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2025年全球连接数量达35 亿(可下载)天与地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2025年全球连接数量达35 亿(可下载)

获取《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2020版):平台,物联网企业做品牌的关键》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 ”,该报告编号为20bg0035。[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本报告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的调研与研究成果。本报告内所有数据、观点、结论的版权均属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拥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未经授权和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全文或部分形式(包含纸制、电子等)引用、复制和传播。不可断章取义或增删、曲解本报告内容。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拥有对本报告的解释权。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仅供相关单位和公司参考,所有根据本报告做出的具体行为与决策,以及其产生的后果,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概不负责。

不敢去之

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研究:市场规模达13976.3亿元(可下载)

获取《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研究》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该报告编号为20bg0169。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5,960.3 亿元增长到 2018年的 13,976.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3.7%。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 6.7 亿户,全年净增 4.0 亿户。终端用户的显著增长促进行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高。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5,960.3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13,976.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3.7%。随着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拓展,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将大规模增长,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规模化发展。芯片领域技术壁垒较高,以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为首的中国厂商虽在 NB-IoT 芯片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但在物联网芯片整体产业体系中,仍主要以高通、三星、英特尔等海外巨头为主要供应厂商,中国厂商在核心芯片、安全芯片、传感器芯片、AI 芯片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罗西塔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调研报告2020版

10 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很小众的概念,但是它的前景广受看好,各大研究咨询机构都对物联网产业抱有非常乐观 的态度,预测未来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将会达到 200 亿、500 亿、1000 亿甚至更多。庞大的市场蛋糕诱惑之下,众多玩家纷纷投入到物联网的产业大军中,这极大的推进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首先,是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技 术,10 年前,甚至 5 年前,物联网产品可以选择的技术并不多,基本都是基于数十年前的老技术“旧瓶装新酒”,导致 的结果要么就是性能达不到预期,要么就是性价比太低。而在最近几年,各个层次的物联网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比如说智能传感器、性能更加优越的 RFID 产品、5G、 NB-IoT、Cat.1、LoRa、蓝牙 5.X、Wi-Fi6、边缘计算、AI 算法等等新技术的出现与演进,让物联网产品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其次,是应用层面,相较于早些年,大众对于物联网的认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用”而言,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 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打车、购物、共享单车、智能门锁、智能音箱、安防摄像头等等。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各类 RFID 产品的出货量每年达到了 200 亿以上,Wi-Fi、蓝牙、ZigBee 等连接技术的出货量 每年也都有数十亿的级别,NB-IoT、LoRa 等技术每年出货量也在一亿以上,这些庞大的连接数字可以转化成丰富多样的 应用。最后,是在产业丰富度层面,相较于早年间物联网还是一个小众概念而言,在最近几年,物联网已经得到了华为、阿 里、腾讯、三大运营商、小米等各类巨头的青睐,大厂都视 IoT 为一条通向未来的 " 新赛道 ",除此之外,更多的配套厂 商与创业者涌入物联网领域,整个行业的玩家种类与数量都已非常的丰富。虽然说,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依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碎片化现象严重,碎片有多个层次,有技术的碎片化、应用的碎片化、玩家的碎片化。技术的碎片化,就是指物联网技术流派众多,解决某个项目的需求,往往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技术选项,这便造成了物 联网技术方案企业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物联网技术,才能更好的匹配市场需求。应用的碎片化就是物联网应用项目多种多样,如工业、城市、交通、物流、园区、农业、医疗等等,甚至基于这些细 分行业还会延伸出更加丰富的缝隙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行规,有不同的产业链,因此,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需要投 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各个行业应用。玩家的碎片化,指的是物联网企业的玩家种类众多,因为物联网的概念模糊,并没有统一标准,大量的传统企业都可 以基于自己的理解来进入物联网,这造成了物联网市场上产品与方案鱼龙混杂,用户难以辨别的局面。另外一方面,物联网是一个“苦逼”的行业。多年从事物联网的人对此都深有感慨,这种苦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累”,另外一个是“钱不好赚”。 “累”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物联网价值链很长,在以往工业化时代的经验里,大家的认识是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分工明确,每个企业专 注于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技术,某一种产品,当好产业链里面的一颗“螺丝钉”,就足以使企业活的很好。而在物联网产 业里面,价值过长,尤其是靠近终端应用的企业,做项目的时候需要企业有丰富多样的产品,软硬件精通,并且还需要搭 建好服务体系,这些会让物联网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另外就是应用的碎片性,企业要多做市场应用就需要分散很多精力,聪明的企业会专注于一两个细分领域,但同样也 会面临政策的变化、巨头的强势进入等风险。最后一方面,是需求的不明确,尤其是 to B 与 to G 的项目,终端用户的需求往往没有特别明确,在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中, 会出现变更需求、变更方案、变更预算等等问题。“钱不好赚”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联网项目周期长,对应的账期也长,做项目的企业需要较多的资产投入,此外,物联网方案虽然包含了软硬件, 但用户往往会忽视软件的价值,更多的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进行结算,导致市场会逐渐的透明化,利润空间逐渐压低。第二,市场环境容易陷入价格竞争,虽然物联网应用成千上万,但能够勇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 企业都习惯了当跟随者,一旦某个市场被打开之后,就会涌入大量的企业,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导致市场环境恶化。第三,是增长难以爆发,因为物联网的 to B 属性对应项目制的市场现状,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尽管巨头企业 都在尝试着将 IoT 业务尽量标准化,但成果有限。物联网业务的增长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短短三两年的时间,就能成 长为行业的巨头,物联网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当然,智能化是整个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目前阶段,整个行业还 处于一个“混沌阶段”,未来会如何演变,需要市场的选择才能给出答案。基于物联网当前的特点,我们对全国尤其是深圳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通过线 上问卷、线下企业走访的形式,一共接触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与产业服务等物联网全产业链上 超过 300 多家物联网企业,以了解他们目前的运营状态。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需用于商业请咨询原作者

