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癞蛤蟆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

2021年西南民族大学公示了本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单,一共有21个学院的224人获得了保研资格,按照西南民大2017年的本科新生录取数据近7000人得出的保研率约为3.2%,这个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对于西南民大来说,也还是非常不错了。21个推荐保研资格的学院,保研人数超出20人的仅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2人和艺术学院20人,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招收艺术生745人,按这个标准,艺术学院的保研率为2.68%,可见,艺术学院保研人数虽然多,但整体保研率还没有达到整个学校的平均水平。保研人数超过10人的学院有10个,保研人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经济学院19人、商学院18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5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4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人、法学院12人、畜牧兽医学院11人,其它为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均为10人。保研人数低于10人的学院有9个,分别是药学院9人、新闻传播学院8人、建筑学院7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及西南民族研究院合计7人、公共管理学院6人、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4人,数学学院、体育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均为3人。西南民族大学2021届保研本校的学生仅有31人,其它193人均去往外校,比如兰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

滑稽戏

重磅:西南民族大学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新学期 新征程,西南民族大学学科专业开启大调整。为什么?怎么做?依据啥?疑问三连,稳住!一波图说方案解读: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聚焦“双一流”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制定了《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调整方案》。本次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设置哲学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 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建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组建新闻传播学院组建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组建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建电子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组建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名为建筑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强药学院更名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做强法学院做强经济学院做强艺术学院做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稳步发展预科教育学院调整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各民族学生搭建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发展平台,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科导向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需求导向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学科专业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不断夯实学生学科专业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导向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学科归口建设1.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为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3个学科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博、硕)方向、经济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硕)方向、艺术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方向。2.公共管理学院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2个学科方向,即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的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和建筑学院的公共管理(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方向)。3.畜牧兽医学院为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畜牧学(畜产品加工与安全方向);畜牧兽医学院为农业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的4个领域,即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青藏高原研究院的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4.电子信息学院为电子信息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计算机技术方向)和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硕士(电力电子技术、系统控制工程方向)。5.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为教育硕士归口建设单位,统筹建设分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编辑 | 刘昱彤 戴嘉昊 王雅瑄 张紫怡 文可资料来源 |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图源 | 崔馨元责任编辑 | 赵祺祺

不时

西南民大学科专业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近日,地处四川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南民大”)迎来学科专业大调整。9月22日,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发布了此次调整的具体方案。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聚焦‘双一流’建设,学校制定了《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调整方案》。”根据官方发布的方案内容,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据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西南民大未能成功进入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鹿铃

四川新闻|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00:48今天(6月15日),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为研究院揭牌,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把优秀的藏羌彝文化研究好、传承好、发展好。要正确看待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打开视野,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传承中华文脉,让优秀的藏羌彝文化融入当代生产生活。要推动研究院实体化运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来源:四川观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番茄酱

好消息!西南民族大学专业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进行了专业大调整,共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学校的一系列调整方案,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双一流”高校。此次调整除了撤并和新组建的学院,还有就是4所更名的学院和一个最新独立设置的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更是调整为6所。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属于综合性民族高校,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学生考大学还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会有加分政策。很多人都认为民族类院校实力不怎么样,其实不然。西南民族大学的理工科实力确实不强,可谓是肉眼可见的差,但是学校的经济,法学,动科确实不错,直到现在依然很强。尤其是近几年,西南民族大学疯狂的引进人才,在理工科方面也是加强了许多,修补漏洞,师资比之前强了许多,教师数量翻了一番,该校是一直都有在进步的。学校不只是少数民族,汉族人也多,对于汉族来讲,文科类最好的选择就是读经济学院和法学院,理科类选择动物学会比较好。少数民族的话,民族学肯定是不错的,看个人选择吧!

发动篇

大调整!西南民大撤并7个、新建11个学院

四川在线记者 邓翔沣新学期新气象。9月23日,记者从西南民族大学获悉,该校迎来建校以来,在学院学科专业的最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为何做出此般调整?据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

美国佬

西南民族大学设立哲学学院

据西南民族大学消息,经国家民委批准: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已于近日独立建院。根据西南民族大学的官网显示,哲学学院已名列该校的第26个教学单位之一。此前,西南民族大学已经成立了直属学校、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哲学研究院,以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和藏传佛教因明学为特色,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所”、“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所”、“藏传因明研究中心”、“儒家伦理与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所”,并下辖“少数民族哲学文化思想传承创新研究基地”。此前,西南民族大学于2018年已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而最早的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是1986年获批的“宗教学”专业,距今已有34年。哲学一级学科现已入选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中,宗教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今年3月,经教育部审批,西南民族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哲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新成立的哲学学院也将在今年开展首届哲学本科的招生和培养工作。而至此,整个哲学学科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已经在西南民大学完整建立起来。西南民族大学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大学,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占地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10多所哲学学科实力较强的大学成立了仅以“哲学”命名的哲学学院或哲学学院,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此外,还有不单以哲学命名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吉林大学的哲学社会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哲学实力超强的高校仍是哲学系(宗教学)命名哲学学科的直属系。而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则是在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内设立哲学系。

