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大硕士疯狂吐槽:非全专硕士也能参加校招?本科果然是特差的!闵损

武大硕士疯狂吐槽:非全专硕士也能参加校招?本科果然是特差的!

不知道各位网友最近是否有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情,来自于武大的硕士吐槽了,他们学校有很多非全日制专硕的硕士也能够参加校招。并且他表示这些人曾经就已经参加过校招,并且也工作过,经验什么的,比他们肯定要丰富得多。并且这名武大的硕士还表示,他们真正的说是和这些人完全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毕竟人家经验比他们丰富,所以说很有可能他们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很好的名额。武大硕士发文吐槽他们学校为了赚钱居然培养了一批非全专硕,所称本科都说最差的学校,如果连一本都不是的话,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来和他们抢这个校招的名额呢?那么对此各位网友当然也是表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这位武大的硕士的表述,我们可以完全的看出他一直都在指责这些在职研究生。目前网上对于他的这个看法多半是持批评态度的焦点,小编个人也不是太赞同他的这种说法,那么网友们又是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呢?有许多的人都觉得这位同学的看法不是非常的全面,眼光非常的狭义,为什么他不在前期努力反而要抱怨别人来抢他校招的机会呢?觉得他这种考上了好大学,就能够觉得自己毕业之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这种想法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建议她如果有这种思想的话,那么还是去上个世纪大学比较好。最近大家也知道,就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学校都已经不再采用毕业包分工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有着更多的一些自由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张学生们平时在业余的时候多找一些本事,到最后那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出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个自己的能力符合的工作。还有一些在阿里的公司上班的人也表示自己是最早的那一批。目前已经念着演绎了,最近还没有毕业,但是自己已经能够在阿里上班,目前的一个待遇还是非常的不错的。由此就可以看出来,他多半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能力才是最主要的,文凭的话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加上一定的文凭。那么相信不管去了哪里,肯定都是能够受欢迎的。有了网友就直接明说了,觉得去武大的学生的话,那么在某些方面的素养一定是非常高的,至少不会说出像这位同学的一番言语,觉得他的智商应该不属于武大的一员,那么对于这个同学说法,你有着怎样的一些看法呢?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申老

川大本科,武大硕士,拿到年薪三十万录用通知:妈妈要我“考公”

教过的一名学生,他的母亲昨天找到学校,让老师帮忙劝一下儿子参加国考:“一定要今天报名,今天是最后一天……孩子以前最听你的话。”这名学生的家庭是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当年他考上四川大学,临行前,谈到自己的梦想是去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考进大学后,他“定下一个小目标”:三年赚够三十万,做好留学第一年的准备。为了实现这人目标,他在食堂做过送餐员,在街上发达传单,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去做一对一家教,给一个高中学生补习数学,一小时一百块,一星期三次,每次补课时间两个半小时,路上骑车往返两个半小时。那一年高考,小孩的数学成绩是132分,据说,四川省数学的最高分是148分。家长高兴坏了,要送他一部手机,推辞半天,他问家长:“帮忙介绍几个学生给我,可以吗?”直到大三,暑假、国庆他从未回家。大三下学期,他终于“清醒地明白”,自己不可能去剑桥留学。那天晚上,喝多了酒,打电话给老师:“我就是想出去看看,看看他们在国外干什么……没想到赚三十万这么难。”本来想在电话里说一点安慰的话,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是怪他心比天高,还是给他灌一碗心灵鸡汤,告诉他:“命运就是一只落在鸡窝里的鹰”?然后,整整一年,他没有再和老师联系,直到第二年考研成功,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临近毕业,他成功入选华为星计划,兴奋地给老师留言说:求学20年,现在终于可以赚到三十万了。但是,这种高兴劲还没完全过去,父母却竭力主张他参加今年公务员考试。这名学生,从留学的梦想破碎,到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努力考研到武汉大学,经过努力,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最后签约华为公司,入选华为星计划,这样的孩子足可以让母亲“在众人面前炫耀”。但是,面对数十万年薪的岗位,母亲为何还是固执地要孩子“参加国考”?公务员,是很多父母心目中的“铁饭碗”,华为公司的工资高,但是每天的工作时间比较长,也存在“职业寿命”,再好的企业,也不保牢。“买房子,结婚,养育小孩”,实现这些人生大事,“公务员,特别是国家级公务员,是你最好的选择。”老师不能随意置喙孩子母亲的要求,当然也不能给学生提什么建议。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计算机学科已处于ESI排名全球前2.47‰,虽然比不过清华上交的计算机专业,但也完全可以排进国内前十六强。在“国考”报名的最后一天,不知道他是否会听从母亲的建议,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高薪岗位,去挤一挤国考的“独木桥”。本次国考,共计139万人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大约为127万,最热门的职位,竞争比已经达到2315:1。吃过的苦终有回报,知识改变命运。相比几十万高薪的岗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本次国考的很多岗位招录,“仍延续此前坚持基层导向的特点”。

