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科大研究生报名数量增加25%,走进冬日的中科大报名现场游侠

2019年中科大研究生报名数量增加25%,走进冬日的中科大报名现场

中科大的研究僧段位很高 冬日火热的报名现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定在了2018年12月22-23日,根据中科大教务处给出的数据显示,在经过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后,2019年最终在中科大参加报名考试的人数为3579人,同比2018年增长25%,已达到中科大校考场容量最大值。千员一院士的中科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都非常的多,可以成为中科大研究僧,段位都非常的高,毕竟中科大每年的研究生很大部分都被提前推免生占据,留给最后考场竞争的名额非常有限!中科大新建的医学院中科大幸运的免推生2018年中科大报考点网上报名人数3857人,其中有3695名考生报考中科大,然而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幸运儿已经提前拿到了中科大修炼道行的入场券,根据校方给出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科大接收推免生数达2109人,较去年净增172人,其中,近九成推免生来自“双一流”高校,本校生源近五年来首次突破500人,75%的本校推免生选择在中科大攻读研究生。其中计算机学院、微电子学院、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等单位接收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比例高达100%。似乎没有双一流的本科,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免试的入场券!爱科研学子们梦想中的高校 喜欢科研,那么来中科大没错!中科大虽然地处相对较小的城市合肥,但是在高铁网络的支撑下,交通便捷的合肥现在距离所谓的大城市上海之间的距离也不过3小时,远离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繁华喧嚣,合肥的中科大绝对是爱科研学子们的一片净土,这里缺乏都市中太多的社交诱惑,更多的是在实验室相互竞争想努力的氛围,所谓的千员一院士并不是天生得来的,是无数中科大学子通过自己努力为母校挣来的荣耀!

万物皆化

2020年研究生考试,中科大复试线直降60分,网友:不当垫脚石

近日,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分数线和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相继公布。对于网上的学生来说,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复试的时间和具体形式。由于教育部对复试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只规定可以采取线下、网上或场外复试。不同的高校将有不同的复试安排。对于疫情控制较好的省属高校,如果具备线下复试条件,线下传统研究生复试仍将是首选。特别是大学生已开学的高校,5月份已全面具备线下复试条件。但仍有一些省份高中还没有开学,大学生还很遥远。对于这些省份的大学生来说,最好做好两方面的准备。考生虽然关注复试形式,但是更加关注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根据中科大官方网站最新通知,受疫情影响,2020年复试形式待定,但是复试分数线已经公布出来。中科大的数学科学院发生了一件大事件,相比2019年复试分数线直降60分!对于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复试降分行为网友保持不同的看法。紧跟国家政策,加大研究生扩招力度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各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极个别教育城市研究生的扩招规模十分巨大,例如上海今年的研究扩招达到了50%。中科大作为安徽省知名高校,又是本省主要的研究生输出基地,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学校的研究生规模。持有“阴谋论”网友们的观点:1、不相信中科大真心降了复试分数线。他们认为中科大是想让更多优秀的人去复试,但是招生名额不变。2、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次降分太过异乎寻常,考生需要注意,不要成为某个领导家属的垫脚石。保持正常心态的网友观点:1、根据往年中科大的复试线一般都是360起步,不是很厉害的学霸,一般人都不敢报考。今年有可能报考中科大的人数比较少,但是复试人数必须满足1:1.2的规则,因此中科大降低复试分数线来吸引广大考生来复试。2、中科大不止一个学院降分,还有物理院也是猛降40分,认为科大是响应国家研究生扩招的政策。3、一般这种情况都是试题出的比较难,考生普遍考的都不太理想,因此降了复试分数线。不管怎么样,中科大这次复试分数线确实降了很多。让很多初试没有考好的学生,曾大了被录取的机会。但是中科大的复试试题在全国都是享有盛誉,十分难。因此,对于能进中科大复试的考生来说还需要好好的看书,不要浪费这次来之不易的复试机会。复试的形式很大可能是线上复试,因同省的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宣布复试将采用线上的形式。复试时间差不多也是安排在5月1号之后,考生最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复试。大家不要因线上复试而方式警惕,或者去想作弊的方法。笔者在这里还是劝诫大家,只有准备好了,才能真正感到平静。那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很多时候会演变成“偷鸡不吃米”。

历物之意

中科大研究生扩招,招收合肥学生最多,两所高校保研人数过百!

