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最值得报考的四个专业,就业前景光明,薪资待遇高傻月亮

考研:最值得报考的四个专业,就业前景光明,薪资待遇高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招聘单位对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所学的专业也有具体的要求。大学中共有近百个学科,500多个专业,这么这些专业中既有大众追捧的热门专业,也有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尤其是当年考大学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这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很不满意,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希望通过考研,圆自己的梦想,自己喜欢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下面给大家推荐,大学中最值得考研的四个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身价立马翻倍。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历来是接收研究生的大户,这个专业主要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也泛指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事务管理,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专业主要是以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会更加广泛和细化,所以未来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个专业的就业单位主要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著名院校有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等。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社会供给的传统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日趋减少。因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个新兴产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技术领先的专业。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出领先的一步,计划在山东建设中国能源大学,未来对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需求会越来越大。希望立志于能源研究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争取顺利考研,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著名的院校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公安管理专业公安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在公安机关部门从事综合管理以及警务保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个专业属于法学大类专业中的一个分支,要求毕业生能在公安部门从事犯罪侦查工作,或是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从事司法相关工作。我国目前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很大。公安大学本科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在本专业顺利就业,研究生毕业更容易受到单位的青睐,还没毕业基本上就被用人单位签约。比较著名的公安类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就是通过对教育内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综合调控,达到配合最佳,效率最高,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个专业可以细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大类,主要是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类的相关培训。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目前随着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对现代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这类专业在研究生这个阶段是相对于比较好就业的。著名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招聘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考研也是为今后就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但同学们在选择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定位,选择对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于以上提到的这四个专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成就与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完善了我国学位制度,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了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五是探索形成了国家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高校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积累了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发展经验。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并存,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个别类别发展缓慢,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三是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对博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四是发展机制需要健全,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要深化,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加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需要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仍需创新。二、发展与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各行各业的知识含量显著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更加需要高层次专业化教育。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越需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这些技术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对我国公共卫生等领域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挑战。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把培养教学科研人员作为目标,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行业产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发展,以职业导向或较强应用性的领域为重点,设置类型丰富、适应专门需求的专业学位,有力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一般在知识密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尊重规律、协同育人、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规模结构,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三、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1.完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和授予标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条件,应更加突出鲜明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增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一般应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明确的职业指向,所对应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应更加突出研究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的程度,以及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健全更加灵活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试点,放权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定期统计并向社会公布。改进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进入专业学位目录的机制,对于由高校自主设置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若已在高校形成一定规模,得到社会和行业产业认可,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知识体系,有长期稳定人才需求,招生就业良好,由行业产业、高校进行论证后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即进入硕士专业学位目录。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等也可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申请,基本程序与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一致。3.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不把已获得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前置条件。推动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紧密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继续放权省级学位委员会承担本地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并注重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四、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明确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推动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的协调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某一专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系统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2.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标准。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一般只在已形成相对独立专业技术标准的职业领域中设置,该职业领域应具有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且具有较大的博士层次人才需求。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重点是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对知识、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也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的原则,在其他行业产业或专门领域中设置,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3.健全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基本程序是: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建议,并提交论证报告;相关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必要性论证,并提交评议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评议;评议通过后,编制设置方案,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4.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将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完善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五、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1.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大力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两院”院士、国企骨干、劳动模范等上讲台,探索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制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推动培养单位和行业产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共享,各培养单位新聘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须有在行业产业锻炼实践半年以上或主持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的经历,在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每年应有一定时间带队到行业产业开展调研实践。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行业产业导师”,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2.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分类选拔,进一步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推进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精品教材。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产业制定专业技术能力标准,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推进设立用人单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鼓励行业产业、培养单位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制定标准,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初试)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支持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探索实施“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的同时,取得相关行业产业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胜任能力。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办法,推动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价。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并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支持政策相挂钩。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教师的简单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六、组织实施1.编制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专业学位类别目录由国家统一编制,主要用于学位授权和学位授予,每五年集中修订一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论证批准后,即在当年进入目录。专业学位类别一般下设专业领域。除临床医学等行业规范要求严格的类别外,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其清单每年统计发布一次。2.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发挥行业产业协会、专家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完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认证的有效衔接机制,在课程免考、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任职条件等方面加强对接。推动专业学位与国际职业资格的衔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人才的国际流动,宣传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中国标准,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3.强化行业产业协同。支持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比例。鼓励行业产业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支持在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鼓励行业或大企业建立开放式联合培养基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4.建立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遵循“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提出设置专业学位类别的行业产业部门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依托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对各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5.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行业产业、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差异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生均拨款机制,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探索实施企事业单位以专项经费承担培养成本的“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项目。引导支持行业产业以资本、师资、平台等多种形式投入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善政府主导、培养单位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6.发挥专家组织作用。