皆得佚乐

大学还有鄙视链吗?考取武大硕士,竟然被保研的室友鄙视

01考取武大2018年我考取了中部名校武汉大学,说实话,武汉大学历史悠久,每年考研的人数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武汉大学常年排名稳居前十的名次,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武大的樱花特别有名,每年光赏樱花的门票都为武大带来几千万的收入。从下面图片中往年茫茫多的游客都可以看到武大校园景色受欢迎程度。 我考取的是武大金融专硕专业,380+的分数在复试中也排名靠前,所以我是带着一丝愉悦的心情迎接开学季的到来的。02最差的给研究生?在大学礼堂做到开学报到的仪式之后,我们分配到了研究生宿舍。拿着一卡通到了研究生宿舍,看到斑驳的墙壁上面石灰随时可能掉落,阳台上面随时有蟑螂蹦出来,卫生间的尘垢也是积攒了厚厚的一层黄色印记。故事的展开,从武大的研究生宿舍吐槽开始了。A:宏博的研究生宿舍也太差了,还不如我本科时候的宿舍呢!B:知足吧,哪个大学不是这样,给本科生最好的宿舍环境,博士生其次,最差的永远是中间层的研究生宿舍。B说完后,我们宿舍都有几十秒钟没有接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确实是目前中国高校的现状。本科生宿舍条件最好,因为要极力让新生选择自己的学校。而博士生因为涉及到学科评比,所以不能待遇太差,到了研究生,每个大学好像都是应付着来。当然,其实B没有提到的一点,那就是在如今国内的大学里面,宿舍条件最好的并不是我们的本科生宿舍,而是给留学生的学生宿舍。留学生宿舍从上面的图片都可以清晰看到留学生宿舍条件确实令人羡慕不已,并且,校园里面看穿梭的黑人往往人手一辆大功率的摩托车,发动起来声浪大的惊人,后面座椅上面坐着中国的女生,似乎是热恋中的样子。03考研的最次在一番对宿舍环境的讨论之后,特别是和国外友人在自己大学里面的住宿环境比较之后,宿舍的讨论开始集中到对自己人的反思来了。A:其实,这样也是正常的现象。像武大这样的好学校,最好的本科生往往都选择出国,其次是保研到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最差的才会留校读书吧。考研进入武大的研究生,本科也就一般,这种人也最差,学校对研究生的态度也很合理。听完A的话,我早已陷入深深地自卑之中,因为我自己确实是从外省的一个普通本科院校考取到武大的。抱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抱着不辜负朋友和亲人的决心,一心隔绝外界好不容易考取到了武大读研。可是在同学的口中,原来自己考进来的,竟然是研究生中最差的一类。难道,一场高考就把人的命运给定格了,任凭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了吗?想到这里不禁陷入深深地沉思。其实,在知乎上面,一直就有本校生瞧不起考进来的研究生。比较出名的是清华大学的本校保研生,在应聘的时候特意强调自己是保研上来的,不是考研的。这就是清华的学生吗?试想一下,有多么可怕,连最好的大学本科生保研之后,都会对外校生堂而皇之的公开歧视,并且刻意拉开等级。放眼中国其他高校,这种现象还会有多少呢?04鄙视链无孔不入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鄙视链,而同校之间同专业之间,现在即便是一个寝室一起读研的同学之间都有鄙视链的存在,说明鄙视的情节在国人的心目中早就根深蒂固了。在占据了一个位置之后,理所当然的会和身边的人比较,如果不如自己的一定会将鄙夷表露出来;如果是自己不如人的呢,就选择沉默不语,绝口不提。同学们,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里面,互相的攀比和鄙夷都集中到学术上面,而不是这些最表面的东西呢?希望我们都能看到那天的早日到来!