现在各个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在搞扩招。虽然说扩招的学生多了,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但现在人多考生也多,不扩招不行啊。就说研究生这一块,强如中科大,也是难免要扩招个几百人。不过在本科生这一块,中科大把关还是相当严格的。说到研究生的录取,现在研究生的录取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考研的,其二就是保研的。考研的变化太大,暂且不提,这里主要看看那些保研的名额。且说中科大的保研,相比较考研来说,保研的难度其实也不小。是以能够保研的同学,自然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不过有意思的,安徽两所211高校保研到中科大的人数,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这两所高校便是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大学了,其中合工大保研了143人,安徽大学则是保研了105人。至于其他的高校,再也没有保研人数能够超过100人的。由此可见,近水楼台还是先得月。而且即便是抛开这两所高校来说,中科大给安徽理工大学以及安徽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的保研名额也是不少的。所以本科生录取方面中科大对于安徽虽然并没有太明显的倾斜,但是研究生这一块,还是照顾到了安徽的高校。再者,虽然都说中科大本科生不扩招,对于安徽考生没有照顾,但其实中科大每年在安徽录取人数在10%左右。一共招收1800人,在安徽就招了10%,这也不能说是不照顾了。而且即便是倾斜,那也得一点点的斜不是。如果一把斜过去了,那这也容易出问题不是。而合肥与中科大能有今天这般成就,其实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中科大还能否办下去都是未知。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初不是合肥在危难之中接手了中科大,那么合肥也绝对不可能在日后再得到中科大这样的名校以及它附带的这些科技资源了。所以这二者等于是互相成就了彼此。

民食刍豢

中科大也扩招,研究生扩招近700人,扩招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在接受教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接受教育的人多了,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也是更多。为了保持录取率,大学只得是不断的扩招。与之俱来的是,大学的录取压力是不断增大。而现在不断扩招的后果也很明显,那就是就业难。因为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大学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开扩招,最终自然有一端会出问题。但是高校也没办法啊,报考人数在那摆着,录取率的要求也在那,只得不停扩招才是。不过为了缓解就业难,各大高校也是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再扩招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我让本科生都来读研究生,如此一来本科阶段该就业的就业了,没就业的也读研三年之后再就业,这下数据自然是好看了。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躲得了一时,哪能一直躲呢。最终研究生也还是要进入人才市场的不是。随后我们看了下今年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就连中科大这样一贯以小而精的高校在研究生方面也是扩招了奖金700人的名额。要知道的是,中科大每年本科生仅招收1800人左右,关于科大的学生又有着“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说法。换算一下,这每年1800名新生里至少也得有1200人左右是读研的。所以中科大余下的研究生自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考研考进来的,不过好在是中科大背靠中科院,全国各地研究院很多,因此这研究生倒是不拘泥于合肥。所以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的扩招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只是教育在不停的发展,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是会逐年增多的,而大学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未来大学应该也会做出改变,比如出现更多西湖大学这样的民办高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弗拉德

中科大研究生扩招,这两所安徽高校保研人数超百人,你怎么看?

