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癌方向的医学博士康拉德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癌方向的医学博士

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原称香港大学医学院),为一所坐落于香港岛的医科学院。其校址离大学本部有数公里之远,邻近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玛丽医院。学院现提供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及其他生物医学科学的教育与研究项目。所有课程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而中医课程则采用中英双语模式,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是位于附近的玛丽医院。医学院为香港仅有的两所医学院之一,也是香港仅有的两所提供医学和药学高等教育的机构。另一所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医学院肿瘤学系主要研究领域:Clinical research临床研究New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3-dimensional computer planning systems;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and conformal radiotherapy;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specially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stein Barr virus;multimodality treatment that aims at improving control and minimising side effects;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gonadal and extragonadal germ cell tumours, colorectal, esophageal cancer, breast cancer, and thyroid cancer, and elucidation of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包括三维计划系统的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特别是它与Epstein Barr病毒的关系;综合治疗,以提高控制和减少副作用;性腺和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甲状腺癌,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Identification of cancer-related genes癌相关基因的鉴定Elucidation of the tumourigenesis proces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colorectal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ovarian cancer, and lung cancer, through characterisation of isolated oncogenes or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with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s,such as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sation (CGH), tissue microarray, genomic DNA microarray, multi-colou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 (mFISH), proteomics,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and cDNA subtractio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过程的说明(HCC)、鼻咽癌(NPC)、结直肠癌、食管癌、卵巢癌、肺癌、通过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分离与最近开发的技术特性,如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组织芯片,DNA微阵列,原位杂交多色荧光(mFISH)、蛋白质组学、染色体显微切割和cDNA减法。Discovery and valid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in nasopharyngeal and esophageal cancers鼻咽癌和食管癌候选基因的发现与验证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human cancers through molecular, cytogenetic,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approaches include chromosome and gene transfers, microarray hybridisation,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icrosatellite typing, in vitro cell assays, in vivo animal assays, tissue microarrays;characterisation of genes of interest in cell transformation, cell cycle, motility,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validation of clinical utility as biomarkers通过分子遗传学的理解人类癌症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功能的方法;方法包括染色体和基因转移,基因芯片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卫星分析,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组织微阵列;表征在细胞转化,基因细胞周期、运动,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临床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验证。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1981年招收首批医科学士学生,以提供优质医学教育、提升临服务和促进健康科学而贡献社会。学院有20多个学系,开设四项学士学位和多项研究院课程,学生可以接受全面的医学科学训练。临床肿瘤部作为一个在东南亚领先的癌症中心的应用创新的诊断技术,对艺术处理状态交货,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以及教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目前以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中,致力于向1、2年级的学生介绍基本的临床和交流技能,并举办讲习班和讲座。此外,还为3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肿瘤学专题的研究模块。5年的肿瘤学模组旨在以综合的方式加强一般的医疗和外科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作为非专家处理肿瘤相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还提供了姑息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学生能够识别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Research fields 研究领域:Cancer epigenetic, DNA methylation肿瘤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Cancer genetics癌症遗传学Tumor suppressor genes肿瘤抑制基因Cancer pathogenesis癌症的发病机制Epstein-Barr virus pathogenesis Epstein Barr病毒病机Nutrition营养Drug testing药物测试Tumor markers 肿瘤标志物Circulating markers循环标志Wnt signaling pathway in 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中的Wnt信号通路Techniques技术Advances in immunology 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In-situ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Quantitative PCR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ell line细胞系PhD in Anatomical and Cellular Pathology 解剖学与细胞病理学博士Fields of Specialization专业领域Histopathology and Cellular Pathology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Haematology血液学Molecular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Cancer Genomic Research癌症基因组研究PhD in Surgery 外科手术博士Fields of Specialization专业领域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微创手术Cancer Research: Molecular Targe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癌症研究: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Biomedical Engineering生物医学工程Neurosurgery神经外科Other topics in Surgery, Speech Therapy and ENT will also be considered在手术的其他主题,言语治疗和耳鼻喉也将被考虑

