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学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举行蓝月亮

《小学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记者陈妙然)11月24日,《小学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研讨会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2020年年会在南昌举行。研讨会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联合主办。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廖晓勇在致辞中介绍,凭借强大的作者团队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小学教学研究》先后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等多项荣誉。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晨将《小学教学研究》称为“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并高度赞扬了《小学教学研究》40年来为我国小学教学研究事业提供科研阵地、传递教改信息、提升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所作的积极贡献,她希望《小学教学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刊物内容和形式的更大转变。江西省期刊协会会长贺林香希望,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能为江西省期刊出版事业的良性发展群策群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与江西期刊携手共进。【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纯色

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权威期刊《中小学德育》杂志征稿啦!

期刊简介《中小学德育》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初等教育学术期刊。征稿介绍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关注。《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新颁《规则》应如何解读?如何以《规则》的颁布与实施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的改进?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欢迎赐稿参与讨论。参考选题:1. 新《规则》视角下,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边界如何把握?2. 新《规则》视角下,班级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应如何改进?3. 新《规则》视角下,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如何创新?4. 新《规则》视角下,如何构建新的家校合作生态?5. 新《规则》视角下,学校教育矫治辅导机制如何建立?6. 新《规则》视角下,如何依据学生特点创新性地实施教育惩戒?……稿件要求:1.主题宜小不宜大,切忌面面俱到;2.力求立足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现实问题,在理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3.文字风格易于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字数在3600-6000之间为宜;4.文章应包含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请参照国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如有课题请注明课题名称与编号。截稿日期:2021年1月12日。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写作投稿副业优选超市】获取投稿邮箱。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注明“专题”字样。《中小学德育》编辑部2020年12月31日

無花果

期刊推荐:课程·教材·教法┃双核心,发论文不收费,知网全文收录

本号持续推荐更多适合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发表文章的优质期刊,欢迎关注。【基本信息】期刊名:课程·教材·教法刊号查询:11-1278/G4出刊周期:月刊(每月1日出刊)期刊页码:146页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是否核心: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否收费:不收任何费用知网收录: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封面】封面【栏目设置】学科教学与教研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课程教材与教学课程研究研究与借鉴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学术动态核心素养研究百年教科书梳理【投稿方式:在线投稿】在线投稿网址:bkstg.pep.com.cn

风舞者

将小学生散文发在核心期刊主编将受处理,再见了《我的主编父亲》

最近学术界有两件事情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两起事件其实性质类似,而且发生关系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是第一件事情的爆发引发了第二件事情的热议。在进入2020年之后,人们赫然发现,在我国的核心科研杂志《冰川冻土》上发表了一篇夸师父师娘的一篇文章,结果该涉事主编就引咎辞职了,在这起事件之后,有人发现我国另一所核心科研在职《银行家》杂志上,主编把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十岁的儿子的散文发表在上面了,紧接着该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目前该期刊的主管单位山西省社科院对此作出回应,并且表示该主编将会受到处理,结果将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可以说这名主编被辞退应该是在所难免的,这名主编的儿子在小学期间所享受的主编爸爸带来的福利待遇,应该也到头了,也可以说我们至少在这个杂志上,要对《我的主编爸爸》这一类的文章说拜拜了。一直以为,这种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桥段,在我国的核心科研杂志上居然这么常见,多少还是让外界比较意外的。其实这种事件的连续爆发,可以看得出来我国的科研杂志目前整体存在的一些问题,至少在审稿不严这个方面是有很大问题的。审稿不严,就目前来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就是主编的实际存在感太低的问题,就拿《冰川冻土》来说,这个科研杂志的问题是这名被夸的主编,也就是写那篇吹捧师父师娘的文章的作者的师父,是一位院士,但是这名院士实际上是没有做审稿的,主编之职只是挂名,名存实亡的。实际上这名院士如果自己亲自审稿,按照原则是不会让这个文章发表在这个核心杂志上的,底下的这些人将这篇文章写出来并且发表,实际上对这名院士构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当然这名院士应该要知道自己挂职主编,就应该要承担责任,如今在晚年的时候因为这篇文章名誉受损,也算是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挂名付出了代价。另一方面则是主编的权力过大的原因,就拿《银行家》这个核心期刊杂志来说,主编可以任意地把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散文发表上去,就看得出这个杂志基本上是由一个人说了算,其他的编辑没有反对的意见,主管部门对于这种不严肃的发文丝毫没有意见,或者是有意见也不敢发表,亦或者是有意见也不知道去哪里发表。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这种在核心的科研杂志上刊印自己的父子集的行为,实属主编权力过大的原因导致。其实不管是主编的“名存实亡”还是主编的权力过大,都只有一个原因导致的,那就是在我国的这些核心科研杂志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官本位思维,主编作为一个严肃的科研在职的主导者,对这名主导者的溜须拍马的文章可以公然地发表上去,其余地编辑们对于这种文章发表在严肃地学术期刊上,一点都没有意外,也可以将严肃地学术期刊,变成自己家地父子集,下面地编辑们都不敢对这种行为做出异议,还是对主编过分地顺从了。科研学术期刊,对于我国的科研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几乎每一个版面,每一个块区,都对于科研人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不严肃地文章地发表,造成了很多我国地严肃地研究人员的文章不能及时地出现在这些核心期刊上,这对科研而言,会造成非常大地损失得,我国的科研杂志主办方,要通过这两起事件,对于我国的科研杂志的乱象,要做出积极地整顿,尽量让我国的科研杂志办得更加专业才好!

