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安交大自杀博士与导师聊天记录曝光田纳西

西安交大自杀博士与导师聊天记录曝光

杨宝德生前照片 图/视觉中国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一位博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去年12月底,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在西安冰冷的灞河水中溺亡,警方已经排除他杀,而从杨宝德家人及女友从他生前许多迹象判断,杨宝德应该是因压力过大选择了轻生之路。其实早在九天前,此事就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杨宝德的女友李欣(化名,微博@追寻杨宝德新)认为,男友的悲剧与其女博导周某有关。她称,杨德宝在读博士期间,周某经常安排他做PPT,打扫卫生,买东西……答应帮他联系出国,又未能兑现。“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他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但这种指控未获得证实。杨宝德生前和女友的合影 图据网络根据李欣贴出的截图,杨宝德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 2017年12月26日,他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警方称,没有证据证明是刑事案件。杨宝德女友指出,二人聊天记录显示,杨宝德经常被要求早上去停车场接送她去办公室,拎包送水;中午给她买饭,陪她吃饭(有时候即使杨已经买好饭在吃也得去),白天陪她逛超市。周某还在对话中叫杨宝德“臭小子”。聊天记录截图(图片均来自 @追寻杨宝德新)杨宝德周五晚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陪她出去应酬,酒桌上被要求给她挡酒,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周某会在师门大群里发消息,如不回复就私聊质问:“老师把心掏出来给你们,可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懂呢?”甚至连上课的衣着也要杨宝德来评价,还称“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杨宝德女友还表示,博导过分干预学生私生活。硬性规定杨宝德中午不准睡觉,晚上十二点之前随时待命。文章称:“讽刺的是,前面要求学生中午坐她对面看文献,后面给她女儿打电话一个劲的嘱咐中午要多休息。经常在十点之后找杨聊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琐事。更有甚者,在晚上一两点还给她的其他学生发‘小可爱、小宝贝’之类的话,吓的学生天天哭。”聊天记录显示,周某还发微信“评论”杨宝德女友,称二人不合适。文章称,有师妹看不下去主动帮杨宝德分担工作,结果被周某训斥。从聊天记录也可看出,杨宝德师妹劝其不要理周某,并称周某“不断践踏学生的底线,所作所为发指”。文章最后表示:“博士本该是国家培养的尖端人才,本该畅游于学术的浩瀚海洋,不断探究世界的真谛。然而,在这里,却成了一个打杂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对此,新京报评论指出:导师视学生为家仆,究其实质,也是利用师生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无理索取与强制交易。而这种变异的师生关系的背后,暴露的是当下部分高校教师师德的匮乏,以及学校监管机制乏力的无奈现实。一些学校看重的,是一个老师名下有多少课题经费、是一个老师发了多少篇所谓权威期刊论文。在一些师德丑闻曝光之后,一些高校主事者还打着维护稳定或维护学校声誉的幌子,避重就轻,多方遮掩。这种态度,客观上怂恿了一些人违背师德。据封面新闻此前报道,在杨宝德失踪以后,其姐杨宝佳曾赴西安寻找弟弟的踪迹。同时希望杨宝德的导师周某能够提供相应帮助,却遭到了对方拒绝。“我们和她联系,希望她能够寻找媒体朋友,帮我们寻找杨宝德,但她说自己没有这方面关系,而且还把我们在微信上拉黑了。”杨宝佳表示,这让家属觉得十分反常。“一般情况下,学生如果出了事,导师不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去找了他的同学。”杨宝德女友称,得知杨宝德死讯,其导师在第一时间将死者家属微信拉黑,再无法联系。1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曾尝试拨打导师周某的手机,但对方并未接听。随后,记者就杨宝德自杀事件通过短信垂询,对方也未予回复。西安交大发布情况说明善后事宜获家属认可,深刻反思,以此为戒 1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曾就此事回应,关于杨宝德自杀的原因,学校目前还在调查中。1月9日上午,红星新闻联系杨宝佳时,他们一家正在西安返回天津的路上。表示他们获得了学校8万元帮扶金。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向红星新闻证实,学校确实给了家属8万元帮扶金。随后,红星新闻从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得到了一份“关于医学部博士生杨宝德有关情况的说明”。西安交通大学 “关于医学部博士生杨宝德有关情况的说明”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该说明称,2018年1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浐灞生态区分局广运潭派出所出具的《调查意见告知书》(西公浐广 死亡证书[2018]第001号)显示:2017年12月26日,广运潭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发现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灞河永宁坝西侧有人溺亡,经过调查,没有证据证明系刑事案件。事件发生后,学校对杨宝德家属进行了慰问,协助家属妥善处理了杨宝德善后事宜,并得到家属认可。学校和老师对杨宝德同学的离去倍感痛心,深刻认识到要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工作,并以此为戒,全面梳理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育人管理和服务,全面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来源 凤凰网整理自北京青年报、封面新闻、观察者网、微博等本期编辑 于澄 刘青 陈睿哲 任锐

