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本教研」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酷刑室

「校本教研」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

#校本研究#研讨主题:运用课题研究的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本次研讨,结合政治组《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情景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老师们围绕“运用情景教学法,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教学经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情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教材情景再现,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更好建设师生教学共同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和谐统一。 1、紧贴学生生活,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带入感,盲目的带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情境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模范人物进行学习等。2、问题情境创设,突出思想性“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一课堂总结、梳理新知一布置作业、拓展新知”这是课堂情境教学的一般流程。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即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同时也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也能激活思维。其次,问题情境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即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创设实验性问题情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而非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3、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增强实践性、体验性道德与法制教学,离不开全员参与。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情境编排演绎,让学生们集体参与进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就是将自己想象中情境中的一位;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化身“外交部发言人”“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在情景式教学中充分体验,明白不同职业和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例子必然产生亲切感,在参与中加深了内心体验,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理解中延伸到实践生活中。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西工区师训办王向芬主任全程参与了这次教研活动,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成效。并指出主题教研活动应注重结合教学实际筛选和确定教研主题,并及时总结,生成问题,深化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教研效率,推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极物之真

打造“励志教育”校本研究,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

励志教育,以志励人打造“励志教育”校本研究,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摘要】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通过积极打造校本课程,着重建设校园文化,并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丰富师生德育生活,创新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塑造师生美好心灵,开创学校德育新天地,使德育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德育;特色活动;新天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灌输填鸭式到自主创新,德育工作的生命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它就是德育阵地与德育活动。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德育是改造式德育,现代德育是建构式德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担负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重担责任,责无旁贷。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德育对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种种困难,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有的放矢进行德育工作呢?在此,笔者就一所百年老校,谈谈如何打造“励志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开创出一片德育阵地的新天地。一.创建 “励志”的校园文化,营造环境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了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大刀阔斧地改造了校园环境,重点在校道两旁开辟了励志文化墙,名人传记、名人故事、名言警句都罗列其中(特别以当地名人为主);并在校园正中树立了巨型校徽和学校名人塑像。教学楼内凡是墙、柱、楼道等显眼之处都悬挂着励志标语或名人画像。中厅更设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宣传板块;各班教室的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图书室更特别设立了励志书刊专柜,方便师生们共同借阅。如此一来,整座校园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励志育人氛围。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更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快乐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励志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校园,延伸于课余校外活动,落实校园文化的“软设施”建设。实现融道德文化、科学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的乐园。学校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感恩教育”、“创建平安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节约从我做起”、“做文明的南坑人”、“弘扬台山人精神”、“环保宣传”“磨砺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等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元旦文艺汇演”、“趣味校运会”、“我的理想征文比赛”、“红色文化展示节”、“校园艺术文化节”、“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大赛”、“手工制作获奖作品展”等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教导处还与相关的部门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预防H7N9禽流感宣传活动”、“消防应急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学法、懂法、守法——法治进校园”“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们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也不断提升着师生们的励志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开辟了德育新天地。二.开发“励志”校本课程,提高师生励志素养1.“励志”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走进美丽的南坑小学校园,一股厚重的励志教育气息扑面而来,这所1915年由黄嵩龄先生一手创办的百年老校至今已经走过了101 年的风雨历程,2014年我校正式确立“励志教育”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要求,学校紧扣“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立足校情,以“励志树人,文化立校”这一办学理念为统领,经过反复研讨、斟酌、听取多方意见,自主开发了《以人为本,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并纳入课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体系,为落实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品牌特色,做了充分的诠释。2.“励志”校本课程的解读“励志”《辞海》中解释为“勉励其心志,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励志教育”这一校本课程立足于学校开展的榜样育人活动,教材搜集、挖掘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榜样人物资源(包括本地名人),“励志教育”既是对学校榜样育人精神文化的传承,又是将榜样文化渗透于课堂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办学理念在课程中的进一步深化与融合,便于教育启迪学生心灵,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文学天地”“数学广角”“艺术长廊”“体坛精英”“科学前沿”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阅读感悟”“与你分享”“励志名言”“实践园地”等四个板块,立足不同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个学科本学段所学习的榜样人物,进行挖掘、提炼,既使榜样资源来源于各学科课堂,又在校本课程中得以深化、延伸和拓展,使各个学科的教学和校本课程通过励志教育达到了巧妙的整合,教材遴选了趣味故事和精美的插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3.“励志”校本教材的特点“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因此本套教材共分为6册,每两个年级为上下各1册,根据1~6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按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确立了各学段相应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高级阶段:学生在自我“励志”的基础上,助人“励志”,达到“励”人,“励”己;“助”人,自“助”。4.“励志”校本课程的设想与展望①.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应进一步开展以课堂文化为基础,励志教育为引领,对课程、教材、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方法策略的创新式探索。②.逐步构建以课堂文化陶冶为导向,“以人为本、励志教育”为灵魂,以语文学科和校本课程为龙头,带动所有学科研究与学科文化陶冶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和相应“评价体系”。