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讲座:说说“文学”的两大“独特”个性绘图人

小讲座:说说“文学”的两大“独特”个性

教授文学作品,教师总得要自己明白文学是啥。我们给“文学”的定义是:文学指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语言艺术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这一表述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和引用。文学例如,《<北京文学>社长向网络作家建议:投入部分传统严肃文学创作》(见2017年11月4日,杨晓升/微信公号“中国艺术报”,作者为《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杨晓升)《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分析》(作者罗功宇,见《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09期)引用了上述表述。《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探究》(作者刘倩 见2016年《美与时代·美术学刊》第08期)《读书这么好的事》(作者甘露,见2013年09月10日新安晚报》)《五人谈:新时期的临沂文学与文学临沂》(见2013-03-08琅琊新闻网)等也引用了上述表述。这一观点是我们在《试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2012年10月22日 新华副刊)一文中提出来的,被百度词条“文学”编辑者所采用。我们认为,所谓艺术是创新和创造的产物,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一件艺术作品只有达到举世无双的境界,才配称为艺术作品。任何所谓艺术都意味着创新和创造,古往今来,无一例外。抄袭的不是艺术,模仿的不是艺术,唯有原创的才是。从这个角度书,真正的文学家应该只是人类中的极少数精英艺术家。艺术的种类很多,文学艺术只是其中的一类。读书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之所以成为语言艺术,就在于文学家们总是不断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手段表现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从而创造了无数文学作品供人类阅读和欣赏。但对文学艺术的界定目前还不统一。一般认为,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在我们看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至少具备两个要素。其一是作家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其二是作家的表现手法的独特性。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如果要把自己叫做文学家——我是文学家,那他必须要用这样两个独特性来证明自己,否则,只能说他是一个码字的人。思考需要宁静的心态,需要理智的分析。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是: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诺奖意义之类的空话我们就不用说了,我们还是实实在在抓住莫言之所以获奖的理由来说,因为只有理解了获奖理由才能说我们真的明白了莫言为什么会获奖。一句话,我们只能从文学出发评价莫言的获奖理由,从而从文学创新和创造角度理解莫言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更好地理解莫言心灵世界和艺术表现世界的独特性。如果离开了文学这个基点,我们的评判可能就会散漫无边。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独特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终身的任务。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越多,这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就越丰富多彩,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也就越大。

