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物理类专业考研党选学校必备模特们

物理类专业考研党选学校必备

物理类专业考研党选学校必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系着每个考生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下面小编为物理类专业考研考生准备了物理专业排名前八的高校。北京大学拥有7个物理类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有3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理科基地。该校拥有物理学、核物理、大气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南京大学生物物理与软物质等学科有优势南京大学物理系是我国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和高端物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是国家物理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建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清华大学教学资源丰厚清华大学物理系在科研管理方面下设三个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和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研究所;两个跨二级学科重点实验室: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材料设计与模拟实验室(清华分室);五个跨一级学科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建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复旦物理系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各二级学科),1993年成为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985工程”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创新能力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与天文系目前物理与天文系按照研究领域设有 6 个研究所,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物理与天文系目前共有 25 支科研团队,研究领域覆盖理论物理及其交叉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等。浙江大学国家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地浙江大学物理系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基地。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浙大物理系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浙大物理学科在2006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高校物理学科排名第五。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拥有物理学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学机构,致力打造“强理强工”特色,是广东省唯一同时拥有理学(物理学)和工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单位。

使民心亲

中科院物理所有多牛?牛津、北大学生考研照样被刷

“你上岸了吗”?相信见到今年 的考研生,大家问的最多的肯定是这句话。考研毕竟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结果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国内比较顶尖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除了清华、北大这些985高校来说,中科院也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科研院所。中科院物理所简介在国内,中国科学院是一个顶尖的学术机构,它是由很多所组成的,中科院物理所就是其中之一。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的地址在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物理研究最顶尖的研究所之一,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由于行业内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物理所的招生也是比较苛刻的。物理所的物理学是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研究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等,形成了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及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的研究格局。物理所现有超导、磁学、表面物理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物理、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纳米物理与器件、极端条件物理、清洁能源、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物理等7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1个所级实验室。物理所借助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朝着国际一流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机构目标发展。研究生招生状况从今年物理所研究生的招生状况来看,一志愿生源十分充足,且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我国顶尖的985高校,因此今年的录取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从录取的结果来看,在28位进入面试的学生中,最后只一志愿录取了5位,14位学要进行所内专业调剂、5位不符合调剂要求,不进行录取、4位复试没有通过,不录取。录取的5位学子分别来自于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却在第一轮面试中被淘汰,只能参加所内调剂。不过,从他的初试分数只有371分来看,这种结局已经是很好的了,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几乎都在380分以上。尤其是那些被录取的学生,分数基本上在400分左右。但是更让人遗憾的是,在4位直接面试没通过的考生中,除了一位来自双非院校东华理工以外,其余三位都是国内985高校毕业,而且还有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可见,中科院的录取是不太看重学生的毕业院校的,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实力。记得以前总听考研的人说,如果成绩考不上顶尖985的话,可以报考一下中科院、农科院这样的科研院所,因为很多时候都招不满。但是从今年的状况来看,想要考入中科院来说的话也不是那么轻松了,接近400分的考研分数,又有多少人能够考得到呢?对于物理所今年的招生结果,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大学生活不迷路!谢谢支持!

鲁迅

近一百年来基础物理学没有取得突破,下一次物理学革命会在何时?

近一百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自从上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以来,我们的基础物理学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在上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对经典物理学进行了一次革命,但是这次革命是不彻底的,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年,还留下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在微观领域,量子力学能解释部分超导现象,标准模型基本完成了粒子物理的统一,杨-米尔斯理论统一了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在宏观方面,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中子星等等极端天体,宇宙大爆炸理论建立起了宇宙演化的模型,恒星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能很好地描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如此辉煌的成就确实让人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来看这些理论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上的,比如标准模型属于量子场论的范畴,而量子场论本身就是量子力学的延伸。从本质上说,近一百年来,我们的基础物理学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科技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百年前的基础理论之上,而物理学各领域的进步,全是对之前基础物理学的完善和补充。又比如在科学技术中,现在的航天推进器,本质上还是二战时期,德国科学家冯 · 布劳恩发明的V2火箭的改进;计算机的本质,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数学家图灵设计的图灵机;能量的获取,还主要靠化石燃料。如果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完备,我们有理由相信物理学的终极基础理论已经建成,但是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不可能全是完备的,基础物理学肯定还存在更深刻的理论未被发现。其实科学上已经发现一些现象与现有理论不相符,比如现代科学的两朵乌云——暗能量和暗物质,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而第二类超导体的存在,也没有理论能够进行解释;黑洞奇点问题,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冲突无法调和。这一切都暗示着,现有物理学的基础还不完备,虽然也有一些理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超弦理论、圈量子引力论等等,但是还没有达到对现有基础物理学进行革命的层面,或许下一次基础物理学革命,就发生在这个世纪之内。从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来看,下一次基础物理学革命,有可能颠覆我们对宇宙维度的认知;因为有些理论预见,我们的宇宙维度,可能不止“三维空间+一维时间”。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花音

物理基础理论之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的另一个兄弟版本,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是说,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个电阻的串联,而诺顿定理则是说,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某些条件下,两个理论转化的电路可以进行互换。但是有条件。这里我们看下诺顿定理诺顿定理任何一个,含有线性一端口的电路,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来等效替代,电流源的电流等于该电路的短路电流,电阻则为电路的等效电阻。通过一道例题来了解一下诺顿定理例题先求短路电流电路较为简单,我们使用叠加原理,来求。首先是电压源单独作用,此时电流源开路,电路中只有电压源和两个电阻串联。电压源作用电流1=20V/20欧=1A然后是电流源单独作用,此时电压源为短路,相当于一根导线,电路中两个电阻就相当于并联了。每个电阻分的电流源一半的电流,也就是0.5A然后我们再把电流叠加起来,就求得了isc=1+0.5=1.5A。求等效电阻Req我们把电压源和电流源都置零,然后就会得到一个由两个电阻串联形成的回路,总阻值为20欧。也就是Req=20欧,这个电路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说明诺顿定理。

四象

物理学停滞还是到了瓶颈期?难道之前的基础理论真的有问题吗?

