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必看!消费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女记者

必看!消费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辉叔看盘】现在这社会,招女婿这件事越来越像交易了。前几天,一则上海阿姨招女婿的消息传遍了金融人士的朋友圈:不看房,不看车,但是要求具有3年以上金融投资相关经验,理财组合年化10%,可提供交易记录、业绩证明优先。在股市利,某一年翻倍、甚至翻几倍并不少见,少见的是10年以上连续获得复利,换而言之,1年赚100%的难度会远远小于10年都赚10%+。不得不说,这位阿姨的要求道出了这个市场的最痛点,那就是“长期稳健的收益”。那么,理财年化收益10%,到底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任职超过10年,年化收益超过10%的基金经理全市场仅有40位,能够超过20%的,仅有五位。也就是说,这些被称为“投资尖子生”的基金经理们,绝大部分都满足不了这个“女婿标准”。。。(尴尬中)但是,你真要说年化10%很难吧也未必,之前我们有提到的出10倍牛股最多的行业——医药板块,你只要老老实实定投医药指数,基本上是能做到年化收益10%以上的。众所周知,医药固然是好赛道,但在咱们A股,其实还有另一个更为明显的长牛品种,那就是消费了。其实医药从大类来说,也可以归入消费行业。今天的文章主要讲的内容:消费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先不说格力、美的这些可选消费龙头。就以食品这个小类而论,从已成为奢侈品的茅台五粮液,到做调味品的海天味业;从养猪卖猪肉的双汇发展/牧原股份,到做速冻食品的三全食品,乃至今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食品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消费领域不断涌现出牛股…它们也许短期内涨得不如科技股那么猛、那么快。但只要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惊奇发现,它们似乎一直在涨,你只要下车,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上车点。所以说,很多时候,由于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市场的短期走势,以至于忽视了长期行情的大格局!如果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时不时把思维从当前状况下拉出来,以一种能够俯视整体行情走势的眼光来看,或许会更清楚当前的状况,以至于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会更从容的应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情况,最终都会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什么样的个股能够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只有买到这样的股票,一直拿着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们再将一直处于上涨趋势这个点细化一下,我们认为,至少得满足了以下两点,我们才能称一只股一直处于上涨趋势:1、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股价整体是处于明显的上涨趋势的;2、在上涨趋势中,股价明显跑赢大盘的涨幅,如果是某一个行业,那么该行业应当跑赢其他大部分行业的涨幅。那么,A股有这类股票吗?或者说这类股有什么典型的特征吗?先来看,我统计了一下,近1和近10年,行业涨跌幅情况,发现几个特征:1、近1年的涨幅从高到低排名,涨幅同时跑赢上证和创业板指的行业有四个 (红色加粗的涨幅);2、而近10年涨幅中和近1年的涨幅排名中,有三个行业的涨幅同时大幅跑赢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不难发现,消费类个股的表现是真的秀儿!无独有偶,消费类个股不仅是中国,同样还是全球各个国家处于长期上涨趋势的品种,甚至可以说是穿越牛熊的品种。原因就是因为消费类个股这几个特征:1、消费类个股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像食品饮料、医药、家用电器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即使经济萧条,这类消费品的需求仍然存在,所以这类股业绩增长相对稳定,盈利也有保障。2、随着新生消费群体和富裕人群的增加,消费升级开始愈发凸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原先的必需消费品,开始不断增加其他诸如电子设备、家电、建筑等物品的消费。3、行业竞争导致集中度增加,成本优势更明显,优势公司强者恒强。而近十年来,国民的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化,正在深深影响消费细分行业格局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食品饮料、服装等必需消费品(我们可以理解为温饱)占比持续下降,另一头却是通信、交通、娱乐、高级家装(可以理解为享受)消费品支出占比持续上升。主要分类如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必需消费的占比依然最高,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将来享受型的可选消费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截至去年,A股中消费行业整体的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26%,美国的消费股市值占比是35%。不同类型消费品的不同走势特征由于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的不同特征,直接导致了相应个股的走势的差异性。下面的表格帮大家总结两者的区分:于是,在熊市行情下,投资者常把必需消费品当做典型的防御品种,而在市场疲弱的时候会增加投资比重。而在牛市行情下,可选消费品的投资比重就会加大。就拿白色家电、白酒、中药为例,看看这几个行业走出的趋势逻辑:1、白色家电:A股最典型的长期牛市行业,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中国消费和地产的带动,家电需求爆发增长的直接受益行业,对应到股市也是难得是长牛品种,虽然其中有合理的回调走势,但是之后不久又走出强势上涨。2、白酒:08-12年的白酒顺应了城镇化加速、百姓消费升级的背景,也符合中国饮酒文化的社交氛围,行业盈利加速上行叠加估值回落,带动行业走出牛市行情。那么,在沿着这个逻辑不便的情况下,加上消费升级不断演变。未来消费品的趋势走向,更有可能朝着:“大盘熊市时,倚仗必需消费品;大盘走好时,可选消费品可能结合个性化、科技、服务的角度来衍生”。因此,必需消费品的逻辑基本不变,可当做熊市里的配置行业。而可选消费品上。应该更多关注个性化、科技、服务叠加消费的角度。结合这两方面来看,目前消费领域依旧可以中长期看好的细分行业以及相关代表性的个股情况如下: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当你看好这个行业但是选不好个股的时候,不如直接选场内的消费指数etf方便(510150),值得加自选。

