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政法大学公布2018年考研复试线柳月

西南政法大学公布2018年考研复试线

20日,上游新闻记者从西南政法大学处获悉,19日下午。该校公布了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具体情况如下图: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宋人围之

从学科评估和就业数据看,西南政法的研究生比中山大学的值得报考

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法学研究生哪个更有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填志愿过程中,经常有争论,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的问题。有人说是专业重要,有人说是学校重要。在我看来,这两者要具体分析。我这句话单看起来是句废话,但到具体分析时,你会发现并不是废话。清华明理楼比如,清华大学的通信的评估结果是A,不如北邮,你会去北邮念通信专业吗?当然不会,北邮的本科生都到清华来读通信专业。更极端一点的例子,清华的交通运输工程为C-,是清华最差的专业之一了。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为A+,全国最好。我问你,你是去清华读这个专业,还是去西南交通大学读这个专业?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清华,不会选西南交通大学。法学也是如此。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评估是A,复旦大学的是B+,大部分人肯定选复旦大学,绝对不会选华东政法大学。华政xiao'y你觉得是不是学校重要?那好,另一个例子,北航和北师大也是985大学,它们两所学校的法学评估结果也是B+。你是选择华东政法大学还是选择北航?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华东政法。这个时候好像又看专业了。其实,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是专业和学校的一个综合评价。比如,清华是国内的TOP2,它下面的各个专业都自带TOP2的光环,大家一般都认为不错。清华又是以理工科出名,所以很差的交通运输工程大家也不会觉得差哪里去。如果换一个专业,比如,清华的心理学专业,评估结果也是C-,我相信一般人会选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而不是清华的。因为清华的心理学是文科,带的TOP2的光环少。在复旦、北航和华政中间选也是同样道理,虽然复旦和北航的法学评估结果都一样,但在吃瓜群众里面是不一样的,复旦以文理出名,法学有一阵非常辉煌,大家都认可,所以它即便评估再不好,大家也是认的。北航不一样,以理工出名,法学除非极好,否则大家还是有点疑虑。那么西政和中山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西政和中大简介西南政法大学是我国最早的一所政法类的高校,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西政是我国司法界的“黄埔军校”,我国很多公检法的领导都是西政校友,它的教学质量也是有口皆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政的评估结果为A。另外,每年的司法考试,西政的通过率在高校中都是排前列的。中山大学是985大学,广东地区的最好大学。在院系调整时,法学院被拆分出去,1979年时重建法学专业,2001年建立了法学院。中山大学原先以文理著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的法学院获得了B+,跟复旦大学一样。如果华政和复旦比,华政比不过复旦。但西政和中大比呢?中山大学的名头不如复旦,西政的地理位置不如华政。确实很难比。我们看看中大和西政毕业生的就业。西政和中大就业下表中,中大的毕业数据包括了本科生,本科生单独的法学就业率是80%。中大法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西政硕士的就业数据如下。从这个数据来说,西政的要好于中大。西政硕士就业率西政硕士就业地区结论从上面两张表可以看出,西政的就业数据要好于中大,不过西政很大一部分就业在广东。我想,如果要在广东就业的话,也许中山大学要好一些,其他地方的,尤其北京,我觉得西政的更好。大家觉得呢?

