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追光考研人火擂台

2020,追光考研人

记者 杨飒非比寻常的2020,最后一场“大考”准备就绪。此时,377万考生已箭在弦上,26日,他们就将奔赴遍布全国各地的硕士研究生考场。为志趣,为理想,为了现实中那个可以更好的自己——他们,追寻心中那一束光,拼尽全力。很多人为这场年关“大考”备战了一年,甚至几年。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的激烈竞争中,2020年的跌宕起伏为这段日夜拼搏的日子增添了太多的不一样。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又有零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十几天前,成都突发疫情,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师生3.2万人全员接受核酸检测。浩杰考研的考点正是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尽管担心,但他还是觉得“不得虚”(四川话不害怕的意思),浩杰说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相信国家和政府,完全没得问题”。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最大的变数,但信念让人们在太多的“变”中看到“不变”的力量。奋斗到底,不负青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这届考研人提前开出了一份试卷,他们,用努力向上快速做答。奋发——选择一次孤独的跨越“如果不满足现状,那就迎难而上。”时间线拉回到2020年年初。丁秋说,要不是因为疫情,“一战”失败的她就不会选择“二战”考研,而是直接工作。“反正考研就在12月份,只要半年的时间,不如我就去再考一下,看能不能考上。”“二战”,丁秋把专业从汉语言文学换成考古文博。“原来的汉语言专业人多竞争大,文博专业又是总书记关心、最近正在热起来的一个专业,国家还下发了文件。”丁秋说自己平时就喜欢看《国家宝藏》和逛博物馆,把考研的专业书籍翻阅之后,“觉得这是我的兴趣所在,然后就定了。”从三本院校到211大学,从国际贸易专业到社会学专业,考研对木织来说就是一场大跨越,专业课弄不懂怎么办?“就是看,多看、多读、多背。”别无他法。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藏住了背后无数个苦读的日夜。今年1月,因为疫情,木织在自己租的屋子里准备考研复习,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守在小书桌前。“孤独”,木织说,疫情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心理上有种孤独感”。“平时在学校,身边会有人一块儿去图书馆、一起学习,但在家自己吃饭、自己学习,很少跟别人交流,就会想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她担心自己考不上,又羡慕那些自由玩耍的小伙伴。“平时烦闷的时候,想找人说话,但大家都在忙。”这样的孤独,大掰亦能体会。今年“三战”的大掰从本科的计算机类专业跨考经管类专业,第一年报考厦大,第二年却选择了分数更高的清华经管。三年的坚持,时间漫长得让人难过,“不停不停地学习,走不到对岸,真的是非常可怕、非常无助的过程。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抑郁,觉得不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努力,自己真的有机会吗?”当大掰在“一战”“二战”的泥淖里打转时,小粟的大一大二“也在迷茫的圈子绕过”,怎样选择她不知道。“到大三的时候,我才觉得我要去考研,我要去提升自己。”于是,暨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了小粟最终的决定。“如果不满足现状,那就迎难而上。”小粟说。恰是因为疫情在家复习,木织和大掰找到了帮助自己走出来的方法——直播学习。原本一开始做英语讲解视频,顺便直播,后来直播却成了大掰的主要任务。“没开直播的时候,由于失眠,我早上经常会睡到很晚,导致一整天的学习效率都很低。直播以后有了大家的监督和互相鼓励,慢慢调整了作息。”“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在不断变长,从一开始学9个小时会很累,到后来慢慢习惯10个小时、13个小时。每天看到自己完成的这些内容都有非常大的满足感。”大掰很兴奋地说起这些变化。大掰向记者展示他直播后台的数据,近30天直播420.3小时,平均每天直播14小时。“考研的时候一个人的孤独感是最可怕的,直播间是宣泄这种孤独感的一个非常好的出口。”大掰说。小粟越发觉得,考研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管现在起步快了还是慢了,都要足够倔强。“来得及,考得上,没问题”。小粟总是喜欢用一些短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属于2020年的孤独成就了“另一种学习”。日复一日,一种蓬勃而坚忍的信念推动着这些考研人,努力向上,义无反顾。下半年,有关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关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近30所高校相继宣布清退超期和不合格的硕博士生。然而一切似乎都没有打破考研人内心的坚持。“我只知道我要怎样去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走的方向也不一样,不管现状如何,在大潮中还能留下来,才是强者。”小粟说。坚忍——完成一场信念与焦虑的对抗“我并不知道是否真的像书上说的一样,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我的脑子里只有我能赢。”“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微信里,小八喜欢发[失望]的表情:“我选的专业应该不算热门吧,昨天刚刚得知报考人数翻倍了,我瞬间崩溃……”“很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特别特别累。”小八说,“之前背专业课背不过,背好多好多遍都背不过,一边哭一边背。”“我起点很低,就想考上研能缩小点差距。”小八说起话来有点语无伦次,像是急切地在找寻一个倾倒的出口。