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题的研究方法(小总结)窦娥冤

课题的研究方法(小总结)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太极拳

最全最具体的小学科学实验(附详细过程)(二)

四年级实验(上册)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做小吊车一、实验题目:做小吊车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小吊车三、实验器材:纸盒、木板、生物、、重物、线、剪刀、胶水、锥子、小刀。四、操作步骤:1、用小刀把木板裁成长15cm,宽3cm的木板条一块,长5cm,宽3cm的木板条两块,边长6cm的正方形木板一块。2、把裁好的材料按图组装成一个小吊车模型。3、分别拉或放线,看看小吊车车臂是怎样升降的。2、记忆游戏一、实验题目:记忆游戏二、实验要求:记忆游戏0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橡皮、笔、文具盒、风车、塑料盖等。四、操作步骤:1、在桌上摆放所有物品。2、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3、转过身,由另一个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4、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3、玩滚轮一、实验题目:玩滚轮二、实验要求:玩滚轮三、实验器材: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四、操作步骤: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4、制作地球模型一、实验题目:制作地球模型二、实验要求:制作地球模型三、实验器材: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四、操作步骤: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胶水贴在皮球上,至少要贴3层。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5、观测一天中影子方向和温度的变化5 实验题目:影子方向的变化。二 实验要求:使学生知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三、实验器材: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把铅笔一端插在螺丝帽中,使铅笔能直立在螺丝帽中。3 在桌面铺一张白纸,把插有铅笔的螺丝帽放在纸的中央。4、 用手电筒光分别从前、后、左、右方向照射铅笔,观察铅笔在纸上的影子有什么变化。5、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6、影子长短的变化6 实验题目:影子长短的变化。二、 实验要求:使学生知道,影子的长短是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三、 实验器材:白纸、跳棋子、手电筒。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将白纸铺在桌面上,把跳棋子放在白纸中央。3、 用手电筒光在跳棋子下上方照射,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4 将手电筒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5 将手电筒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下册)四年级下册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观测仪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四、操作步骤: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观测仪。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四、操作步骤: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天平的使用方法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使用注意:1.事先把游码移至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右放砝码,左放物体。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可以节省时间。 6.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7.若砝码与要称重物体放反了,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比实际的大。使用量筒正确的方法: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错误的方法:俯视,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大。仰视,视线斜向上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小。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实验题目:测量固体的体积首先规则的固体就可以用相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如果没学就可以用1.将固体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2.如果固体吸水或密度比水小可用埋沙法,原理和水一样,多出的沙子体积就是固体体积3.如果只是密度比水小但不吸水,还可以用针将物体压入水中(全部):针压法实验题目:化冰实验目的:知道物体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器材:酒精灯 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过程:1用天平称出30克冰渣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2分钟观测一次4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实验名称:蒸发的快慢目的: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要素:表面积,温度,通风器材:相同的两个瓶盖步骤:1在大小不同的瓶盖上滴上相同多的水,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观察。2在同一个瓶盖上分别2次滴上相同多的水。第一个加热,第二个不加热,观察蒸发速度。3在同样大的瓶盖中分2次滴上同量的水,第一个放在通风的地方,第二个放在不通风的地方,观察蒸发的速度。结论:谁在温度高,表面积大的,通风处蒸发得快。实验题目:水蒸气凝结的条件。实验要求:认识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凝结成水。实验器材:小烧杯2个、方形玻璃2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火柴、污物桶。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在两个烧杯内,倒入同样多同样热的水。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一块方形玻璃,在酒精灯火焰上均匀加热(一边晃动着一边加热)。将冷、热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一个烧杯口上。(冷玻璃片可请一个学生帮助盖。)过一会儿,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加热方玻璃时,一定要转动加热,转动速度要快,一般转10圈左右即可。(时间过长会将玻璃烧炸。)12、雨的形成实验题目:雨的模拟实验。实验要求:验证雨的成因。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金属盘、冰、水、火柴、污物桶。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照下图组装好实验器材,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观察出现哪些现象。说一说,实验中,杯内下部的水、上部的“白气”,变大的水珠、落下的水珠,各相当于下雨天的什么。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为增加杯壁透明度,可用毛笔蘸取肥皂水,涂在烧杯内壁,以除去杯壁的雾滴。实验上方金属盘内,应倒入冰水混合物。用别的物体(如碗)代替金属盘也可以。13、种茄子一、实验题目:种茄子二、实验要求:种茄子三、实验器材:土、水、花盆、茄子籽、塑料盒等四、操作步骤:1、松土。松土时,注意把土里较大的石子挑出来。2、浇水。浇水前,先挖一个小坑,浇水量不宜太多。3、浸种。选择颗粒饱满、无虫害的种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4、播种。待水渗入土壤后再播种子,每个坑里可以播两三粒种子。注意不要播得太深。5、出苗。6、间苗。每个坑里选一棵长得较壮的茄子功留下,将其他的拔掉。因为留的功太多会影响茄子秧的生长。14、制作蝶的标本一、实验题目:制作蝶的标本二、实验要求:制作蝶的标本三、实验器材:大头针、透明胶条、硬纸板、泡沫塑料块。四、操作步骤:1、用透明胶条粘隹一些卵,固定在纸板上,或将带卵的树叶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2、按照展翅板的角度,将蝶翅充分展开,并固定在展翅板上,待干燥后放标本盒中。3、为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樟脑片。15、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实验题目: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要求: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两个(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用气门心胶管制成的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上面的方法组装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的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作煤油、酒精胀缩实验。