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专访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负责人:一位捐献者血浆可供2至3位病患查克拉

专访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负责人:一位捐献者血浆可供2至3位病患

(抗击新冠肺炎)专访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负责人:一位捐献者血浆可供2至3位病患中新社武汉2月14日电 题:专访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负责人:一位捐献者血浆可供2至3位病患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正常人一次献浆可达580毫升。对于恢复期患者,(我们)会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建议捐献200到400毫升,年纪更轻、恢复得更好的至多可献500毫升。对患者而言,由于每个人体内综合抗体高低不同,轻症患者可输入100毫升,重症输入200毫升。”图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献血屋的医务人员在检测设备。 安源 摄14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凯介绍说,一位捐献者的血浆平均可供2至3位病患使用。全国现在有6000多名病患已经出院。2月14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凯介绍说,一位捐献者的血浆平均可供2至3位病患使用。全国现在有6000多名病患已经出院。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13日发布消息称,已成功制备出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并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医院合作下投入临床救治重症患者。中国生物及多位专家当天倡议康复者捐献血浆。据中国生物发布的相关信息披露,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8日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截至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小时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向好。“这个过程中风险主要在输血。一是注意导致血栓的可能;再是注意血型,供血者和患者的血型要严格对应,以避免不良反应。”段凯补充强调,接受治疗的病患中目前未发生因输入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他透露,这10多人如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距离出院指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接受血浆治疗出院的病患,经评估后也可以成为血浆捐献者。段凯表示,前期已接受22位恢复期患者的捐献。倡议书发出后不到24小时,公司热线电话未曾间断,初步统计约100位有意愿捐献的恢复期患者咨询情况。“甚至今天还有在住院的患者打来电话,希望能作贡献”。据了解,血浆捐献者需满足三项条件: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出院至少一周时间,体内综合抗体达标及新冠病毒留存检测通过。段凯指出,利用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冠肺炎有两种方式,一是采集制备血浆制品输入患者,帮助清除体内病毒;二是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后者是远期目标”。图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凯(左)在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段凯说,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前提下,短期内血浆制品的作用会非常明显,尤其会体现在增强重症患者抵抗力、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方面,起到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通过特免球蛋白以及疫苗进行防控,“这次疫情在以后还会不会出现?这就要靠疫苗来解决”。不过,亦有专家对于“血浆治疗”持保留态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系教授黄波认为,此方法理论可行,但患者真实情况更为复杂。有些抗体能识别病毒颗粒里的蛋白质,但由于空间和物理阻碍无法进入其中、难以消灭病毒。另外,“血浆治疗”还有可能带来加重患者肺部损伤的风险。(完)

双声

武汉病毒研究所到底有多牛?

