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北大学:所有抽评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杲天不宜

西北大学:所有抽评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2014年启动,历时六年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现已揭晓。全国共有2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被撤销硕士学位授权;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被撤销学位授权点,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需进行为期2年的整改并暂停招生;2251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合格”。此次评估工作,我校共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被教育部和陕西省抽评,抽检比例达24%,被抽评学位授权点总量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均位居在陕高校首位,所有被抽评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顺利通过,结果均为“合格”。评估取得的良好结果,是对我校学位点内涵建设、质量发展的肯定,也为学科评估以及双一流建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教育部、陕西省下达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在陕高校被抽学位授权点情况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并启动了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该项工作分为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为期6年,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最后1年为随机抽评阶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文件我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位授权点建设,根据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内涵建设,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完善学位点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位点质量。2015年启动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以来,研究生院根据国家相关工作要求,进行周密安排,精准布局,在学校领导及各处室的支持下,与各学位点建设单位齐心协力,秉承“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优化学位点结构布局为导向,以整改建设、弥补短板、突出特色为重点,评建结合,精准对接,扎实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自我评估的各项工作。于2018年11月最终提交了50个学位授权点的总结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级博士点19个,一级硕士点16个,二级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2个。▲专题推进▲精准对接▲专家进校▲质量提升全面“体检”通过本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学校对现有学位授权点进行了全面“体检”,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凸显特色与优势,为学位授权点整改和建设指明方向,为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提供依据,促进学位授权点的内涵发展,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好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第五轮学科评估。来源:西北大学 西大研究生院 编辑:蔡一璇 责编:王海波

重生记

美国西北大学申请全解析(本科+研究生)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创立于1851年,坐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埃文斯顿,是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十大联盟创始成员和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北大学设有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梅迪尔新闻学院,迈科密克工程及应用科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学院最热门的专业为新闻,梅迪尔新闻学院是公认的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可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相媲美。西北大学以严格录取出名,其录取中国留学生录取率低于1%,尤其是中国本科生以及每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录取的中国留学生。2018年,西北大学本科生整体录取率仅为8.4%,其中常规录取率为6.4% ,位列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排名情况:2021年 US News 世界排名:第九名2021年QS世界排名:29名2021年泰晤士排名:21名综合考虑:世界前20顶级学校。优势专业:会计类专业 法学专业 医学专业 商科相关 新闻传媒 农业及生物工程、人类学、应用经济及商业管理、考古学、建筑、亚洲研究、天文学、生物科学、生物及社会、化学工程、化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古典文明、古典文学、设计及环境分析、经济、教育、电机工程、工程物理、英文、纺织衣服、戏剧、城镇研究、女性研究、应用数学、物理、应用物理、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宇宙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本科申请要求:西北大学申请非常困难的。那么来看看具体需要哪些条件呢?本科申请列表:Common Application or Coalition Application* 申请系统Official secondary school transcript and school report 官方学校成绩单以及报告Counselor recommendation 顾问推荐信At least one teacher recommendation 老师推荐信SAT or ACT scores SAT/ACT成绩(疫情期间可用其他成绩,SAT推荐成绩1500及以上)托福要求:105及以上。雅思:6.5以上。在美国申请中,简单明了的申请要求最为可怕,西北大学申请难度非常之大,因此不仅仅要求成绩好,配套的推荐信,学校报告,以及在common Application 里面提交的课外活动要求非常之高。因此想要申请西北大学,一定要强化自身,尽量做到成绩/课外两个方面都非常优秀,再去申请。研究生申请材料:西北大学,每个学院在申请研究生阶段要求有细致的不同,每个专业之间有也一定的差距。我们用一下专业进行举例。首先来看看最近的大热门专业:Master of Scie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硕士美国西北大学人工智能硕士申请要求有以下几条:学位:计算机工程本科学位(或者相关专业本科学位)工作经验:相关领域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成绩单:本科阶段成绩单推荐信:3封,来自工作单位,或者学术机构GRE:必须提交GRE成绩英文成绩:托福100以上,雅思7分以上个人简历:完整的个人简历补充文件:其他所有能够证明你能力的补充性文件个人陈述:你为什么要申请西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硕士学位?你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描述人工智能系统将在未来5年帮助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获得人工智能硕士学位后,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围绕这四个问题,写出一份500字以内的个人陈述。候选人视频(可选):上传一份2分钟以内的介绍视频在以Higher E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高等教育行政与政策 专业举例本科阶段:GPA高于3.4GRE: Verbal 160 Quantitative 154 Analytical Writing 4.756篇论文写作所有本科阶段的成绩单推荐信,其中一封为学术推荐信。托福:推荐成绩105以上从这两个专业不难看出,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生申请是传统的美国申请思维,高标化成绩以及背景提升综合考量。成绩主要体现在本科成绩,以及GRE考试。背景提升要求则是在个人陈述里面体现。主要的背景要求为学术背景,因此申请西北大学的同学需要额外的注意在本科阶段强化自身学术能力,尽力多取得学术成果。