破为牺尊

《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泛能网获关注

万物互联蕴含巨大的机遇。当国家"新基建"的热潮与产业数字化升级背景叠加,物联网步入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智慧时代正加速到来。泛能网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加速拓展,携手能源和数字生态伙伴,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5月14日,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联合物联传媒重磅发布《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本报告历时数月,详实调研了深耕工业、能源、地产、社区、园区、家居、物联网安全等领域的典型平台企业,详细探讨了典型物联网平台企业的战略演变、产品方向、商业模式、标杆案例等内容。其中,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能源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本报告以新奥数能旗下泛能网为例,进行了重点解读。新奥数能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能源、能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基于三十余年能源行业经验和十余年泛能实践积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了数据驱动的智慧化数字能源平台“泛能网”。泛能网用数字技术广泛连接能源需求端和供给端,实现多场景、多用户、多品类能源的互联通。基于智能物联,泛能网携手能源和数字服务商,已经为中国40多座城市中的上千个用能方、上百个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提供数字化的能源管理与智慧运维等多维服务,助力用能企业、能源供应商、综合能源运营商和政府升级能源管理范式,畅享数字能源价值。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明确的新基建范围,智慧能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发力新基建必将促进行业本身和经济社会的双重进步。数字化浪潮澎湃而至,为诸多传统行业带来新增长极。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泛能网加速拓展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手段变革能源使用模式,赋能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向智慧创新加速迈进。

