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一长一短

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一、无纺布行业概况无纺布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非织造布”,亦可叫做“不织布”。它是一种不需要经过纺纱和织布工序就能形成的织物,是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者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型方法和固结技术制成的新型纤维制品。+用于无纺布生产的三大纤维为粘胶纤维(占总数的8%)、聚酯(占总数的23%)和聚丙烯(占总数的63%),剩余2%为丙烯酸纤维、1.5%为聚酰胺、3%为其他纤维。无纺布下游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汽车、休闲、旅游、服装、办公、建筑等各个行业。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无纺布生产用纤维主要是丙纶(PP)、涤纶(PET)。此外,还有锦纶(PA)、粘胶纤维、腈纶、乙纶(HDPE)、氯纶(PVC)。按应用要求,无纺布分为一次性应用型和耐用型两大类。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广义上的纺织品涵盖了从纺纱到制成品整个产业链上的几乎所有产品,包括了纤维、面料、服装以及其他纺织品,其中面料大致分为梭织、针织、编织和非织等几个类别。这里面的非织就是指非织造布,也就是无纺布。因此,无纺布显然属于纺织品范畴内的一种产品。从中国布的产量来看,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布产量为369.8亿米,同比下降5.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虽然中国普通消费者对于无纺布的概念尚感陌生,然而它早已因为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等特点应用在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据统计,2018年中国无纺布产量达到393.9万吨,同比增长1.3%。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发展过程中,无纺布制造行业也形成了五大特点:从地区上看,区域发展失衡;从技术先进性来看,各种工法水平不等;从产品的品种,品种单一,重复建设严重;从产品的质量来看,质量有待提高;从产品的加工能力,总体水平较弱。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特点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三、影响无纺布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影响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产业扶持政策、无纺布技术快速发展、在新领域不断得到应用与下游需求旺盛。影响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为竞争方式多以价格为主,缺少品牌认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无纺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对无纺布产业的需求还未充分释放。例如卫生巾与婴儿尿布市场十分广阔,每年需求量在数十万吨,二孩开放,需求更是猛增。医疗逐渐发达,且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无纺布用于医疗卫生上也是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工业、工程上大量使用热轧布、SMS布和气流成网布、过滤材料、绝缘布、土工布和医用布等市场均很大,并且将越来越大。此外,在一次性卫生吸收材料和擦拭用品这两个领域中,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卫生护理用品的功能性、舒适性、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特定属性无纺布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相关领域,并且一次性无纺布的销售额增速也持续高于整体无纺布的增长速度。未来在一次性吸收材料和擦拭用品方面,无纺布面料的技术升级(性能提升、单位克重下降等)仍然是大趋势。2、行业向高纵深广方向转型非织造工艺涉及流体力学、纺织工程学、纺织材料学、机械制造学、水处理技术等多项理论及应用学科,各学科相互渗透,复合创新,带动了国际无纺布工艺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无纺布技术方面仍处于引进与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阶段,这使得国内无纺布工艺技术与设备可以以国际先进工艺与设备为参照,以一个更高的速度不断提升。目前国内无纺布布研发主要集中在新型原料、新型生产装备的开发,功能整理技术、在线复合技术等领域。无纺布技术的提升带动了产品性能的改良,使得其无论在质量还是功能性方面均能满足越来越多领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下游市场,推动了整体产业的升级。

淡之至也

2020年无纺布产业现状及六大产业基地布局分析:湖北仙桃为无纺布之都(图)