名胜

对话《这!就是铁甲》联合出品人:把创新文化推给更多年轻人

优酷和爱奇艺的两档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和《机器人争霸》,让机器人格斗以及背后的机甲文化走入大众视野,背后的公司也随即获得资本的关注。5月2日,《这!就是铁甲》联合出品方创客星球宣布完成近亿元PreB轮融资,领投方为启明创投。创客星球成立于2014年,核心业务为机器人格斗竞技相关的赛事、综艺和IP衍生业务,其创始人为前央视经济频道《对话》、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波士堂》节目制作人茹晨。机器人格斗的节目形式,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无需过多的专业知识储备,是由各团队设计出的机器人在指定场地内进行对抗,将对手“KO”,团队遥控机器人互相撞击、压制,甚至冒烟,其比赛激烈程度可能不亚于观看人类的拳击比赛,除了台前的竞技,其看点还在于背后机甲的设计。创客星球创始人茹晨 创客星球官方微博 资料图创客星球创始人、《这!就是铁甲》联合出品人茹晨称,铁甲文化发源于创客文化,有别于纯架空的科幻,具有“偏男性审美的英雄主义”以及“整个工业革命浪潮底下的英雄主义的精神”。从日本的高达机器人动画,美国漫威漫画经典人物钢铁侠,到电影《环太平洋》,被视作工业、科技和暴力美学结合的机甲一直拥有一群忠实拥趸,在海外,格斗机器人有专业的赛事以及制造团队,1999年时,央视曾经转播过机器人格斗赛事《RobotWars》,不过此后,国内少有科技娱乐品类的内容呈现在电视荧幕上。“这两年硬科幻的电影越来越多,就是从纯想象的到这两年,太空、空间站、火星等这些,大家实际上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不是纯瞎想。所以这个趋势是一样的,我们在推进铁甲文化,包括背后的强调创新的创客文化,整体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度需要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底层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对于人才创新力的要求还是不够的。”曾经做了10年财经节目的茹晨称,普通人更需要的是创新文化的推广和激励。因此,茹晨创办的创客星球开始进行科技和娱乐品类内容的研发,从2016年开始切入机器人格斗领域。进入2018年,机器人格斗节目成为优酷和爱奇艺两大视频网站自制内容竞争的新战场。优酷和创客星球共同出品的《这!就是铁甲》4月13日播出的首期节目,在优酷上播放量达到1.3亿次,这一成绩超过了优酷的另一档超级网综《这!就是街舞》首期1.1亿次的播放量,在豆瓣上,《这!就是铁甲》的评分为8.3分,这一成绩可能超乎了很多人对这一小众文化在大众圈层接受度的想象。“这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题材,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基于家庭娱乐场景,跟所有的体育比赛相同的,甚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强的面向大众的娱乐题材。”5月6日,创客星球创始人茹晨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以《这!就是铁甲》为代表的科技加娱乐的内容品类,非常吸引青少年观众。“我们更缺非常多优秀的内容公司,真正地把科技创新,把创新的文化和价值去推给更多的青年人,我觉得这个事儿会更重要、更迫切。所以当时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最终选择机器人格斗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去找科技跟大众娱乐能够连接得非常紧密的点,只有做到真正的大众化才有可能触及到更多的人群,而不是仅仅面向小众的人群。”不论是爱奇艺和优酷的机甲类节目,均在“硬技术”对抗展示的同时,引入了明星的元素,但各机器人背后的工程师和操作团队,也成为了节目中的主角。“我是觉得能够帮他们打造全新的偶像,尤其是男生,不再是看那些唱歌跳舞,就像我们小时候看体育运动员成为我们的偶像一样,接下来制造格斗机器人的这一批工程师成为他们的偶像,我觉得本身就是非常健康的全新的事,我们需要这样一批的大众偶像,用他们身上的创造精神、学习能力去鼓励(小朋友和青年人)。”茹晨说,“美国这项运动已经十几年了,伴随着一代工程师和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我觉得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除了综艺节目制作,围绕机器人格斗,创客星球还创办了110公斤机器人格斗赛事KOB(kingofbots)。2017年KOB举办中国首届110公斤重量级机器人格斗世界杯,总奖金池100万人民币,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48支战队参赛。茹晨称,KOB已经成为与美国博茨大战(BattleBots)、英国机器人大擂台(RobotWar)并列的全球三大重量级机器人格斗赛事之一,后两者已经诞生近20年。茹晨说,创客星球希望能够建立科技娱乐的IP矩阵,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是无人机竞速,“其实它的逻辑跟机器人格斗非常接近,都是技术端、选手,最后一个非常酷的包装,去传递一种全新的技术娱乐形态和青年文化。”以下为澎湃新闻记者对话茹晨的采访实录澎湃新闻:融资后,创客星球将推进哪些项目?茹晨:今年我们核心优先还是内容和赛事两大块。(融资)主要用于后续节目的制作和开发,今年的重点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KOB的线下赛事,所以很大一部分的资金会使用在赛事的组织和运营上,核心的机器人格斗实验室的技术标准和形态也在不断地推动当中。澎湃新闻:《这!就是铁甲》要做第二季第三季?茹晨:没错,目前主要围绕着格斗机器人的衍生的综艺节目开发来进行。澎湃新闻:过去你制作的节目偏财经方向,什么时候对铁甲文化了产生兴趣?茹晨:我做财经做了很多年,从央视到第一财经做了10年的财经节目,出来创业是因为自己对不管是内容的工业流程还是对于想向大众传递的价值观有一些更多自己的思考。接触了很多创新公司,到后面自己的感觉是觉得非常多的模式创新,可以感觉到真正对年轻人的导向未必是非常正确的,就是有点单一导向的,把所有商业上的成功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作为价值去输送,我觉得对于创投圈创业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但是对更多的普通人我觉得其实他们更需要一些创新文化的推广和激励。我们为什么说美国的创新那么厉害,其实他们下面是创新文化的土壤、创客文化。最近中国社会对科技创新非常地鼓励,其实你看教育,回过头来看,其实是缺这块的。所以为什么做10年财经自己出来创业,坚持开始做科技内容,我觉得这块是我们更缺的。我们不缺财经媒体了,但我们更缺非常多优秀的内容公司,真正地把科技创新,把创新的文化和价值去推给更多的青年人,我觉得这个事儿会更重要、更迫切。所以当时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最终选择机器人格斗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去找科技跟大众娱乐能够连接得非常紧密的点,只有做到真正的大众化才有可能触及到更多的人群,而不是仅仅面向小众的人群。澎湃新闻:今年机器人格斗的节目密集推出,背后的策划准备周期有多长?准备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茹晨:我们是2016年的年中开始筹备,到2017年我们正式KOB的第一次世界大赛在10月份,所以差不多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时间。在我们之前蛮多的内容公司包括渠道想引入过这个题材,因为大家都看过嘛,如果在科技这个品类里面去找一个模式的话,机器人格斗是一个非常好的形态。但是其实非常难,包括《最强大脑》团队也做了长达一年的研发,最后放弃了,这个跟大多数团队还是纯综艺相关,始终停留在一个平面的节目方案PPT上。方案PPT不难写,但是真的要把这个格斗机器人能够做出来比起来,这件事壁垒还是相当高的。创客星球得益于我们在之前的三年,一直在做垂直的科技的领域内容开放。虽然说可能没有直接做相关的机器人格斗,但是积累了很多行业的资源,包括创作团队、高校实验室和一些科研的技术公司,同时对科技跟娱乐内容的融合的理解,包括科技类用户的洞察都会比其他的综艺团队要更加专注,积累得更多一些。所以其实还是比较顺利地把这个事攒起来。里面的难度,核心就是格斗的机器人能不能做得起来,所以我反复在说,我们的一套工业流程,我们最终能做成这个事儿,是因为我们摸准了做这个事儿的一套工业流程体系。我们一开始完全没有做任何的节目的方案策划,那已经是最后一步的事,我们第一步是建立了实验室,把我们所能触及到的可能最能够把格斗机器人做好,之前做了很多年的圈子里的大拿,一些业内的工程师,组织在一起。我们先把官方实验室成立,把一套技术标准,整个的供应链体系,国内做这个到底跟国外比差距有多大,全部验证好,我们觉得这事完全可行,完全能做,做出来没有太大差距。然后第二环才是到赛事的层级,其实是以专业的赛事组织运营的思路去做这个事儿,所以当时创建了KOB机器人格斗赛事,通过专业的赛事团队去全球发邀请募集到最好的玩家,最后是把全球的最优秀的选手全部邀请过来。我们进行到第三个环节就是整个节目的策划,所以其实难,更多是难在前面。《这!就是铁甲》这个节目又会略有不同,因为这是一个超级网综,它跟一般的综艺还不一样,这样的超级网综一定是不能做成小众的专业的,一定是走大众化的路线,所以它的难点呈现在怎么更好地把专业性的竞技跟大众娱乐去融合,所以后期制作的一些方式去增加了很多的要素,明星,人物线,需要很强的节目编剧的支撑。《这!就是铁甲》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更好地跟娱乐来做融合。总体来说这个项目属于非常非常难做的,我有个理论就是,一定是头部内容公司只能做难的事,你做简单的事别人也能做,壁垒就树不起来。澎湃新闻:KOB和国外的机器人格斗赛事的差距在哪里?茹晨:美国的这项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叫做David,他有运营着目前全球最大的线下赛事,圈内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他第一次作为选手组织了一支战队来参加KOB,参加完之后他的评论是,这是他在全球参加过那么多次比赛里见过的打造得最好的战斗场地。因为场地设施对这项运动来说非常关键,110公斤的机器人比赛过程很暴力,所以整个的技术安全保障包括设施的品质会很大程度影响比赛的可看性和顺畅度,选手都对设施非常地重视。一开始他们对品格是怀疑的,就是中国人做的战斗仓行不行,很多选手说我们现在的协议要加一条,如果在现场觉得这个场地不够安全是要退赛的。还有很多选手说,我们来比赛,你们中国选手的实力(行不行),到最后被中国队爆冷打得落花流水,这都是挺好玩的事。这说明一开始大家的态度是对中国举办这场比赛是质疑,到现场到最后回去,大家对于KOB中国比赛非常非常地兴奋,觉得欧美这项比赛其实已经停滞了很多年了,就是每年都有,但是创新度已经非常不足了,但是中国来做汇集全球的优秀的选手,去提供非常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有一个良好的运营,大家都觉得这事非常非常地兴奋。所以最终对我们的评价,KOB厂牌目前在全球的口碑非常好,大家已经认为是跟欧美的比赛在同一个量级上。目前全球只有三大110公斤,最重量级的机器人赛事,美国的BattleBots,英国的Robot War,接下来就是我们的KOB,除此以外其他的都只能办轻量级,包括印度、俄罗斯、巴西,他们做的全都是13.6公斤或者30公斤的轻量级比赛。全球目前能够做重量级110公斤的只有我们KOB和英国美国这三家。澎湃新闻:从赛事走向综艺节目,团队如何判断中国团队对机器人格斗类节目的接受度?从播出结果看,机器人格斗的节目受众群体是怎样的?茹晨:我们虽然自己对这个题材非常有信心,但是我们要跟所有的渠道合作伙伴、品牌客户合作伙伴去说服他们,这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题材,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基于家庭娱乐场景,跟所有的体育比赛相同的,同时甚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强的面向大众的娱乐题材,其实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国内的男性受众对这个题材的认知度很高,因为它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央视转播过,所以国内的男用户,大致占到了六七成。我们跟优酷,跟杨伟东探讨的时候,他的一个观点非常的好,他认为超级网综做爆款必须要满足三个要素,就是新视听,新故事,新知识。比如说再是好声音唱歌唱二十遍,年轻受众真的不买账了。所以超级网综需要解决三个点,一个是新视听,这个东西不管是嘻哈街舞,至少是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新东西,可能在圈子里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外部来说反而是个新东西,不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新故事,就是节目里这些人,不要每次都是这批明星在做游戏,它的故事、人物、场景,必须是你不熟悉的新的东西。第三个就是新知识,你必须有知识输出,这个题材给到受众的全新的文化,尤其现在这个铁甲是技术导向的知识输出。所以这是我们坚定信心的第二个点,我们跟很多的行业的渠道的老大,顶尖的有视野高度的人,经过探讨以后觉得这个题材是真的能够把大众市场撬开的,而不是很冷的小众的事。从结果上来看,到《这!就是铁甲》,探索超级网综把明星引入,明星引入不是简单粗暴地引入,我们做了非常多细致的设定,跟人物的个性跟选手在现场会发生的情况的场景,有可能产生的戏剧化冲突,力求去搭建出一条在比赛之外的人物的关系线。各位明星在现场,大家都已经在这个比赛里了,一开始只是我来参与一个节目,到最后真的就进去了,所以我认为整个的节目的模式策划还是相当成功的,所以从量上来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有希望跻身今年网综播放量前三。所以这也是进一步去验证了整个大众市场对这个题材的反馈。澎湃新闻:《铁甲雄心》《这!就是铁甲》节目走红之后,对铁甲文化在国内产生了什么影响?茹晨:两款节目背后的KOB机器人格斗赛事,一直在推动的就是铁甲文化。铁甲文化我们定义其实是发源于创客文化,是有别于高达机甲这些纯架空的科幻,它是说大家觉得偏男性审美的英雄主义,在整个工业革命浪潮底下的英雄主义的精神,第二个其实最核心的是现实主义,所有的想象当中的东西可以通过大家的技术创造,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从电影上可以看到,这两年硬科幻的电影越来越多,就是从纯想象的到这两年,太空、空间站、火星等这些,大家实际上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不是纯瞎想。所以这个趋势是一样的,我们在推进铁甲文化,包括背后的强调创新的创客文化,整体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度需要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底层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对于人才创新力的要求还是不够的。我们后面是很多的争论,就是说这项运动的技术到底强不强。我认为它是一项竞技运动,更多的是跟大众传递一种观念、价值和文化,能够去引发民众现在对创造力关注的热潮,我觉得这个事是有价值的。其实这个品类很吸附小朋友,就是年龄很小的小朋友,从小学六七岁,小朋友都对这个东西非常狂热,我是觉得能够帮他们打造全新的偶像,尤其是男生,不再是看那些唱歌跳舞。就像我们小时候看体育运动员成为我们的偶像一样,接下来制造格斗机器人的这一批工程师成为他们的偶像,我觉得本身就是非常健康的全新的事,我们需要这样一批的大众偶像,用他们身上的创造精神、学习能力去鼓励。我们跟合作伙伴说,这项运动是能够把青少年的兴趣导向到的,不是说以后真要他们做格斗机器人,而是很多小朋友为格斗机器人感到兴趣,以后对机械、创新、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都会引导方向。美国这项运动已经十几年了,伴随着一代工程师和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我觉得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澎湃新闻:创客星球是如何挖掘国内的格斗机器人团队的?茹晨:国内一直有爱好者群体,一直在做中国格斗机器人联盟,这是个纯民间自发组织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央视开始转播,大家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其实一直没有机会去参加比赛。这个群体一直在互相闭门造车,通过互联网跟国外的选手取得联系。他们几乎没有比赛的机会,但是通过跟国外的选手沟通交流,在几年前他们内部已经能够把机器造得很不错了。我们当时把这个联盟的创办人引入到我们的实验室,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所以一批联盟里倾注心血非常多年的选手都在我们这边。由于创客星球在创投圈还是有一定品牌号召力,所以很多的创客团队包括科研公司,还有高校学生实验室的群体,都主动过来报名了我们的比赛,成为我们选手池的一份子。最终他们要提交技术设计方案,我们进行筛选,筛选完成后,我们会给他们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在技术上会支持他们。(国内)最早的一批还是发源于爱好者。澎湃新闻:创客星球的团队和别的内容公司有哪些不同?茹晨:我们有两个和其他公司不同的团队,第一个就是实验室,第二个是赛事团队。实验室由工程师、设计师构成,他们首先要制定技术标准,我们得定官方的机器人制造手册,必须所有的选手按照我们的手册去弄,哪些技术是允许的,哪些技术是被禁止的,这些是官方提出的技术标准。第二个是给所有的选手进行技术审核,到底有没有能力来参加这项比赛。第三个是帮助所有的选手去建造机器人,我们给他们提供技术资金之后,我们的实验室会去跟进,审核他们每一个阶段的技术方法,包括他们的一套供应链系统,需要采购什么样的电机,减速箱,哪一些零配件跟他们的技术方案契合度最高。赛事组核心有一批以前的留学生,他们跟全球的选手沟通没有障碍,能够把全球最好的选手吸引,这支团队目前比内容团队还要庞大。他们经常会去海外跟选手沟通,甚至有一些零配件国内有限,他们去国外买。他们也制定了大赛的规则手册和裁判手册。这两个团队在我们这能够很好地把我们的专业性和娱乐性融合在一起。澎湃新闻:创客星球在科技加上娱乐的内容领域还有哪些开发计划?茹晨:我们更多地在梳理一条科技娱乐IP的开发工业流程体系,从最上端的IP的研发和市场验证和商业验证的部门,到下面技术实现的部门,包括实验室,赛事部门,和工程设施部门,到第三个阶段我们的内容产品化阶段,包括综艺节目赛事转播和产品,到第四个阶段我们的IP和社群运营,到第五个商业化,涉及到内容产品的商业化,IP授权等等。我们现在在完善和梳理我们的工业链条,我们会以格斗机器人作为纵线。大家看到的形态还远远不是这项运动的形态,它是欧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形态,我们会不断地去创新它。同时,我们也会有一条横向的线,会有科技娱乐的IP矩阵,类似于像无人机的竞速,其实它的逻辑跟机器人格斗非常地接近,都是技术端、选手,最后一个非常酷的包装,去传递一种全新的技术娱乐形态和青年文化。接下来如果横向看,就是新技术带动的新娱乐,我们都会往里切,只要我们认为是合适的,真正能够做到很好的大众化的,有商业化前景的,我们都会去切。当然我们的主轴会锁定在机器人格斗上。