按专业学位类别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吸收更多实践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学位授权、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保障、监督评估、国际合作和研究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组织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7.强化督导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专业学位质量效益与授权审核、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强化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支持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指导和监督,办好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8.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强化专业学位对应行业产业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省级学位委员会应根据本方案,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或计划,明确工作方向、思路和支持政策。学位授予单位应转变专业学位办学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分类培养,出台本单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体措施,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神何由降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摘 要]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开启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提高战略认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战略共识,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推进战略行动,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教育治理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意见》的精神,要站在世界格局、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高度,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出发,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提高战略认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当前,世界格局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立足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以及极端重要性。1.研究生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更加凸显。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前沿领域、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决定性力量。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创造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研究生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和贡献者。培养单位应该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民族复兴需求,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国家事业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是新时代发展核心,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点,是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途径,要紧密围绕强国战略,立足社会需求,加快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2.研究生教育聚焦关键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领航雁,面对新形势,无疑要承担起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任,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解决关键领域技术壁垒,产出更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需求更加迫切。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国家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我们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性,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战略共识,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要科学把握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内涵与特征,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际前沿,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聚焦改革创新,明确研究生教育强国内涵与特征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需求息息相关,发展目标是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强国主要有五大特征:一是具有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完善的培养体系体现在规模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满足国家需求、质量水平一流;先进的培养理念体现在适应科技发展、引领时代潮流、遵循认知规律、多元培养模式。二是拥有高水平导师队伍。包括一流的导师队伍和学科团队。高水平导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科学精神,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一流的学科团队要瞄准科技前沿,具有攻坚克难能力,具有勇攀高峰精神。三是具有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能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具有优秀学术品质、科研潜力和创新素质,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事业。四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除人才贡献外,研究生教育贡献还包括知识生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智库服务等,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是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2.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把握“四个面向”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全球科技先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新形势,探索最具未知性、先驱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极限,促进人类认知边界的动态扩展和工具效能的迭代更新,从而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增强研究生服务导向。服务经济主战场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要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加快成果转化,引领科技创新,进而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无缝连接”,打通从科技强到国家强、从科技事业发展到国家整体发展的通道。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标准,把人民对研究生教育的期盼作为发展的重点,把人民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作为改革的依据。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实现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空交汇的关键时刻,研究生教育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完善国家、省级、培养单位三级治理体系,加强分层分类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瞄准国际前沿,聚力建设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坚持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要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外一流学科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和先进模式,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科专业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短期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和国际组织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开阔学术视野。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推进的关系。只有树立起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把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双一流”建设之中,积极深化改革,才能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技术攻关,尤其要发挥基础研究对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区域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战略行动,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立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研究生教育治理等作出全面、宏观的战略部署,精准发力,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层次人才作为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勇于担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注重思想引领,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和未来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人才,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是时代发展要求。一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适合研究生群体特征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突出价值塑造。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统筹融合“思政理论、学术素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激励广大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服务社会需求,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各培养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切实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丰富专业学位类别,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优化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交融、良性互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坚持深化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坚持与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地方开展联合培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科教融合特色平台、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的生力军,加快校企共建步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促进校地之间的产教供需对接,推动研究生资源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2.全方位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立德树人,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首先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将价值塑造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更多“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有先进文化、有科学管理、有突出业绩”的“三好三有”导学团队,实现教书与育人同频共振,导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压实导师责任。一是施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加强导师考评,制定科学的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规范合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培训体系,加强导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三是规范导师指导,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追求卓越,造就勇于创新的一流导师队伍。首先,培养单位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产出一大批科研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其次,培养单位要大力促使导师提升育人质量,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团队。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培养制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应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考虑学科专业布局问题。传统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各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或支撑学科,改善学科发展生态,提升研究能力,夯实基础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实力,助推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化。为更好地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立足新需求,高校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逐渐形成特色和优势,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学科专业设置和发展要主动响应产业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充分挖掘产业、行业、企业的育人属性,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将产业需求融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环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将经济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对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专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进入新时代,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学科专业布局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回应发展趋势和前沿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针对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高校、政府等多元主体要共同发力,加快形成支撑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两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4.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研究,加快研究生教育法制化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研究。把握研究生教育办学规律,要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实现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社会、历史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把握成长规律,即尊重研究生人才认知规律,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研究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分析研究生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其运用特征的学科,因此,加强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必须促进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加快研究生教育法制化进程。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利益主体比以往更加多元,矛盾更加复杂,诉求更加多样。只有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法制化进程,才能真正确保各主体的利益,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必须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坚持评价导向,提升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生教育聚焦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把好研究生教育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三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突出“贡献”的价值标准,突出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等核心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者王战军,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王战军

