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李增国 | 做艺术思考上的入侵者玻璃屋

李增国 | 做艺术思考上的入侵者

李增国—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艺术系现居上海▼《光》 直径120cm 油彩 2018李增国出身于美术世家,早年学习的却是美术教育。这一经历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太多学院画家被体系化了的艺术思维。由此,他的艺术思考方式更接近一个对艺术的入侵者,而不是一个持有者。《饕餮》 150x120cm 油彩 2018《马系列2》192x240cm 油彩 2010李增国擅长用现代主义的形式阐释一种后现代的情境,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艺术冒险和灵魂深处的焦虑感。在现实生活中,画家刻意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图示或者艺术符号是习以为常的事,但是用绘画的手段将自己的灵魂进行暴露无遗的展示,用画笔反复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解构和重构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出的事,因为这个过程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包括极度的聪明,相当的睿智,乃至于适度的自恋和暴露欲望。《马系列1》 150x200cm 油彩 2009《蛋糕》 160x130cm 油彩 2017李增国笔下的马有羸弱的外形和哲学家般的内心,这匹充满了个人隐喻的唐吉柯德式的马似乎总是把时间和空间的作为他假想的敌人,略显滑稽的姿态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挑衅,伴随着深刻的孤独感,有时,一丝单纯的狡黠甚至掠过画面。空间处理是李增国在绘画语言上着力考究的东西,时而刚劲随意、时而谨慎考究的笔意营造出一种松散而通透的空间,在这些被精心设计的空间里,作者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他独有的绘画天分,那就是不经意间表现出的绘画语言的纯粹性,当然还有他孜孜以求的精致的绘画感以及画面精神能量的饱和度。《马系列4》 150x120cm 油彩 2017仪式感是李增国油画另一个突出的特征,也可以说,正是这种仪式感成就了他个人的绘画世界。在这个层面上,他的确善于在营造庄重的形而上图式的同时透露出稍纵即逝的反讽意味,人性的含蓄、羞涩、不确定、反叛、怀疑等种种矛盾的因素幻化为种种被精心设计的仪式,当然,他不会舍弃种种对于文化传统、文化冲突以及艺术的现实时态的关照,而这种关照的确成为他精心营造的后现代情境的组成部分。牛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马系列3》 200x150cm 油彩 2015《马系列8》 120x150cm 油彩 2016《红沙发》 200x150cm 油彩 2018Arthub x李增国▼Arthub:李老师,您好。您创作的“马”系列,非常有表现力,无论是对迷茫、忧郁、彷徨的氛围晕染,还是在空间的整理把握上,都直击灵魂深处,能谈谈您最初为什么选择以“马”作为载体?是“马”比较有灵性吗?李增国:选择马的原因,是因为从远古我们就对马赋予了一种神性,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有它的忠诚等品质是我偏爱的缘由。它本来是大自然的一种生命,把它安置在物化的人造的景观里,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画面冲突,会加大画面的荒诞感,产生一种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现代、理想和生存现实的种种冲突,使画面感觉更加强烈一些,所以我选择了马。《撞墙》 110x120cm 玻璃钢 2008《马系列7》 150x120cm 油彩 2016Arthub: 这具有唐吉坷德式个人隐喻的马,您赋予它的更深意义是什么呢?李增国:隐喻唐吉坷德,是因为它就像唐吉坷德,明知道不能战胜,依然去挑战。用它的空想现实主义,或者说,用一种理想、用一种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又像西西弗斯,他明知道推不上那巨石,依然靠他的忍耐力不停地去战胜,一次次地战胜自己。这也是我觉得一种当下人的一种精神吧,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这样。为了这个理想和现实,依然能有百折不挠这种态度啊。《马系列》 200x150cm 油彩 2009《马系列》 200x150cm 油彩 2008Arthub:能聊聊您对于群体性“齐喑”现象的理解吗?李增国: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沉默的大多数,所以艺术的意义啊,我觉得就是要感化沉默的大多数,对人类和社会都是一种警示,这就是文学和艺术所做到的一些意义吧。Arthub:您画中的“马”总是那么孤独而羸弱,十分具有代表性。对于未来题材的选取和画风的选择,有什么想法吗?李增国:关于未来的方向,我现在更加往哲学性,或者一种禅宗、禅意上去找,也逐渐在使画面更加简练,简漏他的叙事性。我有时候觉得元素多了,反而不如少的,表达的画面内容会更加丰富。所以在接下来,我可能会在空间上尽量的简练,尽量的形而上一些。现在有一些画已经没有马了,我觉得有时候跟着感觉就会有一些变化产生。《马系列》 150x120cm 油彩 2017《马系列5》 150x120 油彩 2018《马系列9》 200x150cm 油彩 2010Arthub:您觉得艺术创作给您带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李增国:我觉得这么多年艺术已经融入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好像不能少了一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吧。我觉得人嘛,总得有一件事情要做,不然生活多么没趣儿。我觉得艺术是自己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它,人感觉生存的更加有意义哈。《舞台》 110x150cm 油彩 2017《马系列10》 160x160cm 油彩 2014其他作品赏析《烛光》 直径160cm 油彩 2017《圣诞树》 120x150cm 油彩 2018《马系列15》 200x150cm 油彩 2010《马系列16》 200x150cm 油彩 2013《马系列14》 200x150cm 油彩 2009END