周緤

“抄袭”、“照搬”屡见不鲜,文化创新之路就此止步了吗

“用五十年前的作品叫做借鉴,用五十年内的叫做抄袭”,这是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新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至于他的正确与否自是不用我们操心,但是这也点出了一个现象,在中国,抄袭现象太过严重,不但抄文学作品、艺术设计,还抄内容形式,甚至直接照搬原作,虽然打着借鉴学习的旗号,可是一旦将这些内容搬进公众视野就不是简单的模仿了。最近热议的比如有电视剧《三生三世》原著被爆抄袭,白凯南《欢乐喜剧人》比赛作品抄袭石锤,淘宝带货博主薇娅照搬某国际大牌款式自诩原创,《跑男8》开录依旧是满满的“韩味”。创新乏力是每个行业都会面临的瓶颈,但这不应该成为盗用他人原创内容的借口。和《三生三世》类似的许多网络大热IP改编电视剧的出现,显示了剧本创作乏力的现象,好演员遍地都是,好剧本一本难求,有时遇到好剧本却只能眼看着流量明星插队,演员的创新乏力往往是不得已。也不排除市场饱和,作品繁盛的原因,几乎所有角度和类别都充斥着无数优秀作品,在当今时代想要做后起之秀也确实不容易。当年贾玲和白凯南组成双人搭档表演喜剧,以少有的“男女相声”出现在春晚舞台,自此两人为观众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贾玲成为“国民喜剧女神”,而白凯南依旧甩不掉“贾玲搭档”的标签,即便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没有个人作品,还是要去喜剧比赛节目中和新人争名次。比赛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创作新作品同时完成舞台效果,也有人说白凯南“穷途末路”,无奈借用了笑果文化的作品,但还是止步十强,冒着极大的舆论压力还是失败了。和“带货一哥”李佳琪齐名的“带货一姐”薇娅,因为直接照搬国际品牌服装款式上了热搜,其实能够真正算得上原创服装的品牌少之又少,就连很多国际大牌也面临着创新乏力的压力,眼看着发布会来临,只能将之前的作品以“复古”之名搬上T台。但言语的遮蔽并不能掩饰真想,一旦犯了原则性问题,即便是积攒了几十年的口碑也会烟消云散。创新乏力的典型就是近些年的中国内地娱乐综艺,绝大多数都照搬海外节目形式,虽然购买了节目版权,可以照搬复制,但到底不是“国产”,不论怎样本土化它们依旧是舶来品,观众也难免将它们与原版比较,甚至对应明星个人,一定程度上是达到了收视目的,但却无关口碑和质量。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内地综艺,否定一切,总还是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这样的老牌节目坚持特色和内容创新,成为标杆。总体来说,症结还是在于人们的版权意识不够强烈,但不断涌现的侵权事件也让社会各方都对此重视了起来,观众们也越来越在意原创内容的真实度,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要润

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出炉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或将推广应用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日前出炉,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文化工作者卫高潮先生担任负责人,历经十年潜心研究的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创建及其推广应用》,经项目验收委员会各位专家严格评审判断,一致通过评审验收並准予结项。该研究成果,将两千多年来历史遗存的仅有2000个单字的章草书,丰富到6825个单字,使章草书作为独立书体和完整字库,实现了和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对接,为中文计算机字库增加了新的字体,填补了一项空白。据了解,这是建国七十年来,国家首次为书法独立书体专门立项。专家表示,该项目研究具有“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书法故乡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贡献。在这一领域较好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建性发展。章草作为一种书体,上承篆隶,始创于西汉,字字独立,互不相连,是隶书的快捷写法,至东汉末年已臻于成熟,是东汉和魏晋时期通行的一种重要书体。作为草书之祖,章草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的活化石,它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章草一体虽行时不长,但其艺光之珍却历世不坠。然而,文献遗存的章草单字仅有两千个,要将其创建成为一个规范完整的独立书体字库,学术难度、创建强度非寻常可比。据介绍,该项目研究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文化文艺工作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思想要求,取材于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与章草书体和章草书法文化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以王世镗先生的《章草草诀歌》《稿诀集字》为法则,以西汉以来历代章草书传帖、新时期出土的简帛以及散见的章草书作品为基本资料,以偏旁部首和章草书的规范符号为主要对象,以《章草大典》《章草字典》为基本参照,按照国标GB2312字库的要求和“六书”的造字规则以及书写的自然自由性逐一书写字模,然后进行扫描、录入、矢量、质检、测试、转化等环节工作,最后形成了章草书字库。该项目成果的特色在于实现了文化典籍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新工程,亦是一种颇具时代感的先导性文化实践。结合文字学和艺术学的专业标准,著名书法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指出,该项目研究的亮点分别体现在章草书的历史地位、项目的文化意义和项目的学术规范三个方面,特别是占有资料相对全面,遵守法则十分严格,保留符号非常丰富,运用技术自然得体,具有充分的专业性和严谨的科学性,表现出专业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学术负责。据了解,目前我国中文计算机字体行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英美现有英文字体数十万种,日本有近三千种。然而,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变化最丰富、最优美的文字符号,目前仅有四百余种中文计算机字体,书法独立字体系列字库不过二三十种。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的建成,不仅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空白,而且实现了对最早、最古朴、最规范的草书体系的系统性整理,对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创作以及章草书法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机会,对进一步开发章草书这一中国书法艺术奇葩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及仿真技术挖掘章草书法文化价值,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设计的空间,丰富了书法学习和研究的创新模式,增加了章草书法实际推广应用的渠道。建立该成果推广应用平台,不仅可以强化对数码字库的社会化应用进行宣传推广,对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实践带领作用,而且对于其他书法艺术形式的推广具有借鉴价值。此外,该项成果因其先进性、实用性、工具性等显著特点,其推广应用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而且对于历史文化产业的技术转型以及商业模式转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承担单位陕西书学院是从事书法和文字研究的专门机构。项目负责人卫高潮研习书法四十余年,于1985年加入中国书协,1986年就以章草书作参加中日书展,先后任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迄今出版有《卫高潮临池探微》《卫高潮真草墨迹》《卫高潮行书墨稿》《卫高潮章草书作》等著作。在本字库的创建中,为了繁衍好、选择好四千多个新的章草单字,他日夜兼程、六易其稿,书写了十年之久,仅墨汁用掉了数十公斤、宣纸用掉了三十余刀。“这个文化项目有两个技术关键,一个是以历史遗存章草书单字为基础,按照‘六书’的造字规则、参照篆隶行和今草的结字规律进行繁衍,或按照《章草草诀歌》和《稿诀集字》中的法则进行繁衍,使其扩充为国标GB2312字库的6825个字(繁体6825字、简体6763字),这是一个整合性创造比例很高的文化工程;第二个关键是某一字在历史上有多种写法,而字库只能选其一种,如何能在多种写法中选择出规范、简洁、美丽、易识的字,对创建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卫高潮告诉记者。他表示,将根据评审验收意见,对字库进行全面微调,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并上线运行。

