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惠特妮

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江苏是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10万亿元的GDP总量测算,基本上与加拿大、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大体相当。有新闻报道指出,该省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884.2万人和455.1万人,乡土人才从业人员近1000万,稳居全国首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显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迈向现代化,必须要有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必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会。一是厚植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土壤,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消除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误解和偏见,清理歧视性政策。尽管多个国家文件都明确规定人才包括专门技能者,但在日常人们话语体系和文化习惯中,人才还是多指高学历者或科技研发人员。在人才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中,技术技能人才往往被选择性忽视。各地应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从业观念,积极发现和挖掘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要将技术技能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摈弃“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狭隘认识,重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创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重视技术与工艺。如此才能提高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生产技术进步,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要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各地应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等不良用人取向,建立不唯学历唯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表彰序列中,在就业、落户、机关单位招聘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适应性。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最为明显,能够直接为市场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人才培养供给的主阵地和蓄水池。各地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守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阵地,稳定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高于教育经费增速。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多方支持、多渠道筹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要求和标准。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专业课教师真正熟悉工作场景、拥有一线岗位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适应人才发展需求。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拉长专业供应链,延伸人才供给链,匹配服务于现代产业链和创新链。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县域中职学校发展,为农业农村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出贡献,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主阵地。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举措,是主动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表现。通过开展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可以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急切要求。在人口抚养比持续升高的情况下,这有利于全面提升在职在岗人员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转岗转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宗也

三项公共培训项目 八大高端培训项目 三大实践培训项目 新动能人才收获培训大礼包

内容提要: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天津市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将依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优质师资资源,统筹做好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我市新动能引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天津北方网讯:为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我市新动能引育和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天津市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将依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优质师资资源,统筹做好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我市新动能引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培训对象:创新型人才培训对象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市级重点支持“项目+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国家及天津市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人才;信创、生物医药等新动能产业的自主创新人才、博士后人才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训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本年度天津市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培养培训在市级层面共安排公共培训、高端培训、实践培训等三个类型14项活动,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其中,公共培训项目包括院士专家大讲堂,邀请两院院士、国家和我市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自主创新、爱国奉献、前沿理论等内容进行公益专题讲座,培训人数约1000人次;新动能人才云学堂,依托我市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经营管理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管理、科技创新、融资贷款、劳动用工等难题,以及各类人才普遍关心的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免费网络培训,培训人数约3000人次;新动能人才培养基地培训项目,依托我市新动能人才培训基地,紧密结合信创、生物医药等新动能产业实际,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与新动能人才创新能力,培训人数约5000人次。培养培训还包括了八大项高端培训项目:清华大学访问学者项目,鼓励和支持我市人才与清华大学开展项目合作研究,与合作导师联合申报国家和我市的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优质师资资源,系统对宏观经济形势、国际形势、创新理论等方面进行学习研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依托清华大学优质师资资源,系统对科技发展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信创产业自主创新人才专题研修班,依托浙江大学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系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与发展专题研修班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优质师资资源,系统对人工智能产业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研讨;生物科技前沿技术与应用专题研修班,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系统对生物科技前沿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研讨;国家级继续教育高研班(5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产业前沿科技知识,加强与业内高端人才交流,全面提升人才专业素质和品德修养;以及新动能人才学术沙龙活动(2期),邀请知名专家作为指导点评专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人才成长。实战实践:直接参与重大项目除了丰富的培训大餐,培养培训还准备了实战的实践培训项目,通过实践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产学研结合:脱贫攻坚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人才参与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专家服务基层项目以及京津冀联合支援承德地区专家服务等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实践活动;企业复工复产专家服务团活动,依托我市“企业复工复产专家服务团”,发挥专家人才智力优势,采取“企业吹哨,专家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科研等方面难题,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人才智力“护航”;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课题)实践活动,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工程,鼓励支持人才申报和承担国家及我市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直接参与国家和我市重大项目合作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津云新闻编辑孙畅)【来源:北方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刃牙