而在7月15日到8月15日这一个月,书源买的线上课程课量翻倍,根本没办法完成每天的课量,“一个月没休息,就崩溃了”。书源能清晰地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心理上明显能知道自己崩溃了,好像有另一个客观的自己跳出来,在观摩崩溃的自己。”“我会尝试自愈。其实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也不少的,一般找朋友吐槽吐槽,或者学别的就自愈了,但那次真的是靠自己自愈不了。”怎么办?“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书源这样解决在复习过程中的焦虑与崩溃:“如果我题目总是做得不对,只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多;如果记不住,只是因为我背得不够多。这样一来,一旦有焦虑的苗头,我就去做题、去背书,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时间。”这样的努力让书源的专业课有了明显的提升,“每次痛苦一段时间,专业课就上了一个台阶,发生了质变啦。”书源的语气中透着欣喜。焦虑、崩溃、担忧,这是考研人的普遍情绪,“没有信念感真的很难坚持。”书源说。学习是对人性的挑战和对抗,考北京体育大学的陈书宁选择“去窗台边站着背书,这样就不会困、不会玩手机。只要不玩手机,就能一心一意。”不同的考研人,同一种自律,徐妍每天都在番茄App里打卡,她和一些考研人建立了一个线上自习室。这个自习室“可以看到别人在学习,每天他们学了些什么、学了多长时间,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们的对比,这能够督促到自己。”采访时,徐妍也严格控制时间,中午吃饭休息俩小时,时间一到她就主动中断了采访:“我要去图书馆了,就到这儿吧。”从上一个冬天到下一个冬天,晨出晚归,披星戴月。每天5点起床,第一个到图书馆,比图书馆的保洁阿姨还早,晚上回到寝室再学到深夜一两点,木织已经这样学习了十个多月。从准备考研开始,木织就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长发,因为打理短发不费时间。有信念才能有力量去对抗遗忘。木织喜欢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背书,第一天背第一章、第二天背第一章第二章……每一天都把前面的章节重新背一遍。“虽然刚开始很费时,但一直这样下去,你会发现第一章已经背了很多遍。这个方法很管用,背了就忘不掉。”和别的考研人相比,小粟不太一样,当被问到当前复习的状态时,他只说了八个字:“比较上进,愉悦舒畅。”小粟每天都坚持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复习进度,复盘当天知识点。“我觉得考研是一件很有意思、有挑战性的事情,不会觉得考研很难我就不去坚持做。自从决定考研后,我每天的目标都很明确,它让我对事物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更加深思自己为什么而奋斗。”小粟说。同样的坚定也出现在辞职备考的曾小二眼里:“我并不知道是否真的像书上说的一样,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我的脑子里只有我能赢。”志远——奏响一曲终生学习的乐章“我喜欢去磨炼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东西。”学习累了的时候,大掰会看看直播间的弹幕,和在看直播的小伙伴们说说话。通过大掰直播间建立起来的QQ群已经有了1300多人,成员们在群里一起讨论题目和各地考试的最新通知,分享学习技巧,相互加油打气。很多群成员把自己的昵称改成了政治知识点,比如“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量是生产方式”等,用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这些研友们经常触动大掰,他给记者展示了保存的弹幕截图,上面说“看到大掰这么努力学习,我也有了动力”“天哪你已经学了7个小时了,我也赶紧加加油!”许多研友经常给大掰发私信,“说被我努力学习鼓舞到、看着我的直播就会很安心、不看直播甚至学不下去这样的话,看到这些内容我也会觉得很开心”。直播到考研前夕,从当初的孤独宣泄口,到如今的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大掰很庆幸有这样一群小伙伴。“通过直播我发现和自己一样在努力的人也有很多,从直播间认识了‘三战’考上上财、考上复旦的朋友,也有和我一起在南邮复习考研‘一战’人大失利、‘二战’考上北大的好朋友……这些事情都对我产生了极大地鼓励。”大掰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木织直播间里以播放录播为主。录播画面是在教室或图书馆的走廊上背书的考研学生。画面里,窗边、墙边、桌边都是小凳子和成堆的书,背书的学生拿着书本走来走去,许多学生背书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听不清的频率均匀的白噪音。这些画面都是木织直播间的研友们从全国各地发过来的。直播间里的研友希望木织不直播自己的时候可以播放录播。“以前是我希望开直播找到陪伴,现在这么多看直播的小伙伴不离开,反而成了我陪他们。”木织和大掰都说考研结束之后还会继续直播学习,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群通过考研建立起来的弱关系,成了学习的最强纽带。不同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收获更大意义上的提升。相较于本科阶段而言,小粟觉得考研是更向上提升的一个过程,“我喜欢去磨炼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东西”。小粟说,自己在能力上、知识上、见识上,更重要的是思维层面上都得到了提升。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大掰慢慢习惯了学习的过程,“经历过枯燥的考研生活以及考研数学的‘毒打’以后,我的学习能力和对枯燥知识的承受能力也提高了许多,相信自己能学习那些以前不可能去学的知识。”大掰因此建立起了终生学习的决心,“我现在也在学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考上以后希望自己还能够学习更多的语言以及法律和心理学的知识。”尽管考研结果还未可知,但眼下的大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文中部分采访者为化名)

