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市的八大医院彼故鬻之

武汉市的八大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ST)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扎根武汉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挂靠单位,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医院由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国际医院组成,编制床位5000张,年门急诊量570.3万人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地处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解放路与紫阳路交汇处,与驰名中外的黄鹤楼翘首相望。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卫生部评定的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其前身是中南干部疗养院, 1956年移交给湖北医学院,冠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3年湖北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校联合,组建新武汉大学,医院重新冠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创办于1880年,前身为汉口天主堂医院,1952年10月市人民政府接管,1955年2月正式组建成为武汉市第二医院。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12月,经湖北省卫生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医院正式增挂院名“武汉市中心医院”。现有病床1200张,年平均门急诊量64.4万人次,年平均住院病人2.5万人次。武汉市第三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楼脚下,东接辛亥红楼,南临武昌首义园,西连繁华的解放路。1875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取名为"同仁医院",1951年由武汉市卫生局接管,1958年改称武汉市第三医院。2007年增挂"武汉市同仁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原汉口铁路医院)建院于1897年,是武汉市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之一。经过百年的积累,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04年8月,医院由铁路整体移交到武汉市政府,武汉市汉口医院总建筑面积39000余平方米。现有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8人,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25人。武汉市第九医院位于青山区红卫路吉林街20号。 始建于一九六零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国家二级优秀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全院在职职工468人,其中医护人员368人,中级职称127人,高级职称37人,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1 人,省、市及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8人。 医院开设床位498张。

摇摇欲坠

在武汉方舱医院里读书的“清流哥”找到了,他是留美博士后!

今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记者镜头中,无意拍到了一位看书的年轻人。他有些与众不同。众声嘈杂中,他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神情专注。疫情突如其来,这么多天,很多人心头笼罩着焦虑、不安、恐惧……这位清流读书哥的照片,一经上网,刷屏走红了。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今晚,楚天都市报通过电话辗转采访到了他。原来他是一位高学历的留美博士后!他在美国读博士后这位“清流哥”介绍,自己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这次回武汉是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他说,爸爸大年三十开始发烧,在家观察一个星期没有缓解,在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最终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时他也有些咳嗽症状,发烧,经过CT、核酸检测,2月1日确诊新型肺炎,便一直在隔离。接到通知,他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自己平时就喜欢读书“现在自我感觉还好,没有发烧,就是有点咳。”付先生说,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也是回武汉后在书店买的,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付先生委托楚天都市报记者向网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他说,“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每天忙进忙出十几个小时,我很心疼。他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疫情打不垮武汉人!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一个人,在读书,在刚刚搭建好的方舱医院,在被疫情阴云笼罩的武汉。周围或许有嘈杂的声响,有匆忙的脚步,心头或许也有隐隐的不安,有难言的焦虑,但他手中捧着书本,便能静心安稳,便能忘却病痛,便能淡定从容地,迎战凶恶的病毒。最近很红的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今日又爆金句: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通过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除了身体免疫力之外,精神免疫力也是强大的力量,当身体中的细胞在与病毒顽强作战时,书籍给予的力量和希望,能让精神也筑起坚固的防毒之堤。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疫情袭城,慌乱无益,若书籍能疗心,愿它是一剂良药。看到这样的他,我们兵荒马乱的内心,也仿佛骤然安静下来,从这安静之中,生发出强大的,稳健的精神力量。病毒再凶,打不垮读书人!疫情再难,打不垮武汉人!网友评论苏小争:这次疫情中的清流、定海针、压舱石!罗军:熬过最艰难的这几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阳光依然灿烂,生活依旧美好!絮果:希望他还没能看完,就出来啦!孟晓H:好学习的人运气都不差!谢谢你小帅哥,你的“平静”让我们悬着的心平静下来!Dr Jia:网红帅哥,加油,你给方舱医院的患友做出来表率,早日康复!加油!慕紫Judy: 看书是很好的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霞:静下来,读读书,减压,充电!年轻人,好样的!人应该永远活在希望中!去见何苦:泰然,从容,淡定,生生不息的渴望。方信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杀灭病毒的良药。你真棒!加油!临淄王李隆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对知识的饥渴,让我这个在安全环境内依旧不知进取浑浑噩噩的人感到羞愧。陶慧泉:方舱医院是决胜战疫的关键,只有轻症、疑似都隔离了,才能阻断传染。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武汉,加油,条件会好起来的!关注荆楚网微信,回复【实时数据】,查询防疫实时动态。回复【登记】,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求助者信息。回复【求助】,获取武汉24小时发热求助电话。回复【辟谣】,查询防疫实时辟谣信息。回复【救治】,通过定位联系社区安排救治。回复【行程】,查询确诊患者同程信息。回复【防护】,查询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信息。回复【互动】,参与记录“抗疫”正能量活动。回复【头像】,领取专属头像为武汉加油!来源:楚天都市报编辑:胡莹、桂思敏出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祸亦不至

