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卡门线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3.2%,21个学院保研224人,留校人数低

2021年西南民族大学公示了本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单,一共有21个学院的224人获得了保研资格,按照西南民大2017年的本科新生录取数据近7000人得出的保研率约为3.2%,这个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对于西南民大来说,也还是非常不错了。21个推荐保研资格的学院,保研人数超出20人的仅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2人和艺术学院20人,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招收艺术生745人,按这个标准,艺术学院的保研率为2.68%,可见,艺术学院保研人数虽然多,但整体保研率还没有达到整个学校的平均水平。保研人数超过10人的学院有10个,保研人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经济学院19人、商学院18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5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4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人、法学院12人、畜牧兽医学院11人,其它为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均为10人。保研人数低于10人的学院有9个,分别是药学院9人、新闻传播学院8人、建筑学院7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及西南民族研究院合计7人、公共管理学院6人、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4人,数学学院、体育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均为3人。西南民族大学2021届保研本校的学生仅有31人,其它193人均去往外校,比如兰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

弟切草

西南民族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

今天,西南民族大学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具体如下: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现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如下: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专业学位类专项计划类详细信息请参见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资料来源 |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办公事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数据来了

校园风景图2021年各高校保研数据火热整理中,了解大学的保研数据,对高考志愿填报和正在大学学习的同学具有很重要参考价值,随小编来看看吧!本次给大家介绍是西南民族大学的保研数据。根据西南民族大学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推免保送攻读研究生人数合计224人,2017年招生计划6969人,其2021年保研率3.21%。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保研率01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艺术学院数据统计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合计保送22人免试读研、艺术学院合计保送20人免试读研;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数较多,为9人,具体数据见下图。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02经济学院、商学院数据统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学院合计推免19人、商学院合计推免18人,金融学专业推免人数较多为6人,具体数据见下图。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0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统计数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计推免15人,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合计推免14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合计推免13人,法学院合计推免12人;法学专业推免人数较多为10人,此次英语专业保研7人,具体数据如下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04畜牧兽医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统计数据畜牧兽医学院推免11人、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各推免10人,各专业详细推免人数见下图。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05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建筑学院统计数据药学院合计推免9人、新闻传播学院合计推免8人、建筑学院合计推免7人,详细数据如下图。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06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统计数据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其他各学院数据如下图表所示。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保研人数以上内容就是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推免数据,详细统计了各学院各专业保研人数。07西南民族大学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西南民族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现设有2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8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人有修者

西南民大学科、专业大调整!涵盖多个学科 新组建11个学院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近日,西南民族大学对学校学院、学位点以及专业做了一揽子调整和优化,涉及多个学院,涵盖文、史、经、理、工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据悉,此次调整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双一流”建设。具体来看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哲学专业为今年新增本科专业)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所合署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原藏学学院、彝学学院里的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将整合进崭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整合后两学院不再保留。)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员稳步发展预科教育学院据民大官方消息称,此次调整原则旨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以“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

麻冕

西南民大学科专业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

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近日,地处四川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南民大”)迎来学科专业大调整。9月22日,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发布了此次调整的具体方案。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聚焦‘双一流’建设,学校制定了《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调整方案》。”根据官方发布的方案内容,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据微信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西南民大未能成功进入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得之也生

大调整!西南民大撤并7个、新建11个学院

新学期新气象。9月23日,记者从西南民族大学获悉,该校迎来建校以来,在学院学科专业的最大调整,撤并7个学院,新组建11个学院,更名4个学院,独立设置1个学院,有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学院达到6个。此次调整包括: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组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学院、建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独立设置哲学学院;做强药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稳步发展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研究院。为何做出此般调整?据介绍,此次调整的学科导向为“对标‘双一流’建设,学院调整设置以一级学科为依托,以一流学科研究领域统领博士、硕士以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则是“实施‘有选择卓越’的学科发展策略,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力争两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行列;营造“文优、理进、工改、农强”的学科发展生态;按照“一学院一校区”的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西南民大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学科专业调整后,西南民大下辖的教学单位共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来源 川观新闻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杨华春【来源:成都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夺壶记