中商情报网讯: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业的细分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品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而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行业是产业用纺织品下属的细分行业。非织造布是指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它是通过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针刺、水刺、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后整理成型。是一种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 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无纺布产业现状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生产工艺来看,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2018 年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 297.12 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 50.09%,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 其次分别是针刺工艺占比 22.96%,水刺工艺占比 10.83%,化学粘合工艺占比 6.61%,热粘合工艺占比 5.43%,气流成网工艺占比 2.51%,熔喷工艺占比 0.90%, 湿法工艺占比 0.66%。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从1978年至1997 年的 20 年间,我国非织造布年产量翻了近 100 倍。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保持增长态势,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逐年攀升,2018 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 593.22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196.3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47%。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车辆用纺织品、鞋类和人造革市场同样呈现新气象,非织造布凭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行业潜力巨大。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4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将有望突破800万吨。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无纺布产业基地布局目前我国有六大无纺布生产基地,其分别坐落在河南省长垣市、湖北省仙桃市、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仪征市以及广东省南海区。其中,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省仙桃市是我国无纺布之都。据悉,湖北省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占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市场份额。此外,广东省南海区是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总规划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北区分为配材生产区、成品生产区、高端产业区和物流仓配区四大区域。将医卫用非织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基地。中国无纺布六大生产基地布局情况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或谓之荣

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5大企业全面对比

——从业务领域来看 大部分企业的无纺布业务应用在生活领域从业务领域来看,5家企业中就有4家企业在生活领域(一次性湿巾、个人护理用品等生活用水)运营;欣龙股份和盛纺股份不仅仅在生活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还在医疗领域发光发热。而泰鹏环保的无纺布主要应用在工业应用/军用领域。——从产能产量来看 2019年杭州诺邦4万多吨产能和3.05万吨产量从产量来看,杭州诺邦拥有3.05万吨的产量,欣龙股份有2.67万吨的产量。从产能来看,杭州诺邦拥有4万多吨的产能,盛纺股份拥有3.5万吨的产能。——从生产线对比 欣龙股份拥有十多条产业线从生产线来看,欣龙控股拥有的生产线最多,已建成投产的有水刺、复合水刺、SMS、SSS、熔喷、后整理以及无纺深加工等十多条生产线。特别注意的是,欣龙控股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是我国第一条生产线,此外SMS无纺布也是欣龙控股的重点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用品需求急需上升,水刺无纺布和SMS无纺布是生产防护服核心料,也就是说欣龙控股是全国最主要的防护服材料生产厂家;也是口罩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从营业收入来看 杭州诺邦2020年上半年营收超过8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杭州诺邦近年来市场规模扩张迅速,从2015年5.16亿元到2019年10.98亿元,扩张了2.13倍。泰鹏环保和盛纺股份发展虽没有其他三个企业发展迅速,但其也逐步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类生活领域用品和医疗领域用品的销售大幅度攀升;特别是欣龙股份,其无纺布业务主要应用于生活领域和医疗领域,在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势必202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非常可观。——从净利润来看 欣龙股份增长超过33倍从净利润来看,除了欣龙控股外,企业在2017年都呈现下跌趋势相对于2016年,且都呈现波动趋势。在2019年,企业的净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对于2018年。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话,企业的净利润都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净利润,欣龙控股甚至是2019年全年净利润的33倍。展望未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年全年企业的净利润将继续呈现大幅度增长。——从毛利率来看 企业毛利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015-2019年无纺布企业欣龙股份、诺邦股份、泰鹏环保、北京大源以及盛纺股份毛利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毛利率区间在10%-40%;主要受益于产品种类的不断创新,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拓宽,拉大了产品需求。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口罩等的医用物品需求量大从而导致熔喷无纺布的价格飙升,企业的毛利率均比2019年上升5%以上。——从成本来看 需求量上升导致营业成本率下降从企业营业成本率来看,在2015-2019年,企业的营业成本率都在60%-90%之前,说明其受原材料成本价格的影响深重。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口罩和湿巾等医药和生活领域的无纺布产品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导致企业的营业成本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欣龙股份和盛纺股份,其在2019年的营业成本率分别高达86.65%和81.60%,在2020年上半年分别下跌至48.96%和41.45%;是因为两家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产品销售得到了大幅度攀升从而导致营业收入的攀升。——从资产结构来看 无纺布企业偏向于以资本融资为主整体来看,无纺布企业的资产结构良好,资产负债率在2019年都在30%-60%之间。除了北京大源外,其他几个企业都较偏向于以资本融资为主;特别是杭州诺邦,其在2015-2020年上半年都保持着40%以下的资产负债率,依靠资本融资进行企业扩张等活动,应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更加优质化资产结构。而北京大源却恰恰相反,在2015年,北京大源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1.32%,随之逐年递减至2020年上半年的47.32%,说明北京大源注重其资产结构,并在2018-2020年上半年之间利用赚取的利润还掉了大量的债务。——从销售地区来看 杭州诺邦以海外市场为主从销售地区来看,欣龙股份和泰鹏环保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分别占据79.6%和68.9%。而杭州诺邦则以海外市场为主,占比58.72%;2019年杭州诺邦的北美市场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2018年上涨了87.54%;非洲市场的营业收入虽占比1.9%,但增速同比却是95.84%。注:北京大源和盛纺股份没有披露地区销售情况。——从研发角度来看从研发角度来看,杭州诺邦、泰鹏环保和盛纺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在4%左右,说明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就杭州诺邦来看,其拥有一条条研发试验线(研发创新中心)是通过人员和机制的重新调整、分配,把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分两块进行运作,成立非织造材料研发创新中心;更是确定了以“颠覆行业”为使命的全新战略高度,将研发创新中心的站位提高到世界非织造材料行业的高度,看新技术、新应用的研发创新。此外,新的研发创新中心配置了国内最为先进的非织造材料实验线,目前水刺及相关工艺研发基础实验过程均可实现。其次,杭州诺邦最新研发的3D蕾丝提花产品,突破现有提花技术的局限,是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水刺提花技术;而散立冲速散型3代这一新的技术成果,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实现量产化的最高技术水平的可冲散水刺非织造材料。从专利情况来看,欣龙控股在2019年新申请并获受理的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新获得授权的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盛纺股份累计申请专利100多项,获得授权发明20项、实用新型62项以及外观11项。北京大源共有1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名理

