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NSF实验室全力为药企提供药品与组件相容性研究服务复命

NSF实验室全力为药企提供药品与组件相容性研究服务

NSF上海实验室帮助疫苗企业提供在注册申报时的一次性使用系统(SUS)与药品相容性研究服务,共同抗击全球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继续蔓延,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近80万人确诊感染,除了隔离、封城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当前“疫苗的研发”成为了各国科学家与病毒“抗战”的最大希望。世卫组织称疫苗研发出来至少需要12-18个月,国内外各大药企都在积极研发疫苗产品,期望能早日成功应用于临床。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上市必须经过临床验证。NSF上海实验室作为国内较早开始进行药品相容性研究和毒理学评估的机构,能够为疫苗企业提供在药品注册申报时需要提交的SUS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服务,在研发早期帮助企业尽早地验证药品与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缩短上市周期。NSF上海实验室拥有CNAS的ISO/IEC 17025和CMA认可资质,基于严格的药品检测实验环境建成的新型实验室,能够帮助疫苗企业从研发、临床申报到上市提供全面、专业和快速的测试、方法开发和咨询服务。我们的服务涵盖药品内包材、工艺耗材组件、给药过程使用系统的提取物与浸出物研究;毒理学评估服务;元素及基因毒性杂质测试方法开发及验证;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产品生物相容性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服务。SUS与药品相容性研究依据的法规标准国际人用药品协调组织(ICH):元素杂质指导原则(GUIDELINE FOR ELEMENTAL IMPURITIES Q9)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1 CFR第210部分:药品制造、加工、包装和贮存的良好生产规范21 CFR第211部分:制剂成品的现代良好生产规范欧洲药典(EMEA/CHMP)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SUS工艺生产组件相容性研究的风险评估NSF采用BPOG、BPAS、USP<665>和<1665>、ICH等国际组织关于标准化的浸出物和析出物的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和指南, 为SUS系统生产商和使用SUS系统的药企通过工艺生产评分进行相容性研究的风险评估:> 迁移风险评分(leachables risk rating LRP)=工艺流程分数×0.4+暴露温度分数×0.15+暴露时长分数×0.15+提取能力分数×0.15+接触面积分数×0.15上述分数,> 6.3~9.0为高风险(需完成提取和迁移两部分)> 3.7~6.2为中等风险(完成提取实验研究extractables即可)> 1.0~3.6为低风险(完成材质的药典测试即可)NSF 关于SUS的提取物整体研究方案/流程NSF相容性研究检测的优势 我们采用的分析技术包括NSF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其他服务 药品包装的提取物和浸出物研究- 注射给药- 吸入给药- 眼用药- 口服给药给药过程使用系统的提取物和浸出物研究- 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使用系统- 肌肉注射给药过程使用系统- 透析治疗给药过程使用系统- 口鼻饲给药过程使用系统毒理学评估服务依据FDA、ICH、ISO、EMEA、Prop 65和EPA的指南,通过毒理学评估进行浸出物毒理水平评估, 为报告提供结论:- 人体研究- 实验室动物研究- 体外试验- 计算机软件分析 (例如QSAR分析)- 综合评估(Cross Read)基因毒性和元素杂质的方法验证开发通过与提取物与浸出物研究项目共用一部分研究,帮助企业降低因高额的开发成本、昂贵的大型设备采购和维护费用,以及资深分析研究人员的时间等产生的昂贵成本和药品临床前开发项目进度难题。多国申报的一站式服务- 美国-FDA- 欧盟-EMEA- 世界卫生组织-WHO

鬼冲凉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和《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告

为指导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发,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和《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见附件1、2)。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附件:1.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2.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研究技术指南(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10月21日【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德之末也

