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老流氓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历时半年,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现场拦访调研,以及结合网上文博文创销售大数据,完成了一组基于需求侧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其中线上调查覆盖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共计55个城市,采集有效样本6000个,旨在了解全国老百姓对文化文物文创产品的文化资源、产品功能、购买类型、购买价位的偏好。线下拦访覆盖北京市内16家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及公园文创店顾客,采集有效样本1600个,旨在了解实体店顾客对于文创商店及店内文创产品的评价,以及对于文创活动的参与意愿。此外,课题组还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国内外文博文创旗舰店的销售大数据进行观测,从而完成文博文创线上用户画像和消费偏好分析。现对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的九大特征做以下分析。特征一: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在所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类别里,最受欢迎的三类为创意美食(80.6),饰品配件(77.8)、家居摆件(77.2)。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与日用生活之用结合已经成为发力点。值得关注的是,对一些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品类,如旅行用品(71.2)、玩偶玩具(73.5)等,老百姓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兴趣度不高。特征二:消费者更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价廉”未必拉动购买力在通常印象中,中国老百姓对商品的要求是“物美价廉”。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老百姓在选择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却是品质(86.3)、设计和趣味(84.2)、历史感(82.5)、美感和品位(82.1)。而对价格便宜(77.1)、生活实用(75.5)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这表明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老百姓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期许相对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为了追求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生活,愿意付出更多的钱。特征三:300元为价格阈值,高创意附加值有望促进消费升级从文创产品单价指标来看,老百姓目前购买的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有36.6%选择101-300元,31.8%选择51-100元,两者合计达到68.4%。未来,如果有更具创意和特色的文创产品,有34.2%选择301-500元,32.8%选择101-300元,两者合计达到67%。 由此可以判断,如果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极具设计特色,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更高的售价,主流消费价位将从51-300元提升至101-500元,特色文创产品对推动文化消费升级起到显性作用。特征四:实体商店体验整体良好,商品展陈和服务是短板消费者逛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店后,对文创店的整体感受是75.1分,对店内商品的整体感受是75.5分,这个分值的含义是“还可以”“还可以更好一些”。 在具体指标上,“商品展陈和导购服务让人舒服,购物体验好”的得分只有68.5分。文创说到底是体验经济,文化文物单位商店的体验感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商店选址和商店本身的文创气息,两项得分分别只有70.9和71.6,都需要在目前基础上进行升级,在空间氛围营造与购买便利性上进行提升。特征五:线上线下渠道各美其美,充分挖掘城市空间可能性,拓展文创销售渠道问及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购买渠道,老百姓最期待的是建立博物馆/公园文创一站式销售平台,选择比例高达81.3%。 除了博物馆、公园等实体文创商店外,老百姓很期待在西单、王府井等商业街区,或者798等艺术园区也能够购买带有北京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即使是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排名垫底,也有超过六成消费者愿意消费(图2)。值得注意的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旗舰店的选择比例并不像想象的高,比例为76.6%。由此可以判断,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售卖首先是依靠消费者在实体景点获得第一感受特征六: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双轮驱动”文创活动老百姓对文化文物单位举办的七大内容版块文创活动,非常感兴趣的有三类——春节庙会、元宵灯会之类的传统节日节气相关文化活动(81.6),夜游船、主题夜宴之类的晚间主题文化活动(80.7),夜宿博物馆、公园探秘之类的夜间主题文化活动(80.5)。百姓对夜间文创活动的需求意愿强烈,夜间文创活动可助力首都夜间消费升级。此外,百姓对于赏花、赏叶、赏月等户外赏景活动的兴趣也很高(79.6),接近“非常感兴趣”。特征七: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高科技互动展演受追捧“科技+文创”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活动提供了一条创新发展道路。常见的六类虚拟文创中,老百姓更偏爱“清明上河图3.0”版为代表的科技互动展演(82.9)和4D/5D体验影厅(81.7),这两类均属现场体验类科技展演活动。 手机端的虚拟文创产品的整体偏好度也比较高,以博物馆掌上APP为代表的智慧博物馆、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手游产品,两者选择比例分别为78.2%、77.0%。从年龄差异看,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是虚拟文创的活跃人群,他们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都非常高。特征八:文创活动有望成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未来增长爆点就现实消费而言,文创活动的主要消费区间集中于101-300元(33.5%),301-500元(31.1%),两者合计为64.6%。同时,如果未来文创主题活动极富特色,老百姓也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301-500元档的消费意愿比例为36.3%,上升了5.2%,501-1000元档的消费意愿比例为16.6%,上升了2.9%。特征九:线上场景式文创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女性、上班族、年轻化、个性化成为文创产品设计关键词“博物馆+电商平台”已经成为推进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以天猫博物馆文创数据为例,故宫稳居首位,国博和大英博物馆位列二、三位,构成第二阵营。而苏博、陕博、上博等兄弟省市博物馆也是各美其美,体现特色。北京地区的颐和园作为公园文创代表初步显现“线上”活力。从性别差异看,博物馆文创的女性消费者超过了3/4,这与女性容易产生冲动消费有关。从职业差异看,文创购买力最强的是上班族(公司职员、个体户、服务人员),其次是学生。从年龄差异看,文创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占的比例更是达到了30%(图4)。显然年轻人更加注重文博文创产品的新鲜与个性化特质,同时更接纳线上购买文博文创品。从产品调性差异看,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文艺/雅致风和复古风,偏好比例都超过7成;其次是极简风、萌/可爱风,偏好比例均超过4成。从线上购买频次看,首次购买线上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消费者达到70.2%,第二次购买的比例为13.9%,两者合并为83.9%,由此看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接触都还在尝试阶段。值得关注的是,5次以上购买的比例亦达到6.4%,这意味着在文博文创领域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具有消费黏性的“粉丝群”。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博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中国老百姓对于日用消费品的品质提升需求与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是文博文创产品走入寻常人家的核心驱动。面对文博文创发展的蓝海,以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才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堕汝形骸