三惑

天大研究生课改:打开学科的“围墙”

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2018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首批新建的21门新工科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目前已有3319名研究生“尝鲜”。在“天宫二号”上首次实现太空脑-机交互实验,让航天员在太空中“动动脑子”就能“指挥”各种操作的项目主要负责人明东,是新课程的开课教师之一。他为学生讲授的课程叫《神经科学与工程》。在他看来,现在的科学和工程发展与20多年前自己上大学时已完全不同,“学科间大交叉、大融合,需要的是面向未来的、可以畅想的课堂”。他带领的课题组集中了机械、医学、自动化、人工智能、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学生,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创新、交叉和融合,是这批课程共同的特点,也体现着新工科的重要特征。课程学习是学生培养的基础环节,重构人才知识体系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天津大学此次新建的一批新工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前沿引领和学科交叉,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以及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方法传授,注重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引导,以期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21门面向新工科的公共课程分为基础类、计算类、制造类、综合类四大课程模块。其中,既有《应用数学基础》《近代物理学专题讲座》《面向工程科学的量子力学》等基础课程,也有《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分析理论与算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面向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的前沿课程;此外,还有一批如《工业标准及标准化基础》《现代海洋科学》《科技论文排版技术》等综合类课程。《近代物理学进展专题讲座》则由同一学科不同方向的教师共同完成。“现代物理对于原始创新非常重要。”课程负责人柯红卫教授说,鉴于现代物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学习较困难的情况,他和学院的一线中青年教师将共同打造一门浓缩的现代物理学课程,力求为工科研究生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融合”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这门课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门课程由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精仪等多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7位教授联手打造,将教授们正在做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面向新工科建设,天津大学还将进一步在课程改革、专业及学科建设方面继续探索,力求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刘晓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爱如山

