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招1900名博士,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叔兴

招1900名博士,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

2019年11月11日,武汉大学在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外发布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这标志着武汉大学2020年的博士招生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36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博士生导师1600余人。武汉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900人(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各专业、哲学学院各专业、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历史与哲学相关专业学制4年,其他专业学制为3年。各专业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建议广大考生报考之前务必关注上述信息。武汉大学博士的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非脱产学习。武汉大学的博士报名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据悉2020年武汉大学所有招生单位均通过“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含各类专项计划)。主要程序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审查、外语综合水平考试、提交材料、确定候选人、现场确认、综合考核与录取。 招生方式分为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直接攻博(在符合学校专业要求范围内选拔具有学术学位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与硕博连读(从我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三种。2020年武汉大学的报名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为2019年11月19日-12月14日。 博士报名需要网上缴纳报名费60元(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费95元)。 相对于清华北大等院校,武汉大学还统一组织外语综合水平考试(2020) ,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考试时间暂定为2020年3月7日上午8:30-11:30。 希望考取武汉大学2020级博士的考生别忘了及时报名哦!

故法言曰

武大博士深度指导:选对研究方法,直接决定你的论文质量!

本文系募格课堂 作者:晨星,男,湖北武汉人,副高职称,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级程序员。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中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撰写论文前进行科研工作也是这样。其实虽然撰写论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它们仅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总结或结果而已。当你写论文或任何其他科研报告时,进行研究工作往往是垫脚石,也是基础。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可以决定论文或任何其他科研报告的整体质量。因此,撰写论文前,需要重视自己的科研工作,而在动手进行科研工作前,需要最重视的事情之一是如何确定选择哪种方法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从收集数据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两类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定量研究在这类研究中,收集的数据通常用数字和图表来表示,以证实理论和假设。所收集的数据是关于某一学科研究专题的事实资料。在定量研究方法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事实信息,如:调查:调查包括以多项选择或评分形式提出的问题列表,即通常所说的问卷调查,无论是面对面、通过电话还是在线提问那种形式都行。调查工作过程中,在数据表中提及调查结果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在何时何地进行如何的调查、参与者回答问题所花的时间、回复率等信息,引导读者了解调查结果。此外,研究者可以将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包括完整问卷的列表作为一个附录,以便被问卷者可以看到确切的数据收集,作为参考模板,提高调查的效率。实验:在这种方法中,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研究者在受控环境中执行测试,并从中获取数据。实验中的各类数据用于控制和操纵变量以建立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在大数据的科研时代,有时候常常将事物的相关关系替换为因果关系)。研究实验要客观全面地记载,生成实验报告。在报告中包含研究者如何设计实验的全部信息(例如,在受试对象之间或受试对象内部),研究过程中使用什么工具、技术和程序来进行测试。现有数据:已经存在的数据是非常宝贵,研究者将从现有来源(如出版物或档案数据)收集数据,以纳入到研究的分析中。如果利用现有数据或材料进行实验,那么在实验报告明确输入数据各类描述数据,包括从何处获取材料、数据最初是如何生成的以及选择日期范围时使用的标准等信息,即所谓的元信息(关于现有数据的信息)。观察:是指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主要包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无法控制变量的生物活动。比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见,观察中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记录某些单词或一组文本的出现,以分析交流模式。内容分析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随着近百年的发展,内容分析法广泛运用在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类学科中,已是社科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而且实际上,内容分析法的分析空间远不止限于那些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它对文本数据的挖掘和解读还可以解释数据过程(趋势、路径),使用交叉、聚类等方式解释变量之间的差异和关系,获得深度分析结果,回答研究问题及检验研究假设。在定量研究中,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准备数据用于分析数据的软件(如Stata或SPSS)使用的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定量研究方法的一个例子:考虑一下这个场景。研究者在某大学里调查了大约300名学生,问卷他们一些问题,比如:“在1-5分值的范围内(分越高代表越满意,分越低代表),你对任课教授的教学水平有多满意?”在获取所有数据后,研究者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平均来说,学生给教授的分数是4.4”。定性研究这种方法通过访谈、焦点小组、案例研究、语篇分析和文献综述来理解人们的想法、概念或经历。它基本上是一种收集人们思想和经验的调查。下面是设计定性研究方法的需要考虑要素:访谈:这种方法包括向受访者口头提出开放式问题。