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大学研究生新生来了!男女比例1:1八宝粥

武汉大学研究生新生来了!男女比例1:1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吴江龙)9月5日,武汉大学迎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今年,武汉大学共录取研究生9278人,其中博士2065人,硕士7213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1。“你从哪里来?为什么想来武汉大学读书?”在梅园操场迎新点,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早早与新生亲切交流,叮嘱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书记、校长,我们合个影吧?”新生和新生家长们纷纷上前与心中的“偶像”合影留念。刷身份证、测体温、搭乘校车去宿舍……一切都井然有序。得知一名来自陕西的新生因骨折行动不便,信息管理学院辅导员雷婷早早守候在迎新点,看到该新生达到后,立即迎上前去,帮助该学生办理手续。据了解,今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来源省份最多的是湖北、河南、湖南、山东、安徽。27名研究生在开启珞珈山美好生活之际迎来生日,44名研究生与祖国一同庆生,30名研究生与武大同一天生日。29个少数民族共计625名研究生加入武汉大学研究生大家庭。【纠错】编辑:admin【来源:湖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白棉花

武大一博士后跳楼身亡,堂弟:30多年,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

前几天又有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网传武大信息科学学部遥感工程学院一名博士后工作者疑似因科研压力较大而跳楼身亡。事发地点是教学实验大楼,坠楼的地方是十五层的卫生间,距离上一桩坠楼事件后,十五楼上的天台封了,其他地方的窗户也都有围栏,只有卫生间,有一扇通开的窗户。似乎是遥感的地方,里面应该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很多老师都在里面没有相关经历和具体了解,不敢妄加评论该博士的做法,或许可能是科研压力,亦或者可能是情感或家庭遇到了挫折,一条生命就此逝去。去年,类似的事发生了多少?仅最近三个月就有:2020.12.29上海交通大学2020.12.28武汉大学2020.12.27北京林业大学2020.12.24河北师范大学2020.12.15北京交通大学2020.12.5西北工业大学2020.11.28中山大学2020.11.25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10.27北京理工大学2020.10.13大连理工大学2020.10.5郑州大学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科研相关网友的心声。一位女博士后:“师姐从洗手间回来,告诉我又跳了一个,在实验大楼,听说是博士后,真的不愿意相信……如果是博士,那没什么好说的,博士后可是好不容易从博士这一地狱关卡出来的啊。我也是博士后,读博的那几年真的压力很大,但是当毕业答辩结束后,我感觉压在头顶的大石头终于消失不见了。虽然文章很少,踩着线毕业的,还是延毕,虽然没找到满意的教职,只能继续做博后,但我已经很满意了,能拿到博士学位对于普通的我来说很不容易了。记得博士毕业前夕,坐在旁边的师兄,连续通宵了几天之后,走路都晃晃悠悠的,还跟我说想从国重的楼顶跳下去。记得师妹跟我说,她认识好几个博士精神出了问题,要经常吃药。还记得跟一个师弟聊天,不小心就聊了很多论文相关的事情,他说我们是不是有病啊,张口闭口就是文章。我体验到的是,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别人。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变得强大了,一定要去帮助身边的人,可是我对强大的定义也还是发很多文章,帮助别人也是帮别人发文章。好像真是有病。我希望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你们要是觉得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放开自己找人倾诉一下,任何愿意听的人都可以。另外培养个爱好吧,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不要把自己放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中。众生皆苦,唯有学会苦中作乐。”这已经是近来武汉大学第二起学生自杀事件了,上次是电信院一名大四本科生,这次是遥感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事发地点在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是gnss中心赵某组的博士后,网传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崩溃。知乎某武汉大学匿名用户武汉大学某研究生:搞科研不堪重负陷入死胡同再正常不过了!说白了,国内很多研究团队,搞得就是资本家那一套,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不把导师叫导师,称作大老板、小老板,大老板拿项目分给小老板,小老板再分给手下的研究生,层级越高收益越高,普通学生就是最底层的科研民工,每天过着比996还狠的日子。