飞毛腿

考研:最受欢迎的4所法学名校,难度都很大,但考上了就前途无量

近年来,考研的热度居高不下,到法学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愿望。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法学这种听起来死气沉沉地专业表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法学就是死记硬背,并且作为文科专业还不好就业。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法学专业的就业面十分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在只要你对于国家的法律足够熟悉,找一份好工作简直就是易如反掌。那么在我国的大学里最受欢迎最难考的四所法学名校都是哪些呢?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位于中国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法大学还是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既拥有985,211这样的名校资源,又有首都北京的区位优势,是法学名校“五院“中最好的学校了。当然,考上该校的难度也是这四所学校里最高的,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想留在北京发展就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简称“中南财”,位于武汉,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武汉7所211里比较好一所了,所以考上中南财难度也是不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遍及湖北省的检察院、法院,所以说如果你能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是不愁找工作,而且前途无量。三、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位于上海市,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华东政法本身随谈不是211,但是华中政法大学的分数线却比一些985还要高,这就是因为他自身的学科实力了,但也表明考上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同时因为上海的律所数量非常多,所以华东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也是能很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四、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确实很牛,被称作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所以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也是很难的。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生还是很有市场的,如果能考上的话,去政法部门工作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政法界的权威认识和领导干部都是当年的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这里提到的四所名校大概就是法学里最受欢迎的四所了,虽然考上的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你能考上这四所大学的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就是前途无量了,你可以选择去律所做一名精英律师,可以去大企业去做公司的法务,也可以公检法部门当公务员,还可以去高校当老师。总之,考上这几所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是能够在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职业选择。

存形穷生

从二本院校到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改变了我

一、时间安排如果要选择法考和考研一起准备,我觉得时间安排特别重要,做好时间规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的时间安排如下:(1)3-5月份集中精力准备英语,重点攻克英语的单词和语法。此外,还要确定考研院校,准备好考研院校的专业课的全部书目、讲义和教材,把专业课的教材看一遍,大概对考研科目的框架有一定的了解。这个阶段不要背诵,不要浪费时间!(2)6月份在结束英语单词和语法之后开始做英语真题的阅读部分,可以做英语的黄皮书。确保到考研之前,英语阅读可以做三到五遍,英语阅读真题的每一句话每个单词都做到心中有数。(3)6.25-10.25准备法考,火力全开,暑假是准备法考的黄金时间。个人认为,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是最佳的复习地方。(4)法考结束,不管结果如何,放下来,全心投入考研状态中。法考之后虽然我们已经感觉到很疲倦,但是从时间成本来说,吃苦两个月比一年要好。况且再备战一年是一件更消磨人耐心的事情,除非自己铁定非名牌大学不读。此时,我们比没有参加法考的同学少了四五个月的复习时候。最后的两个月也是考研的黄金时间。这个阶段,因为经过法考的洗礼,考研专业课应该不存在理解的问题,这个时候大部分时间交给背诵。不参加法考的同学可能八九月份就要进行记忆和背诵。背诵的技巧因人而异,我个人习惯出声背诵,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教学楼的天台、楼梯间等等,每一天给自己安排背诵的任务,背不完不回来。背书一定一定不要带手机出去,干扰性强!(5)专业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背八遍以上。以前听师兄说,如果专业课不背七遍,就是把考研当儿戏。事实证明就是如此,当我们认真背诵达到八遍,我们在考场上几乎不用思索,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有人问,两个月专业课可以背八遍吗?可以。因为越背越快,第一遍非常困难,第二遍相对困难,第三遍就顺口了,第八遍的时候,不开口就如同放电影。本人是理科生,特别讨厌背书,但是没有办法,要逼自己一把。坚持就是胜利。二、考研感想本人报考的是西南政法法学理论专业,对于法学理论专业,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我觉得研究生就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我对法理怀有一份热情,认为法理是高级法律人必备的武器。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有点高估法理了,法理没有这么大的能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法理对法律人的思维锻炼的确有所帮助。读一些在我们看来没有用的书,反而在真正意义上对我们心智的成长更有效用。我认为学习一门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我们掌握一门技能更为有用。关键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它做到极致,也算是一种美德!决定好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就踏踏实实干!我提前一个星期去西政,想去感受一下传说中的“法学界西南联大”。我选择去西政图书馆,和一位之前打过招呼的师兄借到饭卡刷卡进去,特别感谢热心的师兄!我在图书馆整整待了一个星期,是一件可能对于西政学生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让我深思许久——西政学生往往早上来图书馆学习,他们一般会在桌面上摆着平板、电脑、手机等等一些电子产品。他们有时候可能需要上课就直接带书去了,中午也直接回去睡午觉,或者去图书馆外面背书。但是,桌面的电子产品没有带走,还是直接摆在桌面,有时候一摆就是一整天,晚上才来收走。丝毫不担心丢失,或许在他们的概念里图书馆的环境根本不需要担心被盗的可能,抑或是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法学教养。在某些高校,上洗手间五分钟都要把电脑带走,不然回头就没了。这种感触真的很深刻,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最后的感想是:沉默是金,考研的过程,我们更应该保持沉默的状态!#考研#作者:郭小东本文首发于青法在线公众号

僧朗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可惜它的名声与实力并不相符!