活动|微谱医药相容性研究专家课堂现场记录

2019年9月22日,培优第25期研讨会|《注射剂研发与一致性评价最新法规解读、基本策略与关键技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在研讨会期间,参会代表与授课老师充分交流、互相讨论,取得满满收获。微谱医药现场精彩:杨潇军:《相容性研究的技术难点及案例分享》微谱医药技术总监,从事相容性研究近8年,多次参与《化学药品与弹性体密封件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现主要负责相容性研究服务实验室的技术、质量和运营工作。杨潇军老师结合国内外指导原则及相关法规讲解了相容性研究的技术难点,以丰富的数据、详实的案例,既拥有宏观的阐述,也不乏接地气的讲解。参会学员仔细聆听,受益匪浅,现场掌声雷动,获得一致好评。生命健康是人类永恒的关注点,微谱医药愿与广大医药工作者一起,运用智慧与科技,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声明:文章由微谱医药整理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嘉舞堂

索尔维研究医用材料相容性

近日,索尔维携手物体表面消毒产品领导者麦瑞斯(Metrex)宣布了索尔维的几款先进医用级材料与麦瑞斯消毒剂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这次联合研究使用麦瑞斯的最新产品CaviWipes 2.0评估索尔维高性能材料的耐化学性,以及耐受常用于抵御新冠病毒和医疗获得性感染(HAIs)的强力消毒剂的能力。索尔维医疗、环境与消费品市场副总裁Jesal Chopra说:“由于越来越多的传统塑料经不住强消毒剂而失效,各家医疗器械和设备制造商正在寻求更高性能的塑料,能够长期经受暴露在这些化学品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他表示,索尔维广泛的高性能材料为医疗设备制造商增添了信心,赋予他们产品更长的使用寿命,避免保修,同时增强了品牌价值。与麦瑞斯合作,索尔维旨在提高需要频繁消毒的设备的耐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双方对6款索尔维特种材料和3款麦瑞斯医用表面消毒剂CaviWipes、CaviWipes Bleach和CaviWipes 2.0进行了测试,结果完全符合美国环保署的新兴病毒病原体声明。测试表明,索尔维的Radel PPSU(聚苯砜)、Udel PSU(聚砜)、Veradel PESU(聚醚砜)、Ixef PARA(芳香族聚酰胺)、Kalix HPPA(高性能聚酰胺)和Amodel PPA(半芳香族聚酰胺)在重复接触麦瑞斯消毒剂后,在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颜色的保持上均符合性能验收指标。总体来说,这6款索尔维材料均保留了超过90%的抗冲击性和拉伸强度,且Delta E色差小于2。麦瑞斯首席材料科学工程师Jesiska Tandy表示:“麦瑞斯将继续加强表面消毒剂的研发,以应对全新的医疗挑战,例如那些为应对COVID-19而推出的产品,涉及整个感染预防防护圈的解决方案。与索尔维合作,麦瑞斯旨在评估新一代消毒剂对一些特殊材料的影响,这次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佐仓