夫德

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怀柔隆重举行

怀柔教育|有你有我 12月16日,以“新常态 新治理:聚焦学校育人活力激发”为主题的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怀柔区举行。年会紧紧围绕 “新常态 新治理:聚焦学校育人活力激发”这一主题,开展了教育成果汇报展示、校长发言、专家报告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怀柔区教委主任徐志芳致开幕辞。他表示,怀柔教育肩负着建设与怀柔高速发展相匹配的优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怀柔区教委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打造科学城、影视城、山区、城区四大教育模块,通过推进一体化合作办学进程、建立名校手拉手战略合作、深化教育集团交流协作、推动学区制建设,多举措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怀柔教育将以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契机,为办好高质量的首都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活动现场,怀柔区府学胡同小学怀柔分校等9所小学带来“五育并举 活力育人”成果汇报演出,聚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大方面,通过汇演形式,生动展现了学校通过课程设计与实施、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上、打造学校品牌特色的显著成效。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李雯就一年来小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总结。校长主题发言环节,东城区、燕山、朝阳区、平谷区、怀柔区5位校长从教育治理、教育情怀、教育理念、课程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汇报,分享了学校在激发育人活力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思考。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王雪莉,结合学校地域特点,针对“学校育人活力激发”,与各位校长进行了点评交流。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做题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主旨报告,他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所做的努力,分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涵义与特点,提出了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方法,为与会代表指明了全方位育人的方向和路径。中国教育学会理事长王欢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教育承担着时代发展的使命,结合时代特点,要做到教育的“变”与“不变”,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挑战,应聚焦学生的“表达”和“认知”,加强育人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入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进评价方式,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近年来,为做好科学城教育配套服务,区教委科学规划,多维联动,激发学校育人活力,努力探索家、校、社会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做好“科学+城”的教育文章。下一步,区教委将围绕“打造教育高峰、形成教育高原”的目标,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次学术年会由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主办、怀柔区教委承办。来自市教委、中国教育学会、市教育学会及各区教委代表、部分校长等300余人参会。文字、图片:小教科编辑、审核:办公室【来源:怀柔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系于末度

严格审查核心期刊主编王松奇,绝不让学术被权力玷污!