曾经报志愿的时候想学习法学,被科普到:你知道哪个学校培养的政法界的人最多吗?“中国政法?”“人大?”……都不是,原来是“西南政法大学”。好奇之下查阅西政的介绍,非211,非985,法学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虽然我最后没有学习法学,但这所学校的神秘感扎根在我的心里。刚过去的两会,国家机构的领导人逐一亮相,首席大法官周强继续就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翻看履历,“周强,1978-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1982-1985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院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当年对西南政法的神秘好奇再度涌现。细细了解之下,才发现这所以政法取名的学校,自他诞生之日起,便以“法”为核心,滋养了一批批像周强这样的法学人才,更被外界称作“法学界的黄埔军校”,甚至是“中国法律界的半壁江山”。对比双非的类型,对,现在也是非双一流,究竟是非985、非211、非双一流之名,不符“法律界半壁江山”之实;还是说“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只是徒有虚名,实际也就是个普通的一本院校?“名”不符“实”之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那一定是北大、清华的法律系组建而成的!非也,是指西南地区的几所大学的法律系联合而成的大学。这便谈到西南政法的源起。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学校汇聚吸纳了西南地区法学界的精英,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名”不符“实”之二:双非学校 VS 法学A类学科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学科班生”。“五院四系”是指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9所高校的法律科学在中国法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五院是指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前身)、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而今这五院四系中,四系所在学校均为国家985工程院校,五院中只有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院校。似乎五院有些光辉不在,但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一级学科却入围A类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更是重庆市唯一入围A类的学科。看来对于西南政法,双非的综合排名,与法学学科的独霸天下,似乎也有些不太契合。“名”不符“实”之三:“法学界的黄埔军校”?网页搜索“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有回帖称一般号称某某领域黄埔军校的学校,多不是某领域最强的,果真如此吗?难道是虚张声势,又一“名”不符“实”?有人曾评价说,西南政法大学(1978级—1981级)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学术或政治成就对中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创造了法学界传奇的“西南现象”。西南政法毕业生可以说是遍布中国的司法实务界和学界,翻开几所重点大学法学院的名录,西政血统的教授不在少数。而如今的西政学生常经意或不经意地在闲聊时会说上一句:“最高法院一半人是西政的”。因“西南现象”,西南政法大学也被称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根据学校官方的介绍,68年来,学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目前有8位西政校友担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40位。在全国知名高校法律院(系)或研究机构中,均有西政学子执掌教鞭或从事研究工作,全国许多法学院院长为西政校友。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2017年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实施25周年之际,法学研究所启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十大杰出法学博士后”评选活动,西政校友程春华、吴大华获此殊荣。官方介绍也许会有部分溢美之辞,不妨看看部分西南政法大学的校友,看看都有谁曾出自这所学校?只是不完全的列举,但无论是现任还是曾任,也足以看出西政校友确实在最高法、最高检、各省公检法以及部分国家单位扮演了重要角色。2012年10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西南政法视察时高度评价:“西南政法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的法治昌明。”2015年4月18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指出:“久负盛名的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法战线的重要骨干,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什么是名,什么是实,也许只是外界的一个评说。68年来,对西南政法,变的是「985、211、双一流」重点大学这些称号,不变的是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校训的精神内核,是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的办学实质。而无论在何名之下,事实就是西南政法培养的人才在祖国大地开出了法律的桃李芬芳。来源:学术志 作者:明桢