祖甲

从大二起,我确定了考研的学校和专业

姓名:张雨辰本科专业:上海海事大学英语外语水平:专四 日语N1最终去向:南京师范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经验分享When and How ? 决定关于决定,我的建议是1.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2.自己的性格适不适合3.最后要结合现实考虑可能性其实我在大二的时候就有考研的想法并确定好学校和专业了。1.梦想我从小就梦想着未来能从事文物、考古一类的工作,然而在初中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物化学没有天分的时候就放弃了。直到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在找各种师范大学的时候看到了南师大,并发现了这个专业文科生也可以报考,所以即使当时父母并不很赞同,但我依旧偷偷填上了这个专业。当然,结果是没被录取,也成为我心中的遗憾。所以在考虑考研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就确定了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虽然之后还有考虑过别的可能性,但最后还是决定坚持下去)。2.性格思考自己的性格是为了未来的就业和研究。在我看来读研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是非常大的。虽然不能说未来就业肯定对口,但既然考上了研究生,那么有相当一部分人肯定是想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职业。感觉自己的性格很适合与文博相关的行业。3.现实最后是现实的问题。家庭和考上的可能性。家里人是否同意你的选择,家里人的支持会让考研路保持好心态,同时也不会有过大的压力,担心自己万一没考上;另外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文博专业属于专硕,学费不等,贵的一年学费可能就要7万,但是之后就业的工资却并不一定高。而考研成功的可能性。首先是自身,很幸运,文博只需要考政治外语和专业课,而我正好比较擅长政治和外语两门课,所以三科加起来和本专业的比劣势不大;外部条件是近几年的文博专业也没那么“冷”了,原来就有这个专业的在扩招,没有这个专业的也开始开设这个专业了。现在文博考古相关的节目也变多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我的父母刚开始也不愿意我学这个专业,于是我就从上面这三个方面和他们一点一点聊。也非常幸运,他们一直很尊重我的想法,后来也非常支持我。在后来没有信心、想放弃的时候,也会想这是我最后一次抓住梦想的机会了。What and How ? 准备其实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本科成绩也很差。所以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大家看之前的学霸们就好了,我这里就说一些大概的。1.政治:正如上面我说的,政治算是我的强项(感谢高中老师的栽培)所以复习期间只买了肖秀荣,偶尔做一下选择题当作专业课复习中间的放松(大家不要学我,还是要认真看的)。政治不是靠背,而是要理解,形成逻辑。我不擅长背书,所以每次我都会把目录和标题给背下来,这是框架和结构。具体里面的内容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记住,尤其是理论性的,需要具象化。2.外语:我选择了考日语而不是英语。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虽然专硕考的是英语二,然而我依旧选择了日语作为我的外语科目,原因只是单纯的我喜欢日语。但是这也让可选择的学校范围变小了,还好南师大可以考日语。之前被建议,日语过了N1再考会比较可靠,还好我过了。学日语也没有什么建议,因为我是从小开始追日本明星和动漫自然而然学的,考前也只是从我日语系的朋友那里拿来材料做了做真题。如果非要说经验的话就是看视频的时候尽量选择双语字幕,上下对照着看。3.专业课:按理说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上,但看过我学习的人都并不会觉得我是在准备考研,甚至连我自己都这么认为。文博这个冷门专业再加我“社恐”的个性注定了我考研过程的迷茫。我首先是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在那一年的招生简章里找了要考的教材,利用假期看了一遍,这时还没正式进入准备阶段,所以也只是当作课外读物通读了一下。