这两天在学术圈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银行家》主编被查出曾将10岁儿子的文章发表在这本核心期刊上,并且还自我辩护道这是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事方式,引起了不少公众和媒体的愤慨。核心期刊《银行家》主编王松奇中青网发表评论认为王松奇的态度让外界颇为不满,尤其回应部分体现了一种对权力的傲慢;新华网电讯内容中提出,王松奇对自己儿子的文章恐怕是言过其实,对儿子的喜爱可以理解但是徇私情绝不能用公器;《银行家》杂志主管单位山西省社科院的机关纪委书记孙勇也站出来,向大众回应将对《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进行相应处理,正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后续会给出官方回应。主管单位回应核心期刊发小学生散文发生这样的事情到底是谁的锅?王松奇主编首当其冲王松奇作为主编有这样的举动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也让维护学术圈正义的研究学者们感到非常失望。《银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的学术期刊,查询发现,《银行家》全年定价1272元,并且有大量的发稿需求,该期刊的版面很紧张,审稿周期需2个月左右,很多专业人士发表文章都很困难,但如今却在上边发现一篇10岁小学生的散文诗歌!这本来就对认真思考研究并且为论文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学者们极大不公平。而主编本人面对这件事情的揭露,表现的态度竟不是主动反思,而是大言不惭自我安慰式维护了自己的私欲,更让众人难以接受!王松奇儿子10岁写的散文期刊审稿团队难逃其咎出现这样的事件,除了王松奇作为主编本人的责任外,那么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银行家》作为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目录的专业刊物,对有资格发表到平台上文章的审核流程到底是怎么样呢?经王松奇本人的陈述,“所有的稿件都有专门的团队策划、审稿。”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专业的审核,让10岁孩子的散文以及主编自己的书法作品也能得以在上边发表?学术不端风气亟待拯救此事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学术不端,但是其实比一般学术不端的事情还要更恶劣,在影响上可谓是一种“学术腐败”。这一年来,学术不端的事情陆陆续续,论文造假和论文挂名也时常被揭露——从明星翟天临论文造假到南开大学的曹雪涛事件,以及今年年初有高校在同一篇论文里署名13人,当中还有与论文涉及专业毫不相关的行政人员……再到最近发生的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以及10岁孩子散文发表在期刊上,学术圈的问题发生频率较高,被揭露的也越多。学术问题的解决最终应该落向何方?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学术问题的根本落脚点离不开以下这三个方面:1. 作为期刊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坚守内心的底线,公私分明,不能够滥用自己的职位之便而去做出有毁学术公平原则的事情;与此同时还有撰写论文的研究学者们,要坚持学术诚信不弄虚作假,更不能走上买发表挂名等歪门邪道,学术净化从个人做起!2. 在科研所及相关机构方面,内部必须建立好规章制度且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而且对每一个在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若有失职惩罚措施也一定要及时到位。如本次事件中山西省社科院也要对《银行家》杂志社的管理以及审核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全面的整顿,总的来说:规范制度,完善机制。3. 学术圈的净化,对学术界的治理也是一个持续需要优化解决的问题,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外,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及机构也要制定更细化的制度,来约束和监控学术不端类的问题,而且安排不定期的抽查和实地调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出台对学术不端举报者的保护政策,鼓励研究人员们互相监督。学术界每一件学术不端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个人及相关学校机构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术诚信这一意识牢牢地植入每一个学术人员的心中,把治理学术不端的每一个条例都细化到点子上,内外结合综合管理,再加上教育部的严格监督执行,才有可能真正捍卫学术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真正做到净化学术圈,让风气好转,从而让整个科研事业实现蓬勃发展!

王符

教师等众多教育类期刊征稿汇总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教师》,《中学教学参考》,《高教学刊》等杂志上。期刊简介:<<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协办: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578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50/G4)创刊于1979年,由著名作家冰心提写刊名,曾二次点中高考作文题,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本刊主要刊登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后勤与科研管理、研究生学术初探、考试探讨等学术论文来稿以及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每月出刊一期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文联主办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文联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2-1578国内统一刊号:51-1650/G4期刊简介:《教师》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海南省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教育类学术理论期刊(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反映我国教育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国家建设。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海南省文体厅主办单位: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国际标准刊号:1674-120X国内统一刊号:46-1072/G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4-6058国内统一刊号:45-1372/G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2096-000X国内统一刊号:23-1593/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爱长城