2017年12月8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傅聪在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议上说,当年10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举办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国际培训班”。 不要小看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病毒研究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武汉病毒所举办的这次培训班,学员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埃及、肯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当年,培训班主讲团队来自于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建设和研究团队。该实验室是中国乃至亚洲防护水平级别最高的实验室,除了中国,另一个在日本。去年12月底,此次新冠病毒发现之初,相关样品就是直接送到武汉P4实验室检测的,后来,有关部门和机构拿着检测结果,1月29日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其中一个结论是:“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近日,这篇论文备受质疑,科技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除了较早发现新冠病毒人传人,1月28日,该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等药物。另外,在1月21日,湖北省科技厅启动了“2019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组长正是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除此之外,武汉病毒所于1月2日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于1月5日成功分离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该毒株资源已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武汉病毒所也是最早得出病毒毒株来源于蝙蝠的机构。1月23日,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首次证实了该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诞生于1956年,现任所长是个80后武汉病毒所的历史很久远,级别也很高,是正厅级单位。1956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久,著名病毒学家高尚荫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华癸院士和简浩然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了武汉病毒所,这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国家级研究所之一。武汉病毒所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之一。迄今为止,学科点已培养硕士生429名,博士生174名,目前学科点拥有不同专业方向学科组27个,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含杰青3人,百人计划10人。在读研究生240名,其中博士生110名。武汉病毒所下辖的“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创建了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武汉病毒所研究的方向都是人类重要病毒,比如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流感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肿瘤病毒KSH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和动物源新发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SARS-CoV、禽流感病毒、虫媒病毒等)的基因变异、致病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机体防御机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武汉病毒所前所长陈新文,2001年获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病毒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德国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等单位从事合作研究。陈新文还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的继任者为王延轶,于2018年10月出任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是一名女性“80后”科研干部,此前任武汉病毒研究所副所长。据公开资料,王延轶生于1981年,她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硕士学位。当年她来到武汉大学,6年间任武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期间获博士学位。2012年3月,王延轶调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先后任分子免疫学学科组长,病毒病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12月任所长助理,一年后升任武汉病毒所副所长。王延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先后主持或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课题。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近30篇。2013年,王延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蝙蝠女侠”石正丽,寻找病毒宿主13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能快速找到病毒或来源于蝙蝠,和一个人以及她的团队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石正丽。石正丽团队在野外作业被誉为“蝙蝠女侠”的石正丽长期从事新发病毒的病原学研究,特别是在对SARS病毒溯源的研究中,其领衔的团队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18年前的SARS病毒爆发以来,在其自然宿主蝙蝠中发现了大量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r-CoV)。在本轮武汉疫情暴发初期,石正丽团队从5名患者中获得了全长基因组序列,这些序列彼此几乎相同,而且与SARS-CoV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有79.5%。后来,科研人员进一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96%,通过对七个保守的非结构蛋白的成对蛋白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r-CoV物种。石正丽领衔的团队不仅证实了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他们还发现了我国蝙蝠感染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在蝙蝠中发现并鉴定了腺病毒、圆环病毒等大量遗传多样的新病毒,进一步证实蝙蝠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2003年春节前后,SARS从广东省蔓延到了全国其他省份,传播速度惊人,多地出现了将SARS传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超级传播者”。2003年3月,香港大学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在SARS病人的样本中分离出了一种病毒。这个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根据形态学特征和遗传信息,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致病病原,是一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的冠状病毒。后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开始寻找这种病毒的来源,他们发现最早的11个病例大多和野生动物有接触的历史。顺着这条线索,科学家们首先瞄准了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并很快就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样的病毒。这个发现公布后,广东省2004年年初发布禁令:全面捕杀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但是,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并没有满足,对于这种新型病毒,必须找到源头,也就是“自然宿主”——长期携带一个病毒,但它本身并不发病,可以和病毒和平相处的动物。因为上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以及在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帕病毒后来被证实自然宿主都是果蝠,受此启发,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蝙蝠身上。2004年,团队首次采集了广东和广西的果蝠,把样品在实验室进行遗传物质检测,结果8个月下来什么也没发现。后来,在广西和湖北的三种菊头蝠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抗体,她们又顺藤摸瓜又,在这三种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冠状病毒。2005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但在仔细比较以后发现,2005年发现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决定病毒感染能力和致病性方面最为关键的一个基因并不相同。再后来,他们持续在全国各地找,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中部还是西部,只要听说有蝙蝠的地方都会去,足迹遍布了我国28个省市,像大海捞针一样。2011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在云南一个山洞里分离并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除了进化关系近,在功能上面也非常相近。她们在这个洞里进行了五年的监测,每年取样两次,结果发现了十多株不同类型的SARS样冠状病毒。尽管没有发现和SARS病毒完全一模一样的病毒,但发现了一个SARS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经过13年的追踪,他们最终确定了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2019年1月份,由石正丽牵头完成的“中国蝙蝠携带重要病毒研究”项目,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月29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s入选名单,石正丽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处于国际微生物学科的领导地位,当选Fellows的科学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神秘的P4实验室2003年初,中国大地上蔓延肆虐的SARS,无形中催生了我国第一个P4实验室的建造,而这个重任落到了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武汉病毒所肩上。2003年2月,时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胡志红突然接到时任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的电话,询问能否承担在武汉建设P4实验室的任务,胡志红当即表示将全力以赴。胡志红马上召集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商议,决定由时任副所长袁志明负责P4实验室的筹建,同时电令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袁志明结束行程,立即回国准备P4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2003年3月25日,武汉病毒所向中科院生物局提交了“关于建立P3 和P4实验室的请示”报告。P4实验室是世界上根据处理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及所需要的防护程度,国际上通常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在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除其它等级的一般防护措施外,还专门设置有正压防护服、气密门、化学淋浴、污水处理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威胁。由于建设和维护复杂、技术要求高,但中国尚无建设P4实验室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需要通过寻求国际合作开展实验室建设。2003年4月5日至11日,袁志明随陈竺赴法国,就P4实验室建设和新生疾病研究寻求合作,同法国研究和新技术部部长Haignere女士协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陈竺和袁志明在里昂第一次看到了P4实验室,其玻璃外壳在晚上色彩斑斓,进去参观后发现,内部结构和技术特别复杂。设计建造里昂P4实验室的是法国梅里埃公司联合RTV公司。访问期间,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绍琪与陈竺和袁志明共商中法合作事宜。当晚,王绍琪让袁志明留在大使馆的机要室,写了一份近万言的内部报告发回国内,内容如下:法国传染性疾病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里昂建立了欧洲第一个从事烈性传染性病原研究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巴斯德研究所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SARS研究的单位。开展新生疾病研究,首先要建立生物安全等级高的P3和P4实验室,以阻止传染性病原释放到环境中,同时也给研究人员提供高的生物安全保证。我国建立部分P3实验室开展了一些SARS病原研究,但对一些更烈性的传染性病原及可能出现的新生疾病病原等的研究,必须在安全等级最高的P4实验室进行。因此,P4实验室的建成将成为我国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和保证。2004年1月28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预防和抗击新生传染性疾病的中法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设立一个由法国主管政府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中法新发传染病小组;支持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发展,获取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提供有关支持和培训等。2007年11月26日,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中法两国签署了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合作协议的补充声明,强调“确保尽快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落实包括武汉P4实验室在内的所有计划项目”。2008年,法方交付了一份实验室图纸,2009年由中方的中元设计院提供了中方设计的图纸。在设计过程中参照了里昂实验室设计的主要概念,保证最高的安全程度。2012年1月9日,核心实验室关键设备——气密门、生命维持系统送达江夏郑店园区,验收合格。2015年1月31日,武汉P4实验室举行竣工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实验室完成硬件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武汉P4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约300平方米,采用的是“盒中盒”结构。实验室的内部是负压空间,也就是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大盒子”内部又被厚重的金属门分隔成不同区域,包括细胞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动物解剖室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说:武汉P4实验室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显示我国国家安全又一“护卫舰”的“远航”,堪比我国“两弹一星”于我国之战略部署。