重生

西安交大溺亡博士与女导师聊天记录曝光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昨日(17日),中青报《寒门博士之死》一文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十天前,此事就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溺亡博士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声讨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是酿成此悲剧的罪魁祸首,并贴出二人聊天记录作证。杨宝德(图源:视觉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 2017年12月26日,他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警方称,没有证据证明是刑事案件。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中青报17日文章指出,除了陪吃饭、挡酒以外,杨宝德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1月9日,杨宝德女友(微博名:@追寻杨宝德新)在微博发表《还原事情真相,愿你天堂安息》一文,贴出杨宝德与其导师周某的部分聊天记录。杨宝德女友指出,二人聊天记录显示,杨宝德经常被要求早上去停车场接送她去办公室,拎包送水;中午给她买饭,陪她吃饭(有时候即使杨已经买好饭在吃也得去),白天陪她逛超市。周某还在对话中叫杨宝德“臭小子”。聊天记录截图(图片均来自 @追寻杨宝德新)杨宝德周五晚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陪她出去应酬,酒桌上被要求给她挡酒,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周某会在师门大群里发消息,如不回复就私聊质问:“老师把心掏出来给你们,可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懂呢?”甚至连上课的衣着也要杨宝德来评价,还称“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杨宝德女友还表示,博导过分干预学生私生活。硬性规定杨宝德中午不准睡觉,晚上十二点之前随时待命。文章称:“讽刺的是,前面要求学生中午坐她对面看文献,后面给她女儿打电话一个劲的嘱咐中午要多休息。经常在十点之后找杨聊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琐事。更有甚者,在晚上一两点还给她的其他学生发‘小可爱、小宝贝’之类的话,吓的学生天天哭。”聊天记录显示,周某还发微信“评论”杨宝德女友,称二人不合适。文章称,有师妹看不下去主动帮杨宝德分担工作,结果被周某训斥。从聊天记录也可看出,杨宝德师妹劝其不要理周某,并称周某“不断践踏学生的底线,所作所为发指”。文章最后表示:“博士本该是国家培养的尖端人才,本该畅游于学术的浩瀚海洋,不断探究世界的真谛。然而,在这里,却成了一个打杂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据封面新闻此前报道,在杨宝德失踪以后,其姐杨宝佳曾赴西安寻找弟弟的踪迹。同时希望杨宝德的导师周某能够提供相应帮助,却遭到了对方拒绝。“我们和她联系,希望她能够寻找媒体朋友,帮我们寻找杨宝德,但她说自己没有这方面关系,而且还把我们在微信上拉黑了。”杨宝佳表示,这让家属觉得十分反常。“一般情况下,学生如果出了事,导师不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去找了他的同学。”杨宝德女友称,得知杨宝德死讯,其导师在第一时间将死者家属微信拉黑,再无法联系。1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曾尝试拨打导师周某的手机,但对方并未接听。随后,记者就杨宝德自杀事件通过短信垂询,对方也未予回复。1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曾就此事回应,关于杨宝德自杀的原因,学校目前还在调查中。观察者网18日向杨宝德女友@追寻杨宝德新 发私信核实相关情况,尚未收到回复。

