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组来我市考察振鷺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组来我市考察

4月12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考察组来我市考察,副市长颜志超陪同。考察组一行先后来到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检测大楼、食品检验所、产品检验所检验室,实地调研实验室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样本采集、处理和检验检测等环节有关经验做法。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就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交流。考察组指出,希望仙桃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强化技术联姻与检测资源共享,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深化合作,在高质量发展中互惠共赢。(记者 李兵) 【来源:仙桃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创时代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招聘啦,针对疫苗生产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

长江日报4月6日讯 日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招聘公告,针对疫苗生产、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等多个岗位招聘储备人才,覆盖生物、医学、药学、机械、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据介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50年,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物制品产、学、研、销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主要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肩负着国民健康所需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治疗制品和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和供应的重任,承担5个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生产供应,拥有生产批准文号60个,主要上市产品8种,年产能2.6亿剂以上。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附条件上市,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招聘公告介绍,储备人才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并可提供食宿、职工体检、心理健康咨询等福利。薪资方面,大专学历税前年薪7万至8万,本科生8万至9万,硕士税前年薪为10万至11万。应聘人员可登录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官网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官网查询招聘公告并提交简历。(长江日报记者吴曈)【编辑:邓腊秀】

马赛人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积极做好疫苗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

30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段凯博士30日介绍,目前,该所在积极推进灭活疫苗研制后续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段凯说,4月12日,经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我省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取得了临床研究批件,当晚该灭活疫苗即开展了人体临床研究。此外,段凯还提到,因为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疗法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国累计临床使用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超过了700例。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麟章介绍,该厅积极对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已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000万元,将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实施100个短期内形成创新产品、能见到经济效益、对复工复产有直接带动作用的项目。现在还正在组织项目的遴选工作中。此外还响应科技部“百城百园”的行动,争取中央引导地方资金近8000万元,按照“一城一主题”“一园一产业”的要求,支持我省28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疫情防控、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快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产品。(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范婷婷)

单行道

9个生物医药科技项目在武汉签约转化 总金额近6000万

近几年,科技成果转化会已成为武汉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走出“深闺大院”的杀手锏。近日,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光谷生物城专场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B5栋一楼众创空间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该领域重点企业、投资机构、院校代表、产业联盟(协会)代表等近80人参与。现场9个项目签约,8个项目进行路演,签约金额近6000万。此次活动由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办,东湖高新(600133)区科技成果转化局支持,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及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承办。据悉,此次活动聚焦了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精准诊疗等重点领域,签约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等合作。当天签约的项目有改良型药物的研发创制、治疗呼吸疾病P38MAPK创新项目、微生物和耐药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生物抗菌药物研发平台、治疗肿瘤5T4抗体ADC创新项目、新型抗体研发及优化平台、新一代纳米涂层无铆卵圆孔未闭封堵装置产业化、国产法医学DNA提取鉴定系列试剂盒、关于诊断新靶点及其产品开发的战略合作、孵化平台合作。

钩住了

生命健康领域科技转化专场25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0.3亿元

楚天都市报11月6讯(记者刘敏 通讯员陈雯)今日下午,2020年武汉市第五批科技成果转化·生命健康专场签约活动在光谷生物城创新园举行,现场签约逾10亿元。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邓子新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武汉新冠疫情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健康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技术赋权的大背景下,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催化出了新的契机。对于企业家来说,在新形势下需要新担当、新作为,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健康市场需求;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要围绕生物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建平台、聚人才、找项目、抓服务,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谱写新篇章。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25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10.3亿元。其中,电解式臭氧消毒除臭系列产品研发及生产、基于基因编辑等动物模型的新药研发及服务平台、基于基因大数据挖掘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优质高产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开发、利用城市污泥制硅钙粉技术服务等8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余项目集中展示。在路演环节中,6家来自武汉的创业团队分别进行了项目展示,湖北省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物产业投资总监余作平,武汉百赢生物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瑞平,天使翼(湖北)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武汉仝干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路,武汉翰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柯航作为特邀嘉宾进行了点评。

