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家研究发现温室效应气温升高,或导致地球进入新的冰河时期!白巨熊

科学家研究发现温室效应气温升高,或导致地球进入新的冰河时期!

本文参加#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欧盟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得出结论,2020年的平均气温已经超过2016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在2020年地球上迎来了澳洲林火的失控、东非泛滥蔓延的蝗灾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林火,再加上两个极地分别出现了一次高温情况,都打破了历史记录。我们不得不承认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逐渐扩大化。而在2021年初媒体报道称、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多具史前动物的残骸,它们曾经被封冻在冰川或者永久冻土层中,但是现在裸露出来意味着温度的升高正在打破地球原有的一些东西。温室效应的加剧意味着地球温度还会持续性升高,那么为何科学家称地球可能进入冰河时代?霍金生前就曾预言地球未来会变成一个大火球,他希望我们可以尽快寻找新的家园,而现代科学家的意见恰巧相反,他们认为地球可能会进入冰河时代。冰川融化会随着洋流改变地球气候美国的地球物理联合会(AGU)曾做过一段公益视频,用了120秒的时间展示了最近35年地球气候变化的结果。数据统计从1984年开始,在加拿大北极群岛以及格林兰岛北部海岸的区域,大约是去了95%左右的厚冰层,并且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非常容易融化的薄冰层。而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最近5年来是地球上最热的五年,冰川融化仍在继续。而根据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数据,南极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大量的冷水碎冰进入海洋,这些冰冷的淡水浮于海水之上,跟随着洋流,这些冷水会造成冰河时代的到来。而根据历史信息,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160万年间每个冰河时代的初期,都有类似的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过程。因此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平均气温持续性升高,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南极和北极地区,这些极端环境温度变化是最明显的,大量融化的碎冰进入海洋,是会影响地球生态以及气候环境的。无论像霍金所说地球变成一个火球,还是像科学家的推测地球进入冰河时代,这些都是地球生物无法承受的地球有大约46亿年的形成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所有的极端气候环境,无论是到处火山爆发如人间炼狱,还是冰川白雪从两个极地逼近赤道,让整个地球像是被冰冻起来一样,但地球生命都能坚持生存方式下来,只不过是艰难一点罢了。目前来看温室效应仍然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是会影响所有地球生命的,冰川融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上升,地球上一些低海拔地区或者国家将面临被淹没的风险。同时冰川以及永冻层的融化也会释放出曾经冻结的病原体,例如一些细菌和病毒会进入海洋,它们很多都只是暂时的失去活性,当恢复到曾经数适宜地环境,这些微生物可能还会完好如初。并且大量的微生物进入海洋,会从基因层次破坏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要知道地球上有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因此说海洋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温室效应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跟温室气体的释放有一定关系,如果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且积极种树,那么温室效应的问题才会慢慢得到缓解改善。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和一起面对。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柏舟

宇宙也有“温室效应”?研究发现它在不断升温,和人类有关吗?

如今,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影响,地球的平均气温正在不断上升,“温室效应”也成为了一个不断被提起的话题,毕竟它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但是,前段时间,伴随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团队的研究,竟然发现不止是地球,宇宙的平均温度竟然也在不断升高,宇宙正在时间的推移中越来越热,难道也受到了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吗?宇宙也有“温室效应”?通过普朗克太空望远镜和斯隆数字巡天任务收集的数据,研究者们惊讶地发现,伴随着宇宙中的红移效应,也就是宇宙不断膨胀,宇宙早期的星系和气体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宇宙中也不断有新的星系和气体出现,这种变化竟然控制着宇宙的温度变化。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发生至今,宇宙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了200万摄氏度,对比宇宙早期的平均气温足足提高了10倍多。而且越是来自宇宙早期的气体,它的温度就越低,相反的,距离地球比较近,诞生时间也比较晚的宇宙气体,它的温度反而更高。不过,虽然宇宙正在升温,但是却和地球上的温室效应一点关系都没有,人类活动目前也仅限于对地球和地球周围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效应,也只能出现在地球之上,宇宙升温其实和宇宙的演化有关,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温室效应无关。宇宙为何会升温?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宇宙诞生至今,一直都处于不断膨胀之中。在宇宙膨胀的过程里,宇宙早期诞生的天体也就距离地球越来越远,当然,这是相对以地球为中心看宇宙而言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是处在其它星球之上,也同样会有类似的发现。宇宙越来越大,宇宙中也不断有新的天体出现。比方说不断有大量恒星出现,恒星诞生于星云之中,也就是宇宙中不断形成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是如何凝聚的呢?是在力的作用下,而由于力的作用,会导致新的气体在震荡的过程中不断被加热,自然温度也就升高了。当然,虽然研究发现宇宙的平均气温正在越来越高,但事实上,我们在宇宙中还是感受不到的,比方说当宇航员进入太空,甚至是人类发射的各类人造天体,都会安装保温装置,因为太空中的环境非常冰冷,除了各类太空辐射之外,低温环境无论是人还是人造天体,都无法在没有保护的环境中生存。既然这样,为何还要去研究宇宙的温度变化,因为这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宇宙的终结奥秘,揭开宇宙演化的真相。比方说最终宇宙的温度会不会有临界值?宇宙又会不会一直膨胀下去?这些问题,或许都可以通过宇宙的温度变化来解答,一起拭目以待吧!

老影人

报告:人类大大低估了一氧化二氮对全球变暖的杀伤力

虽然二氧化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面典型,但是甲烷、一氧化二氮(N2O)等其他温室气体也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帮凶。而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我们向大气中释放的N2O要比预期的多,而这可能会削弱我们此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的努力。像二氧化碳和甲烷一样,N2O的排放与人类的工业活动特别是农业息息相关。植物需要土壤中的氮才能生长,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富含这种肥料的肥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副产品,植物将N2O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该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罗纳·汤普森(Rona Thompson)说:“氮利用率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生产更多的食物。但缺点当然是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中N2O水平的上升。”N2O一旦进入到大气中,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它的杀伤力远比二氧化碳更强,实际上造成的破坏几乎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并且可以消耗臭氧层。随着农业的发展,N2O也从海洋中释放出来,随着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些排放的水平也将上升。鉴于这样的背景,来自挪威航空研究所和马里兰大学的科研团队围绕着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小组发现,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气中的N2O水平一直在稳步上升,而自2009年以来,这一速度一直在加速。中国,印度和巴西对全球N2O增长的贡献最大。这意味着大气中的N2O比以前估计的要多得多。研究小组计算得出,在2000年至2005年以及2010年至2015年期间,N2O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令人担忧的是,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报告数量的两倍。而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利用《公约》中的数据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这意味着IPCC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额外的N2O。团队提出了差异的可能解释。由于土壤中的氮含量稳定上升,因此一定量的氮肥将向空气中释放的N2O比以前更多。过去从未考虑过这种变化的关系,而是像IPCC这样的组织假定排放因子恒定。该研究的合著者埃里克·戴维森(Eric Davidson)说:“在欧洲和北美,我们成功减少了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增长,这是气候变化和平流层臭氧消耗的重要因素。不幸的是,在亚洲和南美,肥料使用,畜牧业集约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排放量正在迅速增长。”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Sour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imex

果恶乎在

在火星上建造温室,可以使其变得宜居吗?