我市公布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认定评估情况

为推动我市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经单位自评申报、逐级审核推荐、专家评委会综合评估评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定,目前我市公布了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认定评估情况。新认定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广元市会计财政学会、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剑阁成人教育中心、广元市广泰职业培训学校等5个单位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评估苍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四川省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四川省广元市朝天职业中学等3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为合格等次,撤销市级继续教育基地资格1个。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要,积极承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任务,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培训提供教学平台和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和实施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岗位培训项目。主动开展课题调研、岗位进修、能力提升、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服务。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每个基地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来源: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飞车党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从事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国际合作、智力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人才领域研究咨询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多年来,中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工作的实施单位之一,围绕“服务人才”宗旨,以政府服务、行业与企业服务、院校合作为主要业务方向,锐意进取,开拓前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心是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国家机关人才交流机构分会会长单位,承载着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办公室等多重职能。在多年的人才工作中,中心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德国氟兰霍夫研究院等2000余家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业务拓展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新加坡等全球二十多个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企业超过10000家,形成了国际人才交流。全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蓝桥杯”软件学院、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中高端人才招聘等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业务体系,组织各类出国考察培训团组1000多个,向国外派遣各种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交流人员10000余人,引进外国技术和管理专家数千人次,在国内组织了上百万人次参加的多种专业培训,为不同层次的管理、技术岗位培养了大批人才,向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机构推荐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心也获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和首都精神文明“双文明”单位、北京市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单位。未来,中心将严格遵照国家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紧跟新工业革命快速推进步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围绕人才发展推进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最权威、最专业、最具实力的国际化人才机构,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无穷

返校通知!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发布返校时间曲阜师大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返校通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曲阜师范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安排学生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为切实落实好学生返校工作要求,现将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学生返校相关安排通知如下:一、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按照校历和2021年寒假放假安排,2021年春季学期正常开学,校内各单位党政工作人员于2月26日开始上班,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全体在校生按返校日程安排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3月1日开始上课。二、学生返校日程安排第一批:2月27日,数学科学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统计学院、物理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自动化所)、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传媒学院、运筹学研究院学生返校;第二批:2月28日,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书法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法学院、翻译学院、音乐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孔子文化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返校。学生原则上按照返校日程安排返校,因特殊情况,确需于2月26日提前返校的同学,应按照程序通过“智慧曲园”或“知行曲园”APP提交返校申请,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返校。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处会同相关部门和学院对提前返校的学生做好安排。三、返校要求1.当前身处国内低风险地区且返校前14天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原则上于2月28日(含)前返校并完成注册。2.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返校,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3.有以下特殊情况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按学校管理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待特殊情况解除后再返校。(1)当前身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2)返校前14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3)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4)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5)目前身处境外的和入境后未完成有关隔离和健康监测的;(6)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返校的。4.境内的外籍师生,参照境内中国籍师生返校要求安排开学,境外的外籍师生申请返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四、返校流程(一)返校前做好充分准备1.返校师生员工要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和本地及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来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2.学生返校前首先需要通过“智慧曲园”或“知行曲园”APP提交返校申请和返校信息,学院审核通过后方能返校。3.需要做核酸检测的师生员工请自行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有效期为7天。(二)返校中注意个人防护1.来校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他人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消毒剂进行清洁处理。3.来校途中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班级辅导员。(三)入校时配合查验工作(四)返校后遵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坚持落实信息日报。按时在“智慧曲园”、“知行曲园”“守护曲园”APP上进行健康打卡,如实上报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处理。如疫情发生变化或防控要求有所调整,学校将调整返校安排,届时将另行通知。曲阜师范大学2021年2月18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关于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间调整的通知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学校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关工作的通知》(鲁教体函〔2021〕4号)要求,本着“应开尽开、错时错峰、安全有序”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实施学生如期开学、延迟返校的举措。现将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间调整如下:一、错时错峰返校安排各二级学院应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学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错时错峰返校具体安排如下:二、有关要求(一)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学生不得提前返校。(二)3月1日正常开课,学生正式返校前学校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三)现处在中高风险地区或期间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在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前暂不返校;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低风险地区学生返校,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四)所有拟返校学生必须符合返校条件。(五)2019级B类、C类学生暂不返校,正式返校前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周末上课,开课时间定为3月13日、3月14日。具体返校时间另行通知。山外疫情防控领导小组2021年2月18日据之前公布的寒假放假时间调整通知中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假期时间为2021年1月25日(腊月十三)—2月28日(正月十七),3月1日(正月十八)开学;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开学时间参照义务教育学校执行。开学时间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解决士

评职称,有变化!