胶凝材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研究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高难度和极具创意的建筑应运而生,随之作为建筑行业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混凝土也在不断地改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混凝土外加剂被在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混凝土外加剂能够在保持混凝土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由于现在市场上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各商混站在生产中往往选取两个或以上外加剂进行生产,如今环保议题不断加重,混凝土生产各种原材料紧缺。在生产中不同外加剂和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适应性成为现如今商混站的正常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难点。1原材料和试验方法水泥:华润P·Ⅱ42.5R,粉煤灰:珠江电厂Ⅱ级灰,矿粉:砂润S95,混凝土外加剂为萘系混凝土外加剂和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见表1。观察两种不同混凝土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相容性试验,从而得出不同配合比胶凝材料与两种不同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容性,为生产用配合比提供技术支持。试验方法采用JC/T1083-2008《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实验方法》中净浆流动度法,通过调整不同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观察胶凝材料浆体的流动度和30min流动度损失率,从而得到不同混凝土外加剂与材料适用性。在试验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50%条件下,将一定比例的胶凝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和水倒入净浆搅拌锅中经过搅拌后倒入圆模中,提起圆模浆体在重力作用下在玻璃板上自由扩展,稳定后测量浆体的流动度,然后将浆体倒入塑料容器中,用湿布盖住容器口放置60min后重新搅拌1min后测定浆体的流动度。混凝土配合比和净浆配合比见表2,其中胶凝材料总用量为500g,各材料占比同混凝土配合比中各材料所占总胶凝材料的比例,用水量为145mL。2结果分析⑴C30配合比的净浆在不同混凝土外加剂和不同掺量下流动度和60min流动度见表3,掺量-流动度曲线见图1。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掺量为1.0%时,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初始流动度达到150mm,而萘系混凝土外加剂则无流动度,当掺量达到1.3%时流动度达到120mm,小于聚羧酸掺量为1.0%时的流动度,说明在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有更好的减水效果。从图1可以看出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流动度曲线无明显的拐点,整体趋于上升趋势。而奈系混凝土外加剂掺量-流动度曲线则有明显的拐点,当掺量小于1.5%时,曲线斜率稍大,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当掺量大于1.9%时,曲线趋于平缓,基本无上升趋势,当掺量为1.5%时,60min后流动度曲线趋于直线,说明掺量的增加对于净浆的流动度保坍已无明显的作用。对于萘系混凝土外加剂当掺量在1.3%~1.9%变化时,流动度曲线斜率较大,说明混凝土外加剂对于C30配合比胶凝材料比较敏感,当混凝土中原材料有变化时(把包括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较大,导致混凝土外加剂掺量波动较大。⑵C50配合比的净浆在不同混凝土外加剂和不同掺量情况流动度和60min流动度见表4,掺量-流动度曲线见图2。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为1.8%时,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初始流动度达到211mm,而萘系混凝土外加剂则无流动度,当掺量达到2.0%时流动度达到165mm,小于聚羧酸掺量为1.6%时的流动度,说明在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有更好的减水效果。从图4可以看出两种混凝土外加剂掺量-流动度曲线均有比较明显的拐点,当掺量达到2.4%时两个曲线均趋于平缓,流动度不在随着掺量的增加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掺量到拐点前,随着掺量的增加,两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初始流动度曲线和60min流动度曲线的间距不断增大,尤其萘系混凝土外加剂更加的明显,说明在掺量到达拐点前,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保坍效果会更好。随着掺量的增加萘系混凝土外加剂流动度最大值不超过330mm,而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的60min流动度可以达到408mm,说明对于C50的混凝土用胶凝材料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混凝土中其他原材料变化(粗、细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保证混凝土有更好的和易性。3结论⑴对于C30配合比用胶凝材料,萘系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流动度曲线有明显的拐点,且在达到拐点前曲线斜率较大,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比较敏感,混凝土胶凝材料本身和其他原材料的变化对混凝土自身和易性影响较大。⑵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含固量虽然低于萘系混凝土外加剂,但较高的胶砂减水率使其在较低的掺量下也可以带来较好的流动度。⑶对于C50配合比用胶凝材料,两种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流动度曲线都有明显的拐点,且相同掺量条件下聚羧酸外加剂的拐点明显高于萘系,说明聚羧酸减水剂对于C50混凝土能够提供更好的和易性。(来源:《广东建材》2020.11)

