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6家单位接收考研调剂的信息,其中还有很牛的航天研究院!弗克利

最新!6家单位接收考研调剂的信息,其中还有很牛的航天研究院!

1. 北京化工研究院接收调剂专业1.化学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工业催化、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工程等均可)2.材料科学与工程2. 武汉体育学院接收调剂专业工商管理 名额:7;新闻传播学(学硕) 名额:13;新闻与传播(专硕) 名额:12;心理学(学硕) 名额:12;应用心理(专硕) 名额:11;特种医学 名额:12;艺术硕士(舞蹈方向) 名额:103.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接受调剂专业: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专业4. 华南师范大学接收调剂专业:光学5.航天772所接收调剂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调剂对象:一志愿报考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考生;6. 浙江农林大学接收调剂专业:兽医学、动物性、畜牧领域

现量

盘点船舶领域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一、七院简介:1961年,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并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1965年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中船集团在经历分分合合后,现在又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其下属各研究所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众多的船舶设计研究院,为中国的军船和民船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船舶圈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二、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究院所:12所 热加工工艺研究所76所 船舶档案馆701所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703所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704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705所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7所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9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10所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711所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712所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3所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4所 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15所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716所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717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718所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9所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22所 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723所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4所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5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6所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760所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750试验场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602所 中船建筑工程设计院三、原中船重工各研究所简介:※中国舰船研究院: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工作。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我院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包括研究员、教授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院士1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泉路堡甲2号※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第十二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船舶行业唯一的热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所,水中兵器及舰船动力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的专业研制机构,船舶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制造技术主任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针对舰船武器装备“大、快、远、准、深、隐”的发展趋势,对零部件提出的 “大型化、轻量化、功能结构一体化和恶劣环境长寿命”的制造要求,开展与其适应的先进材料及工艺研究,重点发展大型复杂铸锻件热成形技术、非金属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轻合金材料和高温合金成形技术、表面工程技术、材料测试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技术、工艺仿真及数字化验证技术、3D打印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八个专业方向。围绕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要求,根据科工局对研究所定位,按照“一代平台,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型号”的建设原则,建设五个实验室、三个中心。大型复杂件精密成形技术实验室、非金属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实验室、表面工程技术实验室、轻合金材料及高温合金实验室等五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材料分析及可靠性评估中心、工艺仿真及数字化验证中心、增材制造应用推广中心。地址: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156Email: chwti@chinahotwork.com网址:http://www.chinahotwork.com/index.asp※76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档案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档案馆地处陕西省兴平市,技术档案馆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担负着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船舶工业各类档案资料的任务,主要为船舶行业服务。近年来,技术档案馆在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档案工作局域网络,配备了现代化管理设备,运用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馆藏档案计算机检索。技术档案馆成立以来,几代档案工作者“情系兰台、开拓创新”,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为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九五”以来,档案业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先后荣获了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机电兵船档案学会“先进会员单位”、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技保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1月,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随着技术档案馆基础条件改造项目的立项批复,基础设施建设将得以彻底改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优化了人才结构,提高了知识层次;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全体职工上下一心,积极进取,为建设“馆藏丰富 技术先进 功能完善 服务高效”的一流专业档案馆而努力奋斗!地址:陕西省兴平市金城路100号邮编:713100电话:029-38821400传真:029-38821401邮箱:csic76@163.com网址:http://www.csic76.com※701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自1961年建所以来,我所以舰船的研究与开发为己任,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护航护渔、打击走私、海难救助、出国访问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及院颁发的成果奖280多项。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汇集了众多的科技英才,由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部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他们都在各研究室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所内建有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噪声振动试验室等部级试验检测中心。自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总体所的地位更加凸现,国家对我所的投资强度进一步加大。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现代管理,成为我所的真实写照。2003年我所通过了ISO9001和国家军用标准GJB/Z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268号网址:http://www.csic701.com/※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七○二所,1951年建立于上海黄浦江畔,1965年总部搬迁至无锡,设有上海分部和青岛分部。数十年来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试验设施近30座,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一个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地1300余亩,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2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2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名。建所以来,七○二所遵循“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78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等各级科技成果奖600余项,1997年起连续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七○二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七○二所坚持科技创新,成功研制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援潜救生设备、Z型全回转推进器、高速游艇、水上游乐设施、环保型保温棉生产线、以蓝藻打捞与处理、生态清淤装备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装备等系列产品,开发了SHIDS船舶性能设计系统等专用软件。许多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中,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222号邮编:214082电话:86-0510-85555311传真:86-0510-85555193邮箱:cssrc@cssrc.com.cn网址:http://www.cssrc.com.cn/※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组建于1961年,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的大型动力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船舶与工业用蒸汽与燃气动力装置及设备、电站、热能工程、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设计。共有十一个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三十多座大型试验台架,可进行燃气轮机整机及柴燃并车、全台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锅炉燃烧器、轮盘超速及低循环疲劳、叶栅吹风、阀门管道进排气系统、机械传动与元件、强度与振动等方面的试验及测试分析。地址:哈尔滨红旗大街108号网址:http://www.csic703.com※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1月。主要从事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现以形成特种装置、船舶综合供电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与可靠性实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涉及到特种机械、甲板机械、输送机械、特种推进、减摇装置、舱室机械、电机与电站、环保设备、海水淡化、特种阀门、热工空调、液压、减震降噪等30多个专业门类,先后为150多型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厂矿企业提供了3000多项配套设备产品。研究所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船舶行业液压技术归口单位,船舶标准化归口单位,上海市工业扭矩仪计量单位,持有国家颁发的军、民品质量体系认证书,多年来还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有关活动。现有员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员500余人,含正高级职称50余人、副高级职称15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17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部级专家多人。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10号※705所(西安精密仪器研究所)50年来,七零五所先后获科技进步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两大国家重点型号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该所被国家授予“重大贡献单位”光荣称号。七零五所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科技人员1000余人,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全所研究领域涉及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水声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惯性制导、精密仪器、光纤通信、液压技术、热电机技术、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等30多个学科、60余种专业,建有20多个技术先进、设备配套的大型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拥有300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设备和仪器仪表,既满足了高性能水下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地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高新一路18号网址:http://www.705.com.cn/※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历经五十余年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船舶导航与操控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和系统设备供应商,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制造中心以及获国家和国防认可委认证的计量检测中心,通过了GB/T19001-2008和GJB9001-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90余项,拥有专利授权百余项。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航海仪器设备,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主要产品有: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电子海图系统(ECS)、桥楼航行值班报警系统(BNWAS)、驾控信息显示系统(Conning)、监测与报警系统、航迹控制系统、多功能系统、船用光纤罗经系统、磁罗经、自动操舵仪、计程仪、多功能数显终端和航海显示器,产品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和德国劳式船级社型式认可,广泛应用于远洋渔船、油轮、散货船、粮食船和海警船、海监船等各型公务船舶。地址:天津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268号电话: 022-26557925传真: 022-26557930※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珞喻路※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水下特种装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防磁学计量站定点建设单位。下设8个专业研究室、1个情报研究中心、1个装备生产部、2个试制工厂和1个CAD工作站,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我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等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施。在水下多功能平台、水下浮体定深、海洋智能拖曳、高抗流水下机器人、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磁检测与应用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网址:http://www.csic710.com.cn/※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七一一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七一一所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齐全的专业配置,拥有柴油机及气体发动机、热气机及特种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其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国际影响,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服务、工程承包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服务于机械、石化、能源、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3111号 邮编:201108电话:021-51711711传真:021-31310888Email:711@csic-711.com网址:http://www.csic-711.com/※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主要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和装置研究。