若不释然

重磅!深圳将再添一所医学院!毕业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特报君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签署了三方协议计划在深圳龙岗区神仙湖畔选址建设医学院在25日举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主题演讲《开拓创新、充分利用两地资源,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事业》中透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规划在深建设医学院。徐扬生首先比较了北上广深港的医学院校数量:目前北京有医学类高校数量4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上海有6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广州有6所,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香港有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仅有2所新建的医学院(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随后,徐扬生院士透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规划在深建设医学院,整合大湾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希望成为大湾区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合作的典范,为大湾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医学院将采用国际水准的医学生选拔方式和医学教育方法,同时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全英文教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位。此外,港中大(深圳)医学院还将规划至少3家附属医院,总床位数不低于5000张,包括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并拟建一家国际化、高水平的直属医院。徐扬生院士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开始招生近5年,目前有3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平台,基本上都在医学领域。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实现医学教育一体化,深港两地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顶尖医学人才,造福大湾区;实现医疗创新一体化,深港两地强化在医疗领域的交流,深化医疗科研创新的合作。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监制︱刘思敏编辑︱李林夕

田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平均每4至5名新冠患者,就有1人肝受损

据香港电台网站5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推算,平均每4至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就有1人肝脏受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分析了香港前1040名、年龄约22至52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发现约两成三患者出现肝脏受损,而大部分要转往ICU的患者都有肝脏受损,主要由三大原因导致,分别是炎症反应影响肝功能,出现缺血性肝炎,受到抗生素、抗真菌药及类固醇等药物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还发现,若年长多一岁,肝脏受损机会高2%,而近期长者确诊个案增加,预料有关数字将会上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表示,已按研究结果对医护日常工作提出36项建议,包括建议应为肝病患者,每星期做两次检测等。

