冉晨阳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敬瑄 湖南大学二等奖 段彦卉 东南大学二等奖 蔡沛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毕伟 中南大学二等奖 陈鹏羽 东南大学二等奖 叶豪 上海大学二等奖 林怀月 燕山大学二等奖 徐海涛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秦佳杰 天津大学二等奖 蒋新月 中南大学二等奖 顾昊昱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等奖 汪蕾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黄霄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顾康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陈迪煌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宋婉婷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陈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胡欢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孟祥瑞 牡丹江师范学院二等奖 胡松涛 南昌航空大学二等奖 黄秋月 重庆师范大学二等奖 李庆 南京财经大学二等奖 杭佳宇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颖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张慧杰 湖南大学二等奖 方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余庆纯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蔡浩 东南大学二等奖 金柱璋 宁波大学二等奖 赵飞飞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范胤宏 同济大学二等奖 龚烈锋 武汉大学二等奖 薛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吴旭东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苏聪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彦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臧宇航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王震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洁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豪 宁波大学二等奖 杨萍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崔久洋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王闯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李天娇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彭欣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韩颖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申艺璇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教萌 西北大学二等奖 陈红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奇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白凯建 上海大学二等奖 时国良 东华大学二等奖 赵春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金连超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周陈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章祺 浙江工业大学二等奖 陈慕涵 东南大学二等奖 马良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叶胜强 重庆大学二等奖 彭豪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储诚益 上海大学二等奖 胡啸 吉林大学二等奖 赵中华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赵子杰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泓江 云南大学二等奖 阴振生 复旦大学二等奖 隋新元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杨向前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万溪洲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吕常伟 河南理工大学二等奖 姜雪宁 上海大学二等奖 孔德学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付振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二等奖 刘春池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索浩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唐粲人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崔博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朱钰 河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余盛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亚亚 湖南大学二等奖 杨一何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裴雪如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林智铖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佳琪 东南大学二等奖 姜凯 东南大学二等奖 贾哲恒 燕山大学二等奖 罗伟杰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鑫钰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泽旭 同济大学二等奖 丛文艳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毛喻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陈鹏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徐仪圆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魏振振 重庆大学二等奖 黄燕茹 上海大学二等奖 王伟楠 宁波大学二等奖 朱蒙蒙 同济大学二等奖 章强 福州大学二等奖 刘怡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田永胜 燕山大学二等奖 杜晓鹏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从光涛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高陈媛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雪纯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汪雯琦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顾刘栋 东南大学二等奖 唐晨 宁波大学二等奖 宋晓婷 中南大学二等奖 吴红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马卿效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康祎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房晓宇 重庆大学二等奖 王懿安然 复旦大学二等奖 贾佩霖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吴世叠 上海大学二等奖 豆晨飞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潘亚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于一兵 吉林大学二等奖 刘基天 同济大学二等奖 薛灿 浙江大学二等奖 尚岁燕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屠天扬 东南大学二等奖 梁海燕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王静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王琪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林梓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邱雅翎 上海大学二等奖 胡珊珊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黄太安 深圳大学二等奖 陈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金瑞蒙 同济大学二等奖 郭家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曹起铭 吉林大学二等奖 张栋 复旦大学二等奖 王尧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家岐 北京大学二等奖 陈晓楠 国防大学二等奖 庄文楠 东南大学二等奖 崔学林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黄强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卢思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等奖 司运欣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周倩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陈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唐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煜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佟鑫 武警后勤学院二等奖 李少杰 清华大学二等奖 贾越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丁旺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思伟 武警后勤学院二等奖 顾哲豪 吉林大学二等奖 肖健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胡香江 复旦大学二等奖 邢天阳 东南大学二等奖 骆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胡姜林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刘安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海波 上海大学二等奖 施智雄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骆媛媛 上海大学二等奖 卞紫莺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管鑫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姝 沈阳工业大学二等奖 梁鑫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姚贤标 上海海洋大学二等奖 李丽君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孙宇幸 东南大学二等奖 兰甜甜 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 左艳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明辉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谢忠 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豪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李世斌 吉林大学二等奖 黄文锦 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 徐辉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朱志强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汪萌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沛阳 同济大学二等奖 田坤鹏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良宇 华侨大学二等奖 张婷婷 西南大学二等奖 黄紫霄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代富 东南大学二等奖 吕明磊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沙鑫权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何诣婷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李增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希 湖南理工学院二等奖 王燕 南京财经大学二等奖 方圣卿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郑雷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杨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柏超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康妮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陆晓星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李环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熊佳乐 上海大学二等奖 常大伟 东南大学二等奖 邵佳威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孝天 江苏师范大学二等奖 张梓键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香男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陈港威 南京大学二等奖 满兴中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杨珊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颜朕朕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鹏举 上海大学二等奖 刘子琦 河海大学二等奖 张凤琳 华东政法大学二等奖 钟敏 中南大学二等奖 吴甲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瑞 上海大学二等奖 周建朋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杨文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叶青云 南京大学二等奖 张丽娟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李晓宇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雪阳 东华大学二等奖 徐行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二等奖 姚路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二等奖 张晓瑞 长安大学二等奖 魏文钰 新疆大学二等奖 邱迪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姚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毅 宁波大学二等奖 谢志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文瑞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沛东 复旦大学二等奖 邓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喻学军 福建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鸿锦 郑州大学二等奖 陆鹏皓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鑫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香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杜亚琼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李方宽 同济大学二等奖 黄开艺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何纬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孔乐毅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博华 湖南工商大学二等奖 严武林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马捃凯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陈丝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谢煜威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代昌华 吉林大学二等奖 吴雨遥 西南政法大学二等奖 张振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蒋苏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李宇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樊博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嘉琛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潘坦博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策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二等奖 王达 河海大学二等奖 贺钰偲 复旦大学二等奖 姜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熊宇威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郝佳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晓真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李俊婷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包菡 浙江海洋大学二等奖 陈康 上海大学二等奖 付仕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刘苏宜 河海大学二等奖 万思哲 同济大学二等奖 鲁奕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赵玮 东南大学二等奖 代朝东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虞岚婷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胡涛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孟祥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袁俊昕 浙江大学二等奖 王迎晗 同济大学二等奖 嵇爽 东南大学二等奖 韩贤喆 西北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俭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蔡俊鹏 福州大学二等奖 卢亚康 上海大学二等奖 史渝乾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章超 南京大学二等奖 张童童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李文充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永林 吉林大学二等奖 张俊波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邱华昕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徐强强 天津工业大学二等奖 周晗 三峡大学二等奖 杨航博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项海龙 东南大学二等奖 高天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阮俊凯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子意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刘晓嫚 昆明理工大学二等奖 郝卫平 重庆大学二等奖 楚彭子 同济大学二等奖 于龙晶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狄家圣 上海大学二等奖 李瑞成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蔡坤阳 吉林大学二等奖 白司悦 南京大学二等奖 郑州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周畅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诗婕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余澄庆 中南大学二等奖 邹璇 信阳师范学院二等奖 周雨轩 复旦大学二等奖 张聪 南通大学二等奖 胡伟新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祝杏程 湖南大学二等奖 郭亦宗 浙江大学二等奖 苗思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蔡文龙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符伟华 华侨大学二等奖 艾浩安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红梅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何涛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郝义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朱韶龙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尹瑞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樊鹏程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吴锂 复旦大学二等奖 巩晋通 武汉大学二等奖 庞一统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启明 东北石油大学二等奖 贺俊 航天工程大学二等奖 张海超 东华大学二等奖 阎威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冯安琪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唐海桃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 黄晨 河海大学二等奖 汪长松 中南大学二等奖 王甜甜 东南大学二等奖 舒定真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瑞鑫 同济大学二等奖 闻若彤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李国城 武汉大学二等奖 吴舟洋 上海大学二等奖 潘登 东南大学二等奖 朱超宁 浙江大学二等奖 王赛旎 南京财经大学二等奖 吴磊 大连民族大学二等奖 吴佳璋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赵煜斌 复旦大学二等奖 王茂萍 西华师范大学二等奖 朱泽 上海大学二等奖 牛宇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赖坤涛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思聪 山东大学二等奖 汪熙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何思然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弓海文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穆靖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龚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等奖 史佳晨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晨 东南大学二等奖 赵月 曲阜师范大学二等奖 李鑫隆 新疆大学三等奖 王文韬 东南大学三等奖 郭梦宇 同济大学三等奖 韩烨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皓田 航天工程大学三等奖 廖黾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陈虹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武慧莉 上海大学三等奖 何雨飞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严雨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帅帅 天津大学三等奖 吴思思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慧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陈彦臻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赵明凯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郑芷雪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陈曼曼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高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杨玥 同济大学三等奖 闫春晓 东北大学三等奖 周瑶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冯彤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岳文静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沈子垚 河海大学三等奖 赵汉家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宋光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顾嘉辉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任逸飞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玉娇 长沙理工大学三等奖 魏海洋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毕忠文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胡俊杰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宁 山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孔春晖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朱峥瑜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常强 沈阳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鹏丽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张秀栋 上海大学三等奖 厉培培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邓牧野 中南大学三等奖 邢永恒 吉林大学三等奖 李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沛鑫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郭泽中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卿 宁波大学三等奖 石淼 安徽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梦遥 上海大学三等奖 郝宇辰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潘文武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侨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思源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方志成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茂霖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瑞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恺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艳新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康桥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轲 吉林大学三等奖 王圣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红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郭露方 武汉大学三等奖 闫申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重庆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陈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唐为禹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乐菁菁 河海大学三等奖 宋文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娄望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肖毅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聪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闫召阳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少华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赵其实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徐路 东南大学三等奖 韦金宜 同济大学三等奖 应岑蕾 上海大学三等奖 石国园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梦楠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李敏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宇曦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张莞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管欣鑫 北京印刷学院三等奖 陈伟 浙江大学三等奖 聂洁琳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汪翔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黎素涵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万晓琪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旭鹏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赟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孙晨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徐尚云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洋 南京大学三等奖 张志杰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蔡丹丹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宁馨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子菡 山东大学三等奖 霍天娇 吉林大学三等奖 冯添 北京大学三等奖 戚成威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晓蕊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梓繁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任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程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高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郭之俊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汤鑫豪 中国民航大学三等奖 刘颖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周常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龚玉婕 广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倪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晓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三等奖 刘亮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妍 宁波大学三等奖 葛汶龙 上海大学三等奖 吴韬略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陆天伦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付媛 重庆大学三等奖 陈吉新 西北大学三等奖 吴佳佳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钟泽滨 同济大学三等奖 尹海涛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黄欢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底润梅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董丰凯 