天保

2021年中国商业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商业物联网是连接B端商户经营者和最终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旨在提升顾客消费体验和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的智能服务系统,是连接消费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桥梁和纽带。2020年中国智能商用终端市场规模为89亿元,在疫情影响下增长速度出现短暂回落,但预计自2021年后市场将会延续此前的快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141亿元。中国零售、餐饮、本地生活门店数量约为4000万,除了头部企业具备打通场景、设备互联能力外,大量的商户仅配备基础的设备,场景应用割裂。未来随着商业物联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至50%,预市场规模将由现在的千亿元增长至5000亿元。商业物联网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位置产业物联网子集,聚焦于商品及服务销售环节的物联网应用国家标准GB/T33745-2017《物联网 术语》对物联网技术的定义为:“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基于这一定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催生了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两大领域。消费物联网根据用户所处场景及社会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划分为家用物联网和个人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根据商品及服务的生产及流通环节进而划分为生产物联网(包含农业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和商业物联网,智慧城市面向G端提供城市治理服务和车联网因场景的特殊性单独列示在产业物联网大类下。本报告聚焦产业物联网领域下的商业物联网,具体而言,分为零售、餐饮和本地生活服务三大场景。中国商业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商业物联网服务商通过硬软件产品和云服务赋能实体商业商业物联网产业链由上、中、下游三部分组成,其中下游主要集中在零售、餐饮和本地生活门店,位于中游的商业物联网服务商根据其所提供的核心业务可以被划分为硬件厂商、软件厂商和云平台厂商,对应不同的上游供应商。商业物联网服务商中既包含传统的软硬件提供商,也包括新兴的智能商用终端厂商、SaaS创业公司以及2C互联网公司。通过提供硬软件产品和云服务,商业物联网服务商可以帮助实体商业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打通线上和线下环节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商业物联网产业图谱中国商业物联网未来市场空间判断预计渗透率为50%时,商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加速了商业物联网市场教育的进程。传统线下门店积极拥抱线上渠道,聚合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交易终端、履约终端将逐渐成为一种刚需,而Android系统设备凭借可移动、操作便捷、快速迭代等优势大受欢迎,与上层应用生态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当前中国零售、餐饮、本地生活门店数量约为4000万个,除极少数百强企业具备打通各场景、设备互联协同的能力外,大量的商户仅配备基础的终端设备,场景应用割裂。未来随着商业物联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至50%,预计市场规模将由现在的千亿元增长至5000亿元。商业物联网行业整体规模中国商业物联网整体规模超千亿元,占全球市场18.0%商业物联网市场由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构成,由于现阶段平台层处在发展初期,多依托于感知层或应用层发展而来,未进入独立商业化阶段,故仅核算感知层的终端设备和应用层的应用软件两部分。2019年,中国商业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为1161亿元,占全球比例为17.7%。预计2020年因受到疫情影响,商户收入将出现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其在硬软件支出上的回落,在疫情好转后商业物联网将恢复增长,到2023年中国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38亿元。商业物联网终端设备类型智能终端是商业物联网的基础,终端类型匹配场景需求交易结算、订单履约环节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直接关联、生成数据资产的核心环节,因此搭载多垂直细分行业应用软件的智能交易、智能履约终端系商业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设备。区别于传统收银机,智能商用终端基于移动互联网与云平台技术,可运行各垂直细分场景应用软件,聚合收款等销售和管理相关功能,商户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消费者支付体验。其中,智能金融POS需经银联认证,具有市场准入壁垒;安卓收银机作为门店必备的交易场景设备更具稳定性,且单价较高;手持非金融设备单价最低,可满足外卖、排队点单等履约场景需求。商业物联网终端设备市场规模疫情加速市场教育,Android系统终端设备引领未来增长2019年中国商业物联网终端市场规模为1031亿元,自2016年以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2%。中国企业在硬件端的支出普遍高于软件,因而终端设备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也高于商业物联网整体市场的17.7%,达到28.9%。疫情在对实体商户的正常经营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速,Android系统终端愈发受到商户的青睐,将引领未来终端市场的增长,预计到2023年中国商业物联网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151亿元。智能商用终端市场规模中国市场年销售近百亿元,预期疫情后将回归快速增长统计包括智能金融POS、安卓收银机和手持非金融设备在内的智能商用终端,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为89亿元,在疫情影响下增长速度出现短暂回落,但预计自2021年后市场将会延续此前的快速增长,到2023年达到141亿元。由于中国市场的智能商用终端起步较早,发展领先于海外市场,而海外市场需求受到疫情刺激,有望在2021年迎来新一轮爆发,加之中国厂商加速海外布局,预计未来全球智能商用终端市场增速将高于中国。智能金融POS出货量中国出货量超700万台,未来将逐步迈向存量替换阶段中国智能金融POS市场经过2015年以来的培育,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2020年中国智能金融POS出货量达到738万台,出货量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将逐步进入到以存量替换为主的时代。而海外市场移动支付发展落后于中国,智能金融POS渗透率较低,受到疫情催化,预计未来三年智能金融POS市场增速将高于中国,同时中国厂商也将加速迈向全球市场。安卓收银机出货量疫情后回归强势增长,2023年中国出货量将超200万台2020年中国安卓收银机出货量为101万台,受疫情冲击严重,同比下降28.4%。考虑到排队、外卖、点餐等丰富的场景需求带动应用层SaaS多样化,安卓收银机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预计后疫情时代安卓收银机将回归强势增长,到2023年出货量将达到231万台。由于海外市场仍被Windows系统的收银机主导,当前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高达75.0%,但随着中国厂商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场的传统收银机也将逐步被安卓收银机所替换。手持非金融设备出货量非支付场景需求激增,中国厂商出海拉动海外市场增长在移动支付和O2O行业的推动下,手持非金融设备应运而生。2020年中国手持非金融设备出货量达到81万台,相比于智能金融POS,手持非金融设备更强调对排队、点单、充值、缴费等履约的场景支撑,未来增长前景可观。海外市场智能商用终端的渗透较为有限,也没有丰富的O2O生态,疫情恰恰刺激了海外商户的数字化需求,同时中国厂商的出海弥补了海外市场的空白,预期未来三年海外市场的增速更加迅猛。商业物联网平台层的主要功能精准化分析及开发者服务,赋能商家运营降本增效商业物联网平台层作为联通感知层和应用层的中枢神经,是实现产业多方 (开发者、服务商、商家)协作的关键,主要由商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和云平台构成。在基础功能层面,商业物联网平台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移动设备管理服务(MDM)、物联网协议和OTA升级服务,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PaaS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发展和平台生态趋于开放,商业物联网平台层的职能和作用不断延展,开发者、商业用户和终端设备连接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平台网络效应凸显,面向软件开发者、商户的衍生增值服务应运而生,辅助商户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商业物联网云平台的价值与商业化前景打造平台生态,联接并赋能产业链中下游高云平台服务商行业地位。云平台服务商主要盈利方式为软件服务销售分润、管理服务费及广告商业物联网云平台向上提供开放的生态和便捷的开发工具,吸引开发者入驻丰富软件生态,向下开放终端接入能力,实现智能商业硬件互通互联。软件生态多元的经营分析服务和云端自主控制能力与硬件生态极致顺滑的物联网感知体验协同一致,触达商户,赋能商业运营、提升经营业绩,形成正反馈,进一步提收入、金融科技服务等。商业物联网应用软件类型交易环节收银管理渗透率高,履约环节个性化需求强交易环节所依托的收银管理系统是商业物联网各类应用软件中渗透率最高的,不论零售、餐饮、本地生活,大型连锁企业或是小型便利店,收银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整体来看,各行业领域都存在CRM、ERP、HRM等通用软件需求,但同时不同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在履约环节,如餐饮的外卖、点单、排队,本地生活的预约、排班等。通过上述应用软件收集数据之后,商户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如建立用户画像实现全域营销、智能导购,对各时段、各区域客流分析后优化货架布局、指导门店选址决策。但由于商业物联网尚处在发展早期阶段,目前数据分析服务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物联网应用软件市场规模信息化水平提升、SaaS模式普及带动中国市场增长2019年中国商业物联网应用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自2016年以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1%。预计疫情后商户经营回归正常,未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9%。与终端设备市场不同,中国企业对应用软件的付费意愿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019年中国市场占全球的比例仅有不足5%。不过这一情况将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得到改善,SaaS模式的普及也将让更多的中小商户受益,因而中国市场的增速预期会高于全球。商业物联网场景:零售场景分析全场景智能提升用户体验,数字化消费行为驱动供需匹配新零售概念下零售企业面对丰富多样的用户触点,聚合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运营至关重要。到店场景中消费者通过金融POS、收银机等交易终端完成交易,线下的消费数据与线上订单被汇聚到统一平台后,零售企业可围绕全渠道销售数据建立完整的用户画像,根据不同的用户标签进行个性化营销,将商品促销信息以短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推送至目标客群。除此之外,引入智能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与后台用户数据进行联动,可实现会员识别、智能导购等功能,大幅提升消费者到店的转化率。大型商超应用电子价签一方面可一键修改货品价格,线上线下同价促销,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对商品库存实时更新,智能补货和调整销售策略,提高零售门店的综合运营效率。商业物联网场景:餐饮场景分析堂食外卖快速响应,前厅后厨高效协同,全面提升翻台率O2O的冲击带动了餐饮行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模式进一步升级,尤其在排队、点餐场景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终端设备,既有固定式的排队叫号机、自助点餐机,也有移动式的手持非金融设备、平板电脑,餐饮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配备相应的产品。将KDS厨显设备及系统引入后厨管理,可实现前厅与后厨的高效协同。一方面,智能厨显聚合了堂食和外卖订单,对餐品进行合并归类,由后厨统一出餐;另一方面由于各环节环环相扣,节约了点餐员与厨师之间的沟通成本,定时催菜,减少漏单、错单的比例,有效提升翻台率。商业物联网场景:本地生活场景分析细分场景应用多样化,会员运营管理是关键本地生活相比零售、餐饮业态,线下服务的属性更重,全生命周期的客户关系管理是重中之重。在到店或到家消费场景中,除了运用各类交易终端等进行收银外,服务预约、员工排班、订单核销等非支付功能同样是高频需求,因而手持非金融设备在本地生活场景中的应用相对更加广泛。本地生活涉及休闲娱乐、美容美护、体育健身、家政维修等诸多细分领域,不同行业有各自特有的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如KTV的在线点歌、健身房的运动数据监测、美容院的皮肤监测。产品趋势:终端形态演变终端从孤立走向联通,功能聚合的一体化终端将成为市场主流支付与信息技术的迭代,推动交易终端从最原始的现金收银到支付方式聚合的终端演变,相伴相生的是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大幅提升。商业场景的多样性也将驱使商业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形态和功能走向融合与创新,单一功能的终端将趋于边缘化并被淘汰,强兼容、易操作、功能聚合的一体化终端是市场主流,搭配各类辅助外设配件,顾客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轻而易举”的完成履约消费,提供消费者优质商业物联网感知体验的同时提升商业实体的运营效率。行业趋势:场景边界延展围绕线下实体向更广泛的场景渗透,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众多终端设备具有跨场景的属性,未来商业物联网领域的硬件厂商将不局限于当前的边界。如金融POS、收银机、手持非金融设备等交易、履约终端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社区服务等具有服务属性的线下实体门店,被纳入智慧城市的大生态;条码扫码数据采集器、RFID读写器等运营管理终端与供应链物联网紧密相连,助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同时,商业物联网强调打通人、货、场节,软件厂商在围绕线下和线上建立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过程中,也会涉入到产业链更上游的环节,通过全流程的数据沉淀驱动商业效益、效率的飞跃。当商业物联网厂商以线下实体为核心,向更广泛的场景中渗透,商业物联网同供应链物联网、智慧城市的边界也将愈渐融合。市场趋势:赛道跨界竞争软硬件厂商相互渗透,传统割裂的服务模式不再是主流随着硬件产品标准化程度增强,软件产品由高度定制走向SaaS模式,终端设备可以轻松搭载各类型软件,不少终端设备厂商组建了自己的软件团队,应用软件厂商也开始依托代工企业生产自有品牌终端。相比传统割裂的服务模式,软件+硬件的整体打包方案使客户粘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但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绑定关系,客户选择较为受限。由于商业业态与应用场景多种多样,单一厂商往往难以覆盖商业流程中的所有模块,市场上开始出现与家用物联网领域类似的平台生态模式。感知层和应用层的头部厂商开始寻求向平台层拓展,提供更加开放的解决方案,亦有其他赛道厂商从各自优势领域切入。厂商策略:发展平台生态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构建生态体系,头部玩家整合优势凸显商业物联网平台层在整个产业生态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来看,涉足商业物联网平台层的厂商多为各自领域的头部厂商。其中,终端设备厂商以自有硬件产品为中心吸纳众多软件开发者,因各场景间设备差异不大,天然在场景的横向拓展向具备优势;应用软件厂商从应用层出发向下囊括不同品类的智能商用终端,通常在特定场景的纵深上能力更强,依靠第三方开发者补齐应用生态;AIoT厂商则围绕平台层的基础能力优势向商业场景渗透。依托商业物联网平台的PaaS能力,开发者无需关注前期的环境搭建与后期的运维工作,因而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大幅提升开发效率。终端商户触达量是网络效应的先决条件,一旦厂商在平台层占据流量入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入驻,共同完善商业物联网生态,形成正反馈机制,预计未来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厂商策略:布局全球化争夺全球新兴经济国家蓝海市场,做好充分“本地化”准备中国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蓬勃发展,商业物联网的效能直接作用于近C端的实体门店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形成影响供应链及生产端的决策依据,使商业生态链高效运转,提高盈利能力。然而,商业物联网在全球各地区发展步调不一,商业物联网服务商不能照搬中国模式,应对海外市场时,需注意各国监管政策和移动支付发展进程的异同:发达国家的商业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对商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系重点,应侧重于与传统IT部署的结合;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市场开发潜力大,可能成为商业物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争夺之地。