救民之斗

论文查重修改,都是怎么做的?

本文由 sp8080.com 整理分享、欢迎投稿、建议.西北大学@猫儿有杀气 现在一般学校对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送审前都要进行查重。像你说的本科论文也查重,我倒是没见过。首先要吐槽一下,查重软件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它只是看重复率,引用部分也算在重复率范围内。即便作者已经按照学术规范做了注,也都算做重复率。实际上,重复率不等于抄袭。所以很多学校对重复率处理比较灵活,如果导师签字,同时学生对重复率作出解释,照样可以参加答辩的。但是一般硕士不超过10%,博士不超过5%。如何避免?首先,尽量减少直接引用!其次,尽量使用英文文献,并对之进行翻译。最后,参考的同时也要自己多写,组织自己的语言。南京审计学院@开心麻花首先是要自己写,我就是自己写的,但是第一次查重30%,然后发现我引用的国外文献,早被前几年引用过多次。后来只能祭出绝技,google翻译至英文,再用百度翻译至中文,再手工修改润色,查重6%。黑龙江科技学院@小兵张嘎6%太变态了吧!随便写个常用词都会重复啊!!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只要带了单片机型号,芯片型号什么的那句话铁定会被说重复啊!!6%是不想让人说人话的吧!!!辽宁大学@沈丹阳自己写就完了,别大段引用。另,这种事情,但求无愧于心就好。查重软件也是相当不科学的。我本科写的服务器负载的论文,被查出了和一篇城市社区管理的论文有重合部分,这完全就是扯淡了。东北财经大学@匿名在大片引用的地方,将文字截图作为图片插入,再在图片下面添加大堆无意义文字(设置图片的上下文格式,图片覆盖文字,看不出来),字数照常有,查重查不出来,人类能正常看到正文,打印出来毫无PS痕迹湖南大学@美人鱼曾经本科毕业论文也是22%的重复率,眼看离deadline还剩下一个星期,怒了,除了文献综述其他推到重来,全部原创,后来写完3万多字,查重1%经验教训就是~~论文里要多写废话,短句写成长句,怎么啰嗦怎么写,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这样和别人重复的概率就很小了。集美大学@蛰伏的小萌妹我的硕士论文知网查重6.6%,致谢重复了一大段,汗:经验就是用自己的话写;知网查重不查[M],只查[J],[D]>太原理工@大缸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有三个可能性。1.学校抽查2.省厅抽查3.学校普查1,2真心都是小概率事件。第三种情况,都是学校自己建立了一个查重数据库,要是那个你都能查到20+那知网查你没个50是不可能的。查重检测

人之所引

西北大学法律硕士考研拟录取、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情况分析

为了方便2021考研的同学们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今天继续为大家从拟录取情况、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方面分析西北大学法律硕士的研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西北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是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之一。1953年国家高等院校大调整后,西北大学法律系是全国仅保留的四所重点综合大学法律系之一。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与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合并,成立了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前身)。1987年法律系恢复重建,2002年成立法学院。2005年成立西部地区首家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学院设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法学、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刑事法学等七个教研部,设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法学本科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律史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数线2020年西北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如下:法硕(法学)全日制:330/46/69法硕(非法学)全日制:337/46/69法硕(法学)非全日制:330/46/69法硕(非法学)非全日制:337/46/69学制学费2020年西北大学全日制法律(非法学)学制3年,学费12000元/年。2020年西北大学全日制法律(法学)学制2年,学费12000元/年。2020年西北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3年,学费12000元/年。2020年西北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学制3年,学费12000元/年。录取名单2020年西北大学法律硕士录取情况如下:法硕(法学):全日制 73 人参加复试,最高 379,最低 330,最终录取58 人(含 1 少干)淘汰最高分 343,;非全日制 4 人参加复试。法硕(非法学):全日制 137 人参加复试,最低 337,最高 398,最终录取 105 人(含 1 少干)淘汰最高分 350。非全日制 1 人参加复试。专业目录西北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其他政策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