报告:中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资料图。银川机场供图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陈康亮)根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15日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下称报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报告认为,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动力。一是政策引领。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五大战略新兴行业之一。2017年,文化部印发了《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文化自信。报告指出,日韩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附近,本土文化往往强势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大关,文化自信崛起迹象显著。2018年仅在阿里平台,与中国元素相关的关键字累计搜索量超过126亿次,汉服购买者同比增长超过100%。三是消费升级。报告认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我国消费格局已由基本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消费者文化需求越发强烈,博物馆参观等文化服务消费人次同步增长,实物产品消费背后的体验诉求比重也明显提高,产品蕴藏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成为影响消费决策重要因素。四是博物馆自我转型。报告表示,我国传统博物馆单一的收藏和展示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民众与日俱增的文化需求,且传统的经营模式让大多数博物馆面临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诸多博物馆在互联网浪潮下正在积极的自我转型。一方面,近几年博物馆主导或深度参与了多个好评如潮的博物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推动了博物馆文化在民众间进一步普及。另一方面,博物馆主动和互联网平台合作加快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用文创产品为载体和新生代消费者对话,这其中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所有博物馆的标杆,早在2017年其文创产品营收就达到15亿人民币。(完)

有恶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发布

9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发布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对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的九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从文创产品单价指标来看,300元为价格阈值,高创意附加值有望促进消费升级,文创活动有望成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未来增长爆点。此次调查历时半年,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现场拦访调研,以及结合网上文博文创销售大数据。其中线上调查覆盖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共计55个城市,采集有效样本6000个;线下拦访覆盖北京市内16家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及公园文创店顾客,采集有效样本1600个。旨在了解实体店顾客对于文创商店及店内文创产品的评价,以及对于文创活动的参与意愿。此外,课题组还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国内外文博文创旗舰店的销售大数据进行观测,从而完成文博文创线上用户画像和消费偏好分析。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神化

2020年中国文创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极大地刺激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使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热情高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2010-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11052亿元增长至38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97%,占GDP比重由2.75%增长至4.21%,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5.05万个,从业人员516.14万人。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6775个,减少60个;从业人员69.49万人,增加2.43万人。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步形成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深度融合性特征逐步显现,与旅游业、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逐渐形成“越界、渗透、提升、融合”的多样路径。以旅游业为例,文化与旅游有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二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等,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领对旅游资源、衍生产品等的开发,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集聚化逐步形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在产业集聚化形成的过程中,聚集区内部的各省市也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意义,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保障促进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着投入结构低端化与同质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水平、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文化服务业占比均远大于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同时也保持了更快的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文创产业发展趋势(1)“一带一路”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跨地区融合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双核战略,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与文化双核战略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能够在此过程中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地区发展融合及“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互惠共赢。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根据国外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创意产品;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及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风俗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2)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为将创意设计方案真实完整地呈现,需要提供从前期的创意策划、方案设计,中期的现场制作及后期维护等全流程解决方案,而全流程解决方案覆盖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因此,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能够实现创意设计和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关领域强大的高新技术,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3)以集群化为特点的协同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整的产业链为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目前,我国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互联网+”逐步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之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良好的融合效应,能够利用信息化、物联网、智能化等创新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提供低成本、多渠道的技术平台;同时,互联网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平台,促使创意人员从互联网思维方式考虑用户的需求,使文化创意服务与产品更能适应互联网的生产和传播需要。作为一个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紧随互联网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创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甘井先竭