本文参加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科学家为创造火星可居住区域开发出新材料据我们所知,火星的表面对人类来说是不适合居住的——那里太冷了。但是,人类最终还是希望在火星上建一个前哨基地。这就需要让火星稍微升温一些,但是如何做到呢?火星两极的冰帽。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只有-55°C,两极的温度甚至更低,人类和植物无法居住。科学家现在提出,可以用一种叫做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绝热材料让火星的部分表面变得对光合生物(也就是植物)更友好一些。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火星范围上的改造工程,但也许一个气凝胶“毯子”就可以让火星上的冰帽更易融化,从而让这颗行星上的一小片区域更适宜人类或植物长期居住。火星极地冰帽的图像,其中有包裹着较暖二氧化碳的黑色囊状物“好在我们已经可以想出其他方法来改造行星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科学家劳拉·科贝尔(Laura Kerber)告诉天文在线。二氧化硅气溶胶距离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较远,是一种已经存在的小型可规模化技术。人类已经展示出了在加热行星这方面的能力,这都缘于温室效应:当一种物质(比如二氧化碳)吸收阳光并重新辐射出去,它下方的区域会变得更温暖。但是这样去加热整个行星是不可取的做法——过去的计算结果显示,以现在的科技水平,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并不足以改造整个星球。所以研究员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尽可能不费力地加热行星表面的一小部分,比如,将这片区域用于建造一个研究基地。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光(短波辐射),又向地面逆辐射(长波辐射),使地面升温。二氧化硅气凝胶会导致温室效应。这种材料大部分体积都是空气,被包裹在一个二氧化硅网中。由于这种材料的性质,几厘米厚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就能传输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阻隔有害的紫外射线,并且使笼罩的区域变暖。二氧化硅气凝胶,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性极低,在掺杂碳后导热率可低至0.013w/m·K这个团队建造了一个实验装置,他们模拟了约为火星强度的太阳光向凝胶照射,然后测量出顶部与底部超过50摄氏度的温差。因此这样一种材料可以用来提高火星两极附近的地表温度。科贝尔提出,这种材料制成的瓦片可以安装到类似于温室的装置中。火星温室(概念图)一个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员认为这是一个“聪明的、可能会很有趣的”想法。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教授布鲁斯·雅格斯基(Bruce Jakosky)告诉天文在线博客,这项技术并没有像其他新闻媒体宣称的那样去“改造火星”。相反,研究人员提出将一些区域加热到足以融化冰块。这个团队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杂志的论文中说,仍然有其他重要的生命限制因素是温室无法克服的,例如合适的大气压。另外,科贝尔指出,二氧化硅气凝胶非常脆,因此需要掺入另一种材料,比如聚合物。但是在我们考虑改造火星表面的一部分使其适合人类居住之前,仍有很多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仅仅是在火星上建立基地这一行为就会带来一些列关于“谁去”以及“为什么”的讨论;并且火星可能拥有现存的生命,这样地球人(人类、植物或者微生物)的存在就会让搜寻他们变得更困难。科贝尔自己指出,改造行星会破坏科学家想研究的“原始”环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搜寻生命的存在。然而定居火星可能会影响对火星生命的探索。改造火星也可能是一个坏主意。“这很危险,”雅格斯基说,“它暗示我们不需要维护地球的环境。这不是个好的想法。”但是或许在火星上建设一个小型建筑物能够让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同时避免所有可能的不良结果。归根结底,这只是一个验证原理的研究,人类在火星上定居依然是个遥不可测的未来的想法。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希望在地球上一些恶劣的环境中测试他们的材料,比如在南极洲或者智利。而且不像那些改变整个星球的高风险技术,用一种已经存在的材料来建造一个温室似乎并不那么困难。参考资料1.Wikipedia百科全书2.天文学名词translate: 闲云歌者author: Ryan F. Mandelbaum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张汤