打工人要是不想干了可以跳槽可以辞职,但一般的研究生既没勇气退学又没机会跳槽,要是退学就意味着学位没了,还会被周围人认为是读不下去的loser,跳槽又很难,再对接一个合适的科研组希望渺茫,而且其他导师会认为这个学生不好管,不愿意要。熬到博士毕业还没完,你会发现教职少得可怜,根本没位置给你,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做个博后。如果运气不错,可以得到一个讲师或助理教授的职位,也别高兴太早,当今学术圈的潜规则就是只要不到副教授就不算混出头(有些学校甚至是正教授)。现在很多学校在搞“非升即走”,找六七个博士、博士后,给个讲师或助理教授职称,然后就让他们竞争,可能只有一个副教授职位,大家就可劲儿卷呗,你996我007,熬夜使劲造论文……很多人说大不了不干了,不还有博士学位吗?其实搞科研的人很容易钻牛角尖,科研就是他们生命的希望,科研不行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可能三十多了家庭还没着落,想想过去二十多年的苦读,再看看朋友圈那些本科学习不行的人现在年入几十万,想死的心真不是一点半点。要再碰上个不良老板,让你帮着接孩子买菜送饭叫爸爸,是个人都会崩溃,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全家指望着你光宗耀祖的人,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教训得严重怀疑人生。也有人建议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社会底层人民,或许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但说实在的,思想已经走入死胡同的人是很难喝得下去鸡汤的,甚至会成为毒药,底层人民很难成为他们拿来与自己比较的对象,更别说从中获得安慰了。很多时候让人窒息的并不是穷困潦倒的现状,而是心理预期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落差。一院士成,万骨枯。至少从目前来看,少数人的幸福就是建立在剥削他人奋斗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的,真的很无力。最后还是建议各位想走科研道路的勇士们,记得给自己准备一个planB,人生本就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什么地位职称是必须要拿到的,不要用生命来为制度的畸形买单。死者的堂弟:30多年了,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死者是我的堂哥,目前家里人已经处理完哥哥后事了。哥哥从小到大都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高,也一直是家里弟弟妹妹们的榜样。于哥哥而言,30多年,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现实。最近几年哥哥心理状态确实不稳定,与他求全责备的性格息息相关。哥哥在笔记本上有写下简短的几句话来交代他的选择,与科研、导师、感情和待遇都无关。可能看了我的说明,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哥哥的选择,只想请大家尊重逝去的人,不要再做过多的议论了,谢谢大家。”某网友:真的很心痛啊,但是和命运的死磕没有尽头,我只能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亲人团聚、吃年夜饭、约朋友玩、屋里水蒸气的味道淡淡的……这些幸福明明已经近在咫尺,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道别大家呢……...…在大家的认知里,大众普遍认为博士后基本无压力,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进站也就是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而已。所以,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做博士后很轻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事实呢?如果讨论博士后的压力,其实不亚于读博期间的压力。这个压力是综合的,不仅是科研,还有工作以及其他方面。所以,博士后不是学位,却胜似学位,科研的压力是有的。除了学术上的科研压力之外,博士后作为高校的特殊人才也具有比较大的工作压力。说得难听点,博士后就相当于一个工厂的临时工一样——你进站的时候不仅有科研任务而且还要听从学院的工作安排,你出站之后的事情就再说,有可能留下,也有可能直接离开。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的大boss基本上都会抓住这个“临时工”,工作安排得满满的。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拿笔者个人的经历来说还是可以印证这一点的。读研期间,恰好组里新进站两个博后,大老板在西部谈的项目基本上就靠这两个人在新疆内蒙蹲点,几乎一蹲就是三个多月甚至半年之久。除此之外,博士后也经常受气——组里的青椒也把大老板安排的工作推给博后,做得好功劳是青椒的,做不好青椒先怼一顿。所以,如果你进一个项目较多的课题组,个人的自由基本受限,而且科研时间也不能得到保证。这或许也是压力来源之一吧。博后如此,博士,硕士还要为毕业努力,压力同样很大.科研真的不容易,有时候还很caodan,但我们真的都要坚强,因为科研是持久战,而且充满未知,没有一个良好/坚强的心态,这条路无法长久.所以,咱们得加油,加油,加油!来源:大学风云、教育赟谈、知乎、微博等

可谓疾矣

清华、浙大、武大…中国32所高校研究生补助情况汇总,你有多少?