主要承担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设备、特种电池研制任务。专业范围涉及电力推进系统、电机、开关电器、化学电源和化工材料等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电机、开关电器、自动控制、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化学电源、绝缘化工材料等,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 1963 年组建以来,共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 3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进步奖 40 余项,现有职工 800 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及以上 126 名,省(部)级专家 8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6 名。拥有一些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等。其中,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实验室为国防重点实验室、开关电器实验室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实验室,永磁电机推进系统联调实验室为国内一流实验室,拥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 300 多台(套),在科研试验和研究开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汽校大院电话:027-68896889传真:027-88035934网址:http://www.csic712.com/※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七一三人不舍追求,攻关克难,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委、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4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进入新世纪,七一三所在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全面实现了三个跨越:产品构成由配套设备向系统总体的跨越;能力建设由单一能力向数字化综合能力的跨越;体制建设由传统研究所向多种经营、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跨越。近年来,七一三所按照“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目前民品产业已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动力与机电装备、海洋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光伏发电配套装备、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智能立体车库、特种车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等,可实现系统成套集成化、型号系列化以及差异化定制。地址:郑州京广中路126号电话:0371-67132072网址:http://www.csic713.com.cn/※714所(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心设有9个研究部(舰船技术信息研究部、信息资源部、声像技术部、技术基础部、信息技术部、编辑出版部、展览展示工程部、舰船数字制造研究中心、船舶经济研究中心),3 个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工程信息网船舶行业网控中心、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网管中心),2个办公室(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展览办公室和中国国防船舶科技报告管理办公室)和1个秘书处(ISO/TC8中国秘书处)。目前,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已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形成了以船舶工业技术、军民两用技术、行业发展战略、船舶市场经济等为龙头的优势研究领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船舶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双泉堡甲2号邮箱:sicc@sicc.org.cn网址:http://www.csic.org.cn/default.htm※715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第七一五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是我国专业从事声学、光学、磁学探测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所内建有声纳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声一级计量站、水声产品检测中心、杭州无线电计量二级站等重要技术机构,拥有大型室内消声水池、变温变压声学测试装置和国内一流的湖上试验基地,具备一流的总装总成科研生产条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声学技术委员会水声分委会(ISO/TC43/SC3)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7分委会(IEC/TC87)在国内的技术对口单位。第七一五研究所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公司为科技产业发展主体、以研究所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创新体系,形成“一所两平台”的组织架构。重点发展海洋仪器与海工机械装备、超声电子与节能环保、光纤传感与智慧交通和智能装备四大新兴科技产业板块与现代服务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屏峰715号邮编:310023网址:http://www.715.com.cn/※716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本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个以军为本,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两大业务方向,建有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总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著名风景区花果山脚下,下辖十余个控股子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从业人员31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0余名,拥有11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机电产品制造中心,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兵器系统工程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单位。通过了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5000A三级软件研制能力评价、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江苏省质量信用AAA级认证,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圣湖路18号邮编:222061电话:0518-85981716传真:0518-85983716网址:http://www.716.com.cn/※717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已成为一个集研发、规模制造能力于一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学科建设配套、学术交流活跃的国内一流科研水准的光电技术研究单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现有员工九百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六百余人,拥有一流的光电探测技术、天文导航技术、光电系统集成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和光电通信技术,有一批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处理、信息处理、控制工程等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建所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与国家专利注册。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多波段红外探测实验与检测系统、国内一流的光电技术研究实验室、光学膜系研究基地和天文导航、光电对抗重点实验室;拥有CAD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环境试验中心和华中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数控精密加工基地等。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981号※718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七一八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全所现有职工近2000人,其中科技人员87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研究员84人,高级工程师39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420多人。建所以来,为用户提供了500多种先进可靠的装备及产品,陆续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高能化学工程、电解水制氢、气体净化、分析检测等现代化实验室,并装备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580多台(套)。持有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和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具备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资格,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火炬计划邯郸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新材料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骨干企业。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展览路17号网址:http://www.peric.ac.cn/index.asp※719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专家13名、省部级专家30多名、研究员级专家60多名,所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设计任务饱满,科研经费充足,拥有综合仿真、剂量监测防护、高温高压、空调、液压、电气及自动化等现代化实验室。建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450号※722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主要从事综合通信系统和设备的研制。成立于1968年,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一条街,占地面积二十余公顷。全所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49人,高级工程师180余人,工程师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专家29人。本所具有综合通信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收发信机、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光纤综合信息传输网络、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管理、程控交换、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机电一体化、无线电测量、机械设计、科技情报和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专业,建成了综合通信系统联调实验室、数字光纤环网实验室、数据传输及网络实验室、C31通信网络及互通互联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天线及天线测试实验室、EDA实验室、机电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中心、无线电计量测试中心等科研开发专业实验室。建所以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200多项。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312号※723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建于1968年,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主要从事电子工程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多年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工作,13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部(省)奖励。目前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50多名,高级工程师2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近60名。有19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等,产品涉及医疗仪器、船用电器、通讯电子、机电设备等诸多领域。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26号网址:http://www.yz723.com.cn/※724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是国防电子信息系统技术重点研究所,地处南京,占地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元,现有职工1000余人。主要从事海用探测技术研究和系统装备研发,先后研制出大批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的系列化电子信息装备以及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百余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为国防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具有先进、完善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生产组织体系。设有总体、信号处理、微波天线技术等六个专业研究室,拥有环境和可靠性试验、微波测量、高功率试验等六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试验基地。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网址:http://www.china724.com/※725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舰船材料与工艺及应用性研究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七二五所是海军各型号的材料技术责任单位,构建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基本材料体系,有效保证了装备工程对材料技术的需求,为海军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撑,是我国舰船装备发展的中坚力量。科研涉及船体结构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特种材料、焊接工艺、自然环境试验等多个重点领域。目前,七二五所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海洋试验站,1个国家级大型构件焊接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16个省部级技术中心;并拥有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河南路169号电话:0086-379-67256326传真:0086-379-67256777网址:http://www.725.com.cn※726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第七二六研究所是国内较早主要从事水声电子、超声设备、海洋开发和船用电子设备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现有职工70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4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0余人,其中研究员30余人;具有博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约200人。726所是水声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批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所内拥有较为先进的综合消防试验楼、实验楼、消声水池和一批声学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通过质量体系达标,获得国家二级、国防三级计量机构证书;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证书;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等重大科技进步奖,荣获了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治安安全合格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称号,并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七二六所秉承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理念,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了一支富于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的技术专业人才。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5200号电话:021-51587260邮箱:726@stn.sh.cn网址:http://www.726.com.cn/※750所(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七五零试验场是我国水中装备唯一的集科研、生产、试验三位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由科研区、试验区和生产区组成;科研区位于繁华的昆明市中心(船舶大楼),试验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高原明珠”——抚仙湖畔,生产区位于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测试技术与测试方法的研究,目标模拟产品、水下探测与打捞测试设备(设施)的科研、试制、生产;水中产品的试验及试验技术与试验方法的研究;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应用、环保设备等通用技术研发。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3号(船舶大楼)邮编:650051※760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下设研究室、软件开发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中心、海上试验船队及所属民品集团公司。建所以来,圆满完成多项科研和试验任务,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上百项,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滨海街16号※602所(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5月,是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资格审定委员会审查认定、建设部颁发证书的甲级设计院,具有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项资质及业务能力。