经典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理想物理学。然而,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除了含有作为物理对象的物质之外,还拥有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正是由于空间的存在,物质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而且使不同的物质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在宏观的范围内,空间效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而,经典力学可以只描述物质的行为与变化。然而,当人的认识超出了宏观范围,进入了高速领域、宇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空间效应便显现了出来,使宇宙与经典力学产生出了较大的差异。比如,物质的速度受到了空间的限制,不能随意增大;物质可以借助于空间使光线弯曲;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都具有波动性。于是,描述不同领域关于空间效应的理论便应运而生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是上述三个领域关于空间效应的局部理论。人类的认识,在逻辑上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一是归纳法,由此产生的理论是唯象型理论;其二是演绎法,根据该法产生的理论为构建型理论。唯象型理论建立了各种不同现象和实验的外在联系,其局限性则是没有提出具体的物理机制,使认识缺乏质的飞跃。构建型理论则是通过提出假说,构建具体的物理机制,各种不同的现象只是该物理机制在不同极限情况下不同表现。唯象型理论易建立,然而受到了质变的影响,不易发展;构建型理论则不易建立,却能使人类的认识得到真正的提高。由于是初次接触空间效应,所以上述三个理论都只是唯象型理论,缺乏具体的物理机制。这些理论经过百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应该让位于构建型理论。后者可以通过统一的物理机制,将各种不同领域的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由于惯性的思维,由于根据唯象型理论产生的归纳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把过渡性的唯象型理论当作了认识的本身,拒绝探讨具体的物理机制。如果问及为何光速不变?为何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为何空间会产生几何弯曲?得到的回答,要么认为如此刨根问底是没有物理意义的;要么则将上述现象归结为物体的内在属性。无论是哪一种回答,都阻断了认识的继续。综上所述,现代物理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建立了它们各自领域关于空间效应的联系,它们的局限性则是在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物理机制,将各种不同的现象归结为该机制在不同的极限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因此,要改变物理学的现状,走出唯象型理论的困境,需要我们进行格式塔转换。由唯象的格式塔转变为构建的格式塔,将我们认识的重心由作为物理对象的物质,转移到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需要我们研究空间的构成及其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分享完了,喜欢科学的朋友可以点击收藏,以备后用。小编每天都会在这里分享更多的科普知识,关注我吧,这样你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了!喜欢本文章请给小编点个赞,您的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小编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南方有鸟

数学、物理等八大基础学科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数学:自然科学之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难学、就业不易,是专业中的冷门。近几年,数学等理学基础类专业,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就业率都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也不再是男生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女生更多的现象。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5年毕业生规模在48000~50000人,就业率在70%~75%之间,男女比例为1∶1。1就业面较广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其应用面也极其广泛,具有扎实基础的数学人才既可以做职业数学家,又可以在各类学校做数学老师;还可以成为某种领域(如金融、统计)的数据分析师,也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工程计算、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工作。2“跨专业”方便数学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只要再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他们可以转向很多理工、经济类专业,比如计算机、统计、金融、经济学等。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3上升快、收入高据统计,毕业后收入较高、工作相关度高、提升较快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相关行业领域。而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OECD成员国对成年人知识技能的调查显示,缺少数学技能严重限制了人们获得更好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在新兴市场国家,精通数学的人,收入平均比其他人高出40%。物理学:析万物之理1对口就业率并不高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物理学毕业生规模为18000~20000人,应用物理学毕业生规模在8000~9000人;两个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两年都在70%~80%之间。物理学男女比例为1.5:1;应用物理学为4:1。物理学就业与大多基础性专业相同,主要在高校、国防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中国有很多与物理相关的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这都是物理学毕业生深造和就业的好去处。有报道显示,物理学专业对口就业率并不高,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37%。这恐怕和大多数基础学科的就业特点有关。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物理的人都能成为物理学家或搞科研工作。虽然表面上看,直接与物理对口的行业很少,事实上物理学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广。许多以物理为基础的学科领域都闪烁着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如信息、能源、航天、军工、材料、交通、经济、生命科学,等等。2基础学科适用领域广物理学专业既是活跃的物质世界基础研究前沿,又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源泉。物理学史上每一次巨大的发现都带来人类对世界的全新认识以及社会的巨大发展,最新研究很容易会引起其它学术领域的共鸣。丁肇中在上海某学院大师课堂上说:“100年前,最尖端的科学是光学、力学,现在被用在电视、无线电、航空航天工程;20世纪3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它的用处,现在被用在IT上;20世纪4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核物理,现在被用在核聚变。物理是一座由基础研究转变为应用技术的金字塔,金字塔不断的增高,因为研究不断扩大它的底部。”虽然物理学专业对口就业率并不高,但俗话说的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深厚的知识功底让物理学毕业生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都能很快上手。北大物理学院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他们的就业领域分布百分比为:科研、教育32%;IT业28% ;金融、贸易、商务、咨询13%;半导体14%;生物产业2%;传统工业类6%;文体、卫生2%;律师1%;新闻媒体1%……他们都认为物理学习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终生受用的牢固基础。3深造转专业有优势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同学会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深造的专业大部分为物理学相关专业。国内考研,物理有许多课程是其他专业的主干学科或考试科目,考研率很高,这也是物理学专业的优势所在。出国深造,重点大学的申请国外奖学金的比例较高,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同学选择非物理学专业进行学习。如到国外读工科、生命科学甚至金融、商科等专业。如南开大学每年有超过40%的物理学基地班学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近75%的学生到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进行研究生学习,其中30%到国外学习。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最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50%在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30%以上获得美国、欧洲的著名大学的奖学金出国深造,本科毕业时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约有10%。生物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1“生物专业不好就业”是误解社会上有一种误解——“生物专业不好就业”。其实,阳光高考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近三年的全国就业率分别为2013(85%~90%)2014(70%~75%)2015(75%~80%),属于平均水平。当然,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在内的985高校的生物科学的就业情况是很好的,大部分选择了在国内外读研。浙大毕业生60%~70%将继续读研,其中大概30%选择去国外去攻读;其余的30%~40%学生选择就业。清华生命科学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78人,其中境外深造31人,本校读研36人,就业11人;就业主要方向包括化工、医药、金融、教育行业等。相比之一,一些之前盲目开设生物学专业的高校,师资、科研等跟不上,其毕业生就业肯定会遇到更多困难。“生物专业不好就业”的印象,可能来自于国内生物“对口”的就业岗位不好找,就业面较窄。如果想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研,需要读完博士。本科生如果选择直接就业,很可能要去医药企业或转行。目前,国内生命科学所带动的下游产业有限,但也有向好的趋势。有的年轻人认为毕业到企业公司工作就觉得掉价,实际上杭州、上海、北京等很多跨国的和国内有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都需要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将来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那里有年轻人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生物学有很多领域,各领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生物信息和生物统计方面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这两个领域与信息科学和统计学有交叉。所有,生物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多接触跨学科的知识领域。天文学:探索浩瀚星空1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继续读研在谈到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顾秋生教授说:“最近两年我院天文学系本科毕业生人数总计约为100人,其中大约2/3的同学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另外,对于少部分没有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同学,顾教授表示:“由于天文学专业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且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出自名牌高校,社会认可度较高,所以就业的选择面十分广泛,连续多年就业率接近100%,超过了许多热门专业。”2毕业生选择十分宽广在谈到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去向选择时,顾教授认为天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选择是十分宽广的。他给出了如下建议:继续读研深造。进入交叉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工作。进入科技类杂志社、出版社、网站等从事编辑类工作。进入IT行业工作。进入金融行业就业。考取公务员。进入中等学校从事自然科学教学或进入科技馆、博物馆从事社会教学工作等。海洋科学:探索海洋的奥秘目前,很多热点问题亟待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如:深海中的生物是否预示着生命起源,海洋污损生物如何防治,海洋沉积及油气储藏,海洋渔业如何发展,近海污染如何治理,海岸带如何管理,等等。我国的海洋科学发展较晚,客观来讲,如今的水平比起一些开发海洋较早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利用当下已有的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优势,继续保持和加强之外,在如今落后的领域,会增加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和力量。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今后,海洋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将存在持续的需求,特别是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海洋科学涉及的相关学科非常广泛,所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也非常广阔。中国海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领军人才,海大师生也一直积极参与极地科考和海洋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2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海大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近年来海大还成为国内第一所进入北极大学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海大与国家海洋局、海尔、海信、华为、朗讯等500多家大型用人单位以及沿海省份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约40%左右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深造,其余的大多数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矿产、环保、食品、水利和医药卫生等行业。如国家石油企业、矿产企业、国土、水利等企事业单位;与海洋化学、环保有关的机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大型食品企业、医药公司、海洋局、海关、环境监管部门等。除了直接就业之外,本专业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直接赴国外深造。21世纪是中国走向蓝海的时代,相信海洋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够紧随时代脉搏,助力中国梦扬帆远航。哲学:让人变得更聪明的专业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哲学专业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500~2000人,毕业生高考时的文理科比例是86%:14%,男女生比例为41%:59%。哲学专业本科就业率连续三年在75%上下,处于中等状态。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哲学专业虽然没有那么受宠,却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1对口就业方向  无论从地域方面,还是领域方面来看,哲学系毕业生分布都比较广泛,其主要就业方向有:  ①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等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或文字性工作,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优势。  ②文教事业或新闻出版部门。除公务员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到学校、科研单位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研究性、采编类工作,但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等条件要求较高。  ③各类企业等。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可到企业的党办、文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中文类专业:开设院校多 就业对口难1就业范围多元化  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去向有党政机关、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出版单位、广告公司、各级教学和科研机构单位等,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就业范围比较多元化。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较低,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中文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主要看个人意愿。  如果对中文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必要的。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继续攻读本校或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各专业就业率高达96.54%,其中5.4%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16%继续攻读研究生。  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历史学:昨天的记忆1社会需求有限,期望适中就业不难  多数人都把历史学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该学科就业前景冷淡。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历史学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连续两年就业率都在65%~70%之间。  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学职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而现在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不必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看,历史学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  总的来看,当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报考政府部门公务员;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毕业生则彻底转行,最终从事了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