一文了解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72亿元

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逐年扩张——2020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达661万吨左右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近年来,非织造布行业在中国发展迅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与消费国。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到593.22万吨,占全球非织造布生产总量的37.91%,同比增长5.7%。同时,2019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503万吨,同比增长9.9%。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621.3万吨。根据近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衍生的非织造布企业,前瞻预测2020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将达到660.98万吨。——中国无纺布经济效应 经济效应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呈现波动趋势,是因为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将价格压力全部传递至用户,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注:2018年是1-11月的数据且是行业内15家上市公司的汇总数据,协会未公布2018年全年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波动趋势,在2017年时下跌至4%,随后攀升至2018年的8.6%。201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9%;与2018年相比放缓了1.7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非织造布的表观需求量估算约为564万吨2015-2020我国非织造布的表观需求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非织造布的表观需求量估算约为564万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非织造布产品价格飙升至24.76元/KG熔喷非织造布拥有生产设备产能扩张慢、交付周期长,产能扩张速度较慢等特点。2020年2月后,防护口罩需求增长、熔喷非织造布价格由2万元/吨涨至最高65万元/吨;2020年5月后,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行业产能扩张,熔喷非织造布价格逐步回落。2013-2017年,我国非织造布的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至2018年开始有所回升;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产品价格达到24.76元/kg。注:2020年非织造布产品价格根据进出口价格测算。——2020年无纺布市场规模约为1398亿元2015-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55.03亿元,同比增长7.98%。前瞻根据近几年行业规模的发展增速对2020年无纺布市场规模进行估算,得到其市场规模约为1398亿元。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前景 2025年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2亿元左右无纺布凭借其高强度、适用领域广等特性,行业发展较快。其中,无纺布在医疗卫生领域和擦拭清洁用品领域的应用较广,未来仍将是无纺布使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前瞻预测到2025年我国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2.21亿元左右。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留情

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下游不同应用领域发展现状和需求体量 医疗卫生领域表现优越「组图」