厉害了!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来了!武汉这5家医院入围!

近日,知名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艾力彼发布了“2017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行榜”在百强排行榜中前10强医院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成都5个城市而在百强榜中咱们大武汉一共有5家医院入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又称“武汉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系国家卫计委直属(管)大型综合性医院。建院150年来,医院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为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2个院区,分别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8号,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高新六路,创建于1923年,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2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4人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市中心医院1880年,在天主教湖北主教明位笃的筹划下,汉口天主堂诊所挂牌应诊,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最早的前身。1914年,诊所扩建为汉口天主堂医院。1955年2月,与原武汉市立第二医院组建成新的“武汉市第二医院”。1999年12月,武汉市第二医院正式增挂院名“武汉市中心医院”。2010年6月,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16年9月,正式成为直属附属医院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最后附上2017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

浑沌

上了二十多年学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发现自己就是个白痴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像往常一样,磊子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最近比较顺利,博士期间投的几篇论文,修改的、录用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像每个博士一样,此时的磊子心中有些快要毕业的喜悦。在同一届的博士中,磊子是比较优秀的,各种荣誉加身,导师也很器重自己。为了安心做实验,一般磊子习惯把手机调静音放在外面。今天,做完实验的磊子拿起手机,发现手机上有6个家里的未接电话。看到这一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顾不上其他,磊子赶紧给家里回电话。家人让磊子回家一趟,虽然说话含糊,但一定出了事。磊子赶紧请假回家,顾不上高铁票贵,坐在高铁上的磊子,一路上还在不停想着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小到大,那个给自己无数温暖的贫寒之家,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请假回家的。到家的时候,磊子才明白,是父母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父母的伤均无大碍,但是当时的场面很是吓人。磊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于是,磊子开始着手父母住院的事情。这也是磊子第一次接触这些,从住院交钱、通过车管所与肇事者沟通等等,一系列的事让磊子始终都是蒙的状态。而每一件事,都要涉及到复杂的人情世故,即便是拿住院发票去车管所报销,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去之前都要被家长千交代万嘱咐。说实话,即便是学校最难做的实验,磊子从来没有这么没头绪过,而这些人情关系却复杂得毫无头绪。事后的磊子才明白,这就是社会,那个自己不曾直接接触过的社会,这一次,让自己看到了其中的很多阴暗。肇事者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因为整个住院期间,没有问候、没有看望,从未露面。通过中间人撂下一句话:“我的车有保险,爱去哪告去哪告!”这是磊子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不通世故之人,从前只在电视、书里看到的卑劣小人,居然真的存在。即便医院治疗,由于父母受伤不同,不在同一个科室。磊子父亲的主治医生居然是肇事者的朋友,从主治医生的态度就能够感觉出来,这层关系还是一个亲戚打听出来的。父亲主治医生明显把病情说轻,认为马上可以出院。结果,肇事车主连基本的医药费都不愿意出。面对这种情况,磊子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此刻的磊子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己读了二十多年书,如今已是名牌大学的博士,面对父母受到如此欺凌,居然毫无办法。磊子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无能。而且,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一直被拖着往前走,很多事情处理完都还是一头雾水。即使后来回到学校,磊子仍然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在学校做研究做得风生水起,即便只是接触到一次社会,让自己在学校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磊子不仅感叹,上学二十多年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才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白痴!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蛮银