《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发布:博物馆文创在天猫上迎来黄金时代

康熙、雍正、乾隆,究竟谁最带货?在天猫上,答案是:梵高。8月15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国内最带货的历史人物是乾隆皇帝,他的吸金能力甚至超越了风流才子唐伯虎和“宫斗专家”甄嬛。不过,比起隔壁国际组梵高来,乾隆的吸金力还是差了一点。上天猫看看,会发现跟乾隆相关的周边主要集中在印章、手办、折扇等创意产品,相形之下,梵高周边就丰富得多,从雨伞、kindle到香薰,几乎你能想到的货品都有。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围绕历史文化IP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IP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营业收入已经达到年均2亿美元。相形之下,中国的这项事业尚在起步阶段,百废待兴,赶了晚集的博物馆文创产业仍在奋起直追中。近年来,为了支持博物馆文创事业,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费尽心思。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8年,至少9份支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政策的扶持带来了博物馆文创的大发展,在天猫平台上有最直观的反映: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两年内翻了三倍,康熙、乾隆、江南四大才子等博物馆文化ip在平台上的周边产品正以几何级数量增长,成为历史文化新的网红,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外博物馆网红们的距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近。康熙、乾隆也卖萌,博物馆掀起文创热从2010年故宫上淘宝开店,直至2019年在天猫一起儿开出第六家店。故宫的互联网十年成为中国博物馆文创演进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从正儿八经售卖周边到成为卖萌好手,故宫一直玩得很认真。早在2010年10月,故宫淘宝就已经上线售卖周边产品。但在一开始,这些周边产品与旅游景点的纪念品无异,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新意不大。2013年,我国台北故宫率先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销量超过18万卷,开起了博物馆文创的篇章。几乎是同一时期,故宫淘宝也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之后,从此,故宫正式开启了超级IP之旅。在故宫淘宝店里,乾隆皇帝比剪刀手的表情包、写着“朕真的不知道怎么疼你”的折扇、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行李牌。这样的商品在店铺里比比皆是,新奇中透着俏皮。这种转变首先来自于观念上的革新。正是在这一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了“文化产品不仅要有文化,更要有创意的观点”。“从需求出发”去开发商品,他说:“我们觉得,博物馆不应该冷酷,不该把过去的文物冷冻在这里,否则,文化就会变得固化甚至僵化了”。对于一直生存在体制内的博物馆来说,这可谓观念的巨大革新。一时间,故宫模式成为博物馆纷纷效仿的文创模式,一大批博物馆纷纷上线“卖萌”。近两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了唐妞系列、国博推出了宪宗元宵行乐系列…文创产品从质量到设计双双迈上了新台阶。跨界带来的裂变: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破圈之道除了卖萌外,越来越多博物馆意识到,仅在文艺小清新的圈子里打转,并不能留住广大90后、00后的心,要让年轻人了解博物馆文化,与品牌的跨界合作成为文创产品破圈的有效方式。一直以来,中外博物馆都面临着文创产品品类单一、供应链薄弱的难题。拥有20万国际大牌的天猫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给文创IP的开发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调动这些品牌商与博物馆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的深度合作,解决博物馆供应链的问题,最终推进文创IP的商业化落地。“天猫是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弯道超车的互联网金名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跨界的作用有如核裂变,能迅速改变一个博物馆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定位,变得潮流。数据显示,在淘宝天猫上,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而最亮眼的增长表现在跨界衍生品的增长上——其市场份额已经是博物馆自营商品的3倍。今年3月,《国家宝藏》和天猫推荐的20多个品牌展开合作,在其“你好历史”天猫旗舰店推出了花瓣胶带、收纳盒和眼罩等多款文创新品,其中和收纳博士合作的国家宝藏定制收纳袋,以唐朝文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设计灵感,一天就卖出了3千件。在苏州博物馆和天猫玩的另一场声势不小的跨界中,苏州博物馆拿出江南四大才子这一IP,与天猫上的8款茶品牌进行跨界。这些合作款中,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戴着明代书生帽和21世纪最流行的墨镜,出现在精美的茶包装上,做着举铁、唱K这样现代的事,迅速吸引了天猫上大批用户的关注,这个系列也因此成为了最受用户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之一。2019年成博物馆跨界爆发年: 康熙、雍正、乾隆要借互联网成为超级网红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活动中,中国探月和棒棒糖品牌crafted进行了跨界合作,在天猫推动下,这个系列的商品从创意到上架仅仅不到30天,上线当天就爆卖了10万份。谁能想到,探月这样原先是资深航天迷关心的事儿,被做成棒棒糖后,成为了年轻姑娘和孩子们的心头好。而在此之前,中国探月的衍生品多以邮票、金币等纪念品为主。“棒棒糖的一小步,探月的一大步。”探月项目负责人在事后这样感慨。随着天猫新文创项目于去年启动,博物馆文创迎来井喷之年:过去一年中,在线上逛博物馆的人首次超过了去博物馆参观的人: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用户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从前是逛完故宫、颐和园后从馆内顺手捎回一系列纪念品送亲朋好友,如今,一系列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衍生品在天猫都可以购买到,带着衍生品去博物馆网红IP前打卡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引发了博物馆集体上天猫潮:进驻天猫的这些博物馆中,故宫今年599岁、颐和园今年269岁。就在去年,266岁的大英博物馆也来开店了,据悉,接下来,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荷兰梵高博物馆、RMN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都将上天猫开店。这些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却又锐意创新的博物馆们在换道超车上,有着不约而同的集体选择。

天刑

文化文物文创产品消费需求的九大特征——基于全国文博文创消费者的实证调研

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为代表的文化文物相关文创生态发展与文博文创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相连。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历时半年,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现场拦访调研,以及结合网上文博文创销售大数据,完成了一组基于需求侧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其中线上调查覆盖中国七大地理区域共计55个城市,采集有效样本6000个,旨在了解全国老百姓对文化文物文创产品的文化资源、产品功能、购买类型、购买价位的偏好。线下拦访覆盖北京市内16家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及公园文创店顾客,采集有效样本1600个,旨在了解实体店顾客对于文创商店及店内文创产品的评价,以及对于文创活动的参与意愿。此外,课题组还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国内外文博文创旗舰店的销售大数据进行观测,从而完成文博文创线上用户画像和消费偏好分析。现对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的九大特征做以下分析。特征一: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在所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类别里,最受欢迎的三类为创意美食(80.6),饰品配件(77.8)、家居摆件(77.2)。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与日用生活之用结合已经成为发力点。值得关注的是,对一些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品类,如旅行用品(71.2)、玩偶玩具(73.5)等,老百姓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兴趣度不高(图1)。图1特征二:消费者更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价廉”未必拉动购买力在通常印象中,中国老百姓对商品的要求是“物美价廉”。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老百姓在选择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却是品质(86.3)、设计和趣味(84.2)、历史感(82.5)、美感和品位(82.1)。而对价格便宜(77.1)、生活实用(75.5)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老百姓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期许相对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为了追求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生活,愿意付出更多的钱。特征三:300元为价格阈值,高创意附加值有望促进消费升级从文创产品单价指标来看,老百姓目前购买的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有36.6%选择101-300元,31.8%选择51-100元,两者合计达到68.4%。未来,如果有更具创意和特色的文创产品,有34.2%选择301-500元,32.8%选择101-300元,两者合计达到67%。由此可以判断,如果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极具设计特色,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更高的售价,主流消费价位将从51-300元提升至101-500元,特色文创产品对推动文化消费升级起到显性作用。特征四:实体商店体验整体良好,商品展陈和服务是短板消费者逛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店后,对文创店的整体感受是75.1分,对店内商品的整体感受是75.5分,这个分值的含义是“还可以”“还可以更好一些”。在具体指标上,“商品展陈和导购服务让人舒服,购物体验好”的得分只有68.5分。文创说到底是体验经济,文化文物单位商店的体验感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商店选址和商店本身的文创气息,两项得分分别只有70.9和71.6,都需要在目前基础上进行升级,在空间氛围营造与购买便利性上进行提升。特征五:线上线下渠道各美其美,充分挖掘城市空间可能性,拓展文创销售渠道问及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购买渠道,老百姓最期待的是建立博物馆/公园文创一站式销售平台,选择比例高达81.3%。除了博物馆、公园等实体文创商店外,老百姓很期待在西单、王府井等商业街区,或者798等艺术园区也能够购买带有北京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即使是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排名垫底,也有超过六成消费者愿意消费(图2)。图2值得注意的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旗舰店的选择比例并不像想象的高,比例为76.6%。由此可以判断,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售卖首先是依靠消费者在实体景点获得第一感受特征六: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双轮驱动”文创活动老百姓对文化文物单位举办的七大内容版块文创活动,非常感兴趣的有三类——春节庙会、元宵灯会之类的传统节日节气相关文化活动(81.6),夜游船、主题夜宴之类的晚间主题文化活动(80.7),夜宿博物馆、公园探秘之类的夜间主题文化活动(80.5)。百姓对夜间文创活动的需求意愿强烈,夜间文创活动可助力首都夜间消费升级。此外,百姓对于赏花、赏叶、赏月等户外赏景活动的兴趣也很高(79.6),接近“非常感兴趣”。特征七:科技与文创融合前景看好,高科技互动展演受追捧“科技+文创”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活动提供了一条创新发展道路。常见的六类虚拟文创中,老百姓更偏爱“清明上河图3.0”版为代表的科技互动展演(82.9)和4D/5D体验影厅(81.7),这两类均属现场体验类科技展演活动。手机端的虚拟文创产品的整体偏好度也比较高,以博物馆掌上APP为代表的智慧博物馆、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手游产品,两者选择比例分别为78.2%、77.0%。从年龄差异看,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是虚拟文创的活跃人群,他们对各类高科技文创产品的兴趣都非常高。特征八:文创活动有望成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未来增长爆点就现实消费而言,文创活动的主要消费区间集中于101-300元(33.5%),301-500元(31.1%),两者合计为64.6%。同时,如果未来文创主题活动极富特色,老百姓也愿意接受更高的价格:301-500元档的消费意愿比例为36.3%,上升了5.2%,501-1000元档的消费意愿比例为16.6%,上升了2.9%。特征九:线上场景式文创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女性、上班族、年轻化、个性化成为文创产品设计关键词“博物馆+电商平台”已经成为推进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以天猫博物馆文创数据为例,故宫稳居首位,国博和大英博物馆位列二、三位,构成第二阵营。而苏博、陕博、上博等兄弟省市博物馆也是各美其美,体现特色。北京地区的颐和园作为公园文创代表初步显现“线上”活力。从性别差异看,博物馆文创的女性消费者超过了3/4,这与女性容易产生冲动消费有关。从职业差异看,文创购买力最强的是上班族(公司职员、个体户、服务人员),其次是学生(图3)。图3从年龄差异看,文创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占的比例更是达到了30%(图4)。显然年轻人更加注重文博文创产品的新鲜与个性化特质,同时更接纳线上购买文博文创品。图4从产品调性差异看,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文艺/雅致风和复古风,偏好比例都超过7成;其次是极简风、萌/可爱风,偏好比例均超过4成。从线上购买频次看,首次购买线上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消费者达到70.2%,第二次购买的比例为13.9%,两者合并为83.9%,由此看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的接触都还在尝试阶段。值得关注的是,5次以上购买的比例亦达到6.4%,这意味着在文博文创领域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具有消费黏性的“粉丝群”。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博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中国老百姓对于日用消费品的品质提升需求与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是文博文创产品走入寻常人家的核心驱动。面对文博文创发展的蓝海,以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思考,才能做到对象化供给与精准化传播。来源丨文博中国(文/杨越明)编辑丨甘小博