由于原材料获取容易,生产流程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产品更加环保,且具备透气、柔软、质轻等多种特定属性,无纺布在越来越多的工业及消费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实用价值。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医疗保健、个人护理、居家生活、汽车、建筑、装饰、农业、服装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运用的无纺布产品一般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医疗卫生领域 2020年市场需求暴增至643亿元左右无纺布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产品主要分为直接接触类、不直接接触类以及进入生物体内类。其中,直接接触类极为重要,该类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因为与生物体会发生直接接触,因此除了要满足一般纺织品和不直接接触类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性能外,还应具备以下性能:无毒、无菌性;不变质性;无致敏、致癌、致畸形性;不引起局部组织反映、全身毒性反映和不适应性;与体液、血液接触时,不破坏其中的有形成分。2015-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由于使用成本偏高,中国一次性防护用无纺布产品使用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短期疫情增加防护用品需求,长期来看医用无纺布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带动医用无纺布材料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医疗卫生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643亿元左右。——生活清洁领域 长期来看市场需求大幅度上升无纺布在生活清洁卫生用品中主要用于干湿抹布、化妆用纸、干巾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已成为健康体系发展阶段一个新型产业。对于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在内的日用消费品,宏观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无论全球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日用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更倾向于寻求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有较大的弹性,具备较好的避险优势。目前,对于生活清洁类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擦拭清洁类一次性卫生无纺布。2015-2020年,我国生活清洁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主要是由于生活清洁类用品属于日常消费的刚需,其市场较为稳定。随着疫情的爆发,国民对清洁用品的需求大幅度攀升;此外,由于疫情的爆发,长期来看,民众的健康意识大幅度增强,从而导致对擦拭清洁类一次性卫生无纺布用品像是消毒湿巾的需求也会大幅度上升。因此,前瞻预计2020年我国生活清洁用无纺布市场规模估算达到153.7亿元左右。——汽车领域 2020年汽车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70亿元左右用于汽车生产的非织造布,可分为模压内饰件、吸音/隔音和绝热材料及复合和叠层材料三大类。目前,对于汽车类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内饰的需求。2015-2019年,我国汽车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用无纺布市场规模估算达到69.9亿元。——包装材料领域 2020年包装材料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112亿元左右随着我国限塑令以及各项环保政策的发布,推动了无纺布在包装材料领域的发展。无纺布在包装材料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无纺布袋等。2015-2019年,我国包装材料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包装材料用无纺布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1亿元左右。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化醇

十张图带你了解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发展情况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医疗卫生是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的无纺布行业发展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第二阶段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行业掀起了发展高潮,尤其是浙江、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发展快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部分中国的无纺布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无纺布产量突破600万吨近年来,非织造布行业在中国发展迅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与消费国。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到593.22万吨,占全球非织造布生产总量的37.91%,同比增长5.7%。同时,2019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503万吨,同比增长9.9%。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621.3万吨。进口规模波动下降 日本是主要进口来源国近年来,我国无纺布进口额和进口数量均呈现波动变化。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进口数量为12.66万吨,进口额达到8.42亿美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无纺布在2020年1-7月的进口金额为6.74亿美元,进口数量为9.75万吨。从进口地区来看,日本是我国无纺布进口主要来源国,2020年1-7月,我国从日本的进口金额达到1.62亿美元,占进口金额总额比重为23.97%;其次为美国,实现0.96亿美元的进口金额,占比14.23%;再者是中国台湾,实现0.68亿美元的进口金额,占比10.13%。出口规模逐年增长 韩国是主要出口国近年来,我国无纺布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呈现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出口数量为105.1万吨,出口额达到31.1亿美元。2020年1-7月,中国无纺布行业出口数量为66.05万吨,出口额达到24.05亿美元。从出口区域分布来看,2020年1-7月,我国无纺布出口国家较多。从无纺布出口数量TOP10的国家来看,出口韩国的无纺布共计3.65亿美元,占比15.19%,排列第一;其次是越南,实现出口金额2.48亿美元,占比10.32%;再者是日本,实现2.1亿美元,占比8.72%。韩国成为我国无纺布主要出口国。表观消费量缓慢增长2015-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的表观需求量整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根据我国非织造布的产量以及进出口数量对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表观需求量进行测算,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表观需求量为528.86万吨,较2018年小幅增长18万吨。价格水平有所回升2013-2017年,我国非织造布的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至2018年开始有所回升;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产品价格达到24.76元/kg。熔喷非织造布受制于生产设备产能扩张慢、交付周期长,产能扩张速度较慢,2020年2月后防护口罩需求增长、熔喷非织造布价格由2万元/吨涨至最高65万元/吨,2020年5月后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行业产能扩张,熔喷非织造布价格逐步回落。注:2020年非织造布产品价格根据进出口价格测算产地较为分散 山东浙江广东产量位居前三根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我国无纺布产量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西、江苏等地。其中,2018年山东省的无纺布产量达到104.22万吨,占全国无纺布产量的17.57%;其次是是浙江省的产量为96.21万吨,占比为16.22%。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规模最大由于无纺布生产的技术不尽相同,其下游的应用领域也较多。我国无纺布的下游应用主要是医疗卫生、擦拭清洁材料、包装材料、过滤材料、生活用纸、汽车内饰等。其中,医疗卫生是无纺布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其占比达到41%。此外,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升级意识的提升,一次性非造织布(如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及女性卫生用品等)等品类渗透率提升,将成为无纺布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从非织造布企业来看,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企业大多技术相对薄弱,鏖战于低端同质化竞争。2019年4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依据《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测评办法》和《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优秀供应商测评办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与品牌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测评。综合模型评分和专家打分得到“2018/2019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及优秀供应商”名单,其中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荣登榜首。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彼岸花