至富

清华、浙大、武大…中国32所高校研究生补助情况汇总,你有多少?

考研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后,很多考生关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多少?虽然钱不是很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涉及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你知道你的大学的奖助学金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补助情况,大家也可留言分享下你的高校奖助学金情况,看看标准如何?清华大学奖学金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首先学费国家会返给我们,每个月国家补助1060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我们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500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我听到的材料学院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1200元。和清华其他学院相比低得可怜,比如化学系课题组补助1500元。中科院物理所补助一个月5000元,就连天津理工大学博士补助也在3600元。虽然补助是课题组的,但是补助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和学院的制度有很大关系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其实本来我觉得清华的补助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在深研院,会有多余的政府补贴几百元入账,每个月有的同学还有一些勤工俭学,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是跟很多同学聊过才知道,其实清华属于研究生阶段补贴不算很多的,因为我们的学费除了学硕有一部分返回来,其余人的学费都是全交的,比起别的学校学费全返,读研就给奖励是差多了,这一点可能也是清华小傲娇的部分。除了这个不金额的补贴,其余的补贴就要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导师了。但是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老师是会给钱的,但是这个钱多少就是看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老师了。有的老师比较有钱,比较大气,就会给的多一点,有的老师在刚开学还给同学发几千元的安家费,这一点也是少有的大方老师。有的老师会为了激励大家去实验室,给大家安排打卡发工资的奖励制度,在超过必须工作小时之外多打的时间会给额外的工资,这样比较勤奋的学生自然也就是高收入。还有就是老师不会要求大家打卡,也不会大方多给钱,每个月就是固定的钱数,每个月都发,这样的日子拮据了点,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浪,特别能花,日子过下来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对于清华来说,我们补助是有的,但是多少就由不得我们。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老板给900,甚至600,北京560,清华没有奖学金,不管是考研还是保送都一样,实验室算补助多的,其他同学貌似都是300-600的样子,清华太抠了,但是大家还是想来。北京大学硕士PKU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3000+入账。让人抱怨的也就是PKU的住宿太挤,食堂太挤,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硕士材料系是这样的:工程硕士学费一年一万,学术性硕士一年八千,学费都不返还,学术型硕士开学会评定一些奖学金,数额两千到六千不等,但是这些奖学金工程硕士不参与评定,研二工程硕士只能参与国奖评定,但基本上是评不到的。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六千,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在上海基本上很难自给自足,还要靠家里补贴一部分,所以部分同学会选择助管助教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武汉大学奖学金武汉大学硕士对于读研的人来说,现在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500元生活补助,挺幸福。武大如此,不知道其他高校如何。但是,考虑到现在变态的物价,学费是不用愁了,补助都不够吃饭的(当然是吃食堂了)。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不然这生活啊……说到劳务费就要吐槽一下了,老板体谅我们工作辛苦多发点,可是居然要收税,超额部分的20%,我白花花的银子啊!