笃守职教初心,专注育匠之路

正直、善良,慈爱的眼神里总透着一股热情和坚定,耕耘高职教育十余年,始终不忘从教初心,潜心教研育人,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和责任成就他们的匠才之路,他就是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优秀骨干教师——李洋副教授。李洋在录制线上慕课视频恪守初心做职教2008年以优异成绩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李洋,受到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叔叔的影响和鼓励下,婉拒了多个高薪IT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高职院校的校园。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学府里的研究型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操作的技能型教育形式,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又是一门知识更新迭代很快的专业,他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还要掌握好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更要具备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心之所向,行之所倚。为此,他重拾自己在象牙塔里刻苦学习的那股劲头,不断学习最新前沿知识技术,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先后以高分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软件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考试。其中,系统分析师考试还获得了湖南省第4名的优异成绩。为尽快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他经常向有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在日常教学中抽空旁听和观摩他们上课,在业余时间反复研究优秀教学案例视频,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摸索和总结。为提高实践经验,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深入一线IT企业培训,先后以脱产或兼职形式进入到多家知名IT公司,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回来后,他对取到的“经”进行认真研究,致力于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厚植匠心育专才笃定初心加上刻苦钻研,铸就了他精湛的业务素质。李洋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在系部公认是最棒的。一些不好上、别人不想上的课,都被“优先”安排给他。IT行业的一些新技术课程,实践操作强、驾驭难度大,他因此付出了比其他老师更多的艰辛。为了备好每一堂课,他会认真钻研教材及参考书,把握好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对他来说,让每一个学生掌握自己所授的知识,牺牲一点休息时间是值得的。在教学过程中,他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出发,进行系统变革,不断探究适合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案例解析、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现场教学、行为引导、讲练结合、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为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建设全天候、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他在认真工作之余,牺牲大量休息时间,联合IT企业共同开发制作了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制作过程中,他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以浅显、有趣、轻松、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创新性地构建了“专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在新冠疫情期间自上线“学银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以来,被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学员共计3千多人在学习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学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该课程现已被北京超星集团收录为“学银金课”和全国“示范教学包”,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倾注爱心铸人格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学生在台下玩手机、睡小觉,教师一头“热”与学生一头“冷”的矛盾,是目前职业院校课堂上最尴尬的事情,但在李洋的课堂,这样的情景很少出现。他明白“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用真诚与智慧去化解这种矛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用心组织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开展学习。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从不低看他们,不急于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生活中,李洋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微笑着面对每一位高职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用欣赏的眼光勉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他时常教育学生要心存感恩、胸怀爱心,因为感恩和爱心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带着爱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份温暖的“快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这样爱他的学生,也这样被他的学生所爱。学生们无论在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愿意寻求这位和蔼、善良的“大哥哥”的帮助,视其为真正的良师益友,亲切地称他为“洋哥”。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在与他的QQ和微信聊天中,都会由衷地说:洋哥,您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硕果累累谱新章心怀淡薄,甘为人梯,他在平凡的三尺讲台,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无怨无悔的人生。执教十余年来,他的教学质量测评及学生评教优良率一直是100%,多次获评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还是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湖南省级和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他积极参与各类师生专业技能比赛,曾指导学生参加电子信息类专业技能竞赛获省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三次,国赛三等奖一次;自己参与教师比赛获得省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国赛一等奖一次。在教研和科研上,他主持各类省级课题7项,参与各级课题和项目10项,获得计算机类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2篇EI收录,撰写专业著作4部,主编专业教材2本。曾两次获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他所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差不多有他的半个人高。“爱心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冰心的这句话,是李洋心路历程的最好写照。他将爱心与责任倾注于他所热爱的职教事业,虽一路辛苦,却甘于奉献,并乐在其中。

毒哉

校长邱勇: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 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秉持科教融合核心理念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科教融合是大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教融合要把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把科研活动变成培养独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博士生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硕士生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当代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活力。大学要深化科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清华大学要着力推动以下三方面工作。一、坚持教学也是学术,强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科研和教学相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深化科教融合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前提。教学也是学术。学术不仅限于科研,一切与促进教学有关的研究都可以被认为是学术活动。教师要把科研和教学都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把育人落实在科研、教学的全过程。2019年4月19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旨在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设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80项,有力促进了研究型、实践性、混合式等教学模式创新。二、坚持科研也是教学,把科研活动打造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丰沃土壤科研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学习、创造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科研实践也是教学的一部分。科研对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学术志趣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包括查阅科学文献、确立科研选题、开展科学实验、发表研究成果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要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诚信,实现为学和为人的统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努力成为所倡导价值的体现者、所培养能力的展示者、所传授知识的拥有者。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博士生郭宇韬跟随导师聂建国院士参与武汉天河机场马家湖跨线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等研究工作。无论是选题方向、论文修改,还是技术方案的选择,聂建国院士都给予他细心的指导。导师严谨、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影响了郭宇韬,并坚定了他未来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生追求。三、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研究性,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2018年,清华大学制定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方案,明确要求“加快课程知识体系更新,吸纳最新学术成果”,建设了一批以拓展学生前沿视野、提升课程挑战度的研究生优质课程。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建成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研究生精品课80多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郑泉水院士创建了现代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在高阶张量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郑泉水院士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张量分析》教学过程中,每一章都结合真正的研究案例,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思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清华大学将秉承科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强化理念对办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努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摄影 | 李派编辑 | 赵姝婧

门无鬼曰

网络教育的学历国家不承认?来看看网络教育学历能做什么?