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建立过程性、随机性、导向性励志教育评价机制,注重校本课程的充实与创新,大力倡导师生、生生心灵对话中的随机点评艺术,让和谐欢快的心灵对话成为点燃师生智慧的火种,把课堂作为放飞童年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励志品质成就自我。三.出版“励志简报”刊物,形成强有力的宣传阵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体现,而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2年9月,南坑小学创办校刊《励志简报》。自创刊以来,师生们踊跃投稿,他们或抒写真情、关注人生;或追求理想、展示才华。《励志简报》既为学校的励志教育起到了助推作用,又使整个校园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1.校刊是学校开展德育的有益补充。.校刊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教育功能,校刊可以把真、善、美的思想沁入师生的心田,养成良好文明的习惯。如:《励志简报》“我写我心”栏目,极受同学们欢迎,大家倾诉想说的、想写的、积极的、健康的、充分表达心声。师生来稿大都抒发了校园的真、善、美,批评了不文明现象;既扬善弃恶,端正行为,又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校刊中的小故事大道理、师生作品、家长加油站等,规范了学生的道德准则,培养了他们学会生存、为人处世、感恩励志的品质,这不更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吗?.校刊具备道德模范、引导教育的导向作用。又如:《励志简报》“校园采风”栏目通过表彰校内的优秀教师、学生、班集体、好人好事等先进典型,树立身边的楷模,以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与师生生活贴近,更具亲切感和可比性、可学性。因此,校园的榜样必定得到师生们的认同、仿效、内化,甚至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这便是校刊正面模范,引导教育所产生的广泛效应。.校刊具有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的作用。校刊既让同学们勇于展现自我,又激发自身潜能,既丰富课余生活,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调节不良心理状态。校刊的出版对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唤醒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励志品质是十分有利的。2.校刊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校刊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校刊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反映出广大师生取得的新成就,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面貌,凝聚着师生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励志精神,激发着师生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与兴趣。.校刊引领着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倡导学生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鼓励学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为伴,让学生接受健康、儒雅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创设了学生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点亮学生的精神意志,学生变得更明理,更励志。校刊通过各种征文比赛,引领师生们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活跃繁荣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刊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是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是打造校园文化的平台,更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宣传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发挥特长的主阵地。它不仅使校园文化靓丽多彩,而且还创设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彰显校风、教风、学风。它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起到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没有可能不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办好校刊,让校刊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吧!四.开展“励志”活动,磨砺学生意志品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磨砺意志,刻苦钻研,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全校开展了“六个一”励志教育系列活动。1.唱响一首励志歌曲。为进一步营造励志教育氛围,将励志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利用校园广播,每天同唱一首励志歌曲,人人哼着励志歌词无不深受熏陶与激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坚强励志的人生态度。2.演讲一句励志名言。以“我最喜爱的一句励志名言”为题,开展演讲比赛,每一天让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其他同学充当评判给予打分。通过励志名言的演讲深化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张扬励志理念,弘扬励志文化。3.阅读一本励志书籍。师生共读励志书籍,并定期举行读书讨论会。让师生们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同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而充分认识到古往今来的人生成功都从励志开始的道理,学会规划人生、计划目标,挖掘自身潜力。4.出版一期励志板报。每月定期出版一期励志为主题的黑板报,组织全校评比,奖励优胜者。不仅充分发挥黑板报这一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室充盈着鼓舞人心的励志氛围。5.观赏一部励志电影。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功能室,定期组织师生观看一部励志影视教育片。通过影视作品精彩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唤醒学生沉睡的成就感,点燃学生励志前行的激情,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的责任感。6.讲述一个励志故事。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编辑、交流、讲述每人一个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楷模、争当先锋、争做励志成才的好少年。每学期,通过开展“六个一”励志系列活动,激发了师生们的人生热情,完善了师生们的励志品质,提高了师生们的自我激励能力,促使班班奋发向上,人人刻苦奋进,真正使励志教育落到实处。当然,以上只是比较固定的几项活动。这还不够,还应该根据传统节假日与励志教育相结合地进行更多的文体活动;或因地制宜,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内涵,精心开展励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或精神时,做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当然形式上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或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民谣创作、集体游戏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有序、有目的地开展更多有益有趣的“励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磨砺出学生的意志品质。五.开通“励志”微信号,营造教育合力网络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习近平主席已提出6个“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互联网时代注定要塑造出未来的学生与未来的学校,就必定需要未来的教学来适应未来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学校的资源与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开放与共享,它打破课堂内外的时空,传达着一切的正能量。而微信平台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微信不但能及时地向每一名家长推送学校的教育理念、政策措施、以及动态信息和通知通告,还能方便地进行家校联系,有效地加强家校互动……基于这些优点,我校特地开通微信公众号——“励志简报”。南小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一是为了展示学校风采,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真实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也让学校的各种动态、通知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各位家长;二是为了让社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南小,传递学校的“好声音”;三是为了增强南小的凝聚力和软实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历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朋友都能通过微信平台获取学校第一手的学校资讯,因微信平台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学校的大事小事,从而达到教育齐抓共管的共同作用力,优化了也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力量。结语: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大型校本课程研究,必须举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在校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学习化组织,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德育能力,从而为课程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与氛围,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土壤和动力。当然,作为一项课程研究,我们也还存不足之处,如我们所筛选的德育内容有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进;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创新。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使德育校本课程这朵奇葩放射出更加艳丽夺目的光彩。参考文献:1.龙洁:《励志教育新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2.李祖超、王夏露:《基于榜样激励的“90后”励志教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3.《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黎志新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5.邹霞:《新时期榜样教育的审视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0年12期。图1南坑小学励志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原创,凡未经作者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如果想看更多的文章,请关注:北峰野夫)