根据水、煤油、酒精都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16、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实验题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要求: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实验器材:固体球胀缩教具、酒精灯、火柴、冷水、抹布、污物桶。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把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在金属环中,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把金属球放在冷水中,使它冷却,再放在金属环中,金属又能通过金属环。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烧金属球时间约三分钟。17、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实验题目: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要求: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实验器材:圆烧瓶、带塞玻璃弯管、红水、烧杯(内有冷水)。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用玻璃弯管安皮塞的一端,蘸取少许红水。将塞慢慢塞在圆烧瓶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水升至适当位置。用双手(或单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玻璃弯管要用细玻璃管弯制而成。若红色水不能在弯管中保持住,就应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玻璃管要长些,否则瓶内空气热膨胀后,可能把红色水滴“顶”出管外。红色水滴位置用塞塞入瓶口深浅来控制,一般在玻璃弯管中部偏下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显示空气热胀的效果,又有利于显示空气冷缩。实验题目:溶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器材:烧杯多个 ,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盐,面粉,洗衣粉,木屑,粉笔末等。过程:1.往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高锰酸钾,盐,面粉,洗衣粉,粉笔末等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3.静止观察4.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不能溶解。18、分离实验题目:分离。实验要求:知道过滤能除掉水中不溶解杂质。实验器材:滤纸、净水、滴管、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沉淀过的水。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讲解演示铁架台、漏斗、烧杯组装方法。演示折叠滤纸,学生仿做。演示浸湿滤纸,放入漏斗,让学生仿做。演示放漏斗于铁圈中,移动烧杯,使漏斗颈下口直面接触杯壁。演示顺玻璃棒慢慢倒水进行过滤。观察滤纸上有什么?滤过的水有什么变化。讨论过滤有什么作用。整理物品放回原处。19、混合后的变化一、实验题目:混合后的变化二、实验要求:研究物体混合后的变化三、实验器材:烧杯、水、药勺、食油、醋、小苏打、洗洁精、水泥。四、操作步骤:1、将三个烧杯依次编号为1、2、3。2、向1号杯中加入10ml的醋,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3、向2号杯中加入适量食油和水,再加入10滴洗洁精,搅拌后静置5分钟。4、向3号杯中加入水泥,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后立即倒入自制的模具中。5、观察各杯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5、温度计的使用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二、实验要求:温度计的使用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四、操作步骤: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2、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6、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实验题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实验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7、化冰实验一、实验题目:化冰实验二、实验要求:化冰实验三、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四、操作步骤:实验1: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实验2: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8、蒸发快慢的因素(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一)。实验要求:认识风、温度和蒸发面积,是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实验器材:大培养皿5个(直径相同)、小培养皿1个、挂历纸1张、量杯1个、水。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用量杯在六个培养皿中倒上等量的水,两个一组,分成三组。将第一组(一大一小)放在背阴处,第二组放在通风的背阴处,其中一个用挂历纸筒围起来(避风)。第三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背阴处。记下实验开始时间。比较几个培养皿中的水变干的时间长短,思考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水量不要多,能在大培养皿中形成薄薄一层即可。围培养皿的挂历纸筒要高一些,才能起到避风的作用。9、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要求:认识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器材:同样大、同样质地的手绢6块。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将6块手绢一起放到水里浸湿,取出,拧去大量水分。每两块一组,分成三组。第一组,一块展开,另一块折叠,同时晾于背阴处。(对比蒸发快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第二组,同时展开,一块置通风处,另一块置背风处。(对比蒸发快慢与有风无风的关系。)第三组,同时展开,一块晾置阳光下,另一块晾置背阴处。(对比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记录各块手绢变干的时间。比较各块手绢变干时间的长短,分析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尽力做到手绢面积、质地、含水量、开始晾的时间等条件相同。尽力加大蒸发面积、风、温度的差别,使效果明显。若使用电扇造成风大小的显著差别,效果更好。10、蒸发快慢的因素(三)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三)。实验要求:知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实验器材:50X50X3(毫米)光面涂上黑漆的毛玻璃7块、冷水杯、热水杯、滴管。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将毛玻璃两块一组,分成三组。第一组:用同一块湿抹布,同时将两块玻璃毛面擦湿,分放两边。用口使劲向其中一块吹气,表示有风和风的大小。对比观察风对蒸发快慢的影响。第二组,将两块毛玻璃在水中浸湿,甩去多余水分,同时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对比观察温度对蒸发的影响。第三组,用滴管在两块玻璃毛面上各滴一滴水,其中一块玻璃上的水滴保持原形,另一块玻璃上的水滴用羽毛(不粘水)摊开、展平。对比观察蒸发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尽力做到毛玻璃面积、玻璃上的水量等条件相同。毛玻璃最好用碱洗净,光面用黑漆涂黑,以增强实验效果。11、小水珠从哪里来20、蜡烛燃烧的变化一、实验题目:蜡烛燃烧的变化二、实验要求:蜡烛燃烧的变化三、实验器材:蜡烛、烧杯、火柴、石灰水四、操作步骤: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2、把烧杯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3、观察各烧杯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21、制作多色果冻一、实验题目:制作多色果冻二、实验要求:制作多色果冻三、实验器材:紫甘蓝汁、烧杯、酒精灯、醋、水、苏打、琼脂。四、操作步骤:1、制作紫甘蓝汁。2、给紫甘蓝汁加热,加热后,在紫甘蓝汁中溶入琼脂。3、凝固后,加点醋。4、将果冻另一端浸入苏打水中。22、钢丝绒生锈一、实验题目:钢丝绒生锈二、实验要求:钢丝绒生锈三、实验器材:钢丝绒、油、水、醋或盐、带盖玻璃瓶。四、操作步骤:1、把5块钢丝绒,分别放入5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2、向2号瓶中加满油;3号瓶中注满开水;4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向5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醋或盐。3、过一段时间,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中。23、生锈时产生的热量一、实验题目:生锈时产生的热量二、实验要求:生锈时产生的热量三、实验器材:温度计、带盖玻璃瓶、表、醋、水、钢丝绒、钉子。四、操作步骤:1、在玻璃瓶中放入一支温度计,盖上瓶盖,5分钟后,记录下瓶中的温度。2、与此同时,在50ml醋中浸泡钢丝绒。5分钟后,拿出钢丝绒,挤出残留的醋。3、将钢丝绒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然后一起放入瓶中,盖上瓶盖(温度计穿过瓶盖伸出来)。4、5分钟后,记录温度,并观察钢丝绒发生了什么变化。