可谓疾矣

美国西北大学传媒专业硕士申请

Z同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专业 本科基本条件:GPA3.66/TOEFL: 106/GRE: 150+166申请专业:Communication录取结果:Northwestern初次拿到申请人的信息表,我们就对申请人的各方面条件印象非常深刻,包括GT成绩和GPA。然而就是她这样的客观条件,要申请西北这样的大学,尤其是communication专业,也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通过与申请人的交流和对她的材料收集,我们发现,申请人除了这些客观条件,还拥有相当丰富的课外活动经历和实习经历,并且难得的是,这些经验不仅跟所申请专业相关,而且相对来说,很有“分量”。于是,我们决定在她PS里着重对她的实习经历,尤其是在CCTV的Dialogue栏目的实习和作为学术部部长指导学生出版上外院刊JC Express的经历进行着重阐述。 在对这两段实习经历的描述中,我们着重描写了申请人自身在专业方面的成长进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对所申请专业浓厚的兴趣。除了覆盖PS所需的内容之外,整体文风还考虑到申请人所申请传媒专业的特殊性,没有遵照一般PS的格式化要求,而是突出了申请人的文字功底,将整个PS变成一篇除了能看出申请人能力经历等方面的文章以外,更是一篇非常到位的writing sample,给审理材料的教授间接提供了额外信息,从而刻画了一个除了冰冷的数字能反应出的客观条件以外,一个有血有肉,能力突出,并且拥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的形象。申请人的实习经历和课外活动其实远不止这两个,但是考虑到这两个在对申请人的影响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特殊意义,我们还是只将这两段经历写入了PS,其他的经历则在简历中进行了补充。对于申请人的简历,因为她自身的经历就已经非常丰富,我们认为她这份简历要做到排版清楚明了,内容基本涵盖所有值得一提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让看简历的教授一目了然并且首先看到申请人最大的亮点。但是要做到这些也并非易事,因为申请人经历丰富,跟普通学生比起来,很多都是亮点,最终经过取舍,我们把申请人在所在专业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即发表的相关论文放在相对较前的位置,吸引教授的眼球,因为我们认为在研究生阶段,教授并不只限于教给学生基本知识,而是更加乐意看到学生对于专业拥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将这理解以书面的形式传达出来的能力。紧跟其后的就是申请人丰富的实习经历,然后才是课外活动的部分,因为相较于课外活动,一方面申请人的实习经历更加出色,另一方面,申请人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诚然,申请人能成功获得西北大学的垂青,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份度身打造的简历和PS,她自身优秀的客观条件是先行要素,然而这夺人眼球的简历和PS也绝对为她加分不少,帮助她拿到这样一所综排专排都相当之高的学校的offer。

进乎技矣

西北大学金融硕士考研拟录取、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情况分析

为了方便2021考研的同学们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今天继续为大家从拟录取情况、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方面分析西北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的研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西北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12年就设立商科,1937年成立了经济系,1977年恢复经济学专业和经济学系,1985年正式成立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2个,硕士学位26个),10个本科专业,3个省级普通高校特色学科。分数线2020年复试分数线349/55/802019年复试分数线366研究方向2020年金融专硕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学制学费全日制:学制2年,学费12000生/年招生人数2020年计划招生总人数40人。录取信息2020年全日制录取55人,最高分407,最低分351。专业目录初试科目:政治思想理论+英语二+数学三+金融学综合复试科目:金融学综合复试参考书目以上就是“西北大学金融硕士考研拟录取、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情况分析”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择校有帮助。考研资料应有尽有,让你考研不迷茫!