爱长城

2021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内竞争激烈

随着5G的加速到来,移动设备对物联网网络的访问将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数据将掌握在更多人的手中。近年来,大量企业抓住风口率先起航,向物联网这一新物种升级。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当前,新需求、新技术和新的品牌巨头正将驱动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我国物联网行业集中度会逐渐提高,进入壁垒也会随之增加,行业内的竞争不断激烈。企业竞争压力大由于物联网行业涵盖领域广泛,虽然物联网市场在急速膨胀当中,参与者相对较多,竞争压力目前大。而且目前物联网产品涉及多方面相对复杂,各企业擅长和发展重点有差异,虽然领域之间产品同质化较弱,但是同领域之间同质化强,竞争压力大。物联网在现在是一个处于急速扩张的行业。随着物联网全方位的发展,每个物联网企业在面对来自竞争者、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者的压力在目前来看都相对较小,现在是进入物联网行业最好的时机,在过了爆发期之后行业竞争压力会逐渐加大。以下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物联网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中,对目前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5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物联网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应用领域市场竞争激烈物联网行业体系涉及主体众多,主要包含硬软件市场、感知和传输市场、物联网平台和计算市场以及应用领域市场,各市场间竞争状况较为复杂。应用领域的竞争在物联网领域中最为激烈,全球服务商都积极发掘下游用户端的应用需求,使得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应用领域繁多,市场地位难以确定。市场集中度提升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集中度份额中,销售额排行前五名的厂商占据了23.8%的市场份额,前十名的厂商占据了24.2%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不高,物联网行业之间出现企业跨界竞争和多品类之间模糊竞争的复杂局面。而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排名前五大厂商销售额占比26.1%,前十大厂商销额占比27.8%。华为、阿里云、海尔智家位列物联网企业前三《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19中国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华为、阿里云、海尔智家位列前三,新华三、海康威视、中移物联网、小米IoT等物联网企业紧随其后。随着5G和区块链的加速到来,移动设备对物联网网络的访问将大幅增加,更多的企业抓住风口率先起航,向物联网这一新领域出发,物联网不再是未来的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数据驱动型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其信然与