何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

母子行

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给人一条鱼,不如告诉他怎么样钓到这条鱼更有效;我们给人一些钱,不如告诉他怎样才能挣到钱获得财富。这个道理运用到学习方面,就是对学生来说,我们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就是善于学习的人,其实老师不用那么辛苦,但是他的学习效果却很好,效率很强。而“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学生如果他不善于学习,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狠下功夫,学生可能也狠下功夫,但是学习效率很低,成绩也不一定好。所谓“善学”,就是善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技术,一个技能。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方法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所以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让他们能够掌握到一些比较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内容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来指导孩子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分为不同的类型的,也就是说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具体的手段是有不同的情况。心理学家根据研究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不同的类型,并且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把人们的学习类型分为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视觉——听觉综合学习型、视觉——运动综合学习型、动觉——触觉综合学习型。不同的学习类型之间其实是各有特点,没有好坏之分,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他们不同的学习类型的特点,加以针对性地引导。对于视觉学习型的人来说,他善于用眼睛看,喜欢看,视觉的注意力和视觉的记忆力都比较好,看过他就能记住,所以他平常做作业、阅读都比较认真,但是这个有利也有弊,他听的效率就不高,因为听对他来说不是他擅长的,所以对视觉学习型的孩子,我们就让他多看,并有意识引导听觉训练。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善于听,听过他就能记住,生活中我们常常见过这样的人,好多年轻人,经常都要戴个耳机,他什么都愿意听,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什么相声啊,音乐啊,包括一些学科学习的,比如他要准备公务员考试,他要准备英语的托福考试,他都喜欢听,他听的效率比较高,但是他就容易看错题,容易看错数字,所有考试的时候,这样的学生会说:“哎,我没看到那个题呀,我没看到那句话呀!”他就容易漏看错看,所有我们注意到他听这个方面的优势,对于他在看的方面的欠缺,要给他一些训练,要给他一些补充。比如:出示的字不要密集,要大一些;多一些图片,增加看的趣味性,提高他的注意力。视觉——听觉综合型,这是个比较好的学习类型,就是听觉、视觉,注意力、记忆力平衡发展,听觉和视觉的感官都参与了识记,听课、自学效果都比较好。所有我们就看到班里有一些孩子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我们看着好像他不怎么努力,成绩还不错,可能就是他天生就比较有明显的优势。视觉——运动综合学习型,这种类型的孩子就是喜欢运动,在学习的时候,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摇头晃脑,边读书,身体不停地晃动,或者是边走路边看书,写作业、听课的时候,喜欢手里拿着一支笔转来转去,总而言之他就是喜欢有些动作加上。动觉——触觉学习型,就是喜欢触摸,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什么东西都想用手去感觉一下,喜欢做实验,喜欢把东西打开、拆卸开,喜欢机械类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每个学生,他们天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自身的优势是不同的,作为老师就要因势利导,指导孩子们用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这样对他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对他不适合的方面,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加以促进。二、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要有计划性。学习有没有计划,计划得好还是计划得差,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影响到学习的质量。我们怎么样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呢?首先,指导学生明白制订学习计划的目的和意义,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基础,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指导学生拟订具体有效的学习任务,学习措施和时间安排等;第四,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适应学习的发展和情况变化。平时的学习计划和假期里的计划是不同的,总的来说,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划很重要。要根据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会收到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跟学习计划一样,其实它也是一个准备的状态,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预习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读。先粗读后精读,粗读一遍领会教材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思考,对读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步:画。画出重点,理清教材的思路和层次。第三步:批。写眉批,把自己的看法、想法、体会写在书旁,听课时可对这些想法和体会进行验证。第四步:写。把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写出来。第五步:思。读完书合上之后,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自己懂不懂?与之相关的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自己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需要在课堂上留心听讲?带着思考去听课,老师讲到的,印象就更鲜明了,老师没有讲到的,或者说老师讲完了自己还有困惑的,就可以及时的提出来,请教老师。预习和做计划其实都是为正式的学习的开始做准备,有了这个准备的状态以后,我们就看到学生的方向性和他的目标特别明确,他就不是稀里糊涂的,晃晃悠悠的,他是跟老师有呼应的,他对老师讲的内容是有自己的判断的,这样学习的效率就很高,他掌握的知识就比较牢固,比较扎实。四、指导学生学会课堂学习我们制订计划、预习都是导向课堂的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渠道,是最主要的方式,当课堂学习正式进行的时候,就可以验证前面预习的问题,是不是难点,是不是重点。因为带着前面的预习,带着前面的思考,学生就能分清重点,分清难点,而且因为他的方向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一些知识,他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就不会开小差,所以课堂学习非常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课堂学习的状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这样指导怎样指导呢?第一,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很多老师都会这样做,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他就会提出疑问,就会进行积极地听课,积极地思考。第二,要让学生听课的精神、听课的注意力集中。怎么才能做到呢?当然内容是关键,老师讲的内容是有趣的,是重要的,是引人入胜的。当然还有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形式,使用一些教具,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可以多一些图片,多一些活动,做一些游戏,做一些训练,在课堂上适时地提问,多种的形式,多种教学的艺术,防止学生在思想上开小差,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第三,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学会思考。我们提到具体教法的时候,老师要善于提问,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都是让学生不是被动的,而是去建构学习的内容,促进学习的深入和丰富性。第四,要开拓学生的思路。