(听到这个消息哭晕在厕所……)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2400,其中800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3400,其中1300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上交研究生补助分为学校补助+学院(或导师)补助两部分。其中学校部分对硕士的补助为500元/每月,博士1820元/月。学院(或导师)补助的具体数额在不同学院之间差异还挺大的,比如我们材料学院,对硕士补助大概500元~1000元/月,博士补助大概1000元~2000元/月。机械学院财大气粗,学院部分对硕士的补助大约500~1000元/月,博士的补助大概是3000元/月。感言就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些补助应该刚好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吧,博士还能过得挺充裕,硕士就比较勉强了。我的心得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有的课题组,第一年啥都不用干不用进实验室就有大把的补助拿,有的课题组从第一天就进组还拿着比别人可能少一半的钱,干的活也不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最近网上都在热议中国研究生的待遇情况,那么作为蜗壳中的一员,我想说中科大的待遇放眼全部的高校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首先是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是12000,二等奖是10800,这个奖学金是全员覆盖的。学费加住宿费是九千多块钱,在交足了公粮的情况下还有些许的余粮。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1100(研一),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我每个月到手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不过这在一个中部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也就仅仅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不起大病吃不起大餐,连谈个恋爱都要精打细算,但是至少不用厚着脸皮向家里要钱。刚来学校的时候,听师兄师姐说你看看人家中科院某某所,一个月四五千,硕士的待遇赶上博士的待遇。尤其是最近在网上看到中科院某所发的红头文件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待遇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爽,当我看到大家在某乎上疯狂地吐槽时,我心里瞬间平衡了很多,原来还有学校不发奖学金的,竟然还有每个月不给补助的,竟然还有发了补助还收上去的。虽然比不过某些土豪中科院的研究所,但是我还是对蜗壳充满了感激(表态要政治正确),看我这么虔诚,给我们涨个薪呗。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南京大学硕士在南京大学,硕士,学校给700/月,博士1400/月。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我们组硕士统一七百,博士统一1000。其他组可能更高吧,听说物理学院,博士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我们实验室对科研进展和实验进度要求比较严格,老板也很push,只要稍微有些工作不到位,就会扣工资,经常有人被扣好几百。一个月1400-2400的工资,在南京这个城市,也刚刚够用吧,由于已经有了女朋友,基本月月光。物价上涨跟不上工资涨幅啊,据说,我们实验室已经好几年没涨工资啦。不过,既然读研,在金钱方面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不向家里要钱就够了,不要想着有积蓄啦,毕竟是镀金求学的,不是求职。当然 ,能涨最好不过了。中南大学硕士学费返还是妥妥的有,不过前提是不能挂科,学校补助每月500,按12个月发,覆盖比例不是很清楚,我们俗称低保。不过要是不天天在食堂吃还不够饭钱,导师补助金每个课题组情况都不一样,从零到上千不等,年级不一样金额也不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不要跟哈工大谈钱,她太穷,太穷,太穷。如果你们在意奖学金多少,那就不必往下看了,转身投奔别的高校才是王道!哈工大研究生奖学金分三等,一等18000,二等13000,三等8000。学费也是8000。拿了三等奖学金的我们吃着东北特有的黑土,唱着歌就这么挺过来了。除了个别专业,哈工大学术、应用型研究生都是两年制。进了实验室一般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补助,数额因课题组而异,大概500左右吧。