2020年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家用物联网指物联网技术在家庭消费领域的应用,主要以家庭为中心向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旨在提升人们居住的体验,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家庭生活环境。2019年中国家用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为3608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后装、前装、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三个细分市场规模分别为3532、25.8与50.2亿元。体量上,后装市场依然是家用物联网的重心。前装与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市场表现较为可观,预计2020年规模分别达37.8亿元与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与4.2%。中游的家用物联网终端厂商、前装解决方案商以及物联网云平台厂商是中国家用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掌舵者”。家用物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基础的软硬件提供商。中游厂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产品与服务销售至C端用户,也打包自身软硬件能力,销向房地产、运营商以及家装公司等B端客户。中游厂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1)自有品牌模式:家用物联网终端品牌商作为产业链掌舵者,向前打通供应链,向后布局渠道;2)生态模式:主导者建立生态圈,将渠道或者技术能力开放给参与者;3)技术赋能模式分为平台型与全链路型,其中,平台型模式为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企业以技术赋能开发者、终端厂商与用户;全链路型为中游厂商基于自身软硬件技术实力向产业链上中下游赋能。家用物联网行业发展背景家用物联网研究范畴界定物联网技术在家庭消费领域的应用,旨在提升居民生活体验国家标准GB/T 33745-2017《物联网 术语》对物联网技术的定义为:“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两大主线,分别是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本报告主要研究范围是消费物联网领域的家用物联网,即物联网技术在家庭消费领域的应用,具体而言,指以家庭为中心向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旨在提升人们居住的体验,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用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关系家用物联网涉及智能家居后装、前装及物联网云平台家用物联网与智能家居是不同的概念,家用物联网为物联网技术在家庭消费领域的应用,涉及物联网概念中感知层、连接层、平台层与应用层,而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实现自主智能、便捷、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二者具备目标的一致性,但在产业链构成与市场规模表现上有所区别:1)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通常分为智能家居后装市场和前装市场两部分;2)家用物联网相比智能家居概念更大,除包含智能家居的后装和前装市场外,还包括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3)由于目前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收入规模较小,因此量级上,智能家居与家用物联网市场规模相当。行业需求端驱动因素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智能生活普惠大众近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对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强劲。与2014年相比,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提升52.4%与48.8%。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的背后是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居民消费由“生活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型升级,也意味着家用物联网将不再是高端市场的消费品而是逐步走向大众。行业供给端驱动因素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企业向产业链高价值端移动家用物联网的最终价值表现形式是通过家用智能终端的串联实现智慧化生活,因此家用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度以及智能化水平影响着家用物联网的价值实现速度。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不断促进生产要素高速流转,助力智能终端普及加快:2012至2020年,我国生产环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35.8%上升至54.2%,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更是飙升至76.2%,意味着从消费、用户端向生产端、管理端的智能化改造加速进行中。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是适应消费者智慧生活需求做出的改变,更是契合全球价值链分工趋势: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提供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以保障企业市场规模优势,同时逐步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与营销管理环节转移,以获得用户数据、关键技术等高价值生产要素提升企业利润。蚂蚁市场乱象犹存,亟待“极致性价比产品”出现家用物联网市场供给端的不少细分领域具备典型蚂蚁市场特征:1)在关键连接协议使用、产品形态与性能、价格尺度上,家用物联网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与行业标准;2)细分市场中,如智能网关、智能传感器、智能灯等市场尚未形成头部品牌效应,市场上白牌混杂、经营渠道分散、产品差异化程度低;3)细分市场无超高性价比产品引爆行业,智能单品的渗透效果较低。因此,借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脉络,家用物联网市场亟需类似小米手机的“极致性价比产品”出现,打破行业乱象格局,倒逼家用物联网供给端改良生产线,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降低成本,促进行业建立有序竞争环境。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发展历程正在由智能联动向场景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家居生活迈进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早期的家居自动化阶段,该阶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家用物联网时期,其主要基于传统的有线传输布控独立的家电管理系统,仅可实现用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第二阶段为智能单品阶段,此时家用物联网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产品多为单点智能,种类有限,且数据无法连通;第三阶段为智能联动阶段,除基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协议进行产品布控外,不同品类产品可以互联互通,实现系统化的产品管理。在系统化基础上,厂商可以打造家庭安防、影音娱乐、照明等基础的物联网家居场景。目前,中国家用物联网正处于由智能联动向全屋智能过渡升级的阶段,未来家用物联网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自主感知、自主反馈以及自主控制的无感交互的生活居住环境。家用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整体规模及预测后装仍是市场重心,疫情转好后预计增速回归到5%左右2019年中国家用物联网后装、前装和平台及云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为3608亿元,同比增长3.3%。从体量来看,后装市场依然是家用物联网的绝对重心,也正因疫情拖累了智能家电的增长,导致2020年家用物联网整体规模出现短暂的下降。前装市场虽然体量最小,但却是家用物联网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家用物联网市场增速将会恢复至5%-6%的水平。中国家用物联网后装市场细分结构智能家电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智能家用安防市场逆势增长2019年中国家用物联网后装市场规模为353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6%。智能家电因涉及冰空洗、电视等高单价的产品,在家用物联网后装市场中的比例达到85%,智能家用安防、智能连接控制和智能照明的占比分别为7.6%、 6.5%、0.9%。智能家电领域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市场规模将缩小6.3%,而智能家用安防在疫情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预计2020到2022年间的CAGR有望达到13.5%。家用物联网产业链拆解中国家用物联网产业链结构上游技术蓬勃发展,助力中游打磨产品与服务家用物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基础的软硬件提供商,其中硬件相关的厂商主要由元器件、中间件供应商以及代工厂商组成,他们向中游终端厂商提供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服务;软件相关的厂商主要为向中游提供通信、云计算、AI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服务商。中游是家用物联网的核心掌舵者,也是厂商的主要竞争场,由提供智能家用产品的终端厂商、提供云平台及服务的物联网云平台厂商以及前装市场的解决方案商组成。中游厂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产品与服务销售至C端用户,也可打包自身软硬件能力,销向房地产、运营商以及家装公司等,间接触达最终用户群体。