建院四十多年来,完成设计的工业、民用建筑项目遍及全国,为军工行业、船舶行业、机械行业、纺织行业、食品行业、轻化工行业以及民用建筑等领域的厂、所、院、校进行了设计咨询服务工作,其中20多项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承担辽宁省船舶工业园、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山东胶南船舶工业基地、葫芦岛修船工业区等的规划、设计;承担过杭州715所、宜昌710所、宜昌612厂、昆明750试验场、705所西安分部、上海726所迁建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承担过301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航天部207所航天测试中心楼、中国美术馆画库、昆船物流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天津707所超净试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水声试验室、杭州715所中低频消声水池、候马874厂精密仪器加工、装配试验工房和热动力站、重庆468厂大型机械加工车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研发大厦及集团公司下属研究所、工厂的高新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工程设计。地址:北京朝阳区双桥中路北院1号四、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属研究院所※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70年4月,是我国较早以“系统工程”命名的国防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最早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军工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单位之一。多年来,船舶系统工程部主要承担了舰船发展战略研究、舰艇作战系统、武器电子系统等研究与开发。现已形成了大系统集成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大系统顶层设计、系统设计与研制和技术协调能力,在综合电子信息工程、舰船武器电子系统、综合通信与导航系统、船舶总体配套工程等技术领域享有国内较高的地位和声誉。系统工程研究院以建设强大海军、服务国家为己任,凝聚多专业、多领域科研能力和多地布局的子公司产业化力量,立足海军、聚焦海洋,形成了从研发、设计、试验到产品生产及售后的全产业链架构,覆盖体系研究和顶层规划、系统综合集成、系统核心设备研制三个层次,以军工主业带动科技产业,以应用业务集群为科技产业重点,向船海业务集群和船海服务集群延伸,形成军工主业与科技产业相互支撑的局面,成为海军装备建设和国家海洋装备事业的中坚力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6号邮编:100036电话:010-59518822传真:010-59517959Email:clients@shipbuilding.com.cn网址:http://seri.cssc.net.cn/※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国防军工技术基础研究单位。中船综合院秉承“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运筹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使命,以建设“一流行业智库、一流基础院所、一流央企党校”为愿景目标,以“软实力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科研支撑海军战斗力生成”为战略主线,统筹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努力打造集行业智库、科研试验、创新应用产业和央企党校(三平台一党校)为一体的一流智库型基础科研院所,奋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0号邮编:100081电话:010-62177744传真: 010-62183696 网址:http://cimtec.cssc.net.cn/※611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船舶、海工以及各种钢结构建造工艺研究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所,创建于1964年,现有职工400余人,拥有1个研发中心(7个专业方向)、4个子公司、1个工程中心。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以促进船舶工业工艺技术发展为目标,主要开展舰船及海工总体工艺研究;船体焊接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大型数控切割和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研究开发;涂装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船用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工艺研究开发;造船软件系统和信息技术集成平台开发;金属材料无损检测,非金属材料技术检测等。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人秉承“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家发展、引领先进制造技术进步”为使命,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集团而不懈努力。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851号邮编:200032电话:021-64685120网址:http://stri.cssc.net.cn/※708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1月,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早、规模大、成果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是流体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建所60年来,主要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自主开发出多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用装备,为我国 船舶工业、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GJB9001A-200、GB/T1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了国家档案管理一级评审。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1688号邮编:200011邮箱:webmaster@maric.com.cn电话:021-63161688 传真:021-63161212网址:http://maric.cssc.net.cn/※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目前我国民船设计领域规模最大、船型最丰富、市场占有率最高、人才队伍最稳定的研究设计单位之一。SDARI拥有一个全资子公司上海斯达瑞船舶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SDARI现有员工500余人,各专业人才齐全,具备三维设计平台和各种先进软件。SDARI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前期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生产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矿砂船、滚装/ 客滚船、多用途船、特种工程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工程作业船、海洋平台等。SDARI牵头组建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建立智能船舶实验室仿真中心,实现了联调实验室、船舶性能大数据中心、船舶性能监控和服务中心的建成。产业化产品涵盖扇形导管、节能毂帽、舱柜节能系统、螺旋桨设计打包、装载计算机、高效舵、侧推管口盖、对外消防系统集成和可调桨节能系统等产品。自建院以来,SDARI累计开发新船型1,000型。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研制任务,截至2018年底,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学会科技成果330项。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633号电话:021-38139388传真:021-64040001网址:http://sdari.cssc.net.cn/※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5月23日,是由原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成,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5月1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007年1月22日改制成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与中船科技重组,资产整体装入上市公司。公司是一家多专业、综合技术强的大型工程公司,主要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项目总承包及投融资业务,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承担着践行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的角色。公司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技术中心”、“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取得了国家及有关部委批准的船舶、军工、机械、水运、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以及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多项甲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资质,具备了对外工程总承包、境外设计顾问及施工图审查的资质。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邮编:200063电话:021-62549700 传真:021-62573715网址:http://www.ndri.sh.cn/※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是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唯一一家工程勘察单位,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3年。本院是国家综合甲级工程勘察单位,同时具有工程测绘、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和对外承包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等资质,本院拥有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工程监理、工程测试、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工程总承包、地球物理勘探、勘察设备制造与维修、勘察技术研究与咨询等专业。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302号网址:http://www.csei.cn/※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74年10月15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在华南地区的唯一一家舰船总体科研设计院,属中央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拥有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各类设计和工程资质证书,专业配套齐全。本院主要业务领域为军用舰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港口与航道、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的监理。在高性能船舶方面具备一流的设计研发能力,拥有穿浪船型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在海洋工程单点系泊、多点系泊和输油终端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工程监理方面,拥有三项甲级资质。建院以来,先后设计了各类船舶产品400余型,包括成品油船、三用工作船、公务执法船、观光旅游船、1500吨级起重船和消防船等,承接海洋工程科研设计项目60余项,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又在LNG动力船舶研发和FPSO改装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地址:广东省广州海珠区革新路126号邮编:510250电话:20-84371498传真:20-84128428Email:office605@vip.163.com网址:http://gumeco.cssc.net.cn/※6354所(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是从事精密测试、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的综合科研机构,目前有37000平方米的科研区,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全所的资产总值达亿元,置有1600余台计量、测试、加工、计算机等设备(其中进口设备100余台),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实力。我所建所四十多年以来形成了机、光、电、计算机为主的多种专业的科技队伍,现有在职职工450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研究员8人,高级工程师65人,技师6人,中初级职称人员165人,技术机构设置有一个研究中心、一个试制中心、一个专业研究室、四个事业部、一个校准实验室,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40余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50余项。主要经营惯性导航测试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运动仿真设备研制、振动与平衡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精密加工工艺研究、精密测量和测试技术研究、精密元器件设计制造和环保设备技术开发研究等业务,其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各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矿企业。被认定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并且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单位常务委员和江西省环保产品认定检验中心。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九瑞大道83号邮编: 332000电话:0792-8369671传真:0792-8369670 Email:office@jjjmcs.com网址:http://jjjmcs.cssc.net.cn/五、其他相关研究院所※长江船舶设计院:长江船舶设计院是国内大型专业船舶设计研究单位之一, 1951年成立于北京,1965年迁址武汉,2001年作为中央所属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成为科技型企业。CSDI作为国家级专业船舶和港机总体设计和水运工程咨询单位,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CSDI 主要从事各类海洋及内河民用船舶、军辅船舶和港口起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以及水运工程大型设备制造安装的监理,并从事船舶通用机械、环保工程及设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CSDI坚持“精心设 计、优质守信、求是创新、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服务理念,建立了完善和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国际 ISO9000标准的认证,并已被湖北省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半个世纪以来,CSDI开发研究和设计了各种海洋型、内河型船舶近千型,已投入运行的达5000多艘,船舶种类包括了客船、干散货船、豪华旅游船、推拖船、消防船、高性能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各类工程船(含起重船、打桩船、挖泥船、救捞船、溢油回收船、浮船坞等)以及液货船(含LPG运输船、 沥青船、化学品船);开发研究了300多台港口起重运输机械(含大型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多用途门机、龙门起重机、台架式起重机、全互转起重机等)这些设计科研成果,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或超过国外领先水平,近二十年来,就有一百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有的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是近几年来,CSDI高度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深受市场的好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387号邮编:430062电话:027-88210816传真:027-88223528邮箱:csdi@csdi.com.cn网址:http://www.csdi.com.cn/※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中国长航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最大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CSC)下属二级单位。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为加快推进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促进内河航运科技进步,在专业设置上特别强调结合水运交通行业特色,专门设有市场营销部、项目管理部、航运经济研究部、航运技术研究部、造船工艺研究部、船用产品研究部、船舶工程研究部、港口工程研究部、能源技术研究部、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部等专业研究部门。主营业务包括:为水运行业用户提供船舶工程、内河船型的研究与开发、水上运输方式的研究论证、船舶性能与发动机测试、航运物流系统研究以及港口装卸工艺及设备、船用机电产品、航运信息与自动化工程、造船工艺及技术、航运经济与技术等科研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船用机电产品和港口装卸设备的交钥匙工程、船舶性能与船用节能技术产品的检测及节能技术服务等。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2749号电话:027-82311588※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东部,占地总面积130余亩,是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领域有:新船型及运输系统、舰船自动化系统、环境工程及环保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及系统工程的论证、设计、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环境评价、工程承包、施工监理、技术咨询等业务。作为国家最大的交通运输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基地,船研所拥有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和航运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船研所专业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试验设施先进,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的开发研究。船研所在舰船自动化、智能交通、环境工程以及船舶水动力业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领域包括:舰船自动化设备研制、智能交通系统机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工程、船舶水动力及海事技术试验研究等;开展主营领域新技术、新装备和系统集成的论证、开发、设计、生产以及工程承包、技术咨询等业务。地址:上海市民生路600号电话:021-58856638传真:021-58855073邮箱:cys@sssri.com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欧洲海上风电,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潮来笠