网络教育属于国家成人学历的一种形式,是受到国家承认的,同时也是学信网终身可查的。网络教育,也称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传递信息,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或非实时地、交互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教育主要采取网络课程点播学习、网络课堂交互式学习和适当的课程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考试合格、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电子注册,国家予以承认,符合学位授予规定的学员同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学费: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一般是按照学分收取费用的。特点:符合条件的可免试入学。不符合免试入学条件者需参加学校的入学考试。网络教育学历国家承认不承认?网络教育属于国家成人学历的一种形式,是受到国家承认的,同时也是学信网终身可查的。网络教育学历能考执业资格证吗?执业资格考试只要求具有相关学历即可,所以网络教育学历文凭完全可以参加执业资格类考试。无论是专业难度极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还是近年来非常受市场青睐的教师资格证、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考试,都完全可以参加。网络教育学历还可以做什么?1、可以考公务员网络教育毕业证书可以考公务员,每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都异常激烈,有许多人参加考试。但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则需要满足一定的学历要求,获得网络教育毕业证书的学生也同样可以报考。2、可以入户积分网络教育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入户需要的积分,比如一些大城市,像广州、上海,要想在这里落地生根就需要在这里落户,但是要入户这样的城市并不容易,其中入户积分就是一个问题,网络教育毕业文凭也可以积分。3、可以考研究生现在学历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许多人都想提高自身竞争力,考研就成为了其中一个途径,但是考一般需要具有本科学历,而网络教育本科学历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4、可以用来找工作在求职找工作的时候,企业是认可远程教育学历的,过了学历的门槛,主要还是考察应聘者的能力。

快新

日本研究生申请每年最先开始的是千叶大学教育学

日语专业的学生去日本留学大部分都会选择人文学专业、教育学专业、社会学、传媒学 等专业,今日柠檬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这里是日本大学研究生申请最早截止的地方,真的极好,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了。想研究教育学专业的同学们一起来康康叭~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是为了培养高度专业的职业人员和教育学研究人员而设立的,已经过了约35年的历史。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很多毕业生不仅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行政的负责人而活跃,而且有的还成为大学教师等研究人员,这是值得一提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对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院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也被要求提交。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开设了专业职学位课程,也就是所谓的教职大学院。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科也在2016设立了教职大学院,来推进研究生(硕士课程)和教师一体化充实的教育和研究。今日柠檬在这里只讲解针对留学生可以申请的教育学专业进行讲解。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千叶大学教育学的目标是,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捕捉教育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方法来培养能够正确应对问题的人才。并且,通过进一步充实现职教师的再教育,以谋求教育部门和教育学之间的桥梁为目标。该专业由教育发展支援系和横断型授课系、语言·社会系、理数·技术系、艺术·体育系5个系构成。①教育发展支援系:教育发展支援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儿童、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婴幼儿到儿童·青年为止的孩子的身体·认知·社会的发展的过程,发育障碍者、重复残疾儿童的教育支援、儿童·学生的健康支援等的广泛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当今课题的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保育幼儿教育、特别支援教育、学校健康宣传、保健教育。这里是很多中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梦想的地方,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申请首先看这里。②横断型授课系:要建立超越学科、领域界限的新课程,以及关于教育的现代课题进行实践性、理论性的研究。实际去教育现场,进行一套授课,基于授课实践的研究,以及关于教育的现代课题的临床性、哲学性的研究。以培养能够开展新课程和教育实践的人才为目标。主要的研究领域:关于课程开发的领域(以新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开发、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授课,关于非行问题的临床研究,活用ICT·数字机器的授课)生活科·综合性学习,职业教育,制作·技术的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教育的哲学考察等。③语言·社会系:人们的语言活动、生活·行动方式被称为【人类与文化】,从这一共通概念出发,该系对国语、英语、社会、家庭等科学教育、人类与文化各领域的展开研究。然后,以培养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的人才为目标。主要研究领域:国语教育、英语教育、社会科教育、家庭科教育。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申请其次看这里。这些研究分野是不是你可以尝试的呢?④理科、技术系:与自然、技术相关的理科、数学、技术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有广泛的知识来理解具体的现实的课题、重要的论点、数学的考察力、实验实习制造技术。理科、技术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这种能力,不断丰富地创造理科、数学、技术的学习意义和方法的人才。主要研究领域:理科教育、数学教育、技术教育⑤艺术·体育系:艺术、体育系的目标是在“表现”的同时,将“感性”、“感觉”、“传承”、“创造”、“鉴赏”等概念定位为该系的共通概念,培养作为承担今后教育核心的人才所需要的资质和能力。并且,以培养在音乐、美术、体育的教科教育中活用其学术研究成果的人才为目标。主要研究领域: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科教育。美术教育也非常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出身同学的追捧,除了平面设计制品设计,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申请走美术教育也可以哟。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申请:外国人申请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都是需要进行事前审查的,且事前审查需要提前近一年的时间,比如2022年4月入学千叶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事前审查的截止时间预定为2021年的6月下旬。大家前往不要错过,再没有比千叶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申请再早开闸的了。海外申请2022年10月千叶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事前审查已经于2021年12月截止.因此,在日本以外地区申请千叶大学教育学部一定要从速从早。关于千叶大学:千叶大学(日文平假名:ちばだいがく;英文:Chiba University),简称千叶大,2020年日本大学排名第14位。千叶大学诞生于1949年,是一所本部设置在日本千叶县千叶市稲毛区的知名研究型综合国立大学,是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SGU)投资的一流大学。千叶大学是日本首都圈内拥有独特高水平学部学科的综合大学,其医学部、园艺学部、工学部是该校重点专业。以上就是柠檬为您带来的日本研究生申请每年最先开始的是千叶大学教育学,想了解更多关于日本留学的信息可戳柠檬哟。留言给小白江吧,更多日本留学一手干货等你来拿