傅说得之

人大不再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继中传、深大之后,又一院校发布了研招重磅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近期公布202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今天就说说可供人大专硕考生迅速调整转换跑道的相关学校,大家可都要加油了!北京同城选择不少备考人大专硕的同学,看重的不仅是人大新闻教育的实力与辉煌历史,北京这所城市所带来的的机会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想在北京读研的同学来说,下面几所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28日,隶属于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2.清华大学今年清华取消了本科招生,研究生也有明确的扩招趋势,所以是个不错的选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在教育部迄今举行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中,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强,保持在前五名。3.中央民族大学根据往年真题,中央民族大学是与人大考试形式最为相似的学校,而且考试难度也相对较小。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实验班)。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院士和“长江学者”的新闻院系。学院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学院SCI/SSCI论文发表量位居全国兄弟院系前列。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学院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确立了在未来媒体、传播效果测量、认知神经传播学、社交媒体分析、大数据舆情、用户体验、数字出版、复杂网络等诸多前沿交叉领域的领先优势。5.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学院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研究所,一个新媒体实验室,另设有六个非在编研究中心。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北卡大学、东卡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于2012年正式成立。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是一个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学院。学院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特色,面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养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层次院校选择除了北京,也有不少一线城市的院校是转换跑道的不错选择。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专硕的考研难度因为学费的上涨略有减少,对于学费不太敏感的同学,可以了解选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三个博士专业,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五个学术硕士专业。自2011年起新闻学院设立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两年制),现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新闻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等五个专业方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整合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复合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业界保持高度互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与案例教学,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新闻理想、国际视野、掌握中国国情、具有深入新闻分析能力及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2.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3个博士点:传播学、美学、政治学。5个硕士点: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广播电视艺术、政治学。6个研究所:传播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播影视研究所、国际文化与社会思想研究所。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4.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之前厦大广告系被称为广告界的“黄埔军校”,所以每年广告系报名的人也最多。但是横向来看,可能因为在福建省内一家独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厦大新传有点偏安一隅的意思,相对北上广的学校,厦大的竞争压力没有这么大,同时对业界信息的获取也不如一线城市这么灵敏。近期频频出现了院校招生重大调整,让不少同学感到手足无措。原本以为中传考纲的巨变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又传来了人大专硕停招的消息。未来四个月的时间,加油!!!