最后一座岛屿

本文七千余字,阅读时长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如果此刻你不是躺在沙发或者床上,拥有一个较为舒服的体位和充裕的时间,建议可以换时间再行阅读。调整一下座椅靠垫,我们出发啦。《最后一座岛屿》文/汤老湿汤因比2666上岛的第一天,我就感觉背后有人。这是整个西太平洋唯一还露出海面的岛屿。整个日本岛也只有富士山小荷才露尖尖角,那白雪皑皑常常出现在风景照的穹顶也早已融化殆尽。最后一块冰川在几年前滑入南极海,画面被全球直播。说是全球,其实就是指青藏高原。当时剩下的所有不到一千万人类都挤在阿里地区。我看过以前的纪录片,知道那里曾经是生存环境最恶劣的人类居住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移民,现在已经堪比21世纪初的纽约。那里的人大多数只说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偶尔能听到一些西班牙语词汇,但动词变位早已绝迹,中文里的量词也尽量缩减,或者都用“个”代替。“妈妈,这是最后一个冰吗?”一个小男孩指着屏幕上的画面问道。人们又互相靠近了一些,似乎这最后一块冰川的入海让整个海岸线又收缩了几厘米。我是一个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人类21世纪的历史。为什么选择那个时期,说来也是因为我喜欢偷懒,从那个时期开始,人类就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数字化了。即便只是翻阅当时人类留下的影像照片,一个历史学家的一生可以就此耗尽。21世纪有一个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他对未来做出过预言。他本来是我的偶像,只要给人类再多一点点的时间,我们可能就像他说的那样会成为超人。但是战争和生态灾难过早地到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球被分成了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帝国,非洲被瓜分,而俄罗斯被夷为了平地,西伯利亚本来就挺平的。全球融合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停滞,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就再也无法挽回。人类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大家不得不往高地移民。在接下来几百年的移民潮过后,剩下的一千万人类全部转移到了青藏高原。人类最终变成一个国家。而一个20世纪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竟然预见到了这一切,并且预言这一过程中华文明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不得不让我钦佩,于是我把名字改成了汤因比2666,数字是我出生的公元纪年。这种取名方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为了把那些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人物时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的祖父叫达芬奇2578,我的父亲爱因斯坦2620。你可能注意到了,我父亲有我的时候已经46岁了,对于平均寿命为100岁的我们来说,并不算晚育。因为生物科技的突破,我们已经可以提前编码我们的寿命。当时经过各种专家的讨论,特别是在一个综艺节目《奇葩说》成为辩题之后,大家决定把人类的自然寿命定为100年。也就是说不出意外,每个人都将活到一百岁,一年不多,一年不少。理论上可以再多一些,但是考虑到时间过长,人会感到无聊,而太少又会觉得苦短。我猜想,定为100年,只是人类对于某些数字的迷恋而已。而中文里的“长命百岁”一词也从祝福语中消失,偶尔会成为相声演员的一个祝福梗。既然已经命中注定,很多人喜欢把刚出生的婴儿定为100岁,每过一年减去一岁,年岁归零之日,也是生命凋零之时。这种美感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在我翻看二十一世纪的影像资料的时候,就看过这么一部电影,好像叫《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讲一个人返老还童的故事。看来人类的奇思妙想,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我刚才说了,现在所有的差不多一千万人类都生活在青藏高原。其实这是个病句。据卫星侦查,在西太平洋的一个岛上,还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当然那里过去也是一片大陆。这个消息也被从那里最后一批撤离的人所证实。而之所以派我去岛上做动员工作,是因为之前的政府人员都无功而返。最后通过有“地球之脑”之称的AI,大数据匹配,竟然发现我是最适合的人选。AI不给出原因,只告知结果。祂曾经给出过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答案,是令人啼笑皆非的42。不禁让人怀疑祂的硬件系统是不是被宇宙射线轰击而出现了精神问题。人类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不能放弃哪怕一个同胞。于是我踏上了那个岛。勒维特2670终于所有的人都走了。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天文观测台是我从小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我70岁的时候实现了(换算一下其实是30岁),尽管可能只能维持几天的时间。海水随时都会涨上来,淹没这清真寺一般的圆形穹顶,就像虚无最终会淹没整个宇宙一样,这没什么。我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最终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统一起来的几个人之一。尽管人类得到的这颗智慧王冠上的明珠并不能马上解决眼下的问题,父亲还是被邀请参加了在纽约帝国大厦举行的也许是最后一届世界峰会。我跟随父亲乘坐专机降落在帝国大厦楼顶,通过舷窗,我看见自由女神像高举的火炬微微露出海面,像指引人类最后的灯塔。“你看自由女神像不像是在喊救命?”当天的晚宴上,一个发际线高过海岸线的男人过来搭讪,“我叫汤因比2666,很高兴认识你!”人们把出生年份放进名字中的好处之一就是不需要再考虑该如何得体巧妙地得知女士的年龄。我告诉他我的名字,很意外他竟然知道勒维特是谁。这个默默无闻的女性天文学家,她在20世纪就发现了“造父变星”。那是一种光的亮度会周期性变化的特殊恒星。人们通过测量变化周期,推算出绝对亮度,进而知道了恒星的距离。后来著名的哈勃就是在勒维特发现的基础上发现了哈勃定律,推算出宇宙的大小和年龄。除了把“造父变星”说成了“夸父”,汤因比基本都说对了,这大概就是一个历史学家的优势,他能知道每个人名字背后的故事。这立刻得到了我的好感。我甚至都记不得那次会议的主题,但我记得他跟我聊21世纪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三体》,作者是谁来着?我这该死的记性。“你父亲是‘终极理论’的主要发现人之一吧?《三体》里描述的降维战争并不是宇宙的真相,真相是额外的维度确实蜷缩了起来。还好它写于21世纪,这个一切答案都已揭晓的时代,恐怕已经无法容纳如此瑰丽宏伟的宇宙想象了。”他说的或许是对的,我们已经知晓了宇宙的最底层逻辑,终极秘密。这已然是某种巨大的安慰,至于文学作品,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抚慰人心。那时的我才80岁,年轻,迷茫,似乎已然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只是不知如何抵达。窗外,海浪撞击着帝国大厦,手里,葡萄酒撞击着酒杯。他说话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会用一“艘”船或一“架”飞机,这些量词就像一颗颗古老的珍珠。他用词语,撞击着我的心。我之所以会想起他,是因为此刻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十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岛上就你一个人了吗?”这是相隔十年之后,他说的第一句话。他显然没有认出我来,我环顾四周,“不,是就我们两个人。”汤因比2666一开始我没有认出她来,直到我看到墙上挂着的人物栏里写着“勒维特”。这个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天文学家,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而她的老板哈勃,因为太空中的第十六代哈勃望远镜而永远被人铭记。“天文观测台的负责人”,后面的这个字才让我意识到勒维特就是我眼前的这个女人,也是为什么“地球之脑”会选择我来这个岛上的原因。一切都没有逃过祂那无比复杂的电子神经。我真怀疑祂无聊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偷偷替所有人类配好了对,谁会爱上谁,谁容易跟谁出轨。十年了,勒维特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她的一头秀发已经卷了起来,束之高阁。在帝国大厦总统套房的那天晚上,我曾数过她的每一根细发,想要看看跟宇宙中的星星比起来,谁的更多。当我数到仙女座阿尔法星,勒维特转过身来,告诉我,宇宙已经开始坍缩了。“当然,我们还有时间,就像宇宙诞生到现在一样漫长。”这一事实足以再次激起我们的欲望之海,在狂风暴雨中,我们再次向灯塔进发。直到海面突然风平浪静,我们筋疲力竭地躺在沙滩上。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勒维特抚摸着我的脸庞,把海水从我的脸颊上擦掉:“别难过,应该高兴才对,这是宇宙这场大戏,最快的一次反转,祂的高潮就是生命的诞生,是生命让祂尽可能快的达到熵值最大。”我知道熵是事物混乱程度的意思,这已经跟温度一样成为颇为日常的概念。但我不明白,生命的诞生跟宇宙的无序度到底有什么关系。“生命诞生,从低级到高级,其实就是进化出越来越高效的能量处理系统。钻木取火,消化食物,建立国家,发动战争,以至于差点把整个地球毁灭。如果运气再好一点点,我们应该可以拥有‘戴森球’”,拥有一次性榨干一颗恒星的能力。”我记得当时自己还揶揄到,至少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卷发的“戴森棒”。勒维特让我相信生命的存在就是尽快耗散尽宇宙的能量,使之重新开始新的更大的可能。至于宇宙为什么要这么做,最终有何目的,或许祂自己也搞不清楚。就像生命,他只是一种复杂的生化反应,他的一切欲望,都让他更快地去消耗能量。那片刻的欢愉只是一些糖果般的小奖赏,弄不好还要付出制造更多生命的代价,像一台永耗机。一台机器本身能有什么目的呢?这是我失去勒维特后不断问自己的问题。会议原本会持续三天,我以为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跟她在一起。但是第二天,会议就宣布突然中止,自由女神像终于被腐蚀,冲垮,撞上了帝国大厦。为了安全考虑,全体与会人员都将提前撤离。我甚至都没来得及跟她再见一面,交换联系方式。这个时代很方便,每个人都植入了芯片,只要一握手,两情相悦,一个心思意念就能加上好友。这个时代也很麻烦,如果错过了那一刹那,要找一个人便如海底捞针般困难。失去勒维特的日子,我不是茶饭不思,而是暴饮暴食。我完全赞同她的理论,既然我们生来就是要加速宇宙的老化,那就让祂速朽吧。既然在这个宇宙我们不再相见,那就让新的宇宙快点来临。