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富豪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关注【公务员自习室】,持续获取领导讲话、民主生活会、年终总结等干货资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集中专项整治收效明显,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一批违规违纪行为受到严肃处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贯彻落实,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好评。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带来了风气的变化、制度的变革与文化的革新。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党纪利剑高悬,仍然有少数人顶风作案,挪用公款者有之,胡吃海喝者有之,违规违纪者亦有之。这说明,难走的是后半程,作风建设仍然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丝毫懈怠。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乘胜追击、更上层楼,真正形成坚固的制度保障和健康的文化基础。一、正风肃纪、遏制“四风”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密切关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回潮复燃。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把手要负总责。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二、当前反腐倡廉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反腐力度很大、成效很明显,但是反腐倡廉工作依然艰巨。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部分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一是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主要表现在“七个有之”;二是在腐败问题上,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买官帽、批土地、抢项目、收红包,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藏匿赃款赃物,与相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三是“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四风”问题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就局系统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部门党组织还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管党治党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治理“四风”问题有所好转,但并没有真正绝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部门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部分单位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一些部门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有的干部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态度漠然;有的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台下两个样。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顶风违纪、变本加厉,有的单位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党员干部精神倦怠、不敢担当,怕出事、求平稳,存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现象。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要措施在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最大的政治。反腐倡廉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既要治标,查处一些案件;又要治本,从根源上予以解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关键是抓领导干部,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不得违背中央精神,转移群众监督注意力,改变整治对象和整治重点,制造新的不稳定因素。(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部署和要求。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学习、净化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形式主义,力戒“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派,从思想上剔除“四风”问题滋生的毒瘤。具体说来就是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切实便民、利民、为民,减少群众“办事难、办事贵、办件小事跑断腿”的诸多不便;要关注民生,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群众的食品安全、饮水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等方面多作人性化的考虑,把学习教育的要求结合工作思路切实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努力让群众满意。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认识到,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突出抓好“一章程两准则四条例”的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规知纪,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树立道德“高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夯实“两个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委、党组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所有领导干部都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明白人”、“责任人”、“带头人”。纪委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不断探索、持续用力,构建明责、督责、追责的责任落实链条和机制。局纪检组协助局党委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出台监督责任清单、监督责任考核办法,推动各级党组织相继建立相关制度,在落实“两个责任”上实现有清单、有台账、有规程、有留痕,形成以制度监督为基础、以常态监督为重点、以责任落实为保障的监督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的科学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落实“两个责任”摆在了突出位置。“两个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和“撒手锏”,必须抓实、抓牢、抓好。当前,中央和省、市反腐力度很大、成效明显,“上热”充分彰显。但是反观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下冷”问题还比较突出。其根本的原因还是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履职尽责不力、监督责任缺位、问责追责不严。必须要准确把握“两个责任”的关系,勇于担当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突出问责这个关键,切实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必须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睁大火眼金睛揪出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既要紧盯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潜入地下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又要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出入隐蔽场所、借婚丧嫁娶敛财、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现象,严肃问责追责在重点领域存在的瞒上欺下、弄虚作假行为。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应当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对规避组织监督,顶风违纪的一律从严查处,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越往后执纪越严,越往后处理越重。(四)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是要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防止滋生蔓延。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扣“六项纪律”,紧盯“三大问题”,紧抓“三个重点”,加强对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继续把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三类情况同时具备的要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实践“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坚决清理门户,对自己人的违纪问题“零容忍”,严防“灯下黑”,局纪委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完善责任清单、台账管理、定期述责、约谈提醒等工作机制,切实强化纪检监察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五)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突出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小微权力”腐败,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执法不公、欺压百姓,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的行为,加大对“小官大贪”、“蝇贪蚁腐”、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集中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必须严肃查处,以严明的纪律保障脱贫攻坚战顺利推进。让群众对公权力的运行知晓明了,基层群众的监督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主动维护自身利益。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充分认清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把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里、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聚焦不散光,聚神不分心,聚力不发散,做到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要坚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继续紧盯各个时间节点,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就一定能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调研报告」洪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重要举措。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镇(街道)和部门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工作定位、方法路径等理解不深、认识模糊,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主题扣得不紧、融得不深。下一步,我们要把握好“盆景”与“风景”的关系,把握好引导与志愿的关系,把握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主抓与共抓的关系,全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重要举措。为有效推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近日区委宣传部深入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重点围绕组织体系建设、平台阵地整合、志愿队伍组建、服务项目设计、实践活动开展、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总体概况自2019年5月5日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后,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层层传达学习,制定实施方案,动员部署落实,从建平台、建队伍、搞活动着手,整合各类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组建了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种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组织架构基本建立。区级及各镇(街道)村居机构已经挂牌,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区级建立以区委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为副主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架构,镇级建立以党(工)委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班子成员为副所长、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架构;村级建立以党组织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其余村两委为成员的组织架构。二是整合资源建设阵地。区级以文化中心为依托,围绕五大平台打造集舆论宣传、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未成人成长指导、道德教育、志愿服务孵化、文明实践协调服务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街道)、村居注重整合现有资源选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利用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图书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非遗传承室等功能室,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和载体。三是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区级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队长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级成立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支队长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并设立众多的志愿服务小队,村级相应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队长的文明志愿服务队。全区共有志愿服务组织350多个,招募志愿者人数近13000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宣讲到田头”。组织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讲,将自身的科学技术手把手地教给群众,提升广大群众种养殖技术水平,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模范好人身边评”。开展推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丈夫、好儿女、好妯娌、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利用“好人广场”、“好人长廊”展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教育引导身边人,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扶贫助困上门帮”。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行走阡陌、情系扶贫等活动,关心关爱贫困学子、留守儿童、孤残老人,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四是部分项目富有特色。区文旅局以文化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为载体,开展“小车大舞台唱响新时代”送文化、送图书、送电影、送非遗展示的“四送”志愿服务活动,共送演出15场、送图书20次、送电影700场、送非遗展示18次,成为活跃乡村文化的一个品牌。东双沟镇聚力打造“公益坊”服务阵地,紧扣群众需求,以太平村为试点,在太平公益理发店的基础上,整合爱心小超市、健康室、聊天室、捐赠箱、洗衣房等,形成东双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区文明办、教体局协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广场舞队齐心协力打造洪泽广场舞“一三三三工程”。开展“庆七十华诞·共舞祖国好”广场舞公益培训进乡村”活动,共培训15场,所有镇(街道)全覆盖,培训人次达3000人以上,特别是广场舞志愿者进老子山镇新淮村公益培训活动,规格高,效果好,我区被省广场舞运动协会评为“公益之星先进区”。存在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镇(街道)和部门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工作定位、方法路径等理解不深、认识模糊,没有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主题扣得不紧、融得不深。一是面上工作进展不一。尽管各镇(街道)均出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实施方案》,但在工作推动、阵地建设、活动组织、项目确定上参差不齐。如东双沟镇党委主要领导思想重视、亲自过问,组织人员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设计,结合当前实际开展众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的镇(街道)还停留在发文阶段,思路不清晰,认识不到位,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举措。二是工作力量配备不足。目前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基本是由文化站工作人员负责,多数人员身兼数职,专职人员配备难度较大,难以常态化展开工作。村居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兼职的村居干部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缺乏现代化办公技能,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仅局限于老套路,难以满足一些特殊群体个性化需求,群众认可度不高。三是平台阵地整合不强。当前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镇(街道)和村居都有一定的阵地资源,各项服务项目也初步进行了整合,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问题。部分镇(街道)和村居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不全、面积偏小,创新利用闲置及分散的资源还不够,影响了使用效率和功能发挥。四是对接群众需求不准。从调研情况看,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在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上,虽然有一些好的想法和思路,但工作举措还局限于印册子、贴标语、开宣讲会、出宣传栏,没有组织开展群众需求的大调查、大摸底,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常住人员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精准对接这些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途径不多,缺少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服务项目,群众的获得感不强。五是线上线下融合不够。部分镇(街道)能够增强运用网络平台和资源的意识,整合运用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党员远程教育、“两微一端”、云平台等载体,开展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但能够在网上传得开、推得广的活动和项目不多,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不高,活动方式仅限于向群众推送一些学习内容,没有形成线上线下的信息互动,达到网络传播效应。工作建议自2018年8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委分别明确部分县(市、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我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分别为国家试点县和省试点县之一。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但客观地讲,我区新时代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上级要求和建设标准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新时代实践中心建设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我们要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进一步学深悟透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吸收借鉴试点县的经验做法,瞄准“打造洪泽特色品牌,努力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定位,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思想认识有深度、全面推进有广度、落实责任有力度、服务群众有温度,全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项工作。重点在把握以下六个关系上下功夫、做文章。一要把握好“盆景”与“风景”的关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能仅仅通过个别乡镇如“盆景”般点缀一下,而是要以区、镇、村三级为单元,形成全面布局、全面开花的“风景”,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取得经验来展开一体化、全覆盖的工作。选择积极性较高、工作进展较快的镇(街道)进行特色亮点打造,形成示范效应,实现点面相结合的递进式发展。东双沟、三河镇、老子山镇、高良涧街道新时代实践所打造成全市一流实践所,其它镇(街道)实践所全面达标;每个镇(街道)重点打造一至两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全区打造五个以上在市级层面有影响、叫得响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要把握好引导与志愿的关系。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以志愿者身份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关爱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全体干部职工动员起来,一个不漏地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用真心真意真情服务群众。同时引导和扶持各类民间社团组织、乡贤、爱心人士及广大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多渠道招募志愿者,组建多形式志愿服务队伍,主动走进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愿参与、用得上、真点赞。区直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职能,每个部门至少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各镇(街道)至少成立理论宣讲、教体服务、文化服务、健康促进、科技科普等五支志愿服务队。各村居志愿服务队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改变目前志愿者仅为村居干部的单一格局。对自生自发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有关公益组织,加以规范、引导、管理,将其发展成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有生力量。认真落实《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场地设施、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措施,支持发展符合文明实践工作内容的志愿服务组织,畅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渠道。积极探索孵化机制,设立孵化基金、建立孵化基地,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启动运作。三要把握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阵地建设是新时代实践中心建设应有之义。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是另起炉灶,不是另搞一套阵地,而要是盘活存量,统筹用好现有各类阵地。但我们不能片面认为基层的所有基本公共服务阵地都不用再建了,中央反对的是借机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加强乡镇和建制村等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区部分镇(街道)的阵地建设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逐步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阵地,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过程中,强化系统思维,从源头抓起,推动有关部门把新型农村社区按照江苏省文明村镇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统筹考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志愿服务站点等,同步考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卫生室、便民超市、农贸市场、金融服务站等场所,完善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乡贤文化园、志愿服务站、红白理事会等阵地。四要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志愿服务只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才能接地气,有温度,受欢迎,群众才有获得感。满足群众一般性、共性的需求相对比较容易,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很复杂;满足当前需求相对比较容易,满足发展中的需求很难,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建立菜单式服务,形成实践中心(所、站)制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工作模式。做好群众需求的调查摸底工作,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到村、进户、见人,面对面、零距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准群众思想脉搏,掌握第一手资料,把“菜单”做准做实。各级志愿组织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好志愿服务项目,切实让受服务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温暖和全社会的爱心善意。五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传统的教育和服务手段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类别群众的需求,探索新技术新手段的有效运用,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到“人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注重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通过PC端、移动互联网、智慧云平台、有线电视、应急广播等,推进各种涉农服务项目和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推动文明实践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区集中建设一个总的指挥调度平台,与蟹都洪泽APP等云平台有机整合,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工作,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技能传授,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实现学习与实践、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六要把握好主抓与共抓的关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规定,这项工作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委宣传部作为牵头部门,主要是发挥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督查推进作用,区委已建立21个区直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根据文件规定的任务分工,主动作为,认真履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街道)和部门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一个方面、实行一体化推进。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分内之责,作为部门职能工作的一部分,切实动起来、沉下去,让各个部门的工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主题下聚合发力。区镇两级将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文明实践活动经费保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区级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办公室,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17人,承担全区新时代实践工作指导协调服务,各镇(街道)实践所必须配备2-3人,专职从事文明实践工作。各村居实践站至少配备1名年纪轻、大专以上学历、熟悉电脑操作的文明实践专职工作人员。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和部门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考核。作者:洪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花 群(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展现新面貌!

