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注意!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将采取远程复试+入学后笔试的形式掌门人

注意!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将采取远程复试+入学后笔试的形式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庭铭)4月29日,西南医科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官方答疑。在答疑中明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对于以往复试需要的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内容,将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入学后3个月内,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笔试,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复试有违规作弊情节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具体详细内容如下:01 学校复试的方式是什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02 网络远程复试具体要求?怎么解决地区偏远网络欠佳问题?如果面试途中断网,怎么处理?网络远程复试的平台还在测试中,等确定后会通知考生在复试前进行提前演练。对于确实不具备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学校将进行技术兜底保障,根据考生申请(5月6日前向研招办或院所提出)积极协调,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持和帮助。03 以往复试需要的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今年还考吗?复试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内容将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入学后3个月内,研究生院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笔试,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复试有违规作弊情节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04 学校的复试比例是多少?复试比例一般不低于120%;有部分专业上线一志愿人数不足按实际上线人数复试。05 各专业的具体排名可以公布吗?复试名单已经公布在研究生院官网,考生可自行下载查看。06 网络复试需要做什么准备?复试前,学校会提供详细的操作手册和具体要求,相关学院会进行情况摸底并组织考生进行提前测试。建议考生做如下准备:(1)选择安静、整洁的房间作为网络复试考场;(2)至少两台(部)可以同时上网并且具有摄像拍照录音功能的电脑或手机;(3)网络最好采用有固定接口的有线网络,并提前备好流量包。07 西南医科大学是否接受校外调剂?西南医科大学接受校外调剂。可重点关注基础医学、生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学位)、药学、公共卫生专业,具体的调剂办法和需要调剂的专业、缺额,会及时在研究生院官网和研招网调剂系统发布,请持续关注。08 西南医科大学扩招名额是多少?各专业招生计划名额会在复试前公布,请考生关注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09 校外调剂是否与第一志愿一起进行复试,西南医科大学会不会保护第一志愿?学校进行分批复试,一志愿的先复试,有缺额会在研招网调剂系统公布。10 复试什么时候开始?等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开始,预计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底结束。各院所根据本院所复试工作安排,会在复试前至少三天通知到考生。11 定向的可不可以改为非定向?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具体咨询研招办。12 如果是目前是规二,又被录取(学硕)了,可不可以延迟入学?或是转规培基地?延迟入学需由导师签字同意后,报招生领导组审定,同意后可以申请延迟1-2年入学。学术学位不能转规培基地。13 规培方向与所考研究生专业方向不同怎么办?具体情况请咨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育培训部,0830-3165970。

独奏者

谁成就谁?妈妈陪女儿考研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网友:我不配当妈

#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相信很多经历过考研的人都记得,求学的心酸和知识的汲取。但是,当考研成功后,当事的苦涩获得了回报,没人会忘记当时的滋味。近日,新闻媒体称西南医科大学公布的名单中有一对母女,二者相差25岁,但同时被录取了。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去看看。01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引关注!6月5日,西南医科大学公布的研究生录取名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媒体报道出的消息:其中在录取硕士研究生的名单中,有一对母女。虽然相差25岁,但是她们是同事、母女,未来三年也是同学。这段经历被其中的母亲称之为“妙不可言”!这对母女双双被录取的消息迅速冲上了热搜!其中母亲叫白永旗,50岁,是该学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女儿25岁,是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露露。02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背后的故事!新闻称“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值得人们的深究和考量。曾经,露露报名考过一次,但是以失败告终。2018年,再次报考,还是以失败告终。辗转就是2019年9月,露露再次报考。但是当时关于考试成绩还是一个疑问。离考试2个月,但是露露的状态一直不在线。这让看在眼中的妈妈心里很着急。“这次如果考不上,对她的打击会很大,说不定就真的放弃了”。最后,在考研报名通道即将关闭的时候,这位妈妈填报了学校公共管理专业。“我也报名,我陪你考”。瞒着家人和同事,这成为母女彼此的小秘密。这位妈妈是儿科的护士长,科室里的事情事无巨细,都得自己做。另外还得管女儿的考研工作,因此她特地为女儿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上厕所、红绿灯等等环境,都变成了露露学习的场所。03女儿露露在压力下,开始“蜕变”!女儿露露也感受到了考研带来的压力,再加上去年10月爷爷去世前的叮嘱(好好考研),女儿开始慢慢改变,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一有时间就学习相关知识,随身携带英语词典,早上6点就开始一天的学习,抬头发现已经学习到半夜1、2点也变成了常事。因为在学习中需要交流英语等问题,母女有时因为各自的观点相持不下,进而也发生过争执。在报考的2个多月里,母亲时时刻刻鞭策着女儿。但是当成绩出来后自己也感觉到了意外,自己也被学校录取了。女儿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母亲想起这段经历,直呼“妙不可言”!04这位妈妈身上的故事!对于这样的事情,小编感慨万千!妈妈成就了女儿的考研梦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这位妈妈背后的故事却依旧励志!让人感慨的是,有网友称:“我不配当妈”!这位妈妈是中专学历,这些年毕业、工作后依旧没有放弃学习。2003年,她曾报考过四川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2010年,她报考MBA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但是最终一个失败,一个因为工作原因放弃。当这次考研成功后,母亲激动不已:“感谢女儿成全了我的读书梦”。随后,这位母亲也坦言自己“做梦常梦见读书”。女儿露露说是母亲成就了她的考研,同时,她也见证了母亲在儿科路上的坚守。05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母亲为了鞭策女儿考研,严格制定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最后,考研成功的女儿也顺带“成全”妈妈的学习梦。小编认为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也可以说是这对母女间的共赢。文章写完,感触良多,突然想多说几句:在任何努力中,一个人的前行最是孤寂,很需要一个人来分担。彼此携手前进,哪怕是摸黑也不害怕。你觉得呢?