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进出口现状和趋势 行业进口形势较好但出口额增速放缓「组图」

无纺布行业进出口总量75.8万吨 进出口总额30.79亿美元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进出口总量117.76万吨,进出口总额39.52亿美元,较2018年均有所增长;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贸易顺差为22.68亿美元。2020年1-7月,中国无纺布行业进出口总量75.8万吨,进出口总额30.7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7.31亿美元。——我国无纺布在2020年1-7月的进口金额为6.74亿美元 进口数量为9.75万吨中国无纺布的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为无纺织物,不论是否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税则号:5603)。近年来,我国无纺布进口额和进口数量均呈现波动变化。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进口数量为12.66万吨,进口额达到8.42亿美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无纺布在2020年1-7月的进口金额为6.74亿美元,进口数量为9.75万吨。从具体商品来看,“其他化纤长丝制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商品;2020年1-7月,我国“其他化纤长丝制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进口1.59亿美元,重2.58万吨;其次是“未浸涂其他材料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进口0.81亿美元,重1.3万吨。——中国无纺布行业在2020年1-7月出口数量为66.05万吨 出口额达到24.05亿美元中国无纺布的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为无纺织物,不论是否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税则号:5603)。近年来,我国无纺布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呈现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出口数量为105.1万吨,出口额达到31.1亿美元。2020年1-7月,中国无纺布行业出口数量为66.05万吨,出口额达到24.05亿美元。从具体商品来看,“未浸涂其他材料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是我国出口最多的商品;2020年1-7月,我国“未浸涂其他材料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出口4.99亿美元,重16.22万吨;其次是“其他化纤长丝制无纺织物,25g<平方重≤70g”出口3.21亿美元,重9.03万吨。无纺布行业进出口发展趋势 行业进口形势较好但出口额增速放缓从行业进口来看,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对中高端的无纺布的需求较大,而国外的无纺布技术相较于国内较先进,这些需求将促进行业的进口。此外,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也为进口市场带来巨大空间。综合来看,我国无纺布行业进口形势较好,主要竞争压力来自国内无纺布品牌的崛起。从行业出口来看,随着国内原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将逐渐削减。然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各国对卫生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对无纺布的出口形成利好。总体来看,无纺布出口额会逐年有所增加,但出口额增速将出现放缓的态势。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必静必清