恒转

文创产品如何走得更远?

河北博物院参展作品。记者 蔡洪波 摄近两年,故宫文创产品火爆异常,从“朕知道了”胶带到摆着剪刀手“萌萌哒”的雍正帝,吸足了人们的眼球。公众也深深感受到了文创产品的魅力。其实,河北博物院也在开发文创产品。本届文博会上,河北博物院携文创产品参展,深受欢迎。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我省层面,都出台了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文件。在文创产品深受追捧的今天,文化文物单位又该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出被大众认可、喜爱的文创产品呢?文博会上,记者采访了参展的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试图以河北博物院为例,寻找文创产品的远行路径。文博会上,200多平方米的燕赵文化展示区域,汇聚了我省文化的部分精华代表:定州缂丝、冀瓷瑰宝、满绣、蔚县剪纸……在我省27家参展单位中,河北博物院也派出了团队,带着自己创作的产品前来参展。“和一些参展企业展出的文创产品感觉不一样,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文化、历史文物气息更浓厚。”一位参观者表示。博物院文创产品受欢迎不是突如其来的。事实上,早在2012年左右,河北博物院就专门成立了从事文创产品开发的部门——艺术设计部,并且在2014年,河北博物院一楼开设了一间约500平方米的商店,专门出售博物院研发的文创产品。据此次河北博物院参展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文博会,河北博物院带来200多件参展文创产品:“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我省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较早,并且在整体实力上处于全国第一梯队的位置,多件文创产品荣获国家级大奖。”将文化以一种适宜的方式注入到实物中,实物品位提升,而文化又有了传播载体,可谓相得益彰。因此,近年来,文创产品大行其道,深受人们追捧。记者了解到,2016年5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5个月后,我省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动文创产品发展,稳步推进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意见》指出,鼓励文化文物单位积极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产品。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河北博物院、省图书馆作为国家首批文创工作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由于成绩突出,河北博物院成功列入文化部2017年度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扶持计划。如今,我省各市县文化文物单位也在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省文化厅曾调研了全省31家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情况,在形成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当前,我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文化要素已经具备,但创意及体验要素还不足。而制约文化文物单位大跨步向前的原因则体现在机制不活、文创产品开发经费不足、文创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团队没有经营销售的压力,缺乏企业的危机感和灵活性;同时,囿于缺乏专项研发资金,影响了研发动力。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要想走得更远,必须与市场上的设计企业对接。据了解,目前多数博物院文创产品均是自己研发,然后联系厂家生产,虽然产品质量有保障,但很多时候,对市场需求把握会有偏差。“有些产品我们觉得可能会大卖,就多生产些,结果造成了积压;生产量少了,产品的成本又很高,顾客就会觉得很贵。”相关人士表示,文化文物单位对自身资源的内涵理解很深,但是对市场需求以及设计方面不一定在行,因此需要和市场上的优秀设计企业深入对接,做出既有内涵又创意满满的产品。(来源:河北经济网—河北经济日报)