大苦

西南医大宣布同时录取母女研究生,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出现了一对相差25岁的母女的名字: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她的女儿,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露露(小名)被儿科学专业拟录取。女儿多次考研失败,亲妈实力陪考2017年,正在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读大五的露露考研失败。2018年大学毕业后,露露被招录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规培生。这一年,再次考研的她又失利了。2019年,露露准备第三次报名研究生考试。时间转眼来到9月底,离考试只有不到三个月,白永旗却感觉女儿复习不在状态。“我着急了,如果这次再考不上,对她打击会很大,说不定就真的放弃了。”“我也报名,陪你考。”赶在报名窗口关闭前,白永旗填报了学校公共管理专业。这样一来,露露压力陡增,“如果她考上了我没考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亲妈实力“坑娃”,已下定决心拉着她、带着她、逼着她前进。作息表太励志!工作的同时与时间赛跑母亲白永旗是护士长,科室的“大总管”,工作事无巨细。女儿在临床一线三班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白永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早上6点多,她便戴上耳机,边听课、边步行一个小时到医院,既锻炼身体,又有效复习。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白永旗说,母女两人共同考研的事,只有女儿男朋友知道,女儿爸爸并不知情。直到考试前的一个周末,朋友们约她,她觉得应该冲刺考试没能赴约,大家才知道。最终的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那样圆满。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不认真写作业,沉迷手机不能自拔。但是没有考虑过,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做了好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和父母一样就行,把父母之前的教导都忘得一干二净,而父母在这期间其实也没有对孩子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到了长大了之后一家人才后悔莫及。也有人曾劝白永旗别较真,“这把年纪,等研究生毕业也快退休了。”但女儿对妈妈的想法却并不意外,在她看来,妈妈平时很爱学习,“这发生在她的身上很正常,只不过我会有一些压力。”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是有着良好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特别注重学习,不但要求自己不断进步,还会时刻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多看课外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考上了就去认真读,我们是母女,是同事,未来三年成为同学,这段经历妙不可言!”在女儿眼里,母亲严厉甚至有些苛刻,但她发自肺腑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加的优秀。

成极

“您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母女齐考研,双双被西南医大录取!