一文了解2020年中国无纺布行业区域分布与竞争格局 河南省医用口罩需求强劲

无纺布企业区域分布情况——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有六大无纺布生产基地,其分别坐落在河南省长垣市、湖北省仙桃市、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淄博市、江苏省仪征市以及广东省南海区。其中,湖北省仙桃市是我国无纺布之都。——无纺布企业分布情况 浙江省的无纺布生产企业占比16.68%根据关键词“无纺布”、“非造织布”在前瞻旗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查询平台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无纺布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广东、安徽、山东、江苏和河北。其中,浙江省的无纺布生产企业高达10994家,占比达到16.68%。无纺布产量区域分布 山东的产量占比17.59%根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我国无纺布产量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西、江苏等地。其中,2018年山东省的无纺布产量达到104.22万吨,占全国无纺布产量的17.57%;其次是是浙江省的产量为96.21万吨,占比为16.22%。无纺布需求量区域分布 河南省拥有医用口罩批文企业128家目前,我国的无纺布产品需求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领域。以口罩为例,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数据库(国产医疗器械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共有391家企业拥有医用口罩批文。其中,中部地区拥有医用口罩批文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00家;其次是东部地区有157家企业拥有医用口罩批文;西部地区数量较少,仅有34家企业拥有医用口罩批文。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医用口罩批文的企业数量来看,河南省拥有医用口罩批文的企业数量达到63家,占全国总数量的16.1%,排名全国第一。其次是江苏省、江西省和湖北省,三个省份拥有医用口罩批文的企业数量均超过40家。中国无纺布下游应用格局 医疗卫生占比41%由于无纺布生产的技术不尽相同,其下游的应用领域也较多。我国无纺布的下游应用主要是医疗卫生、擦拭清洁材料、包装材料、过滤材料、生活用纸、汽车内饰等。其中,医疗卫生是无纺布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其占比达到41%。此外,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升级意识的提升,一次性非造织布(如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及女性卫生用品等)等品类渗透率提升,将成为无纺布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无纺布企竞争格局从非织造布企业来看,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企业大多技术相对薄弱,鏖战于低端同质化竞争。2019年4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依据《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测评办法》和《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优秀供应商测评办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与品牌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测评。综合模型评分和专家打分得到“2018/2019中国非织造布行业10强企业及优秀供应商”名单,其中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荣登榜首。注:2020年暂未公布。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权舆

2020年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

一、非织造布的优势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针刺、水刺、热粘合或化学粘合等非织造技术在传统纺织行业的创新产业化应用形成的细分行业。相比于传统纺织品,非织造布主要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材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绝大部分化学纤维都可被用于非织造布生产;二是生产工艺灵活多变,可以生产各种功能性特点的纺织品,应用范围广泛,可拓展性强;三是生产流程短,用工数量少,综合成本较低。非织造布的优势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由于非织造布的生产、性能优势以及下游需求的推动,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已突破621万吨,同比增长4.7%。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1-9月我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427.59万吨,同比增长14.03%。数据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非织造布出口量也在逐年攀升,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非织造布出口市场都保持了比较强劲的需求。2019年中国非织造布出口数量105.1万吨,较上年增长8.8万吨,同比增长9.14%;2020年1-9月我国非织造布出口96.9万吨,同比增长26.2%。数据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出口金额2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9%;2019年中国非织造布出口金额31.14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6亿美元,同比增长5.42%。2020年1-9月我国非织造布出口金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57.3%。数据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非织造布细分行业发展现状我国非织布按生产工艺分为纺粘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以及其他非织造布。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产量为309.43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49.80%,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其次分别是针刺工艺占比23.03%,水刺工艺占比11.23%等。数据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中国非织造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品牌知名度,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未来企业将会加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各类品牌。实现以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的行业区域品牌。实现标准多元化体系的设立,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多元化标准体系。跨部门协调与沟通机制的形成,以此共同推进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领域的跨行业综合标准化工作的设立。质量管理和信用体系越发完备,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营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全产业链的质量保障能力。2、调整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抓手的差别化、功能化、绿色化产业用纺织品的大幅应用,实现先进复合材料、植入型医疗纺织材料、高端安全防护材料、智能纺织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产业集群完成转型升级,并围绕主导产品拓展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形成行业的骨干企业,并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充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3、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促进行业绿色生产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领域建设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标准,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纺粘、水刺工艺的加热、烘干、热能回用等环节能耗降低,后整理工艺废气回收、再利用等水平得到提高。再利用纤维和废旧纺织品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大规模应用。再生涤纶、丙纶等纤维和废旧纺织品在保温、填充、包装、减震、隔音、农业等方面得到市场的大力推广,绿色可降解产业用纺织品广泛应用。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高墙内