教育科研:凝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力量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和能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一般人的认识中,教育科研只是省市专业科研机构、大学里专家学者所从事的“高大上”的事业,对县级教研室及教研员来说是“雾里看花”,难以企及的事情。在中小学教师眼里,教育科研更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望而不可求。进入县教研室之后,我试图用自己的勤智和行动破除这一魔咒,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那是1996年上半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九五”教育科研项目指南,市教育学会转发了申报课题研究的通知,其中有一个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的题目,教研室领导把通知交给我,征询我的意见,我表示可以试试看。在经过几天的查阅资料、反复思考之后,我拟定了《建立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名称,很快完成了课题申报的各项复杂程序任务。过了一个月,市教育学会转发了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立项的批复,我惊喜不已!也出乎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所料,因为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县教育局教研室来说是多年来首次被批准立项的,更重要的也是全市13个区县教研室中唯一被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在市教研界引起很大反响。对我自己和教研室而言,承担进行国家级课题研究,都是首次“吃螃蟹”,更谈不上经验了。我夜以继日,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研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的重点及内容,成立了课题组,选择县内12所高中、职中、初中和小学作为实验学校,按照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程序要求,展开了实验研究工作。在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调查、讨论,交流、研讨等研究活动,按期完成课题阶段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攻关研究,研制出了高中职中及初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完成了研究任务。我主笔撰写了《构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的整体报告,编印了课题研究成果集,召开了研究总结表彰大会,顺利通过了中国教育学会委托西安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并被市教育学会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研究报告在东北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2002年第九期发表,由于课题成果研究的是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这一难点和热点问题,涉及到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初中和小学等多方面,所以一经发表便引起国内学界和中小学的关注。首次研究,首次破冰,就获成功,开创了县级教研机构进行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先河和记录,其价值意义是里程碑式的。2002年中央教科所发布“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指南,省教科所转发了申报通知。由于有首次从事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研究的经历和经验,特别是有省教科所研究员樊兴华老师的鼓励支持,征得教研室领导同意,我积极申报了《关于大面积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途径的研究》课题。这是一项比中国教育学会层次规格要求更高的国家级科研课题,当时教研室内部和熟悉我的人都很担忧,这项课题应该由语文教研员来做,因为不是我所从事的专业范畴。(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是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毕业的)我有课题研究的经验能力和中文专业的功底,更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这项课题在申报中就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次报送到中央教科所未能通过,经修改后才被批准立项。同样,在陕西省被批准立项的十多项国家级课题中,县级教研机构仅有户县一家,其余大都是省市教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课题研究展开后,选定了18所初中和小学,成立个研究组,制定了方案,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按照目标任务有序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为了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我学习研读了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材及专家学者相关语文教育教学专著及研究论述,力求做到胸有成竹,准备充分,指导有方。对这项国家级语文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我倾注和付出的精力心血远远超过所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问卷调查、到校指导、召开研讨会、举行赛教、论文征集等活动。经过长达4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在2006年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我执笔撰写了多篇阶段性成果论文在市级省级刊物发表,长达数万字的总体研究报告《关于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途径的研究报告》,是我历时一个多月,绞尽脑汁,不分通宵地努力完成的,这篇研究报告在《陕西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后,又获陕西省200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回想起来,这项课题研究最大的价值意义在于形成了具有我县中小学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评价的模式,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为提高县域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探索出了户县的路径和实践模本。我做了语文教研员应该做的、但未能做成的有意义的探索创新性工作。可惜的是,当时的“局内局外”人对这项研究和取得成绩发挥过重要的不可或缺作用的我知之甚少。而我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怨悔之意! 写于2018年6月25日(作者系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奚益

新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什么还是不尽如人意?