张冲

2020年全国文旅市场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受到巨大影响,文旅产业更是首当其冲。但与此同时,我国文旅产业在危机中孕新机,在“战疫”中悄然巨变。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幅加快,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相较于国际消费而言,我国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率先复苏,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推动形成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文旅新格局。展望未来,我国全面加快信息时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文旅产业将进一步“开新局”,推动数字化进程进入正常化大规模发展新阶段,并成为各地对冲疫情影响,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善与提高,又将进一步激活国内文旅市场潜力,大幅提升国内文旅产业的市场空间。一、我国文旅产业格局在“战疫”中悄然巨变(一)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几乎涉及全产业、全行业、全空间,对文旅产业影响巨大。加之疫情暴发时段正好与文化旅游旺季的春节重合,因而对文化旅游产业链造成极大冲击。为有效防控疫情,文化旅游市场从“保障供给、繁荣市场”转向“防疫情、停组团、关景区”,一时间景点景区关门,各种活动取消,酒店门庭冷落,旅行社停止收客,整个行业几近于“停摆”。即使新冠疫情防控告一段落,文旅产业复工复产也面临“谈疫色变”而需求不振的巨大阴影。文旅产业遭受新冠疫情重挫,行业营收、利润及增速均面临断崖式下跌。在新冠疫情中,文旅产业普遍遭遇危机,但在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新冠疫情限制了线下的文旅活动,却又大大激发了线上市场的蓬勃发展。疫情一方面放大了文旅业发展中面临的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实体资源依赖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在客观上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消费模式为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做了全新尝试,加快了数字文旅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进程,催生了数字文旅产业取得了不俗的表现。2020年3月份发布的《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线上活动。针对疫情期间文旅产业停业的现状,新华网旅游频道推出了“中国文旅再出发——线上系列主题沙龙活动”,景域驴妈妈在腾讯课堂推出大型公益文旅直播课。巅峰智业则顺势推出旅豆学堂,联合文旅业内各大强势品牌共同举办文旅产业线上巅峰大会,开辟线上学习在线课堂,将文旅产业的“停业闭园期”转化为“闭关修炼期"。此外,还与峰物优选共同主办了“文旅振兴公益同行”线上大会,与百城千县万企“云游美丽中国优选百城峰物”,助推文旅振兴。这些文旅在线沙龙论坛,分享战“疫”中的经验与智慧,为疫情过后行业复苏、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虚拟云游。云旅游、云娱乐、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在疫情中大放异彩。常德市桃花源景区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云游桃花源”项目,让网民在金牌导游的讲解下,在“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精品细读中,线上穿越桃花源景区,探寻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走近自己心灵的故乡。河南红旗渠景区利用5G技术,将“红色讲堂”、“劳模讲堂”、“廉政讲堂”等放到‘云端’,搭建线上云宣誓平台,促进了传统红色教育的线上延伸,开启了精神传承的创新之门。红旗渠景区在多个网络平台开启“云游”模式,吸引网友实时互动参与,覆盖人次达2000万。——在线营销。手机屏幕带来的“旅游”体验,尽管无法与实地出游相媲美,但高频度的网络展示让景区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潜在游客。从长远看,这种旅游体验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辅以良好的引导,在特定场景下,也可做到用户的留存转化。湖南省文旅厅通过“云直播”开展“春暖潇湘”湖南文化旅游网络消费季活动,整合景区门票、酒店、文创产品、演艺、美食等湖南文旅产品。该直播吸引了近320万“云观众”在线观看。观看之余,消费者可通过湖南文化旅游消费商城享受各大景点门票优惠,一键抢购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卡。随着文旅产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传统线下行业虽已恢复运转,但今后 “云旅游”依然会是旅游行业营销的重要方式之一。——智慧运营。云计算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它改变了传统旅游行业信息处理的方式,加大了信息处理任务量,加快了数据的分析速度以及私密性。雪松文旅集团与阿里云展开合作,依托雪松文旅项目的场景,联动阿里云的数字技术,通过智能化核心能力打造数字景区,全方位服务游客体验,以旅游+云计算、数字技术,创新升级文旅产业智慧运营方式及管理模式。携程与恢复营业的多地景区合作,推出包括无接触服务、实名制认证、大数据防控预警、预订页面显示景区限流人数等措施,并提供“秒入园”“无忧退”等便捷门票服务。——无人光影演艺。人力成本高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疫情暴发后,不少文旅企业在停工的情况下仍要支付高额的人力成本。因此,利用科学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是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巅峰智业在江苏连云港老街打造的《天海传奇》中尝试的无人光影演艺,每场演出只需500度电。对比传统实景演出项目,无人光影演艺项目只需10%的投资和1%的运营成本。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增加了项目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且表演形式非常适合在夜间旅游,对于留住游客促进消费都有很好的作用。——大数据运管理。大数据是当前热门的应用技术,在景区的人流预测、行业监管等方面都有应用。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实时统计客流量、归属地等信息,为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分析。在疫情期间,旅游大数据协助政府进行外地游客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研判,对于地区防疫工作贡献显著。在战“疫”中,文旅产业新形态如何精细化布局是当前关注的重点,联通大数据基于“全国游客整体流动趋势”、“游客口碑”、“涉旅消费”三个方面,分析全国旅游市场及重点景区的复游复玩趋势,为各级文旅管理部门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复苏做足准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用“异军突起”和“逆势上扬”两个词,概括了疫情之下的数字文旅产业。高政介绍,疫情期间,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的流量大增。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的用户高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了云旅游项目,各地的博物馆也推出了2000余项网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了50亿人次,线上文旅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宅生活”。(二)国内文旅市场率先复苏,呈现内循环为主的明显特征近几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一直保持平稳发展,发展速度、目的地结构和客源地结构相对稳定,并保持了多年的出境旅游第一大国地位。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规模达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了3.3%,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出境旅游发展受到重挫。2018年、2019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正数,而2020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负数。相比惨淡的出境旅游市场相言,我国国内市场率先复苏。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6.37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 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假期期间,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明显,一些地方的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甚至同比还有增长。比如,北京接待游客 9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2.9%。福建省累计接待游客 3928.45 万人次,同比增长5.5%;实现旅游收入340.88 亿元,同比增长10.2%。湖北累计接待游客 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广东省累计接待游客4998.0万人次,同比恢复至 81.2%;实现旅游总收入356.7亿元,同比恢复至68.6%。由于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庆期间出境旅客骤减,民航国内旅客量实际已超越去年同期,出境游需求持续向国内转移。航班管家发布的《2020 年国庆及中秋双节民航数据报告》显示,2020 年国庆、中秋双节 8 天长假,全国民航共运输旅客 1326 万人 次,日均运送旅客 165.75 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 90.6%。2020 年 10 月 1-8 日全国民航客运航班 107791 架次,同比去年减少 8.77%,其中国内航班 106885 架次,同比去年增长 10.29%,民航国内航班运输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10 月 1 日国内航班量同比增幅最高,增长 24.13%,恢复速度喜人。由于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假期期间国际航班仅 520 架次,占比 4.8%,而去年同期国际航班占比 14.8%。由于国内新冠疫情防控稳定,人们出行需求在假期得以释放,8 天假期民航平均客座率为 78.64%,已恢复到较高水平。受益于海外疫情反复与中国海南一系列免税利好幅度加大等相关政策刺激,海南引领国际旅游消费回流,再次刷新消费“成绩单”。2020年10月1—7 日,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海南省三亚市客流已实现同比正增长,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50.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其中高端景点、离岛免税购物明显增长。10 月1—5日,亚特兰蒂斯酒店入住率接近90%。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5.3亿元,同比增长136.9%,免税店日均收入过亿元。在国家出台相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政策以后,我国文化旅游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国内游客甚至开始挖掘中国版海外游替代景区,如中国版66号公路、中国版恶魔之眼、中国版羚羊谷等,部分中国版替代景区依靠中国中西部独有的地貌特色鲜明,进一步助推中西部自然风光热度持续升温。二、我国文旅产业在“战疫”中孕新机布新局(一)短期来看,疫情应对政策促进文旅消费扩容产业升级在2020年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一方面各级政府周密部署严控疫情,另一方面化危为机,为对冲疫情影响,国家及各地方顺应数字文旅发展的时代大趋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提升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复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同时,一些市场主体也顺应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在疫情期间加快发展数字化进程,使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形成多头共振良好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鼓励各地区、各行业运用手机应用程序(APP)等方式,整合旅游产品信息,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改善旅游和购物体验。