考研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后,很多考生关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多少?虽然钱不是很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涉及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你知道你的大学的奖助学金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补助情况,大家也可留言分享下你的高校奖助学金情况,看看标准如何?清华大学奖学金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首先学费国家会返给我们,每个月国家补助1060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我们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500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我听到的材料学院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1200元。和清华其他学院相比低得可怜,比如化学系课题组补助1500元。中科院物理所补助一个月5000元,就连天津理工大学博士补助也在3600元。虽然补助是课题组的,但是补助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和学院的制度有很大关系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其实本来我觉得清华的补助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在深研院,会有多余的政府补贴几百元入账,每个月有的同学还有一些勤工俭学,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是跟很多同学聊过才知道,其实清华属于研究生阶段补贴不算很多的,因为我们的学费除了学硕有一部分返回来,其余人的学费都是全交的,比起别的学校学费全返,读研就给奖励是差多了,这一点可能也是清华小傲娇的部分。除了这个不金额的补贴,其余的补贴就要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导师了。但是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老师是会给钱的,但是这个钱多少就是看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老师了。有的老师比较有钱,比较大气,就会给的多一点,有的老师在刚开学还给同学发几千元的安家费,这一点也是少有的大方老师。有的老师会为了激励大家去实验室,给大家安排打卡发工资的奖励制度,在超过必须工作小时之外多打的时间会给额外的工资,这样比较勤奋的学生自然也就是高收入。还有就是老师不会要求大家打卡,也不会大方多给钱,每个月就是固定的钱数,每个月都发,这样的日子拮据了点,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浪,特别能花,日子过下来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对于清华来说,我们补助是有的,但是多少就由不得我们。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老板给900,甚至600,北京560,清华没有奖学金,不管是考研还是保送都一样,实验室算补助多的,其他同学貌似都是300-600的样子,清华太抠了,但是大家还是想来。北京大学硕士PKU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3000+入账。让人抱怨的也就是PKU的住宿太挤,食堂太挤,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硕士材料系是这样的:工程硕士学费一年一万,学术性硕士一年八千,学费都不返还,学术型硕士开学会评定一些奖学金,数额两千到六千不等,但是这些奖学金工程硕士不参与评定,研二工程硕士只能参与国奖评定,但基本上是评不到的。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六千,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在上海基本上很难自给自足,还要靠家里补贴一部分,所以部分同学会选择助管助教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武汉大学奖学金武汉大学硕士对于读研的人来说,现在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500元生活补助,挺幸福。武大如此,不知道其他高校如何。但是,考虑到现在变态的物价,学费是不用愁了,补助都不够吃饭的(当然是吃食堂了)。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不然这生活啊……说到劳务费就要吐槽一下了,老板体谅我们工作辛苦多发点,可是居然要收税,超额部分的20%,我白花花的银子啊!(听到这个消息哭晕在厕所……)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2400,其中800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3400,其中1300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上交研究生补助分为学校补助+学院(或导师)补助两部分。其中学校部分对硕士的补助为500元/每月,博士1820元/月。学院(或导师)补助的具体数额在不同学院之间差异还挺大的,比如我们材料学院,对硕士补助大概500元~1000元/月,博士补助大概1000元~2000元/月。机械学院财大气粗,学院部分对硕士的补助大约500~1000元/月,博士的补助大概是3000元/月。感言就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些补助应该刚好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吧,博士还能过得挺充裕,硕士就比较勉强了。我的心得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有的课题组,第一年啥都不用干不用进实验室就有大把的补助拿,有的课题组从第一天就进组还拿着比别人可能少一半的钱,干的活也不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最近网上都在热议中国研究生的待遇情况,那么作为蜗壳中的一员,我想说中科大的待遇放眼全部的高校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首先是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是12000,二等奖是10800,这个奖学金是全员覆盖的。