桓团

一个医疗科研人的停顿和冲刺 独家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

每天和时间赛跑——在科研领域,于君意识到开拓创新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再是嘴上说说,不创新就会被淘汰。作者丨尹磊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于君教授的话,“我现在是一个关起门来搞科研的人”。其中意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科研的天梯太高,和时间赛跑有时是一种迫不得已。在于君从医的时间曲线中,1998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可以用两个词来归纳——求学和临床。1998年以后,于君定居的地理坐标开始在世界各地不断游移。北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串联起这几个坐标,我们能隐约发现一个医疗科研人几十年的停顿、冲刺,乃至迟疑。扎进科研的19年里,于君在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分子标志物鉴定、肿瘤基因治疗等领域表现卓越,越来越多的奖章被镶嵌在她的履历中。2017年12月9日,于君再获殊荣,摘得201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在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刚到酒店,于君就马不停蹄地接受了《四百味》的专访,紧凑的时间里,话题被一次一次展开,采访时长也不知不觉间越拉越长。这是《四百味》在很多医者身上观察到的执着和认真,做一件事,就做好,有时无暇顾及太多。这样的执拗贯穿在于君的每一次辗转当中。她的博士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消化专家张锦坤教授,博士期间从导师那学到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技能。那时候,于君马上面临博士毕业,他的导师张教授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希望她留在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实际上,能获得这个机会,对很多博士生已属难能可贵。但当时在于君的念想里只有一个目标——去北医。原本6月30日就可以办完的离校手续,被拖了半个多月。张教授为了留住于君,甚至把太太搬来给于君做工作。有段时间,张教授见了于君很不开心,不说话。但尚未改变她去北医的决心,最后找张教授签字的时候,老人家只写了姓,然后画了个圈。于君回忆道,“他说我同意你1/3,2/3不同意”。但是有了这个圈,就意味着可以走了。到了北医的两年后,于君突然接到消息——张教授突发心脏病去世。于君来不及准备,二话不说买了辗转几次的绿皮火车票,一路快马加鞭,最后从火车站坐着人力三轮车到达目的地已经是凌晨4点。张教授的太太一见到于君就是抱头痛哭。临走前,于君抱着沉甸甸的遗像,和导师一家送走了老人,导师的恩情至今难忘。不同时代的医患关系不管是读研究生,还是读博士,于君认为她都遇到了良师。他们拥有纯粹的医德,对知识如饥似渴。这些精神直至今日,在于君身上都留有明显痕迹。于君表示,现在的医生和过去比,区别最大的是当时的医生除了日常临床工作以外,更愿意把剩余的精力放在钻研业务提高临床技能。而对比上世纪90年代,当时整个中国的医疗环境和目前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医患关系上。于君回忆起来,用“医患关系非常好”来描述当时的行业状态,“很少有现在这种病人和医生打架、闹矛盾的情况。”“当时那种环境就是一种无私、忘我、奉献的氛围。那时候我住在人民医院旁边,我们医院租的招待所,星期六、星期天也会自发地跑到急诊室,到病房看病人,虽然一个月只挣几百块钱,但挺充实高兴的,会有很多病人朋友。”于君解释道,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大家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病人的要求高了。但相比之下,大部分医生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提升,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了现在的医患问题。这和目前香港的医患关系有着鲜明的对比。在香港工作10多年的于君,列举了三个差异点:香港、日本,亚太地区还有其他的国家,普遍是尖子生去读医,入学开始已经是天之骄子。国内门槛相对没那么高,而且医学院校比较多,读医相对容易很多,这是第一个差异。第二个差异,香港的医学生毕业以后工资很高,工资决定了身份,以及社会地位,受尊重的程度。电视剧里都会教育孩子,将来要当医生、律师,可见医生的社会地位之高。第三个差异,香港和国际接轨更紧密,内地这方面也在逐渐接轨,但可能还需要数年的过渡。此外,内地与香港的医生工作状态也有着明显差异,国内的临床医生更忙于病人,尤其大医院的病人非常多,病人看病相对容易。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接诊量相对比较固定,需要预约才可就诊,预约时间一般较长。“香港医生的时间是受保护的,但我们内地的医生,有时候挺难的,我也很理解他们,加班加点,没白没黑忘我的工作。希望他们的付出可以得到尊重和理解。”“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母亲住院,在河北二院(河北最好的医院),我去找主任聊母亲的病情,在主任的办公室里,就一会的功夫,那些病人还有家属进主任办公室的门就和菜市场一样,一会一波,一会一波, 医生也很耐心地接见解释,这在香港是不可能的事情,病人没有预约很难私自见到医生。”科研赛跑在北京执医期间,于君看管一个病区,同时也在门诊之间轮转。这期间,于君开始有了想要进一步突破的想法。与此同时,同济的博士生同学纷纷开始出国,而来北京办护照、办签证是他们的必经之处,他们一来就住在于君的住处,看着一个一个同学相继走出去,对当时的于君带来了很大的触动。1998年,于君义无反顾飞往德国,与此同时,也开始从临床转到了科研。在德国,她在欧洲做幽门罗杆菌和胃癌的著名消化专家Peter Malfertheiner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共一年零七个月。从临床到科研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临床的挑战是疑难病例,是看不完的病人。但科研更多是与时间的竞速赛跑和科技高峰的攀爬。“其实我做医生的时候都是教学医院的消化科,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的附属医院,还有在德国、澳大利亚全是在附属医院。只要是在这些地方,体系是一样的,教书、做临床、做主治、副教授、做教授,差异不大,以前主要是做临床,现在是做与临床相关的科学研究。”在科研领域,开拓创新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不再是嘴上说说。不进步不创新,就会被淘汰,香港的医疗科研体系人才济济,融汇国内外的优秀尖子人才和名牌大学毕业的医学和生物医学科研精英,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于君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政府每年会提供500万资金,而今年,中国科技部开始直接为他们输送资金。就在不久前,实验室刚刚收到一笔99万的科技部资助,这只是一个开始。于君感慨,“科研是永远做不完的,你发了一篇文章,就要有新的领域要做。你拿了今年的基金,就要准备下一个目标,所以你每天在赛跑,这是挑战性很强的一个工作。需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和全力以赴,刻苦钻研。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新的成绩和成果,希望靠自己的努力为医学科研事业做一定的贡献”。

健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建医学院,学费多少?值得报考吗?