大方体之

对话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46万导师 如何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编者按: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如何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人民网教育频道约请多位大学书记校长,共同把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图景。亲其师,信其道。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目前,全国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导师既是研究生学术道路的指导者,也是价值观塑造的引路人。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首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图景”系列报道,我们对话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人民网:导师应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王树国: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导师既要为学师,也要为人师,在培养过程中,须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各方面进行指导并全面负责,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科学道德等方面负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要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我们学校要求导师除了在授课时要落实好“课程思政”,在平时的师生相处过程中,要践行“导学思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民网:高校在导师遴选和考核中,如何将师德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王树国: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导师的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对研究生的做人、做学问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导师需要遴选与考核,且需要更加严格和高标准。我校早已实行导师资格“年审”制,每年根据导师的培养条件、培养质量和师德师风情况,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确认,真正实现了动态调整,能上能下。在“年审”中,始终坚持把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贯彻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领域、全方面、全环节;将导师从招生、培养到毕业全过程细化为58个动作,形成“八要”“十不准”的导师师德师风行为准则,每年逐条对照检查,有师德失范情形时一律暂停招生资格。人民网:导师应该如何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王树国: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要带领学生探索学术前沿的,因此导师本人必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动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契机,持续掌握专业动态,创新理论知识,走在学术前沿,保持学术活力。要全身心投入研究生培养,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持续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让研究生充分参与科研活动,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支持研究生参加学科/科技竞赛,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奉献精神和严苛的学术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人民网:在对导师的评价过程中,怎么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最关键的因素,落到实处?王树国: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人才,所以人才的培养质量理应成为导师评价的最关键因素。培养质量包括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前沿动态洞察力、参与或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成果表达能力、成果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质量。人民网:探索打破导师身份“终身制”,对于深化导师管理的机制体制改革有哪些意义?王树国:导师本身就是一种分工,不是荣誉,也不是帽子。名下有学生就是导师,名下没有学生就不是导师。导师有没有学生取决于能否招生,我校每年对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全盘重新认定,所以在我校,导师早已不是终身制了。我校在对导师招生资格认定时,按照“学术型、专业型”和“硕士、博士”的分类分层的原则,确定各自基本条件,由基层培养单位补充条件、遴选经学校审核后生效。打破了固定资格制和终身制,实现导师“能上能下,择优上岗”的良性循环。在遴选和考核中克服了“五唯”顽瘴痼疾,真正遴选出学术水平精、科研本领高、教学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通过每年的遴选,进一步明确了导师权责,切实保障和规范了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研究生学业管理,增强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在招生资格遴选时,鼓励以“团队指导”的方式申请招生资格,大力推动导师团队建设,发挥团队育人功能,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推进团队体系建设。鼓励“跨院”“跨学科”组团招生,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民网:部分导师投入大量精力搞科研发论文,重科研而轻教学,该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王树国:研究生培养离不开科研活动,但研究生培养环节应该是丰富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校针对每一个研究生都需预先制定一个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验实践、科研活动、论文撰写、三助一辅、第二课堂等综合性内容,学生必须全部完成培养计划方可申请学位。导师负有与学生一同执行培养计划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的确存在少数导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我校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导师走出这个误区:一是对导师进行“年审”,明确导师的教书育人职责;二是对导师进行轮训,讲清科研与育人的关系;三是对做得好的优秀导师进行宣传,发挥样板作用;四是对培养过程进行督导。人民网:目前,有个别导师导师责任心不强,甚至把学生当作廉价科研劳动力,应该如何杜绝这种现象?王树国:研究生需要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进行培养,但绝不能简单地把研究生当做廉价劳动力,这样做,既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完成,更不利于大科研成果的产生。首先学校层面思想要清晰、思路要统一,要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建设中,如不要把研究生指标简单地与科研经费多少挂钩,不要简单地用研究生规模来衡量科研能力大小。要加大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劳力紧缺的问题。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老师和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其次导师要明白,研究生是用来培养的,尚不具备完成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如果一味地依赖研究生完成科研项目,会导致科研活动的低水平重复,无法承担大的科研项目,无法形成大的科研成果。最后,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督导,明晰导师行为底线与红线,明确培养与科研的关系,杜绝用科研活动简单地代替培养活动,杜绝把师生关系扭曲为雇佣关系,杜绝“只用不导”“只挂不导”“只招不导”等现象。推行成本分担制,精准分配研究生指标,提高培养效率。【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西厢记

西安交大自杀博士与导师聊天记录曝光,内容炸裂不忍直视!