中国家用物联网产业图谱上游:家用物联网厂商生产模式分析智能终端设备商多以ODM/OEM形式实现相关设备规模量产上游生产厂商与中游的合作形式归纳起来有三种,在具体开展生产过程中,中游家用物联网厂商根据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因素,选择不同对生产模式,达到利益最大化:1)OEM合作形式:中游家用物联网厂商参与产品研发环节,生产环节交由OEM厂商执行;2)ODM合作形式,中游家用物联网厂商把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环节均交给ODM厂商执行;3)自建工厂: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环节均由中游家用物联网厂商自身执行。中游:自有品牌模式分析家用智能终端品牌商向前打通供应链,向后布局渠道自有品牌模式,家用智能终端品牌商作为产业链掌舵者,企业通常会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对产业链不同环节进行把控采取有利于自身企业的合作模式:1)对于资金雄厚的成熟厂商,既可选择全产业链掌控,也可选择生产环节外包;2)对于成长阶段的新兴厂商,主要将生产环节外包,集中精力打造销售渠道,集中资金树立品牌价值。自有品牌模式下的家用物联网厂商因品牌的加持,始终手握渠道及用户等核心优势。同时,品牌商也可基于自身硬件技术的能力向上游延展实现供应链打通,同时制造更优性价比的产品来进一步巩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中游:生态合作模式分析两个核心同时向外开放,逐步突破边界建立更大生态圈在IoT概念还不普及时,家用智能终端品牌商多以品牌作为“护城河”群雄逐鹿,赛道竞争激烈,初创企业难以入局。随着在IoT概念逐步普及,加上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效应下的巨大商业价值,巨头厂商开始思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应对IoT时代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生态主导者角色,以及众多的各细分赛道的初创企业的生态参与者角色,主导者通过自身硬件与技术优势,建立生态圈,将渠道或者技术能力开放给参与者,帮助参与者获得技术服务、产品销量、用户需求等方面的收益。参与者多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缺陷情况选择进入适合的生态,主导者也因参与者的逐步壮大获得更大的生态圈层,进一步磨练软硬相关的技术、渠道、供应链、管理等能力。中游:技术赋能模式分析平台型:依托强大流量,聚合开发者与智能终端厂商物联网开放云平台企业以技术多路径赋能开发者、家用物联网终端厂商与用户。首先,以开放的平台技术和平台流量吸引开发者与家用物联网终端厂商入驻,通过为其提供多模块的技术解决方案获得相关的服务收益;其次,也可聚合产业链中的家用物联网终端厂商,将自身平台能力与终端厂商产品打包输出至地产商、酒店等B端用户。尽管,该种模式下,物联网云平台企业间接触达C端用户,但企业可通过C端用户线下体验酒店、智能住宅等B端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获取相关的用户数据,也可通过C端用户使用终端设备后的云服务获得相关的数据支持。此外,云平台企业可将收集到的用户使用习惯、偏好等数据赋能给开发者,帮助其进行算法训练等技术迭代和产品迭代。中游:技术赋能模式分析全链路型:基于软硬技术向产业链上下游赋能不同于平台赋能模式,全链路技术赋能模式指中游家用物联网厂商基于自身软硬件技术实力向产业链上中下游赋能。通常该类型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以及可开放赋能的云平台能力。其向上输出产品研发设计方案、生产过程关键工序软件等;面向中游终端品牌商,开放云平台能力,提供设备管理、消息推送、云存储等服务;面向下游C端用户通过渠道销售产品获得利润,面向B端客户,可提供定制化开发产品与平台的能力,也可打包自身软硬件能力,通过项目招标采购等形式,向地产商、运营商、家装厂商等B端用户输出解决方案。该类技术赋能模式由于占据产业链核心,可向上下游打通,可快速敏捷地获得用户使用反馈,技术上能快速反应,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下游:销售渠道与运营策略分析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销售模式满足各类客户需求在下游分发环节,家用物联网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家装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等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的2B2C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2C模式。在2C的线上模式上,厂商可通过第三方或自营平台以B2C模式销售产品,也可采用电商平台入仓模式,即厂商将产品按折扣价销售给平台,平台自主经营。电商平台入仓模式下,厂商借助平台资源引流,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同时,平台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在线下,厂商采取传统的直销、分销模式,经由直营店、体验店或经销代理商触达终端用户。下游:中外家用物联网市场的差异国内智能看护潜力大,国外室外安防需求强欧美等海外国家在居住环境、文化观念和基础设施条件上都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家用物联网市场上反映为对于产品形态、应用场景和对产品特点偏好的不同。对于选择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认识到这些差异性并且推出适合海外市场的产品对于业务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欧美市场需求侧而言,家用物联网用户需住宅多为独栋建筑,对室外的安防场景需求强劲;市场极客文化盛行,用户乐于参与到产品特定功能的设计中来。从供给侧角度看,欧美家用物联网市场多由Google、Amazon等大厂主导,新进入者需要关注消费者已有生态产品的兼容性;此外欧美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升级迭代缓慢,无线布控技术普及度尚且不足,新进入者也需要根据海外市场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新产品开发。下游:全球家用物联网市场空间分析预计2022年规模超2千亿美元,后装市场平稳增长,前装与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家用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847.0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016-2019年实现22.1%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后装、前装和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三个细分市场规模分别为1432.3亿美元、233.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智能大家电市场疲软,造成后装市场交易有所折损,艾瑞判断,随疫情好转,全球经济秩序恢复后,后装市场仍将恢复增长,并以6.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的1507.7亿美元。同时,受益于疫情对云服务发展的催化作用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新房销售增长,预计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与前装市场将分别实现28.5%与11.1%的复合增长率,推动整体规模达2179.2亿美元。下游:中国厂商出海模式分析向产业链高价值端移动,白牌、品牌、技术出海各有优劣中国家用物联网厂商的出海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早期的代工出海到白牌出海,背后是厂商研发能力的升级,现如今已几乎没有纯粹为海外代工的模式,无论中小制造业或较为传统的制造企业都会同时兼顾一定的终端研发设计。随着中国厂商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包括海尔、美的等在内的家电巨头以及小米、华为等智能终端厂商,先后开启了国际化品牌征程。但品牌出海对厂商知名度和资金实力要求高,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面临的风险挑战更为严峻。为规避逆全球化、数据隐私保护等风险,厂商也可以选择技术赋能模式与海外品牌方合作。家用物联网厂商竞争要素家用物联网厂商竞争要素分析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是核心,资金与规模支撑价值链循环从家用物联网的价值链上看,厂商在研发、制造和营销环节方面分别有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供应链把控、渠道搭建及品牌塑造五大竞争壁垒。其中研发壁垒是家用物联网厂商的核心,决定了产品质量和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此基础上,厂商的资金实力和用户规模为价值链的有效循环提供了支撑。由于仅有单品不足以形成家用物联网的联动控制,对于家用物联网厂商,还要求具备由多种终端产品形成的生态体系。生态体系既可来自自有产品矩阵的拓展,也可来自与第三方厂商的跨品牌合作。生命周期视角下厂商的核心竞争要素早期专注产品研发,中期加码品牌建设,后期进行生态扩张家用物联网厂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核心竞争要素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以典型创业公司的成长路径为例,在其发展的最早期通常会集中精力打磨出一款能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产品,因而研发环节中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是最为关键的。在产品不过关的情况下,过早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营销推广活动,反而会有损品牌声誉。随着终端产品触达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大,厂商的营业收入提高,融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在此时扩大渠道布局、建立市场团队,有助于形成从产品到销售的良性循环。当拳头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后,可继续通过完善产品矩阵、加强外部合作提高用户的使用黏性,发挥家用物联网生态的网络效应。不同商业模式下厂商的竞争要素构成各模式竞争壁垒不同,厂商应视自身优势选择商业模式自有品牌、生态合作和技术赋能三类模式对家用物联网厂商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整体来看,生态合作模式中主导方的综合能力壁垒最高,既需要有至少一款现象级产品和足够的品牌声量,还需要能够搭建优质的物联网云平台,吸引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而对于新兴的创业公司则可以借力头部厂商的生态,先行打磨产品,待综合能力更强时发展为独立的品牌。对于技术解决方案商来说,因不负责下游营销品牌,其核心竞争壁垒在于终端和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通过供应链把控向品牌方输出高性价的产品,当资金实力及用户规模增长后,也有机会发展为自有品牌。