包括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如何找到和选择参与者。访谈的规模,即有多少人参加。谈话采取什么形式(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一般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谈话记录能方便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或分析。面试计划应花多长时间。记录方式,如视频或音频记录和文字笔记。访谈的对象属于哪个群体或社区?如何接触参与者的,需要办理什么样的合法手续。焦点小组:通过让一群人讨论一个话题来收集意见,即小组(焦点)座谈(Focus Group)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半结构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案例研究:对事件、组织、个人或团体的深入研究。解释研究是如何选择案例研究材料(如文本或图像)进行分析的,您分析的材料类型,以及您是如何收集和选择它们的。文献综述:对其他作者发表作品的调查。在定性研究中,分析将基于图像、语言和笔记(通常涉及文本分析形式)。具体方法可能包括:内容分析:讨论和分类句子、单词和短语的含义。专题分析: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仔细检查、分析,以确定特定的专题或模式。语篇分析:或称语篇研究,是分析书面语、口语、手语或任何重要符号事件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语篇分析的对象——语篇、写作、会话、交际事件等——是以连贯的话语序列、命题、言语行为或话轮来定义的。与许多传统语言学不同,语篇分析者不仅研究“句子边界之外”的语言使用,而且更喜欢分析“自然发生”的语言使用,而不是虚构的例子。语篇分析与语篇语言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旨在揭示人的社会心理特征,而不是语篇结构。目前语篇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包括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国际关系学、人文地理学、传播学和翻译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假设、分析维度和研究方法方法论。定性研究方法实例考虑一下这个场景,即研究者对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向他们提问:“你对课程研究的满意度如何?”,“学习计划的积极方面是什么?”,以及“学生认为可以做些什么来改进学习计划?”根据研究者得到的答案,研究者用抄写工具或软件记录所有采访内容,并在寻找和分析出共同点和模式。混合方法所谓混合方法,就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上两个定量和定性方法中的例子,先进行定量分析的调查,找出趋势或观点或信仰,然后进行定性的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趋势背后的原因。或者研究者先进行定性的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根据访谈的回答提供了新的见解,设计调查问卷表格中的问题。然后,研究再使用该调查作为一种工具来大规模测试这些见解或问题。在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前,研究者需要理解定量和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异:那么知道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方法呢?决定使用定性还是定量数据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想确认或检验某种东西(理论或假设),使用定量分析效果更好如果你想了解一些东西(概念、想法、经验),使用定性研究效果更好对于大多数研究项目,研究者选择定性、定量或混合方法的考虑因素琮包括研究工作是采用归纳研究还是演绎研究的方法;研究工作中研究问题的性质;是在做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还是描述性研究;以及其他考虑因素,如金钱、时间、数据的可用性。在获取了数据后,分析定性和定量数据也是不一样的。使用定量方法获得数据后,通常可以使用数量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或共性,结果可以用图表表示。SPSS、SAS或Excel等应用程序可用于计算以下一些参数计算:平均得分给出特定答案的频度(次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定性数据比定量数据更难分析。它由图像、文本或视频组成,而不是数字。分析定性数据的一些传统方法是:定性内容分析:跟踪单词或短语的位置、出现情况和含义专题分析:仔细审查数据,确定主要专题和模式语篇分析:研究传播在社会语境中的作用最后记住,在论文中的方法部分存在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研究的方法,而是展示研究工作如何以及为什么应用这种方法,并证明这种研究方法是严格进行的。论文中的方法部门应该能够说服读者(审稿人),研究工作为什么选择要定性或定量或混合的方法,以及它如何适合并实现研究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清楚地回答研究问题和问题陈述。总之,选择的研究方法必须与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联系起来,并有密切的关系。宋代叶适在《水心别集·十五·终论》中说:“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在科研过程前,研究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也是如此。

善养生者

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当老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985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师了?》,如下: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我们常常听闻学历查三代的说法,毕业院校就好比一个人的外貌着装,光鲜亮丽的外在首先就能获得不错的印象分。再者,学校层次越高往往意味着科研环境越好,出成果的概率就更大,所以毕业院校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求职者的学习和科研水平。那么什么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二本院校任教呢?或者说,二本院校在招聘教师具有哪些倾向呢?我们收集整理了湖北省五所二本院校近两年来录用或拟录用专任教师的公示情况,希望能给想要在中部地区求职二本院校的硕博们一些参考。从这篇文章调查的结果来看,湖北这5所二本院校,近2年来录取人数排名第一的居然全是武汉大学的博士,高达71位武大博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录用了35位武大博士,每所二本院校每年平均录用7位武汉大学的博士。这个数据还是很能说明,目前中上985高校博士毕业的大体去向趋势,就是往二本院校占坑。双一流(原985和211)高校的那些坑,本来就不多了,而且大多数已经都留给学阀大佬们的海龟弟子们,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基本上进不到那种坑。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土博士能进,也是压力山大,而且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是实行教授考核机制,隔几年没成果要么工资降级,要么解约合同,并不再是以前那种能够啥也不付出就能过安稳日子的待遇。但是对于二本的土博士来说,科研考核目前还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实行教授考核的制度,倒是对于那些想啥都不干也能过安稳日子的博士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是以分已