西南地区这四类普通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值得报考,分数低就业前景好

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征明显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址筹建处”;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环境工程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民族药学)贵州中医药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由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双万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四川旅游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肩负“强旅报国”的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传承中国优秀旅游、烹饪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庆邮电大学坐落于中国重庆市主城区南山风景区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四所邮电高校之一,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建立起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完备教师教育体系。 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首批合作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南政法大学——法学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会计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重庆工商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是重庆市唯一公立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有名校基因的高校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建设单位,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云南省“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院校,为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发起成员。昆明医科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33年的省立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医学院,1937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1950年改称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为昆明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药理学、麻醉学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口腔医学专业认证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2年改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979年改建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酿酒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天府高校外事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四川师范大学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学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大学内迁四川省三台县办学;1945年,东北大学迁回沈阳。1946年5月,在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及各界有识之士支持下,部分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后历经私立川北大学、公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国家部委直属高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CAFUC),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 ,入选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是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飞行培训机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飞行训练为主的学校,建校以来,中飞院已为中国民航培养了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和100%的特级飞行员,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

爱在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9日 06 版)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望春风

官方明确:2021年这些专业在未来将大力发展!

高考是一次大考,也是人生中一大重要选择,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更是重中之重,未来那些专业吃香?风口专业需求量极高又是哪些?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明了未来学习和奋斗的方向。01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大力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要建设智慧农业。要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国家需要中把握人生方向每个你所热爱并为之坚持的专业都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02未来五年热门专业全解析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就业前景根据业内专家预计,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一些IT巨头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投入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为1:10。从国家政策看,人工智能专业是受到大力支持的——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提出3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根据GMIC北京2018大会发布的《AI人才竞争力报告》,AI平均年薪约33万,稳超互联网行业水平。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基本与AI相关。推荐院校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新增数量高达180所。2019年,专注人工智能行业研究的允能智库发布了《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报告,其中排名前30的高校如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路与系统、生物医学工程、新媒体等硕士点,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本科二级专业。信息与通信专业涉及广播、电视、视频、电路、图像、电影、媒体、电磁场、信号处理、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就业方向可以在设备供应商(如华为)、运营商、网络服务公司等从事工程管理、设备和线路维护、财务、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各大通信的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在通信咨询和设计单位,如中讯设计院、浙江华信院;在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专网的建设与运行维护,比如公安、税务、高速公路、交警交通监控等。推荐高校(来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通信工程专业什么是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并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通信行业涉及领域广,可以说是跨了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当然所学的知识也相对复杂,主要涵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如信息论基础、计算机网络等属于计算机类;电路原理、信号处理等属于电子类;通信原理等属于通信类专业基础课。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我们常说的光纤、卫星、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属于通信范畴,由于涉及范围广、行业信息和技术更新快以及人才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4G和新兴的5G领域也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把嵌入式技术等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方向的原因。可以在设备供应商(如华为、中兴、爱立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网络服务公司:从事工程管理、设备和线路维护、财务、市场、技术支持等;可以去各大通信的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如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可以去通信咨询和设计单位,如中讯设计院、浙江华信院;可以去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专网的建设与运行维护,比如公安、税务、高速公路、交警交通监控;待遇方面,据悉,通信工程师的平均月薪是7908元,如果是做简单技术工作的通信工程师月薪大概在5000-6000元,能够承担项目的工程师月薪在8000-10000元,工作3年以上月薪1-2万,基本上越难的工作薪资越高,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薪资差距较大。注意: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以,需要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强善于分析的同学。并且推荐继续深造,研究生就业更有优势,因为毕竟本科阶段学的东西多,但是不深入,研究生阶段会深入学习。推荐高校500余所院校开设此专业目前,我国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院校共有500余所,分别在本科各批次中招生。其中按本科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招生的院校占绝大多数,另外还有少数院校按照“电子信息科学类”大类专业招生。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在办学层次、专业特色、录取批次上还是有所区别的。从近些年来一些该专业排名靠前、整体实力较强的院校录取分数较高。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另外,还有很多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也非常有特色,如中国民航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邮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综合选择。除通信工程外还有大类招生通信工程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除了以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招生以外,还有很多院校都是以“电子信息科学类”大类的形式招生。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大类专业包括9个本科专业,除了通信工程专业以外,还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8个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科类)此大类专业覆盖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三年级时按学生意愿为主转入相应专业。以往有些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比较粗心,或还没弄明白什么是“大类”招生,而选错了专业方向,致使考生入学后学习遇到困难。因此,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看清大类招生的专业方向。航空航天专业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航空航天专业不是培养飞行员或航天员。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随着登月工程、大飞机工程等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缺口大,而且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根本不具备可替代性,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可以在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航空材料研究院、军科院和航空公司:从事科研、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测试、制造、使用、维修等工作。就职业而言,可以选择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可以在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和科研任务等工作。除了航空航天领域,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从业,如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人也会选择国内深造或出国留学。待遇方面,据悉,航空航天专业平均月薪在9730-11250元,年薪在20-30万元。推荐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属于理学门类,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由于目前国内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不过根据国家涉及脑科学、生物育种、生命健康等最新的规划,和2020年开始的基础学科强基计划来看,未来的生物前景还是会有所改观的。尤其是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考虑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实施高校有很多都是生物学水平很高的,录取到学科实力比较好的学校,就业并没有想象中的严峻。如果想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研,需要读完博士,这也恰恰是符合强基计划本硕博衔接式的理念。学习难度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学起来非常有趣,除了一些理论学习外,还会有野外实践活动,去郊区或深山认识、观察各种有趣的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等。做实验的机会也非常多,而且需要做动物解剖实验,报考学生要有心理准备。就业情况毕业生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推荐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科学与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优先支持和发展的热门学科和行业,并日益成为融合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技术、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高新技术,是每个国家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和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推荐院校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工科专业,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及前景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推荐院校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新材料 新材料类相关专业1、纳米材料与技术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材料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前沿科学与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是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精密机械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基础性学科,从民生制造到航天工程,无不与之有关联。目前高校开设的与新材料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有材料类、纺织类中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专科专业有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非金属材料类、建筑材料类等。材料类专业材料类专业涉及的面很广,有传统的金属材料,如钢铁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和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医用领域还是航空领域,材料学都面临着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发展机遇。同时以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也异常活跃,很多日用化工类、机械加工类、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类企业都需要材料及相关工程方面的人才。材料类专业主要学习哪些内容?由于材料类专业涉及的具体专业很多,不同的材料类专业要求和主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一定差异。通常来说,材料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工科的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专业课,包括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另外,部分材料类专业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如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还必须掌握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志于学材料类专业的学生要从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上天、入地、下海,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健康都离不开材料。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陶瓷、水泥、家用电器、电子电气、汽车厂、钢铁企业、石油化工、制造企业、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读研率高是材料类专业的一大特点。推荐院校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近数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环境科学现已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大的分支学科。由于涉及的方向较多,一般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就业方向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推荐院校A+类高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A类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A-类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 空天科技、深地深海、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最新规划均与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联系紧密。当然还有材料类、航空航天类等专业联系也相对紧密,这些学习哥上文已有提到,下面就再详细了解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相关专业以及机械类专业。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专业的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属于比较难的,一般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就业前景该专业每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60000-65000人,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在85%-95%之间。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没有那么火热,但却有较高的稳定性(就业之后工作也具有较高稳定性)电气工程对口的就业领域当然是国家电力系统,这些单位也是毕业生比较好的就业选择,同时这些单位也需要大量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这样的单位一般门槛较高,用人单位较喜欢名牌大学毕业生或者电气工程专业全国排名靠前院校的毕业生,想进入这个系统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除了国家电力系统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岗位更多偏向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制造公司、电气设备厂和其他与电相关的工作。如果能进入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如通用、西门子等,年薪也相当可观。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一般来说,学科背景往往决定了就业前景。各高校侧重不同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有520余所。由于开设院校众多,这个专业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特色和课程设置上也有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于电力系统、电力部门,有的偏向于交通铁路部门,有的偏重于自动化。如目前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科领域涵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其中前4个为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专业中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等。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前三年课程相同,第四年分专业方向进行教学。很多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部分高校按大类招生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20余所院校都是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名称来招生的。有的院校招生后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机与电气传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气信息与控制、轨道牵引电气化等专业方向。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在其招生专业中却找不到这个专业名称。这是因为部分高校是按“电气类”招生的,该大类专业中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六个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专业名称“电气信息类”,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考生在考虑院校时,要对该专业的特色和方向了解清楚后,再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高校。机械类专业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服务领域广阔专业大类,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领域:能量转换机械、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各种服务的机械、家庭和个人生活应用的机械、机械武器。同时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专业内涵机械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及系统、设备、装置的研究,以及从事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大类下的不同专业侧重点各有不同,像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就是以前所说的化工机械专业,侧重点在于化工领域的机械生产制造。像车辆工程专业,侧重点在于车辆的设计研发测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更倾向于材料的加工处理工艺相关知识。院校分析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参选的高校共有189所,这其中有四所实力超强的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四所大学获评A+。其中华科的机械排名全国第一,在数字加工制造领域与模具制造领域独领风骚,并建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大学层次最高的985工程大学,哪些大学的机械类专业最强呢?985的高校排名依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入选高校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就业方向机械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为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报考建议机械工程专业学的东西很多,如编程、电类、力学等,知识面比较广。如果知道自己喜欢机械,可以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每一个很小的方向都值得深入研究,将这些较为新的科技与机械结合,才是未来机械的方向。医学类 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就业受疫情影响,医学类专业今年将变得非常热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将是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的重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紧缺和新兴专业占比也比较高,例如中医康复学、呼吸治疗师这一新职业等。除此之外,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未来公共卫生专业将备受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本硕博学生,规模不足一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需要……近日,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发力公共卫生相关学科建设,将为国内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荐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类高校: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类高校: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农学类相关专业 农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大到种子繁育、栽培模式、储藏加工,小到微生物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具体来说,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田灌溉和排水、农产品的初步加工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等。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农学专业科技人员通过科研,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如水稻杂交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提高了水稻的单位产量,不仅缓解了我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农学专业相关介绍农学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干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就业分析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使农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上升。同时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化建设,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闲置土地增加,这给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可能,也给农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遇。推荐院校重点院校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普通院校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扬州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塔里木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