睫毛膏

大学最难学的4大理科专业!就业和考研都是“煎熬”!学姐:慎报

我国理学中最难学的几个专业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大学专业里面,各类专业的涉及领域和所学的知识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在这其中理学类的专业可以说是最难学习与理解的。理学专业大都是研究一些比较抽象和高深的理论问题,是一个重视抽象理论学习研究的专业门类。那么理学又分为很多的专业方向,在这若干个的分专业中又有哪些相对来说是不易学习与理解的呢?下面陈默老师就为大家具体的讲述一下:大学最难学的4大理科专业!就业和考研都是“煎熬”!学姐:慎报。专业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一些微观世界的问题,它是借助于显微镜和碰撞仪等高端先进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借助波动等一系列高深的物理基础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一个学科,是人类探索微观现象,实现突破当今科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力工具。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深厚的基础物理知识铺垫,并且还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空间立体思维和充足的想象力。所以说,这一专业是非常的不容易学习的。因此,没有陈默老师所说的上述特点的同学一定要慎重的报考本专业。专业二:数学专业数学专业是大学理学专业里面的一个基础学科,基本上所有学习理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数学。而陈默老师在这里要说的这个数学则是大学专门开设的一个专业,也就是说本专业的学生是专门学习数学的。那么所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肯定是要比其他理学专业学习的更高深了,可以说是相当的难的。学习本专业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极高的数学学习天赋,否则报考这个专业就无异于自送前程。而且目前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也不是很理想,除非学生有决心和能力进行考研深造。专业三:光学专业光学是一门集近代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为一体的理学学科,其所涉及与研究的知识领域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光是一种粒子和波动相结合的特殊物质,因此本专业在连续性和间断性上都要进行深刻研究学习。这是一门集基础物理学、数学以及各种抽象的时空理论为整体的专业,是极难学习的。在学生报考本专业以后,往往会面临这非常沉重的学业压力。而且由于本专业比较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而对日常实际的生产活动没有太大作用。因此本专业在就业形势上也是不容乐观的,市场需求不是很充足。专业四:天文学专业天文学专业主要就是研究宇宙天体运行以及宇宙状态的一个专业,是目前我国理学专业中比较高端的专业。在本门专业的学习中往往会掺杂着大量的数学计算问题和概率统计问题,而且基础物理学也是本专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撑工具。那么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数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以上陈默老师所列举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数学、光学、天文学这四个专业,是大学理学类专业中最难学习的几个专业。若是有对这些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慎重报考,若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习中将会是很煎熬的。关于:大学这4个理科专业慎报!学习难度远超高考!考研过线基本没戏。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尚贤