洋洋大观

今天,这个项目在武汉落成

7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落成活动在武汉举行。记者获悉,该车间设计产能为1亿剂次,该项目落成将为实现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科学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硬件保障。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所生物实验室及生产车间综合体建设项目,是同时具备新冠灭活疫苗规模化生产和新冠病毒疫苗等高致病性病毒疫苗科学研究的综合性项目,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品和疫苗研发生产意义重大。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在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影响,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建成符合高级别生物安全标准的人用疫苗生产车间。经过建设方和承建方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共同奋战,实现了预定目标,创造了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的又一个“火神山”速度。2月1日,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迅速开展合作,快速启动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攻关项目,先后攻克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配伍及配方筛选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质量属性,迅速开展并完成了动物实验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等工作。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表示,为了保障新冠疫苗的规模化使用,国药集团布局武汉、北京两地,以战时速度建成了两个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两个车间投产后,产能在全球首屈一指。这意味着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两条战线可以胜利会师,人类战胜新冠病毒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综合体的圆满落成,也标志着我们捍卫国家公共卫生的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生物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杨晓明表示,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开展大规模免疫,拥有能够量产疫苗的车间是必要保障。今天落成的生产车间设计年产量在1亿剂以上,加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的车间,产能超过2亿剂次。来源:湖北日报记者文俊、汤炜炜,通讯员王玲