高考仅考上一所专科,现在武大博士在读,高考真得没有那么重要

#加油吧考生-高考故事#办公室张老师总是和我说起他的一个学生的高考故事,以此来证明高考其实并没有我们平时渲染的那么重要。张老师所说的学生,平时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并且特别闷。班里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参与,但永远都在不起眼的位置。这样表现平平的中间学生,很难吸引到老师的注意。参加高考,同样延续着表现平平的状态,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上世纪末河北省的高考,虽然省专线有一定含金量的,但在那么多学生考上本科线面前,还是显得很平常。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张老师对这个学生就快要忘记的时候,这个学生出现了。这个学生介绍自己情况的一句话,让张老师倍感意外。他说,我现在在武汉大学读博士。张老师当时就感觉很意外,同时也感觉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想想自己虽然当时是班主任,但对这个学生的关注却基本没有,就是维持在不犯错误,大家就相安无事的状态。其实,这样的学生班里很多。他们在默默地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成绩表现一般,性格内向,很少积极表现自己。在老师们心目中,他们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因此很少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很明显,他们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像张老师的这个学生,他专科毕业之后就开始找工作,但却不尽如人意。后来干脆就横下一条心来,专注考研。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最终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相反,倒是有些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高考仿佛成为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自此以后便表现平平,泯然众人矣。高考固然很重要,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得以继续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很重要,但从人生的角度来看,这个平台远远不是全部。近日,有人发现,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位来自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叫韦青青的学生,战胜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这样屡见不鲜的事例说明,人生永远是一场进行时,而我们每个人永远都在学习和努力的过程中,超越和被超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因此,过分强调某个时刻对于自身来说其实并不明智。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甚至培养出一大批厌恶学习的人,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得不偿失。亲爱的小伙伴,你如何看待那些高考失利,后来又逆袭人生的高考故事呢?欢迎在此留言评论,发表你的看法。我是指尖教育天下,愿和你一起关注教育话题,分享教育观点,谢谢你的阅读!

时中

他第一学历仅是专科,却成了武大博士,他靠什么完成了专科的逆袭

又到一年大学开学时,尽管现在我国的大学已有着很高的录取率,但是其中却有很大部分是专科学生。在一些人看来,现如今的大学本科生都是一抓一大把,专科学生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甚至一些人认为读专科就是浪费时间。虽然专科学生被很多人都看不起,但不代表专科学生就不能逆袭。就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他就完成了专科到武大博士的逆袭。这位完成专科到武大博士逆袭的主人公名叫朱晓超,他曾在武汉大学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发表若干期刊文,他也曾获得多项奖项。现如今的他是广州海国图智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看着他的履历,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一名学霸,但是才进入大学时的他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渣”。朱晓超打小就爱好文学,然而由于父母的原因,在高中选科时不得不选择理科。尽管他对理科没有兴趣,但是在高中阶段他还是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不过最终的结局却很不理想,高考的失败让他只能考入当时还是专科为主的文华学院。高考的失利,让他成为了一名专科学生。看到这里,很多对专科抱有成见的人都会认为他没有了前途,然而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朱晓超开启了他求学的“开挂”之旅。到了大学后,朱晓超在专业的选择上回到了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公共事业。同时他也没有因为只是专科,而放弃求学的努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在专科阶段,他完成了专升本。尽管这时的他已获得了本科学历,但是他却还有着更高的目标。在经历第一次考研失败后,他成为了12级武汉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朱晓超又不可思议地成为了15级武汉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从文华学院的专科到武大的博士,朱晓超的求学之路堪称“开挂”,甚至不可思议,但事实上他的确完成了这样的壮举。很多专科学生到了大学就迷失了方向,他靠着什么完成了专科的逆袭呢?他的成功或许能从他的感悟和想法中的到答案。朱晓超曾感悟到学历背景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否则即使你有心愿实现梦想,但阻挡你前行的巨石只会越来越大。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就拿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专业选择来说,很多时候都说要考虑兴趣,考虑兴趣。但是最终却有不少高考生忘记了初衷。要么背离兴趣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要么背离兴趣选择了名校的冷门专业。高考的选择脱离了兴趣,在大学里等待自己的只会是无尽的忧伤。在风起云涌中,我们需要造就务实之风,善于思索,理性判断,所谓的空想之谈都是时代喧嚣的泡沫,所以我们需要心无旁骛地追寻内心的真理。务实之风,这是何等的言简意赅。然而现在却有很多人都忘记了务实之风,总是认为任何事情都有捷径。学术上弄虚作假的越来越多,但最终只不过是损人不利己。大学的校园就是求学之处,远离喧嚣,回归学业,才是最好的选择。专科的学历和本科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但不代表专科的学生就不能逆袭。朱晓超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榜样,专科的学生同样也能完成逆袭。要完成这样的逆袭,就需要脚踏实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对此,你怎么看?