恶得无情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京领特邀专家陆士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等职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陆士桢教授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撰写、编辑了关于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方面的书籍、教材十余种,在海内外的相关报刊上发表过上百篇有关青少年和儿童工作的学术论文。本次京领说特别邀请陆士桢教授从教育的视角和整个发展视角,分享她对“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相关问题的看法。将创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方针说到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第一个很重要的是把创新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把创新发展的教育纳入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比如十九大中明确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创新当做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次,就是这么多年,我们明确提出了“创新教育”这个概念。一般的来讲我们就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明确指出核心是在我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从兴趣出发想问题、爱琢磨,创新精神就是我们说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这三个角度。最后,是制定政策,推进创新教育。从2017年中办、国办发布的最新的一个文件,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把我们国家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变成一个规定内关键培养目标。另外从13年到现在,从中央层面至少发布了22份文件促进创新创业。这些文件的内容都很具体,比如说对大学生创业有税收优惠、培训补贴等。除了创业给予的支持之外,明确要求大学必须实行创新人才培养的计划,要开发开放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要提供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资源,同时还提出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创业创新,要实行弹性学制、评价体系改变等。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其次,就是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德国的文化教育其实与我们的文化教育存在一些差异,中国讲文化教育一般讲的是传统文化教育,德国讲文化教育更多讲的是是一种教育哲学,包含教育所有的概念。所以在内核上我们是可以形成共识的,就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核心是“人本”,“以人为本”,你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一切从仁”。其实在中国,我觉得创新教育最大的障碍,在于我们的人本精神的不透彻,中国传统文化会把“人”当成被塑造的对象。中国的孩子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关注家庭、关注下一代,但是很少真正把下一代当成一个独立的、有自主能力的、独特的人。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为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说一个人不孝有三条,最不孝的是没有后代。这个无后绝不仅仅是生理性的,它是社会性的。中国人更希望下一代传承自己的家业、精神价值,包括文化。其实中国人很重视孩子,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精神追求、事业发展的某种工具。所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塑造”。我们把孩子当做一个课题,我们来塑造他,塑造他能够符合传承我的所有一切的要求。这个思想其实是创新和人本最大的障碍。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去突破。在刚刚召开的教育大会上,我个人觉得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所谓“树人”就是“以人为本”。而创新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唤起个体内在的动力、积极性、独特的个人才能,这是创新的本质。这些年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努力。比如说,我们进一步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我觉得我们在整个创新教育当中,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本基础。我们创造和积累各种宝贵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其实凝聚的是思想价值、经验认知、智慧技能、其实也凝聚着人类的宝贵情怀。传统的这些东西,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我认为最精华的部分是历时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人性。文化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人性最充分的表达,所以它的人本是基础。那么我们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的新形势、新途径。比如,第一,倡导“致良知”,侧重品德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服务“立德树人”的目标。第二,倡导生活化,传统文化一般比较高深,跟现代的语言和文化价值有区别,所以我们强调不能都是阳春白雪,也要贴近现实。第三,倡导“知行和一”,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定义,但是一定要重视行为、重视实践。第四,倡导现代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们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其实目的就是开放和共享。我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在上海一所小学,学生在学刺绣,将上海的新景以中华民族传统刺绣的方式呈现。第二个例子是新疆的一所小学,他们每天进行晨诵、午读、暮写。早上起来念诗,中午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晚上要写字,坚持数年。第三个例子是潍坊,他们把文化渗透到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中,从艺术课程、活动学科、社团课程、等七个方面来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和教育。传统文化创新中的创新教育那么第三个角度,传统文化创新中的创新教育怎么进行?这也是现在中小学实践当中需要重点抓的几个方面。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所以,很多教育者都提出了,创新一定不能用原有的评价体系,如分数等,来遏制学生,而是一定要创建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孩子身心放松,才有可能激发出他原有的求知欲,激发他创新的意识和行动,强调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和生活氛围。比如说,第一是怎样创设情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要让他们觉得有意思。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经常是给他们讲大道理,而这些离他们太远,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我觉得其实就两条:第一,求知欲望,他觉得好玩,想要知道。第二是成功欲望,他的学习过程、创新过程能够获得肯定。这两个是最关键的。第二点,是怎样启发创新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鼓励孩子思考问题,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第三,是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展现自己的创新成果。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给孩子实践操作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第四,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就是多讨论、碰撞。第五,是要推动自觉,这方面我们可能有所忽略。第六,是一种情趣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创新带来的愉悦感,就是说创新使他高兴,给他带来一种内在的满足,才能推动他创新习惯的养成。第七,就是多鼓励,改变评价标准。第八,是特别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营造,营造创新性的思维环境,客观地说,我们其实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我们更多的努力。结语最后,我一直觉得国家领导人的这段话对我和教育界影响很大,他说“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威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这里说到一个“智”,说到一个“善”,其实对人来说,有智,你才能发展,有善,才能永生。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有智你才能有创造,有善,你的创造才能有方向。那么我想,这次教育大会上国家领导人说的,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最根本的。他提了这么6条:坚定理想信念、后执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认为这6条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我们教育需要非常努力的地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属

创新国际教育研究视角 专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与启示》填补学界空白

【环球网综合报道】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国际教育成为重要载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学部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与启示》一书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学界对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空白。《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与启示》一书全篇近37万字,由国内相关领域知名青年学者陈蕴哲等著成。全书从国际教育综述和各国国际教育比较,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各阶段特点、发展经验及未来走向,中国国际教育发展路径等多方面探究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实践以及带给中国的启示。澳大利亚因其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潜在的就业机会及多样性的文化等受到各国留学生的欢迎。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沈正平教授认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具备中西方兼容的特点,适合中国国际教育本土化高质量发展借鉴。目前中国学界对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停留在留学情况以及有关教育产业化、教育刺激政策等方面的介绍,缺乏从纵向角度系统研究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历史的著作。这一专著从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视角,是关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的专门性研究,时间跨度60年,通过相关国内外文献、政策法规、调研数据、史实及与澳洲教育部官员的访谈研究,总结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水平,向中国学界展现整个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沈正平教授进行了评述,认为是“一部研究国际教育的创新力作”。“首先,该著作首次从纵向角度对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在中国学界具有开拓性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历史学研究,根据留学生人数、入学层次以及占全球份额等数据,科学呈现澳大利亚教育国际教育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势。第三,详细分析了各历史时期澳大利亚国际教育转变的动因及其影响,求影响国际教育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国际教育不仅能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巨额的经济收入,更能增进国家之间的理解,促进文化沟通,提升国家软实力。教育部国别研究重点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喻常森教授认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与启示》这一著作针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分析,通过历史事件、政策文本及主要澳洲教育官员的采访资料,全面论述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各历史时期发展状况和基本特点,各历史时期转变的动因及其后续影响,从宏观层面展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各历史时期发展在全球国际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学界研究以及中国本土化教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天爵