山行

药包材相容性检测必知,六大方面循序渐进剖析解读

药品从生产到销售,除了药品本身安全性评价外,与药包材的相容性检测也是药品安全性检测绕不过的“坎”。SFDA、FDA、ICH、WHO等等很多标准都是针对药包材的相容性的指导研究,同时还有迁移物/浸出物的规定。但是由于国内检测实验室的规模不一,人员素质及设备等不统一性,在药包材相容性检测时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供应商不提高药包材组分的情况下,很多实验室就只测已知添加剂,对于成分的配方是否完整,包材与药品长期放置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或片段都可能忽略检测。而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光谱扫描方式先确定成分配方,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检测工作。所以,在选择药包材相容性检测合作机构时,我们一定要对药包材相容检测的一些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今天我们就从六大方面着手,为你详细的介绍一下药包材相容性检测的知识。一、在做药包材相容性检测时,首先我们要确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及成分。比如塑料类药包材成分有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碳酸酯等种类,而玻璃类药包材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铝、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等种类。不同材料的药包材成分自然不一样的,确定好药包材的具体配方成分,这也是药包材检测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二、然后,我们要了解或分析包装组件材料的组成部分,药包材的组件很多情况不是单一的,比如一些注射剂药瓶,密封件是金属铝制的,瓶塞是橡胶的,瓶身是玻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各个组件进行详细了解,除此之外,包装组件与药品的接触方式与接触条件以及药包材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我们都要面面俱到的考察清楚,然后把相关资料提供给检测方。三、提取研究作为药包材相容性第三步极其重要,提取研究主要有药包材的样品处理、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的确定等。在提取研究中,通过对获得的相关可提取物进行鉴别、定量,然后预测药包材潜在的可浸出物,这其中包括单体、起始物质、残留量、降解物质、分子量低于1000D的物质的添加剂或助剂等的检查。四、然后,就进入到药包材相容性检测的核心部分,对试验药品制剂与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来实现的。在做迁移试验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药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最极端条件,尽量选择药品上市后最高浓度,并且在加速及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进行。而吸附试验应该注意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上,因为吸附试验对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检测,所以可以适当的增加检测指标,例如辅料含量、pH值等。五、通过提取研究及相互作用研究,我们就可以得到药包材和可提取物、浸出物及吸附效果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便可以分析药包材与药品是否会产生浸出物,是否对药效产生影响,是否会对药物或辅料产生吸附效果,从而影响药品质量等等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分析,来对药包材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价。从而得出药包材是否与药品具有相容性。六、划重点,影响药包材相容性检测的重点因素有药包材类型、组成部分、规格大小、药包材处理方式、药品的性质(PH值、离子强度)、生产工艺等,这其中药包材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清洗、灭菌的处理,如玻璃容器在洗瓶阶段的干热灭菌、制剂冷冻干燥、终端灭菌都需要纳入药包材相容性检测的考察范围之内。