布兰琪

他武大病毒学博士后,却选择当一名普通社工,“书真是白读了”!

提到博士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埋头做科研。今天给大家的这位武大病毒学博士后童文平,却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今年41岁的童文平现在的身份是杭州一个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工。2008年,童文平获得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后,随后,他又花了6年时间继续投身于病毒学的研究中。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18年12月,他作出了一个让人简直完全无法理解的决定---去杭州一个社区当起了社工,主要负责就业管理方面工作。这和他的专业背景完全是不相关联的,甚至不少人如此说:“这些年的书真是白读了,真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其实,董文平的求学之路,并非一路顺风顺水。但是,从他一路以来的人生历程来看,可看出他性格中的倔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是一名工人,母亲务农,高考时董文平仅仅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后来,通过专升本考试,他拿到了本科文凭,这也意味着他又了考研的资格。这一次,他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2002年童文平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人生自此简直发生了一个大逆转!进入武大学习后,董文平在学术之路上,简直如鱼得水。硕博连读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专业学术论文一篇,并凭借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获得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2008年,他被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聘为助理研究员。此时的董文平,可谓已经是旁人眼中非常艳羡的“寒门贵子”。然而,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董文平并不“安分”于眼前所拥有的这一切。在旁人眼里,他似乎又有点“神经质”的“一根筋”,对于喜欢的事,不顾旁人的眼光,认准了,就要干到底。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绝不勉强自己。在学术之路上,包括后来的职业选择,都可窥见这种性格带给他的影响。从武大毕业后,其实,童文平有三条不错的择业方向:去高校、医院或者企业。但是,他一直痴迷于为自己博士后期间搭建的理论模型寻找科研平台,“它的形态太庞大了,仍需要关键性的数据补充。”到了2018年,投递简历仍没有回音,他已经连续6年没有稳定的收入。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杭州,机缘巧合最后选择了在杭州一社区做一名社工。社工的工资并不高,这些年来,父亲每月都自己为数不多的退休金汇给儿子,帮助他应对生活方面的经济压力。如今的童文平就像身边的同事一样,每天忙着处理着社区的各种具体性事务,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博士后身份,鲜有人知道后,在惊讶之余,会忍不住发一声感叹:真是太可惜,太屈才了!不过,童文平对这份工作却看得非常淡然:在实验室一个课题可能要研究很久才能看出效果,但是在社区工作中,经常能很快就将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快乐也来得更加简单,自己的整体状态也会跟着好起来。一个顶尖985高校的博士后,最后做了一名社区的普通社工,到底值还是不值,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过,童文平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社工,它们都是有价值的,我也不是完全考虑钱,不会因为待遇改行,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也可以一直做社工。”