科创教育看高中|七宝中学朱越:创新文化注入研究型高中

在普通高中多样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研究型高中被认为是高中教育转型改革的高层次产物之一。地处上海市西南千年古镇七宝镇的七宝中学自2015年正式确立这一办学新目标后,近年来在引领的路上不断迈进。在2月14日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有请校长”节目中,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朱越表示,作为老校长仇忠海的接班人,她是“富二代”接班。“老校长是创业者,把七宝中学从一所普通的高中带到具有非常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所高中,我说我这个‘富二代’不会守,我肯定也会创业,因为只有开创,才能够把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朱越表示,老校长提出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之后,作为新校长的她很快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应该扛起大旗向研究型高中迈进。”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朱越也谈及了基础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所有高中来说,我们都必须完成基本的学业,毕竟孩子和家长选择了我们学校,他当然对整个高中的基础学业的学习、质量是有要求的。”她同时指出一种新的现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未来能够适应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这样一种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七宝中学如何实现“两者兼顾”?朱越表示,“首先,我们进一步提高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一点七宝中学做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的老师是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去精心呵护。”她提到,在非常细致、扎实、科学的校本化研究的基础上,七宝中学对于课改的理解、课程基本要求的把握,“能够内化为真正意义上适合七宝中学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教学,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同时,朱越表示,“我们可以挤出一点时间来保证老师和孩子有一定的时空去进行社团拓展,包括研究型学习、创新教育。”她对澎湃新闻记者强调,一定要把国家要求这块做到高效、扎实、科学,然后释放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到我们学生需要的个性化的创新教育,“这两者之间应该要做到紧密结合,而不能够因为创新教育偏废了基础教育,也不能因为追求纯粹的学业质量而放弃了创新教育,这都不符合我们国家对于未来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诉求。”上海市七宝中学创建于1947年,地处上海市西南千年古镇——七宝镇。学校是上海市11所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并于2000年起承办新疆内高班。2005年,七宝中学被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同年成立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现有核心学校16所,学生逾万人。1996年,时任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主张现代教育首先是塑造全人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育人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重视“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在2007制定的《七宝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又正式提出“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一育人目标,学校期望学生学成之后,能拥有一份大地情怀,从内而外始终保持一种平民本色;同时,又能成为祖国的栋梁,能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2015年,“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一育人目标的内涵得以继续丰富。当年,七宝中学正式提出了创建“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希望通过5-8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浓厚研究氛围、鲜明创新特色,引领国内高中发展,达到国际水准的一流研究型高中。朱越系化学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先后担任上海市七宝中学化学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以及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2016年4月起任七宝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其主持并参与的“闵行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践研究”和“十五年‘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教学改革与机制创新”分别获2013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特等奖;主持和参与的“普通高中‘研究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中生生涯发展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分别获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二等奖。“有请校长”则是WLF打造的系列论坛。此前的2020年第三届WLF期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上海中心,携手国内千余所顶尖学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科学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即是该教育联盟和科学T大会的衍生模式,汇聚全国知名中小学、重点高中校长,从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分享科学教育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探讨未来教育模式发展趋势。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朱越。以下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和朱越之间的对话(经编辑):WLF: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七宝中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办学的特色。朱越:在介绍七宝中学创新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七宝中学。七宝中学地处闵行区七宝镇,七宝镇是千年古镇,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我们学校创建于194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七宝中学的发展最得益于仇忠海老校长。应该说,在我们老校长的带领下,七宝中学从一所非常普通的上海市重点高中,逐步成长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在1997年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2007年仇校长又提出了“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怎么从一所普通的市重点,逐步成长为上海市一所有一定办学影响力、深受大家喜欢的学校呢?我觉得我们的学校、老师和管理团队非常有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经历了多个科研的研究阶段。比如说上世纪末的感恩教育、人文教育的研究、实践与创新,到2002年开始的基于教师专业化背景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再到2009年参加上海市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再到2015年3月,仇校长正式提出七宝中学要创建研究型高中。从一路发展过程来看,我觉得创新教育首先是扎根于我们的管理团队和我们的老师,只有管理团队和老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能力,才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创新的引领和陪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这是七宝中学一直秉持的创新教育理念。我们创新教育的课程构建就可以充分体现出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的课程结构是一个“大文”、“大理”双系列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它是一个金字塔型的课程。金字塔的最底层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的知识的一种积淀,包括学生兴趣的培养,包括学生在科创过程当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包括基本的思想方法,这个课程是在高一的第一学期来完成的。金字塔形的第二层进入到知识的拓展期,是在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和高二的第一个学期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走进人文书院、科学院,也会走进社会实践,通过两院平台课程的提供、学习和体验,能够逐步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平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进而来发现他真正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到了第三个层面,我们就进入到了研究创新期,时间段主要是高二的第二个学期到高三这样一个阶段,经历过全面的通识积淀和拓展学习,学生在这个阶段通过研究一个他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来确立他今后面向高校专业的志趣,也通过课题研究让孩子能够真正能确立实事求是、确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确立科学精神,我觉得对于他后续的整体成长发展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在整个课程当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因为首先他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全面的、正确的、人文的底蕴,将来才能够在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的路径当中走得更远,也走得更加坚定,同时能够走得更加的准确。WLF:在听您介绍了七宝中学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办学特色之后,我们也很关心学校具体的做法和成效,请您介绍一下。朱越:要完成这样一个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教育,首先我们要有一支非常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七宝中学目前专门从事科创教育的大概有七八位老师,他们的学历非常多元,有博士后、博士,也有研究生、本科生,涵盖所有的学科,另外还有20多名老师是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复合型教师。除此之外,因为学生提出来的课题是非常个性化的,光我们自己20多名科创老师还不能够全部完成,所以我们还给学生的课题研究配置了双导师制的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课题研究一方面有学校的指导老师,同时根据课题的需要,我们会聘请高校,比如说像交大、复旦、中科院、天文台等等,做孩子的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紧密的合作下,帮助学生高质量、真实的完成课题。所以我觉得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我觉得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课题研究整体过程性的管理评价也是很重要。七宝中学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也是经过20多年探索形成的一个制度和机制。七宝中学是在1998年全国首创开放性主题实践活动的一所学校,当初我们是想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尝试以整个年级组为单位,让我们学生去进行一些主题教育。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研究型学习的课题研究的制度。比如说开题立项、课题进行到中期时的评估、到后期结题的整个汇报,包括我们孩子开题项目书怎么写,结题论文项目应该怎么书写,怎么进行答辩等等,一整套我们都是有非常严谨、科学的流程。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一方面是对我们老师的评价机制,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的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的合理保障,能够确保我们整个科技研究和孩子的整个过程得到基本的、高质量的、学术性的一种保障。在成效方面,经过师生多年共同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大文”、“大理”课程获得了2013年上海市级教育成果(基础教育)的特等奖。另外我们普通高中“研究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特等奖。另外我觉得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孩子的努力下、在我们老师的共同指导下,七宝中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令人瞩目的,我们参加上海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总数已经连续7年在全市名列首位,七连冠,今年我们要去争取八连冠。在取得的成果中,我觉得饱含着我们团队在过程当中的无私奉献,和在学生课题研究过程当中非常精细的科学的指导,但是我觉得更为我们的孩子感到骄傲,我们的学生确实在整个研究型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令人欣喜的真实的成长。WLF:请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在创新教育和科教方面近期的发展目标?朱越:刚才我提到了我们学校经过了大的四个阶段,从2015年3月开始,我们提出了要创建研究型高中。创建研究型高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通过5-8年的时间,把七宝中学办成一所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研究氛围、鲜明的创新特色,能够引领国内高中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型高中。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根据研究型高中的创建目标,我们也从“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非常好的研究素养,同时也具备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适应未来生活,而且能够改造世界的创新型人才。WLF:您觉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什么?朱越:我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学校要有创新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所以我们七宝中学对于创新文化的营造、建设,应该说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气的,从我们老校长开始就一直不断地在营造这样一种浓郁的创新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学校有八大主题文化节,比如说我们的狂欢节、感恩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爱生节、艺术节等等。这些主题节日活动看似好像跟创新没有什么直接的或者必然的联系,但是我们在八大主题文化节设计、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是把很多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元素放在这里边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读书节,我们所有的主题文化节都是由学生来主动设计和策划的。每一年同样的读书节,但它里边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内涵、精神是一致的,但是呈现的方式、呈现的内容,包括我们学生的一些思考是可以有独特的创新成分在里边。像读书节,按照以往我们总归是读一些经典的、人文类的各种各样的读本。我们怎么把研究型学习、学生的课题研究、他们的思想,在读书节当中有很好的体现呢?我们做到现在有四年了,我们通过人文书院和科学研究院,把我们学生前期在高二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感到非常精彩的这部分进行提炼、总结,然后通过跟着学长做研究的这样一种论坛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把他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些思想、一些灵感、一些困难,或者一些创新想法通过演讲的方式能够表达出来,然后让高一的学弟学妹们或者高二的同伴们能够去分享。我觉得这样一种创新的文化不仅仅是在精神层面,也同时存在于我们学生的主题文化节的设计、组织、实施的过程当中。所以我觉得创新应该是整个校园都蕴含着一种浓郁的创新气息。WLF:那学校是如何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开放式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朱越: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因为我们课题研究是高度个性化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的管理团队也好,包括我校长、包括我们每一位科创老师也好,我觉得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不瞒您说,我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一直不断地在完善、在修改我们科创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像我们高俊老师(七宝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他基本上每两周可能都会冲到我办公室,他会把他在科创课题研究或者拓展性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一个问题清单罗列给我们。WLF:直接到您办公室?朱越:对,也是扁平化的管理,虽然我是校长,但我也做了学生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所以他每次来的话,我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什么?我发现他有问题给我,因为有问题,我们就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创新。但是有的时候他提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也很尖锐。因为你在整个闭环管理过程当中,有些问题可能并不见得他发现的就是真问题,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局限,它可能不带有普遍性,但对我这个校长而言,我要解决的是什么呢?解决的是普遍性的问题。如果我去解决个性的问题,我整个的管理效能可能会非常的低下,而且也不容易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严密的管理体系。所以我们每周都会很热闹,所以他说的头脑风暴、反头脑风暴,我觉得在我跟我们科创团队过程当中,一直是这样的一个局面。但是我觉得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支团队、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才能够使得七宝中学的科技创新不断地走在前面。WLF:朱校长描绘的画面感特别强,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可以保障创新培养的落地。同时还想请教您,研究型的高中又如何促进高中多样化的办学?朱越:这个问题我觉得也非常难回答。研究型高中是我们七宝中学的首创,是仇校长在2015年3月提出来的,但这不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我们从1998年到现在,一直通过我们研究性型课程的建设、学生的课题研究,不断地去探索从点到面、从线到整个的系统。所以到2015年我们老校长提出来的时候,我认为真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仇校长是我的师傅,我也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所以我跟仇校长说,我是“富二代”接班。因为他是创业者,把我们七宝中学从一所普通的高中带到上海非常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所高中。我说我这个“富二代”不会守,我肯定也会创业,因为只有开创,才能够把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所以他提出的研究型高中不是一个概念,是积累了七宝中学20多年的探索。所以老校长提了这个以后,我作为新校长一下子就明确了我的使命和责任。假如说他不提出这个研究型高中的话,我可能还要懵懵懂懂地在想学校到底向什么方向去发展?他一提以后,我觉得心里边就很清楚,我就应该扛起大旗向研究型高中去迈进,所以就有了我刚才提到的研究型高中5-8年的发展目标,也就有了我们研究型高中育人目标的再次丰富和再次提升。我觉得研究型高中不是一种特殊的办学类型,它也很好地回应了我们国家对于现在育人方式改革的这样一个问题。因为研究型高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不是说为创研究型高中而创研究型高中,而是主要通过这样一种创建,来探索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课题研究,或者是项目化学习,它都是对我们传统的经典的学习方式的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拓展,使得我们学生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同时他又有非常好的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的能力。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确立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技能。WLF:还有一个问题,学校如何利用社会的资源来促进科创教育的发展?朱越: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科创教育离不开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因为科创教育对我们学校来说,它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我们学生的课题研究也非常丰富、非常多元,从我们学校的师资管理团队来说,我们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科创教育学习的需求,所以利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我们跟很多的高校,比如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包括其他很多的大学,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办学的联系,另外我们也跟很多的企业、研究所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七宝中学在最近这几年已经跟40多家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社会实践研究基地这样一种紧密的合作联系,通过这样一种联系的建立,使得我们孩子在课题研究或者社会实践项目化学习过程当中,他可以走出校门,走进高校、走进实践基地,来获取他研究过程当中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知识、实验室、数据,包括导师等资源,我觉得对我们学校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WLF:最后我想请朱校长再谈一谈对于创新教育的未来有什么展望?朱越:创新教育的未来,我觉得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都应该能够成为我们创新教育的肥沃的土壤;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成为我们创新教育的助力者或者是实践者。(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反射弧

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如何创新发展?全国社科专家来建言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40年前,《社会科学研究》正式创刊,以研究问题、锻铸新知、繁荣学术、昌明文化为己任,为推动学术繁荣、理论创新、文化积淀和传承做贡献。新时代学术期刊如何更高质量发展?12月14日,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封面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也将致力于促进期刊特色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社会科学研究》总编辑李后强在致辞中提到,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创新发展,需要锚定期刊发展定位,发挥期刊比较优势,“一方面要更加专业化,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推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决然分界。”此外还应促进期刊媒体融合,扩大刊物社会影响;加快期刊国际化发展,传播中国学术声音,具体而言学术期刊应“开门办刊”,发表具有国际意义的原创性文章,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同时搭建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学术研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同样关注到了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他提到,新的历史时期,全球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的迅速崛起,为学术研究以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议题。但这也意味着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只有砥砺前行,上下求索,才能不辱使命,办出一流的、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期刊。”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以《学术刊物对社会学学科建议对意义》为题作主题发言,在他看来学术杂志不仅是学者成果的发表空间,同时也孵化了科学家共同体的形成,影响了社会大众的科学精神,“包括对民众的科学精神的塑造,对公众的社会观察力的锐化,对形成公共性社会议题的培育,对整个社会健康成长的影响。”据了解,创刊于1979年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刊物除刊登文史哲经等稿件,也刊登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及新兴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曾在2013、2015年获得全国“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兴致勃勃

