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临床试验菊圣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据“中国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后,又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生物第三款新冠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天然结构特征,运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重组表达抗原蛋白,靶点明确,针对性强。免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中和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发挥保护作用。  据悉,基因重组蛋白疫苗技术路线成熟,适于规模化生产,在制备全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无需在高等级生物安全环境进行。在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研究院充分发挥自主开发的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研发平台技术优势及研发经验,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记者了解到,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19日,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以战时节奏迅速安排了10亿研发资金,布局各大研究院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  2020年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全球首家获得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后,中国生物持续科技攻关,2020年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为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加上双保险。   目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新冠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于2020年12月9日、12月13日,2021年2月5日、2月25日,在阿联酋、巴林、玻利维亚、塞舌尔获批注册上市。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成为国内供应和接种量最大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来源 央广网编辑 张婷编审 王璐瑶 李劼

毁童年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组来我市考察

4月12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组来我市考察,副市长颜志超陪同。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大楼、食品检验所、产品检验所检验室,实地调研实验室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样本采集、处理和检验检测等环节有关经验做法。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就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交流。考察组指出,希望仙桃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强化技术联姻与检测资源共享,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深化合作,在高质量发展中互惠共赢。(记者 李兵) 【来源:仙桃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傻月亮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招聘啦,针对疫苗生产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

长江日报4月6日讯 日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招聘公告,针对疫苗生产、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覆盖生物、医学、药学、机械、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据介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50年,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主要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肩负着国民健康所需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治疗制品和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和供应的重任,承担5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生产供应,拥有生产批准文号60个,主要上市产品8种,年产能2.6亿剂以上。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附条件上市,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招聘公告介绍,储备人才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并可提供食宿、职工体检、心理健康咨询等福利。薪资方面,大专学历税前年薪7万至8万,本科生8万至9万,硕士税前年薪为10万至11万。应聘人员可登录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官网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官网查询招聘公告并提交简历。(长江日报记者吴曈)【编辑:邓腊秀】【来源:长江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及阶

三重奏!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本文转自【中国生物】;2021年4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后,又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生物第三款新冠疫苗。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天然结构特征,运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重组表达抗原蛋白,靶点明确,针对性强。免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中和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发挥保护作用。基因重组蛋白疫苗技术路线成熟,适于规模化生产,在制备全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无需在高等级生物安全环境进行。在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研究院充分发挥自主开发的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研发平台技术优势及研发经验,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指导下,本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在研究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中国生物所属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顺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疫苗研制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19日,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以战时节奏迅速安排了10亿研发资金,布局各大研究院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2020年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全球首家获得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后,中国生物持续科技攻关,2020年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为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加上双保险。目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新冠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于2020年12月9日、12月13日,2021年2月5日、2月25日,在阿联酋、巴林、玻利维亚、塞舌尔获批注册上市。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成为国内供应和接种量最大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相信,随着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生物三款新冠疫苗将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录音带

新技术路线!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重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2021年4月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后,又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生物第三款新冠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天然结构特征,运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重组表达抗原蛋白,靶点明确,针对性强。免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中和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发挥保护作用。基因重组蛋白疫苗技术路线成熟,适于规模化生产,在制备全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无需在高等级生物安全环境进行。在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研究院充分发挥自主开发的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研发平台技术优势及研发经验,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指导下,本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在研究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中国生物所属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顺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疫苗研制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19日,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以战时节奏迅速安排了10亿研发资金,布局各大研究院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2020年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全球首家获得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后,中国生物持续科技攻关,2020年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为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加上双保险。目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新冠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于2020年12月9日、12月13日,2021年2月5日、2月25日,在阿联酋、巴林、玻利维亚、塞舌尔获批注册上市。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成为国内供应和接种量最大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相信,随着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生物三款新冠疫苗将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热文精选1. 杯具了!满满一纸杯热咖啡中,满满的塑料微粒…2. 美英澳科学家《自然医学》再添力证:新冠病毒乃自然进化产物,或有两种起源…3. NEJM:间歇性禁食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响4. 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5. 哈佛新研究:仅12分钟的剧烈运动,能为健康带来巨大的代谢益处6. 第一项人类干预试验: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28天,足以提高免疫力7. 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夺走了端粒长度,让人老得更快!8. Cell解谜:不睡觉真的会死!但致死的变化不是发生在大脑,而是肠道…9. 《自然通讯》超大规模研究:血液中铁的水平是健康与衰老的关键!10. 不可思议!科学家一夜之间逆转动物“永久性”脑损伤,还让老年大脑恢复了年轻态…

尼内特

又一款国产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原标题:疫苗大消息!又一款国产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每经编辑 王晓波据“中国生物”微信公号4月10日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于4月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这是继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后,又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成为中国生物第三款新冠疫苗。此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天然结构特征,运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研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重组表达抗原蛋白,靶点明确,针对性强。免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中和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发挥保护作用。基因重组蛋白疫苗技术路线成熟,适于规模化生产,在制备全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无需在高等级生物安全环境进行。在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研究院充分发挥自主开发的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研发平台技术优势及研发经验,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指导下,本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在研究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中国生物所属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顺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沈括