温州大学三等奖 贾亦臻 浙江大学三等奖 史博辉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瑞涛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向刚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显奇 沈阳工程学院三等奖 王博扬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曾雨昊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泽亮 上海大学三等奖 刘杨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付文琪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邢晶晶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喻铃华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桐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雅静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乐书 山东大学三等奖 赵娜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玉桁 同济大学三等奖 唐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刘灿 同济大学三等奖 宋美忻 东南大学三等奖 孙维佳 东南大学三等奖 姜淙文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芬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项明华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晨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俊武 南昌大学三等奖 江连杰 山东大学三等奖 石翔宇 青岛大学三等奖 张吉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国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石林坤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任燕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蒙凯 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 左丽玲 东华大学三等奖 董成坤 东南大学三等奖 宋彦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宋英杰 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等奖 柴瑞强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荣梦玲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杜昌顺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张杰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樊宁远 东北大学三等奖 屈冬冬 武汉大学三等奖 史颂辉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吕可昕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薛文渲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商学成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胡昌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杨兴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胡钟欣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嘉华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宦月露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晨曦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周文狄 浙江大学三等奖 虞扬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艾莉雅 东南大学三等奖 赵世晨 复旦大学三等奖 项建军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琴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郑家铭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黄水仁 广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张伟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金星妤 东南大学三等奖 万红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王晨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铖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赵安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田铮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爽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发 中南大学三等奖 帅琪琪 上海大学三等奖 胡思宇 西华大学三等奖 冉丈杰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司甜园 江苏大学三等奖 陈凯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三等奖 王娇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夏猛 上海大学三等奖 徐孟达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黄百川 武汉大学三等奖 张子健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夏阳 山东大学三等奖 李睿 吉林大学三等奖 梁伟强 武汉大学三等奖 吴立记 同济大学三等奖 訾宝 福州大学三等奖 王甜婧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张志朋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汉昌 江西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鑫 燕山大学三等奖 吴晓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陈潮起 宁波大学三等奖 李浩然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王超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陈嘉航 吉林大学三等奖 何钰林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智轩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友寿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董颖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鹏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武凡舒 同济大学三等奖 耿玮伦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超 复旦大学三等奖 禹乐文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徐义飞 东南大学三等奖 晁涌 宁波大学三等奖 曾舒婷 同济大学三等奖 崔四帅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昊 华侨大学三等奖 汪彬 福建农林大学三等奖 徐西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金涛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袁豪 南京大学三等奖 徐立秋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周晗 清华大学三等奖 吴峰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李琪琪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乾 燕山大学三等奖 付谱平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海航 湖南大学三等奖 白家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鹏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珂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徐常塑 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 罗敬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佳运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任旭倩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文杰 福州大学三等奖 杨瑾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银桥 云南大学三等奖 王天润 北京大学三等奖 刘雨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王英英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戴超铭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王钦城 河海大学三等奖 涂楠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吉文 江西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凯 河海大学三等奖 郭立超 同济大学三等奖 程玉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溢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欢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恒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姜曜 吉林大学三等奖 梁恺 武汉大学三等奖 刘禹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琪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杨玉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熊宇茜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文俊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王庆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佳飞 同济大学三等奖 周旭 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 王远 吉林大学三等奖 高阳 湖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庚润 吉林大学三等奖 钟旭婕 同济大学三等奖 邓雪超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佳旺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宪瑞 上海大学三等奖 姜旭辉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周郅皓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刘畅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子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标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刘玥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钟素艺 清华大学三等奖 董宇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肖海华 上海大学三等奖 林靖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夏操 吉林大学三等奖 许燕 南京大学三等奖 胡忠元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马非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朱家奇 河海大学三等奖 周存慧 上海大学三等奖 常雅晴 东南大学三等奖 邵飞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吕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钱红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胡子凌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廖胜海 山东大学三等奖 崔立山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李瑞敏 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 石涛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张冉乔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三等奖 武晨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虞梓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边吉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袁贤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敬禹 浙江大学三等奖 杨振庭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徐晶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文捷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仓依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帅锦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迪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梦娟 中南大学三等奖 莫天金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何金阳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向江海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丁启民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黄梦雨 东南大学三等奖 韩啸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洋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俊儒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程晨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温宇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高广棵 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 沈欣 暨南大学三等奖 江畅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欧阳晨曦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范绪兵 吉林大学三等奖 朱江艳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诏阳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丽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靖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鸿昌 江苏大学三等奖 刘晓乾 西京学院三等奖 王晨 宁波大学三等奖 朱林 上海大学三等奖 欧浙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黄章行 同济大学三等奖 丁婷雨 东南大学三等奖 陆志明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赵云阁 中南大学三等奖 游祯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肖堃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鹏宇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孔令发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蔡梦蝶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汪剑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也然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黄荣昌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徐文娟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郭煜东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宋世渊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涂志辉 赣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朱德森 东南大学三等奖 陈明豪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郭子君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丁跃尘 同济大学三等奖 高博文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耀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杨文章 东南大学三等奖 章航嘉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亚强 长安大学三等奖 李哲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瞿豪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三等奖 于玄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樊振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郑士腾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朱彬彬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仁专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巴明月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岑悦亮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肖雨婷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孟涛 北京大学三等奖 潘东元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畅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李文楷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静博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吴蔓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何银梅 上海大学三等奖 廖纪勇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邓联贵 武汉大学三等奖 李逸飞 沈阳理工大学三等奖 郑鑫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徐宗煌 福州大学三等奖 赵麟昊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叶王伟 上海大学三等奖 陈希 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 王镭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倪黎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高锡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汤毅超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铄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房钰轲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家玮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东岳 北京大学三等奖 竺伟梁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程正华 重庆大学三等奖 许江林 同济大学三等奖 方珂 武汉大学三等奖 张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葛合社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晓伟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福成 武汉大学三等奖 姜凤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盛钢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越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任昊铭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陈跃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吴鹏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温策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义茂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赵光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朱腾洲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相同同 东南大学三等奖 鲍云飞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覃枫凡 复旦大学三等奖 谢云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吉万鹏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顾雯莹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吴智军 云南大学三等奖 王进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朱磊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瑞坤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史敏燕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德成 吉林大学三等奖 陶朝杰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成杰 常州大学三等奖 谢一宾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笛 长江大学三等奖 白云飞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艺 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 陈梅梅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鹏飞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赵腾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邹礼华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阮厚松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文文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涵宇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旱文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邵云飞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耀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郭紫晨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陈鹏 华北理工大学三等奖 吴晓东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林森格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大伟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姚蕾 上海大学三等奖 周超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琼元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奕韬 同济大学三等奖 曹峻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黄仁晟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方金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詹志宇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喻莹 上海大学三等奖 沈浩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谢钱姣 安徽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坚成 中山大学三等奖 熊玉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刘加慧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林定毅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曹豫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秋萍 南京大学三等奖 薛政璇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薛晓露 山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顾晓芬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马京京 西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田国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卓明 同济大学三等奖 沈威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韩杰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庄寅 宁波大学三等奖 徐毓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韩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黄鹏飞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佩衡 西南大学三等奖 孙慧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任灵 南京大学三等奖 汪应萍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思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闫龙昊 长安大学三等奖 王自强 上海大学三等奖 吴凡 同济大学三等奖 寇亚林 吉林大学三等奖 王忠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游纬豪 福州大学三等奖 邓维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恒涛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唐毅伟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鲍娜娜 安徽师范大学三等奖 孙逸尘 江南大学三等奖 王新群 吉林大学三等奖 徐星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胡官清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崔梦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高满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蔡灿 福州大学三等奖 潘凯莹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姜菲菲 郑州大学三等奖 张亚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晨 同济大学三等奖 吕威 同济大学三等奖 秦宇婷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潘野雄 上海大学三等奖 徐欢欢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俞莹丹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陈楷雯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胡卓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何永江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周磊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年亮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余子奇 复旦大学三等奖 朱海涛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骁 吉林大学三等奖 葛峰 上海大学三等奖 蓝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齐青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叶春桐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刘庭宇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严昕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俞文帅 河海大学三等奖 李春良 山东建筑大学三等奖 吴振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贺慧敏 湖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林家祺 福州大学三等奖 张家慧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秦榕沛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谢宇辉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潘泽婷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卢增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诗宇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马啸天 东南大学三等奖 孙权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钱卓昊 西安石油大学三等奖 韩玲艳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素素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裴开雅 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 刘伟佳 东南大学三等奖 彭嘉伟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穆虎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曲文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李帅 中南大学三等奖 郑智杰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鞠晓璐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柏浩冉 同济大学三等奖 徐陈帅 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嘉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姜楠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小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练旺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等奖 冯玲莉 东华大学三等奖 和家慧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李萌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然然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梦童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倩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陶俊尧 西南大学三等奖 徐庆根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付佩鑫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丁俊峰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宋冰 