大三的时候我这一年招生简章里的必考教材有了变化,其中一本变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 文物博物馆》,说是书其实和字典差不多。然后在TB上找了复习材料(笔记什么的),没有别人的建议,只能自己摸索,把书看一看。大概看了两三遍。最后就是看视频,看纪录片。在B站慕课之类的直接搜考古、文博、博物馆学,搜到什么看什么。像是《考古中国》《探索发现》之类的,也会有一些学校的公开课。另外还有些公众号和微博账号,搜索文博考研就会有,具体的就不透露了。学习看书之外对我考上研究生有极大帮助的就是在上海博物馆做志愿者的经历,还有旅游时实地接触过的经历。非常幸运的是初试时题目,有两三个地方都是我实际去过的。而在上海博物馆做志愿者的经历也在复试发挥了巨大作用。关于面试:作为一个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外语水平。所以我的日语自我介绍稿最大程度体现自己的热爱。在面试前预想会问的问题,没想到真的问了。当时老师问“你本科学英语的,为什么要考日语。”“因为我跨考这个学科是出于热爱,而我也喜欢日语,所以我想看看自己凭着热爱能走到哪一步。”还记得当时一名老师非常喜欢我的回答,也让我放松了很多。而提前准备的另一个问题也应用到了专业知识的简答题里。复试前看导师的论文也很重要。导师的论文会给你很多思路。我在知网上看了很多篇文章,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个大概想法。(虽然具体还要看之后)主观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答题分点的习惯。我常用的是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思考不只是热点、大事,像是最近流行的电视剧、晚上吃的饭,都能成为思考的主题。不一定多深刻,但是要培养从各个角度分析的习惯,在看别人的看法时也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知识。学会预判。在看书时,看到知识点要思考一下,这种知识点会怎么出题,而且要想多种可能性。看视频甚至和朋友聊天时,尝试跟着对方的思路,猜测之后的内容。久而久之,会使答题更顺利。对于学习,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我大学四年可能就去过图书馆五趟(不算上课)……唯一值得学习的是作息规律。即使是周末也尽量早上7、8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上床。每天在固定时间学习、娱乐、吃饭、睡觉,身体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这样才能在工作、学习、考试的时候保持高昂的状态。(南师大的随园校区,东方最美校园,历史悠久。因为我进来的时候最经典的校园主体已经在维修中了,所以只有旁边的建筑。)首先是心态,不沉浸在过去的“失败”,不让自己后悔,朝前看,放平心态。不让自己后悔当然需要事前做好准备深思熟虑,但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事后调整好心态,不让自己有后悔的想法。人不可能对自己做过的事100%满意,总会想着当初要是这样做就好了、当初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这种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我对自己的过去也很满意。如果没有本科四年,我可能早就把英语扔到一边了。后来也利用空余时间在中福会、上博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做志愿者,拿到了上博的优秀志愿者,还有时间准备跨考,让我能有重拾梦想的机会。我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的专业抱有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不会有过多的压力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人生中的几次大考都顺利通过。之前只是出于兴趣的旅游和志愿者也都在考研时发挥作用。没有什么是浪费时间,只要是上心了的,总能在未来发挥其作用。梦想要时刻说出来,也要时刻做“梦”,没准就真的实现了呢。每天躺床上的时候,我就会想象自己考研万一成功了呢,会过上什么日子,自己的未来会成为什么样。不知不觉就有了动力。来源:海事TSS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2020他们因何考研?