鸡先生

2020版中国物联网产业报告:2025年全球连接数量将达35亿(可下载)

获取《2020版中国物联网平台产业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该报告编号为20bg0074。    物联网平台是一款提供丰富功脧组合的商业软件产品,主要体现在:负责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与管理;负责物联网数据的访问、摄取与存储;对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作为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叒和集成的工具。桛据 GSMA 所披露的数据,虽然蜂窝网络仅占物联网总连接的一小部分 (2015 年占比为 6%,到 2025 年将占比14%),但基于物联网连接总量的爆叒式增长,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量将在 2018 年至 2025 年间增长三倍以上,2025 年全球连接数量将达到 35 亿。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千衺百业被纳入物联网已经不再是想象,物联网企业后期的桙心规划将不再是关注底层硬件或通信技术,而是关注软件平台和垂直衺业应用,深度挖掘物联网带来的商业价值。那个时候,物联网平台将成为各项应用的基础设施,成为有规模、成本低、使用便利的软件和服务,满足万物互联背景下物联网解决方桵的各项需求。联想到从 2009 年阿里首次双 11 创造 0.5 亿销售额,到 2019 年双 11 总成交额达到 2684 亿元,过去 10 年间,以电商叒展为关键,物流产业尤其是快递衺业叒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基于叒展规律,快递衺业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企业意识到新的转折点已经出现,那就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脧这类新的技术可以赋脧物流之中。

虎度门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简介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传感器、RFID 及芯片等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为了实现物物相联功能,物联网通常涵盖的层级架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具体情况如下:感知层能够感知识别物体或环境状态,并且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捕获。相关信息经由网关等转化为能够识别的信息后传达到网络层,并由网络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可靠的传输。平台层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服务,实现数据处理和挖掘、连接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应用层则主要包括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系统集成应用等内容,形成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物联网在众多不同领域的运用。目前,在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快速迭代演进和部分行业寻求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陆续取得新的突破,“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模式在很多领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热门应用领域包括家居、建筑、制造、物流等,具体情况如下:二、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以不断积累与升级,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和成熟,加之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等周期性因素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交替式地不断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物联网行业整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物联网规模为 0.89 万亿美元,该机构预计到 2020 年及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分别为 1.9 万亿美元和 4 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也快速增加,Statista 数据显示,2015-2018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由154.1 亿台增长至 231.4 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预计 2025 年可增长至754.4 亿台。数据来源:Statista物联网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政府制订了相关产业规划和一系列鼓励性产业政策,并将其列为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成为全球物联网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成长。GSMA 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 1.33 万亿元,预计在 2022 年将成长至 2.13 万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9%左右。Statista 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在 2017 年约为16亿台,预计到 2020 年将大幅增长至 60 亿台。三、行业主要应用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指以家庭住宅为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与家居有关的设施设备进行集成,并实现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等功能,从而创造出智能、便捷、安全的住宅设施和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的主要应用涵盖照明、安防、智能控制、温湿度监测等方面,由于应用场景广泛且易于感知,智能家居行业近年来在家庭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成长。Statista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 574.58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将增长至 1,412.20 亿美元。数据来源:StatistaStatista 数据显示,从全球区域格局上看,2018 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市场规模为 196 亿美元,美国民众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渗透率达到了 22.70%。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市场规模为 140 亿美元和 116 亿美元,两个市场的家庭渗透率都低于美国,2018 年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 5.60%。Statista 进一步预测,到 2023 年美国仍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市场规模将达到 418 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家庭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将成长至 330 亿美元,取代欧洲(309 亿美元)成为智能家居第二大市场。美国、中国、欧洲占据了全球 3/4及以上的市场容量,是智能家居领域最主要的市场。2 智慧建筑智慧建筑,通常又称为智能建筑、建筑智能化等。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智慧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智慧建筑包含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住宅、学校、医院、工厂、市政公建等应用场景,核心是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建设服务。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开始广泛应用于智慧建筑中,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和实现了能源节约等功能,例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与紧急警报和大规模通知系统相连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暂时禁用可能会关闭灯光的照明控制,从而让人们安全撤离;大数据和安防设施的结合还可以助力智慧建筑中的电网系统,让一些电器在用电高峰到来前,趁电费较便宜时启动。为了使建筑变得更为“智能”,市场对于智慧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的需求逐渐增多,通过集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网络系统(CNS),IBMS 通过利用感知层中的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运用传输层构建一个统一性的数据服务平台,在应用层实现对实时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整合、计算和分析,从而对整个建筑物进行全面监视、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处理楼宇全局事件和物业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建筑设备的作业流程更有效、运行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上述技术进步提高了市场对物联网与智慧建筑深度融合的需求,也为智慧建筑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快速成长的契机。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2019 年全 球智慧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为 607 亿美元,将在 2024 年快速成长至 1,058 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为 11.7%,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是全球三大智慧建筑市场。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研究报告,从功能类别来看,能源管理和安防系统是智慧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别,并将保持快速增长;从建筑类别来看,商业建筑将引领未来一段时间智慧建筑市场,而工业建筑板块则将是成长最快的建筑类别。目前,国际知名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包括霍尼韦尔、江森自控、思科、西门子等,上述公司主要为欧美企业,随着物联网与智慧建筑深度融合趋势的显现,部分国内企业也正加紧布局,力图提升在智慧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四、行业竞争格局1 智能家居领域在全球智能家居领域,市场竞争主体以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的厂商为主。目前,行业中主要包括如下类型的厂商:国外的谷歌、亚马逊和国内的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上述企业以社交、电商、搜索等基础平台为依托,集中于提供智能家居云平台,除智能音箱等少量产品外,较少推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智能设备;苹果、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上述企业凭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消费类电子领域的长期积淀,在近年来逐渐将产业链布局延伸至智能家居领域,能够提供包括智能硬件、软件平台和运维服务等产品和服务;传统家居产品行业龙头企业,上述企业在原有细分的传统家居领域中已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较高的行业地位。通过不断在物联网领域的大量投入,并有效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和垂直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部分龙头企业希望能够实现传统家居业务向细分智能家居业务转型,并期待能向更多的物联网领域渗透。此外,智能家居市场的参与者还包括部分初创团队设立的中小型企业或互联网公司,上述公司主要聚焦于智能单品或云平台等物联网等细分环节的开发,整体而言,上述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实力、高端制造能力、渠道和品牌等物联网核心价值链步骤的实力较弱。2 智慧建筑领域在智慧建筑领域,全球顶级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提供商以霍尼韦尔、江森自控、思科、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为主,相较于上述公司,国内智慧建筑厂商的整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也相对较弱。由于专业性和定制性较强,整体而言智慧建筑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集成化、系统化概念在智慧建筑领域不断推广,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防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设备自动化系统于一体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受到市场青睐,并且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向融合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的智慧建筑管理系统(IBMS)方向发展。随着集成化、系统化程度在智慧建筑领域的提升,以提供设备为主的传统供应商竞争力将逐渐下降。未来,部分在物联网领域、尤其是智慧建筑领域有一定技术积淀,且能够按照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的厂商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五、行业发展趋势1 物联网行业不断快速扩展,整体市场前景良好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快速升级,物联网产业链逐渐完善和成熟,推动了许多传统行业向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智能终端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并形成了海量的数据信息。数据延伸化趋势明显,进一步拉动了与数据信息相关的挖掘、分析等相关产业的价值。此外,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物联网将逐步从小范围局部性应用向较大范围规模化应用转变,从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和开环应用转变,上述因素推动物联网行业不断快速扩展。2 物联网生态圈成为行业竞争热点,各主体加快平台化布局近年来,智能终端及应用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为解决因此而产生的物联网碎片化、提升规模化,通过打通主要类别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并构建具备多功能、协同化特点的产业生态成为行业的竞争热点。在物联网生态中,能提供数据处理的物联网平台是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与前提,因此,包括云计算厂商、终端硬件厂商、运营商等在内的多方市场主体都在利用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布局物联网平台服务,提升在物联网垂直应用的深度整合能力,构建自身的物联网生态圈。3 智能家居、智慧建筑等物联网热门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边缘计算将带动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新一轮成长家居生活、商业办公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最易感知的领域之一,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后形成的智能家居、智慧建筑等在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都是物联网领域的热门应用领域。在边缘计算趋势推动下,交互、计算能力强大的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成长,例如,亚马逊、谷歌等以智能音箱为入口,迅速带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消费者认知,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语音交互设备成为目前极为重要的交互终端之一。未来一段时间,触摸交互的智能显示设备以及具有应用场景丰富特性的智能照明产品都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新的热门“入口”,将带动智能终端设备市场新一轮成长。4 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和深度融合,将推动物联网在新应用领域的渗透一方面,由于网络延时以及传输数据量小等因素,传统物联网在部分应用领域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随着 5G 等通信技术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化加速,网络延迟、数据传输量较小及终端连接密度小的问题已逐渐解决,有力推动物联网在远程控制类终端中的应用,从而极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另一方面,传统的CPU架构通常难以应对高实时性、高智能化场景中计算的需求,近年来,随着通过数据积累和算法训练而开发出的物联网高性能 AI(人工智能)芯片不断面世,使得终端设备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幅提高,以 5G 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进步和深度融合,将推动物联网在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渗透。