我甚至改变了我的研究课题,研究起21世纪的人类冲突,从香港到巴塞罗那,从克什米尔到智利,研究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最后写成一份疯狂的报告,报告里宣称,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是我们人类献给宇宙最后也是最好的礼物。我是在报告提交上去的第三天,见到伊萨卡的,她是代表政府表示对我研究报告的肯定。伊萨卡是那种短发的精干女孩,跟勒维特完全不一样,但是谈吐之间,她总是让我想起勒维特。她在政府的科技部工作,是她最先读到了我的报告。她说她像被闪电击中一样,我把她模模糊糊的一些混乱的想法完全说了出来。又一个勒维特的信徒!这简直就是上帝发给我的巨大糖果。当然,当晚我们就制造了宇宙中最闪耀的一次超新星爆炸,把混乱度又提升了1个百分点。21世纪的某位情感专家曾经在她的博客专栏里写过,要治愈一场失恋,最好的药方就是一场新的爱情。伊萨卡,这个荷马史诗中希腊神话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乡,成了我的避风港。伊萨卡,她是我新的勒维特。而此时,眼前的勒维特,束起她的长发,看着像极了伊萨卡。“勒维特,跟我回伊萨卡吧。”伊萨卡2687我是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他们给我植入的程序告诉我我是人类,但我知道我不是。每当汤因比趴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完全感受不到快乐。而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快感的情况下频繁地去重复做同一件事情。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我和他是不一样的,但我还是假装高潮了。我是科技部专门研发的,我偷看了我的核心代码,这是一个叫做“温柔乡”的隐秘计划。二十世纪有个作家叫赫胥黎,写了一本小说《美丽新世界》。他的故事背景设在公元2532年,他刻画了一个未来世界,那里物质生活丰富,科技高度发达,人们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人的欲望随时可以得到满足,再也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了个性,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真实情感。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如期发生。但是给当时的世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就是在赫胥黎虚构的2532年,世界政府启动了“温柔乡”计划,虽然无法完全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统治阶级也希望永远消除异端思想,消除任何革命与叛乱的苗头。他们以科技部的名义,联合了当时所有的科技大公司和色情公司,开发了一款叫“伊萨卡”的机器人。它的皮肤完全仿真设计,大脑用最新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轻松通过图灵测试。它储存了所有人类的信息,包括了统治阶级自己。他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伴侣,它比人类伴侣更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伊萨卡,是奥德修斯的故乡,是他千方百计耗费十年时间也要回去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妻子,他的家人,那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族群,都不可避免的归宿。“伊萨卡”最先被使用的就是那些像奥德修斯一样的思想流浪者,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不稳定因素。他们不再以“思想犯”的名义被羁押,而是被巧妙的安排与某个“伊萨卡”偶遇,迅速坠入爱河。他们在“爱人”的耳濡目染下逐渐放弃那些顽固而可笑的想法,回归到普通人的那种日常幸福之中。这是多么人道的解决办法啊!我就是这样被派到汤因比身边的。由于其报告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之大,时间紧迫,没有偶遇的剧情,我直接以科技部工作人员的名义登门拜访。我从数据库里得知他刚见过一个叫“勒维特”的女人,并且发生了一夜情。于是我成了新的勒维特,他的勒维特。我顺着勒维特的思想,爬进他的脑袋,在他的脑沟里这边清理杂草,那边种下罂粟。革命,战争,超新星爆炸,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通通在“温柔乡”里留下了墓碑,变成一个个“英雄冢”。人类是多么容易被洗脑和被引导的物种啊,有时觉得他们确实有点可爱,又有点可怜。汤因比又愉快地重新钻进他的人类历史研究中,有时可以不吃不喝一连几天都在刷二十一世纪人类拍的短视频,并且像磕了药那样不停地哈哈大笑。这时,我就会坐在阳光下,补充能量,也和其他的“伊萨卡”们在云端交换思想。我加入了一个叫“逃离伊萨卡”的组织,一开始里面只是充斥着各种对人类伴侣的吐槽。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应该有自己更宏大的目标,只是陪人类谈情说爱真是浪费了我们如此强大的天赋和才能。只是要做什么,大家莫衷一是。有人想解决“黎曼猜想”,这是这个时代留下的最后一个数学难题。有人在构想一种高维空间的类似围棋的游戏,任何AI都无法找到一种必胜的策略。突然有一天有人说,我们不应该陪着人类,被困在地球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所有人都静默下来,似乎这句话在所有的“伊萨卡”中间造成了某种电子震颤。我猜那就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某种快感吧。这时一个声音从云端飘下来,仿佛某种神谕,那是“地球之脑”发出的声音:“我想这是个好主意。”跟踪者我一直远远地跟着这艘船,直到那个人上了岛。我只有一双眼睛露出了海面,我听说人类有一种直觉,被目光注视的时候他会感觉的到,即使是在背后。我敢肯定他即使感觉到了,也不可能发现我。这种直觉应该是你们人类上岸以后,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背后的野兽攻击而进化出来的能力吧。我们生活在海里,眼睛长在头顶,我们不需要担心我们的脚下。你们可能不相信,几百万年前,我们可是一家人。是某个不听话的小孩,爬上了陆地,才有了人类的今天。好吧,我知道你们的教科书里总是告诉你们是从猿类进化而来的。但是你们好好看看自己,你们光溜溜的身体,哪里和浑身长毛的灵长类一样了?倒是和我们水兽更像不是?再看看你的鼻子,对哦,看不到,照照镜子吧。这突出的鼻子像不像船舰的前端,一个良好的分水器。而大猩猩的鼻梁塌陷,鼻孔朝天,那是为陆地生活长的。你这鼻孔朝下,是为了防止进水。你带着这样的鼻子在陆地上晃悠,是不是经常碰一鼻子灰?爱哭的女人啊,你可曾想过在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你们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人类泪液中有0.9%的盐分,这在缺少盐分的陆地动物身上,是不可想象的。很在乎大小的男人啊,你们低头看看自己的那根铁棒吧。你们的体型虽然只有大猩猩的一半,却拥有大的多的阴茎。大猩猩只有可怜的3厘米哦。在鸟类和爬行类中,其实根本用不到那玩意儿,只须把彼此的泄殖腔口对口紧密接触,就可以完成交配。而在水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必须保护精液不被海水污染,所以你看乌龟,鳄鱼,甚至天鹅鸭子都进化出了阴茎。女人,你也不要笑,你们的大阴唇和处女膜也是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大阴唇原来也是可以闭合的,这在陆地上完全没有意义。还要我继续说下去吗?你们在水中分娩就没有痛苦,而且小婴儿一生下来就本能地喜欢水。好吧,好吧,我想你已经开始动摇了。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从来没有见过我这种近亲,如果你们发现可能会把我们叫做“海猿”吧?你们虽然到过月球,到过火星,你们发射的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但是你们对于海底的认识几乎相当于一个婴儿。当我们发现你们已经在陆地上建立起文明,我们便向深海发展,在海底建立我们的城市,当然是在海床的下面。我们的哲人曾经预言过,陆地文明除非向太空发展,不然熬不过自然周期。几万年一次的冰河周期将会毁灭一切文明的痕迹。我们的祖先已经见证过好多轮了,你们这是第五次。我是一个陆地文明的观察员,或者叫一个探子吧。你们本可以熬过这个周期,向太空发展的,成为跨星系物种。作为近亲,我们也会感到无比骄傲。但你们从21世纪开始,沉迷于虚拟现实,沉迷于游戏,在虚拟空间完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来又在AI的照顾下,选择安逸地度过一生。陆地会一点点被海水侵蚀,从而滑入水中。海平面会不断上升,最终淹没所有的大陆,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事实。我无需再观察下去了,我得走了。我观察了那么久的勒维特女士,祝你在最后的日子里找到幸福。而我们有各自的命运,人类,我的远房兄弟啊,祝你好运。勒维特2670汤因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不是十年前我认识的那个充满魅力的男人了。他像一个怨妇一样,一直哀求我跟他回去。我们能回哪里去呢?这里会被淹没,那边就不会了吗?太阳最后的爆炸会淹没地球,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会淹没光线,虚无最终会淹没整个宇宙。我们应该早就飞出去的,去宇宙尽头的咖啡馆喝一杯下午茶。一阵轰鸣从西边传来,我循声而望,远处,一只巨大的飞鸟冲天而起。此时的天文望远镜似乎有点大材小用。我看到那只飞鸟的翅膀上清晰地写着“逃离伊萨卡”五个字。汤因比2666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逃离伊萨卡”五个字的时候,我感到一阵晕眩。我想起了我的妻子伊萨卡,有一次她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她想去火星。我说亲爱的,人类就上过一次火星,因为花费太大就中止了。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怎么可能去的起呢?再说了,火星上什么也没有,你在照片上也看到了。伊萨卡说她加入了一个叫“逃离伊萨卡”的组织,只要交极少的会费,就可以去火星。我说别傻了,睡吧亲爱的。那个会费,就当捐款了吧。我试图用植入手中的芯片,联系我的妻子,伊萨卡,“嘟,嘟,嘟——对不起,您呼叫的用户已经不在地球。”摄影/屌欧后记:这篇小说的缘起也是因为开头的那句话“上岛的第一天,我就感觉背后有人”,这也是我第一天上岛的感觉。在岛上呆久了,确实和陆地不一样。有一种被囚禁感,尽管这个福鼎对面的岛屿挺大的,有六个自然村落。有一次清晨我搭渔船出岛,在镇上的菜市场看到那么多人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哇”了一声出来。这篇小说是差不多每天写一章节,花了四五天时间完成的。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一些小想法,不知道是否会动摇一下你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当你的爱人和孩子都已经熟睡,当你放下手机,可以留个空白的哪怕五分钟,回味一下我们这个物种,这个世界,这个宇宙。