最近关于西安交大的博士杨德宝由于无法忍受读博期间导师对其造成的精神和生活上的压力,选择了自杀。一时间这一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而西安交大方面对此也是闭口不谈。近日,中青报曝光了杨德宝与导师的聊天记录,里面的内容让人看了真是无比尴尬,不忍直视。一个导师竟然还整天追着要自己的博士生关注她的粉丝群,评论她今天的衣服好不好看,甚至还要配她逛超市,洗车等各种无厘头的工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聊天记录。这是导师整天找他,或许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导师确实有工作需要杨德宝去做,只不过方式有点急躁罢了。那么接下来的聊天记录画风就开始变了。杨德宝开始跟自己的朋友吐槽导师竟然要叫他去超市帮他买东西,而自己还一堆科研工作没做呢!这老师喝多了竟然开始调戏学生啦!!!!老师喝多了你也不搭理老师!老师的粉丝群没人搭理伤心了!!(PД`q。)·。'゜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四五十岁博导老师说的话么。这画风开始让人无法接受了喂!(#`O′) 。我想着杨德宝内心一定是懵逼的?????????????????????这是什么操作,我压力好大啊!!!!接下来画风开始炸裂了喂!(#`O′) !!!!!!!!导师开始询问我今天穿的衣服和鞋子大不大,这简直就是少女心爆棚了呀!!!!!!!!!!然后画风已经彻底失控,导师竟然对杨德宝说你和你的女朋友不合适,有时还叫他小宝贝,小可爱之类的话。哇这我已经无法用语言去形容了啊!!!!!!!!!!!!!!!!!!!!!!这分明就不是因为导师不帮助学生研究学术,这他妈明显就是一个有孩子的四五十岁老女人想泡这个29岁的小鲜肉啊。卧槽这换谁这压力都顶的上一座喜马拉雅山呀!!!!说实话,看了这几个聊天记录,明显感觉这导师目的不纯啊。不单单是不帮助学术研究这样的事,而是单纯的就是想泡他,可能这孩子心眼比较实把没发现- -有句话说的话,爱之深,恨之切,不过想想可能用在这也不太合适。应该是导师就是想和他在一起吧,然后搞出了这么多飞机让他压力巨大最后就自杀了o(TヘTo) 、我想着导师最后也是一脸懵逼的。

成绩单

华东理工西安交大北航等研究生导师恶性事件,教育部已发文整治

近年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核心群体的研究生频频爆出各类因研究生导师各种欺压骚扰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甚至引发多起命案。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多起影响恶劣的研究生导师导致的研究生遇害事件引发的研究生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或对中国总体的科研进步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生遇害事件2002年,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博士何吉欢被导师夺走劳动成果以及被截留科研款项和补助款项的事件一经爆出便震惊了全国教育界,基于此,AI财经社查阅发现,从2002年以来,过去15年间,发生了11起影响极大的导师欺压学生事件,而其中5例事件中有学生死亡情况。2016年5月,一场爆炸发生在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一所工厂内,同时也带走了研究生李同学年轻的生命,一个华东理工资环学院的研二学生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了。经调查,有观点认为其导师张建雨带他去毫无安全保证的作坊式工厂第一次去做中试放大实验,明知道实验具有危险性,而此工厂的法人正是张建军(张建雨的哥哥),张建雨占了95%的股份。2017年12月,原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在灞河溺亡,其女友发文称“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认为杨宝德的死导师要付70%的责任。一篇《寒门博士之死》引发全国热议。2018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小武存在对其博士研究生学生性骚扰行为”已被查明确认。学习撤销了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各个高校存有的问题,“老板与打工仔”的身份调侃间接表现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不对等权利关系。若遇到无良导师,广大研究生学子为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多会选择隐忍退让,对导师的种种出格行为保持沉默。但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改善,很多受害研究生勇于站出来揭露不良导师的种种恶行,才得以让广大社会更加重视这类问题。教育部发文整治 明确研究生导师的三大基本要求和七项职责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提出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七个方面。意见提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立德树人纳入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科特色,制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办法,以年度考核为依托,坚持学术委员会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生评价和导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体系。意见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教学督导范畴,加强督导检查。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