榜样!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年轻人

武汉方舱医院,压抑且喧嚣的白色病房里,一个叫付先生的年轻人,安静地捧着一本书,在专心地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张照片被记者偷拍,从社交网站流传到境外后,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马上认出:付先生读的书,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福山说:“他的平静和医院的喧闹,形成了对比,显示了文明的力量。根据报道得知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武汉大学的博士,赴美佛罗里达大学做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春节过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确诊,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入方舱医院。面对确诊,有人情绪失控,不敢想象这事发在自己身上,崩溃大哭;有人意志垮掉,破罐子破摔,在绝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觉倒霉,命中有此一劫,把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虽然他们的表现不可取,但是我们都能够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承受范围。但也有人正能量满满,在最糟糕的状态下,做着最积极的事情,并鼓励每个不幸的感染者和提醒每个幸运的旁观者,疫情的发生已经成为事实,对待它的态度好与坏,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心态不同导致的结果天差地别。与其那样,不如接受命运的安排,乐观的去面对这次疫情,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浪费生命就等于犯罪,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从现在开始收拾好心情再出发,不要让时间被无聊偷了去。如果灾难已成现实,我们必须学会和它共生。然后,努力把不幸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和希望透进来,让黑暗和恐惧变萎缩。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付出行动找出符合自己的定位或者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一点点的努力,这样疫情过后,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那时候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不蹉跎岁月的你。

景曰

无论在哪里,都要在前线战疫!服务基层的武汉博士回汉坚守发热门诊

楚天都市报3月12日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湖北省中医院王伟军,他是一名骨伤科医生,也是湖北省第七批、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服务基层计划成员。自2月5日开始至今,王伟军已经在一线连续坚守了30多天,他说“无论在哪里,不到疫情结束,我绝不撤退”。1月23日下午,在宜昌市兴山县中医医院志愿服务的王伟军赶在除夕前一天抵达武汉家中。刚到家就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和湖北省中医院召集发热门诊志愿者的动员令。“主任,我报名!”王伟军立刻向科室主任请命。“你刚从基层回来,先休息几天,而且你妻子已经在一线,原则上双职工家庭只安排一个人在一线。”医院婉拒了王伟军。1月24日,王伟军的二宝高热不退,王伟军在家照顾孩子,直到第四天,才慢慢退烧。“孩子病情好转,基本上没大碍了,我才有精力翻看网络新闻和工作群消息”,王伟军说。看到兴山县中医医院的同事们防疫物资紧缺和湖北省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他坐不住了。“兴山县中医医院的同事们因为急缺口罩,只能用无纺布自己制作,用CT胶片自制面罩。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他们的副院长,我应该在现场与他们共同战斗的”,王伟军立刻申请返回兴山县中医医院,同时联系自己的朋友多方筹集口罩等防疫物资。3天过去了,因为武汉封城、物流停摆,王伟军一无所获。无奈的他捐出2万元给兴山县中医医院,“物资筹集不到,我又回不去,我能做的只有捐钱”。2月3日,王伟军手写了一份请战书交给科主任,“请让我去一线,与大家一起战斗”。第二天,医院同意了王伟军的请求,安排他去发热门诊。按照医院规定,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轮值3轮班就可以退下来休息。王伟军在发热门诊工作了18天后,同事劝他退下来休息。“那时候心里有些动摇,一来连续半个多月的工作身心有些疲惫,二来这两年我一直在宜昌市志愿服务,陪家人的时间很少,想陪陪孩子和老人。但看着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新增确诊病例数字一路攀升,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王伟军与妻子李莉沟通后,决定继续坚守。“家里两个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又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上我们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每次想到这里心里很难受”,王伟军说。一天早上8点,王伟军正准备穿上防护服,家里的老人来电话了,说家里断粮了,他答应下午4点左右下班后就买了送回去。等到交班结束已经是下午5点,王伟军立刻打电话给老人,才得知妻子已经将生活物资送过去了。“我爱人不会开车,她是骑着共享单车从光谷送到徐东家里的,那天下着小雨,往返近40公里”,王伟军说,不论是连续两年在宜昌市基层志愿服务,还是如今在发热门诊工作,妻子李莉总是默默支持他,负重前行,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作为父亲,儿子,丈夫,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失职,但是我和李莉都明白,作为医生此时就应该站出来”,王伟军说,我和李莉商量好了,这次疫情不结束,我不撤退。