现在我国注重培养高等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都在不断扩招。现在研究生扩招速度比较慢,但硕士人数在不断增加,一些重点大学也在继续扩招,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也扩招了好几百人,这也鼓舞更多的学生报考中科大。要知道中科大是985、211高校,学校的实力很强,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中排名前两百名,属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科阶段对人才要求非常高,招收人数不多,高考成绩要求高,想要考上中科大的本科,那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研究生和博士阶段招收的人数就明显增多,中科大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入国家一些重点的科研项目,科研环境和条件优越,还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未来发展机会很多,很多学生想要努力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和博士。要知道一所高校的招生数量名额可能不同,每个省份提供的名额不同,学校所在省份的优势更加明显。中科大虽然是中央直管,中国科学院直属,但位于安徽合肥。当时学校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在1970年左右从北京迁移到合肥,在这片土地不断壮大发展,成为现在知名的高校。安徽省本地的优秀高考生会优先选择中科大,中科大10%的学生来自安徽,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可能也会选择地理位置更加好的学校,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高校。到了研究生阶段,中科大给安徽本地高校的保研名额比较多,这也算是给本地生源的优待。安徽有两所知名的211院校,合肥工业大学去年保研了一百四十多学生,安徽大学也保研了105名学生。一般211院校的保研名额比较多,但中科大对安徽本地两所高校提供了特殊待遇,其他大学的保研人数都没有超过一百的。除此以外,安徽省实力比较强的一本院校也有比较多的保研名额,比如安徽理工以及安徽师范大学。足以可见中科大在保研方面给安徽本地生源提供了优待。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保研的时候竞争压力就会更大。而安徽省的其他大学生也很喜欢考当地的研究生,这所985高校就成了他们的目标。中科大为什么给安徽本地生源更多的保研名额呢?笔者就来谈谈个人的想法,中科大能有现在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安徽省当时对学校的支持,安徽给中科大提供了很多资源条件,中科大自然也会为安徽的发展提供更多好机会。而且高校肯定希望留下人才,招聘更多的本地人才,以后留在高校或者当地发展的优秀人才也比较多,可以促进当地的发展。其他省份的优秀学生反而不一定会选择中科大,安徽本地学生也愿意报考中科大,留在安徽发展。你觉得中科大为安徽优秀生源更多保研名额怎么样呢?

莫然吾魂

重磅!2020中科大考研确定线上复试,相关细节你了解吗?

中科大全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省会合肥,以数学,物理最为出名,是一所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首任校长更是家喻户晓的郭沫若先生,汇集了华罗庚,严济慈,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另外,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说是众多学子心中的圣地。这样的一所名校当然很受学子的欢迎和追捧,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许多报考中科大的准研究生们自苦苦等待了国家线之后,又在苦苦等待复试方案的公布。有的学校说今年复试在网上进行,也有的学校,比如安徽工程大学,要拖到5月22日进行线下复试,但是中科大关于复试的消息一点也没有透露。然而,可能禁不住经过一些网友的持续询问,近日,中科大在一位网友的邮件中回复了关于复试方案的安排。从邮件的回复可以看出,金融硕士目前是网上复试,但是,还无法百分百确定其他的学院是否也是如同金融专业一样,不过,按照正常情况,同一所学校的各个学院的复试方案应该差不多。所以其他的专业,也极有可能会线上复试。不管是线上复试,还是线下复试,都祝愿各位准研究生成功转正。更多精彩教育资讯,请关注我,继续为您呈现。