关于印发202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内人社发〔2020〕28号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处,各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现将《202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0年5月7日202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安排意见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号)、《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40号)和自治区《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内党办发〔2017〕36号)、《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内党办发〔2018〕39号)精神,结合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现对我区2020年职称改革工作安排如下:一、政策规定(一)加强政策落实主动围绕服务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打破条条框框束缚,按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实绩进行评审。畅通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二)完善评价标准1.抓紧修订完善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自治区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抓紧做好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修订工作,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推进。国家已印发改革指导意见的技工院校教师、会计、经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农牧业技术、文物博物、统计、档案等职称系列,相应高评委会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修订工作;其他系列也要不等不靠,在年内完成修订完善工作。2.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条件。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职称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职称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般不作为参评的必备条件,可作为评审时的参考因素。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三)创新评价方式1. 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职称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2. 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等职称系列高中初级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3. 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在卫生等其他系列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4. 推行网上申报评审。在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中小学教师系列包头市中小学高级教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中,试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四)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以往评审权限下放的基础上,今年在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设立自治区信息通信工程高评委会,在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设立自治区快递工程中评委会,自治区电力工程高评委会改设在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同时下放自治区所有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通辽市人民医院、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卫生系列(上述医院药学、中蒙医专业除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卫生系列(含药学、中蒙医专业)等 5 家三甲医院高级职称评审权。授予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电力工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农机工程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五)规范破格申报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由评委会对其工作业绩、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价。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或省(区、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2. 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由评委会对其工作业绩、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价。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2)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3)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自治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定期组织相关专家破格评定相应职称。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具有重大发明创造、转化科技成果取得显著成绩、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六)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档案、图书、蒙语翻译、统计、审计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2)其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含工程类技能人才)申报高级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高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高级岗位数的5%以内。盟市申报比例以旗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衡量,自治区直属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主管部门为单位衡量;中初级职称评审,由盟市、区直部门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实际统筹安排。对不按规定超岗位比例申报的地区和单位,不予接收申报材料。(3)符合“(五)规范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各盟市要根据本地区基层岗位设置和聘任实际,统筹把握好申报和通过人员数量,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取得资格人员的聘任工作。(七)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1.优先申报评审。用人单位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优先推荐申报,优先评聘。职称评审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2.突出抗疫表现。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治一线的工作实绩。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疫情防控中的临床救治情况、病案病例、诊疗方案、流行病学报告、病理报告、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均可作为晋升职称时的重要业绩成果。免除基层服务经历、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职称申报要求。3.开辟绿色通道。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自治区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八)实施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在职称评审中,引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1.完善职称评价导向。结合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特点,对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市、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3.缩短晋升年限。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4.探索实行单独评审。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5.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职称评审试点。自治区农牧厅要从职业农牧民的实际出发,继续在有条件的盟市开展试点,进一步推动农村牧区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6.注重基层工作经历。探索推进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7.向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农牧民收入、转化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动力。8.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解决关键科研技术难题,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成效显著、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按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评聘。(九)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档案、所有制等制约,从非公有制领域实际出发,加大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倾斜力度。1.拓宽非公有制领域职称申报渠道。按照属地原则,由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4)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上述单位(部门)应及时受理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申报,并按有关程序逐级报送至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2. 打破资历条件限制。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满足下列条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对没有取得过初级职称的,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对没有取得过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的专业除外)。3.打破论文条件的限制。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注重市场认可和对企业的实际贡献。探索用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替代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4.免除继续教育学时。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5.健全完善非公有制职称评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评委会对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或组织开展非公有制领域专项评审。依托自治区工商联、科协所属学会,探索开展全区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中级职称评审工作。6.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十)其他规定1.