刀斧手

医学类的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

对于医学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今天说医学博士的收入我们特指在医院上班的医学博士,因为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医学博士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从事医生的职业。据我所知,在普通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年薪在二十万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但也要看是在医院里面的哪个科室。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一、首先来说一下,医院里面的医生收入主要是几个方面构成,有基本工资,加班费,手术费,科室收益奖金等,当然在一些医院,医生还会有医药代表给的开药的提成。其实在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并不是很少见的,几乎大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主治医生大部分都是医学博士,当然不包括一些年级比较大的老医生。二、在医生的收入里面,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收入与医学博士的收入相差其实并不大,如果说区别就只是基本工资有区别,其他的收入构成的话区别并不大。想要收入多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学历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三、但是医学博士的学历相对于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首先就是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于医生的招聘要求,首先很多都是最低博士学位的。能否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决定了收入的多少。好的医院首先来看病的人就多,手术的次数也多,收入自然高。还有就是在好的医院,还会有科研经费,一些有特色的科室,科研经费可谓是十分充足的。

道德于此

为什么医院都爱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本科医生?

现在各个城市的医院越来越多,人们想要去看病也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关于医院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医院都爱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首先,博士生和本科生在学历这方面,差距显而易见。博士生所学的知识肯定要比本科生高不少,而且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但是想要读到博士生,并不太容易,所以在医院这方面,能够招到博士学历的医生,肯定是胜过于本科学历的医生。其次,博士生学东西快。因为博士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更为深入,即便他们只是刚毕业,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肯定都比本科毕业的学生要来得快。还有,能助于医院提高名气。每招收一名博士生,意味着这家医院的实力,已经强劲到可以吸引博士生来此工作,久而久之,人民来看病,更多地也会来这家医院,而该医院的医生实力也会更强大,这十分有助于医院的名气提升,还有未来的发展!最后,能够在医学方面,读到博士的人并不多,毕竟,正常一个本科医学类的学生,都需要读五年,甚至五年以上才能够毕业,而博士正常都是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医学类的博士生都是人才,是每个医院都想要的人才。相反,本科医学类的学生,现在是非常常见的。这就是为什么医院宁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生,也不招经验丰富的本科生,这其中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对此,网友们怎么看?

黑魔王

武汉中心医院,两位医生变成“黑人”?背后真相令人心酸不已!

