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纪恋日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乡愿

牢牢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调剂条件一览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通信的发源地,位于武汉光谷。研发方向主要就是:光纤通信技术产业,未来公用网络技术产业,无线通信技术产业等。许多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经该院之手。想要去该研究院真的很难,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有心的人。我们来看一下2021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调剂专业有哪些?主要就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安全等。数据来自考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执笔为剑,披荆斩棘,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愿所有考研人,都能如愿以偿给自己的努力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捕梦网

武汉三本毕业生不如普工?这个少年用实力证明,三本也可以逆袭!

前段时间在网上发了一个关于对武汉中小型企业留不住人才的看法,结果有部分网友说武汉的好多大学生都是大专和三本,根本不算人才。说实话看到这个评论的时候确实有点生气,人才的定义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看这个人第一学历。谁都知道双一流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大部分都很强,但你不能以此否认所有的其他普通学生就很差,更不能因为他们读的三本和大专,就觉得他们不算人才。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每个人不论什么学历出身,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到优秀,他们就应该被称作人才,值得被尊重。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可预估的,任何时候,都不要贸然的去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眼前这个平凡无奇的人,也许会创造怎么样的神话,就像最近频频刷屏的华为201万年薪的天才少年张霁,你能想象这么一个大神级别的人,居然是三本出身!天才少年,压根不是“天才”“天才少年”项目是华为的顶尖人才招聘计划,目前,只有4位入选此计划并获得顶级薪酬,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霁就是其中一位。然而有趣的是,部分媒体在介绍这个“天才少年”的时候,故意避开了对其本科学历的介绍。但如果你仔细查看相关资料,你会发现张霁大学本科毕业的学校是武昌理工学院,一个三本院校(原来是三本院校,2016年开始,湖北高考从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招生)。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说肯定是“天才”考高发挥失常,但其实这个学校还是他复读一年才考上的。那么他是如何逆袭的呢?2008年,张霁高考失利,复读一年后考到了武昌理工学院,学习计算机。武昌理工学院是一所普通的三本,不仅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排名不是很靠前,甚至很多武汉本地人都没有听过。但是这并没有限制张霁的发展,四年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这个就比较厉害了,这里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原邮电部的两大研究院之一。相比较本科而言,张霁已经实现了一个极大的跨越。在那里学习3年后,2016年,张霁又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来在博士期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TC、DAC、 ICPP、 SIGMOD、VLDB、IEEE TPDS等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上发表了8篇论文。在腾讯实习期间,他拿了7项国内、国际专利,研究成果拿到了腾讯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经历了简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整整7轮严苛的选拔,张霁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的offer182-201万元/年。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完全震惊了,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三本到双一流985博士,再到华为的201万年薪“天才少年”,这其中的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没有人天生就是天才,你看到的不平凡,其实是无数个平凡的日子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高考不是终点,大学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其实“三本”逆袭,张霁不是个例,在武汉每年的考研大军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三本学生,也许是知道自己本科不好,所以很多人都努力的让自己考上研究生。虽然失败的很多,但是成功从三本考上一本,甚至双一流高校的也不在少数。看了张霁的案例,很多人都表示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正能量,第一学历永远限制不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有的人可以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而有的人也可以毕业后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记得以前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为了劝导孩子好好学习,总是喜欢把“高考决定人生”挂在嘴边,甚至连爸妈都觉得要是没考好,这辈子就完了。以至于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没考上双一流的学生就是没出息的,甚至觉得三本读完了也没有多大成就。但人的一生很长,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转折点,每一次选择都会让自己的人生发生很大的变化。高考不过是众多转折点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它可以决定你读什么大学,但却影响不了你的一生,毕竟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高考不是终点,而大学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就像张霁一样,虽然读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三本,但是他却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在大学四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抓住好考研这又一个人生转折点,成功逆袭。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初只是想顺利的毕业,不想着提升,不去考研,那么他的人生可能又会不一样。所以,人不论处在什么阶段都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虽然并非所有的三本生都能像张霁那样逆袭,但是他的成功经验却让我们更加坚定,只要自己不甘于平庸,努力去提升自己,就一定会有进步的,也许我们的进步很小,但是至少我们比以前的自己更优秀了,不是吗?写在最后写这篇文章,并非要向用人单位证明三本生到底是不是人才,而是想告诉所有在武汉的年轻人,不论你现在是在读大学还是已经毕业,都要坚定自己的人生是不能被别人定义。可能在目前武汉的求职环境下,部分企业确实存在以学历论人才的情况,毕竟武汉大学生太多了,他们也没有那个精力去辨别双非毕业的你到底有多优秀,是否值得他们给高薪,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正成了他们眼里没有用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如果你还在读大学,就好好地规划自己人生,给自己定个目标,在学校期间努力的充实自我,如果你已经毕业了,也好好好的根据自己的工作规划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希望,每个在武汉的年轻人,都能变得越来越优秀!/编辑:筱攸图片:网络