据2019年02月26日新华社报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在深圳建医学院、医院,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呢?它的报考条件和录取分数又是多少?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吧。图片来自网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巿人民政府和深圳大学共同建立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它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也是牛津大学在我们国内唯一的一所不要英语成绩的院校。它创办于 2012年10月,招生开始于2014年,那么四年后的2018年,它的第一届本科生就业质量如何呢?一、2018年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2018年毕业生是港中大(深圳)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分别来自经管学院的国际商务、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其中,151位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8.68%。其中,98位选择升学深造,占该专业总毕业人数的64.90%;50位选择直接就业,占比33.11%;1位创业,占比0.66%。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以海外为主,其中63.64%的毕业生攻读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平均年薪13.75万元。应该说港中大交出的第一份作业,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是相当漂亮的,不管是它的升学率,就业率和薪酬等方面,都是很优秀。那么这样的一所大学,我们报考要什么条件呢?它的录取成绩又是多少?二、报考条件小编在这里以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体报考条件为例,看看2019年的你是否具备了。1、学业水平考试科目(10门)须7门及以上科目为A等,其余为及格及以上,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为B等以上。2、学科特长生可以降至5A及以上,需满足以下条件: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作文竞赛、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获得毕业中学校长推荐信的。不过小编认为第二条小伙伴们就不用考虑了,因为浙江省考试院已经规定取消校长推荐制,所以如果有以上奖项的,还可以考虑一下。在港中大(深圳)就读,费用比内地的其它院校要高一点,它的学费一年是9.5万,加上其它费用,大概是一年15万左右。三、录取分数如果是综合评价报考的,那么它的分数计算规则如下: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入学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10%)这个规则是,每出现一个B减1.5分;每出现1个C,减2.25分;出现D则不考虑其申请。2018年港中大(深圳)理科平均录取分数超过各地一本线133分,文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82分;15个省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前0.5%,15个省理科在前1.5%以内,英语平均分高达138分。在新高考省份的浙江省,是位居录取分数榜单第12位的大学;在距离深圳最远的黑龙江省是理科位居录取分数榜单第16位的大学;在全国知名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是文科位居录取分数榜单第17位的大学;在去年新增的招生省份山西省,是文科位居录取分数榜单第9位、理科位居录取分数榜单第14的大学。2018年,港中大(深圳)的内地本科生生源质量在2016、2017两年持续大幅上升的基础上,再次实现跨越式提升。因此小编预测,2019年它的录取分数还将进一步提升,小伙伴们你准备好了吗?

灯塔情

这所知名“新型大学”将建立高水平医学院!目标直指世界一流

大学建立医学院或医学研究院越来越越普遍,不仅是综合性大学,一些理工类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也参与其中,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以及正在筹建的华东师范大学医学院等。不过,中外合作大学成立医学院还是比较少见。在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的2019年传媒春茗活动中,校长徐院士表示,港中大(深圳)正在积极、努力地规划医学院的建设,而且以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标准建设,目标瞄准世界一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是一所与普通公办院校有较大差异的知名“新型大学”。学校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具有浓厚的国际化氛围。自2014年首次招生一来,港中大(深圳)一直颇受高分考生欢迎,生源质量名列前茅。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生源质量排名,港中大(深圳)位次超过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985高校,表现相当抢眼。作为中外合办大学,港中大(深圳)的学费比较高,本科阶段每年学费大概十万元,如果算上生活费,在港中大(深圳)读四年本科,得花五十万元左右。如此高昂的费用,却仍然有很多学子争相报考,说明不少人根本不在意费用的高低,他们已经被港中大(深圳)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三方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众所周知,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之一,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后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完全有实力达成建设目标。其实早在2019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该校位于深圳的分校计划成立医学院和直属医院” 。段校长还表示,规划建设的医学院和医院都将位于深圳,教员面向全球招聘,课程设计和程度将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本校相似。从这些表态中可以看出,港中大(深圳)是建设医学院和直属医院的主导力量,同时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接轨。一旦港中大(深圳)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医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水平或将提升至国际级。从近些年港中大(深圳)的发展轨迹看,建设医学院似乎有迹可循。2017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主要在药物受体的结构、计算模拟,药物合成和药理学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2018年3月,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主要进行两个领域的研究:传染性疾病诊治和癌症;2018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科学院正式成立。在建设医学院之前,港中大(深圳)已经接连成立了与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学院,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北上广深是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但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深圳的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水平要弱很多,整体实力与其一线城市的身份很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至少四所医学类院校或综合院校医学院;上海地区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至少六所医学类院校或综合院校医学院;广州地区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至少六所医学类院校或综合院校医学院。而深圳仅有两所建立不久的深圳大学医学部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所以无论是港中大(深圳)的未来发展,还是深圳医疗领域的发展,建立世界一流的医学院都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无思无虑