而似无有

码住!这些研究生院校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考研人中的资深吃货们,选择学校时怎么会不考虑学校的食堂呢?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大学的食堂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掌管着我们的胃,所以考研的大家都有必要了解一下各大高校的美味食堂!由于图片版权问题,美食画面需要自行脑补,小伙伴们准备好纸巾,接好口水,美食来喽~四川大学说到吃怎么能少得了川大,被美食包围的川大怕过谁?生蚝扇贝,价格实惠,食材新鲜,再配上蒜蓉、肉丁、小米辣……西瓜西米露、菠萝西米露、冰粉、红糖凉糕、西瓜椰奶、凉面,清凉甜美可口~还有麻辣小龙虾!香辣佛手螺!麻辣鸭头鸭脖子!香辣鸭肠!这是川大人的夜宵,我的眼泪从嘴角流出来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区食堂有着清真寺般的外形,颇具阿拉伯风情,不过里面都是地道的中式美食。超级好吃的烤鸭套餐,价格还很实惠。夹起一片鸭肉蘸上一点正宗的甜面酱,配上几根黄瓜与小葱,卷起来,咬上一口,醇香与清新在口腔里混合,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除了烤鸭套餐,还有小碗菜:香甜醇厚的红烧肉、甜而糯的蒸南瓜蒸山药、香辣的干锅花菜小炒肉......每一小碗都是色香味俱全。北京语言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里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其中留学生占比更是高达25.80%!在这样“国际化”的氛围中,北语的食堂自然走的也是“洋气”的多元化路线。除了中国高校每个食堂都会有的各地风味,这里还有一大堆口味地道的法餐、意餐、韩餐、日餐、东南亚餐、穆斯林餐、咖啡馆任你挑选。其中,东尼利亚穆斯林餐厅里的羊肉串是闻名遐迩的北语“一绝”,个大、味美、解馋,外酥里嫩,孜然香味浓郁扑鼻。武汉大学武大,大大小小的食堂特别多,什么湖滨餐厅、梅园食堂、桂园食堂、枫园食堂、樱园食堂、珈园食堂、田园餐厅、小观园、明珠园等等,流传出的美食也是数不胜数。水煮鱼、蟹黄豆腐、南瓜饼、豆角烧茄子、手撕包菜、观园靓膀、京酱肉丝据说都很好吃,是不是有种大饭店的既视感!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因为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为了大家的口味考虑,食堂的菜色自然也是样式多多,其中最好吃的要数风味餐厅了。风味餐厅由四川、湖北、北京、西北、上海、温州、云南、重庆、朝鲜、桂林、粤桂、壮乡、扬州、日本这14个窗口组成,选择特别多,想吃什么都可以!华中科技大学华科大食堂超多,拥有着个大大小小21+6个食堂(38个楼层),传说总共有33个食堂!西一,西二,百惠园,美食屋,百品屋,西园,西华,百景,枫林湾,氧气层,喻园,集锦,百味,教工,集贤,紫荆园,东一,东三,东四……这些地理方位和数字结合的名词以及部分有诗意的词语,其实本质上都是——食堂。比较有名的:四川风味的回锅肉、辣子鸡,湖南风味的牛肉,各种木盆饭、铁板、炒饭、酸辣粉等,这里的木盆饭里还有心形鸡蛋......东华大学传说这里的食堂是整个松江大学城里最最好吃的食堂!做出来的菜感觉就是外面饭店的水准,而且十分价廉物美!蛋饼、锅贴、荷叶包饭、酱鸭都是东华食堂人气最旺的单品,这摆盘、这色泽说出去是食堂都没人相信。每一样都很好吃,绝对不会有点错菜的风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食堂哪家强,出门左转找南航。南航食堂在南京绝对是网红的存在,人家不光有颜值,还有实力,光看装修就知道它肯定是食堂中的爱马仕。这里不光装修高大上,菜品也十分丰富,红烧肉、白灼虾、松鼠鱼、麻辣牛百叶、老鸭煲、凉拌牛肉、烤鸭等等,想吃什么吃什么!南京大学虽然在南京当地,流传着“南大的牌子,南航的饭”这样的说法,但是,在广大网友评选中,南京最好吃的高校食堂却是南京大学六食堂,力压南航、南理工等高校,位居第一。尤其是南京大学六食堂的辣子鸡套餐,不仅外酥里嫩,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十分合理,让你10元钱吃到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又名"中国食堂大学",校园里能种菜、酿酒、烤面包,还有个专门研究食物的吃货学院!公寓二食堂还有着"京城第一食堂"的美誉,不仅菜的卖相好,味道也是一级棒,品种花样多!松鼠鱼、鸭血粉丝汤、碗杂小面、盐酥鸡、蟹黄包、桂花糖藕……一道道美食成为农大学子在校园的独家记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比较火的餐厅有:芙蓉餐厅、勤业餐厅、南光餐厅、东苑餐厅……其中,对外开放的餐厅是芙蓉餐厅三楼。而芙蓉餐厅就位于“网红墙”芙蓉隧道旁,和它的特色菜手撕鸡拌面一同闻名。然而真正在本校学生中获得首肯的还是厦大最老食堂——勤业餐厅。只要8元,就能品尝到一碗正宗地道的沙茶面。同济大学魔都坊间素来盛传“玩在复旦,吃在同济,爱在华师大”。同济本部有六大食堂,其中红烧大排、菠萝咕咾肉、砂锅面也因为电视节目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同济食堂的物美价廉有目共睹。夜宵党最爱的小龙虾只要35元一斤!而且个个肉质饱满弹牙,还有十三香、麻辣、香辣等多种口味任君选择;撸串党也有口福——一份秋刀鱼、小黄鱼的价格分别为6元和3元,外面15元的羊肉串,学校卖8元。(具体物价以实际情况为主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的食堂被称为是全国高校食堂中性价比最好的,在交大的食堂,一碗岐山哨子面只要2.5元,一份一荤一素的套餐也只须4.5元就可以搞定,价位在6毛、8毛、1元的菜有十多种,这价格,实在是让人幸福感指数直线上升啊!(具体物价以实际情况为主哦)北京理工大学在一份名为“最好吃的高校食堂”榜单中,北理工二食堂位列第四,这里不仅菜色美味,而且可以刷卡,有wifi,更提供在线菜单、送餐服务,堪称高大上啊,大师傅每样菜都会做得很精致,完全超脱普通食堂的色香味档次,北理二食堂也是北理学生们请客聚会经常去的食堂,价格合理而且美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二外清真食堂被称为北京高校排名第一的食堂,这里颇具新疆特色风味的大盘鸡、大薯条,孜然羊肉炒面、鸡腿都广受欢迎,鱼香八块鸡盖饭、宫爆鱼丸盖饭、香酥鸡排也都很好吃!东北大学东北大学作为东北高校的代表,食堂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东北大学有很多食堂,九舍食堂、东大风味、东大美食、培训餐厅、回民餐厅、一舍食堂、二舍食堂等遍布在学校之中,虽说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其中最受同学们追捧的就是一舍食堂了,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样式很多,有麻花、热拌面、火锅、东北菜等。北京大学北大的食堂是闻名遐迩的好吃,价格也很实惠。北大的食堂有:学一、学四、学五、农园、勺园、康博斯、松林、艺园、家园等。学一食堂的饭菜很便宜,学四食堂是燕南美食,学五食堂是以便宜著称了,三块钱一大碗面,吃的饱饱的。其中,羊杂汤8元,馒头0.2元一个,花卷0.3元一个,豆浆1元一杯,是不是超级便宜?半份排骨菜4元钱,肉还不少呢!(具体物价以实际情况为主哦)清华大学在清华被问的最多的就是万人食堂了,看来口碑真的不错。一层有面、水饺、套餐、铁板、麻辣烫、麻辣香锅,二层是自选区,种类很多,随季改变,冬天有热腾腾的砂锅,夏天有水果,三层点菜区,味道也不错。考不上清华,去那里蹭蹭美食还是可以的。干锅茶树菇、木桶饭那叫一个料足味美。浙江大学浙大紫金港食堂号称是亚洲最大的食堂,食堂共有三层楼面,同时可以容万人进餐,食堂外表奢华,网友号称浙大食堂建设费用高达3.1亿元。菜的品种真的很丰富:红烧肉、干菜扣肉、辣子鸡块、青椒肉丝、鸭脖子、红烧牛肉、卤鸭、凉拌猪耳朵、酸菜鱼、玉米排骨汤、麻辣豆腐、清炒茼蒿、大排、咸肉娃娃菜、香肠蒸蛋,还有玉米棒子、黄瓜、小番茄、哈密瓜、酸奶……看得让人食指大动!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5食堂共有两层,一层有多种多样的自选菜品,同时也开设面食窗口、快餐窗口等,另外还有糖水窗口、水果店、更有美味关东煮、冷锅串串、小龙虾等特色小吃。二楼风味档全新的时尚简约风,增设许多美食窗口,如潮汕风味、麻辣烫、纸包鱼、烤串、西北风味、粤式啫啫煲等,汇集全国各地的美食风味!快擦擦口水,要流下来了!君君先点个麻辣烫解解馋!好吃的太多了,没上榜的高校食堂还有很多,君君把介绍的机会留给你们!你们学校食堂有什么推荐美食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此谓上皇

