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化产业大数据:2018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坏潘妮

文化产业大数据:2018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得到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供给呈现缺口。当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游戏动漫、音乐音频等行业共同发展的特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65亿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5.43亿人、动漫用户规模达到2.76亿人。本报告分别从游戏、动漫、电影、线下迷你KTV、音乐、音频、短视频和知识付费八大细分领域具体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并提出存在的五大行业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传统文化通过科技呈现更高级的文明;5G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作正在普及;区块链文化版权保护发展等八大趋势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等产业共同发展。游戏:2019中国手机游戏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5亿元游戏:中国手机游戏出海概况分析师认为,游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容易共通的文化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海外拓展能力;手机游戏出海不仅可以拓宽游戏厂商的盈利渠道,而且可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快捷路径,手机游戏可通过在游戏场景和人物等符号的设置中添加中国文化特色元素,达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手机游戏出海竞争激烈,游戏厂商的研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挖掘传统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将成为游戏厂商拓展海外市场主要的手段和目标。电影: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600亿元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600亿元,占全球票房总量的约19%。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契机,中国电影公司需抓住“互联网+”这一风口,突破单一、单向的业务架构,构建立体的体系化协同平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运营。电影: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链条创新驱动方向音乐:2018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5.43亿人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累计达5.43亿人。分析师认为,中国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渐趋饱和,市场格局稳定。在“大共享,小独家”的音乐版权格局下,音乐客户端平台差异化建设成趋势,大力扶持原创音乐,丰富歌曲库和发挥长尾音乐价值,建立各具特色的音乐生态。同时音乐客户端结合短视频发展潜力巨大,音乐客户端平台通过布局短视频,可丰富音乐生态,进一步挖掘用户市场。音乐:手机音乐平台产业链音频:2018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增速快音频: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商业模式探讨2018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增速达19.5%,相较于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呈现较快增速。目前在线音频行业主流企业已经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主要围绕广告、付费内容以及硬件销售获得主要盈利,而转型语音互动社区的荔枝平台则主要以直播打赏、广告收入、主播培训、IP打造等盈利。短视频:2018中国短视频用户达5.01亿人短视频:中国短视频产业链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用户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随着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传播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演进,知识付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受人瞩目。(来源:艾媒咨询)支持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第五个

2019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分析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文化意识的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娱乐休闲活动的追求也随之上升,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等产业共同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探讨1、5G发展为文创产业带来更多机会5G发展将加速移动媒体、移动广告、家庭宽带和电视在内的内容消费,通过全新沉浸式和交互式新技术提升体验,释放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新媒体的潜力。2、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创作正在普及目前大数据+文创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最普遍,但通过大数据进行文化创作仍然存有争议,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阶段。同时大数据的文化创作也在于各个产业进行跨界融合。 3、消费升级与消费分级如马斯洛理论提出的,在用户自身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就会有精神消费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全面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依然强劲。另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消费分级的趋势也日渐明显。高端产品、严选类产品和拼购产品都占据一定市场。 以上数据、内容参考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从事华辞