实有

新传考研改革,你是高校想要的新闻人才吗?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小田心:从这一条可以解读出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哦。)在此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于8月3日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对招生(包括考试大纲)、培养、学科专业方向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布公告,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这对于备考人大新传专硕的同学来说,无疑当头一棒。同时也体现出了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方式正在逐步进行改革。针对以上一系列信息,不少报考西南片区如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的同学不禁发出疑问,“我所报考的院校是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小田心想说的是,各大高校如果要对自己的研究生招生进行较大的调整,势必会在研究生报名之前以官方通知的形式告知大家。在此之前,大家过多的担心和焦虑都是不利于复习的。小田心强烈建议大家在关注相关信息的同时,也要坚持复习,更要加强复习,在官方信息出来之前,过多焦虑不如实实在在的去备考,增加自己的获胜筹码。智媒时代,技术发展对媒介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与社会需求,新闻传播教育应如何建立起新思路?如何通过“系统性转型”进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尝试?小田心今天就整合「新闻与传播」2020年第7期「新闻传播教育的系统性转型」专题的相关观点和大家谈谈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的话题。新闻传播教育转型一、中国新闻传播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第一,回应媒体技术发展,中国主要新闻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已经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重视技能与知识教育,实现了“姿态性融合”。第二,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定位模糊,反映了专业亟需调整、整合。第三,各校新闻传播类培养方案高度雷同,缺乏个性化,直接拉低了人才竞争力。第四,素养类课程多而庞杂,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进行逻辑梳理与重构。田心说:以上内容作为背景了解即可。二、中国新闻人才需求的变化受全球化浪潮和媒介技术变革的影响,新闻机构的地位、新闻生产过程都正在进入一种被学者称为“液态”的状态:新闻生产体现为职业记者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动态实践;媒介机构不再是新闻事件的唯一阐释主体,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经由公众的集体参与而被不断重塑;新闻生产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组织化生产正变成协作性“策展”。田心说:请大家了解此处所说的“液态”是什么意思。从源头上看,“液态” 话语来自于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现代性理论,而其在新闻领域的滥觞,可追溯至荷兰新闻学者马克·德尔兹 ( Mark Deuze) 所做出的理论迁移与嫁接。“液态”的新闻业可以从记者身份的“液化”和新闻职业共同体的“液化”两方面理解,前者即记者的身份和角色不再是相对稳定的,而是在新闻过程中表现出在职业记者、公民记者、社会大众之间不断转换的特征;后者即职业记者和公众既无法固守原有的职业、非职业边界,但也并不是从原有社区秩序中完全脱离,而是相互渗透。在此背景下,新闻人才需求也顺势而变。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两方面:其一,非新闻机构的新闻人才需求量增大,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研究发现,社会机构(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需要懂新闻业务、编辑技术和公关技巧的新闻专业人才;政府需要网站编辑、制作和管理人才、政府危机处理人才、国际公关人才;网络技术平台上的新媒体需要懂编辑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电信部门正大力吸纳既懂内容制作,又懂编辑技术的新闻传播人才。其二,专业新闻机构对新闻人才的政治素养、实践技能、专业知识等均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使新闻传播人才的政治素养被再次强调,需要新闻人才“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在事业发展中能够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明辨是非、凝聚共识、沟通世界”。除了政治素养外,媒介技术发展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有学者在统计了100家媒体的招聘信息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工作能力、职业态度、软件技术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同时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招聘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田心说:关于对新闻人才的需求,记住以上两个大点即可,其余内容进行理解。三、学科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学科融合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的论述。他认为,事实是全息的,而知识是片面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这些被人为分离的知识需要重新融合。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学科的知识来源奠定了其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科研传统,例如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就更加需要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知识、理论、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以完善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结构。(一)学科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特征第一,多元交叉的新闻理论知识图谱。在口语文字时代,知识主要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体现为道德规范与话语实践。在工业时代,印刷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更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这些知识被纳入学校课程学习之中,客观、系统的、以理性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成为主导。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在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知识观转型背景下,人们对媒体信息的获取由被动转向主动,知识观正在经历从“普遍性的知识到境域性的知识,分科化知识到综合化知识”的转变。这意味着学科知识理论的建设不仅是“积累的、理性的、分科的”,还是“批判的、整体的、综合的”。