戴望

文化名人访谈丨桑吉顿珠——演奏者要熏陶自己感染别人

桑吉顿珠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现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单簧管教授、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单簧管协会会员、中国单簧管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单簧管学会甘肃地区负责人、甘肃管乐学会副会长。主讲《单簧管演奏》、《管乐室内乐》等课程。2014年、2017年分别获得香港国际单簧管职业比赛和上海国际单簧管职业比赛优秀教师指导奖并担任评委。2018年签约国际著名单簧管品牌加拿大BACKUN(巴昆)单簧管艺术家和美国达达里奥艺术公司艺术家。自2014年起相继应邀在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等举办了专家课和音乐会;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单簧管日常练习与提高》教程。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有数名学生获得国际、国内职业单簧管比赛及省内专业比赛大奖;并且有多名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音乐学府。2019年,一场引人注目的国际单簧管萨克斯艺术节在兰州举行,5天举办了近四十场音乐会,国际上的很多大咖和国内几乎所有音乐学院的知名老师带着优秀学生参加了这场盛会。参与的国内外专家、老师多;高水平的钢琴艺术指导;演出场次多等亮点,博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老师的称赞。而这场艺术节的重要策划者之一,就是现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单簧管教授桑吉顿珠。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出生在青海的桑吉顿珠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中,而他喜爱唱歌的母亲更是让桑吉顿珠得到了艺术的熏陶,这也是他选择艺术之路的主要原因。哥哥的同学考入了青海省艺术学校,这个消息让桑吉顿珠知道了身边原来就有学习音乐的学校。1991年,年仅14岁的桑吉顿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青海省艺术学校。“当时我准备了两首歌,还找到专业的老师简单教了我一些乐理和视唱练耳。现在回想起来,我能考上可能是因为我音乐听觉能力比较好,对声音、曲调和节奏很敏感,而我的视唱练耳在大学二年级直到结业都是免修课,直接考试即可,而且成绩还不错。” 桑吉顿珠回忆说。考入青海省艺术学校让桑吉顿珠非常高兴,后来他得知,那一届是艺术学校最后一次招收没有任何乐器基础的“白丁”考生,他是非常幸运的。进入学校后,处在变声期的桑吉顿珠被安排学习单簧管。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黑管”。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于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拿到乐器的桑吉顿珠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乐器,用他的话说:“男孩子都是喜欢吹吹打打。”进入学校,桑吉顿珠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老师尹龙熙,加之桑吉顿珠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同。桑吉顿珠说:“尹龙熙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位非常棒的老师,我还记得老师常给我说‘学音乐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的,都要严谨地按照乐谱的记谱法来演奏。’正是尹老师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得我在以后学习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后来,尹龙熙离开学校去了北京,桑吉顿珠记得尹老师在离开之前对他说的话“你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去北京学习。”在青海省艺校的第四年,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桑吉顿珠申请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附中借读,继续自己的艺术之路。“来到这里,才发现身边演奏好的人太多了,他们太厉害了。以往只能在广播和录音里听到的乐曲,这里的师哥师姐在演奏,这给我了很大的触动。而且我在这里遇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另一位老师金光日,他严谨的教风、专业的教学,让我的技艺基础更加夯实。”桑吉顿珠说。除了遇到好的老师,更让桑吉顿珠无法忘记的是去北京的行程。他告诉记者:“我去北京是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的,而且只有站票,累了只能与别人换座位休息一下,瞌睡了就靠在车厢板上打盹,这个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虽然父母非常支持桑吉顿珠学习音乐,但考虑到家庭的负担,桑吉顿珠在北京学习一年后转到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借读。“这里离家近,方便很多。而且我到这里时,学校刚举办了全国首届专业单簧管比赛,国内所有顶尖学生都到这里参加比赛,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成绩很好,因为这里有国内非常好的单簧管老师迟铮教授,因为迟老师这里学习单簧管的氛围非常好,也给了我新的挑战。”