海军航空大学三等奖 王一伟 同济大学三等奖 潘万顺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冬冬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齐少华 同济大学三等奖 方岩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涂聪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劳天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荣欢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杨帅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余永坤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胡冠锵 广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岚熙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王巧玲 武汉大学三等奖 周诗栩 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 付健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葛勇 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等奖 杨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刘洋 陕西科技大学三等奖 郝铁鑫 辽宁科技大学三等奖 武壮 云南财经大学三等奖 陈镇威 闽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致诚 云南大学三等奖 胡泽华 湖北大学三等奖 刘飞 大连民族大学三等奖 孙浩宇 青岛理工大学三等奖 韩博 聊城大学三等奖 温金娟 福建工程学院三等奖 刘丹 西华师范大学三等奖 崔志鹏 浙江科技学院三等奖 李平 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王捷夫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三等奖 崔红燕 山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蔡雅 华中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杰 上海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雅楠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三等奖 范翠玲 北华大学三等奖 王忠琨 南华大学三等奖 胡方圆 海军军医大学三等奖 赵迪 北京建筑大学三等奖 罗进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毕钊 空军勤务学院三等奖 高江平 山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亚静 沈阳师范大学三等奖 崔欢 西安财经大学三等奖 佘聪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等奖 陈家锐 广东海洋大学三等奖 郝鸿渐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三等奖 魏晓颖 郑州大学三等奖 李深圳 北京联合大学三等奖 姚晋晋 陕西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淇翔 河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朱锐 同济大学三等奖 赵浩 北京大学三等奖 陈雨轩 广西科技大学三等奖 师津 内蒙古财经大学三等奖 黄根生 苏州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晓昌 上海大学三等奖 黄武振 华侨大学三等奖 王鹏 东南大学三等奖 左倩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虚平 浙江财经大学三等奖 范永健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曹喻旻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彤钰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王琳琳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增宾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李子奇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欧诗琪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岱付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孙文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吴强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凌远达 上海大学三等奖 钟祥连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自然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杨旭 河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沈高翔 清华大学三等奖 王琳娜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伍煜 武汉大学三等奖 吴鹏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闫美君 南开大学三等奖 吕慧娟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倩云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赵承辉 长安大学三等奖 肖金凤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荣基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晨阳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肖肖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傅俊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季忠祥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开良 中南大学三等奖 张银杰 长安大学三等奖 吴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张庆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斌艳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洪梅 长春工业大学三等奖 曹楷 中南大学三等奖 张梦娇 宁波大学三等奖 王瑞鑫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郑金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徐凯宏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玮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燕婷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万振东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卢晗 上海大学三等奖 廖亚琴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任晨昊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立鹏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梦宇 兰州大学三等奖 李光 东南大学三等奖 赵敏 宁波大学三等奖 亢荣玉 上海大学三等奖 谢秦 中南大学三等奖 于子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于婷 上海电机学院三等奖 张瑶瑶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陶务哲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清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刘勐 复旦大学三等奖 贺帅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三等奖 蒋新超 湖南大学三等奖 李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邵晓宙 中北大学三等奖 姜鑫源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郑晓倩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倩玉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凯庆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唐韵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玉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翟洪飞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林青轩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洪生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陈雪华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永明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明雨 航天工程大学三等奖 叶尔波拉提·铁木尔 新疆农业大学三等奖 魏赫 中南大学三等奖 孙瑞卿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三等奖 郭中会 大连海洋大学三等奖 王海跃 中南大学三等奖 魏子凯 吉林大学三等奖 史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糜泽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曾孟源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玉莲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宗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方大炜 东南大学三等奖 马飒 中南大学三等奖 丰俊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邱诗语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邓文锋 中南大学三等奖 耿小明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三等奖 张旭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胡舜奕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许慢慢 温州大学三等奖 郑月晨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许卫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王珺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三等奖 熊鸽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任子斌 东华大学三等奖 曹骆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林晓凡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子聪 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赵奇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曾玉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石智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杨佳晨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朱涛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郑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吴倩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欧子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盛佳男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铭铭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冯鹰林 复旦大学三等奖 卢俊峰 郑州大学三等奖 陈雨航 河海大学三等奖 张伊晗 吉林大学三等奖 杨皓麟 内蒙古工业大学三等奖 余敏 东南大学三等奖 吴金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颜铭江 宁波大学三等奖 刘思琦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永强 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 蒋晶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旭东 东南大学三等奖 任剑秋 江西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小雪 同济大学三等奖 周孟洋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林晓煌 湖南大学三等奖 张志成 吉林大学三等奖 牟筱宁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竺佳妮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杨博文 上海大学三等奖 文春阳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钱韡恺 同济大学三等奖 钟倩文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张开放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郭丛帅 长安大学三等奖 倪洋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杨颖坤 中山大学三等奖 徐睿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玉荣 上海大学三等奖 宋显同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蔡卓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乃亮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欢 黄冈师范学院三等奖 刘欣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谷敏 东华大学三等奖 陈伟 山东大学三等奖 张扬扬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王迪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梓 宁波大学三等奖 张筱进 东南大学三等奖 金书扬 南京大学三等奖 汪文强 清华大学三等奖 高航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曼曼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王子明 东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周锦岚 吉林大学三等奖 王超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姚泽宇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玉栋 上海大学三等奖 刘国栋 河北农业大学三等奖 石晟 湖南大学三等奖 虞浩杰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淑媛 华侨大学三等奖 张少华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姜珊珊 佳木斯大学三等奖 祝士强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林雯琦 广东药科大学三等奖 彭肖肖 华侨大学三等奖 李娅飞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裘天慧 东南大学三等奖 田太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柯庆华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唐真迪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贺启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伯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铎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琳仪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薇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春林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陶旭东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柳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任旭东 同济大学三等奖 伍伟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阳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超波 南通大学三等奖 尤江 海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王文彬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吕帅康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王丽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范秀琴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庆爽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苏丽 西藏大学三等奖 龚武坤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程洋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魏鑫丞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杨旭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陈浩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欧阳慧婷 湖南理工学院三等奖 吴静谊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余小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柯凯元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怡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原晨康 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慧婷 武汉大学三等奖 付湛懿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三等奖 陈圣鑫 福州大学三等奖 蔡晓雯 华中农业大学三等奖 钟伟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5、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E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 陈向楠 浙江工商大学一等奖 许思燕 同济大学一等奖 侯雨彤 重庆交通大学一等奖 曹磊 南京林业大学一等奖 王鑫 上海海事大学一等奖 孙东 南京大学一等奖 张万文 上海财经大学一等奖 张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等奖 赵竑愷 哈尔滨理工大学一等奖 孙大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马奔 上海理工大学一等奖 徐靖雯 吉林大学一等奖 张北华 上海师范大学一等奖 周超 上海师范大学一等奖 潘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李蕾 中国计量大学一等奖 靳姗姗 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 周田 中国海洋大学一等奖 王鑫阳 北京大学一等奖 曹曙 中国人民大学一等奖 何帆 重庆邮电大学一等奖 王雅梦 武汉大学一等奖 游瑜 重庆大学一等奖 李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应凯文 上海电机学院一等奖 谢伟 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 赵洪洋 东北石油大学一等奖 彭佳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等奖 张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等奖 袁唯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等奖 李昊龙 大连理工大学一等奖 曲彤洲 信息工程大学一等奖 江世杰 三峡大学一等奖 熊川楠 西南石油大学一等奖 王宣灵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一等奖 周熠烜 安徽大学一等奖 李佳伟 青岛科技大学一等奖 邹立 武警后勤学院一等奖 王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等奖 尹浩霖 天津工业大学一等奖 祝铱玉 中国矿业大学一等奖 匡文兰 湖南理工学院一等奖 黄伟 华东交通大学一等奖 彭树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一等奖 徐强强 西北大学一等奖 郑友康 贵州大学一等奖 姜新禹 澳门大学二等奖 张映艺 同济大学二等奖 徐亚楠 同济大学二等奖 邹磊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智宇 武汉大学二等奖 郭世晟 东南大学二等奖 许桢 东南大学二等奖 黄慧芸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袁昕 武汉大学二等奖 黄福诗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秋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张焕卿 东南大学二等奖 唐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乔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汤烨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江鹏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段铭杨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袁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赵璇琦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松繁 武汉大学二等奖 王惠东 武汉大学二等奖 王行 湖南大学二等奖 杨睿 中南大学二等奖 王陈强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志祯 山东大学二等奖 陈叔达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杜鹏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曲江北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磊 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 骆钦 重庆大学二等奖 陶龙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等奖 任致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顾华杰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谢张宁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付思亚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钱天达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侯君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徐淑源 重庆大学二等奖 韩育珍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商伟超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严钰帆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祝恒坤 首都师范大学二等奖 李秀秀 东南大学二等奖 何煜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孟涛 南京大学二等奖 李洁阳 复旦大学二等奖 顾凯明 上海大学二等奖 龙洁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张元梵 重庆大学二等奖 李哲文 吉林大学二等奖 黄乐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马美林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靳雨辰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黄绪发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郭书东 南京大学二等奖 刘保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亦隽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叶剑桥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柳雁安 云南大学二等奖 肖晓波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卢昕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唐泓 重庆大学二等奖 黄晨晨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黎达辉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吴思慈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武与伦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林晓敏 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赵荣 东北大学二等奖 周高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潘丽颖 南通大学二等奖 王祺 同济大学二等奖 曹崇阁 同济大学二等奖 雷雪雪 四川大学二等奖 陈超 中南大学二等奖 赵子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李楠英 湖南理工学院二等奖 骆瑞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朱文涛 东南大学二等奖 周莹超 江苏大学二等奖 石斌斌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蒋丽媛 安徽大学二等奖 唐松 同济大学二等奖 肖翠仙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万婵 厦门大学二等奖 吴庞敬 河海大学二等奖 万兵涛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范明凤 中南大学二等奖 赵当如 广西大学二等奖 闻一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郑秀婷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丹阳 山东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等奖 金玥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澜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楠茜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刘浩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史启盟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利娜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正材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宋志伟 常州大学二等奖 魏文斐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刘博文 山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褚燕武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一鸣 湖南理工学院二等奖 王宇航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蒋峰永 上海大学二等奖 汤炀钢 厦门大学二等奖 尹鹏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韩钊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明玉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梁传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汪波 重庆科技学院二等奖 何路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沈亚敏 江西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雨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刘若兰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徐静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洪亚晨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胡坤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郑少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郑佳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何玮钰 中央财经大学二等奖 卑王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李溯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刘华发 同济大学二等奖 穆兴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程晶晶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杨鑫 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 贾世林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鲁凡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郑治超 东北财经大学二等奖 张梦雨 河海大学二等奖 王战古 吉林大学二等奖 吴卓青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林 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 范嘉琪 宁波大学二等奖 徐广隆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伟涛 安徽大学二等奖 何慧 天津工业大学二等奖 曹亚倩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曹子豪 南京财经大学二等奖 刘紫玉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政 上海大学二等奖 刘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文旭阳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董之坤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赵海瑞 哈尔滨理工大学二等奖 丁晨 福州大学二等奖 赵桂杰 浙江大学二等奖 韩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等奖 辛旭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杨丘 三峡大学二等奖 卢宏宇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罗西林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谢越姑 上海社会科学院二等奖 肖亮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赵长昊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吴迪 东北财经大学二等奖 徐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夏玉玲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刘传领 上海海洋大学二等奖 佘晓华 福建师范大学二等奖 党凯怡 西北大学二等奖 万小艺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张云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彭中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赵金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闫恩齐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康洁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马笑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瑞平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刘奇正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许顺凯 武汉大学二等奖 魏成才 西安科技大学二等奖 