一两

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泛、深入的开展教研工作,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水平;有助于形成研究文化,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就加强我县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以“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发展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坚持理论探索与教研实践相结合、校本教研与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全员参与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构建“135”教研模式,大力培养“校校研究、人人研究、事事研究、时时研究”的研究文化,提升教师的教研素养,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二、工作目标(一)培育“宽松、和谐、平等、开放、包容、安全、真诚、碰撞、挑战、智慧”的研究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老师们聆听、讲述、交流、展示,彼此碰撞思想,形成经验或理念。(二)培养一批科研型校长,使校长越来越重视教研工作,教研方法愈加科学、多样,意识、能力愈来愈强,知识愈加丰富,成为教研行家里手。(三)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使教师教研素养明显得到提升,真正实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的。三、工作重点及创新举措(一)围绕“一个中心”,让教研工作惠及每一位师生“促进教师成长,促使学生成材”是教研的根本任务。开展教研工作要着眼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培育“安全、真诚、民主、平等、开放、包容、和谐、挑战、竞争、激励、互助、智慧”的深度学习课堂这个中心,让学生在紧张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深入思考、互帮互助、体验成功、健康成长。(二)狠抓“三种形式”的研究,夯实教师的教研素养,提升教师施教信心、智慧与能力1、自主研究,培育教师的教研素养阅读、思考与借鉴。各校要鼓励教师做教育的“寻招人”。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阅读对教师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阅读让教师超凡脱俗,阅读让“庸师”成为“高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但要广泛涉猎,更要注重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师要读教育报刊杂志,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读专业书籍,跳出课本和教参的小天地,成为教育、教学、教研的行家里手;读学生的书,细心品读,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人文类书——开阔视野,丰富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读“无字”之书——广泛采集教育资源,做创新型教师。定期开展读书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促进教师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并自觉借鉴名家的优秀做法,不断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观察、思考与写作。各校要大力提倡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教师要处处留神,要把日常教育生涯中所见、所闻、所思、所议的问题,或作备忘的记载,或形成细节的叙写,或撰写教育案例,以备日后研究。这样的记录整理是教师教研的基本功之一,更是研究资料的积累。实验、干预与创新,各校要引导教师做教育的“实验人”。各校要带领广大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每个老师都要有至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科学地持续开展研究实验。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变“干预”措施,融入理性,精细实证,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教师进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好状态。2、同伴互助,促教师共同成长如果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那么,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技术从何而来?它一定是从教师每时每刻的仔细观察、慎重思考、学习借鉴、明辨是非、大胆实践、精细论证中来。仔细观察、慎重思考、学习借鉴、明辨是非、大胆实践、精细论证,这就是最好的研究。研究除自主研究外,同伴互助也是很好的研究方式。同伴互助的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校本教研,二是联片教研,三是网络教研。有效的教研活动各校利用好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阵地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学科教研组每个学期要确立研究课题,并将研究课题落实到每次教研活动之中。要精心做好教研活动的前期准备、过程研究和后期总结工作,切实提升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探索建立以年级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年级教研组和以班级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教研组,把培育深度学习课堂作为研究的重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共同施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总校、直属校开辟联片教研阵地开展联片教研小学全县成立25个联片教研机构。分别是24个总校和直属小学(五所)。各教研机构由总校业务校长和一小业务校长任主任,二小、三小、四小、五小业务校长任副主任,组织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研组,选定组员、任命组长。中学全县成立六个学区教研机构。土门子学区:土门子中学、大石岭中学、马圈子中学;木头凳学区:木头凳中学、三星口中学、大巫岚中学;祖山学区:祖山兰亭中学、龙王庙中学、凤凰山中学;双山子学区:双山子中学、隔河头中学、安子岭中学;肖营子学区:肖营子中学、龙山中学、八道河中学、凉水河中学;县城学区:逸夫学校、满族中学、双庙明德学校、草碾中学。王向阳、孙猛、郝占军、范庆泉、肖志清、姜玉洁任主任,其他中学业务校长任副主任。主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负责制定三年教研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与各组一起共同商议制定年度计划。以培育“深度学习”课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主研究、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研究形式,开展学术沙龙、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研成果展示、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推广等系列研究活动,每学期卓有成效的研究活动不少于四次。