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坠亡:疑因被导师刁难,校方已回应业报

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坠亡:疑因被导师刁难,校方已回应

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帖称,因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中国传媒大学 5月10日发布相关说明。全文如下: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检察官

导师回应了!26岁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研究生坠亡前聊天记录全曝光

#中国传媒大学#首先,个人对中国传媒大学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和惋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我国算是高学历人才,所以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家长、指导老师和学校都有重大影响。此前,多数报道矛头指向研究生导师,个人认为有些片面,被众多网友指责说偏向导师。个人也是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毕业。所以对黄静怡同学的心情具备些许同感。如果前期论文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确实存在较大压力。但是,究竟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未被导师同意答辩导致学生轻生,需要全面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当看到学生家属发出因为毕业论文未被签字是原因时候,我也非常气愤,在导师与学生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偏向弱势群体是天性。但是,客观公正的给指导老师一个讲述机会这是理性。我想指导老师肯定也在后悔没有多关心一下黄静怡同学,舆论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该老师进行询问,多重压力下,指导老师最终有了回应,结局出人意料。以下为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聊天记录。目前,微信等聊天记录可被当作证据。(1)(2)(3)(4)(5)(6)(7)(8)(9)(10)从上述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自杀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较好,要不然也不会跟老师说家里情况,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跟老师具体聊。此外。指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些聊天记录,可见是想着逝者为大,涉及家庭隐私,不方便说什么,上述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很幸运,只是老师在多重压力压力下,心态崩溃了。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个人认为,导师不同意黄静怡同学答辩或只是单纯的学术见解不同。在没有正式官方通报之前,个人不妄加断论。相信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美好年华的研究生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个导师今后或都将活在阴影下。愿逝者安息,生者振作,相关者警醒。

天下无之

考研圈重磅消息!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政策大改革

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招生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充分体现艺术硕士人才选拔的独特性。实际上,这四项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1、考试内容方面:所有文科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的自命题科目(即考生所说的专业课)全部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考生内容分别为写一篇论说文,文学、文明史、哲学、媒介与社会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也就是说,不管是报考法学、新闻学,还是音乐学,初试内容与专业知识无关,都是只测试“通识”。此外,艺术硕士的初试也采取这种办法。2、考试流程方面:(1)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这意味着,尽管初试专业课命题大变样,但门槛并不算高,最大可能避免“误伤”专业能力突出的生源。(2)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是新增加的一个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3)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由于初试选拔淘汰功能的弱化,进入复试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以往被弱化的复试选拔功能将大大加强,并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能力。消息公布后,立刻让打算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们“炸了锅”。有考生直言,“改革方向是好的,但我觉得太激进”。有考生抱怨,“准备了很久,然后才发现原来之前读的不管用,现在得重新学文史哲了”。有考生疑惑,“人文社科类专业课都一样,怎么体现专业知识水平啊,尤其是管理学和法学,为什么只考文学哲学之类的知识”。有考生批评新政策对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考生不公平,“跨考生是真的不行了吧,在材料评议那一关可能就卡掉了,毕竟比别人少了四年,专业实践就少了好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这场“地震式”改革?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提供方案首先,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影响群体并不算大。中国传媒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招收数学、工学门类、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等专业,其中数学、工学门类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不变,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因为要统考“数学三”,专业课考试只有一门。此外,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只有艺术硕士的专业课改为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因此,公共管理、法学门类、文学门类、艺术学门类学术硕士,以及艺术硕士,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对象,但人数有限。按照2020年考研招生计划,这些专业总招生人数857人,其中还包括430个推免名额,实际统考录取的人数只有427人。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新闻传播类和艺术类。2019年6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视察中国传媒大学,特别对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提出改革意见,要求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探索和突破。这次招生改革中,涉及的新闻传播类统考人数为124人,艺术类统考人数234人。可以说,艺术类研究生才是这次改革的核心人群。2019年10月9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到研究生院进行专题调研时就指出,将对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从考试标准、选拔标准、培养标准到毕业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重大改革和调整,最终为我国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问题提供方案。这样的改革思路之前已在本科生艺考实行。在2020年艺考中,中国传媒大学的初测(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这项改革被廖祥忠称为“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上级单位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阿免姨

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跳楼身亡,事发8天后家属发声,学校回应!