创新引领 文化聚力 华侨华人同筑“大湾梦”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指出,应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居民的纽带作用,增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包容多元的大湾区,吸引着越来越多华侨华人的目光。他们关注着、祝愿着、期待着……基础设施是支撑40年前,美国华商会顾问蔡文耀第一次踏足神州大地,故乡江门地区的贫困让他印象深刻。40年后,为了让在海外出生的一双儿女见证中国的发展,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他带着家人回到了粤港澳地区。乘车穿行在通车不久的港珠澳大桥上,想象着大桥两岸游人如鲫,蔡文耀感慨良多:“40年前,我经香港回到家乡江门地区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现在,粤港澳三地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了,交通选择也越来越多。港珠澳大桥已经开通,全线贯通的广深港高铁也为粤港澳地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巴拿马华商总会会长黄伟文同样对粤港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发展印象深刻。“30年前我刚出国的时候,只有广东到深圳有高速公路。而今天,广州连接清远的高速公路都已经通了。”他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相继开通,粤港澳地区经济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结已经打通。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也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据了解,作为深圳对接香港的地标式区域,深圳前海在2017年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1项,其中42项全国领先。截至2018年6月,片区累计注册港企8938家,注册资本9129.74亿元,为港企量身定制的前海深港创新中心也建成使用。“在深圳南山科技园里,我们能找到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些国际知名的科技企业。”蔡文耀自豪地说,“40年的时间,中国不仅摆脱了从前一穷二白的窘境,更是逐步迈入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第一集团,我感到非常骄傲。”创新定位是机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始终是“中国梦”的重要主题,《纲要》中对“创新”的重视,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建设明确了思路,也给华侨华人参与祖(籍)国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国际级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国家顶级的实验室在这一地区落成。”五邑大学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将学术成果市场化的便利条件,为侨界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尖端技术。”蔡文耀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从事尖端科技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华侨华人,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月2日,广州市海珠区发布海珠创新“1+6+1”产业政策体系文件,紧扣“创新”二字,突出服务功能,以新兴产业、新兴平台、新兴人才为主,涵盖了对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六大类奖励。更早些时候,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列出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目标之一便是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税率和签证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进入、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华侨华人进来投资的第一站,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关键时期,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大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是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张国雄解释,在大湾区内,华侨华人也会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更好的投资机会。黄伟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可以称得上是改革开放40年后的一个新起点。华侨华人在粤港澳地区的投资经商机会多多。”民族文化是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的是侨心,汇集的是侨力,不变的是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是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热爱与眷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融合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大型城市群,还面临着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存在差异的挑战。华侨华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就是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多元文化融合得更加深入。”张国雄说,广东省有着庞大的海外侨胞群体、丰富的华侨文化资源。华侨华人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在国文化带进来,将中华文化传递出去,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江门市的侨胞文化资源丰富。目前,江门的开平碉楼、侨批档案分别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潜在的中华文化资源正在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张国雄解释,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华侨华人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的实践。分析人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多元包容而拥有独特个性禀赋的文化生态、优质而丰富的文化创新创造、高超的文化传播能力,是塑造和传播粤港澳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区域形象、提升湾区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软实力支持。蔡文耀认为:“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延伸和代表。他们参与大湾区建设,将融合多元文化,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我相信,通过华侨华人共同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的比较优势一定能充分展现,最终成长为比肩世界其它三大湾区的一流城市群。”黄伟文说,巴拿马华人商会正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希望能够尽快投入到大湾区的投资和建设中,共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孙少锋 胡智轩)《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05日 第06 版)

王季为适

造车新势力成了“门里的人”