大圣不作

优秀!西北大学80后女教授在Science发表论文,整整12年的奋斗!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并命名为“清江生物群”。这是进化古生物学界又一突破性发现。《科学》杂志同期刊发了题为“寒武纪化石宝库”的专家评论。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Allison C. Daley评价:“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其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后续研究将有望填补我们对于寒武纪大爆发的认知空白并解决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学问题。”出生于1982年的傅东静副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兴亮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北大学是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这是由中科院院士舒德干领衔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自1996年以来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第14篇研究论文。进化古生物学的突破性发现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共同被列为“六大自然科学难题”。而要破解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除了基于理论的科学猜想,更需要发现恰当的科学观察窗口——化石库,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实证。对古生物学者而言,最完美的、可解密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门类起源的研究对象,莫过于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相较于常见的类似保存着脊椎动物骨骼的硬体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以外的组织、器官等软体形态,更可以保存诸如水母、海葵等软躯体生物。该类型的化石库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寒武纪生物群原本的、完整的组合面貌,为探寻寒武纪大爆发的演化模式和强度以及构建动物生命树的基本结构提供绝佳的化石记录。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最早在1909年发现于加拿大落基山脉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并因此命名。该化石库长期在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独领风骚”。百余年来,此类化石库在全球各地已发现50余个,但按照化石保存质量的优劣及化石物种多样性的高低等标准来看,仅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此处生物群可等同理解为化石库)和1984年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的澄江生物群成为了“理想的顶级研究目的地”。云南澄江生物群发现35年来,已在数十万件化石标本中发现了超过280个物种,研究成果28次登上Nature/Science/PNAS三大科学期刊,成为我国唯一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此次发现的清江生物群,在4351件化石标本中,已分类鉴定出109个属,其中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生物统计学“稀疏度曲线”分析显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将有望超过包含布尔吉斯和澄江在内的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纪软躯体化石库。傅东静介绍,“清江生物群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新属种比例最高、后生动物相对多样性最大、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化石形态保真度最优、原生有机质的埋藏保存最好等五个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研究潜力。”清江生物群模拟复原图显然,位于中国宜昌的清江生物群,在《科学》刊发文章的这一天,就向全球昭示,这里将成为开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最理想的顶级“化石宝库”。拥有无限可能的“化石宝库”如今地球上的动物界共有38个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化石中,已发现20个现生的动物门类和6个已灭绝的动物门类,但仍有18个现生动物门类尚未在寒武纪找到化石代表。在过去的35年间,古生物学家曾在澄江生物群的研究中找到了许多动物门类的最早化石记录。清江生物群距离澄江生物群化石产地1050公里,张兴亮介绍,“生物地层学研究显示,清江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是同时代的、位于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生物群。二者都距今约5.18亿年,处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爆发式出现的极盛时期。两者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澄江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生活于远离海岸的较深水环境,代表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全新生物群落,这一点从其超过半数以上的新属种可以证实。因此,清江生物群后续的大规模发掘,将为发现和探索新的躯体构型和新的动物门类提供第一手材料。”清江生物群中目前发现的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在新的化石产地,除了能够找到更多新的动物门类,不断丰富物种多样性外,全新的生物组合面貌的揭示,尤其是具有创新身体结构的重要生物类群的发现,将为研究早期生命演化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提供新的证据。以中科院院士舒德干领军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达尔文提出的地球生命呈“树形演化”猜想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证,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大枝系演化“大树”的基本轮廓,进而在全球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早期动物谱系树框架图。“通过我们已开展的研究发现,清江生物群中双胚层辐射对称的动物占主导,刺胞动物身体构型分异度高,蜕皮动物类群中极其罕见的动吻动物繁盛。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形态奇异的崭新物种。随着研究的展开,清江生物群将为‘早期动物谱系树’到底在哪里分叉,在哪里开枝散叶,找到更多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傅东静说。