最易搞混的10个考研专业,别都已经考上了,才发现报错了

文|大圣在我国大学里,有许多相近甚至非常类似的专业,乍一看,以为是同一个专业,然而,学习以后才知道,这并不是当初自己要报考学习的专业。就比如说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小白类的考研生很容易选错,自己并没有搞懂两者的区别,看到名字就感觉应该是同一类专业,事实上,选错了专业,意味着以后的你的研究方向就不一样了,你当初想要从事一生的方向就错了。那么,到底哪些理工类专业最容易让人混淆,搞错的呢,一起来看看。1、应用化学 vs 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学科偏重于研究化学成果转化为能够实用的现实产品,更实际一些,偏向于结合理论知识,动手实践出应用成果,因此呢,在你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以及实验设备方面,一定要感兴趣,有实操的渴望。就业方面,以后基本是从事和化学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比如石油化工、医药制备、商品检验、卫生防疫等等,实际点就是诸如中石化、中石油、制药企业等,就业方向还是很多的,不用特别担心就业问题。材料化学学科则落在材料上,是关于材料研究和使用的原理技术,该学科必须具备强理论知识,具有探索微观化学内容的兴趣,材料化学包括的研究范围很多,例如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兴复合材料等,而在研究生阶段,就是原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甚至发现新的材料。就业方面就是对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半导体或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解密新的材料应用和用途,主要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事制备、加工、开发利用等工作。2、物理学 vs 应用物理学物理学则比较容易理解,侧重于理论研究,而且研究生阶段,则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学习,同时你还必须具备很强的数学知识。就业方面一般都是从事理论的研究、科研技术、大学教学等,一般都是在实验室里,研究所里,选这一个专业的考生要想要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就是科学家的道路。应用物理学则注重转化成能够实际使用的成果,更偏向于在理论的基础上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技术、产品等,实操和探索创新是这个专业所必备的能力。就业方向一般是在工业、交通、邮电、金融、商业等领域的企业单位,用自己所学转化出产品成果出来。3、数学与应用数学 vs 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习的范围广、知识程度深,一般研究生阶段就会分方向,主要就三个,包括纯数学方面、计算机领域、经济领域。同时这也是个最近比较热门的专业,至少在人工智能、AI方面很受欢饮。就业方面纯数学就是深入研究,属于科学家类型。计算机领域则设计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的制作开发等。经济方面则是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统计学则有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之分,看个人爱好,统计学是对统计计算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同时还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重视理论也更重视应用实践。就业方面可在电信、银行金融、保险核算等部门从事统计、概率分析、风险研究等工作,金融分析师、股票投资管理也是这类工作。4、管理科学 vs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学科偏重于理论学习和分析,是要你以数学思维、计算机思维在管理上给出分析、决策和实施,这个科学更在意理论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机思维,在管理上帮其分析实施。就业方面主要是对企业单位经济和数据在计算机化方面的管理,运用这方面知识,帮助公司在数据方面做出更合理的管理和决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看重于实操,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管理当中,需要具备计算机理论、编程知识,数学知识等,方向大可分为文科和理科方向,文科则是对文献、信息的管理,理科则是计算机应用。就业方面主要就是对企事业单位做系统方面的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工作。5、海洋科学 vs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专业包括的范围更广,是对整个海洋系统的研究学习,这其中包括水文、海洋运动、海底地质、海中生物、海洋环境保护、污染监测等,这也涉及到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是以整个海洋为研究对象。就业方面比较受限制,致力于海洋研究员、海洋科学家的考生可以报考。海洋技术则是针对海洋科学某一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是把技术应用到海洋环境的某一方面,因此对海洋学、地质学、生物学、环境学等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学习。就业方面则比较广泛,例如在气象局、海洋局、交通部门、军事部门、开采石油的海上平台等,这个是非常对口的工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来源:原创(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索香

自学物理科普书籍,有这10本就够了!

导读:这10本物理科普书籍,足以回答你的N多问题!足以带你走向宇宙最神秘的地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1、《从一到无穷大》。在写法上,《从一到无穷大》与其他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伽莫夫完全是一种大家的写作风格,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作者是想到哪说到哪,将叙述的内容信手拈来,其实,仔细思考,就会感觉到其中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紧密关系。2、《变化》《变化》为宇宙物理科普基础读物,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插图精彩。更关键的是该书在现有物理基础上,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拓展。对于最基本的问题,引力,惯性,相对论,光速,时空都有独到的看法。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学初年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这本小书把读者引入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宇宙物理"。书中没有繁琐的数学描述,以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畅快淋漓的科普书籍,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为他们了一扇思想之门。该书电子版在灵遁者淘宝有售。3、《物理学进化》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波兰物理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电子版在淘宝有售。4、《上帝掷骰子吗》《上帝掷骰子吗》是2006年01月01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讲述的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5、《见微知著》《见微知著》是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书籍。量子力学是极为奇妙的理论,它在科学家之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又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力学的创立更精彩动人。《见微知著》将带你做一次量子力学之旅。从爱因斯坦和波尔的EPR之争开始,沿着量子力学发展的道路,带你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一起思考,和大胆开拓思维。《见微知著》以极具诙谐和提问式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诸多量子力学经典实验.。作者其实是在用“80后”的语言描写量子力学与科学家们的探索,虽然这本书写的是量子力学,但此书提出了众多新颖的观点。认为量子力学世界是确定的,对电子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物理场的统一,波粒二象性等都做出自己的回答。并且清晰勾勒出让专业人士都觉得很难懂的学科的脉络。但作者说:“我告诉你们的不是科普知识,而是告诉你们,要学会去思考,去想象。” 这本书的出现,向我们表明,不是物理学家也可以谈物理学,而且可以谈这么好。你也可以谈,谈物理学,谈化学,谈数学,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去思考你想思考的问题。 拥有高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读此书非常适合。电子版在淘宝有售。6,《边缘奇迹》《边缘奇迹:相变和临界现象》通过对相变和临界现象的介绍,阐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从熵的引入、统计配分函数,到对称破缺、标度律和普适性。也描述了研究相变现象的基本理论方法,包括平均场近似、标度分析、重正化群、统计模型精确解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文笔比较正式,建议大学以上学历者阅读。7、《时间的形状》这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最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中间的第六章是一段小说体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尘封已久,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但真相往往比小说更惊人。电子版在淘宝有。8、《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物理学讲义》是根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菲利普·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又译作费恩曼),在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讲课录音整理编辑的。删除了原录音中费曼教授对惯性导航的精彩解说(可以到网上找录音)和应对做题的解决思路(单独成书)。该书适合大学学历以上的朋友阅读。9、《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物质探微:从电子到夸克》通俗地阐述了粒子物理的基本知识,从主要常见粒子如电子、光子、质子、中子、反粒子、中微子、共振子等乃至比较特殊的J/y等粒子的发现,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宇称不守恒、夸克模型以及认识逐步走向统一的探索故事,作了深入浅出和比较生动的描述。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或进展,特别是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大多作了着力的说明。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也大多作了更新。而且,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夸克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上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奇异夸克星的探索和研究。10、5、《时间之箭》作者: (英)柯文尼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时间”仍是人类最难解答的谜之一,虽然当今重要科学理论都有它的踪迹,但是仍然缺乏明确的对"时间"的科学解释。例如:时间在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中没有方向,是“可逆的”。本书作者引导读者济览了所有企图解开时间奥秘的重要科学理论。他们探究时间的物理理论——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理论与势力学——以及考查更广泛的时间昭示:时间如何出现在诗、化学到生物学——从“马维尔的双翼战车”和“生理时钟”到造成旅行时差和星期一早晨沮丧心情的原因。 *后他们总结各种不同的时间阐释,描述出一种崭新方式赋予时间方向感,并呼吁要找出能涵盖时间箭头的全新理论。好了,以上就是10本物理科普书籍推荐。非常不错,值得一看! 也许很多人会说,你怎么没有提到《时间简史》《大设计》等霍金的书籍。原因是个人喜好吧。我个人读过《时间简史》自我感觉比较枯燥。所以就不推荐给大家。