自造车新势力们成为汽车业“门口的野蛮人”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了业界、媒体的口诛笔伐。但是,尽管面对质疑、遭遇多次融资危机,但造车新势力中的部分企业却还是坚持了下来,并积极在车型设计、互联网+、科技创新、生产工艺、以及量化生产、市场营销、消费者服务等等方面,展现出了努力结果,殊为不易。即使他们离实现盈利尚有一段距离,但距离他们最终梦想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需要承认的事实是,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的造车新势力,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汽车业“门里的人”。反观传统车企,持续在汽车领域深入耕耘,同时也在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推出的车型总是差强人意,销量迟迟上不去。归根结底,还是产品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在新势力跨界初期,汽车界巨头总是以跨界企业缺乏对行业“敬畏之心”而予以抨击批评,但时至今日,从新能源产品的销量情况来分析,部分车企缺少的正是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目前,传统车企们正在转型,但是转型意味着自我换血,公司经营决策要发生重大变动,同时还要抛弃部分现有技术研发成果,能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下定决心呢?大象转身难,更难的却是做出转型的决定,但,新能源汽车的大势不可逆转,避无可避,若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则会被温水煮青蛙,最终难免落得被淘汰出局的下场。本刊记者/孙建奋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来自同一纬度的竞争,可见,可防,可与之一战。而那些看不见的对手令人防不胜防。跨界,不仅是公司发展之需,亦关生死存亡之急。跨界的本质是创新,跨界者利用不同的信息差获得额外优势,从而实施弯道超车、降维打击。以跨界造车企业为例,互联网企业乘着政策东风,欲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一杯羹;传统巨头在自身发展面临瓶颈以及时代浪潮的推动之下,纷纷跨界而来,欲寻找新的出路。由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跨界造车序幕。回首过去,业界对跨界企业褒贬不一,但时至今日,跨界企业的领头羊用实际行动予以回击,证明跨界也是有未来的。他们能在国内外车企巨头的包围之下突围成功,必有其优势所在,值得外界深入研究。此外,传统车企也许应该进行自我反省,为何消费者会选择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势力?强者恒强,弱者出局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此后2015年,又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之一。政策东风之下,资本闻风而动,由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跨界造车的潮流。国家政策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很明显就是一个风口,互联网企业最先开始行动。广为人知的知名企业家有乐视贾跃亭、易车创始人李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UC优视创始人何小鹏、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等等,这些大人物创办的企业被外界统称为“造车新势力”。创立初期,因其大肆宣传“秒杀特斯拉”的言论也被网友戏称为“PPT造车”。自2014年底至今,新成立的国内车企品牌已经突破200家,具体包括蔚来汽车、车和家(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拜腾汽车、奇点汽车、游侠汽车、国能汽车、新特汽车等等。彼时,这些打着造车旗号的企业备受资本青睐,成为资本宠儿。投中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融资金额从142.13亿元,狂涨484.04亿元至626.17亿元,涨幅高达近3.5倍。火热的投融资侧面证明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爆。但资本很快趋于理性。2018年,不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融资数量82次,同比下滑15%;融资金额为440.48亿元,同比下滑接近三分之一。资本作出该判断有多方面考虑。首先,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持续下滑,国家重点关注骗补现象并实施处罚,剔除部分投机取巧的企业;其次,造车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不管是生产、研发、销售,还是售后服务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数亿乃至数十亿的投入犹如一颗石子被投入平静的湖面,兴许能够使湖面泛起阵阵涟漪,但仅仅止步于此;最后,造车新势力企业实力良莠不齐,经过多轮融资,市场在驱逐劣币,资金向头部企业倾斜,如蔚来、小鹏等。融资难,意味着行业开始进入洗牌期。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不具备造血功能,若资本一旦停止输血,死亡便接踵而来,而那些烧光上百亿融资,却仍然不见量产车型的企业,被抛弃已经成为必然,也意味着造车梦破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恰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本身就苟延残喘的企业陷入了绝境,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接连陷入降薪、欠薪、裁员、停产等一系列风波。6月份,拜腾汽车暴雷,烧光84亿元却不见量产车型,拖欠数千名员工薪资长达数月。此外,多家办公室撤租,南京工厂因欠费被停水停电。6月底,拜腾官方宣布停工停产,基本宣告出局。10月12日,拜腾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被曝已经离职。无独有偶,博郡汽车同样陷入相似困境。3月初,博郡汽车因资金困难,拖欠员工薪资、不发放年终奖而被聚焦。几个月后,创始人黄希鸣发文确认,博郡遭遇到严重的经营困难,向员工、股东、供应商等表达歉意。7月底,一张疑似博郡汽车内部文件流出。文件指出,8月1日至10月31日,天津博郡将进入歇业状态,“歇业”期满随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如果没有奇迹,博郡也将出局。不量产意味着死亡,但是量产之后,也未必是高枕无忧,还得看量产车型竞争力如何,市场反应如何,简而言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由王晓麟创立的赛麟汽车,自成立之初就打着“让国人都开得起豪华跑车”的宣传,历时三年,耗资近60亿元,终于迎来了量产车型下线,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赛麟之夜”发布会。现场大牌巨星云集,但结果却是让消费者万万没想到。本以为是纯电超跑面市,结果却是几款迈迈车,俗称“老头乐”,售价还要16万元。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是可以预料的,果不其然,该车型自2019年7月份上市以来,共卖出了31辆。除赛麟汽车之外,诸多已经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诸如零跑汽车、爱驰汽车、国机智骏等车企,车型不受市场待见,销量情况也较为一般。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今年17月份,造车新势力三大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车企上险量为4.51万辆,占比近8成,其中蔚来汽车以17628辆位列第一。这意味市场集中度极高,两极分化加剧,强者愈强,弱者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在终端市场持续走强的头部企业,亏损仍然是主旋律,是避不开的话题。以蔚来汽车为例,自2016年至今,累计亏损逾300亿人民币,2020年中报亏损为28.68亿元。好消息是,亏损金额进一步收窄,毛利润首次转正。资本市场也对其表示看好,蔚来股价走出低谷并屡创新高,截至发稿,蔚来(NIO)盘后现价21.62元/股,市值约为292亿美元。值得指出的是,由马斯克创立的电动汽车龙头特斯拉股价一路向上,市值也是水涨船高,为4162亿美元,比日本传统车企丰田汽车1854亿美元的市值高出一倍有余,这从侧面佐证资本市场更加看好特斯拉的发展前景,也间接证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迎着资本东风,理想、小鹏紧随蔚来脚步,大踏步前行,纷纷赴美上市,寻求新一轮融资。7月30日,理想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市融资11亿美元,总市值约100亿美元;8月27日,小鹏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募资总额15亿美元,彼时,市值约108亿美元。一个月还不到的时间,理想、小鹏相继赴美上市,且市场认购火爆,与2018年上市即破发的蔚来相比较,理想、小鹏无疑是幸运的,股价没有出现上市即巅峰的情形,如今市值分别为163亿美元、141亿美元,这得感谢特斯拉、蔚来这两位老大哥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威马汽车同样也不甘落后。近期来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注册资本激增,媒体称其将于9月底开始申报科创板,并于明年初正式登陆。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了总额100亿元的D轮融资,该笔融资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等。迎着政策风口,造车新势力在资本的力挺之下而光芒四射,一时风头无两。如今,风口尚未结束,一部分企业已经被资本抛弃了,继而引发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悲惨下场。与这些即将被淘汰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经实现量产的头部企业们则在资本市场混得风生水起,融资问题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融资金额屡创新高。值得深思的是,为何造车新势力起点相同,终点不同呢?传统巨头强势跨界与造车新势力没有家底,需要寻求外部输血不同,房地产、保险、家电巨头们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差钱,自然没有融资的需求。如今多年过去了,这些跨界巨头们过得怎么样了?● 快与慢之争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限售政策,楼市受到严格调控,此外行业天花板正在逐渐见顶,面临增长瓶颈,寻找新的增长方式成为地产商们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体量足够大,符合地产商们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典型企业就是——恒大集团。2018年底,恒大健康与贾跃亭“和平分手”,恒大健康投资的8亿美元最终获得了广州南沙工厂资产。经过本次挫折,本以为恒大造车项目会就此夭折,但是没想到2019年伊始,恒大健康一系列并购动作让外界措手不及,许家印不仅没有放弃造车,反而更加坚定造车的决心。18个月后,恒大造车亮出了成绩单。8月3日,恒大汽车恒驰首期车型发布会现场,许家印高声宣布:“恒驰首期六款车同时发布。”据悉,这六款恒驰车型覆盖了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等全系列车型。随后8月7日,恒大汽车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首次向媒体公开。据报道,两大生产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智能机器人4545台,四大生产车间均采用世界上一流的装备,目前已经进入安装设备阶段,预计9月份具备试生产条件,首期产能均为20万辆。这距离去年11月许家印公开宣布在上海、广州、沈阳、郑州等地建设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基地,过去了8个多月。两大生产基地已经具备试生产条件,相比较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恒大建厂速度更快更狠。恒大造车的口号是,“未来3-5年,力争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在保监会“强监管”的主基调之下,房地产+保险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险峻,现金流受到影响。借着新能源汽车政策东风,这些企业纷纷跨界而来,希求寻找能够产生现金流的替代品。虽然抢在恒大之前布局,但是与恒大造车“快准狠”相比,这部分企业跨界造车则不甚如意,一部分企业造车疑点重重,一些企业更是早已黯然退场。2017年12月,宝能集团66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今年5月,宝能集团完成对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的收购。左手观致,右手长安PSA,宝能的扩张根本停不下来。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短短三年间,宝能集团与全国多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超千亿元,规划产能超过300万辆。援引凤凰网房产频道报道,宝能杭州富阳、昆明、广州、西安、昆山这五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可能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整体建设进度缓慢。此外,有媒体评价,宝能汽车从未有公开的产品规划。9月3日,宝能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大谷俊明透露,自战略控股观致汽车以来,累计投入200亿元,促成观致7的成功上市,同时正在筹划定位高于现有观致汽车的高端汽车品牌。9月21日,媒体报道宝能汽车计划成立约3000人规模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不过官方未予置评。宝能汽车规划利用10到15年时间,即在2028至2033年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集团,但世界上多个国家均已出台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而宝能新能源汽车产品至今尚无消息流出。此外,国内外传统车企预计在这个时间段完成向新能源的转型,种种条件之下,宝能汽车能否有未来,一切均是未知数。另一家从房地产+保险企业跨界而来的是华夏幸福。2017年12月,华夏幸福王文学个人认缴出资3.3亿元成为合众新能源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3.4%。一年后,在合众新能源首款量产车型哪吒N01上市销售不久,王文学便卸任合众新能源法人代表。如今,王文学持股比例为1.38%。以此来看,华夏幸福退出造车行列已成板上钉钉。不过,华夏幸福对媒体称“汽车业务系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个人行为,与华夏幸福没有任何关系。”恒大求快,生产基地从无到有,生产车间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一次性发布六款概念车型更加昭显其造车的决心;而宝能求慢,从宣布造车以来,积极在全国各地布局新能源汽车基地,目前进度未知,通过观致生产的车型也是姗姗来迟。两者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董明珠遇挫、黄宏生再创业作为房地产的后周期产业,家电行业增速受到房地产的影响甚大,促进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跨界造车,包括白色家电的的格力、美的,黑色家电的创维等。2016年11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拟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之后,随即拉上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等合计出资30亿元投资银隆新能源。目前,董明珠持有17.46%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进入陌生的领域,即便是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董明珠也是跌了大跟头。董明珠入股银隆之后,开始对外扩张,拟在全国多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800亿元。但是,急速扩张的背后,银隆被爆出的问题并不少,包括拖欠供应商货款、骗取国家补贴、上市辅导终止、南京银隆产业园被贴上封条等等。更让外界吃惊的是,董明珠与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对簿公堂,后者已经逃至美国。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达2708辆,同比下滑高达62.8%。其市场份额仅为3.55%,新推出的MPV车型“艾菲”,售价43万元,但是从市场上尚无其销量数据可以猜测,销量情况不是很乐观。与董明珠压上自身全部资产跨界造车不同的是,美的造车得到了全体股东的赞同。今年3月份,美的集团斥资7亿元成为合康新能的控股股东,后者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有所布局,可以增加美的公司业务的多元性,此举被外界解读为美的造车卷土重来。早在2003年,美的就进军以客车为代表的商用车领域,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等三家企业。五年之后,美的汽车陷入危机,时任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美的造车项目,对外表示是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而奥克斯虽然也曾涉足造车,但是因产销不佳、质量问题频发等原因更早退出造车行列,对外表示,做了一场价值4000万元的汽车梦。如果美的造车真的再次重启,有了此前的失败经历、再加上已经把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收入囊中,造车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需要指出的是,库卡与恒大、宝能均是合作伙伴关系,前者车身车间装备正是由库卡提供的,后者更是与库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总体来看,白色家电跨界造车的现状不是很理想,但是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跨界造车则取得了不错的成果。2010年,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开沃汽车集团,收购并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将产品重心由传统中巴转向新能源汽车,度过最初亏损的两年之后,南京金龙开始初露锋芒,2014年纯电动客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此后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多次在前五之列,在2019年,其新能源物流车销量为4107辆,排在第一位。