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领导赴康保县调研过位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领导赴康保县调研

8月13日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王金宝、副院长兼秘书长蒋振华陪同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等专家学者赴河北康保调研并出席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调研组走访了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深入了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王树彬校长首先代表康保衡水一中联中学对调研组一行莅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情况,王树彬表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中学教育育人树帜的标志。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素质教育工作贯穿全程!坚持不懈的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所有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榜样实践者。上午9:00调研组在学校4楼会议室举行了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会议由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蒋振华主持。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任玉岭先生做了重点发言。任玉岭在讲话中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话中任玉岭参事对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系列宝贵建议。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在研讨会上发言,他提出了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承载的责任与使命。办学要追求"绿色升学率"。郭会长提出了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组织交流互访团同行交流学习。国家教育部原司长,中国教师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毛主席警卫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大使张炎庆、河北省教育厅高考服务处主任郑林国、著名书法家,华夏国学院副院长吕荣起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精彩发言,对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的创新教学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宝贵建议。中华职业教育社原总干事,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王金宝先生作总结发言,他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学校办学经验交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促进教育机构合作;积极推广优质教学课程、教学实践等教育资源,为国家教育改革多做贡献。国家工信部中海商学院执行秘书长王道远、华夏儒商俱乐部秘书长李波以及教师代表和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责任编辑:A-bing)

高地战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获得国际专业学术机构认可

由上海市对外经贸进修学院王晓刚教授和沈峥教授共同编撰的国际学术论文 “英德现代学徒制标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已被著名国际出版集团弗朗西斯学术出版社接受采纳,即将在2020年10月的《国际教育与管理杂志》上发表。晚些时候“中国知网”会将其收录。论文就英德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就不同的教学标准做了多纬度的对比,同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做了深刻的阐述。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当今的劳动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给职业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现实角度的思考。我国现代学徒制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更多王教授沈教授这样的专家学者向英德等欧洲现代学徒制教育水平先进的国家借鉴经验,为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发展到适应我国劳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水平而不断努力。王晓刚,高级机电工程师,维修电工技师,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GOLI)认证国际企业培训师,,国际培训学会(ITS)监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证智能楼宇管理师及设备点检员专业负责人,上海市国资委党校在线公益平台资深讲师,主要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智能楼宇管理师(城轨车站)》、《设备点检员》专业的职业等级开发,培训方案策划,培训计划制定,考核方案等。独立编写轨道交通系列丛书《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中多章节,教材。主编,设计各类专业仿真培训系统。与上海多所高校合作搭建设备相关培训平台。沈峥,高级经济师,职业教育培训专家,资深营销管理咨询师,全国职业能力测评中心测评导师,国际职业技术标准认定委员会(IVESC)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经贸进修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同时还受聘于多家高等院校从事职业技能类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及一线授课。曾作为编委参与编写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重点工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2015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发的培训课程有:《管理者的营销思维》《营销战略的策划与实施》《非营销人员的营销管理》《大客户的销售与服务》以及职业化课程:《培训师的修养与提升》《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阳光心态》高等院校教学:《营销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专业课程的专业研究及授课。弗朗西斯出版社作为世界最大电子图书出版集团,电子图书出版的数量超过18000册,涵盖和各学科,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850年,创始人泰勒-弗朗西斯开始为皇家学会、动物学会、皇家植物学会及其他组织印刷并出版各种学科类刊物;1890年,弗朗西斯出版社开始出版文摘类期刊,发行科学文摘。

路人甲

天津市市委研究室与三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调研考察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2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8月20日,天津市市委研究室文化研究处处长宋玮、天津市三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荣长海等一行7人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调研考察,该院党委书记戴裕崴、院长褚建伟、副院长李云梅、副院长王鹏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褚建伟首先向调研组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取得成绩。围绕学院办学特色亮点从专业开发与专业群建设、校企深度合作、鲁班工坊建设及“双高校”项目等进行了详细汇报。面向未来,褚院长表示学院正以“双高校”建设为契机,锐意改革、创新实践,继续保持学院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期望针对目前发展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政府更多政策支持。   戴裕崴代表学校向市委研究室和三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调研组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欢迎,结合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与世界知名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举措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就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和“十四五”期间天津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发表了建议,并着重提出希望天津市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出台“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成立实体化职教集团的指导意见”及“推进职业院校内部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试点的指导意见。” 与会人员就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行业办学模式、双高校建设、鲁班工坊建设运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宋玮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推进天津职业教育的发展。