雨音

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生物材料是与生物系统起作用的医疗物件的非生命材料,也称作生物医学材料。炎症反应是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主要副作用之一。生物材料的植入为游离细菌提供粘附的位点,使感染更容易发生。随着细菌的感染粘附,逐渐形成一层水合多聚糖性质的生物膜。在这种生物膜内,细菌的抗药性要远远大于游离细菌,传统的抗菌治疗作用不大,因此植入物的使用常并发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BCI)。BCI及其它组织反应是临床植入手术的重大问题,经常是再次手术和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并给病人带来经济上的重大负担。因此,研究本身具有抗细菌感染能力的生物医用材料已经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聚氨酯是结构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NHCO-)的聚合物的总称,可以通过设计软硬段的比例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高弹性、耐磨性、润滑性、耐疲劳性、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被称为“理想的生物材料”。在许多医疗装置和人工器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医用制品表面极易生长和繁殖细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同时也会带来医疗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发抗菌聚氨酯材料,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细菌的传播,乃至预防局部或世界流行疾病的爆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制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并观察其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以期制作出一种理化性质优越,生物相容性高的人工生物材料,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人体植入材料提供最佳材料的选择。一、试验方法1、采取目前普遍使用的母粒法制备抗菌聚氨酯首先将纳米载银磷酸锆、聚氨酯(EGl00A-B20)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以提高抗菌剂在聚氨酯中的分散和附着能力,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切粒机制成抗菌母粒,最后将抗菌母粒同空白聚氨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抗菌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空白)、0.5%、1%、1.5%、2%、2.5%、5%的抗菌聚氨酯,经注塑机注塑成型为5×5×0.5cm标准样板,蒸馏水中浸泡24,消毒备用。2、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的体外抗菌性能研究采用贴膜法检测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将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传代培养,混悬于TSB培养液中,采用麦氏比浊法配置成浓度为1.5x10 8CFU/mL的菌液,并依次做4次10倍递增稀释。分别吸取100 pL菌液接种在各组抗菌试件表面,盖上消毒PE膜,培养24 h。然后将试件放置在含9.99 mL TSB培养液灭菌试管中,旋涡振荡1 min。分别取1mL接种于TSA平板上,培养24 h后,计数菌落数CFU。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二、实验过程按ISO 10993.12-2009和国家GB/T 16886-2008中的系列标准要求,对制备的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热原实验、兔肌肉植入实验,以综合评价其生物相容性。1、细胞毒性实验将实验组(抗菌聚氨酯浸提液)、阴性对照组(聚乙烯浸提液)与阳性对照组(6.4%苯酚溶液)各3ml,分别置于35mm细胞培养皿内,加入6x10 4/ml L929细胞悬液3ml,培养箱培养24h、48h及72h后,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将100ul浓度为6X10 4/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贴壁后弃原液,分别加入实验组(2%抗菌聚氨酯浸提液)、空白对照组(0%抗菌聚氨酯)、阴性对照组(聚乙烯浸提液)与阳性对照组(6.4%苯酚溶液)各1 00u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929细胞培养24h、48h、72h的相对增殖率(RGR),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2、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按50ml/kg剂量标准,无菌条件下将2%纳米载银磷酸锆聚氨酯材料的浸提液注入试验组小鼠腹腔内,阴性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入苯酚。给药后连续7天观察小鼠,记录小鼠呼吸、进食、运动等一般情况、毒性反应、体重变化或死亡。3、溶血实验取10ml受试样品浸提液(实验组)、10ml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ml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0.2ml的新鲜抗凝稀释兔血,肉眼观察是否出现明显的溶血现象;酶标仪检测各样本上清液的吸光度,评价受试材料的体外血液相容性。4、热原实验以5ml/kg剂量将受试材料浸提液自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给药后连续测量兔体温并与实验前预检体温相比较,评价受试材料的制热作用。5、兔肌肉植入实验将2%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部肌肉中,分别于术后1w、4w、12w后取出进行大体观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材料植入后的组织炎症反应程度与纤维囊形成情况,评价材料植入肌肉后的组织反应。三、实验结果1、抗菌聚氨酯的抗菌性能评价添加纳米载银磷酸锆的热塑性聚氨酯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抗菌剂添加比例0.5%-5%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0.23%、91.32%、95.23%、99.19%、99.87%、99.93%,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6.70%、86.96%、92.92%、99.14%、99.34%、99.87%,与0%比例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抗菌效能随抗菌剂添加比例的上升而显著提高。2、抗菌聚氨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1)细胞毒性实验:2%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浸提液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折光性强,细胞突充分伸展;浸提液作用小鼠成纤维细胞24h,48h和72h后RGR分别为97.3%、96.5%、96.3%,组细胞毒性毒性反应均为I级,无细胞毒性。提示2%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抗菌聚酯与普通抗菌聚氨酯(0%)均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2)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实验组小鼠注射后没有出现异常症状,活动、进食、排泄正常,未见步态不稳、惊厥、瘫痪以及呼吸抑制等毒性反应,在7天观察期内,体重呈增加趋势,无死亡。