理知

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调查3500字

摘 要:通过对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我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有了初步了解,总结反思,找到了端正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对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农村。一、引言该调研报告研究了当前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现状,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态度的水平与强度有关,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得不重视学习态度的研究。通过对学习态度的研究,从而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习态度愈端正,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主题是“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情况”,基于正在中学进行实习,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以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为辅,对吴坝镇中学7-9年级的部分师生及家长展开调查,其中家长106人、学生252人、教师35人。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在会前发放了440份调查问卷,收回397份,有效问卷397份,主要用于了解目前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分为学校、家庭两个方面。三、调查内容及结果(一)调查内容 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二)调查结果 结合问卷调查,我分析了如下态度问题情况: 第一、 自主学习主动性不强。 通过问卷调查及实习期间日常观察我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在平时自觉、自动地进行预习、复习学习内容;还有部分学生知道学习,却无方向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主要还依赖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想学习但又不知道从哪一门入手,快要中考了还不知道怎么复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很被动,认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说要检查就去做,没有明确说要检查的就算了,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第二、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数学教师而对该科特别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下课认真完成作业。相反,如果不喜欢某个数学老师,上课睡觉,说话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没有摆正自己的态度的做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另外,我认为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目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不知如何学习的现状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对改善班风进而加强学生学习尤为重要。第三、 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首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从10月19日召开的家长会中我了解到,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认为数学教会他们孩子算账就可以了,显而易见家长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和对待孩子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第四、 只维持表面的认真。 我还分析到有的学生好像对数学很有热情,有问不完的题目,从简单到复杂,从重点到难点,有所不问。可能在很多老师的眼里会觉得有爱问问题的学生是好事,至少说明其积极性比较高,重视这一学科,可数学是需要思考的,是需要过脑子的,果然考试成绩一出来,这些学生考的非常不理想,他们只是借助老师帮他们塑造一个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勤奋、努力、认真”的外在形象。 第五、 自暴自弃,没有信心。 连续的数学考试失利容易让学生相信自己就是成绩不好,慢慢“成绩不好”已成为一种习惯,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信心,自暴自弃。 “向来就差”只是一个现象,这不可能跟“成绩差”建立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简单地说,“向来就差”这一现象还有其背后的原因,大多数这样回答的学生都是数学的基础不好。于是,“向来就差”成了他们解释的正当借口,放弃也是无奈之举。四、调查分析及建议学习态度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耐受力,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有重要意义。综合前面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主要发现几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自制力低;学习自主性差;学校和家庭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要有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的舆论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倾心倾力的学习才能见成效,因此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之所以学习自主性低,根源在于学生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本身认识不足的结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积累过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教师正确教学态度。 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方法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完全被学生接受,就必须适度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忌讳呆板教学,支持启发式模式,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同时在讲课时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讲授要生动形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转变其学习态度。 (四)强调家长对子女学业的正确态度。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其子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子女取得的成就,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在其学业不理想时,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是批评。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及交流,和孩子一起寻找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五、讨论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没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不正确。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精力没有拿捏到位,对数学的学习就相对减弱。许多学生在刚升入中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此学科的学习,自身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纪律约束性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出现了掉队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地区对数学学习的不重视导致作为任课的数学教师很难对学生做到良好辅导,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也就缺少紧迫感,所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成了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学生有兴趣了,自然学习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六、结论该调研讨论了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及导致该态度的因素,分析总结,最后给出合乎情理的建议,说明了中学生应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努力完善自身。这样,初中生对学习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热爱学习。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有益处。因此,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初中生应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了解了学生对数学态度的诱因及解决意见后,接下来的深入解决、实施成了我们当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参考文献[1]涂纪亮.杜威文选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1[2]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3]刘敏.现代教育科学[J].吉林: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社,2010.3:1-2.附录: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调查问卷1、您的性別是?A.男B.女2、请问您是否喜欢您的学校?A.喜欢B.一般般C.不喜欢3、上课时,老师的讲课会引起您学习的兴趣吗?A.很有兴趣B.一般般C.没兴趣4、对于您的科任老师,您的态度是A.很喜欢B.一般喜欢C.不喜欢5、您愿意经常举手发言,或主动参与小组讨论?A.愿意B.偶尔C不愿意6、您觉得您学习成绩如何?A,很好B.一般C.比较差7、您对的您学习成绩在意吗?A.在意B.无所谓8.您是不是觉得虽然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很重要但是和您没有关系?A.经常B.有时C.很少D.完全不是9、自己平时会不会觉得自觉、自动地进行预习、复习学习内容?A.每次都会B.偶尔会C从来不会10、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您玩,您会不会立即就跟去玩?A.经常B.说不定C.完全不会11、您在学习上的时间分配A.对喜欢的科目下狠功夫B.平均分配C.没有计划12、家人会经常督促您学习吗?A.经常B.偶尔C.不会13 .您认为您现在处于怎样的学习态度?A.积极B.消极C.喜忧参半