学费加住宿费是九千多块钱,在交足了公粮的情况下还有些许的余粮。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1100(研一),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我每个月到手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不过这在一个中部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也就仅仅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不起大病吃不起大餐,连谈个恋爱都要精打细算,但是至少不用厚着脸皮向家里要钱。刚来学校的时候,听师兄师姐说你看看人家中科院某某所,一个月四五千,硕士的待遇赶上博士的待遇。尤其是最近在网上看到中科院某所发的红头文件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待遇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爽,当我看到大家在某乎上疯狂地吐槽时,我心里瞬间平衡了很多,原来还有学校不发奖学金的,竟然还有每个月不给补助的,竟然还有发了补助还收上去的。虽然比不过某些土豪中科院的研究所,但是我还是对蜗壳充满了感激(表态要政治正确),看我这么虔诚,给我们涨个薪呗。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南京大学硕士在南京大学,硕士,学校给700/月,博士1400/月。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我们组硕士统一七百,博士统一1000。其他组可能更高吧,听说物理学院,博士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我们实验室对科研进展和实验进度要求比较严格,老板也很push,只要稍微有些工作不到位,就会扣工资,经常有人被扣好几百。一个月1400-2400的工资,在南京这个城市,也刚刚够用吧,由于已经有了女朋友,基本月月光。物价上涨跟不上工资涨幅啊,据说,我们实验室已经好几年没涨工资啦。不过,既然读研,在金钱方面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不向家里要钱就够了,不要想着有积蓄啦,毕竟是镀金求学的,不是求职。当然 ,能涨最好不过了。中南大学硕士学费返还是妥妥的有,不过前提是不能挂科,学校补助每月500,按12个月发,覆盖比例不是很清楚,我们俗称低保。不过要是不天天在食堂吃还不够饭钱,导师补助金每个课题组情况都不一样,从零到上千不等,年级不一样金额也不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不要跟哈工大谈钱,她太穷,太穷,太穷。如果你们在意奖学金多少,那就不必往下看了,转身投奔别的高校才是王道!哈工大研究生奖学金分三等,一等18000,二等13000,三等8000。学费也是8000。拿了三等奖学金的我们吃着东北特有的黑土,唱着歌就这么挺过来了。除了个别专业,哈工大学术、应用型研究生都是两年制。进了实验室一般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补助,数额因课题组而异,大概500左右吧。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奖学金全覆盖每人1.1万/年,国家助学金每人0.6万元/年,校长助学金每人0.12万元/年。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1.3万元/年,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2万元/年、第四年0,直博生前三年1.2万元/年、第四年0,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直博生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总体上来看,厦大的奖助福利很棒。曾有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人性化服务”是厦大学子眼中的厦大最特色。来自学校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爱,带给学子永远伴随的情怀,因此校友心系母校,校友关怀无处不在。2016年有段时间曾被“86级校友重回母校”刷屏,他们启动5亿投资基金资助厦大学子创业,并邀请到李宗盛、蔡琴等在上弦场举行了一场现场人数达9000多人的盛大联欢会。据说晚会和前一天的舞会大家玩的很high。学校带给学生的奖助福利的确很多,在生活中可随时感受到这份关怀,比如前几天还去听了话剧《守岁》(86级校友带来的福利),还有学生可以花低价钱在校内打高尔夫球,以及同样在餐厅吃饭,教工卡会加收20%(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补贴啦)等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各类基金、奖学金、励学金,大多数是定向到院系的,所以小院或新成立不久的院的奖学金名额有可能会非常少……当然啦,如果足够优秀,这些都不是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我们学校发的补助每年9000,每个月750,分12个月发放,自己导师发的研一不做实验一般都是300一个月,学校规定至少200。如果实验有成果了,导师也会额外奖励,国庆加班会有加班费。东北大学硕士研一上学期没有补助,当然也不要求进实验室,我的补助只有大家全都有的每月600块,到了下学期进实验室的话就是每月200补助,其他大部分人是从研究生开学就每个月有200补助,有的老师要求必须去实验室才会发,极少数是不去实验室也会给你发一个月200,这是冶金物化的情况,有色和物化的情况基本差不多,给发钱的基本上是一个月200,不去实验室会扣钱,不要求去实验室的就不发补助,钢铁冶金就比较有钱了,但是鉴于钢铁的前景的逐渐黯淡,补助也大幅缩水,目前是一个月300,要求周六日必须去实验室值班,报账什么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冶金的情况;材料的话现在是比冶金给的补助多,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400,去实验室也是各有要求,有的去有的不去。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补助是500元,导师可以另外适当发放补助,但是这样的导师不多。有些导师一分钱都不发给学生,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是导师不发,学校也不管,有些学生只好忍气吞声。