槐树庄

身边人的经历告诉你,西交博士如果换导师,最难的是什么?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宝德自杀引起社会关注,最近,西安交通大学学校给出了处理意见,停止杨宝德导师周筠的博士生招生资格。小编曾在上海某高校读研究生,工科门类,同一年级的同学,有两名同学换导师。这两个同学的经历告诉你,研究生期间想要换导师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心理关;第二个难点是找到肯接收你的研究生导师。心理关是指你已经全面的认识到你的导师了。你已经明白这个导师的真实水平,比如科研、教育、学术。你心里已经明白跟着这个导师只能打打杂,学不到真东西。你想换导师,但不想和原导师撕破脸,而且换导师的手续很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很可惜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杨宝德没有过这一关。如果你过了心理这一关,那就坚定的执行换导师的行动。接下来的你会明白,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肯接受你的研究生导师。小编只介绍其中A同学的的经历,有代表性。隔壁宿舍的A同学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上学期末提出换导师的要求;A同学的导师是日本东京某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生Z教授,是个海归,年纪轻轻就是个副教授,现在可能是正教授了。Z教授是学院的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手底下研究生较多。Z教授对学生比较严格,周末时间有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做某些有报酬的活动。A同学是从杭州的某大学考过来的,一年级结束后就没有课了。A同学在实验室没有具体的研究项目,每天都要呆在实验室,平常就是自己看看书,然后帮导师跑腿,主要是去学校的财务处报销能一些列杂事。上海是个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很多的城市。学校的某些年轻导师由于手头没有适合研究生做的项目,从研究生一年级后的暑假开始就把自己研究生推荐到某些科研研究、企业的研发中心去做项目。因为小编学的这个学科,要求实践性比较高,还需要掌握编程方法。A同学看到周围的同学早早的出去做项目,晚上回来就看书学习。心里很是焦急,就开始考虑换导师了。终于,在一次去财务处报销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报销出来,被Z教授严肃的批评。A同学寒了心,于是坚定决心换导师。A同学终于和Z教授摊牌,A同学给Z教授说了很多,最后一句是:“Z老师,我跟了你这么久,跑前跑后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希望您高抬贵手,同意我换个导师”。Z教授很不屑的说了一句:“没有苦劳,更没有功劳。换导师,我没有意见;你只要找到一个接受你的导师,拿着他的书面材料找我,我就同意你换导师”。A同学接下来的2星期时间里,开始了密集的拜访学院里有资格接受研究生的导师,从年轻的导师到学院的学术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痛快答应的,都说需要考虑一下。Z同学那段时间明显的很焦虑,很迷茫,没有再去敲其他导师办公室门的勇气。我们就给A同学出出主意,让他去找C教授。C教授是学院的老教授,学术也很好,曾经在Nature上发表论文。C教授是很有特点的老教授,上课时让研究生去黑板上做专业课题目,小编的这门学科需要很多数学、物理知识,如果你做不对或者学不会,C教授就会讽刺你连小学生也不如,“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C教授是6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的本科是读五年,数理基础非常好。只可惜,还有两年就退休了。A同学就去找了C教授,C教授就问了他几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学术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的题目。问完之后,C教授爽快地答应了他,接受A同学做他的导师。A同学把学院的一些相关手续完成之后,总共花了四周时间。A同学跟着C教授做了一段,C教授感觉A同学基础可以了,不会给他丢脸,就把A同学推荐到某科研机构的下属研发中心,做项目了,自此毕业论文也有了方向,开始忙碌起来,不用无所事事了。多希望杨宝德能过心理这一关,他这样努力的学生,肯定会有教授愿意接收他。

虚象

西安交大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何方?