桑吉顿珠说。在西安的学习让桑吉顿珠进步很快,因此考大学时他很想进入西安音乐学院,但因为当年公费生和自费生并轨,高昂的学费使他无法承受,只能在迟铮老师的建议下考入了西北民族学院(公费招生)。但在经过近两年的文化课学习后,他再次到西安音乐学院委培,跟着迟铮教授学习单簧管演奏。一步步走来,桑吉顿珠遇到了多位好老师帮助他成长,包括原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的杨德林,从国内走出去的单簧管代表性人物范磊、白铁、何易,他们都是成就桑吉顿珠艺术之路的重要因素。桑吉顿珠说:“我的从艺之路是非常顺畅的,因为我总能遇到好的老师,他们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范磊、白铁、何易三位老师现在还经常联系,我也会邀请他们来给我的学生上课。”2000年大学毕业后,桑吉顿珠进入西北民族大学任教。身份的转换,并没有影响桑吉顿珠的艺术之路,而且他受到从艺之路众多导师的影响,更希望将他所学传授给更多人。执教中他秉持 “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一方面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授课,一方面带着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艺术节。“艺术离不开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建立自信、提高技艺。” 桑吉顿珠说。多年来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执教理念,让桑吉顿珠桃李满天下,有数名学生获得国际、国内职业单簧管比赛及省内专业比赛大奖;并且有多名学生考到了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及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法国马赛音乐学院、法国亚眠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音乐学府。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使桑吉顿珠和众多国内外单簧管教育家及演奏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推动本省的单簧管演奏与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音乐艺术,对于桑吉顿珠首先是爱好,而三十多年的从艺之路让他从中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其次艺术又成就了他的事业,二十年的艺术教育生涯,让他培养了一批批艺术人才,投身到艺术事业之中。用他的话说:“我的爱好得到了满足、我的事业让我有了成就感,加之家庭和睦,这一切都是从音乐中得到的,是我为之满足的理由。”此外,对于音乐的喜爱和执著,也让桑吉顿珠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音乐也被更多的人喜爱。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国家强盛的一个体现,要知道发达的国家音乐也是发达的。而且,音乐是情感的描述,是心与心的交流,一位演奏者是在感染自己的同时要懂得感染别人,这肯定是美的。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充满正能量的。”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孔德胜

乐未毕也

甘肃唯一!西北民族大学吕士良副教授荣获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奖名单”,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教师吕士良荣获本届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是我省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根据有关规定,奖金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一次性直接拨付获奖者本人,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50000元、30000元、10000元人民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是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出资与教育部合作于1986年成立的。基金会以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为宗旨,对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其评选程序与专家选择标准异常严格,参选竞争十分激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备受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简 介吕士良,甘肃肃南人,文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普通话、民族语实验语音学和民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工作,在语音声学、言语生理、歌唱声学和民族语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和田野调查经验。研究期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其他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项目9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武永明