秋本

「调研报告」打造党建“红氧吧” 激发基层“新活力”

———洪泽基层党建“红氧吧”品牌培育实践与启示市委办、洪泽区联合调研组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犹如车之两轮,推动二者同频共振、有机融合,不仅是加强基层建设、激发基层活力的重要之举,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服务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给中心工作强“根”铸“魂”,自2019年起,洪泽区吹响“全域党建”的号角,启动实施党建“红氧吧”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聚焦政治、教育、服务等功能,整合党建资源,建设100个示范项目,将党的好政策、好传统、好作风和新思想、新实践、新成果像“氧气”一样输送给党员群众,更好地为区域发展赋能、为党员干部提神、为人民群众服务,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其中,“红”指党建,也与洪泽的“洪”谐音;“氧吧”既从洪泽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建设定位演绎而来,又寓意如同氧吧一般富含生机的党建载体和品牌;“红氧吧”则意指以洪泽党建品牌创新为引领,赋予基层组织和各项工作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助力洪泽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建设。蒋坝镇乡村振兴红色驿站党性教育“大课堂”———激活红色基因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性教育,对于共产党人铭记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洪泽区以党建“红氧吧”为载体,整合全区人才、网络、文旅等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大课堂”,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用好红色资源富矿。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使命,是加强党性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洪泽区深入挖掘淮宝县政府、新四军江淮大学旧址、西顺河二十六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以及古堰、河工文化等特色资源,精心构建以红色初心党建体验为主,包括乡村振兴党建考察、大湖先锋党建调研、电商经济党建游学、社会治理党建教育等在内的5条党员党性教育精品路线,为党员干部精心配制了一系列“红色套餐”,形成了红色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良好局面。如朱坝街道曹庄深入挖掘抗大四分校驻扎的历史事迹,用生动的话语和图像集中展示创办窑厂、分田到户、兴办村竹器加工厂等“曹庄记忆”,勾勒出那个峥嵘岁月最鲜活的红色印记,让人沉浸其中深受教育。高良涧街道社区“红氧吧”筑牢红色教育矩阵。“把每一个红氧吧项目都建成党性教育阵地”,是“红氧吧”党建品牌最显著的特色。围绕打造点面结合、多维立体的党建阵地体系,洪泽区聚焦强化全区党性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培训课程,整合红色基地、研习所等资源,分别新建区级、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28个。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非公企业党员职工、村(社区)党员群众等不同党员群体,增设“学习书屋”“创客咖啡”“乡 村驿站”等党建“红氧吧”点位64个。创新开发洪泽“智慧党建云平台”,以“党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模式,按照定制化、实践化讲习方式,以季度党课、微论坛为载体构建党员思想E阵地。同时,灵活采用展厅、广场、步道、长廊、工作室、先锋站、主题园等不同形式,设计特色党建主题和载体,确保“红氧吧”党建阵地“个个有特色,处处有看点”。调研中,漫步党建主题园、古堰党建步道,党建标语、党史故事镶嵌其中,营造了党建“红”氛围,让人在参观游学的同时,深受红色文化熏陶,接受党性教育洗礼。洪泽区住建局走进党建主题园实境课堂放大红色课程实效。党性教育成效如何,关键要提升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使之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洪泽区依托“红氧吧”阵地载体,定期发布党组织活动清单,创新“党员点单——支部下单——‘红氧吧’接单”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景呈现、情景模拟、互动交流、角色体验等方式,以“史”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情理史交融中润物无声,提升党员教育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打造党员群众身边的党性课堂,定期举办“书记论坛”“初心讲堂”“大湖党课我来讲”等主题活动,聘请唐真亚、孙成斌等30名先锋模范、党务骨干组成“红色宣讲团”,采取点单方式走进“红氧吧”开展主题宣讲180余场,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大湖卫士”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党建融合“助推器”———点燃澎湃发展动力实践证明,凡是党建工作做得好,党建与经济建设的融合程度高,地方经济社会也就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为找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洪泽区紧扣“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发展定位,将党建“红氧吧”作为全域生态、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重点围绕“两湖两路”布局一批集体经济强、生态环境美、党建有特色、作用发挥好的党建示范廊带,分类实施一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党建示范项目,着力让“党建线”成为“产业线”“风景线”“经济线”。朱坝街道曹庄村农房改善项目“田园雅居”党建创新项目“搭桥”。让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同力,项目是重要的载体和桥梁。洪泽区注重以“红氧吧”品牌创建为抓手助推发展,围绕“党员先锋好榜样、乡村振兴好案例、培训孵化好模式”等不同主题,分类打造实施产业党建联盟、乡村振兴擂台、“梦想大讲堂”等46个党建创新创优项目,特别是聚焦乡村振兴的“荔粒红·稻米产业联盟”“蒋坝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聚焦经济发展的“电商加油站”“祥发合作社党建示范点”等项目,充分发挥了“红氧吧”成果展示台、经验推广站和工作助推器的作用,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地方发展的助推器。调研中,祥发合作社董事长对合作社党支部大加赞赏,认为不仅帮助合作社解决了与村民间的各种矛盾,优化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还把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传授现代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发挥了乡村振兴的党建核心作用。朱坝街道曹庄村农房改善项目“田园雅居”基层组织堡垒“聚能”。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在带领乡村振兴、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基层党组织更是核心阵地。洪泽区大力推进“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兴村会客厅”定期组织在外乡贤、兴村顾问、兴村专干召开研讨会,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如朱坝街道曹庄村党总支坚持安居与乐业一体推进,在田园雅居打造成为首批省级苏北农房改善示范的项目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依托周边工业集中区、万通国际商城和即将建设的高铁科创城、高效农业示范区项目,多层次满足群众就业创业需求,以及立足朱坝小鱼锅贴特色,带动100名曹庄群众从事小鱼锅贴产业。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4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8万元增加到80万元,真正实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洪泽审批局党员在“红氧吧”阵地进行学习研讨党员先锋队伍“领航”。群雁高飞头雁领。洪泽区贯彻市“双专”工程要求,出台实施办法及员额管理、资格认证、薪酬待遇等“1+3“配套文件,在全区120个村(社区)中核定员额849个,并建立村部”3岗13级”岗位等级体系,推动村级干部队伍岗位专职化、选拔多元化、报酬工薪化、培训专业化、成长持续化,全力建强村社区“头雁方阵”。聚焦“两新”组织党建,集中选聘121名“红氧吧党工指导员”作为“两新”组织服务专员,为全区重点企业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在“红氧吧党工指导员”的带领和指导下,推动新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24个、社区组织党组织12个,11家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入企业章程、5家党建经费进入企业预算、35名党员管理人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32名优秀党员职工进入企业管理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洪泽区流动课堂家喻户晓党建引领“磁力场”———做优基层治理效能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洪泽区以全市首批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县区创建为契机,注重把“红氧吧”建设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不断筑牢社会治理的红色堡垒。“党员网格”激发自治活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是基本单元和坚实基础。洪泽区坚持把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精细到网格,加快推动城乡专职网格员全覆盖,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社会治理“一张网”,特别是注重以党建“红网格”引领平安“蓝网格”、安全“黄网格”、和谐“绿网格”网格化管理多元联动,打造了网格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多功能、一体化社会治理枢纽平台,先后建成金科名人居网格党支部、水岸花城网格党建服务站、水木清华网格党建服务站等示范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激活了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的生命力。作为“红氧吧”的示范项目,高良涧街道积极构建基层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工作机制,建成了城市党建智能服务中心,组建了网格党支部126个,明确社区干部、老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将辖区党员全数编入网格,切实做到党员在社会治理中“亮身份,做服务,作示范”的先锋作用。洪泽区高良涧网格中心“党员律师”护航法治保障。法治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洪泽区依托党员律师组建大湖生态巡回法庭,健全“环境损害观察员”制度,在洪泽湖流域率先开展“以劳代偿”,打造洪泽湖生态修复基地。