第二,有机复合的媒体实践创新平台。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传统的新闻采写编流程日趋数字化、智能化,单单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新闻业界的应用需要,这也对新闻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新的需求。第三,跨域协作的教研融合思维。从方法论的移植到研究对象的交叉再发展为概念理论的相互借用,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主题项目涌现。这样的跨域合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新闻传播与政治、社会、法学等人文学科之间的跨域融合;二是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信息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二)学科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模式探索第一,人才培养定位的能力融合,避免新闻学科“内卷”走向,培养π型复合人才。“内卷化”最早用于描述文化模式在达到最终形态后,不断使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发展模式和约束机制,最终体现为一种“内卷型”的增长或者没有发展的增长。尤其是现在一些新闻传播专业类目越分越细,与其他学科的壁垒有些增高。这就违背了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原则,与当今新闻传播领域全面融合的态势背道而驰。这样一种“内卷化”趋势不利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专业壁垒亟待打破。所以,将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性的π型媒体与传播人才,包括全能型新闻人才、创意内容传播人才、媒介研发与运营人才、高成长性的跨界人才等,这种π型人才在掌握本学科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兼具广博的学识和多学科专业能力。此外,专业方向需要优化,注重拓展能力边界,深化专业特色。如下图。学科融合下新闻传播人才能力要求专业方向定位,来自《新闻与写作》第二,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融合,探索特色培养,强化学科知识的衍生发展。首先,调整优化课程比例,构建全流程、有深度的卓越新闻传播课程体系。其次,开发“菜单式”课程包,强化学生跨学科、复合型理论学习。再次,探索融合型师资、小班化、双学位模式培养,创新教学发展路径。第三,媒体实验实践的平台融合,打造开放、合作、协同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媒介融合、新闻业与传播业急剧转型的时代,传播机制、传媒生态使得传播现象日趋复杂,新兴传播理论层出不穷。新理论急需在传媒实践中得以佐证,实践应用中的方法经验也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兴理论。新闻传播教学的“知”与“行”必然是无法分开的。这些就要不断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具体来看,可建设多元协同、内容新颖的新闻实验云平台,探索智慧传播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进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社会认知课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三)学科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趋势第一,以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为主体,形成多学科融合数据库。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在保留原本院系结构的基础上,吸收跨学科、跨专业元素,兼顾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逐渐向“纵横学科系统与问题系统交叉组合的研究型教育结构”转型。第二,适应媒体景观变化,构建“新闻+X”自主学习系统。学生所身处的媒体环境是天然的学习课堂。我们需要构建以新闻为中心的“新闻+X”发散型自主学习系统,与校园新闻教育相辅相成,鼓励学生在校园学习的同时主动感知媒体景观变化,适应深度变革的媒体环境。第三,重视数字媒介素养培养,塑造全球性视野。数字媒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与媒介的相处关系,人们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者到主动生产信息的生产者的角色转变。这要求我们拥有访问、分析、评估和传达各种数字媒体信息的能力。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如何使用不同数字媒介,还能对媒介内容进行批判性解读,并具有更多地关注与参与和创造有关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新闻教育在培养如技术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硬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能”,如合作、同理心、全球性视野等等。田心说:以上内容,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标题,具体内容了解即可。四、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可细化为六个强调:第一,强调三观——加强文化自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初心和使命教育;第二,强调视野——有再强的技能,也不过是技术人员,要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发出中国的声音,就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视野,才会有思想,有想法。第三,强调实践——大力拓展路径,力争每个学生都能短期或长期到媒体学习锻炼。第四,强调实战——聘请专家,模拟辩论现场,魔鬼式演练,西方政客的口才都是从小练出来的。强化新闻评论能力培养,“对事实进行点评,就是要引导人们思考的方向,从简单的信息发布进化到平等讨论和专业报道、深度报道”。第五,强调多元——跨领域培养,改进课程,开课多元化。第六,强调语言——当然,以上的基础是语言过硬,语言过不了关,急死也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田心说:以上内容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考到xx新闻的人才培养等题目时,也可以变形使用。总的来说,今天给大家总结的内容主要以了解为主——把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作为一个考新传需要知道的大背景来进行了解。同时,文中一些关键的观点,可以进行记忆,以便在考到相关题目的时候变形使用。此外,小田心之前推送过的推文「技术革命背景下5W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喻国明老师告诉你!」也是根据喻国明老师的论文——《技术革命主导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与未来方向》及其讲座进行的整理,可找小田心回看。参考文献1.技能、知识与素养:中国新闻传播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现实回应,陶建杰 林晶珂2.多元、交叉与协同:学科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为例,李华君3.新时期对未来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姜飞4.“液态” 理论的旅行及其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李泓江 杨保军5.“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陆晔 周睿鸣