正值2020年研究生招考复试阶段,对于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导师至关重要,有压榨学生的导师,有不让学生毕业的导师,有不搭理学生的导师,不过大多数导师还是矜矜业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不过,最近又发生了硕士研究生跳楼的一起惨剧,或许也和导师有关。5月9日晚,微博上一个名叫“嘻嘻哈哈呵呵呼呼”的发文,说自己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黄静怡的家属,而这位黄同学则是在5月1日下午就不幸坠楼身亡,该博主发文指黄同学想不开坠楼的原因就是其导师薛燕平不让其毕业论文送审,该同学在多次修改论文、联系导师致歉仍然无果的情况下,自己精神崩溃,做出了跳楼的举动。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来说,首先就是完成论文,然后查重,查重合格后送审,送审环节目前基本采用盲审,分为内审和外审。内审就是学校的老师,外审就是送给校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送审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核心环节,很多学校要求内审外审要获得有良好等级的才能够参与毕业论文的答辩。在送审之前,有一个导师同意的送审同意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学校是查重同意书和送审同意书都有,而且都需要导师签字;有的学校则是只有一个查重同意书,查重合格后直接送审,不过查重同意书也需要导师签字。对于师生关系和谐的学生来说,导师完全不会在这些环节为难学生,反而会积极地帮助学生毕业。不过,对于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的老师来说,为难学生或许有之,在刁难之下,有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了问题,顺利毕业了;有的则是没有迈过去,当然这一类是比较少的。不过,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学生如果不能够调节自己的状态,就有可能做出让亲人悲痛的行为,有的甚至以此来表达对于导师的“报复”,这种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中国传媒大学这位研究生跳楼究竟和导师有没有关系,事实是否真的如同其亲属所说是导师不让她毕业,真相如何,旁人也无从得知。我们只能够寄希望于学校方面的调查,或许是再次深入调查。昨晚这位跳楼的研究生亲属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之后,在今天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中午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校方也进行了初步的回应:学校的回应是还在调查阶段,一看就知道这是学校在舆情下的反应,按照时间线来说,5月1日跳楼,学院在第二天就配合学校进行调查,也就是说中国传媒大学校方最迟在5月2日就对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什么过去了7天,自称跳楼研究生亲属的人又在网络上谴责其导师和引起舆论的关注?学校这么久了还在说正在调查,这难道是一个悬疑大案,长时间难以破案?这学校方面的处理也有问题。调查一件事情需要几天?过去的一周是否调查出了结果?还是调查的结果觉得不能够让家属满意,于是准备冷处理,又或者根本没有进行调查,家属在等待好几天之后只能通过网络的形式造成舆论压力来倒逼学校的调查?学校和学院为什么一周都没有给逝者的父母一个说法,最近一周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还是从今天开始终于开始对事件进行调查了。仔细思考,其中似乎还隐藏了更多的问题!这次,就看学校在舆论的压力下能不能给出一个公正的结论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恶人。为什么都要引起舆论的关注才能够引起重视,舆论不重视的案例而被隐藏的又有多少。

三界

中国传媒大学回应研究生坠楼身亡事件:将核实家属所说情况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说明称,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学院惊悉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目前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针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情况说明: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此前的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帖称,因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消息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澎湃新闻网

虽然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自杀是怎么回事?因导师不过审论文自杀 学校通报:将核实家属所说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因毕业论文自杀最新消息:大学和研究生毕业最难的事情市毕业论文和作品,近日一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因为毕业论文原因坠楼身亡令人惋惜。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微博发帖称,因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微博全文内容如下: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回应研究生疑因被导师卡住论文坠亡:将核实家属所说情况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老师薛燕平资料薛燕平,男, 别名猫粮。1998年获得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导演专业学士、2003年获得英国德比大学(University of Derby)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导演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系动画编导教研室主任、讲师,并担任《动画馆》系列丛书主编、是中国动漫博物馆特邀专家。(资料来源百度)随着事件的发酵网上有许多网友爆出该导师的风评:【来源:中国小康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茗记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在家中坠楼身亡,官方通报:将实事求是调查

针对微博上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黄静怡疑因导师不同意毕业论文送审自杀一事,刚刚,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对外公布。该学院表示,已启动对此事的核查工作,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情况说明开篇提到,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学院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事发后,该学院已成立善后小组,与黄静怡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于事发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学院承诺,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监制:曹斌编辑:陆琪流程编辑:TF017

隔离日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坠楼身亡 校方:已启动核查工作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0年5月10日