3)溶血实验:受试材料浸提液不引起体外溶血反应,溶血率为1.56%。4)细热原实验:注射受试材料浸提液后体温升高均低于0.60°C,三只兔体温升高总数为0.5°C,按国家药典的标准受试材料无不良的的制热作用。5)兔肌肉植入实验:大体观察受试材料植入后切口无明显渗血、渗液,无感染发生,纤维囊随时间逐渐变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材料植入后局部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为主,无组织坏死。随着植入时间增加,炎症基本消失,且形成微薄且透明的纤维膜包裹。四总结1、本课题首次将纳米载银磷酸锆通过熔融共混法加入聚氨酯制备出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2、随着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添加比例的上升,聚氨酯的抗菌性能明显提高。当添加比例达到1.5%时,纳米抗菌聚氨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5.23%,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2.92%。由于QB/T 2591-2003规定材料对微生物的抑菌率>90%才能被称为抗菌材料,所以从抗菌角度出发,推荐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在聚氨酯中的添加比例应不低于1.5%。3、据IS010993-2009和GB/T 16886-2008系列标准对于生物材料相容性的检测方法与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组制备的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材料无细胞毒性、无急性全身毒性、不引起溶血反应、无致热作用,与空白的医用聚氨酯比较,生物相容性无明显差异。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为下一步应用于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生物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周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0引言目前针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评价,JC/T1083—200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和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均给出了基于水泥净浆的净浆流动度法,一直以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各水泥企业的生产控制中。而水泥在实际使用时,很少以净浆的形式直接应用,多用于制备成砂浆和混凝土后再用于工程中。由于净浆和砂浆、混凝土形成的悬浮体系不同,水泥与石子、砂等粗细骨料相比粒径几何尺寸存在较大差别,材料颗粒间内摩擦机制明显不同,摩擦力大小也不同,从而导致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关联性不强,流动度检测结果与实际使用性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不能有效指导水泥生产和工程应用。因此,探究一种更直接、关联性更强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评价方法尤为重要。1试验准备与方法1.1试验原材料(1)水泥:选取湖北区域9家不同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符合GB175—2007的规定,分别记为A、B、C、D、E、F、G、H、I样品。水泥的物理性能检验结果见表1。(2)粉煤灰:湖南常德石门县电厂Ⅱ级粉煤灰。(3)砂:ISO标准砂,用于砂浆扩展度试验;黄砂,0~4.75mm连续级配河砂,细度模数2.7,用于混凝土扩展度试验。(4)石子:湖南常德石门县某碎石厂生产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5)外加剂:襄阳某外加剂厂生产的PC240聚羧酸型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0%,减水率25%。1.2试验仪器搅拌机:水泥净浆搅拌机,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HJW-60型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电子秤:量程100kg,分度值1g;量程1kg,分度值0.01g。截锥圆模:Φ70mm/Φ100mm×60mm。玻璃板:Φ400mm×5mm。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1mm。卷尺:量程200mm,分度值1cm。不锈钢刮尺:30mm×200mm×2mm。玻璃量筒:400mL。坍落度筒、捣棒。1.3试验方法1.3.1净浆流动度法参照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试验要求,水灰比确定为0.29,外加剂掺量0.6%。称取87g水、300g水泥、1.8g外加剂,放入水泥净浆搅拌锅内按自动程序搅拌3min,搅拌好的水泥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检测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静置1h后检测其经时流动度。1.3.2砂浆扩展度法(1)按0.4水胶比、0.44胶砂比、1.2%外加剂掺量,称取240g水(含外加剂中水)、600g水泥、1350g标准砂、7.2g外加剂。(2)将称取好的物料放入水泥胶砂搅拌锅内,按自动程序搅拌4min,用湿抹布将玻璃板和截锥圆模擦拭一遍,将搅拌好的砂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检测水泥砂浆初始扩展度。(3)将检测完的砂浆用刮尺刮至搅拌锅内,加盖润湿的抹布静置1h,用水泥胶砂搅拌机快搅20s,用步骤(2)的检测方法检测水泥砂浆的1h经时扩展度。1.3.3混凝土扩展度法按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定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拌合(配合比见表2),并测试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扩展度和1h经时坍落度、扩展度。2试验结果与讨论9家水泥厂P·O42.5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扩展度、混凝土扩展度试验结果见表3。2.1水泥净浆流动度法与混凝土扩展度法相关性分析2.1.1初始值相关性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砂浆初始扩展度、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值见图1。结合表3和图1可知,9种水泥样品净浆初始流动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E>H>A>D>F>B>G>I>C;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H>D>C=E>B>A=I>G>F。净浆初始流动度最大的样品E,混凝土扩展度580mm,而最大值为600mm,显示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净浆初始流动度最小的样品C,混凝土扩展度值580mm,显示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混凝土扩展度最大的样品H,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次高值,显示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有明显相关关系;混凝土扩展度最小的样品F,净浆初始流动度223mm,高于平均值203mm,显示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以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对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做散点图,线性回归见图2。