中国高校之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创建于1950年7月,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学校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建校以来,西南民族大学培养的22万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等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资力量西南民族大学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现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7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0人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或称号,66人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或称号。学科门类西南民族大学学科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下设有25个学院本科专业88个;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西南民族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B+:民族学C+: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史C:哲学、法学、应用经济学C-:畜牧学、外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就业情况截止到2019年8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2019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87.91%。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7.24%;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2.84%。2019届本科生就业情况:2019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7个学院,有10个学院的就业率均高于90.00%;有69个专业的就业率高于90.00%;其中保险学、建筑学(卓越工程师)、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等13个专业实现了完全就业,就业率达到了100.00%。2019届研究生就业情况:2019届研究生毕业生分布在19个学院,就业率在90.00%及以上的学院有15个,其中青藏高原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药学院等9个学院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00%。就业率高于90.00%的专业有67个,其中有59个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00%。大家对于西南民族大学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其功外也

西南民大,是时候惊艳全国了!

秋深,银杏由绿转黄,你说这是西南民大最美的时候。春来,红叶李盛开,你说西南民大最美的时候到了。是的,一年有四季,都是民大的颜值巅峰。从民大路拐进“南天门”,穿过热闹的网球场,满眼的粉色爆开,令人挪不开眼睛。整个航空港校区,被成百上千棵红叶李包裹,无论从哪里看过去都是一片蔚然成海的粉色。全成都最美的春天,藏在民大的校园里。要说成都哪个高校的春天最美我只服西南民大漫步校园,无论是教学楼下还是宿舍楼边,没有一处不被粉色重重包围。靓丽的民大女孩,有的在拍摄花季写真,有的在拍摄歌舞视频。惊艳眼球的同时,又多了大学的青春气息。从高处俯瞰,云朵一样的红叶李,让整片航空港校区美成了一座童话殿堂。这季节带妹子在校园散步,大概是最浪漫的事情。民族团结碑巍巍,梦云湖悠悠,春日的暖阳下,猫狗追逐打闹,行人不徐不疾。被红叶李温柔覆盖的西南民大,像极了文艺电影的一帧。你说武大的樱花全国最美,我说西南民大的红叶李同样惊艳全国。光是红叶李还不够民大网红食堂了解下西南民大,一个使人发胖的大学。民大有足足7个食堂,还一言不合就修新食堂!不提能吃到各民族美食的老校区,光是新校区的四大食堂,就能让你连吃3个月不重样!/网红食堂/4层楼的网红食堂,凭逆天颜值,一出现就上热搜!惹得全国各个高校的学生纷纷羡慕!除了高颜值的装修,高逼格的菜品才是真正的大杀器!牛排!披萨!沙拉下午茶!西餐的配置,试问哪个学校能做到!22块钱1份的牛排套餐,这份量,这装盘,也太值了吧!/南区大食堂/南区大食堂紧挨着网红食堂,网红食堂主打格调,南大食堂则主打实惠。5点就开始疯狂排队的面条窗口,6块钱一大碗,分量十足,味道也很不错。南大食堂的煲仔饭也非常受欢迎。一大碗饭上盖2个荤,吃得憨胀才8块钱。/星月斋/北区的星月斋作为航空港校区最好吃的清真食堂,人气也是相当旺的!这里的食堂小哥哥都是少数民族的,想不正宗都难!炒刀削和砂锅米线是星月斋最受欢迎的两道菜!尤其是砂锅米线,满满当当的都是酥肉块块,太良心了吧!/北区大食堂:带自选食堂+深夜食堂/深夜食堂的小龙虾,一度上过热搜,被全国人民嫉妒!小龙虾4块钱1只,民大的娃儿也太幸福了吧!自选食堂,秋天会供应大闸蟹,1.8两的只要13元!还有3块钱的生蚝,1块5的扇贝,外面的人只能看着眼馋!每到美食节,就到了各大食堂大展身手的时候!大盘鸡、手抓饭、傣味柠檬鸡、瑶乡苦瓜酿…各个民族的美食,都能在这里品尝到。唯一能把56个民族聚齐的大学真的很骄傲如果让我再读一次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一定是不二之选。在成都的众多大学中,西南民大绝对是最个性的一个!这里被誉为“成都最大的民族风情园”,是除了CCTV,唯一个能把56个民族聚齐的大学!如果没有读过民大,很难想象这里的生活有多丰富多彩!在民大,自我介绍要先报民族,班级聚餐要分批进行,还有神奇的锅庄大赛...校运会,是一年一度的民大“春晚”。男劈叉女跳跃是基本操作,青藏高原研究院牵出的”假牦牛“,一年更比一年丑萌!这里是同时拥有中央广场和下穿隧道的大学,很多社团活动都是在中央广场举行的!西南横幅大学,不是说说而已!民大的高材生,大事小事都爱挂个横幅!大学四年,如果自己名字都没上过横幅,那说明你混得也太没排面了!航空港校区在机场旁边,这里被称为“机场后花园”!放假回家坐上飞机就能走,快递也到得最快!我们学校实在是太太太大了!光是在成都,就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3个校区,占地3000多亩!更别提我们还有高原上的研究基地!还好出行有校车,从航空港校区到老小区,坐校车只要20分钟!那些年,错过校车,比错过一个世纪更难过!在收留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老校区,可以说是撸猫的天堂了!兽医院的师生把这里的流浪猫全都做了一遍绝育,可以说是行走的阉割机了!谁叫我们有全国最牛的兽医专业呢!而且学校总有一千种方式宠哭你!逢年过节都给少数民族学生发钱,端午节发粽子,图书馆配校园爱心雨伞,毕业典礼怕学生太热在会场放置冰块...虽然号称“西南歌舞大学”,但咱学校搞起科研也是认真的!自2014年起,西南民大连续5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项目总数达16项,位居全国前列!我不知道哪家双一流好,但这家双流一大学,我能爱一辈子!毕竟咱段子手校长都发话了:我们离“双一流”,只差那一横。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在民大读书民大虽有槽点,但她比全国任何一间大学都要珍贵。在这里,我们留下了青春年华里最美好的回忆。四年间遇见的良师益友,那辆把我送来又把我送走的306,梦云湖里保佑我不挂科的锦鲤,把我喂胖了20斤的食堂阿姨...红叶李绽放的季节,我回到学校,所有的一切,都还是那么亲切和熟悉。似锦如云的红叶李,绽放在每个温柔的春季。美丽的西南民大呀,值得所有人骄傲与铭记。请把这篇稿子发出去,是时候让西南民大惊艳全国了!