本文共1973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某高校教师:我建议,没必要的话,千万别走以教学为主的这条路去年12月,西安交大在读博士杨宝德溺亡,据当地警方调查,已排除刑事案件。近日,其女友发文《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称导师周某的批评指责,是导致杨轻生的直接原因。李欣说,2017年9月到10月,男友一直向她抱怨,周某一直让他做PPT汇报,为汇报他经常熬夜到凌晨1、2点,但汇报时周老师用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指责杨的PPT格式不对,从来没有任何实验设计上的意见。据杨宝德姐姐杨宝佳说,弟弟高考时没发挥好,只考了一所三本,通过在大学里的刻苦努力,考取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简直难以想象,从一所三本不入流的大学,考入西安交大硕博连读,这需要多刻苦,多努力才能换来。12月18号,周老师答应帮杨联系出国事宜,他很高兴想考了英语资格证。12月21号,杨却因学英语而被周老师批评,让他明白周老师不会放他出国。……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在博士杨宝德溺亡事件发生后,其家属多次联系其导师周某未果,甚至被周某拉黑。在昨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医学部博士生杨宝德有关情况的说明”,给予杨宝德家属8万元帮扶金,声称善后事宜获家属认可。对于此事,网络上各种看法层出不穷:在凤凰网,回帖中高赞回复大多是对改该学生的谴责,指责他心里承受能力差,不顾亲人感受选择自杀。可能是凤凰网的读者受教育水平更高?多为知识分子?来自上海的网友直接怒骂该学生是傻子而来自百度等地方的评论则多是谴责该博士导师:称其为人师表,误人子弟,重辱之。大多以自己的真实经历,称导师只顾赚钱,压榨学生。对于高校老师不务正业,专注跳槽、搞科研项目,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某讲师说:这事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教学好但是科研弱,在高校里就比较曲折了,我建议,没必要的话,千万别走以教学为主的这条路。真是贻笑大方!就连高校老师都说不要以教学为主,为人师表的教师,不教书育人,去做什么?不教书的老师还能称之为老师吗?不治病的医生还叫医生?不炒菜的厨子还能叫厨子?本来,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学本应该是学习知识、技能,提升人格素养的地方。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业压力非常之大,但学的都是一些什么狗屁玩意,大多数学生每天所做的就是做题做题做题,做无数道没有什么意义的题目,只是为了高考这个指挥棒。一位家长如此说到:大学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可现在就这样被荒废了,而中小学却学业紧张,正好和大学成为鲜明对比,不知道我国是怎么搞教育的也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我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深知现在孩子们的重负,可有什么办法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只能是起五经睡半夜,每晚12点睡觉就很幸福了!再看看我们的大学生活,简直是神仙般一样,最上面的决策者你们考虑一下这样下去合适吗?但确实,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中国现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高考无疑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没有高考穷人家的孩子就更没有出路。曾经看过一个大学教师的回复说,他在大学几乎不把重心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搞科研评职称上,只有这样,才能升职,才有钱,然后别的大学才会来挖你的墙角,给你更高的待遇,还说到在获得了学校提供的住房、科研资金等等一系列好处之后,再继续跳槽去别的开出更高待遇的大学。笔者还听闻学校的一位研究生学长说,以前本科的时候想要入党,那得给辅导员送好礼,送钱,还得有些关系,才能行得通,而来到新学校之后,这种现象几乎没有碰到。前日还有新闻说河南某大学为了压缩课程,节省资金,寒假高达80天,网络上几乎一片差评。除了延长假期之外,我国一些高校还把大学最后一年作为就业年,基本不安排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就由学生自己安排毕业实习、择业活动,针对这一做法,有学生要求学校退还这一学年的学费,因为学校几乎什么培养内容都没有。也正是由于假期延长,毕业这一年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活动安排,也有人提议调整大学学制,既然本科三年就可完成,为何要四年学制?这并没有考虑人才培养质量。准确地说,目前有部分学生接受的是缩水的本科教育、高职教育,这会影响大学培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也会使学校办学陷入困境。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就是学生抓紧平时时间,要四年顺利毕业都不容易,但我国不少大学生,如果大四不考研,这一年在大学里基本上没什么课上。十二年寒窗苦读,考入大学,整日不去课堂,教师不重教育,学校缩水课程,试看中国教育如何发展?

示儿

西交大出事博导招生资格都被取消了,为何大家还是不满意?