加强法律援助关爱,严格执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开通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推出困难职工法律帮扶、法援助残等系列行动,党员律师法律援助服务站“红氧吧”挂牌以来,已组织开展“党员律师助企行”“法律宣讲”等党建引领活动20余场,帮助19个民营企业、160名党员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大湖巡回法庭“党员模范”推动德治教化。治理时空有界,道德力量无穷。德治教化是培育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洪泽区坚持把德治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作用,以打造“红氧吧”核心示范点为载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典型示范,重点提升了集工作场景展示、先进事迹展览、党课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唐真亚党代表工作室,新打造马浪岗海事所事迹陈列馆等载体品牌,切实通过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打动人、感染人、带动人、鼓舞人,在全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治理的精神内涵,构筑了向上向善的美好家园。省文旅厅来洪调研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党群服务“红驿站”———浇灌民生幸福之花党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是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洪泽区坚持实施“党建+民生”工作模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民生保障工作有机融合,依托“红氧吧”阵地群,整合民事代办、文体活动、法律服务、健康医疗等各类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党员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活动,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洪泽区水上百合志愿者协会“支部搭台,多方唱戏”———红色帮办“心连心”。在城市商圈、企业集聚区、居民小区“红氧吧”开设党建服务窗口,推广“党员代办”服务模式,并由党支部牵头,引入机关、社区、企业、爱心团队等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力量,组成党员干部“红色帮办团”,积极开展贴合中心、贴近需要的志上百合”志愿者协会,在协会党支部的领导下,公开招募党员志愿者,引导协会49名党员志愿者主动亮出“红色身份”、佩戴党员徽章,组建“爱心妈妈”“孝顺儿女”“心理疏导师”“和睦邻居”等党员服务小分队,进湖区、到滩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受益对象近5000人次,组织参与活动志愿者逾万人,将来自党的关爱和四面八方的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手中,为孤寡老人与孤困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水上百合开展“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活动“红色党建,先锋项目”———文明服务“零距离”。统筹全区党建先锋项目,在居民集中区、小区楼院、园区平台等设立27个“红氧吧”服务站点,包括了党组织责任区、便民服务区,提供手机充电、免费开水、问路指路、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让党员群众、各类组织到“红氧吧”能找到人、办成事,进而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区行政审批局以政务服务党员先锋岗为试点,打造“零距离服务先锋”队,大力推进“零见面审批”“零距离服务”等改革措施,为企业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政务服务。高良涧街道所辖19个村(社区)服务大厅,均设置党员服务岗;街道党组织所属46名困难党员,全部由社区在职党员干部“一对一”认领,结亲暖心、送学上门,帮困关爱。朱坝街道曹庄村积极打造“助人为乐·服务相邻”红色品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探索“红色+党建+志愿服务+”机制,开展“亮身份、当五员”党员先锋志愿行动,成为居民“身边好帮手、流动服务员”。审批局”零距离“服务获客商点赞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基层党建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政治保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洪泽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以“红氧吧”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充分挖掘党建“好故事”,打造党建“好载体”,唱响党建“好声音”,着力破解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度不高,引领推动发展、服务党员群众作用发挥不够有力等问题,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启示。启示一:有根更需有魂,政治引领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的第一保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统领一切的“纲”与“魂”,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事业兴衰成败。洪泽区始终坚持政治挂帅、突出政治引领,把“红氧吧”品牌作为引领基层党组织提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载体,依托一个个具体实在的党建项目载体引导全区上下围绕中心抓党建、促发展,打造了阵地有统一标识、建设有统一规范、运行有统一制度、服务有统一标准、具有洪泽特色的党建示范引领品牌。这启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设新要求,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一“灵魂”,建强“全面覆盖”的政治阵地,突出“战斗堡垒”的政治功能,强化“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洪泽法院“无讼村居”创建工程启示二:整合更需融合,资源统筹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党建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广,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党建工作封闭运行、体内循环、单兵推进现象依然存在,城乡间、部门间、区域外的党建工作资源仍缺乏充分的共享与顺畅的流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度仍不够。洪泽区注重资源整合、工作融合,以党建“红氧吧”为载体,打造了集政治引领、党性教育、党群服务、助力发展等为一体的阵地集群,全力为党员提神、为发展助力、为群众服务,让党员群众能够时时触摸党建脉搏、处处感受党建温度。这启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优化提升理念和组织方式,积极整合党建阵地、服务资源、人才队伍,促进各种要素间有序流动,推动党建覆盖和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同步提升,特别是要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深度上持续用力,创新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念好阅读“三字经” 提升文化“软实力”启示三:用心更需用情,群众力量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的源头活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根本在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洪泽区将联系服务群众融入到阵地建设、品牌培育、典型打造等方方面面,充分整合民事代办、文体活动、法律服务、健康医疗等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基层党建“15分钟服务圈”,有效发挥“红氧吧”阵地“有温度、聚民心”的磁场效应,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这启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必修课”,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基层党建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难,使各项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山场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启示四:盆栽更需盆景,典型孵化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的有效路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典型推动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洪泽区把握党建“红氧吧”孵化功能定位,按照“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标准,打造“大湖先锋”市级党建示范点,深入挖掘一批党建典型引领的成功样板、鲜活经验、生动案例,推动形成一批“红氧吧”典型孵化好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以及各项工作水平。这启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离不开先进典型的支撑、带动。要充分认识培植典型的实践意义,深入提炼弘扬先锋模范的时代特征,强力推动典型示范体系构建,放大典型示范辐射作用,不仅使一大批党建典型能够做给群众看,更可以引领带动群众一起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水木清华“红氧吧”党建角启示五:共建更需共赢,助力发展是激活基层党建活力的正确导向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导向和基本原则。“红氧吧”党建品牌培育,就是以党建强带动发展强,依托基层党建项目建设,分类打造产业党建联盟、乡村振兴擂台、“梦想大讲堂”等一批“红氧吧”党建品牌示范项目,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这启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打破就党建抓党建误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与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与团结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党建+”融合共赢,真正以党建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工作。党旗永立在心头——“大湖鸿雁”唐真亚来源:《淮安通讯》2020年第21期(张庭勇、程福康、韩永娟、肖峰、孙淮中、倪洋军、白凤贺、卢俊、徐杰、潘宇)赋能新发展,引领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赵奢