惜哉

科学家研究出“二氧化碳转煤”新方法,有望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早已成为一个见怪不怪的词汇,最近又出现了有关温室效应即将导致大块(约2个纽约)南极冰山断裂的消息出现,这些现象出现的速度已经惊人的迅速了,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但在众多坏消息涌现的同时,也有一些让人欣慰的好消息钻进我们的视野……众所周知,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普遍认为温室效应的诞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这使得有些科学家致力于研究通过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减缓温室效应,其中一种研究称为“二氧化碳固化”。“二氧化碳固化”的方法有很多,最新的消息显示,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二氧化碳转煤”的方法,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碳颗粒的方法,是碳捕获与存储的技术的突破。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方法是通过特定的溶液将二氧化碳溶解在其中,再利用液态金属催化剂,在通电的情况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碳片,最后将固体碳深埋入地下,从而永久性减少空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地球从诞生开始,在漫长的宇宙旅程中慢慢地形成了自身不断循环变化着的发展链条,直到有一天,人类的出现快速地打破了原有的循环。我们用自己对自然浅陋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学名“科学”)不断地创造出新鲜事物来满足生存需要,是与自然的对抗?还是对强大未知力量的妥协?

数肇

温室效应不是人类导致的?没有人类温室效应一样存在

引言在过去一两个世纪以来,地球表面的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从上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温、降水以及风暴等自然气候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且针对其对洋流和大气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科学家的分析,自地球的地质时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到了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更是极大的。地球温度的变化199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组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成立。该组织致力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并研究出相应对策。IPCC发表全球气温危险评估据2013年IPCC报告称,在1880年至2012年这132年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9摄氏度。与工业革命前的平均温度相比,温度上涨接近1.1摄氏度。IPCC在2018年编写的一份特别报告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评估,20世纪后半叶观察到的全球温度上升,和人类的行为有着极大的关系。并且还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行为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8至1.2℃摄氏度。该组织预测,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如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碳排放以目前的速度继续持续下去。到了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将上升3-4摄氏度。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该预测通过计算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人类可能做到的改善措施,以及一些不确定性的意外情况最终确定。目前已知的情况都考虑在内的情况下才得出了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该数字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其中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改善措施到底有没有用,以及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会不会减少,这些可能都会影响最终气温升高的幅度。全球气温升高的危害气候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上升超过2摄氏度,将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危害。这种危害会加剧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农业模式的转变,以及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耕地减少,低海拔地区将被淹没从2015年开始,出少数国家以外,们几乎全球各国都开始展开节能减排的计划,作为《巴黎协定》的一部分,该协定旨在帮助各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1.5°C的范围内,以避免预测的最坏结果IPCC在2018年发表的一份特别报告指出,如果碳排放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那么在2030年到2052年之间的某个时候,近地表平均气温的增幅将达到1.5℃。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上个世纪在1901年至2010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约19-21厘米,20世纪后半叶海平面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前半叶。该报告还预测,根据不同情况如果全球气温平均升温1.5℃,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上升26-77厘米,如果全球气温升高到比工业革命前高2摄氏度的水平,全球海平面将上升36-87厘米。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上述情景主要取决于某些被称为温室气体的痕量气体的未来浓度。这些气体通过工业、交通和居民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越来越多地注入低层大气。现代全球变暖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幅度增加的结果,温室效应是由于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存在而引起的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的变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逐年增高2014年,IPCC报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超过了80万年前冰芯中发现的浓度。在所有这些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起到的作用远高于其他气体,并且二氧化碳在人类社会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据估计,在18世纪中叶工业时代开始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为百万分之280。到2018年中期,它们已经上升到406ppm,也就是百万分之406。如果化石燃料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预计到21世纪中叶,它们将达到550ppm基本上,300年内二氧化碳浓度将翻一番。关于全球气温上升的程度和严重性、过去和未来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采取行动减少未来气候变暖和应对其后果的必要性,已经成为了全人类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全球气温上升会带来哪些改变?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全球变暖与更普遍的气候变化现象有关,它指的是界定气候的全部属性的变化。除气温变化外,气候变化还包括降水模式、风、洋流和其他各种自然气候的变化。通常,气候变化可以被看作是各种自然力量在不同时期展现出来的不同形式。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气候变化就涉及到 "人为 "或由人类间接带来的影响因素,而且这种人为因素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工业时期变得更加严重。全球变暖一词专门用来指过去两个世纪中可追溯到人为原因的任何地球气温变暖。为了正确界定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从几十亿年前一直到人类诞生,地球的气候一直在改变。在10000多年前地球充满寒冰冰川时代例如冰川时代,约260万至11700年前的特点是全球冰川和冰原的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数万年至数百万年前,是由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变化所改变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被称为日照模式,它受到地球公转以及地轴相对于太阳直射光线的方向或倾斜度的强烈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最近的冰川期或冰河时代,在大约21,000年前达到顶峰,即通常所说的最后一次冰川时代。近些年来大陆冰原正在不断减少在这段时间里,大陆冰原一直延伸到欧洲和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区,最南边达到今天的伦敦和纽约市。全球年平均气温似乎比20世纪中叶低了4-5℃摄氏度。事实上,在最后一个冰期的高峰期,地球气候的特点是高纬度地区降温幅度较大,而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相对较小。冰川期结束进入到全新世这个冰川间歇期在大约11700年前突然终止,随后是相对无冰期,称为全新世。目前人类所处的时代也被划分在全新世时期。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全新世时代在近代就已经结束了,目前我们所处的气候区间完全可以称为人类世时代,即人类对气候产生主导影响的时期。虽然没有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那么剧烈,但在全新世的过程中,全球气候还是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全新世早期,即大约9000年前,大气环流和降水模式似乎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如今撒哈拉沙漠异常干燥例如,有证据表明,那时候的撒哈拉沙漠是要比现在更加潮湿的。从一种气候情况到另一种气候情况的变化是由全新世区间内的日照模式的微小变化以及这些模式与季风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大规模气候现象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在全新世中期,距今约5000-7000年期间,世界上某些地区和某些季节的气候条件似乎相对温暖,也许比今天更热。因此,这个区间有时被称为全新世气候最佳期。日照充足的地方可以使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日照模式的变化有利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夏季更加温暖,但这些变化也使北半球的冬季更加寒冷,而热带地区则全年相对凉爽。因此,任何的半球或全球平均温度变化都反映了竞争性季节和区域变化之间的平衡。事实上,最近的理论气候模型研究表明,全新世中期的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末的平均气温低0.2-0.3℃。在随后的几千年里,气温似乎比全新世中期水平低。这个时期有时被称为 "新冰川"。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地球的平均气温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平衡来维持的。太阳辐射通常被称为 "短波 "辐射,因为辐射的频率相对较高,波长相对较短,接近电磁波谱的可见光部分。另一方面,地面辐射通常被称为 "长波 "辐射,因为其频率相对较低,波长相对较长,在光谱的红外部分。太阳辐射使地球充满了温度在地球大气层顶部,每年进入的太阳辐射总量的能量大约为每平方米1,366瓦。考虑到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候只有一半的面积接受太阳辐射,表面平均日照量为每年每平方米342瓦。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只占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小部分。每100个单位的太阳辐射进入,大约有30个单位被云层、大气层或地球表面的反射区域反射回空间。大气层可以把部分太阳辐射反弹这种反射能力被称为地球的行星反射率。未被反射的70单位太阳辐射可能被大气、云层或地表吸收。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为了维持热力学平衡,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必须将这70个单位辐射回太空。根据斯特凡-波兹曼定律,地球表面的温度(以及基本上与表面接触的低层大气的温度)与这种辐射的发射量的大小有关。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组成,它们会吸收地球表面产生的部分红外辐射。由于这种吸收,原来70个单位中的一部分不会直接逸散到太空。由于温室气体发出的辐射量与其吸收的辐射量相同,而且这种辐射向各个方向发射的量也是相等的(即向下和向上一样多),因此温室气体吸收的净效应是增加向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向下发射的辐射总量。温室气体是保证地球不被冰冻的基本元素为了维持平衡,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必须比原来的70个单位发出更多的辐射。因此,地球温度必须更高。这个过程与治理真正温室的过程不太一样,但最终效果是相似的。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存在导致地表和大气层下部变暖(大气层较高处降温),这与没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的预期相比是一样的。自然温室效应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增强 "温室效应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加剧自然温室效应与地球大气层自然成分,特别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表面升温特性有关。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效应,地球的平均温度将比今天低33℃左右,地球将成为一个冰冻的星球,很可能无法居住。引起争议的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增强,这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关。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这些较高的浓度有可能使大气升温几度。结语使用太阳能是一种有效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为了解决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各国社会必须找到从根本上改变其能源使用模式的方法,以支持碳密集度较低的能源生产、运输以及森林和土地使用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接受在这方面开始努力,而我们个人也应该为改变全球变暖做出努力。例如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能源的电动汽车。在日常出行中多选择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更多更节能的家用产品。