2017年最新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格局解析

文化创意产业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如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作家与作曲家联合会 (CISAC) 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共同发布文化与创意产业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超过电信业全球产值(1.57万亿美元),并超越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1.9万亿美元 )。从业人数295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世界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格局但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其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中日本占10%和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一、美国美国是属于创意产业大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其中之一,但美国在文化政策制订方面却是与世界各国有所不同,至今虽然未设立文化部,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但美国却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美国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对内放松管制,对外境外扩张策略,同时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美国文化产业采取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本的投入,这是建置美国文化产业跨国经营的基础。也因为这样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更大的投资,使流动的资本继续集中在文化产业中得以寻觅商机。美国创意产业都是以创意为主轴,其创意是指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诉求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美国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利亚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四个州。其中位于纽约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 世界三大艺术殿堂”之一,拥有苏荷(SOHO)现代文化艺术、百老汇等著名创意集聚区;洛杉矶是美国八大电影公司总部所在地,好莱坞和世界上第一个迪斯尼游乐园都汇聚于此,佛罗里达是全球著名的滨海文化旅游胜地。二、英国1980年代英国文化政策是以创造财富为目的。也就是在这个目的与政策主导之下,文化活动变成是产品,观众却变成了消费者,而过去政府的艺术补助经费政策则变成是一种投资。英国于1989年提出“创意产业”构想以来,已成功为英国文化产业创造世界行销的另类通路,提升英国与国际间的竞争,同时以英国就业问题提出振奋人心的新世界观,这样的策略后来是备受世界各国肯定。根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统计显示,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因为英国是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因此全世界在目睹英国的成就后,便相继跟着导入及引进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展开各项创意产业的后续发展。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格局英国的创意产业以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品、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 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为主。伦敦是欧洲的第一大创意产业中心、世界第三大电影摄制中心;曼彻斯特是欧洲第二大创意产业中心,数字媒体产业颇具国际竞争力;爱丁堡是英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格拉斯哥和利物浦分别在1990年和2008年获欧洲文化之都;伯明翰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艺术团;谢菲尔德将工业革命时期的老城区改建成了多个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德里于2010年当选首个英国文化之城。三、日本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所以很积极协助业者通过相关文创法案、法规及与文创有关的事物协调等,因此其文化创意产业咨询机构都是由政府组织成立,并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里,对整个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其直接的影响与作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都是针对内容产业,也是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所以都借助其所发展的产业到世界各地举办活动、广设国际文化基金会,也借展示及推销机会,收集各地市场新资讯等,以利于后续国际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格局日本文化厅以《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为文,正式确立及启动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所以至今日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60%是来自于日本,在欧洲更是高达80%以上。动漫产业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和大阪府。其中东京都练马区尤以动漫产业闻名,东京都的400多个动漫工作室基本都聚集于此;秋叶原地区商务文化旅游设施齐全,是动漫爱好者的旅游必选之地。同时日本的游戏产业几乎是占有全世界50%以上的市场。四、韩国以政府主导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韩国,其主要的策略在电子游戏、电视剧与电影发展,并以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开发不同文创产品。为了让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再造契机,韩国政府动员社会投资、官民共同融资的策略,所以广设各项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鼓励产业发展。韩国也是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与设置,其主要目地也是在于优化资源整合、发展整合经营,利用群聚的力量获取最高的效益,因此韩国政府正极力在做产业整合与产业链的功能。韩国的文化产业园区所振兴的文创业,都是市场潜力雄厚的产业,但都是重点式培育,因为资源和资金有限。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电子游戏、电视剧和电影是韩国主要的文化创意产品。首尔是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首尔附近集聚了游戏产业园区、观光旅游园区、影视文化园区、出版产业园区和艺术产业园区。五、中国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资源非常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570个园区的顶峰。2015年,园区数量稍有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506左右。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以“蓝海创意云”为代表的一批文创服务平台,正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积极构建云端文化创意产业园,进一步完善文创行业全产业链的布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区;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产业是二十一世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创意衍生品价值链、价值提升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土地、金融资本等硬性资本约束,其资源使用的一次性、单向性和垂直化导致其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而文化创意产业整合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等软性资源,其反复使用、环状价值链的特征驱动其价值创造过程中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成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源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制造业国家,但也是世界上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终将面临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中国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倍、美国的6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和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突破 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化醇

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设计、产业孵化、研发创新为核心,吸引相关文科创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创意研发、人才培训、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区,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丰富,依据园区物业载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其中“利旧型”基于其内部产业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办公主导型、艺术集聚型、商业体验型和院校联合型四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化创意产业分布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9》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加以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地区彼此关联,协作与竞争并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是旧厂房改造,大量旧厂房结合其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纷纷发展起来。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则聚集了一批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这些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某一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园区。上述区域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迅速崛起,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完善,不断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1)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完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业服务费外,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园区服务内涵,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决定园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2)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发展,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效运行、放眼于不同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协同的智慧园区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对园区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检测、分析、集成和智慧响应等方式全面集成运用园区内外资源,能够增强园区之间信息交流,整合园区资源信息,促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3)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内外协同发展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发展规划,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德必佛罗伦萨WE“和德必硅谷WE”都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园区探讨在海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也将不断出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半边人