赵朔

预测帖: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分数线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始建于1994年。学院在重庆市高校中于1995年最早设立新闻学本科专业。2018年,学院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设有新闻学硕士、传播学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三个研究生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已入选重庆市一流专业。一、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备注:学制两年,学费1.2万元/年。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科目:①外国语听说测试②本专业综合知识加试科目:①新闻编辑学100分②先秦至宋文学作品选读100分5、招生人数:2019年最早的拟招生计划(2018年9月份发布):统招40人,推免10人。2019年复试时,拟招生人数:54人。2019年研究生,实际录取人数:56人。(进入复试人数是78人,未收调剂考生)。6、学费及学制:13000元/年,全日制,学制2年。育明考研点评:西南政法大学同样的专硕推免人数也总是不足,所以最终实际的统招计划会比原计划要至少多10人,每年实际录取50多人。学硕加起来招生人数也就20多个,还不如专硕的一半。二、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外语:51,专业课:77,总分:371分2018年:政治/外语:55,专业课:83,总分:359分2017年:政治/外语:53,专业课:80, 总分:379分育明考研点评:西南政法大学分数非常不稳定,完全看当年人们的喜好,如果想到这个学校,分数就飙升,如果忘记分数就下降。预估2020年分数在370分左右。三、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指定,同学硕)《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李珮、李韧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四、考研真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1.如何规范隐性采访。2.如何处理记者和信息来源的关系。3.如何在集体采访中取得独家新闻。4.“一路一带”什么?用业务流程图显示你对一带一路的策划。二、采访提纲:王雁飞三、论述题对批评报道的认识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四、新闻写作1.标题:有关发改委有望完成城市规划2.消息改写:习近平对越南合作发展讲话。五、材料题评论写作:二胎跟妈妈姓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新闻自律2.新闻选择3.用事实说话二、简答题1.新闻传播的角色特征。2.是否赞成纳入公民新闻。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材料题1.融合新闻的定义和特点。2.主流媒体应该如何提升报道的引导力。五、专业课复习攻略首先,需要把所有的书本过一遍,并且做好笔记。对于不熟悉或者难记忆、甚至自己不理解的重点标记一下,等待二轮复习攻克。其次,两本新闻史可以先放一下了,考到的几率较小,并且知识点很零碎难记忆。最后找人给简单划一下重点,冲刺的时候再学习一下即可。其他几本书走上2-3遍,攻克一些难点,同时对于内容继续梳理,补充笔记。最后,找到历年的真题,进行针对性复习。找到老师出题的规律,知道哪些章节是经常考到的;另外对于新闻评论和新闻写作要多进行练习,同时多看一些报纸或者某些新媒体平台的评论,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怎么立意、怎么布局等等。