不厌其天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

同疫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4月30日,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会现场)湖北已获批检测试剂盒合计产能达50万人份/天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麟章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组建科研攻关组和专班,对全程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需求进行预判,围绕病毒机理、药物筛选、疫苗研发、检验检测技术与产品开发及临床治疗方案等紧急决策,直接指定相关领域最优势科研力量承担应急科研攻关任务,拨付启动经费保障项目实施。专班组织力量开展检验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着力保障研发生产企业检测产品的质量可靠与产能供给、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提升与快速高效,支持推动华大基因、明德生物等公司的7个检验检测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目前,我省已获批检测试剂盒合计产能达50万人份/天,试剂条达10万条/天。支持明德生物、康录生物等公司的9个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准入、华大生物和明德生物的2个检测产品获美国FDA紧急使用预授权,目前还在积极推动更多检测产品过审获批支援境外疫情防控。专班启动并支持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灭活、亚单位、重组和mRNA等4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继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后,4月12日,我省研发的灭活疫苗作为全球首款获国家药监局临床实验批准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也顺利启动了临床试验。推动孵化机构为在孵企业减免近9000万元房租金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吴麟章介绍,近段时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对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已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000万元,将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实施100个短期内能形成创新产品、见到经济效益、对复工复产有直接带动作用的项目。以绩效后补贴方式,推动我省孵化机构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金,目前已减免近9000万元,帮助1700余家在孵企业的17000余名员工及时复工。4月23日开展首期“湖北创投抗疫复苏”云沙龙活动,吸引中投保集团、邮储银行、省再担保集团等近40家国家和省级投融资机构参与,对接数十家优质科技企业(覆盖融资需求超过10亿元)达成初步投资意向4家;联合银行、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推出“科技战疫贷”“科技云贷”等融资服务产品,已成功服务31家企业,融资到账金额超1000万元;优化完善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简化新备案企业审核流程,疫情期间,受理发放保证保险贷款业务41笔,规模9190万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疫苗研发进展如何?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段凯表示,疫苗研发需经历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的临床试验,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我省开展的是灭活疫苗研发。研发团队经过数月的连续奋战,成功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生产毒株的纯化,攻克病毒培养技术难题,建立病毒大规模培养、灭活、浓缩、纯化等生产工艺,筛选出灭活疫苗制剂配方,制备出候选疫苗,圆满完成了候选疫苗免疫原性分析、安全性和保护性研究。4月12日,经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我省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取得临床研究批件。当晚,灭活疫苗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当前,在积极推进灭活疫苗研制后续工作的同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其中,推动建设中生武汉生物实验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完成了该实验室建设规划的设计并已开工建设。

笠原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临床试验许可

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据了解,该疫苗相关临床试验已同步启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已为应急使用做好充分准备。此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率先研发出诊断新冠病毒的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推出重症患者治疗的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技术标准和临床治疗方案;加上这次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实现新冠肺炎“可诊、可治、可防”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国药集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及早谋划部署,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全力搞好各项保障。1月1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以战时节奏迅速安排了10亿研发资金,布局三个研究院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开发新冠疫苗。一是灭活疫苗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武汉研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北京研发。二是基因工程疫苗由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推进。2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科研攻关团队自1月起紧急投入研制工作,从科研攻关与应急审批两方面共同推进。国家药监局组织技术审评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专家早期介入、全程参与、联合攻关,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努力使疫苗早日研发成功,获批上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科技部、工信部、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先后攻克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配伍及配方筛选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质量属性,并迅速开展并完成动物体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此次成功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将进一步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高速”开跑奠定基础。灭活疫苗是指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是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有效的疫苗研发路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已有成熟的灭活疫苗研发平台,已经成功上市并广泛接种的脊髓灰质炎(一类新药)、手足口病(一类新药)、森林脑炎(一类新药)、出血热等多种灭活疫苗。同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具备2003年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经验,具有脊髓灰质炎和手足口病研发生产经验,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每年各类疫苗产能7亿剂次。此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接种,并且有国际通行标准来判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北京、武汉、成都、兰州、上海、长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积极发挥科研主体作用,着重开展了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康复者治疗血浆、抗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球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单克隆抗体、马抗新冠病毒血清等科研攻关。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表示,下一步将加速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尽快制备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在投入应急使用的基础上,大规模投放市场,满足国内国际需要,为战胜新冠疫情、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得不教焉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

据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官微5月2日消息,4月2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成为中国生物第二家、国内第四家获批生产的四价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回不愿仕

灭活疫苗获临床试验许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

30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9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段凯博士30日介绍,目前,该所在积极推进灭活疫苗研制后续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做好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段凯说,4月12日,经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我省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取得了临床研究批件,当晚该灭活疫苗即开展了人体临床研究。此外,段凯还提到,因为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疗法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国累计临床使用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超过了700例。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麟章介绍,该厅积极对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已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000万元,将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实施100个短期内形成创新产品、能见到经济效益、对复工复产有直接带动作用的项目。现在还正在组织项目的遴选工作中。此外还响应科技部“百城百园”的行动,争取中央引导地方资金近8000万元,按照“一城一主题”“一园一产业”的要求,支持我省28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疫情防控、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快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产品。【来源:汉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食以刍叔

全球首家!国药中国生物武汉所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楚天都市报4月14日讯(记者李香君 通讯员吴非)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相关临床试验已经启动。灭活疫苗是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最有效的疫苗研发路径。此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接种,并且有国际通行标准来判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申报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批次产量超过5万剂,量产后每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年产能1亿剂以上。据了解,1月19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就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安排10亿研发资金,在两条技术路线上开发新冠疫苗。其中灭活疫苗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武汉研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北京研发;而基因工程疫苗由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推进。2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的紧急立项。随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先后攻克疫苗株筛选、毒种库建立、抗体制备及鉴定、检测方法建立、生产工艺研究、配伍及配方筛选等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生产和质控关键技术,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产品质量属性,并迅速开展并完成动物体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此次成功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将进一步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高速”开跑奠定基础。此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下属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和欧盟CE认证,已向各省市和港澳地区以及国外供应130多万人份;康复者血浆治疗技术,获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荐使用,被纳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已被多国采纳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表示,下一步将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加速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尽快制备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