羡慕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给学生的补助有些可高达8000元每月。这是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完全不能够比的。苏州大学博士奖学金博士特等18000,一等14000,二等11000,学费10000。硕士特等12000,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4000,学费8000。博士国家助学金每年13500,每月1125,硕士助学金6000,每月500。博士每月还有学校从导师经费中发的助研津贴500。导师发的助研津贴,博士0-2000不等,硕士0-1500不等。当然,还有各种奖助学金可以申请。(峰一样的男子提供)大连理工硕士学校补助和学费的返回是按等级分的,一等返10000,每月补800,二等返8000,每月补650,三等不返,每月补500.导师补助每个导师不一样,有的有,有的没有。个人认为学校的补助在各个学校里算是挺好的,而且按等级分有助于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因为三等,二等都是有机会调整等级的。一等二等三等具体的比例我不记得了,反正助学金是每个人都有的。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校加国家补助是一月1000,分十个月返还,之后有奖学金,学费返还应该就算在奖学金里面返还吧,老师的话少的没有,多的我知道的是800一个月。感觉挺少的,毕竟在大帝都,感觉分分钟就花没了。华南理工大学我们研究生是奖学金(一二三类奖学金,分别为12000,10000,8000),和每月500,发12个月(也就是国家助学金6000)。博士生就是每个月3000,12个月。每个老师给的补贴不同,像我们宿舍分别就是800,600,500,200。老师选的好,经济来源就多啊。湖南大学湖大硕士是600块每月12日发到卡里,博士研究生现在都是2500。博士研究生学费都是先交后退,硕士是50%是一等8000,30%是二等5000,20%是三等3000。硕士第一年,本科是985高校,和保送的都是一等,其他看成绩排名。第二年就是看硕士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发文章的优先。有些大课题组的老师另外会给学生100-50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都有一万奖学金,学费8000,国家给6000,材料的招生单位主要有材料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新金属材料国重。国重这边第一年没有导师补助,第二年开始有,每月导师给400,实验室给100,总共500。新材院的学生第一年就有导师补助,具体多少好像是看课题组,像谢建新谢老板,李晓刚等人的组里发的就比较多,另外211、985保研过去的第一年有一万的院长奖学金。博士学费一万,直博免学费,博士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第五年就停发补助了,宿舍也不让住了。上海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生命学院,硕士3000/月,博士5000/月。要好好科研呐,毕竟每个月拿着学院那么多工资。(amelie提供)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硕士一共是每个月500,其中有300是一次性发的,忘记什么补了,后来每个月发200。这是二等的,一等是前10%。数额是800~研究生院有具体的文件~导师嘛,一个月300。博士是这样:2013级及以上一等学业奖学金每月2500元,二等每月2000元,补助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不需要交学费;2013级以下为新政策,一等学业奖学金2450元,二等1700元,也是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需要交学费10000元;有个同学他们组里就是:博士500元-2000元不等(视学生科研及承担任务来定),但是基本工资就是500元,硕士300元,实在不够花,发放还不及时。苏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四个等级:特等奖18000占5%;一等奖14000占15%;二等奖11000占30%;三等奖7000占50%;学费10000,住宿费1200,大部分学生的奖学金都不能全额覆盖。学校的助研费每个月1000,每年发12个月,也就是每年12000,学校还会从老师基金扣除一部分直接发给博士,每个月是500,优势学科补助500,每个课题组发的助研费不等,高的达到1500,低的不发,普遍课题组每个月补助500左右。 一个研究生一个月的补助大概八百左右,一个博士的补助大概2500-3000。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硕士学费8000,并不会返还,奖学金分为12000、8000、5000,基本能赚回来。学校补贴每人每月500,基本解决不了温饱。此外导师补贴都靠自觉,0~1000不等,饿死的饿死,撑死的撑死,单靠学校和导师,基本不能奔小康,太少了。郑州大学硕士学费返还分两等,40%全部返还,剩下的返还一半,每月600,发12个月,加导师补助100到400不等,一年12个月,强烈要求涨工资。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补助每月500。听说别的高校补助也这么多,所以没觉的什么。but奖学金整体金额可不可以提升点,那么少的奖学金在上海高校排倒数了!据了解,有的组600,有的400,绝大部分研一老师都不给。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博士硕士600,博士1516,导师补贴随机。(猪猪菜提供)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校每月700,导师300,奖学金分配为:保研8000,其他4000,补助还可以,就是平时实验忙,而且工作不好找。山东大学硕士新生入学奖学金大多院系和校区选择平分,不返还学费,每个月学校给每个硕士生800,有的学院会在学校800的基础上添加300增加至1100,加导师补助100至500不等。工资太低,学费应该返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材料系的情况是,一等奖学金8000,比例是80%,二等奖学金4000,比例是20%;学费是8000/年,按上述奖学金返回。导师补助的话每月是300~500元,发十个月;学校补助的话是按照国家要求6000元/年,分十个月发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较符合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来源: iNature 作者:弗雷赛斯 本文由材料牛编辑整理,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信息欢迎大家分享你的学校的情况哦