东方剑

新消费行业研究报告:全景解读新兴消费领域20条高成长赛道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訾猛)报告摘要一、新消费时代:重构人货场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消费形态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迭代进化,新消费时代正式来临。如果按照时间阶段来划分,2000-2010年是传统消费时代,百货和超市为中国零售行业主流业态;2010-2020年是互联网消费时代,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迅速崛起;而随着数字经济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科技变革持续引领消费变革,商业创新不断改变生活方式,新消费时代正式来临!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涌现出新能源汽车、5G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众多“科技新物种”,出现短视频、社交分享、直播、知识付费等“新内容”,还培育出诸如三公里消费、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服务”消费,为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无限想象空间。新消费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对“人、货、场”的关系进行联接和重构。新消费时代对“人、货、场”进行重塑,增强了三者之间的协同,将原来以“场”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高度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与新型生产服务模式要求,推动传统门店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客户感知和数据实时分析能力。随着年轻消费人群(千禧一代、Z世代)的崛起,更多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诞生,品质更优、性价比更高、物流速度更快等倍受重视,企业为了赢得更多客户需要将传统B2C生产模式转变为C2M柔性生产模式——即从客户需求出发,生产者直接由底层数据驱动自动化加工,满足年轻人群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人”与“货”的重构:在新消费时代中,“人”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拓展到网络空间可识别的用户ID,乃至与自身行为高度契合的“数字孪生”,“货”从传统物理形态中的商品,逐步拓展到新硬件、新内容和新服务,数字经济浪潮下“人”与“货”进行深度交融、需求与供给进行精准匹配。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厂商提出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通过C2M柔性定制方式进行小批量及个性化生产;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搜集消费者的购物记录、商品浏览记录、社交媒体留言等碎片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性和多元性大大提升。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产品功能是价值附着的唯一途径,然而,在新消费时代下,单纯的产品功能性满足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及购买转化,附着在产品功能之外的价值观更能打动消费者。“人”与“场”的重构: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零售革命极大地重塑了传统消费场景,在线消费渗透率快速提升,打破了传统线下门店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商品购买的效率,衍生出更多的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无人货柜、自动售卖机、共享设备等新兴业态,让“人”与“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获得极大提升,能够多、快、好、省地购买到心怡的商品,商家通过数字化的消费画像,能够精准提供更符合消费人群需求的商品,商品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触达各个消费人群,从而提升“人”与“场”的接触质量。“货”与“场”的重构: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商品的销售数据、库存数据、订单数据等及时制定产品开发策略,解决传统的库存管理问题,给不同实体门店、线上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铺货与补货,加速产品上市时间;与此同时,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打造高效的智慧物流体系,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商品的智能分拣和快速运输,提升消费者在场景端的购物体验。整体而言,消费品生产企业能够将营销与销售、产品开发、采购与生产、供应链加以整合,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消费者提供无摩擦、不间断的卓越消费体验。科技创新正在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渠道管理、精准营销等环节重塑整个消费品产业链。在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驱动下,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向着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正在从过去的以“场”为中心的消费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生产企业与消费者能够进行双向的互动,企业能够从业务场景的角度主动收集、清洗、聚合数据,利用消费者用户画像迅速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从而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使得这些企业在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二、人:新消费人群及新理念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收入及财富结构的分化、年龄结构的变化、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消费理念的升级共同催生出符号鲜明的新消费人群。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品质化、简约化消费时代,三四线城市仍处在品牌消费时代,而五六线城市还处在大众消费品时代,显著的消费分级也导致国内多层次消费品企业共存。按收入及财富结构划分高端消费:自2012年起,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物质上的丰足和精神上的升级双双推动着中国高端消费屡创新高。201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3%(同期日本已经下降到10%),中国每年奢侈品消费金额超过5000亿元。2012至2018连续6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增幅都来自于中国,LV、古驰、爱马仕等奢侈品巨头均将中国市场视作主要市场,对中国形成强烈依赖。2020年即便受到疫情冲击,多数高端消费品增速不降反升,上海陆家嘴国金中心的奢侈品门店接踵排队,三亚海棠湾免税店人头攒动,高端白酒、奢侈品服饰、非学历教育、豪华汽车、免税、医美、高端家电、新潮消费电子等高端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品质消费:消费正在从“有”向“优”蜕变升级,4亿新中产阶层引领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崛起。品质消费介于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之间,借鉴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验,当消费者的温饱型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向着享受型消费转变,电商购物、休闲零食、化妆品、各类小家电的消费热潮兴起。伴随中国消费潮流正在从“有”向“优”蜕变升级,一大批规模可观且愿意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买单的中产消费群体正强势崛起(2035年新中产阶层有望由4亿人翻番至8亿人),国人的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质量,价格虽然在考虑因素内但并非主要关注的因素。从数据上看,代表品质消费的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品类零售额增速基本均显著高于社零总额。大众消费:被忽略的群体(低线城市+农村地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能量。中国正迎来消费两浪叠加,一二线快速消费升级以及三线以下城市消费量快速扩容。五六线及以下城市区域受制于收入水平偏低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尚处于以家庭为中心的大众消费阶段,品牌意识及个性化消费意识并没有完全觉醒。移动互联网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普及催生了拼多多等新型电商平台的崛起,根据2020年三季度财报,目前拼多多年活跃用户数达到惊人的7.31亿(如果保持当前增速,2021年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有望超越阿里巴巴的8.81亿)。当下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群体,这部分“被忽略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消费能量。按年龄结构划分近十年来中国0-4 岁、25-34 岁、45-54 岁、60-69 岁人口数量占比提升明显。分析对比2009年和2019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相较2009年,2019年人口结构中,0-4岁、25-34岁、45-54岁、60-69岁人口占比提升较为明显,且 6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人群占比均上涨。这反映出,二胎政策的局部放开阶段内增加了新生儿数量(对应家庭亲子消费),Z世代人群开始兴起,同时职场奋斗阶层的人口占比提升(对应轻奢高知女性和被遗忘的职场男性消费),身处中年危机的70一代值得关注,同时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应银发消费)。人口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形态,深入分析不同人群消费属性和消费倾向,是把握新消费浪潮的前提。年轻消费:千禧一代、Z世代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1982年-2000年的年轻人,而Z世代是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95后。和父辈相比,千禧一代、Z世代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与重建,他们享受到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因此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更愿意为高品质商品支付溢价,独有的教育经历和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们追求个性、注重体验、乐于尝试的消费特征。根据《2019年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目前Z世代总人数约2.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9%和整体消费力的约40%。对这部分年轻群体而言,购买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兴趣会友、善于分享、引领时代潮流是其典型特征。新中产消费:70后80后人群(年龄段主要为31岁-51岁)已经普遍进入家庭婚姻生活,成为社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尼尔森报告显示,80后、70后的收入水平明显更高,36%的80后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紧随其后的是70后(32%)和90后(31%),60后人群位列末位,仅有28%的60后家庭月均收入过万。较好的经济状况使得70后、80后消费者对自己的财物状况更加乐观,相比其它年龄段人群具备更强的消费力,是最受商家欢迎和重视的消费客户群。看好方向:以生鲜、食品饮料、家电、家装建材为代表的日用生活品消费(家庭支出占据80后消费主要部分)、子女教育(读书教育占据80后消费者总消费的55%)、汽车消费(购置新车与保养车辆占据80后消费者总消费的30%)等。养老消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以50后60后为代表的老年群体催生银发经济市场的旺盛需求。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通常而言,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即可视为老龄化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借鉴日本30年前的发展经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增长长期乏力的问题,社会保障资金出现缺口,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需求急剧增加。从收入结构而言,这部分老龄群体属于中国首批中产阶级、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望为中国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产业链带来旺盛需求。新消费理念新国货崛起:年轻一族撑起「新国潮」兴起随着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渐提升,“国潮”概念正逐步融入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中,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需求,更加看重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从过去的一味追求高端奢侈品转向有意识地淡化对品牌溢价的执着,对国货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从需求端来看,国内进入物质充裕时代,消费者对品牌、品质、实用性等因素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个性化需求上升的同时追求高性价比;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制造及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赋予国货能创造出更加物美价廉商品的能力,甚至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比海外一线品牌更胜一筹;从零售端来看,抖音、小红书、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带来零售渠道、营销方式的创新,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同时,创造出比肩国际大牌的销售成绩。