妈妈陪女儿一起考研,双双考上研究生,这件事,想想就很酷!5月底,在西南医科大学公布的2020年第九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公示名单中,50岁的白永旗赫然在列,官网显示,她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而她25岁的女儿也同时考上了该校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位妈妈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平时工作忙碌,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整个备考时间仅两个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此次本意是陪考、鼓励女儿好好考研,如今母女两人双双被录取,不仅实现最初陪考目的,也算圆了她多年以来的读研梦想。如此忙碌还能考上研究生,这位阿姨是真的厉害,“成功挤掉了别人家的孩子”,阿姨学习真的有一套!据阿姨分享,她平时学习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毕竟护士长的工作,真的太忙了。走路听网课上厕所背单词;两个月的备考时间里,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平摊到每一天,每天再晚再迟都要完成学习内容,就算当天无法完成,第二天也必须补上。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这位妈妈将单词本放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有空闲的时间……她都利用起来,一个一个背单词。从备考以来,每天早上六点过就从家里出发,走路到医院上班,上班路上近1个小时的步行路程,边走边听网课,“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复习了考试内容。”作为全职备考的考研人,我们虽不用像这位妈妈一样,挤出时间备考,但这种自律和碎片化学习时间的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大片的复习时间,必须合理规划,精确利用,才能提升整体学习效率,这时候一张打卡表就非常重要!如果你平时难以自律,不如试试下面这样的每日计划表,打印一份,贴在随处可见的位置,给复习定量,量化考核,备考不慌!50岁考研,从来都不可笑,可笑的是你放弃梦想,放弃努力!新闻中的阿姨,其实曾经也考过两次研,但都失败了。两次考而不读,成为她一直以来的遗憾,“常常做梦梦到自己还在读书,心里其实很不服气。”大龄考研,真的没什么,想考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其实大龄考研,有很多优势:你应该很清楚你为什么要考,想法理性,考虑成熟。你在社会上待了六七年,你应该比所有人都明白读书的价值。你工作了那么久,应该有积蓄,至少足够你自己读书之用,而不用啃老。自己供自己上学的感觉,很舒服。虽然记忆力,反应力真的有点下降,但毅力,抗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不公正的能力还有对社会立体多面,人生阴晴晦明的理解,应该远远超过应届本科生才对。很多人大龄考研,战胜了多重困难,都考上了。不努力什么也不会得到,更可况努力了也不一定会等到,对心态的调整和适应也是一次次历练出来的,让自己变得更加从容、淡定,千方百计解难题。所以一战的考研人,有什么理由考不上呢?对于这对母女考研齐录取,大家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分享君哦!

明耻

2020年考研之中西部医科大学

对于 “考研族”们来说,2020年的3月份是煎熬的。往年这个时候,国家线、复试工作基本已经全面铺开。而今年的国家线已经确定要到4月中旬才能公布。但是伴随而来的好消息是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人。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尽管现在具体招生名额怎么分配到各个大学尚未明确,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医学专业的考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今天小编就给各位考生介绍几所西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位于重庆市,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位于广西南宁市,原名广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肿瘤学。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位于云南昆明市,原名昆明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位于贵州贵阳市,原名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西南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泸州医学院;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是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研究生扩招,最终这19万个硕士名额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会落到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等专业。上述高校录取的人数肯定也会超过之前拟招生的人数,医学考试有较大希望能够进入复试。最后希望考研族们都能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如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请帮忙点个赞转发分享。

老泥妹

女儿考研复习不在状态,妈妈陪考,双双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

考研是一个孤独寂寞的过程,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老师监督,亦或许也没有伴友,这样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力在坚持着这枯燥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二战的学生来说,同一届的同学要么考上了,要么去工作了,即使是也要二战的同学也很难在一起学习了。对于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与是否有人监督、是否有人指导、亦是否有人陪伴有很大关系。考研的学生大多数是没有人指导的,有也是师兄师姐分享一点学习经验而已;考研的学生也很少有人监督他学习,有也是自己和同学组队一起相互监督学习,而这种监督大部分是没什么效果的。考研的学生陪伴应该是有的,认识的同学总有那么几个人是要考研的,所以陪伴是比较容易得到的,但是对于二战的学生,这就不好说了,你留在母校复习,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的同学很多都是下一届的,自己认识的同学肯定不多,陪伴的人就少了;而在家里学习的同学,几乎就没什么人在一起学习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让他一个人学习,他可能真的学不下去,想学习就是学习不在状态,学习效率低,他的学习需要有人陪伴。而谁会来陪伴你学习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白永旗,为了陪学习不在状态的女儿学习,自己也加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来,成为了一个陪考妈妈。主要目的是陪考和鼓励自己的女儿好好考研,结果除了完成了陪考和鼓励女儿的目的,自己也考上了研究生,也完成了自己多年来想读研的愿望。最终女儿被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录取,自己也被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录取。

哈斯木

学渣考不起,学霸又看不上的西南医科大学,性价比却很高

西南医科大学,起源于原来的泸州医学院,坐落在泸州老窖酒的诞生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泸州市,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共占地2000余亩,在四川省医科类大学中属于第二梯队,仅次于四川大学医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后者成立于2017年,且每一届临床医学专业招生量只有40人,但拥有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等三所三甲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校园一景该校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目前拥有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共约20000余人。该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有麻醉学、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每年该校光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量就达到1300人以上,不过多数面向四川省内部招生。该校的麻醉学专业尤其是一大亮点,在外科手术、急救、疼痛等方面适应性强,毕业生相对来说就业方向较多、就业率高,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随着该校的成功更名,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医科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也随之上涨不少,像麻醉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即使在四川省内每年也要达到600分以上,其中2020年理科最高分639分,位次8166名,2019年最高分653分,位次7605名,从分专业调档线来看,最高的是口腔医学620分,其次是麻醉学608分以及临床医学606分。不过这类专业在外省招生数量较少,以下是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在四川省内部分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里是英语向导向老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叟何为此