开辟网络教研阵地开展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高手过招,是切磋,是明辨,是借鉴,是实验,是示范,是引领,是促进,是提高;是培育优师、高师、名师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全县由教学部组织成立18个中心教研组。其中,中学9个,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生物教研组;小学5个,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研组;中小学合建音乐、体育、美术、校本与综实教研组。教研员任中心组组长,组员要严格挑选,一定要把那些研究意识强、知识丰富、能力超群的优秀教师选进来。为了便于开展高效研究,人数要适当控制,不宜过多。深入开展“五项活动”,确保教研实效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是全校(或教研组)教师共读一本书,学校(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各校要为教师读书交流营造良好氛围,为教师读书活动提供交流互学的平台,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思维的火花。通过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老师们建立起心灵的联系,满足了思想来往的需要,更能受到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熏陶,从而把交流所获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此项活动的开展要做到经常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由教学处(或教研机构、教学部、科研部)实施管理,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八环节:备课组长统一安排部署——教师自主备课——备课组长组织集中研讨——主备人撰写共享教案——存入教案资源库——备课组教师使用共享教案——信息反馈——主备人修订共享教案。八环节环环紧扣,螺旋上升。每一环节都要做实,切忌走过场。使用共享教案一定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统一性原则,即教学进度要统一;二是超前性原则,即要超前一周完成;三是完整性原则,即要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不割裂;四是个性化原则,即在共享教案的基础上要有个性化生成,切忌完全照搬。集体备课要做到规范化。课例研讨课例研讨,一般采用“合作上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集体备课‘一人多轮跟进’”、“集体备课‘多人多轮跟进’”等多种方式。各教研组要从实际出发定期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每个学期不少于四次。在开展此项活动时,执教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上课,课后要做好教学设想与教后反思交流,并要实现一个转变,即角色转变,由“新教法尝试”变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听课教师也要实现一个转变,即角度转变,由过去的“听评课者”变为“系统观察员”,要从培育深度学习课堂等方面进行观察。研讨时要对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此项活动的开展要做到常态化,大型教研组每周一次,小型教研组两周一次。课题研究各校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学期组织教师提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研究小组对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学校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研究小组选好课题研究成员,研究人员要制订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开题立项工作、注重持续性的过程研究,在课题结题时写好课题总结报告,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留存工作。教研成果展示、优秀教研成果评选与推广无论是校本教研还是联片教研、网络教研,每个教研机构或教研组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成果展示、优秀教研成果评选与推广活动。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成果评选推广活动。3、专业引领,促教师快速发展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 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专业引领能使我们的教研少走弯路且走得更快更远。四、强化措施,建立教研的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各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筹划本校教研短期(1—2年)规划、中期(3—5年)规划和长远(6—10年)规划,加强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二)经费保障学校要把培训费、部分公用经费作为教研的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初的经费预算。(三)物质保障学校要努力加强教研的硬件建设,尤其是校园信息网、网络教研(大型学校)、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以融汇校内外教研资源,促进教研的有效开展。(四)制度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研制度是教研的规矩,什么时间搞、谁来搞、搞什么、怎样搞、搞出什么名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制定常规制度、协作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会常抓不懈,教师才会有获得感,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信心与智慧,教师职业生涯行走方式才会有所改变,教师才会主动参与,乐在其中。(五)机制保障各校要建立联合教研机制,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所联系,争取得到专业研究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主动与外校联系,借力教研;教育局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督、指导、考核力度,在此基础上每年评选“先进单位”4个,“先进个人”40个;各校也要要成立考核机构,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从“一个中心、三种形式、三个平台、五项活动”四个维度,从“科研精神、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过程、科研成果及推广”五个方面,全面考核教师教研工作。要把考核结果与各种奖励、职称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绩效工资发放等挂钩,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红信封