健康化消费:健康、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逐渐从过去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到现在日益重视健康消费。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促使消费者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广大消费者对于健康消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产品使用上还是生活方式上,消费者普遍对带有健康、安全、品质等属性的选项格外重视。在产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菌等方面的需求大幅提升,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健康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全民体育运动兴起使得健身器材热销;在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体育运动、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这些都是“健康消费理念”的表现。便捷化消费:懒人经济成为新潮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因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闲暇时间变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简单直接的消费方式。社会的进步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在网上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用扫地机器人处理家务活、躺在床上刷手机购物等,看似“变懒”的行为,同国人高强度工作节奏相关,这也是社会分工细分化带来的必然现象。我们认为,便捷化的消费方式将带动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半成品等快捷食品的增长;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智能家电的普及让人们摆脱了繁琐重复性的家务劳动,从无聊枯燥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生鲜电商平台“在线买菜”,或者通过点外卖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都是消费行业便捷化趋势的体现。个性化消费:年轻人更青睐彰显自我的品牌及商品随着新中产及年轻消费者的崛起,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更强,更注重自己的想法,消费心理从“从众消费”开始向“个性消费”转变。千禧一代与Z世代年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及生活情趣、个人喜好,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更愿意尝试各种新国别、新品类以及“爆款”产品;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往大批量生产制式产品的经营方式将被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定制方式所取代,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新鲜感的进口食品、不同用途的护肤和彩妆用品、细分功能的保健类商品、以及各类新锐潮牌等均出现快速增长势头,这些都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及年轻消费者更加乐于尝鲜的趋势导致的结果。情感化消费:消费升级路径“量的消费→质的消费→情感消费”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消费升级总是沿着“量的消费→质的消费→情感消费”的特定路径展开。我国当前消费环境的变迁路径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较为接近,2013年之后居民消费支出中衣食占比下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餐饮旅游、体验式消费占比提升。人们逐渐从追求买得起的商品(量的消费),到追求质量好的品牌商品(质的消费),再到注重情感体验、对商品情绪价值的追求胜过功能价值(情感消费),更加重视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勒对消费品的理解——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一种近似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劳力士卖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不是酒店,是舒适与安心。三、货:新消费品类快速涌现新硬件:科技进步催生众多“科技新物种”的诞生5G、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众多科技新物种诞生,过去受制于网络带宽和硬件技术无法量产的新产品将由不可能变为可能。对于成熟品类,产品的颠覆式创新引领产品均价再创新高,打开高端市场空间,典型案例如戴森,这家创立于1991年的英国家电品牌从吸尘器起家,之后扩展至吹风机、干手机、洗衣机等品类,始终维持行业尖端科技水平,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为消费者带来绝佳的消费体验。对于新兴品类,科技创新能够打造前所未有的科技新物种,开拓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新蓝海,典型案例如特斯拉,这家企业在列强环绕下的传统汽车行业实现突围,用迭代式的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缩减传统汽车服务链条,成为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者”。新硬件:传统消费品结构升级,出现产品改良与渐进式创新新趋势带动新需求,推动传统消费品的结构升级与品类细分,出现产品改良与渐进式创新。消费升级趋势下,传统消费品种类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者日益重视在品质、功效、健康等因素上的结构升级与品类细分。在这种新趋势的推动下,很多厂商积极推动传统消费品改良,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玩法对产品进行升级以更贴近消费者需求。例如元气森林定位于无糖汽水,属于在产品层面上的升级创新,符合年轻人追求健康的理念。化妆品也不例外,国货品牌越来越关注美妆产品的功效性、组成成分以及趣味性,运用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完成产品创新,推出烟酰胺精华、养肤粉底液、珀莱雅泡泡面膜等网红产品。新内容:受泛娱乐生活方式的影响,内容消费常态化泛娱乐潮流影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消费中更倾向于娱乐化、互动化、内容化,他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分享者。千禧一代和Z世代成长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线上购物、社交媒体、在线娱乐、移动支付、本地生活等从方方面面塑造着他们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而随着年龄的渐渐成熟,这部分年轻人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主力军。由于成长于繁荣的娱乐环境中,这些年轻人对娱乐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们会分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内容消费上,例如在抖音、快手、B站、西瓜视频上面浏览短视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将日常生活中新奇好玩的内容分享给朋友,在今日头条、百度新闻APP上浏览最新资讯,在知乎、知识星球APP上获取付费内容等。在内容需求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泛娱乐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文娱产业的内涵不断延展丰富,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成为核心的泛娱乐IP,被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甚至更年轻的00后人群快速消费和传播。中国泛娱乐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新的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创作者以及新的用户需求共同引发行业变革,文学、影视、动漫、长短视频、直播电商、体育、游戏等各业态相互联动并深度融合,形成“泛娱乐”生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为28063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达到3328元,占比增长至11.86%,结构变化和用于文化娱乐精神消费支出的增长,为整个文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结构性行业红利。新服务:居民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物质型消费转变为服务型消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居民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对优质服务的消费需求随之觉醒,越来越关注文化娱乐旅游等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型消费。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基础食品消费比重越来越低。Wind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增至45.9%,反映出较为明显服务型消费崛起趋势。对年轻消费群体而言,用美团点外卖、去海底捞吃火锅、在B站刷视频、去SPA养生会馆放松身心、逛逛电子烟体验店、甚至参与光子嫩肤、超声刀、热玛吉等医美项目,已经成为年轻人非常常见的消费选择。四、场:新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传统的消费场景包括小卖铺、便利店、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线下实体店业态,主要通过“大批量买入、小批量卖出”的模式,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商品并赚取中间差价。传统零售业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杂货店、专业/专卖、百货店、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但无论是哪个时期,主要消费场景均是采取租赁或购入场地,将货品进行有序陈列,并适当运用折扣、赠品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最终将大批量买入的货品小批量卖给消费者。“大批量买入”的集中采购模式,可以与生产商或渠道商进行价格谈判,争取到价格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消费者一般是零散购买,没有谈判优势。但传统消费场景面临的问题在于,传统零售企业基本不涉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基本没有对商品进行任何的增值活动,其主要盈利来源依然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中间差价。对消费者而言,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具有“样式单一”等特点,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到店购物还会受到实体店的位置、营业时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亟待改善。新兴的消费场景包括线上购物、社交电商、社区拼团、无人零售、零售新物种等业态,利用新科技技术优化整个产业价值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新消费浪潮下,传统消费场景正在发生积极转变,零售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可以快速收集用户基础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交易数据等,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快速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则快速改进产品的外观、性能,通过整合供应链缩短研发周期,增加数据可用性并实现差异化、提升效率,加速产品上市时间。新消费不再是传统消费“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用户”的商业流程,新消费是“用户-生产商”的商业逻辑。很多传统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改造,依托既有的线下入口,将线上消费者引流至线上,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这些传统门店也通过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偏好进行精准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数字化经济井喷式增长,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在线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购物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实现“逛街和购物”,线上消费形态呈现象级崛起之势,在线购物、直播带货、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各种场景悉数“触网”。未来伴随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不断整合、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日益养成,这些都会给线上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目前电商渗透率较高的品类仅为家电、3C和服装,而在生鲜、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品类上在线消费的渗透率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草木怒生