由图2可知,净浆初始流动度与混凝土初始扩展度相关系数R2仅为0.0238。结合前文数据分析可知,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与混凝土初始扩展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2.1.21h经时值相关性水泥净浆1h经时流动度、砂浆1h经时扩展度、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值见图3。9种水泥样品净浆1h经时流动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E=H>F>D>B>G>I>A>C;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C>H>E>A=B>I>D=G>F。净浆1h经时流动度最大的样品E,混凝土扩展度465mm,而最大值为495mm,显示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净浆1h经时流动度最小的样品C,混凝土扩展度最大,显示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混凝土扩展度最小的样品F,净浆1h经时流动度257mm,远高于平均值218mm,显示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以水泥净浆1h经时流动度对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做散点图,线性回归见图4。由图4可知,净浆1h经时流动度与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相关系数R2仅为0.0044,表明水泥净浆1h经时流动度与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2.2水泥砂浆扩展度法与混凝土扩展度法相关性分析2.2.1初始值相关性由表3和图1可以看到,9种水泥样品砂浆初始扩展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H>C>A>E>D>F>G>B>I。砂浆初始扩展度最大的样品H,混凝土扩展度也为最大值,显示水泥砂浆扩展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有显著相关关系;砂浆初始扩展度最小的样品I,混凝土扩展度值500mm,而最低值为480mm,显示水泥砂浆扩展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混凝土扩展度最小的样品F,砂浆初始流动度245mm,低于平均值256mm,与最小值210mm有较大差距,显示水泥砂浆扩展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相关关系。以砂浆初始扩展度对混凝土初始扩展度做散点图,线性回归见图5。由图5可知,砂浆初始扩展度与混凝土初始扩展度相关系数R2为0.4799,相关性一般,但明显优于水泥净浆的试验结果,相关性提升了20倍。2.2.21h经时值相关性由表3和图3可以看到,9种水泥样品砂浆1h经时扩展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C>A>H>E>D>B>G>F>I。砂浆1h经时扩展度最大的样品C,混凝土扩展度也为最大值,显示水泥砂浆扩展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有显著相关关系;砂浆1h经时扩展度最小的样品I,混凝土扩展度值290mm,低于平均值358mm,显示水泥砂浆扩展度与混凝土扩展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最小的样品F,砂浆扩展度为次低值,显示水泥砂浆与混凝土扩展度有较明显相关关系。以砂浆1h经时扩展度对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做散点图,线性回归见图6。由图6可知,砂浆1h经时扩展度与混凝土1h经时扩展度相关系数R2为0.6535,相关关系较好,同样明显优于水泥净浆的试验结果,相关性提升了近150倍。2.3流体经时损失率相关性分析水泥与外加剂具有较好相容性的表现,也体现在流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即研究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流变性的经时损失率很关键。对各形态流体1h的经时损失率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净浆为C>A>I>F>G>D>H>E>B,砂浆为F>G>I>D>B>E>H>A>C,混凝土为F>D>G>I>B>A>H>E>C。2.3.1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经时损失率相关性由净浆流动度1h经时损失率和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排序可知,净浆流动度损失率最大的样品C,混凝土扩展度损失率最小,其他水泥样品的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扩展度损失率差异也较大,表明净浆流动度1h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无相关关系。以净浆流动度1h经时损失率对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做散点图,线性回归见图7。相关系数R2为0.0735,同样表明净浆流动度1h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无相关关系。2.3.2砂浆扩展度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经时损失率相关性由砂浆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和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排序可知,砂浆扩展度损失率最大的样品F,混凝土扩展度损失率也最大;砂浆扩展度损失率最小的样品C,混凝土扩展度损失率也最小;其他水泥样品的砂浆扩展度损失率和混凝土扩展度损失率排序也较一致,表明砂浆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有显著相关关系。以砂浆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对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做散点图,如图8所示,相关系数R2为0.7523,表明砂浆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与混凝土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3结论(1)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1h经时流动度、流动度1h经时损失率与相应的混凝土扩展度性能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法检测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结果,在混凝土工程应用中仅能作为参考,没有明显的实际指导意义。(2)水泥砂浆初始扩展度、1h经时扩展度、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与相应的混凝土扩展度性能间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砂浆扩展度1h经时损失率,明显优于水泥净浆的试验结果,相关性均有大幅提升,可作为评判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一种便捷方式。(3)相比于水泥净浆流动度法,砂浆扩展度法检验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与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情况相关性更强,对于不具备混凝土坍落度法检测条件的水泥和外加剂生产企业,可采用砂浆扩展度法进行产品性能日常检测。(来源:《水泥》2019.09)