山东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细分行业也都具有各自的发展特点,下面分别就动漫、影视传媒、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介绍。1.动漫行业总体来看,山东发展动漫产业的优势包括:一是山东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为山东动漫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二是山东具有良好的动漫人才基础,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是艺术生源大省,而艺术类专业人才是动漫产业人才的主力军,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动漫教育日益成熟;三是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为动漫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经济支持。2018年数据显示,山东省数字内容服务增速高、前景好,其中动漫游戏营业收入增长45.8%。近年来,山东动漫产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态势和速度,培育了许多动漫企业,这些企业经营内容涉及动漫制作、网游、图书、报纸、刊物和动漫教育培训等,丰富多样。但山东的动漫产业与先进省份地区相比,仍然有差距,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动漫产业发展的劣势包括:一是山东动漫产业起步晚,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山东动漫产业的各项数据指标排名都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和山东省的经济文化地位不相符,与先进地区相比各方面的差距比较大。二是山东动漫文化氛围不太活跃。比起“广东制造”的如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光头强等大众熟知的动漫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山东的整体动漫文化氛围比较保守。三是保护知识产权的维权护权意识不强。举例来说,动画企业生产动画片的各类制作成本非常高,企业大多依靠衍生品收回成本,而衍生品市场往往盗版抄袭情况比较严重。山东的动漫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相对薄弱,侵权现象较多,给动漫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2.影视行业2018年数据显示,山东省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影视节目制作表现突出,增势十分迅猛,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营业收入增长395.8%,影视节目制作营业收入增长50.0%。2017年,山东省城市电影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全省电影票房收入达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2%,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7%。2017年全省总计观影人次达7189万,电影放映场次达387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3.8%和20.2%。山东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生产电视剧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影视剧创作成果丰硕,推出了《大法官》《大染坊》《闯关东》《铁道游击队》《小小飞虎队》《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电视作品和《沂蒙六姐妹》《斗牛》《小小飞虎队》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山东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沂蒙六姐妹》和《孔繁森》等电影力作,荣获了“金鸡”“百花”“华表”等许许多多大奖,也获得过十多项国际奖项。山东生产制作的影片所获奖项的规格和数量在全国电影制片行业中名列前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山东影视行业的元老,就是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它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之一。近年来,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生产的《闯关东》《南下》等优秀电视剧在全国影响很大,打出了“鲁剧”的品牌效应。山东电影电视剧生产及市场营销方面尽管有很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电影类型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山东出品的电影、电视剧几乎都局限于弘扬“主旋律”的题材,与市场消费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脱节严重。二是电影票房业绩不甚乐观,收入偏低。这种市场效应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形成鲜明差距,与全国同类水平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山东影视产业特别是影视生产企业,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跟上潮流,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坚持生产多元化、经营商业化的路子,致力于提高影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文化旅游行业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全省发展了研学旅行、工业文化旅游、温泉养生、滑雪项目、游艇帆船等各类新兴旅游项目。全省文化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精心打造的“好客山东”的品牌享誉全国。但是也要看到,旅游供给与市场上多种服务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2018年数据显示,山东共接待游客8.6亿人次,全年旅游消费总额破1万亿元,旅游投资达2400亿元。临沂中华奇石城等10家单位被新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颇具规模地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数量超过3500个,注册的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4万户,就业安置52万人。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A级旅游景区有117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旅行社有2216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星级以上饭店有66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的有61个村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文化旅游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摊子较大但没有势头强劲的企业,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二是旅游项目的开发不够充分,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相对不足;三是民航、高铁、高速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四是山东各区域间旅游发展水平级差较大;五是旅游淡季和旺季差别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所以,山东还需要继续发挥自然基础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创意效能,进一步提高边际效益和附加值。总之,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总体状态良好,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驴蹄沟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业态,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文化创意的定义不尽相同。#文化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偏重知识产权方面的内涵定义,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属于“版权产业”和“娱乐产业”;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则推崇创意产业的理念,强调创意主体的重要作用;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定义“文化创意产业”为能够提供信息化内容产品的产业,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在于注重强调文化和创意两者之间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产业还有创意共三个方面要素的内涵,三位一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创造力为核心要义,将文化元素通过科技和智力的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形成的新兴业态。为了更深入地体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我们把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三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且按工业标准。这一系列活动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导向,包括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如艺术教育、广播、音乐、电影、电视、工艺品、文学、图书馆等。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一书中,文化产业指标统计分类体系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书中定义“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以上几个概念上看,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而创意产业不仅包含文化产业的内容。虽然三者的概念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产业分类和特质也差别不大,甚至主体间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更具体,也更明晰准确,范围相比较而言较小。可以概括地说,“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是指以创意要素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产业内容,“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是指以文化内容要素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产业内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则更加注重“创意产业”所侧重的创意要素和“文化产业”所侧重的文化内容要素的相互渗透,是一种突出融合特质的新兴产业。可见,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关联性更强,联系紧密。很多时候,人们并未准确的区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常将三者的内涵混为一谈。本文明确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更为狭义的概念。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经济体,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好莱坞电影基地生产制作的电影影片和国家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三家美国最大的电视公司所生产的电视节目,以及一些著名音乐唱片公司(如,时代华纳等)生产的流行音乐,对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所做的贡献最大,可以说是占绝大多数份额。美国在1996年时,其文化产业出口额首次超过其它所有传统产业,这时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出口排名第一的产业。英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发展规模巨大,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近几年来,英国的软件行业及广告电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间接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日本最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动漫产业。随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传播,世界各国电影电视及网络媒体上播放的动漫节目大部分都来源于日本,这也极大地带动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三、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突出创新、创意两个特征,成为了国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份额。我国也开始高度重视发展这一新兴产业。国家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在第十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纲要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指出要坚持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规划纲要有一句表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次的规划纲要里,文化产业发展部署部分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与其他产业形式进行融合,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旅游经济等业态中,都有明显体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为重要作用。国家政策更加向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指引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有三大区域集群,分别是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域集群,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域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域集群,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三大区域集群可以说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位于中部地区的以湖北、湖南为代表的省份和位于西部地区以陕西、四川为代表的省份,也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之,客观地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还是不够高,与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像动漫和电影这样增加值比较高的产业领域,我国远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差异较大。(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物