2019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特点分析 新零售项目崛起

快速消费品,指的是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频次较高的日常用品。快消品包括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等。一、2018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7万亿元2018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7万亿元,2018年,快消品行业各细分产品的零售额均持续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0.2%,饮料类同比增长9.0%,烟酒类同比增长7.4%,日用品类同比增长13.7%。二、新零售项目盒马鲜生位居2018年百强第18位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连锁百强》和《2018中国快速消费品(超市/便利店)百强》榜单。据统计,2018年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销售额合计10865.67亿元。其中新零售代表项目,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以140亿年销售额和149家门店数量位居2018中国快速消费品(超市/便利店)百强第18位。三、盒马店均销售媲美传统大卖场2016年,盒马上海金桥店全年营业额约2.5亿元,坪效约5.6万元,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据统计盒马截止2018年底门店总数达到109家,按照粗略的估算,门店平均年销售额也在1.5亿以上。这个水平可与很多传统大卖场的业绩相媲美。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来源: 前瞻网

十二夜

首发|《中国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经营状况调查报告》独家发布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与本地经销商共同经营市场,让经销商建设和操盘市场。品牌商相信,随着经销商群体对市场操盘能力的成熟,经销商能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扎根做好市场。但我们也发现,经销商的经营目标与品牌商所期望的价值之间存着一定的差距。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新经销集独家的经销商群体资源优势,自主调研并公开发布《中国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更多品牌商清楚地了解当下的经销商,并在合作中达到共赢。新经销通过筛选和评估,锁定了127家不同主营品类的中、大型经销商,经过调查和研究,了解经销商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状况,以及对行业的判断和市场预期,挖掘经销商的痛点和需求,揭示经销商行业的现状、挑战、未来机遇和发展趋势。说明:本报告的调研周期为疫情初期,为2020年首期发布。鉴于2020年的疫情发展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新经销计划在下半年针对更大范围的经销商群体展开第二阶段定性和定量调研,欢迎有兴趣的伙伴联合定制。-01-报告介绍调研时间:2020年1月-2020年2月中,历时1个半月;调研对象:业务范围在中国大陆境内的中等至大型规模的快速消费品经销商;调研方式:问卷调研、抽样深度访谈;经销商生意覆盖范围:本次调研包含全国性和区域性经销商共127家;经销商的生意覆盖范围与调研数量请见下图;经销商品类经营范围:经销商的经营范围共涉及12余个品类,包括水和饮料、方便副食、休闲食品、白酒、啤酒、其他酒、牛奶乳品、米面粮油调味料、个人洗护日化类商品、婴童产品、纸品和冷冻食品类。本篇报告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经销商经营状况分析;第二,经销商对未来的预期;第三,经销商的挑战与机遇。以时间维度,2019年VS2018年,了解经销商的规模变化、营收与利润变化、成本变化、效率以及在当下的经营管理中软件使用情况,总览经销商的2019年生意现况。同时,站在现在看未来,了解经销商对未来生意的感知和期望,以行业、产品、经营三个角度,看清经销商的经营心态。在生意变化和经营心态的背后,发现经销商当前面临的困惑,以及经销商期望获得的帮助和支持,以此站在新经销的角度看,经销商发展的启示以及对应的给予品牌商的启示和思考。-02-报告速读以上为《中国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在新经销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经销商”即可获取。

孔必斗

2020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分析:政策护航 市场潜力巨大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8,310.8元/年上升至2019年的30,733.0元/年,年复合增长率10.91%。稳步上升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消费品市场及零售市场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2013年至2019年,我国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3,220.4元/年上升至21,559.0元/年,年复合增长率10.27%。其中,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由806.5元/年上升至1,281.0元/年,年复合增长率9.7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912.1元上升至1,902.0元/年,年复合增长率15.83%。居民的品质生活及健康生活意识逐步增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呈攀升态势,也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消费品市场及零售市场蓬勃发展。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的9.36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1.1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6%,呈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家政策保驾护航随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荐,新消费增长点加速形成,国内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消费品行业产业政策。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总的来说,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消费品市场将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不断增加,同时,消费支出也将加大,未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三月不庭