猎时者

中国藏研中心与西南民大共建博士点15年 累计招收培养藏学博士80余名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夏守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建博士点15周年学术研讨会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共建博士点取得的成绩,并为博士点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安七一在致辞中,肯定了共建博士点15年来的成绩,特别是为中国藏学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未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把共建博士点建设和中国的藏学研究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回顾了共建博士点的历程和成就。他说,15年来双方坦诚沟通、精诚合作,同心共谋藏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大计,缔结了深厚友谊、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双方联合培养的藏学研究人才队伍,已成为全国藏学研究队伍中的中坚骨干力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表示,在未来发展中,中心和西南民大不但要推动共建博士点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培养藏学研究事业和藏学学科发展人才,更要以共建博士点为纽带,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在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服务,为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据了解,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领导下,2003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联合启动民族学博士点申报工作,同年7月民族学博士点正式获批设立,2004年首批民族学博士生进校,2008年获批为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双导师制”框架下,累计招收、培养藏学博士80余名。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的代表以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40多位毕业和在读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完)

磨刀工

复旦博士毕业来西南民大做科研:顶刊发论文,不是谁生来适合做科研

近期, 西南民族大学化环学院阳耀月副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以“Potential-Dependent Selectivity of Ethanol Complete Oxidation on Rh Electrode in Alkaline Media: A Synergistic Study of Electrochemical ATR-SEIRAS and IRAS”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Catalysis上发表,这是我校科研成果首次在催化领域顶尖期刊上发表。该期刊目前影响因子11.3,被公认为化学领域的顶尖杂志之一,是中科院1区期刊,化学学科Top期刊。2009年,阳耀月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2014年,阳耀月博士毕业,成为了我校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5年间,阳耀月致力于电化学的研究,成立了表面电催化课题组,迄今为止,在国际主流化学期刊发表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主持多项研发课题和项目;长期为国际主流化学期刊承担审稿工作。走进课题组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花花草草和实验材料,墙上挂满了同学们的各种照片和资料。在阳耀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元素周期表和许多的资料,旁边的一张床格外引人注目。“之前熬夜做实验的时候会睡在这里,”阳耀月指着床笑着说道。研究:没有纯粹的成功,更没有纯粹的失败“没有人一开始就适合做科研的,我也一样。”阳耀月在谈到走上研究这条路时说到。保研时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过程中,到了博士后期才找到了兴趣,找到了认同感。此次ACS Catalysis 论文的发表,是前前后后接近十年的延续和坚持。一篇研究课题结果的论文,与偶然间迸发的写作灵感不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到民大开展工作后,他一直致力于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大方向的研究,每天搜索阅读最新文献,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并找到可以研究的突破口和机会并付诸实践。"失败,天天都在失败!" 阳耀月笑着说:“如果哪天不失败,我还有些不习惯呢。”有时候也想放弃,但是放弃之后又不甘心。记得有一篇论文的发表,正是因为在实验中关键试剂用量过少,导致实验的失败后,课题组便发现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没有纯粹的成功,更没有纯粹的失败。”关键在于不断尝试后,出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此次ACS Catalysis论文最大的突破就是在实验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方法,为今后建立一个方法学(薄层流动,内反射和外反射模式原位红外光谱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准)定量原位表面红外光谱学)打下基础。当被问及如何缓解压力时,他笑盈盈地说:“我就是喜欢瞎溜达和喝可乐。”15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专业的王媛芳回忆起做实验的画面时,觉得老师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实验总会存在偶然性或者不确定性,但老师总会对结果特别兴奋。对待科研的时候,老师的眼睛总是有光。教学:用心培养科研的归属感阳耀月的办公桌上放着学生朱婵在2017年给他拍的一张照片,窗台上还留着14级材料化学专业丁天一做实验留下的龙猫玩具。课上,阳耀月重视实例讲解和推导。丁天一说到,在指导实验的时候,老师会把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后面数据处理中的各种细节都说的十分清楚,同时很注重我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实验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只有跨过这个问题,而不是绕过,才能发现新的成果。课下,阳耀月鼓励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对于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会鼓励他们在完成必修的学业的前提下,自主发展适合自己的道路。常督促学生要大量阅读文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努力跨过困难的决心。这其中时间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你在跟踪研究别人发表的论时,人家在相关领域已经比你领先很多年了,因为他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你现在正在写的东西。”朱婵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她表示,”老师常提倡我们劳逸结合,课题组常常一起去旅游、聚餐。虽然在实验室里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很欢乐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一起熬夜做实验,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的样子。”她说:“做实验最难的是坚持的时候,就是你对一个课题坚持了很久,反复尝试多次仍没有结果,又不知从何下手,碰到瓶颈期的时候,确实是很想放弃的。”阳老师常提醒实验室的同学,注意细节,追求认真,不追求结果。做实验,从来都不是认真就一定可以得到回报,但只管努力,不要总是去想结果如何,不要被眼前的一些东西迷惑,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对于同学们给予的严谨的评价,阳耀月表示,对待科研工作,不仅需要严谨,更要严肃和认真。他总是用行动去引导学生们——科研工作应当严谨、严肃、认真;将心比心,培养学生们对科研的归属感。课题组: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科研工作者2014年,阳耀月来到西南民族大学工作,并确定要立足于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大方向进行研究。几年间,实验室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起来。阳耀月负责的原位分子光谱实验室此次论文中针对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正是想推动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应用。目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电化学为主,用电化学作为手段做一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再做一些应用研究。“这是一个巨大的,滚滚向前的洪流,我们希望在这其中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或者帮助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其中做一颗螺丝钉,但是做好这颗螺丝钉,也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他扣着双手,笑着说。学生兰冰说:“老师曾告诉我们,我们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科研工作者。整个宇宙的进一步探索是成千上万个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积累出来的,虽然我们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甘于做一颗你所爱的螺丝钉,才是真正的不平凡。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文编 | 林钰蕊 刘艺玟 资料来源 | 阳耀月 图片来源 | 阳耀月 林钰蕊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