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奖学金全覆盖每人1.1万/年,国家助学金每人0.6万元/年,校长助学金每人0.12万元/年。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1.3万元/年,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2万元/年、第四年0,直博生前三年1.2万元/年、第四年0,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直博生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总体上来看,厦大的奖助福利很棒。曾有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人性化服务”是厦大学子眼中的厦大最特色。来自学校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爱,带给学子永远伴随的情怀,因此校友心系母校,校友关怀无处不在。2016年有段时间曾被“86级校友重回母校”刷屏,他们启动5亿投资基金资助厦大学子创业,并邀请到李宗盛、蔡琴等在上弦场举行了一场现场人数达9000多人的盛大联欢会。据说晚会和前一天的舞会大家玩的很high。学校带给学生的奖助福利的确很多,在生活中可随时感受到这份关怀,比如前几天还去听了话剧《守岁》(86级校友带来的福利),还有学生可以花低价钱在校内打高尔夫球,以及同样在餐厅吃饭,教工卡会加收20%(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补贴啦)等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各类基金、奖学金、励学金,大多数是定向到院系的,所以小院或新成立不久的院的奖学金名额有可能会非常少……当然啦,如果足够优秀,这些都不是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我们学校发的补助每年9000,每个月750,分12个月发放,自己导师发的研一不做实验一般都是300一个月,学校规定至少200。如果实验有成果了,导师也会额外奖励,国庆加班会有加班费。东北大学硕士研一上学期没有补助,当然也不要求进实验室,我的补助只有大家全都有的每月600块,到了下学期进实验室的话就是每月200补助,其他大部分人是从研究生开学就每个月有200补助,有的老师要求必须去实验室才会发,极少数是不去实验室也会给你发一个月200,这是冶金物化的情况,有色和物化的情况基本差不多,给发钱的基本上是一个月200,不去实验室会扣钱,不要求去实验室的就不发补助,钢铁冶金就比较有钱了,但是鉴于钢铁的前景的逐渐黯淡,补助也大幅缩水,目前是一个月300,要求周六日必须去实验室值班,报账什么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冶金的情况;材料的话现在是比冶金给的补助多,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400,去实验室也是各有要求,有的去有的不去。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补助是500元,导师可以另外适当发放补助,但是这样的导师不多。有些导师一分钱都不发给学生,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是导师不发,学校也不管,有些学生只好忍气吞声。羡慕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给学生的补助有些可高达8000元每月。这是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完全不能够比的。苏州大学博士奖学金博士特等18000,一等14000,二等11000,学费10000。硕士特等12000,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4000,学费8000。博士国家助学金每年13500,每月1125,硕士助学金6000,每月500。博士每月还有学校从导师经费中发的助研津贴500。导师发的助研津贴,博士0-2000不等,硕士0-1500不等。当然,还有各种奖助学金可以申请。(峰一样的男子提供)大连理工硕士学校补助和学费的返回是按等级分的,一等返10000,每月补800,二等返8000,每月补650,三等不返,每月补500.导师补助每个导师不一样,有的有,有的没有。个人认为学校的补助在各个学校里算是挺好的,而且按等级分有助于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因为三等,二等都是有机会调整等级的。一等二等三等具体的比例我不记得了,反正助学金是每个人都有的。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校加国家补助是一月1000,分十个月返还,之后有奖学金,学费返还应该就算在奖学金里面返还吧,老师的话少的没有,多的我知道的是800一个月。感觉挺少的,毕竟在大帝都,感觉分分钟就花没了。华南理工大学我们研究生是奖学金(一二三类奖学金,分别为12000,10000,8000),和每月500,发12个月(也就是国家助学金6000)。博士生就是每个月3000,12个月。每个老师给的补贴不同,像我们宿舍分别就是800,600,500,200。