最近全国高校里确实是多事之秋,先前有北航陈小武被爆出性骚扰事件,而后又发生了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溺水身亡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高校研究生培养方面长久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与北航陈小武被严肃处理、所有职称一撸到底不一样,西交在处理杨宝德事件时就显得那么雷厉风行。一方面是因为杨宝德确实是自杀,另一方面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导师周某与其自杀有直接关联。但迫于舆论压力,西交大剥夺了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某研究生招生资格。但对于这一处理结果,很多人却并不满意。取消周某招生资格更像是一个迫于舆论压力做的一个决定,而这一处罚并没有解决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根本问题。从杨宝德女友爆出的聊天记录来看,其导师周某确实存在说话随意、支配欲强的特点。但这些只能说明周某的性格有缺陷,和杨宝德之死并不能说明有直接关系。杨宝德之死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业的压力、出国愿望的破灭、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等都算主因,毕竟曾经有过轻生的举动。客观来说,不能将其自杀完全归结于其导师。今天,小编不想对此事的原因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想以这件事为契机,讲一下此次博士生之死事件背后反映的深层的问题。说实话,对于周某如何处理小编并不是特别关心。小编更关心的是,其它像杨宝德一样读研的同学,是不是也在面临类似的问题。每年高校学生迫于压力自杀的例子不在少数,为何杨宝德事件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背后反映出了当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当前岌岌可危的关系。很多的学生在读研期间都遭受过导师的压榨,但更多的人为了顺利毕业选择了忍让。正因为大多数人的忍让,才有了北航陈小武这样的败类,数十年对学生进行性骚扰。要不是举报者在国外,相信也没有勇气举报比自己层次高很多的那些人。到底研究生导师的权利和师德谁去监管?监管部门有没有负起相应的职责?还是和这些导师们沆瀣一气,单纯打压学生?这些才是大家所真正关心的。当然,每所高校都不乐意自曝家丑。有了这种事,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去消除舆论,而不是去彻底解决。西交杨宝德溺亡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契机,为何西交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对导师的师德进行一次自查呢?单纯的取消周某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谁能保证没有下一个与杨宝德有类似经历的学生,这类事件再次发生怎么办?解决这件事情的根源在于研究生导师的权力的监管,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很多读研的同学反映和导师之间早就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而是雇佣关系。这难道不是高校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吗?北航处理了陈小武,这其实是一个表率。小编认为各大高校都应该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反思,自查一下是不是有师德有失的教授,对于这类教授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案。与此同时,各大高校都应该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给这些心理抑郁的同学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对周某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处理,这仅仅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同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当前的根本问题。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信类似事件还会再次发生。

阿仙奴

上交大博导辱骂学生,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怎么才能和谐

近日又曝出一则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上海交大一名博导在微信群当中。对学生使用了侮辱性的词汇。从这些词汇当中可以看出这名博导的愤怒。以及他对于学生们这种研究状态的不满。从这名博导的整个的学习履历,以及科研履历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一个学术大牛。在相关领域当中,可以说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但是他的这些用语被人截图发到网上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因为单从字面上来看,这个导师所使用的语言确实不当。这件事情本身的前因后果并不能单纯依靠这样一个截图的文字来进行判断,毕竟可能上下文有不同的语境,甚至会有之间的对话,但是可能有人在截图的时候会把这些对话给删除了,所以这种截图并不能作为完整的调查的材料、素材。最终的结果其实应该等待校方的检查结果。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如何相处,其实最近这两年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案例,有一些是很极端的案例,研究生可能会迫于某种压力,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对研究生家庭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人都会质疑到底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从现在的高校科研管理以及教学管理来看,研究生基本上等于是完全交到了导师的手中。属于那种大包干制。所有的责任都是导师的,包括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毕业需要写的大论文,小论文,这样的一些教学环节,其实都是由导师来负责,甚至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也是有导师来负责的。可是相应的,导师也会具有相应的一些权利,比如说导师对学生的这种人身的控制,包括对他教学、科研甚至生活的影响都是非常非常重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导师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监管,等于是把很大的压力都压到了研究生的身上,那其实研究生在这个年龄段当中,其实心里压力也是蛮大的,毕竟同龄人都在社会上打拼赚钱,甚至结婚成家生子的时候,他依然还在校园里。眼下自然不如同龄人未来又不一定会有一个特别完美的一个前途对未来也会有些担忧。所以这些压力都会压的,研究生们喘不过气。有些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面临很重的科研任务。所以这些都会导致研究生的心理发生很大的一些变化。最为极端的情况,可能研究生就会走上绝路,最近这几年其实有很多学校都出现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很让人惋惜。一、学校要承担起管理责任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学校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缺位的,也就是学校并没有真正的承担起对于整个的导师带研究生过程当中的责任,这个教学环节当中,校方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同时对于老师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监管,特别是,缺少制度上的制约。这会导致一定的行为失当。当然,对于学生的管理,学校现在做的恐怕也非常少。因此,在相关的管理的层面来讲,学校应该加大对此事的管理力度特别是承担起自己在整个的研究生培养环节当中,应承担的责任,这个首先是第一条。二、导师加强自身管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很难界定,因为它不同于本科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很像以前的那种师徒之间的关系,学徒的关系。所以中国人在处理这样的关系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徒弟当成自己的家人,甚至是儿子女儿这样的一个地位,那么这样的一个界定在现的这种教学环节当中确实显得有些不太合适。当然往好的方面来讲。只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甚至儿子女儿一样。是有一定好处的,毕竟他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教学当中,会把自己的本事尽量地传授给学生。但是遇到。不太合适的导师的时候,他对学生的这种人身的打压,压力的传导也会非常严重。这样就会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失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清晰的界定,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各自所应处的位置。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不只是这件事情,包括之前发生的导师与学生之间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里面都有一个被舆论所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老师的心理似乎是出现了一点毛病。这也是应该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角度。三、学生的自我定位单纯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现在的学生确实跟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不太一样了。现在的学生有的时候确实也不太能吃苦。就以这个时间来看,很有可能是之前这个导师已经和大家说好了,这个课题组里边没有休息时间,那么这些学生。为了加入这个课题组跟这个导师,可能也已经答应了,这个条件,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做到。或者有一些学生本身并不是为了钻研什么学问拿出多么出色的科研成果,他只是想为了混一个学历,很轻松拿个学历,也不愿那么辛苦?所以会出现现在这个情况,换就话说,这就是学生自己的自我定位和导师对他的定位之间可能出现一些偏差,这个其实需要双方在最开始就沟通好了。也可以说双方在。形成这种导师与学生的师徒关系之前要有基本的合意。换句话说,就是互相都别耽误了。这件事情。很可能最后就是不了了之,校方也无法公布什么明确的一个调查结果。因为真正调查结果,可能会显示师生之间都会有些问题,校方当然在管理上也会有问题,但是类似这样的事件以后应该还会发生。