且复相之

是考中国科大还是清华,别纠结了,看完这三点就懂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学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考生都是学霸级的考生,这两所大学的实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都知道录取分数的高低,多年不扩大招生,一直保持在300名招生以内!那么是考中国科大还是清华,别纠结了,看完这三点就懂了。1、研究生院的招生文和理科的差距很大如果你想理科学习建筑专业的话,一定会选择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相比,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领域在国际上也很有名,如果你是理科的,喜欢工科专业的话,这两所大学的工科异常强,中国科大更偏向科学研究。重点来了,如果你是文科生,建议选择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正在各省招收文科生,例如,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外语文学等学科都是A级学科,在文科生中很受欢迎,常少,且是在某省根本不招生,文科学生在申请时要注意!从大学属性来看,清华大学比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像综合类大学,专业齐全,文理齐全,电器店偏向于理工科的大学。2、两所大学的入学分数差很大。两所大学都是名牌大学,但是清华大学是国内高中的第一名,录取分数相当高,201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清华大学对河北理科招生最低704分,中国科技大学675分,621分,河南理科的最低成绩是688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647分,清华大学湖北理科的最低分是690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657分,各省的合格点不再一一说明。从录取分数来看,清华大学的招生分数比中国科技大学高出30分以上,关于这个差别,考生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以看自己的分数参加考试吗?3、两个学院的地理位置差异是最大的不同。这两所大学除上述两点外比较不同,地理位置是第三大不同,在和很多大学的对比中,位置真的很重要,是大学比较胜利的关键。清华大学位于国际城市北京,在北京这个城市,就业机会太多,而且这里的大学也很多,所以在学术交流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985大学,但是工科专业很强,但位于安徽合肥,合肥的经济、国际地位、就业机会和北京不一样。以上就是是考中国科大还是清华,别纠结了,看完这三点就懂了。

撒妙

中科大2020年录取硕博研究生超过8800人:说好的小而精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国目前实力排名前十的高校之一,在有些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排名全国第三。在众人多的眼中,中科大是一所学风严谨,科研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由于其每年招生人数较少(招收本科生不到2000人),因此又被人们冠以“小而精”的大学之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中科大规模并不小,从前的中科大只是单纯的一所理工科高校,但是近年来中科大相继布局了文科、医科等,正朝着综合性高校方向推进,以加强高校在全球的竞争力。而且新文科建设之路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并不突出。而早在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就已成为中科大直属附属第一医院,由中科院、国家卫健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因此中科大已不再是学科单一的理工科高校。而且招生规模也没你想象中那么小。另据今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微信号消息及安徽网报道,本月13日,中科大研招办向所有博士招生单位发复核通知时公布:2020年共有1.7万和4000多名一志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博士,最终共录取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可以发现,中科大2020年录取的硕博研究生规模超过了88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与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2019年招生规模持平,虽说今年各大高校对研究生都开了绿灯,招生规模都扩大了不少,但是中科大的这一消息还是让人感到很惊讶的,这让一些网友对中科大生源质量会否下降感到了担忧,甚至有网友直言,“说好的小而精呢”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硕博研究生仍是一所高校科研中的主要力量,而且今年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徒然增加,多招点研究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发现者

我国考研最难的3档大学,考上不容易,但毕业后就是香饽饽

如今社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含金量已经不像以前的大学生含金量那么高。毕业之后找工作就业竞争激烈,有一些福利待遇好的就业岗位,甚至有上百人去面试争抢一个岗位。而有些知名企业招聘人才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985,211名校毕业是招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得不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近年考研大军队伍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招考名额却不见增加,有的大学的研究生十分难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3档考研很难的大学。考上不容易,但一旦考上了毕业后就是香饽饽。1、清华、北大第一档这两所高校争议不大,清华北大是我国著名的高校,高考录取分数很高。只是成绩很好的佼佼者才能被录取,一般能考进这两所大学的都是重点大学的佼佼者。不仅高考很难考,考研难度也很高,复试的竞争尤其激烈。清华大学传统工科的研究生一般对外招生的人数都是个位数,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招收人数更少,在4个左右。集中了大批量土木工程的优秀人才。这两所大学每年都有接近一半的保送生。这也保证了清北的研究生生源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上海复旦、上海交大第二档这两所大学不仅是上海很著名的大学,在全国的综合实力也是排名在前列。这两所大学地处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不仅在高考的录取难度很大,在考研时也是如此。很多优势专业大多录取名额都给了保送生。留给统招生的名额很少,录取名额一少,竞争就很激烈。考研能考进这两所大学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一旦能考取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再加上该大学地理位置优越,毕业后都能进入知名企业就职,很受知名企业青睐,薪资待遇也很高。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第三档的这两所大学也是十分有实力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中科大研究生院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中科大法硕在全国的知名很高,在社会上地位也不容小觑,毕业后就业自然没有问题。南京大学,是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虽然有些专业比较冷门,例如天文学,但是实力依然很强。除了以上这几所大学考研很难,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是很难考的大学,考研时的院校与专业的选择特别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考研的学院与专业,就要有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多听取过来人的考研经验。如果想要考取更好的大学,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忍受漫长的备考过程,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刻经人