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

阿里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72%,其中医药健康、美妆个护、食品行业线上中国品牌市场规模同比增幅位居前三。中国品牌继续通过品类创新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品类创新对市场规模扩大的总体贡献度达到44.8%,较2018年增长了15.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财富500强榜单中,大制造和大消费类的上榜公司数量超过180家,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实现了双位数的收入增长,行业整体增长节奏稳健。国际品牌曾经是舒适、现代化、中产生活方式的标志,而中国品牌正在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以快消品行业为例,近两年中国品牌抢占了超过五分之四细分品类的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特别是某些中国品牌供应的商品处于细分品类的高端价格带。调查显示,在乳制品、数码产品等品类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会选择中国品牌。国货崛起正当时,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国货创新、扶贫助农、助力实体”政策引领下,中国消费品牌和品质共举;中国消费者消费模式持续发生转变,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日益相像,2015-2019年,居民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消费快速攀升。报告分析,中国产业加速迈向全面品牌化发展阶段,平台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报告发现,中国消费品牌先行者也是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的企业,他们的先行实践为更多中国消费品牌带来了借鉴意义,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些先行企业更加具有韧性。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年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164页)资产管理报告:支持增长并确保关照首份数字欧元报告:2021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人工智能在五大行业的成就与挑战报告:文化连通性转变2020年Q1-Q2中国TMT行业私募及创业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消费者指数报告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联网汽车新趋势报告联合国经济学家网络:塑造我们时代的趋势报告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2020年最有价值的75个印度品牌榜2020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报告2020移动游戏报告2020年保险科技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0年汽车营销报告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亚太地区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报告复苏之路:2020年亚太地区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165页)2020年品牌激情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OVID-19时代的零售策略之日本报告:为潜在客户转化建立关系2020上半年金融科技脉搏报告2020年年度忠诚度报告2020年Q2流媒体报告2020年全球移动参与报告2019年印度旅游统计数据报告(196页)跨境电商书:中国跨境电商卖向全球2020年教育报告(476页)2020年版世界贸易统计数据(156页)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448页)2020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20年上半年美国音乐报告报告:COVID-19影响下的B2B广告2020年7月全球网络状态报告(186页)2020北京市外资发展报告2020年Q2谷歌广告报告互联网理财与消费升级研究报告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意见领袖的世代报告2020亚太地区营销展望2020年Q2移动广告支出报告2019年欧洲视频游戏报告增长的动力: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报告2020年美国消费者市场研究报告Z世代最钟爱的品牌排行榜复苏之路:重塑2020年购物高峰成就伟大:游戏类别洞察报告COVID-19营销展望报告2020年云威胁报告2020年全球奢侈品展望报告2020年云安全报告2020年网络社会指数公众的资金:利用数字化为可持续的未来融资报告:新冠病毒与高等教育的未来2020年数据泄露调查报告(119页)2020年返校调查之中小学品牌安全手册2020年全球威胁情报报告报告:艰难时期的大胆举动2020年城市财政状况报告报告:疫情与旅游业转型2020年Q2亚马逊广告指标报告文化:对新时尚和奢侈品消费者最重要的事2020年社交媒体上户外品牌排行榜2019中国酒业经济运行报告2020年内容参与报告混合玩法游戏玩家研究报告2020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年亚太地区旅游行业消费者行为与态度研究报告2020中国住宿市场网络口碑报告2020年意见领袖的时代报告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美国支付的未来英国首选奶制品品牌排行榜联网电视报告行动主义时代的品牌报告2020东南亚网络消费者报告2020年网络安全行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虚拟销售的技能和挑战报告2019-2020年Z时代报告2020年软件供应链状况报告营销测量和归因调查报告2020年Instagram Stories基准报告2020年全球广告年中报告谷歌解码决策报告:混乱中的决策意识营销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数据2020年多渠道营销报告Instagram广告主排行榜2020年第二季SaaS并购报告2020年美国薪资保护计划报告报告:营销人员、代理机构和新冠病毒新冠疫情:疫情之后的技术趋势2020年网络国度(176页)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2020年数据驱动的网络教育营销趋势报告2020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报告(124页)2020年电子竞技行业报告2020年美国广告主报告2020年Q1网络服务行业报告2020腾讯手机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首席营销官CMO支出调查年度报告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视频趋势报告报告:媒体和我“十四五”新起点:中国高速公路企业的破局之道2020雇主品牌报告联合国:2020电子政务调查报告(356页)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2.0版)2021年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创新报告2020中国智能城市指数2020年视频游戏行业报告2020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网络品牌和传统零售商的经验和教训2020年首席营销官CMO报告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商业之未来报告:改变全球营销采购观念和贡献2020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2020年数字资产管理报告2020中文播客听众与消费调研合则两利:如何摆脱危机2020年个性化报告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20年东盟农业食品科技投资报告2020年美国中小企业影响报告2020年亚太地区移动经济报告2020年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2020年中国互联网报告2020年最具创新力的50强企业报告:危机事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2020年英国广告年中报告2020年网络视频广告调查报告2020中国时尚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0 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限制与中国的贸易为什么会终结美国在芯片业的领袖地位2020年科技独角兽报告2020年儿童网络习惯报告报告:Covid-19和营销2020年全球财富和高端生活报告2020年OTT报告广告相关性调查报告广告程序化购买供应链透明度调查报告2020全球游戏市场报告(免费版)Covid-19对2020年广告支出的影响报告:电视的转型2020年6月移动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限塑报告(118页)中资银行海外信贷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及分析报告:解剖观看的机会2019-2020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2020年亿万富翁报告2020上半年美国广告行业报告2020年奢侈品市场概览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COVID-19对全球旅游业造成影响评估COVID-19对全球广告投资的影响报告2020年全球电子废物监测报告2020年传播、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调查报告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 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2020年冠状病毒对数据和营销行业的影响2020年度亚太知识产权报告建立货架意识:量化广播对FMCG品牌最后一分钟的影响报告2019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2020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127)2020年客户历程管理和客户体验测量报告2019中国电子商务报告(182页)报告:首席营销官的难题和优秀营销人员的标准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2020年6月移动市场报告2020年网络新闻报告(112页)2020年Q1软件业报告2019年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报告2020年中全球媒体行业预测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营销报告Z世代亚太版:亚太地区内的互连、互动和成长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报告:电动汽车能否战胜冠状病毒危机2020年Q1教育应用报告2019年欧洲广告报告报告:消费者体验指数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204页)COVID-19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报告2020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年基于账户营销报告亚洲广告程序化购买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全球零售银行报告2019年性福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网络媒体行业报告报告:COVID-19对学校和教育的潜在影响金融科技在香港银行业的采用和创新2019年App Store全球报告2019年美国博彩行业报告聚焦游戏领域:2020年度报告新冠疫情前后的化妆品行业观察与展望2020年工作和生活平衡报告报告:利用营销数据制定更好的决策人工智能芯片之争报告:技术战中的中国挑战(69页)报告:COVID-19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报告:消费者、可持续性和ICT报告:新冠疫情危机或使全球赤贫人口增至11亿2020年Q1全球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实施COVID-19复苏COVID-19全球调查报告:对内部业务的影响2020年CRM数据管理报告2020物业行业专题报告2020年春季消费者心声研究报告2020 年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保险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消费者参与报告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指数报告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报告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19/20202020未来的消费者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行业报告COVID-19期间语音助手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从可靠性到弹性报告:CCPA塑造隐私格局2020年全球能源报告COVID-19时期的广告业2020年智能音频报告(55页)2020年B2B网络体验报告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投资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指数报告2020年营销报告商务电子邮件营销报告COVID-19影响之消费支出报告2020年推动能源系统有效转型报告报告:COVID-19如何永远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第四版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COVID – 19相关出行限制:全球旅游概览报告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97页)2020年印度零售报告| NOTICE |

天与地卑

2019中国新消费品牌研究报告及TOP100榜单

亿欧智库经EqualOcean授权,经过编译发布《2019中国新消费品牌研究报告及TOP100榜单》。报告围绕中国新消费品牌,通过中国消费市场的分析,梳理新消费的特征,尝试给出新消费品牌的启示。本报告为中英文双语版本,其中1页到38页为英文正文部分,39页到60页为中文正本部分。掌握未来中国新消费品牌的爆发趋势尽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且存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但中国消费者的财富正在迅速变化。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应该对这个市场保持敏锐嗅觉,以便在未来几十年推动其增长。世界著名消费品牌的发展历史一直在重复,但各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从宏观经济和“文化信心”的角度来看,当下的中国在很多方面与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日本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预计消费市场将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x消费浪潮。这份报告将揭示中国消费升级趋势背后的因素,同时展示前100个新的消费品牌榜单 ,并特别关注中国快速增长且多元化的市场中的开拓性案例。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典型特征了解中国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以及这些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助于确定未来几十年消费模式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趋势。四类新消费者,分别是中产阶级、单身人士、银发人群和Z世代 ,被选为未来的代表。然而,人口的多元化以及地理和互联网集群效应,最终会产生一个更复杂的消费类型矩阵,如小镇青年、城市中产阶级等等,将为品牌商家带来机遇与挑战。思考未来的方向新技术让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更加令人兴奋。这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找到在中国消费市场打造更强大品牌的解决方案。品牌的定位、个性化、定制化、数字化、体验化是未来革命的方向。新消费品牌榜单TOP100