教育的本质是立人。舍此言他,皆妄。正如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语文教学尤其对于唤醒灵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关注语文教育改革与指摘语文教材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作家叶开,曾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语文之痛”专栏上撰写批评语文教材的文章;比如“浙江三教师”蔡朝阳、郭初阳、吕栋合写的《救救孩子》(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将矛头指向了最具权威性的几大版本语文教材;比如学者江弱水前不久发出的一篇旧文,直指小学语文教材“修辞不立诚”的问题。这些关注和批评,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材的改革呢?关于语文教材的改革,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本)正在逐步推行。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初始年级已逐步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2018年继续推进,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使用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多种形态的教材将成为历史。“部编本”教材最突出特点之一是以扩大阅读量为重点,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有人乐观,有人怀疑,争论一直在进行。学者温儒敏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曾在2017年参加书评君“我有嘉宾”回答读者关于语文教材的提问。他通过编教材、调查和讲座等方式致力于语文教育,希望带动大家回到语文教育的本质,“把学生被‘应试式’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何处?老人教版主编顾振彪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老师。老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尤其需要改革,教材只是一个配件。书评君采访了江弱水、叶开、蓝蓝、郭初阳等几位长期关注语文教育领域的人,他们是语文教育的亲历者,也是关注者。关于目前语文课本的瑕疵、课文对原文的修改,以及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家长等话题,他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采写 | 新京报记者 杨司奇语文教材应像顶级芯片一样,尽可能无瑕江弱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诗学、比较诗学及中国古典诗学等。著有《卞之琳诗艺研究》《中西同步与位移》《诗的八堂课》《线装的心情》等作品。《诗的八堂课》作者: 江弱水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17年1月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对滋味、声文、乡愁、死亡等话题展开讨论。新京报:你在《论小学语文:一惊一乍与一精一诈》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很多教材问题,许多人很赞同,但也有人认为任何教材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不在中小学教育的一线工作,关于语文课本的批评很多都是坐而论道,许多指摘过于吹毛求疵。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江弱水:我先谈坐而论道的问题,再谈吹毛求疵的问题。我恰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工作了很多年。1983年我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家乡青阳中学教书,直到1991年去重庆北碚读研究生,其间八年,我担任高中语文教师,教过两个轮回再加两次补习班。这是不是表示我能有资格与今天的中小学语文老师一起共同讨论语文教材的建设呢?当年我就对许多课文不满。记得上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我就指摘过文中堆砌的辞藻、泛滥的修辞、不够严密的逻辑,整堂课都像在做作文批改。上课很自由,我会举当年流行歌曲的歌词,让同学们发现问题:“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它久久遗忘。”这话不通,“角落”就是地方,只不过是偏僻的地方。“有金银财宝,有珍珠玛瑙。”不对,“珍珠玛瑙”不能跟“财宝”并列,种与类、纲与目,不能平起平坐。这算不算是吹毛求疵呢?若有人说我对现行语文课本吹毛求疵,我得反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的课文里有那么多疵能够让我求呢?有些疵可不用吹毛才能发现哦,那是巨大的漏洞,三十里外肉眼都看得见。比如我指摘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那四篇课文的不合情理,难道我们都习焉不察,安之若素?如果认为我对某个句子的表达诛求过深,那也是顺带的吧。总之,能放进教材的文章,应该像顶级芯片一样,尽可能完美无瑕。《大师语文:拆开来说》作者: 朱自清 版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朱自清关于(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小书,“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新京报:常常有类似的讨论,说现在的语文教育比不得民国时期,民国旧课本在市面上也很畅销。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江弱水:我不是民国粉,情愿活在今天,也不要活在民国时候的北平或者上海,给我拿三百大洋的教授薪水也不干。可是民国的国文课本我也真有点喜欢,亲切、自然,平常生活,平常情感,不一惊一乍,更不弄巧使诈。“小妹妹,学祖母,架眼镜,头晕眼昏,不能行走。”“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最盛。”都不失“温柔敦厚”之旨。新京报:何谓好的语文教育?江弱水:好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母语,同时通过学习一些典范的母语文本,陶冶情感,明敏思想,并且培养对伟大作家作品的接受热情和能力。最后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小学阶段我们还读不了那么多的名著,许多名著也不太适合现在读,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们,养成以后对经典的敬仰心理和欣赏能力。我想重点谈一下通过语文学习陶冶对人民、国家、亲朋、自然的情感的问题。请容许我杜撰两个词,“消极美德”和“积极美德”。“积极美德”是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消极美德”是律己而不妨害他人。我之所以批评现在的语文一惊一乍又一精一诈,是因为过于强调 “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也就是过于推崇“积极美德”了。其实,和平社会里的公民道德是基础建设,没有这个基础,是出不来金字塔尖的。“语文”不是语言与文学的缩写叶开《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被评论界称为“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他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与批判广受关注,关于这一主题出版有《对抗语文》《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语文是什么》等。叶开(编)著《对抗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分册)》(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3月)《语文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曾一度引起热议。新京报:你曾花费四年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归纳出语文教育的“三宗罪”:非语文化,加入太多道德因素;教材随意篡改文本原意,打断文化传承;教材选文水平偏低。如今许多年过去,你觉得语文教材是否渐渐走出了这“三宗罪”?叶开:我当时归纳“语文三宗罪”其实很犹豫,很温和。实际上,语文何止“三宗罪”,报道出来后,各方反馈猛烈,语文老师、家长都说起码“七宗罪”。