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高技能人才在符合相应工程系列职称申报业绩成果要求的基础上,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2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助理工程师;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工程师;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高级工程师。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可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申报职称评审。2.转系列评审。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具备评审条件所规定的学历、资历等相应要求,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3.中初级考核认定。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除外)。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4.促进职称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对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5.申报材料截止时间。职称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 6.继续教育要求。因疫情防控原因,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免除专业科目学习,须完成公需科目课时要求。在完成规定年限继续教育学时的基础上,办理审验卡。7.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不得参加职称评审。8.中央和其他省区驻自治区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区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地市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送交评委会办事机构进行评审。9.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将在科学设岗、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申报时间和控制职数另行通知。二、有关要求(一)规范申报材料1.网上注册填报信息。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www.nmgrck.cn)中注册,填报个人基本信息,上传个人2寸近期免冠白底电子照片,方可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2.申报材料须装订成册。申报人员应按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见附件)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其中附件材料要按照要求一律用A4纸装订成册,未装订成册的不予接收。不再要求学历认证、期刊查询和论文检索,不再提交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3.申报材料须真实有效。申报人员填写的表格和提供的材料附件必须真实有效,内容一致。在表格填报的业绩成果、论文论著需有附件材料佐证。4. 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承诺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5.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职称申报评审失信黑名单制度,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记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不得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严格申报程序职称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由基层单位逐级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1.盟市及以下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逐级上报,最终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自治区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由自治区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将材料整理送交各高评委会办事机构。2.自治区本级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审核后报送行业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将材料审核汇总后送交各高评委会办事机构。(三)明确申报职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申报材料,对申报人员身份、工作业绩成果以及提供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各地区、各部门申报材料时,须同时附本地区、本部门岗位数量及空岗数量等信息。(四)完善职称公示制度1.单位申报前公示。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要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2.盟市、区直部门报送前公示。各盟市、区直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3.高评委会评审结果公示。各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结束后,各高评委会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未经公示的申报人员及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五)完善高评委会管理自治区各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日常工作由各高评委会办事机构(含自主评审单位)承担,明确以下各项职责:1.保证评审质量,控制评审数量。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通过比例,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2.严格评审范围和程序。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3. 严格评审进度要求。要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4.报送评审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评审一周前向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5.完善专家评委库。建立健全本系列(专业)专家评委库,并及时报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要充实完善本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库,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6.加强评审管理。严格按照自治区相关规定组织开展申报、评审、备案工作。严肃评审纪律,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违规操作,不按政策办事的将严肃处理。7.做好职称核准备案工作。在评审结束一周内,各高评委会要做好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一个月内完成核实举报事项,无异议后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举报核实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备案。8.完善高校自主评审工作。列入自主评审的自治区各高等院校要结合实际,自主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六)实行职称评委会核准备案制度根据《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40号)精神,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职称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制度。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旗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2.评委会备案有效期不得超过3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核准备案。3.从2020年起,我区开展新一轮评委会核准备案工作,6月底前完成。未经重新核准备案的评委会,今年起不得开展新的评审工作。4.自治区现有的各级评委会以及新申请组建评委会的有关单位需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www.nmgrck.cn),在网站首页“职称评委会核准备案系统”模块填报相关信息,按照管理权限提交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5.凡是具备职称评审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均可提出组建职称评审(含自主评审)委员会申请。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的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组建评委会。6.未经自治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委会,所发布的职称信息和颁发的职称证书均属无效。(七)加强职称评审监管《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发挥职称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结合今年开展的评委会新一轮核准备案工作,通过质询、约谈、现场观摩、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自治区各级评委会及其组建单位开展的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巡查,依据有关问题线索进行倒查、复查。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单位和评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八)明确职称工作进度各盟市、各高评委会(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尽早安排,及时部署,在6月30日前完成组织申报,10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2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九)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十)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1.全面推行职称“电子证书”。 积极推进我区职称评审信息化工作,在2019年全区全面实行职称电子证书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抓好信息建设和系统完善工作。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高级职称在自治区职称核准文件印发一个月内打印证书;中初级职称评审(认定)工作结束后,由盟市(旗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评委会、区直各部门按照管理权限通过职称管理系统(www.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履行备案手续,提交上传中初级职称评定结果后打印证书。2.加强区外职称证书换证管理。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换发证书。(十一)严格评审收费管理各地区、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各盟市、各单位要在报送申报材料的同时上交有关费用。(十二)其他事项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职称改革的有关精神,以往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与本意见精神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各司其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强化职称领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增强职称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按照自治区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强行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职称领域不正之风,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编辑:项民宇审核:马东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01:54推荐阅读