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针对疫情期间文旅产业线下防疫的现状,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上设立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专栏,开设红色旅游云课堂、乡村旅游面对面直播课堂、旅游景区云课堂和文旅产业云讲堂等网络课程。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共建的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起了"新文旅战疫成长营"项目,邀请文旅产业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业界人士,共析文旅产业疫情之殇,共谋文旅产业战“疫”之策。在地方文化旅游厅局层面,各地也纷纷出台实施方案,鼓励开发数字文旅产品,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互联网+文旅”,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同时奖补文化和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促进“互联网+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在“互联网+文化旅游”领域统筹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智慧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惠民工程,发展互联网文学艺术等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等。此外,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结合文旅项目积极探索5G应用,与各大运营商合作,共建智慧文旅体系,探索数字文旅发展新模式。比如,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一些市场主体推出“阅读长城”、“倾听运河”等数字文旅项目,创新数字展示,建设线上长城、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广州市花都区出台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其中明确,在数字文化企业落户方面,总部企业落户最高奖励1200万元,上市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数字文化高端人才补贴资助、安居优惠、优先入户等优惠政策。(二)中长期来看,中央“新基建”战略布局将加速我国文旅产业内循环自 2018 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新基建便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在应对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中,中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战“疫”中提高了数字解决方案、工具和服务的使用,加速了中国经济数字化进程,大大提升了我国文旅产业内循环的基础水平。特别是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中,中央政府加快了我国立足5G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从根本上构筑了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强劲动能。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支持力度,推动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指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文化旅游部门作为新基建中的新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而受到普遍重视。早在2019年8月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告》就指出,当前我国数字文旅规模巨大,有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技术和市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数字文旅时代已经到来。在疫情期间,以智能管理、智慧运营、在线营销、模拟体验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得以广泛推进,数字技术更加深入地应用到文旅领域,为文旅产业走出低谷作出巨大贡献。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要求,旅游消费潜力巨大,要确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为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健康发展,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一是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等,推动道路、旅游厕所等数字化建设。二是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旅游民宿的措施等等。三、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扎实方兴未艾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我国文旅产业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在国内疫情基本受控后,旅游逐步复苏、出游限制逐步放宽等利好因素推动文旅板块加速恢复增长,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与旅游六要素关联度高的行业开始在下半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复苏。尽管近期我国个别地区仍有零星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出现,但整体防控力度和效果较好,有利于国内文旅的进一步恢复。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数据乐观,全球范围内疫情预计将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旅游恢复至 2019 年水平是大势所趋,文旅产业仍具有业绩修复和发展的动力。展望未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我国各行各业在5G时代迅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快速应用,不仅是应对新冠疫情一时之所需,而且在疫情之后仍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在疫情之后,随着文化和旅游线下业务的普遍恢复,各种“云”上数字技术应用需求短期会有所减弱,但从长远来看,以大数据与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先进的数字技术仍将进一步广泛应用到文化和旅游行业各个环节,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一体化经营与发展,成为文旅产业加速融合,并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一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就业等各项支持政策,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二是把握产业发展新需求新趋势,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VR/AR等新技术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型业态,鼓励创新创业。三是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四是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文旅产业呈现大量的网络视频、网络音频、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数字文旅呈现更为明显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将在线云游、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数字化产品、在线化营销等作为产品服务提质升级的主要方向,并将在未来若干年仍将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二)我国国内文化旅游产品将向中高端休闲度假方向进一步演进由于疫情原因,我国出入境游市场基本消失,原有中高端用户的跨境游需求逐渐向国内转移,国内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将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目前这一趋势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得以持续。因此,有必要对产品与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快速调整,满足相应的用户需求。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包括定制游、主题游、家庭游、租车自驾游等旅游新消费。比如,以兴趣爱好出发的主题游时代已经到来,滑雪、越野自驾、游艇、潜水等受到欢迎。应跟踪这些需求变化,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这一小类“品类经理”,应寻找登山、滑雪、潜水专家参与产品设计。再比如,国庆期间报名小规模家庭团的游客量同比去年增长100%,人均花费约5000元。这种小规模跟团游在跨省游恢复后,有进一步引领跟团市场复苏增长的迹象。专家分析,疫情以来,由于私密、安全等优势,家庭结伴自驾成为游客出行的主要方式。家庭结伴自驾游的盛行使得以前旅行团规模变小、变得精致,显示了消费升级有提前的趋势。在应对疫情中高端度假酒店和定制游的需求似乎也提前释放。携程相关数据显示,自由行游客更愿意选择高钻酒店。携程直播目前已为亚太地区高星酒店带货超 200 万间,预售产品均价 1200 元以上,预售产品核销率达 50%。携程 2020年11 月自由行产品订单中,选择 5 星酒店住宿的比例达 76%。另外,定制旅游在疫情应对中也呈现快速恢复的趋势,特别是国内的高端定制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跨省游恢复以来,定制游同比去年增长125%,人均花费超过 6000 元,国庆高端定制需求同比增长 300%。今后,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完全退出的阶段,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和品质需求的增长,高端酒店与定制游等高端需求还将大量涌现。(三)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文化旅游体验将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互联网应用市场化程度高、发展较好,但应用发展仍不均衡,行业应用广度和深度还显不足,特别是和实体经济融合还不够。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虽然来势很好,还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类型单一、商业模式缺乏、社会普及度不高,尤其是“有流量、无消费”、线上文旅消费规模较小、与实体文旅消费相互促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很多线上的数字文旅产品都是由文化机构或旅游景区自主开发,作为对实体文旅活动的一种补充,其市场导向不足、商业模式不明确,制约了促进文旅消费功能的发挥。在后疫情时代,一些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与文博机构、旅游景区合作,通过“会员模式”“流量转化模式”“体验付费模式”等,整合打造市场化的数字文旅消费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质量。同时,强化数字文旅体验和线上线下互动,将文化内容与数字娱乐充分融合,将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植入网络游戏、动漫、电影、直播等数字娱乐场景之中,采取“游戏+虚拟游”、“动漫+云展”、“电影+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由虚拟体验形成的周边产品消费。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实地游览、线下消费,将用户、信息和消费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充分互动交融,实现游前线上虚拟体验、游中现场沉浸体验、游后数字回味体验的全体验流程。在这次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中,景区普遍采取了“预约、限量、错峰、有序”的管理模式,景区通过加速“新基建”投入和线上平台合作,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预约、无接触和行程安全服务,景区市场数字化、智慧化程度大幅提升。可以预见,为应对新冠疫情常态化,或者说在后疫情时代,文化与旅游在整个流程设计上更加科学,更加注重安全,生态休闲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产业提质升级将进入新的阶段。内容来自新华网