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这份调研报告很详尽

【阅读提示】根据上海市政协2020年度议政调研计划,年初以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牵头开展了“推进文旅融合,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重点课题调研,聚焦如何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要素支撑,如何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的质量水平等难点问题,课题组走访调研本市相关部门以及代表性企业;远程调研部分省市。召开20余场专题座谈会,听取60余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同时,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展问卷调查,抽样调查850余位政协委员、372家代表性文旅企业以及400余位市民游客代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调研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上海初步形成了以空间融合为载体、产业融合为核心、服务融合为基础、交流融合为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态势和新特点,但对标“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定位仍面临挑战。报告建议,在强化统筹协调,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方面,着力区域协同、全域规划;统筹整合、各方联动;科学评估、行业引领。在强化要素支撑,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方面,着力放管结合、服务至上;金融创新、减负增能;专业培养、定向激励。在强化创新引领,培育文旅融合新品牌方面,着力文化彰显、内容创新;挖掘特色、融合再造;文化熏染、科技赋能。在强化开放交流,推广文旅城市新形象方面,着力概念植入、文化共鸣;数据交互,精准营销;开放交流、兼容并蓄。5月28日,市政协召开“推进文旅融合,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专题学习会。金松 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必然选择,是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有效抓手。【上海文旅融合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文创50条”“旅游30条”等一系列文化、旅游相关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的出台,上海以文旅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空间融合为载体、产业融合为核心、服务融合为基础、交流融合为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态势和新特点。聚焦空间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载体一是工商业空间不断转化。将一批旧厂房、产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转化为新空间,开发形成文旅精品线路。贯通“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将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注入公共文化内涵。扩展苏州河两岸的公共活动空间,挖掘和展示工业遗存。二是人文景观空间不断开放。将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各类文化场馆设施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三是休闲度假空间不断完善。努力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休闲度假好去处。四是绿色康养空间不断拓展。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乡村文旅产品,并策划多条本土特色沪郊旅游线路。聚焦产业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一是基础性业态势头良好。2019年,文创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9%,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6%。二是交叉性业态亮点频出。《时空之旅》《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剧目持续刷屏各类媒体,带动游客争相“打卡”。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建筑可阅读”、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一批创新型产品和项目,进一步彰显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创新性业态初露头角。积极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动漫、网络视听、消费社交等网红新项目。其中,上海电竞产业依托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俱乐部和直播平台,全国每年500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电竞赛事40%以上落户上海。聚焦服务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底色一是服务载体更为多元。打造城市文化旅游会客厅,完善和提升全市60个旅游公共服务中心、22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众多文化场馆、旅游景区的咨询服务点。打造“艺术商圈”,实施“上海第一印象”项目,实现艺术进驻机场、地铁、高铁车站、邮轮码头等。二是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建设城市形象推广、文旅资源发布、文旅移动服务三大平台。依托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成立城市推广中心,组织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利用上海旅游节推出首届长三角文化旅游集市等活动,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的直销平台和宣传平台。三是服务应用更加便捷。促进新科技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内的部署和应用,催生文化旅游融合新场景。借助信息化手段,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聚焦交流融合,拓展文旅融合新平台一是更多的国际交流。整合演出、展览及文创等资源,打造上海文化周、海派艺术节等国际文化旅游品牌项目。与布鲁塞尔文化中心携手建立国际推广平台,搭建“一带一路”友好城市文旅联合推广的网络季,2019年全球在中国首演的剧目达到64部,彰显上海文化的品牌效应。二是更多的区域合作。牵头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一批文旅融合一体化项目,重点建设长三角服务品牌,形成统一文旅服务标准,互认市场信用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等联动机制。【上海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统筹协调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各类资源分布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文旅开发虽有成效,但缺少整体的统筹规划,仅靠单一部门协调难度较大,不利形成资源的高效配置。评估决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均有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但由于对文旅融合发展规律、推进模式和实践路径缺少深入研究,专门针对文旅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市场准入门槛需进一步放宽。部分市场存在准入门槛高、办理程序多、交易成本高、政策不透明等问题,社会资本在参与赛事活动举办、民宿开办、夜间经济等新兴领域往往望而却步。法律、政策的效力需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和变现等问题成为市场创新的一大阻碍,需进一步得到法律保障。另外,政策的透明度、及时性不够,相关配套存在短板。文旅融合发展的要素支撑有待加强企业融资渠道比较有限。小微企业作为文旅行业的发展基础,却由于产品确权困难、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相对缺乏和交易变现机制缺少等问题往往被边缘化,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慢、成本高等问题。各类专业人才较为短缺。文创产业(含文旅融合)研究力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机构实力和数量、学术活跃程度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有待提升。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文化创意、文艺创作、文化装备、老房修缮、电子竞技等文旅领域人才稀缺。产业集群效应较为薄弱。文化旅游产业尚未产生规模集群效应。演艺市场总体比较单一,“演艺+”的衍生功能不强,缺乏围绕产业链的演艺景区、街区、主题博物馆、主题文创空间等文化旅游地标性综合体。行业协会功能存在缺位。全市性的权威行业协会尚未组建,未起到有效的引导协调作用。文旅融合发展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上海文旅产品的文化吸引力不足。红色旅游多以橱窗展示、背词讲解为主,展示手法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旗袍、弄堂、沪剧、沪语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缺乏标杆旅游载体;水乡古镇长期存在同质化问题,过度的商业化导致文化吸引力逐渐下降。文旅品牌的特色不够鲜明。文旅品牌的整体形象模糊,文化创新力和驱动力能级不足,缺少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产品开发的战略滞后市场。产品开发多以模仿、加工、改进为主,产品形态、创意内容等跟不上主力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都市观光游多为一两个小时游程的“快餐型”产品,缺少契合体验经济时代的 “慢漫型”文旅项目。细分市场方面,传统的开发模式难以及时捕捉市场消费新趋势,市场供需较不平衡。宣传推广的模式有待创新。政府仍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度较低,而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以官方媒体为主要渠道的宣传效果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文旅服务的体验仍需优化。上海的硬件基础设施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但服务供给的精准化和精细化还不够。【加快推进上海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围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国际化”的战略导向,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生态、新动能、新品牌、新形象,推进文旅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融合发展。强化统筹协调,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区域协同,全域规划,摆好文旅融合“大棋盘”。一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打通上海“一江一河”与长三角“江河湖海”水系,整合开发建设水岸互动的江南水体文化旅游带,形成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发展整体布局。二是规划构建城乡互动、水陆互联、政企互通、主客互补的上海文旅融合大格局。三是扩大发展战略纵深,将现有的市中心旅游扩容至上海全域旅游,在加强市中心旅游核心区提质增效的同时,整合开发各区特色资源,形成全域旅游布局。统筹整合,各方联动,下好文旅融合“一盘棋”。建立覆盖更全面、推进更有效的文旅融合统筹协调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市区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和配置功能。强化市级文旅部门的目的地品牌“首席创意官”角色定位以及政策规划、设计和引导职能。下放部分审批、执行职能至区级单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科学评估,行业引领,下好文旅融合“先手棋”。完善评估决策机制,研究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科学引导和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成立“智库型、服务型、协同型”的文旅融合行业协会,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产业咨询服务提升,并联合相关主体组建“上海文旅融合产业联盟”,发挥其自我管理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企业,使上海成为全球文化和旅游产业中心、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创新策源中心。强化要素支撑,激发文旅融合新动能放管结合,服务至上,优化文旅企业营商环境。加强文旅知识产权保护,以《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法律依据,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文旅项目审批流程,深化“一网通办”,形成更加高效的联合审批机制。放宽电竞、民宿、民间赛事、夜间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准入门槛,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放宽外资开展入境游项目的准入门槛,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旅产品。金融创新,减负增能,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力。对文旅企业在减税、返利上加大扶持力度。构建文旅融合发展融资平台,引导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构建多元投资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资源整合,降低融资难度。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进驻文旅行业,放宽文化和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创设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基金,鼓励、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扩大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功能,升级打造文旅融合产权交易平台。专业培养,定向激励,激发人才队伍成长活力。制定专门的培养规划,采取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文化领域人才培养。整合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教育研究力量,创新学科建设,鼓励有基础的高校创设文旅融合相关专业。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改善文旅人才落户政策。完善以政府奖励为主、单位激励与社会奖励为辅的文旅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引领,培育文旅融合新品牌文化彰显,内容创新,打造世界级文化IP 。一是彰显红色文化基因,抓住“建党100周年”契机,加快建设“红色一平方公里”风貌区,深化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持续推出精品剧目。二是提升海派文化辨识度,扩大“演艺大世界”和“静安戏剧谷”的发展规模,加强外滩、石库门、旗袍、沪剧等文创IP的开发运营。三是丰富江南文化内涵,加强水乡古镇和生态岛的生态治理,凸显生活美学韵味和互联网科技含量。挖掘特色,融合再造,树立文旅融合品牌旗帜。一是打造本土特色旅游,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发力打响“一江一河”、历史街区、“工业秀带”等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大力发展“文旅+”项目,发挥特色资源优势,转化形成资源和文化合力,打造工业旅游、演艺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各类文旅融合新业态。文化熏染,科技赋能,建立公共服务良好口碑。实施“智慧上海”好客工程,整合“文化云”“游上海”“一卡通”等各类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国际化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一站式多语种的服务平台,提升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服务能级。注重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体验,继续深化“建筑可阅读”和“街区可漫步”,并结合5G、VR、AI等科技运用,积极引入、打造精品驻场演出和参与型体育赛事。进一步加大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市民公共文明意识,用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公共环境吸引游客、打动游客。强化开放交流,推广文旅城市新形象概念植入,文化共鸣,打造文旅城市鲜明形象。用国际语言讲好上海故事,借鉴纽约大苹果、日本樱花、伦敦万花筒等经验,用足用好上海市标白玉兰这个具象化的城市符号资源,做实传播上海城市精神、展示品牌形象的载体。数据交互,精准营销,提升文旅品牌推广线索率。加强与各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构建全球交互的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旅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反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客源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实施科学的营销战略及推广计划,开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全球性营销活动。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信息渠道资源,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传播效能,鼓励支持“云住”“云吃”“云游”等直播带货模式的发展。开放交流,兼容并蓄,扩大文化旅游国际朋友圈。拓展对外交流综合平台,把握进博会、花博会等国际项目契机,通过立体化的营销宣传扩大上海文旅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增强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马拉松、F1大奖赛等节展、赛事在高端旅游项目上的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城市文化会客厅”功能,丰富文化场馆、历史街区、水乡古镇、节庆会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全球知名旅游城市和国际友城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跨区域的旅游新线路、新产品。