梅拉妮

论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的缺陷和以太模型的重塑

论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的缺陷和以太模型的重塑——大统一理论的创建摘要:本文总结了阻碍物理基础理论进步的四方面因素,指出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缺陷的根源在于对引力、光、红移等前提条件的错误认知。从多方面论证了以太存在的客观性,并论述了宇宙空间存在巨大的以太压,以太压的传导速度为光速,电磁波(光)的本质就是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激发出的以太粒子的振动波;引力的本质是宇宙空间的以太压在传导过程中,受到物体的一定程度的阻挡,而在物体的之间产生的压力差;电磁力的本质就是大量以太粒子定向流动产生的推动力;强核力的本质就是宇宙空间中巨大的以太压对原子核的压束力;弱核力的本质是密封在原子核内部的以太粒子形成的原子核内部张力;完成了大统一理论模型的创建。关键词:以太,光,引力,大统一理论PACS:03.50.Kk引言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作为解释这些自然规律发生内在机理的现代物理基础理论却停滞不前了,主要体现在:现代物理基础理论体系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且相互矛盾,唯心主义大行其道,各种“神论”满天飞,把科幻当科学,混淆了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基本认知。面对各种通过极限猜想建立模型和理论,缺少基本的逻辑性,不能自圆其说,人们不禁感叹“物理已死”“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本文在总结物理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物理基础理论前提或假设条件的反思、对其理论缺陷及不可知性问题研究、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中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产生原因的进行系统性、创造性逻辑推理,得出的科学结论,重拾了经典“以太”的概念,并从多方面论证了以太存在的客观性,给予以太学模型全新的理论内涵(以下简称以太新理论),创建了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完整理论框架,可能成为人们理解物理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全新理论体系。现代物理基础理论进展的困境从约400年前伽利略开始,物理理论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太学是被物理界所普遍认同的,但因以太的存在难以想象、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等因素(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以太学被简单而粗暴地否定了、抛弃了,可以说“因为两朵疑云,抛弃了整个天空”,从而进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两雄争霸期。相对论善于以偷换概念的形式来掩饰逻辑上缺陷,量子力学更是以唯心主义思维抛弃了科学逻辑,在这两种绝对权威理论统治下物理理论界,尝试了各种猜想和变通研究,并将各类新的科技成果强行纳入其理论体系,但终难以自圆其说、难以令人信服,可以说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的研究陷入困境、陷入迷途,难以自拔。反思影响现代物理理论发展进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们接收信息的局限性和思维惯性的作祟。人们接收自然界的信息主要来源是可见光,而对光本身的认识就存在很大争议,微观世界是看不见的,能看到遥远的宏观世界的光是极其微弱的,人们是利用极其少量的信息来判断复杂多变的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机理,思维惯性也会使人们大多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思考,出现偏差和失误理所当然是大概率事件。二是物理基础理论的提前条件或假设条件存在重大的错误因子,会导致理论研究方向的错误。面对漏洞百出的理论体系,难道我们不能以真正的科学态度去质疑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吗?设想一下,如果真空不是空的,真有以太的存在;如果光不是光子的运动,而以太振动波的传递;如果万有引力不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力,而是外部空间压力在物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推力……那么物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必将发生颠覆性改变,旧体系将被证伪,物理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纪元。三是存在强大的世俗力量阻碍了物理基础理论的创新。将权威神化,将权威理论如宗教般信守、盲从已成为普遍现象,加之已经形成的巨大的利益集团,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真正的科学创新精神。四是数学工具的滥用,对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迷惑性。对物理属性和自然规律的量化定义是人们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学上的数学工具是对物理属性和自然规律的简化、近似的量化描述,而单纯从数学工具反推物理属性和自然规律是极不可靠的。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缺陷的根源本文认为,因以太理论的不成熟,就简单粗暴地否定以太的存在后,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的前提条件或假设条件存在致命的错误因子,掉入思维陷阱,这是现代物理基础理论缺陷的根源,也导致理论研究方向的错误,走进死胡同。下面就引力理论、光理论、哈勃定律的提前条件或假设条件的正确性进行质疑:3.1 对引力本质的认识上极可能存在重大误读现有引力理论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是人的惯性思维),广义相对论无厘头地认为,物体会使它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引力是时空弯曲的表现,物体周围存在引力场,引力通过引力波在引力场中传播,宇宙中存在无所不在的引力子。现有引力理论忽视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只是表象,其实质是来源物体外部宇宙空间的压力差。以太新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存在巨大的以太压(数量级上可能是大气压的数千亿倍以上),以太压在宇宙空间的以太粒子之间传递经过物体时,被物体中的原子核阻挡了一部分以太压的传递,就会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引力的本质,物体在以太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聚集效应,表象为相互吸引,物体之间以太压力差产生的机理将在后文中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以恒星为例去思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还是一种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外部压力的传递差?”恒星是一个因引力而聚集的天体,恒星核心部位因存在巨大的压力产生的核反应,越接近恒星中心部位,压力越大。如果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那么越靠近恒星中心部分,由于来自四周的吸引力方向相反而抵消,恒星中心部分的吸引力反而最小,即便有周边的引力差向恒星中心传导,恒星核心部位的压力也难以达到核反应的条件;即使产生了核反应,这种相互吸引的模式也无法稳定与内部的核反应产生的张力的平衡,恒星很快就会爆炸了。反之,如果引力是外部压力,巨大的以太压从球型恒星的外围逐步向恒星中心传导汇集,内部压力会呈级数增长,恒星核心部位的压力足以达到核反应的条件,这种从外向内的压力传导汇集的模式也较容易控制恒星核心的核反应得以稳定进行。因此,引力的本质极可能是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外部压力的传递差。