荷花

鲁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12月21-2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两院院士、教育部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等近千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责任与使命”主题,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百年之变——国家定位百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科技格局和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经济格局来看,世界经济中心进一步转向亚洲,转向新兴发达国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政治格局来看,金砖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对世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科技格局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强国正在努力向科技产业变革的第一方阵进发,各个国家都在加强人才培养。从治理格局来看,原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治理格局,正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决策的国际治理格局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拥护和认同。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国家定位就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长期目标就是要在2049年建成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短期目标就是完成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六项任务。二、百年之变——教育使命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领域的发展目标非常清晰,要做什么也非常清晰,我们要建成学习大国、人才大国、人力资本大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服务好国家战略,这毋庸置疑。其次,要与科技进步对接,并以此为据来进行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素质提升等。第三,要支撑产业升级,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仅是总量问题,更是结构和质量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培养的学生对接岗位,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第四,助力稳定就业,担当终身教育。稳就业是我国当下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职业教育及培训。

绘图人

让现代职业教育“东风化雨”

王旭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现代职业教育站在政策的风口。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到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今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可以说,现代职业教育有政策东风,有措施保障;有时间表,亦有线路图。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毋庸讳言的是,无论发展规模抑或发展质量,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职校在教学上“跑偏”,尤以“强制实习”问题突出。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守正创新,为培养与培育“大国工匠”尽职尽责。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衔接就业市场。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骑手在送外卖之前,职业身份是产业工人。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要辩证看待,有就业观念的成因,有职业间竞争抢人的原因,有产业工人魅力下降的原因等。鉴于此,职业教育不能是“关门教学”,从一开始就要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下功夫。 职业学校是工匠成长的摇篮,现代职业教育会种下工匠的种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政策的东风必将带来“好雨”,既滋润职教事业发展,又浇灌一粒粒“种子”,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注定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压舱石”。有理由相信,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现代职业教育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谭思敏]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

去国数日

2020职业教育10大进展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关键之年。回眸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职业教育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成职业教育的生动实践。为了呈现改革成就,坚定发展信心,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合作,对职教战线全年大事进行盘点,梳理出2020年职业教育十大进展。1.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202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李克强总理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作出批示指出,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教战线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用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扛起“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历史担当,努力下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盘“大棋”,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高职再扩招服务高质量发展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途径。继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之后,2020年和2021年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继续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纳入招生范围。高职扩招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职责和使命,职业教育承载着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历史重任。3.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是全方位、多层次适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的基础环节,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使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系统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机制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等,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利好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职业教育评价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需求导向,以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质量标准,建立体现跨界性、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要服务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把适应需求、体系完备、灵活多样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5.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1月10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印发。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7月27日,《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印发。9月30日,部省合作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7月30日,《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印发。8月24日,教育部和江西省联合召开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9月16日,《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印发。9月28日,教育部和江苏省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启动大会,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12月11日,教育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温台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框架协议,正式启动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国家试点。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是对“职教20条”的进一步落实,是从更高层次下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手棋”。建设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应充分调动各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省级层面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省级层面各部门整体推进,并督促落实,扎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率先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做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实践支撑。6.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1月22日,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公布,确认6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7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1+X证书制度第三批试点。1月22日,在院校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成本上限设置方案公布。3月10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编码规则(试行)及证书参考样式发布。6月2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发布。6月19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发布。9月23日,对第四批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29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37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公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创新,是关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全新制度试验,是“职教20条”中的一大亮点。这一制度是指导未来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制度,是确保职业教育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机制,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关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丰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职业院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高涨,已有超过4500所院校参与试点,参与试点的学生达到320多万人,通过书证融通,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7.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启动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十项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落细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载体,也是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挑战的重要举措。《行动计划》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培育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夯实人人出彩的发展基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贡献率。《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行动计划》聚焦重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举措和行动,推动中央、地方和学校同向同行,形成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8.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专业目录8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促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需要健全专业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构建瞄准高端、定位清晰、纵向贯通、系统全面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9.规范教材管理 打造精品教材10月21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展示我国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表彰奖励优秀教材和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动教材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经批准每4年评选一次,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于2020年启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奖励名额40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80项,其余为二等奖。12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近4000种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教材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结合职教特色,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培养,特别是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内容,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开发出覆盖职业院校所有公共基础课程、覆盖中职15个专业类、高职1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1+X证书配套教材,教材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开发机制灵活。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宏观指导职业院校教材选用使用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职业院校教材选用使用工作,制定各类教材的具体选用办法。教育部将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材质量抽检制度,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和新时代职业教育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遴选10000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扩大优质教材供给,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库信息库建设,及时更新教材出版动态,优化教材选用服务。10.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9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决定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改革试点赛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以地方政府背书、职业院校为主体的申办机制,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经验,检验教学成果,引领教学改革,力求赛出新机制、高水平,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11月8日至30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山东济南、青岛等9个地级市的25所学校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公益性、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2008—2019年,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各级政府对大赛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赛规模和水平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和追梦圆梦的重要舞台,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为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推进大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大赛质量和水平,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赛组委会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经验,探索完善办赛机制、补齐短板,对大赛进行了改革试点,力求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作用。本版撰文:王扬南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9版 作者:王扬南