疑神疑鬼

中传媒研究生因论文跳楼自杀,研究生“N连跳”到底应由谁买单?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证实该校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5月1日下午6时许在家不幸坠楼身亡情况属实。但5月9日晚,自称黄静怡家属的博主在微博上发布《致中国传媒大学动漫学院薛燕平老师》的长文,引发网友极大关注。博文称,导师薛燕平对待黄静怡毕业论文一事"态度恶劣",不仅不同意其毕业论文送审,还对黄静怡情况不闻不问,甚至将其拉黑。黄静怡遭受沉重打击、遭遇冷暴力后,精神崩溃,最终选择"跳楼自尽"。博主质问导师薛燕平:"作为老师,您难道不应该帮助她改正吗?您看看您的做法,您觉得您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呼吗?""她出事之后,您对她的父母和她有过歉意吗?您连最起码的慰问都没有。"博文声泪控诉,字里行间流露出"家属"的悲痛与悲愤之情。家中独女黯然离世,丧女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有哪个父母能做到淡定与冷静?研究生自杀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近年来,高校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自杀、自残案件高发频发,值得相关部门、各大高校、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警觉。2019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谭大伟意外死亡,起因是导师张宏梅"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考六级、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承诺书延期毕业"。201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陶崇园当着母亲的面,从宿舍楼顶一跃而下。起因是导师王攀以"土皇帝"、"爸爸"自居,长年使唤"儿子"陶崇园,从买一日三餐到洗衣服等等。2017年12月,被导师禁止出国深造的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被发现溺水身亡。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三学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死亡。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跳楼自杀,遗书中称导师故意不让他通过答辩。2015年毕业前后的半年时间里,北京邮电大学发生5起研究生自杀事件。……到底是导师"霸权欺凌",还是学生"脆弱偏激"?近年来,每年毕业季,都成为硕士、博士自杀高发季,同时抑郁症成为研究生的高发病,而抑郁症往往又会成为自杀的最大推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心理健康问题在各个年龄段均普遍存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研究生抑郁、自杀高发的成因,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当前高校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畸形的师生关系。新世纪以来,特别是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普遍较多,同时导师的话语权较大,甚至可以决定研究生的毕业与就业。许多导师让研究生为自己做科研、设计项目,让学生廉价为其打工,导师经常被研究生称作"老板"、"老大"。二是扩招以后,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难免良莠不齐。一些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确实无法达到学位要求,还有一些研究生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一些研究生导师经常抱怨陷入两难境地,不让研究生毕业会导致自杀,自己成为"杀人犯",不讲原则"放水"研究生毕业,却又过不了自己的"底线关"。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刻不容缓针对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大高校需要加强管理,严格学术规范和学位标准,更关键的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同时,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授予学位的问题,改变攻读学位就一定要获得学位的错误观念,让研究生对“不能满足学位要求,就不能获得学位”有心理预期。可参照国外的通行做法,延长或不设定攻读学位年限,研究生什么时间能达到授予学位的要求,就什么时间授予其相应学位。同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监督管理,杜绝导师滥用权力,对学生进行"报复"和"打压"。当学生与导师对学位论文是否应该送审有争议时,学生可以申请学校组织本校其他教授组成合议组,甚至可以聘请外校教授组成合议组,客观公正地评定学位论文是否可以送审答辩,而不是由导师一个人说了算。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有效减少甚至彻底杜绝此类惨案的发生。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

名亦不成

中国传媒大学26岁研究生跳楼:生命的背后,是一场撕裂

一个花样年华,天之骄子的姑娘以这样的方式诀别了这个世界。眼前是26层的高楼,身后是悲痛欲绝的父母。他的父亲死死攥着她的一只手,奈何承受不了越来越重的拉力,眼睁睁看着她就那样掉下去了。我们都在猜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一个如此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为什么要屈从于命运的摆弄,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反思和后悔的机会,如此决绝。当我们将不忍和同情给了这个年轻的女孩,也同时看到了她最后一刻的悲观和绝望。一篇论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如同那个博士生跳河一样,他只是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选择与世界告别。人们都说,有什么样天大的事情可以和生命相比,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平素的生活里寡言少语,疲惫不堪,有的在繁重的生活面前狼狈不堪,有多少人惧怕人生,又不敢去死。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刻起,许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定局。你能走多远的路,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你的原生家庭,性格好恶息息相关,而面对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脆弱的人是相同的,就是推不开眼前的困难,走不出眼前的困局,打不破那层困住自己的壳。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许多人动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有些人为情绪所累,有些人为金钱所累,有些人陷入情感沼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备受折磨。有些人在婚姻的藩篱中郁郁寡欢,有些人一辈子也挣不脱命运的枷锁。当你看透了世界的真相,仍然热爱这个世界的人需要相当大的胸怀和格局,情感历程中多重成全,命运途中多次的侥幸逃脱,还有孤独和落寞时生活给予你的援助和鼓励,宽怀自己,帮衬别人,还要走过无数的水坑,跳跃无数的小河,一颗心始终在坚信中走向明天。人生好难,任何的心灵鸡汤只会短期有效,迟早会将人打回原形,众生不易,求生太难,才会留下这一出出人间悲剧。听网上爆料称,该女孩因为论文引发情绪问题,自她自杀后,导师事后没有联系过女孩的家人。你知道吗?像导师这种年龄段身份和层次的人,怎么可能为一个年轻女孩生命的离散产生太多的情绪,他只不过是大众中的一员。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你周围,遇到相交不太厉害的人走了你的表现,大家的语气,只不过是一阵唏嘘过后瞬间的释然。这就是世间情的真相,没有人会对别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我们只是在各自的轨道孤独的行走,你有你的迷雾,我有我的困局。孩子,当你想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多想一下你这么多年付出的坚辛和努力,想想把你培养成研究生的父母,想想身边关心你成长的亲人,我们可以和生活讲和,再不济也可以选择放弃,人生不是非得拥有一个结果,也许还有千万条的路等着你去选择。这就是后浪的困局,但,前浪也没有太轻松,世间皆苦,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换取那丁点的甜。一边藏好眼泪,一边选择欢笑,为了社会为了别人,为了父母选择做那个不容易的自己。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是败给了自己。我们拒绝长大,害怕承受,不敢失败,还是因为心中常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