5大校区占地317万㎡、三大奖109项、院士16人!这所高校实力雄厚

317,67.23,4,58279,6027,18,106,27……这是一串专属于中南大学的神秘数字,它彰显着一所巍巍学府的辉煌荣耀,也承载着无数中南人的记忆。今天,就让小编为你揭开这组数字的神秘面纱。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校园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学校巍峨矗立在"鱼翔浅底、百舸争流"的湘江之畔,静卧于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有五大校区,分别是本部、湘雅校区、铁道校区、南校区、新校区。学校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红楼交错,绿池掩映,中南人在这里遍赏四时,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中南大学体育场一直被广大学子亲切地称为"中南鸟巢",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内高校最大规模的体育场之一。曾记否,军训时在"鸟巢"顶着烈日踢的正步,站的军姿,忍着汗水与泪水的坚持,是中南学子来到校园的第一课。曾记否,奋力奔跑时,耳边响起的飒飒风声、观众席的掌声、颁奖台的荣膺,这些都见证了学子们肆意张扬的青春。飞阁流丹,鸿图华构,校园中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亲自设计的两座古楼——和平楼、民主楼始建于1936-1937年抗战之时。这两栋楼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风雨沧桑,孕育过解放战争的革命火种,沐浴过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也伴随着无数中南学子的成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长廊,汇钟灵之气,集鸿儒之贤。校内外名人名家莅临问渠长廊带领同学们诵读经典,以万卷书濯洗心灵,行人生路领悟世理。适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于玉带河畔,来一场思想与灵魂的约会,与名家一同走进经典世界,点亮智慧人生。图书实体藏量521.84万册:踏遍书山、畅游学海中南大学有67.23亿元固定资产,图书实体藏量521.84万册,电子图书573.80万册。清晨,图书馆门口就有学生排起的长队。茶水室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咖啡香,耳边是翻动书页轻微的声响,学子在方寸之间埋头耕耘,与大师对话,在学海泛舟。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是校区标志性建筑,并且该工程曾获全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鲁班奖。"图书馆四楼里故事天堂,够不够让你徜徉。"一年又一年,图书馆依然以高昂的身姿,宽广包容的胸怀,感受知识的迭代更新,静观时代的发展变化,在飞逝时光中留下岁月印记,在光明未来中翘首期盼。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周开放时间70-105小时,拥有阅览座位5500余个,是学生课外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阅览室实现藏、借、阅三位一体,并设置博士生导师或教师单独阅览室。新图书馆配有完善的网络系统和监控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现代化。玉带河边,绿满窗前,中南新校区的教学楼有着现代化的造型,完善的教学设备。教室里上演着观点的交锋,走廊上回响着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课声。渐浓夜色,为楼宇间蒙上一层霓虹;翻开书页,温暖的教室是夜间的一盏明灯。天桥贯通南北,促人奔赴征途。"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中南知新馆,无论是科创辅学、名家小灶,还是学业咨询,都有辅学团队为学子们答疑解惑。他们帮助学子解决学习路上的拦路虎,见证了学子的成长与蜕变。"学在中南",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南人每天在奋力践行的事。附属医院4所:百年湘雅,见证沧海变桑田中南大学拥有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技术精良。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2019年三所附属医院门诊量847.2万人次,出院40.8万人次,手术21.7万台次。中南大学拥有100多年的医疗和医学教育史,是全国建立最早的西医医院和最早开展西医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湘雅医院红楼有着金色的琉璃瓦、红白相间的群墙,犹如一幅至美的画。它承载着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医疗事业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湘雅人不变的情怀与追求。1915年,美国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结合西方理念与中国风设计,设计出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红楼的草图。1918年,当人们沿着湘江北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栋红楼矗立。300多间房屋,可以容纳120张病床,湘雅医院是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最好的医院之一。2011年3月,"红楼"入选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湘雅医学院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之高超,深受国人称赞。学院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数万名医学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2人,造就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海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为纪念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所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中,医学家4名,2位为湘雅校友分别为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内科学家张孝骞,邮票于1992年发行。医学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多年来就业率均在96%以上。百年湘雅,医学报国。自湘雅医学建立百年以来,每逢国人危难之际,总能看见中南湘雅人行侠仗义的身影。2020年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陆续走出,武汉市第一家开舱收治患者、第一所大批量治愈患者出院、最后一个休舱的武昌方舱医院在运行了35天后正式休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队所负责的A区共收治394人,转出104人,总出院290人,治愈率高达73.6%,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轻症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回头"的"三个零"目标,交出了一份"闪亮"的答卷。全日制在校学生58279人:昂扬向上,青春飞扬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中南大学始终坚持自身办学特色,为祖国输送无数栋梁之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8279人,他们努力汲取知识、锻炼能力,每一天都昂扬向上、勤勉奋进,收获了似锦的前程,更收获了灿烂的未来。中南大学2020届共有毕业生1298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852人,毕业研究生5131人。截止2020年8月31日,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83%,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62%,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4.15%。截至2020年6月,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57名本科毕业生,已签约34人,升学23人;15名研究生毕业生,已签约13人,升学2人。本科生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截至2020年6月,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数字出版专业52位同学,30位选择国内升学或出国(境)留学,22位同学均已找到合适工作,创造了升学率和就业率100%的好成绩。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届詹天佑班(天佑1601班)在2020毕业季递交上的一份出色答卷:全班30名学生,29人升学,1人入职中铁四局,班级荣获中南大学"百佳"班级、"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标兵"等称号。四年里,该班同学奖学金获得率每年均保持100%,共计获44.65万元。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各类奖项80余人次。多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在职教职工6027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南大学有在职教职工6027人,其中院士16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4人等,此外还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南大学王淀佐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他是国际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王淀佐教授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钟掘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材料强场制造、复杂机电装备设计与控制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财政部产业技术跃升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国防预研等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钟掘教授曾荣获有关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并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召科技奖"、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外在的躯壳就是文学经典,内在就是它赋予的情感和智慧。"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对文化做出了这样的阐释。她是央视《百家讲坛》资深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特邀导师;也是《中华好诗词》《见字如面》等诗词文化类节目的常驻嘉宾。她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在节目中讲述陆游的侠骨柔情、纳兰的"心事"、屈原的情怀,深受观众和网友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最美教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们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积极引导学子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知,那忙碌的背影是校园最靓丽的风景。国家重点学科18个:学科齐全,均衡发展中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学校拥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12月,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中南大学获评A类学科12个。其中,A+学科3个,分别是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护理学,A-学科9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并列第19位,A类优秀率为26%,居全国参评高校并列第21位。2018年10月,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本科院校)正式公布,中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3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位居榜首。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等16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排名居全球前1‰。多年来,中南大学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地。2020年10月,软科正式公布了"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南大学共有41个学科上榜。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1;护理学学科排名全国第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参评学校前10%。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大国重器,中南力量中南大学有2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2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4个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科学研究基地。中南人在科研道路上凯歌高唱,飞奔向前。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0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6项,9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主战场。第一颗原子弹之外,火箭、导弹、核潜艇、雷达等许多中国军工的"国之重器",都有中南大学的科技贡献。学校也因此1980年、1982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联合嘉奖。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始终围绕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瞄准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在"列车空气动力学"及"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动力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特色,做出了重大贡献。列车气动特性研究展示平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内唯一的"列车气动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装置"。实验装置最高弹射速度可达 500km/h,已完成数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流线型外形的研制。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中南大学团队与湖南高新创投集团旗下的中创空天公司,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关键部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累累硕果彰显了中南大学在科研领域的强大实力,学校将继续奋力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中南"力量。在过去的岁月中,变化的是拔地而起的崭新建筑,不变的是载满回忆的门坊街巷、砖房青瓦;变化的是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变的是向善求真的校风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学习精神;变化的是一批又一批新生的面孔,不变的是求知若渴的眼神与学有所成的笑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今天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责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快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素材来源中南大学