高考中的一本、二本、三本,每个层级的大学是说什么意思?

高考中的一本、二本、三本,每个层级的大学是说什么意思?高考中一本、二本、三本,每个本都是说中国高考录取招生的时候在本科层次第几批次招生,每个层次分数差距很大。本科一批,又称重本,是指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期间于本科学历层次中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一批录取线,本科学制通常为4—6年。学生正常毕业后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一般情况下985工程、211工程、部分高水平省属重点、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等院校都在本科一批学校序列。本科第二批,又称本科二批,是指放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的时候在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线。学年制通常为4—5年,学生毕业后颁发本科学历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第三批本科,简称“三本”,是指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批次。三本院校的招生是根据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方式进行的。一本、二本、三本都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学制为四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证书,“第三批本科”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均按办学成本收费,一般每年1万元左右,发放的毕业证书署名独立学院全称。 三本大学多为一本、二本大学与民营企业合作单独设立的独立学院,当三本大学转设为民办大学时,会与举办方脱离关系。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每天推送哦!

杀人犯

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内容

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一些教师反映关于研究内容的撰写还存在一些困惑,于此老师们交流一下心得体会。供批判。一、研究内容撰写常见问题从外在形式看:有的写得过于简单,三言两语;有的写得过于冗长,抓不到重点。从实质内容看,有的研究内容与选题关联不紧密,有的与研究目标不匹配,有的表述逻辑不严谨、层次不清晰。这应该这样讲:研究内容抓不准,写不明,分解不到位,专家评审时很难给立项。二、什么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就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比如这样一个课题:“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确定了五个研究目标:1.完成小学中国画课程育人因素的文献综述2.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3.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4.探索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5.建立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有了以上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就要围绕这五个目标来设定,不宜另起炉灶。根据这五个目标,我们确定如下五个研究内容。这里简写如下:一是关于小学阶段的中国画育人因素的文献研究;二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四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五是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这个例子可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当然,以上表述还没有将研究内容具体化。至于如何具体化,在下文我们给出一些方法和样例。三、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何在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切割课题研究的边界课题研究总是有边界的,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使课题组成员把握哪些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厘清课题研究的边界,一下子找到研究的重点。(二)提升课题研究的操作性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越具体,工作越容易上手。反之,越是模棱两可的任务,越难以操作。研究内容是需要分解的,将大的研究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更为具体细化的研究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这样就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降低研究的难度,减少课题组成员不知做什么的问题。(三)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课题研究相当于一项系统工程,研究内容就是这个工程的主体框架。这个主体框架明确了,有利用后边的具体施工。在撰写研究计划时,将这些研究内容有序地部署在相应的研究阶段,研究时,就不会出现前松后紧,或是节奏混乱的现象。四、如何分解和表述研究内容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技术性。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在此提供三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还以 “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为例。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校本课程”。我们:校本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这个课题表述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德树人”。如何分解这个概念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呢?这个概念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立德”,二是“树人”。就“立德”而言,要分解出立什么德?“树人”要分解出树什么人?关于立什么德?我们国家提出的“德”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三个层面共计12个关键词。树什么人?我们国家提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概念有了这样的分析,在书写研究内容时,思路就会清晰很多。在这里,对部分研究内容的表述如下:1.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组将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建立起中国画校本课程目标框架,并融入中国画教学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要素,建立起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中国画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2.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课题组根据前边课程目标体系,寻找符合课程目标的中国画的素材,并将这些教学素材科学编排,做到内容具体、难易有度,先后有序,形成中国画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体系。3.关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前边研制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进行中国画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前要制定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中国画课堂教学模式,以课例或是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相关研究过程。其他研究内容的表述(略)(二)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课题标题是对实际问题的梳理和提炼;研究目标也是基于解答现实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依然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如《基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大班幼儿体能训练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该幼儿园关于幼儿体能及训练状况进行了观察、测试、研判,归纳,认为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存在如下现实问题:一是幼儿体能与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有部分数值存在差距;二是本园在幼儿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上存在不足三是幼儿体能训练在时间上不足;四是幼儿体能训练在空间上过于单调,过于依赖室外;五是幼儿体能训练方面,家长配合不到位,部分孩子体重超标。六是幼儿体能训练园所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基于这些现实问题,课题组确立了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国家关于3-6岁儿童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能训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研究。2. 融入一日常规活动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3.室内外结合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4.家校社协同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5.建立展示平台实施幼儿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针对现实问题而确定研究内容,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必须明确的是,研究内容要照应研究目标,确保两者的一致性或研究内容略多于研究目标。(三)“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个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实质是给一线教师撰写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这个模板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闭环。所谓“现状”就是现状调查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是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现状研究是基础性研究。所谓“方法对策”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是研究主体内容,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所谓“评价”就是为了效果评估,是指向于评价指标和量表工具的研究,是研究效果呈现。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依次解决的是“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比如这个课题:“小学道法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可以采取以上模式确定研究内容。1.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2.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3.道法课教学小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评价研究当然,还要把每一个研究内容如何操作再具体写出来。总之,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需要提示,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几种分解内容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并参看了一些专家的观点,于此对王朝贤老师表示感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君不臣