母女考研齐上阵,被西南医大双双录取!这就是陪伴式成长的魅力!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考研母女火爆全网。据悉,妈妈名为白永旗,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这次成功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女儿小名露露,是西南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这次成功被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录取。纪实:护士长妈妈陪女儿考研露露2013年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是本科五年制。在2018考研中,由于没有太多经验,露露仓促地参加了第一次考研,结果不幸遭淘汰。但她没有放弃,继续报名参加了2019考研,可惜最终还是不幸失利。这一次的失败深深打击了她,一度让她考虑放弃。白永旗发觉了女儿的异样,便开始努力疏导她,鼓励她坚持考下去。露露最终下定决心,进行第三次考研。但可能是由于信心不足,露露直到9月份都没有进入考研的状态。为了更好地督促女儿,白永旗生出了跟女儿一起考研的念头。说做就做,赶在报名系统关闭之前,白永旗报名了西南医科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反思:她们的成功能否复制?白永旗母女的故事非常励志,不禁让我思考,她们的成功能否复制?从白永旗的角色定位看,她其实是一位陪读妈妈。说到陪读妈妈,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从初中开始,就会有母亲专门给孩子陪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阶段,陪读妈妈群体已经非常庞大。一般而言,母亲陪读的出发点,是希望减少孩子的后顾之忧,并督促孩子一心一意的学习。没有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陪读妈妈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局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纷繁复杂,有的是孩子叛逆心强,不想被妈妈管束;有的是母亲控制欲太强,让孩子感觉透不过气;甚至还有的是母亲天天打麻将,经常延误了饭点,让孩子心生不满……感悟:与孩子陪伴式成长白永旗作为一名陪读妈妈,显然是非常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她对女儿是陪伴式成长。陪伴式成长,与高压式成长不同,与放纵型成长也不同。在陪伴式成长中,父母是孩子的朋友,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在高压式成长中,父母就是家长,二者的关系是有上下的。而在放纵型成长中,父母是孩子的仆人,孩子的地位甚至高过了家长。白永旗以一位考研学生的身份,真正地走进了女儿的内心。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模式下,妈妈与女儿相互督促学习,共同成就了彼此!最好的陪伴莫过于此!最后,为大家分享一本好评率高达99%的读物。它就是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作家、育儿专家苏珊·施蒂菲尔曼的力作,《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致力于培养自觉、自信、有爱心的孩子,她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如何建立充满关爱的亲密家庭关系。本书受到了果妈成长记的李璇、喆妈公益阅读的杨练华等知名阅读推广妈妈倾情推荐。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可享受满100减50优惠,到手价仅18.9元。一顿快餐的价格,享受一辈子的精神成长!值得!我是考研牛小guo,传播教育理念,分享考研知识,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魔翡翠