盗窃之行

快看,这些是药用玻璃相容性检测的重点

药用玻璃作为重要的药包材,是药品药效的“保护伞”,参与了药品生产、流通、储存、使用的整个过程。笼统上讲,药用玻璃也可以算是药用产品的组成部分,与药品有着同等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呢?那是因为药品质量的好坏固然受制于药品本身的理化性能,但药品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中药液贮存等也会对药品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选择不恰当的药用玻璃,可能会导致材料组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品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药用玻璃相容性在其质量检测项目占据这重要的一席之地。药用玻璃相容性检测应该为了切实从根本上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这也就要求我们才采购或使用时,尽量选择相容性良好的药用玻璃。药用玻璃相容性的测定依据,我们可以根据YBB00142002-2015《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来参考检验。检测的项目主要为碱溶出试验、耐水性能、碱侵蚀试验、碱性离子的开释性、不溶性微粒(含脱片试验)、药物与添加剂的被吸附性、有色玻璃的避光性、有害金属元素(铅、砷、镉)等。如何检测这些项目?自然需要方法标准来参考。 GB/T 4771-2015 药用玻璃及其玻璃容器碱溶出量试验方法YBB 0036-2004玻璃颗粒在98℃耐水性测定法(试行)YBB 0035-2004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浸蚀性测定法(试行)YBB00172005-2015 药用玻璃砷、锑、铅、镉浸出量限度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药用玻璃相容性试验?1、药用玻璃、药物的来源改变或变更时;2、药用玻璃、药物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工艺改变时;3、药用玻璃的配方、工艺、初级原料变动有可能影响药物的功能时;4、在药物的有效期内,有现象表明药物的性能发生变化时;5、药物的用途增加或改变时;6、药用玻璃应与新药一并审批时;7、经长期使用,发觉药包材对特定药物产生不良后果时。随着疫苗研究的逐步明朗化。大批量疫苗瓶的市场需求就对药用玻璃相容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药用玻璃主要还都是采用低规格的低硼硅玻璃及钙钠玻璃。国际通用的中心硼硅玻璃,虽然生产工艺已经有所突破,但是还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相信随着国家药用玻璃标准体系的完善,未来中性硼硅玻璃会逐渐替代低规格产品,彻底洁净度药用玻璃与药品不兼容的问题,使得药品安全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河广

密封胶使用时为什么要做相容性试验?变硬了应该怎么处理?

使用密封胶尤其是大量使用之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检测。大多数用户都会做好性能与相容性试验,看看胶粘剂能否发挥预期的性能,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灌封技巧。为什么要做好相容性试验?密封胶有可能与被粘接物件存在相容性,做好相容性试验,看看能否正常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证明,胶粘剂与某些基材不相容,即使可以展现各种各样的性能,也不能正常试验。当时用起来没有太大问题,时间一长将会出现各自问题。比如掉色或者脱落,留下安全隐患。提前做好相容性试验,确保胶粘剂发挥更好的粘结性,便于长久使用。使用时密封胶变硬怎么办?当胶粘剂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后,开始慢慢固化。如果胶粘剂变硬,可以将变硬的部分清理干净,使用没有变硬的部分。如果全部变硬,便失去了继续使用的价值。为了避免浪费,应该做好密封工作。储存期间,密封口变硬没有关系,去掉之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如何挑选合适的密封胶?市面上的密封胶有着优质与劣质之分,通过观察与触摸等方法选出可以正常发挥性能的胶粘剂。同时关注知名品牌产品,选择优质的胶粘剂,与有实力的供应商合作,更加放心,不仅能专注密封胶研究,还可提供定制化密封胶应用解决方案,用途广泛,能应用于新能源、军工、医疗、航空、船舶、电子、汽车、仪器、电源、高铁等行业领域。当今市面上有着五花八门的胶粘剂品牌,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值得合作。选出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挑选合适的胶粘剂,发挥更多性能。与靠谱的品牌合作,享受良好的售后服务,不用担心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