太有才了!这位校长用5句古诗汇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做法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全文6677字,阅读需要15分钟,汇报大约40分钟左右购买专栏后在进入第一篇文章文末有全部40余篇学校各类汇报材料电子文档的获取方式主题:教以导人研以修己——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正文: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以校为本的研修推动课程改革走向学校,走向教师。简言之:课程实践呼唤校本研修。在市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市中小学教育办公室、省市教科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着手开始了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多年来,我校教师本着“教以导人、研以修己”的信念认真投入校本研修,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下面,我用四句古诗从四个方面展开汇报:一、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我们所认识的校本研修我们认识的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教育的组织形式。就像眼睫毛长在我们眼前,我们却发现不了。方法和规律就在我们学校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才是。校本研修的特点是:1、“为了学校”:以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为目标。即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学校自身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而我校校本研修主要以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核心。如对课标的领会、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的取向等问题。2、“在学校中”:置身于学校的教育情境之中;学校自身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课程改革。学校的教育情景是指学校的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教育活动等,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3、“基于学校”:依靠学校文化环境和资源。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校外的专家资源,我校校内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等名师资源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者,而占70%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校本研修的主要力量,他们善于交流、善于合作,好学上进,观念新、肯钻研,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合作氛围是校本研修的有力保障。我校校本研修的追求——学校组织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对学校组织发展而言——●校本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校本是重建学校文化的探索●校本是一种学校自我发展的机制●校本是课程创生的平台●校本是同环境进行信息与能量交换的系统●校本是网络学习终端的“内化装置”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研修是教师终身持续发展的需要;●研修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自我更新发展取向;●研修体现教师职业劳动和专业生活的特点;●研修关注教师学习的有效性总之,校本研修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形式,能够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发展学校,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开展校本研修的做法(一)我校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一年来,我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选择了教师专业素质、以学科为载体的新课标解读、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等多方面内容开展校本研修。1、针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开展的校本培训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校不论是新上岗的教师,还是教学经验极丰富的教师都有专业素质提高的迫切需求。我校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了校本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我校校本培训的形式丰富。首先,我校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素质。学校每学期邀请十余位专家到校开办讲座。每场讲座教师们都和专家充分互动交流,面对面地进行咨询。在我校的发展过程中,与一些知名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我校与高校专家密切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让专家走进学校。专家们引领我校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动态,重视专业素质的锤炼和提高。其次,我校采用技能大赛的形式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先后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了“朗读技能比赛”、“演讲比赛”、“下水文比赛”,组织数学教师开展了“速算比赛”、“巧算比赛”,组织美术、音乐教师技能赛,英语教师口语技能赛,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普通话比赛”、“论文比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比赛”等等。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专业技能赛,教师们练习基本功,提升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被激发,而且坚持不懈,互帮互学、互相竞争、互相鼓励。再次,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专题培训活动,主题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紧紧围绕我校办学特色之一:“信息技术教育”每学期开展的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目的的培训。我校具备良好的网络资源、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成为我校教师的广泛需要。我们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有时一学期进行近十次培训,有时利用寒暑假开展集中培训。以学年度下期我校信息技术培训为例,为了让教师更好的使用新设备,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对背投电视和实物摄像机的使用进行了重点培训。同时开展了网页制作的培训,以学科组为单位使用FrontPage制作学科网页。通过一期的培训,教师能够自主安装和使用实物摄像机,课堂使用效果较好。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网页,20%的教师制作的网页效果很好。通过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课堂,呈现给孩子们生动精彩的课堂。我校五十多岁的特级教师常常乐此不疲,带领孩子们在计算机教室上语文课,开办网络主题班队活动。我校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融参与、互动、探讨等方式为一体的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2、以学科为载体进行新课标解读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很好的解读课标精神、内化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上落实课标。所以,我们设法在学校里、教师间营造“研究状态下的工作”、“工作状态下的研究”的氛围,团结组织教师以学科为载体,通过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转变教师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我们尤其注重教师的

或谓之生

好书推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

校本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依据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生特点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校本教学模式要以该校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为依据,以未来发展目标为方向,研究教学各环节活动,遵循教学是为学生从“想学”,到“会学”,再到“乐学”转变而设计,教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内容简介《校本教学模式研究》一书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者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满足读者了解校本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和校本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的需求,能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构建和发展适合于教学需求的校本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案例摘录——案例摘自本书“实践篇”之十二 第八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教师语录艺术家用他们的灵魂设计作品和产品,在实用的基础上让产品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力图让生活美学化;与之相对,教师则设法使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用自己的灵魂设计教学,努力让教育人性化,来启发创新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止于课堂教学的结束,还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研究其学习过程的得失,并及时将褒奖评价和改进建议转达给学生,为其有针对性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服务,教学的一切是为学习者服务。

暴雨屋

调研指方向 研修助成长——永城实小召开网络校本研修调研座谈会

为切实做好“市培计划(2020)”—永城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过程性评价,推进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11月24日上午,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王凤丽、研修专家刘须刚、刘孝峰、侯敏等一行四人莅临实验小学,针对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及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指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调研,业务校长练忠钦及相关学校领导、各学科坊主、坊员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调研座谈活动。座谈会上,进修学校王主任首先对此次活动的意义进行简要介绍,而后又从网络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教师岗位培训需求情况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与资源利用情况等三个方面的三十多个问题逐一进行细致问询。坊主和组长根据本坊内和组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反馈解答,王主任对怎样将该项目与本校教研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做深入交流。交谈中,调研组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听取了每位老师的此次研修活动的意见,询问了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的困惑,并对学校今后校本研修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在随后的的主题活动中,督导组指出,本次活动旨在听取一线参训教师的感受和看法,关键是提意见、找不足,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18坊坊主,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袁春丽,向督导组汇报了在网络研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和建议。我校本次网络研修中各教师工作坊坊主及各教研组长汇报了网络研修的看法和意见,王主任认真记录了老师们关于本次网络研修的看法和建议。活动中,针对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各位坊主、教研组长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16坊坊主,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时川川,与大家讨论,交换着彼此的看法。小学英语教师工作坊8坊坊主,我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岳慧杰,认真聆听督导组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就研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业务校长练忠钦在座谈会上进行研修进程汇报。讨论之后,督导组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听取各位老师的发言后,王凤丽主任表示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很有价值,调研组将做好整合和吸收,同时,提出一些期望:本次研修活动以校本为主题,是校本研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新形势。教师要理解这种趋势的发展。参会教师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气氛热烈。调研组和教师互动交流,谈问题,解困惑,为下一阶段网络和校本研修工作指明了方向。座谈会后,督导组查阅了实验小学教学教研、网络研修以及校本研修的相关计划方案、活动材料,逐项对照,逐项落实。检查结束后王主任对我校本次网络校本研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校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研模式甚为赞赏。本次研修培训周期为2020.9.11——2020.12.31,网络研修2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线下校本研修52学时,时间跨度两个多月,培训形式既有网上研修,又有线下校本研修,还有集中培训指导,是一次真正助推教师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接地气、讲实效的培训。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相信以培训为契机,专家引领为翅膀,报团成长的我们会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秀莹