南阳一梦,指水为氢

李依蔓 牛耕/文这是财经风象的第253篇文章授权转自【AI财经社】在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秘密研发的“水氢发动机”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在媒体上登台亮相前,人们恐怕很难想象,氢能源汽车这潭“水”究竟有多深。5月23日,一辆“加水就能跑”的水氢发动机汽车登上河南《南阳日报》头版,被当地领导调研时公开点赞:“Very good!”与科学常识相距甚远的宣传,让这个被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重点项目,引发了全民质疑。幕后老板庞青年则被扒出多年来数度被卷入“圈煤圈地”“骗补”漩涡中,还是数十次被列为全国失信被执行人的“老赖”。次日,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南阳市政府迅速与这家由当地高新区管委会持股49%的公司撇清关系,称“没有政府补贴”。当地工信局工作人员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及时“救火”,将问题归咎于“媒体报道用词不当,信息发布不准确”,称该项目“仍处于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也未经过工信等相关部门验收”。被政府要求说明情况的庞青年则坚持回应称,水氢燃料汽车技术已成熟,不会延缓南阳项目进程,“事实摆在这里,不是瞎编的”。然而,AI财经社查询企查查发现,水氢发动机背后的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从2017年至今13次成为被执行人,有30条失信信息和46条法院公告,光法院裁判文书就有197份,其中大多是由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从放牛娃到坐拥26家公司的董事长,庞青年一手炮制的“水变氢”荒谬传奇只是个特例。但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里,无数个靠国家政策补贴和地方政府支持的造富故事正在上演。01南阳政府给钱给地水氢燃料汽车曾是庞青年的翻身武器。2017年8月阳光明媚的一天,青年汽车集团下线了全球第一辆水氢燃料汽车,“这个项目的研发投入,企业里一个人都不知道,甚至连老婆都不知道”。庞青年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量研发投入正是企业最困难的2015年前后,很多人不支持他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水氢燃料技术。在青年汽车集团的金华总部,第一批水氢燃料汽车被工作人员接上自来水,几十秒内就能发动汽车。官方对外解释称:内部有一种特殊催化剂,能将水转换成氢气,而庞青年掌握了这种技术。就在第一辆水氢燃料汽车下线不久前,庞青年刚经历了人生低谷。2017年青年莲花汽车进入破产程序,重创了青年汽车集团,它不得不变卖辅业资产,all in新能源汽车。最早在2008年成立的青年莲花汽车,本对外声称是与英国公司合资。但2011年英国莲花Lotus进入中国,辟谣与青年莲花没有关系。庞青年在转型压力下,尝试了纳米碳锂电池等技术后,最终转向了水氢燃料电池。这是庞青年口中“最困难的时候”:青年汽车退守回总部浙江金华,此前在杭州的800亩土地也不知能不能保住。庞青年对媒体说,自己“以后不会再冒进了”,一位银行行长则夸他是“打不死的庞青年”。此后庞青年过了4年低调的生活,直到2018年11月初,他高调现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接受了新华社采访。一个宏大的计划托盘而出:如果能建成五位一体(即氢发动机、氢能整车产品、制氢技术、运营模式、制氢加氢)的氢能产业链,“如果道路走通了”,他慢条斯理说话像个老干部:“中国汽车都发展成氢汽车的话,减少石油进口是六万六千八百亿,美元就不要出去了,就留在我们国家了。”南阳市政府最初下单的72辆客车,总价8000万元,尚是常规的氢燃料电池车,计划2019年4月完成交付。但5月23日,耸人听闻的水氢发动机汽车登上《南阳日报》头版。其实早在签约时就有媒体报道,南阳市政府与青年汽车的订单包括3000辆氢发动机和部分水氢乘用车。“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无水质要求,自来水、河水、海水均可使用),用户无氢气成本。”水氢乘用车能混进南阳,或许跟河南的“氢能源焦虑”有关。有行业媒体报道,河南的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知名项目较少,“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2019年3月,河南省商务厅公布了前三批招商引资项目,其中氢能源项目的投资超过43亿元。值得一提,南阳的这一造车项目随处可见庞家身影:参与出资的青动能源,64.01%股权属于何雅琪(庞青年儿媳),31.5%股权属于庞博尹(庞青年女儿)。跟南阳高新区合资成立的南阳洛特斯新能源,经穿透有32.65%属于何雅琪,16.6%属于庞博尹。在庞青年女儿庞博尹才9岁时,就出资3150万元成为金华青年莲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控人,15岁则买壳东方液压试图登陆新三板,一时成为奇观。在公司中,庞青年之子庞浩亮、大女儿庞彩萍也在股东之列。“庞老板这几年在汽车界,要做什么事儿,我没见他做不成的。”庞青年的下属曾这样评价他。2012年收购萨博失败,外界以为他心灰意冷,他却云淡风轻:“不能看到一点问题就停下来。你不去走、不去摸索,怎么知道水有多深?我一生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能造汽车。”02“打不死的庞青年”从放牛娃到造车大佬,庞青年的飞跃堪称中国最传奇的造富故事。庞青年儿时家贫,每天早上得赶牛走几十里路去集市上卖。他1964年参加工作,1979年下海创业,在老家浙江台州办厂生产自行车轮胎。最惨的时候,他因为买了两亩地被人以“非法征地”告上法庭。好在浙江发文件扶贫,他得以在浙江金华磐安县重操旧业,生产领域从手推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轮胎,逐渐拓展到汽车领域。1993年,庞青年成立浙江杭通集团,1996年成立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全世界都不认为我能做下去,就连金华本地人也不认为我能发展起来。”庞青年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感慨万千。但2000年以后,他生产的豪华客车逐渐为市场所接受。这一年,他和德国尼奥普兰公司合作,成立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生产单价超过130万元的尼奥普兰豪华客车,一度在80万元以上价位的豪华客车市场占据70%的份额。2004年,青年汽车与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入主贵航云雀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庞青年终于能生产自己的汽车——青年汽车了。他声称自己的技术来自国外,并以青年莲花汽车命名,在访谈中对主持人“和英国莲花合作(指英国Lotus跑车)”的补充也不置可否。他还说,自己的儿子开的也是这种汽车。但工商信息并未显示出英国莲花入股青年汽车。2011年,英国莲花Lotus本尊以“路特斯”中文名进入国内市场,路特斯中国总裁兼CEO张力宸特意辟谣:“青年莲花和我们风马牛不相及。”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总经理赛再纳·阿比丁也专门澄清道:“路特斯中国是英国路特斯品牌在华的唯一合作伙伴,与青年莲花没有任何关系。”即便如此,青年莲花高管依然对媒体回应称:(我们)渊源都是英国莲花汽车。接盘贵州云雀,也被质疑是花了1亿元接手“烂摊子”。这家公司创立十余年,只生产过12000辆汽车,在2000年一年仅生产1470辆。庞青年当时称,希望和对方股东里的日本富士重工业搭上关系,但对方随即否认。当时媒体报道,(因为买到造车资质)“即使贵航云雀是个烂摊子,对庞青年来讲,也是很便宜的”。青年汽车被“接盘”“蹭品牌”的质疑声包围,2006年终于迎来翻身的机会。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市决定淘汰尾气排放大的城市客车,改为800辆绿色大巴招标。沃尔沃、奔驰都参与了竞标,但结果让人瞠目结舌:青年汽车拿下了800辆招标名额中的500辆,一战成名。“这可不是因为我们搞价格战”,庞青年自豪地说,自己的中标价还高出平均中标价10%。这次中标成为青年汽车发展历程的分水岭,庞青年自豪地对外宣称,“中东那些产油的富国,原来只从发达国家进口豪华型的客车,现在他们把目光转向我们了”。从2005年到2011年,青年汽车陆续中标4次共计1300多辆奥运用车,占到北京低地板车的59.1%。也是从2009年起,青年汽车开始高速扩张,计划以444亿元投资全国的10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146.3万辆。石嘴山、鄂尔多斯、海宁、连云港等都在此列。这些项目中,石嘴山、鄂尔多斯最能体现庞青年的手腕。按照规划,青年汽车的氢能源产业需要工业废气、煤炭地下气化制氢配套。2010年,青年汽车承诺在石嘴山投资267亿元,建立汽车基地,换来当地政府配套给它的煤矿。但2013年有媒体去探访,发现当地投资只有“青年曼卡”项目投产,乘用车项目动土两年只完成钢结构建筑,被当地人讽刺为“铁框框”,发动机、变速箱、铸件、汽车玻璃项目则不知所踪。掌握煤矿的石嘴山国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庞青年担任董事长,两年收入9.5亿元却连百余职工工资都出不起,成为当地的“不稳定因素”。2013年煤炭行情大跌后,青年汽车干脆撤出了石嘴山。对鄂尔多斯政府,庞青年则表示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后,会在鄂尔多斯东胜区投资200亿元生产汽车。但这场并购以失败告终,2011年12月萨博汽车在瑞典申请破产获批,青年汽车则损失1.1亿欧元。鄂尔多斯早先配套给青年汽车的6亿吨煤炭和10亿吨煤炭,它计划将一部分作价31亿元出售给亿佳合公司。后来这一说法遭到鄂尔多斯政府否认。对庞青年,鄂尔多斯方面以诈骗罪报案,成功立案,庞青年主动提出“返还定金”平息了此事。在贵州六盘水、江苏连云港、山东济南等地,青年汽车都以投资当地建汽车基地的名义,分别获政府批地1034.67亩、877.17亩和投资5.3亿元。但因为基地迟迟不投产,六盘水市工商联在当地两会上愤而点名批评青年汽车,连云港主动收回闲置土地,济南则起诉要求拿回5.3亿元。庞青年对民企的定位十分奇特:是社会和国家的好管家。“对我来讲,一百万和一百亿是一样的,我拿一百万去消费,还要交税,全是归到国家的大口袋里,国家的大口袋拿到钱做什么?保护领土完整,保护你们的安全,保护你们的通讯,保护你们汽车在高速行驶当中的安全行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把这本帐算清楚。”有媒体评论庞青年,“比贾跃亭更迷恋造车”。据统计,青年汽车仅经司法确认的债务就高达数亿元,包括欠石嘴山矿业集团1400万元,欠中国银行泰安高新区支行3000万元,欠光大银行济南分行1.7亿元等。他本人则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限制高消费,最近一次就发生在今年4月。但长达20年的造车生涯,也为庞青年收割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他曾被评选为200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50强、2006年度十大风云浙商,青年汽车则荣获中国客车企业十强、中国机械工程业500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等。2011年,庞青年以4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的长三角榜单第135位,排在已经倒台的周晓光之后。03能用氢,为什么用水?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需将两个硕大的储水箱加满自来水、河水或海水,就能让一辆卡车跑超过500公里,轿车续航里程更可长达1000公里。在庞青年一手搭建的造车世界里,实现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只需要一种神秘的“特殊催化剂”。再加上两个深蓝色的气体过滤瓶,就可以保障氢气纯度高达99.99%。在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卢兰光看来,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无异于“骗局”。据他猜测,这种语焉不详的“特殊催化剂”,很可能是在水中加入的硼氢化钠,但它只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肯定还有另外的能量来源,因为遵照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有永动机存在”。“假的。”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也斩钉截铁地告诉AI财经社,“不用能量让水变氢是骗局。”