特别是现在很多中考、高考,要求学生要去做自己的分析,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我们整个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探求。五、指导学生学会复习作为一个学习的完整的过程,完整的环节来说,包括预习,课堂的学习和复习三个方面。课后复习一定要及时。大家都知道,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及时地复习,把学习的内容把他巩固下来,稳定下来。复习的时候,可以适度地超额的学习,稍微得给学生拔高一点难度,稍微把内容的量加大一些,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挑战,但是一定要适度,不要超过百分之五十。有点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你把这个词、把这道题写十遍,我认为这个就没有必要。如果是学四遍他就能掌握好,可以让他写五遍,如果他两遍就能掌握好,那么让他写三遍就可以了。再多的话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情绪上的烦躁,容易引起抵触心理。另外,在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要交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包括理解性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方法,联系记忆方法,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个性,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擅长(习惯)来掌握不同的记忆的有效方法。六、指导学生学会课外学习所谓的课外学习,是相对于课内学习而言的。当我们说到课内学习的时候,主要是围绕着课堂,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家庭作业这部分。首先,要引导学生们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掌握人的生理发育的规律,把时间和心情、生理变化的规律都结合起来,比如说你烦躁的时候,就不要做着难度太大的问题,早上、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段要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在什么时间段学什么内容效率比较高,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交叉来进行。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学阅读。自学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特别是这几年中考、高考的改革里面作文阅读的量很大,所以老师应该在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一些指导。第三,有针对性的报课外辅导班、不要报得太多。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不要报得太多,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之外有玩耍、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不要星期六、星期天好像是赶场子一样从这个课外班到那个课外班,从这个辅导机构到那个辅导机构,就会让孩子们对学习觉得是一个很苦恼的事情,失去对学习的乐趣。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甚至比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七、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第一,渗透式。教师以强烈的学习方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密切结合学科教学,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第二,点播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主要是指对学习思路、知识难点进行指导,对学生“愤”“悱”之处给予指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三,总结式。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强运用学习方法的动机,促进学法的形成和提高。在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时,一是要总结共性的东西,二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个性化的学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的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君吻

课题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3个内涵与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特点,必须先理解和把握科学研究及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表明以下三层含义:(1)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发现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以便预见并改造现实例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东西配成药,可治心脏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这六种东西中少了某一种,有时也能治心脏病,有时却不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六种东西中,只有毛地黄草是必不可少的从而证实了治心脏病靠的是毛地黄草尽管这个故事仅仅是个传说,却也说明科学研究的目标指向。(2)科学研究依靠的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集中反映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规律及范畴之中它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指出正确的途径和思考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如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系统思维方法等为我们提供了思维的途径而具体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以及数学方法等的合理应用,则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手段。(3)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固然关注探索研究的结果,关注研究能否验证某种假设,揭示某种规律,但更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可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并运用研究方法,是促进科学发展掌握规律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键。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科研意识得到提高,科研方法渐趋成熟,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强所有这些,都是别的活动过程所不能给予的。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1)客观性科学研究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它必须客观地反映客观现实其客观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研究对象来自客观世界科学研究作为为人类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过程而每一项研究,都是缘于客观世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待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天长小学“幼小衔接”的研究课题,就是由于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低段的不同状况这一客观教育实践需要而提出并加以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的客观性为了使科学研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克服随意性,确保客观性这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例如要有科学的假设,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记录与分析;可靠的资料与数据;等等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或凭个人主观倾向取舍材料例如有位哲人碰巧抓了一只丢了条腿的苍蝇,就断言苍蝇的腿是五条这就是以个别例子代替客观现实的一个案例。———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要求各方面都十分准确,例如资料准确观察准确调查准确统计和测量准确分析论证准确结论表达准确等等它具有可检验性一方面,就研究的结果而言,有明确的预设的可供检查的指标,绝对不是主观臆测的产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它不仅要检验所得的结论能否用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检验它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否得到综合运用。