备战2020年考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总结与报录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是C9高校成员之一,也被成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刚开设之初以少年班,培养各种天才而名噪一时。这所学校在80-90年代是可以和清北叫板的,高考状元基本上就在这三个学校之间选择。但是近几年相比以往,有所下滑,但是扔不失为中国最好的高校之一,差不多也还是可以继续排在前5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于2000年11月正式组建成立,现任院长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刘钝研究员。学院设有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人文社科基础教学中心。人文社科基础教学中心下辖外语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科技哲学教学研究部、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等五个教学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17人。学院目前拥有2个本科专业(传播学、科技英语),1个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史),2个博士点,8个科学学位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不过中科大竟然还有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也是偶尔间翻到才发现的。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全日制):1、新闻学2、传播学3、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4、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未公布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整个学院共计统招计划90人。2019年本专业实际录取人数:36人。6、学费及学制2年制,2万元/年。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英语:60,专业课:90,总分:350分,实际录取最低分351分。2018年:政治:55,英语:60,专业课:90,总分:340分,实际录取最低分341分。2017年:政治:50,英语:60,专业课:90,总分:340分。育明考研点评:中科大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人数还是很多的,而且分数也是想当低的,基本上每年都比国家线还要低,差不多340-350分就能进入复试,而且进入复试大部分都会被录取。在985高校中还是非常容易考的。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是:中科大是典型的理工科院校,知道这个学校竟然有这个专业的少,报的人数也少。报考人数少呢,很可能和以前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大家还是被以前的信息所误导。现在应届生也是可以报考的,还接受推免,所以如果考上就是大赚了。另外就是2018年以前还招收非全日制,自2019年开始只招收全日制考生。只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生,不招收跨考的,这也是报考人数少的一个原因之一吧。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指定参考书目3本)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学概论》(第5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刘冰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年;《发掘新闻》,迈克尔·舒德森著,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斯坦利·巴兰 (Stanley J.Baran)、丹尼斯·戴维斯 (Dannis K.Davis) 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英)格雷姆.伯顿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四、复试攻略之复试为什么被刷下来的是你?复试过于紧张边小苗是17考研的学姐,大学是普通本科。考海大文新学院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389分,排名第二,但是复试结束总成绩第五,所以惨烈地败了。我这个人超级矛盾,一方面觉得排名靠前,复试应该不会太难,另一方面又很紧张,在回答问题时磕磕绊绊!如果平时自己多一些面试的练习,也许不会是这样。缺乏专业知识背景,难过复试关小旭报考的是武汉大学,跨校跨专业的他初试排名第12,原本以为会很顺利的录取,谁知复试中自己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没能通过最后的复试关。原来复试最重要的是考查专业背景,这不仅包括参考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看你是否对教材之外的专业领域有所掌握,因此平时对所考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足,而准备考研的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参考书上,导致了自己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基本的专业背景。在面试的时候老师让我介绍一个名词的来源和含义,只顾的复习书本上知识的他一下就懵了,大大的影响了复试后面的发挥,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与专业基础相关的背景性、常识性的概念。对开放性问题准备不足小玉报考的是天津某重点高校,他说:“我参加复试的时候,导师很少直接提问教材内容,而更偏好提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是的,导师们通过提问这类问题,不仅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研究潜力、兴趣,还可以测试考生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在复试的时候没想到老师直接就提了一个很有深度的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回答的顾此失彼,没有抓住老师想要考查的重点,最终没能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