一文了解2020年中国无纺布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是未来行业之星

无纺布行业细分市场需求现状 熔喷布产量快速攀升——无纺布细分产品市场格局 2019年熔喷布的产量占比仅为1.07%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无纺布行业的各类生产工艺也不断得到提升。目前我国无纺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熔喷、湿法等几种。2019年,无纺布市场主要以纺粘无纺布为主,产量占比达到了49.8%;其次为针刺工艺无纺布产量占比为23.03%;而值得注意的是口罩的核心部件熔喷布的产量占比仅为1.07%。——水刺无纺布产品 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4.2万吨水刺无纺布的下游主要为湿巾、面膜等,其中湿巾又分为个人卫材和医疗卫材,湿巾为卫生材料行业中应用需求最大领域,占据水刺无纺布需求总量68%以上。除此以外,水刺无纺布还可以应用在手术服、手术罩布、医用包扎材料、伤口敷料、医用纱布等领域,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截止2019年我国在运行的水刺生产线已超过318条,全国水刺无纺布企业在182家,82%以上产线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除此之外,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也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促进我国水刺无纺布行业快速发展,是目前纺织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的全国产品由2015年的10.27%提升至10.83%。2015-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呈现增长态势,近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2.1%。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4.2万吨。——2020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152.2万吨针刺无纺布是经过精细梳理成型,多次精密针刺或加以适当热轧处理而成。在引进国内外二条高精度针刺生产线的基础上,选用优质纤维,通过不同生产工艺配合,以及不同材料的配搭。从行业内针刺无纺布企业在生产线的布局来看,一般都包括两条及以上的的高端生产线,保证产品的供给。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在全国无纺布产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23.30%略有下降到22.96%。但2015-2019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达到143.1万吨,同比增长5.06%。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152.2万吨。——2020年我国纺粘无纺布的产量将达到329.17万吨左右纺粘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是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涤纶和丙纶),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形成连续长丝,经喷丝后延伸成纤维网,再直接粘合而制成。纺粘无纺布具有耐高温、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的优良性能。根据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产量达到309.41万吨,同比上升4.14%。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纺粘无纺布的产量将达到329.17万吨左右。——2020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07万吨熔喷无纺布(熔喷成网)首先是将聚合物熔融成熔体,送入挤压腔,由一排扁平的喷丝孔挤出。高速热空气流由管道导入,并从喷丝棉上下两侧的扁狭缝中高速喷出,再将尚未成形的熔体细流分散、拉断,形成极细的不规则超细短纤维,然后将其凝聚在多孔滚筒或帘网上而成纤维网,最后经自身粘合或热粘合过程即可成非织造布。根据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熔喷法非织造布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在2019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为6.65万吨。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07万吨。注:2020年非织造布产品价格根据进出口价格测算。——2020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4.23万吨湿法无纺布技术是利用造纸设备和技术生产无纺布产品或纸布复合材料的一项新技术。在日、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形成大规模产业化优势。该技术不存在对纤维原料的反复加工,直接由纤维短丝抄造成纤维制品,可降低能源消耗、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制造成本。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在2019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为3.98万吨。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4.23万吨。无纺布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是未来行业之星整体来看,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势必会成为2020年甚至未来5年内的“市场新宠”,而在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占当年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9.8%和1.07%。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的市场规模和产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纺布行业市场需求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