避孕药

划重点!国家大力扶持,写进“十四五”规划,这12个专业“火”了

近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在规划与草案中,教育、前沿科技、体育、环保等领域多次被提及,成为未来5年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在这些未来值得关注的行业中,就不乏湖北师范大学所设的诸多专业。一、教育国民关注的重点话题“教育”是此次“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领域之一。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建立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且赋予教育“新的角色”。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师范类院校,湖北师范大学现已开设英语、历史、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等诸多方向的师范类专业,覆盖了基础教育全部学科。基本公共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需逐步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乡村教育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同时,还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1.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类】本专业2017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2018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2.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备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教学和艺术技能,适应各类早期教育、培训、保健、少儿活动中心以及早期教育读物出版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培训、研究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类】本专业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培养特殊教育本科人才的专业,倡导“合格+特长=优秀”的人才质量意识,强化通识教育内涵,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教师队伍除了加强基础公共教育,未来几年,我国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改革,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教育学专业【师范类】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和文教产业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二、科技前沿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进步息息相关。“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不少科技前沿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工智能未来,我国将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新的战略高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动能,也是湖师大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该专业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的编程开发,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典型模型方法,从而具有初步实际工作能力。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现代社会,人们愈发重视宇宙起源与演化、透视地球等基础科学研究。我国也会在地球深部探测装备、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实验船、极地立体观监测平台和重型破冰船研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解译、地图编绘、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开发、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在各类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生物技术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终身学习与研究能力,掌握生物学和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成为引领国家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建筑、电子、通信、材料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人才。五、体育“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同时,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各类健身运动也火热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成为“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之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能够胜任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健身项目推广、体育经营管理、健身咨询和组织体育竞赛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六、环保“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共治体系,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环境改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此次“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等改善环境方面的内容。同时,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环境工程专业本专业为省部级优势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能从事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及噪声污染等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开发、设计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七、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是全民关注的领域。“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业责任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技能,胜任食品生产、品质控制和工程设计等工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适应新时代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建有1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专业,是学子们报考时的好选择。素材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金盞花

天津大学面向新工科启动研究生课程改革

打破学科“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近日,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首批课程吸引了3319名研究生“尝鲜”。此次重点推出的21门面向新工科的公共课程分为基础类、计算类、制造类、综合类四大课程模块。其中既有“应用数学基础”“近代物理学进展专题讲座”等基础课程,也有“大数据分析理论与算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面向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的前沿课程。此外,还有“工业标准及标准化基础”“科技论文排版技术”等综合类课程。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告诉记者,首批建设的新工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前沿引领和学科交叉,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以及教师们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方法传授,注重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引导,以期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创新、交叉和融合,是这批课程共同的特点,也体现着新工科的重要特征。”郑刚说。“近代物理学进展专题讲座”这门课由同一学科不同方向的6名教师共同完成。“现代物理对于原始创新非常重要。”课程负责人柯红卫教授介绍,由于现代物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学习较困难,理学院的6名一线中青年教师将共同打造这门浓缩的现代物理学课程,力求为工科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融合”二字,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这门课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门课程由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精仪等多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7位教授联手打造,将教授们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据悉,面向新工科建设,天津大学还将进一步在课程改革、专业及学科建设方面继续探索,力求根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根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根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