内地高考状元都不愿意读医学,香港“高校状元”为什么爱学医?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教育改革我国香港的中学没有内地这样大张旗鼓的高考,但有类似于高考的的中学文凭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有7门课程,计分方式按照7个等级来计算,每次考试也都有若干个状元产生。香港大学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高分获得者,即“高校状元”,其中50%都愿意读医学,他们还愿意一辈子全身心投入医学和医疗事业。我国香港只有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设有医学院,港大医学院内外全科医学士的入学分数全校最高。根据港大去年数据显示,需要在高考中取得39分才有可能入学,比普通大学入学门坎的22分高出17分。自2013年起,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外全科医学士外又开设了“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组别”,招生分数比医学士更高,所有考试科目必须都是最高等级。很多的香港“高校状元”对这个要求极高的医学领袖培训专修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大多愿意竞争、求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社会普遍认为,医师从事的是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的劳动,因此给予的薪酬标准较高,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十分尊敬医生。香港医生薪金高,令人尊敬,但是,众所周知,读医的道路十分漫长,但并不能阻止医科成为香港学生眼中的神圣地位,虽然读得辛苦,依然可吸引全香港最优秀的学生。内地和香港中学生交流会香港学生进入医学院之后,需先读学位6年,再加一年实习,共7年才有资格获聘为驻院医生,但毕业之后就能得到每月5万港元的薪金,高级医师收入约8~14万港元/月,顾问医师收入20万港元/月左右,香港的医生除了在私营医院中工作或者开设私人诊所以外,由政府直接管理,相当于公务员性质。香港政府采取高薪养廉的方法,提供高额退休长俸,当然,执业行为也受到廉政机构监控,违规者将受到停牌、取消退休金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这使得香港医生十分注重自己的医德,不会做半点毁坏自己名誉的事。香港中学生在课堂上香港在医师的注册和晋升过程中,特别注重职业道德、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医学继续教育经历。而对提出申请的医师在学历、科研能力、课题数量、基金多少及论文发表数量等方面,不作特别要求,有些甚至不纳入参考指标。这么做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医师的综合压力,另一方面则倡导医师将有限的精力关注自己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反观内地,情况则和我国香港判若迥异。在冷丝看来,投入多、压力大、风险高,这是内地大多数医学院学生面临的三大压力。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一般而言,要成为一名医生,需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还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其中的投入和艰苦可想而知。而且,从医后还要面临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最后收获的却是与付出不成比例的薪酬。不过,冷丝依旧认为,医学和医生都是崇高的,需要各位“状元”们的努力和付出。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爱之潮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部分康复者粪便仍有活性病毒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7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召开记者会首次证实,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无肠胃不适症状,肠道及粪便内也会发现活性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康复后,粪便内病毒仍具传染性。据星岛网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从3月29日开始为高风险地区回港的无症状儿童进行检测,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其中检测2128个样本,超过97%为小童,有6例为确诊病例。相关检测的阳性率为0.28%,甚至比此前上水屠宰场的大型检测0.26%还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及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表示,深喉唾液检测往往未必有阳性反应,但粪便样本中已多次验出病毒,相信粪便是导致社区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而且许多婴幼儿患者并无症状,但粪便中病毒量较成人高出多倍,病毒水平相当于成人呼吸道样本,病毒排放时间也较长。“粪便样本易收集、准确度高,适合婴幼儿及身体不适合做鼻腔或咽喉采样的人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基湘以一名两岁确诊幼儿为例,其确诊时入院的呼吸道检测为阳性,第二天转为阴性,但其粪便于36日内仍验到病毒,病毒活性与成年病人入院头7天接近,不能排除患者体内仍有带传染性病毒的可能。被问到患者粪便在感染后很长时间仍验出病毒,但香港医管局出院准则规定只要有抗体就可出院,是否过于宽松时,陈基湘表示,研究与医管局的出院准则没有矛盾,患者出院时并非完全没有传播性,而是因有抗体后,传染性降低很多。他又提醒,出院后患者仍要注意个人卫生,而家长照顾康复出院的婴儿时,也要多加注意。

脚斗士

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港中文占两人,一人连续三年上榜!