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

1.1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情况2020年2月14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一、文化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文化投资运营由上年下降0.2%转为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由上年下降1.9%转为增长6.5%。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比为2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的营业收入增速超过30%。三、文化服务业增速最快2019年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2.4%,分别比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快9.2和8.0个百分点;占比为40.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四、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201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4%和11.8%,分别比东部地区快2.3和5.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7%和9.7%,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1.2个百分点。1.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200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超过100个,自此数量开始猛增,到2013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稳定发展期,2014-201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保持在2500个左右,其中,2018年数量达到2599个,说明全国各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并大力建设,在短时间内形成集群效应和竞争优势。图表39 2005-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数据来源:文化委1.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区域集群发展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在各地均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陕西、云南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图表41 中国六大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显示:从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六大区域板块。图表4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六大区域板块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北大荒

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设计、产业孵化、研发创新为核心,吸引相关文科创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创意研发、人才培训、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区,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丰富,依据园区物业载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其中“利旧型”基于其内部产业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办公主导型、艺术集聚型、商业体验型和院校联合型四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化创意产业分布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9》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加以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地区彼此关联,协作与竞争并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是旧厂房改造,大量旧厂房结合其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纷纷发展起来。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则聚集了一批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这些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某一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园区。上述区域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迅速崛起,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完善,不断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1)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完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业服务费外,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园区服务内涵,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决定园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2)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发展,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效运行、放眼于不同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协同的智慧园区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对园区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检测、分析、集成和智慧响应等方式全面集成运用园区内外资源,能够增强园区之间信息交流,整合园区资源信息,促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3)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内外协同发展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发展规划,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德必佛罗伦萨WE"和德必硅谷WE"都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园区探讨在海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也将不断出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大海啸

202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集群化趋势明显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并提到了战略性高度。我国自2011年正式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增长。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成了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2012-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测算,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1449亿元,占GDP比重的4.18%。文化创意产业强劲的势头,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北京市为例,自2006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14年间,北京市的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从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位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1月至5月,北京市文创产业收入为4502.3亿元,受疫情影响,与同期相比出现短暂下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伴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客流量的逐步恢复,北京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强势梯队省份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各省份被自动分为“强势、普通、弱势”三个梯队。其中大部分省份位于普通或者弱势梯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程度仍不高,处于要素投入大、价值产出小的不均衡状态。在“强势”梯队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分列全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分的前五位,山东、福建、湖南、四川、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紧跟北上广等地分列六到十位,河南、安徽、天津、河北等省市或将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股。中国人民大学图表3: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聚类分析从综合指数来看,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依旧处在第一的位置;浙江在文化产业生产力和驱动力方面表现均衡,排名第二。东部地区最发达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从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2010-2019年十年来,差距在不断缩小。从2010、2018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对比可以看出,驱动力指数的差距缩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2010-2019年十年里,中西部地区的湖南和四川多次进入全国前十。原因在于湖南在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卡通动漫等领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文化湘军,而四川则充分发挥了重点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影视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和印刷复制产业,重点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形成了“5+2”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六大集群各有特色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地均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陕西、云南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六大集群,并且各具特色,具体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灵蜥爱

202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集群化趋势明显「组图」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并提到了战略性高度。我国自2011年正式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增长。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成了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2012-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测算,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1449亿元,占GDP比重的4.18%。文化创意产业强劲的势头,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北京市为例,自2006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14年间,北京市的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从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位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1月至5月,北京市文创产业收入为4502.3亿元,受疫情影响,与同期相比出现短暂下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伴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客流量的逐步恢复,北京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 强势梯队省份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各省份被自动分为“强势、普通、弱势”三个梯队。其中大部分省份位于普通或者弱势梯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程度仍不高,处于要素投入大、价值产出小的不均衡状态。在“强势”梯队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分列全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分的前五位,山东、福建、湖南、四川、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紧跟北上广等地分列六到十位,河南、安徽、天津、河北等省市或将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股。中国人民大学 图表3: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聚类分析 从综合指数来看,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依旧处在第一的位置;浙江在文化产业生产力和驱动力方面表现均衡,排名第二。东部地区最发达 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从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2010-2019年十年来,差距在不断缩小。从2010、2018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对比可以看出,驱动力指数的差距缩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2010-2019年十年里,中西部地区的湖南和四川多次进入全国前十。原因在于湖南在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卡通动漫等领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文化湘军,而四川则充分发挥了重点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影视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和印刷复制产业,重点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形成了“5+2”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六大集群各有特色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地均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陕西、云南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六大集群,并且各具特色,具体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