克利夏

易雅·王生凯|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专题

王生凯,1974年生,甘肃华池人。1996年毕业于甘肃省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兰州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金城文化名家,兰州市青年专家,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甘肃画院特聘画家,甘肃金城画院理事。▲《与歌同行之33》180cm x 180cm艺术点评在王生凯的笔下,人们看到了城镇化进程给予广袤的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没有热衷对拔地而起的新兴城镇建筑的描绘,而是聚集于从农耕者到打工者的精神变迁的发掘。王生凯始终以《与歌同行》为主题,那些不同画面描写的半洋半土的服饰却衬托了一个个充满期待的面孔,他的画面以人物景观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与歌同行之50》180cm x 180cm主要艺术活动及艺术成果2019年10月作品《与歌同行》系列3幅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向人民汇报——全国90位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19年9月作品《与歌同行之82》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6月作品《与歌同行之82》参加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联、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选拔展”,作品被选送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展区;2019年6月获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金城文化名家王生凯工作室”;▲《与歌同行之56》180cm x 180cm2019年4月获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兰州市青年专家”称号,并成立“兰州市青年专家王生凯工作室”;2019年1月--11月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项目”;2019年1月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2018年12月参加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文联、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文联主办的2018年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培训计划武威市凉州区培训项目授课活动。▲《与歌同行之62》180cm x 180cm2018年6月作品《与歌同行之70》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18年3月作品《与歌同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展”;2018年3月获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金城文化名家”称号;2017年9月作品《与歌同行之60》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项)并被组委会收藏;▲《与歌同行之63》180cm x 180cm2017年8月作品《与歌同行之67在草原》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与歌同行之63》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项)并被组委会收藏;2017年2月作品《与歌同行》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2017年作品《查苏娜的肖像》参加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全国书画名家兰州展”;▲《与歌同行之68》180cm x 180cm2017年荣获甘肃省文联颁发的“甘肃省文艺志愿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8月作品《与歌同行之56》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与歌同行》系列5幅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主办的“天地情草原梦草原画派美术高级人才高研班美术作品展”;2016年9月作品《与歌同行》参加文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朝圣敦煌美术精品展”并被组委会收藏;▲《与歌同行之82》180cm x 150cm2015年作品《与歌同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与歌同行之55》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项)并被组委会收藏;2015年4月参加中国油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杨飞云师生赴甘肃甘南采风写生活动;2015年1月参加中国油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杨飞云师生赴甘肃庆阳革命老区采风写生活动;▲《与歌同行之83》180cm x 180cm2014年12月作品《向朝阳之40》参加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获优秀奖并被组委会收藏;2014年作品《与歌同行之56》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作品展”;2014年作品《与歌同行之50》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被组委会收藏;2014年作品《与歌同行之53》参加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原·高原——第四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度展”并被组委会收藏;▲《与歌同行之84》180cm x 180cm2014年作品《与歌同行之55》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追寻中国梦·西部阳光——甘肃·宁夏·青海少数民族美术作品联展”;2014年5月赴台湾艺术考察;2013年作品《与歌同行》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2013年作品《与歌同行之36》参加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学术年会及联展”获优秀奖;2013年3月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与歌同行之86》180cm x 180cm2011年作品《与歌同行之33》参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1年作品《与歌同行之32》参加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甘肃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项)并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2010年作品《与歌同行之28》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作品《与歌同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在华池县南梁采风写生2010年作品《向朝阳之1》参加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展”;2010年作品《灿》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的“中国青年写实艺术大展”;2009年作品《喜讯》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2009年作品《与歌同行》系列五幅参加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油画菁英大展”获银奖,五幅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在环县山城堡采风写生2008年作品《与歌同行之1》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作品《山水之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并被组委会收藏;2003年作品《山之印象·家》参加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2002年作品《山里的孩子》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宁县王孝锡故居采风写生