老师选的好,经济来源就多啊。湖南大学湖大硕士是600块每月12日发到卡里,博士研究生现在都是2500。博士研究生学费都是先交后退,硕士是50%是一等8000,30%是二等5000,20%是三等3000。硕士第一年,本科是985高校,和保送的都是一等,其他看成绩排名。第二年就是看硕士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发文章的优先。有些大课题组的老师另外会给学生100-50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都有一万奖学金,学费8000,国家给6000,材料的招生单位主要有材料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新金属材料国重。国重这边第一年没有导师补助,第二年开始有,每月导师给400,实验室给100,总共500。新材院的学生第一年就有导师补助,具体多少好像是看课题组,像谢建新谢老板,李晓刚等人的组里发的就比较多,另外211、985保研过去的第一年有一万的院长奖学金。博士学费一万,直博免学费,博士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第五年就停发补助了,宿舍也不让住了。上海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生命学院,硕士3000/月,博士5000/月。要好好科研呐,毕竟每个月拿着学院那么多工资。(amelie提供)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硕士一共是每个月500,其中有300是一次性发的,忘记什么补了,后来每个月发200。这是二等的,一等是前10%。数额是800~研究生院有具体的文件~导师嘛,一个月300。博士是这样:2013级及以上一等学业奖学金每月2500元,二等每月2000元,补助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不需要交学费;2013级以下为新政策,一等学业奖学金2450元,二等1700元,也是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需要交学费10000元;有个同学他们组里就是:博士500元-2000元不等(视学生科研及承担任务来定),但是基本工资就是500元,硕士300元,实在不够花,发放还不及时。苏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四个等级:特等奖18000占5%;一等奖14000占15%;二等奖11000占30%;三等奖7000占50%;学费10000,住宿费1200,大部分学生的奖学金都不能全额覆盖。学校的助研费每个月1000,每年发12个月,也就是每年12000,学校还会从老师基金扣除一部分直接发给博士,每个月是500,优势学科补助500,每个课题组发的助研费不等,高的达到1500,低的不发,普遍课题组每个月补助500左右。 一个研究生一个月的补助大概八百左右,一个博士的补助大概2500-3000。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硕士学费8000,并不会返还,奖学金分为12000、8000、5000,基本能赚回来。学校补贴每人每月500,基本解决不了温饱。此外导师补贴都靠自觉,0~1000不等,饿死的饿死,撑死的撑死,单靠学校和导师,基本不能奔小康,太少了。郑州大学硕士学费返还分两等,40%全部返还,剩下的返还一半,每月600,发12个月,加导师补助100到400不等,一年12个月,强烈要求涨工资。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补助每月500。听说别的高校补助也这么多,所以没觉的什么。but奖学金整体金额可不可以提升点,那么少的奖学金在上海高校排倒数了!据了解,有的组600,有的400,绝大部分研一老师都不给。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博士硕士600,博士1516,导师补贴随机。(猪猪菜提供)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校每月700,导师300,奖学金分配为:保研8000,其他4000,补助还可以,就是平时实验忙,而且工作不好找。山东大学硕士新生入学奖学金大多院系和校区选择平分,不返还学费,每个月学校给每个硕士生800,有的学院会在学校800的基础上添加300增加至1100,加导师补助100至500不等。工资太低,学费应该返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材料系的情况是,一等奖学金8000,比例是80%,二等奖学金4000,比例是20%;学费是8000/年,按上述奖学金返回。导师补助的话每月是300~500元,发十个月;学校补助的话是按照国家要求6000元/年,分十个月发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较符合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来源: iNature 作者:弗雷赛斯 本文由材料牛编辑整理,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信息欢迎大家分享你的学校的情况哦