同研同创,共建共享——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10月29日下午,市级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我校张晓琴主任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协同体课题组的十八所成员校参研教师。研讨会上,张晓琴主任再一次为大家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她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成员校参研教师代表依次介绍本校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射洪市太和四小的“六个一点”、“四研究”,校本教研“四步曲”;盐关街小学校本教研深抓“生命课堂”建设,“五疑”课堂模式;高升实验小学的“名师工作室”、“大单元整合教学”校本教研;城北小学校本教研主抓“四S”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乐街小学教研集中研讨“乐学课堂”模式;城南小学的校本教研重在研讨“四学一导”的教学模式;燕山小学的“五环模式”、“3+3模式”;洋渡实验学校的“青蓝师徒结对工程”;安居区梧桐路小学倡导的“悦读悦美”理念;蓬莱小学提出“教学因研究而美丽”,以活动为载体,大家在活动能锻炼、展示、成就自我……他们的交流,给参会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高升实验小学张翠彬副校长做总结性发言,我校张晓琴主任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组职责所在,同时分配了中期课题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本次活动加强了协同体内的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探讨交流,扩大科研范围,体现了“同研同创,共建共享”的协同体宗旨,促进各学校各学科之间教研教学水平的发展。文稿编辑/洋渡实验小学 张燕摄影/张晓琴审核/余弘扬