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语文这门学科定位不清,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就是一个没头脑和不高兴,不知所云。而“大语文”云云等,都是这个怪圈里的转圈圈。“语文”原来是不存在的,国外没有,国内几十年前也没有。莫言回忆说,他上小学时,中文教材还是《语言》和《文学》两本。“语文”是一个新怪物,不是语言与文学的缩写。阅读,写作,就是母语学习的最基本核心。以此为标准衡量,语文教材实在太差。旧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不可能走出“三宗罪”。新京报:关于这些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改写始终是一个话题。你觉得课文需要怎样的改写?或者说,需要改写吗?叶开:我一直反对改写原著,无论以什么原因。古今中外的文明史、文化史、文学史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如果教材编写者有足够合格的阅读量和思考能力,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作品来给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学习。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的很多作品不适合孩子读,因此开出的对抗语文的药方多是西方译作,那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和诗文呢,这些作品对孩子们的适用程度如何?对这次部编本教材增大古诗文比重,你持什么态度?叶开:我何德何能?最近重读鲁迅先生,深深感到他反对推荐传统作品是高瞻远瞩,是高屋建瓴,是面向新时代的新胸襟。鲁迅先生有留学的经验,有中外文化对比的视野,他深刻地看到了这个问题,担心所谓的“国学”最终变成了磕头教和厚黑学。他不是瞎操心,而是洞若观火。要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现在谁能比他更深?鲁迅做《中国小说史略》是开创性的,鲁迅整理《嵇康集》也是真爱,是真正的心领神会,非今天基金申请狂们所能比。在教育改革中,家长的认识非常重要蓝蓝诗人、作家,著有《滴水的书卷》《童话里的世界》《内心生活》等作品。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西班牙、希腊等十余种语言。《世界的渡口: 蓝蓝诗集》作者: 蓝蓝 版本: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年2月“将一种难以言说的忧思融入抒情的音质。”新京报:你在2012年曾写过《致教育部的一封公开信》,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自那以后,你的看法有没有新的变化?关于语文教育改革,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蓝蓝:我一直比较关注教育改革的问题,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教育改革不光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重大的问题。我一直觉得,焦虑的家长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反思,他们自己的某些教育理念不改变的话,孩子的命运同样也不会改变。所以我需要强调一下这一点:家长们自己的觉醒非常非常重要,他们需要意识到,到底什么是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期许是什么?是仅仅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还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人?这是家长们所面临的抉择。新京报:你赞同“用考试倒逼读书”这一敦促孩子读书的方式吗?蓝蓝:教育,从来都是一个要致力尊重和挖掘孩子潜力的一种活动,仅仅用考试来倒逼,容易让孩子感到极大的压力,打击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觉得应该有一些真正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也懂得儿童教育心理的人来参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教师队伍需要有更多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新京报:在你看来,何为减负?中小学教育“减负”的口号提了很久,但依然未曾真正实现。有人提出,不是所有的负担都要减,不该有的负担要减少并取消,比如大量的教辅和习题,但该有的负担不能减少,比如阅读;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与其“减负”,不如“换负”,以有益之负担,替代无益之负担,以读书代替刷题。你对此持什么看法?蓝蓝:我们在谈到减负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征询过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喜欢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大人来设计的,孩子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纳入教材编写以及制度设定的工作中去。要问一问孩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读物,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语文杂记》作者: 吕叔湘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11月吕叔湘关于语文的札记。每篇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现在的语文教材,很多缺乏文体意识郭初阳任教于越读馆,曾就职于杭州翠苑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等。与蔡朝阳、吕栋合称“浙江三教师”。著有《言说抵抗沉默》《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颠狂与谨守》等作品。《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作者: 郭初阳 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新京报:你曾和几位老师在《救救孩子》中指出,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如今,相距《救救孩子》的出版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在这些年的语文教材改革中,你觉得这些缺失有所弥补吗?郭初阳: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救救孩子》出版时,英国《经济学人》评价道:“考试逼着孩子们死记硬背,那些被灌输的知识,也没有人鼓励他们去质疑。然而,一个二十来人的中国教师团队,因指出教材中的一些错误而掀起了一场风暴。”近十年过去了,教材巍然不动,当年提出的“四大缺失”依然存在,更糟糕的是,很多课文是“三无产品”——不知道这篇课文来自哪里,出自何时,甚至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这不是“三无产品”是什么?比如最新“部编本”小学第三册语文教材里,第2课《不懂就要问》,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都是如此。“部编本”小学第三册语文教材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作为课本第一篇,让人忧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学生在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往往会问:这是真的吗?换句话说,他是在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好教材应该让小学生从小就具备文体意识,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小说、戏剧、诗歌等等,都是虚构类文学作品,追求艺术真实;历史、传记、调查报告等等,属于非虚构作品,重在合乎事实。而像《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样的课文呢,没有基本的文体区分,混淆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误人子弟。小学生会问:真的有两只猴子听同学们读课文,松鼠和山狸看同学们做游戏吗?这所小学在哪里?大青树是棵什么树?古老的铜钟是什么年代锻造的?这些问题都很好,是求知欲使然。作者吴然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的,也许他可以提供关于这所小学的事实材料。《花的学校》(作者:泰戈尔)教材版(左)与原文。再一个是经典的缺失。比如第二篇课文《花的学校》,课文下面的注释是“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选一篇课文,不要去乱改它,改动是不尊重作者和版权的行为。