人犹效之

两家央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划重组

11月23日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烽火通信(600498)、长江通信(600345)、光迅科技(002281)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之控股股东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正在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筹划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均表示,上述重组事项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重组事项,与公司没有关系,该事项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亦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此前的11月22日晚,大唐电信(600198)和高鸿股份(000851)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正在筹划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告续称,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及股权比例不发生变化,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化。上述重组事项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层面的重组事项,与公司没有直接关系。从上述上市公司的公告看,本次筹划重组只涉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并未涉及上市公司相关业务。据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网站介绍,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是中国主要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直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集团于1974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经国家批准的创新型企业,设立有:“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集团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数据通信、无线通信与智能化应用四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控股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简称大唐电信集团)。据该集团网站介绍,其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一家专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总资产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重庆、深圳等主要经济发达城市设有研发与生产基地。

群生不夭

这4大专业,目前不受待见,但发展潜力大,就业起点最好是研究生

什么专业是目前收入高、潜力大的专业?可能99%的小伙伴都要说是计算机、软件或者与IT相关的专业,可能近些年这些专业太过于火爆,很多二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录分都秒很多211一般的专业,由于21世纪属于信息化的世纪,学习与IT相关专业的确没错,但是随着IT类专业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未来的就业门槛会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广大普通考生,小编觉得还是这4大专业,目前不受待见,但发展潜力大,就业起点最好是研究生,供2020考生参考。材料类专业该专业被称之为天坑专业,可以说属于目前最不受待见的专业,不过我们不要拿国内目前的材料科学现状来看待全球未来的发展。目前全球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是什么?电能的存储,就是电池的技术,顶级的应用型电池,在电动汽车上顶多1000公里,这还是理论数字。如果你有能力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这个问题,这都是材料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从开设这些专业的大学就能看出来专业的重要性,清华、哈工大、上交、北航、武汉理工、北科、浙大、西工大、北理工、北化工等这些学校都是实力非常强悍的,所以目前报考的话,未来毕业可能很抢手,不过就业起点最好是研究生。能源、交通类专业我们是人口大国、能源大国,市场需求实实在在,任何能够促进能源行业、交通行业发展的专业都是潜力巨大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加入了高铁团队,无论是线路设计规划还是车辆制造、技术研发,都是潜力巨大的专业。现场工作经验最少五年以上,入职后前途不错。财经与金融类对于一个动辄十万亿的经济体,经济与金融的任何一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机会和财富。特别是国际之间的经济往来和金融业务,我们在这方面缺少的人才太多了。依据国家的布局,上海和深圳,甚至是海南都有可能成为20年后的世界金融中心。经济规律的特性决定了金融要有流动的场所和机制,无论未来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在哪里,你钻研进去是永远正确的。国内顶尖大学硕士起步,博士就业更好。工业制造类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行业已经是夕阳行业了,其实不是这样,越是现代的企业,就越是需要科技含量特别高的工业技术,工业制造业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阶段,静下心来才能厚积薄发,成为现代工业的一名工程师,在任何时代都是特别骄傲的。以上这四个类别的专业看似很冷门,但如果有较高的学历和科研能力的话,就业还是很不错的,况且大家目前都不看好这些专业,实际上未来或许都是大家争相报考的专业,对此大家怎么看?

谢林

中国研究生院最新排名!厉害了!这所非985/211院校排第一!