水川

国内文创市场存在哪些盲点?

中国文创市场与国际市场因何存在巨大差距?国内文创市场存在哪些盲点,这些盲点和缺点是文创设计师必须要去关注的。唯有正确认识并改正盲点、缺点,中国文创产业才能够健康良性发展,从文创生态圈角度切入分析更能全面认识此问题。◆◆◆什么是文创生态圈?当一款文化创意产品被设计、制造,到最终上市作为产品销售,并被消费者购买,形成完整经济闭环。◆◆◆文创生态圈包含哪些成员?① 设计师,包含动漫、影视娱乐、雕塑、服装设计等行业。② 供应链,产品需要制造生产,供应链必不可少。③ 销售渠道,如何售卖产品,包含线下、线上。④ 主管机关/政府单位,很多博物馆、景点运营很多是由政府单位主持运营的,并不属于个人行为。⑤ 消费者⑥ 文创设计师◆◆◆中国文创市场的盲点01消费者盲点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盲点。①美学基本素养不足。之前解释过,文创商品不是刚需,文创商品价值更多体现在赋予的文化意涵和美学价值。由于缺乏对文化与美学的认知,消费者对于文创商品价值并不认同,便不会多花钱购买文创商品。②喜欢贪小便宜。对于旅游商品和文创商品来说,便宜的东西不代表不好,但有质量、有美感、有设计感的商品价位是稍高的。③ 纵容仿冒伪劣产品。仿冒伪劣商品不仅仅在文创商品中,它滋生在各行各业。文创行业中,很多文创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一款产品,得了大奖,受到推崇,但经常被仿冒伪劣产品侵占市场份额,对于仿冒品的纵容使得很多人不愿再去创新。仿冒品从根源上扼杀创新,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文创商品生产门槛相较于工业产品是比较低的,而且文创商品缺乏工业商品生产中的高科技、专利等技术性门槛,非常容易被仿冒。④缺少鉴别优良文创商品的能力。很多文创商品有独特的创意,但基于大众对文化了解的深浅不一,有些创意点消费者无法识别,若更多的人有发现创意点的眼光,便会为创意付费,购买文创商品。02学校教育的盲点① 设计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够重视。设计高校课程大多沿用西方美学理论以及设计史。中国也有自己的设计史,包括书法、绘画、美学等等。这些课程在高校更多的是设立某些专业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没有广泛普及。② 缺少专门的文创设计科系。在我们现今工业设计科系下,需要分门别类增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科系,系统性培养文创设计人才。③ 师资与经验缺乏。文化创意产业与一般设计专业相比较,教师必须先对文化符码有一定的认知与理解,这也是目前缺乏优秀老师的原因之一。④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钩。学生学习方向与企业需要人才的技能不匹配,导致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对口的人才。03文创设计的盲点① 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入。很多学生会问我一个问题,“从事文化创意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东西?”在中国文创产业中,有三个门类是必修课:◆ 传统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至今已有2500多年,自汉代便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深深印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佛教。公历纪元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自从中国有了佛教之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②对城市IP文化理解不深入,不接地气。比如说我今天做北京相关的文创,明天做南京的,后天做洛阳的,不是持久性的。从事城市文化IP文创工作,需要对地域文化深入理解,最好生活在这个城市。③缺乏实务经验。文化创意商品离不开品牌、工业链、营销、资本等等。很多设计师只懂设计,缺乏实务的操作。比如文化符码转换、加工制作流程、战略态势描述,这些都是目前年轻文创设计师经验不足之处。④ 没有系统化学习管道导致创新度不足。缺少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指导等专业性进修。⑤ 经济报酬不匹配。目前文创设计师的整体薪资偏低,岗位较少。不过如果能找到高匹配度高岗位,薪资会有大幅增长。⑥缺乏行业指标人物。与工业设计相比,在文创行业中指标人物相对较少。04供应链盲点① 制造工艺不到位。在供应链中,我们的制造工艺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的落差。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人觉得进口的要比国产的好。② 产品品质低劣。以量取胜,以价取胜,却忽视了产品品质。③ 仿冒假货横行。想要快速制造出便宜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仿冒,利益的驱使让假货横行。④ 产品同质化。在景区里可以看到非常多同质化的义乌小商贩商品,缺乏具有景区特色的文创商品。⑤ 缺乏创新精神。05销售渠道盲点① 不重视设计创新,习惯拿来主义。特别是景区的销售渠道,直接照搬其他景区产品售卖。②管理思维老旧,老大心态不接受改变。景区依靠门票收入盈利,没有接触到或者根本不考虑文化创意相关的工作。③ 存在一定的创新进入壁垒。一些热门IP设置门槛,即使文创设计师有心做设计,但销售渠道并不接纳,也没有相应的经济报偿。④缺乏行业规范及指标人物。行业规范缺失,部分商家我行我素,以次充好,以假当真。⑤受限于体制规范无法创新。很多景区的经营权属于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因为机制原因不鼓励创新,产生本位主义。⑥ 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参考。整个销售渠道,特别是线下渠道,缺乏平台式的运作,没有形成经济闭环。06政府管理单位盲点① 文创主管单位对文创生态圈理解不够。要完成一个良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方方面面需要配合,缺一不可。② 有文创政策但执行不到位。中央有中央政策,地方有地方的政策,各自考量点不同,造成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偏差。③ 没有成功的经济闭环经验可参考。政府单位没有看到好的试点或样板,缺少面向全国推广的案例。④ 如何正确引入专业的文创顾问团队,可以借鉴影视、动漫市场。通过引进专业的运作团队,借鉴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市场是值得政府单位思考的。⑤ 体制改革的限制。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很多政府项目跟盈利是脱钩的,但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如果不重视盈利是难以维持的。◆◆◆总结中国文创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文创设计相对落后。未来中国产品设计师前景一片光明!现在从事文创工作前途未卜。结语:中国设计高校还没有文创设计专业,保守估计文创设计落后工业设计三四十年。三年前猎人头第一次用文创设计师寻才,作为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创意工作的文创设计来说,这是一个苗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对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市场的理解,个人对中国文创市场未来是寄予厚望的。希望能通过设计老司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经验,轻松传达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协助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快的发展。-END-

