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学生作文:一次研学旅行道理

小学生作文:一次研学旅行

我四年级时,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我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在第一个地方活动结束后,打算收拾行李去第二个目的地。结果从那里发来了一个消息,那里出了意外,为了安全,我们直接回去了。但是在车上的事却很多。我坐在车子的第一排。有一个同学不停地往第一排跑,另一个同学说:“前面的玻璃上有苍蝇,你可以挂在那里擦苍蝇。”他听了有些不高兴 ,说:“你怎么不去擦?”那个同学说:“因为你好看呀!”一转子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我旁边的同学把书包里的书都拿出去了,包里放满了零食。我带的是一个旅行包,放了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笔和一些必须品之后,零食就放不了多少了,我只带了一些火腿肠,糖果之类的。我在吃零食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从包里拿东西,像变魔术一样拿零食,拿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拿不完。到黄泥岗了,有人大喊:“黄泥岗!”有一个同学说:“啊?火腿肠?我要吃火腿肠!”于是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说要火腿肠。路上我们很饿,很多人都卖了一盒或者几盒泡面。老师说了不能吃泡面,味道太大了。旁边同学不停的诱惑我,她也想吃,不敢自己一个人吃。我担心老师说我们,她说:“我们把水倒在杯子里,就没有味道了。”我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还是决定要吃。干的泡面没有带水的泡面好吃,但是我已经很饿了,饿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大家的包都放在地上,地上不干净。我找到了一个挂包的好地方——挂钩。挂钩的位置非常好,我一抬手就能拿到东西。这件事我没有忘记,因为路上很有趣。

皆原于一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收获体会

2018年的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可谓是非常火爆的,什么是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收获体会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同学关系更融洽了,社会公德意识加强了,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教师方面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学生也会主动关心教师了。很多学生希望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都能举行一次,以此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更好地体验公共社会道德。北京研学旅行之航空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收获体会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研学旅行,让学生觉得很兴奋,出发前,每一个走出校门、准备登车的学生的步伐都是那么轻盈而有活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路途中,车里的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2、亲身体验,拓宽知识视野。勿忘国耻,不忘初心,了解历史。大家都说这是一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历史课。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学旅行中,学校将学生每10人分成一组,设带队老师一名,负责每次活动点名,组长一名负责协助带队老师的工,出现问题及时向带队老师反映。因游人多,学生走散,组长自发找人;有的同学初次坐车晕车呕吐,同组同学帮助照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感想4、提高了学生公德意识。上下车时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吃饭时自觉排队领取食物。观看演出,能主动鼓掌欢迎,随意乱跑的少了。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有的同学还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杂物。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公德意识,此次活动对此起到了强化作用。5、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方面做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事故。学校领导最怕的就是安全问题,集体外出,食宿、行车、意外事故等,每项都令人担心,但由于组织到位,事前有预案,每辆车有带队老师教师敦促教育,安全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强,能听从指导教师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痕之探

500名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走进自然感受春光

楚天都市报28日讯(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姜传浩)“这么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认识植物和庄稼,还跟同学一起体验团队的力量,太令人兴奋了。”2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五(5)班的陈展博举着自己制作好的植物标本,兴奋地说。当天,该校四五年级一共50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的一处生态休闲农场,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了让大家体验团队协作的快乐,课程设置了更上层楼的游戏。这是一个锻炼和考验同学们团队分工、协作、相互激励的拓展训练项目,要求同学们以团队为单位各自完成泡沫塑料垫的拼块、堆塔、护塔工作,竞赛哪个团队在同样时间内搭建的塔最高。看,孩子们在农场里尽情发挥着各自的特长,大家分工明确,小心翼翼地搭建起一座座高塔。随后,孩子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走进农场的丛林里,每位同学至少要认识10种不同的园区植物,并采摘至少一样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植物标本展现出来。最后,大家有序进入生态大棚进行蔬果采摘,各团队辅导员给大家现场讲解生态种植的知识,让这些来自城市的孩子们知道了很多蔬菜种植的知识。新城小学校长许海艳表示,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结合新城小学独特的“快乐童年 多彩人生”办学理念,特别制订了本项主题为“快乐童年 欢聚春天”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让孩子们走出城市、走出课本,沉浸式的体验自然生态、体验团队建设、参与农业实践、参与生态保护,在明媚的春光中,欢聚在美丽的田园农庄,共享多彩的人生成长。

猪排山

追寻伟人足迹,来看看小学生们的红色研学旅行

楚天都市报5月26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黄宁)追寻伟人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昨日,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师生们先后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昌毛泽东故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红色研学旅行。上午9时许,同学们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当看到铁血十八星旗的时候,有同学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旗子上有十八个圆点呢?”原来,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以此代表全国。听到讲解员的详细回答,不少孩子都拿出小本子认真地做着笔记。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毛泽东故居,学生们看到了陈潭秋任教、伍修权上课的教室,了解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7年03月由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主办,这里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而在毛泽东故居,当孩子们看到现场陈列着毛泽东同志用过的铁箱、夏明翰用过的蚊帐、木箱等,都感觉非常激动。对此,德才小学校长张玉玲介绍,武汉在近现代史上三次成为革命的中心,是首义之都、大革命中心,以及抗战初期的战时首都,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也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资源。红色旅游研学是研学旅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孩子们参观红色纪念馆,是对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力补充,有助于树立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建立他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的信念。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看楚天app