小艾

湖北积极推进在汉布局疫苗研发生产基地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推动更多疫苗在湖北落地生产的指示要求,18日,湖北省科技厅召开疫苗研发生产座谈会,组织武汉市及江夏区与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汉相关企业,就推进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及在汉落地产业化进行对接交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总经理段凯,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长春,武汉市江夏区区委书记王清华等参加座谈。座谈会上,杨晓明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肺炎疗法、药品和疫苗的科研攻关及生产进展情况。他指出,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的过程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紧密依托于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研究中心的优势建立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快速规范化研发平台,极大地加速了疫苗研发进度。下一步,将积极在武汉布局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段凯介绍了公司各类疫苗研发生产的情况,特别是新冠灭活疫苗的生产准备情况,表示公司将以研发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P3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建设。 国药集团动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动物用新冠疫苗、国药集团在湖北省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的相关情况。但长春指出,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研发优势和产业基础,武汉市将建立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依托的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发展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支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尽快完成疫苗研发,早日上市。江夏区区委书记王清华介绍了江夏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进展情况,表示将全力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生产做好保障和服务。王炜指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新冠病毒科研攻关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率先突破。湖北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支持和服务疫苗研发生产,为疫苗产业化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成果在鄂落地产业化。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省科技厅及时启动了疫苗研发科研攻关工作。4月12日,湖北灭活疫苗全球首批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实验批准,并于当天顺利启动临床试验。6月16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议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其中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通讯员胡安慰 李翠华)

八千万

武汉植物园,原名武汉植物研究所,筹建于1956年

武汉植物园原名武汉植物研究所,筹建于1956年,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为我国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国家植物研究机构之一。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隶属关系及名称的变更,2003年10月,根据中国科学院“三园两所”战略布局,武汉植物研究所更名为武汉植物园。武汉植物园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恢复与大型工程生态安全,全民素质教育三个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围绕植物保育遗传学与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学与内陆水环境健康,流域生态学与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安全等学科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重点收集保育亚热带和暖温带战略植物,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

其故何也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积极做好疫苗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

4月30日16时,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段凯介绍,疫苗研发需要经过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的临床试验,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湖北省灭活疫苗研发团队经过了数月研发奋战,圆满完成了候选疫苗的免疫原分析、临床前安全性和保护性研究。4月12日,湖北研制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取得临床研究批件,当晚灭活疫苗开展了人体临床研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也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其中推动建设的武汉生物实验室非常重要,目前完成了该实验室建设规划设计,并已开工建设。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如意编辑:曾佳佳流程编辑:王梦莹

蹈火不热

武汉将在5天内新建一所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

图为施工现场。摄影/李安辉 吴胜源中青报客户端讯(田本灿 郑立维 本报武汉前方报道组)记者2月1日从中交二航局获悉,由武汉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该局负责施工的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武汉江夏区抓紧建设。按照规划,一所2000平方米的高密封、负压实验室将在5天内建成。据悉,目前武汉及湖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检测需要量大。新建该实验室,旨在尽快让待排查和有需求的人员尽快得到明确的检测结果,“一旦实验室交付使用,可增加检测速度,让疑似病例尽快得到排除”。1月29日晚,中交二航局接到改造任务,当即召开视频会议,召回在汉主要负责人、技术员及施工队,“倾全局之力,共同抗战”。1月30日,该局140余名技术员、工人,15台大型设备、40余台小型设备投入施工。图为施工现场。摄影/李安辉 吴胜源据介绍,工程主要包括对办公区、辅助实验室、标本制备区等30余个区域的墙体进行建设,以及相关给排水工程改造、室内装修、设备安装等。施工方充分发挥BIM等数字化技术优势,创建新建试验室BIM模型,配合设计合理规划和优化暖通管道布置,避免结构碰撞和返工,为施工节约宝贵时间。图为施工工人集体吃盒饭。摄影/李安辉 吴胜源1月29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当时,湖北省能够做样本检测的机构有89家,一是省市各级疾控中心,二是三甲医院,三是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据悉,样本检测不是所有三甲医院都能做,实验室必须达到P2级别。截至1月30日,湖北省单日样本检测能力约4000份。