(2)系统性现代系统论理论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从整体着眼,对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分析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更大的研究系统的子系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填补空白的项目,也要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与资料,不可能“脑袋一拍,计上心来”例如韩进之等1983年开始研究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在我国尚属空白的课题,他们就查阅了我国有关自我意识的研究资料,并借鉴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才开始起步的。———研究方法与程序的系统性科学研究是按一系列预定的步骤进行的系统的科学探索,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总之,不仅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而且研究的程序也是系统的。———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即某方面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不仅不互相排斥自相矛盾,而且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在这一体系外部,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例如对儿童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研究,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它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对此,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内容的创造性一项研究课题,不是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方法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用科学方法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因此,科研方法上的革新突破就更显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科研方法若按方法来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等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需要同时运用好几种方法在这里,研究者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很重要。———思维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很艰巨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某项研究课题的创造性程度,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即能否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是否善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对资料有否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捕捉“闪光点”?敢否直面失败,勇于“东山再起”?总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创造这是它与其他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缺乏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格心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一手一足

学习笔记丨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四期

肖老师备考第四天每天的学习笔记在号内分享给大家今天的内容紧接上一期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包括我自己﹌﹌﹌﹌﹌﹌﹌﹌﹌﹌﹌﹌﹌﹌﹌﹌﹌﹌﹌﹌﹌﹌﹌﹌﹌﹌﹌﹌﹌﹌﹌﹌﹌﹌﹌﹌﹌﹌﹌﹌﹌﹌﹌﹌﹌﹌﹌﹌﹌﹌﹌﹌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概述1、教师职业的角色(多样化)①传道者 ②授业解惑者 ③示范者 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⑤父母与朋友 ⑥研究者 ⑦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和创造性 ②主体性和示范性 ③延续性和广延性:时间和空间④长期性和间接性 ⑤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教师的职业素养①高尚的师德 ②宽厚的文化素养 ③专门的教育素养 ④健康的心理素养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理念: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②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法知识) 一般性知识(人文、文化知识)③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语言能力(口语、教态、书面)、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整课堂能力、教育研究能力(“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创新能力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提出)1、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课堂、关心班级、关注备课材料等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途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二)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什么是微格教学?)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四种反思方法(反思目标/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五、《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答题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具体内容要理解)六、师生关系(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2、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教师第六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按研究的功能分: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2、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研究课题→文献检索→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研究成果的表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为:题目,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要掌握,要能区分)1、教育观察法(※使用广泛的基本研究方法)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分类:观察的环境条件→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架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2、教育调查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量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拟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研究→进行总结评价)5、监狱叙事研究法(教学叙事、生活叙事、身体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6、个案研究法(个案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7、历史研究法8、比较法喜欢的记得关注并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哦