太冲

西政新闻传播学 · 初试答疑|内含报录比、分数线……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前段时间我们向大家征集了关于初试的问题,今天小田心就综合了报考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同学的留言和平时的疑问,为大家集中做解答。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报考Q&AQ1 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总的来说,专硕培养的是实践型人才,学硕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具体到西南政法大学的新传考研来说,其专硕考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而学硕考英语一、81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和706(新闻业务综合);政治都一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初试时学硕专硕的专业课试题是一样的。读研期间,学硕和专硕在培养方向、选择课程方面也有区别,整体而言,学硕更注重培养学术能力,专硕更注重培养实践和业务能力。对未来工作而言,专硕更倾向于到业界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而学硕更多的是继续读博,或是从事相关的学术科研工作。Q2 专硕、学硕各读几年?每年学费多少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制是三年,学费13000/年。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学制是三年,学费7000/年。Q3 专硕、学硕都有奖学金吗?西南政法大学将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研究生奖助政策通过各种途径为符合条件的硕士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分为三个等次:一等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12000元,二等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8000元,三等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4000元。硕士研究生一等新生奖学金的评定比例不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0%,二等新生奖学金的评定比例不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20%,三等奖学金的评定比例根据当年的招考情况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根据当年生源和预算,结合招生学院和学科组的意见加以确定,最低不低于当年招生总人数的30%。获奖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报到注册手续后即全额发放。硕士研究生综合奖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奖共三个等次,奖励金额分别为10000元、6000元及3000元。综合奖学金的评选以本年级、本专业有资格参评综合奖学金的学生人数为基数,以综合测评为依据,按照综合测评排序的前10%、30%、60%分别确定为综合奖学金的一、二、三等奖。综合奖学金的评选,在每一学年课程结束后,根据综合测评排名评定,在第三、第五学期评定。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2万元,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相应调整。此外,每生每月都可以领到600元的助学金(每年发放10个月)。Q4 专硕有非全吗?西南政法大学的新闻传播类硕士是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哦~Q5 每年有多少人报考,最后录取多少人?西政不公开报录比。我们只能进行推算,2020级报考新闻学的人数大概在85人左右,报考传播学的人数大概在130人左右,新传专硕的人数大概在560人左右,最终统考录取新闻学22人,传播学32人,新传专硕75人。故推算新闻学报录比率大概为100:26;传播学大概为100:25;新传专硕大概为100:13。按同样方法计算,2019级新闻学报录比率大概为100:30;传播学大概为100:30;新传专硕大概为100:16。以上数据仅为学姐学长推算,供参考。Q6 本科学校不太好,会影响录取吗?考试难度大吗?西政对所有学校的考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论你本科所学专业或者就读院校,只要你分数考得够高,自身够优秀,被各位老师争着要是有可能的!Q7 我是三跨考生,考上的几率大吗?每年都有大量考生跨考西政的新传专硕,而且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你们的师兄师姐里还有本科学英语、土木、法律、食品安全…的呢,所以大家完全不用因为自己是跨考生就底气不足,别人行,你也行。另外,有的导师还特别看重跨考的同学,认为跨考的考生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结合自身原来专业的优势有更好的发展。Q8 看完一遍书后,感觉没什么印象?建议大家按照时间规划里的建议把专业课复习按自身情况分成几轮。在看完第一遍参考书后,没有什么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不少的知识需要看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才能够理解和掌握。考研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一步一脚印的去坚持。Q9 历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Q10 专硕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新传的就业方向是很广的。比较对口的是传媒行业,比如进报社、电视台、网络媒体当记者、编辑、编导等。但也有不少同学在毕业后没有选择传媒行业,而是去了房地产做策划,企业事业单位做宣传,考公务员…总之,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不是难事。Q11 读研后会上些什么课程?以传播学专业为例,其公共必修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外国语、新闻传播专业英语、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等。专业必修课有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传播学前沿理论、传播法研究、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社会科学质化研究方法、整合营销传播业务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专业选修课包括影视传播、人际传播(双语)、跨文化传播、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实务与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法治新闻传播、新媒体与数字出版、媒介经营与管理、科学传播。公共选修课包括演讲艺术与科学、公务员职业能力训练、瑜伽、体育舞蹈、网球、美术修养、就业创业指导等等。新闻学和新传专硕的课程与其相似,但有区别。Q12 专硕需要看些什么参考书?大家可以在「田心考研」首页点击“服务”→“参考书目”查看。Q13 我该如何分配我的时间?点击高亮文字可以跳转查看时间分配建议哦。22级政治&外语怎么安排怎么学?「时间规划建议·公共课篇」告诉你22级备考如何平衡各科复习时间?全年时间规划·完结篇Q14 22版重点笔记什么时候上线?我们现在正在根据21级小伙伴使用重点笔记复习的实际情况、刚考完的真题以及最新的参考书对重点笔记进行修改和完善,希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到大家。预计发售时间在过年之后。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到时候我们也会在公众号给大家发福利(如免费赠送),具体的方式,大家可以关注每天的推送。- END -好啦,关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答疑就到这里啦。小田心今后也会继续针对西政持续发送考研干货,和小伙伴们一起加油,触碰成功!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通过 「写留言」的方式向小田心提问哟~!

天之合也

严厉!西南政法大学:3年共清理、劝退77名研究生,其中28人博士!

近日,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刊发了《紧扣立德树人 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文。该文章表示,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主动适应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该文章中,西南政法大学表示,西南政法大学建立了导师、学科、学院、学校“四位一体”环环相扣,涵盖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严格标准,对未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坚决予以分流淘汰。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清理、劝退77名研究生(其中博士28人,硕士49人)。关于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开设有25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南政法大学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近7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五强。信息来源: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