武汉中心医院,两位医生变成“黑人”?看到这两位的照片,你一定也会跟笔者的第一感觉一样,这两位一定是非洲来的友人吧!事情却并非如此,他们患病前是标准的国人,不仅不黑,而且还是白白胖胖的帅哥;他们是挣脱死神魔掌被挽救回来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两个同事,这是两个被称为帅哥的武汉大夫,被人工肺ecmo救回了生命,脸黑、伤痕累累,足见与死神的搏斗有多么的惨烈!这两位医生的名字叫胡卫峰和易凡,他们之所以会感染到新冠病毒,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此前抢救感染者时出现交叉感染,由此可见,这些白衣天使们完全是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在此次抗击疫情当中,白衣天们才是真正负重前行的英雄!据悉,胡卫峰和易凡医生感染之后,病情进一步恶化成重症,几乎没有救治的希望,就在这时,王振院士提出“换导管-ECMO,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重症主任单庆元博士担起重任实施,最终将这两位英雄抢救回来。ECMO的采用,就像是替人体安装一个人工肺,这样一来,病人自己的肺就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治疗。不过,ECMO治疗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容易伤肝,当人的肝脏受损之后,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了,铁质就会导入血管,从而导致血液当中的铁含量暴增,当血液供应到脸部后,就容易造成面色发黑。好在,医学专家已经做出解释,只要能将生命抢救回来,就算他们的肝脏受到一定损伤,之后也会一点一点的恢复。这就说明,胡卫峰和易凡医生康复之后,对今后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目前,他们的身体恢复良好,已经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在这里,真心希望他们两位能够早日彻底康复!英雄加油!

生元

中国有多少顶级医学专家在武汉?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黄钰钦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次列车稳稳停靠在武昌站。夜色已沉,站台通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10余人医疗团队在此下车,随即赶赴武汉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工作。资料图:李兰娟院士 中新社记者 李晨韵 摄“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73岁的李兰娟从杭州出发前说,“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和这位每天只睡3小时、不停与病毒赛跑的“老太太”一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大量顶级专家先后紧急驰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陈薇、仝小林、乔杰、黄璐琦……其中,有临危受命抗击过非典的“国士”,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执牛耳者”,有曾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的女少将,有中医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每一个人都头顶“院士”之名,在此时急赴武汉,只为做一个“医生”。当前,面对尚未遏制的疫情,“院士团队巡查”已被作为制度建立,力求用最专业的资源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资料图:钟南山院士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中国国家卫健委在2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将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需要转诊集中收治的患者,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同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中国的顶级专家亦不停“接招”应对。面对武汉医疗资源紧张,2月2日,钟南山团队为武汉市汉口医院精准捐赠的100台制氧机顺利抵汉,目前已投入使用。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有两种药物能对病毒起到抑制效果。2月5日,当多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建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频频露面媒体,以科学视角消除公众恐慌,直言“方舱医院是解决大量轻症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更令人欣慰的是,“院士”们并非孤单前行。在他们身后,来自全国的医护工作者不断加入救治一线,各地医疗物资不断向武汉集结。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4日上海和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以来,截至2月3日晚,中国各地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支援武汉市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重症监护病房”是被支援队伍选择最多的地方。此外,最新的增援还在继续。2月4日,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并于当日晚到位。目前,广东、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已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随时准备出征。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17年前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的张雁灵再次出征,大年初一急赴武汉协助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江苏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王洵,在2月1日连续查房60位病人;广东南方医院25名医生在请战书上一一按下鲜红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支援武汉的抗疫“援兵”之中,中国军队成为重要力量,从军医专家到一线护士,被人们称作——“旌旗十万斩病魔”。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这位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她的攻关任务是”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与她同一天抵达武汉的,还有10000套防护服、3760瓶酒精等卫生物资,均为全军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2月2日,随着武汉市与中国军队签署互换交接文件,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翻阅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的公开履历,“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是其亮眼的注脚。当然,除了顶级医学专家外,来自全国的保障物资不断汇集武汉,各领域专家均夜以继日付出:火神山医院十日完工、雷神山医院竣工在望、13家“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将增加床位上万个……令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与疫情“抢时间”的举国合力。当目光重新回到2月2日凌晨4时35分,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下车后在站台合影,他们戴着口罩,每一个人面对镜头都竖起大拇指。这张照片迅速刷屏社交网络,人们感叹:“夜色虽沉,站台通明,白昼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