君子剑

激发办学活力的“西工行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的学生在校园上美术课。王贾嘉 摄党的十九大以来,洛阳市西工区探索并建立了有利于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教育行政和治理机制,营造了党委政府“依法管”、教育部门“科学评”、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办”、社会各界“共支持”的良好教育生态,在激发办学活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大数据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赴西工区调研,系统总结了该区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实践路径和经验启示。西工区教育发展总体情况西工区地处洛阳市城区中心和西北部,总面积55.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7万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4所,在校中小学生2.9万余人,教职员工1586人。近年来,全区各类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办园水平不断朝着普惠制、特色化方向提升;义务教育内涵式、优质化发展初见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学校面貌一新、活力四溢,教育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西工区较早意识到激发学校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确定为教育发展要务。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立德树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构载体,引领推动了西工教育优质发展;二是坚持学生立场,重新认知、发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三是坚持五育并举,形成以概念为本的实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五育融合”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四是全面实施心理助力,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和体验,营造了以“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为主旨的成长环境。五是全面实现区域联动,构建基于“人的成长”的共同价值取向,形成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新样态,“督查、督导、督办”相结合的大督导体系,以及“区—校—家—社”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西工区激发办学活力的行动路径西工教育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系统架构,强化统筹协调,精准发力,打出了提质增效的组合拳,不仅让各类学校办出了活力,更办出了质量。路径一: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只有权责明晰才能切实提高学校治理能力与办学实效。为此,西工区实施权责清单管理。区教体局会同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先后从干部选聘、教师管理、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学生管理评价等方面,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学校权力边界,规范权力流程,加强风险管控,让权力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统整督导联动体系。确立了党建引领下的督导工作,形成了以“督导部门督查、业务部门督导、组织纪检部门督办”相结合的“大督导”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引领、结果运用,实现了督有权威、导有水平、促有成效,让办学自主权在制度下规范运行,使办学活力有序迸发。引领学校强化自我评价,完善校内督导评价制度,与党的领导、校内民主监督、家委会参与、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等各项制度有效整合,构建起内外结合的立体评价监督机制,促进了学校依法自主规范办学。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每年根据学校用人需求,在充分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招录教师,按需分至各校。出台《关于规范学校副校级干部竞聘的指导意见》,推行基层学校副校级干部“过三关”(读书关、讲课关、答辩关)校聘、试用期满区评的人事机制,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办学主动性和创造性。路径二:系统推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师资队伍是办学活力提升的根本保障。西工区选优配强“领头雁”。实施党组织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基层书记、校长“一肩挑”,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强、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战斗力,激发“领头雁”的组织领导活力。以“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为抓手,以校长研修班为载体,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思想、有智慧、有魅力的教育专家。搭建专业成长新平台。通过读书、写作、论坛等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连续4年赴北京、银川开展业务提升培训;组织全区校级管理者和学校心理督导师持续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高级培训。扎实开展精读“三类书”(学科类、对儿童认知类和自我认知类)、教育生涯规划、追随教育家、集体研修、撰写观察案例等活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扎实推进干部教师交流。通过校长书记区域交流、副校长校际交流、城乡结对学校互派教师交流等举措,实现了教育理念同步、管理机制同步。路径三:强化优质学校培育和带动作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定不是“部分优,少数强”,而是“校校优,个个强”。基于这样的认识,西工区推进校际联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破解发展难题,注重公办民办同步协调发展,构建了以“洛阳师范学院—洛阳三中—辖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衔接联动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设置专项资金,实施优质学校培育工程。芳林路小学、外国语小学、白马小学等12所中小学逐步发展成为优质名校,并产生了“雁阵效应”,带动区内其他中小学快速提升。推进协同共建,以西下池小学、白马小学、凯旋路小学为首成立了三大学区联盟,以芳林路小学、外国语小学、王城小学等学校为基础组建了7个“结对共同体”,建构了“以强带弱、帮扶提升、合作发展”的教育新秩序,逐步实现了学区间互通、互补、互动,共生、共进、共强的新局面。路径四: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西工区按照“0—18岁生命成长规律”,落实课程实施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课程研发,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成长动力。立足课程标准改进学科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国家课程,全区共开发大阅读、实体化教学、课本剧、童话剧、形体课等25个特色学科课程。立足素养提升开发活动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将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研发学校课程体系,打造了“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的全覆盖社团体系,组建校级社团800余个,坚持每周半日活动,吸引2.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研发校本劳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立足健全人格开发心育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心育活动课、沙盘游戏、团体培训等活动,以性别教育(心理、生理、角色)、爱与生命的教育、情感和责任的教育为主要内容构建青少年性教育成长课程。路径五:构建多元共治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从“管理”走向“治理”,是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支撑。西工区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扁平化教育治理新格局。一是形成了“映照、滋养、去控制”的治理模式。区教体局机关、二级机构党员干部定期分包下沉学校,发挥好引领、指导、服务作用,确保部门工作思路与学校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切实做好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镜子”和“指南针”,助力学校和教职工建立基于自我发展的修复功能。一旦生成了这一功能,教体局就要从学校“适度退出”。二是营造了“接纳、陪伴、不打扰”的成长环境。西工区秉承“为青少年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倡导“只有成人把自己建构好,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家校合作共育机制,通过每月一次家长课堂、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亲子体验活动和微信推送名家文章,帮助家长重新认识、理解孩子,修复家庭关系模式,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促生家校协同育人活力。三是研发了“安全、共享、优评价”的素质评价体系。西工区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立足“评估单”的“非笔试评估体系”,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西工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区校班三级”多维多次情境化模式,通过评价促进成果共享和方式方法优化。西工区激发办学活力的经验启示西工区激发办学活力的生动实践,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具体来说,有4点经验和启示:一是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西工区始终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注重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要求全体党员从强化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上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等的结合点,以此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积极建设浸润式红色基地,搭建红色基因传承传播平台与思政课、讨论课、研学课等3个“红色课程”教育阵地,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有形、有声、有质。二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整体优化育人环境。西工教改聚焦评价导向不清、政府与学校的权力责任边界模糊、检查评比较多、办学自主权不强等问题,聚力攻坚,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各校着力营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物质与人文环境,打造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厕所文化;引入大量经典绘画、经典音乐、经典书籍;广泛种植多样性的花草树木,营造了沙池、树屋、秋千、长廊、休闲座椅、开放式图书馆等景观,为师生带来舒适的体验。三是必须始终立足“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的基本理念。西工教育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培养。在教育教学的组织上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全课程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为学生搭建表现和创新的平台,集中展示素质教育成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四是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工区政府充分放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主体主动改革的源动力;教体局充分赋能,建构顶层发展体系,激活办学动力,增强学校办学内驱力;学校主动担当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激活师生的生命生长力;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家校社共同推进,汇聚支持教育发展的协同力。扎实有力的工作抓手汇集成教育治理的“四梁八柱”,为西工教育的活力发展提供了系统支撑。(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报告撰写:张以瑾 徐仲武 卫功立 晋银峰 王贾嘉)作者:张以瑾 徐仲武 卫功立 晋银峰 王贾嘉《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6日第4版 版名:智库

伏生

调研报告不会写?看这里—万能模板

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近期,我们开展了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到有关单位和施工现场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对新区新经济产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一、 XX新经济产业现状几年来,XX紧密结合建设发展实际,聚焦特色小镇、大数据产业、商业综合体、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已落地或达成落地意向的项目,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实地考察创新空间、中国供销农产品物流园、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情况,与项目负责人、党员、一线工作人员谈话,深入了解了新经济产业结构、机构设置、产业功能及党组织现状等情况。一是以旅游行业投资及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为主的必爱旅行网,以打造全国首家最大的地图大数据交易中心和西北地图云基地的中科宇图两家企业已落地办公,但党员数量不足,目前尚未建立党组织;二是新农商大市场有限公司已成立党支部,但组织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三是华为云计算中心主体完成,挂靠于管委会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四是广州冠昊生物科技公司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服务新经济企业的创业孵化中心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创新小镇等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目前,由项目负责单位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管理。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党建工作资源缺乏,工作方法滞后。目前,新区新经济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稳定,从业人员少、流动性强,相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管理体系不够严密,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党务干部等资源支撑,导致党组织丧失自主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新经济组织不能有效的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按部就班国企党建工作方式,出现党建业务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二)新经济组织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前提。新区新经济产业目前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不断加快提高新经济产业带头作用,在领导和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新经济组织领导普遍专业技术较强,管理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党的观念淡漠、组织弱化、纪律松弛,主动抓、带头抓、自觉抓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精神不足。(三)党建工作与企业利益关系上存在矛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想追求可持续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逍遥文稿整理,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而新经济业态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特征,企业党组织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高增长,往往集中全部精力,不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愿分配资源到党的建设,干部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创业精神不强,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举步维艰。三、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建工作对策与思路(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言教不如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强对新经济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一是要强化领导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并坚持学习制度,带头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认真履职尽责,不折不扣的带头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要坚持把学习领会x系列讲话,党章党规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认识,严格要求,筑牢思想,提升素养,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坚持并完善学习制度,分期分类制定学习计划,要针对新经济产业特点,合理利用“新区大讲堂”等载体,邀请新经济领域专家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知识。(二)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新经济党组织战斗力,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建组织架构,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要系统集成、步步为营,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范性指导意见。要在基础的组织生活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党建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跟进、及时传递、及时处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三)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的达成和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根据产业规模、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等实际情况科学创建活动载体,合理运用工作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党开展建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新经济党组织力量集中起来,建立党组织建设保障机制,使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步学习,党的方针和企业文化共同宣传,党员管理和人才建设齐抓共管,要不断激励先进、激发动力,在新经济党组织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党员自身素质和队伍建设。新经济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一定要把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例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专业知识,比学习、比创新”的“双学双比”活动;围绕产业结构,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演讲比赛,开展各类以党组织生活为主题文体娱乐活动,把红色文化贯穿到新经济产业的各个领域。