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 本文图片 光明日报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原题为《2020,他们因何考研》)(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来源:光明日报)

罗莉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 2020他们因何考研?

原标题: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三人目]

观过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 他们因何考研

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 2020,他们因何考研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曹正平摄/光明图片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

大阴谋

梅与牛的精神图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11考古学通论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指定教材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学校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应“两弹一星”国家战略需求而生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首任校长是郭沫若先生。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建校60余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始终勇于创新、敢于超越、争创一流,创造了每千名本科毕业生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纪录,新世纪以来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影响世界的创新成果,而梅与牛的科大精神图腾,是科大人取得辉煌成果的重要法宝。 目录说明:本全套共包括7种电子书。1.历年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考古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2.指定教材配套题库详解[电子书]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3.相关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王蕙贞《文物保护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李晓东《文物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4.考古学考研题库[电子书]2021年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电子书]2021年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更多资料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21物理化学考研全套资料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23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知识综合考研全套资料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02普通生物学B考研全套资料为支持全国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畅学苑特甄选出更多优质电子书产品让您在家安心复习备考,电子书产品价格统一调为10元至疫情结束!抗击疫情你我同在,向一线医护人员致敬,愿疫情结束后,山河无恙,你亦焕然!畅学苑学习网,助您乘风破浪一次通关!

彻志之勃

考研是否必须选择985、211高校?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专业很关键

考研是否必须考985、211的高校最近有不少网友在问:考研是否必须考985、211的高校?我们都知道985、211的高校,名气和资源都是普通高校难以企及的,那么是不是研究生就必须选这些院校呢?有的说考985、211,毕竟优势要好于普通高校,所以考研的时候,一定要考985、 211的高校,其实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没有这个必要!名校的研究生并不都吃香前一段时间报纸有一些企业招聘的时候,他们要求985、211高校,是不错。但是他们要求的是本科学历。A同学本科阶段没有在985、211高校就读,研究生毕业于985 211高校,但是在单位招聘的时候,这位同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招聘企业说:“我们看的是本科阶段,研究生在名校毕业只能说明后来很好,基础并不好。”这位同学听了之后,当场差点没气晕过去,还有这种解释!考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原因:1,首先选择考取什么样的研究生,是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假如你就想要一个研究生的学历,那么没必要纠结什么样的大学,只要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就可以进行报考。2,其次对于研究生阶段来说,这种高层次的人才,985等名校和普通高校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普通高校能够开办起研究生课程,通常是这些学校比较顶尖的一些专业。我们都知道,不管哪一所大学,都有一些比较强势的专业,如果你考取了这些普通学校的优势专业,毕业之后也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在业内,在专业的圈子里面,知名度是有的。3,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好的大学里面的所有的专业都是好的,你拿一个好大学的劣势专业和一个普通大学的好的专业去相比,你说哪个占优势呢?所以说,我们在考研选择院校的时候,也不要迷茫,纠结一定要考985、111的高校。4,最后一点,一定要分析一下:这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的分配情况;一些知名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对该校的招聘情况。有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包括有些烟草企业、烟草局、电业局等企业,在高校招聘的时候,对于每一所高校的侧重人数,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这方面的需求,去酌情考虑这方面具备优势的高校进行报考,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盲目的去考取研究生。总之,在考研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多方面去考虑。毕竟考研的同学都是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专业和对自己的兴趣,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对社会上的热门的大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针对性地去做出适应自己个人发展的需求的大学,然后去进行报考,做到有的放矢,更有利于自己进一步的深造,祝广大考生能够顺利考上研究生。2020考研快讯,考研的同学来看看。考研是否必须选择985、211高校?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专业很关键!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火甚多