情莫若率

武大、山大、协和同院博士夫妻,选择在科研路上同舟共济

科研人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科研界有这样一对“神雕侠侣”,携手18年的共同奋斗,合作创造出 Science、Nature 正刊发表10篇文章 的科研成绩,他们就是同为中科大校友的段镶锋和黄昱夫妇。近期,武大、山大、协和医学院 也各有一对博士夫妻被大众所熟知,在学术路上的他们相识相知,往后也将共同拼搏,在科研领域擦出更多火花~25岁夫妻考博进入武大两人硕导也是一对夫妻“我们刚结婚,怕开学后做科研太忙没时间,就先把大事办了!”9月5日,武汉大学迎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在博士生新生的大军里,有着这样一对刚刚步入新婚进程的25岁博士生夫妻,他们是魏广飞和陈慧芳,一同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完研究生,在考博路上并驾齐驱,最终成功考入了彼此心仪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图源:湖北日报这对年轻的博士生夫妻进入武大读博的第一步,就是被分配到了同院系、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丈夫魏广飞的博导是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罗玉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智慧灌溉平台;妻子陈慧芳的博导是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伍靖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田水利规划;土壤盐渍化防治;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面对以下问题,这对学霸夫妻也是回答得干脆直爽:考博士难吗?夫妻俩的回答是:如果前期科研成果做得不错,并不难。谈恋爱影响学习吗?夫妻俩的回答是:谈恋爱对学业、对考上博士起到了促进作用。据了解,两人的本科分别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两所学校距离很近。大学四年,为了共同的目标,魏广飞和陈慧芳的恋爱多在一起学习中度过。大学毕业后,他俩双双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意思的是,两人各自的硕士导师也是一对夫妻。双双收到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8月9号,恋爱近8年的魏广飞和陈慧芳领证结婚,因为“做科研很忙,要趁开学前把大事办了”。山东大学也有这样一对博士夫妻两人共计发表30篇SCI论文杨阳和邱熔芳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别人家的孩子”,本硕博均毕业于山东大学,在天津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夫妻俩累计发表SCI论文30篇。他们从研究生阶段相识,而后相恋,携手完成一项项繁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课题,一同走出校园。在一起走过的这12年里,他们谦逊、低调,用自己的学识去发现,尝试把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图源:丽水市中心医院省重点实验室他们两个现阶段作为博士后,扎根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的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并于2018年度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人选。杨阳表示,自己目前有一篇乳腺癌相关的文章在投,肝癌TACE后复发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也在积极筹备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希望能够为团队贡献更多。邱熔芳主要研究肺癌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观遗传机制,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已获得省医药卫生面上项目及丽水市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他们的生活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平平淡淡的幸福就是他们心中最美的生活。学霸夫妻本科到直博同行科研路读博时诞下可爱宝宝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毕业生档案里,流传着一对为人称颂的“神仙情侣”的故事——男、女主角是分别就读于2011级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临床医学双语班的陆宵彤、徐俊彦,如今的他们双双直博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5年的大学生涯,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南医到协和,从情侣到夫妻,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诞下可爱的医宝宝。图源:南方医科大学招办说起在南医校园最难忘的事,“一起保研、参加临床技能竞赛。”这是陆宵彤和徐俊彦共同的答案。“协和应该是所有医学生的理想殿堂,其实在保研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能去哪里,其实当时压力很大,但也比较幸运能够两个人一起,在做准备的时候互相提建议然后一起修改,有压力的时候也能有人倾诉和分担,互相加油鼓劲,是一段很辛苦但并不觉得痛苦的经历。最后一起保研去了协和,也是努力加幸运而收获的意外惊喜吧。” 陆宵彤说。在双双直博协和医学院后,两个人又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中在携手并战。每天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跑赛道、"掉"陷阱,原本甜蜜的学霸情侣开始为一个临床诊断、一个操作细节、一道综合思维题争执。最终,华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奖杯上,刻下了这对情侣的名字。从南医大到协和,从情侣到夫妻,陆宵彤和徐俊彦总是携手并进。如今,两人的小宝宝也呱呱坠地,携手的医途,故事还在继续。

好人卡

武大博士生吴亦凡:“我是学医的责无旁贷”