这篇课文有不少改动,标点等细节倒也罢了,不能接受的是第三节。原文是:“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这是一个连绵的长句,呈现一种连续的动态——花在跳舞。怎么跳?狂欢地跳!何等艳丽,何等释放,仿佛中国古典文学里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课本改成了“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于是”后面加了逗号,削弱了长句的绵延感。“狂欢”是形容“跳舞”的全情投入与酣畅淋漓,把两个词语斩断并列,那么跳舞是跳舞,狂欢是狂欢,成了不相干的两件事。再看第八课《去年的树》,我们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修改意见,但一直没有改。原文是很棒的一篇文章,新美南吉写的,教材用的译文是孙幼军的,还是那句话,“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新编教材的课文最后是: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我看的是09年长春出版社《小狐狸阿权》的译本。文章最后是:小鸟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唱完了歌,小鸟又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苗,后来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我觉得一字之差都会有天壤之别,何况是一句之差呢。这句话的点睛之笔恰恰在“火苗轻轻地摇摆着,好像很开心的样子”这句话里。火苗对小鸟做了很动人的回应,这是文章里的灵魂。但是课文却偏偏删掉了。新京报:新教材加大了关于阅读方法的教学比重。你曾在《言说抵抗沉默》一书中指出,学生以何种方式阅读,是被我们的阅读教学所构造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阅读方式,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阅读方式。你认为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怎样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你对教材的利用方式是怎样的?郭初阳:关于阅读方式与教育方法的问题,举个例子——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来编童话”。当然,我们可以说童话是给儿童看的,成人也可以看,但它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体裁,有能力写好童话的人都是天才,比如安徒生。它不适合小朋友来写,不适合作为写作训练。“编童话”看起来煞有介事,但这是违反文学规律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来编童话”。课堂是一个再建构的过程,教得好不好,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如果教《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就把两篇课文发给学生,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教无定法。语文课文和植物一样,它可能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切入点,所以教书就像一件手工活儿,根据学生的状态和环境的氛围,每个人加工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风格。语文教育圆桌谈新京报:从去年开始,“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逐步推行,是否了解过“部编本”教材,以及之前的争论?江弱水:关于“部编本”,我看了程世和教授写给温儒敏教授的公开信。我同意他这封信的基本观点,他说得非常好。程世和教授批评温儒敏先生的讲话方式,什么“下猛药”“专治”“倒逼”,不像一位有人文情怀的学者发言,倒像是主持“严打”或“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讲话。对比一下我在《论小学语文:一惊一乍与一精一诈》里引到的西南联大罗庸教授的话,他说,“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中国民族的人生态度是“温柔敦厚”。温儒敏先生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这很可怕,也行不通。“海量阅读”等于英语说的ocean reading,我记得爱德华·萨义德拿这个话评价奥尔巴赫,那可是整个西方最博学的人才当得起的赞誉。我们不要拿爱因斯坦的数学水平来要求每个中小学生好不好?再说,语文搞了“海量阅读”,不挤占别的科目的学习时间么?凭什么就语文课一家独大?叶开:新的“部编本”我不太了解,只看过一些篇目,感觉是有了一些修修补补,单元设计里还加上了“作文”,总体来说,看不出有什么新意,换汤不换药。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是另外一种“打补丁”,问题在于纳入什么“课外读物”。我反对两种课外书,一是伪经典,二是利益相关群体,尤其是长期混杂在中小学里的一些低劣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郭初阳:我了解了一下,我觉得程老师那封信谈得蛮有激情、也蛮到位的,批评得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问题,写这封信是只是隔靴搔痒,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关于减负,谈减负怎么减、高考怎么改,这些都是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语文随笔》作者: 叶圣陶 版本: 中华书局 2007年9月“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新京报:真挚的课本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可以具体谈谈理想的语文教材是什么样子的吗?江弱水:理想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理想,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什么是理想呢?我认为是在语言与文学之间获得平衡。课文以“清通”为饭,以“多姿”为菜。光吃饭不吃菜不行,光吃菜不吃饭也不行。高大上的文学教授编课本,恨不得把李白、杜甫、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囊相授,那是很幼稚的。也不要过分强调背诵。我个人虽得益于记诵很多,但如今高中必须背诵的古诗文从14篇提高到72篇,太过分了。叶开:我现在对语文教材因为失望太深,以至于不考虑“理想语文教材”这个问题了。现代全球教育是开放的,不需要那么多教育系那么多教育学教授做那么多课题写那么多论文。各国的母语学习,都强调阅读和写作,根据不同年龄段筛选优秀阅读书目,再加以分析、交流、引导、理解,消化之后学会写作表达,就是最好最合适的母语学习。实际上,欧美很多国家的不同州,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关于教材问题,换一个角度看,觉得真是不值得再耗费探讨。我一直在小规模地做深阅读和激发型写作的实践,效果非常好,简直可以说是卓越。因此,没有、不需要现有的语文教材,孩子的母语学习会更好。但你提到的语文教材问题,是特殊国情的一个特殊问题。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养肥了成千上万的寄生虫专家,实在是令人无语。郭初阳:语文教育不需要课本。我挺同意在语文教学之外加一门阅读课,一周一两节持续阅读一整本书,而不是读那些语文教育读本。比如我们学习梭罗的《瓦尔登湖》,可以结合某个旅行项目来读,带领学生到湖边去,将阅读、思考、旅行、写作、反思结合起来,在一个长的时间段里深入到一本书里面,这对学生影响是很深的,远远胜过读教科书。我们应当以伟大的书为语文课本。有人或许会说,在语文教育上城乡差别可能有些大,但我想说,就地取材非常重要,关键在于教师,乡村甚至比城市更适合培养孩子的语文涵养。文学的教育是可以抹平乡村和城市的界限的。蓝蓝:语文教材或者是语文教育的这种变革,我觉得需要有中国那些比较好的、能够代表汉语水平的作家和诗人参与。现在的教材都是所谓的专家们在选,但是我看到的比方说诗歌这部分,很多入选的作品并没有真正代表那个诗人最好的水平,而只是一些容易读懂的作品。我们学科教育其实是非常滞后的,跟我们当代诗人创作的这种水平相比,没有把最好的作品选进去。有必要把编写教材的人员和诗人作家叫在一起,坐下来讨论什么样的一些作品能够选进课本里,双方有一个沟通,而不是仅仅由单方面选择。不然,何以说,现在选择的代表了中国最好的语文作品呢?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杨司奇;编辑:西西。文中关于语文课文的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大民大国·40年40本书”top100决选书单改革开放40年里,有哪些书产生了难以想象的社会影响?▼