金碧霞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刘晓楠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志超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索文博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邹应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琦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孔乔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冯佳欣 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 赵邦磊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邓欣宇 天津大学二等奖 刘子翔 上海大学二等奖 诸可馨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刘晨 西北大学二等奖 许晓泓 华侨大学二等奖 柳志坤 河海大学二等奖 杨亚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陈小锋 上海海洋大学二等奖 周璐 同济大学二等奖 周俊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郭芳慧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蒋浩强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杨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顾冠男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馨玉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一霖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石国强 同济大学二等奖 肖洁 上海大学二等奖 李仕楷 重庆大学二等奖 李忠桢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彭露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颜城城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吴一平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李亦舜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洪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武文斌 安徽大学二等奖 周泽宇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卢星君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朱成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张可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李俊雄 湖南师范大学二等奖 杨琛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高鑫鹏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来奥林 安徽财经大学二等奖 张英韬 郑州大学二等奖 阎诚 东南大学二等奖 周英波 上海大学二等奖 黄恒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孙祥 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 万俊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袁敏 南通大学二等奖 张英男 东南大学二等奖 温杰茂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天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谭若洋 重庆工商大学二等奖 杨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宋重举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李嘉恒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合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淑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姚言章 武汉大学二等奖 张伟浩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宋大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方贵雯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陈小倩 同济大学二等奖 曾伊浓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帅印 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歆远 同济大学二等奖 康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朱冬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等奖 朱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等奖 蓬勃 长春工业大学二等奖 路昊澎 东南大学二等奖 黑鸿中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尹萍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晓萌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肖勇 湖南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文娜 宁波大学二等奖 唐诗韵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陈洁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武剑 南通大学二等奖 张小蒙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蓝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帅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钟嶒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周瑞敏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单宝彦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常艺菲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杨玉玲 兰州大学二等奖 王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唐耿林 同济大学二等奖 唐先慧 重庆大学二等奖 许筱敏 西北大学二等奖 夏航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王新伟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赵子潇 南京大学二等奖 黄鹏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唐寅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恩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谭立状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方梅 三峡大学二等奖 张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等奖 蒋婵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柯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二等奖 杨璨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余爽玄 西南财经大学二等奖 邵子玥 安徽大学二等奖 金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周佳俊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闫君宏 江西师范大学二等奖 陈聪 四川大学二等奖 高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申笑笑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贤益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秦楠 同济大学二等奖 赵书泽 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 曹铸 福建工程学院二等奖 周仕炜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马正超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谭璐 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 张磊 东北石油大学二等奖 张坤 西安科技大学二等奖 白兆明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徐豪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祥伟 上海大学二等奖 朱莉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旺 湖南大学二等奖 王建勇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赵宇峰 浙江财经大学二等奖 陆恒 东南大学二等奖 姚忠胜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胡昊 安徽大学二等奖 李喆 燕山大学二等奖 陈怡树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后俊明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杨静雯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元归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王康 南京大学二等奖 朱勇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邱育 上海大学二等奖 袁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二等奖 史瑞资 天津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诚程 长春大学二等奖 金少姗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邢博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熊儆 福州大学二等奖 弭明媚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顾天韵 东南大学二等奖 赵小佩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成豪 华侨大学二等奖 徐梦瑶 东华大学二等奖 孟唯佳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杨晓彤 南昌大学二等奖 陈建强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韩亚雄 中山大学二等奖 程剑珂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希岩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高聪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祁婷婷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彭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汪云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陈姿羽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谢琛 北京大学二等奖 郭振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周晓城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殷志昂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孙晓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等奖 杜玉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思阳 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菁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艺 山东大学二等奖 米恬怡 武汉科技大学二等奖 朱圣耀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高铖铖 陆军军医大学二等奖 黄娜娜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时倩倩 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谭路垚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赵桐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伊帅 山东科技大学二等奖 宋喜娟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胡安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一凡 湖南大学二等奖 郭守罡 武汉大学二等奖 孙白朋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陈浩华 大连海事大学二等奖 林诗雅 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 邓英俊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才力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苗枫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晨晖 南昌大学二等奖 张加易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彭博文 中南大学二等奖 朱励轩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陆兆峰 复旦大学二等奖 宋子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陈莹婷 南通大学二等奖 马杰 山东大学二等奖 戴特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陈明 西安科技大学二等奖 黄钊波 吉林大学二等奖 郭由添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杭丙鹏 燕山大学二等奖 张志伟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王春苗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蓉 中北大学二等奖 孙浩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翔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任壮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亚敏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周超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罗应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等奖 崔鑫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管政奎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郅英冲 山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雅琨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陈麒同 湖南大学二等奖 何美玲 广西大学二等奖 张广龙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王浩天 东南大学二等奖 董伟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荠月 同济大学二等奖 赵薇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邹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王鸣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田海宝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玉兴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吴旋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张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旭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钟良志 上海大学二等奖 吴昌耀 南昌航空大学二等奖 高晨元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张仕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二等奖 周明 南昌大学二等奖 姚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云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智磊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朱思锐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郝国笑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赵威 长安大学二等奖 李豪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二等奖 朱良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耿佩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黑梦娜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于猜 安徽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诚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黄嘉滨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童燮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王谦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钟毓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王磊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万政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应娉婷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张子悦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俊林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李壮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张雅琳 中央民族大学二等奖 邢金华 南昌航空大学二等奖 王强 中北大学二等奖 谭志鹏 同济大学二等奖 何周旋 西安工业大学二等奖 黄华俊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李帅 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 梁冰寒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张力 同济大学二等奖 章正新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玲玉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孔文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徐嘉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周雅莹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龚雅键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张乐乐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裴中华 上海大学二等奖 吴柔莞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邱奇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祝迪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高媛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祝赫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杜涵容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旺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都明丽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博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牛泽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朱季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林芳逗 南通大学二等奖 黄俊光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游国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杨楠 南京大学二等奖 姜乐 上海大学二等奖 汪周红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昆鹏 上海大学二等奖 鲁艳阳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毛敏俐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孙德健 曲阜师范大学二等奖 亓彬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张雨帅 西京学院二等奖 宋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张琰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车露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尹一波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黄嘉炜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罗超 太原理工大学二等奖 吴波 吉首大学二等奖 徐胜乙 同济大学二等奖 姚军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楼鑫雯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乔文佑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渝方 复旦大学二等奖 闫晓丰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盛强 北京化工大学二等奖 胡敏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王祥赛 武汉大学二等奖 杨浩 东南大学二等奖 宋艳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陆洪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付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董潇 山东科技大学二等奖 邾玉香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剑飞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黄显池 江西财经大学二等奖 袁洪涛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陈啸 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连常乐 沈阳工业大学二等奖 施天威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章婷婷 中南大学二等奖 于恩平 上海大学二等奖 奉皓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张汀汀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柯 齐鲁工业大学二等奖 陈一博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陈梦雅 上海大学二等奖 周子渲 浙江大学二等奖 唐瑾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等奖 谢雨杉 福州大学二等奖 顾鹏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小燕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涵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罗健 武汉理工大学二等奖 程桂禹 陆军军医大学二等奖 仙桐 西安工业大学二等奖 罗孟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顾珉睿 东南大学二等奖 彭珊珊 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 徐黎明 天津工业大学二等奖 高张芳 中国人民大学二等奖 杨皓然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汪伟 安徽理工大学二等奖 庞艳华 燕山大学二等奖 李艾洛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彭洋 中南大学二等奖 吴洵进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文玮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柏洋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庆贺 中央民族大学二等奖 纪平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金桢栋 北京大学二等奖 刘红灵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王科平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孔乐 同济大学二等奖 任秀艳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任梦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吴海斌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曹建南 长春理工大学二等奖 颜港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许佳辉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谢骏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刘永柏 长春工业大学二等奖 陈巧特 宁波大学二等奖 袁宵 西安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劲 新疆大学二等奖 吕伟嘉 同济大学二等奖 卞希嘉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张新月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等奖 张国庆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等奖 朱郅寒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朱静静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凌晨曦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孙为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丁赛赛 安徽大学二等奖 赵德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美琴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文冠鑫 重庆科技学院二等奖 左祖玲 重庆工商大学二等奖 冯瑶瑶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戴季容 西南民族大学二等奖 刘家成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胡俊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等奖 何伟业 宁波大学二等奖 申欣艳 华东交通大学二等奖 喻园园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 李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等奖 张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李洪鹏 山东大学二等奖 刘芮 武汉大学二等奖 袁子涵 东北石油大学二等奖 乐颖 东华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明 南京工程学院二等奖 郭杰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高歌 安徽财经大学二等奖 崔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二等奖 朱冉 湖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王维亮 黑龙江科技大学三等奖 潘前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蔡烨明 武汉大学三等奖 宋东晓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詹晨 复旦大学三等奖 王亚坤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周宇翔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武治同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孝琪 福州大学三等奖 周阳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曹天旸 北京大学三等奖 絮美娜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项雯静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姜舒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田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陈灿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宏博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彭淦 吉林大学三等奖 秦子龙 郑州大学三等奖 李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肖庆 上海大学三等奖 蔡一庆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姜浩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丹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程中建 中南大学三等奖 孙宗帝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政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田怀谷 西京学院三等奖 姜雨青 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 高凯仑 宁波大学三等奖 刘俊皓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朱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侯倩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黄梦娜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国林 东华理工大学三等奖 曾豆豆 同济大学三等奖 赵凝 燕山大学三等奖 刘强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孙浩然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色海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宝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赵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肖旋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韩宇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高文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董培养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雪 西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铎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郑承宇 云南民族大学三等奖 王明瑶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丽娴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李玉琪 广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婷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罗玉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孙思林 同济大学三等奖 靳一帆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刘春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牛钰茜 南京大学三等奖 楚阳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陈雯 四川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幸 南昌大学三等奖 黄海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李嘉星 上海大学三等奖 