複製人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怎样上更“科学”?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实验小学科学教师王红在给学生上科学课。资料图片小学科学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实施一学年。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从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然而,面对新教材和学生,不少教师或多或少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设这门学科的意义何在?教什么?如何教? 小学科学新课标究竟新在哪儿?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原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三至六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系原主任杨书远,详解新课标之“新”。在杨书远看来,新课标的重大变化是明确了科学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进阶理论,新课程标准把小学六个年级划分成: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学段,特别是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层级的学段目标,体现了科学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杨书远认为,科学教育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核心的科学概念,新课标突出了科学课程“大概念统领”的结构特点,构建了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遴选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又进一步分解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把握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新课标除了进行文字表述外,还编制了知识结构图,把各领域的主要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新课标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定义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概念,明确了技术和工程的重要性。”杨书远说,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强调项目学习与问题解决,与国外对STEM的定义比较,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杨书远分析说,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定位,具体表述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新课标中提出“早期的科学教育……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对“基础性”的诠释。“实践性”则体现在学生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那样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并能够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综合性”则表现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小学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并行开设课程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在技术与工程领域,新课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发明、设计制作自己的“产品”,养成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杨书远表示,新课标中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这一表述与以往的“依据国际科学教育趋势”“与国际科学教育接轨”有明显不同。这表明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遵循科学教育规律”“洋为中用”将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大趋势。 三个镜头走进一年级科学课堂镜头一:“孩子们,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短小的正方体木块,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呢?”“我们可以把木块都连在一起,像一把长长的尺子!”在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教师张硕所执教的《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课的课堂上,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把10个小木块连在一起,数起来就更方便了!”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巧妙地发现利用十进制捆绑木块形成的测量长度的简单工具,由此也亲历了尺子产生的过程。张硕说,课堂上递进式地提问,为学生搭建了思维提升的脚手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十分必要。镜头二: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实验小学科学教师王红常常在导入新课的部分从兴趣入手。比如在教《用手来测量》一课时,她首先问学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想知道一个东西有多长,他们没有工具,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测量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用手、用脚,还可以用胳膊测量。”“那考考大家面前的课桌用什么来测量好?”学生有的说用手,有的说用双臂,王红适时地表扬,然后继续引导:“那用脚,可不可以?”学生说:“当然不行了,脚步太大、不安全、脏……”看到孩子们对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脑发言,用他们思维的碰撞在选择正确的方向,王红颇感欣慰:“那我们今天就来先研究《用手来测量》。”“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已开始迅速发展。”王红一语中的。镜头三:“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给各类动物添加新成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博物馆吧,拿起手边iPad,一同扫描屏幕或桌上的二维码,进入博物馆展厅。”在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教师孙晓丽执教的《给动物分类》一课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推进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孙晓丽巧妙运用数字化终端设备扫描二维码进入“动物博物馆”和“珍藏馆”网上展馆、体验展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自主学习及合作探讨,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孙晓丽表示,利用软件实时记录实验内容,上传、汇总各组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组数据解读一年级学生特点经过一年的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实施,记者几经调查,跟踪一年级开展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教学研究活动情况,发现一年级学生呈现以下显著特点。特点一:仅50%的学生能自控,却有75%的学生乐于展示。调查中,教师们发现,大约仅有50%的学生能够自我控制,而其他学生基本不能自我控制。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以及基本的操作力,75%的孩子都乐于展示自己,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较内向,比较封闭,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科学教研员刘畅发现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然而,一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乐于表现,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他们很愿意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特点二:100%的学生有好奇心,但只有60%时间的注意力。调查中,教师们还发现,一年级新生具有100%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只有60%时间的注意力,而他们剩下的40%时间可能是在关注其他同学的衣服和玩具上,所以在课堂上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对此,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部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娄立新认为,一年级学生上科学课,积极的一面是热情高涨,但如何培养6岁学生思考问题、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发表自己观点、倾听同学发言、进行小组合作、有序进出科学教室……都是科学教师要面临的重大考验。 一年级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年级小学科学课已开课一年。对这一年的教学、教研、备课实践的反思,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问题与对策一: 课堂的组织与调控,兴趣的吸引与保持——严格要求,不断鼓励教师们发现,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课堂不好管理,那么如何去组织调控?刘畅认为,科学课堂上要管住学生的手、嘴、眼,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比如老师喊“停”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将嘴闭上,眼睛看着老师或发言同学。