散则成始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与女导师聊天记录被曝光,校方暂导师停招生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这是真的,不过这个事情其实是差不多一个月前发生的,也就是2017年12月25日,在西安灞河中溺亡,年仅28岁。这位博士生是药理学院的。警方派出了刑事案件的可能。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又成为舆论热点?因为不久之后,博士的女朋友曝光了这位博士与导师的聊天记录。博士溺亡,为什么要曝光与其女导师的聊天记录?博士溺亡之后,其女友发了长微博,总结就是一句话,出国无门、学术无果,怀疑这个博士生系其女导师等各方面的压力太大而选择轻生的。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随后,博士生与其女导师之间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为什么要曝光,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这聊天记录的确是有些难堪。博士生到底是不是导师的“学奴”?现在有人在开玩笑说学奴。什么意思?就是老师给导师打黑工,包括校园内外,学业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等各个方面的。从聊天记录来看,的确是全包干。这位女导师穿什么衣服上课不显老,都要博士给予回复评价。除此之外,还有要去停车场接人,要去陪着逛超市买东西,还要买饭陪着吃饭,还要干一些杂货。的确是,导师的很多事情,多交给了博士生。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任?不是一种关系好?一般的,学生都会与老师搞好关系,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手上捏着很多的资源还有很多的机会,除此之后,老师的手上还捏着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工具,那就是评价权。你这个学生到底如何,一方面看你的成绩和获奖证书等等,另一方面要看你的导师的评价。而且,往往导师的这个评价具有先决性,就是先入为主,甚至你根本都不知道。如果导师评价好,就业、学术等很多事情会顺利,当然前提是你要努力。如果评价不好,那么机会等等均会收到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和自己的导师关系好。最重要的问题是好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上限?有,但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有的导师好在学术上,有的好在私人关系上,有的好在让学生帮忙打黑工上。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等均不同。但是导师过度对学生的依赖和对学生生活的过度干涉甚至干扰,那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信任关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一种无奈的关系,无奈的局面,无奈的无奈与无奈的选择。但是这个又会因人而异,有的人承受程度高,受刺激的能力强一些,有的稍微逊色一些,但是都不是一种正常的信任关系和一种正常的压力状态。这件事你怎么看?据最新的消息显示,目前学校已经暂停了导师的博士生招生资格。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对所有人都有利。有的网友表示承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但是更多的网友表示这种师生关系非常扭曲。与我有什么关系?持续增强抗压能力,要么改变环境,要么被环境改变,要么鼓起勇气选择新环境,人生的路很长,一定要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