戴浩然 郑州大学三等奖 施浩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黄乐朋 东南大学三等奖 丁晟杰 宁波大学三等奖 吴梦晗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炯璨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倩 江苏大学三等奖 盛依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胡玉坤 东南大学三等奖 陈鹏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周邵 宁波大学三等奖 焦洋洋 武汉大学三等奖 周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陆利 东华大学三等奖 孔玉波 东华大学三等奖 王治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小刚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君霞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尚昊 东南大学三等奖 彭禄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贺翔 航天工程大学三等奖 陈佳涛 大连大学三等奖 王禹舜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朱茂迅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杨璟 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 田成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梦丽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匡凤天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崔晓静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浩洋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顾家煊 南昌大学三等奖 刘金豪 中南大学三等奖 杨子明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青豪 中南大学三等奖 佘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吴润龙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马雪姣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超超 同济大学三等奖 戚方柔 杭州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亚辉 天津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一驰 西安石油大学三等奖 蒲淼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雪凤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蔡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侯文轩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贺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杨仕钊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蔡美玲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丁倩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徐英杰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郝展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唐新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廖菲 武汉大学三等奖 王晓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佟玉胜 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 郑婕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晗 吉林大学三等奖 张峰峰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树佳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段加超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姜宝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杨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刘莹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周猛 重庆工商大学三等奖 沈子涵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梦琦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菁祺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遆肖聪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齐锋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倩 新疆大学三等奖 蔡志远 燕山大学三等奖 郑思颖 南京大学三等奖 董鹏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杨友朋 中南大学三等奖 罗威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包科迪 宁波大学三等奖 李艺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钟娜娜 西南政法大学三等奖 陈兰兰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何凌阳 浙江财经大学三等奖 刘雪骢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娱 新疆财经大学三等奖 陈波 大连民族大学三等奖 吴青青 上海大学三等奖 鲍丙亮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熠 同济大学三等奖 雷明礼 湖北民族大学三等奖 严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胡秋鸿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秦德浩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钟导峰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郝昕宇 集美大学三等奖 黄飞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焦新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宋增春 复旦大学三等奖 蒋鑫钢 上海大学三等奖 罗岩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朱金梁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陈永龙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郭智勇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鹏宇 福州大学三等奖 龙豪 重庆大学三等奖 周梅琳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尤煜龙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陆要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晓东 南京大学三等奖 刘恒 兰州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浩盛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白璐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于艳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俞美佳 宁波大学三等奖 李军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陶文竹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黄德永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彪 南京大学三等奖 戴一帆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露 成都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岩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金晨 中南大学三等奖 徐梦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潘宇航 贵州大学三等奖 栗圣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孙小鸥 长春大学三等奖 刘权 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 吴铭 宁夏医科大学三等奖 巩亚栋 中南大学三等奖 瞿栋 上海大学三等奖 孟婧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吴妍 上海大学三等奖 王志远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江凌文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文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饶加玺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赖小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三等奖 赵宇 福州大学三等奖 邓润竹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吉通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何昌原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三等奖 刘炯德 兰州交通大学三等奖 刘佩雯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建行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周浩卿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能庆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田文杰 上海大学三等奖 陈俊宇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沅汐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郑家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久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吴琼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邓富春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聂格格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梦菲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梦凡 华侨大学三等奖 贠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丹丹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韩硕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攀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许云辰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琦 上海大学三等奖 方颢蓉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唐永晟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凯利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张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徐磊 长安大学三等奖 吴牧仑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吴昕耀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林真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任鑫祺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田媛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方兆昱 东南大学三等奖 程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武振宇 上海大学三等奖 沈明瑞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唐晨凯 同济大学三等奖 高玉兰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季依帆 上海大学三等奖 徐海波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常且豪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仲瑞琪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彭萌 三峡大学三等奖 李兆信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崔健 中原工学院三等奖 赵汛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池 安徽财经大学三等奖 魏爱东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牛耸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永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国基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红梅 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耕云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小芳 福建农林大学三等奖 何荣鑫 东南大学三等奖 徐峰 云南财经大学三等奖 蔡磊 新疆大学三等奖 金明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三等奖 万绍蒙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魏剑飞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少辉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陈俊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闫明明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朱宇 长春理工大学三等奖 黎力超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项帆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笑凡 安徽工业大学三等奖 郑市委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彭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赵红蕊 上海大学三等奖 武丹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路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薛莲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璐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志远 宁波大学三等奖 李鹏程 济南大学三等奖 方冉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韩亚东 上海大学三等奖 淦涛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廖雨立 湖南大学三等奖 李晨霞 天津工业大学三等奖 许林峰 五邑大学三等奖 丁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赵乐源 海军航空大学三等奖 韩帅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浩 南京大学三等奖 赖祯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永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黄天宇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朔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丁嘉露 沈阳工业大学三等奖 房玄骅 安徽大学三等奖 王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等奖 陈玲 长安大学三等奖 蔡朋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杰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勃璋 三峡大学三等奖 黄锦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孙刘 东南大学三等奖 罗楠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王梦梦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敏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菡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姚奕晨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郑宇 同济大学三等奖 谢鹏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潘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方杰 海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时光辉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杨婧玉 同济大学三等奖 闫秋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高伟哲 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陆浩松 湖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英文博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陈林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梦洁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立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何晨璐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李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胡雅琴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吕仲艳 南京工程学院三等奖 程冠铭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卢振宇 中南大学三等奖 庞娜娜 燕山大学三等奖 易金含 华侨大学三等奖 杨沛森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赵梦影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崔子藤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魏麒文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胡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段欢 贵州大学三等奖 高伊林 南京大学三等奖 何功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林伟彬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黄雨婕 福州大学三等奖 刘景然 长春大学三等奖 吕荣诚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胡时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磊 中南大学三等奖 张庆玉 三峡大学三等奖 赵欣 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 董博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等奖 周碧蓉 宁波大学三等奖 彭润龙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袁媛 复旦大学三等奖 赵金均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杨 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等奖 尤祺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罗玉群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闫普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刘天韵 宁波大学三等奖 钱文沁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李德宝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雨馨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光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崔子钰 山东大学三等奖 朱兆顺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党辉 陕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澄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薛云 同济大学三等奖 顾静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严强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建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许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燕秀荣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戚柳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段颖梨 黑龙江科技大学三等奖 贾夏华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彭小宝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邱一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雪 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 任红磊 河北工程大学三等奖 尹晓雅 上海大学三等奖 纪俊卿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包常华 上海大学三等奖 郑志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丁琳 上海大学三等奖 任鹏 青岛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鑫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林豪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慧如 东华大学三等奖 张江路 天津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琪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平改 上海大学三等奖 黄雨薇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董续高 湖南大学三等奖 徐冬婷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银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叶盛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潘玉灵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刘学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李佳勇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殷倩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林俊苗 华侨大学三等奖 郭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毛士麟 东南大学三等奖 周金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刘媛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建宇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孟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陈大巍 中南大学三等奖 胡承超 扬州大学三等奖 薛杰 东南大学三等奖 晏婉晨 扬州大学三等奖 付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张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天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叶进 湖北民族大学三等奖 叶玉儿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荣垂霆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金梦宇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梁帅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三等奖 刘浩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孙鼎人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奎兵 中南大学三等奖 周志鹏 澳门大学三等奖 阎宇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思波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鹏 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 刘云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刘汉东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高志宇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敖兰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何世宇 上海大学三等奖 刘欣悦 安徽大学三等奖 王思宇 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有为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严熊白雪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陶帅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维维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范涛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盖立兵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王紫阳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磊峰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胡明豪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鲍安易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淑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雨雨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童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三等奖 沈永宁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佳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魏文晓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星海 福州大学三等奖 陈心悦 东南大学三等奖 肖棋森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丽萍 上海大学三等奖 乔扬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邹宇航 北京大学三等奖 杨希特 湖南工商大学三等奖 武晋鹏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方贺 复旦大学三等奖 王卉 东北大学三等奖 李娜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成 上海大学三等奖 卢汉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朱毅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闯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梅建军 苏州大学三等奖 李伟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昭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兰珠 山东大学三等奖 李浩然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徐淑豪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欣萌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仪力菁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谢青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方暄程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王景锐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宁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杨靖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麦笃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三等奖 郭艳蓉 上海大学三等奖 赵松涛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安苗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晓飞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常晓莹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昌勇 三峡大学三等奖 罗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鑫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必文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郑铿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尚燕子 西安工业大学三等奖 季承 山东大学三等奖 康庆运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安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马梦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范翔宇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唐玉碧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嘉静 河海大学三等奖 罗俊然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靳晓东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郭佳瑞 南京大学三等奖 李嘉钰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潘飞 三峡大学三等奖 孟利选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张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田欣 郑州大学三等奖 刘景仁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郦颖蕾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钟涛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于源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宣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赵玮 上海大学三等奖 云可心 中央民族大学三等奖 李思敏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尹睿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熊博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聂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孔 西安科技大学三等奖 田聪 江西财经大学三等奖 