院校研究与战略规划

这是2020年9月26日在吉林大学组织召开的“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术论坛“上的交流报告。感谢吉林大学的邀请!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感谢吉林大学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学术论坛。感谢于洋老师的介绍。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院校研究与战略规划。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院校研究,希望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美国的院校研究。我之所以说是进一步,是因为,我已经就院校研究这个话题在国内进行过很多次交流,参加今天会议的部分老师这些内容可能已经很熟悉了。但大家也不要失望,我希望第二部分内容对大家有一些帮助。第二部分内容回答的问题是:院校研究在大学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什么的作用?当然,由于今天时间比较短,也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若有机会,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大家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交流。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院校研究。谈到院校研究,大家可能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是:院校研究的功能是什么?我记得在2012年,我参加美国院校研究学会年会时,美国滨州州立大学的Terenzini教授引用《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来阐述院校研究的功能,当时我只有几年的院校研究工作经验,他的报告对我理解院校研究工作受益匪浅。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院校研究的功能、职责和人物。我仍然非常赞同他的这个界定,也深深体会到院校研究的重要性。如果一定要给院校研究功能下一个更加直接的定义,那就是为大学科学决策服务,所以院校研究是一个服务导向型的部门。在美国这个部门属于行政机构。关于院校研究的特征,我在《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年第一期发表的“院校研究的特征与实践价值”一文中有详细介绍。我认为,院校研究的特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首先,院校研究是校本扎根研究,是对院校研究人员所在大学的研究,也就提升“知己”的研究,最近看到在南科大召开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提到“北大研究”、“南科大研究”,其实就是院校研究在这些大学“扎根”的一种研究;第二个特征是,院校研究是问题导向、症结梳理和对策咨询的“闭环”研究,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进行答疑和方案论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跟踪分析效果;在政策执行到一定程度或者结束时,对结果和政策进行评价,并对照制定政策时的计划,找差距,找原因。第三个特征是,大学校本智能体系的开发和积累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大学数据的收集和储存系统的开发等。现在大家用一个听上去更加专业的术语来阐述这个特征,就是“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更加强调制定数据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工作。第四个特征是,科学实证研究,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定量和质性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最后一个特征是,通过上面提到的研究积累大学的发展经验,所以我认为院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校本史料记载的研究。那么院校研究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呢?以我工作的办公室职责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所在的院校研究办公室是加州大学系统总部的一个部门,系统总部的名称为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总部系统办公室有1600多人,我所在的院校研究与规划办公室有30多人。我们的主要职责可以从五个方面予以总结:一是数据系统建设,刚才说了,现在大家都用数据治理这个术语,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数据治理的政策和制度,收集、清理、整合数据,开发数据系统。二是常规报告,也就是我们要定期撰写和发布的常规性报告,以及向州政府、联邦政府提交的统计报表等。三是决策问题导向研究,针对领导层以及职能部门的决策问题开展的研究,并向他们提供咨询。四是我们办公室通过环境扫描决定的研究项目,并将结果提交决策部门参考。五是为校外有关组织和以及家长、学生等个人提供数据,满足他们的决策、研究、申请大学等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大学的办学规模、任务不尽相同,所以院校研究的职责可能也存在差异。我们IR的成果非常丰富。大家感兴趣可以访问我们办公室的网站。我在这张PPT上也展示了几项主要的成果:1)加州大学网络信息报告平台,可以说是全世界所有高校中,展示数据最完整的网络报告平台。2)问责报告是我们撰写的加州大学的年度报告。我们通过10多个领域,100多项指标对加州的办学绩效进行分析和汇报;3)调查研究项目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院校研究项目。大家知道评估包括直接评估(direct assessment)和间接评估(indirect assessment),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发表的论文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绩效的直接评估,但这些评估不能解释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有的老师发表论文多,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等。利用调查研究可以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来解释背后的原因。我们办公室负责开展10多项调查研究项目,而且在网络平台公布非常详细的调查结果。4)我们也撰写专题报告来支持大学的决策。例如,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标准化考试在大学招生中的作用,以及入学考试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等。好的一点是没有人要求我们发表文章,只要把数据分析搞好,报告写好,提出决策建议,一切就搞定了。当然,要把所有事情搞定,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完成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工作任务,院校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特殊的技能。根据美国著名学者Terenzini教授的研究,院校研究的组织职能包括三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技能,包括数据库的利用能力,统计方法、统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以及通过实践工作获取;二是院校事务知识,也就是要了解大学运行的相关问题,比如学生课程学习要求、毕业要求、大学经费的来源、开支项目等,当然,这部分知识也包括大学的发展方向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大学各级会议、与职能部门交流等方式或足额这方面的知识。三是生存环境,包括地方、国家以及全球的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会议、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培训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强调的是,院校研究部门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所掌握的院校组织智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刚入职的工作人员来说,技术与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参加今天会议的很多人员是研究生,我敢保证,如果你能掌握从事院校研究的能力,你毕业时会定会有一大把工作等你挑。这个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院校研究在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从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院校研究的功能是为决策服务,战略规划是大学决策极其重要的领域之一,但战略规划又不同于其他决策,所以院校研究在编制和执行战略规划中也具有比较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编制战略规划的SWOT模式,这是迄今为止编制战略规划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SWOT模式包括四个组成部分:“S”是Strengths的缩写,可以翻译成“优势”,“W”是“Weaknesses”的缩写,是劣势的意思。二者强调,在编制战略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和了解自己大学的优势和劣势,这与我们之前提到的“知己知彼”的院校研究功能不谋而合。“O”代表“opportunities”,是指大学的发展机会;T是“Threat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挑战。这两个方面强调,在战略规划中要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你所在高校可能的机会以及存在的威胁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院校研究常常通过环境扫描了解和分析大学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意思。当然,院校研究并非直接领导编制战略规划的部门,学校需要战略规划编制委员会等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具体地说,IR在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应该包括解答问题,参与讨论,收集数据,开展数据分析等工作。关于数据分析工作,我列了一个清单,包括我刚才提到的优势、劣势、社会形象、运行绩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差距分析、生源预测、经费预测、劳动力市场预测等工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包括基于标准指标(criteria-based indicators)和常模指标(norm-based indicators)开展的分析。标准指标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标准来评价大学的绩效、质量等,这个标准可能是学校制定的,也可以是管理部门制定的;而常模指标是指大家在某一方面的共同表现程度,可以是平均值,也可以是最高值。以毕业生就业率为例,所有对标大学的平均就业率就可以看作为常模指标。因为今天参加交流的有很多是研究生,我想说的是,了解这方面的评估理论知识对将来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想要强调的IR在战略规划编制中的预测工作。我们的规划不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我们制定的未来战略目标要有据可依,这就需要利用IR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分析。IR在战略规划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仍然可以对照战略规划编制的WSOT模式来阐述,可以回答SWOT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优势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二是劣势是否得到了改进?三是是否有效地抓住发展机会,是否拓展了新的机会?四是是否有效地应对大学面临的挑战。当然,我们的战略规划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是有聚焦点的,所以IR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要依据战略规划的聚焦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分析可以包括差距分析,指标进展监测和报告,影响因素分析,周期“闭环”分析。前面已经提到了,IR要时刻利用进展数据,对比目标,尤其是在战略规划周期结束后,总结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当然,IR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学校,规划委员会,从数据分析角度提供相关证据说明规划执行的效果。要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这也就是我多次提到的IR的“闭环”研究。最后做一个简单总结:IR是高校科学决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战略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高校IR还比较薄弱,开发整合型的高校大数据系统,培养IR人才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参加会议的研究生可以努力掌握相关技能,将来加入院校研究行列。在战略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加强IR的论证和分析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IR在差距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中美大学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战略规划的进展评估、战略目标跟踪分析,特别是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以及战略规划的周期“闭环”研究都需要加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