↑↑↑更多院校报考数据及考研干货资料点我的头像到主页查看领取!每年都有很多机构给高校排名,今天我们来看这份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共同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年)》,这份榜单主要是针对研究生院的竞争力进行排行,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数据来源中国科教评价网)以上,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呢?此次排名,中科院雄踞第一,就是最好的证明,绝对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且低调的宝藏大学。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看完脑海中只有一个字:大写的“服”!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有没有果壳人,评论区亮个相呗~)国科大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于2012年6月由中国学科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1年起985、211高校就不再增加新成员)。2014年,国科大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今年将迎来国科大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20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直逼清北的21个A+,位居全国第三。但需要注意的是,国科大不在高校的名单中,而是被列在科研机构的名单里。下图为国科大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计划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的200余个专业招收硕士 研究生9000余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生86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生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中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50名左右,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100名左右)。很多同学以为这么牛的学校一定特别难考,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国科大的百余个研究院所和20个院系,分布在全国各地,以至于很多同学对于这些研究院所不了解,甚至不敢报或者因为没有听说过干脆忽略不考虑。就国科大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情况来看,很多研究院所一志愿报考人数严重缺额,招大量调剂生。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2020年这些专业均有较多调剂名额: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电子信息(录取校外调剂生15人)、材料与化工(录取校外调剂生8人)、生物与医药(录取校外调剂生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电子信息 (录取校外调剂生39人)。具体各学院及研究生院硕士录取情况,大家可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看。国科大是一所与中国其他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同的大学。虽然没有985、211、双一流的光环和头衔,但是中科院的背景和国科大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的贡献足以让社会认可。总的来说国科大是一所很值得报考的学校,有没有要报考国科大或者已经考上“果壳人”呢?也欢迎已经在国科大的小伙伴评论区留言,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在国科大的感受哦~往期干货文章:北京市属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最新考研报考录取数据分析报考人数超1.2万,扩招35%,这所省属高校历年考研报录比统计!突然停招!变相劝退?人大最新通知:新传专硕全日制只招推免生!扩招超千人,增幅达46%,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报录数据公布!

不状其过

21考研别再“掉坑”了!这些院校专业已成“重灾区”!

大家好,这里是考验刺客联盟!2020考研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41万,相比2019年人数增长17.59%。由于疫情影响等各种因素,有专家预测2021年考研人数可能达到450万。2020年全国录取研究生111.4万人,其中还包括推荐免试的十几万研究生,也就是说留给统考的名额也就是只有90多万。2021就算再扩招,那院校的承载容纳学生数量是有限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有限的,预测招生人数应该跟2020年差不多,所以21年考研更难了!如何增加自己考研上研究生的几率呢?除了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之外,避开报考人数太多的专业院校也能减少一部分的竞争压力!快来看看有哪些院校成为2020年考研报考“重灾区”?除表中的院校,还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以上,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也在3万/4万。这类学校基本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不要以为只有985/211院校才这么火爆,还有很多双非院校报考人数也是超1万。1. 深圳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高达29465人。2. 广东工业大学 2020年报名人数再度激增,已达13256人!3. 南京邮电大学 2020年考研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4. 安徽师范大学 2020年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5.上海师范大学 2020年报考人数共计14981人。6.山西财经大学 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破万,共有10773名考生报考!7.青岛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16749人。8.宁波大学2020年网报人数达到13716人,现场确认人数达12927人。9.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12159人。10.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来到了11923的高位。以上这些都是地理位置好,实力不输211院校,其实还有一类院校也是非常受欢迎,就是师范类高校!比如: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7452人;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考研除了是一场艰难的长途旅行,还是一场信息战,以上这些信息21考研人一定要参考哦!

不及格

武汉最“好考”的1所211,专业冷门,录取分低,20年可能还会降分

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好高校,都是拥有“985”“211”这两个称号的,而985又比211要难上一些,也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学霸的学校,而211学校就有很多等级,有学霸才能进的学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习中等也可以进入的学校。就比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虽然是一所211高校,但是因为专业太过于冷门,所以录取分数线很低,而且今年有可能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有降分的可能,也因此在今年被冠上了武汉最“好考”的一所211高校,中等生可能会捡到一个宝!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可是有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地质、工程系组成而来的,所以地大地质学的学科实力以及地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实力以及地位,所以别看它冷门,但是它的实力可是非常棒的!地质学作业地大的热门专业,拥有着学校的很多丰富资源,不仅与我国10家研究院,共同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且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地质学子,毕业后的就业和升学都有着基本的保障,而且这个班级的算是整个地大最优秀的一个班级,地质学院拥有的教师资源也是数一数二的,学校的11个国家级院士中有8个是地质学方面的。其实如果慎重考虑一下的话,地质专业还是非常值得选择的,因为尽管现在干这方面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个专业并不是因为不吃香,只不过偏冷门罢了,如果真的做的很好,毕业之后还是可以找到好工作,而且工资还相对比较高,所以别看他冷门,他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不过地大是名副其实的重点大学,除了其热门的地质学外,还有很多其他专业可供大家选择,有女生喜欢选择的管理教育艺术类学科,也有男生选择多的理工类学科,一共65个专业,除了地质学外,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等等专业也非常不错,毕竟该校在学科测评中有多达29个专业得到成绩,所以即使进入地大不进入地质专业,未来的发展也非常的不错。地大作为我国第二批入选211工程大学的院校之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非常好的,就拿科研平台来说,其中国家级和科技部的重点就有9个之多,更别说其他级别的科研平台了,真的是数不胜数,来了这所学校不怕没有科研和实践的机会!中国地质大学还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其校园环境在武汉,也算是上非常的赏心悦目,又是一所重点的学校,虽然专业冷门,但是专业前景非常好!不过选择什么最终还要看自己的内心,如果不喜欢,那么来了也白来,如果喜欢,就来挑战一下这个既冷门又热门的专业吧!