宫子

武汉大学“最硬核”研究生妈妈,边生娃边考试,终究还是“火了”

文 |单身的Y老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这段时间大家都被高考状元吸引,不少省份都爆出了本省的状元,着实是吸引了一波关注,就在大家都被高考放榜这件事吸引的时候,突然爆出一个大新闻。今年27岁的马女士,是武汉大学MBA(工商管理)在读研究生。然而就是这名普普通通的研究生火了,她在医院里面边生娃边考试,并顺利生下一名6斤9两的女婴。其实,在读研究生时结婚生子的也不在少数,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毕竟大学生生孩子的都有,而且还很多。但是大家都没有见过,哪一个人在读研期间,一边考试一边生娃,实在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只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了吧。武汉大学这位女研究生还是火了由于今年的情况特殊,大家都是在家线上学习,考试也是,而她生孩子这一天,刚好有一门重要的期末考试。就在大家为她犯难的时候,她决定要完成这场考试,因为马女生觉得,要是自己因为生孩子,而耽误了考试,那她只能选择补考,这样对学业影响会很大甚至会影响毕业。终究还是不想因为生孩子,而把自己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好在医院评估了马女士的身体情况觉得可以,就在陪护下陪她一起考试,而她忍着宫缩的剧痛在2小时内完成了考试,并顺利生下孩子。事实证明,马女士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即顺利生下一名健康的宝宝,又完成了自己的考试,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读研期间可以结婚生子,前提是年龄要满足想必很多读研的女生都会有类似的问题,特别害怕生孩子影响研究毕业,这个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读研期间,不仅可以结婚还可以生孩子,读本科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在男女双方都是法定的结婚年龄才行。你们只要达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就可以结婚生子,就比如你去参加考试,你会看到很多身怀六甲的考生,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呢,读研生孩子还有一点不好,因为读研本来就很累,毕业更累,如果怀孕,老师不敢让你干活不说,整个论文质量都不能保证,所以读研期间要不要孩子真的要慎重考虑。女生读研期间,生孩子需要提前规划生孩子这种事必须提前规划,如果临时起意要孩子,那么一年时间有不能及时完成毕业论文,只好休学或者延迟毕业。因此,在考虑这种事情的时候得先和自己的导师商议,尽量不要影响自己的读研,毕竟,从高中走到大学,从大学走到读研,确实挺不容易。看到网上一般推荐,研一备孕,研二生子,这样就能在研三毕业,那么很多人还会选择去考博士或者留学的打算。如果你要是生了孩子,那么考博士和留学就得搁浅了,如果你真的是要考博士的,那么你的导师就不会建议你在读研的时候生孩子。博士的选拔都是申请考核的,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还要准备几篇符合核心的论文,再者,考博士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需要考博士或者出国留学的同学,真的不建议生孩子。写在最后这位27岁的女研究生妈妈也是真的强大,Y老师也就在电视里面看到过,边考状元边结婚的,边生孩子边考生恐怕小说都敢这样写。还有一些网友调侃到,武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想,这个孩子以后肯定是一名学霸吧,竟然是伴随着考试一起出生的,这个场景不敢想象。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可以在讨论区留言,Y老师看到会一一回复各位。本文由“单身的Y老师”原创发布,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宋王之猛

一宿舍五人保研武大,各自发声为武汉加油

“樱花太美了! 明年春天,咱们就能现场看到了!”前不久,武汉大学开通“云赏樱”通道,直播春暖花开。镜头外,天南海北的几个女孩聚精会神地守在屏幕前,忍不住在寝室群里讨论起来。学霸寝室成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这群女孩来自东北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方肇伦实验班的学霸宿舍。6人宿舍中有5人保研到武汉大学,1人保研到北京理工大学。从确认武汉大学的保研录取通知时,她们的命运,便与武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于金秋至今记得去年到武汉大学参加暑期保研夏令营时的情形,几个女生先从沈阳到北京,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才到武汉。为期3天的夏令营,她们争分夺秒准备面试,面试考点的楼上就是实验室。郑妍星回忆:“实验室挺多,看起来很高端。”面试结束后,郭佳昕和几个好友直奔长江大桥。作为辽宁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长江,远眺江畔的黄鹤楼,她觉得武汉这个城市既新潮,又有历史底蕴。夏令营结束,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的火车上,高瑞雪收到了武汉大学夏令营面试通过的通知。她本来觉得表现不理想,有点郁闷,武汉大学的通知给她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辗转各大名校之旅让几个女生收获满满,寝室成员共收到了16个Offer,人人手握着好几个选择。但几人选择武大的原因各不相同。图片来源:微博@武汉大学于金秋对金牌课题组心驰神往,郑妍星看好武汉大学化学学院的学科实力,郭佳昕在师资和实力的考虑之外,一家人都对武汉有好感……当最终的保研录取结果发布后,几个女生一交流,才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武汉大学。春节前,新冠疫情突袭湖北,每天都关注新闻的郑妍星敏感地意识到事态严重,她连忙打电话联系认识的湖北同学,让他们注意防护。高瑞雪看着不容乐观的疫情报道,也牵挂着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导师,趁着春节期间给导师拜年时,叮嘱老师要保重身体。有感于在武大的美好回忆,为给武汉人民加油,于金秋在网上寻找素材,制作了一张海报。海报上,长发小女孩迈步走向烂漫盛开的樱花林,配图的两列文字写道:“樱花盛开,可徐徐归矣。”图片来源:微博@武汉大学高瑞雪所在的学院党支部还对接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开展了线上组织生活会。当得知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学报名去一线帮忙时,高瑞雪很敬佩:“他们很值得尊敬,做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高瑞雪和同学还一起制作了名为“致敬幕后英雄,践行科学防疫”的微党课视频,介绍了疫情暴发以来默默支援武汉的幕后英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各界为防控疫情所作出的巨大努力。郑妍星的父母是基层干部,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她父母每天要在村口检测每一个出入人员的体温,冒着寒风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我爸妈只是在基层防疫,就已经这么辛苦了,武汉一线的防疫人员,他们肯定更苦更累。这时心里就盼着疫情早点结束,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生活。”郑妍星说。于金秋的爷爷得知孙女保研到武汉大学,既骄傲又牵挂。他每天拿着手机,开着电视,关注着疫情的最新进展,然后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比较疫情的控制趋势。爷爷一连抄了20多天的数据,他将对孙女的担心,对武汉的牵挂,化为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对于研究生生活,几人都十分期待。郭佳昕的父母很乐观,早早便打算9月开学送女儿去武汉,顺便去逛逛一直心心念念的武汉城。郭佳昕还对夏令营时吃到的热干面念念不忘:“研究生开学的时候,我准备去吃更多的当地特色小吃,武昌鱼、周黑鸭啥的,通通要一份。”这次疫情也让大家都成长了不少。几个人对于研究生生涯多了更多的思考和打算。于金秋希望多参加课外活动,开拓视野。高瑞雪计划课业生活两手抓,郑妍星准备好好珍惜研究生时光,郭佳昕则决心继续科研。“这次疫情也让我思考,如何才能在危机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郭佳昕说。第四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征集开始啦!团团有话说 第86期office、ps、美妆、演讲……你认为大学生必备的加分技能有哪些?快来和团团分享你大学期间学习技能的小故事吧~团团都会认真阅读的!也会挑选有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哦~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疫情谣言粉碎机”上线了!编 辑 | 刘思琦校 审 | 肖 健值班编委 | 吕通义