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总保护效力达72.51%

武汉造疫苗样品展示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昨日上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正式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三个、中国生物第二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活动现场展示了该疫苗的样品。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生物安全车间,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左右。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也于昨日揭牌。该基地将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项目落地为核心,重点围绕疫苗、血液制品、治疗性生物药等方向,开发7-10个创新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研发98天完成临床前工作疫苗是抵御病毒侵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一般而言,一个疫苗的研发周期长达8-10年。去年,武汉科技系统经过98天紧急攻关,在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的前提下,完成了从立项到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所有临床前研发工作。2020年1月2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确定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率先分离出合适的病毒毒株。2月1日,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组建团队,开展灭活疫苗研发。去年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批件。当天,国内开展了该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6月23日,该疫苗在阿联酋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批准文件。6月30日,该疫苗第一批被纳入紧急使用,陆续在武汉等国内多个城市针对特定人群接种。到今年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正式附条件批准武汉造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效果总保护效力达72.51%昨日,首批获准上市的武汉造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生物安全车间下线。据介绍,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款疫苗安全性良好,两针免疫程序接种后,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06%,对中重症患者的保护率达100%,总保护效力达72.5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根据该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交叉中和实验结果,疫苗组全程免疫后28天血清与10株国内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株,起到100%的交叉中和保护。疫苗产生的抗新冠病毒抗体,针对国内外流行的或有代表性的新冠野毒株,具有广泛的交叉中和反应。去年7月,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新冠灭活疫苗生物安全车间,随后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目前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左右。中国生物今年总产能预计超过10亿剂次,为国内推广大规模接种疫苗打下基础。产业打造疫苗等研制基地昨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揭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段凯介绍,该基地将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项目落地为核心,集国药血制、国药动保、毓晋生物、国药基金等板块,重点围绕疫苗、血液制品、治疗性药物等方向,开发7-10个创新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去年武汉举办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武汉市与中国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用地1500亩,计划投资50亿元左右,打造以疫苗研发、生产为核心的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助力湖北武汉建设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做好万亿级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金牌“店小二”,以最高的热忱、最强的力度、最优的服务,保障新冠灭活疫苗扩产能工作和疫苗产业基地的建设。【来源:黄冈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冒牌货

武汉将打造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平台

3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水平打造东湖科学城生命健康创新平台。聚焦创新发展 光谷“十四五”末力争研发投入占比达10%以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特别聚集创新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0%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高企总数达到1万家。另外,东湖高新区还将加快构建“221”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支柱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新消费两大新兴业态,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紧盯“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培育更多的大企、强企、高企。打造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平台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大协作、跨学科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建设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华科大国际医学中心、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生命AI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其中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大楼计划今年上半年启用,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拟于6月份交付验收。二是推进“院士引领、产业带动”的新型研究机构布局。不断完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中科光谷医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和产业辐射能力;谋划在纳米抗体、基因治疗、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组建一批院士引领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推动龙头企业创新机构的建设布局,推动武汉迈瑞医疗研究院项目明年底前投入使用,对接联影智融全球创新中心及总部基地等项目加速落地。三是完善具有产业支撑能力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重点推动小分子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新药临床CRO平台、大规模生物医药研发及商业化定制工厂等平台建设;加快策划免疫治疗药物创新工场、细胞工程技术产业中心、动物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四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大企业、大机构牵头打造专业垂直孵化体系和双创承载空间;加快推进生物创新园二期、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生命科学工具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策划建设外向型生物医药产业园和生物材料进出口一站式通关平台,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品牌培育、科技金融和对外开放合作环境。来源:湖北新闻编辑:参孙

唯唯连声

重磅!“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上市

继去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后,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批准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中国生物第二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于2020年7月16日起,在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开展“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该试验采用“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两针免疫程序接种后,疫苗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中和抗体阳转率99.06%,新冠疫苗针对已确诊的中重症的保护率达到100%,总保护效力72.5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标准要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Ⅲ期临床试验交叉中和实验结果显示,疫苗组全程免疫后28天血清与10株国内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株起到100%的交叉中和保护,疫苗产生的抗新冠病毒抗体针对国内外流行的、或有代表性的新冠野毒株具有广泛的交叉中和反应。中国生物自2020年2月1日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随即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迅速开展合作,快速启动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攻关,研究团队先后攻克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配伍及配方筛选、生产工艺研究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质量属性,迅速开展并完成了动物实验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工作。2020年4月12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批件并同步开展了Ⅰ/Ⅱ临床试验,统计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6月23日,阿联酋卫生部长向中国生物颁发临床试验批准文件,标志着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正式启动。6月30日,该疫苗第一批纳入紧急使用,并陆续在国内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紧急接种。▲中国生物新冠疫苗阿联酋Ⅲ期临床试验现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建成新冠灭活疫苗生物安全车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和认证后,已投入规模化生产,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此次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将进一步为筑牢我国健康防疫屏障再添信心,为实现新冠疫苗的全球可担负性贡献更多中国力量。来源: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制作:郭倩倩审核:陈波关注我们:看见一个有温度的武汉【来源:武汉新闻广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书不过语

武汉迈瑞医疗研究院项目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11日讯3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聚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水平打造东湖科学城生命健康创新平台,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发布。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会上获悉,光谷正推动武汉迈瑞医疗研究院项目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据介绍,该区将推进“院士引领、产业带动”的新型研究机构布局。不断完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中科光谷医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和产业辐射能力;谋划在纳米抗体、基因治疗、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领域组建一批院士引领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推动龙头企业创新机构的建设布局,推动武汉迈瑞医疗研究院项目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对接联影智融全球创新中心及总部基地等项目加速落地。(记者李佳 通讯员翟磊 张珊妮 吴非 田瑶林)【编辑:张靖】【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