龙行天

武大24岁硕士创业不甘失败,两年半就做到两千万身家

他年仅24岁,硕士还没毕业,创业仅两年半时间,就拥有了约2000万元的身家;由他创立并执掌的一家科技公司,目前资产估值高达近亿元;由他设计并领衔完成的一项手机Office软件,目前全球用户也已经超过1000万人……这个拥有一系列炫目光环的高校“牛人”,便是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研二硕士生曹祺,一个普通却执著的湖北小伙。初见曹祺,让人很难相信这个戴着黑边眼镜、气质沉静随意的小伙子,居然是亿元企业的“掌门人”。更难想象的是,他还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移动办公软件Oliveoffice技术的设计者和拥有者。曹祺是湖北松滋人,2006年就被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大二时便开始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也正是因为首次创业的失败,才造就了我第二次创业的成功”,曹祺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2007年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一次某知名网络浏览器企业举办的科技大赛,所以萌生了发明一项新技术的设计念头,当时他的头脑被这一新点子及可能因此打开的市场前景冲得发热,就向父母借3万元钱,招募来7名同学和好友,在学校提供的一间实验室内,共同创办他的第一家科技公司。曹祺说,当时在他的号召下,公司所有员工每人每月只领取200元生活费,但却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产品的研发中。“但是创业不久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中,所有员工不拿任何工资跟我白干大半年。”曹祺的首次创业也宣告失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曹祺都在反思与总结。进入大三之后,根据课程安排,曹祺被学校要求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实习,在这里,善于思考与发现的他,明确地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手机办公软件。随后,在武大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曹祺正式开始思考这一创新思路如果付诸商业运作的可能,并且在系统开发、产品推广、逐步融资等各层面初拟发展思路。在2009年12月,凭借导师介绍和朋友引荐,有一位投资人主动找到正在读大四的曹祺,决定对他的移动办公软件创意投资100万元,也因此成立了武汉橄榄无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曹祺是公司创始人兼任首席技术官。这一次,曹祺选择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他亲自带领员工一边搞研发,一边与知名手机生产厂家接洽,说服他们同意将自己的软件产品植入手机,同时也利用网络营销等渠道进行商业运作。与此同时,他还重视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据介绍,日前其公司在全球安卓手机平台拥有近千万下载用户,分散在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在Google官方分类排到前30名,在苹果公司的iOS平台上也有数百万用户,他的iPad版本在中国区分类一直位列前三名,甚至还超过新浪、京东、网易的排名,几乎接近腾讯QQ的排名。提起未来的规划,曹祺透露,即使现在有多家知名企业提出以数千万元现金并购他的公司,但他自己却不会选择出卖企业,融资与渐进式发展才是他最看好的方式。本文来自生意小哥,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第四层

漂亮!武汉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7月21日陆续快递!

日前,武汉大学公布了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据透露,武汉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武大校园中西合璧、巍峨壮观的历史文化建筑,整体古朴典雅不失稳重展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了武汉大学大气恢宏,厚重沉稳的名校风范。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录取通知书吧:据悉,7月21日开始,武汉大学将通过培养单位陆续发放2020级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广大上岸的考研同学们,祝福你们!来源: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摄影:彭敏 李想 王夏慧 编辑:罗伊审核:邢知博

爱之城

2019考研:17名北大学子保研到武大?武大法学究竟有多牛?!

说起中国法学领域的王牌院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五院四系”。五院是指,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四系分别指北大、人大、吉大、武大的法律系。现如今,“五院”基本上都升级为了大学,其中中南政法学院被合并为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大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趋势。今天要重点说一下的就是武汉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一直被认为是“网红”大学,貌似在各大新闻中,经常能看到它的名字。然而,最近武大又“火”了一把。被誉为“最牛的法学系”。原因是这样的:前不久,武汉大学法学院公布了该院《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根据该名单显示,本次共接受各校推免生共186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推免生名额,除了武汉大学本校41人外,竟然还有17人来自北京大学的17人……北大的学子,保送到武大?!一般来说,各校保送到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比较常见,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保送到其他学校则太少见了!不少人看到这个新闻有些不淡定了,武大法学院的实力到底有多牛?武大法学院2003年获批国家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17年的双一流学科名单中,武汉大学的法学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并且,在连续三轮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武大的法学都入选了A级,与北大属于同样的级别,同属于法学领域的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作为中国当代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源头,武大国际法专业在法学系仍属翘楚,毫不夸张的说,排名第一!另外,武大法学院所有的法学二级学科基本都可以排名全国前十!