不贷

武大一博士后跳楼自杀,堂弟:30年来,他一直没能与自己和解

尽管如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但本科生占比也只有5%,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更是不多,能读到博士就已不容易了。然而这几年,高学历人群中,时不时有人选择跳楼,这让人很不理解,他们比全国多数人都要强,为何还要和自己过不去?前不久,武汉大学一博士后跳楼的消息震惊网络,很多人不敢相信,好不容易从博士这关走出来,人生已没有什么压力了,还要想不开。一朋友和我说,读博时压力是真心大,每天都要想着搞数据,那段时间经常掉头发,直到答辩后才解脱。尽管没有找到合适单位,只能做博士后,但已经非常满足了。朋友说,博士生精神有问题的不在少数,他们要么有轻生想法,要么自残,好一点的是看心理医生或吃药。很多博士生有压力无法释放,他们也不知道和谁诉说,毕竟在亲友眼里,他已是博士了,已是万里挑一的人了,应该会十分优秀,能够自己理顺情绪。还有人顾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会被鄙视。久而久之,他们的郁积憋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有其他想法。这次自杀的是遥感工程学院的博士后,至于原因,网传是科研压力太大崩溃。随后死者堂弟发声:哥哥从小到大都是全家人的榜样,然而哥哥拒绝接受不完美的自己,30年来一直没能与自己和解。希望大家别再议论哥哥,让他安静地离开吧。确实,搞科研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死胡同,他们身上的压力大,每天的生活比“996”还要辛苦。打工人身心疲惫完全可以请假或辞职,换个新的城市新的工作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然而,博士生是不敢退学的,一旦退了就表明学位没了,亲友会认为他们是失败者。跳槽也难,毕竟能有对口的科研项目不多,且其他导师会认为你难管控。博士毕业后,很多人发现教职很少,很难有位置,只能先做博后,运气好可获得讲师职位。然而,想要混出头,那就要是副教授以上才行。数名讲师竞争一个副教授职位,为了目标大家都只能拼了,熬夜也要把论文写出来。这些博士后已30出头,却少有成家立业的,那些本科同学已年入数十万,自己才刚出社会,在巨大落差下真有想死的冲动。那些家庭普通的,一家人指望你出人头地,如果你不搞科研会被全家人埋汰。这些人思维陷入死胡同,他们很难感受幸福是什么,不会放低自己姿态和底层人去比优越感,每天将自己搞得紧张兮兮,只为了能拿到职称,和他们谈鸡汤,只能是毒鸡汤,并不会起到任何帮助。希望那些还在奋斗的研究生、博士生们,今后的科研之路上能有更出色的成就,就算失败也别为难自己。

子也

武汉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揭晓:9278名新生,男女比1:1

“武汉大学男女比真的是1:1吗?”“听说00后和60后都同窗共读啦?”“我有多大机会遇到我的老乡?”……昨天(9月5日),珞珈山迎来了一批新主人将与我们共同书写武大的新篇章马上就能认识新的朋友啦别急,我们先来看看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揭秘吧~前方需要横屏浏览请将屏幕旋转90度清秋九月,我们在珞珈山相遇,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祝福各位同学,开启新的美好旅程。来源:武汉大学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图文:李刚翊 侯方俊 胡静 编辑:何逸芳 审核:邢知博