胡奕凡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春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关跃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诗敬 东华大学三等奖 陈雅茜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葛昊 上海大学三等奖 吴冠虹 上海大学三等奖 梁祖铨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爽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沈灵凯 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等奖 雷锦锦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余兆虎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许立斌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伊兴龙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仲娟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季喜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章海 景德镇陶瓷大学三等奖 李世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唐莹莹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窦东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马笑笑 中央民族大学三等奖 王东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丁海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杜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修文 三峡大学三等奖 张康林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颜福鳞 东南大学三等奖 潘金兰 南宁师范大学三等奖 彭怡平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未莹莹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林伟涛 广东工业大学三等奖 蔡松 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强 福建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润峰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苏润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吴传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邱羽 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 褚彤 西北大学三等奖 贾子钰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印道鹏 中南大学三等奖 王国良 河北科技大学三等奖 林远 重庆大学三等奖 汪嘉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勇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永康 燕山大学三等奖 梁国杰 东南大学三等奖 冯德隆 上海大学三等奖 罗云恒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裴杨从琪 上海大学三等奖 曾海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等奖 耿家东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刘永强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闫向前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曹恩智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付林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叶彤 海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施丽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孟姣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浩宇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博文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赫 武汉大学三等奖 刘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袁正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杨泽宇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毛一聪 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 丁泽玄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李芹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三等奖 李晓蕊 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 晋艺畅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李钰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王璐瑶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时怀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赵红梦 长春理工大学三等奖 秦肇建 东南大学三等奖 成敏 上海大学三等奖 于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蔡淳豪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柳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 王子淳 同济大学三等奖 朱钰婷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周旭东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苏涛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蔡耀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等奖 郭豪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赵艺园 三峡大学三等奖 李仁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光泽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高建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唯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成玮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张玉龙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银豪 上海大学三等奖 唐猛 东南大学三等奖 禹腾 上海大学三等奖 陈航 东南大学三等奖 马天晔 上海大学三等奖 王洁茹 河北大学三等奖 李连艳 武汉大学三等奖 金晟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邱泽钰 闽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吴燃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瑞宾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静娜 扬州大学三等奖 曹永胜 东华大学三等奖 王加攀 同济大学三等奖 徐熠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陈长兴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薛盼盼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凌灿城 武汉大学三等奖 康馨元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张智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杜恬玉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王飞 上海大学三等奖 金蕾蕾 东南大学三等奖 曲超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邱徳府 华侨大学三等奖 童梦迪 河南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中科 陆军军医大学三等奖 杜帅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柴兵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莉 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品伟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郭玉磊 郑州大学三等奖 崔加晨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蒋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一冰 南昌大学三等奖 程祺 福州大学三等奖 王宇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陆鹏程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倪赟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智鹏 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 李雨柔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益传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贺温磊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小东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侯梦溪 东南大学三等奖 郭隆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叶文滔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范诗真 青岛大学三等奖 穆柳允 北京大学三等奖 陈一萍 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 苏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马行健 东北大学三等奖 郑桂芬 昆明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浙科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曾茜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沙德双 华侨大学三等奖 焦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杨佳轩 哈尔滨理工大学三等奖 郭丽兰 东华理工大学三等奖 鲁秋实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绚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三等奖 吴淼森 广东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琳琳 西南大学三等奖 徐维权 三峡大学三等奖 贾海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海璐 厦门大学三等奖 赵号 东北林业大学三等奖 梁家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侯惠清 南华大学三等奖 谢辛 重庆大学三等奖 范清雯 同济大学三等奖 樊震旺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杨阳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思 同济大学三等奖 尤文珠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杨慧贤 江苏大学三等奖 宗达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旭东 西北大学三等奖 王冠博 云南大学三等奖 马翔文 河南大学三等奖 杨倩 青岛理工大学三等奖 闫格 吉林大学三等奖 孙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常泽 吉林财经大学三等奖 翟迪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冯星星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雒晓宇 中南大学三等奖 袁倩倩 温州大学三等奖 吴环宇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安曌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长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等奖 关昱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李玉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邢贝贝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芳凝 吉林大学三等奖 刘文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江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郭瑞 山东大学(威海)三等奖 王海峰 青岛大学三等奖 杨雅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高宜琛 北京大学三等奖 邓惠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盖英杰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张东云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赵宇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三等奖 王世龙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孔瀚民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楚涵婷 渤海大学三等奖 汪淼 河海大学三等奖 孟恋忱 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 田十方 齐鲁工业大学三等奖 文琦翔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珊玲 南通大学三等奖 马雨舟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朱正汉 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 石璐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雪儿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黄荣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 陈天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译键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思维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邱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黄雅静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舒森林 西南大学三等奖 高艺 河海大学三等奖 赵超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蔡银辉 山东大学三等奖 雷鑫 沈阳工业大学三等奖 褚亮亮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瀚 东南大学三等奖 王敏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郑成龙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懂文 南京财经大学三等奖 李俊杰 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 杨慧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 戴铭磊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晓珺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余哲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邹凯 南昌大学三等奖 梅玉鹏 天津城建大学三等奖 赵岩 西安邮电大学三等奖 王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贾思贤 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等奖 李高伟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黄菊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潘婷 安徽大学三等奖 陈彦昆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浩男 上海大学三等奖 程一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何永鑫 中国矿业大学三等奖 宋钦君 武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宇航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朱勇锋 长安大学三等奖 周於川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胡斌星 天津大学三等奖 李镜明 上海大学三等奖 徐小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武瀚 燕山大学三等奖 刘绪荣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梁淑敏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杜文文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吴俊杰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倩 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 张新杰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彭冬妮 北京大学三等奖 罗樱浦 南京大学三等奖 王旺 四川轻化工大学三等奖 姚占峰 南昌工程学院三等奖 刘镔震 青岛大学三等奖 贾东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王浩 大连民族大学三等奖 孙小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等奖 葛情 信阳师范学院三等奖 王春艳 中原工学院三等奖 王美丁 西北师范大学三等奖 包芸畅 北方工业大学三等奖 孔东一 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敏敏 安徽建筑大学三等奖 陈振坤 河南科技学院三等奖 王金莹 华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武继鸿 陕西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健菊 沈阳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博闻 东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季虹达 沈阳工程学院三等奖 张洸瑀 河北大学三等奖 赵宇洋 山东财经大学三等奖 吴翔宇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薛刘蒂 西安工程大学三等奖 齐文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三等奖 杜宗烈 哈尔滨商业大学三等奖 曹更 华北理工大学三等奖 曾慧 天津师范大学三等奖 胡春阳 天津财经大学三等奖 张帅 沈阳大学三等奖 周建明 江汉大学三等奖 王念英 上海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国政 大连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科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吕晓齐 吉林师范大学三等奖 郝雪妍 贵州民族大学三等奖 孙盼盼 沈阳化工大学三等奖 聂永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三等奖 刘炜东 中国政法大学三等奖 崔利伟 辽宁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阳阳 聊城大学三等奖 王文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三等奖 安晓燕 内蒙古工业大学三等奖 金银萍 郑州轻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燕 海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林如峰 武汉纺织大学三等奖 石佳 北华大学三等奖 匡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苗言明 太原科技大学三等奖 黄飞 重庆三峡学院三等奖 金许益 浙江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晓静 河北经贸大学三等奖 李梦月 湖北师范大学三等奖 孙宏 太原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琼 徐州医科大学三等奖 翟志强 石河子大学三等奖 曲静雅 山东工商学院三等奖 黄周萍 华南农业大学三等奖 章嘉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桂子杭 武汉工程大学三等奖 梁元钰 辽宁中医药大学三等奖 尹俪 延边大学三等奖 刘燊 河南理工大学三等奖 姬鹏飞 河北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迪 塔里木大学三等奖 黄萌 沈阳药科大学三等奖 袁淑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等奖 陈冬昊 辽宁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思旋 西北民族大学三等奖 柳杏磊 河南大学三等奖 冯可馨 北方民族大学三等奖 顾庆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 赵甜甜 新疆医科大学三等奖 马辉 沈阳化工大学三等奖 徐梦园 佳木斯大学三等奖 杨晴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三等奖 王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李淼 山西医科大学三等奖 周山兰 南宁师范大学三等奖 程钰清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三等奖 邵湘琨 广西民族大学三等奖 杨宁滨 广州大学三等奖 赵锐 内蒙古民族大学三等奖 沈志鹏 海军指挥学院三等奖 王燃燃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三等奖 付园坤 河南工业大学三等奖 孙政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等奖 梁栋 四川农业大学三等奖 胡茗雅 天津大学三等奖 蔡佳丽 淮阴师范学院三等奖 胡垠盈 河海大学三等奖 李梦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彦妮 中山大学三等奖 李璟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范淑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三等奖 朱祺伟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文兴 武汉大学三等奖 彭杰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丁海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三等奖 贾倩倩 中国农业大学三等奖 牛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等奖 李方 安徽农业大学三等奖 何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郑铭 中南大学三等奖 汤楠 伊犁师范学院三等奖 唐亚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 赵怡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段慧欣 天津商业大学6、2019年最终获奖名单_F题奖项 队长姓名 队长所在单位一等奖 候宗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等奖 李秋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等奖 郝家岗 华东理工大学一等奖 王钊辉 国防科技大学一等奖 王砚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 徐鸣睿 华东师范大学一等奖 周家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 蔡乐文 南京大学一等奖 张国芳 北京交通大学一等奖 范佳豪 上海交通大学一等奖 朱洪 中南大学一等奖 孙英豪 宁波大学一等奖 杨珂 重庆大学一等奖 王子衡 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 陈锦涛 复旦大学一等奖 邹依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等奖 崔涛 上海大学一等奖 吉晓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奖 辛子越 海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后羿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等奖 薛广富 景德镇陶瓷大学一等奖 王东东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等奖 张晨浩 空军预警学院一等奖 李政 火箭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靳姬鲁 西北工业大学一等奖 何定思 湖南师范大学一等奖 孔维悦 河南师范大学一等奖 田世超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等奖 朱磊 常州大学一等奖 倪效宽 河海大学一等奖 尹申 上海电力大学一等奖 王兵 西安科技大学一等奖 陈贤聪 空军工程大学一等奖 梁嘉斌 北京理工大学一等奖 刘德宏 天津大学一等奖 袁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等奖 胡猛 澳门科技大学二等奖 雍浩浩 同济大学二等奖 何任飞 同济大学二等奖 江沛远 南京大学二等奖 田昆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李昆伦 南京大学二等奖 万丽娟 同济大学二等奖 柴世林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孙港乐 东南大学二等奖 徐赫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少朋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孙士超 同济大学二等奖 鲁籍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雨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商杰宇 同济大学二等奖 谢仕炜 武汉大学二等奖 陈高轲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徐名凯 东南大学二等奖 邵佳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郭羽洪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邵旖洁 东南大学二等奖 党兆盈 东南大学二等奖 易凤 东南大学二等奖 祝勇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石郭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朱方瑞 复旦大学二等奖 王正久 中南大学二等奖 张小兵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绍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胡涛 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季圣贤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裴国臣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何为刚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殷望添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王健树 上海大学二等奖 邵唯艺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詹祥澎 武汉大学二等奖 张宇涵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季春丽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邢杰 中南大学二等奖 王珏 东南大学二等奖 崔超杰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高杨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战琛祥 东南大学二等奖 夏博远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金泽宇 常州大学二等奖 陈美伶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梁顺利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王小丽 宁波大学二等奖 吴彬溶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徐逸凡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李文桦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佳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刘东林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朱佳莹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邹龙浩 东南大学二等奖 贺思婧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聂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孙杨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坚 同济大学二等奖 欧阳特 武汉大学二等奖 陈娴静 宁波大学二等奖 陈班班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党彩鑫 中南大学二等奖 马雪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等奖 陈至成 同济大学二等奖 唐雪婷 东南大学二等奖 赵溶溶 武汉大学二等奖 徐文涛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桑耀文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聂圻春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万嘉昕 复旦大学二等奖 梅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高舵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陆峰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倪陈 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 郭苗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赵普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蕾 同济大学二等奖 柴鸣 湖南大学二等奖 许志鑫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陈权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余豪 同济大学二等奖 黄新 上海财经大学二等奖 张育宁 吉林大学二等奖 江宇栋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文洁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文晓琨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振东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牛智越 北京物资学院二等奖 刘兴芬 湖南大学二等奖 李增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郭相文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唐鸿 同济大学二等奖 车波 常州大学二等奖 赵伟楠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二等奖 马睿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邱瑜冰 福州大学二等奖 邓良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建浩 华北电力大学二等奖 平少栋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赵正青 江南大学二等奖 郑鑫 重庆大学二等奖 李果 湘潭大学二等奖 赵瑞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莫泽坤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孙添力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晓雪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吕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蓓 同济大学二等奖 吴伟龙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瑜 同济大学二等奖 方贝舒 上海大学二等奖 耿曙光 同济大学二等奖 史训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蔡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郝嘉骏 