张兴亮教授(右)与傅东静副教授(左)修复古生物化石不仅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价值,清江生物群的发现,对于进化生物学、系统发生学以及埋藏学、地球化学等交叉学科前沿研究方向,也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动物的系统发育、营养动力以及关键进化特征的出现等问题研究,依赖于发现更多的软体结构和更优质的形态保存,如内脏、鳃条、脊索、神经组织、心血管系统等等,然而众所周知,这些都属于埋藏上高度不稳定的组织器官。到底是怎样特殊的埋藏机制,才使得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能够保存软体结构?这一疑问至今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目前全球两个保真度最高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布尔吉斯和澄江,在埋藏之后分别经历了高温变质、风化作用等严重的地质改造,其样本已无法用于深入开展埋藏学研究。而在清江生物群发现的软躯体化石,奇迹般地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了原始的有机质,毫无疑问,这里将为开展埋藏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开展深入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理想素材。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动物软体结构特殊埋藏机制问题,或将在清江化石库得到破解。历时12年的“寻宝记”谈及这个拥有无限可能“化石宝库”的发现,“应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吧!”傅东静说。2007年暑假,湖北的天气异常炎热。25岁的博士新生傅东静跟随着张兴亮教授带领的野外踏勘队在宜昌长阳地区考察。“当时的目标层位是石牌生物群,它比澄江生物群的出现时间稍晚,年龄更轻。”“我们每天背着干粮和地质锤在完全没有路的山里兜兜转转20多里,连续找了十几天,除了一些壳体化石和海绵之外,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那天已近傍晚,准备收工,我们沿着河边走,张兴亮老师低头一看,说‘这石头多好啊,敲一敲再回吧!’大家像往常一样,取出地质锤叮叮哐哐地敲。很快,张兴亮老师就找到了拇指长的半只虫化石——林乔利虫。”林乔利虫是布尔吉斯页岩化石库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虾”状节肢动物。紧接着,同学们还在这个位置找到了纳罗虫。而在1984年侯先光教授发现澄江生物群的时候,第一个发现的化石也正是纳罗虫。林乔利虫化石“有人说我们运气好,但实际上,在发现这只林乔利虫之前的十几年间,张兴亮老师寻找这种化石群的脚步,已经走遍了全世界。幸运总是降临在有心的人身上,不是吗?”傅东静说起这段故事,满满都是为身在这个团队的自豪。即便是找到了林乔利虫和纳罗虫,团队在华南华北还是有很多有潜力的化石产地需要去研究。“最开始我们还是全年巡回踏勘的,每年大约去清江两三次,都是等老乡告诉我们水位下去、河床漏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赶紧去,下雪也不例外。直到2014年才逐步确认了这个化石库的巨大潜力,研究重心彻底转移过来。”不亚于在一大片麦田里找甲虫,张兴亮、傅东静和团队里一届又一届的硕博士生用十二年的时间在5亿年前的“大海”里,找出了20000多只“虫子”。“工人用撬杠撬出来1立方米大小的石头,我们就用地质锤顺着页岩的层面劈,一边劈一边看,找到虫子就整理、编号、打包,背出山、带回实验室。然后把每一块清理、讨论、鉴定、分类、记录。”看着眼前瘦小纤弱的傅东静,很难让人联想到她坐在雪地上劈石头、啃干饼的场景。谈及研究论文的准备,她说,“因为这次发现的化石中,超过半数的物种都是新的,所以查阅资料的工程量也非常大。每一块化石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都烂熟于心。”即便是成功以第一作者发了Science、召集过一流的国际学术会议,傅东静还是听不得别人叫她“80后的女科学家”。“其实我的上一篇文章都被拒了8次。要不是有舒德干、张兴亮老师他们一直以来的引领,还不停地鼓励,我怕是早就放弃了。”傅东静所在的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是一个成果丰硕、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目前成员1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杰青2人,优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在海外留学和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国家级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舒德干(前排左二)与傅东静(前排右二)及学生交流面对采访,舒德干院士说“我们其实没有什么才智,只是有一颗坚持的心。也可以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吧!”关于对“清江生物群”的命名,傅东静说,一方面是因为化石埋藏地是在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希望清江与澄江生物群日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两江生物群”。这样的命名是有传承的。此前的数十年间,舒德干将其首次发现的古老生物先后以“华夏鳗”“云南虫”“昆明鱼”“西大动物”等字眼命名。他说,“这样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发现它们的地方,记载中国在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来为科学发现的里程碑来培土,为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曾经创造过无数优秀文明的国度增添更多的荣誉。”目前,该团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对清江生物群开展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学、化石埋藏学、地球化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步解决动物门类起源与寒武纪大爆发的深层次科学问题。来源:西北大学 文/ 李琛 视频/ 西北大学电视台 袁慎江等 资料图片/ 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提供 实验室工作照/ 马骞

绝学捐书

西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发布

根据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现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公布如下:西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备注:1.西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形式拟采用远程复试,具体复试时间、形式、实施方案确定后另行通知。2.关于加分政策的相关通知已经发布在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请符合条件的考生按规定递交材料。

胡直

快讯!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等在Nature连发表3篇论文!