小伙救人的全过程被路人拍下。武汉晚报讯(记者尹勤兵)6月10日中午,抖音平台上一则视频,感动了众多武汉网友。一位老人在街头晕倒,危急关头,一个小伙子摘下口罩,抢上前为其做人工呼吸。该视频标记的拍摄地点为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附近。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一个小伙子俯下身子给老人做心肺复苏,有节奏地按压胸部的同时,时不时给老人做人工呼吸。视频的画外音是一名武汉口音的中年女性,她说,“这太值得表扬了!”视频很短,打动了很多人,点赞近万,有网友留言评论,“为小伙子点赞,特殊时期有这样的大爱值得表扬”“世上最帅的小伙子!”热心市民龙先生向本报反映,希望借助报纸帮忙找到这个小伙子。龙先生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小伙子敢于摘下口罩给老人进行人工呼吸,这是一种多么勇敢的行为。大家都想知道,“这个勇敢的小伙子,是不是医护人员?是否救活了老人?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记者从警方和120急救中心了解到,当日中午11时49分,确实有一名老人在武昌水果湖步行街昏倒,随后被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记者从该院了解到,遗憾的是老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据在现场拨打120急救电话的仇女士称,事发地点为水果湖步行街一理发店门口。老人倒地后,因为情况不明,围观的人不敢上前。此时,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为老人做人工呼吸。“大家都非常佩服,他挺勇敢的!”当时围观者议论纷纷,有人说小伙子肯定是附近医院下班的医生,或者是医学院的学生。水果湖街派出所民警陈念介绍,事发时,他和同事孙维斌正好路过,当时老人面部朝下,脸色发紫,倒在地上。因为不懂急救,他也只好和围观群众一起拨打120,并疏散围观群众,开放急救通道。“我是学医的!”此时,一个身高约1.8米的年轻小伙子,主动上前救人。陈念和小伙子将老人随身的黑色小包垫在其头部,施救过程中,小伙子做人工呼吸的手法娴熟,施救时间约十几分钟。陈警官说,120急救车辆到达后,他和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车,等转头回来,小伙子已经悄然离开,没能留下联系方式。“作为一个学医的,遇到那种情况责无旁贷……”1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救人小伙子。他叫吴亦凡,25岁,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生。小吴学骨科,还有两年毕业。小吴说,事发当时他刚好路过,发现有老人倒地,当时就对民警说“我是学医的!”随后上前施救。当时老人戴着口罩,清理时口鼻中有呕吐物,但小吴根本没时间想“脏不脏”。对于做人工呼吸,怕不怕感染?他说“当时救人要紧,根本没想这么多,没有什么比人命更重要的。”小吴回忆,人工呼吸做了十几分钟,做到一半,一个30多岁的黑衣女士,应该也是医护人员,主动过来搭把手。小吴说,他曾在医院实习,这次救人,最让他难忘。让小吴感动的是,救人后,周围有热心市民给他递上水和纸巾,还催他赶快清理一下。

可谓苦矣

上本读研考博,我们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若没有休息的资本,请更加努力!在当今这个物欲纵流的社会,从不缺乏努力而平庸的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没有退路的,我们没有优越的家境,非常棒的智力,未来只能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小编看来,通往成功的路有许多条,但有且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读书。有人情愿花费近二十年的时间读研读博,并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接下来,小编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历经十多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是为了在紧要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不做无谓的纠缠;为了在遇到自己爱人的时候可以落落大方不因内心荒芜而惊慌失措不因自卑而失去勇气;为了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为了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为了让爱我们的人引以为傲我们努力赚钱不是因为爱钱。而是这辈子 不想因为钱和谁在一起也不想因为钱而离开谁如果问爱情和面包我选择哪一个?我会说 你给我爱情就好面包我可以自己买为了太多太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路径已经在大脑里面。让耳朵倾听一下大脑里面的声音外面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那些难熬的路,难跨的坎,有些人可以跨越,有些人却止步不前。那些跨过去的人,靠的是什么?勇气、毅力、坚韧或是其他。而那些无法跨越,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人,或许应该多给自己一份鼓励。毕竟,所有的荆棘路,只有靠自己走。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普通,因为家境原因只读了初中,但她居然会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和我们说她就算砸锅卖铁也会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幸运的是,我没有辜负她,弟弟妹妹成绩也很好,对于我来说我发奋读书的意义,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给爸爸妈妈最好的一切,成为弟弟妹妹的依靠,她们值得拥有所有世间所有美好祝福屏幕前的你:六月考出超常成绩七月被理想大学录取八月使劲吃睡玩九月和他在同一所大学以后的日子身边都有他/她愿所有梦见过远方的人都能够心有惊雷生似静湖加油!为了你的野心,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关注小编 后期更精彩メ

李香君

武汉大学,谢谢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博士!吴亦凡,你是真正的后浪

6月10日,在英雄城市武汉,武汉大学医学博士吴亦凡路边抢救晕倒老人的一幕,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后浪!众所周知,武汉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后,生产、生活秩序刚刚处于恢复之中。在武汉市民的心中,疫情的阴影也许还没有彻底散去。在这样的环境下,武大博士吴亦凡给昏迷不醒的老人做心肺复苏,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潜在的牺牲。吴亦凡完全可以视而不见走开,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对一个陌生人伸出援救之手,吴亦凡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后浪!而B战后浪节目那真正的是在煽情、是在空洞的作秀!历史上,武汉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荆楚大地自古英雄辈出。吴亦凡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中的“弘毅”,真真切切体现了一个90后医学博士身上具备的“抱负远大、坚强刚毅”的武大品质!吴亦凡,你是武汉大学的骄傲!你是真正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