宁波大学二等奖 冯云华 东南大学二等奖 胡潇容 同济大学二等奖 卢世昕 东南大学二等奖 董亮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吴青松 苏州大学二等奖 刘鹏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等奖 夏雨 西安邮电大学二等奖 彭江平 重庆邮电大学二等奖 李琛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黄飞腾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等奖 孙锡波 复旦大学二等奖 范兼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张静静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郭歆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宋冰玉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钱欣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石迁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斌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周祥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斯佳成 中国舰船研究院二等奖 毕振义 上海大学二等奖 王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缪俊杰 中南大学二等奖 郑旭辉 同济大学二等奖 胡欣毅 东南大学二等奖 孙丽丽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天昊 复旦大学二等奖 曹冰昊 东南大学二等奖 朱天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姚辉明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慰慈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秋思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翔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孙颖豪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郑敏 吉林大学二等奖 贾云霄 山东大学二等奖 武文斌 上海大学二等奖 邹智康 武汉大学二等奖 饶逸卓 国防科技大学二等奖 傅虹景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苟艺星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严至昕 北京大学二等奖 黄方慧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王江涵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晨林 同济大学二等奖 刘伟龙 广东工业大学二等奖 刘为 上海大学二等奖 叶棋伟 淮阴工学院二等奖 孙伟光 东南大学二等奖 乔小翠 浙江工商大学二等奖 王杰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陈亚军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一凡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马晗晔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阳天 东南大学二等奖 程维敏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李国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方维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李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潘宇杰 江苏大学二等奖 杨竞淇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等奖 范嘉薇 济南大学二等奖 李一粟 浙江大学二等奖 王磊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刘壮 湘潭大学二等奖 王晨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等奖 陈婷婷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显炀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胡烨 上海大学二等奖 简钦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硕 南通大学二等奖 蒋业凡 东南大学二等奖 程凌云 大连理工大学二等奖 张晓培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练杨 东南大学二等奖 金坤 东南大学二等奖 贾潇 大连海事大学二等奖 余山杉 宁波大学二等奖 王星凯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钟鸿豪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李瑶 中南大学二等奖 孙宁 重庆大学二等奖 杨宁 西安交通大学二等奖 谢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严文强 东南大学二等奖 雷世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张帅帅 东南大学二等奖 郝奇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傅一铮 华侨大学二等奖 陈培源 同济大学二等奖 张晋豪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欧峰华 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 郭昊 东南大学二等奖 陈香云 同济大学二等奖 田从剑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汪威良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陈孝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家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二等奖 徐婵 武汉大学二等奖 任豪 宁波大学二等奖 宋怡霏 同济大学二等奖 陶小林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汪水相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阚黎明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张钟旺 福州大学二等奖 范豪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李楚杰 浙江大学二等奖 王文殊 同济大学二等奖 毛蕴洁 同济大学二等奖 李鹏帅 郑州大学二等奖 谢逸川 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 封皓君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朱雨竹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兴辉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林咨良 山东大学二等奖 杨树立 宁波大学二等奖 戴佳立 上海大学二等奖 石理想 中南大学二等奖 徐佩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郝珊 清华大学二等奖 姜晓雪 重庆师范大学二等奖 张蒙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志 中国矿业大学二等奖 管若乔 中国民航大学二等奖 何宇婷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赵秋阳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谭植耀 西南财经大学二等奖 王上佳 上海电力大学二等奖 王乾同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钱福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高一鹭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唐晨琪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田曦丹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杨家琪 东南大学二等奖 师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等奖 伍建伟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荣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等奖 季波 上海大学二等奖 孙飞飞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何湖广 陆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马德贤 东南大学二等奖 李鑫睿 南通大学二等奖 刘秀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魏安康 河南师范大学二等奖 靳璐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吴成振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郭莹 湖南大学二等奖 杨可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付伟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二等奖 李亚美 同济大学二等奖 顾禹 同济大学二等奖 于东东 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林增健 华南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皓 中南大学二等奖 李泊霖 同济大学二等奖 廖云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纪承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二等奖 吴璧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张博健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刘德平 东南大学二等奖 王凌霄 中国海洋大学二等奖 田杭 北京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真真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高海军 西华师范大学二等奖 陈奎烨 宁波大学二等奖 方垣闰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李翔 陆军军医大学二等奖 张城汉 清华大学二等奖 屈卓燊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马宏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等奖 徐媛媛 青岛科技大学二等奖 王侃琦 西北大学二等奖 刘哲华 河海大学二等奖 欧阳志平 深圳大学二等奖 王晓辉 山东大学二等奖 张华胜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许哲源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李林祥 军事科学院二等奖 李鑫 河海大学二等奖 张宁 宁波大学二等奖 孙金杨 宁波大学二等奖 赵福旌 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 李文帆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长庚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徐梓瑞 西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朱国梁 东南大学二等奖 罗响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甘兆焯 同济大学二等奖 何逸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二等奖 王敏 上海大学二等奖 赵兴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 沈林之 南京大学二等奖 卢嘉琪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伟 东南大学二等奖 肖湘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嵘 北京物资学院二等奖 丁鹏飞 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 马良 东南大学二等奖 宋海洋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嘉烽 扬州大学二等奖 侯珏 同济大学二等奖 黑彦霖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冯源 东南大学二等奖 许会芬 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王揆豪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刘姝岑 云南大学二等奖 刘亚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等奖 郑彦喜 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等奖 荀竹昱 华中科技大学二等奖 张强 宁波大学二等奖 汤洲 南京大学二等奖 谭畅 同济大学二等奖 冯海强 西安工程大学二等奖 朱倍仪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王晓雪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陈丞 同济大学二等奖 郭栋炜 河北工业大学二等奖 曹莹 武汉大学二等奖 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杨浩 东南大学二等奖 雷超钦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苏启明 西南交通大学二等奖 李晓梅 东南大学二等奖 张凯 东南大学二等奖 方涛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麦嘉伟 上海大学二等奖 崔双龙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王迪 火箭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毛帅男 同济大学二等奖 孙东晓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汪志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 沈婷婷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刘晨旻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田绍杰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栾家辉 吉林大学二等奖 曾宪宪 同济大学二等奖 王瑞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龚长会 北京邮电大学二等奖 刘岩松 上海大学二等奖 王志强 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 王雪琴 电子科技大学二等奖 钱峰 北京大学二等奖 邢怀玺 空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吴飞圣 上海交通大学二等奖 张东阳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汪学武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胡帆 华东理工大学二等奖 赵惠敏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郭允明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陈远生 上海大学二等奖 张昊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 关晨晨 东南大学二等奖 刘连义 河北工程大学二等奖 陈子禾 上海理工大学二等奖 叶敏 东北财经大学二等奖 汤心宇 东南大学二等奖 栾春旭 华东政法大学二等奖 姚鸿鹤 海军工程大学二等奖 张倩宇 西南石油大学二等奖 董一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胡睿 中国计量大学二等奖 张馨蓉 上海海事大学二等奖 虞沁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范亚东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唐敏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周兴康 同济大学三等奖 熊丹祺 上海大学三等奖 钱佳威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潘龙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庆林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张锴珉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天利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帅 武汉大学三等奖 刘运鑫 武汉大学三等奖 袁洪慧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杜绪伟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赵永健 上海大学三等奖 潘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方振伍 东南大学三等奖 吴聪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郑偲偲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安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聂福容 赣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肖广鹏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郑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吴诗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赵多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刘进 河海大学三等奖 梁伟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旭鑫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沈双 上海大学三等奖 王丽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郭宪振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胡晶 武汉大学三等奖 张登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应舟丹 南京大学三等奖 孙靖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三等奖 温嘉鸣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范书斐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海玲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盛顺利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赖左略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曲天宇 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 张开 上海大学三等奖 印成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郑秋燕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潘睿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虹希 南京大学三等奖 程谭送 湖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许青山 暨南大学三等奖 涂彭越 同济大学三等奖 骆涛 上海大学三等奖 胡政 东南大学三等奖 兰莎 湖南农业大学三等奖 花伟成 南京林业大学三等奖 许程 同济大学三等奖 陈振宁 武汉大学三等奖 康明与 东南大学三等奖 郭亚航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晋彰 同济大学三等奖 孟金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高洁 上海大学三等奖 蒯振然 南京大学三等奖 齐瑞哲 吉林大学三等奖 毛文祥 中南大学三等奖 张恒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孙梓超 武汉大学三等奖 袁旭林 山东大学三等奖 牟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罗驰 中北大学三等奖 武传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三等奖 常川 常州大学三等奖 黄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龙 福州大学三等奖 王艺轩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周希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何洪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钰雯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朱鑫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赵培瀚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彭华晔 上海大学三等奖 徐佳宇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珂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旭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班兆旸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柳杨 重庆大学三等奖 查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张沁莞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万鹏程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赵炎亮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丛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三等奖 姜前山 中南大学三等奖 韩景勃 上海大学三等奖 金玲燕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肖满 云南大学三等奖 陈维茹 浙江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娜 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攀 清华大学三等奖 唐宏超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正炜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卫 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 兰超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玲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赵华铭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登云 燕山大学三等奖 杨果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吴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范晓宁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铭阳 宁波大学三等奖 梁彭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浩为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刘霄霄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孙婧博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凯 中南大学三等奖 王正辉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家刚 宁波大学三等奖 陈子豪 福州大学三等奖 杨从林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左光耀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别礼中 郑州轻工业大学三等奖 黄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琳一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车明霞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孔杰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玉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红庆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武洋洋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杨南南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薛光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吴春红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邬伟伟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天昊 北京大学三等奖 朱东旭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洪宇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孔德龙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桦 南通大学三等奖 赵微微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唐乙芳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丁浩 淮阴工学院三等奖 廖盛意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闫桂珍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张俊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张中亚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三等奖 何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杨菲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柄霖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廖鸿 同济大学三等奖 吕惠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俞子逸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雷校东 郑州大学三等奖 郝玉洁 中国海洋大学三等奖 林静之 上海大学三等奖 汪琪美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俞佳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景瑜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朱杰 上海大学三等奖 张立国 燕山大学三等奖 杨建华 上海大学三等奖 曾强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石铭宽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鲍小丽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余思雨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周照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范如梦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赵婧睿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汤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震阳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启宁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禹 河海大学三等奖 谢润忠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志超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刘冠君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郑冬 重庆大学三等奖 王如梦 东南大学三等奖 孙双运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施佳勇 同济大学三等奖 刘佳奇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胡冬阳 华侨大学三等奖 杨杰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刘观森 福建农林大学三等奖 朱欢 长沙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超凡 宁波大学三等奖 马珊珊 贵州大学三等奖 董雨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杨远韬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李凌霄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聪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柳贵淼 东南大学三等奖 赵楠 江苏大学三等奖 孙承 内蒙古工业大学三等奖 杨志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徐彦军 同济大学三等奖 马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龚柯 吉林大学三等奖 石栋梁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胡鹏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印航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祥威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王绍钢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曾欣 三峡大学三等奖 李铮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胡良臣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俊 武汉大学三等奖 许子涵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邵长敬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储兆林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璐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谈隆旺 上海大学三等奖 于佳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杨林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书敏 中南大学三等奖 何翠翠 浙江工商大学三等奖 李润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韦航 燕山大学三等奖 陈玉策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龙辉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谢元清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蒋骞 广东工业大学三等奖 李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闫轩 西安工程大学三等奖 马辉 上海大学三等奖 梁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张丰 同济大学三等奖 何鼎鑫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旺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万天成 华东交通大学三等奖 陈进湛 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龚稳 三峡大学三等奖 徐尤红 同济大学三等奖 傅钰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朱柘鑫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李莹 东北大学三等奖 邓梦娜 上海大学三等奖 鲁先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梦雪 山东大学三等奖 陈虻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韩粉 吉首大学三等奖 廖诗管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杨小款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张文杰 天津工业大学三等奖 鞠建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周唯昶 南通大学三等奖 郭宁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朱绍铨 重庆大学三等奖 步纤屿 南京大学三等奖 蔡英杰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周宇琴 北京工商大学三等奖 樊昊 南昌航空大学三等奖 王福霖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李晨 重庆大学三等奖 王一凡 中北大学三等奖 吴浩然 上海大学三等奖 李建东 汕头大学三等奖 童晓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高明中 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 