2021年1月27日,最新一期 Nature 上线,来自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表了3篇研究论文。一、2021年1月27日,云南大学毕顺东教授、John R. Wible教授、王军有等在 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A monotreme-like auditory apparatus in a Middle Jurassic haramiyida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对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连接关系的新发现,提出叠覆型砧骨-锤骨关节是中耳听小骨与下颌脱离的关键一步,解决了哺乳动物中耳和听觉演化研究中存在已久的难题。二、2021年1月27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严健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兵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Jussi Taipale教授团队合作,在 Nature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analysis of binding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noncoding variants 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成功利用SNP-SELEX技术,分析人类基因组中近10万个常见的非编码位点突变对270个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揭示2型糖尿病等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项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三、2021年1月27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沈宏杰青年研究员和牛津大学Ludwig肿瘤研究所的施扬教授合作,在 Nature 在线发表了题为:METTL3 regulates heterochromatin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的研究论文【3】。该研究发现METTL3通过调控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IAPEz(intracisternal A-particles,IAP)亚群上的异染色质状态,进而抑制IAPEz元件转录。来源:iNature 生物世界

红外线

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考进上海科大!发表论文,考研到美国西北大学

唐志东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高中就读于成都市石室中学以共同一作身份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发表科研论文将赴美国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序四年的大学时光真的过得很快,回顾这四年的点点滴滴,似乎转瞬即逝,却又深刻地记录在脑海之中。四年里,我领悟了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爱思考、会思考的人。入学时的当头一棒我想,和大多数专心备战高考的同学一样,在高中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我只知道我想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也分不清CS和EE的区别,对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我的装机经历和我对电脑游戏的热爱。毫无准备的我在大一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编程CS100课时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刚入大学的我,还等待着大学教授像高中老师那样把知识循序渐进地灌进我的脑子里,课后会布置习题帮助我巩固知识点,作业不会做空着就行,反正老师第二天会讲……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让我在CS100课上显得极为不适应。教授在课堂上不会逐个罗列知识点,我们必须要课前仔细看notes才能跟上节奏,作业一学期就4,5个,每个一做就是几十个小时。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教授会让我们自己看教材。我自认为把教材的知识点都记住了就行,可我还是在面对一些稍显复杂或者查不到的编程问题时就手足无措。也许对于那些在这门课上领先的同学来说,他们在完成作业后会感到激动与兴奋。但对那时的我而言,作业完成短暂的兴奋之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下一个即将到来的作业的恐惧。有时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专业。CS100作业在经历了苦恼和无助之后,我开始鼓励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自己多想一会儿,多在网上查查资料,实在不会了再去请教别的同学。当有了自己的思路之后,就大胆地写下自己的代码,不要担心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否不够优化。当身边的同学迅速完成作业时,我也不再给自己压力,而是心平气和地把握自己的节奏。慢慢地,我找到了适合自己大学学习的工作方法。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虽然过程较为艰难,但在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心态比从前更加从容。在之后的专业课学习上,无论我最后课程取得什么成绩,我都能坦然面对。也许正是经历了CS100这门课的洗礼,才有了现在的我。在面对困难时,偶尔负面情绪笼罩,我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在我看来,也许就算尽我所能也不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但是努力一把的结果会比直接放弃要更好。当现在的我回顾起当时CS100课上的那些作业,似乎也不是那么的不可完成。也许,正如一句话所说:那些没有打垮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书院导师组为我指明方向刚进入大学的我因为不知道未来如何规划而时常感到迷茫,而书院导师组的各项活动不仅缓解了我的学业压力,更是对我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我所在的导师组里,杨宇教授和寇煦丰教授都是特别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人。还记得2017年10月,在寇煦丰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导师组组织了一次“毅行”活动。