大而无用

10类主要消费品供需调查报告:近八成消费者买过进口货

进口货。(图:视觉中国)海外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王俊岭)记者日前从商务部了解到,为配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主要消费品供给和需求情况,商务部于3—5月份对食品、服装鞋帽等10大类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开展统计调查。其中,流通企业(以实体店为主)填报主要消费品供给状况统计调查表,消费者填报主要消费品需求状况统计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呈现四大特征:——消费品供给以国产为主,消费者进口需求旺盛。调查显示,75.2%的流通企业国产消费品销售比重超过50%,与上年基本持平。79.6%的消费者购买过进口消费品,其中41.7%的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占其购买同类消费品比重超过10%。分品类看,对化妆用品、母婴用品、钟表眼镜消费者购买进口的比例较高。——企业和消费者增加进口意愿强于减少进口意愿。未来一年,9.7%的企业计划增加消费品进口,比计划减少进口的企业比例高2.5个百分点。未来半年,24.1%的消费者表示将增加购买进口消费品,比减少购买的消费者比例高3.2个百分点。对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钟表眼镜、珠宝首饰、乘用车6大类消费品,消费者增加购买进口的意愿强于减少购买的意愿。——消费品进口更关注品牌、安全和设计。调查显示,企业进口10大类消费品均最关注品牌,进口食品、母婴用品兼顾安全,进口服装鞋帽、珠宝首饰青睐设计因素。消费者购买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乘用车类关注安全,购买服装鞋帽、钟表眼镜、珠宝首饰注重设计、款式因素。——企业拟增加的供给与消费者购买需求基本匹配。企业进口意愿较强的消费品品类与消费者进口需求旺盛的品类重合度高。具体包含:鲜果、鲜奶、水产海鲜、保健品、运动服装、运动鞋、婴幼儿食品、婴幼儿纸尿裤、洗发用品、护肤用品、彩妆用品、口腔护理用品、手表、眼镜、太阳镜、钻石饰品、新能源汽车。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表现出良好的成长韧性。下半年消费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但随着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大幅度减税降费、扩大开放、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预计下半年消费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原标题:商务部发布食品、服装鞋帽等10类主要消费品供需调查报告近八成消费者买过进口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19日 第 03 版)