九十九

大学还有鄙视链吗?考取武大硕士,竟然被保研的室友鄙视

01考取武大2018年我考取了中部名校武汉大学,说实话,武汉大学历史悠久,每年考研的人数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武汉大学常年排名稳居前十的名次,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武大的樱花特别有名,每年光赏樱花的门票都为武大带来几千万的收入。从下面图片中往年茫茫多的游客都可以看到武大校园景色受欢迎程度。 我考取的是武大金融专硕专业,380+的分数在复试中也排名靠前,所以我是带着一丝愉悦的心情迎接开学季的到来的。02最差的给研究生?在大学礼堂做到开学报到的仪式之后,我们分配到了研究生宿舍。拿着一卡通到了研究生宿舍,看到斑驳的墙壁上面石灰随时可能掉落,阳台上面随时有蟑螂蹦出来,卫生间的尘垢也是积攒了厚厚的一层黄色印记。故事的展开,从武大的研究生宿舍吐槽开始了。A:宏博的研究生宿舍也太差了,还不如我本科时候的宿舍呢!B:知足吧,哪个大学不是这样,给本科生最好的宿舍环境,博士生其次,最差的永远是中间层的研究生宿舍。B说完后,我们宿舍都有几十秒钟没有接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确实是目前中国高校的现状。本科生宿舍条件最好,因为要极力让新生选择自己的学校。而博士生因为涉及到学科评比,所以不能待遇太差,到了研究生,每个大学好像都是应付着来。当然,其实B没有提到的一点,那就是在如今国内的大学里面,宿舍条件最好的并不是我们的本科生宿舍,而是给留学生的学生宿舍。留学生宿舍从上面的图片都可以清晰看到留学生宿舍条件确实令人羡慕不已,并且,校园里面看穿梭的黑人往往人手一辆大功率的摩托车,发动起来声浪大的惊人,后面座椅上面坐着中国的女生,似乎是热恋中的样子。03考研的最次在一番对宿舍环境的讨论之后,特别是和国外友人在自己大学里面的住宿环境比较之后,宿舍的讨论开始集中到对自己人的反思来了。A:其实,这样也是正常的现象。像武大这样的好学校,最好的本科生往往都选择出国,其次是保研到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最差的才会留校读书吧。考研进入武大的研究生,本科也就一般,这种人也最差,学校对研究生的态度也很合理。听完A的话,我早已陷入深深地自卑之中,因为我自己确实是从外省的一个普通本科院校考取到武大的。抱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抱着不辜负朋友和亲人的决心,一心隔绝外界好不容易考取到了武大读研。可是在同学的口中,原来自己考进来的,竟然是研究生中最差的一类。难道,一场高考就把人的命运给定格了,任凭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了吗?想到这里不禁陷入深深地沉思。其实,在知乎上面,一直就有本校生瞧不起考进来的研究生。比较出名的是清华大学的本校保研生,在应聘的时候特意强调自己是保研上来的,不是考研的。这就是清华的学生吗?试想一下,有多么可怕,连最好的大学本科生保研之后,都会对外校生堂而皇之的公开歧视,并且刻意拉开等级。放眼中国其他高校,这种现象还会有多少呢?04鄙视链无孔不入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鄙视链,而同校之间同专业之间,现在即便是一个寝室一起读研的同学之间都有鄙视链的存在,说明鄙视的情节在国人的心目中早就根深蒂固了。在占据了一个位置之后,理所当然的会和身边的人比较,如果不如自己的一定会将鄙夷表露出来;如果是自己不如人的呢,就选择沉默不语,绝口不提。同学们,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里面,互相的攀比和鄙夷都集中到学术上面,而不是这些最表面的东西呢?希望我们都能看到那天的早日到来!

请问

漂亮!武汉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7月21日陆续快递!

日前,武汉大学公布了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据透露,武汉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武大校园中西合璧、巍峨壮观的历史文化建筑,整体古朴典雅不失稳重展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了武汉大学大气恢宏,厚重沉稳的名校风范。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录取通知书吧:据悉,7月21日开始,武汉大学将通过培养单位陆续发放2020级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广大上岸的考研同学们,祝福你们!来源: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摄影:彭敏 李想 王夏慧 编辑:罗伊审核:邢知博

波兰版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霸“数据”揭秘,最高15万奖助金,厉害!

能在武汉大学读书,都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学霸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多少人获奖?他们的学习状态如何?生活状态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来源: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供稿:胡静 侯方俊 编辑:李刚翊 王君妍 李露 刘雪妍 审核: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