田开之曰

乌鲁木齐小学生研学旅行之幸福体验

近日,乌鲁木齐市第79小学西校区五年级全体学生,前往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开展了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陈彦仿 王畅彤摄影报道)“寻找夏天”,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主题,是乌鲁木齐市14小本期研学旅行的内容,要求在6月21日夏至前完成。昨日(5月22日),带着这样的学习主题,孩子们走上街头,感受这座充满活力、正在加速发展的城市的变化。“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一项项重点工程的推进,让城市变得更美、更好。在天清气朗、城美人和的乌鲁木齐,孩子们可以收集到研学旅行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正体验着幸福的童年。花草树木五彩斑斓“寻找夏天”,孩子们眼中的夏天有不同的美景。14小五年级(2)班学生李卓阳对这次研学旅行作业充满信心。他拿出了妈妈4月带他去雅山的学习笔记,上面记录着:雅玛里克在蒙古语中意为“山羊之家”,这里曾是一座荒山。“妈妈说,是阿姨叔叔们扛水上山,种了一棵棵树,才有了现在美丽的雅山。”李卓阳对和妈妈的这一次调查研究记得很清楚。五年级(1)班学生刘思妤说:“我爷爷家住在十七户,爷爷家门口的小游园很漂亮,花草树木五彩斑斓。”市14小德育处副主任张春蓉说,把课本知识扩展开来,对孩子们进行美育教育。比如今年的“树上山”绿化工作,将新增绿化建设面积2万亩,相当于乌鲁木齐市44个人民公园。当老师把这些消息告诉孩子,他们都十分惊叹,因此,我们确定了这一期的研学旅行主题,以此让孩子感受身边幸福生活的生动场景。画笔绘就靓丽街景市59小的孩子收到一份作业:用画笔描述我的家。收到作业后,孩子们瞬间有了思路。四年级学生高子琦说:“老师,我爷爷是上海人,我家住在建设路,爷爷打电话回老家时总和老家人说,‘建设路现在建设得就像小上海。’我要画出爷爷在新疆的上海之家。”“我要画的是乌鲁木齐夜景。每个楼都在发光,不会说话的小弟弟看到闪着五彩灯光的楼体,都会高兴地拍手!”五年级学生刘宇轩说。学校党支部书记李弘说,2017年,首府开展了以建筑节能改造为目的的城市靓化工程,让“每个楼体都在发光”,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描述着家周围的变化。于是,美术老师让孩子通过画笔描述家的美。听地铁人讲述地铁故事市35小今年的研学旅行项目已经确定,带着孩子们迎接首趟地铁,听地铁人讲述乌鲁木齐的地铁故事。“我们学校门口就是地铁站,很快,围栏拆掉,就能见到地铁的真面目了。好激动、好兴奋。叔叔们每天辛苦修建,我特别想说一声:叔叔、谢谢您!”市35小六年级(5)班的胡博涵说,很快他就小学毕业了,不在研学旅行行列中,但他还是想来参与,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把其中的科技、信息、技术告诉身边的小伙伴。“第二天,每个孩子都交了一份非常好的研学旅行作业,他们用感受、图片、查找的数字等信息,描述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市35小校长李萍说。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让孩子走出课本,重视实践,广泛接触社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学习知识,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如今,已经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研学旅行中。让老师们感到幸福的是,在这个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内容等着孩子们探索、发现、研究、分享。“孩子能在家门口学习到这些知识,把课堂和社会融入在一起,很幸福。这个城市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给我们的城市点赞。”市3小大队辅导员彭曦说。(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罗含