窥基

继续教育是应对职场焦虑的法宝吗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世界教育之窗】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因其职业教育体系为世人所称道。不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职业教育只解决了就业问题中的一步,即劳动者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这一步。而实际上,对于已经身在职场的人来说,谋生技能的落后和职业前景黯淡才是难以化解的焦虑,并以职场危机等形式呈现出来。想要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知识付费在全球如此火热正是这一背景下的结果。德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移民、高失业率、老龄化等各类社会问题,应对这些挑战的办法之一就是“继续教育”。德国的继续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保障有力、覆盖全面,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其相关经验对世界各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均具有超前的借鉴意义。1.继续教育:保就业的药方德国继续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早在一战前,德国就有数量众多的业余教育机构。德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所谓“双元制”,指所有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为职业学校,参训者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指可以为参训者提供实践机会的企事业单位等实训场所。通过“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在打通知识与实践联系通道的同时,一方面降低了企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成本,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升了劳动力素质;与此同时,降低了劳动者就业难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高失业率问题。因此,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称。德国优质的继续教育一方面源于其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则得益于政府与社会的有力保障。随着社会发展转型速度的日益加快、数字化大潮的日益深化、个体对文化精神层面诉求的日益强烈,世界各国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都与日俱增。然而,却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这般把继续教育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支持与发展。2019年,德国政府宣布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旨在数字化时代加强人才培养、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这项国家战略联结了包括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商界、工会等各种力量,共同致力于为劳动者提供更加透明且易获得的继续教育机会,通过此项国家战略激发和提升德国未来的国家竞争力。依托该战略,进一步推广普及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作为德国应对数字化转型风险和抢抓转型机遇的制胜之举。德国向来对继续教育重视有加,现在又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极端的重视,为德国继续教育全面纵深、高速优质的发展提供了决定性保障。2.脱产培训:教育法律支持德国涉及继续教育的立法众多,历史久远。如前所述,德国的继续教育建立在完备的职业教育基础上,德国的职业教育立法甚至可以追溯到1182年颁布的《科隆车工章程》,这一章程被认为是德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开端。发展至今,德国已形成了针对继续教育的全方位法律保障体系——不仅局限于一部专门性法律的保障,而是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内容的法律中都有关于继续教育的内容。例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各类企业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联邦政府的《劳动促进法》明确了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经济繁荣;《联邦促进培训法》对参训者的费用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常规法》规定要对高校师资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高等教育框架法修正案》强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继续教育;《职业晋升促进法修正案》为学习者工作后获得学校资历认可提供了支持,有效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参与率;《教育假期法》规定了工作者脱产参加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国外专业资格的认可法案》使得在国外获得的资格证书在德国得以被承认并具有同等的专业性,德国继续教育的国际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德国一系列的社会法典改革中也有多处与继续教育相关。与此同时,各州也通常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保障政策等。可见,德国在继续教育方面的立法不仅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不仅有专门性法律,且有各类相关法律的支撑相辅;不仅有国家层面的宏观保障,且有切合各州实际的具体方案;不仅有宏观方向的指引,且有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德国完备的继续教育立法是德国继续教育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和可控发展的规范性保障。3.积极充电:企业和个人的内在驱动德国的继续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和效益机制为驱动,虽然是一项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但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人,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都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由于这种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呈现出优质与高效的特点。在德国,企业是法律规定的提供继续教育的主体,在市场的主导下,这种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企业而言,提升劳动者素质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之德国政府对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继续教育。德国很多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估手段等,培训结果可以得到其他机构或领域的互通认证。