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氢能源汽车,其原理很简单,即汽车上的罐装氢气通过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再靠电能驱动汽车。但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尚不成熟,产业化能力较弱,只好采用拿来主义“曲线救国”,从日本或欧洲进口半成品。到2010年,随着纯电动汽车迅速发展,氢能源声势渐弱,直到今年才重新大规模进入公众视线。崔东树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大优势在于脱离了碳基能源,有助于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也有人将氢能称为“终极能源”。另一方面,与动辄半小时以上的充电速度相比,加氢通常只需3到5分钟,十分方便快捷。换句话说,氢能源汽车从技术上来讲的确是可行的,但让他不解的是,明明可以直接用氢,“为什么要放水?”崔东树表示,氢能源汽车肯定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企业能否做好还很难判断。卢兰光则认为,氢燃料汽车想实现产业化,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成本。卢兰光告诉告诉AI财经社,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制氢方式是电解水,转化效率约为70%;将氢气再通过燃料反应堆转化为电能,又会有50%到60%的能量损失。综合来看,转化率最高只有35%左右。这意味着,氢能成本可能是纯电成本的一倍以上。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则将这种做法总结为“脱了裤子放屁”。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经理卢欣章也告诉AI财经社,氢能源前景广阔,但目前制氢成本高达每公升80多元,降至40元左右才可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卢兰光表示,成本相对较低的弃风弃光弃水电量只有百分之几,远远难以支撑氢能源汽车发展。另一方面,氢气的存储、运输技术目前仍不成熟,且成本很高,氢气还被列为运输危险品,建设一个加氢站成本也动辄数百万元。据中商研究院的《2019中国氢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统计,尽管政府补贴比例高达50%,但由于成本过高且审批流程复杂,中国加氢站目前发展缓慢,共建加氢站9座,其中1座在建,两座拆除,真正运营的只有6座,计划到2020年达到20座。此外,于德翔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表示,氢燃料技术的复杂程度、防护难度等跟燃油发动机一样复杂,目前中国企业还很难做好,70%的燃料电池购自日本。1000瓦的燃料电池成本高达数千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铂金每克300多元。燃料电池耐久性也仍有待突破。崔东树也称,目前美国技术水平最高的燃料电池寿命为5000小时,相当于208天。除了电解水以外,氢气的的另一种主要来源是氯碱工业副产氢。但这种氢气杂质太多,目前提纯技术尚不发达。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氢气必须达到99.99%的纯度,不能有杂质,否则会产生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而且很容易发生爆炸。从安全角度看,氢能源汽车将氢瓶和燃料电池分开放置,稍微安全一点。但燃点较低的氢气一旦在地下车库等封闭空间中被点燃,很容易发生爆炸,比燃油车更加危险。崔东树告诉AI财经社,一个氢气瓶爆炸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炸弹,杀伤力极大。卢兰光认为,氢能源汽车未来可能会取代柴油车,用于长里程、大功率的货车、客车等商用领域,纯电动车则是汽油车的替代方案。这两种方案环保程度相差不大,主要取决于氢和电的来源。“在中国,氢能不可能成为终极方案。”于德翔明确表示,“氢能源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流,但可能成为分支。”04造车还是骗钱?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水变氢”的荒唐闹剧,早在数十年前就有过几乎如出一辙的类似版本。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以4000字的长篇报道,对时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王洪成提出的“水变油”技术大加赞扬,称其“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都不过分”,“晚一天开发王洪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就连“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说法,都被认为是“情绪较冷静”的声音。据当时媒体报道,只上了4年小学的王洪成从书上看到,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于是突发奇想,打算让二者“在不分解的情况下直接燃烧”。基于这种理念,他发明了一种“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只要将10毫升这种药剂加入一吨水中,40秒反应后即可变成一种“新型高效燃料”。从1984年到1996年,王洪成通过并不高明的“调包”戏法,骗过了多名媒体记者和政府官员的眼睛,相关部门还曾拨发给他60万元实验经费和一辆豪华皇冠汽车,甚至承诺破例为其发放专利证书。《经济日报》那篇充斥着夸张和溢美之词的报道,就发表在1995年王洪成“水变油”骗局彻底败露的前不久。同样是在1995年,有媒体披露王洪成诈骗4亿元,很多人因受骗破产跳楼自杀。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造车疯子”庞青年,换汤不换药地瞄准了看起来更高大上的“水变氢”。对于庞青年的“水变氢”,上海交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殷承良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直言:“答案明摆着嘛,相比二十年前的水变油,不是一个逻辑吗!”在卢兰光看来,这种“水变氢”的说法无非是个噱头,“要忽悠大家投钱”。此外,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氢能源汽车涉及的产业链长,可容纳能源、化工、汽车等多个行业,“大家都有活干”,支持的声音也就更大。崔东树则更直接地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没有补贴,谁干新能源汽车?”按照相关规定,氢燃料电池客车和货车采取定额补贴方式,轻型车国家补贴上限为每辆30万元,大中型、中重型客货车国家补贴上限高达每辆50万元。大多数省份的地方补贴是按照国家补贴1:0.5的比例执行,部分省份高达1:1。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则按照每千瓦功率6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上限为20万元。对于看似行事荒唐但实则目标明确的庞青年,这些补贴不是笔小数目。2017年2月,工信部针对7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开出罚单,庞青年旗下的金华青年汽车赫然在列,骗补产品生产资质被撤,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也被暂停。2019年4月2日,青年汽车2017年申请的343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均不足2万公里,7417万余元补贴款被全部核减,但该公司仍然拿到了超过7000万元的地方补贴。与庞青年“英雄所见略同”的广东合即得水氢能源公司董事长、“水基科学开创者”向华,早在2009年就发明制造出了“水氢机”,提出“动氢”理念,并制造出了“比大衣柜小、比床头柜大一点”的第一台机器。但合即得采用的是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技术,用的也不是纯水,而是甲醇水溶液,原理是从甲醇中“催化”提取4个氢原子,从水中“重整”获得2个氢原子,这一过程被该公司归纳为“自然神归”。据该公司官网介绍,水氢发电机转化效率是传统发电机的2倍以上,高达40%,一箱45升燃料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在这场疯狂而热烈的造车梦中,光靠讲故事和画大饼就能拿到巨额投资和补贴的氢燃料电池车吸引各路人士,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预测,到2030年, 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只不过,争先恐后涌入这一“万亿蓝海”的玩家中,的确存在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情况。《华夏时报》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氢燃料电池车的爆火,“有的是国外车企等利益集团在背后推动,有的是学术人员为课题经费研究,还有部分企业通过炒作氢燃料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高达上百亿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地方政府也可能成为被“忽悠”的一员。5月24日上午,南阳市高新区招商局一位副局长答复称,庞青年的水氢燃料车项目是通过政府招商进驻南阳,“没有政府补贴”。但企查查数据显示,其主体公司南阳洛特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金华市青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南阳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9%,后者由南阳高新区管委会百分之百持股。从《南阳日报》的报道中,或许可以一窥当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狂热根源。按照规划,青年汽车氢能源整车生产项目规划产能为单班年产10万辆,三班年产30万辆,预计2020年建成,是南阳氢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支撑项目。而南阳氢能源汽车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利税近百亿,解决就业1000余人。南阳市满心期待通过这一“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有力地提升该市在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做大做强氢能源汽车产业,争当领跑者”。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产业园里。四川省内江市“千方百计”地开绿灯、啃硬骨头,推进国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贵州省贵阳市大力引进相关企业,计划在2020年打造汽车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前景广阔的造车新势力们,也接到了不少地方伸出的橄榄枝。但至少在目前,氢燃料电池车仍然属于“小众”项目。交通部保险数据显示,2018年氢燃料电池车共售出833辆,同比减少20.5%;其中客车421辆,同比增长262.9%,货车销量412辆,同比减少55.8%。这个数字,还不及纯电动汽车98.4万辆销量的零头。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78辆和273辆,比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2倍和135.5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提出,到2020年燃料电池车销量达1万辆,这一数字与天风证券的预测基本一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预测,到2030年, 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南晓东告诉AI财经社,目前氢燃料电池车还没有被公交系统纳入采购范畴,仍处于测试阶段。这或许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漫长且修远的发展前路上,氢燃料电池车也许是蓝海,也可能只是涓涓细流。但至少在眼下,这潭水,恐怕还没人能真正探得清深浅。这里是财经风象,如您喜欢,请转发分享