曹风

日常消费行业价值分析 看这一篇就够了

1.日常消费行业发展百科和价值链1.1 日常消费行业概述日常消费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要的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烟草、主要用品零售商等。与能源、科技、工业板块等不同的是这一板块产品是很多人日常使用的产品,面对消费者这一共同的。终端市场,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产品的使用频率趋于稳定。其中,根据日常消费指数(882005.WI),前五大权重股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海天味业,泸州老窖。前五大权重股分别占比:24.97%, 12.24%, 5.78%, 4.3%, 3.77%,。因此,日常消费指数与白酒行业,乳制品,调味品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日常消费行业的发展可以从这三大子行业进行阐述及分析。1.1.1 白酒行业概述资料来源:wind白酒行业进入挤压式增长,疫情加剧行业分化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白酒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白酒的消费价格带及销量在 2012 年前均不断提高。2012 年后,三公消费限制导致白酒进入为期 2 年的调整期,其后居民消费及商务消费的崛起再次带动行业回暖。居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升后对白酒消费更加注重品牌化、健康化,白酒的集中开始不断提升,龙头酒厂的份额持续提升。2016 年以来行业呈现挤压式增长。白酒行业在经历了 2012 年-2015 年的深度调整后,2016 年出现了回暖迹象。2016 年以来由高端白酒 引领的提价动作以及白酒行业消费升级,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白酒产能仍然过剩严重,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力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产业也向 品牌、原产地和文化集中,产业竞争加剧对弱小白酒企业的挤出效应。2016 年进入 本轮增长周期后,总体呈现挤压式增长的特征,2017 年,白酒产量增速上升,产量 同比增长 6.9%,同比增加 3.7pcts;2018 年产量增速下降,白酒产量同比增长 3.1%; 2019 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785.90万千升(折合65度商品酒),同比降低 0.8%, 增速首次为负;累计完成销售收入 5617 亿元,同比增长 8.24%;累计实现利润总 额 1404 亿元,同比增长 14.54%。1.1.2 调味品行业概述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调味品行业稳定性高,受到北上资金青睐 调味品行业属于刚需,周期波动性小。并且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升级、外出 就餐比例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调味品行业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尤其今年受疫情影 响调味品需求发生爆发增长。龙头公司的品牌、渠道以及规模优势逐步凸显,呈现 出稳定性更高的特点。随着 A 股在 MSCI 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比例提升,外资对 于 A 股市场的关注度提升。而消费等板块受到的关注度更高,调味品龙头的北上资金 持有比例逐步提升,这也带动了整个调味品板块估值的上扬。在业绩平稳,外资持 股比例较高的背景下,龙头将缓慢消化估值,长线投资依然具备价值。1.1.1 乳制品行业概述乳制品:原奶的价格上行,常温奶的竞争有望趋缓。过去二十年原奶的价格曾出现两次较大的涨幅,即2008-2009年和2013-2014年,而每轮原奶价格的上行周期,下游乳制品龙头竞争趋缓,利润率稳中有升。2018年以来环保趋严,进一步加速了小规模牧场以及小区的退出。疫情影响下,需求量于2020年初骤减,中小牧场抗风险能力差,经营压力较大,导致2020年下半年需求恢复后,原奶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行,接近历史高位。上游供给断球的背景下,伊利蒙牛主动减少了费用投入,同时加速高端化进程,疫情后公众对均衡营养,提升免疫力非常关注,龙头顺势推出高端新品,在概念,外观和风味上加速升级,我们预计常温奶高端化有望加速,带动吨价提升。2. 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2.1 白酒行业高端白酒增速稳定,业绩确定性强。三大高端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的竞争壁垒较高,兼具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业绩的确定性较强,短期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长期总体上行趋势是确定的。国人对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的需求, 一方面是传统饮食文化的积淀,因此这一行业难以受到新的替代者(如啤酒、葡萄酒等 舶来品)的冲击,外国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是待客之道、喜好面子和酒桌文化 等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端白酒的需求倾向于穿越周期,具有长期成长性。次高端白酒受益于消费升级,潜力巨大。高端白酒的涨幅过后,次高端白酒有加速跟上的动力。300-500 元价格带的次高端白酒性价比较高,直接受益于消费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中产崛起和餐饮业回暖都带动了这一价格区间的需求增强,未来在商务和婚喜宴等场景的应用扩展。另外,这一价格区间的供给端较为通畅,可以满足需求端的增长,形成行业的良性动销。2.2调味品行业调味品行业的上游行业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下游行业是商品流通行业、餐饮业、 食品加工业等。根据经验,调味品消费市场中餐饮、零售(个人消费)、食品工业占比 大约为 4:3:3。 2017 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 3097.40 亿元,同比增长8.9%(国家统计局)。 2018 年中国调味品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1090.67 亿元,同比增长 8.8%,其中销售量和销售 单价分别同增约4%和 4%(Euromonitor)。在外就餐的兴起、外卖的便利性使得国人在 家做饭减少,因此调味品餐饮市场的增速高于零售市场增速,Euromonitor 预测,未来 5 年调味品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速大约在 5%左右(2018 年不变价)。2.3 乳制品行业乳品:三四线城市和细分品类增长可期 中国乳制品市场巨大,整体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尼尔森联合百度 2018 年 5 月发布的 《2017 乳制品营销生态与趋势》报告中提到,乳制品份额占中国快消品整体超过两成 (21%),中国销售额前三名的快消品企业中有两家乳制品企业。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 披露数据,2017 年乳制品全渠道销售额超过 3500 亿元。从下图可以看出,乳企的效益呈 现一定的周期性,大致是每 3-4 年一个周期,随着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逐渐成熟,行业整 体增速有所放缓。Euromonitor 预计 2016-2021 年 CAGR 将维持在 5-8%区间。3.各行业市值和估值及龙头企业分析3.1 白酒行业市值和估值及龙头企业分析估值方面,截至2020年12月1日,白酒板块的PE(TTM,整体法)为48.59 倍,较年初上涨51.87%,与大盘相比涨幅较大,相对A股的溢价率为 154.53%,处于历史高位。由于疫情影响,白酒板块的估值在2020年中 经历了较大波动。在疫情扩散及爆发期,市场对白酒公司业绩的担忧情 绪骤然加剧,估值显著调回落。3月中旬,随着茅台的交易解冻及国内疫 情形势的逐渐明朗,市场情绪有所恢复。4月中旬后,消费恢复及补偿性 消费逻辑不断被验证,业绩报告体现出龙头公司的稳健发展。从估值来看,近期白酒板块 PE-TTM 持续处于近 10 年以来的历史高位(100%分 位)。3.1.1白酒行业龙头贵州茅台:Q4 直销将放量 4160 吨,预计短期将对批价形成一定压制节前批价快速上扬持续创历史新高,节后批价小跌、整体位置高位窄幅震荡 双节之前,茅台批价走势持续强势,一路上涨至最高的 2860-2870 元,大幅刷新了去 年 9 月上旬的 2680-2700 元的历史高值,这一走势也始终符合我们前期对批价“下半年仍 有再见年内新高的可能”的判断。节后伴随需求减弱,批价出现约 100 元的小幅调整,在 2750-2780 元附近企稳,但近期又有约 30-50 元的小幅上涨,近期在 2780-2830 元间窄幅 震荡。根据渠道近期反馈,节前经销商渠道 11 月配额基本完全到货,批价总体仍以2800 元为中枢窄幅波动。 我们再次强调——就中期来看,由于目前国内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加之国内疫情已 得到基本控制、后续消费反弹可期,因此我们认为茅台投资属性持续存在、供需格局仍难 颠覆,下半年预计茅台价格仍然总体是牛市格局,而2020 年底至 2021 年上半年有可能是 茅台提出厂价的关键时间窗口。我们认为,茅台批价的回升对于茅台股价以及整个白酒板 块的投资情绪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正向意义。五粮液:核心产品实施优化计划——传统渠道不增量,加码新零售、团购渠道,持续助 力“量价齐升”6 月 16 日五粮液召开品牌营销工作会议。会上公司明确提出,将以数字化营销为依 托,根据渠道进销存数据,综合疫情对商家的影响程度,对现有传统商家计划量进行优化 调整。此次调整主要针对经典五粮液、五粮液 1618、39 度五粮液三大五粮液核心产品, 其目的是为了使渠道更加科学规范。此外,公司也明确表示,要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传统商 家渠道,同时,五粮液将升级渠道体系,提升渠道能力,重点构建以新零售和企业团购为 核心的优质新增销售渠道。 会议透露,关于普五、1618 等核心产品计划量的优化调整,将坚持“三不”原则: 一是调整后不增量。计划调整力度大,要求实现一步到位,调整后传统商家不再增量; 二是调整后的计划不投放至传统渠道。调整的计划量只会投放到新零售和团购渠道, 今后也不会发展新的传统渠道客户; 三是调整后不再投入渠道政策。取消五粮液 1618、39 度五粮液渠道政策,只保留宴 席等消费者活动。 