这样既能够保证安全教学,也能防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科学教师既需要关注科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有奖励和惩戒的方法,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其中惩罚要讲究梯度和逐步升级的惩罚措施,使他们意识到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实际的教学、听课和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一年级的科学课学习非常感兴趣。”王红表示,学生们和老师一起种大蒜、萝卜,并通过大蒜和萝卜的生长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和老师一起观察植物的茎和叶,一起发现叶脉、叶形、颜色、大小等。在这些有意思的科学活动中,他们不断地去总结和发现,去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认识这个世界。 问题与对策二: 引导观察不细,描述方式单一——逐步细致观察,多元描述交流调研发现,课堂上有些教师没有明确观察目的,只是粗浅的表面观察,而在描述方式上也比较单一,不能更加多元化地去引导学生描述。刘畅表示,科学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逐步精细,还要关注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关注观察的目的。在描述交流过程中,需要关注引导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拍照、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描述。刘畅认为,科学教学活动还要求教师学会关注描述的目的,带着目的去观察,不要盲目观察,要引导学生在反思和改进中获得概念。娄立新则认为,具体到课堂,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带领并教会学生以科学家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就要求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在“动脑”“动手”之后还要“动口”“动笔”。要培养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学会倾听、质疑、辩护、反驳、反思等行为,解决学生“如何知道”以及“为什么相信”的问题。 问题与对策三: 生不解师意,师不懂生言——贴近儿童,关注年龄一年级课堂上还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明白学生在说什么,这样就会给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刘畅表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用一些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教学中,不仅要贴近儿童的活动,贴近儿童的心理,贴近儿童的语言,还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关注其自身的特点等。教师还需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当学生说出听不懂的话时,别着急否定,让他和他的小伙伴去解释。在课堂上要关注儿童的语言,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和看得懂的字去提问和交流;还要避免大量专业性科学词语的频繁出现。” 实施小学科学课的思考与建议小学科学课堂该如何变革?强调什么、深化什么,才能更接近科学实践倡导的观点,提升科学教育品质,发挥科学课程的功能?对一线教师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小学科学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参照课标去进行教学,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紧跟新课标的步伐去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对比新旧课标,看看作了哪些调整,适时改善教学进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刘畅如是说。从事小学科学课教学22年的王红始终认为,科学教师要给孩子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观察的方法、记录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这些精细化的思维和能力训练。这是孩子在未来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能力。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娄立新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深入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功能。教师对学科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教学质量。这一点是关键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功能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实施,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进而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甚至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未来,关系到科学课程的发展和进步。第二,要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与方法。科学探究不是学习科学简单的一个流程、一个套路,而是要学生经历一个融入观点、智慧、思考的丰富科学实践过程,是学生探索科学问题、寻求答案的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先驱刘默耕先生就大力倡导儿童要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搞科学!第三,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生习惯培养。新课标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接受学校的科学教育,在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方法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好头、开好路,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死生存亡

智慧无限—东风路小学举行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宋彬彬)6月16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在二楼活动室举行了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应邀参加,对本次开题报告的课题进行再论证和指导。惠济区东风路小学举行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及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参加活动开题会上,五名市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及七名区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就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成员分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地汇报。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随后,区教科室吴主任肯定了这次开题会的意义及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上的努力,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指出了东风路小学在全区教育科研上的优势和成绩,同时也寄予了学校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接着,市教科所胡主任对汇报的课题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梳理,指导老师们根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内容、目标,明确研究思路,合理进行分工,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指明方向。惠济区教科室主任吴亮指点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胡远明指点最后,学校教学副校长马伟亭对两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达了感谢,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并大力支持老师们做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副校长马伟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题的开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和质量,东风路小学会借此开题会契机,汲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课题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故群于人

探寻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理论依据