乐园篇

报告解读:2020年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1月6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用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对2020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复盘和全面解析。报告中显示,2019全球家用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016-2019年实现22.1%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后装、前装和物联网平台以及云服务三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分别为1432.3亿美元、233.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智能大家电市场疲软,造成后装市场交易有所折损,艾瑞判断,随疫情好转,全球经济恢复后,后装市场仍将恢复增长,并以6.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的1507.7亿美元。催化作用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新房销售增长,预计物联网平台及云服务与前装市场将分同时,受益于疫情对云服务发展的别实现28.5%与11.1%的复合增长率,推动整体规模达到2179.2亿美元。基于物联网整体市场发展现状,极智认为,未来五年内,家用物联网市场产业链中的中游产业链企业将会迎来大规模发展。在2020年1-11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95837亿元,增长7.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目前的房地产投资正在回暖,但商品房销售也在遭受冲击,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大概率会低于2019年。种种迹象表明,在坚持践行“房住不炒”、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的前提下,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进一步追求将催生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无论是房企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还是C端消费者进行新房装修或老房翻新的需求会持续增加,物联网将迎来更加利好的市场前景。回看当今家用物联网产业链现状,中游企业是核心掌舵者,也是厂商的主要竞争场,由提供智能家用产品的终端厂商、提供云平台及服务的物联网云平台厂商以及前装市场的解决方案商组成。中有厂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产品与服务销售至C端用户,也可以打包自身软硬件能力,销向房地产、运营商以及家装公司,间接触达最终群体。这也是2020年至今各家热炒的AIoT概念,其中概念与体系支撑较为完善的方案以小米和夏普较为有代表性。小米提出的AIoT五年计划,将对5G+AIoT至少投入500亿元,而目前已经拥有庞大产品矩阵的米家系列产品将对其AIoT概念进行落地支撑。小米认为,5G+AI+IoT的结合,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连接数量的激增,而是更加结构化的变化,“应该看成对人的解放,对社会生活焦虑的缓解,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对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与小米基于自己手机智能生态为核心的策略不同,夏普则是走出一条智能家电为基础的AIoT新路,构建基础为“8K+5G+AIoT”。夏普认为,AIoT不是简单地让设备联网,而是贴近人心的IoT,用IoT机器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通过AI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将家电产品变成有温度的伙伴,实现以人为主的智能生活。目前,夏普Smart Home智慧家庭方案已经正式将进军中国,2020年导入、2021年普及、2022年扩大,同时公布了Cocoro Life可购乐会员大平台,这是夏普的“会员平台”,藉此打造Smart Life智慧生活业务体系,居家影视、空气净化、生活家电、厨房调理、美容系列、移动设备等全线产品都会与夏普Cocoro+平台结合,全方位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使用了相关技术的夏普产品已经超过400种。对于上述解决方案,艾瑞报告中的定义为中游企业采取基于软硬件技术向产业链上下游赋能的全链路型发展。这也将造就家用物联网中短期内以中游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