会议透露,五粮液将坚定支持真正有团队、有网络、有资源的客户转型发展,鼓励、 帮助和支持商家通过更加积极拓展新的团购客户来实现未来的增长,继续做强做大。 据了解,五粮液 2020 年的工作总方针是“以价格持续提升为核心,强化品质、强化 管控、强化数字化转型”,在疫情新形势下又提出了“三个优化”、“三个转型”两个重 点要求,要进一步促进五粮液市场价格持续稳定提升、实现高质量销售。同时,高端酒品牌集中化明显,名酒品牌化时代到来。2012 年高端白酒中茅五泸 合计市场份额约为 71%,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 2017 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 95%, 品牌集中度明显提升,且预计短时间内寡头垄断格局较难改变。3.2 调味品行业市值和估值及龙头企业分析目前调味品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在食品饮料子板块中排名第二,主要在于资金面和基本面共同驱动。 从年初到 5 月 29 日,近 7 成公司股价涨幅达 30%以上,这一轮调味品板块上涨过程中,以安记食品、天味 食品、日辰股份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最为突出,其次是布局 C 端、线上渠道销售最为突出的千禾味业。因 此,涨幅排名靠前的是千禾味业、安记食品、日宸股份、天味食品,且部分个股股价已创历史新高:如千 禾味业、海天味业等3.2.1 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603288.SH):疫情影响有限,尽力确保经营达到 2020 年度目标。公司 2020 年一季度实现 营业收入 58.84 亿元,同比增长 7.17%;归母净利润 16.13 亿元,同比增长 9.17%,业绩整体稳健。在新冠 肺炎疫情影响下,餐饮渠道承压,但是公司依然强调 2020 年目标不减。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生产基地的产能 改造,在未来公司“三五”计划中多地生产基地将陆续开工,可依据销售实际情况,再次释放超过 100 万 吨以上调味品生产能力,为“三五”发展保驾护航。中炬高新 (600872.SH):业绩暂受影响,2020 年目标稳健增长。受疫情影响带来的停工停产,以及下 游餐饮需求的减弱,一季度业绩受到一定影响,2020Q1 实现营业收入 11.53 亿元,同比-6.32%,归母净利 润 2.06 亿元,同比+8.94%。但是,2020 年目标稳健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制定双百目标,业绩确定性强, 因此通过在全国化市场开拓、发展餐饮渠道以及品类外拓等策略,促进公司持续发展。预计 2020-2022 年 EPS 分别为 1.07/1.31/1.57 元,对应当前股价,2020-2022 年 PE 分别为 49X/40X/33X,维持“买入”评级。3.3 乳制品行业市值和估值及龙头企业分析我国乳制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在 2005 年达到千亿规模之后迅速扩容,其后十 年间复合增长率达 13.91%。2014 年之后,销量增长趋缓以及上游原奶价格持续 走低,使得行业转向低个位数增长,2015-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4.56%,2019 年乳制品市场零售总额突破 4000 亿元。根据欧睿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乳制品市 场仍然将稳步发展,至 2024 年乳制品市场零售额或将突破 5500 亿元。乳制品上市企业20202年上半年市值排行榜3.3.1 乳制品行业龙头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纵然历经价格战、质量风波和行业洗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仍迅速发展壮大。目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按照企业知名度、 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伊利股份、蒙牛股份及光明乳业为代表的 全国性乳制品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整体来看,乳制品市场已形成稳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伊利股份、蒙牛乳业通过常温乳 制品的发展奠定了全国化基础,逐渐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第二梯队公司则多以低温产品为主常温产品为辅的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伊利股份:常温龙头地位显著并持续强化,全系列产品矩阵升级常温奶板块:双寡头格局稳定,消费升级推动板块继续上行 常温奶作为我国最广泛的消费乳制品,早在 1990 年引进 UHT 技术及利乐 无菌包装后,成功加速了国内乳业的发展。随着常温奶的快速发展,龙头 企业加速占据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提高。常温板块目前已进入成熟发展 阶段,随着其他乳品板块的兴起,常温板块增速不断下滑至较低水平(根 据欧睿数据统计,2019 年常温板块销售规模 941.6 亿元,同比增长约 1.7%)。 截至 2019 年,常温板块基本被伊利、蒙牛两大龙头占据近 80%市场份额, 形成了较稳定的双寡头态势。随着龙头乳企品牌力不断提升及上游奶源的 集中,加上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的冲击,预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4. 国际估值以及行业分析国内食品饮料板块的市盈率市净率均高于美国市场低。以 2020 年 10 月 31 日收盘 价计算,国内食品饮料板块的市盈率为 40.27 倍(TTM,中值),同期美国市场食品饮料 板块的市盈率为 23.62 倍,我国食品饮料板块的市盈率明显高于美国市场。2020 年10 月 31 日国内食品饮料板块的市净率为 4.50 倍(19 年报,中值),同期美国市场食品饮 料板块的市净率为 4.32 倍,我国食品饮料板块的市净率略高于美国市场。海外国家低温奶代替常温奶的比例并无定论,各有国情。横向对比来看,既有美国,日本这样低温巴氏奶占主导市场,也有像西班牙,葡萄牙这样常有常温奶占主导的国家。结合我国国情,仅考虑白奶内部替代,暂时展望巴氏奶:UTC奶1:1的格局,行业目标空间翻倍以上。我国原料奶北多南少,产地与消费地不一致。综合考虑我国奶源分布南北不均,企业利益导向我国饮食结构,白奶格局不会像美日一样基本以低温奶为主。2013 年中国白酒龙头 PE 曾回落至 10倍,但当时的行业背景是中高端需求断崖式下降,但 2019 年不同于 2013-2015 年。消费升级和集中度提升的方向未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和渠道扩张红利减 弱,可能导致增速放缓,但不会导致需求下滑,影响可控,预计 2019 年上市公司收入可增 15% 以上,优质公司增速更快。对比增速较慢的国际烈酒龙头,当前白酒估值并不贵。 n 2019 年PE 伊利不到 20倍、蒙牛21倍。对比自身,两者均处于历史估值中枢水平;对比国际龙 头,根据彭博一致预测,2019 年预测 PE 雀巢 20 倍,达能 17 倍,但两者收入与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增速更快的国内乳品龙头估值并不贵;对比国内乳企,2019 年预测PE国内乳企普遍略低于 20 倍,从 2018 年情况来看,乳品龙头表现更佳,持续收割市场份额,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国际调味品上市的头部公司有味好美(美国)、丘比(日本)、龟甲万(日本)、亨 氏(美国)、不倒翁(韩国)、海天(中国)等,其中海天市值最高,估值也位于高 位。这与海天处于快速成长通道不无关系,海天的营收及利润增速均高于其他公司。 而味好美、龟甲万等国际龙头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很多时候营收增幅来源于收并购。5. 未来竞争格局白酒竞争格局白酒行业呈现挤压式增长,疫情加剧行业分化,龙头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高端酒格局稳固,茅台一枝独秀,五粮液老窖向千元价格带迈进;次高端规模 增速高,竞争呈加剧态势。茅台引领下酱酒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白酒消费新趋势, 河南山东等地率先起势,郎酒国台等奋勇争先。调味品竞争格局整体需求:餐饮有所好转,行业发展空间较大。虽然短期内餐饮行业遭受疫情的重大影响,人之生活 不过衣食住行,随着疫情防控的解除,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餐饮消费行业 长期增长趋势不改,助力调味品行业消费回补。且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调味品刚性需求极强,受宏观经 济影响不明显,周期性特征不突出,行业盈利水平良好。长期来看,伴随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以及中高阶 层消费群体的日益庞大,调味品消费量和品质需求均有显著提升,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包装成本下行,预计对公司业绩弹性有一定贡献。调味品主要原材料为黄豆、面粉、白糖、食盐等农 产品及玻璃瓶、塑料瓶和纸箱等包装物,其中,包装占比约为成本的 30%。2020 年 4 月份后包材成本大幅 下降,预计对公司业绩弹性有一定贡献。乳制品竞争格局关注消费升级子品类:低温奶+奶酪。低温奶:成长性佳,区域乳企以“鲜”突围 低温奶又称巴氏杀菌奶或巴氏消毒奶,由生鲜乳经低温杀菌加 工而成的风味新鲜纯正、营养价值全面的乳制品。与常温奶相比, 低温奶保留了生乳本身各种天然活性物质和酶的高活性,且蛋白质 含量、钙含量、维生素含量均优于常温奶,是液态奶消费升级的子 品类。尼尔森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低温奶销售额 431 亿元,同比 增长 16%,同期常温奶销售额 1154 亿元,同比增长 7%,低温奶显 示出更好的成长性,是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受奶 源分布多在农牧区域、而城市周边较少,冷链运输能力较弱的影响, 低温奶在我国液态奶中的占比一直不高,目前仍不足 30%,而美国、 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低温奶消费占比超过 90%,我国低温 奶消费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奶源分布日益均衡、冷链运 输条件改善等,低温奶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作者:资产信息网

日凿一窍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