大公调曰

8名北大本科生保送至武汉大学文学院,名校推免已经成为主流

在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公布的2020年招收推免研究生信息显示,今年总计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光是推免生就占到了81人,也就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只有44个,其实相比于南开计算机留的位子已经够多了。不过这44个名额之中,学术学位硕士只有13人,其余31个均为专业学位硕士。武大文学院2020年的推免生招生情况依旧良好,81人之中79人来自原985院校,其余2人来自211高校(湖南师大和华中师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8名保送生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校园可能有的网友对于从北京大学保送到武汉大学有点不太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单纯从学科上来说,北京大学文学要强于武汉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之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大学是A+,武汉大学是A-。武大文学院与法学院一直以来都是武汉大学的优势学院,在曾经很火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之中,武大选手基本都是这两个学院的,每年保送到武大文学院和法学院的北大学子都不少,在去年更是有17位北大学子被保送至武大法学院。第四轮学科评估大家都认为能在高考之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是在研究生推免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拥有此资格,首先能得到推免资格就说明平时的学习一定不差,至少在中等偏上。何况文学这学科不像理工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论师资力量及学科实力,武汉大学文学院也是国内一流的。除了武大本校以外,保送人数较多的高校还有北师大7人,华东师大川大中大三校均有6人,这些高校的中文学科评估成绩均为A-及以上,可见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推免生质量还是很好的。推免生毕业院校人数排名比较有意思的是武汉大学是多年以来保送至北大的第一大高校(除了北大),而每年保送至武大的北大学子也很多,可见如今推免已经逐渐成了名校互推的趋势。除了原985高校之外,部分优秀的211高校可能还有机会角逐名校热门专业,普通院校保送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其书五车

奖助金最高15万+,武大研究生这样学习……

辉煌武大,巍巍珞珈在武大读研,你会收获什么?数说研究生,看这群少年挥斥方遒,意气风发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珞珈山很美好,留住青葱岁月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在武大,成为更优秀的你素材来源:武汉大学

大主教

2019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排名,华科第1,北大武大缩招

2018和2017年的考研数据相比,报名人数增加了37万人,但不仅仅是考研人数在增加,每年的录取人数也是在增加的,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是在不断考研扩招的,部分高校在公布考研招生简章的同时,也公布了招生总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数以及推荐免试生的预计招生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19年各大高校的考研招生人数都有什么变化吧。从统计来看,大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普遍招生数量较大,招生人数均在5000人以上,少于5000人的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从考研招生人数变化看,2019年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总体呈上涨趋势,扩招的大学名校多于缩招的大学。第一名:华中科技大学位列第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招生人数为8500,较之去年没有变化,华科大的实力有目共睹,学校是拥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但要知道计划录取的学硕人数在3800人,剩余的是专硕和非全日制硕士,尤其是非全日制学生所占的比例还是不小的。 扩招的大学:像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有着明显的扩招,比例甚至超出了10%左右。国家对人才培养最为重视,如此大规模的考研扩招也说明了学校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科研经费等方面有着重要支撑,各个学校的实力也会随资源的增加不断上升。缩招的大学:与扩招的大学相比,缩招的大学明显少了很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缩招的大学中,很多都是历年考研学子非常青睐的大学,如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不过,缩减的大部分是非全日制硕士人数,而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招生人数的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注重对硕士生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招生人数变化不大的大学:招生人数不增不减的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不过,考研学子也不能放松,人数没有变化不代表硕士组成和竞争力没有变化,同学们还要从高校的招生人数、报名人数等数据上综合分析。2019研究生招生特点:近年来,由于考研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专硕持续火热,报考的人数出现明显的增长,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报考专硕超过了学硕人数的现象,这也是考研招生人数增加的一大原因。另外,各个学校也都是本着招收更多起点高、基础好的学生,所以在很多学校存在着一种推免生比例非常高的现象,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擅长考试,推免算是一种捷径,既能让更适合做研究的学生有学上,更能让学校把人才留住。各位同学在选择学校时,也要注意招生人数的变化,毕竟招生人数对考研的竞争力和考研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考研人数的增长率越来越高,考生们也要多多注意高校的政策,以便有报考计划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