而知为孽

幼小学生教育社会调研报告

幼小学生教育社会调研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调查时间20XX年7月至9月。调查范围XXX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调查结果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3)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 /明:(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分析 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思考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社会调研报告调查对象:面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吸引学生,本文以东莞民办学校为例。调查目的:东莞民办教育这几十年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呢?在民办学校工作必需具备那些素质?调查方法:民办学校实际工作调查地点:东莞市调查时间:xx年3月——5月前言: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远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等就开始兴办私学。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私学“百家争鸣”的局面。自此以后,私立学校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11月26日,彭真委员长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提出“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这个时期出现的民办教育多是非学历的文化补习性质的培训机构。1992年以后,随着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的发表,中国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民办教育推进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政府加大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1999年夏,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会议决定,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20xx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至今,我国民办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一、东莞市各级各类教育情况(一)学前教育。xx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27所,在园(班)幼儿208373人。在现有幼儿园中,公立集体办园175所,民办园552所。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101所。本市户籍3-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5.35%,基本普及3年学前教育,实行6周岁入小学。(二)义务教育。xx年,全市共有小学331所,在校生552377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共有初中151所,在校生187878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97.9%。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在校生501人,本市户籍“三残”儿童小学入学率98.8%,初中入学率98.17%。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全市中小学非本市户籍学生有549553人。非本市户籍小学生432597人,其中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有105011人;非本市户籍初中生96034人,其中在公办初中就读的有20976人;非本市户籍普通高中学生8792人,中职学生12130人。(三)高中阶段教育。xx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有68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0所,在校生70398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50531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35744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34985人,其中普通高中21155人,中职学校13830人。本市户籍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四)成人教育。xx年,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3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培训量达52万多人次,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达29756人(不含本市高校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全市共有20xx0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共有51459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五)民办教育。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552所,民办中小学252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8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4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多层次学校9所、中职学校9所(含2所民办技工学校)。民办学校接收了大量新莞人学生,其中民办小学327586人,民办初中75058人,民办普通高中7456人,民办中职学校10228人。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402644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的71.4%。二、广东等沿海城市为什么有这么多民办学校?什么是民办学校?众所周知,广东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省份。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日新月异,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到这里淘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为广东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连广东人自己都说我们这里是外来务工人员开发建设起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背井离乡到了这里,教育问题却令他们头疼的。因为这些外来学生若要到当地的公办学校就读,每年要交一笔不菲的赞助费。教育体制的不公平给广东的民办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他们主打“不限户籍”、“免收赞助费”这两张王牌,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成长起来。可以说民办学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她给国家减轻了巨大的教育压力,对公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要给民办学校做名词解释的话,她应该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下,有民营企业或私人出资建立的教育机构。三、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区别有哪些了?我认为的区别是民办学校需要招生,而公办学校就不需要。因为公办学校有稳定的生源。例如中华路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司门口那块的。并且公办学校办学经费也由国家财政拨款。民办学校由于姓“民”不姓“国”,注定她必须自己解决生源和办学经费。她的办学经费全部来自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如果没有学生来就读,就发不了教师薪水,食堂就不会冒烟,学校就有可能关门。再形象一点说,民办学校就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公司,我们不仅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在假期还要扮演推销员的角色。四、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民办学校在管理上实行校长负责制,行政机构和公办学校是一样的。校长由创办该学校的公司董事会任命。业务上接受当地教育局的管理。教师薪水的结构为: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奖金。各学校的基本工资标准有一定的出入。浮动工资主要是班主任津贴和跟车津贴以及教龄工资。奖金当然就是工作上表现较好按等级发放。能力强的教师薪水还是很可观。我所在的学校小学部的王春霞老师11年7月因招生工作表现突出,招生奖就拿了1万元。行政领导的工资由董事会具体制定。每年都有岗位竟聘活动,能者上,庸者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在教学上,所带年级有学校视情况决定。每周的课时量在20节左右,量还是很大的,我们是新来的,又是科班出生,累点应该的。当语文老师一般要带班主任,任务就更重,除了代课,还要负责早自习和午餐午睡的管理。由于学生都是早接晚送,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车队,不带班的老师会跟车,负责学生在上学和放学在校车上的安全。每周日晚要开教师工作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隔两周用校车送班主任出去家访。每月要进行量化考核。压力还是蛮大的,但比做天和尚撞一天钟好一点,毕竟我们还年轻。我们都知道,教育行业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学生安全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你的教育质量可以暂时在别人的后面,但出现了安全事故,就意味在你在竞争激烈的广东民办教育领域的黯然退出。所以各校对学生管理较为严格,要求学生在校随时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教师工作压力随之增大。这需要我们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其实,你想一想你的学生都是外地人,又在异乡读书,父母基本上是打工族,一学期还要交不便宜的学费,忍心忽悠他们吗?对于我们这些刚出道的新人来说,最难的就是招生。学校对教师都制定了招生标准,达到或超过的有奖,未达到或排名最后要做处理。我们初来乍到,对环境不熟,没有人脉,没有技巧,这时就最能看出你在学校里综合素养的积淀。很多人对招生工作表现出抵触情绪,但要明白的是,在民办学校,你教学业务能力再强,没有学生你讲课给谁听,谁来认可你的价值。五、在民办学校工作必需具备那些素质?我把民办学校工作总结为九个字:“招的来,教的好,留的住”。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和技巧,还需要我们性格外向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学生的调皮你要能忍的住,千万不能使性子打骂学生,家长投诉就麻烦了。所以好脾气也很重要。实践证明,东莞市的民办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为东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东莞民办学校仍然面临着办学标准难以提升、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民办学校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在我看来,目前东莞的民办学校还需在三个方面多加努力。一是,东莞民办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仍需要优化。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此外,还要严格把好教育教学质量关,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办学校良性发展。

非知得也

446份调研报告激荡高质量发展“头脑风暴”