天德

国家级科研平台与联合实验室入驻天府大数据研究院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科研平台、联合实验室入驻揭牌仪式12月19日,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天府大数据研究院”)国家级科研平台、联合实验室入驻揭牌仪式在成都天府新区举行。此次入驻的科研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单位、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知识实验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等3个高校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中国联通联合大数据实验室、图灵教育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2大大数据产业联合实验室。20日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强会见了出席本次活动的院士、专家、天府大数据研究院领导及川投集团、晨越建管集团的高管,听取天府大数据研究院入驻揭牌相关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汇报,并鼓励天府大数据研究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打造成都大数据品牌、促进成都新经济快速发展。嘉宾参观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展厅据悉,为积极开展大数据领域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为四川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提供战略研究与智力支持,由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石勇联合国际知名大数据专家团队,与川投集团、晨越建管股份公司等产学研主体发起成立天府大数据研究院,落户成都市天府新区。此前,《国际信息技术和决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 SCI)和《数据科学年鉴杂志》(Annals of Data Science, Springer)两大国际知名大数据学术期刊编辑部总部已落地研究院。在入驻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陈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专家鲍廷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长聘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作为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首批专家委员会成员,接受聘书并担任研究院首席顾问。天府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石勇发言天府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石勇在揭牌仪式后披露,天府大数据研究院将于2019年5月牵头举办全球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论坛将向全球发布《2018全球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该报告以分析全球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为核心,从中国的视角去解析全球政府数据开放情况、全球大数据发展情况。在随后的成果发布会上,由天府大数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刘锋开展的“世界人工智能智商测试暨智能手机智商评测”、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志晨开展的“图灵教育大数据”等2个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汇报与公布。(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是国马也

西南本科院校,西南民族大学和贵州师范学院,虎斗龙争

西南民族大学,位于四川成都市;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两所学校都是公办高校,都属于本科办学层次的院校,而且都是以文理为主力教研方向的高校。两所学校都位于西南大区,近些年都获得了政策扶植,发展速度比较快,也确实为本地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贵州省教育学院。当时刚刚恢复高考,而中学教育是重中之重,为了提高贵州省的基础教育水平,提升从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这所学校。贵州教育学院,是成人教育的高等学校,针对人群主要是在职人员。教育学院一般分为三种,即省级教育学院、地市教育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近些年,各级教育学院通过兼并重组纷纷改制,成为全日制师范学院或全日制高职专科学校了。西南民族大学,早期是由西南大区领导的高校,而西南大区的行政级别高于省级,说明这所学校建校之初备受重视,直接划归地方最高行政单位管辖,投入资金和扶植政策相对更多一些。1954年,大区制被撤销,中央直接管理各个省级单位,使得学校规划四川省领导。恢复高考之后,这所学校转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成为一所中央部属高校,使得学校发展速度再次加快,由此,学校整体实力也得以大幅提升。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学方面实力比较强,建有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对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看,西南民族大学的实力胜过贵州师范学院,毕竟西南民族大学建校更早,而且受重视程度更高,自然实力也要更强一些了。