3.2 对光的认知上存在严重错误历史上,物理理论界对“光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分歧,这是物理基础理论的一个核心基本问题。现代主流理论将光定义为“作光速运行的光子”,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立的前提条件。将光定义为“作光速运行光子”,与人们的实际观测结果有大矛盾,相对论给以下解释“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速不变”“光速不可超越”“静止的光子没有质量,运动的光子有质量”等,这些超越基本逻辑又自相矛盾的定义竟然被主流理论界接受了。但物体是如何能产生初始速度为光速的光子?具有光速的粒子又怎么能轻易地被反射、折射、吸收的?光子之间为什么没有碰撞现象产生?众多疑问,无法合理解释。反观,光的物理属性和机械振动波的物理属性完全相同,将光作为以太粒子的振动波,光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得到符合科学逻辑的解释,唯一的推定条件是以太的存在,但与假定光子存在的理论相比,显然更为科学合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只能证明当时的以太学关于以太是绝对静止的设定是不正确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应作为完善以太学的契机,但却被利用为全盘否定以太学的工具,这或是物理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剧。3.3 哈勃定律对红移现象的认知上存在严重缺陷哈勃定律认定星光的红移是一种运动红移(又称多普勒红移),越遥远的星系红移越大,也就是越遥远的星系越加速远离我们,哈勃定律成为宇宙膨胀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理论基础。而事实上,光作为一种振动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是有振动能量损失的,传播得越遥远能量损失越大,波长逐步变长,频率逐步降低,直至为零。只是光的这种能量的损失非常缓慢,在较近的天体之间很难被观测到,天体之间越遥远光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越大,也就是红移越明显。光的这种因远距离传播而产生的红移现象是宇宙中非常朴实的现象。同理,宇宙微波背景也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产生自然现象,宇宙中所有的星光都会最终因能量衰减而经历微波阶段的,宇宙微波背景绝不是什么“大爆炸的余辉”。如果光波在传播过程没有能量的衰减直至消失,那么整个宇宙将充满高频光波、异常明亮、甚至会亮瞎我们的眼睛。哈勃定律无视红移现象产生最常见机理,并选择一个错误的推导,最终发展出“宇宙是一个奇点爆炸后膨胀形成的”的神论来。以太理论模型的重塑大道至简,相信大自然运行最基本的规律是简单且统一的。建立在多种假设基础上,又存在众多自相矛盾、不可知性问题的现代物理基础理论体系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现代主流理论回避以太的存在,用光子、引力子、胶子、中微子、希格斯玻色子、弦、暗物质等众多假设粒子来解释自己的理论,但这些假设的粒子最多只能算是以太粒子在某一方面的投影罢了;现代主流理论假借引力场、电磁场、能量场、暗能量等各种场论来解释空间对物体的作用,也仅仅只能反映以太空间对物体作用的某个方面而已。电磁波(光)、电流、引力、引力波、电场、磁场等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提示我们:它们一定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同一种物质的同一物理属性的反映,即它们都是宇宙空间中以太的压力(或振动)的传播速度。所有事实和现象都指向唯一的可能,那就是“以太的客观存在”,但必需对以太的理论模型进行重塑。本文通过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中自然现象产生机理的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创新思维,重新认识光和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客观本质,为以太学注入全新内涵。以太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太作为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是相对均衡地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包括在已知物体的内部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都存在大量以太粒子,可以说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以太空间,以太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以太空间中,电子围绕原子核的高速运动激发以太粒子的振动波,电磁波(光)就是以太粒子的振动波,这种振动波在以太空间以光速进行传播,并不是以太粒子本身在光速运动,这就是电磁波(光)的本质。整个宇宙空间存在巨大的以太压,以太压的传导速度为光速,以太压在宇宙空间传递经过物体时,以太压被物体一定程度的阻挡,就会在物体之间产生压力差,物体在以太压力差的推动下产生聚集效应,就是引力现象,引力的实质是宇宙空间的以太压在传导过程中,受到物体中原子核一定程度的阻挡,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以太粒子之间有很强的互斥性并对距离很敏感,以太粒子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以太粒子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以一定速度是从密度高(压强大)空间流向密度低(压强小)的空间,形成以太流,大量以太粒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磁场效应,大量以太粒子推动一定数量电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电场效应。电磁力本质上就是大量以太粒子定向流动产生的推动力。强核力的本质就是宇宙空间中巨大的以太压对原子核的压束力。弱核力的本质是密封在原子核内部的以太粒子形成的原子核内部张力。以太新理论统一了对四个基本力的认知,四个基本力都是宇宙空间中巨大的以太压对物体作用的反映。要理解以太空间的物理属性,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可以把以太空间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压强的超流体,因为有足够大的压强,以太粒子之间的压力和振动才能以光速传递,但以太粒子之间没有引力、电磁力、核强力、核弱力等相互作用力;以太空间的物理属性对以太的密度变化异常敏感,如果部分空间的以太密度哪怕只下降了万分之一,这部分以太空间的压强也会明显下降,光速下降,出现明显的红移和折射现象;物体如同漏空体沉浸在无边的以太海洋中,物体中只有原子核阻碍部分以太压的传导,因以太粒子的流动性极强,物体在低速运动时,以太的阻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光是以太粒子的振动波,我们身处以太空间中并一直在观察研究以太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却忽略了以太本身的存在。以太新理论对电磁波(光)的理解我们知道所有物体都会释放电磁波,温度越高,放出电磁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按频率由低向高分类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都是按光速进行传递的。以太新理论认为,电磁波是物体中电子围绕原子核的高速运动激发出的以太振动波,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电磁波的波长越短、频率高,这种以太粒子的振动波在以太空间中是以光速进行传递的,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磁波(光)的真实面貌。要理解这样原理,可以用相似的声波在空气中传递原理去思考,一个发声源产生的振动引起周围气压的变化,带动周边的空气分子的振动并在空气中传递,就出现了声波的现象。根据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声波可分为次声波、声波、超声波,但都以一样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在声波传递过程中,空气分子并没有声速方向上的移动。同理,电磁波(光)在以太空间中以光速传递,以太粒子并没有光速方向上的移动。