姚静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封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马洪业 中国计量大学三等奖 吕玥齐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余海洋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罗颢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俞铭宏 空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任昕辰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侯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曹雪芸 南京大学三等奖 翟天保 东华大学三等奖 李经纬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曾诚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志伟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李佳杰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简忠权 福州大学三等奖 赵子祥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于玮丽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宇鹏 燕山大学三等奖 唐轲 东南大学三等奖 陈浔杰 同济大学三等奖 袁英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江波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鑫达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冯文斌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国栋 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朱蟋蟋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韩冬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苓玉 山东大学三等奖 梅光银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张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罗亚楠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蒋颖 中南大学三等奖 曹越琦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梁伦 东南大学三等奖 钱途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罗鹏 武汉大学三等奖 徐尔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建森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江术兰 重庆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慧丽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刘荡 西南石油大学三等奖 刘冲冲 河海大学三等奖 倪伟俊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耿依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等奖 谢江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陈静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冯礼鸿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智礼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卢文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峰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建岩 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宁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冯伟胜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马英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郭建华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温晓静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三等奖 张静亚 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郭彦强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陈航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张瀚文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樊小萌 浙江大学三等奖 葛发蔚 渤海大学三等奖 许庆广 空军预警学院三等奖 王淳巍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熊潇 南昌大学三等奖 戴磊 中南大学三等奖 陈聪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张强 同济大学三等奖 程从智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小林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宁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顾江流 贵州民族大学三等奖 寇元宝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三等奖 杜亮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宋爽 清华大学三等奖 姜逸之 同济大学三等奖 谢顺丰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足根 江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傅佳怡 同济大学三等奖 胡惠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邹维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三等奖 张静 安徽工程大学三等奖 孙斌 太原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航 中原工学院三等奖 赵瑞收 青岛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俊 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伟倩 烟台大学三等奖 曾祥秋 汕头大学三等奖 王康红 郑州轻工业大学三等奖 白雪丽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三等奖 宝雪 中南民族大学三等奖 康巧菊 天津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培烽 广西民族大学三等奖 马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三等奖 龚闯 武汉纺织大学三等奖 李春霖 太原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震民 河南工业大学三等奖 马铭莙 辽宁大学三等奖 王璐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朱逸丹 复旦大学三等奖 王梓霖 北京大学三等奖 李柏珍 同济大学三等奖 曾亮 同济大学三等奖 邵周 浙江大学三等奖 徐庆东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李继财 吉林大学三等奖 苏士才 石家庄铁道大学三等奖 徐彬彬 陆军勤务学院三等奖 宫昕 中山大学三等奖 龙文博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曹瑞 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 甘建元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陶希闻 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喜悦 湖北工业大学三等奖 周贝贝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徐晨 中南大学三等奖 董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珲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钟建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张秉恭 东南大学三等奖 程思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靳龙龙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三等奖 程宇龙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嵇雪 南通大学三等奖 杨宇城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贾忠杰 宁波大学三等奖 伊俊杰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朱俊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赖尚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王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郑张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谢如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永颖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钧瑞 复旦大学三等奖 许珂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范奇芳 重庆大学三等奖 吴振北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吴成峰 重庆交通大学三等奖 杨雪梅 贵州大学三等奖 刘斌 沈阳工程学院三等奖 杨洁 上海大学三等奖 刘闯闯 常州大学三等奖 东星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范涛 兰州交通大学三等奖 夏翊翔 长沙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爽 上海大学三等奖 丁超 中南大学三等奖 黄志明 福州大学三等奖 陈子健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李昱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李佳阳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王俊 中山大学三等奖 邢祥宇 沈阳建筑大学三等奖 常翔宇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杨宏涛 北京大学三等奖 刘海洋 东北农业大学三等奖 孙治书 福州大学三等奖 陈文航 东南大学三等奖 孙宇飞 浙江海洋大学三等奖 陈钰清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白洪山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许世斌 重庆大学三等奖 陈奔玮 同济大学三等奖 谢晋飞 上海大学三等奖 王冉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简梦真 复旦大学三等奖 孙宏伟 同济大学三等奖 蔡利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孙平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王蔓蓁 南京大学三等奖 邹亚琴 重庆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春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三等奖 宫明辉 西安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泽 华东师范大学三等奖 卢伟鹏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梦妮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高秋爽 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 王旺 淮阴工学院三等奖 戴一铭 同济大学三等奖 韩爽 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 蒋铭勤 武汉大学三等奖 羊隽婷 西南财经大学三等奖 刘俊达 中南大学三等奖 于本洋 郑州大学三等奖 方一晨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龚晨茜 武汉大学三等奖 石晟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张提 同济大学三等奖 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欧阳梓凯 南方科技大学三等奖 程龙 南京工业大学三等奖 葛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 汪洋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凡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心怡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陈鹏越 同济大学三等奖 吴永豪 北京化工大学三等奖 郑展鹏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董晓伟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周韬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孙虎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聪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刘阳 吉林大学三等奖 张淑华 河南农业大学三等奖 李若舟 同济大学三等奖 王福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等奖 傅海唐 西南民族大学三等奖 赵芃垚 大连理工大学三等奖 陈雨欣 东南大学三等奖 刘东磊 青岛大学三等奖 张经纬 中国人民大学三等奖 郭健涛 北京交通大学三等奖 王冰清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张路 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陶振宇 东南大学三等奖 佟以轩 兰州理工大学三等奖 李成镇 东南大学三等奖 仝朝 内蒙古科技大学三等奖 武苏雯 中原工学院三等奖 王帅军 武汉大学三等奖 顾明星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蒋晋 西南交通大学三等奖 赵向东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天佐 同济大学三等奖 吴涛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等奖 曲晋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李冉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张野 兰州大学三等奖 张丹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等奖 於葛畅 复旦大学三等奖 徐闯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黄祖鑫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胡婵娟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伊海铭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三等奖 王姿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易证南 中南大学三等奖 孙明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乔晗 中国药科大学三等奖 李春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吕晓斌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白鹏飞 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 郭智豪 同济大学三等奖 伍文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等奖 刘金豆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三等奖 侯宇超 中北大学三等奖 孙诗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 王宏超 北京理工大学三等奖 王澈 上海电力大学三等奖 朱怡婷 东南大学三等奖 李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刘运卓 上海交通大学三等奖 张哲成 南京大学三等奖 熊惠文 武汉科技大学三等奖 荣雪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等奖 刘招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段瑞泽 国防科技大学三等奖 刘志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宿常鹏 火箭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张茜雯 宁波大学三等奖 王凯民 河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郭彦斌 华北电力大学三等奖 谌浩 福州大学三等奖 周登辉 华中科技大学三等奖 隋杨 东华大学三等奖 秦轲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刘皓佗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等奖 徐融 上海海事大学三等奖 高东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等奖 黎 露 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 刘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王佳祥 东北石油大学三等奖 x徐畅 陆军工程大学三等奖 黄雄兵 中南大学三等奖 张艺轩 东南大学三等奖 张林坤 曲阜师范大学三等奖 洪飞飞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陈晨 广西师范大学三等奖 郑泰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 罗文聪 广西大学三等奖 王建祥 上海理工大学三等奖 姜玉婷 南京邮电大学三等奖 全程浩 同济大学三等奖 杨翔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三等奖 李少朋 上海电机学院三等奖 张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等奖 李岩 东南大学三等奖 孙昊 同济大学三等奖 荆文花 上海师范大学三等奖 王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三等奖 王雪 西安理工大学三等奖 毛浩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等奖 徐帅 江苏海洋大学三等奖 胡申启 上海海事大学

兴趣

中南大学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9号)的文件精神,遵照“健康第一、公平至上、质量为先”的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情及我校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不适合举行大规模的线下招生考试,学校经慎重研究,决定对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作适当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招生考试复试形式(一)学校不再统一组织线下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各二级培养单位组织并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进行。(二)具体实施方案以我校各二级培养单位发布的最新通知为准,请相关考生及时查询;(三)专项计划。1.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外语水平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由各二级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均采线上方式。学校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外语水平考核时间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另行通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时间以二级培养单位公布的时间为准。2.对口支援计划。包括新疆医科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新疆大学三个单位对口支援计划。上述单位按照我校相关要求组织选拔考试考核,并将推荐名单上报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再由学校相关二级培养单位线上组织复试,未参加复试或未达到我校复试要求者不予录取。二招生考试复试对象报考我校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包括报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工程博士及专项计划考生。三招生考试复试时间2020年6月15日—25日,具体时间由各二级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查看相关二级培养单位网上通知。四招生考试复试平台及环境设备要求使用中国移动云视讯“云考场”远程面试平台,考生登录端口:https://ykc.hanwangjiaoyu.com/user/login/CSU。请考生提前准备好远程考试复试所需的硬件设备,考试复试前通过谷歌浏览器登陆“云考场”远程面试平台,使用手机下载云考场移动客户端,安装并熟练操作,并按二级培养单位通知要求进行测试。1. 用于面试设备: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摄像头+麦克风。 2. 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安卓系统智能手机。3. 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独立安静的考试面试房间。五补充提交材料因我校调整了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方式,报考我校普通招考考生需要补充递交以下材料(需要更新提交材料的其他考生也可按照相关报考要求补充提交),将材料电子扫描为PDF文件,并以“报考院系+报名号+姓名+报考专业”命名后,发至各二级培养单位指定电子邮箱。补充提交材料如下:1. 《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报名网站下载);2. 本人有效身份证;3. 外语水平证明材料;4. 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国外学历、学位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5. 硕士论文(附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学位论文全文以及通过答辩或即将答辩的证明材料;6. 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7. 专家推荐书2份;8. 学历学籍学位验证材料(报考时学历学位校验未通过考生必须提供);9. 自荐材料。根据本人学习工作情况、思想政治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攻博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进行规划;10. 思想政治表现考核表。六考生资格审查及报考材料评议各二级培养单位成立考生资格审查和报考材料评议小组,按照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及相关规定对报考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和材料评议,不符合基本报考条件及专业报考要求的考生,不予参加考试和复试。七考试复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外语水平考核、专业能力考试、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含心理素质测试)。八纪律要求1. 考生在考试复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要求,诚实守信,严禁各种形式的违规和干扰复试秩序的行为。一经查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2. 考试复试过程中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考试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禁止他人进出。若有违反,视同作弊。九其他说明1. 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新生开学后统一组织体检,体检不合格的,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入学与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2. 学校将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十信息公开严格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的要求,二级培养单位按程序考试复试方案和拟录取名单。复试录取结束后,全校拟录取总名单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十一复议考生对考试复试结果有异议,可在复试结果公布3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先行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提出,二级培养单位须及时调查、认真处理并回复考生。考生如对二级培养单位的处理不服,可向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诉。监督电话:研招办0731-88836820,88836919,纪委0731-88879252。【来源:中南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符瑞

@新疆考研生:请在11月5日至9日办理确认手续!

自治区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确认时间为2019年11月5日至9日,记者11月1日从自治区教育考试院获悉,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确认手续,逾期不再补办。据悉,新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确认工作方式分为:现场确认和网上确认两种,其中,采取现场确认的报考点有:石河子市教育局考试服务中心、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招生办公室、喀什地区招生办公室、克拉玛依市招生考试中心、乌鲁木齐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采取网上确认的报考点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考试中心、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考试中心、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网上确认的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上确认平台,完成本人的“核对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上传身份证及其他相关材料”等手续,逾期不再补办。未通过审核的考生,应根据提示重新提交相关材料或到现场审核地点提交原始材料现场审核。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尽量错峰确认,不要在确认的最后一天扎堆提交审核材料,以免因审核不能通过没有充足的时间补充材料。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2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地点见准考证说明。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由招生单位在2020年2月中旬公布,请考生关注招生单位网站,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一律在网上进行,届时将由招生单位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上(yz.chsi.cn或yz.chsi.com.cn)公布缺额信息,由考生在网上填报调剂志愿。提醒您一定要记住网报用户名、密码、报名号、考生编号,以备调剂时使用。附:各报考点信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考试中心 0999-8290105地址:伊宁市飞机场路51号石河子市教育局考试服务中心 0993-2025716地址:石河子市北三东路1号石河子党政服务中心东一楼30125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招生办公室 0996-2683558地址:库尔勒市人民东路百川大厦八楼801室巴州教育局招生办喀什地区招生办公室 0998-2313351、2313360地址:喀什地区二中(老校区)D楼2楼(喀什二中后大门进入)克拉玛依市招生考试中心 0990-6222947地址:克拉玛依市友谊路227号乌鲁木齐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0991-8810118地址:乌鲁木齐市青年路361号市教育局综合大楼一楼服务大厅(西侧门进入)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处 0997-4682652地址:阿拉尔市虹桥南路705号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0991-8762140地址:乌鲁木齐市农大东路311号新疆大学研究生院 0991-8582567地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处 0991-4365220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处 0991-7842074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中路449号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0991-4332532、4112165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处 0993-2058582地址:石河子市北四路221号石河子大学中区行政楼五楼501B(从中区南门进)昌吉州教育考试中心 0994-2330077地址:昌吉市文化西路11号昌吉州教育局院内博爱楼2楼来源:天山网

子衿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三所院校,竞争小,录取率高,专科生一定要知道

适合考研的三所院校,竞争压力小,录取比率高,专科生一定要知道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238万,与2017年的201万相比,同比增长了18.4%,而2016年考研人数仅有177万。面对日益见长的考研人数,专科生考研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要如何才能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最大概率的被目标学校录取,如何才能在实力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考上研究生?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三所最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医学院校。不仅竞争压力小,而且录取比率还比较高,对于专科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第一所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国内大学排名254,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属于省属重点大学,其中重点学科数:8,博士点:29,硕士点:79。是由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对口支援的学校。为什么建议专科生报考这所医学院校呢?主要理由如下:新疆医科大地理位置。很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并不会选择新疆医科大,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和气候差异,这无疑给专科生更多的机会。新疆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新疆医科大学对于专科生并不持怀疑态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专科生报考。新疆医科大学,实力雄厚,而且本科生报考比例较少,对于专科生而言是一所不错的院校选择。第二所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医学院校:宜春学院如果你只是为了学历,考上研究生,那么宜春学院就是专科生考研学校的最佳选择实力虽然没有新疆医学院雄厚,但是却是比新疆医科大专科考研录取率更高的大学。宜春学院是由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职工业余大学,宜春农专组合而成的宜春学院。建议专科生报考的主要理由:宜春学院是一所有专科院校重组的大学,本科生基本上不会报考。这变相地增加了专科生考研录取成功的概率。宜春学院对专科生考研并没有其他本科院校要求那么严格,只要你的笔试成绩达到要求,基本上就不存在调剂的可能。宜春学院是师资力量虽然略逊于重点大学,但是学校的设施齐全,教学力量也不差,所以对于专科生来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考研学校。第三所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医学院校:大理大学大理医学院,云南省属的地方本科医学院校,由大连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议专科生报考此学院的原因主要如下:大理大学地理位置较偏僻,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无疑减少了专科生的竞争对手。大理大学的全国排名中等靠后。虽然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大理医学院的医学专业却非常不错,专科生报考此类学校不仅竞争压力小,而且专业并不差。大理大学对于专科生是全部开放的。对于英语四级没有太大的要求,而且专科生毕业2年后就可以报考,不要求必须发表论文。但是专业成绩必须过线才行。这三所医学院校是医学院校的专科生考研的最佳选择,不仅竞争压力小,而且录取比例高。所以,如果你是专科生,那么建议你一定要去试试这三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