考研竞争小,成功率高的5个专业

近几年专硕和学硕的区别越来越小,专硕的学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而学硕的就业形势也相对比较好,这期来说几个小众专业,由于开设学校少,所以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考研成功率较高。1、保险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共40家,其中不乏名校,保险专业一般划分在金融学院或经济学院,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三和保险专业基础,数学三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数学不太好的理工科同学可以考虑一下。保险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比较明朗,属于金融行业,对口企业为大型保险公司,未来可从事精算师,收入非常可观。2、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专业的考试固定科目为政治和资产评估专业基础,数学一般是数学三或369综合,大部分学校考英语二,和保险专业较为接近,属于经济学院或经管学院。培养方向有企业价值评估,房地产评估和知识产权评估等,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毕业之后可进入金融行业。3、审计审计专业老师科目为199管理类联考及英语二,和热门的会计专业比较接近,但是开设的院校较少。硕士毕业就业形势非常不错,是高薪职业,可院校的发展方向很多,将来报考公务员或者国企都有优势,更不用说事务所或者企业了。4、物与博物馆文博专业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和348文博综合,目前共有48所高校开设这个专业,对历史考古感兴趣的同学尝试一下,就业形势也不错,未来可从事文物鉴定评估工作。5、城市规划由于其实用性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众的,几乎无人跨考,主要用人单位是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不需要担忧未来薪资待遇也非常可观。这期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大家有什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客出

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就像20年前的高中生?同学说:必须考研

01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本科优势不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空前高涨阶段。现在教育意识已经普遍深入人心。大学本科在现在社会也不算很稀奇的事物。相比10年前、20年前,现在可以说基本上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每年许多大学扩招,大学生一茬又一茬的产生。俗话讲的好:“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已经显不出大学生的价值,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和以前的高中生的情形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就显得势在必行。02危机意识人还是那么多人,但是高素质、有知识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旧思维、旧观念当中,认为考上大学就高枕无忧。这种思想绝对要不得!上了大学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为了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做考虑。03考研的好处第1点,研究生毕业之后起点和本科截然不同。本科在社会上已经有大白菜烂大街之趋势,但研究生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相对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现在在社会上还算稀有品种。第2点,研究生的就业面更宽。社会上的一些高端的岗位、职位,研究生以及以上学历才能够达到要求。比如说,大城市的战略人才储备计划,比如说,高校招聘教师,比如说,一些公务员岗位等等。拥有研究生学历和拥有本科生学历相比,研究生学历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同样条件下,企业肯定要录用研究生学历的人才。第3点,研究生学历拥有的资源和人脉和本科生不一样。研究生档次的人才,不论是从专业性还是社会资源来讲,研究生学历的人要比本科生是要高一个层次的,这点毋庸置疑。第4点,考研可以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假如你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假如你对自己的大学专业不满意,那选择考研,可以说是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专业和比较理想的学校,然后定点的复习考研。如果能够考上这样的学校,这样专业的研究生,对于自己将来的人生,可以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点也是非常好的。04考研适合于大多数人1、家庭条件好的。有人说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应该考研。为什么?因为他不急于就业,毕业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有这样的家庭条件来支持他考研,所以他的考研是正确的选择。这种想法也是很正确的。因为条件好的家庭,父母往往看得比较远,了解的信息和知识比较多,明白本科生毕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和局面,所以这样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考研,而不把重心放在就业上面。2、家庭条件差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应该就业吗?有好多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原因,放弃了考研究生的机会,其实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本来你的家庭基础就差,我们也都知道本科生就业的困难和局限性,作为条件不好的学生,更应该抓紧努力地去准备考研,为将来的事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才是正确的选择。总结:考研的机会很珍贵。在大学期间,甚至大一的时候就应该准备考研。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去考研,精力和时间都不允许。可以说考研最好的时机就是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生精力充沛,杂事比较少,适合集中精力考研。奔跑吧,骚年!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就像20年前的高中生?同学说:必须考研!推荐2020考研快讯,有需要的同学看一下。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博说教育