这些企业的培训中心也可以向社会提供培训,其收费标准、培训内容、开展方式等都具有自主性。这就使得企业一方面有巨大的积极性开展提升员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同时也有巨大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培训水平以增加培训收入,既可以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又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如是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企业主导开展继续教育的意义已超越单纯的企业发展而涟漪式地扩散向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法律规定,德国的五大继续教育机构(企业、有关成人教育的各类学校、民办的或独立的继续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国家政府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精神不仅存在于五种培训机构之间,也存在于各类培训机构内部。这种基于制度安排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关系,为德国继续教育注入了动力与活力,驱动德国继续教育呈现出优质与高效的发展导向。可见,市场主导作用在德国继续教育领域的充分发挥为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性保障,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得以持续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4.职业分析:继续教育的内涵支撑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历史悠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技术学校委员会就开始了职业分析的研究工作。1957年成立的德国成人教育研究院是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实体性机构。旨在通过对有效、先进的成人学习和教育手段的研究,改善全体成人的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及就业状况。研究院还致力于提升德国继续教育的国际可视度,并将其研究工作置于欧洲背景加以讨论,继续教育的国际化之路早已起航。发展至今,德国不仅将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且聚集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不仅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优质继续教育师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对全世界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引领作用;不仅逐渐建立起了系统化的继续教育研究体系,也逐步向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早已超越了目前诸多国家关注于对继续教育本身的意义、价值、发展方向、具体举措等前期研究范围,已拓展至后端研究、提升研究和周边研究。如近几年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开始聚焦于其自身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关注接受教育后的能力提升评估,反思继续教育机构自身的学习提升,探讨继续教育供给侧服务的改革,商探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问题解决乃至经济学领域的价值等。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日益彰显。德国在继续教育研究领域的成果不仅为继续教育自身的发展指明了航向、提供了科学性保障,也为其他领域的现实问题乃至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和前瞻发展的面貌。5.终身学习:保持状态的社会氛围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德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有形之轮”,那营造支持职场人突破自我的学习型社会氛围则是其发展的“无形之轮”,然而此“无形之轮”却如同一张“隐形之网”将各种因素有效地联结、融合,并产生了神奇的“加速度”,使德国继续教育这辆“跑车”在世界继续教育大赛的跑道上一骑绝尘。继续教育这一“无形之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德国的“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目标之一是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在国家层面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打造,德国实为先行者。然而实际上,继续教育文化在德国早已存在,它不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学科、知识或概念,而是一种全社会对继续教育自然而然的认可、践行,并将之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德国,继续教育不唯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工作方式、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就工作方式而言,接受继续教育是德国劳动者工作的一部分,是不被潮流淘汰、紧跟时代大势的必须之举;就发展方式而言,“职前学习是准备,职后学习是发展”已成为德国人的共识,参加继续教育是获得更高薪酬和更优发展机会的必经之路;就生活方式而言,德国继续教育不仅仅限于与工作相关的各类技能培训,更有为数众多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园艺、绘画、音乐、文学等旨在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享受的生活类内容,继续教育是德国人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之选。在德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对继续教育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国家而言,继续教育不仅是一项关于教育的事业,更是一项事关就业、社会福利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之大计的战略。德国也确实通过继续教育,解决缓解了诸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就国民而言,继续教育不仅是提升工作技能、生存本领的方式,也是充分享受生活、提升自我的密钥。这也是德国私人培训机构学费昂贵却深受欢迎的原因。在德国,继续教育已超越了教育形式而深入普及为一种生活方式。继续教育从被动的继续“被教育”转向主动的继续“要教育”,从生活所迫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作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然而学”,从以简单的提高职业技能、降低失业可能、增加薪酬为目标转向以实现全民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除了转变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德国的继续教育正在孕变为一种更为普及的文化理念,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的目标正在实现。(作者:丁莉婷,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独成其天