乡村研学:让小学生认识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传承种地精神

暑假夏令营里学生们插的秧,现在成熟了。今天,学生们带上他们的家长回来收割他们种的水稻,享受秋收的喜悦,一起参与和见证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7月30日第四边疆夏令营学生插的秧参与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收割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过程,经历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抽穗、成熟、收割。抽穗水稻的生长过程,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新一代的孩子来说是稀奇的,他们甚至没见过水稻成熟的样子,更加没有经历过插秧、收割的劳作。第四边疆自然教育夏令营特别开设乡村研学课程。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和认识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第四边疆自然教育夏令营学生在插秧传承种地精神,弘扬农耕文化成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今的孩子衣食无忧,很多东西随手可得,应有尽有。他们很多都不理解当下美好的生活,是通过上一代、甚至几代人努力奋斗创造出来的。第四边疆乡村研学中的家长与孩子在打禾在第四边疆自然教育乡村研学课堂里,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水稻种植的劳作,去见证水稻收成的过程,让他们明白到,粮食不是随手可得的,而是通过辛苦的劳作,不断地耕耘,还要经受天气的考验,才有饭桌上香喷喷的米饭。乡村研学活动收割水稻现场通过劳作活动教育他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感恩生活。并让他们传承种地精神,弘扬农耕文化。领悟凡事想有丰硕的成果,都必须经历播种、耕耘、守候过程的道理。我们看到所有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付出的过程,做事情不可以临急抱佛脚。回归自然,享受田间乐趣相信有过田间经历的父母,现在你会有这样的感受:田间的那些汗水和快乐,是最纯粹、最难忘的美好回忆,且伴随至今,直至终身。田间的乐趣因为人在大自然中,不受时间、空间的约制,身心会得到全面放松,全身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人与大地的接触会更有安全感。在田间、在大自然里,这些随意的、未经安排的活动,比刻意彩排和准备的活动、赛事经历,会更深印脑海,激发热情和创造力。打禾是件有趣的事所以,参与农耕劳作活动,能释放学生的天性,舒缓学习压力,激发创造力,增进社交,促进情谊。参与乡村研学的家人学生同样地,相信第四边疆这班小朋友的田间劳作经历,会永记他们脑海,成为儿时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此,第四边疆创办人成伟锋希望更多父母在孩子小学阶段,多带他们到大自然里去。很多能力和知识,在书本上、在培训班上是学不到的。我们应当还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童年!第四边疆自然教育夏令营创办人成伟锋成伟锋:自然活动倡导者、自然活动导师。创办第四边疆自然教育夏令营,至今举办过七期自然教育夏令营、开展了四年的自然活动。长期研究和关注自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希望感召更多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一起为孩子重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莫忘记

道县:红色《阅读研学笔记》获省“优秀入藏作品”奖

红网时刻永州7月15日讯(道县站记者 谢万波 通讯员 唐辽林)7月14日,从道县少年儿童读书活动办公室获悉,在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联合主办,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书香湖南”第38届全省少年儿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之“爱国诗词阅读暨书中人物景致寻访”研学活动中,道县五中九年级学生唐晓轩、陈文花的作品《红色阅读研学笔记》荣获“优秀入藏作品”奖,指导老师黄燕、王洁琦被评为省“优秀阅读推广人”。道县是一片洒满无数英烈鲜血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军长征在道县战斗33天,行程480公里,途径90%以上乡镇,红色文化遗址达48处,被列为全国“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县。2019年,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获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跻身红军长征沿线城市联盟。2020年,道县与通道、桑植、汝城、宜章等县列入湖南省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县。其中,陈树湘烈士纪念馆、何宝珍故居等红色景点,已成为道县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生根成长、代代相传。

德之邪也

三月春阳,恰同学少年!小学生农业主题研学予身自然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0日,宁阳县八仙桥西关小学组织300多名学生到“新泰长兴教育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意识,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遍地绿茵,果鲜欲滴。走进大棚,眼前仿佛绿色地毯上点缀着颗颗红宝石,使孩子们眼前一亮,不由惊呼。随后,同学们立即提着塑料筐跑进了草莓田,热热闹闹地采起了草莓,不一会儿,小筐里已经装了不少红红的草莓。孩子们在大棚内尽情采摘草莓,享受快乐时光。让学生深切感受,这里不仅可游览、观赏,还可亲自体验及参与互动。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与小动物亲密接触、参观温室,认识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与水果。进一步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念抗日武装起义精神,感受红色文化。据了解,此次活动通过学习研究和旅行体验的有机结合,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实现了教育目标,并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景、开阔视野的同时,感受现代农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环保意识、协作意识等,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王萌 编辑 乔雨晴】

面对面

小学生研学践行“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早报讯(记者许奕梅 通讯员黄瑞萍 文/图)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加强学生爱国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色基因牢固根植学生心中。日前,台商投资区第七实验小学组织校本部、云埭校区的四年级学生开展“红色足迹我践行”劳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西沙湾廿七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的留影、书画及首长题词等纪念物,彰显了党的光辉历程。学生们安静、有序地阅读、记笔记。随后学生们再走进“解放军庙”,这座庙内供着27尊解放军塑像。他们仔细聆听这座庙宇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解放军英雄故事,肃然起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孩子们排好队瞻仰着,深深缅怀革命先辈,并郑重宣誓: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下午,同学们到“田野风劳动农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体验。此次研学活动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红色精神实践课,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法统

暑假小学生家门口体验航空研学

7月17日正值暑假期间,张店区铁路小学的部分同学在家长陪同下,来到淄博齐飞航空研学基地,开展了为期半天的航空研学体验活动,享受了一次家门口的快乐研学实践教育。淄博市研学基地通过加强防疫措施、少批量预约、限制流量的形式,面向中小学生和家长开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当天,学生们跟着航空指导教师学习航空发展历史、航空安全知识、飞机飞行原理,亲自体验救生衣和氧气面罩等安全用具的使用,参观了发动机、火箭发射器、降落伞等飞机实物,了解飞机起飞降落的程序。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模拟体验驾机飞行,基地指导教师手把手教小学生如何起飞和降落,让他们彻底过了一把“中国机长”瘾。淄博市教育局和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在2020年初就公布了淄博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复核和第二批研学旅行基地评选结果,确定了首批18家复核和第二批29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让学生们足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家门口的研学资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渤海 通讯员 张健 )【来源:鲁中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