太励志!妈妈陪女儿考验 双双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

6月5日,记者从西南医科大学获悉,不久前,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在名单中,有对相差25岁的母女,分别是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和,25岁的女儿、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露露(小名)。在名单中,两人都被西南医科大学拟录取。今天,#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的消息冲上搜,她们的励志故事引发热议,网友称她们为“神仙母女”。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女儿考研失败亲妈决定实力陪考露露是西南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五那年,她临时报名“裸考”了一次,结果以失败告终。2018年,露露又一次报名,依然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儿科学专业,这一次还是失利。2019年9月,女儿第三次报名考研。“12月考试,9月底了她仍不在状态。我着急了,如果这次再考不上,对她打击会很大,说不定就真的放弃了。”母亲白永旗十分焦灼。“我也报名,陪你考。”赶在报名窗口关闭前,白永旗填报了学校公共管理专业。母女二人共同考研,她们瞒着家人和同事,当成彼此的小秘密。这一来,露露压力陡增,“如果她考上了我没考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亲妈实力“坑娃”,已下定决心拉着她、带着她、逼着她前进。作息表太励志上厕所、等红绿灯都在背书儿科十分忙碌,责任重大。母亲是护士长,科室的“大总管”,事无巨细。女儿在临床一线三班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既要干好工作,又要全力备考,复习全靠挤时间。工作学习两不误。白永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她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一有空闲时间,她就背单词。早上6点多,她便戴上耳机,边听课、边步行一个小时到医院,既锻炼身体,又有效复习。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露露备考则更讲究效率,早睡早起,有效记忆。两人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同。英语是必考科目,母女间交流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心得。但因解题的方法不同,有时也会发生争执。去年10月,露露的爷爷突发疾病去世,对她的触动很大。“爷爷生前经常念叨,好好考研,多读书。但他还没来得及分享我的喜悦就走了……”以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露露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之余全力以赴刷题、备考……是母女是同事这段经历妙不可言从报名到考试,两个多月的时间,白永旗原本打算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和鞭策女儿,督促女儿进步。殊不知,母女俩都找得到了快乐,最终皆大欢喜:双双被学校录取。“我们是母女,是同事,未来三年成为同学,这段经历妙不可言!”女儿曾觉得,母亲严厉甚至有些苛刻,但她发自肺腑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初始学历中专的白永旗,这些年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脱产完成专科、本科的学习。2003年,她第一次报考四川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过线近20分的她,由于考虑露露尚小犹豫不定,未能如愿继续深造。2010年,她参加MBA硕士研究生考试,但周末要跨省学习,加之科室事务繁多,她最终放弃。“我经常做梦回到校园,做梦想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露露也在母亲的影响下走上了医学道路,“也想体会妈妈常说的救死扶伤的‘成就感’”,露露说,而选择儿科学继续深造,也是由于见证了母亲一路的坚守,“妈妈常开玩笑说不想我选儿科,但她自己却扎根儿科,我们都喜欢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会一路相伴、坚持下去。”【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不精不诚

太励志!妈妈陪女儿考研 双双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

6月5日,记者从西南医科大学获悉,不久前,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在名单中,有对相差25岁的母女,分别是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和,25岁的女儿、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露露(小名)。在名单中,两人都被西南医科大学拟录取。今天,#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的消息冲上搜,她们的励志故事引发热议,网友称她们为“神仙母女”。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女儿考研失败亲妈决定实力陪考露露是西南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五那年,她临时报名“裸考”了一次,结果以失败告终。2018年,露露又一次报名,依然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儿科学专业,这一次还是失利。2019年9月,女儿第三次报名考研。“12月考试,9月底了她仍不在状态。我着急了,如果这次再考不上,对她打击会很大,说不定就真的放弃了。”母亲白永旗十分焦灼。“我也报名,陪你考。”赶在报名窗口关闭前,白永旗填报了学校公共管理专业。母女二人共同考研,她们瞒着家人和同事,当成彼此的小秘密。这一来,露露压力陡增,“如果她考上了我没考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亲妈实力“坑娃”,已下定决心拉着她、带着她、逼着她前进。作息表太励志上厕所、等红绿灯都在背书儿科十分忙碌,责任重大。母亲是护士长,科室的“大总管”,事无巨细。女儿在临床一线三班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既要干好工作,又要全力备考,复习全靠挤时间。工作学习两不误。白永旗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她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一有空闲时间,她就背单词。早上6点多,她便戴上耳机,边听课、边步行一个小时到医院,既锻炼身体,又有效复习。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露露备考则更讲究效率,早睡早起,有效记忆。两人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同。英语是必考科目,母女间交流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心得。但因解题的方法不同,有时也会发生争执。去年10月,露露的爷爷突发疾病去世,对她的触动很大。“爷爷生前经常念叨,好好考研,多读书。但他还没来得及分享我的喜悦就走了……”以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露露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之余全力以赴刷题、备考……是母女是同事这段经历妙不可言从报名到考试,两个多月的时间,白永旗原本打算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和鞭策女儿,督促女儿进步。殊不知,母女俩都找得到了快乐,最终皆大欢喜:双双被学校录取。“我们是母女,是同事,未来三年成为同学,这段经历妙不可言!”女儿曾觉得,母亲严厉甚至有些苛刻,但她发自肺腑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初始学历中专的白永旗,这些年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脱产完成专科、本科的学习。2003年,她第一次报考四川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过线近20分的她,由于考虑露露尚小犹豫不定,未能如愿继续深造。2010年,她参加MBA硕士研究生考试,但周末要跨省学习,加之科室事务繁多,她最终放弃。“我经常做梦回到校园,做梦想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露露也在母亲的影响下走上了医学道路,“也想体会妈妈常说的救死扶伤的‘成就感’”,露露说,而选择儿科学继续深造,也是由于见证了母亲一路的坚守,“妈妈常开玩笑说不想我选儿科,但她自己却扎根儿科,我们都喜欢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会一路相伴、坚持下去。”(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