我们从上海出发乘火车来到杭州,计划沿着西湖进行徒步。我们从浙大出发,从旭日高照一直走到夜幕降临。在路上,寇老师向我们谈起当年他在浙大读书时的故事,杨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自己的小故事。杭州徒步西湖背靠的这一座一座的山,虽然不是陡峭险急,也是蜿蜒崎岖,再加之我们的路程遥远,想要走完这一圈对体能和心智都是一种锻炼。尽管最后由于天色已晚,我们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但我们已经尽自己所能坚持到了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极限挑战。出发时我们合影的那块碑石上所刻的文字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我看来,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只要大的方向是积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而不是患得患失,踌躇不前。毅行合影路都是越走越清楚的。在经过后续与导师的多次交流以及各种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兴趣的方向。我希望今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的行业,故此我也正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科研助我提升自己上科大拥有很强的科研氛围,每位本科生都有机会进入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大二时,看着身边的部分同学已经进入了实验室,再加上自己有本科毕业后出国继续深造的念头,我也萌生了进入实验室丰富经历的想法。于是在大二下半学期末,我鼓起勇气进入了寇煦丰教授的实验室学习。事实证明,认识寇老师并在寇老师的实验室进行科研是我到目前为止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进入实验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主要是协助学长完成工作,通过参与实验室的工作以及组会交流来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实验室里的学长们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做实验,帮助我解决问题;每当有新的仪器或者新的测试方法时也都会拉我参与学习。寇老师给了我极长的适应时间,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大四之前都让我以GPA为重,并没有给我太大压力。实验室里,寇老师非常强调每周大组会中Seminar和Journal Club的展示环节。不管是科研还是其他工作,能向自己的同行甚至其他非专业人士展示自己的工作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表达者不仅要能够讲给自己的同行听,更要能够让外行听懂,甚至让外行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TALENT实验室合影真正开始专注于科研已经是大三下半学期了。我跟随实验室师兄共同研究的课题是CMOS器件的低温建模。在这个课题中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器件的低温行为,还需要对该工艺节点进行建模,为后续的低温CMOS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基础。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和对仪器说明书的研究,我对整套实验仪器的操作已经较为熟练,对仪器的基本测试原理也有了一定了解。随后我们做了很多实验,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整理。期间,我自主阅读了很多低温CMOS器件领域的文章,逐渐熟悉了这个领域的同行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科研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各种意外和不如意总是会陆续发生,但是我们从未气馁,我们不断试错,不断积累经验,在经过多次的数据分析后,我们最终对器件随温度变化的尺寸效应成功地进行了模型拟合。在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华力微电子的合作下,我们最终成功建立了一套HLMC 40LP工艺的PDK,可用于电路的低温设计仿真。试验做完后,寇老师与我们共同设定了一个deadline,我们一定要今年年初完成文章初稿的撰写。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夜以继日。在寇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首先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做了探讨,对实验数据的插图的格式做了统一要求。期间在和寇老师的交流中我意识到,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期刊论文写成一个实验报告。如何构建出文字与实验数据图表的逻辑,展现出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出彩点,在文章中讲清楚一个故事,正是一个科研写作者的功力所在。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兄和我每写完一段,寇老师就立刻帮我们改完一段,同步进行。直到deadline的最后的一个凌晨,寇老师依然在办公室神情专注地为我们改着文章。终于在约定截止日期的凌晨五点,我们合力完成了初稿的撰写。文章也被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顺利接收。论文插图这一段宝贵的实验室经历让我对科研有了和过去不一样的看法。和很多人一样,过去的我认为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够做科研。的确,伟大的科研工作需要天赋和努力的共同结合。但对个人而言,有意义的实验室经历是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展示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做实验,体现在写作的逻辑和思路等等……如果能够幸运的获得一位优秀老师的指导,外加新颖的研究方向和领先的实验仪器,再凭借个人的努力和与他人的合作,普通的人一样能够发表出不错的科研成果。结我不得不再次感慨,四年时间真的过得太快,在上科大的校园里,我见证了自己和学校的成长。的确,上科大充满了各种机遇,但是机遇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追求。能够选择上科大的同学,大多数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希望我自己以及其他的同学在迷茫或者成功时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牢记上科大的育人理念:“立志、成才、报国、裕民”。来源:上海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