古子君子

潜心研究,用心干!七马路小学教学评一致性研讨活动

春暖花开,新的学年,七马路小学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研讨活动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学校业务校长主持,校长讲话,语数英三科骨干教师参加。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为3项,第一项由校长讲话,第二项由学校语数英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第3项由业务校长主持共同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专题培训。校长引领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讨,我们不要感觉陌生,平时我们在教学中都进行了应用。从教师的视角看,需要一致性的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的视角看,需要一致性的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我要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真的到哪里了吗?”。同时,校长指出评价任务应该是什么,指出评价设计要先与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共同研讨首先是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分享交流,3位老师分别交流了自己的学案设计。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评一致性文件的学习,制定了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案设计。其中陈老师在学案设计中重点强调课标,课标是对所有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以及本节课知识的地位,结合课标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才能使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本节课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在研讨时,老师们对于即时评价和综合评价有分歧,最终经过集体研讨,数学的学案设计进行即时评价,课堂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即时评价可以检测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既是目标达成依据,又是教学设计基础。接下来是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其中李老师分享时言简意赅地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用的是教案,而学生用的是学案,我们设计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学案设计,同时学案设计一定要与我们的教学设计相对应。最后是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中,各位老师积极献言建策,针对教学评价中的细节仔细进行斟酌。如在汉字的书写中,可以直接标注拼音和田字格让学生进行默写,在评价课文的背诵段落中,可以直接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目......何校长指出,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它起到了支架的作用,带着学生走向书本。集体学习在今天的研讨活动中,何校长带领大家再次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案设计的构成。本次研讨活动,使每个人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教学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繁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生学情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教学评一致性让七马路小学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教学评一致性,带着我们的问号和省略号,我们还要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