苜蓿地

2019中国职业发展教育现状与细分领域研究报告

摘要: 2018年,中国技能劳动者约1.7亿人,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0.5亿人,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发展学历职业教育成解决矛盾关键。在非学历教育市场中,2018年总计投融资事件105起,同比增长91.0%,项目以早期为主。在其细分领域内,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2018年,IT应用类市场规模最大,达256.7亿元,远多于财经类培训和语言类培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8年,中国技能劳动者约1.7亿人,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0.5亿人。利好政策、“蓝领”供需矛盾突出,推动学历职业教育发展。而在非学历职业教育中,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达1103.0亿元,预计将会持续保持增长。到2021年,将增长至1919.0亿元。2018年,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投融资事件共71起,其中IT类和金融财会类占比最多,均占比15.5%。2019年上半年,新东方在线与中国东方教育在港交所上市。在超千亿投融资市场中,各职业教育开始崛起,如成人教育、企业培训、考研等。核心观点以下为报告节选部分职业教育具有学历类型和非学历类型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可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职业教育包括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管理培训。2018中职学校规模减少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万所,比上年减少331所;招生559.4万人,比上年下降约4.0%;在校生1551.8万人,比上年下降2.6%。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为41.4%。2019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2015至2017年,中国职业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影响了高职院校生源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出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8民办高职升本数量升至19所,公办为02018年,民办高职专升本数量为19所,而公办高职专升本数为0。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以及设置本科申请不再受制于办学体制,公办高职院校升本途径可能受到阻碍;而民办高职院校升本却没有相应的限制,反而不受办学体制的制约,该政策的实施成为了民办高职升本数量猛增的因素。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新迈尔:引产入校,以产促教2019非学历职业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公考培训:中公教育2018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达1103.0亿元职业技能教育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2018年,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达1103.0亿元,预计将会持续保持增长。IT类:达内教育多种职业技能教育:中国东方教育2019国家愈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技术蓝领”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目前,中国高技术人才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等现象。2018年,中国技能劳动者约1.7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0.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而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突出。2019在线职业教育服务模式按服务模式维度切分,中国的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可划分为B2C、B2B2C和MOOC三种细分市场。其中,官方平台大多采用B2C模式进行在线职业教育,如传智播客、新东方在线等;而B2B2C是指机构或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MOOC是指教育机构通过第三方平台为个人提供服务。超亿元融资成为职业教育行业常态2018职业教育投融资以早期项目为主导2018年,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总计投融资事件105起,同比增长91.0%。而在其投融资轮次情况中,早期项目仍为主导,天使轮到A轮的投融资事件较多,共69起,占比65.7%。其中天使轮事件最多,为34起。2018德国正规职业教育新生达72.3万人2018年,德国正规职业教育达新生72.3万人,比上年多1.0万人,增加1.4%;普通高中教育新生48.4万,比上年增加1.6万(增加3.4%);过渡性体系新学习者约27.0万(其中36.3%为女性),比上年度减少1.31万(减少4.6%)。学历教育未来发展趋向高职将面临生源短缺情况虽然2018年高职专升本受限,但是并没有限制民办高职专升本的机会,本科院校数量依然会逐渐增加,普通本科录取率可能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随着本科录取率的不断升高,高职或许会面临生源短缺的情况。中职教育积极性或受影响本省的中职的生源不能流动,只能服务于当地的高职教育。如果要通过和普通高中学生竞争普通高考的形式才能跨省进入大学,可能会影响中职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升学机制,会导致职高报考生源素质差,不利于中职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技工教育学校发展更符合未来趋向2018年,乌鲁木齐高级工人人才缺口7.7万人、技师及高级技师人才目标缺口2.8万人,云南省高级工缺口达26.6万人,中级工缺口达48.6万人,分别占到了需求总数的44.2%和48.0%。中国大力鼓励打通中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的培养机制,湖南省甚至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在中职教育受到资格清查和政府管控、职业高中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可能更看好技工(技师)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变革动向创造真实性学习机会、教育技术和不断变化的教师角色、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可能会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可应对的挑战。地区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职业院校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信息化正助力职业教育理念的分享与更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过去“工学结合”理念的渗透和“校企合作”经验的积累推动了部分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的行业中,产教融合较为普遍,如电子与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智能制造等领域。区域经济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相互支撑。随着“欧洲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发展将更为迅速,以应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 |2019中国职业发展教育现状与细分领域研究报告》,查看报告完整内容可戳底部“了解更多”)