苏舆

民族学院华丽变身为民族大学

民族学院始于1941年9月的延安时期成立的民族学院,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决定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西北、西南、中南各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从1950年到1958年,先后建立了西北、西南、贵州、中央、云南、中南、广东、广西、青海、西藏等10所民族学院。“文革”中,大部分民族学院被撤销或停办。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学院得到全面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84年,我国决定筹建东北民族学院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989年,又决定将筹建中的鄂西大学改建为湖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1993-11-30)该校也“创新”出了“Minzu University”这样的翻译,下面地方小弟弟们争相模仿。(证明拼音好?中央民大“民族”英译为“Minzu”),校址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有着优良传统和历史,其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时,把已建设数十年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语系的部分专业和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由此形成了高起点的学科和专业优势,1978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南民族学院(创立于1951年)——〉中南民族大学(2002-03) 校址在湖北武汉1951年5月,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全中南地区总数为200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成立。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4月,广东民族学院并入中南民族学院。1954年,中南行政取消后,中南民族学院改属中央教育部领导,1970年,学校被强令撤销,建设发展了近20年的中南民族学院被毁。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南民族学院复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接领导。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3年,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云南民族大学(2003-04),校址在云南昆明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1972年3月,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列为普通高等院校,1973年3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发出通知,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为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6月18日,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创建于1952年)——〉广西民族大学(2006-02) 校址在广西南宁1952年3月,学校创立,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升格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1960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2年,南宁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西北民族大学(2006-04)校址在甘肃兰州1949年9月,西北重镇兰州创办了“藏民问题研究班”,不久扩大为“藏民学校”。1950年1月又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简称“革大三部”)。1950年8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报请政务院批准,在“革大三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西北民族学院。“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学校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直至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才得以恢复。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7月,国家民委与甘肃省政府正式共建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2003-04-16)校址在四川成都1950年7月,政务院批准在西南建立一所民族学院,由西南民委负责筹备工作。 1951年3月,西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1954年8月,由西南民委领导改为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教学活动停顿,1973年,学校恢复办学,1979年2月,改为国家民委、四川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民委为主。 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5年4月,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协议。 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2015年10月,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学校。2016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2008-05)校址在宁夏银川1984年,北方民族大学建校,原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02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了共建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和大连民族学院6所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共建协议。2004年,国家民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共建协议。2008年,经教育部组织评审,学校正式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2009-04-15)校址在青海西宁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学院的前身——“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成立。1950年4月,“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改名为“青海省人民公学”。1950年9月,“青海省人民公学”更名为“青海省民族公学”。195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成为青海省第一所高等院校。1962年10月,青海师范学院、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和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民族学院。1964年3月,国务院批复青海民族学院分设为青海民族学院和青海大学。2000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青海民族学院,2005年5月,西宁铁路司机学校整体并入青海民族学院。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2012-04)校址在贵州贵阳1951年3月,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向西南军政委员申请成立贵州民族学院的请函。。1951年3月1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处同意成立西南民族学院贵州分院的通知。1953年初,学院从贵阳市普陀路迁至花溪,1959年,贵州大学迁入民院的校址,贵州民族学院并入贵州大学后被撤销,1974年,经国务批准恢复贵州民族学院。2007年5月,学校入选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建设行列。2008年3月,贵州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贵州民族学院在北京举行,2012年4月,贵州民族学院正式贵州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2015-03)校址在辽宁大连1984年,东北民族学院立项筹建。1993年,以中央民族大学名义开始招生办学。1997年,大连民族学院成立。2002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了共建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和大连民族学院6所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共建协议。2006年,成为国家民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大连市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共建单位。2015年3月,大连民族学院更名为大连民族大学。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大连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2015-04)校址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大学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1957年10月17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高教部党组和陕西省委,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开学典礼。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被迫停课,办学陷入严重混乱局面。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校被解散,人员、土地和物资严重流失。1971年5月,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同时决定迁入西藏办学,1971年,学校师生白手起家在尼洋河畔的乱石滩上建起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学校形成了以陕西咸阳为总院,以西藏林芝为分院,两地办学的特殊格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独立办学,成为西藏第一所高等理工学校。2009年3月,西藏民族学院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2011年,教育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能力建设工程”百所地方高校。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自原来的中央民族学院改为大学之后,从2000年起,中南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纷纷升格,“民院”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名词。还存在的“民院”湖北民族学院(可追溯至1938年),校址在湖北恩施1949年11月底,恩施专署接管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58年秋,开办恩施师范专科学校,设在恩施地区师范学校内,开办恩施医学专科学校,设在恩施地区卫生学校内,两校分别在1961年、1962年停办。1965年,思施医学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1983年医专从卫生学校分出单设。1975年,恩施师范开始招收大专班学生。1977年11月,思施地区师范学校改办为华中师院思施分院,1978年12月(或1979年)更名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7月6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恩施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鄂西大学,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199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湖北民族学院和原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07年10月,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对口支援湖北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由“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校址在四川康定四川民族学院学校肇始于1985年设立“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甘孜州农业学校、甘孜州财经学校整合并入。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四川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由”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校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1953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成立。1955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创建,同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和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合署办公。1957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分校办学。1958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中专部,原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改建为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1960年,呼和浩特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1961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仍称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62年,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81年。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中专部,原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1981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教师进修学校再次分立,师范类专业独立建校,称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2年9月,教育部决定由中央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消失的“民院”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1957年,学院成立,原名广东民族学院,承担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任务。1977年,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为适应广东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的需求,改办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同年,原广东机械学校并入学院。2005年,原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