爱火花

探访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

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查病毒样本。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始建于1979年,目前保藏着1500多株各类病毒的分离株,各类病毒资源达11.7万份,保藏资源涵盖人类医学病毒、人畜共患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环境微生物、病毒敏感细胞库和病毒遗传资源库等,在国家安全、生命科学研究、人口健康和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病毒结构。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工作人员在进入病毒保藏室前进行防护准备。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查病毒样本。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查病毒样本。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准备。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病毒鉴定。新华社记者熊琦摄5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主任邓菲(右)指导研究人员进行实验。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曼鼓疯

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公告:疫苗产品尚未正式上市

#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尚未上市#近期网上出现了关于新冠灭活疫苗可以“订购”、“朋友圈兜售”、“支付保证金采购申请”等不实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目前该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在开展国际临床试验(III期),疫苗产品尚未正式上市。8月12日,“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号发文称,近日,有微商在朋友圈卖起了新冠疫苗。据介绍,第一款疫苗,名叫“克尔来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最下方的批准文号显示待定,该疫苗的生产企业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第二款疫苗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企业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上海网络辟谣”消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疫苗正在巴西、孟加拉国等国家进行三期临床研究,还没有上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疫苗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没有上市。可见,网传两款新冠疫苗都没有上市,不存在一些人员先期接种,在朋友圈兜售就更不可能了。此外,在朋友圈里兜售“疫苗”本身就是违法行为!2019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接种单位不得接收该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此前在“新冠肺炎抗议最前沿云端研讨会”上表示,相信国内新冠疫苗很快会和大家见面。目前五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同步催生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其中灭活疫苗进展较快,技术较成熟。杨晓明表示,“我们在长期对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SARS、甲流等)中积累宝贵经验,储备了大量人才,为这种突发大规模疫情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次疫情中,政府机构、医疗单位、各协调部门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关键时期,各部门间的协调顺畅,运转良好,“串联”变“并联”,为我们的研发进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编辑:孙明胜来源:综合自北京商报网、中新经纬APP、每日经济新闻等等

虽有至知

长春长生之后,武汉生物也出乱象,你知道这些问题疫苗销往哪了吗

长生疫苗案近日持续刷屏,也造成民众对疫苗接种的心理恐慌。着眼于巩固人体免疫系统的疫苗接种,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有效手段,没想到竟也有人造假牟利。回望免疫医学发展历程,对这种人为祸事更感痛心与悲愤!经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个时候,看到下面这样的通知。搞笑之余还是有些心酸了。要是我们没点苦中作乐的本领,还真活不到现在。长春长生如此,武汉生物也被查出将40万支不合格疫苗卖重庆河北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也被查出效价指标不合格问题。这批40万支不合格疫苗中,19万支销往重庆,21万支销往河北。这批疫苗当初如何出厂投放市场,相关部门却尚未回应。此外,武汉生物还曾因接种疫苗产品的不良反应而引来多起诉讼。有鉴定机构的《调查诊断书》就指出:可能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法院也部分支持受害者家属提起的索赔请求,相关部门也作了行政性补偿。其实拿假疫苗来挣钱,真的是良心坏掉了!试想如果有人出了大问题,你要他的家人怎么办!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