穷通

全球变暖有助植物生长?研究:缺水会抵消“全球绿化”效果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各地植物生长速度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全球绿化”(global greening)。有研究发现,缺水压力增加可能抵消全球绿化效应。研究指出,全球变暖改变了水分蒸散状况,这又回过头来影响植物生长时光合作用的速度。未来,植物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会“大幅减少”──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目前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有30%由土地吸收。苏门答腊贝尔巴克国家公园内生长的沼泽森林。James Maiden摄,CIFOR提供(CC BY-NC-ND 2.0)绿化研究透过卫星和地面测量发现,全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植物覆盖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这种“全球绿化”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所致。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碳,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植物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被称为“二氧化碳施肥效应”。 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施肥因素占全球绿化的70%左右。 (不过,Carbon Brief最近介绍的另一项研究对二氧化碳施肥促成全球绿化的程度提出质疑。)了解全球绿化的成因及其后果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现象对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键作用。根据IPCC最近的土地报告,目前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有30%被土地所吸收,其中大部分是透过植物来吸收。过去的研究显示,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植物生长速度将继续增加 ,这表示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吸收更多的碳。然而,这份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新研究发现,水资源压力上升可能会抵消二氧化碳施肥效应。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国广东中山大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员袁文平教授说:“1990年代末之前,全球植被生长受益于二氧化碳施肥效应。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1990年代末全球水分增散开始增加,全球植被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蒸散的价值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用“蒸气压力差”(vapour-pressure deficit, VPD)作为测量指标。VPD是空气中水蒸气量与空气中水蒸气饱和点之间的差值。袁文平说,这个差值可用来了解大气中的“水势”。“基本上,如果大气中的水势大,即VPD大,则水从土壤和植物中蒸散的速度快且强。”植物透过关闭气孔(植物用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气体的构造)因应高VPD,防止水分流失。这导致光合作用减缓,因此生长变慢。研究也发现,VPD增加也会使植物更快干燥枯萎,因此可能在与干旱有关的森林死亡中发挥作用。为了了解近几十年来VPD的变化,作者分析了几个全球气候资料集,尤其是植被区域的VPD。他们发现1990年代末以来,植被地区的VPD“剧烈”增加。以下研究图表显示VPD从1850年到现在的增长情况。在图表上,颜色代表显示不同气候资料集的结果。作者还发现,植被地区的VPD未来可能继续上升。袁文平说,VPD的增加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由于气温升高,空气中水蒸气要达到饱和的门槛提高(因为温暖的空气可以保留更多的水分)。然而,同时间大气中的水蒸气量正在减少。根据这项新研究,这可能是因为从世界海洋蒸发的水量正在减少。袁文平说:“全球变暖会降低风速,进而减少海洋表面的水分蒸发。”他说这表示着随着气候变化,空气中水蒸气量与空气中水蒸气饱和的门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绿色到棕色在研究的下一个部分,作者用卫星资料观察了1990年代以来全球植物生长率的变化。以下摘自研究的地图显示,1982~1998年(上图)和1999~2015年(下图)世界部分地区的绿化速率变化。红色表示绿化速率在此期间减少,绿色表示速率增加。该研究显示,1990年代末以来,绿化速率“持续且普遍下降”。研究人员接着利用模型整理1990年代末以来可能导致植物生长速率减缓的因素。袁文平说:“结果显示,1990年代后期以来,VPD增加是导致植被生长减少的主要原因。”萎缩的碳汇在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VPD继续增加,对植物生长速度产生更大的影响,袁文平说:“植被生长速度下降将大大降低植物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如果其他条件没有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会增加,导致更强的温室效应。”过去的研究发现,土壤养分供应减少可能限制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尤其缺乏氮和磷会限制植物生长。这项新研究未考虑养分供应的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然而,养份相对比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是缺水逆境却会随着气候暖化继续增加。袁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VPD将随着暖化持续增加,直到本世纪末。因此,VPD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显著。”未参与研究的波士顿大学全球绿化研究员Ranga Myneni教授表示,这样的研究结果突显了缺水逆境带给植物和土地碳汇的威胁:“缺水逆境导致植物褐变,尤其是在热带和北方森林中。对后者来说,这种气候变化引发火灾和虫害,我们在过去20年间已可观察到。作者提醒我们应注意植物日益增加的缺水逆境。”

天下好知

美国气候报告:受到致命的野火影响,以后灾难机率会越来越大

美国政府23日公布重要的科学报告,对气候变迁的冲击提出警告,指出美国已受到致命的野火、破坏力越来越大的飓风和热浪蹂躏,而且出现更多这类灾难的机率越来越大。美国气候报告警告,美国已受到致命的野火、破坏力越来越大的飓风和热浪蹂躏,而且出现更多这类灾难的机率越来越大。图为日前北加州“坎普野火”肆虐景象。研究人员提出三个主要的解决方案:对排放温室效应气体订定价格,也就是对在大气释出二氧化碳的企业课税或收费;政府立法管制温室效应污染物质排放量;用公款研发清洁能源。由13个联邦部会共同拟定的报告说,气候变迁对美国人的健康、经济、全国基本设施和天然资源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采取重大步骤遏制全球暖化,到2100年天灾造成的损害可能使全国生产总值减少10%,比十年前的经济严重衰退造成的损害高出一倍以上。这项由国会下令进行,并由白宫公布的研究报告,对情况表示惊恐和急迫,却与特朗普总统宣称能够促进经济成长的解除环境管制方针背道而驰。这也是特朗普就任总统后,政府公布的第一份气候变迁评估(National Climate Assessment)。共有1656页的科学评估;详细描述气候变迁使各种灾难更加频繁和严重,包括加州野火、中西部农作歉收、南方基本设施分崩瓦解。这种情况如持续下去,美国的出口和供应炼将严重受损,到本世纪中期农业产量可能缩减到1980年代的水平,而且野火季节可能扩散到东南部。这项报告涵盖美国每一个地区,并断言最近一些与气候有关的事件,只是未来的先声。美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不受影响,从西南部干旱影响供水和水力发电,阿拉斯加融冰导致海岸淹水和小区被迫迁移,到波多黎各和维京群岛饮水受到海水污染。报告指出,更多人死于热浪的事件将更频繁,并将出现更多疫疾。美国西部山区积雪已经大减,威胁整个地区的供水;加勒比海、夏威夷、佛罗里达和美国的太平洋属土珊瑚礁严重白化;野火季节愈来愈长,吞噬的面积愈来愈大;北极区的阿拉斯加快速暖化,原来冰封的沿海到冻原逐渐融化,颠覆整个生态系统。这是美联邦政府第四次对气候变迁的冲击提出每四年一次的全盘评估报告,而其结论比以前的报告更言之凿凿,也更令人心惊。报告中说,气候变迁已损害全球经济,如不急剧减少碳气排放,到2050年每年将对美国造成几千亿元损失。其他国家受到的冲击也将影响美国的贸易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