性习

“最有钱途”专业之一:全国计算机专业最强高校都在这了!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知名院校、报考建议及就业前景、薪资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一、具体包含哪些专业?本科专业目录中计算机是个大类,计算机专业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七八个专业。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各院校计算机系招生的主要专业,也有很多院校按计算机大类招生。二、大学课程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等。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理类课程、电器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理学相关学科为专业基础的,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数学分析的思想和方法。而计算机跟人们常见的冰箱、电视等电器一样,属于电器设备,所以还要学习电路分析等电器类基础课程。三、知名院校推荐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分布于不同层次,既有综合型重点高校,也有普通院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该专业在各个高校培养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上都有很大不同。有的侧重于软件,有的侧重于硬件,有的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有的在信息安全方面颇具特色,方向的选择可能直接影响未来的就业。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4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A:7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A-:12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部分知名院校计算机专业介绍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总体实力雄踞全国前列,本科招生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进校后,在第一学年不进行专业分流,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完成一些必修课程外,还有很大余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各种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为基础,形成了新一代互联网下的协同工作环境、新一代互联网络体系结构、并行与网络计算技术、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北航的计算机专业,一、二年级重点加强核心基础教育,三、四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强化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为特色,着力培养有深厚通信背景的计算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及软硬件的开发与应用。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方向很强。四、就业方向及前景应用广泛、就业岗位多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在IT类企业中,该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有管理类:如项目经理、软件架构师、硬件架构师等;研发类: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系统开发员等;测试类: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等;服务销售类:市场营销、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近年来,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单位吸引了很多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统计与管理等工作。在政府、科研单位及其他非IT类企业中,软硬件的配备、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网站开发等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小学、中学等单位担任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计算机同艺术类专业结合,产生了不少新专业,如电脑美术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等。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部门、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动画公司、企事业广告部等从事美术设计策划与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工作。各专业就业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种:软件方向,软件就业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包括手机程序)的调试、运行、测试、维护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岗位的工作,JAVA软件开发,软件公司中Java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相关职位。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金山办公软件人力资源总监张倩格老师这样说:把软件行业更加精细化、深入化,延展到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未来,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WEB应用程序设计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网站应用程序开发、网站维护、网页制作、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非IT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可视化程序设计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企业桌面应用开发、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开发等工作。数据库管理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专业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开发、数据库的应用与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软件销售等工作。五、本科毕业生就业薪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薪资在备受关注的薪资方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率较高的10个大学本科专业中,计算机、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最高。这两个专业的本科生,不仅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较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452元,金融学:4621元),毕业三年后月的收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665元,金融学:7704元)依然位列上述十大专业的前两位。是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前十个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满意度为75%。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薪高达8665元2013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其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薪已达到8665元。而针对软件行业,张倩格老师介绍,软件行业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位,本科应届生薪酬也有所区别。就研发相关岗位,不考虑百度、阿里、腾讯,行业的平均年薪(工资加奖金)大概12万。具体到金山公司,本科应届生经过筛选进入到企业,年薪(工资加奖金)可以到20万,随着工作经验和岗位级别的提升,年薪也相应提高。六、报考建议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计算机专业从近年录取情况看,不同层次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各省二批、三批院校的该专业录取分数则相对较低,且二本以下的院校计划投放量大、招生人数多,是该专业招生的“主力军”。在二本以下分数段(含二本)的考生,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一是要扬兴趣爱好之长,避学科劣势之短。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压力较大,想要学好这个专业,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基础。在报考该专业时,考生要考虑清楚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不要盲目选择。二是在此分数段中分数较高的考生,一定要发挥分数和学科的优势,选择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的院校;低分段的考生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综合选择。千万不要把计算机专业当成是理科生的“万金油”。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需要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它最适合数学成绩好的考生报考。

窖者

优秀!2020年成电学子捧回了这些奖!

你觉得成电学子有多优秀?那当然是金奖银奖奖奖齐全国赛省赛赛赛横扫一个字,棒!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1月11日,第44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入围名单公布,我校代表队“UESTC_BeijingToHongkong”晋级全球总决赛,这是我校第11次入围总决赛。本届赛事中,亚洲东大陆子赛区共设有沈阳、南京、上海等7站比赛,规模创下赛事之最。我校代表队在7站比赛中斩获11金11银3铜的好成绩。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月,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正式公布,在我校129支参赛队伍中,1支队伍获得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2支队伍获得特等奖提名(Finalist Winner),20支队伍获得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64支队伍获得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5月30日,2020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总决赛决战云端。本次大赛以“智能世界·鲲鹏”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万余名选手参赛,经过热身赛、初赛、复赛的角逐,全国八大赛区的32支队伍进入总决赛。最终我校代表队“扫黑除恶小分队”获亚军,“IOT_TEAM”获季军。“中兴捧月”算法精英挑战赛6月22日,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2020“中兴捧月”神算师算法精英挑战赛在西安落幕。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郝戈寒在邹见效教授、周雪副教授的指导下,从90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所在赛道第一名,夺得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8月,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0机甲大师赛线上评审举行,在七个关键车组和技术组的单项答辩中,我校代表队均获全国一等奖,最终我校也以全国线上赛最高奖(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继续保持了学校在该竞赛项目第一梯队的实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8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教育部高教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在作品赛、创新实践技能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及优胜奖1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8月18日至21日,“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举行。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团体一等奖2项(最高奖),团体二等奖2项,华为专项赛二等奖2项。此外,电子科技大学获评“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华为专项赛优秀组织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肖卓凌和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董彬虹两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8月22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落幕。我校代表队“DIC小灶队”斩获“紫光同创杯”(最高奖项),这是我校学子连续四届获得赛事最高奖。此外,我校代表队还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6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我校获奖数量及赛事总积分居全国高校第一。“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8月25-26日,第十四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本届比赛共设置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赛项开设工业自动化(线上)方向、数控数字化双胞胎-虚拟调试(线上)方向、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开设自由探索方向、企业命题方向等四个竞赛方向,在四个方向中,我校代表队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8月29-30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落幕。本届比赛总决赛以现场实物展演和路演答辩的形式进行,共吸引了全国240所高校的1274支代表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8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无锡落幕。本届大赛探索“线上+线下”新模式,吸引了600余所海内外院校的6400余支代表队参赛,参赛院校和代表队数量均为历届最高。我校代表队“SynX”和“饮食文化研究小组”获企业命题类全国一等奖,代表队“心理卫士”获得创业实践类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8月31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成绩公布,我校代表队共摘得四个全国一等奖,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8月,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落幕,我校共有15支代表队参加总决赛线上答辩,最终14支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创下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佳成绩。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是教育部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全国性赛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9月17-21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20年“TI杯”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我校2支代表队分别获得唯一最高奖“TI”杯和全国三等奖,这也是学校首次捧得该赛事最高奖。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10月9-11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的“华为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举行。我校4支代表队参赛,斩获赛事最高奖——创“芯”之星,并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罗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10月-11月,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举行。在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我校三支代表队共取得6715分的总成绩,获全国一等奖;在网络技术挑战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和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中,我校代表队共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11月3-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常州落幕。我校5支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获评“最佳学校组织奖”。“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是教育部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全国性赛事,赛题紧紧围绕企业际需求,已帮助国内软件骨干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百余道。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11月13-16日,第十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南昌举办。我校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机电学院丁杰雄、吕强、王瑜、陈永忠获指导教师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是教育部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全国性赛事。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11月14日,“未来设计师“第八届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颁奖典礼”在嘉兴举行。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郝云超老师指导的游戏设计作品《太空科幻4x策略游戏-深暗森林》和插画作品《豆豆的日常》分别荣获国家一等奖和国家三等奖,袁亚楠和任婷老师指导的插画作品《哇哈哈苏打水商业插画》和命题作品《芙蓉日化—— 彩妆设计》分别荣获国家三等奖和优秀奖。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1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总决赛举行。我校代表队共获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6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教育部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全国性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1月18日,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还有27支代表队获四川省一等奖,22支代表队获四川省二等奖,获奖队伍数位居四川省首位、全国前列。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11月18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2020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作品展及颁奖活动在达州举行,我校选送的合唱作品《愿》受邀在优秀作品现场展演上进行风采展示。此次艺术展演中,我校共获奖25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位于全省第一(非专业甲组)。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11月20-22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在武汉举行,我校代表队获全国特等奖,指导老师官雨薇等获“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是我国地理信息和遥感学科领域的顶级赛事,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11月13-22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我校代表队“UESTC-Software”凭借“CPD3DS”(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Domains in 3D Shape to design a standardset of protein bricks)项目收获一枚金牌,并获所在组别的BEST提名奖(Best Software Project)。至此,我校代表队创造了连续八年收获金牌、四次最佳单项奖、七次最佳单项奖提名的成绩。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11月20-22日,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长沙举行,我校三支代表队入围全国总决赛,最终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物演示奖1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本届比赛共吸引12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13支队伍参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12月12-13日,“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现场答辩会和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我校代表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1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本届比赛共吸引来自456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4436支队伍参赛。以上只是成电学子在赛场上的部分战绩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都将成为我们脚下的阶梯在攀登顶峰的过程中助力前行新的一年希望成电学子也能无畏艰险、奋斗逐梦点亮2021的“成电时光”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芙蓉屏