提高网络教育含金量 严把“三关”只是第一步

一纸文件,让准备报名春季本专科网络教育的学生多了些担心和期待。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对网络高等学历教育(以下简称网络教育)学生严把入口、过程及出口关,推动网络教育毕业生达到相当于本校全日制同类专业的水平。把关严了,入学的门槛就高了。不过,如果网络教育毕业生水平高了,这纸文凭的含金量会否提高?学历继续教育仍有需求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招收网络本专科320.91万人,比上年增长12.16%,在校生825.66万人,比上年增长12.19%。成人自考、成人高考(包括函授、夜大、电大等教学形式)、网络远程教育同属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模式由教育部批准,所颁发的学历证书的有效性也被国家认可。但网络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有的学校办学定位不清,招生管理粗放,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出口把关不严,对学习中心监管乏力等,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比如说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其实是一种‘任其自然’的状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表示,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办学经费投入有明确的标准和渠道,但成人高等教育未纳入国家经费体系。办学经费短缺,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设备等都有待提升。秦涛说,多数试点学校的教学资源仍依赖于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没有适应网络教学特点的网络课件。有的课件制作质量不高,有的与学生教材不符,有的照搬传统课堂——这是网络教育致命性的问题。“如果没有教育资源,一切的硬件和软件都将成为摆设。”“高校对网络教育办学定位不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祁占勇说,很多高校没有看到高校网络教育对服务高等学历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在按照管理成人继续教育的模式管理高校网络教育。网络教育课程考核不完善,在考试命题、试卷评阅以及信息反馈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此外,还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质量监控制度。网络教育也需要一场质量革命按照入口和出口的不同,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体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成人高考录取学生,实行“严进宽出”制度,如夜大、函授、职大;另一种是免试注册入学,实行“宽进严出”制度,如电大开放教育、高校网络教育。秦涛说,对前者,教育行政部门只抓了入口关,但对教学过程缺少形成性评价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证书获取资格缺乏质量审査。对后者,教育部也只是组织了英语、计算机应用等两三门公共基础课程的统考,与专业教学质量基本没有关系。此前,社会对学历继续教育证书的认可度普遍不算太高。文件的出台,能让网络教育毕业生更有底气吗?储朝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文件能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多大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质量评价,要重视对网络教育学生的质量考核。“重视是第一步,重视才能找到手段、找到方法。”秦涛表示,培训部门、学历教育部门都应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建立“课程考核—专家督导—学生评教”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评估组织机构,实施教学质量全程跟踪,把提高教育质量落到实处。“继续教育监督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是立法,二是加强行业规范建设,三是注重社会监督。”秦涛补充。祁占勇也认为,要加强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监督。政府应把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办学情况纳入质量常态监测和高校评估范围,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对相关课程教学及考核质量进行抽测监督。在课程资源的供给上,秦涛建议,高校要积极更新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教育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满足国家、组织、个体等多元学习需求,按照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建设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学习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维护高等继续学历教育的严肃性和非学历教育的实用性。【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三净

「学院动态」2019继续教育创新实践高峰论坛10月25日召开

10月25日上午,2019继续教育创新实践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指导,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超星集团联合协办,共三十余家高校、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校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巍、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郭炜、超星集团副总经理秦波涛、超星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孙武、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谭予絮、副院长林芳、副院长邵建利出席了本次论坛。学院国际合作与从业资格培训部主任王蕴主持了论坛。陈巍副秘书长为本次论坛致辞,他指出继续教育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将会是高校继续教育崭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继续教育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2.0时代加速到来,引发了我们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和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变革,同时也推动政府创新继续教育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方式。我们可以预见,继续教育的办学生态将发生一次巨大的飞跃。谭予絮院长致欢迎辞,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及参会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近年来,学院深入开展继续教育深层次研究,成立了发展研究院,结合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经验,以“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为主题开展了系列调查走访学习。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厘清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了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走访了多个走在继续教育发展前列的高校,希望能够为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乃至各个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在主题发言环节,严继昌秘书长、秦波涛副总经理、邵建利副院长、郭炜副院长分别作专题报告。严继昌秘书长提出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解决方案,即对口专业招生、大力推行融媒体教学、组建“百校千课共享联盟”。他提出要融合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组建各行各业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能提供精准服务面向行业的教育链。秦波涛副总经理结合继续教育介绍了新的教育技术。他认为做好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有三个关键要素,即一流的平台、优质的网络课程、丰富的数字资源。并提出了继续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平台、资源、智慧教室、服务结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模式。邵建利副院长分析了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与高校曾测相匹配的政府企业培训、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学校办学主体之际互融互通、积极探索非学历教育新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弥补高校短板等相关对策建议。郭炜副院长以能力为核心对继续教育做了新的解读,她指出提高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质量是根本,其次拥有全媒体支持、课堂AI互动等的智慧课程将是助力继续教育的有力尝试。同时,学院与超星集团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论坛上举行。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为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合作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诚信合作”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在现场继续教育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学院院长谭予絮与超星集团副总经理秦波涛共同签署了项目合同,并与邵建利副院长及超星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孙武一同按下了启动开关,签约仪式圆满完成。此次论坛汇集了全国继续教育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分享继续教育创新的新理念,探索继续教育未来可行的新方向,致力于推动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供稿|关永蕗