去年,黄宏生正式宣布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创立天美汽车品牌。今年7月份,天美首款车型天美ET5系列正式亮相,已于9月28日正式上市,预售价格15万至20万元。从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再到如今迅速切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可以看出黄宏生坚定的造车信念,其本人也对外表示:“凭借着在家电、汽车行业大量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坚信能够脱颖而出。”黄宏生能否再创佳绩,更上一层楼,这一切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但这种再创业精神值得肯定。● 资源浪费不容忽视应该看到,各行各业跨界而来,对于传统车企造成一定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车企洗牌期,促进资源整合,也有助于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让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但同时也要看到,跨界造车企业动辄数十万辆、百万辆的规划产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正常值为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足,若设备开工率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低至54.01%,接近一半产能处于闲置当中,以欧美标准来判断,我国乘用车产能近年来一直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7年上半年,国内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规划产能远超200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10倍,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此外,部分盲目发展的车企同样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例如去年4月份,媒体曝光在杭州市近郊钱塘江的双浦镇有几千辆共享电动汽车停摆,由于长期没有人管理,成为“汽车坟场”;今年5月份,媒体曝光西安市高新区一园区,近百台有着“青年汽车”标识的新能源商用车成为僵尸车,部分车型为全新车辆,停放时间超过一年。8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正式落地,新规实现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分离,一方面有利于盘活闲置产能,另一方面则打通了企业之间代工合作的壁垒,换言之,新规支持鼓励代工生产,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因为汽车制造业及其衍生的产业链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的就业问题,提升政府绩效,所以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想引进汽车制造业,导致部分政府在引入车企时缺乏尽调,此外,由于僧多肉少的缘故,政府对于引进的汽车企业往往是不遗余力的支持,比如给予启动资金,代建工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加大地方财政负担。但是当车企暴雷之后,不仅政府则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要么出现空置、崭新的厂房,要么出现闲置产能。这提醒地方政府在引进新项目的时候,不要过于头脑发热,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引入符合自身城市发展的特色的企业。蔚来,高举高打从跨界造车企业的现状来看,造车新势力已经实现了规模交付,虽然蔚来、小鹏等尚未实现盈利,但是能够在200多家企业中崭露头角,还能成功从传统车企虎口夺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这点来说,这些企业都很优秀,值得外界研究他们的策略。用微笑理论来分析这些头部企业。四大头部企业中,蔚来和小鹏由于没有生产资质,分别选择江淮汽车、海马汽车代工,把汽车制造外包出去,而理想、威马则曲线获得生产资质,自建工厂生产车型。代工生产,前期意味着轻资产运营。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可以更快的推动产品实现量产,所以蔚来ES8于2018年7月份成功实现交付,蔚来成为最先实现交付、且交付过万的企业,赢得重要先机;相比之下,小鹏、理想、威马在2019年才陆续实现交付,交付速度差强人意。不过在后期,代工生产将持续付出代工费用,长期来看,如果车企实现规模化生产,自建工厂不可避免。自建工厂,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不过有利于把控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后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对于供应链、生产流程和现金流管理要求更高,更加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尽管没有自建工厂,但蔚来还是备受资本青睐。2015年至今,头部企业们共获得超过千亿元融资,其中蔚来获得的融资金额为427亿元,遥遥领先于另外三家企业,这证明投资者们看重的并不是制造,而是研发和营销能力。高举高打——用来形容蔚来布局十分贴切。巨额研发投入。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蔚来研发费用超过135亿元,大手笔的背后,造就了蔚来强大的研发能力。据了解,通过在全球建立6大研发基地,基地覆盖设计、量产、软件开发、自动驾驶等研发,建立起完善的全球研发网络,自主研发掌握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包括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截至2020年,蔚来研发人员约3400人,占全部员工的比例为50%。蔚来量产车型均搭载自身研发的三电系统,辅助驾驶系统NIO Pilot和车载AI系统NOMI,整体上距离特斯拉尚有差距,但是也有自身的亮点,其搭载的NOMI是全球首个车载AI系统,创造新的人车交互方式,赋予驾驶者全新的驾驶体验。值得指出的是,换电模式今年获得政策支持,该模式一直是蔚来的重点研发方向,官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蔚来已获得换电相关专利超过1200项,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换电站 143 座,累计为用户完成换电服务超过80万次,这意味着蔚来已经取得先机,迎来再次腾飞的机遇。8月18日,蔚来与宁德时代等共同合资成立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蔚来主张的“车电分离”模式真正落地,不仅有助于缓解自身资金压力,购车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推动其整车销量。相比较研发,营销才是蔚来的重头戏。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蔚来销售管理费超过160亿元,高出研发费用25亿元,烧钱是为了给蔚来车主带来极致的体验。蔚来采取类似特斯拉的直营模式,线上订车+线下体验。线上除了可以订车和购买服务外,还可以与其他车友交流、分享经验,提高用户粘性,打造蔚来社区。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60%订单来自用户推荐。可见蔚来社区初露锋芒。线下体验,蔚来已经建立22家NIO House和近100家NIO Space,NIO House用于打造品牌形象,向全国蔚来车主免费提供会议室、图书馆、咖啡馆、剧场、室内游乐园等服务,而NIO Space是小型体验店,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有助于实现销售网络的快速拓宽,不同于特斯拉仍局限于一线城市,蔚来门店已经下沉至二三线城市。蔚来提出终身免费质保,终身免费道路救援,定期保养、服务无忧2.0等一系列服务体系,其中服务无忧2.0,包含五项保险、免费维修、年检代办、维保代步出行、维保取送车等服务。此外,蔚来还新增二手车业务,为用户提供换购服务,解决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问题,消除消费者购车疑虑。与蔚来汽车相比,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也是各有优势。小鹏定位性价比最高的智能化汽车,小鹏P7预计可以实现L3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仅次于特斯拉;理想的车型主打增程式路线,解决里程焦虑问题,此外,理想还具备很强的成本费用管控能力,李想曾在4月份表示:“理想的现金流储备足够在最糟糕的状况下持续36个月。”传统巨头跨界造车普遍采用自建工厂的模式生产车型。下一个吉利、比亚迪?在为数众多的跨界造车企业当中,业界普遍认为造车新势力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5家,美团创始人王兴更是认为造车新势力将剩下3家,即蔚来、理想、小鹏,而房地产、家电行业跨界造车,因为入场稍晚,目前鲜有产品面市,形势尚不明确。以SWOT工具对这些跨界造车企业进行全面的梳理,看看那些企业突围概率更胜一筹。优势(strengths)。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大多是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知名度较高,有过成功的项目运作,再加上讲故事能力一流,所以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能够持续不断获得融资。创始人具备互联网思维,深谙塑造品牌和用户运营的重要性。在前期,创始人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公司品牌,让公司品牌话题不断并持续炒热,频繁刷屏,持续圈粉;在后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深度绑定用户,增强用户粘性,进一步挖掘用户消费需求。例如,在小米应用商店,蔚来、比亚迪、吉利等三款软件下载量分别为375万、217万、103万,间接证明蔚来用户运营初见成效。精准定位用户,差异化竞争。蔚来高举高打,产品定位豪华级,主攻中高端人群,对标特斯拉,在价格和售后方面更有优势,超级VIP服务给车主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意识遥遥领先于国内外车企。小鹏产品定位大众级,主打性价比,目标用户是中低端人群,产品对标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小鹏掌握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该技术仅次于特斯拉。不差钱——这是业界人士对于房地产、家电行业跨界造车的一致看法。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是大财团,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通过投资、并购切入造车行业,并快速形成自身的优势。以恒大造车为例,通过收购与战略合作快速完成布局,目前已经覆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和智慧充电等新能源汽车圈产业链,去年12月,许家印表示:“未来三年恒大将投资新能源汽车450亿元人民币,并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十大生产基地,打造高端智能工厂。”目前,恒大造车的总投入共计294亿元。不过,业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资金雄厚如恒大,造车也需要引入更多的资金。9月15日,恒大汽车通过配售新股,引入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滴滴等合计40亿元的投资。9月25日,恒大汽车公告拟在科创板上市,配发及发行不超过15.56亿股,发售价不低于25港元,募集资金拟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造车,果然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劣势(weaknesses)。造车新势力最大的劣势在于自身没有造血能力,需要长期依靠外部输血,一旦资金链断裂,则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停工停产。前文中提到的拜腾、博郡汽车就是因此而倒下的。此外,部分企业缺乏成本管控能力,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据媒体报道,拜腾北美办公室在2018年仅零食开销就花了700多万美元,而员工不过300余人,相当于平均每人一年吃掉近2万美元零食。投后整合——是房地产、家电行业跨界造车的难点。尽管家大业大,不差钱,看中的企业、技术均可以通过投资或并购收入囊中,但如何处理好新旧文化、管理、制度等冲突成为重中之重。另外,因为初入行业,难免会“人生地不熟”,所以也较为容易掉坑。董明珠曾表示,自己投过的银隆真的就是一个大窟窿。当然,成功造出车是一道小坎,大坎则是如何让产销上量。造车新势力中实现量产的企业不少,但是大多数销量则惨不忍睹,银隆艾菲也是如此,长期以往,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以,跨界造车不仅仅要关注产品本身,同时也需要注重营销,增加产品曝光度,主动走进消费者。机会(opportunities)。电动汽车结构比燃油车更加简单,制造难度有所降低,降低了跨界造车的门槛,此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趋势为新晋企业提供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智能化研发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无历史包袱的造车新势力推进速度明显更有优势。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长9.45%。另据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由2019年的221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12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6%,其中中国销量占比将达到45.8%,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从建立之初就予以大力扶持,在车市下滑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等,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此外,世界多个国家均已出台明确禁售燃油车的计划,这将更有利于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威胁(threats)。特斯拉品牌深入人心,Model 3国产化让其价格亲民,补贴后售价27万左右。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Model 3累计销量近7万辆,高居榜首,该数据相当于比亚迪秦EV、广汽Aion S、蔚来ES 6三者销量之和。国庆期间,特斯拉 Model 3再一次降价,售后补贴价格为24.99万元,销量有望迎来新高。此外,预测于明年第一季度量产的Model Y将丰富车型,进一步增强特斯拉优势地位。除特斯拉之外,跨界造车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外传统车企的夹攻。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大趋势下,国内部分车企积极转型,典型的代表包括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等,其中比亚迪以“技术+设计”表现突出,四度夺下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广汽新能源奋起直追,新推出的Aion S销量亮眼。国际上,BBA、大众、丰田、本田等车企后知后觉,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以丰田汽车为例,近年来加大新能源布局,除加强与一汽、广汽的合作,还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产品预计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尽管压力重重,但是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均已实现上市,离成功突围更进一步,其中最烧钱的蔚来已经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今年以来,蔚来在一、二级市场持续融资,先是获得战略投资逾70亿,后又获得多家银行超百亿元授信,还通过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增发新股等募集数十亿资金,可以预判其短期内不会有资金链断裂风险。此外,财务数据显示,蔚来2020年中报亏损大幅收窄,营业毛利润扭亏为盈,第二季度毛利率首次转正,释放积极信号。再加上其主张的“换电模式”获国家政策重点扶持,蔚来成功突围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而房地产、家电行业跨界造车,虽然鲜有产品面世,但是可以从这些跨界企业的大动作判断造车的决心,及成功的概率性,其中恒大造车决心有目共睹。恒大造车可以用15个字来形容,即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15个字可以理解为通过收购、战略合作等获取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投建大型生产基地,经由最先进的技术、享誉全球的设计大师把车型生产出来,并实现规模销售。一次性发布六款覆盖A到D所有级别的车型,上海、广州两大工业4.0标准生产基地的曝光,再到如今筹建36个体验中心、1600个销售中心、3000个维保售后中心,可以看出,恒大造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一鸣惊人——是对恒大造车动作的感慨。据了解,恒驰车型将于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自兴起以来,市场上对跨界造车的企业便是嘘声一片,认为这些企业不着边际。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企业有了不同的结果,有的被淘汰出局,有的在苟延残喘,有的正迎头赶上,有的已强势崛起。崛起的背后,和企业创始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像李斌、何小鹏等企业家有过创业成功的经验,再次创业则驾轻就熟。公司自创立之初,就有着清晰的产品规划,有着明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可靠的创始团队,这些因素让他们成功晋升第一梯队。未来,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但同时,行业或将迎来更强而有力的挑战者。从目前跨界造车企业的现状来看,蔚来、小鹏等有望成功突围,而恒大汽车或将后来居上,他们将成为破局者,下一个吉利、比亚迪将从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