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12月份选出“2018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8),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卢煜明教授及赵慧君教授占了两席。他们是名单上仅有来自香港的学者,也是三名中国上榜学者之二,香港学者卢煜明更是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卢煜明教授卢煜明教授和赵慧君教授凭借癌症及胎儿诊断范畴的技术,获选“2018年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自然生物科技》以学者在2018年获得专利的数目、过去5年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以及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H指数)作为指标,显示其成功将医学基础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在临床技术或药物上,切合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目标。《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是世界最权威及享负盛名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旗下之刊物,刊载的研究文献涵盖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及生物工程等多个范畴。该期刊每年会统计全球生物科技科学家在过去一年所获得的专利及其专利在过去5年被引用的次数,并参考相关研究人员学术产量与水平的指标(H指数),排列出“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名单。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被誉为“无创产前检查之父”,目前是为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他是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医学博士;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 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英国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世界科学院院士;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卢煜明于199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同年发表孕妇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其后研发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成功将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 ,从科研层面应用至床诊断,是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更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惠及数以百万计的孕妇。而另一位同样挤进“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的赵慧君教授,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及卓敏化学病理学教授。参与开创“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外,也与卢煜明成功将DNA测序技术应用至癌症检测。赵慧君教授卢煜明和赵慧君因上述技术,刚获权威科学期刊《自然生物科技》评为「全球20位顶尖转化研究科学家」,卢煜明更是连续3年获得此殊荣。是次一同获选的转化研究学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澳门的著名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宾夕凡尼亚大学及哈佛大学等。另外,12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中,第四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卢煜明教授。

电影梦

市一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 共建“创新医学联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成通摄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俊贤 通讯员段园晖、孙凯)昨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创新医学联盟,在科研、人才培养、社区医疗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将在佛山开展目前全球前沿的肠道菌群研究,从孩子出生到3岁期间不同阶段搜集肠道菌群情况等数据分析,研究预测未来人体会在哪方面存在风险再进行干预,减少发病的可能。据介绍,双方将共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佛山巿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医学联盟”,建立医学转化平台推动医学联合研究、培训及转化,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其中,建立的转化医学平台承担了一揽子医学研究计划,包括探讨发展肠道微生物群、鼻咽癌、医学转化和器官移植等诸多尖端、探索性医学研究。重点:培养交流国际医疗人才记者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作为世界名校,“培养、交流国际医疗人才”成为此次合作的重要内容。“未来让医生、博士生等到两地进行培训,短则1个月长则三四年,在香港学习技术。除了高端人才,社区医疗管理和基层人才培育也是重要合作部分。市一医院要做‘顶天立地’的计划,‘顶天’是指参与高端创新的科研,‘立地’就是基层医疗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表示。陈国强告诉记者,市一医院会充分利用香港先进的社区医师培养制度和家庭医学运行模式,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医教协同,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更完善和高效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带动提升佛山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立地”佛山医疗卫生大格局。另外,双方还会开展国际高端医疗服务,创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医项目。发展方向包括打造专病治疗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充分利用香港中文大学的优势,满足佛山市民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要,为双方打造国际化的临床样本资源库和健康研究大数据库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互联共享,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便民利民服务新模式。市卫计局局长王政表示,对于双方合作,要用3个“新”来形容,“首先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举措。这也是佛山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攀登医疗高峰的新进展。”其次他提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是全球排名前50的一流医学院,合作对于有着137年历史的市一医院来说是再创新辉煌的加速器。“希望合作能推动打造佛山医疗卫生大格局,实现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王政表示。亮点:双方开展深度专项研究有了充足的人才做支撑,就可以开展深度的科研项目。陈家亮表示,该医学院目前有一个10万个“孕妇+婴儿”追踪计划,在未来5~6年时间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寻找10万个孕妇和婴儿开展肠道菌群研究。他表示,人的肠道有数亿的菌群,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组成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包括身体发育、哮喘肥胖等病症甚至思想行为等。陈家亮对该计划有一通俗形容“3岁定80”,具体而言会在从孩子出生到3岁期间不同阶段搜集肠道菌群情况、生命样本、生活环境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未来人体会在哪方面存在风险而进行比如植入健康菌群改善组成的干预,减少未来发病的可能。据介绍,去年11月,市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就与该医学院陈基湘教授基于佛山地区人群肠道菌群研究开展学术研讨,探讨肠道菌群在各类疾病上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近年来,不少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稳态失衡是影响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代谢、药物药效/毒性的关键因素,成为当今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极其重要的热点领域。市一医院副院长陈国强表示,市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健康管理中心、消化内科、检验科、研究所等科室前期已与该医学院微生物系团队合作,联合开展基于佛山地区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点的精准化防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完成项目伦理审查、流程梳理、志愿者招募、问卷调查、样本存储等,建立了佛山地区健康和部分病种人群肠道微生物样本库,下一步将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计划通过本合作项目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一系列科研合作。“大概用半年建立团队开始研究,一年后会有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果,预计三年后能收集大概35000例的数据。”陈国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