空气气压越大,空气密度越高,声波的声速越快;音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沿直线传播的束射性和方向性越强,这些都和电磁波(光)在以太空间中传播的原理是相似的。光能够在宇宙中无限传播,说明宇宙中充满以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真空,我们现在所说的“真空”只是没有分子和原子的“真空”。光作为以太的振动波,在密度相同以太空间传播速度是相同,但光速不是不变的,光速是随传播介质以太的密度变化而变化的。传播介质以太密度越低是光速越低,如空气、水、玻璃中的以太密度比真空中的以太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就有明显的不同程度下降,这是振动波传播的特性。这里强调一下,空气、水、玻璃的分子不是光的传播介质,而是它们中的以太才是光的传播介质。光在密度相同的以太空间是按直线传递的,光在不同密度的以太空间之间传递,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如光从空气中射入水、玻璃等物体时,因以太的密度发生变化而出现光的折射现象,这也是光作为振动波传递的基本属性。光是物体与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光的振动频率越高,传送的能量越大。光作为一种振动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是有振动能量的损失,传播越得越遥远能量损失越大,波长逐步变长,频率逐步降低,直至为零。所谓 “宇宙学红移”“宇宙微波背景”都是光远距离传播过程中振动能量降低的现象。光的这种因远距离传播能量衰减而产生的红移现象是宇宙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光是以太粒子的振动波的判断,是与光在自然界产生所有现象相印证的。但相对论错误地定义“光是物体释放出的以光速运行的光子”,这也给整个物理基础理论研究指错了方向,将最普通的光的红移、折射现象作为神奇理论“宇宙大爆炸”“时空弯曲”的证据,也是令人咋舌的。6、以太新理论统一了对四种基本力的认知物理理论界一直致力寻找一种科学终极理论——大统一理论,来统一说明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内在联系和机理。现代主流理论尝试建立各种模型去统一这四种基本力的认知,但均未成功,主要原因是对四种基本力本质上的认知存在致命错误,错误地认为这四种基本力均来源于物体本身,但事实上,这四种基本力都来自物体外部空间的以太压。在正确理解以太空间的物理属性、正确认识引力的本质后,用以太新理论来理解和认识这四种基本力就非常容易了,简单地说,这四种基本力都是宇宙空间中巨大的以太压对物体作用的体现。下面用以太新理论对四种基本力分别进行解释:6.1以太新理论对引力的解释以太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宇宙空间存在着巨大的以太压在以太粒子之间传导,宇宙空间中的物体一般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中只有原子核是致密的(电子体积太小,可暂忽略),以太粒子不能直接穿过,原子核能够阻挡以太压的传导,但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原子其它部分空间都分布着以太粒子,以太压的绝大部分压力是可以通过原子中以太粒子透过物体进行传导的,这是“引力”相对弱小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身处其中而没有感知的原因(这和我们身处于空气中没有感知大气压情况相似)。对于单个物体来说,引力主要体现在,来源于宇宙空间的以太压在原子核的阻挡作用下,在物体内部产生一定压差,使物体产生向质心聚集的效应。物体的质量越大,原子核越多(大),单个物体内部的汇集引力越大。引力大小也表现在以太粒子密度上变化上,宇宙空间以太压大,宇宙空间以太粒子的密度也大;物体内部以太压越小,物体内部的以太粒子的密度越小,物体内部的引力作用就越大。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原因是,宇宙空间的以太压在传导过程中,由于受到物体的阻挡,在物体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以太压在物体之间传导有两个途径:一是以太粒子的极其微小性可以使大部分以太压透过物体进传导,传导的以太压大小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呈负相关;二是以太粒子的极强流动性可以使以太压绕过物体进行传导,传导的以太压大小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呈正相关。以太压在物体之间传导被阻挡的部分表现为“引力”,将物体相互推近。因此,引力的实质是宇宙空间的以太压在传导过程中,受到物体一定程度的阻挡,而在物体的之间由产生压力差。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也表现在物体之间以太密度的变化上,物体之间引力越大,物体之间以太密度越小,只是这种因引力而产生以太密度的变化是非常小的,也不是线性的,很难被观测到,只有在大质量天体附近以太密度因引力变化的现象较明显。所谓“引力红移”是因引力大的天体表面的以太密度降低导致光的波长增加的现象;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出现偏折现象,包括引力透镜现象,也是因大质量天体附近空间以太密度的变化,而引起光的折射现象,而不是相对论认为是引力扭曲了时空现象。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正相关,与物体之间距离负相关,也受物体原子核数量、大小、分布等情况的影响,很难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表达。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不能反映引力的本质,只是当时的物体引力经验值的推导,在与经验值相似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值是非常接近真实值的,反之,误差就非常大了。6.2以太新理论对电磁力的解释以太粒子之间有很强的互斥性并对距离很敏感,以太粒子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以太粒子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以一定速度是由密度高(压强大)空间流向密度低(压强小)的空间,形成以太粒子流,大量以太粒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磁场效应,大量以太粒子定向流动产生的推动力就是电磁力。电磁力的大小与参与以太粒子定向运动的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以磁铁为例说明,磁铁没有被磁化前,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方向是各不相同的,电子带动的以太粒子的运动方向也是无序的,不表现出磁性。磁化后磁铁内的大部分电子围绕原子的运动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将大量以太粒子推向一个方向,这样表现磁铁一端的以太粒子密度增加、压强增加,磁铁另一端的以太密度减少、压强降低,这样磁铁两端的以太空间存在压强差,又使以太粒子从磁铁外部由密度高的一端向密度低的一端运动,形成一个发散状的以太蜗流,从剖面上看是一层层散发又闭合的以太粒子的运动曲线,这个运动曲线和我们已知的磁力线形状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磁场就产生了。如果将两块磁铁同是以太粒子压强高(低)的一端靠近,就会出现分属两个磁场的以太粒子流因运动方向相反而出现互斥力,所以人们观察到磁铁的同极排斥现象。从微观上讲,每一个原子对以太粒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都能形成一个或多个以太蜗流,每一个原子像具有若干正负极的小磁体,不同元素的原子会形成不同性能小磁体,不同小磁体的正负极的数量、电磁力大小和方向决定了不同元素原子的物理和化学属性。6.3以太新理论对强核力的解释人们把将质子和中子中夸克束缚在一起、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强核力。从以太新理论的角度,理解强核力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质子和中子是一种致密体,中间没有以太粒子可以传导以太压,宇宙中巨大的以太压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压束在一起;同理,当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之间的连接处没有空隙、不存在以太粒子,宇宙空间巨大的以太压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压束在一起了。