废丝栋

2022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真题、参考书、考研经验)

一、专业目录、初试复试考察内容(2021届)1、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历史学系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或244法语(二外)348 文博综合复试专业课:1125018 专业知识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8 文博综合复试专业课:2305024 专业基础课二、初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重要)李晓东:《文物学》,学苑出版社。(重要)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重要)徐坚:《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以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科学出版社。徐坚:《名山:作为思想史的中国早期博物馆史》,科学出版社。科林·伦福儒:《考古学:关键概念》,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巍:《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社科院考古所。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博卷》。三、录取情况历史学系20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15人,初试最低分326分,推免4人。19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15人,初试最低分321分,推免4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年录取名单:全日制统考录取11人,初试最低分329分,推免2人。非全日制统考录取4人,初试最低分342分,无推免。19年录取名单:全日制统考录取16人,初试最低分320分,推免1人。非全日制统考录取3人,初试最低分323分,无推免。四、复试分数线及录取明细2020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180分)总分(325分)2019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180分)总分(320分)五、初复试经验初试:在参考书方面,中大并没有为近两年的考研设置教科书。从历年真题来看,王宏钧《博基》、李晓东《文物学》和张之恒《通论》的小部分是必须要重点参考的。“文物与博物馆”,题中之义应当重点把握,即“文物”与“博物馆”将会是这个专业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而从文物衍生的“文化遗产”,和作为博物馆藏品上方来源的“考古”两部分就是应当包括的次重要范围,这四个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当理性分配好时间与精力。以下将考试内容分为四大部份简单叙述一下我的心得。A.【博物馆】大菜来咯!文博专业考试在其他院校的侧重可能是考古或者文物方向,但是在中大是博物馆非常明确。博物馆和博物馆学是两个大类。2017年,所有4道简述题都考博物馆,论述2题有一题考博物馆,合计170分。历年博物馆的题目只要不是开放的,都基本能在《博基》总结出来。但是《博基》最新一版修订也距离现在比较远,因此有一些内容是需要更新的,特别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动态和书中引用的博物馆例子(比如V&A博物馆)都是需要自己搜集资料完善的。《博基》设计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的前几章是最重要的,必须重点把握。至于后面的章节有的可以取舍,关键是对照真题自己筛滤信息,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帮助可以联系我邮箱。B【文物】也是分为文物与文物学,其中文物方面要注意增长见识,平时多看书、纪录片、博物馆等是很有用的。对于文物名称、分类、制作工艺、历代特色、发展历程等方面都要有异于外行人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文物学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注意文物学的方法论、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爆冷)和金石学方面的知识。在文物方面,今年(2017)真题中名词解释占了80%,论述有1道,总分占了114分,是第二个重要的部分。文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单单看书是不够的。对于之前没有涉猎和跨考的小伙伴,更应该增进文物的常识,积累参观文物类博物馆的经验,对于答题、面试和对文博专业的亲近有十分有益。