06:13盛夏,仙林湖畔,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头脑风暴”——8月2日至4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调研成果研讨交流会在南京市委党校举行。三天两夜,火花碰撞,60个种子课题,446篇调研报告,927页成果汇编,端出一场关乎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思想盛宴”。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240多名新华人白天大会“路演”调研成果,晚上分组讨论交锋,人人都出“金点子”,个个都有“麦克风”。8月2日至4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题教育大调研成果研讨交流会在南京市委党校举行。(本文图片均为交汇点记者 余萍 陈俨 摄)此次“头脑风暴”参与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调研之深,在集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说,研讨会既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需,又合媒体融合、转型升级之势,更是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提振精气神,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场“头脑风暴”,尽展新华报人应时而变、破局而立、驭势而进的使命担当,更显江苏大地主题教育高潮迭起的火热景象。聚众智集群力,“头脑风暴”涤荡大时代大调研呼应大时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思想文化战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鲜明提出,江苏到了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历史关口。新华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因应大时代、礼赞大时代、奋进大时代,是最应该挑起的“大担当”。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提出的“九个有没有”,言犹在耳,振聋发聩。找差距、抓落实,新华人又发出“六个扪心自问”——讲政治你做到了100分,还是总差那么几分;遇到困难你是畏缩退却,还是迎难而上;做工作时,你是胸怀一盘棋,还是只打自己小算盘……放眼四周,科技浪潮惊涛拍岸。以5G商用牌照发放为起点,万物皆媒、万众皆媒的未来已来,传媒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华人清醒认识到: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总是最先感知时代的脉动,最先感受时代风云的影响,也最应该在时代变革中率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守正创新!一场席卷整个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头脑风暴”应运而生。6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部署主题教育大调研。以高质量发展为题,以媒体融合为要,集团领导播下60个“种子选题”,提供精确靶向;7月,找不足摆差距“刀刃向内”,20多场调研会、座谈会和谈心谈话活动密集展开。从集团领导到普通员工,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从退休老记到“网络原住民”……3000多名员工齐动手,做高质量发展“答卷人”。短短1个月内,共交出446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内容超200万字。8月2日上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题教育大调研成果研讨交流会拉开帷幕。240多名新华人共聚一校,话初心谈使命、议转型谏发展,就调研成果深入交流研讨。气温虽高,研讨热度更高。已退休15年的新华日报老记者吕晓露当时在西安旅游,接到通知后,随即欣然赶回南京,跟着年轻员工一起封闭学习“白加黑”。资深媒体人、新华日报全媒体内参部主任林培直言“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能给年轻人和普通员工如此大的展示平台,没想到调研成果质量如此之高,没想到员工执行力如此之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争相潮涌。新华日报社总编辑顾雷鸣说:“最大范围汇聚智慧,凝聚力量,真正来一场‘头脑风暴’,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找短板促转型,“刀刃向内”抢抓大机遇大时代蕴含大机遇。创新内容生产、立足平台技术、共谋产业发展、强化机制队伍、探索管理创新……调研成果紧扣抢抓5G技术风口、突破发展重点难点,激荡头脑风暴。“446份厚重的调研报告,让我看到了新华人‘刀刃向内’的勇气。”参与此次调研成果评选的评委、南京大学新传院执行院长张红军坦言,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整体谋划起点高、问题意识强。找短板促转型,“刀刃向内”直入痛点。如何真正让主力军进入主阵地?新华日报全媒体时政新闻部“90后”记者林元沁和小伙伴们直言不讳地提出“麻辣四问”。新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竞争环境变化迅速,产品创新不断迭代,如何抢抓风口、实现腾飞?江苏经济报社长、总编辑颜杨林提出,要致力5G+XR(VR、AR、MR)的融媒新技术研发、5G+4K超清视频的轻量化低成本设备整合。如何打造更多新媒体“爆款”?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助理顾星欣认为,技术嫁接,不能仅仅靠图片、视频等元素的简单叠加。“谋当其用”“研以致用”,大调研目的是大作为,突出实践性、操作性的对策研究,一大批“带着露珠”的调研,让这次调研活动有个明显的特征——实。集团技术装备部副主任章劲松建议说,可以结合业务部门需求组建大数据分析小组,同时通过智能终端来吸引、沉淀用户,通过 MGC 技术丰富大数据应用。大调研是头脑风暴的创新场,也是借鉴创新的大智库,评审专家叹服于调研成果谋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如何进一步突出“移动优先”战略,新华日报总编办副主任任志强就对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提升专业化水平、深耕分众化内容、聚焦可视化呈现、力推故事化表述、优化平台化战略等可行性建议。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沐阳建议,搭建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并提出以“功能划分”思路设置六大事业群,在各自领域内做深做透。创意火花闪现,创意智慧爆棚。大调研活动,释放了集团跨越发展的无限活力,助推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擦亮新华品牌。守初心担使命,“红色基因”赓续大作为大机遇呼唤大作为。“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站在党校里的国旗下,参会的新华人集体喊出了奋斗口号。创刊81年来,新华报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在新媒体发展进入新蓝海之后,如何锤炼真本事、如何实现新担当新作为,新华报人在主题教育中,聚焦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聚力党媒使命担当。跨部门、跨平台、跨媒体、跨专业……一个“跨”字,成为这三天来最高频的主题词。对此,第一个发言的新华日报全媒体时政新闻部主任任松筠深有感触,“跨字当先,凸显合作意识,堪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最好表现。越来越多的理念和细节正在一代新华融媒体人的脑海中成型,并成为迫切的诉求。”抓落实,期盼良策尽快落地孵化,成为集团腾飞的催化剂。新华日报全媒体科教新闻部主任沈峥嵘则建议,加快“全息媒体”建设,加速转身“文化智媒”,在跨媒体叙事和跨界融合中实现新的媒介价值。站在融合发展机遇期、媒体跨界风口期,让新华人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会后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奋斗!”扬子晚报记者王璟的话语中透着坚定,“我是带着问题来找答案的,大会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更坚定我们扬子晚报云教育中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还有员工建议,要将这次的探索和成果固化,鼓励员工随时发表建议,在网上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研讨交流会。大时代要有大担当。双传学在总结讲话中为集团擘画了未来宏伟蓝图,“只要我们新华人传承好勇立潮头的红色基因,拿出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攻克发展路上的一切难题,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谋创新脑洞大开,抓落实倚马可待。4日,优秀调研成果颁奖仪式结束后,现场进行任务分解。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动作最快的本月内就将实质突破。交汇点记者 陈炳山 王世停 董晨 樊玉立/文 余萍 陈俨/摄

戴震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 1.了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了解调查报告: 1.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2.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2)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4)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 3.结构形式: (1)标题 ①单标题 A公式化写法。 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B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 ②双标题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 (2)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提要式 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②交代式 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③问题式 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3)主体 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其主要结构形态有三种: ①用观点串联材料 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中心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②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 课题比较单一,材料比较分散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作者经分析、归纳之后,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 ③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 事件单一、过程性强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实际上是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4)结尾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①概括全文,明确主旨 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 ②指出问题,启发思考 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③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4.调查基本要求: (1)立场、观点要正确 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2)调查态度要端正 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 调查目的要明确 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调查方法要讲究 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5.调查准备 (1)思想武装。 (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 (3)拟定调查提纲。 6.调查方法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 7.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应该详写。这部分“要用事实说话”,即在一定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结果和分析,可以按分解出来的调查项目列几个小标题来写。小标题下,一般先写调查中获得的、经过整理过的数据。数据可以用“表格”或“图示”呈现(如统计表、饼形图、柱形图、折线图),图表前要说明数据来源,图表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的意义、反映的问题、问题的程度、可能的原因等)。在分析过程中,自然地加入典型事例,可以“活化”图表中的数据,弥补数据反映不出来的信息,增强调查的可信度。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这一小标题下的结论(是整个调查的“部分结论”,不是调查的“总结论”8194;)。这部分的最后,要在以上所有“部分结论”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加工,用一段简练的文字写出这项调查的“总结论”。 8.报告撰写 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方,再作调查补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二、《调查的技术》: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 4.要定调查纲目。 5.要亲身出马。 6.要深入。 7.要自己做记录。 三、活动指导: (一)活动提示: 1.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不求全面,任选一个主题深入调查即可。 下面的题目可供参考: ①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 ③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 ④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⑤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2.调查前要规划调查路线,确定调查重点。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 3.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活生动的,但往往比较零散,因此对资料进行整理就十分必要。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呈现,做到一目了然。 4.对材料作深入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二)写作指导: 1. 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 (1)调查目的。 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 (2)调查对象。 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讲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 (3)知识准备。 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4)组织准备。 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 (5)进入调查阶段。 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 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 经过分析研究阶段之后,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炼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本次调查中,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总分为10分),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現贏得海外好评,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更多认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2013年的17%(2014年的20%、2015年的24%)上升到2016—2017年的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 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该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的海外受访者认可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活跃度高,并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期待最高。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大风号》,2018年1月5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材料三 与信息匮乏年代“大路货”的传播同样有需求不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工夫,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所谓外外有别,就是同样是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内容、语言、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应其所需、传其所要。对外传播既要“强魂”——精心选择适合传播的内容,又要“健体”——重视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周边国家建设传播平台。我们应当努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受众遍天下。 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呢?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反映和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生动性、故事性,是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故事性的报道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不好成就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源源不断。主动而充分地讲好这些故事,必将有助于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建构和塑造国家形象,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用传播效果体现政治立场、检验工作态度、考察平台项目。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不仅要考察其科技支撑指标(包括团队科技素养指标、传播平台评估指标)、经济营收指标(包括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影响指标、媒体赢利平台的量化指标),更要考察其影响力指标(包括受众的注意力指标,业界、学界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良好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的过程,才是扎扎实实的、富有成效的。 (摘编自人民网《国家形象与媒体担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是第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此外还展示了这次调查呈现的相关特点。 B.《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稳中有升,内政和外交表现受到好评。 C.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元素在两次报告中顺序不同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武术和中医。 D.2016-2017的报告显示在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 【答案】C 【解析】C项,强加因果,只能说中餐更为世界所熟知,但不能说是媒体宣传的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媒体传播所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而是其在宣传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提升的速度。 B.从预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逐年增长可看出,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对中国发展有信心。 C.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受访者中赢得普遍点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认可度更高。 D.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体现了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 【答案】D 【解析】A项,结合原文“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来看,并非不追求规模、人员。B项,无中生有,“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错误,他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原因很多,但不能说他们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C项,受访者应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 3.一家国内主流媒体想推出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片来宣传国家形象,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述。 【答案】(1)要有对象意识。“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人中更被认可,因而想要提高收视率,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围绕年轻人进行大力宣传。(2)要注重讲好故事,报道的故事要有具象化的特征,可以选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发生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典型事迹的选取最好涉及海外观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医、文化典籍、饮食等元素来展开。(3)要注重效果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外宣要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 【解析】题干要求宣传国家形象,提高海外收视率,显然建议应当兼顾海外观众的喜好和国家形象的宣传题材,围绕这两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如根据材料一中“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年轻群体中更受欢迎的特点,选定最好的宣传对象;根据材料二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要素;据材料三强调讲好故事的倡议,选取典型故事;根据材料三中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的要求,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