因此强核力的本质就是外部空间以太压对原子核的作用力(压束力)。原子的强核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核中质子(中子)之间的无空隙连接面的大小。强核力对外表现为短程力,一旦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之间出现了空隙,以太粒子能够进入,这部分强核力就会消失。6.4以太新理论对弱核力的解释人们把可以使质子、中子相互排斥,可以使原子发生裂变、衰变的作用力称为弱核力。以太新理论认为,在原子发生核聚变时,可能将一部分以太粒子、也可能夹着电子包裹在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之间,这部分在原子核内部以太粒子的密度有可能大于宇宙空间的以太粒子的密度,从而形成原子核内部应力(张力),当外部空间以太压对原子核的压束力大于内部张力时,也就是强核力大于弱核力时,原子保持稳定;当因碰撞、振动等外部因素,使原子核出现空隙增加或出现裂缝,外部空间的以太压对原子核的压束力下降,导致强核力小于弱核力(内部张力)时,原子核发生裂变,或发生释放出部分以太粒子及电子的衰变。因此,弱核力的本质是密封在原子核内部的以太粒子形成原子核内部的张力。7、以太新理论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解读对以太新理论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可以更正已有的错误观点,颠覆了人们一些贯性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掀开真实世界的一层面纱,解开物理界众多的不解谜团,可以使充满未知的世界变得“相对简单”。下面就几个物理问题为例,进行说明:7.1电流和电压我们都知道电压是电子流动的原因,但这只是一个表象,现有物理理论并没有告诉我们,电压是怎样驱使电子定向流动形成电流的,以及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区别。电子的定向运动能驱动以太粒子的定向流动,反之,以太粒子的定向运动也能推动电子的定向流动,电场就是大量以太粒子定向流动产生的推动电子定向流动的效应。以太新理论认为光速是以太粒子之间振动传递和压力传递的特有速度,而电压的传递又恰好也是光速,两者之间必然有密切的内在关联,而事实上,电压的本质就是同一物质不同部位以太空间的压强差。这个可能很抽象,电压升高就是利用电磁原理将高电位部分的以太密度增加,形成与相应部位的以太空间的压强差,在闭合线路中,以太空间的压强差越大,参与的以太粒子流动数量越多、速度越快,推动的电子就越多、速度就越快,表现出电流的增大。如果电流要克服电阻力,就会出现电子对以太粒子的反推力,要克服反推力,就会表现出能量的消耗,如出现电能转化成热能等现象。由于不同物资内部的以太密度有较大差异,在铁、铜等金属内部的以太密度较低,而空气、橡胶等物资内部的以太密度较高,即便通过电磁感应将金属内部以太密度升高(电压升高),也很难达到空气、橡胶等绝缘体中以太的密度,不会产生以太粒子从金属向空气、橡胶等绝缘体的定向流动,也就产生电的绝缘效果。这也是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原理。7.2速度与质量以太粒子对压力的传导的速度是光速,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当物体在以太空间低速运动时,以太粒子可以从物体中穿过,阻力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当物体在以太空间高速运动,以太的阻力就不能被忽略,越接近光速阻力越大,并且当以太粒子的阻力大于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物体就会解体了,因此任何原子以上的物体是不可能接近和超过光速运动的。任何粒子要接近和超过光速运动,就必需克服以太的巨大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是难以出现的。“光速是物体速度的极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质量、时间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质量的本质是组成物体的基本粒子的量,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这两种测量方法,在日常情况下,可以不忽略以太的影响,但当物体高速运动时,如果不考虑以太阻力的变化,就会得出“物体的速度越高,质量越大”的错误结论。相对论认为“质量和能量可能相互转换”,一个所谓证据是“当物资在核反应后,出现质量下降现象”,这极可能是测量方法的误导,一方面可能因为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基本粒子没有被测量到,另一方面当一种物质发生核反生后变成新物质,新物质由于原子核的大小和数量不同,与以太空间的相互作用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无论是惯性质量还是引力质量的测量结果都会有所变化。组成物体的基本粒子是不会消失或再生的,质能方程E=mc2是错误的,质量和能量是物体不同维度的属性,不能相互转换,质量和能量是各自守衡的。7.3引力波与波粒二象性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以太粒子的振动波,大量以太粒子的定向运动产生电磁场的效应,引力波同样是以太运动一种形式。一般物体在以太空间运动时,由于以太粒子可以接近无阻力从物体中穿过,产生的引力波是非常微弱而无法观测到的,但当白矮星、中子星等致密天体高速运动时,以太粒子无法从致密天体中穿过,会在致密天体运动方向上对以太空间产生较大压力,这种压力以波形式按光速向外传播,表现在传播方向上的以太空间粒子密度高低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由致密天体高速运动产生的引力波是明显的,并可以远距离传播的。和电磁波是横波不同,引力波是纵波,穿透力更强。当物体接收到引力波时,反映的是以太空间对物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也就是引力强弱的周期性变化。引力波的实质是部分以太空间的压力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现象,而不是相对论所说的“时空弯曲的涟漪”。物体与外部的能量交换和相互作用主要通过以太空间来完成的,以太粒子始终处于振动、波动、流动等状态,处在以太空间的电子、原子、分子等物体受其影响,也难以处在绝对静止状态,一般越小的粒子观测到的波粒二象性的现象越明显,光本身就是以太粒子波动的传播,但这与量子力学的所说的波粒二象性有本质区别。7.4天体运动与世界观宇宙中绝大多数星系都螺旋状运动,这与以太的流动是密切相关的。四项基本力是以太压作用于已知物质的表现,但以太粒子之间并没有引力、电磁力等相互作用,因此以太空间是个超流体,当两个以上天体因引力而相互缠绕,共同围绕一个质心旋转时,因引力的作用使天体之间的以太密度低,造成宇宙中部分空间的以太密度高,部分空间的以太密度低,以太密度高的空间的以太粒子流向密度低的以太空间,随着天体的旋转,就会形成巨大的以太漩涡流,这种巨大以太漩涡流在宇宙中是众多的,它们和天体的运动相互影响,这也是星系一般呈螺旋状运动的原因。现在主流理论界认为的宇宙中存在众多的黑洞,实际上只是大型以太漩涡中心的表征而已。在星体运动与以太漩涡流的长期相互作用下,星体与其周边空间以太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这很可能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零结果的原因。以太新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充满以太的无限空间构成,宇宙一直存在,也将永远存在,时间、空间、质量、能量是不可混淆的基本物理属性,以太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多维空间、平行宇宙、宇宙大爆炸、时空弯曲、时空隧道只能属于科幻或神学范畴。这就是以太新理论朴实的世界观。8、结束语现有的物理基础理论从对引力、光、红移等物理现象的错误认知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推导,最终得到一系列异常荒谬理论,却成为不容质疑当代主流权威理论,严重阻碍了物理理论的进步,现在是该醒悟的时候了!以太新理论科学地解释各种微观和宏观自然现象发生的根本原理,首创了统一四种基本力的理论模型,并和各种物理现象相印证,相信以太新理论的原则和方向是正确的,受作者本人认识局限性的影响,可能在某些细节描述上存在一定偏差。以太新理论是一个全新的庞大理论体系,本文仅作框架性介绍,期待专家学者们能给予更深入的研究、完善和验证,共同促进物理科学的进步。以太新理论挑战了权威理论,否定了许多专家学者曾信以为真的理论、甚至终生研究的方向,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理解和认同,以太新理论的全新观点和思路如能给他们一些启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