这份爱

栗生锐代表:职业教育应有研究生层次 形成完备体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曼玉 记者 王荣华 吕沁东“希望你们多学学、多看看,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工作状态,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全国人大代表栗生锐希望广大青年能多了解技术工人,愿意从事技工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栗生锐来自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名一线操作工人。他仅凭看零件切除的铁屑、听机器切削的声音、摸零件的表面纹理,就能判断零件是否合格,保持着连续17年无废品的骄人成绩。近两年,栗生锐格外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今年,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后,他被报告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分触动了。本次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在他看来,破解职业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词,是理念。栗生锐有自己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通过授课的方式,他把自动化加工的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学生们。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或者大国工匠进校园时,他还和学生们探讨怎么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怎么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他希望,能有一部分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事技工工作,形成复合型人才梯队。高职院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老师和优质的生源,企业缺乏高技能人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工行业。栗生锐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工人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每月给予高技能人才一定津贴,形成正向激励的长效机制;扩大高职教育本科范围并逐步设立研究生学历。高职院校的体系是他关注的又一个关键词。“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实在是太缺乏了。”他说,学生报考的时候,首先考虑985、211大学,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高职院校,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主要处于专科层次,2012年开始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办四年制本科教育,但还没有研究生学历。在他看来,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为高技能人才设立一个长远发展的目标。”除了观念、体系外,另一个关键词则是投入。去年,栗生锐给中高职院校老师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训练需要的零件、刀具。“投入少,培训不到位,学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他还建议,修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用制度,将其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试点,以产促教,促进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栗生锐说。

阴阳镜

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 北大青鸟给你的几条建议

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那么,到底什么是产教融合?图片来自网络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换句话说,就是学校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把学校办得像企业,创造类似于真实职场的办学模式,让学员在校就能了解企业环境,获得项目经验。这一点,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这条路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决定》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对于作为受教育的学员们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员们可以享受更多随之而来的社会资源,学习的资源更丰富,就业的机会更多;另一方面,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育资源分配依旧不平衡,校企合作模式还不够深入……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让学员们的职业教育不断受阻,依旧是个挑战。北大青鸟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IT职业教育机构,紧紧跟随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举措,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一些中心校区积极和当地企业和初高中职业院校合作,给予学员更多的企业实训机会,让他们更好的巩固和提高技术,增加了更多企业项目经验。而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大力认可。学员们顺利通过2个月的企业实训,做项而面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作为学生群体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变革,北大青鸟总结经验,给予学员们一些实际的建议。建议一:敢于创新,使自己思想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当前社会日新月异,AI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入,传统的学习观念、学习技巧和学习内容,已然不再适应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学员们应敢于创新,打破传统观念,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让自己不断努力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议二:拥有一技之长,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企业发展越来越受限,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如此的社会环境,作为学员们,应努力抓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社会资源,不断优化学习方法,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建议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光凭书上得来的经验,远不及种了几十年农田的老农民”。很多同学拿到新教材时,可能通过反复的阅读,对基本要点滚瓜烂熟,但一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问题百出,这也意味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学习方法已经无法再发挥作用了。因此,学员们应努力跳出枯燥的文字知识,尝试从应用层面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要知道,实际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毕业后可快速的进入工作岗位,也可加快从一线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的进程,成为一个适合市场的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建议四: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能更好的就业为动力不管学习哪种专业,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社会,因此,不能死读书,要把眼光放长,以市场为导向,以更好的就业为动力,深入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在学习的同时做好实操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水行莫如用舟,陆行莫如用车。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受教育的我们,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观念,找准方向,学习一技之长,让自己能快速融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去,并努力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