C【考古】在考古方面,可以说历年来都不是中山大学考试的重点。2017年,考古方面的知识只在名词解释出了两道,共16分,都是石器时代的名词。我在备考的开始预计考古方向会增加比重,但是现在看来算计错了。《通论》一书体量大,并不用全部细看,重点关注“概论”部分。同时,《通论》可以算作是半工具类别的专业书,并不是通识类的,因此需要自己以“名词(题目)+自拟答案”的方式总结,不然书中对于应试的知识点是十分散乱的。中大的考古学考点,基本分布在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考察不会太深,复习到基本的考古学知识和常识就可以了。D【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在2016年及以前都是考试范围之内的,2017年考纲删掉了文遗,我因为不敢完全不看,也做了一点复习,做的时候挺有心得。但是2017年确实一分都没有出,所以备考前一定要先登录中大研究生官网下载考试范围,虽然只有三行字,必须认认真真阅读,注意与去年是否有不同。文化遗产大体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在我国有形文化遗产和“文物”的概念相似,但是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学习,联系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博物馆协会等重要事件与文件,你会发现这里其实能出很多有意义并且开放的题目,也可以用来回答博物馆、文物方面的题目,让阅卷人耳目一新。截至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中山大学总2011-2017年出了7次文博综合自主命题。前四年题目中规中矩,在全国文博综合命题环境下算是比较简单的。2015、2016年题型改革,名词解释成了六道,同时难度增大,出现了比较偏门的难题。到了2017年,回归传统题型,同时难度下降。总体来看,2015和2016年应该是同一位命题老师。虽然对这几年的真题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但是试卷的难易程度并不直接影响得分,因为2016年(最难的一年)的出分情况看来,阅卷老师是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照的。也就是说,知识积累是关键,试卷难易不是纠结的内容。复试:中大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复试是在25号早晨,上午笔试,随后面试,当天出成绩,效率很高很刺激。我提前一天过去了。因为晚上睡得不错,第二天起来精神也很好,不过我还是紧张,紧张的手发抖(我买了一杯咖啡,在马丁堂门口等待的十五分钟里,我基本就喝光了,导致我笔试的时候极其想上厕所,但是时间紧张又不能去,发卷之前我还背了单词,运气非常好的是,正好考到了,所以拿到卷子我心情就很好,罗列了框架就写的很快。今年笔试是两个题目,第一题是试论考古学,文物鉴定,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第二题是结合去过的博物馆,论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英文翻译大约是与考研阅读长度相当的一篇科普性文章,题目是埃及年代序列。面试部分,在笔试时会抽取面试顺序。笔试结束后,就在一楼中厅等候,然后按顺序进去。今年是有五位老师,坐在一个会议桌的一边,我坐在对面,先是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两个题,我很幸运,抽到了一个考古文化价值,一个博物馆展览策展的看法,这两个题我之前初试就有过思考,所以答的很顺利,老师有夸我答的不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后面的问题就是结合我去过的博物馆将前两个问题综合回答,因为我这个时候心情比较放松,所以我答的也还不错。面试的心态很重要,进去之前会很紧张,就多上厕所吧,进去的时候大方利落,会就会,需要思考就跟老师说需要思考,不会就说不会,不要扭捏,老师都是非常可爱的,而且对我们非常好奇,很好相处。面试完了就是几个小时等成绩的时光啦,我去外面吃了饭又溜达了一圈,很快就过了。下午大约四点半五点就宣布成绩了,老师出来念名单,一切就尘埃落定了。六、考研真题一、论述题(9题任选6题,每题50分,多答不算分,答题前必须抄写题目)1.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18个博物馆联合发表了《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声明》,请集合相关理论与近年来西方文化思潮,谈谈你对该声明的认识。2.试论述明代外销瓷。3.论述生态博物馆的早期实践。4.论述夏鼎对考古学的贡献。5.简述中国陶瓷考古的发展史。6.评述苏轼的书法和绘画成就,附以重要作品阐述。7.谈谈汉代钱币认识。8.论述博物馆的导引和动线系统。9.围绕以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就和影响为中心,谈谈你的认识。本文为新祥旭考研独家整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新祥旭广东考研