仁也

三本毕业又怎样?武汉的这个大学生被华为选中!

社会上一直都存在一种观念,好的大学毕业的人就会比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优秀。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包括了我自己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在求职的时候,普通学校毕业生会面临各种歧视。不同的段位,总会面临不同的结局。但是这种情况今年被颠覆了。一位毕业于“武昌理工学院”(当时为三本),硕士就读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后来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学生张霁,被华为以201万年薪挖走,选为全球名额极少的“天才少年”。让很多自诩国内一流大学毕业,占据各种光环名头的人羡慕不已。张霁在大学前的成绩并不算太优秀,中上等的他高考也只考入了武昌理工学院。但是上大学后,他便给自己树立了学习目标:考研。通过一系列努力,逐渐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学霸”。今年5月底,张霁入职华为公司,成为华为上海研究所的一员。张霁介绍,除了华为,他还拿到了腾讯、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两个初创公司的录用通知,其中最高的年薪超过360万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张霁仍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少年”,而是一个普通人。真正优秀的人,不应该看出处,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明确目标,付之努力,人人都可以取得大成就。

复活县

20考研:高校研究生or科研院所研究生,选哪个更合适?

今天,学精姐又来解决大家的小问题啦!不少小可爱总是在看学校的时候发现,有的是正常的“大学”,有的怎么是研究所或者是研究院的研究生呢?不都是研究生吗?咋感觉人家研究所的研究生就高级呢?实话说得好!二者确实是有区别的!其实这是一个择校的问题,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纠结报名时是报高校还是报科研院所,其实选哪个要看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般来说,如果将来想从事学术研究,可以选择科研院所,如果将来打算进入企业工作,可以选择高校。声明一下,这不是绝对的,高校研究生也有去做学术的,科研院所研究生依然有进企业工作的。下面说一下二者的区别。1.学术氛围不一样科研院所学术氛围比高校浓,科研院所以做科研为主,学术氛围浓重,教学是老师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更多精力还是放在学术研究上。高校老师则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同时兼顾学术研究。科研院所项目多,研究生也有更多机会跟着导师做项目,而且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就像正式工作人员那样。高校研究生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没有科研院所那么多。2.招生专业和人数数量不一样与高校相比,科研院所招生专业和相应招生人数都要少很多,以学硕为主,甚至有些规模较小的科研院所只开设一个研究生专业,招生人数也比较少。高校在这方面要好很多。3.学习氛围不一样高校学生多,不枯燥,业余活动多。科研院所的学生数量少,更多像是在上班,相对比较枯燥,上学的“味道”淡一些。4.知名度不一样科研院所知名度相对较低,大家熟知的可能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但一些省属的科研院所知名度就要小很多,甚至有些考生不知道科研院所也招收研究生。整体来看,高校的知名度要高一些,说出来很多人会知道。5.竞争程度不一样高校考研竞争更激烈一些,特别是985高校,而科研院所限于知名度,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有些科研院所几乎年年依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6.补贴不一样一般来说,科研院所的补贴要高于高校的补贴,而且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还有“工资”拿,高校的研究生做项目就得看导师给不给了。7.学费不一样科研院所的专业以学硕为主,学费相对较低,甚至有的科研院所免收学费。高校的专业学硕专硕均有,专硕学费要高于学硕。总之,不管是在高校读研还是在科研院所读研,都各有其优劣,到底是选择高校还是科研研所要根据自己读研的目的和实力来决定,没有绝对的孰好孰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