专家献计“数字云冈”建设

云冈这些年在数字化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很多大型石窟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而且还有很多宏大的工作计划。这么大的机房建设马上就要完成,这应该是目前文博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云冈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有很好的开端,从软件上看,云冈自身的团队发展也非常迅速,加上国内这么多在数字化领域处于顶级的高校和企业的参与,相信“数字云冈”未来的发展会做得更好。这些年,云冈在石窟文物的数据采集、文旅融合和展示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数字云冈”不应只包括这些,还应该与石窟的保护和石窟的考古工作紧密相连。我觉得云冈最核心的问题是风化,云冈最重要工作是监测石窟的风化。据我了解,很多的监测和文物的病害关联性还远远不够,这不是云冈一家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不管是石窟保护,还是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一些环境监测设计单位拿出的方案看似完善,但整个监测设计中,特别是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的介入,还不够深入。出来的数据如何与文物保存状况和解析病害更加有效地结合,乃至为将来的保护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显得弱了些。未来云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加强。从云冈研究院石窟寺考古的角度来看,当前石窟寺考古是云冈的核心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对石窟寺考古特别重要。现在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国内背景,石窟寺考古本来是学术圈的事情,但在国家背景下,就变成了超越学术圈的事情。第二个是非常发达的科技背景。对云冈研究而言,在“数字云冈”升级这个大的背景下,考虑石窟寺考古的问题,我希望技术语言能够转化一部分,变成石窟寺考古的学术语言。在强调人工智能的时候,人的智能是首先的,人的智能变成了真正的知识之后,人工智能和知识的提取才有真正的基础,对于整个石窟寺考古领域而言也是一样。如果云冈、龙门、敦煌都能够强化石窟寺基础核心知识建构的意识,就能够在升级的过程中把这部分人的贡献纳入进来。希望在“数字云冈”建设中非常明确地肯定下来,在明确具体的目标之后,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个实施办法也是国家文物局对云冈研究院的明确要求。在用高端的技术进行数字采集的时候,需要把相关工作融合起来,一旦有了这个融合,所有工作间密切的关联性就建立起来了。在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中,都有无数的考古发现同时存在,文物保护的同时也是考古工作的介入,这两项工作都有数字化的全面介入和参与。例如罗汉堂的维修,本来是个非常小的洞窟彩塑壁画工作,但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考古数字化和文物保护的综合项目,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每个参与者都被盘活了。未来的“数字云冈”要建成一个数据库,这是真正坚实的后端。有了特别完备的数据库,还要有特别好的过程管理。云冈百年研究史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都要有扎实的数据库支撑,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批能够把彼此专业融合的人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字云冈”的建设目标才能达成。云冈的数字化工作比起敦煌和其他单位来,不算是很早,但具有后发优势,最近几年确实做到了国内领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非常荣幸参与了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把机房这样一个高性能中心的基础条件准备好了,期待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接下来,我觉得最难的是大家如何协作好,真正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文化遗产保护,更多以公益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希望未来参与“数字云冈”工作的单位能够真正地把核心技术贡献出来,同时在一些技术接口的共享层面能够更加的开放,在云冈形成多家单位友好互动,形成行业领先的范式,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浙江大学作为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国家级科研基地,一直都在担负着十分繁重的科研任务。我们的工作如果没有云冈研究院的强力支持,很多东西是没法落地的,所以特别荣幸有机会在云冈继续贡献浙江大学的力量。我是做监测工作的,我们的文化遗产监测和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做监测的时候,目的性并不是很清晰,之前更多是为了获取数据而监测。随着对监测工作理解的不断深入、监测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的提升,及对于文物保护需求的进一步理解,我认为可以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思路,对监测工作进行全新的梳理和思考。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让监测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与传统的文物保护、病害基础工作进行有机的互动。监测可以助力病害基础研究,病害基础研究反过来帮助监测进一步达标。这样的正向循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监测非常好的手段,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大家可以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路调整和工作推进,“数字云冈”建设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很高兴又一次来到云冈。我访问过很多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我都去过很多次,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数字化展示项目。我是搞化学、搞材料的,想从“物质基础”这个角度来谈一点想法。物质基础和数字化保护看起来很远,实则不然。如颜料色彩复原和物质基础联系是最为密切的。要研究颜料的色彩呈现,一定要对应物质基础。要真实记录色彩、特别是研究色彩的变化,就一定要研究颜料的成分和成分的变化。只有做好这个工作,色彩复原和现实再现,才有科学的基础。否则,拍脑袋、自己揣摩,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下一步,云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原位色彩的采集和数据建立。同时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强大的分析测试技术,进行成分结构和样态的研究。这样才可能为色彩的真实记录以及它的真实繁衍的再现打下基础。后续的工作,可以通过筛选来确认矿物原料的老化问题。老化问题在敦煌、大同华严寺等处,都普遍发现。颜料老化非常影响文物的艺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呈现。所以模拟老化过程试验,搞清楚老化机理,是一个重要的文保科学问题,这是本质的研究、基础的研究,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后,可以对颜料的自然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定量模型,可以把颜料的结构、时间,扩大到整个地质空间,把色彩放到同一个数字模型里,给它一个时间,它会给我一个色彩、一个参数,可以顺着时间轴实现“穿越”。而且这个色彩是有物质基础作支撑的。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物色彩当年是什么样的,也可以知道它在不同朝代的历史风貌。我们在敦煌做过这项工作。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颜料的胶结物。胶结物非常重要,是彩绘技术的粘合剂,没有它彩绘就做不出来。但这个胶结物有一些天然产物,会腐烂,容易变形降解。我们可以利用特殊数字软件,对胶结物的植物胶、漆、腊、蛋白等成分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运用到云冈的色彩研究和还原上。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把它们和文物所处地质环境的关系搞清楚,并做出数据库,做出很多模板,包括文物保护、管理,古代工艺、科技、虚拟展陈,都可以进行检索。现在,敦煌的所有壁画都有精准的地理坐标。我想说,所有的信息,不管是监测信息、还是游客信息,乃至管理信息,一定会有一个精准的地理坐标。第一,基于三维的管理。我们在做数字化的时候,比如做一个洞窟,实际上有一个三维地理信息。云冈的保护应该通过三维信息,对人流、物联网设备、病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把这些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起统一的能够连接的系统。第二,数字化是保护的手段。以前,洞窟的保护是在二维基础上进行的,有一些信息是无法标注的。实施数字化保护之后,可以在三维基础上分析微观气候环境、压力、病害的发现、修复的过程,并对此进行标注。第三,能不能让云冈石窟更好玩,通过石窟、博物馆对民众进行文博教育。我们在敦煌等地观察过,很多游客看不懂石窟。未来可以通过有趣的视频导航,让公众体验云冈、了解云冈、传播云冈。在云冈学研究中,很多学生其实不了解云冈,因为很多公开的资料获取很难。武汉大学有许多接触到云冈的学生,他们在做浮雕艺术研究的时候,网站的公开资料是“救命性”的。目前的数据资料还不够多,未来可以产生更多公开的数据资料。我建议建立云冈学术研究公开数据库,让文字、图像、各种文件信息资源可以更容易地被学生获取,让他们更好地接触云冈、研究云冈,形成云冈学的学术生态,并让这个生态循环起来。第二,建议强化云冈试验室的建设。国家层面提倡学科交叉,因为交叉可以出现一些大的科研成果,文博和遗产保护就是大学科交叉。通过强化云冈实验室和数字化建设,用5到20年的时间,推动云冈保护基础研究的进步,同时通过实验室培养人才。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石窟保护这类国家级的实验室,文博类保护都分散在各个高校。强化实验室建设,能够强化云冈在数字化过程中的独特吸引力,并把技术优势辐射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导侯妙乐首先,从目标角度来讲,我觉得“数字云冈”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应该以文物保护和考古为引领。要讲好云冈故事,就离不考古挖掘、寻找历史证据。同时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各个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用到云冈,形成云冈的核心竞争力。云冈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尝试,今后应该引入测绘、计算机、材料等更多的学科,共同把“数字云冈”做好。第二,只有做大量的工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目标是否正确以及问题是什么。要以关键技术的研发为保障,面向云冈数字化保护中最紧迫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第三,要形成“数字云冈”的保护思路和新理念。从工程的需求、技术的研发、到理念的实现、再到服务大众,形成四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另外,要做强特色。现在,说到壁画保护,做得最好的是敦煌,一提到高保真复制,云冈是做得最好的,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国内国际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云冈在寻找新的发展亮点的同时,在颜料库的建设、监测数据的梳理等方面,要回过头来把短板补齐。从信息的留取,到保护、展示等,做复合性的示范,借助国际化的平台,把特色做出来。“数字云冈”建设,可以把文化、旅游、保护、发展,甚至风化的监控、病害监控,都通过数据库统一起来,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互通互用。文化领域、文化创意领域、保护领域、研究领域,都离不开数字化。大同大学涉及云冈的专业比较齐全,历史系专门有北魏的方向,有研究北魏历史的研究生、云冈文化旅游的专业硕士。不光是历史文化方面,还有化学研究、物理研究,以及美术专业、绘画专业、雕塑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等。音乐表演专业已经打造了7台云冈乐舞,并参加全国比赛,拿下全国、全省的奖项。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两院一刊”,一个是云冈学院,一个是云冈生态研究院,“一刊”就是《云冈研究》。当前,借助高超的数字技术,以及众多高校和数字公司的支持,相信“数字云冈”会快速发展起来。因为大同大学是当地的高校,我表个态,各个高校、各家数字公司,有需要我们共同合作参与的项目,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来源:大同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