无无

走进大学文创市场:机遇与矛盾并存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品成为了人们在文化市场上消费的一大热门。《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在创意经济的产品分类比值中,文创产品以47%的占比占据头筹。《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达3800亿元,日常可支配金额达千亿以上。两项数据结合,不难得出:校园+文创将是拥有绝对市场潜力的商业变现模式。记者走进位于重庆的国家211工程、985建设平台大学——西南大学。通过对西南大学的文创市场走访调查,了解大学文创市场现状,发掘大学文创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供给:官方和私营各占“山头”西南大学内有一家官方授权商标许可的文创产品店铺,名叫“含弘堂”,该店为西南大学和西南大学出版社合作经营,店内产品种类多样,包括服饰类的T恤、帽子、帆布包等,、文具类的钢笔、U盘、笔记本的,以及西南大学农产品茶叶、魔芋等。作为唯一官方指定生产商,又占据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在师生中知晓度很高。同时记者了解到除了含弘堂的产品外,还有很多西南大学在校学生自主设计生产的校园文创产品在校内也获得了不小的市场,但由于没有官方商标许可,学生只能将一些学校元素以绘画、指代等方式融入产品中,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比如在今年三月份,三位西大学生设计的“立体校门贺卡”、“情侣钥匙扣”等产品在校内风靡一时,受到了许多媒体的关注。需求:创意与价格是学生消费群体的首要考虑在记者走访西南大学校内师生的过程中发现,师生对于含弘堂的知晓度很高,总体呈现正面评价,认为这样一个文创店的存在有利于塑造和传播校园文化,提高西大师生的凝聚力。但很多受访者提出,含弘堂产品设计缺乏新意,很多产品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品味,“旅游纪念品”的意味多于“校园文化创意”,且产品单价设置较高,很多学生表示与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情况不相匹配。而学生自制文创产品在师生中的知晓度就很一般了,一多半的受访者不知道他们产品的存在和相关购买渠道。但是在少数知晓的师生看来,学生设计的文创产品更具设计感和情怀感,而且价格较为低廉,更容易得到情感认同。综合来看,文创产品的创意水平和价格设定成为了消费者主要考虑的两大因素。供求市场:良性竞争和积极合作是未来趋势最后记者采访了含弘堂的项目负责人,他从含弘堂的经济成分、发展历史、产品概况等角度为记者全面展示了含弘堂的方方面面。对于师生提到的价格问题,他表示作为官方直营店,产品选材、制作的规格较高,成本随之也高,所以产品定价较高是难以避免的,但他们也在积极寻求一些低价销售方案来扩大学生消费市场。针对学生提到的产品设计问题,负责人表示他们非常欣赏学生自主设计的产品样式,希望开发好的合作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智慧和他们的产品生产销售结合,达到共赢的效果。记者认为,校园文创的确是市场潜力极大的项目,但如何做到优质设计和适宜价格的统一将是所有产品开发者销售者面对的难题。文创产品只有优质优价,在尊重商标版权的前提下赋予创意和情怀元素,才能在大学校园里“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