伯常骞曰

打消多交税顾虑,需要细则配套方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盘和林/文 6月19日,一直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个税起征点将从之前的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此次税法修改是自1980年税法首次出台之后的第七次大修,此前,关于个税起征点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从最开始1980年的800元,调整到2006年的1600元,2008年的2000元,再到2011年的3500元一直沿用至今,而随着本次草案的提审,个税起征点每月3500元的时代也即将不复存在。可以说,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果,也是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见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部分,对国家、对公民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从国家层面看,个人所得税作为重要的税收来源,对其征收能够保证稳定的财政收入。同时,由于个人所得税一般采取累进制的模式,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税收增长速度超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税收降低速度超过个人收入降低,能够有效的抑制通货紧缩。从个人层面来看,个人所得税起着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的功能,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在被不断拉大,一系列社会矛盾可能爆发,而实行累进制个人所得税,对于减少社会分配不公、维持社会稳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应该说,5000元起征点总体符合预期,毕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5000元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可能有点偏低,但总来的说还是符合我国居民收入的实际情况。当然,要是能提高到6000-7500元之间,一个方面是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力度就会更大一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留下时间空间,或许再过3-5年,5000元的起征点又偏低了。不过,单纯提高起征点并不一定能完全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作为收入再分配工具,税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假如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对于收入在10000-38500元的这部分人群,才是真正的受益者。那么,对于低薪阶层,降低比重相比高薪阶层是很小的,这当然是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到底能帮助人们省多少钱呢,以月薪万元计算,若扣除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的数额为8000元,通过计算,改革前后应纳税额分别为345元和195元,相比起来每月节省了150元。也就是说,提高起征点之后大部分人减税不到2000元/年,幅度看上去似乎并不大。有的人认为,在北上广深或只够一家人上一次酒店吃饭。因此,简单提高起征点虽然能够改善少数低收入群体福利,但对大部分人的收入影响并不算太大。实际上,此次税改最大的亮点不在于提高到5000元起征点,而是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调整征税点后,与之相结合的税率结构改革也在推进,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便是首要措施,级距的扩大可让更多人群享受到税改带来的福利。所谓级距是指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级距小,累进税率的累进速度快,累进程度高;级距大,累进税率的累进速度慢,累进程度低。如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第2级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本级起点为1500元,止点为4500元,本级级距为3000元。总体来说,优化调整税率结构,主要是朝着个税改革“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迈进,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有助于增低、扩中。这远比提高起征点对中低收入群体受益更大。其次,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民众密切相关的生活支出可以专项附加扣除。之前只有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其他生活成本支出并没有纳入,不能真正体现“所得”要义。应该说,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专项扣除没有太多争议,但有房地产学者担心,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按揭支出可抵扣个人所得税,这是利好楼市,也是鼓励居民继续放杠杆的节奏。因此,如何平衡好减轻“房奴”负担,又不刺激楼市,这需要精细化政策实施方案。包括继续教育的类别,也会涉及到税负公平。相信,应该会有实施细则配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税法修改加入了反避税条款,表明了国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努力以及针对税收犯罪行为的整治决心。不过,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富人利用各种方式避税这一问题。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边际税率太高,可能会导致高收入人群想法设法避税,同时,由于这部分人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资源,避税的手段更多,想要监管难度不小。高档税率的边际率,或许还能做出更大调整。总的来说,本次个税修改基本符合公众预期,对民生方面有了更多的考量,符合个税改革大方向,尤其是专项抵扣、扩大较低档税率极距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对一些人来说,感受可能并不明显,网上有些声音甚至担心 “减税变加税”。要让民众真正感到税收减负、要打掉人们多缴税的顾虑,显然,还需要更精细化的细则配套。(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