小学 科学 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的确立,都是有其理论依据的。尽管理论有其 历史 的局限性,理论也是相对的,但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找到这些教学资源(教材、教法、学法等)可能的、现存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至少可以加快我们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科学教师的步伐,使我们的教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可以使我们明明白白教书、清清楚楚育人;可以使我们好的教学行为有了可持续 发展 的力量而得到强化,促使不好的教学行为慢慢地被这些理论开导而削减。1.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探究    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三维”目标只能在探究中才能实现“合三为一”的目标,更因为探究有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建构主义教学论。当今世界非常盛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科学 教育 中怎样才能实现让学生自我建构的目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不论是我们强调的经历、经验、体验或者是至今兴盛不衰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其理论基础都是建构主义教学论。  正因为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那么必然的教师就只能是处于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地位,只能是教学环境的营造者、建构者。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过程中自己的角色位置。其重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说是建构主义教学论。  2.为什么要强调结构    整个科学教学系统都十分强调结构,包括材料的结构、活动的结构、知识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等,追根溯源,这些“结构”的理论来源都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对教材、活动、教学过程等科学教学的任何一个子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都不准发现结构的重要性。优化结构,可以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要优化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结构的时候,我们优化课堂数学结构的行为就会更加自觉。下面以教科版科学四上教材为例(以下均同),单纯地谈一谈教材的编排结构。  布鲁纳认为,教材的呈现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教材是怎样做到编排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的呢?先看一篇课文,即《分离盐和水的方法》的编排顺序:上节课研究一杯水里溶解多少食盐,杯子里都会有一些怎么搅拌也不溶解的盐——怎么使这些盐溶解呢——最简便的方法是加水(这就是教材的第一个活动)——加水后盐溶解了——如果把这些盐水再弄出来(蒸发)会怎么样——不溶解的盐又重新离析出来——如果将水全部蒸发掉呢——盐全部呈现出来(也就是课文中的第二个活动:减少盐水的水分)——怎样减少盐水中的水分——引出多种方法(晒、加热、 自然 蒸发等)——联想到夏天出汗等生活经验。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完全与学生的认知程序相吻合的.有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之感。再看一个单元,即第四单元《磁铁》是以怎样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最基本的性质即磁性;然后发现同一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是不同的;进而认识磁铁有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接着探究磁极问的相互作用,做小磁铁,感知磁化现象;最后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作指南针。教学拾级而上,步步推进,学生的认知随着发展,对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入。这就做到了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同步协调发展。从整册教材看,同样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收集大量的事实,对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概括,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探究的要求逐步提高,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逐渐深入,这些无不与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要注意的是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知程序不是唯一的,往往有多种认知程序与方式,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知程序也可能是不同的。但教材必须遵循 经济 简略原则,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不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只能提供一种供我们 参考 的、编者自己认为不错的认知方式,那么也就是说除教材提供的认知方式(研究程序)外,必然还存在其他的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研究程序。这就给我们优化教材结构提供了空间,也就给我们“优化”了的教材结构更能适应“本乡本土”学生的认知方式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去研究、去优化教材的结构.让它最大限度地适合自己的学生。  教科版科学教材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很注意将探究程序通过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式去顺应学生的认知。比如:教材第8页中间一段“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一支装有水的试管”这是扶,是方法的提示;后两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对要的猜想”就是放。3.为什么不排斥讲授  动手探究在 科学 教学中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它并不是惟一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说阅读、研究资料、观察、讨论等等。还有,科学探究并不排斥教师的言语讲授,我们不能“谈讲色变”。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源就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他认为衡量学习是否有意义不在于它是用语言接受还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获得。关键之一就是看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呢?凡是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的材料就是有意义的材料。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教师的语言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认各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这个时候教师的语言就是有意义的材料。所以可以这么说,只要教学存在教师的语言讲授就可以而且有必要存在。4.为什么必须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不论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还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还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新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这足以说明“新知以旧知为基础”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科学教材的编写也就“不得不”充分体现这一理论。每一篇课文对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步步推进,前一步总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总是前一步的 发展 比如《磁铁的磁性》首先就是“我知道的磁铁”,这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每一篇课文都遵循了这样的编写原则。单元的整体构架同样遵循了“新知以旧为基础”的原则,前一篇课文是后一篇课文的认知基础,后一篇课文是前一篇课文的提升发展。比如《动物怎样生活》中分小组对6类动物进行研究,后一篇课文《形形色色的动物》就是分别找出与这6类动物相似的动物,达到给动物分类的目的。我们的教学过程也就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否则就可能是空中楼阁了。  总之,我们找到了这些重要的理论渊源,科学 教育 就会更加科学,更为自觉,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