泰山

大咖领你一起读——王学诗

02:23作曲家可以赋予音符灵魂,就像作家可以赋予文字生命,音乐和书籍一样,都是跨越国家和种族的存在,"领读金城 · 让我们在书中相遇"活动今天跟大家见面的金城领读大咖是甘肃省著名作曲家王学诗。甘肃省著名作曲家王学诗,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从艺 60 余年的他,现任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兼职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曾有人这样评价王学诗的作品:活跃在国内舞台的甘肃本士创作的音乐里,几乎有一大部分都跟王学诗有关。他创作的管弦乐《狮戏》《肃南组曲》《莫高组曲》和《社火》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管弦乐作品大赛中获创作奖;交响乐《天山》《日出》《拉卜楞印象》先后被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新疆交响乐团、厦门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等多次演奏。热爱音乐的王学诗,也同样热爱阅读,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为我们推荐了甘肃省著名词作家邵永强的诗集《大漠胡杨》,并诵读了其中一首作品"找到了江河源头,找到了太阳归宿,就找到了中国西部;望见了世界屋脊,望见了丝绸之路,就望见了中国西部 …… "在作者笔下,西部的壮阔雄美豁然显现,不禁让人赞叹!书中世界,可以是千山暮雪、大地飞鹰,也可以是小桥古镇、杏花烟雨,对于王学诗推荐的这部作品,如果你也感兴趣,就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跟他一起读书,一起领略书中之美。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亚君 / 文郭俊宇 石雨涵 / 视频

万乘之主

西北民族大学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6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学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高层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汉藏双语本科生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签约仪式现场。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建共赢”的原则,加强高层次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依托甘肃省法官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等部门,联合开展高层次、复合型法律硕士(汉藏双语方向)的培养工作。西北民族大学将增设法律硕士(汉藏双语方向),招生名额每年原则上不少于5人。双方还将探索在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与甘肃省法官学院共同建立汉藏双语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安排实践教学,每年在甘肃省法官学院安排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法学实践教学。此外,双方还将在汉藏双语本科生实践教学,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加强教学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群下荒怠

西北民大教师获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

中国甘肃网3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彭晓姣 通讯员 胡俊)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奖名单”,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教师吕士良荣获本届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据了解,本届评选全国共有101名优秀青年教师获奖,其中民族院校获奖3项,西北民大是甘肃省内唯一获奖院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是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出资与教育部合作于1986年成立的。基金会以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为宗旨,对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其评选程序与专家选择标准异常严格,参选竞争十分激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备受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获奖教师简介:吕士良,甘肃肃南人,文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普通话、民族语实验语音学和民族口传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工作,在语音声学、言语生理、歌唱声学和民族语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和田野调查经验。研究期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其他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项目9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其鬼不祟

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校内调剂公告

根据《中国语言文学学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相关要求,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现有2个普通计划待调剂,经学校研究决定,将开展校内调剂工作,具体事宜公告如下:一、接受调剂的博士生导师及招生计划数(一)导师姓名:牛乐招生计划数:1个(二)导师姓名:马明良招生计划数为:1个二、申请调剂的考生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已参加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复试);(二)考试成绩已达到我校最低控制分数线;(三)报考了我校普通计划但未被我校或其他学校拟录取。三、调剂流程申请者须下载并填写《调剂申请表》(附件1),并于2020年7月21日18:00前将《调剂申请表》扫描或拍照后,以“姓名+考生编号+调剂申请表”命名后发送至招办邮箱,《调剂申请表》须经本人签字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调剂申请表》的考生均视为自动放弃。附件1:调剂申请表.doc附件2: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符合申请调剂基本条件的考生名单(供参考).xls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2020年7月20日学术之路提示广大考生,这些高校也有调剂名额:中国医科大学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的通知与云南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有调剂名额。希望大家积极争取。

小拳王

《漫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为了加强兰州、嘉峪关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两地艺术创作共同发展,应嘉峪关市美术馆的邀请,10月29日上午,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巫卫东先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作了题为《漫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的精彩讲座,嘉峪关市美术馆馆长张秀琴主持讲座仪式,市文旅局职工、广大书画爱好者聆听了讲座。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巫卫东先生为大家开展讲座巫卫东先生,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金城文化名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五、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等。巫卫东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将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讲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本场讲座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精美的作品,而且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

「讲座预告」巫卫东:《漫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即将在嘉举办!

为了加强兰州、嘉峪关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两地艺术创作共同发展,嘉峪关市美术馆特邀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巫卫东先生来嘉作题为《漫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的讲座。巫卫东先生,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金城文化名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参加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五、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等。讲座时间2020年10月29日上午9:00点讲座地点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主讲人巫卫东(兰州画院院长)讲座主题《漫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